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箱原材料内取出物质液体,添加什么原料让液体物质疑固

手机注册或绑定手机,可免费播放5道试题。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气”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主讲:王莹
【思路分析】
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析过程】
解:(1)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子液化成的小水珠;(2)冰箱冷冻室箱壁上会结一层厚厚的霜,是冷冻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这个过程是凝华;(3)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不符合题意;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符合题意;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物质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是升华.不符合题意;D、秋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是河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液化;(2)凝华;(3)B、D.
(1)液化;(2)凝华;(3)B、D.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给视频打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绿地中央广场12号楼303室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WWW.TIGU.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冰淇淋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多长时间口感最好?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冰淇淋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多长时间口感最好?
吃了这么久Haagen Daz今天才发现它有个高端霸气的应用!!把冰淇淋从冰箱拿出来之后打开app像扫二维码一样对准瓶盖立刻会出现一个拉小提琴的美女站在瓶盖上拉琴,等她拉完一曲以后冰淇淋就会达到口感最佳状态~亮瞎我的钛金狗眼了有木有啊啊啊!!!
难道是我土逼了?
冰淇淋研发工程师
我做了这么久的冰淇淋,我觉得刚刚从凝冻机里接出来的口感是最好的。经过冷冻以后多多少少会对结构和口感造成影响。如果说是实验党的话,可以试试,但是和冰淇淋生产日期还有冷藏温度,还有冷冻时间等等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楼主觉得这时口感最好,我们也无从考证,哈根达斯这么说应该也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哈根达斯做过相关的实验,来确定这个APP的播放时间。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大概范围的话,我想室温放置个3~5min应该差不多,至于说口感,我想楼主说的是软硬程度适口的状态,有人喜欢稍微硬点的,有人喜欢稍微软点的,所以说,这东西还要靠自己来摸索。
试了下这个App,也就两三分钟的样子这盒是14oz (414ml)装的,沾着咸爆米花吃完了,好次!
专注男性不育三年
这个。。。好难说啊!应该看室温是多少吧?要是30多度的话,两三分钟已经开始化成液体了。还是因人而异吧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从冰箱内拿出的棒冰最多几分钟熔化成液体_百度知道
从冰箱内拿出的棒冰最多几分钟熔化成液体
这个要看棒冰从冰箱里取出时的温度高低,以及当时周围的气温,空气的流动情况等,所以无法确定。
采纳率:53%
来自团队:
呵呵,这个不看周围温度吗?
如果周围温度很高呢?比如在38度左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冰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刚刚买一瓶汽水,冰箱里拿出来的,开之前还是水,打开了就慢慢成冰了。。。求科普 | 死理性派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95413人加入此小组
整理一下,有如下解释1、过冷水说就不细说了,应该不是的2、气压说引用13楼 的话:就是凝固点的问题。水凝固后体积会变大。所以气压越高凝固点越低。在玻璃瓶的雪碧其实温度已经在0度以下但是未打到凝固点还是液状。 打开瓶盖后变成常压,凝固点变为0度。结冰现象产生3、做功说引用16楼 的话:。。。你们全都在气压与凝固点的关系上纠结。。一个都没对。。。打开瓶盖,放出气体,瓶子内的物体对外作功,于是物体的温度就相应的降低,然后就凝固了。。初中某个物理实验哭了。相关的可以查一下内燃机里气体的变化。4、C02说引用26楼 的话:还应该有化学因素,汽水里原来是碳酸,碳酸是弱电解质,较大压强下存在一个电解平衡,开瓶后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即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这个移动过程是吸热的,所以结冰也应各有这个因素。上面三种都有道理,可能需要一些定量分析
软件工程师,小众软件爱好者
过冷水? 那个不是要求比较纯净才行么?
我想起以前我同学告诉我说有一天他从冰箱拿出一瓶水 没有冰透然后他在桌子上不小心砸了一下然后从底部到瓶盖冰慢慢结上去颇为壮观当初我还不信..
