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t m456heat是什么意思坦克用的

韩国88式主战坦克
我的图书馆
韩国88式主战坦克
馆藏&1735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中国88式主战坦克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中国88式主战坦克
该版本已锁定
中国是的改进型。是研制的,1978年开始研制,1987年设计定型,1988年装备部队,正式命名为88式主战坦克。其改型有88A、88B、88C式。是中国第二代的主战坦克,由79式升级改进而成,在1980年代装备中国解放軍,至2003年已有约1000架服役,现代正被取代。 88式坦克系列在1995年停止生产,今天解放军约有400至500架88式系列服役。
基本内容历史1960年代后,在1970年代,双方超过1千5百万部队对抗,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只有(仿制苏联T-54),比苏联的T-62、T-64及T-72作战性能相差太远。其后中国解放军要求617厂(现称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开发新型坦克以对抗苏联,亦即是装有从苏联俘虏来的T-62技术的,但解放军对其不满意,其后617厂再开发出。编辑本段80式80-I式以79式车体改进而成新型混合履带系统,每边6个细轮、3个主轮及橡胶履带挡板,中国第一种装有全焊接炮塔的坦克,增加防护能力。德国许可的730马力 1215OL-7BW 柴油引擎。装有英国许可外置雷射测距仪的37A式二维发射,奥地利许可的83式105毫米,北约标准制式。80-II式80-II式包括以下改进:装有的 机内测试(Built-in test)故障识别系统 透镜瞄准保护系统 生化增压保护系统 炮塔加上储物架 中国第一种装有生化保护系统而不需车组人员穿上生化服的坦克编辑本段85式85式原型为80式车身底盘,装有铸造炮塔,105毫米线膛炮。85式被定位为出口型,但中国政府最初没有资助生产,据报道这个完成了的原型被借用于博物馆展出,但送至博物馆的原型被拆去主炮。在2000年早期,这辆博物馆原型的相片被散布在互联网上。85-I式85-I式是在85式上装上改进的热套管主炮,炮塔装有。88式主战坦克(18张)85-II式85-II式是改进85-I式火控系统的版本,装有雷射测距仪、风向感应器、来自中东T-72的(估计是伊拉克俘虏伊朗的部分零件)。85-IIA式85-IIA式是85-II式装有125毫米的版本,取代原本的105毫米线膛炮,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来自苏联的2A46。85-IIM式85-IIM式于1990年代中期,包括以下的改进:增强装甲防謢能力 加装影像稳定火控系统(ISFCS-Image Stablized Fire Control System) 改进夜视装置 85-IIM式亦是88C式的原型85-II式AP85-II式AP(T-85-IIAP)是巴基斯坦塔瓦西重工业(Taxila Heavy Industries)合法生产的型号,装有125毫米主炮及自动装弹机,部分装有“Weston Simfire 2”训练系统。超过300架在巴基斯坦服役,部分更新至85-III式级数。85-III式85-III式是出口至巴基斯坦的版本,装有1000马力,125毫米滑膛炮,但中国引擎技术不能胜任巴基斯坦的沙漠地区,出现死火及引擎的黑烟覆盖整架坦克,从而被巴基斯坦拒绝进口,其后问题被解决,在1995年亦推出爆炸反应装甲升级,但更先进版本已推出,因此85-III式没有大量生产。85-III式已成为早期85式的升级标准,包括已出口至巴基斯坦的85-II式AP。编辑本段88式中国解放军第一种装有爆炸反应装甲服役的坦克(1988年),以80-II式的设计改进,移除炮塔前面的以加装爆炸反应装甲板。88B式88B式是88式的装有对应中国制105毫米弹药的新型自动装弹机及装有新型ISFCS-212火控系统。88A式88A式在88B式后才推出,装有加长炮管改良性能的83-I式105毫米主炮,及安装的新型FY系列双层爆炸反应装甲版以对坑和攻击。88A式主战坦克(6张)88C式88C式由85-IIM式改进而成,装备125毫米滑膛炮,翻新至88A及88B式的ISFCS-212火控系统,1000马力柴油发动机与80式及早期的85式相同,但已解决死火及黑烟等问题。88式系列坦克在1995年停产,今天解放军约有400至500辆88式系列坦克服役。
  88式坦克战斗全重38吨,底盘是全新设计的。发动机是12150系列柴油机,额定功率730hp,单位功率达19.2马力/吨,接近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88式坦克还有制式的潜渡装备,可横渡5米深的河流。半球形铸造炮塔正面装甲的厚度大约280mm,88式坦克的火力控制为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观察采用第二代微光。88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05mm线膛炮,在火炮身管的中部装有抽气装置,炮管外部装有热护套。可发射、破甲弹和。为44发。
