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把一把捞互联网招聘网站设计上搜索的时候会有标着红顶商人的店铺,请问是什么意思?

【图文】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5(人教版必修二)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5(人教版必修二)
&&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5(人教版必修二)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您的位置: &
& 中国要企业家,不要“红顶商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中央以专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口,这具有重要的信号价值。企业家群体为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此重要?这似乎是一个并不值得回答的问题。其实不然。
  当前,中国经济谈得最多话题之一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某种意义上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对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函数进行优化的改革。生产函数是什么?它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利用可以获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用简单的话来说,生产函数即假设技术水平不变(剔除技术因素),把所有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生产最大的产量。生产要素包括了资本和劳动力。其中,资本并非指的货币资本,而是指的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等。
  企业家精神,便植根于这个生产函数。按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创新是企业家最重要的使命。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以提高产出,最终提升全社会的整体福利。
  工业时代以来,几乎所有企业家都没有摆脱以上定义的框架。亨利·福特是美国企业家精神的代表,他是如何重构生产函数的呢?
  他率先给产业工人开出“高工资”,使得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训练有素、最优秀的产业工人,从低效企业大量涌入福特工厂。福特还首次采用流水线模式,使汽车产业在原有技术条件下和存量资本的前提之下,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中国的企业家呢?同样,他们也是生产函数的重构者和优化者。
  任正非创建华为,同样是重构和优化了生产函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通讯领域,中国最具优势的生产要素不是资本存量,而是受过专业训练、价格(工资)低廉的理工毕业生,他们极富才华,能吃苦,而华为则是这一生产要素的最大、最成功的组织者。
  华为用独特而慷慨的物质激励模式,把数万青年工程师和营销人员汇聚旗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效的研发、生产以及最富进取心的销售。最终,成就了奇迹。
  马云呢?网购重构了中国传统商贸的逻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网购吃掉了商业地产商的利润,然后分发了一部分给了中小商户和消费者。当然,网购平台也是网上的“商业地产商”,也会对商户按流量和销售额收取“广告费”。但至少对消费者来说,同样的货品的确比商场便宜。不是吗?
  网购的这种“产业重组”,等于将生产要素从商业地产中解放出来,投入了新的领域。同时,也将中国中产阶层原本要投入到日常衣食住行的资金进行大幅压缩,使之可以投入其他提升家庭人力资本的活动之中。显然,这同样是对社会生产函数的重构。
  当然,企业家精神以及其对生产函数的重构和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创新过程,以上观点只是一个极简版的演绎。
  另外,一些观点也开始质疑,这种企业家精神的经典定义有一个缺陷,即认为技术水平是既定的,剔除技术因素,这不科学。其实,这个“缺陷”,刚好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在既定技术水平下,重构生产函数,那么下一步自然是技术水平的内生式提高。事实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并不是科学家、技术天才关在卧室、车库中凭空发明创造的,他们必须身处一个系统才能成功,这个系统,多数情况都是企业。当然,也有大学或独立科研机构,但他们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资助。
  企业家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必须“保护产权”,让这个社会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来呵护、培育和壮大企业家精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不但包含了对企业家的激励内容,也包含了约束的部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信号。
  首先,《意见》强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际上,“红顶商人”一直是困扰部分中国企业家的阴影。过去几十年或近几年,一些现代“红顶商人”曾被国法惩处。显然,他们所取得的商业成功,并非重构和优化生产函数,而是对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换言之,即是对其他竞争企业机会和资源的剥夺。
  《意见》还提出在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的同时,也要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的激励约束机制,还要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
  其实,这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激励。比方说,完备的企业家个人诚信档案显然有利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最终会增加民企的融资可得性和降低其融资的成本。
  保护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制度建设既有激励,也有约束,这代表着中国越来越理性、务实和积极地看待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这意味着,那些喜欢阳光的企业家将在以后越发如鱼得水,而行走在灰色地带的,则必须改弦易辙,回归正途。
文章得分:
{{scoreOption}}
&/&安纳托尔张弼士:比胡雪岩更成功的“红顶商人”【客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708贴子:
张弼士:比胡雪岩更成功的“红顶商人”
首富档案:国别:南洋籍贯:广东大埔县生卒年:已故,年财富状况:1869年以白银8000万两的资产,为当时南洋的华人首富;家庭:有一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张弼士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名字,但因这个人而诞生的一样东西,却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这就是张裕酒。在中国解放之前的大半个世纪里,张裕一直是唯一的葡萄酒品牌;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里,他是为数不多的甜美记忆——在1915年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展上,张裕酒一举夺得四项奖章,这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
而张弼士也随着这样记忆,走进了历史的记录中。当然,历史记录的有不仅仅“张裕酒”一项,这位在上个世纪便成为华人首富的传奇人物,在1869年时便拥有了超过8000万两白银的巨额财产,而当时整个清政府的年收入也不过7000万两;他比另一位红顶商人胡雪岩鼎盛时期的资产,还要高出5000万两以上,乃名至实归的华人首富。
斯人已逝,但青名留史。张弼士留给中国的,不仅是一个品牌,或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财产,他代表着近代中国史上的一种精神,那中精神只有在历史的长河里才能找到。
「天猫」全场特惠,梅州客家肉丸,正品低价,品类齐全,退换无忧,品质购物上天猫,让您足不出户,畅想一站式购物的乐趣!
白手起家的华人首富
首先,他抽出一部分资产,开设了一家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并承办了当地的酒税和新加坡的典当捐务,随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在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资产很快得到了较大的扩充。
百年事业融于“张裕”
尽管在海外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之如所有中国人特有的习性一样,张弼士将自己事业归根于祖国,他认为只有在国内取得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因此,他多次拒绝了当时英荷属殖民地政府的封官赏赐,而将自己的事业放回到中国。
据史料验证,张弼士是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第一批工业化国产机器制砖厂、玻璃制造厂、机器织布厂的创始人。
但张弼士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他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这几乎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但之如很多历史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事出偶然一样,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也纯系意外。
1890年,张弼士任巴城商务领事时,有一次参加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席间,人们对所饮法国三星斧头牌白兰地名酒大为赞赏,法国领事为此大谈酒经,并对张弼士说,此酒用法国波尔多地区盛产的葡萄酿造,如用中国山东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造,酒质并不逊色。张弼士问其为何所知,法国领事犹豫片刻后告之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他也是其中一员,法军驻屯天津附近时,他曾与其它士兵一起,到烟台采集了大批葡萄回营,用随军携带的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造,味道香醇,酒质与法国白兰地可相为媲美。当时,法国官兵曾议论,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争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张弼士大为震惊,将此事默记心中。
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考察完毕后他立即决定投资300万两白银,开辟3000亩葡萄园,并从德、法、意等国引进的12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红红火火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业园基地,成立了以其姓氏“张”开头,以“裕”取意祖国昌隆兴裕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了达到一流生产的目的,张弼士特地聘请了美国工程师卫林士、日本工程师小松等参与兴建厂房、进口机械设备;并先后聘请奥国著名技师,驻台领事哇务男爵,意大利酒师巴迪士多奇驻厂,按西法酿制葡萄酒。经过10多年的艰苦经营,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生产的张裕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被称为与茅台同名的中国八大名酒之一。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而康有为也曾下榻烟台张裕别墅,并写下了“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的诗句。日注册商标张裕“双麒麟牌”的葡萄酒横空出世。 但张裕葡萄酒名留史册的最大原因,还在于他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的出色表现。1915年,著名的巴拿马运河竣工,张弼士应美国总统威尔逊邀请,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为此,“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送展了4种葡萄酒,他们分别是“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
没想到此次参展正应了中国的古话:“藏在深屋无人知,一朝揭纱天下惊”。在博览会上,张裕酒一举夺得了一个金奖三个优等奖!这是中华民族的产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也因此故,获得金奖的“可雅白兰地”此后便一直被称作:金奖白兰地,他也打破了洋酒不可战胜的神话!
