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什么叫商誉减值值是利空吗

蓝色光标:一次性商誉减值导致业绩预告不及预期_个股研究_股票频道_全景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蓝色光标于1月4日公布业绩预告,2015年收入在人民币85-9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2-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人民币5,000万-1亿元之间,同比下降93-85%。&  潜在影响&  尽管收入增长符合我们的预期(人民" />
蓝色光标:一次性商誉减值导致业绩预告不及预期
  蓝色光标于1月4日公布业绩预告,2015年收入在人民币85-9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2-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人民币5,000万-1亿元之间,同比下降93-85%。
  潜在影响
  尽管收入增长符合我们的预期(人民币86亿元),但净利润远低于我们之前所预测的4.68亿元,我们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商誉减值。管理层还提到其它三个导致净利润下降的因素:1)银行贷款和企业债上升导致财务费用迅速上升;2)业务规模扩张和员工人数增加导致销售管理费用快速上升;3)公司积极向数字营销转型并进行新投资,而新业务所产生的盈利不足以抵消其对公司利润率产生的负面影响。商誉减值是公司收购博杰广告所致,因博杰电视广告业务放缓,盈利未达到管理层所预期的水平。鉴于公司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将令净利润下滑2.5-3亿元,我们估算以税前数据来看(假设税率为23%),减值规模将为人民币3-4亿元。
  虽然商誉减值为一次性因素,但需注意这反映了蓝色光标面临的持续的并购风险。我们预计随着2016年蓝色光标数字营销等新业务收入规模扩大,其它三项因素应有所改善。因此,我们认为2015年是公司盈利下滑的谷底。我们维持2015年收入预测,但将2015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了83%以计入商誉减值的影响;我们还维持2016-17年的收入预测,但将2016-17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了7%/5%以计入财务费用的上升和投资收益的下降。我们将12个月目标价格下调2%至人民币14.52元(基于18倍的市盈率乘以1.10元的2020年预期每股盈利,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年;之前的预期每股盈利为1.12元,我们因财务费用的上升而将其下调)。该股评级为中性。
  主要风险
  数字化业务增长高于预期、利润率低于预期。
注: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  由于并购标的无法达到预期收益造成的商誉减值计提,成为上市公司高溢价和高业绩承诺的外延式并购时面临的新烦恼。2013年以来,并购市场屡攀高峰,商誉总值与日俱增,商誉减值计提的风险也在2015年中得到集中暴露。  指出,外延式并购,尤其是现金收购,能够为每股收益带来显著增长。并购过程中产生的溢价会逐渐积累到商誉这一会计科目。商誉反映的是并购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主观预期,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当被收购资产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公司面临计提减值并冲抵利润的风险。商誉越重,计提减值对利润的冲击可能也越大。  随着并购市场的快速膨胀,A股市场的商誉总值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外延式并购活跃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深交所的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5年间,深市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分别为707亿元、1581亿元和3544亿元,2015年共有210家公司的商誉增长幅度超过100%。  大幅增加的商誉压顶之下,并购标的预期收益无法达成造成的计提减值准备风险逐渐暴露出来。以创业板“并购之王”()为例,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年报中,公司表示,2015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万元-1亿元,同比下滑85%-93%。对于净利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称,除了“三费”的影响外,公司收购的西藏山南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尚处收购后业绩承诺期。受传统电视广告行业收入整体下滑等因素影响,博杰广告2015年度实际经营业绩完成情况与收购时承诺业绩有较大差距。预计对收购博杰广告所形成的商誉及无形资产需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净利润有较大影响。  事实上,商誉减值计提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造成了长期困扰。以()为例,公告显示,公司为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GIS业务,2011年全资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了上海中发超高压电器有限公司51%股权,沈变公司在合并报表时确认商誉11410.12万元。