  从1959年中国第一辆59式坦克驶下生产线开始算起,直至1988年正式定型并装备部队,中国使用这种苏联T-54坦克的中国版本苦撑了近30年的时光。
88在这30年中,中国定型生产的主战坦克还有两种――和79式。这其中,是在59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对在中缴获的T-62式主战坦克的剖析,结合部分T-62坦克的优点改进而成。而79式则是69式的终极改进型,从79式主战坦克的最初编号“69-3”就可以鲜明的看出这一点。这两种坦克其实都只能算做59式的升级版本,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无论是59、69还是79式,在技战术性能上都已经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虽然我国也曾在这30年里做过两次大的独立研发主战坦克的尝试——即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122式主战坦克和早期的“二代车”开发,并生产出了包括122坦克、WZ1224、WZ1226等一系列实验型主战坦克,但都因技术水平不过硬等原因而未能定型生产。   直到88式主战坦克的出现,才真正的结束了主战坦克的“T-54时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88式主战坦克的研制开发,中国的主战坦克研发最终摆脱了苏联T系列主战坦克设计思想的桎梏,开始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发展之路。
  1978年,作为我国试验样车之一的WZ1224主战坦克的研发正式开始。几乎与此同时,我国兵工部门开始了作为二代主战坦克另一备选型号的(由当时的将军命名)的研究设计工作。80式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由我国著名主战坦克设计师方慰先总工主持,以617厂承担主要工作,447厂、616厂、201所等单位予以协助。研制小组首先总结了多年来坦克科研和生产的经验,在总体方案论证和新部件选型验证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进行了高热、高寒、沙漠、高原、潜渡等多种试验和比较,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技术数据。1981年,80式主战坦克总体设计方案确定。1981年到1985年,是80式主战坦克的重点攻关阶段,在这一过程既充分利用了我国在过去的20年中,尤其是在122坦克和WZ1224系列坦克研制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技术成果,又采用了大量的当时所能获得的国外先进技术,着重解决了部件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技术关键。1985年,试制出了80式主战坦克的第一批定型试验用样车。经部队在实际使用中考核后,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1987年,该坦克完成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为88式主战坦克。
  的主要武器为一门105毫米,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口径的并列机枪和一挺12.7毫米口径的。的主炮是著名的英国L7式105毫米线膛炮的中国版。对于该炮的主要性能,相信众多的军迷们都已耳熟能详,在此就不加赘述。在网上流传得关于122坦克和WZ1224系列试验坦克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这几种试验型坦克的主要武器都采用了120毫米口径的,那么为什么我国在88式主战坦克上却选用了105毫米口径的线膛炮呢?相信这会是一个广大读者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对此,笔者妄自揣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火炮威力的原因:由于无法得到中国早期开发的120毫米滑膛炮的详细资料,所以笔者也无法就这两种火炮的实际作战能力做一个详细的对比评估。但还是相信中国兵工人员的武器研发能力,所以,120毫米口径滑膛炮因威力不足而被L7式线膛炮取代,这种可能虽然存在但可能性并不大。维持部队装备制式化的需要:虽然88式主战坦克在总体性能上较59系列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但考虑到国家经济的实际情况,使用88系列坦克全面替换掉部队现役的59系列坦克,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采购部分88式坦克装备主力部队,同时利用成熟技术对现役的59系列进行改进,以保证部队装备的主战坦克数量。