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要说明货币供给量增长之外的其他因素能引起持续通货膨胀吗

相关的新闻
网友点击排行博主最新文章
博主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下载费用:18 文库币 &
经济学概论第22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内容提要 ? 当政府通过印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税是人们持有货币的真实价值的损失 ? 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 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菜单成本,皮鞋成本,混乱和不方便,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和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60 内容提要 ? 经济学家使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长期的通货膨胀。根据该理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量,通货膨胀率取决于货币增长率 ? 古典二分法是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的理论区分。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59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58 结论 ? 本章解释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 我们知道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只影响名义变量 ?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学习货币在短期内对真实变量如产出与就业的重要影响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57 通货膨胀的成本 ? 对超速通货膨胀的经济来说,所有这些成本会相当的高 ? 对低通货膨胀的经济(每年通胀率 < 10% )来说,这些成本会小得多,尽管它们准确的规模仍未可知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56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 ? 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将购买力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债务人用不那么值钱的美元来偿还贷款 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将购买力从债务人向债权人转移 相对于低通胀,高通胀更多变且难以预测 因此当通货膨胀更高时,这些任意的财富再分配便发生的更为频繁 主动学习 3 总结 55 通货膨胀: ? 提高名义利率(费雪效应),但没有提高真实利率 ? 增加存款者的税收负担 ? 降低税后真实利率 存款 = 1000美元 税率 = 25% 情形 1: 通货膨胀率 = 0%,名义利率 = 10% 情形 2: 通货膨胀率 = 10%,名义利率 = 20% 主动学习 3 参考答案 54 c. 计算税后名义利率,然后减去通货膨胀率计算两种情形的税后真实利率 情形 1: 名义利率 = 0.75 x 10% = 7.5% 真实利率 = 7.5% – 0% = 7.5% 情形 2: 名义利率 = 0.75 x 20% = 15% 真实利率 = 15% – 10% = 5% 存款 = 1000美元 税率 = 25% 情形 1: 通货膨胀率 = 0%,名义利率 = 10% 情形 2: 通货膨胀率 = 10%,名义利率 = 20% 主动学习 3 参考答案 53 b. 在哪种情形中,你纳税最多? 情形 1: 利息收入 = 100美元 因此你纳税 25美元 情形 2: 利息收入 = 200美元 因此你纳税 50美元 存款 = 1000美元 税率 = 25% 情形 1: 通货膨胀率 = 0%,名义利率 = 10% 情形 2: 通货膨胀率 = 10%,名义利率 = 20% 主动学习 3 参考答案 52 a. 在哪种情形中,你存款的真实价值增长的更快? 两种情形的真实利率都是 10%,因此存款真实价值的增长率都是 10%(税前) 存款 = 1000美元 情形 1: 通货膨胀率 = 0%,名义利率 = 10% 情形 2: 通货膨胀率 = 10%,名义利率 = 20% 主动学习 3 税收扭曲 51 你在银行存款 1000美元,期限为一年 情形 1: 通货膨胀率 = 0%,名义利率 = 10% 情形 2: 通货膨胀率 = 10%,名义利率 = 20% a. 在哪种情形中,你存款的真实价值增长的更快? 假定税率为 25% b. 在哪种情形中,你纳税最多? c. 计算税后名义利率,然后减去通货膨胀率计算两种情形的税后真实利率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50 通货膨胀的成本 e) 税收扭曲 : 通货膨胀使名义收入比真实收入增长得更快 税收基于名义收入,而没有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 因此即使人们的真实收入并没有增加,通货膨胀也会使人们缴纳更多的税收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49 通货膨胀的成本 c) 相对价格波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企业并不是同时提高所有物品的价格,因此相对价格会变化 …… …… 这会扭曲资源配置 d) 混乱与不方便: 通货膨胀改变了我们用以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使长期计划和不同时间点美元数量的比较变得更复杂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48 通货膨胀的成本 a) 皮鞋成本 :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 包括更频繁去银行取钱的时间与交易成本 b) 菜单成本 :改变价格的成本 ? 印刷新菜单,寄新目录等 美国每小时平均收入与 CPI CPI (左边纵轴 ) 名义工资 (右边纵轴 ) 通货膨胀使 CPI和名义工资在长期里一起上升 47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46 通货膨胀的成本 ? 通货膨胀的谬误: 许多人人认为通货膨胀降低人们的真实收入 ? 在长期,真实收入是由真实变量决定的,而不是通货膨胀率 ? 但通货膨胀是人们购买 和 出售的物品与劳务价格的普遍上涨(如他们的劳动)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45 费雪效应与通货膨胀税 ? 通货膨胀税是对人们持有的货币征税,而不是对他们的财富征税 ?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进行一对一的调整,因此真实利率(财富的真实利率)没有改变 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 + = 美国的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