2013年、2014年公司对该商誉分别计提了减值准备1653.32万元、2385.42万元。2015年对该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对剩余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7371.38万元。  在此背景下,高溢价并购以及高业绩承诺受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2016年以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向()、()、()、深天地A和()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出重组问询函,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是否合理,以及较高的业绩承诺能否达成等。以唐德影视为例,今年3月28日,公司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爱美神51%股份。资料显示,爱美神成立不到一年,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而唐德影视给出了7亿元的估值。4月11日,深交所向唐德影视发出问询函,要求唐德影视在披露收购爱美神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时,重点对爱美神的估值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进行重大风险提示。
责任编辑:ly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A股万亿商誉成达摩克斯之剑 商誉减值后巨亏有操纵利润嫌疑
作者:来源:证券时报
  资产并购狂潮席卷后,表面风光无限的业绩规模暴涨之下,积聚的近万亿商誉减值风险正逐渐浮出水面。从近年来减值金额较高的案例来看,上市公司在商誉减值方面有盈余管理的痕迹,部分公司完全依赖外延式并购提升业绩蕴藏巨大风险。频繁并购积聚的商誉更像是达摩克斯之剑,投资者需警惕商誉暴增背后隐藏的业绩地雷。
  商誉是并购狂潮席卷的后遗症
  在上市公司争先恐后加入并购大军,对高溢价全然无感的大并购时代,支付的超额溢价躺在资产负债表商誉项目。一旦并购对象业绩变脸或经营出现问题,这些巨额商誉不得不面临减值问题。收益法下的估值隐含了较多假设,其逻辑是未来收入流折现,变量的稍许变动将引起商誉额剧震。不少上市公司在并购之初业绩已相当难看,当巨额减值来临时则亏损的面目全非。
  近年来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传统行业升级、新兴行业资源整合等大背景下,并购规模井喷。据清科数据,2016年国内并购市场交易额为1.84万亿元,同比增76.6%,其中上市公司作为并购方发生并购1463起,涉及交易金额1.48万亿。并购过程中支付的超出并购对象资产账面净值部分记为商誉,其本质是未来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价值。随着并购规模井喷和高溢价并购频现,攀升至近万亿的商誉引发监管层注意,前不久证监会曾专门提示商誉风险。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额增至9260亿元,较2012年末1682亿元增4.5倍,年均增幅超过1倍。照此增速,2016年商誉金额突破万亿是大概率事件。从资产端占比来看,商誉占净资产比例增至14.80%,较%上涨近12个百分点。商誉减值会对直接减损上市公司当期利润,因此和利润端相比尤为必要。截至2016年三季度,共有1661家上市公司账面有商誉资产,总计净利润为1.46万亿元,商誉资产和净利润比值高达63.42%。极端情况下,商誉全部减值将吞噬上市公司超60%的利润。
  伴随商誉资产爆发式增长,商誉减值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一经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商誉减值直接减损上市公司当期业绩。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商誉减值额分别为10.67亿、16.06亿、26.21亿、79.23亿,年均增幅超过2倍。商誉减值会减少当期盈利,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负面影响。从个别公司案例来看,因商誉减值导致当期业绩出现巨亏的案例并不鲜见。典型如近期因业绩变脸而备受谴责的山东墨龙,公司因商誉减值等问题由预盈转为巨亏。可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公司渡过业绩承诺期,对并购资产的盈利约束能力逐渐衰退,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对盈利能力欠佳的并购资产商誉进行减值。
  商誉减值暗藏猫腻
  商誉减值的确认,推迟或激进确认都会影响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价值判断。梳理2012年以来商誉减值金额排名居前的股票,发现不少公司在商誉减值确认方面存在较大的可操作性,有利润操纵的迹象。典型如雷柏科技,公司是2012年来累计减值金额排名第二的股票,其商誉减值的过程伴随着业绩大起大落,难逃操纵嫌疑。
  雷柏科技主营业务是键盘生产销售,在2011年上市后业绩持续走低,2011年-2013年年度净利分别是1.02亿、0.73亿、0.33亿元。为谋求外延式发展,公司2013年使用超募及自有资金5.88亿,将当时炙手可热的手游概念公司乐汇天下70%股权纳入囊中,增值率高达10.6倍,确认商誉5.36亿元。无奈好景不长,2014年12月乐汇天下旗下一款游戏涉嫌版权纠纷,公司实控人失联。在此情境下,雷柏科技表示当年8000万元的业绩承诺已提前实现,未对乐汇天下商誉进行减值。2015年计提巨额商誉减值5.16亿,致使当年业绩巨亏4.48亿元。因2015年度几乎计提所有损失,2016年公司收到业绩补偿和股权转让款项后,使得一季度和半年报业绩暴增。随后在2016年10月末公布3季报中,雷柏科技公告将当年确认的股权转让和业绩补偿款追溯回2015年财季,调整报表后2015年减亏至2.59亿元。