应该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选择。而在的改进过程中,火力性能的改进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从火炮尺寸、炮弹携带量和国外对T—54坦克改进的成功经验等方面来看,为59式主战坦克换装L7式105毫米线膛炮是最佳的选择。这一点在的研发和的实际改进工作中得到了验证。而选择同样的火炮作为88式主战坦克的主炮,从降低部队后勤压力,保证装备的制式化等方面考虑,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就当时我军面对的主要可能对手的装备情况来看,L7式105毫米线膛炮的威力已经足够。坦克的火力性能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选用什么样的主炮,二是选用了什么样的火控系统。前者决定了坦克能否“打得狠”,后者则决定了坦克能否“大的准”。我国在88式坦克装备了复合双向稳定器和光电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火控系统中安装的弹道计算机可根据激光测距机测得的目标距离等变量和横风传感器等设备测量出的环境参数计算出提前量,驱动光点偏转和双向稳定器自动调炮。从而缩短了瞄准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使88式坦克具备了“静对动”,既在静止状态下射击活动目标的能力。
  88式坦克上采用了中国自行研制的12150L—7B型柴油机,该为730马力,坦克单位重量功率达到了18.9马力/吨,较之59系列主战坦克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行动部分上,88式坦克采用了6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3对拖带轮(笔者怀疑这一技术承袭自WZ1224系列坦克),以及强力扭杆和无油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式。负重轮的数量和形式的变化是88式主战坦克在外型上和59系列坦克的最大区别。负重轮数量的增加,除了车重增加的因素外(88式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8.5吨,较59式坦克增重2.5吨),主要还是考虑到了速度增加的影响,88式主战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达到了57公里/小时。而随着坦克行驶速度的增加,履带的跳动就越大,这样履带就很容易击打,而且容易脱落。该为中等直径负重轮加拖带轮的结构后,履带由于有托带轮托着,高速行驶时的跳动就会大大降低。同时,中等直径负重轮的动行程和59系列的大直径负重轮相比有了较大的增加,这也使坦克行驶时的平稳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88式主战坦克的炮塔是和59系列相似的半球形铸造炮塔,炮塔装甲成分仍为均质钢。总的来说,88式坦克炮塔的防护能力较59系列并没有大的改善,但通过屏蔽式栅栏的形式,使其对付空心装药攻击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88式坦克的车体主装甲同样为均质钢成分,车体两侧安装有夹布橡胶裙板,但其车体首上甲板可披挂新型。使得该坦克车体前部的防护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成功的使用了复合装甲,也是研制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技术突破。为了加强该坦克的夜战能力,该坦克车长、炮长和驾驶员的观察系统上采用了。此外,88式坦克上还配备了加装了保密机的VRC一8000新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三防装置、抛射式烟幕发射装置和潜渡设备等一系列新设备。88式坦克的研制成功,把我国主战坦克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外军坦克相比,88式坦克在火力、火控性能与日军装备的相当,在防护能力上优于74式坦克;在三大性能上全面优于美国的,火力上与相当;在防护上优于俄制T一64坦克,机动性与其相当。
  1988年正式设计定型以后,设计人员又在其基础上研制了一系列改型,如、88A式,用于出口的85系列主战坦克等,从而形成了以88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下面我们就对88系列坦克的部分型号做一个简要介绍。
88B式主战坦克
