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51单片机制作电子时钟电子时钟的设计。 设计要求: 1)晶振12MHZ。数码管为4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毕业设计(论文)_基于AT89C51单片机数字时钟设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毕业设计(论文)_基于AT89C51单片机数字时钟设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51单片机实训
数码管电子时钟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51单片机实训
数码管电子时钟设计
&&51单片机实训
数码管电子时钟设计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文档介绍: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表设计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1 级 3 班
题目: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表设计
课程: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2014年 10月27 日至2014年11 月 10 日共 2 周
课程设计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工作计划、所需相关资料)(纸张不够可加页)
1.设计要求
利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在数码管通过一个控制键转换来显示的时间和日期;能通过多个控制键用来实现时间和日期的调节。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2.1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根据该系统设计的功能要求选择所用元器件,设计硬件电路。要求用Proteus绘制整个系统电路原理图。
2.2软件设计
根据该系统要求的功能进行软件设计,绘制整个系统的软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并汇编调试通过;列出软件清单,软件清单要求逐条加以注释。
2.3 Proteus仿真
用Proteus对系统软硬件进行仿真调试并通过。
2.4 编写设计说明书
内容包括任务书、设计方案分析、硬件部分设计、软件部分设计、调试结果整理分析、设计调试的心得体会等,字数不少于5000字;硬件部分设计要绘制整个系统电路原理图,对各部分电路设计原理做出说明;软件设计部分要(用visio2003画图软件)绘制整个系统框图及各部分的软件流程图,列出程序清单,逐条加以注释,并注明各程序功能块的功能。
3.工作计划
布置任务及调研
制作与调试
撰写设计报告书
4.主要参考资料
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皮大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7
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吴金戎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8
单片机技术基础教程与实践夏路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张毅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11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实例蒋辉平***出版社
指导老师签字:
第1章概述…………………………………………4
1.1 内容摘要……………………………………4
1.2 实验基本原理………………………………4
第2章设计思路及框图……………………………5
2.1 设计思路……………………………………5
2.2 设计框图……………………………………5
第3章硬件的设计…………………………………6
3.1 主控制部件…………………………………6
3.2 显示模块………………………………… 7
3.3 晶振模块……………………………………7
3.4 按键模块……………………………………8
3.5 驱动模块……………………………………8
第4章电路设计原理图……………………………9
第5章程序的设计…………………………………10
5.1 程序流程图…………………………………10
5.2 源程序……………………………………12
第6章系统验证及调试……………………………23
第7章总结…………………………………………24
第8章参考文献……………………………………25
1.1内容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基于单片机原理技术介绍了一款于AT89C51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的单片机电子表的设计与制作,主要有两个功能:时钟和秒表。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硬件电路原理的实现方案设计、软件程序编辑的实现、电子表正常工作的流程、原理图仿真实现、硬件实物的调试过程。该单片机数字电子表采用LED 数码管能够准确显示时间(显示格式为:时时,分分,秒秒),可随时进行时间调整,时间可采用24 小时制显示,还可实现时钟与秒表的切换,暂停与调时调分调秒,可按自己的要求设置扩展其它的功能。
1.2 实验基本原理
利用AT89C51单片机定时器完成计时功能,定时器0计时中断程序每隔0.01s中断一次并当作一个计数,设定定时1秒的中断计数初值为0,每中断一次中断计数初值加1,当加到100时,则表示1s到了,秒变量加1,同理再判断是否1min钟到了,再判断是否1h到了。