比胡雪岩更成功的红顶商人
在张弼士的财富史上,政治是两个无法剥离的文字。这位在面见慈禧太后时都享有免跪特权的传奇商人,在他大半辈子的经商生涯中,也一直游离于政治的边缘,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同时期唯一可与他相比的是路人皆知、比他年长18岁的胡雪岩,但张弼士却做得比胡雪岩更成功,当1885年胡雪岩在凄惨中结束自己一生时,张弼士正矗立在人生事业的最高端,而张弼士在1916年逝世时,他同样享有与胡雪岩天壤之别的待遇:当他的灵枢自巴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则亲往凭吊;当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甚至于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张弼士之所以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与他对政治一直保有最清醒的认识相关的,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具有慈善意识的商人之一。以下是张弼士主要的一些经历:
1892年,张弼士经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的举荐,被任命为槟榔屿首任领事,从此,走上了亦官亦商的道路。
1894年,张弼士升任新加坡总领事,在任期间,组织中华总商会,多方维护华侨利益。
1897年,经李鸿章举荐,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该行总董。嗣后,历任粤汉铁路、广东佛山铁路总办,太仆寺正卿,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督办铁路大臣等职。
1900年黄河决口成灾,他深为同胞遭难而忧虑,发起募银百万余两赈灾,清廷赐建“乐善好施”牌坊。……
应该说,张弼士作为出生于清政府时期的中国,与清政府结有剪不断的情结:他先后担任过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闽粤两省农工路大臣、钦命头品顶戴、光禄大夫、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等职,但即使位居清廷高位,他却对清廷腐败无能看得深为透彻,这是他与胡雪岩最大的不同之处。
因此,在看到清政府即将垮台之时,他明智地选择帮助孙中山先生开展民族**事业:他支持儿子张铁君参加同盟会,并暗示南洋所属各企业,要对在海外进行民族**活动的**党人给予大力支持。在回到新加坡后,又通过胡汉民暗中帮助孙中山30万两白银作为活动经费。辛亥**爆发后,张弼士与张耀轩以南洋中华总商会和他本人的名义,捐赠了一笔巨款给孙中山……对政治的清醒认识,换来的是张弼士更加悠长的政治生涯:在民国时期,张弼士又先后任总统府顾问、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南洋宣抚使等职——这在朝代更替的时代里,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了。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 光禄第为清末民初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的故居,位于大埔县西河镇黄堂乡车轮坪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为三堂四横一围龙的客家围屋。大屋门前有张公于1900年赈济河南水灾和捐助广东海防饷后由清政府御赐建镌刻“乐善好施”牌坊和获赐“急公好义”美名。 张弼士出身贫寒,18岁到南洋谋生,后成华侨首富。他先后集资数百万元(光洋)回国发展民族工业商业,其烟台产“张氏白兰地酒”,在1915年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自此该酒更名“金奖白兰地”,并沿用至今。他筹办了粤汉、广三、广厦、潮汕等铁路,并以重金引意、美、日、德等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开我国机械业之先河。他对社会福利极为热心,在新加坡等地创办“中华学校”和“应新学校”(华文),设置汕头“育善堂”,购置数十间楼房作堂产为嘉应五属福利基金,为出国学子补助学费。张公逝世不久,其后裔依其遗言,曾捐建中山大学校舍一座和“张弼士纪念大楼”一幢。港澳台同胞、华侨和乡亲缅怀张公爱国爱乡业绩,前来祖居瞻仰的游人络绎不绝。
张弼士,别名振勋,广东大埔人,著名的客属华侨实业家,爱国侨领、近代中国“实业兴邦”的先驱、张裕葡萄酒创始人,今年为张弼士诞辰170周年。1841年,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黄堂乡车轮坪村,乡村塾师兼业余医生张兰轩家里添了人丁,而这个新成员正是张弼士。喜得贵子的他可能未曾想到,家中新增加的小成员,日后会成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写就一代“财富传奇”。下南洋 初创业    办实业 登首富   通过不断的努力,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里,张弼士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王国,他的资产也在这一时期积累到了最高点。1869年,张弼士的财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成为华人世界的首富,也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戴红顶 享赞誉   曾有文章称:张弼士是比胡雪岩更成功的红顶商人。的确,当胡雪岩在1885年凄惨中结束自己一生时,比他年少18岁的、连面见慈禧太后时享有免跪特权的张弼士正位于在人生事业的最顶峰。  1892年,张弼士经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的举荐,被任命为槟榔屿首任领事,从此走上了亦官亦商的道路。其后,他先后担任过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闽粤两省农工路大臣、钦命头品顶戴、光禄大夫、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等职。1916年,张弼士在印尼逝世。当他的灵枢自巴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亲往凭吊;当由汕头溯韩江而上回乡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这都表明了他在政治圈中崇高的地位。  奠定他在政治圈地位的很大原因是基于他为“实业兴邦”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当我们现在自然而然品饮葡萄酒的时候,一般不会感受到他,这位中国葡萄酒酿造第一人在当时是是怀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1890年,张弼士任巴城商务领事时,有一次参加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酒会上张弼士一面品着世界闻名的法国葡萄酒,一面听法国领事介绍。当得知“这酒如果用烟台所产之葡萄酿造,质量也毫无逊色”时,而且,当法国领事告诉他“曾听法国官兵议论,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争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之后大为震惊遂产生了在山东烟台投资建葡萄酒厂的念头。  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向盛宣怀提出要在烟台建葡萄酒厂的建议,并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当即决定于此投资设厂,定名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892年,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烟台建立,将贮酒容器缸瓮改用西方常用的橡木桶;引进欧洲优良酿酒葡葡品种,开辟纯种葡萄园;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应当说,张裕公司的建立,开创了我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河。1894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的东南和西部市郊开辟两座占地千亩的荒山,栽植从德、法、意等国引进的12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建立自己的大葡萄园;引进压榨机、蒸馏机、发酵机、白橡木贮酒桶等酿酒先进设备,建造闻名中外的地下大酒窖,重金聘请欧洲一流酿酒师,建立了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几十年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才相继建立了现代化的葡萄酒厂。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终于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们酿的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以其很强的“名牌”意识,狠抓葡萄酒的质量,从而使得张裕葡萄酒风行全国,远销海外,在世界市场上崭露头角。1914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和上海招商会的商品陈列赛会上,张裕葡萄酒被授予最优等奖章。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即世博会),张裕产的4种葡萄酒(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一举夺得了一个金奖、三个优等奖。这是中华民族的产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中国人从此拥有了令西方人称道的金奖白兰地和系列葡萄酒,打破了洋酒不可战胜的神话。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浅饮张裕葡萄酒,种植豆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是维新派主要人物康有为下榻张裕酒厂时所写下的诗句。
张弼士后裔回大埔寻根表示将带领更多后裔回乡考察观光加强合作 08:51:15
来源: 梅州日报   本报讯 近日,由素有“中国葡萄酒之父”之称的张弼士的第三代孙张世昭率领的返乡寻根考察团一行21人,回故乡大埔寻根考察。  在大埔期间,考察团一行回到家乡西河镇祭祖、参观,秀美的田园风光、气派的客家祖居、精湛的雕绘工艺、别致的客家农具,无不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和连声的赞叹,并不停地拍照留念。  考察团一行还参观了大埔县博物馆,加深了对大埔的了解。他表示日后将带领更多家族后裔回家乡考察观光,加强合作。  此次寻根之旅,是张世昭先生第一次回祖父的家乡。他说:“这次回来不容易,能回到家乡找到自己的根,感到很亲切、很开心。60多年来从未回家乡见老祖宗啊!看到政府把‘光禄第’作为特色民居加以有效保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缮,使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大型客家围龙屋依然保存完好,真的很感谢!”  据了解,张世昭是张弼士第三代孙里最小的一个,此次寻根之旅通过多方面的帮助得以成行。
著名客商张弼士后人回乡寻根
22:49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谭铮):作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中国知名客商张弼士的一生颇为传奇。28日,张弼士先生的孙子张世昭带着18件祖父的遗物来到广州捐赠给广东省华侨博物馆,并于当天下午启程回广东省梅州市,展开其寻根之旅。
据目前暂居香港的张世昭介绍,他从其父亲张剑豪处继承了祖父张弼士去世后的两大箱遗物,多年来将它们分别存放于香港的十二个银行,其中包含有清朝光绪皇帝亲笔颁布的诏书和1915年应美国商务部邀请参加世博会时张裕葡萄酒厂生产的白兰地荣获金奖的奖状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他说:“变卖没有意思,不讲钱,只讲保存。让世代都相传,知道我们中国人、华侨对我们自己民族国家的心意。华侨博物馆是它们的归宿”
张弼士1841年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16岁到印尼的雅加达,曾当过帮工,开过商行,采过锡矿,成为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为了振兴中国工业,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等,并创办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此次寻根之旅,也是张世昭先生生平第一次回祖父的家乡,他说:“因为那里山长水远,我们华侨回去,如果没有熟人带路,是非常难找到的。寻根是非常艰辛的。经历了那么长的历史,加上我又是第三代长孙里最小的那个,和我这个字辈的,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但我相信万宗归川,都是水的话,一定能回到大海。我相信一定能找到张家其他后人。”
张弼士之孙张世昭:希望爷爷的精神激励天下客商日 21:50
杨草原 唐林珍 丘佳纳
来源:中新网
作者 杨草原 唐林珍 丘佳纳12月8日,取材于著名客商张弼士事迹的电视剧《张弼士》,在其故乡广东大埔举行拍摄签约仪式。当天,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张弼士后裔也出席了电视剧的摄制签约仪式,张弼士的第三代后人张世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今年61岁的张世昭面容略显清瘦,两鬓斑白,精神矍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据其介绍,他共有四个兄弟姐妹,其中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生活在香港,另一个妹妹和弟弟生活在加拿大,我有时在香港,有时在伦敦。”张世昭说。张世昭在香港出生,由于种种原因,直至最近才和家乡联系上。“我现在是第二次回来大埔,上次回来是寻根的。”张世昭表示,年过六旬终于认祖归根让他感到很激动,“以后我还要带领海内外的弟弟、妹妹还有子女回来认祖宗。”张世昭有3个女儿,目前都在英国求学。一家人平时很低调,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作为张氏后人,没必要拿爷爷的成就来炫耀,脚踏实地干事才是正道。”张世昭说。退休前的张世昭跟爷爷张弼士一样,是位商人。“我以前是做电子和制衣生意的。爷爷一直是我的榜样。”张世昭说,虽然在他出生时,爷爷早就去世了,但父母和其他长辈会经常给他们讲述爷爷的创业经历和事迹,“爷爷是我们张家的骄傲、也是全球华商的骄傲”。在张弼士诞辰170周年之际,他的事迹将被搬上屏幕,张世昭对此表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爷爷的为商之道和客商精神能激励天下客商,振兴客家事业”。张弼士(年),祖籍广东大埔县。16岁渡海到印尼的雅加达,曾当过帮工,开过商行,采过锡矿,经30年拼搏,成为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富商。他先后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为了振兴祖国工业,他还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等。1892年,张弼士创办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创造了一个令人敬仰的百年品牌。
沈阳左右客家快捷酒店上携程,全网特价预订,App/网站/电话全方位服务!携程订酒店,高额返现,折扣更低!优惠更多!