75 90 05百分比( 每年 )N o m i n a l i n t e r e st r a t e I n f l a t i o n r a t e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联系验证了费雪效应 44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43 费雪效应 ? 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因此货币增长率的改变只影响通货膨胀率而不影响真实利率 ? 所以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进行一对一的调整 ? 这种关系被称为 费雪效应, 以第一个研究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家阿尔文 ·费雪的名字命名 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 + =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42 费雪效应 ? 改写真实利率的定义: ? 真实利率由可贷资金市场上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 ? 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通货膨胀率 ? 因此这个等式表明名义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 + = 41 通货膨胀税 ? 当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支付其支出,借款能力又有限时,政府可能会印发货币来筹集收入 ? 几乎所有的超速通货膨胀都是这样开始的 ? 通货膨胀税 (inflation tax): 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收入 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o 印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税就像是一种向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o 但通货膨胀税和其他税不完全一样,因为没有人从政府那得到税单 o 通货膨胀税较为隐蔽 o 当政府印发货币时,物价水平会上升,钱会贬值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40 通货膨胀税 ? 既然通货膨胀如此容易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还是会发生超速通货膨胀? ? 为什么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会选择发行这么多货币,导致货币必然会一直迅速贬值呢? ? 原因是:国家的政府把货币创造作为支付其支出的一种方法 ? 政府想增加支出,首先要筹集资金,正常情况下,筹资方式有 3种: 1. 征税 2. 出售政府债券 3. 印发货币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39 超速通货膨胀 ? 超速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每月通货膨胀在 50%以上 ? 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总是导致超速通货膨胀 ? 如果真实 GDP不变,那: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增长率 ? 如果真实 GDP增加,那 :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增长率 ? 过程: ?经济增长增加了经济中的交易数量 ?这些交易数量增加需要货币量的增加 ?货币量增加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 主动学习 2 货币数量论的总结 38 主动学习 2 参考答案 37 已知: Y = 800, V 不变 , MS = $2000 , P = $5, 2008年 2009年,美联储货币供给增加 5%,增加到 2100美元 b. 假设技术进步使 2009年的产出 Y 增加到 824,计算从2008年到 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 首先,用数量方程式计算 P: P = M x V Y = $ = $5.10 通货膨胀率 = $5.10 – 5.00 5.00 = 2% ? 100% 主动学习 2 参考答案 36 已知: Y = 800, V 不变 , MS = $2000 , P = $5, 2008年 2009年,美联储货币供给增加 5%,增加到 2100美元 a. 计算 2009年的名义 GDP和 P,并计算从 2008年到 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 名义 GDP = P x Y = M x V (数量方程式 ) P = P x Y Y = $ = $5.25 = $2100 x 2 = $4200 通货膨胀率 = $5.25 – 5.00 5.00 = 5% (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相同 !) *100% 主动学习 2 练习 35 一种物品:玉米。经济有足够的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 Y = 800 蒲式耳的玉米, V 不变。 2008年, MS= $2000, P = $5/蒲式耳 2009年,美联储货币供给增加 5%,增加到 2100美元 a. 计算 2009年的名义 GDP和 P,并计算从 2008年到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 b. 假设技术进步使 2009年的产出 Y 增加到 824,计算从2008年到 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 34 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现在我们有了解释均衡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所需的所有因素,这些因素是: 1. 许多情况下, V(货币流通速度 ) 一直较为稳定 2. 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 M)时,它引起名义GDP (P x Y)的同比例变动 3. M 的变化不影响 Y: 货币是中性的 Y 由技术与资源决定 4. 因此, P 与 P x Y 或 M 同比例变动 5. 