为了将时间在6位LED数码管上显示,可采用静态显示法和动态显示法,由于静态显示法需要译码器,数据锁存器等较多硬件,可采用动态显示法实现LED显示,通过对每位数码管的依次扫描,使对应数码管亮,同时向该数码管送对应的字码,使其显示数字。由于数码管扫描周期很短,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使数码管看起来总是亮的,从而实现了各种显示。
第2章设计思路及框图
2.1 设计思路
针对要实现的功能,采用AT89S51单片机进行设计,AT89S51 单片机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第一,熟悉AT89S51单片机,在编程之前必须了解硬件结构尤其是各引脚的用法,以及内部寄存器、存储单元的用法,否则,编程无从下手,电路也无法设计。这是前期准备工作。第二,设计硬件部分:依据想要的功能分块设计设计,比如输入需要开关电路,输出需要显示驱动电路和数码管电路等。第三,画图部分:设计好电路后进行画图。第四,软件部分:先学习理解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再根据设计的硬件电路进行分块的编程调试,最终完成程序设计。第五部分是软件仿真部分:软硬件设计好后将软件载入芯片中进行仿真,仿真无法完成时检查软件程序和硬件电路并进行修改直到仿真成功。第六部分是硬件实现部分:连接电路并导入程序检查电路,实现想要的功能。
2.2设计框图
此次设计主要是应用单片机来设计电子时钟,硬件部分主要分以下电路模块:显示电路用8个共阴极数码显示管、按键模块、晶振模块。显示管分别显示:小时、分钟和秒,通过动态扫描进行显示。
电路的总体设计框架如下:
LED显示模块
单片机模块
第3章硬件的设计
3.1主控制部件
89C51是一个8位单片机,片内ROM全部采用FLASH ROM技术,晶振时钟为12MHz。89C51是标准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有4个八位的并行双向I/O端口,分别记作P0、P1、P2、P3。第31引脚需要接高电位使单片机选用内部程序存储器;,接+5V电源,第20引脚为接地端VSS,和VSS引脚之间接0.1μF高频滤波电容。
硬件原理图如图2所示
3.2显示模块
方案一:静态显示。静态显示,即当显示器显示某一字符时,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恒定导通或截止。该方式每一位都需要一个8 位输出口控制。静态显示时较小电流能获得较高的亮度,且字符不闪烁。但因当所需显示的位数较多时,静态显示所需的I/O口数较大,造成资源的浪费。
方案二:动态显示。动态显示,即各位数码管轮流点亮,对于显示器各位数码管,每隔一段延时时间循环点亮1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用AT89C2051单片机设计的电子时钟
用AT89C2051单片机设计的电子时钟
  一、功能及工作原理    本电子钟以AT89C2O51单片机作为核心,具有时、分、秒的调整、显示功能,以及24小时和12小时时制选择功能,时间制式由最后一位数码管的小数点来指示。利用定时器中断和软件编程实现电子钟秒计数功能。具体原理如下:单片机晶振为12MHz,定时器0工作在方式1,定时时间为125ms,则定时器0的计数初值X为OOOO/16=OBDCH
  一、功能及工作原理    本电子钟以AT89C2O51单片机作为核心,具有时、分、秒的调整、显示功能,以及24小时和12小时时制选择功能,时间制式由最后一位数码管的小数点来指示。利用定时器中断和软件编程实现电子钟秒计数功能。具体原理如下:单片机晶振为12MHz,定时器0工作在方式1,定时时间为125ms,则定时器0的计数初值X为OOOO/16=OBDCH(十六进制数),定时器0溢出中断16次即可实现1秒定时,寄存器B用于存放定时器0的中断次数,其初值为1OH,即定时器中断16次后产生1秒定时信号,实现了电子钟的秒信号。电子钟时、分、秒的计时分别利用十二/二十四、六十进制累加计数来实现。    电子钟的显示电路由门电路和LED数码管组成,利用6只LED数码管显示,从左至右分别是时、分和秒的十位、个位。    该电子钟的键盘由一个功能键、两个调整键组成。调整键用于调整电子钟的时、分、秒及其时制选择。    弱光提示电路:通过调节电位嚣R5来控制起始报警的光强值,当光强度小于设定值时弱光提示报警。
  二、硬件电路硬    件的关键是键盘和显示器的接口电路。本设计利用AT89C2O5l单片机的P1口和两个门电路作为键盘和显示接口电路。利用74LSl38作为数码管的位驱动;用74HCl64作为数码管的段驱动和键盘扫描信号发生电路。    电路如右图所示,电路原理图见下图。时钟电路由片外石英晶体、微调电容和单片机的内部电路组成。选用12MHz晶振,一般微调电容C1、C2采用30pF的瓷片电容,由于电子钟对频率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因此C1、C2采用15pF/33pF的微调电容。单片机的复位电路采用按键和上电复位。    显示器接口电路由AT89C2O5l单片机、位驱动电路和段驱动电路组成。    采用动态显示方式。单片机P1口的高三位接74LSl38的输入端,74LSl38的输出作为显示器的位驱动,74HCl64的输出作为显示器的段驱动。P3.3输出的脉冲作为74HCl64的移位脉冲信号,P3.4接74HCl64的数据输入端。为了保护数码管,需要对数码管进行限流,限流可通过硬件电路来完成也可通过软件来完成,本设计中采用软件限流方式。    电子钟有3个按键。1#键与P1.2相接,用作电子钟的功能调整键;2#键与P1.3相接,用作调整电子钟功能的上翻键;3#键与P1.4相接,用作调整电子钟功能的下翻键,1#、2#、3#键均与74HCl64的QO端子相连。    弱光提示电路由电阻R3、光敏电阻R4、电位器R5、蜂鸣器和单片机的内部比较器组成。单片机内部比较器的反相输入小于同相输入,通过软件检测p3.6就可以知道光强情况,在光线较暗时,蜂鸣器会发出弱光提示报警,用户可以根据情况开灯或按任意键终止报警。    在键盘和显示电路中,利用软件对74HCl64进行了时分复用,减小了电子钟对系统硬件资源的占用。