深圳特区报讯 11月28日,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张振勋)的第三代孙张世昭率考察团一行18人回到广东寻根,并将张弼士有关历史文物20多件赠与广东华侨博物馆。  广东省侨办主任吴锐成对张世昭考察团表示欢迎。他指出,张弼士是著名侨领、实业家,他的实业救国思想和行动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是广东人的骄傲。张弼士遗留下来的精神和文物既属于张家,也属于中国、全世界,将其放到广东华侨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具有重大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张世昭捐赠的文物,如清政府农工商部考察外部商务大臣照会、1915年张振勋率实业团访美照片、香港“省佛港澳公益保险有限公司”股票等都是首次公诸于世,具有很高的价值。  张世昭说,这些文物是由先祖父张弼士、先父张剑豪代代相传保存下来的,目前家中还珍藏着不少清代文献奏折和民国时期报纸等,以后打算分批捐赠给广东华侨博物馆。  接下来,张世昭考察团将回到家乡梅州大埔县寻根考察,并与当地政府有关官员会面交流等。 (宗欣)
张弼士后裔向广东华侨博物馆捐赠文物 作者:文/叶春娣 图/彭静玲、冯嘉龄浏览次数:6630
张世昭(右一)向吴锐成主任(右二)、王明惠馆长(右三)介绍张弼士有关历史文物
张世昭接受媒体采访
吴锐成主任致欢迎辞
王明惠馆长向张世昭颁发收藏证书
张弼士后裔返乡寻根团与省侨办领导合影留念  11月28日上午,省侨办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张弼士后裔返乡寻根团张世昭一行,出席欢迎仪式的领导有省侨办吴锐成主任、朱尔武、郑健民、黎静副主任,李仲民、林克风处长,广东华侨博物馆王明惠馆长等。  吴锐成主任对张世昭先生率领的张弼士后裔返乡寻根考察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张弼士先生是我省大埔籍南洋著名爱国侨领、实业家、慈善家,张世昭先生继承其祖父爱国爱乡精神,将张弼士有关历史文物捐赠给广东华侨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首次公诸于世,弥足珍贵。此次张弼士后裔应广东省侨办邀请组团返乡寻根考察并捐赠文物,既体现了张氏后裔对先祖的尊敬,也体现了对广东华侨博物馆的支持,更体现了对广东侨务工作的支持。  张世昭代表张弼士后裔感谢省侨办吴锐成主任、郑健民副主任及王明惠馆长对此次活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表示要继承祖父爱国爱乡的精神。他指出所捐赠的“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批准张振勋在烟台设厂酿酒专利旨”、“1915年张振勋访美实业团请柬”等珍贵文物,都是张弼士爱国爱乡、实业救国的重要物证,广东华侨博物馆是张弼士珍贵文物的最好归属。  王明惠馆长向张世昭先生颁发捐赠证书和赠送纪念品。随后张弼士后裔寻根团一行参观了广东华侨博物馆。接下来,张弼士后裔返乡寻根考察团将前往梅州大埔,寻根考察。  张弼士,别名振勋,广东大埔人,著名的客属华侨实业家,爱国侨领、近代中国“实业兴邦”的先驱、张裕葡萄酒创始人,今年为张弼士诞辰170周年。
表示将带领更多后裔回乡考察观光加强合作 时间: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 --&本报讯 近日,由素有“中国葡萄酒之父”之称的张弼士的第三代孙张世昭率领的返乡寻根考察团一行21人,回故乡大埔寻根考察。 在大埔期间,考察团一行回到家乡西河镇祭祖、参观,秀美的田园风光、气派的客家祖居、精湛的雕绘工艺、别致的客家农具,无不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和连声的赞叹,并不停地拍照留念。考察团一行还参观了大埔县博物馆,加深了对大埔的了解。他表示日后将带领更多家族后裔回家乡考察观光,加强合作。此次寻根之旅,是张世昭先生第一次回祖父的家乡。他说:“这次回来不容易,能回到家乡找到自己的根,感到很亲切、很开心。60多年来从未回家乡见老祖宗啊!看到政府把‘光禄第’作为特色民居加以有效保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缮,使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大型客家围龙屋依然保存完好,真的很感谢!”据了解,张世昭是张弼士第三代孙里最小的一个,此次寻根之旅通过多方面的帮助得以成行。(丘佳纳 黄利群)
张弼士故居及客家民俗文化村 张弼士故居一光禄第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座北向南,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横一围构成,是客家围龙屋中的一种。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前后花园及书斋等。整座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中厅两旁斗拱有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门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屋名。  客家民俗文化村主要是以清末明初实业家、爱国侨领、乡贤、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故居客家围龙屋一“光禄第”为中心,整合周边村庄、山坡、河流、农田,以客家民俗文化为载体,以田园自然风光和张裕酒文化为平台,构建富有地方特色,客家民俗风情浓郁,集民俗与自然、游览与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是大埔县人文开发重点项目之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台商投资修复张弼士故居,开发该民俗文化村。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首期投入1000万元。目前,已修复了2000万元,首期投入1OOO万元。目前,已修复了光禄第外天井原烧毁右厢房、上花园凉亭,兴建了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仿古牌坊、公厕、特产商店、售票处、管理房、供水工程、艺术休闲长廊,铺筑了植草砖停车场,恢复了光禄第各式古牌匾。同时,在光禄第左边第一排横屋装修布置了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展出客家民俗文化图片、客家民居图片、张裕酒文化图片及张裕系列酒实物等;在光禄第上、中、下堂布置展出了古代各类官用品实物、图片,布置了张弼士事迹展览,设置了景区中英文介绍说明牌、指示牌、各种标志牌。张弼士故居修复首期工程于日正式对外开放。  二期工程计划将张搿士出生老屋和祖屋、张裕公司首任总经理张成卿故居、酿酒师张子章故居进行整合,与“光禄第”链接,扩大景区范围。同时,争取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开发酒文化区,包括兴建制酒作坊、品酒廊、酒令展、酒标展、葡萄园等;整合漳溪河及附近山坡,兴建观景亭、铁索桥、垂钓台、亲水道等观赏、休闲娱乐设施,开展水上划竹排、山林野营等活动;在上花园兴建珍稀动物园,在“光禄第”周边利用客家民居装修成客家美食馆、农家旅馆、农家餐馆,开发民俗风情及歌舞表演,开展制酒、织布、编竹、酿豆腐等系列农家活动,让游人参与互动,体验农家乐趣。  开发后的张弼士故居将成为继黄遵宪、丘逢甲故居之后梅州市旅游的又一品牌,是弘扬客家文化和张裕酒文化的一个亮点,与邻近的永定土楼群、湖寮泰安搂、西湖公园、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等景区连线形成了两日游、多日游的旅游线路。张弼士故居客家民俗文化村
张弼士为何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之父?(图) 10:37:00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蒋立冬 绘  张弼士()是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张裕取一张姓,“裕”则是选择了一个吉祥字,有“丰裕兴隆”之意。张弼士当时号称“南洋首富”,资产达8000万两白银以上,而彼时清朝国库年收入也只有7000万两。  据史料记载,张弼士是广东大埔县人,18岁只身远赴南洋谋生。他从雅加达一家米店的勤杂工干起,经过艰苦打拼,先后在南洋各地经商、投资,成为富可敌国的“南洋首富”。1892年后,清政府先后任命张弼士为驻槟城领事、驻新加坡总领事、粤汉铁路总办、考察外埠商务大臣、闽粤农工路大臣等职。  对于张弼士与葡萄酒之间不解之缘的开始,张裕公司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1871年,张弼士在雅加达出席法国领事馆的一个酒会,一位曾经到过中国的法国领事向他讲起了烟台的野生葡萄,称那里的葡萄可以酿出好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弼士记住了这句话。1891年,他趁赴烟台考察铁路之机,顺便考察了当地的葡萄种植和土壤水文,认定烟台确是酿造葡萄酒的好地方。次年,他拿出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开辟葡萄园3000亩,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葡萄酒公司——张裕。时年51岁的张弼士,也成为了近代中国的“葡萄酒之父”。
老张实在是太牛了,全国新办新兴民族资本企业加起来也难望其项背。资产竟然超过了满清的国库收入。这是时势造英雄,个人的才华再加上历史的机遇成就了他。以后都很难再有人能达到像他那样富可敌国的水平了。现在的政府也不允许有人牛到个人资产超过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份上。
早期南洋华人首富张弼士 ● 韩山元 ()   张弼士是谁?他是百年前南洋华人首富,财力有如当代的林绍良。他与中国、印尼、槟城及新加坡都有不解之缘。他对新加坡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在1905年推动并筹组了中华总商会,这个华社最高机构诞生在哪里?答案:同济医院。
19世纪末南洋华人首富张弼士像。
这座坐落于槟城莲花河街的豪宅,当地人称“蓝屋”。
 1892年,清政府任命张弼士为驻槟城首任领事。1894年升任新加坡总领事。189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电召他回国,任以粤汉铁路帮办,次年升总办。1900年再负责督办粤汉铁路。1903年清廷二次召见张弼士,赏给他侍郎衔(相当于副部长),以三品京堂候补。次年10月,他第三次被清廷召见,他上书提出振兴经济12条建议。   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赏给他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地位相当于钦差大臣),任命他为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城管学大臣;并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   张弼士受命回到南洋,即在槟城筹设了中华总商会,并往马来亚各地劝导华人设商会与办学。1905年又在新加坡同济医院内筹组中华商务总会(这段往事详见另文)。1907年4月,张弼士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事宜。   1894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自种葡萄700余亩试酿葡萄酒,经过10年经营,张裕公司的酒风行全国,远销全球,成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 热心福利和教育事业   张弼士一生热心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生平所捐义款数十万银元。他任海外商务大臣兼槟城管学大臣时,曾捐资8万元创办槟城中华学校,又在新加坡倡办应新学校。他还给香港大学堂捐款10万元。辛亥**后,他捐助福建民军7万元,又在汕头购置房屋数十所创办“育善堂”,专为当地居民及嘉应五属学生办福利。晚年还遗言捐助广州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修建校舍。现在中山大学有一座“张弼士楼”纪念他。   日,张弼士病逝于雅加达,遗体经槟城、新加坡、香港,最后到他的故乡大埔安葬。沿途英国与荷兰殖民政府部门下半旗致哀。遗体运到大埔时,国民政府特派广东省省长朱庆润亲赴大埔致哀,诚可说极尽哀荣。