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这 5个步骤是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由数量方程式开始: M x V = P x Y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33 数量方程式 ? 公式两边都乘以 M: M x V = P x Y ? 称为 数量方程式 (quantity equation): 把货币数量 (M)与产出的名义价值 (P x Y) 联系起来 ? 数量方程式说明,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物价水平必然上升,产量必然上升或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 货币流通公式: V = P x Y M 主动学习 1 参考答案 32 已知: Y = 800, V 不变, MS = $2000, P = $5,在 2008年 计算 2008年的名义 GDP和货币流通速度 名义 GDP = P x Y = $5 x 800 = $4000 V = P x Y M = $ = 2 一种物品:玉米 经济有足够的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 Y = 800 蒲式耳的玉米 V不变 2008年, MS = $2000, P = $5/蒲式耳 计算 2008年的名义 GDP和货币流通速度 主动学习 1 练习 31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30 货币流通速度 只有一种物品的例子:皮萨 在 2008年 Y = 真实 GDP = 3000个皮萨 P = 物价水平 = 皮萨的价格 = $10 P x Y = 名义 GDP = 皮萨的价值 = $30,000 M = 货币供给 = $10,000 V = 货币流通速度 = $30,000/$10,000 = 3 每美元钞票每年平均易手三次 货币流通速度公式: V = P x Y M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9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 注: P 表示物价水平( GDP平减指数) Y 表示产量(真实 GDP) P x Y = 名义 GDP = (物价水平 ) x (真实 GDP) M = 货币供给 数量 V = 货币流通速度 ? 货币流通速度公式: V = P x Y M 28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货币数量论: ? 普通一美元钞票每年有多少次要用于支付新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 货币流通速度 (velocity of money): 货币易手的速度 ,指经济中普通的一美元在不同人手中流动的速度。 ? 用产出的名义值(名义 GDP)除以货币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7 货币中性 ?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描述了 长期中的经济 ?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学习货币变动对真实变量有重要的 短期影响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6 货币中性 ? 类似,真实工资 W/P没有变化,因此: ?劳动供给量不变 ?劳动需求量不变 ?劳动的就业数量不变 ? 资本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也是同样道理 ? 因为所有资源的使用都不发生变化,那总产出就不会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 ? 货币中性: 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5 货币中性 ? 货币供给翻一番使所有名义价格都翻一番;那相对价格呢? ? 最开始, CD相对于皮萨的价格: CD的价格 皮萨的价格 = 1.5皮萨 /每张 CD $15 $10 = ? 名义价格翻一番之后: CD的价格 皮萨的价格 = 1.5皮萨 /每张 CD $30 $20 = 相对价格不变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4 货币中性 ? 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制度发展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真实变量 ? 如果中央银行使货币供给翻一番 , 物价水平翻一番,美元工资翻一番,所有其他用美元衡量的价值都翻了一番。故 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会认为: ?所有名义变量(包括价格)会翻一番 ?所有真实变量(包括相对价格)保持不变 ? 货币中性 (monetary neutrality): 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即货币供给变动对真实变量的无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3 真实工资与名义工资 一个重要的相对价格是真实工资: W = 名义工资 = 劳动力价格,如 $15/每小时 P = 物价水平 = 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如 $5/每单位产出 真实工资是劳动力相对于产出的价格 : W P = 3 单位产出 /每小时 $15/每小时 $5/每单位产出 = :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2 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 价格常用货币来衡量 (名义变量) ?一张 CD的价格: $15 ?一个意大利辣味香肠皮萨的价格: $10 相对价格 是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相比的价格 ? CD相对于皮萨的价格: CD的价格 皮萨的价格 $15 $10 = 相对价格用实物单位衡量,是真实变量 !! = 1.5 个皮萨 /每张 CD 21 古典二分法 ? 当我们转向价格时,古典二分法的应用就有点复杂了 ? 经济中的大多数价格是用货币来表示的,因此它们是名义变量 ? 如,我们说玉米的价格时每蒲式耳 2美元,小麦的价格时每蒲式耳 1美元 ? 这两种价格都是名义变量 ? 但 相对价格不再用货币衡量。 当比较任意两种物品的价格时,美元符号被抹去了,所得出的数字式用实物单位衡量的 ? 因此,美元价格是名义变量,相对价格是真实变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0 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 ? 名义变量: 按 货币单位 衡量的变量 例如: 名义 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美元价值) 名义工资(每 小时 工作的美元收入) ? 真实变量: 按 实物单位 衡量的变量 例如: 真实 GDP(衡量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不受价格影响) 真实工资( 衡量 每小时工作的 产出 ) 19 古典二分法 和货币中性 ?