  三、主要部分软件设计    本电子钟的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编写,主要包括定时器的中断服务子程序、送显子程序、延时子程序、数码显示子程序和键盘扫描子程序等。    时、分、秒的个位、十位都存放在通用寄存器中,以方便程序的累加计数。缓冲区设在RAM的65H~7FH单元,数码显示通过查表方式来实现。调整时制的数据存放在RAM的33H和34H单元中。    1.键盘扫描子程序    键盘扫描子程序KEY用来判断按键。实验证明,在不消除抖动的情况下也可正常工作,因此该程序中没有涉及键盘消抖动程序,在该程序中调用了HCl64送显子程序送键盘扫描码,并处理了时、分、秒的调整及时制的选择。    2.送显子程序    送显子程序主要完成6个LED数码管的动态显示,显示字型通过查表方式实现,在显示过程中调用了延时程序DELAY。
  3.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主要用于定时器0溢出中断次数的计算,以及时、分、秒的累加次数和通用寄存器的清零等功能。    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电子钟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法很多,本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占用系统资源小,且在不改变硬件电路,仅通过软件编程就可实现万年历、秒表、闹钟、整点报时等功能。
  一、功能及工作原理    本电子钟以AT89C2O51单片机作为核心,具有时、分、秒的调整、显示功能,以及24小时和12小时时制选择功能,时间制式由最后一位数码管的小数点来指示。利用定时器中断和软件编程实现电子钟秒计数功能。具体原理如下:单片机晶振为12MHz,定时器0工作在方式1,定时时间为125ms,则定时器0的计数初值X为OOOO/16=OBDCH(十六进制数),定时器0溢出中断16次即可实现1秒定时,寄存器B用于存放定时器0的中断次数,其初值为1OH,即定时器中断16次后产生1秒定时信号,实现了电子钟的秒信号。电子钟时、分、秒的计时分别利用十二/二十四、六十进制累加计数来实现。    电子钟的显示电路由门电路和LED数码管组成,利用6只LED数码管显示,从左至右分别是时、分和秒的十位、个位。    该电子钟的键盘由一个功能键、两个调整键组成。调整键用于调整电子钟的时、分、秒及其时制选择。    弱光提示电路:通过调节电位嚣R5来控制起始报警的光强值,当光强度小于设定值时弱光提示报警。
  二、硬件电路硬    件的关键是键盘和显示器的接口电路。本设计利用AT89C2O5l单片机的P1口和两个门电路作为键盘和显示接口电路。利用74LSl38作为数码管的位驱动;用74HCl64作为数码管的段驱动和键盘扫描信号发生电路。    电路如右图所示,电路原理图见下图。时钟电路由片外石英晶体、微调电容和单片机的内部电路组成。选用12MHz晶振,一般微调电容C1、C2采用30pF的瓷片电容,由于电子钟对频率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因此C1、C2采用15pF/33pF的微调电容。单片机的复位电路采用按键和上电复位。    显示器接口电路由AT89C2O5l单片机、位驱动电路和段驱动电路组成。    采用动态显示方式。单片机P1口的高三位接74LSl38的输入端,74LSl38的输出作为显示器的位驱动,74HCl64的输出作为显示器的段驱动。P3.3输出的脉冲作为74HCl64的移位脉冲信号,P3.4接74HCl64的数据输入端。为了保护数码管,需要对数码管进行限流,限流可通过硬件电路来完成也可通过软件来完成,本设计中采用软件限流方式。    电子钟有3个按键。1#键与P1.2相接,用作电子钟的功能调整键;2#键与P1.3相接,用作调整电子钟功能的上翻键;3#键与P1.4相接,用作调整电子钟功能的下翻键,1#、2#、3#键均与74HCl64的QO端子相连。    弱光提示电路由电阻R3、光敏电阻R4、电位器R5、蜂鸣器和单片机的内部比较器组成。单片机内部比较器的反相输入小于同相输入,通过软件检测p3.6就可以知道光强情况,在光线较暗时,蜂鸣器会发出弱光提示报警,用户可以根据情况开灯或按任意键终止报警。    在键盘和显示电路中,利用软件对74HCl64进行了时分复用,减小了电子钟对系统硬件资源的占用。
  三、主要部分软件设计    本电子钟的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编写,主要包括定时器的中断服务子程序、送显子程序、延时子程序、数码显示子程序和键盘扫描子程序等。    时、分、秒的个位、十位都存放在通用寄存器中,以方便程序的累加计数。缓冲区设在RAM的65H~7FH单元,数码显示通过查表方式来实现。调整时制的数据存放在RAM的33H和34H单元中。    1.键盘扫描子程序    键盘扫描子程序KEY用来判断按键。实验证明,在不消除抖动的情况下也可正常工作,因此该程序中没有涉及键盘消抖动程序,在该程序中调用了HCl64送显子程序送键盘扫描码,并处理了时、分、秒的调整及时制的选择。    2.送显子程序    送显子程序主要完成6个LED数码管的动态显示,显示字型通过查表方式实现,在显示过程中调用了延时程序DELAY。
  3.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主要用于定时器0溢出中断次数的计算,以及时、分、秒的累加次数和通用寄存器的清零等功能。    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电子钟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法很多,本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占用系统资源小,且在不改变硬件电路,仅通过软件编程就可实现万年历、秒表、闹钟、整点报时等功能。
型号/产品名
深圳市海文思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文思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法维莱电器有限公司
深圳市动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区仪玲电子商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