  88B式主战坦克是通过部队对88式坦克的使用后,应部队的要求而改进的。重点改进了88式坦克的火力性能,主要改进步骤如下:(1) 用新型稳像式取代了88式坦克的光点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同时取消了炮塔前部火炮左侧的特沙,这使得88B型主战坦克具备了行进间目标的能力,并具有很高的首发命中率。   (2) 采用了我科研部门研制的新型105毫米弹药,设计人员对88B式坦克的炮弹架和弹架油箱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既能发射新弹也能使用标准弹。在使用新弹时,88B坦克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世界上大多数主战坦克的前装甲。在经过上述改进后,88B坦克的整车设计与88式相比有了较大变动,同时对其他系统也做了相应的修改。另外,通过对部队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改进建议,设计人员在88B的设计中进行了解决性改进,使得坦克的整体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88B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军目前装备的制式型号。
88A式主战坦克
  88A是在88B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主要改进是换装了加长型的105毫米,进一步提高了火炮威力。为了弥补88式坦克半圆形铸造炮塔在防护能力上的先天不足,在88A主战坦克上安装了拆卸方便的新型FY系列双防。FY系列双方反应装甲既可防动能的攻击,也可防的攻击。安装双方反应装甲后,使88A的防护能力比88式主战坦克提高了一倍以上。
  虽然88式在整车性能上较59系列有了较大的飞跃。但该 坦克的整体水平仍然停??在70年代后期装备的三代主战坦克如德国的豹2系列、美国的M1系列和苏联的T—64/72/80系列相比,在火力、防护、机动能力在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就决定了88式主战坦克和它的早期改进型号还是无法承担起作为我军的重任。因此,88式主战坦克及其早期改进型号均没有大批量的装备我军。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为了满足的需要,我国兵工部门开始以88式主战坦克为基础开发新一代的外贸型坦克,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获得了较好的出口成绩。“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填补我国三代坦克服役前的战力真空,我国最终决定在外贸出口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发一种“准三代”的自用型主战坦克,这就是88式主战坦克的终极大改型——96式(88C)主战坦克。
  该坦克是传统的炮塔型坦克,由装甲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 88主战坦克(20张)   总体采用传统布置,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车体中央是战斗舱,其上部是炮塔,车体后部是动力舱,内装发动机和传动装置。 炮长位于炮塔内右前方,车长位于炮长后方且稍高,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   炮塔外形低矮、紧凑、为焊接结构。驾驶员座椅采用半后靠式,有利于降低炮塔座圈高度,从而使车辆总高度下降,炮塔顶高为2.25m。 与相比,该坦克外形尺寸较小,总体积减少约1/4,车重轻7.25t,适合于作战。 该坦克采用AN/VRC-12型电台和AN/VIC-1(V)型车内通信系统。
  1.主要武器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M68A1式105mm,该炮由美国活特弗里特(Watervliet)制造。炮管寿命是200~300发。弹种无具体规定。
88主战坦克2.弹药   主炮为47发,全部存放在车体内中部。M68A1炮可发射多种弹药,主要有M392A2 APDS-T(曳光),整弹重量18.6kg,最大初速为1478m/s;M774 APFSDS-T(曳光),整弹重量为17.23kg,最大初速为1524m/s;XM797APFSDS-T(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M774炮弹的教练弹;M456/M456A2HEAT-T(曳光),整弹重量为21.79kg,最大初速为1173m/s;M416WP(发烟弹),整弹重量为20.68kg,最大初速为736.5m/s;M490/M490A1 TP-T(曳光教练弹),整弹重20.41kg,最大初速为1170m/s;M724A1 TPDS-T(曳光脱壳教练弹),重14.51kg,最大初速为1539m/s;M393 HEP-T系列(),整弹重20.41kg,最大初速为731.5m/s。   3.   该坦克采用猎潜式(Hyunter-killer)目标捕捉/火控系统,反应迅速,能有效地对付多个目标,是引进美国休斯(Hughes)航空公司的产品,车长和炮长均能实施作战。由于配有具有独立车长搜索方式的SFIM公司的VS508-13双倍率(3×和10×)稳定的周视昼间,车长可首先捕捉到目标,然后按动按钮,驱动炮塔和火炮,对准目标。