那冰透的不是气压更低吗
我也见过这个现象
,为什么啊
汽水是加压的,塑料瓶你捏一下就知道了,以前看到个资料说是5个大气压,具体多少不是很清楚,但就是这么回事了,应该是压力越高凝固点越低,打开瓶盖压力下降,凝固点升高就结冰了。
气压问题,开瓶之后气压降低,凝固点升高,于是就冻上了。东北人表示,这种事,你冬天在室外开瓶可乐就能见到。
的话:气压问题,开瓶之后气压降低,凝固点升高,于是就冻上了。东北人表示,这种事,你冬天在室外开瓶可乐就能见到。不是气压越高凝固点越高么,开瓶之后气压降低凝固点不是应该降低么
某人去东北出差,在饭馆要啤酒,服务员问,您要常温的还是冷藏的?某人怒道,这大冷天的你还让我喝冷藏的?!服务员淡定的说,常温的零下15°,冷藏的零下1°。
的话:不是气压越高凝固点越高么,开瓶之后气压降低凝固点不是应该降低么水啊、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种物质。
一楼正解,自己查过冷水。
的话:一楼正解,自己查过冷水。过冷水也会有类似情况,但这里显然不是,过冷水要求纯度很高,稍有扰动就会立刻结冰,视频中是雪碧汽水,而且拿出来晃了半天都没结冰,一开盖就开始结冰,所以是压力使冰点改变形成的。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好古老的记忆了
就是凝固点的问题。水凝固后体积会变大。所以气压越高凝固点越低。在玻璃瓶的雪碧其实温度已经在0度以下但是未打到凝固点还是液状。 打开瓶盖后变成常压,凝固点变为0度。结冰现象产生
想到一个好玩的实验:先做一瓶过冷水的冰可乐或者雪碧;准备好一片曼妥思;开瓶一瞬间将曼妥思扔进去。。。。。最后,到底是汽水会继续冻结,还是会由于曼妥思的缘故而喷涌出来?。。。还是会发生其它的现象???。。。。求实验帝实践一下。。。。
的话:我想起以前我同学告诉我说有一天他从冰箱拿出一瓶水 没有冰透然后他在桌子上不小心砸了一下然后从底部到瓶盖冰慢慢结上去颇为壮观当初我还不信..这现象..不是星巴克的frappuccino(拼对了吗?)的瓶装版吗...
。。。你们全都在气压与凝固点的关系上纠结。。一个都没对。。。打开瓶盖,放出气体,瓶子内的物体对外作功,于是物体的温度就相应的降低,然后就凝固了。。初中某个物理实验哭了。相关的可以查一下内燃机里气体的变化。气压降低,液体的凝固点上升,反而更不得于结冰。
的话:过冷水也会有类似情况,但这里显然不是,过冷水要求纯度很高,稍有扰动就会立刻结冰,视频中是雪碧汽水,而且拿出来晃了半天都没结冰,一开盖就开始结冰,所以是压力使冰点改变形成的。改的不是冰点,而是温度
压力降低,原来具有的能量密度被稀释降低,于是温度降低。反向的原理利用就是空调压缩机。
温度是能量密度的衡量。气体在这里携带了能量。
的话:。。。你们全都在气压与凝固点的关系上纠结。。一个都没对。。。打开瓶盖,放出气体,瓶子内的物体对外作功,于是物体的温度就相应的降低,然后就凝固了。。初中某个物理实验哭了。相关的可以查一下内燃机里气体的变化。气压降低,液体的凝固点上升,反而更不得于结冰。学习 另外13楼的体积原因 也有道理
的话:改的不是冰点,而是温度引用
的话:。。。你们全都在气压与凝固点的关系上纠结。。一个都没对。。。打开瓶盖,放出气体,瓶子内的物体对外作功,于是物体的温度就相应的降低,然后就凝固了。。初中某个物理实验哭了。相关的可以查一下内燃机里气体的变化。气压降低,液体的凝固点上升,反而更不得于结冰。那么点儿气体膨胀能做多少功?能降多少温?降温的气体也都喷出去了,跟汽水结冰有什么关系?“气压降低,液体的凝固点上升,反而更不得于结冰。”这是什么逻辑?假设加压时凝固点为-5°C,水温-4°C就不会结冰,降压后凝固点升高到0°C,而水温只有-4°C,于是结冰了啊。
第一感觉是过冷水啊。。。静置的水可以到0下不结冰 然后搅动一下就结冰了。。
的话:那么点儿气体膨胀能做多少功?能降多少温?降温的气体也都喷出去了,跟汽水结冰有什么关系?“气压降低,液体的凝固点上升,反而更不得于结冰。”这是什么逻辑?假设加压时凝固点为-5°C,水温-4°C就不会结冰,降压后凝固点升高到0°C,而水温只有-4°C,于是结冰了啊。降压后,熔点下降好不,而且这对熔点的影响比较小(对沸点的影响大)。降压熔点升高,还要那些液压罐做什么用,高原的冰箱就更省电了。。。。如果真是你说的那样子,那么就不可能如视频那种慢慢凝结下去的,而是一下子全部结冰,跟过热水的暴沸一样。这种慢慢结冰的,正好是我说的那种情况。自己去想想那个初中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有水雾形成。
的话:就是凝固点的问题。水凝固后体积会变大。所以气压越高凝固点越低。在玻璃瓶的雪碧其实温度已经在0度以下但是未打到凝固点还是液状。 打开瓶盖后变成常压,凝固点变为0度。结冰现象产生是凝固导致体积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而凝固。这个不能反向对等凝固后水分子排序需要更大的空间,体积才会变大的。你外面减压,会让水分子更难排序而熔点下降
还有一点,你打开瓶盖后,因为汽水中的CO2释放,会进一步降低汽水的温度,要不然汽水里还要打气做什么?
