DIY组装台式机组装配置清单,主要配件价格分配上,有较好的比例可循么?

当前位置:
怎么选购自己需要的组装电脑,摆脱DIY配件选购的误区
作者: 亳州新宇科技
新用户:点击标题下面“亳州新宇科技”快速关注我们许多人在采购电脑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电脑到底用途是什么,或者说不知道自己买了电脑打算做什么,所谓目的不明确。于是,就会发生许多类似于“为了玩CF花了8500买一台主机”、“为玩刺客信条4装了一台电脑结果玩起来却非常卡”、“听说E3-非常好就装了一台这个CPU的电脑,结果感觉似乎没什么用”等诸多哭笑不得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在买电脑之前没有任何计划,或者说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甚至不明白计算机不是为游戏而生。  对于一个普通用户而言,当你制定了采购PC的计划时,你会先做些什么准备呢?我认为,你首先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这台PC具体的用途是什么?  (2)我的这台PC准备使用多长时间,或者说预估寿命是多长?  (3)我对这台PC的预算与最终资金投入是多少?  可以说,这三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你的实际用途直接对整机的配置要求进行限定,通过查询配置的价格,得出初期预算,而你对这台PC的预估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改变你的预算,或者导致后期的资金投入。而当这三点都得到了确认时,你就能做出一份预期配置,而这份预期配置就不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  那么,如何通过实际用途对配置需求进行限定呢?  对于不同的DIY产品而言,基本都有旗舰级、性能级、主流级、入门级的区分。例如:Intel
CPU的i7是旗舰级,i5属于性能级,i3属于主流级,奔腾和赛扬就是入门级。nVIDIA民用显卡的GTX780Ti/GTX780属于旗舰级、GTX770/GTX760系列属于性能级、GTX660/650系列属于主流级、GT640以下属于入门级。  一般来说:  对于需要进行数学建模、渲染、视频处理的用户而言,强势的CPU和大容量内存的关键,你至少需要一颗性能级CPU来更好地完成你的任务;  对于需要进行3D建模、制图的用户而言,专业绘图卡和专业显示器是关键,你至少需要一张主流级专业绘图卡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对于高清用户和下载达人而言,大容量硬盘是关键;  对于需要持久工作的用户而言,高效率电源和稳定的主板是关键;  对于一个竞技游戏玩家而言,一套好的键鼠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对于没有特别需求的普通用户而言,没有哪个部分是性能瓶颈,只要一台整机各部分配置平衡、稳定,它就可以很好地为你服务,直到退役。  当你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明确了自己的使用意图之后再进行采购,那么,在预算上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例如,对于游戏用户而言,一颗性能级CPU搭配一张主流级显卡,就可以应多大多数热门游戏,而对于高清发烧友而言,一颗入门级CPU搭配大容量硬盘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并不需要独立显卡。同样是游戏用户,对于大型单机游戏玩家而言,通常整机的配置要求较高,性能级CPU与性能级显卡,甚至旗舰级显卡是少不了的。而相比之下,网游用户的整机的配置需求就不那么苛刻了,主流级CPU与主流级显卡足以应对大多数网游,纵使是之前最热门的魔兽世界和目前最火爆的剑灵,其最高配置需求也比不上刺客信条4高画质时配置需求,性能级CPU与性能级显卡的搭配就可以完美应对。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毕竟,对于土豪而言,什么都不是问题。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钱,是最关键的问题。正所谓,钱不是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没钱或者钱不够怎么办?也就是说当你预算充足时,什么配置都难不住你,当你预算不足的时候,你应如何对你的配置进行调整呢?  就一台整机来说,除了独立显卡和机箱之外,包括CPU、主板、硬盘、内存、电源、显示器和键鼠,甚至CPU在内的诸多配件,无所谓孰轻孰重,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不同的配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主导性能,有的主导功能,因此,某些额外的预算,或者说可以削减的资金投入就出现了。在这里我从个人角度讨论一下我个人对每个不同的DIY配件的定性分析,借以提出我对预算中不同的配件的费用支配的指导意见。1、计算机的大脑——硬盘(此处特指HDD)  很多人看了这个小标题,一定会觉得荒谬无比:“什么?DK你特么在逗我么?硬盘是大脑?难道硬盘在指挥整台机器的运作?”  在我个人看来,硬盘在一台整机里的地位是最高的,因为,硬盘存储了一整台电脑从第一次开机开始一直到退役的那一天为止所存储、运行、处理过的所有数据。