此时,车长可将该目标交给炮长而去捕捉下一个目标(可在炮长视野外),也可完成从捕捉目标到射击目标的全部工作。   在最初生产型车辆中,炮长主瞄准镜(GPS)是一种双向稳定的双倍率昼/夜潜望式瞄准镜,它是以为M1和提供的瞄准镜为基础改装的,白天放大倍率为1×和10×。该瞄准镜内还装有双目镜和类似于M1坦克内装的掺钕钇铝石榴石。 第二批生产型车辆拟装得克萨斯(Texas)仪器公司的装有CO2激光测距仪的炮长用坦克主瞄准镜(GPTTS)。该瞄准镜配有1个双向稳定的头部棱镜装置(昼间观察通道可选的放大倍率为8×、3×和1×)和带有夜间观察用热像仪的双目镜。炮长的M939型辅助瞄准镜是一个与主炮并列安装的望远镜,其放大倍率为8×,由美国科尔摩根公司光电分部(Electro-Optical Division of Kollmorgen Corporation)制造。 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由加拿大计算设备(Computing Devices of Canada)公司提供,与M1坦克装的相似。炮塔后部安装有环境仪器(Environmental Instruments)公司的横风传感器。电液式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转驱动系统由卡迪拉克·盖奇(Cadillac Gage)公司提供。变速箱是专门为设计的,旨在提供最佳的。   由于主瞄准镜配有双向和主炮有双向稳定系统,88式坦克具有行进间射击的能力。   驾驶员配有一个与上装的相似的(Baird)像增强被动式昼用。在夜间驾驶时,驾驶员可使用AN/VAS-3型被动式,热红外图像显示在TV显示器上。   4.辅助武器   该车用M60E2式7.62mm并列机枪与主炮刚性安装,它是的改进型。该机枪由炮长操纵,车载子弹7200发。 在炮塔顶装填手出入口处的枢轴上安装有1挺M60E3式7.62mm,由装填手操纵,用以对付地面近目标和空中直升机等。该枪射速550发/min,子弹初速860m/s,其最大是1000m。 在炮塔顶部用支架安装有1挺12.7mm M2式,由车长使用,能够用于对付直升机和轻型装甲车辆及单兵反坦克武器,该高射机枪可360°回转,射速为450~600发/min,子弹初速为810m/s,高低射界为-20°~+60°。车载12.7mm子弹2000发。此外还有车载8枚手榴弹。
  1.发动机   样车动力采用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的882KW(1200马力)AVCR-1790-1B型12缸可变压缩比柴油机。该机曾于1980年在上安装使
88主战坦克用。由于美国政府限制该机出口,88式坦克生产型车取消了该方案。 该坦克生产型车动力换用的MB871ka-501型4冲程8缸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在2600r/min时输出功率是882kW(1200马力)。   2.传动装置   样车采用与AVCR-1790型柴油机匹配的联邦德国伦克(Renk)公司的RK304型全自动传动装置,生产型车改用联邦德国的LSG3000型全自动传动装置,其在所有排档均可机械闭锁。该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由微机控制自动换档。包括液力制动器和多片式机械制动器,后者安装在传动装置外面,停车制动器独立于行车制动器。转向机构为既具有机械式3半径转向装置又具有无级液压转向装置的复合式。   3.行动装置   该坦克的行动装置每侧各有6个负重轮,主动轮在车体后部,诱导轮在车体前部,每侧有3个托带轮。采用液气和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在第一、二、六负重轮处采用外装式液气悬挂;在第三、四、五负重轮处采用简单而可靠的扭杆悬挂,因为这些处负重轮行程和冲击负荷较小。采用液气悬挂可使用坦克前后倾斜,在采用低矮炮塔外形而限制主炮高低射界的条件下,通过调节车体,可以加大主炮的高低射界。该坦克的火炮俯角从原有的-7°增大到-10°,最大仰角为20°,符合山地使用要求。此外,液气悬挂的使用也提高了车辆行驶性能,负重轮行程高达500mm,可以较高的车速(40km/h)在起伏地上行驶。调节车体后可越过1m高的垂直障碍。 驾驶员可通过座椅处的控制装置来远距离调节履带的松紧度(有两种工况的调定),以适应不同路面,减少。 该坦克采用固定衬垫的双销履带,宽635mm,其结构与M1坦克的T156履带相似。
  该坦克采用了钢装甲板和特种装甲,材料与的相同。由于采用了外形低矮的炮塔,车体尺寸减小,中弹面积减少了8%。 炮塔正面两侧均装有M239型蜂窝式6联装发射器,车载烟幕弹24发。炮塔周围的可起到间隔装甲的作用,增加了防护能力。车体两侧装有装甲裙板,且后部裙板较高,使动力舱侧部受到保护。
  战斗全重 51T   乘员 4人   车长(炮向前) 9.672m   车宽 3.594m   车高(至炮塔顶) 2.248m   主要武器 105mm   辅助武器 2挺7.62mm机枪   1挺12.7mm机枪    105mm:47发   7.62mm:8600发   12.7mm:2000发    指挥仪式    882kW   最大速度 65km/h   最大行程 500km   装甲防护 、均质装甲韩国K1A1坦克【k1a1坦克】-百科知识-词汇网