还应该有化学因素,汽水里原来是碳酸,碳酸是弱电解质,较大压强下存在一个电解平衡,开瓶后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即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这个移动过程是吸热的,所以结冰也应各有这个因素。
的话:是凝固导致体积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而凝固。这个不能反向对等凝固后水分子排序需要更大的空间,体积才会变大的。你外面减压,会让水分子更难排序而熔点下降您自己去好好查阅一下水的压力和熔点之间的关系吧,正是因为水凝固过程体积增大,水的压力熔点曲线和大多数物质相反。
的话:您自己去好好查阅一下水的压力和熔点之间的关系吧,正是因为水凝固过程体积增大,水的压力熔点曲线和大多数物质相反。。。个人还是倾向于对外作功与CO2逸出所带来的降温。熔点变化带来的结冰我觉得跟实验现像不和。
冰熔点才下降0.0075摄氏度。 超过2200大气压后,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3530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17℃,6380大气压下为 0℃,16500大气压下为 60℃,而20670大气压下水在76℃时才结冰——————我找来的数据,不确定真实性。按这个来算的话,一瓶汽水的压力带来的熔点降低还不足0.1摄氏度(按13个大气压算,一般可乐瓶什么的不可能达到这压强吧)。水的比热容为4.2 kj / kg.C,一瓶汽水(200ml)降低0.1度需要80j左右,相当于一个人往上爬0.1米的能量。。。呃,,不好算。。
瓶口为0.0003平方米,大气压为101325,也就是一个大气压在瓶口的作用力上为60N,上面的0.1度需要推4米。。。。CO2逸出能带走多少热量还不太清楚。。。
的话:瓶口为0.0003平方米,大气压为101325,也就是一个大气压在瓶口的作用力上为60N,上面的0.1度需要推4米。。。。CO2逸出能带走多少热量还不太清楚。。。查了一下水的相图,纯水加压冰点下降不多。想了一下,因该是加压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使汽水冰点下降,随着开瓶压力下降,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析出,冰点上升于是结冰。
的话:查了一下水的相图,纯水加压冰点下降不多。想了一下,因该是加压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使汽水冰点下降,随着开瓶压力下降,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析出,冰点上升于是结冰。你为什么就不往温度变化考虑一下呢?汽水的发明,加CO2就是为了其在逸出时能带走大量热量的,这比冰点变化来得实际。
的话:你为什么就不往温度变化考虑一下呢?汽水的发明,加CO2就是为了其在逸出时能带走大量热量的,这比冰点变化来得实际。CO2膨胀降温应该主要是气体部分,不会明显降低液体部分的温度,CO2溶解和析出的反应我记得是不伴有明显的吸热放热过程的。是有CO2带走热量让人凉爽的说法,但我觉得不靠谱,人们喝汽水只是为了那奇特的口感,以我的经验,如果喝汽水觉得凉爽那纯粹是因为汽水是冰镇的,从来不觉得打嗝有什么凉爽,常温可乐伤不起啊~~~尤其是夏天三十多度。
的话:某人去东北出差,在饭馆要啤酒,服务员问,您要常温的还是冷藏的?某人怒道,这大冷天的你还让我喝冷藏的?!服务员淡定的说,常温的零下15°,冷藏的零下1°。笑了……据说星巴克的瓶装咖啡也是这么喝的……以前看过一则新闻 请了砖家来说是过冷水可是他们做实验好像没怎么成功……
的话:过冷水? 那个不是要求比较纯净才行么?我觉得应该开了以后气压迅速下降,引起进一步和降温就结成冰花了。小的时候会玩,但是要求本来汽水就在零度附近才行的。
整理一下,有如下解释1、过冷水说就不细说了,应该不是的2、气压说引用13楼
的话:就是凝固点的问题。水凝固后体积会变大。所以气压越高凝固点越低。在玻璃瓶的雪碧其实温度已经在0度以下但是未打到凝固点还是液状。 打开瓶盖后变成常压,凝固点变为0度。结冰现象产生3、做功说引用16楼
的话:。。。你们全都在气压与凝固点的关系上纠结。。一个都没对。。。打开瓶盖,放出气体,瓶子内的物体对外作功,于是物体的温度就相应的降低,然后就凝固了。。初中某个物理实验哭了。相关的可以查一下内燃机里气体的变化。4、C02说引用26楼
