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商场冬季空调的负荷如何计算,新风冷负荷计算公式负荷需记入吗

你的参数真的对吗?
1、室内人员数照明数与实际不符
某百货公司,地处闹市,人流频繁,十分拥挤。夏季时,空调设备已经全负荷运行,但室温还是比较高售货员整天抱怨工作条件恶劣,顾客也不满意。
经测试,空调制冷设备均为合格产品。制冷系统为集中,空调为分层机组,新风就地采取,系统并无原则错误。而室温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实际的室内人数大大超过了设计取值。设计时按每2m2有1个人计算;此外, 室内照明负荷也比原来定的数值大。设计时取30W/ m2有1个人计算;此外,室内照明负荷也比原来定的数值大。设计时取 30W/ m2,而实际上后来加了许多灯,照明负荷达60W/ m2,因此造成空调负荷算小了,而冬季采暖负荷又算多了。
在不增加机组的条件下尽量多用回风,在早晚商店不营业时间,开空调新风预冷。底层内部增加空调机组。
参考:设计商店空调时,营业厅的人数取值:大型百货楼,一层按1.5~2人/ m2,其它层按1人/ m2;一般商店按0.9~1.0人/ m2。商店的照明负荷按40~60W/ m2。
某宾馆多功能厅,面积800m2,夏季设计温度为24~28℃;冬季19~20℃。投入使用后温度偏高,常达26~28℃,降不下来,反映较热。
多功能厅的室内设计温度不宜超过25℃,最好24℃,26℃作为设计温度已经偏高。 设计时,按400人设计,但实际使用时为600~800人,甚至还多。 设计时,照明负荷为30W/m2,而实际最后装灯的总容量为55kW,合68Wm2.由于上述原因,说明空调冷负荷少了1/2~1/3。对策:
增加一台大空调机组,风管不动,即可达到室温24~25℃。今后设计这类大型宾馆的多功能厅时,室内人数应按0.8~1.0人/m2计算;照明负荷要按50~60W/m2计算。室内新风量应取25m3/人·h。空调箱数量最好与多功能厅的分区相应,以便和使用协调一致。这样,既能保持舒适环境,又有利二节约能源。
2、设计标准确定不当
某银行办公楼,地上22层,地下2层,正方形高建筑,好似玻璃盒子。冬季暖气很好,但夏季室内温度高,外区不能开窗;内区无窗可开,结果全楼都感闷热,满足不了使用要求,使用了不到三年,就在全楼增空调系统。
高层办公楼,窗户面积大,外区太阳辐射强,内部灯光照度大,所以夏季冷负荷很大,设计时甲方只为减少投资,未加空高设备,造成夏季无法正常使用。
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空调系统。教训是设计时应正确掌握空调标准。对办公楼不能一律不设空调,应按建筑规模,层数等具体对待。否则,建成后追加,反工的花费比新建时就设空调还要多,造成浪费。看来,现代化的高办公大楼不设空调不行,但选用什么空高方式,应结合国情、力求节约。
3、北方地区民用空调的新风处理系统不加温不行
某办公大楼地处北京,高度100多m,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气调节系统,冬季室内湿度小,时有静电产生,更严重的是有的家具表面油漆出现裂缝。室内工作人员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所以用户纷纷反映,室内太干燥。
冬季时,只有加热设备,无加湿的手段;室内的风机盘管也是只能加热而不能加湿,所以造成室内相对湿度很低,采暖期间约在20%左右。
改换空调机组,增加了加湿段。该楼采用的加湿段是循环喷雾加湿,使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40~50%。照明负荷大时,冬季直接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但在办公室内采用分散的小型加湿器。使室内湿度能维持在30%以上。
4、室内设备的发热量取值不当
(1)某学院教学大楼建筑物总面积为25000m2,设备冷负荷为2907.5KW,平均冷指标为116.3W/m2,选用3台制冷机。实际使用时,在夏季最热时,即气温最高的月份每天只有几小时需2台制冷机。
(2)某图书馆,建筑面积25000m2,设备冷负荷为3700kW,平均冷负荷指标为150W/m2,也有3台制冷机。实际使用时绝大部分时间只开1台冷制机,很少同时开2台机,所以3台机中有1台完全是多余的。
参考国外数值,负荷估算不准,指标取得不切本国实际。
采用本国的科研,实践经验,降低冷负荷指标。设计时按有关规范措施采用。
5、设计取值的过分安全
某计算站集中空调系统,投入运行后,在工作时间室温偏低,计算机房过冷,停机值班运行时开不起来,运行十分困难。而且电耗很大。更无舒适可言。
计算机实际的发热量与计算发热量不一致,大部分时间是低于计算值。如主机发热量计算值为30kW,实际上运行时只有18~19kW,仅为计算值的60%,设计时又考虑了一定的裕量,所以,设计值偏离实际值就更多。由于计算发热量偏高,使设计风量偏大,系统计算阻力及选用风压大于实际阻力,从而导致实际风量过大,造成机房过冷。同时无值班专用系统,故一开全开。
按负荷实际的变化配用变速风机。 大型计算机房的巨型机,一年中可能有长达小时处于值班状态,故应设值班系统,以利于节约运行费用。
6、洗衣房太热
几乎许多大饭店的洗衣房都在地下室,设备发热很大,室内温度四季如夏。室温常在35℃左右。虽有通风降温,但效果好的不多。同时洗衣房的设备如烫平机等表面温度很高。大多数设备的表面温度50~60℃。房间的辐射热大,夏天时,有的工人发生晕倒,大多数工人反映劳动条件难以忍受。
室内设计标准太低,设计确定的室温参数太高,超出了人体健康所能承受的范围。调查表明,目前洗衣房内有的只有机械通风,有的做了空调降温,但负荷取得不够,且有些局部该排热的设备(如人型)等,大多数未设局部排风。
洗衣房应作为热车间对待,机械通风除严寒地区外,都不解决问题,应设计空调降温,加强局部排风,最好采用自带冷源的分体机组,使用灵活,效果好。按我国有关部门的研究,推荐洗衣房内的空调设计温度应为30℃。