我们已经说明了货币供给变动如何引起物品与劳务的平均物价水平变动,货币变动如何影响其他经济变量,如生产、就业、真实工资和真实利率呢? ?休谟与同时代人提出,所有经济变量应该分为 2类: ?第一类 : 由 名义变量 (nominal variables)组成 ?第二类 : 由 真实变量 (real variables)组成 ?这种对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区分称为古典二分法 (classical dichotomy) ?二分法: 指分为两类 ?古典: 指早期的经济思想家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8 货币注入的影响 ?这种对物价水平如何决定以及为什么它一直在变化的解释被称为 货币数量论(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 根据货币数量论, 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而且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17 调整过程简述 这是为什么?简单的考虑 : ? 在最初的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增加导致超额的货币供给 ? 人们用这些超额货币购买物品与劳务,或者 向 其他人发放贷款,这些贷款又使其他人可以购买物品与劳务 结果:物品的需求增加 ? 但物品的供给并没有增加,因此 物价上涨 ,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 经济在货币需求量 = 货币供给量时实现新均衡 ? 物品与劳务的物价总水平以这种方法调整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 从图中可以看出:货币供给增加使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6 MS1 $1000 货币注入的影响 货币价值 1/P 物价水平 P 货币量 1
1 1.33 2 4 MD1 均衡的物价水平 均衡的货币价值 A MS2 $2000 B 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如果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5 货币注入的影响 现在我们考虑货币政策变动产生的影响 ? 设想经济最初是均衡的,美联储突然加印钞票投向全国,使货币供给翻一番或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向公众购买债券向经济注入货币 ? 货币注入后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 ? 与旧均衡相比,新均衡会如何?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4 MS1 $1000 货币价值 1/P 物价水平 P 货币量 1
1 1.33 2 4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MD1 物价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均衡的物价水平 均衡的货币价值 A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3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价值 1/P 物价水平 P 货币量 1
1 1.33 2 4 MD1 货币价值下降(或物价水平上升)会增加货币的需求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2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价值 1/P 物价水平 P 货币量 1
1 1.33 2 4 MS1 $1000 美联储将货币供给量固定,无论价格高低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价值1/P 物价水平 P 货币量 1 1
4 随着货币价值的增加,物价水平下降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0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 什么因素确保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平衡呢? ? 短期: 利率 ? 长期: 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9 货币需求 ? 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 取决于 经济中平均 物价水平: -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是交换媒介,可以购买物品与劳务 -他们选择持有多少货币取决于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物价水平的上升 降低 了货币价值,因此需要更多的货币去购买物品与劳务 ?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需求量与货币的价值负相关,与物价水平正相关 (这些其他条件包括实际收入,利率以及可用的ATM机的数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8 货币供给 ? 在现实世界,货币供给由美联储,银行体系共同决定 ?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 将问题简化为,假定货币供给量由 美联储(中央银行) 控制。 美联储 可以 精确地控制货币供给量,并使它为一个固定的数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7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 什么因素决定货币价值? ? 是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 ? 那么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我们通过两条途径来 分析 : 1. 供需表 2. 方程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6 物价水平与 货币价值 ? P = 物价水平 (如 CPI或 GDP平减指数) P 是用货币衡量的一篮子物品的价格 ? 1/P 是用物品衡量的 1美元的货币价值 ,即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 ? 例如:篮子含 1个糖果 ?如果 P = $2, 1美元的价值等于 1/2 的糖果 ?如果 P = $3, 1美元的价值等于 1/3的糖果 ? 通货膨胀使物价总水平上升 (2上升到 3),并减少货币价值 (1/2将为 1/3)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5 物价水平与 货币价值 ? 