走进“蓝屋”正门后便见宽敞、富丽的庭院。。
张弼士槟城故居对外开放   张弼士足遍东南亚与中国大江南北,住过的豪宅难计其数,但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与战火洗礼,完整保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在东南亚,唯一保留得最完整的张弼士故居,应是槟城的“蓝屋”。   在槟城,你要是问人:怎么去张弼士故居?恐怕没几个人说得上。你要是说“蓝厝(屋)”,没人不晓得。   蓝屋坐落在颇有诗意的老街:莲花河街(Leith Street)。也许百年前真有莲花,也真有一条河吧,现在看不到莲花,也见不到河,却留下一个雅名。莲花河、蓝屋,以及周围十来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百年老屋,编织成了一幅殖民地时代的风景画。   张弼士故居不仅是全马现存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豪宅,在整个东南亚,同类的百年巨宅恐怕也找不到第二座(新加坡的陈旭年故居面积小得多)。以下关于蓝屋的数字或许有点枯燥,但不是没有意义:   
·占地5万3000平方英尺,建筑面积3万4000平方英尺。   ·共有38间房,5个天井,7个楼梯,220扇窗。   ·建于1897年,1995年进行全面整修,并发展成为一座对外开放的展览馆。   重修后开放供人参观(天天开放,要买入门票)的蓝屋,如今已成为槟城一个新景点,它像磁铁般吸引了千千万万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特别是对古建筑怀有深情的人们。管理员说,经常有世界各地学历史与建筑及绘测的大学生由老师带领来参观与考察。记者上个月到蓝屋参观时,就遇到十多名来自日本一所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与学生,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连各个门窗上的图案与文字都不放过,一一做记录。 缺华文说明是美中不足   只是有几点遗憾:很少新加坡旅行社办的槟城游将蓝屋列入行程,除非特别提出要求。   蓝屋虽是中国古典式建筑,但内外所有展品的说明文字,却是以英文为主,加上一点马来文,华文说明一个也看不到。那名女讲解员讲得很生动,很详尽,一句话:很精彩。但也很遗憾:她不懂华文,也不会讲华语。结果是:好多原来的华文,她用英文讲了之后,问她华文怎么写,她就当场“死火”。   张弼士一生有七个太太(一说八个),多数是在南洋娶的,但有一个洋太太是澳洲人,还有一个是上海小姐。最小的姨太太一直住在槟城这座蓝屋里。 蓝屋兴建七年才完工
张弼士故居的长廊摆放着20世纪初的人力车。在汽车还没有普遍使用的年代,人力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蓝屋是在1897年动工兴建的,用了整整七年才完工。动工那年,张弼士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兼辖槟城、马六甲及附近英国殖民地事务。因此,他经常往返新槟两地。蓝屋竣工,他已升任商务考察大臣,光绪皇帝曾接见他,并授予太仆寺正卿衔(位列二品,当时满清官阶分九品,一品最高。县令列七品,州官也不过四品),在获得清政府授予官衔的南洋富商中,数张弼士的地位最高。   蓝屋的女讲解员说,张弼士学语言的天分很高,除了南洋通行的各种华族方言外,他还能讲英语、荷兰语与马来语。他晚年还经常穿洋服,偶尔也吃西餐。蓝屋外观虽是很中国,但内部陈设却是华洋融合,体现了中西合璧。   张弼士的亲属于1991年准备将蓝屋卖出,后由四名当地富人合资买下。1995年,新业主进行全面重修。工程完成后,这座百年老屋就成为一座气派不凡的展览馆,对外开放。   想体验一下张弼士时代的蓝屋生活滋味吗?大宅内有几间装修得窗明几净的客房出租(三星级酒店的收费),要不要试一试? 《联合早报》 
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 张弼士(年),1841年生于大埔县。16岁渡海到印尼的雅加达(原称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曾当过帮工,开过商行,采过锡矿,成为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从此,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先后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为了振兴祖国工业,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等,并创办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被称为“中国葡萄酒之父”。1898年间,他集资在巴城、亚齐办了两家远洋航运公司。
1、离乡背井创实业
1858年,张弼士家乡遭受严重灾荒,不少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张弼士当时18岁,在乡村竹坊做竹工,少年意气,只身漂洋过海前往南洋谋生。初在一家米店当杂工,后来又到了一家纸行当帮工。他做事勤恳认真,聪明过人,而且忠厚诚实,深得老板信任。
一次,一位从欧洲来的海员,拎着一箱子贵重东西,找到张弼士的住处,请他验收。张弼士很奇怪,对这位海员说:“我在欧洲没有亲戚,这东西不是我的。”海员面露难色:“你看,地址和姓名都没有错,退回去我怎么交代?”虽然托运单上的收货人明明是自己,可是张弼士坚决不收。最后,那位海员只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暂时将箱子寄放在这里,等复查清楚再作处理。临走时他还说道:“如果一年以后,还没人领,这个箱子就是您的了。”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箱子依然没人来取,张弼士也依然未将它打开,他还在耐心等待箱子的主人。此事在当地传扬开来,纸行老板非常欣赏他的诚实品德,将店里财务交他管理,后来,又将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了他。这位贤惠的妻子以后成了张弼士事业成功的助手。
几年后,老板病逝,张弼士继承了他的资产。有了一定的资产后,张弼士开始显示他卓越的经营能力。他先抽出一部分资产,开设了一家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并承办了当地的酒税和新加坡的典当捐务,随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在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资产很快得到了较大的扩充。接着,他把目光投入了垦殖开发。当时,荷属东印度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曾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张弼士抓住这一时机,抽出大部分资产投入这一事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获取了极大经济效益。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的阿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1877年和1878年,他在荷属怡厘创办的裕业垦殖公司、爪哇日里创办的笠旺垦殖公司就有橡胶园8处,雇工近万人。在经营垦殖开发的同时,他积极捕捉机会创办各类实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他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文东埠开设东兴公司,开采锡矿,赚了一大笔钱;在日里开设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深受广大华侨欢迎和依赖,业务得到很大发展;在棉兰、槟榔屿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住宅,大力发展房地产事业;组织了一个联系海内外的药材批发网,国内的名贵药材多经张氏药行批销海外,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亦多经张氏药行批销回国,沟通了海内外药材市场等。
1892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富国之道,途经新加坡时,曾向张弼士询及致富之术,张回答:“吾于荷属,则法李克,务尽地利;吾于英属,则法白圭,乐观事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征贵贩贱,操奇致赢,力行则勤,择人任时,能发能收。亦如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若智不足以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终不足以学斯术。吾服膺斯言,本此为务,遂至饶裕,非有异术新法也。”一番高论令龚氏大为叹服。
这样,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里,张弼士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王国,最高资产达到七八千万元,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富翁。
坐落于大埔县西河镇的张弼士故居
2、葡萄美酒铸金杯
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让世人为之震惊、令国人为之骄傲的中华实业家张弼士。张弼士经营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此次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萄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这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如此殊荣,“可雅白兰地”也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驰名世界的名牌。从此,葡萄酒这种极品酒只属于西洋的历史被永远改写,而这位历史的改写者就是当年编歌自唱的放牛娃张弼士。他在山东烟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历史的契机加上强烈的爱国之心成就了这位中国葡萄酒酿造第一人。
1890年,张弼士任巴城商务领事时,有一次参加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席间,人们对所饮法国三星斧头牌白兰地名酒大为赞赏,法国领事为此大谈酒经,并对张弼士说:“此酒用法国波尔多地区盛产的葡萄酿造,如用中国山东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造,酒色并不逊色。”
张弼士问:“这话怎说?”
