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论文对人类生活产生怎样

【车智汇】看看哪些厂商对燃料电池汽车感兴趣
[摘要]燃料电池汽车被看成人类交通的最终解决方案,不止是因为它具备普通纯电动汽车的优势,而是因为氢气和氧气来源无穷无尽。
腾讯数码讯(徐萧梓丞)提到新能源汽车,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是以特斯拉为首的纯电动汽车以及市面上形形色色档次不一的混合动力汽车。其实,除了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之外,还有一种清洁新能源汽车也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实际上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产生的电能驱动车辆行驶。它也是电动汽车的一种,结构基本类似,只不过多了一个燃料电池和氢气罐。从本质上来看,燃料电池汽车被看成人类交通的最终解决方案,不止是因为它具备普通纯电动汽车的优势,而是因为氢气和氧气来源无穷无尽,并且加氢和加油一样便捷,没有任何污染。不过燃料电池也有属于自己的缺点,目前氢气的产量和存储难度并不理想,成本都比较高,而在建设加氢站的成本上也远比加油站和充电站高,并且高压存储的氢气,安全性有待考验。目前,包括奔驰、宝马、丰田和本田等许多国际一线汽车厂商都已经开始进行燃料电池的研发,而其中在混合动力界堪称“一哥”的世界头号汽车厂商丰田的进展最大,旗下的燃料电池新车Mirai已经开始在日本本土和美国市场上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汽车领域在燃料电池产品中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正在加载...
丰田Mirai丰田的Mirai可以说是燃料电池汽车中的头号种子,目前已经开始在日本和美国上市,售价大约在30万人民币左右。Mirai的充气时间只要3到5分钟,充满后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2公里,要比正常行驶的特斯拉Model S还要多出100公里。与所有燃料电池汽车一样,Mirai的动力来源是氢氧发电。在行驶过程中Mirai与汽油车一样需要从前进气格栅吸入空气,再与油箱存储的液态氢在燃料电池中进行一系列反应产生电力,此种动力方式除了产生电力和水之外不会产生任何废气。当然,既然通过氢动力驱动,那不得不顾及一下行车安全。丰田公司在官网中表示Mirai的油箱由碳纤维制成,内部采用聚合物和玻璃纤维进行牢固加固,在遇到事故时,传感器会自动关闭氢燃料的输送,而且氢气存储的位置均在车舱外如果出现事故时会及时分散。避免堆积爆炸。本田FCV在今年11月份的东京车展上,本田发布了旗下全新的燃料电池概念车FCV,这款车型将配备全面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按照计划,本田将以这款概念车为原型,于2015年率先在日本推出新型FCV的量产车型,并相继投放美国和欧洲市场。这款本田FCV概念车概念车搭载了本田最新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在体积比上一代缩小约33%的基础上,功率输出则达到100kW以上,输出密度则提高到3.1kW/L,较以往提升了60%左右。本田FCV率先将包含小型化FC STACK在内的动力总成置于发动机罩下,开创了世界量产车型的先河。此举不仅实现了5个成年人舒适乘坐的宽敞空间,还可在未来FCV快速普及阶段提供不同的布局形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本田FCV搭载了70MPa的高压氢气储存罐,续航距离可达700公里以上。氢气储存罐可在3分钟左右充满,达到了与目前的汽油车一样的使用便捷性。此外,它还可以配备已经在FCX Clarity进行了多次实证试验的外部充电功能。通过FCV与外部充电器的组合,可变身为“移动电源”,在发生灾害时,由车辆为社区提供电能。奔驰燃料电池版GLC除了日系厂商之外,德系厂商似乎也对燃料电池技术充满了兴趣。目前德国汽车厂商奔驰正在开发燃料电池SUV车型,并且表示到2017年将会有型号为GLC F-Cell的燃料电池新车发布,并且这款将在2017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公开亮相。而到2018年,GLC F-Cell将会开始在奔驰的商店里出售,虽然距离现在比较遥远,但是我们预计这款车的售价大约会在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万元),要比普通的燃料电池汽车稍贵一些。宝马燃料电池版i8除了奔驰之外,宝马也同样正在开发燃料电池技术产品,而目前宝马正在法国马赛的Miramas试验场地进行燃料电池版i8的测试。此次宝马测试的氢燃料i8将原来的全锂电池电动变成了氢燃料和锂电池混合电动超级跑车,虽然没有具体的结构图片,但是至少从外观上看,依然维持了i8超跑的水准。从造型上看,这款测试的概念车加大的通风口的设计,同时在视觉效果上更具有冲击力。通用雪佛兰Colorado皮卡近日,通用汽车与美国军方TARDEC车辆研发工程中心宣布将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将尝试将氢燃料电池与雪佛兰Colorado皮卡相结合,并且进行严格的军方测试。