例: 假设我们看到,一段时期内冰淇淋蛋卷的价格上涨了,为什么? ? 一个原因是: 人们变得更喜欢吃冰淇淋了 ? 更可能的原因是: 人们对冰淇淋的喜好大体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来购买冰淇淋得货币变得不值钱了 ? 即,关于 通货膨胀产生的 原因:第一种观点是,它 和货币价值而非物品价值有关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 货币供给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 ? 货币供给影响真实 GDP或真实利率这样的真实变量吗? ? 通货膨胀与税收有多像? ? 什么是通货膨胀的成本?它们有多严重? 4 背景 ? 由 18世纪的哲学家 、经济学家 大卫 ·休谟 ( David Hume) 提出 了货币数量论 ? 近年来 倡导这种理论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奖获得者米尔顿 ·弗里德曼 ( Milton Friedman) ? 货币数量论既可以解释 温和的通货膨胀 ,也可以解释 超速通货膨胀 ? 超速的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很高,而温和通货膨胀的成本没有那么严重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3 背景 ? 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经济中有没有通货膨胀? ? 如果有通货膨胀,它会有多高呢? ? 本章将用 货币数量论 来解释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数量论能较好地解释通货膨胀的长期行为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 背景 ? 通货膨胀在近代历史上很常见,但物价上升的比率有很大变动 ? 20世纪 90年代,物价以平均每年 2% 左右的比率上升 ? 20世纪 70年代,物价平均每年上升 7% ? 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 超速通货膨胀: 极高的通货膨胀率称为超速通货膨胀。 ? 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的下降称为通货紧缩。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 (C) 2009 South-Western, a part of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C H A P T E R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经济学原理 N. 格里高利 ·曼昆 Premium PowerPoint Slides by Ron Cronovich 22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文库币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3879606"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经济学概论第22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PPT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货币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
& 技术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经济学概论第22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编号: 49134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PPT
大小: 1.29MB
上传时间:
&& 盗版或侵权
&& 标题与内容不符合
&& 文档归类错误
&& 色情、淫秽、低俗信息
&& 反政府、反人类、反社会等反动信息
&& 散布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信息
&& 侮辱、诽谤等人身攻击信息
&&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信息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在曲线上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4假如把产量的年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年储蓄率应从(
D 20% 5可持续发展是指(
)的经济增长
A没有过度的技术进步
B 没有过度的人口增长
C没有过度的使用自然资源
D 没有过度的资本投资
E 以上都是
6、根据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最大的可衡量源泉是(
A 物质资本的积累
B 工时的缩短
C 资源的重新配置
D 规模经济
E 人力资本的积累
答案:1B,2B,3D,4DA,5C,6E 二、判断题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将导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2、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稳定状态意味着△Y/Y = △N/N = △K/K 答案:1错,2对 第12章 经济周期理论 一、复习思考题(论述题) 1、 经济周期有几种主要类型,为什么这样划分类型? 答:经济周期的主要类型:
基钦周期:长度平均约为40个月,短周期;
朱格拉周期:长度平均约为8~10年,中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长度平均约为15~20年(建筑业周期),长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度平均约为50~60年,长周期
熊彼特创新周期:各时期以创新为标志,进一步将100多年以来西方经济发展分为3个“长波”过程。第一个长波:年,“产业革命周期”;第二个长波:年,“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波:年,“电气、化学与汽车时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相邻周期的持续时间是有差异的,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 2、 经济学家从哪些角度去研究与解释经济周期现象? 答:经济学家从多种角度去研究和解释经济周期现象,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两个角度。
3、 什么是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它包含几种主要理论?