喜欢吗?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喜创采暖专家 了解更多喜创新闻资讯
更多资讯扫码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181百货商场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对负荷计算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5℃,对整个建筑负荷进行冷负荷计算,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计算冷负荷的变化过程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室内计算温度每变化0.5℃,整个建筑的计算冷负荷均有较
大的变化。以25℃为基准点,其计算冷负荷为13848.7kw,温度从22℃变化到28℃,其冷负荷
的变化-9.4%-12.0%,变
化范围较大。可见,如
何确定室内温度,对整个建筑计算冷负荷有很大的影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空调系统的装机容量,进而影
响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分析以上计算结果,推荐室内设计温度为
25-27℃。过低计算温度图1 设计温度对冷负荷的影响势必增大初投资,过高
计算温度可能导致以后实际运行时冷量不够。对于室内设计温度,采取的对策是,计算冷负荷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计算温度(如27℃),以节约初投资;而在实际运行时,可以适当设低室内温度(如24℃),以满足人体舒适要求。
2.2 相对湿度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空调系统需要承担较多湿负荷。本文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中对舒适性空调室内计算参数规定(见表1),计算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40%-65%范围内,保持其它设计参数不变时,对整个建筑负荷进行冷负荷计算,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负荷不变。综合考虑人体舒适性和计算冷负荷,本文推荐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设计值为55%。
2.3 室内人数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第2节中可以看出,百货商场内人员密度的大小,各规范和设计标准推荐的值都不尽相同,而且出入较大。本文取值《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通过改变商场内的人员密度来分析计算室内人数对计算冷负荷的影响。假设室内人数分别为总设计人数的80%、60%、40%、20%时,计算负荷的变化,有助于商场空调系统的管理运行。其计算结果如下表9所示:
室内人数的变化,无疑对计算冷
负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夏季新风冷负荷在总冷负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通常约为30%左右。百货商场的平均客流量约为高峰时的40-60%,也就是
说,在大多数时候,商场内的实际人数是设计时的40-60%(如果设计人数正确)。从表9和图3中可以看出,室内人数为设计人数的60%,其计算负荷为设计峰值负荷的79.3%,室内人
数为设计人数的40%,其计算负荷为设计峰值负荷的69.5%。客流量(室内人数)变化是商场的一个特点,因
此,室内设计人数的确定是一项很难
的工作。设计中通常只能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以及相关设计规范上推荐的值来选定。实际上商场内的人数变化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商场的声誉、商场所在地段的繁华程度、当地人们的购买趋向和购买能力等。因此,室内设计人数的确定应结合有关规范、业主的经验、类似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2.4 新风量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从上小节3.3分析可知,室内人员密度对计算负荷影响很大。同理,新风量指标的取值
3对计算负荷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分别取新风量指标为30
、20、10(m/p·h),计算所得的
计算负荷结果如下表10所示:
因商场内人员密度大,因此,
新风量指标的取值对计算负荷的
影响很大。从表10和图4中可以
3得出,当新风量指标为30(m/p·h)
3时,其计算负荷为20(m/p·h)
时的1.18倍,其计算负荷为10
3(m/p·h)时的1.43倍。可见,
新风量指标取值不同,计算负荷有
很大的区别。商场内人数通常较
多,因而新风量指标不能选取过
大,否则会造成计算负荷过大。《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中规定,新风量指标为20(m/p·h)。在实际计算
取值时,可以考虑适当取小一些。或者在计算时,若取值较大,可考虑总新风量乘以小于
31.0的系数(比如0.8,但不应小于0.5);本文推荐取值为15-20(m/p·h)。对新风量的