TARDEC中心主管Paul Rogers表示氢燃料汽车是一种很隐蔽的车辆,能够用于侦查等特殊场合,此外,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水在一些极限环境下也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将氢燃料电池与皮卡相结合有不少好处,比如电动机在低速时会产生较高的扭矩,这对于在野外地形行驶非常关键。此外,氢燃料电池还可以用于驱动其它设备,让皮卡变身成为一个能源中心。当然,TARDEC中心并未公布将在未来的12个月里进行哪些测试项,所以关于氢燃料电池板Colorado的细节信息暂时还不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军方的测试项绝对会超过日常使用的标准。与此同时Paul Rogers还表示氢燃料电池将进一步提升这台优秀皮卡的极限,而他们的工程师以及科学家也对接下来的改造十分期待。现代燃料电池版途胜在今年的洛杉矶车展上,韩国汽车厂商现代也展示了自己的燃料电池版途胜SUV,该车型以氢燃料电池做能源,环保性能毋庸置疑,并且预计在2016年量产。全新燃料电池版途胜采用现代iX35车型上使用的燃料电池能源技术,其氢燃料电池单元可提供最大功率134马力。该车前轮由一组电机驱动,最大驱动功率可达87马力,而该电机所需电力由氢燃料电池组提供。此外,燃料电池版途胜还配备有一组最大功率高达29 kW的蓄电池组作为后备功率源。据相关数据统计,该车最大行驶里程可达480公里,且氢燃料电池的填充仅需不到10分钟即可完成,方便快捷。燃料电池自行车其实除了汽车之外,还有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尝试在自行车上也使用了该项技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小组研发出了最新一代的Hy-Cycle燃料电池动力自行车。这种氢燃料电池自行车在加满燃料之后可以连续行进80英里(约128公里),而整个消耗的氢气成本大约至需要2美元。而该项研究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在2.5公斤容量的罐装燃料容器中加入更多的氢气,并且确保能够最大化的获得燃烧性能。根据Navigant Research首席分析师Lisa Jerram表示:“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部分市场上市销售,客户对它有兴趣,汽车厂商在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价格竞争力。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汽车厂商将解决燃料基础设施难题,建设燃料站需要巨额投资。”Navigant Research在报告中称,在基础设施具备前,燃料电池汽车将仍然保持供应紧张局面,生产维持在较低水平。为了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汽车厂商应该在与新合作伙伴在燃料零售和氢燃料供应方面进行更积极的合作。
[责任编辑:yangzhao]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面临“三缺”难题
日08:52&&来源:
原标题: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面临“三缺”难题
  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我国支持其发展的决心毋庸置疑: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和节能汽车、纯电动与插电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一起被确认为发展目标。
  当前,一方面,我国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与国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燃料电池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也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在11月28~29日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能源峰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 加氢站审批流程无规可依
  类似于汽车离不开加油站、电动汽车离不开充电站,加氢站的配套建设是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的基础条件。在加氢站的建设规范方面,我国已经有标准可依,2010年发布的《加氢站技术规范》GB对此有详细的规定。不过,有与会专家表示,该标准距今已有6年,不少规定已经不适用当前的发展情况,如对液氢的严格管控,已经影响到氢气的储运效率,亟需调整完善。
  如果技术规范决定了加氢站的安全和效率,那么行政审批流程便决定了加氢站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建设。对此,广东省佛山市在加氢站建设过程中深有体会。
  “与燃气归属住建部主管、油品归属经信委和能源局主管有所不同,氢气此前只是作为工业气体存在,其作为能源后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批流程走不通。”佛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霍平说,“为了走通这一流程,最终不得不通过市长办公会议批准建设。”