答:将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归咎于经济运行中的外生变量的经济周期理论就是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它包括:创新理论、心理自生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治因素理论等。 4、 什么是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它包含几种主要理论? 答:把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的产生看作是经济体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的经济周期理论就是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它包括: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理论等。
5、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为什么可以用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来说明经济周期过程? 答:(1)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成熟原理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的数倍减少。
加速原理则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 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可见,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是从不同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得考察收入、消费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依靠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不同的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下降)导致收入的数倍增长(下降),而投资的加速作用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长(下降)导致投资的数倍增长(下降)。 (2)假设新的发明使投资增加,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促使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乘数再次起作用引起收入增加,如此循环,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处于扩张阶段。 达到资源的极限时,收入增加停止,依据加速原理,净投资为0,总投资下降,根据乘数原理,收入 21 减少,加速原理再起作用,投资减少,如此,国民收入持续下降,处于衰退阶段。 达到底谷时,生产企业更新设备,投资增加,收入增加,新的一轮经济周期重新开始。 6、 市场机制能否解决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有何作用。 答: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因为经济周期的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体本身的因素。 经济周期是经济体本身内在的一种机制的作用结果,它的波动是由经济的内生变量引起的,外生变量则是通过其内在机制来影响经济的。这种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形成了经济波动,因此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正常的,而且是有规律的,是不能由市场机制解决的。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减弱这种经济周期性波动。 7、 如果某国经济连续5年的国民收入分别是Y t =1 000亿美元,Y t+1 =1 200亿美元,Y t+2 =1 600亿美元 ,Y t+3 =1 600亿美元,Y t+4 =1 500亿美元,t 年的净投资It为400亿美元,当年的国民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0亿美元,求t+1~t+4年该国的净投资额分别为多少? 答:I(t)=V*△Y(t)
即400=V*200
I(t+1)=2*()=400(亿美元)
I(t+2)=2*()=800(亿美元)
I (t+3) =2*()=0(亿美元)
I (t+4) =2*()=-200(亿美元) 8、 假定某国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b=0.75,加速数V=2,每期自发投资I d
=900亿美元,2001年国民收入水平为6 0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400亿美元,求2002年和2003年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是多少? 答:2000年国民收入=0(亿美元)
2001年消费量=0.75*(亿美元) 2002年消费量=0.75*(亿美元) 2002年投资总额=2*()+900=1500(亿美元) 2002年国民收入=00(亿美元) 2003年消费量=0.75*(亿美元) 2003年投资总额=2*()+900=900(亿美元) 2003年国民收入=0(亿美元) 一、选择题
1、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扩张、谷底、衰退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都对
答案:D 2、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D.不能确定
答案:B 3、如果在某一时期内国民收入增加,则净投资肯定是(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大于0 D.小于0 答案:C 4、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
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
答案:C 二、判断题
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即使在扩张时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22 答案:T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实际冲突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唯一愿意。
答案:F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理论
一、复习思考题(论述题) 1、 如何测定通货膨胀?测定的方法存在什么问题? 答: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的和持续的上涨过程。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具体可以用四种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率:零售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 但是使用这些测定方法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在编制物价指数中,统计范围的大小、统计对象权数的轻重都直接影响着物价指数和缩减指数的变化幅度,因此,这几种指标的变化方法和变化幅度可能不一致。 除此之外,对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由于它选用的是基期标准家用的消费支出数量,没有考虑到新产品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物价水平的变化和预期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等因素。
2、 通货膨胀有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通货膨胀的类型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在总供给曲线AS水平段,无通货膨胀;在AS倾斜段,半通货膨胀;在AS垂直段,完全通货膨胀。在该类通货膨胀中,如果总需求的增加是由实际因素引起的,则IS曲线的一次性右移,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暂时上升;IS曲线的连续右移不会造成真正持续的通货膨胀。如果总需求的增加是由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则LM曲线的一次性右移,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暂时上升;LM曲线不断右移,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因素价格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中,物价和失业同时上升。
(3)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它包括:斯堪的那维亚小国通货膨胀模型、希克斯―托宾的劳动供给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3、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滞胀这几个概念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上涨。
通货紧缩是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下降。
当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时,经济即陷入滞胀。
4、假定货币供应量不变,通货膨胀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答: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就会消失。
货币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的关系推倒出来。即在货币市场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量/价格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
价格水平=名义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需求量
这是货币通胀经济学的基本公式,它说明只有名义货币流通来年感相对于实际货币需求有所增加时,价格水平才会提高。这样,在实际货币需求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水平就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但实际货币需求变化了,也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下波动。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第一个因素是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会增加实际货币需求,从而降低价格水平。第二个因素是利率水平,它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水平越高,人们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就越少。