法国领事犹豫片刻后告之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我也是其中一员,法军驻屯天津附近时,我曾与其他士兵一起,到烟台采集了大批葡萄回营,用随军携带的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造,味道香醇,酒质与法国白兰地可相为媲美。当时,法国官兵曾议论,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争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
张弼士听后大为震惊,将此事牢记心中。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当即决定于此投资设厂,定名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辟烟台两座占地千亩的荒山,栽植从德、法、意等国引进的12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建立自己的大葡萄园;引进压榨机、蒸馏机、发酵机、白橡木贮酒桶等酿酒先进设备,建造闻名中外的地下大酒窖,重金聘请欧洲一流酿酒师,建立了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伴随着失败与成功的考验,“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终于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们酿的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风行全国,远销海外,在世界市场上崭露头角。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康有为下榻张裕酒厂亦曾书赠绝诗一首:
浅饮张裕葡萄酒,种植豆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
风雨兼程终不悔,留得芳香在人间。张弼士在总结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3、打造巨轮争国威
1898年,从印尼首都巴城到新加坡的海面,波涛起伏,海水不时地拍打着停靠在码头的德国班轮。
张弼士一行3人和一名德籍家庭医生准备乘坐德国班轮前往新加坡办理商务。他叮嘱管事购买4张头等官舱票。船票买回来,却只有一张官舱票,3张统舱票。张弼士很奇怪,问管事为什么只买了一张官舱票,管事无奈地说“德国轮船规定华人不准购买官舱票,那张官舱票还是德国医生买到的”。张弼士听后,当即勃然大怒,将4张船票撕得粉碎,扔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他感到炎黄子孙的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良久不能平静,随手举起慈禧太后赏赐的御窑宝蓝大花瓶向地板砸去,打了个稀巴烂,并愤然吼道:
“岂有此理,华人不能坐官舱,什么苟例?简直欺人太甚!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不可欺!”
“对,中国人不可辱,我们坚决不坐德国人的船。”在场的中国人也义愤填膺地说道。
“大家说得对,我们要坐自己的船。清政府无能力办商船,我张某来办!”弼士旋即对一同来的创办潮汕铁路的张耀轩说:
“记住,以后我的商船凡德国人一律不卖票!”众人喝彩,海水呼啸。
不久,张弼士邀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共筹航行苏门答腊及中国南部海面的远洋航运,创办了“裕昌远洋航运公司”和“广福远洋轮船公司”。从此,辽阔的太平洋上开始出现飘扬着中国大清龙旗的侨办远洋巨轮,并专门与德国轮船同走一条航线,比德国的同等官舱票价低一半,并且一报还一报,不卖票给德国人,迫使德轮取消了歧视华人的规定,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威风。
世博会中国摘金第一人——张弼士日 17:29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在山东烟台,有一家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企业。它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厂家,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其产品畅销全国和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企业的创始人,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张弼士先生。
  “实业兴邦”的伟大创举   张弼士(),原名肇燮,别名振勋,字弼士,广东省大埔县黄堂乡人。他自幼家贫,只随父亲上过三年私塾,下学后便去山村竹器作坊做工。18岁时,告别家乡,远走南洋,先在巴城(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纸行当学徒。之后,独自经营垦殖、采矿、航运、银行、药材、房产等产业,获得很大成功,成为南洋首富。   张弼士在国外获得成功后,念念不忘“实业兴邦”,一心想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清同治十年(1871),张弼士接受一位名叫拉辖的荷兰友人的邀请,参加法国驻巴城领事馆举行的酒会。酒会上张弼士一面品?世界闻名的法国葡萄酒,一面听法国领事介绍。当得知“这酒如果用烟台所产之葡萄酿造,质量也毫无逊色”时,他忽然眼前一亮,遂产生了在山东烟台投资建葡萄酒厂的念头。   光绪十七年(1891),张弼士应新任登、莱、青道尹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张趁机向盛提出在烟台建葡萄酒厂的建议,并在烟台作了实地考察,确认烟台的土壤、气候适宜栽植葡萄。1892年,张一边通过盛宣怀上报呈批,一边?手筹建酒厂。   1894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批准张弼士在烟台开办葡萄酒酿酒公司,这就是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   从1892年开始,张弼士投资300万白银,在烟台市区东南和西部市郊,购得占地千亩的两座荒山,辟山造田,建设葡萄园,培植葡萄124个品种共25万株。同时引进压榨机、蒸馏机、发酵机、白橡木贮酒桶等酿酒先进设备;建造闻名中外的地下大酒窖;建立了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   要酿出好酒,必须掌握先进的酿酒技术。为此,张弼士大胆地移植西方的酿酒工艺,重金聘用欧洲一流的酿酒师。在开始三次聘用酿酒师均不成功的情况下,奥地利驻烟台领事拔保毛遂自荐,告之自己家传的葡萄酿酒技术,表示愿意帮助他办厂。张弼士喜出望外,便聘请拔保为酒师。拔保果然不负所望,一面继续当他的领事,一面在张裕厂内推行先进的西方酿酒工艺,一下子推出高月白兰地、夜光杯、琼瑶浆等15个酒种。他还将奥地利领事馆搬进张裕厂内;最后,干脆辞去外交官职务,做起张裕的专任酒师。   在酒窖建成、葡萄结实的情况下,公司一边继续建厂,一边批量投产。日,张裕的葡萄酒经工商部注册,商标为“双麒麟牌”。第一批投放市场的有可雅、金星高月、红星高月、白兰地、玫瑰香、解百纳等红葡萄酒和大宛香、雷司令等白葡萄酒,共十几个品种。   享誉海内外的巴拿马金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张裕公司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名牌”意识,狠抓葡萄酒的质量。根据化验师的分析,葡萄结果多会影响酒的质量。为此,他们在给葡萄剪枝时,只留下可结实五斤的枝条。试酒之初,酒的质量欠佳,他们便毅然放弃前期的酒,继续试制新酒。1896年,当第一批白兰地、葡萄酒造好后,张裕公司即打消急功近利的念头,将酒放入地窖的橡木桶中做长久储存,历时18年之久。直到1914年经上海大医院英人柯医生化验,确认为“滋养妙品”,并认定张裕酒达到“成熟香醇、色泽深浓”的质量标准时,方申请商标注册,投放市场。难怪张裕酒一上市,即名噪天下。   张裕人重视质量,也深知宣传的重要。为此,他们采取了边向南洋推销,边在国内广为宣传、扩大影响的方法推销产品。他们除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车站、码头书画巨幅广告外,还特制酒杯分赠给茶楼、酒馆;每逢节日,车载装潢美观的巨型酒樽招摇过市,沿途还将小瓶装的白兰地酒分赠给过路人,以招揽顾客,扩大销路。他们还在国外精印宣传小册子、仿单、名人题词等,到处赠送,宣传张裕酒的保健功效,提高张裕酒的知名度。   南洋是张弼士的发迹地,在那里他有很高的威望。通过广泛宣传,张裕葡萄酒在新加坡、槟榔屿、巴达维亚、万隆、日里、曼谷、河内等华侨集中地很快就打开了销路,并逐渐扩及菲律宾、加拿大和中南美各地的华侨地区,连俄国酒商每年也都有订货。过硬的质量、广泛的宣传,使张裕葡萄酒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14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和上海招商会的商品陈列赛会上,张裕葡萄酒被授予最优等奖章。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即世博会)。会上,张裕产的4种葡萄酒(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一举夺得了一个金奖、三个优等奖。这是中华民族的产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中国人从此拥有了令西方人称道的金奖白兰地和系列葡萄酒,打破了洋酒不可战胜的神话。   