  “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无规可依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阻碍之一,当前我们急需一个标准化流程来推动加氢站的建设。”霍平建议。
  - 政府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其发展,政府给予了高额补贴,相关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极高,但因为成本较高,用户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现阶段其市场需求较少,因此政府在使用端的支持必不可少。
  霍平在会上介绍说:“燃料电池汽车若要真正运营,必须将其作为公交车首选方式。但是,燃料电池汽车若作为公交车使用,必须由公交公司采购,因为只有公交公司具备公交运营资质和合适的使用线路。所以,只有发挥政府的作用,让公交公司购买并运营燃料电池公交车,才能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虽然,佛山、如皋等个别地方政府非常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但更多的地方政府负责人谈“氢”色变, 以安全为由拒绝燃料电池汽车在当地“入户”,这就为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带来很大的阻碍。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宗强也多次强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 发展缺少资金的持续投入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主体错位,缺少资金的持续投入。国外科研院所主要承担基础性技术研究,依靠企业的资金进行产品转化;国内则不然,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产品转化率较低。
  对此,毛宗强认为,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非常需要资金支持,来提高产品转化率。只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以及整个产业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整体研发成本,推动氢能产业向前发展。
  在霍平看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支持问题,不能单靠个别企业来解决,这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工作是贯穿燃料电池汽车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责编:闫枫、吴晓琴)
明星与车模之外的精彩 聊2016广州车展之“最”2016中国广州车展于日至27日举办,虽然有明星上阵,车模也回到了展台,但那些都可谓喧宾夺主的“配角”。本篇文章,我们就一起看看那些“最”有槽点的品牌与新车。
硬货不只存在于车展 11月还有那些不凑热闹的新车广州车展将拉开帷幕,届时将有数百款新车发布/上市。当然也有不少厂家选择“错峰出行”,比如接下来这9款车型,当中也有不少硬货,例如上汽通用全新GL8、东风雷诺新科雷傲等等。作者:余德进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从燃料电池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拯救地球的使命。然而久无作为的燃料电池汽车,真的会普及吗?人类对于环保的探究无穷无...
凤凰汽车评论 从燃料电池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拯救地球的使命。然而久无作为的燃料电池汽车,真的会普及吗?
人类对于环保的探究无穷无尽,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甚至核电池汽车。不过受制于技术难度,以及高昂的普及成本,燃料电池汽车一直被其它环保汽车压着一头。全球范围内,纯电动车已经有了不小的市场,而的混动汽车,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在实际运用上,燃料电池已经落后。
抛开成本不说,燃料电池汽车如何加注发电用的燃料就是个问题。目前,氢燃料电池车一个大问题便是如何加注氢气。即使在美国大力发展零碳排放汽车、支持加氢站建设的加利福尼亚州,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报道,加州的燃料电池车车主经常抱怨加氢站无法工作或处于维修关闭状态,导致他们的用车困难。
但对加氢问题作出了回答,提供了氢气加注方案。近日,本田在东京安装的全球第一座高压水电解型制氢站开始了验证实验阶段,这也许会是燃料电池车普及的一座里程碑。这座高压水电解型制氢站名叫70MPa高压水电解型制氢站,能够制造出压力达到70MPa的氢。仅需使用水和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就能制造出氢,整个过程使用可再生能源,完全环保。
只要能解决加氢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就了大半。但本田的氢气加注方案真的靠谱吗?