如果把一整台电脑比成一个人,那么硬盘上的数据就是这个人的记忆,而硬盘,则是承担了保存这个人所有记忆的重任的器官:大脑——是的,硬盘才是一台计算机的大脑,只不过硬盘这个大脑是负责的存储记忆的。而这一点,也正是我将硬盘放在第一位的根本原因。  硬盘不仅是一台电脑唯一的存储工具,同时也是一台电脑里最娇贵的部分:硬盘可能因为无故断电、振动、放置不平稳、供电不稳定,甚至等问题而出现加载缓慢、数据丢失、磁盘坏道、系统蓝屏甚至无法识别等各类可怕的故障。因此,选购硬盘之前,也应该选择故障率更低的型号,采购硬盘时,也应该选择口碑更好的商家,绝对不能贪图便宜,结果买到翻新、返修甚至有小故障的硬盘。同时,对于硬盘的保护,也必须要做到最佳,数据无价!  不过,由于当前这个时期,硬盘是整台机器中最主要的性能瓶颈,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想要通过硬盘提升整机性能的方式只有组建Raid系统,在采购成本、操作难度和数据安全性方面都存在更多问题,而硬盘容量对于整机性能的提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在硬盘的选择上,只要不影响其他配件采购、容量足够使用、性价比够高,就可以第一时间决定预算。2、计算机的心脏与肺——电源  对于一台主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配件,从根本上说,是电源。电源不仅为整机提供了动力来源,更是一台主机稳定、高校、长久运行的根本保障。  电源的工作原理,是将含有杂波、噪音的高压高频交流电,通过重重降压、滤波、去噪、降频、整流,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并将其通过主板输送至整机的各个部分,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肺和心脏,肺接收来自外界的空气,过滤杂质,通过肺静脉把富氧的空气输送给心脏,再通过心脏将富氧的空气输送至人体各个器官,维持生命。因此,电源的好坏,直接关乎到整机中其他配件的工作稳定性,一颗好电源,可以给一台落伍的老机器继续稳定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而一颗差电源,可能导致主机出现故障、罢工甚至烧毁。(我就曾经见过一个最极端的案例:一个朋友因为电源不稳定,烧坏了主板、显卡和CPU,一整台机器最主要的几个配件都毁于一旦,损失惨重。)  所以,在做采购预算的时候,在电源上的费用预算是绝对不可以随意削减的,例如:当你通过整机功耗计算得出,你对电源的额定功率需求是450W时,你既不能选购低于这个功率的电源,更不能选择故障率高、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电源,更不能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对电源的预算作出削减——唯一的例外,是当你降低了整机的配置从而降低整机额定功率需求的时候。3、衡量一台计算机性能的唯一标准——CPU
  终于说到CPU了。  在以往的观念里,CPU一般都会被界定为是一台主机的大脑。在这里,我个人觉得有必要细化一下:如果一台主机是一个人,那么CPU应该是他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似乎CPU与硬盘共同扮演着脑的角色,但毕竟是因为人类的思维单元和记忆存储空间是一体的,而计算的根本运算单元和记忆存储工具是分开的)。  为什么说CPU是衡量一台整机综合性能的唯一标准:因为在当前主流的X86架构系统的环境中,在一台计算机里能够解码所有的复杂指令集,即X86指令集的单元,只有CPU。一颗CPU可将整机的性能界定在某一个水平面上。因此,在对主机的理论性能进行衡量时,CPU有绝对话语权。  那么,是否说其他配件就不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不。  既然说CPU是神经中枢,那么这个至关重要的神经中枢也必须依靠神经元、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支持才能维持整个有机生命体的活力。同理,CPU也要依靠其他不同配件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性能。换个说法,就好比一支军队,CPU是最高指挥官,但是这位最高指挥官必须有下属执行官(GPU)、勇敢冲锋的士兵(GPU运算单元)、充足的武器弹药(内存)、完善的后勤补给保障(电源、硬盘)以及固若金汤的防御系统(主板、机箱)等,才能够无往不胜、所向披靡。  回过来从本质上说,CPU做为一台计算机的唯一的解码单元和主要运算单元,其根本性能可以决定整机的综合性能,而包括内存、硬盘、显卡、电源和主板在内的其他配件,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内存、硬盘影响综合运行效率,主板、电源影响运作的稳定性,显卡在处理浮点运算时为CPU分担工作。也就是说,除了显卡能够协助CPU运算之外,其他各部分配件是不具备运算能力的。所以,在日常使用中,没有特殊情况,其他的配件只能从侧面不同程度加强或限制CPU的能力,却不能决定CPU本质上的强弱,进而决定整机的综合性能强弱。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鉴于我举出的任何示例配置都会被TB奸商用于坑蒙拐骗,此处不给出任何示例配置做详细比对。)  因此,在选择CPU时,如果你已经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整机的性能水准作出的限定,那么,当你对电源作出预算之后,就必须在CPU上作出决定性预算,并且,除非你对整机性能需求有所下降,否则,在CPU上的预算不可以随意削减,如果你随意削减,你的整机性能将大打折扣。对于你接下来的应用而言,可能你的工作效率、游戏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而至于CPU与其他配件,尤其是CPU与GPU之间,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大小,我将在后续篇章里做具体分析,敬请各位关注。4、内存,CPU的好伙伴。