名人的赞誉   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取得的辉煌成绩,也受到国内外许多名人的关注。许多人慕名而来,或参观访问,或洽谈业务……为此,张弼士特在东葡萄园高岭处,建了一片豪华别墅和花园,专门接待贵宾。当时许多显要高官或头面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或文墨。   日,孙中山先生来到烟台,21日参观了张裕酿酒公司。随行的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次长魏宸组代表孙中山在各界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给予张裕酿酒公司和张弼士以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商业失败,不止烟台一埠,凡属通商口岸,利权外溢,到处皆然。为今之计,欲商业兴旺,必从制造业下手,如本埠张裕公司,设一大造酒厂,制造葡萄酒,其工业不亚于法国之大厂,将来必可获利。又如玻璃公司亦然。张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伟业,可谓中国制造业之进步。”孙中山先生还挥笔为公司题写了“品重醴泉”四个大字,以资鼓励。   1917年,在政治上失意的康有为来到烟台避难,就下榻于张裕别墅。在这里,张弼士的同乡之谊和甜美的葡萄酒给了这位广东籍的政治家以很大安慰,使他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烦恼,欣然写诗一首,直抒胸臆:   深倾张裕萄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   且避蟹鳖写新句,已忘蒙难征莲华。   十年后的1927年,康有为去世前再次来到烟台,仍住在东山葡萄园别墅,得张裕主事人的盛情款待。他再次写诗赞美道:   浅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   更读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   阔别十年,重又端起张裕的葡萄酒杯,诗人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在这位老乡的葡萄园内,他找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家的感觉……   张弼士的不凡业绩,也让许多广东人为之自豪。日,正当葡萄成熟时,叶J英元帅来到烟台张裕葡萄园参观,他高兴地说:“若要说起来,我与张弼士还很有缘呢!”陪同参观者一时莫解,叶帅接?说:“我与张弼士同属梅州地区客家人,可算是同乡啊!”大家听了,高兴得鼓起掌来。   张裕的新生   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到解放前的十多年间,张裕公司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倒闭。1948年10月烟台解放后,张弼士的六子张剑辉面对?一个战乱留下的破烂摊子,一筹莫展,请求人民政府经管。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派出得力人员,采取了各项积极措施,使公司在1949年便正式恢复生产。经过五年的恢复整顿,迭遭挫折和破坏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又重新获得了新生。   1952年,中国专卖总公司在北京召开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评选中国名酒。会后从全国各地选送的200多种名酒中,评出并正式命名了中国八大名酒,即茅台酒、泸州大曲酒、汾酒、西凤酒、绍兴加饭酒、张裕金奖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和味美思酒,其中张裕一家就拥有三大名酒。   1954年,张裕生产的名酒于建国后首次出口,同时也被周总理选中,同贵州茅台酒一起送往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宴会厅,让应邀参加宴请的各国代表品尝,受到普遍的好评。日内瓦会议的会刊《国际杂谈》概括了大家的高度赞誉,写道:“金奖白兰地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文化的进步。”周总理这次在外交上的成功,也可称作“金奖白兰地外交”。   1987年,“国际葡萄酒和白兰地感官品评讨论会”在烟台举行。这次品评讨论会要对张裕历年生产的10余种名酒做出世界级的品评检验。经过一番严格的品评,评酒大师们得出了几乎完全一致的评语:“诸种产品有典型葡萄酒的纯香和果香,尤其是有中国烟台产地的特点。”而对“VSOP级金奖白兰地”的评价更高:“非常美,有优美的橡木桶香,酒体细腻柔和,非常协调。”他们还称赞说:“中国张裕所产白兰地典型性很强,香气沁人,口味柔顺、圆润,酒的质量是非凡的”,这样好的质量“简直难以置信。”评酒会快结束时,当有记者问道“‘张裕牌VSOP级金奖白兰地’和‘张裕牌XO陈年金奖白兰地’在国际上达到什么水平”时,主持这次会议的瑞士评酒专家克莱特南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它们很有特色,完全可以和法国最著名的可涅克白兰地竞争,达到了世界水平。”   如今,张裕葡萄酒公司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当张裕的葡萄酒进一步在世界飘香,张弼士所开创的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时候,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这位爱国实业家的名字。两千年中华大庆典,张弼士创办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一事被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铭文写道:“1892年壬辰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这是对张弼士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千秋功业的高度赞扬!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戴永夏)
一位客籍侨商身上有待还原的历史细节—— 张弼士:成败得失海国梦 时间: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 --&
▲张裕爱斐堡酒文化博物馆内的陈列
□本报记者 刘奕宏 通讯员 廖 丹 实习生 杜楚叶
张弼士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南洋华侨实业家,曾在晚清中国铁路建设、实业投资等多个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身为一名“红顶”商人,张弼士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其在世时,就被媒体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他创造了比同时代的富商胡雪岩还多的财富,这一炫目的创业过程和背景,过去的记载,一是存在模糊简略的特点,二是具有很大的传说成分,总给人一种神秘的历史面纱。记者根据搜集到的一些此前未公开的历史文献资料,围绕学术界对张氏早期营商活动描述中存在的一些空白和偏差,进行相关的考释订正,试图还原这位客籍名人创富的部分历史细节,以飨读者。
专营性贸易初圆商业王国梦
有文献指出,张弼士在事业鼎盛时期,资产达七八千万两白银。对于张弼士创业的“第一桶金”的获得,本文的定义是他参与企业投资经营获得的收益,所奠定的商业王国创立的第一步;而不是他通过继承、接受寄放巨额财宝致富充满神奇色彩的传闻。
李松庵撰写的《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史料》认为,张弼士是从贸易起家,从事酒类的代销,向巴城 荷兰殖民政府 承包 酒码(即酒税,来 自承办税收者Farmer音译,遂将税称为码),文中写道:“承包酒码和典当捐务,接着又竞投起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码。”进而涉足垦殖业,从巴城的裕和公司、怡厘裕兴公司、日里的笠旺公司乃至英属槟榔屿的万裕兴公司,再后来才发展到矿业、航运、金融等领域。李松庵是张弼士的远亲,其嫂为张弼士孙女,撰写的过程中,还获得张弼士孙女张世助、孙媳聂国英等提供的家藏资料,对真切了解张弼士的早期创业史很有帮助。
1929年出版的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提到:“不知昔日之时代,乃欧人有需于华人之时,各事奖励,凡百通融。”当时,南洋殖民政府把很多饷税交给华商征收,税种主要包括鸦片烟税、酒税、当铺税、赌税、屠宰税等,承办的华商除缴交定额外,余款则为自己所有,早期的承办者往往获得丰厚的收入。参照张弼士和殖民政府总督拉辖的交往历史和李松庵文中张氏后人的回忆,侧面反映张弼士的商业王国起步于从荷政府获得垄断专营的事实。
两位不能忽略的得力助手
打下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后,张弼士开始将自己的企业向垦殖业、矿业等领域发展。当时南洋地旷人稀,西方殖民政府为鼓励农业发展,制定系列优惠措施,包括三年免租以及补贴等手段,这为张弼士商业王国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张弼士因家庭贫困的原因,很早就辍学出国谋生,文化程度受到影响,但商业嗅觉的敏锐和胆识,善于学习加上善于交际的手腕,弥补了他的文化起点不足。而且张弼士本人气度很大,善于用人,找到了两位得力的助手,这两人就是张舜卿和张榕轩。
张舜卿是张弼士的同村同宗,自幼聪颖,13岁就读完五经,为张弼士赏识,于1876 年将之带往巴达维亚,不久转往槟榔屿。后来,张舜卿成为张弼士在马来亚一带企业的打理人,张弼士在当地捐资的学校管理及槟城副领事任上的政务处理,亦将张舜卿视为左右手。张舜卿后来已成为马来亚一名华侨富商和社会活动家。
张榕轩来自梅县松口,1878年张弼士提携他为助手兼合作者。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垦殖、采矿,取得非凡的成就。在1911年张榕轩逝世后,张弼士为这位营商战略伙伴写的祭文可见端倪。祭文写道:“呜呼!惟灵。其性友孝,其品端庄。少笃文学,诗词见长。旋弃毛锥,旅游南洋。智超卜式,才迈弘羊。振勋已知深而友善,复相与登竞争之场。凡商战之策略,悉依赖其谋臧。善指挥而多画,亦沉毅而周详。况有英奇之叹,弟藉辅翼而匡勷 。”祭文赞誉张榕轩的人品、才学和商务才干,把他比喻成西汉营商大师卜式和理财大师桑弘羊。张弼士还比喻双方是“交同管鲍”,即春秋时的管仲和鲍叔牙。
比皇帝还“富有”的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上)