本田加氢站,很难在城市中大规模使用
本田的加氢站如何大规模在城市中运用,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加氢站占地面积6平方米,在拥挤的城市中怎样塞进这一个个的加氢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一座城市如果普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对氢气的需求量将十分巨大。需要多少个一天生产2.5Kg氢气的加氢站,才能满足一座城市的需求。况且在城市中,由于雾霾和高层建筑的阻挡,利用率会降低,加氢站还达不到每天2.5千克的产量。
因此,目前本田的加氢站还是适合在地广人稀的地区使用,在拥挤的城市,这样的氢气加注方案很难满足需求。但恰恰是在城市,需要大量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而无法在城市中扎根,何谈普及。
本田的加氢站只适合地广人稀的地方,想让燃料电池汽车普及,还需要新的氢气生产和加注技术。
但如果人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调整氢气的生产和分配,让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车主都能方便地加注氢气。那就能使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成为可能了吗?
解决了加氢问题,成本依然迈不过去的坎
就算解决了加氢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很难普及。如果燃料电池汽车的竞争对手也是一群价格高昂产品,那它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遗憾的是,无论怎样看,燃料电池汽车都不是最便宜的一个选择。目前,混动汽车的价格不断下探,丰田的双擎汽车价格已经杀入15万以内。而一堆自主品牌也是蠢蠢欲动,科力远正在积极地研发混动系统。在不久将来,自主弱混车很可能大规模来袭,混动汽车的价格就会进一步下降。混动车虽然没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那样环保,但作为过渡车种,其地位在短时间内无法撼动。就目前而言,普及混动车是节能减排最经济的方案。
虽然目前纯电动车价格高昂,但电池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电池的生产成本正在逐年下降。即使以现在,纯电动车的售价就要低于燃料电池汽车。Mod3售价为3.5万美元,而起始价格为5.75美元。纯电动车还拥有更低的使用成本,每车一个充电桩,总比每车或数量车一个加氢站来得便宜。随着时间的发展,电池陈本只会越来越低,甚至不排除革命性电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可能。而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很难再进一步降低,二者成本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氢燃料电池汽车自身成本就不低,加上氢气的制造和加注成本,使其普及十分困难。有着便宜的燃油供应系统和电力供应系统,为什么要投入大量成本新建另一套能源供应系统。真等全球建成氢气生产供应系统,可能纯电动车已经满大街都是了。
不要觉得高科技距离我们很远,也不要觉得它们距离我们很近。任何新技术的广泛使用都要跨过成本这道坎,如果一项科技不适合社会发展,那它无论再先进,都不可能普及。人类对技术的探索无穷无限,虽然燃料电池汽车很难普及,但这项科技依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依然可以运用于多个领域。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相关报道:
&&&&&&&&&&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现任重庆某科技公司CEO
专栏作者:潘明军汽车媒体评论员
专栏作者:李安定汽车行业观察家
专栏作者:田永秋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专栏作者:陈光祖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专栏作者:孙晓红《汽车观察》副主编
专栏作者:吴琼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罗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专栏作者:张志勇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专栏作者:周丽君资深媒体人
专栏作者:佟子谦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专栏作者:苏晖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专栏作者:郎永强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吴迎秋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余建良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张欣汽车行业研究员
专栏作者:贺球辉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周磊汽车行业评论员
专栏作者:肖波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黄少华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张少华汽车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汪军艇汽车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高德起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冯冲汽车财经评论员
专栏作者:骆予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易新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陈志杰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程晓东首席汽车分析师
专栏作者:吴江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资深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关云山汽车独立撰稿人
专栏作者:丁华杰汽车独立撰稿人
专栏作者:凌然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罗兰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王概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李苗苗资深媒体人
专栏作者:MiVo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张宇星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专栏作者:风之谷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蒋苏华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专栏作者:陈希中国买车网CEO
专栏作者:余德进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专栏作者:魏东升汽车杂志社记者
专栏作者:林燃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黄嘉刚行业评论员
专栏作者:笑寒松
专栏作者:方向资深评论员
专栏作者:马瀚明
专栏作者:庄智渊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专栏作者:李文博
专栏作者:童济仁
专栏作者:夏至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专栏作者:田永春
专栏作者:曹晓昂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王国信汽车行业媒体人
专栏作者:王逸轩
专栏作者:胡四海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撄宁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陈思财经媒体人
专栏作者:李昆生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您现在的位置:
燃料电池汽车——距离我们还远吗?