  雷柏科技的业绩伴随着商誉减值处理大起大落,从中看出:
  1、商誉减值确认方面暗藏猫腻。
  雷柏科技在明确乐汇天下业绩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将商誉减值推迟到2015年度,难逃业绩操纵之嫌。2014年12月乐汇天下涉嫌法律纠纷后,公司表示涉案游戏占比不高,不影响公司业绩。时隔1个多月后,2015年1月雷柏科技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乐汇天下游戏业务出现亏损,说明公司对乐汇天下经营状况知情,在未来收入预期下降、持续经营假设存疑的情形下,未在此后4月公布的2014年财报中对乐汇天下商誉进行任何减值。
  相似案例还有因商誉减值测试合理性存疑,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沃森生物。公司并购的子公司因2016年3月涉“山东疫苗”案,在4月公布2015年报中对旗下山东实杰等4家主营疫苗批发销售公司计提商誉减值4.81亿元,剩余净额为3.62亿元。审计机构认为,根据当时披露公开信息,“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证实山东实杰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因此无法确认计提的减值准备数据的合理性。”
  2、估值越高商誉减值风险越大。
  在雷柏科技案例中,2013年对乐汇天下70%的股权估值5.88亿,溢价率超10倍。当时正值A股市场热衷手游概念,此后历经传媒影视概念、VR概念、无人机概念等,手游概念光环逐渐褪去。2016年乐汇天下70%股权估值仅剩1050万元,缩水至不足当初并购值的2%。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之后,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点,追捧热门概念导致资产标的高溢价,最终都形成了高额商誉,这也是近年来商誉规模增至万亿元的主要原因。
  业绩依赖度越高风险越大
  当外延式发展成主流,上市公司业绩对并购资产依赖性越高,商誉减值潜藏的风险越大。当并购资产业绩不达预期或经营环境出现变化时,除巨额商誉减值损失外,正常营收也受影响,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典型案例如*ST宇顺,公司在原有业绩走下破路的背景下,以14.5亿大手笔豪购雅视科技股权,产生8.6亿元商誉。随后雅视科技业绩大变脸,*ST宇顺在收购完成后次年开始大额计提商誉减值,致使业绩出现巨亏,是资本市场一桩因商誉减值导致巨亏的经典案例。
  *ST宇顺年度累计商誉减值8.66亿元,是近4年商誉累计减值额最高的公司,业绩分别巨亏3.27亿、10.98亿。公司原主营业务是中小型显示器生产销售,2014年1月实施定向增发,以14.5亿元收购雅视科技100%股权,意欲进军手机配件领域,估值溢价3.62倍,当期产生商誉8.6亿元。按照业绩承诺,2013年―2015年,雅视科技的净利润不低于0.83亿元、1.18亿元和1.42亿元。但收购后雅视科技业绩变脸,2014年仅实现净利润0.74亿元未达预期,2015年亏损5346万元,2016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17亿元。迫于并购对象业绩变脸,公司自收购次年开始计提商誉减值,2014年、2015年分别减值2.5亿、6.16亿元,将雅视科技商誉全部计提完毕,净利润分别巨亏3.27亿、10.98亿元。2016年公司为冲刺保壳,五度挂牌甩卖曾经高价获得的雅视科技股权,最终作价1.7亿元转出,仅剩原价的1折左右。
  从*ST宇顺案例来看,在原有业务不佳的情形下,严重依赖外延式收购提升业绩风险巨大。翻看*ST宇顺历年财务报告,公司自2009年上市后业绩每况愈下,2012年甚至出现1.25亿元亏损,2013年开始着手收购雅视科技股权,当年盈利806万元。2014年巨亏3.27亿,监管如此,据当年财报雅视科技仍是盈利最好的子公司,其余大多处在亏损境地。即使不考虑雅视科技商誉减值影响,原有业务也已有上亿元亏损。2015年更是如此,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0亿元,其中雅视科技商誉减值为6.16亿,巨额计提难逃“洗大澡”嫌疑。
  对中小型规模公司来说,动辄以高于自身利润几十倍的代价收购资产,并购之初对资产收益估值盲目乐观,给予高溢价,致使账面形成巨额商誉。并购完成后业绩严重依赖并购对象,在收购对象业绩变脸之后,大幅减值带来毁灭性打击。*ST宇顺在连续巨亏两年后被披星戴帽,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公司甩卖资产争取补贴保壳是大概率事件。
  刀尖上的舞者
  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上市公司在经过一系列并购后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同时也积累了巨额商誉。一旦其中某个并购对象出问题,其减值处理也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典型案例如蓝色光标。
  蓝色光标是资本市场外延式并购的典型,在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之后,业绩规模跻身创业板前五名之列,营收规模逼近百亿,合并财报的参股公司或子公司最高时达61家。激进并购的背后,商誉金额不断累加,截止2016年3季度蓝色光标商誉金额高达46.82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近80%。2015年蓝色光标首次对其巨额商誉进行减值,金额为2.05亿元,合计资产减值超9亿,致使当期业绩大降90%。业绩预告公布后市场一片哗然,商誉减值背后隐藏的业绩地雷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从蓝色光标案例可以看出:
  1、频繁并购积聚商誉减值风险。