  内存是CPU工作的重要伙伴之一,相信阅读文章的各位朋友已经有足够能力区别硬盘与内存。  内存的大小直接影响CPU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显著的影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血管,血管如果通畅,那么身体就能保持健康,血管一旦阻塞,那么各种疾病也随之到来。不过,当血管的通畅程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或者说上限的时候,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同理,如果一台计算机拥有强势CPU,但是搭配了过低容量的内存,那么CPU的运行效率会受到限制,例如i7-2600K只搭配了1G内存,那在Windows7-64bit系统下运行专业绘图软件其效率一定会大打折扣;而一颗弱势的CPU,总是配备再高的内存,也无法再提升其运行效率,例如G1610搭配32G内存,与G1610搭配4G内存,在Windows7-32bit系统下看高清电影,其本质差别是不大的。  因此,对于内存容量的选择,没有必要越大越好,但是,在预算充足并且电源、CPU与硬盘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比如预算有200元左右的浮动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额外的费用投入到内存上。  另一方面,内存频率一般只对高负载运算,或者CPU(核显)直接参与高负载运算的情况下才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内存频率受到CPU和主板芯片组的直接限制,因此,对于日常使用的情况而言,如果CPU或主板本身并不支持高频内存,其实采购高频内存并没有任何意义,例如,B75芯片组只支持DDR3-1600频率内存,并且一般的B75主板BIOS都经过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DDR3-1866甚至DDR3-2133的高频内存就是一种浪费钱的跟风行为。5、载体:主板
  到了万众瞩目的主板了。  很多人一定很难理解,为什么我将主板的位置排得如此靠后。  不得不说,我这么做的理由是: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主板是唯一可以进行大幅度削减预算的配件。  原因有两点:其一、主板对于整机的性能提升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其二、主板对于整机的贡献出了提供稳定性保障之外,只是提供各种附加功能,其本质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沦为纯粹的载体。  这里我举几个Intel
CPU与主板发展史上的例子稍作解释:  (1)在Intel
P55芯片组之前,Intel的主板芯片组是分北桥与南桥两个部分。早期的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PCI-E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DDR2、DDR3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AGP/PCI-E插槽、ECC纠错等支持,整合型芯片组的北桥芯片还集成了显示核心。而南桥芯片则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桥的作用不断被削弱,最后当P55芯片组以单芯片(南桥芯片)的形式发布时,宣布了Intel进入了全面削弱主板的作用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Intel的主板不再有北桥南桥之说。而北桥的消失,也宣告了主板的高温时代一去不复返,最重要的是,主板因芯片故障导致的损坏甚至损毁随着主板芯片的减少而大大下降。  (2)关于超频。在早期,CPU的普遍频率都不高,因此,当CPU通过主板、内存、电源的共同支持进行超频后,可以有效甚至显著提升整机运算效率。而当Intel自Core