燃料电池汽车——距离我们还远吗?
& & & & 燃料电池汽车的概念已经在社会中推广很多年,相比于传统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和零污染的特点。另外,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可以减少人类社会对非可再生能源&&石油的依赖。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其工作效率可以超过传统内燃机燃烧效率的两倍,而且燃料电池固定零件及运动部件数量是传统内燃机零件数量的40%和10%[1],这就决定其运行稳定性和维护简便性远优于传统内燃机。燃料电池汽车虽然现阶段尚未广泛普及,生产成本仍然略高、各项技术有待改进,但是无法否认,其优势给予人们美好的愿景,所以燃料电池汽车必将是社会蓝图的重要一部分。
除了燃料电池之外,燃料电池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储氢系统。氢气一般状态为气态,无法像汽油一样在常温常压下大量存储。对此已经存在多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现阶段在全球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车的是高压储氢技术,在车载储氢系统中施加高压(35-70Mpa)来储存5-8kg氢气。储氢系统已由2个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罐取代以往的4个复合钢材气罐,罐内氢气可供应汽车平均行驶500公里。尽管这样的储氢系统还没有做到如同汽车汽油储罐一样体积小、重量轻,但是在现阶段成本效益是最高的;另一种解决方法是低温储氢技术,将车载氢气降温至-253&C(-423&F)。因为氢气在液态时密集度最高,储量会高于高压储氢。但是,低温储氢技术仍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攻克,例如氢气蒸发、氢气液化耗能高和低温储罐成本高等;近年来,固体吸收储氢成为一种新的高效储氢方式受到广泛关注。使用该技术的储氢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被认为是长期储氢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另外,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推出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型号F125,使用的储氢技术为&金属-有机物框架储氢技术(MOF)&。该技术利用多孔金属结构高效吸收或释放所需的氢气。制氢行业内,该技术也已得到应用:例如安思卓新能源公司()已率先采用固态储氢技术,大幅提高了设备存储效率。随着该技术的发展,有希望10年后取代高压储氢技术,使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的更远、更安全。
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广泛应用于精炼厂至加油站的石油运送系统显然不适合应用于氢能源。为了生产、运输和为大量用户加氢,必须建立新的加氢、储氢和运输网络。美国属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根据2013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统计数据[2],全国正在运行的公共加氢站13个,其余实验性、企业或其他私人加氢站数十个,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西斯科公司(Sysco),联邦快递(FedEx)和安思卓新能源公司(Verde)等国际知名企业,2014年计划建设中的公共加氢站超过20个,私人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近1500辆,预计年,燃料电池汽车与公共加氢站数量将急速增长。而对于我国,现阶段使用中的加氢站仅有2个(上海安亭加氢站与北京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主要为公共交通车辆。但是,为减少汽油能源依赖性以及改善环境问题,国家近几年发布各项政策(包括&863&、&973&等科技项目以及国家财政部文件[3])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其中包括2014年新政策高额奖励加氢站的建设。据悉,安思卓新能源公司已在筹建中国首例商业化运行的加氢站,建成后将可提供每天200公斤以上的氢气,服务超过40辆家用型车辆,或者10辆大型车辆。
如果没有足够的加氢站,没有人会愿意购买燃料电池汽车。所以,燃料电池汽车普及过程中非技术性环节的挑战是顾客如何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加氢。对于这种现状,除大力建设加氢站基础设施外,民用微电网热电联产加氢站是有希望的解决途径之一,如图一所示。民用微电网热电联产加氢站为私人家庭使用,通过太阳能或风能产生电力,使用电水解制氢技术制氢或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其联合设计可为民居提供供冷/暖气和电力,为燃料电池汽车供应氢气燃料。使用电水解制氢的微电网热电联产加氢站不仅可以为汽车提供能源、为民居供电供暖,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为零。就算是用天然气重整制氢方法,与以前传统生活方式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降低30%。