  蓝色光标自上市以来即开启大并购模式,近7年来营收从4.96亿增至近百亿,净利润从0.6亿增至约8亿,2014年财报并表的参股公司和子公司高达61家。与此同时累计商誉也出现暴增,从万元增至46.82亿,增幅超百倍。2015年巨额减值涉及三家并购公司,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藏博杰广告,该公司是蓝色光标2013年并购的资产,2015年业绩未达标致使资产减值超7亿元,其中商誉减值1.09亿,无形资产减值6亿元。
  2、蓝色光标商誉减值充分性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和高达46亿元的账面商誉金额相比,2.05亿减值占比不足5%,蓝色光标的商誉减值是否充分?具体来看,蓝色光标2015年对西藏博杰广告、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和北京今久广告商誉减值分别为1.09亿元、0.53亿元、0.44亿,占商誉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3.80%、14.32%、11.22%,也就是说2015年减值完毕后三家公司账面仍有商誉分别是6.01亿、3.17亿、3.44亿元。根据公司年报信息,这3家公司2015年业绩分别下滑66%、49.38%、46.81%。在尚未考虑业绩承诺是假设了一定增幅的情形下,相比业绩下滑程度,商誉减值是否略显保守?此外,根据公司披露信息,在2015年减值测算中,折现率为10.50%-16.50%,2014年这一数值为10.17%。也就是说,2015年减值测算中,折现率提升、但收益大幅下降的情形下,商誉减值计提比例远小于业绩降幅,减值是否充分存疑。此外,精准阳光是蓝色光标2011年并购的资产,2015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3.34%,账面商誉净值为1.29亿元,未进行任何减值,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蓝色光标在商誉减值方面存在的疑问。
  并购潮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当前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积聚的近万亿规模的商誉风险不容忽视。上市公司在商誉减值确认方面存在较大的操纵空间,从理论上讲商誉减值是不得已行为,一经减值不能转回,是不可逆的。从近年来减值规模较大的公司案例来看,实际操作中商誉减值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或推迟计提粉饰报表,或激进计提“洗大澡”。对一些过度依赖资产并购改善业绩的公司需要提高警惕,虽然并购重组的故事看上去很美,但一旦并购对象业绩未达预期或经营环境出现问题,对原本就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频繁并购上市公司积聚的商誉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其中某块资产出现问题,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给业绩带来较大影响。再者,和商誉减值相伴的往往是并购资产业绩不达标,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除了商誉减值之外,还有并购资产业绩缩水带来的损失。
  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关系到参与各方切实利益。上市公司盲目、频繁、高溢价并购,被收购方为获得高估值而出具过高业绩承诺,其中潜藏巨额减值风险最终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此外,除商誉减值风险之外,商誉本身无变现和偿债能力,剔除商誉之外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更需重新考量。市场预期已久的再融资新政正式落地,也剑指上市公司频繁高价并购及资金利用效率问题,未来商誉规模增长有望可控。而从监管层近期给上市公司的问询函中,对并购资产盈利可持续性和高溢价问题的关注,也流露出监管层对商誉高企风险的重视。随着不少上市公司逐渐渡过业绩承诺期,部分商誉高企且从未减值的公司更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仔细予以甄别。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  中国证券网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7日报道,A股市场后遗症开始显现,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A股累计达到的商誉已超过9000亿元规模。  近年来,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并购行为日益增多,标的资产的估值增值率也逐年攀升,导致上市公司商誉不断提高。据表明,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A股累计达到的商誉已超过9000亿元规模,为9260.10亿元,而同期营业利润仅为27657.39亿元,占比超过三成,高达33.48%。相比之下,2015年全年商誉确认额为6487.10亿元,同期营业利润为33572.32亿元,占比为19.32%。  截至当天,在已发布2016年全年的上市公司中,()以近4亿元商誉减值额居首。  从2016年业绩预告情况来看,已有多家公司因为商誉减值而大幅拖累全年业绩。  2月9日,()的一纸预亏公告让市场哗然,其去年预告盈利万,但最新修正为亏损1.6-2亿元,原因是之前收购的子公司商誉减值2.3亿元,此前其收购价为4.4亿。  此前颇受关注的()业绩大“变脸”,也受商誉的影响。  计提坏账准备7323.37万元,存货计提跌价准备4742.80万元,固定资产、商誉分别计提减值准备3500万元、4764万元。  而有些公司甚至在去年三季度业绩实现增长的情况下,全年亦因巨额商誉减值致业绩大幅“变脸”,出现巨额亏损。  