5、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有什么区别
答:名义利率是指因贷款所产生的以货币支付来衡量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以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贷款饿报酬或成本。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它们一起上升,这种关系称为费希尔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水平之间大致存在这样的关系: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费希尔认为在经济的长期均衡中,实际利率大致维持一个固定的水平,它取决于经济中的一些实物因素,主要是资本生产率。这样,在长期,实际利率近似一个恒定水平,人们按照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不断调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水平又随着通货膨胀率的调整而变化。
在短期,名义利率不能对通货膨胀作完全调整,且国家很可能在制度上不允许银行对银行存款支付高利息。这样实际利率水平就不再恒定。
6、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什么? 答: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1)抑制总需求(主要针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3 ①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少转移支付
②货币政策:货币供给的减少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抑制消费需求;货币供给的下降推动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 (2)稳定总供给: ①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上涨 ②实施工资―物价管制 ③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3)其他措施:收入指数化政策、反垄断政策等 7、若价格水平在1994年为107.9,1995年为111.5,1996年为114.5。试问:1995年和1996年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请计算199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9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上利率。 答:(1)
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111.5-107.9)/107.9*100%=3.34% 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114.5-111.5)/111.5*100%=2.69% (2)预期通货膨胀率= (3.34%+2.69%)/2=3.015% 1997年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6%-3.015%=2.985% 8、假设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Y=667+1.11G+1.11M/P,价格调整曲线为:
π=(Y-1-1500)/1500+πe ,政府支出G =200,货币供给M=550。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πe=πt-1,π0=0,请求出经济从P0=1.4开始的运行路径;GDP达到与潜在GDP相差2%还要多少年? 答:潜在GDP=1500
(1500- Y)/1500=2%
则Y=1470 Y(0)=667+222+610.5/1.4=1325 Pi (1) = ()/1500+0= -0.117 [p (1) C p (0) ] / p (0) = - 0.117
则p (1) = 1.24 Y(1)=667+222+610.5/1.24=1381 Pi (2) = ()/= -0.196 [p (2 ) C p (1) ] / p (1 ) = -0.196
则p (2 ) = 0.997
Y(2)=667+222+610.5/0.997= 所以,运行路径p(0)=1.4, p(1)=1.24, p(2)=0.997 GDP达到与潜在GDP相差2%还要2年 9、 已知价格调整方程:πt=πe+h(Y-1-Y*)/Y*。式中πt是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πe是πt的预期,h是常数。假设某经济社会在0期实际收入为100,且有通货膨胀率15%,潜在收入为100,该经济欲将通货膨胀率降到3%。已知h是0.6。试问:利用制造衰退的办法使未来各年的实际收入维持在90的水平,到第几年能够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假设πe=πt-1)
答:Pi (1) =Pi(e) + h*(100-100)/100=15%
Pi (2) =15%+ 0.6*(90-100)/100=9% Pi (3) =9%+ 0.6*(90-100)/100=3%
所以,到第3年能够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二、选择题
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答案:D 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答案:C 3、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24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收入结构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人收入上升
答案:A 6、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
A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 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C 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D 一种物品的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二、判断题
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债权人将受损,而债务人将受益。
通货膨胀会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的水平。
一、复习思考题(论述题) 1、失业、就业与不在工作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统计失业人口时,必须是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 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例如,退休人员、在校学习的学生、家庭主妇、病残者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不算失业,只能称他们不在工作。 就业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企业中工作的人。由于疾病、休假、劳资纠纷或天气恶劣而暂时脱离工作的人不能当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计入不工作的人中。
2、是否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了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0,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因而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为什么自然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答:自然失业率就是当经济只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产业结构加快、失业救济金的增加、最低工资的上升、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失业回滞的影响。
4、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有何差异? 答:短期的菲利浦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短期内,物价上涨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厂商会扩大就业和产量,并少量提高货币工资。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会有替代关系。但随着时间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所以,长期内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
5、刘易斯和托达罗是如何解释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的失业问题的? 答:刘易斯模型:1)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生产率。
2)在城乡存在收入差距的情况下,城市的高工资会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这种流入分2个阶段。
3)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
托罗达模型:1)放慢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的速度。
2)两个因素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失业率
3)解决失业率问题的措施:a)不能仅仅依靠工业的扩张。
b)要消除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
c)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6、如果失业率与GNP之间满足奥肯定律:(Y-Y*)/Y*=-3(μ-μ*),其中μ是失业率,Y是GNP,Y*是潜在GNP。又假定、1993年和1994年的失业率分别为5%、4%、5%和6%。求: (1)当自然失业率μ*=6%时,年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GNP缺口; (2)比较四年中实际GNP和潜在GNP的关系; (3)若1993年的实际GNP为2000亿美元,计算当年的潜在GNP水平。 答:(1) GNP缺口:1991年3%,1992年6%,1993年3%,1994年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供给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