控制关键在于应根据商场营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控制,用CO2浓度传感器来控制室内空气质
量(即新风量的大小)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
本文分析了室内设计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室内人数、新风量指标等主要设计参
数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概括如下:
1、推荐百货商场室内空气设计温度为25-27℃。计算冷负荷时,可以适当提供室内计算温
度(如27℃),以节约初投资;而在实际运行时,可以适当等设低室内温度(如24℃),以
满足人体舒适要求。
2、夏热冬暖地区,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设计值低,会大幅增加计算冷负荷。综合考虑人体舒
适性和计算冷负荷,本文推荐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设计值为55%。
3、室内设计人数的确定应结合有关规范,业主的经验、类似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4、新风量指标在实际计算取值时,可以考虑适当取小一些。或者在计算时,若取值较大,
3可考虑总新风量乘以小于1.0的系数;本文推荐取值为15-20(m/p·h)。
5、空调负荷计算是整个空调系统设计的基础,负荷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时的符合程度关系
到整个系统的成败与否,因此,应对空调负荷进行认真计算,力求合理。
[1]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空气调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
[2] 张克崧,周吕军,陆耀庆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2004,
[3] 黄绪镜。《百货商场空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10
[4] 郎四维, 林海燕, 涂逢祥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4,28-32,41-42
[5] Retail facilities. 1999 ASHRAE Applications Handbook(SI) chapter2.
作者简介:都桂梅,女,1978年1月生,在读硕士研究生
机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湖南大学天马公寓三区10栋515室,邮编410082
E-mail:duguimei_2006@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新风负荷相关
新风负荷设计专题简介
本专题为土木在线新风负荷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土木在线论坛精心选择与相关的资料分享,土木在线为国内专业的土木工程垂直站点,聚集了1700万土木工程师在线交流,土木在线伴你成长,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
请教高手,我是新疆的,我们这里室内外焓差非常小,不到2,这样算出来的新风负荷非常小,而查看样本,同样的新风量对应的冷量非常大,我计算的时候到底是按照计算出来的冷量进行水力计算还是按照样本的冷量进行水力计算,还是新风负荷计算有误,请各位指教,本人做采暖比较多,空调接触的少,望高手指点。
所属版块:
这里是新疆,室外湿球温度比较低,室内外焓差不大,甚至为负,这样,新风负荷为负,对吗?
所属版块:
本帖最后由 licaibian 于
15:41 编辑 新手第一次做多联机系统。 问题一:室内机选型是以室内冷负荷为依据的,这个负荷要不要包括新风负荷?? 貌似多联机一般仅负责室内负荷而不负责新风负荷,那选型时不考虑新风负荷??? 问题二:如果采用全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换热效率按
所属版块:
新近做了一个厂房的空调,全新风系统,因为以前做民用建筑空调新风量不大,所以负荷没怎么太留心,此次一算,结果大的吓人,求各位大神帮忙解析下计算过程对错与否。 新风室外参数按当地干球温度计算,湿度100%(请教的单位大叔),保守是肯定的,但随后怀疑是否参数应该按当地夏季(冬季)通风设计温度、湿度?比如楼
所属版块:
老师说计算新风负荷是用Q=G(hw-hn),我问用怎么不用Q=G(hw-ho), 老师说就是用Q=G(hw-hn),就是有电加热也是这样. 我一直不懂,请问哪位大哥帮帮忙,谢谢
所属版块:
怎么计算新风负荷?如果一个房间按180W/M2,换气3次,该如何确定冷指标?W/M2
所属版块:
所属版块:
内蒙地区一个家具商场的空调冷热负荷及新风负荷,比如其中一个营业厅:面积2300平米,人数1070人,按商场营业厅面积计算的夏季冷负荷为125W/平米,新风负荷为6W/平米;冬季热负荷为25W/平米,新风负荷为155W/平米,感觉计算出的数据不太对,请高手指点. C:\Documents and Se
所属版块:
我正在做课程设计,在用天正计算负荷时是不是不用额外计算新风的热负荷
所属版块:
为何天正新风负荷计算和实际值差那么远,我检查了设置参数,新风量、处理到室内点、室外点都正确,算出来居然是负值,跟实际用焓差算差很远。难道是我哪里设置错误了吗?
所属版块: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风负荷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