据二六三公开披露,公司预计2016 年度净利润为-40359万元至-37413万元。就在去年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为9525.65万元,同比增长14.1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商誉与营业利润占比超过十倍以上的上市公司数量多达162家。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公司分别为()、()、(),其占比分别高达%、%、%。除了安控科技以外,长城动漫和胜利股份2016年全年双双报出巨额亏损。  相关阅读>>>  宋清辉:商誉减值正引发上市公司业绩风险  商誉减值正在引爆上市公司业绩“地雷”。除了山东墨龙,()、()、二六三、()、()、濮耐股份、()等公司更因商誉减值造成2016年业绩变脸或亏损扩大。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近年来A股公司并购重组多且普遍高溢价率,标的质地却并非都优良,一旦业绩承诺无法兑现造成的商誉减值频发对股市的影响应引起监管层高度重视。  ◆商誉减值致多公司大亏  近日,业绩大幅变脸叠加大股东精准减持的山东墨龙颇受关注,而山东墨龙公告显示其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就包括商誉减值。  实际上,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并非个案。如天马精化2月3日将之前的预盈1521.24万元至2535.41万元,修正为将亏损2.5亿元至3.5亿元。原因是初步判断需要针对公司的商誉、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事项计提减值损失。  宝馨科技、英飞拓、濮耐股份等公司业绩变脸主要原因更均为计提商誉减值。如濮耐股份1月14日对2016年业绩预告进行修正 ,从 预 盈 4231.83万 元 至6770.92万元下修为预亏1.6亿元至2亿元,主要原因系拟对收购的郑州华威产生的商誉2.307亿元全额计提减值。  此外,由于商誉减值等原因,日海通讯、二六三、三泰控股等预告2016年亏损。其中二六三的商誉减值金额令人惊讶,对于预亏3.74亿至4.04亿元,公司称初步测算后预计 “翰平事业部”和“VoIP业务及IPTV业务”两项商誉将发生商誉减值合计约4亿元。  ◆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是祸首  资深人士宋家明昨日对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表示,商誉指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在A股市场,商誉与并购重组密切关联。因为并购时商誉会成为投资成本,简单说是收购方支付的溢价部分——即收购价中高于被收购方的净资产的部分,这就在账面上形成了商誉,并作为非流动资产计入上市公司资产。  宋家明进一步分析,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所谓商誉减值就是并购标的业绩没有预期那样高,出现了收购的资产价值下降趋势,就要对这部分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公司对资产价值下降趋势预估后,会一次性全额计提或分年计提。“如果计提金额较大,就会严重吞噬利润甚至造成大亏。”  例如记者注意到,英飞拓去年时预告全年盈利6000万-7000万元,今年1月14日修正为预亏4亿-4.5亿元。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形成商誉资产余额约7.89亿元,主要由三项收购交易形成,其中Swann、藏愚科技2016年业绩承诺无法完全实现,预计将计提较大额的商誉减值,对2016年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而查阅英飞拓公告可见,2014年收购电子企业 Swann的 97.5%股份出资8716.86万美元,并代Swann偿还特定债务2496.38万美元,合计11213.24万美元,而Swann净资产为2000万美元,收购溢价460%并产生商誉约6亿元人民币。2015年出资2.1亿元收购的企业藏愚科技当时净资产0.63亿元,溢价233%。  ◆商誉减值风险需重视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昨日对记者称,近年来A股公司并购重组行为很多,不但溢价率很高,而且标的质地并非都优良,这就意味着一旦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商誉减值就会引爆上市公司业绩风险。  据统计显示,去年三季报时1663家公司商誉合计9255.45亿元,较2015年年末增长43.68%。在去年三季度末商誉超过1亿元的公司中,75家2015年末商誉为零,162家的增幅超过50%,显示这些公司在2016年完成了大量的并购。  而且去年三季度末商誉超过1亿元的公司中,92家的商誉金额占同期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超过50%,最高的()为1468.47%。  宋清辉认为,在我国经济整体转型背景下,上市公司未来并购重组行为预计还会较多。因此一旦业绩成长承诺成泡影,商誉快速增长后的减值频发对A股市场造成的影响应当引起监管层重视,关键在于采取措施抑制并购重组中的不合理高溢价行为。   并购重组引发的商誉减值也正引起监管层重视。2月8日证监会对31份政协提案的答复中,由并购重组引发的“商誉”以及“商誉减值”被放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近日交易所对英飞拓等商誉减值大幅影响业绩的公司也发出了问询函。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dk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誉减值股价会下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