韩国K1A1坦克
关键词:&& 发表时间: 11:27:12
韩国K1A1坦克
南朝鲜生产的88式主战坦克曾称K⑴坦克,研制型号为XK⑴-ROKIT(即大韩民国本土坦克)。自侵朝战争以来,进朝鲜陆军1直设备美制坦克,且多为美军淘汰车型,设备有1147辆M48和250辆M47坦克,其中大多数M48坦克已改装成M48A5。为加强装甲部队在90年代的战役力而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南朝鲜于1979年决定研制第2代合适本国使用、性能良好的主战坦克并向美国陆军及工业界要求协助,最后对新坦克的性能要求由南朝鲜提出,研制工作由两国联合进行,试制工作由美方承当。经多个厂家竞争,1980年南朝鲜选定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承捏样车设计和试制工作。1982年2月由于克莱斯勒公司将其军品部卖给了通用动力公司,该坦克的研制工作也改由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GDLSD)负责。该坦克的设计充分斟酌了朝鲜半岛的独特地形和南朝鲜坦克乘员的人体特点。由于通用动力公司当时正在研制XM1坦克,因此该坦克借用了许多XM1坦克技术,也缩短了试制周期。二者外形类似,只是88式坦克略小,与M1坦克可称为姐妹车。1983年试制出未装炮塔,配有重量的首辆机动性底盘实验车(ATR),同年11月运至阿伯丁实验场(AberdeenProvingGrounds)进行机动性和可靠性实验。1983年12月完成第2辆样车,亦即火控底盘实验车(FCTR),1984年2月运至阿伯丁实验场进行火控实验。此即南朝鲜新坦克的终究样车。1985年,该坦克开始在云达(Hyundai)公司批量生产,首辆生产型车于1986年完成,首次露面是在1987年10月南朝鲜建军节阅兵式上。1987年9月首批200多辆88式主战坦克交付陆军设备。88式主战坦克预定生产量最少为700辆,若要出口则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同意。估计每辆车本钱不会超过150万美元。
该坦克是传统的炮塔型坦克,由装甲车体和炮塔两部份组成。整体采取传统布置,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车体中央是战役舱,其上部是炮塔,车体后部是动力舱,内装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炮长位于炮塔内右前方,车长位于炮长后方且稍高,装填手位于火炮左边。炮塔外形低矮、紧凑、为焊接结构。驾驶员座椅采取半后靠式,有益于下降炮塔座圈高度,从而使车辆总高度降落,炮塔顶高为2.25m。与M1坦克相比,该坦克外形尺寸较小,整体积减少约1/4,车重轻7.25t,合适于丘陵地带作战。该坦克采取AN/VRC⑴2型电台和AN/VIC⑴(V)型车内通讯系统。
1.主要武器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M68A1式105mm坦克炮,该炮由美国活特弗里特(Watervliet)军工厂制造。炮管寿命是200~300发。弹种无具体规定。2.弹药88式坦克主炮弹药基数为47发,全部寄存在车体内中部。M68A1炮可发射多种弹药,主要有M392A2APDS-T(曳光脱壳穿甲弹),整弹重量18.6kg,最大初速为1478m/s;M774APFSDS-T(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整弹重量为17.23kg,最大初速为1524m/s;XM797APFSDS-T(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M774炮弹的教练弹;M456/M456A2HEAT-T(曳光破甲弹),整弹重量为21.79kg,最大初速为1173m/s;M416WP(发烟弹),整弹重量为20.68kg,最大初速为736.5m/s;M490/M490A1TP-T(曳光教练弹),整弹重20.41kg,最大初速为1170m/s;M724A1TPDS-T(曳光脱壳教练弹),重14.51kg,最大初速为1539m/s;M393HEP-T系列(碎甲弹),整弹重20.41kg,最大初速为731.5m/s。3.火控系统该坦克采取猎潜式(Hyunter-killer)目标捕捉/火控系统,反应迅速,能有效地对付多个目标,是引进美国休斯(Hughes)航空公司的产品,车长和炮长均能实行作战。由于配有具有独立车长搜索方式的SFIM公司的VS508⑴3双倍率(3×和10×)稳定的周视昼间瞄准镜,车长可首先捕捉到目标,然后按动按钮,驱动炮塔和火炮,对准目标。此时,车长可将该目标交给炮长而去捕捉下1个目标(可在炮长视野外),也可完成从捕捉目标到射击目标的全部工作。在最初生产型车辆中,炮长主瞄准镜(GPS)是1种双向稳定的双倍率昼/夜潜望式瞄准镜,它是以休斯公司为M1和豹2坦克提供的瞄准镜为基础改装的,白天放大倍率为1×和10×。该瞄准镜内还装有双目镜热像仪和类似于M1坦克内装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 第2批生产型车辆拟装得克萨斯(Texas)仪器公司的装有CO2激光测距仪的炮长用坦克热成像主瞄准镜(GPTTS)。