ix-3000时代开始全面限制了CPU的超频能力后,依靠“容易超频、简单超频”为卖点的主板就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对于一般用户而言,主流级CPU默认的3.0GHz已经能够轻松应对日常应用。  而当主板在超频这个对整机性能上的提升能力也遭到了削弱之后,主板在整机里的地位只剩下稳定性保障。因此,在主板的功能足够、稳定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对于主板的预算是可以进行相应的削弱的。6、主机的衣着:机箱  如果把一套配置看成是一个人的话,那么机箱无疑是这个人的着装。  在入门级用户装机的过程中,许多时候,机箱通常是被忽略的一个部分,一方面是受到误导,认为机箱只是一些铁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机箱的作用是用肉眼看不出来的。所以,通常有许多人在选购机箱时持能省则省的态度,在机箱上的预算被大大削减。殊不知,机箱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各个配件的寿命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这里我简单地举几个例子。  (1)机箱对主板的影响  常见的机箱都属于竖直挂置主板的结构,如果机箱材质太差,那么在长期悬挂的过程中,机箱可能会变形,一旦机箱变形,主板也有可能由于搭载了较多配件而导致变形,主板变形,故障也就随之而来。  (2)机箱对硬盘的影响  硬盘的工作要求避免振动,而一些做工差的机箱,没有任何减振措施,在整机运作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振动,导致硬盘出现坏道、数据丢失等后果。  (3)机箱对CPU、显卡的影响  CPU与显卡在高负载运作时产生的热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好的机箱,可以通过良好的风道设计,最大限度地排除机箱里的热量,而一个差的机箱,不存在风道等相应的设计,就会导致热量堆积甚至主机宕机。  仅以上几点,就可以充分说明机箱在整台主机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于机箱的预算一定要做到适合你的运作平台,虽然没必要太好,但也不能太差。在保障整机安全、稳固的前提下,机箱的预算是可以进行适当调和的。7、显示器  显示器其实也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一个部分,因为,一台主机的性能,可以通过显示器反馈给用户。同时,显示器也与用户的健康直接挂钩:好的显示器在亮度、色彩、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技术功底更为扎实,能在给用户良好的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视力。而差劲的显示器,很有可能因为做工不好,不仅让用户得不到最佳体验,还会伤害用户的眼睛。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选择显示器的时候,都特别在意其品牌、质量的缘故。鉴于我本人对显示器产品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在这里,我只简单地给出一些小建议:  (1)尽量选择质保较好的一线品牌;  (2)如果在实体店与网购差价不大(例如50元以内)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实体店,因为可以验货,以防亮点坏点意外。  (3)对于一些需要进行专业设计的用户和需要高清体验的用户而言,尽量多选择高端产品,而对于普通游戏用户而言,采购专业显示器进行游戏则是一种浪费。8、CPU的副将:显卡(此处单指民用显卡)  我想,很多人一定对我把显卡的地位排在最后,并且还冠以“CPU的副将”的头衔表示极其不满:“没有显卡你玩个使命召唤10给我看看!”  是的,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上,显卡的存在几乎一直都与游戏性能直接挂钩,并且,一张好显卡对整机在游戏性能上的提升是巨大的。如果把CPU看成一支军队的指挥官,那么GPU就是前线执行官,GPU里的运算单元就好比是冲锋陷阵的士兵。从理论上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群龙不可无首,猛将不可无兵。  但是,必须强调一点:GPU没有逻辑单元、分支预测、乱序执行等CPU具备的功能,因此GPU的存在就是为了分担CPU的工作。毕竟,在当前的系统环境下,GPU无法起到主导作用,因为所有的复杂指令全部是由CPU进行解码的。在前面的CPU分析部分,我已经指出了这一点,这里我再补充一点:  CPU可以加强或者削弱显卡的性能,而任意显卡都只能加强CPU的性能。也就是说,CPU主导着GPU。除非是进行大规模浮点计算,通俗的说法就是玩3D游戏等行为,否则,真正对整个系统起主导作用的,是CPU,而不是显卡,显卡只有在CPU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对整机性能起考量作用。再次强调:我的观点只是强调CPU为主导,并没有全盘否定显卡的意义,毕竟,均衡的配置才是关键。  因此,对于没有特殊用途,例如不做专业绘图、不需要3D建模、不玩大型3D游戏等没有硬性需求的普通用户而言,在显卡上的任何多余的投入都属于浪费行为。很有可能,当前已经日趋成熟的Intel核心显卡或者相对强势AMD核显都已经足以满足你的需求了。而民用显卡与专业显卡的区别,我将在后续篇章里详细分析。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主要的DIY硬件的定性分析。  根据这些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应该在电源的预算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而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不可以克扣在电源上的预算。  (2)在确定了整机主要用途之后,立即根据用途确定CPU的采购方案,为了整机性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有保障,不可以随意削减CPU的预算。  (3)在确定了硬盘容量需求之后,一定不能贪图便宜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随意降低硬盘的预算,数据无价!  (4)内存的预算要保障所选内存能够在整机高负载运作时不成性能瓶颈即可,没有必要追求过高频率与加强散热。  (5)主板不影响性能,只要能保证整机稳定运作,功能足够即可,在没有特殊应用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主板上支出过多。  (6)机箱在足够坚固的前提下,必须保障整机良好的散热,除此之外,无需因为过多额外的功能而提高支出。  (7)显示器在保证良好的质量的前提下,要为你的眼睛提供更健康的保障——当然,减少对着电脑的时间是保护眼睛的更好的办法。  (8)对于显卡的预算,除非你的用途里必须要使用到独立显卡,否则,在显卡上过多的支出都是浪费,尤其是为了玩泡菜网游花钱买高端显卡。  总结起来可以这么说:采购PC预算不足时要做到“三不减”“四保障”“一可有可无”,“三不减”配件的预算是不可以随意削减的,“四保障”的配件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削减的,“一可有可无”就是指显卡在无硬性需求的前提下是可有可无的。许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真的需要i7-3970X,并不真的需要EVGA
X79 FTW,并不真的需要GTX690-4Way-SLI,并不真的需要Antec
HCP-1000 Platinum这些至尊级配件,也并不真的需要绝对完美的布线、顶级水冷、LED炫灯、三联屏、六联屏等等。  我们真正需要的,很可能只是一台自己挑选的配件,自己亲手组装,自己设计布线,自己进行日常维护,可以聊QQ、开网页、看高清电影,玩自己最爱的游戏,陪着自己平平淡淡过小日子的电脑。DIY有如此魅力,可以让我们不知疲倦地为之努力!让我们一起用心,玩出花样,玩出乐趣,玩出精彩!亳州新宇渠道平台: 现在注册立送200积分!分享智慧文章,这是一种行善】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朋友一起成长!来源:亳州新宇(微信号:bzxykj)推荐关注:亳州新宇渠道为您提供产品快讯、解决销售困惑,传播销售智慧!主营业务:三大件,技嘉、映泰、微星板卡,影驰、微星、映众显卡,LG、明基、惠科BHK、现代显示器、惠科HKC液晶、高清网络顶盒、监控安防工程、、顶级网吧解决方案及电脑周边配件!鑫宇3C数码商城:销售热线:怎么自己DIY组装台式电脑?手把手教您组装台式电脑
我的图书馆
怎么自己DIY组装台式电脑?手把手教您组装台式电脑
近年来,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普及,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早已不在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当大家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后,懂得如何进行日常的安装与维护便成为了新时代玩家的必备能力。什么?做为21世纪的游戏玩家,你还不会装电脑?那你真是就Out啦!趁着今天,一位可爱的90后妹子自告奋勇的要来手把手教你装电脑,还不懂得装电脑的你,还不赶紧来学习一下?(PS:请把视线从妹子身上挪开,将注意力集中在装机教学上噢!)
今天的主角:可爱的90后装机妹子
  一、CPU与内存安装篇
  装机的第一步,一般是安装CPU、CPU散热器与内存。
  CPU之Intel篇:
  Intel平台很多:LGA775、LGA1155、LGA1156、LGA1366以及即将发布的LGA2011,虽然他们针角数不一样,但安装的过程是十分类似的。打开底座、取出保护盖、对好CPU的凹位放下CPU(这时CPU是平稳放下的,确保没有突起部分就是对好位置了),然后盖上铁盖,用力压下铁杆到位,CPU就安装完成。
散热器之Intel篇:
  很多网友觉得Intel原装CPU散热器很难安装,其实只是没掌握窍门,掌握窍门后,Intel原装散热是很容易安装与拆卸的。首先,要把四个脚钉位置转动到上面箭头相反的方向,然后对准主板四个空位,用力下压,即可完成一个位置的安装,重复四次即可。
  如果要拆卸散热器,把四个脚钉位置向上面箭头相的方向转动,然后用力拉,重复四次即可拆卸。掌握好窍门后,你会发现原装散热器是最好安装的,呵呵。当然,一些翻包、山寨的原装散热器质量比较差,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CPU之AMD篇:
  AMD的CPU安装,从以往AM2到现在的AM3+、FM1平台,安装方法也是如出一辙,关键在于找到CPU的金属小三角,与主板接口上的小三角对应,即可安装。放好CPU后,用手压一压,把固定杆用力拉下即可固定。
  散热器之AMD篇:
  AMD原装散热器的安装也是比较容易的,先扣好没有固定杆的那边,然后找准另一边的位置,待扣都扣在卡位上,按下固定杆,即可完成安装。拆卸散热器时,只需要把散热器的固定杆拉起,把散热器的扣取下离开卡位,平衡用力即可取下散热器。
  小贴士:散热器与CPU粘得太紧,取不下怎么办?