□丘 峰 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张弼士 大埔县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1915 年张弼士(前排右起第四人)任游美商业报聘团团长,并率团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提要:张弼士(年),广东省大埔县人。他从一个放牛娃到南洋首富。他创建张裕葡萄酒,是中国人书写的传奇故事: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酒一举夺得四项金奖;人们知晓清末杭州有个 “红顶商人”胡雪岩,却不了解清末南洋有个比胡雪岩官衔更大的“红顶商人”张弼士;人们知道胡雪岩富可敌国,却不知道张弼士拥有胡雪岩无法匹敌的财富:他拥有超过8000多万两白银的巨大财产,比胡雪岩全部财产2000万两还多5000万两以上,比清廷年财政收入7000万两还多1000 万两;张弼士是比皇帝还富有的人,他在南洋书写了华人传奇。  清末民初的华人首富  张弼士,名肇燮,字振勋, 日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黄堂车轮坪村。父亲张兰轩是清朝道光初年的秀才,在乡村当塾师。因家境贫困,张弼士只随父读过三年书,13岁就辍学到姐夫家放牛,后来从师操习竹篾工,编箩织篓做鸡笼,学得一手好技艺。  1858年,17岁的张弼士告别父母和妻子,只身奔赴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做苦工,三年期满后到一家福建华侨开的纸行当店员。他工作认真勤恳,深得老板信任。不到两年,老板将独女许配给张弼士作偏房。岳父病逝后,张弼士继承岳父家遗产。  张弼士看到当时巴达维亚外国人逐渐增多,经常出入夜总会,还有许多欧洲的富商需要高档的欧洲酒类,但在巴达维亚还少有这类商品。他敏感地捕捉住这一天赐良机,果断地调拨资金,开设了一家专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商行开业后,外国人看到张弼士所经营的都是从欧洲进口的原装葡萄酒,价钱也适中,便纷纷前来购买,生意很快发展起来。  张弼士是个有心人,善于交际,在接待外国顾客时及时了解国外的情况,还结交了当地的最高长官——荷兰人亨利,并在进行巴城酒税和典当捐务承办权的投标竞争时,得到过亨利的帮助,轻而易举地中标。与此同时,张弼士还承办新加坡的典当业务,这是成本低廉、利润丰厚的生意。张弼士业务开展得很顺利,很快变成巴达维亚的大富商。  张弼士熟悉进出口和税收业务,向荷兰殖民政府要求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还垄断了新加坡两个地区的鸦片专卖权。这是利润特别丰厚的税收,给张弼士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张弼士把目光投入了印尼农村垦殖开发。当时,荷兰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曾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张弼士发现欧洲市场大量需要印尼特色产品,便大力开垦荒芜的土地,大量投资种植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先后创建了苏门答腊亚齐垦殖公司、裕业垦殖公司、笠旺垦殖公司等,雇工达数万人,产品畅销欧洲。  张弼士从小就听说惠州和嘉应州客家人漂洋过海到马来亚开锡矿的许多传奇故事,后来便邀请客家名贤张榕轩、谢梦池、戴欣然等人到马来亚的霹雳州和吉隆坡等地考察,拜访“锡矿大亨”郑景贵以及叶亚来等人后,决定到马来亚开发锡矿。不久,张弼士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开设东兴公司,购买矿山,采用欧洲先进的机械开采作业,使锡矿开采量大增。当时正逢欧洲工业化**后,需要大量的锡做罐头食品,张弼士的锡矿出口额大增,价格翻番,利润丰厚。  张弼士又注意到,许多从中国来印尼淘金者,需要把钱汇回国内的家人。他又抓住这一商机,开设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并在马来亚槟城开办了万裕兴垦殖公司,组建了万裕兴总公司,便于应接各埠支店汇兑财货。  张弼士还把目光注视到房地产方面。那时,许多华侨、华人在种植和经营矿业等方面发达起来,其他欧洲来印尼淘金的人也赚了不少钱。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特别懂得享受,但当时印尼还比较落后,一般城市住房都是低矮的茅屋或铁皮屋等。张弼士看到了这一潜在的市场,首先在印尼的棉兰和马来亚的槟榔屿风景优美的海滩大兴土木,建立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高档别墅,把印尼的房地产业推向一个高潮。  接着,张弼士又建立了一个联系海内外药材的批发网络,从印尼批发到中国和欧洲的名贵药材,以及从中国和欧洲运到印尼的名贵药材及西药等,均经过张弼士的药行批销。他还扩展经营药材业,分别在新加坡、雅加达、香港和广州等地开设大量的药行。当时,张弼士几乎垄断和沟通了海内外的药材市场。  从19 世纪60年代开始的 30 多年间,张弼士所经营的企业几乎涉及到印尼、马来亚经济命脉的矿产、银行、房地产、航运、药业等许多重要行业,组织起庞大的商业王国,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据统计,到1869年,张弼士的资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比清朝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还多1000万两;比当时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多出5000万两以上,成为当时华人世界无可匹敌的富翁。
 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   1892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富国之道,途经新加坡。那时,张弼士已经在南洋营建了他的庞大的金融帝国。龚照瑗到达新加坡后,张弼士给予热情接待。龚照瑗询问张弼士的发财之道,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吾于荷属,则法李克,务尽地利;吾于英属,则法白圭,乐观事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征贵贩贱,操奇致赢,力行则勤,择人任时,能发能收。……非有异术新法也。”龚照瑗听了大加赞赏,紧握张弼士的手,激动地说:“君非商界中人,乃天下奇才也。”   龚照瑗回国后,极力向大臣李鸿章举荐张弼士。李鸿章对他的经营观念赞赏有加,奏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任命张弼士为驻马来亚槟城首任领事。从此,张弼士成了名扬海外的“红顶商人”。1894年,张弼士升任为新加坡总领事;1897年,经北洋大臣李鸿章举荐,张弼士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该行总董;1898年,李鸿章电召他回国,委任以粤汉铁路帮办,次年升任总办,1900年再升任为粤汉铁路督办。同时让他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充分表现出清朝政府对他的信任。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无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按本息算,要赔偿9.8亿两白银,使得清朝国库空虚。1903年6月,光绪皇帝召见张弼士。张弼士特地向光绪皇帝上呈《张弼士侍郎奏陈振兴商务条议》奏札。他说:“现时库款支绌,财力困微,其能筹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仰赖于商;农、工、路、矿诸政必须归并商部一部,否则事权不一,亦非商战之利。”   张弼士敢于向光绪皇帝直言,批评清朝“重农抑商”的政策,认为中国必须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提出“惟仰赖于商”。并且建议朝廷专门设立“商部”,向国内外进行商业贸易等。张弼士的奏札锋芒毕露,直接针对朝廷的闭关自守政策,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当时中国由于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各种战争赔款已使国库空虚,光绪皇帝急于寻求振兴之道,当他看到张弼士奏札后,立即降旨议复张弼士的奏陈。大臣们认为张弼士的建议有道理,于是光绪皇帝于1903年下诏成立商部,命载振为商部尚书,命张弼士为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后来,清廷再赐给他头品顶戴、太仆寺正卿职(正二品)。张弼士成为清廷倚重的“红顶商人”。  1904年10月,光绪皇帝第三次召见张弼士时,他又上陈奏札,具体上陈发展商务的12条建议,认为中国“中国商智未开,商力较微”,“居今日而思补救,因非招致外埠华商维持商务不可”。对清朝政府闭关自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根本上作了否定;他还指出要搞实业,首先要开路、开矿,并指出对海外华侨、华人要重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要认祖归宗:“动之以祖宗庐墓之思,韵之以衣锦还乡之乐。”动员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并将华资用在最迫切的筑路、开矿上,这样发展路矿,就是发展经济的先导。张弼士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有所侧重,首先要以沿海地区作为开放的窗口,“振兴商务,尤非自闽广等省入手不可”。在具体做法上,他提出,“如由商埠择其声望素罕之员,奏请特派考察外埠商务大臣,督办闽、广农之路矿事,宜予以保护华商之任”。张弼士拳拳爱国之热忱,殷殷自强之希望,出自肺腑,溢于言表。朝廷很快采纳了张弼士的建议,以种种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华商投资。  在此期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召见张弼士时,让他兼任中国驻马来亚槟城管学大臣,还任命他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张弼士欣然接受。  1905年,张弼士奉旨回到南洋,跟梅州籍侨领张榕轩等人筹备成立中华商会。很快,张弼士和张榕轩为首的、设在马来亚槟城的中华总商会成立了。这是在南洋最早成立的中华总商会。张弼士提出:“实业兴邦、利不外溢。”还亲自到马来亚各地劝导华人设商会和举办华文学校,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1905年,张弼士又在新加坡同济医院内筹组中华商务总会,这也是南洋最早建立的中华商会之一。1907年4月,张弼士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事宜。  1905年,张弼士率领一个考察团到南洋,劝说华侨回国投资。在新加坡侨领、富商数十人出席的宴会上,张弼士呼吁他们“勿分畛域”,“视同一体”,振兴实业,为国出力。由于张弼士系南洋富商兼清廷大臣的显赫身份,据当时记载,他每到一处,“悬灯结彩,高挂龙旗,行者塞途,马车轰轰。观者如堵,极一时之盛 。”可见张弼士当时之影响力。