图一:民用微电网热电联产加氢站示意图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燃料电池汽车在不久的将来会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近几年业界意识到加氢站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科研力量对其进行设计和建造,其中包括巴拉德动力公司(Ballard)、本田汽车公司(Honda)、安思卓新能源公司(Verde)等。其中安思卓公司的技术及产品十分引人关注,如图二所示[4,5],其产品利用风能、太阳能不连续性的特点,对富裕可再生能源进行智能化电水解制氢,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并网能源浪费的同时,生产氢气以解决燃料电池燃料供应问题,而且做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同时,公司针对加氢站开发设计试验样机已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机运行。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共与私人加氢站的广泛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必会在全球广泛普及。
图二:加氢站加氢设备示意图
对于氢燃料汽车的普及,一般大众还会关注什么问题?显而易见,安全性、购买成本及保养成本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汽车燃料电池的成本从2002年的每千瓦248美元降至2010年的每千瓦42美元[6]。本田(Honda)、丰田(Toyota)、奔驰(Mercedes-Benz)等多个汽车制造商均在这几年推出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市场,汽车售价已低至45,000美元,并提供用户8年/100,000英里的保修。通过Adzic等人的研究发现,通过改变、优化燃料电池催化剂会大大延长燃料电池的寿命和可靠性。尽管人们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可能存在疑问,但是实际上,燃料电池汽车和传统汽油内燃机汽车的安全性是接近的,燃料电池汽车甚至更安全:丰田公司[7]对其车载储氢罐进行了枪击测试,小口径手枪无法穿透储罐,而50毫米枪支(M2或狙击步枪)仅穿透储罐发生氢气泄漏,无爆炸。对于新事物,我们只是需要时间让公众接受。
毋庸置疑,在下面三五年内,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将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坚信20-30年后,燃料电池汽车会作为主要地面交通工具最终取代传统汽油内燃机汽车,对于飞机或轮船使用燃料电池技术的年代也不会久远。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中!
参考文献:
1./overview/alternative-fuel-vehicles.html
2.http://www.afdc.energy.gov/fuels/stations_counts.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
4./JInnovation.asp
5./JPress.asp
6.USDOE,HydrogenProgram:ProgramRecords19,9012,and10004.
7./fuel-cell-myths.html
*作者介绍:NickNi是安思卓新能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帮助公司推动了富余风力、太阳能制氢的全球市场。帮助安思卓(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参与国家科技部&863科技计划&课题,填补了中国新能源储能市场的空白。该公司与美国最大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合作,在制氢和储氢方面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其产品可以在各种恶劣和不稳定环境下实现高效生产,受到业内高度认可。
公司介绍:安思卓(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一个能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完全高效转化为氢能进行存储和再利用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为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制氢储能,利用富余的可再生新能源制备氢气。公司在制氢和储氢方面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产品可以在各种恶劣和不稳定环境下实现高效生产。公司与美国最大的新能源实验室(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合作多年,核心技术已成功申请多项美国国家专利。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客户关系网络,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氢能源公司之一。公司在美国拥有6条国际先进水平的柔性设备生产线,可以加工各种苛刻要求的定制制氢设备。安思卓(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参与国家科技部&863科技计划&,填补了中国新能源储能市场的空白。
&&&&京ICP证04022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燃料电池汽车优缺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