  一些老式的AMD散热器(Intel478接口的P4也会有类似情况)会有这样的问题,用得久了,CPU上的硅脂与散热器粘得太紧,散热器取不下,一用力就会连CPU一起拔起,一些资深DIY用户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吧?那么要怎样处理?先开机跑一些CPU负载软件,比如说prime95、国际象棋等,跑5-10分钟左右,加热后再慢慢用平衡力就可以拿下散热器了。
  内存的安装很容易,对准内存与内存插槽上得凹凸位,分别左/右用力下,听到“啪”的一小声,左/右卡位会自动口上,然后再用同样方法压好另一边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一些主板,为方便安装显卡,只设置了一个卡位,而安装方法是一样的。
  小贴士:内存与内存插槽的凹凸位对不上怎么办?
  如果换一个方向,内存的凹位于内存插槽的凸位还是对应不上,那么说明主板不支持这种内存,常见DDR2内存与DDR3主板、DDR3内存与DDR2主板,解决方法只能换内存或主板。
二、电源、主板与硬盘安装篇
  安装好主板上得CPU、散热器和内存后,接下来需要把电源、主板和硬盘安装在机箱上。
  机箱内部安装篇:
  安装主板有一定技巧,首先要对好主板和机箱的螺丝位,然后在机箱相应的螺丝位上安装铜柱或脚钉,一般是6或9个,主板全部螺丝位要装上以更好固定主板。然后安装主板配件附送的挡板(要先把机箱标配的拆掉,尽管暴力拆吧,以后不会用到的)。
  现在独立显卡不是必须安装的,CPU或主板都集成了显卡,满足基本要求是没问题的。安装显卡没什么难度,把机箱挡板暴力拆下,对准PCI-E插槽插上,然后上螺丝即可。如果主板有多条PCI-EX16插槽(最长的那种),优先接到靠近CPU端那条,这样保证显卡是全速运行。
  安装完系统,还不能使用电脑,最后还要安装各种驱动,就是购机时附送的几张光盘,一般情况就主板光盘和显卡光盘(独立显卡才会有),放到光驱,选择最大的那个图标,一直下一步吧。几次重启后,全部过程完毕。三、主板接线篇
  主板接线可以说是DIY门槛最高的一步,尤其是机箱上那些电源灯、开关等线,即使DIY老鸟,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也觉得头痛。
  接在主板上得电源,一般有两种线,24PIN总电源与8PIN/4PIN的CPU辅助供电,对准卡位插上即可。稍有难度的是CPU辅助供电部分,会有两种特殊情况。
  小贴士:主板CPU辅助供电有8PIN,电源只有4PIN怎么办?
  CPU辅助供电部分,会有两种特殊情况:1、主板是8PIN,电源只有4PIN,没关系,主板只插4PIN也是可以的,只要不大幅度超频,要注意只有一边可以插入,另一边是不行的。2、主板是4PIN,电源8PIN,这种情况电源8PIN可以拆分为两个4PIN的,其中一个4PIN可以插在主板上,这样就可以了。机箱接线篇:
  最有难度的一个环节,连老鸟也觉得头痛,我们分开两个部分来说。首先是前置USB接口与前置音频接口,以往的机箱两这部分接口没有做到一体化设计(所有线都是散开的,接错一条怎么办?呵呵,等着看好戏吧),非常不人性化,安装难度也大。不过近几年大部分机箱已采用一体化设计,已经对准防呆位置,就可以轻松接上。
  然后就是硬盘灯、电源灯、开关、重启和PC喇叭这五个老大难问题了,最简单的方法是查找主板说明书,找到相应的位置,对着接线,记住一个最重要的规律,彩色是正极、黑/白是负极。
  小贴士:关于机箱线的英文意义?
  HDDLED代表硬盘灯,POWERLED是电源灯,RESETSW是重启键,POWERSW是开关,PCSPEAKER是PC小喇叭。其实对好正负极和主板上的说明,就可以接线了。
硬盘/光驱篇:
  现在硬盘和光驱基本都是SATA接口了,接上SATA电源线(5PIN扁口线)和数据线即可。
  独立显卡篇:
  中高端显卡,别忘了要接上6PIN或8PIN的辅助供电哦。一些高端独立显卡,还要接多个辅助供电,要全部接上。电源线不够怎么办?用显卡附送的转接线吧。
  大功告成!装系统去
  安装完毕,YEAH!接上所有的线,链接显示器,正常开机,可以进入BIOS了,准备安装系统。
了解更多的进展,请随时关注u1ooo空间。
分 类 观 看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装台式机配置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