该瞄准镜配有1个双向稳定的头部棱镜装置(昼间视察通道可选的放大倍率为8×、3×和1×)和带有夜间视察用热像仪的双目镜。炮长的M939型辅助瞄准镜是1个与主炮并列安装的铰接式望远镜,其放大倍率为8×,由美国科尔摩根公司光电分部(Electro-OpticalDivisionofKollmorgenCorporation)制造。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由加拿大计算装备(ComputingDevicesofCanada)公司提供,与M1坦克装的类似。炮塔后部安装有环境仪器(EnvironmentalInstruments)公司的横风传感器。电液式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转驱动系统由卡迪拉克?盖奇(CadillacGage)公司提供。方向机变速箱是专门为88式坦克设计的,旨在提供最好的传动比。由于主瞄准镜配有双向稳定系统和主炮有双向稳定系统,88式坦克具有行进间射击的能力。驾驶员配有1个与M1A1坦克上装的类似的贝尔德(Baird)像增强被动式昼用潜望镜。在夜间驾驶时,驾驶员可以使用AN/VAS⑶型被动式热成像仪,热红外图象显示在TV显示器上。4.辅助武器该车用M60E2式7.62mm并列机枪与主炮刚性安装,它是M60式机枪的改进型。该机枪由炮长操纵,车载子弹720 0发。在炮塔顶装填手出入口处的枢轴上安装有1挺M60E3式7.62mm轻机枪,由装填手操纵,用以对付地面近目标和空中直升机等。该枪射速550发/min,子弹初速860m/s,其最大有效射程是1000m。在炮塔顶部用支架安装有1挺12.7mmM2式高射机枪,由车长使用,能够用于对付直升机和轻型装甲车辆及单兵反坦克武器,该高射机枪可360°回转,射速为450~600发/min,子弹初速为810m/s,高低射界为⑵0°~+60°。车载12.7mm子弹2000发。另外还有车载8枚手榴弹。
1.发动机样车动力采取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Continental)公司的882KW(1200马力)AVCR⑴790⑴B型12缸可变紧缩比涡轮增压柴油机。该机曾于1980年在超M60坦克上安装使用。由于美国政府限制该机出口,88式坦克生产型车取消了该方案。该坦克生产型车动力换用联邦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⑸01型4冲程8缸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在2600r/min时输出功率是882kW(1200马力)。 2.传动装置样车采取与AVCR⑴790型柴油机匹配的联邦德国伦克(Renk)公司的RK304型全自动传动装置,生产型车改用联邦德国ZF公司的LSG3000型全自动传动装置,其液力变矩器在所有排档都可机械闭锁。该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由微机控制自动换档。行车制动器包括液力制动器和多片式机械制动器,后者安装在传动装置外面,停车制动器独立于行车制动器。转向机构为既具有机械式3半径转向装置又具有没有级液压转向装置的复合式。3.行动装置该坦克的行动装置每侧各有6个负重轮,主动轮在车体后部,引诱轮在车体前部,每侧有3个托带轮。采取液气和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在第1、2、6负重轮处采取外装式液气悬挂;在第3、4、5负重轮处采取简单而可靠的扭杆悬挂,由于这些处负重轮行程和冲击负荷较小。采取液气悬挂可以使用坦克前后倾斜,在采取低矮炮塔外形而限制主炮高低射界的条件下,通过调理车体俯仰角,可以加大主炮的高低射界。该坦克的火炮俯角从原本的⑺°增大到⑴0°,最大仰角为20°,符合朝鲜半岛山地使用要求。另外,液气悬挂的使用也提高了车辆行驶性能,负重轮行程高达500mm,可以较高的车速(40km/h)在起伏地上行驶。调理车体后可超出1m高的垂直障碍。驾驶员可通过座椅处的控制装置来远距离调理履带的松紧度(有两种工况的调定),以适应不同路面,减少转动阻力。该坦克采取固定衬垫的双销履带,宽635mm,其结构与M1坦克的T156履带类似。
该坦克采取了钢装甲板和特种装甲,材料与M1坦克的相同。由于采取了外形低矮的炮塔,车体尺寸减小,中弹面积减少了8%。炮塔正面两侧均装有M239型蜂窝式6联装烟幕弹发射器,车载烟幕弹24发。炮塔周围的储物箱可起到间隔装甲的作用,增加了防护能力。车体两侧装有装甲裙板,且后部裙板较高,使动力舱侧部遭到保护。车内安装的哈隆(Halon)自动双路灭火系统能在60ms内把火扑灭,无集体3防装置,配备有单人防毒面具,车上装有M8A13防警报系统和M13A1型毒气颗粒过滤器。
http://www.wpeu.net/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690#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eatgear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