的话:还应该有化学因素,汽水里原来是碳酸,碳酸是弱电解质,较大压强下存在一个电解平衡,开瓶后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即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这个移动过程是吸热的,所以结冰也应各有这个因素。上面三种都有道理,可能需要一些定量分析
的话:查了一下水的相图,纯水加压冰点下降不多。想了一下,因该是加压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使汽水冰点下降,随着开瓶压力下降,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析出,冰点上升于是结冰。 这个最有道理
生物技术学士
楼主,这个视频是自己拍的吗?能不能简单描述下条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汽水感觉里面没有气泡呢?还有,就是当地的气温如何?湿度如何?为什么看不到外壁上有水珠的感觉?然后有人打算重复一下这个现象再做讨论么?
很好玩啊,回去玩玩
的话:过冷水也会有类似情况,但这里显然不是,过冷水要求纯度很高,稍有扰动就会立刻结冰,视频中是雪碧汽水,而且拿出来晃了半天都没结冰,一开盖就开始结冰,所以是压力使冰点改变形成的。引用
的话:过冷水也会有类似情况,但这里显然不是,过冷水要求纯度很高,稍有扰动就会立刻结冰,视频中是雪碧汽水,而且拿出来晃了半天都没结冰,一开盖就开始结冰,所以是压力使冰点改变形成的。我同意这是压力改变凝固点而造成的过冷现象,打开前摇动不凝结是因为没有凝结核。当静置冷冻后的可乐,由于打开瓶盖后释放出二氧化碳,会降低压力,因此凝固点会上升。
雪碧真汉子!
可乐的味道怎样?
这其实是突凝现象!!
标准答案: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碳酸饮料是碳酸H2CO3水溶液,在高压下H2CO3=H2O+CO2的反应可以保持一个平衡状态。这时候凝固点下降,液体实际温度处于零下。当打开后,反应向CO2方向推进,导致H2CO3浓度快速下降,凝固点上升,而液体温度并没有太多变化,导致液体凝固。
哦,刚才忘了说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晶体的凝固点和大气压也有关系。熔化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外界压强增大,熔化将受阻,熔点将升高;熔化时体积缩小的物质则相反,外界压强增大,会促进熔化,所以熔点降低。冰的熔点和凝固点就是随增压而降低的。但是由于这个变化很小,每增加 1个大气压,冰的熔点仅降低 0.0075℃。所以我觉得这个不是很主要的原因。
每天完成一个有质量的回复,收工!
我想知道H2CO3=H2O+CO这个反应的热量的情况。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塑料瓶装可乐,隔着瓶子看到里面的液体没有结冰,但当你打开瓶盖的一瞬间……_百度知道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塑料瓶装可乐,隔着瓶子看到里面的液体没有结冰,但当你打开瓶盖的一瞬间……
随着里面的气体的喷出,你会惊奇地发现,瓶子里面的液体结冰了。喝一口,感觉软软的,口感好极了。上面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可乐是碳酸饮料,属于饱和状态溶液,其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发生变化。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可乐从冷冻室拿出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大量析出,导致可乐瓶内的压力增大。一般情况下,液体的凝固点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打开瓶盖后,压力会骤减。凝固点会上升,所以会瞬间结冰。
另外,冷藏可乐等碳酸饮料一定要小心。上海嘉定一男孩从冰箱拿出一听可乐,开启瞬间发生了爆炸。瓶口盖子划到孩子的脸,直接穿透脸腮,最后转了三家医院,外缝31针内缝7针。原因就是,可乐罐内的压力骤增引起爆炸。
希望对你有帮助。另外,一定注意安全!
采纳率:2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冰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体原材料检验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