张裕美酒获金奖  张弼士在国内最成功的事业之一,是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1890年,张弼士任清朝政府驻荷属东印度巴城商务领事时,有一次应邀出席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法国领事以三星斧头牌白兰地名酒招待贵宾,嘉宾们对法国葡萄酒赞赏有加。法国领事颇为得意地说,法国的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无与伦比。得意之时,他无意间对张弼士说,三星斧头牌白兰地酒是用法国波尔多地区盛产的葡萄酿造的。他还谈到,如果用中国山东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造,酒质绝不逊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弼士当即问他为何知道烟台产的葡萄能酿造堪比三星斧头牌白兰地酒?法国领事犹豫片刻后说,咸丰年间,他在法军服役,法军驻屯天津附近时,他曾与其他士兵一起到烟台,发现那里漫山遍野长着野生葡萄,便采大批葡萄回营,用随军携带的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造,制成的酒味道香醇,酒质与法国白兰地可相互媲美。他还告诉张弼士,烟台跟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土壤、水质和气候差不多,适合种植葡萄。当时,法国官兵曾议论,以后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占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张弼士听后既愤怒又震惊,将此事默记于心中。  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了烟台。盛宣怀跟他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盛宣怀对张弼士的想法大力支持。后来,盛宣怀把张弼士开办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的奏折上奏朝廷,光绪皇帝准奏。  次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购置占地千亩的两座荒山,开辟3000亩葡萄园,雇请民工2000多人,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业园基地,成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弼士把公司取名 “张裕”,有其深意,以其“张”姓开头,“裕”为祖国“昌隆兴裕”之意。  为了酿造优质葡萄酒,张弼士从德、法、意等国引进了124个品种和120万株葡萄苗,特地聘请了美国工程师卫林士、日本工程师小松等参与兴建厂房,进口最先进的酿酒设备。他还高薪聘请奥地利驻烟台领事哇务男爵、意大利酒师巴迪士多奇担任公司的酿酒工程师,完全按西方办法酿制葡萄酒。张弼士对哇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考验,相信哇务不但酿酒技术精湛,而且为人忠诚老实,于是把酿酒重任托付给他。后来,又请侄孙张士之任总工程师,请精通英语的宗侄张成卿担任公司董事长,组建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班子。  张弼士派侄子张子章 (中国第一代葡萄酒酿酒师)到欧洲购买品种优良的葡萄苗。在运输途中,葡萄苗被暴晒枯萎,损失了十几万元。张弼士虽很痛心,却鼓励侄儿:“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再到欧洲去买120万株葡萄苗回来!”   哇务发现烟台的葡萄质量虽然好,但品种不多,出酒率也不高,便建议张弼士从西方引进“雷司令”、“大宛香”等优良品种,还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  张弼士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深知只有金钱资本还不够,要使“张裕”能够发展,很重要的是必须打通官场关系。于是,他开始了积极的公关活动:跟红极一时的盛宣怀和李鸿章来往密切;献银30万两以贺慈禧太后大寿。功夫不负有心人。1895年,李鸿章的亲自批示,张裕葡萄酒享有免税3年、专利15年的特殊待遇,一时气势如虹。  此前,张弼士已经让张成卿和亲戚朱寿山等到法国等地学习酿造葡萄酒,当厂房建造好后,马上从法国进口酿酒机械设备。哇务男爵严格按法国方式酿制葡萄酒,效果颇佳。张弼士对烟台葡萄“玫瑰香”情有独钟,他让哇务男爵以此为原料,酿出了有名的“玫瑰香”红葡萄酒,再以白葡萄为原料,加上一些中药材酿成了味美思、白兰地葡萄酒。  张弼士对酿酒工艺之要求非常严苛,按照“陈年老酒,越陈越香”的原理,规定张裕公司产品起码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厂销售。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采用进口的白橡木贮酒桶贮酒。每一年都要给藏酒“转桶”,也就是从一个桶里转到另一个桶里去。在转桶的过程中,将沉淀在底的结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为清纯。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生产的张裕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为了酿造优质葡萄酒,张弼士两年后决定建造地下大酒窖,选址在烟台海岸边。工程由槟榔屿圣西韦斯学院主修工业制造及土木工程的张成卿负责。张弼士从国外请来建筑师,按照西方的酒窖建筑方法进行施工,采用铁梁拱联,钢砖砌墙,坚固程度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结合了中西建筑智慧的张裕地下大酒窖,历经三次改建,终于在1905 年大功告成。酒窖占地面积2666平方米,窖深7米,有八个纵横交错的拱洞,四季保持约摄氏14度的恒温,堪称奇迹的是,大酒窖竟低于海平面达一米之多,其巧夺天工的建筑成就蜚声海内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张裕百年大酒窖里,还矗立着三只容量为15000公升的橡木桶,人称“亚洲桶王”。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经营,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科技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规模堪称远东第一。至1908年,该厂已经出产葡萄酒二十多个品种,酒味醇厚,风行全国,远销海外,与贵州茅台酒等并列为中国八大名酒。  民国成立后,日,孙中山莅临烟台,参观张裕酿酒公司,为了对张弼士资助**的感谢,也为了对他“实业兴邦”理想的赞扬,孙中山特地题赠“品重醴泉”四字给张裕酿酒公司,表示对张弼士品格为人的赞赏。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次长魏宸组也给予张裕酿酒公司很高评价,他说:“本埠张裕公司,设一大造酒厂,制造葡萄酒,其工业不亚法国之大厂……张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大业,可谓中国制造业之进步。”   后来,康有为也到烟台,参观了张裕酿酒公司,并下榻烟台张裕别墅。他在畅饮张裕葡萄酒后,写下一首诗相赠:“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   1915年4月,年逾古稀的张弼士,应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邀请,率团赴美签订中美银行合约和筹备在北京、上海与美国纽约、三藩市成立中美合资的第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张弼士并且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由于当时中国葡萄酒在国际上还没有名望,在法国、德国等展厅里参观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而在张裕葡萄酒的展厅里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有一次,几个外国人经过展厅时,展厅工作的一个小姐灵机一动,故意 “不小心”把一瓶葡萄酒打翻在地,结果,酒香四溢,不但这几位外国人留下了脚步,其他展厅的外国人也闻香而来。小姐喜笑颜开,请客人品尝。中国人制造的葡萄酒,受到了外国人的一致赞扬。就这样,张弼士所带来的“可雅白兰地”酒(后改为“金奖白兰地”)获得金奖,“琼瑶浆”(后改为“味美思”)、“解百纳”(后改为“玫瑰香”)和“雷司令”则获最优等奖。  张弼士在出席庆祝宴会、总结张裕创业史时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此后,张裕葡萄酒被作为国宴或国际会议用酒,销往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不衰。(待续)
比皇帝还“富有”的人 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下) [内容速览]
19世纪90年代末,张弼士在国内和南洋的事业如日中天,富甲一方,当时在国际上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影响深远。英国、荷兰属殖民当局,看中他的影响力,曾多次给他封官赐爵,都被他婉言谢绝,他慷慨激昂地说:“吾生为华人,当为中华民族效力。”
行驶在粤汉铁路上的列车车头。
  这座坐落于槟城莲花河街的豪宅,当地人称"蓝屋",是东南亚唯一保留得最完整的张弼士故居,也是全马现存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豪宅。蓝屋外观虽是很中国,但内部陈设却是华洋融合,体现了中西合璧风格。   【客家先贤】  丘峰  “吾生为华人,当为中华民族效力”  19世纪90年代末,张弼士在国内和南洋的事业如日中天,富甲一方,当时在国际上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影响深远。英国、荷兰属殖民当局,看中他的影响力,曾多次给他封官赐爵,都被他婉言谢绝,他慷慨激昂地说:“吾生为华人,当为中华民族效力。”  张弼士在南洋创业成功后,他奔走于中国与南洋之间。有一件事对张弼士触动很大,更使他下定决心要振兴民族工业,使祖国早日富强。  1898年,张弼士要到新加坡办理商务,嘱下属购买从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到新加坡的德国轮船公司四张官舱船票。当时随行人员有创办潮汕铁路的张耀轩等人,还有一位德籍家庭医生。第二天,下属买回的船票却是官舱票一张,统舱票三张。张弼士一看,把下属训斥了一顿。下属深感冤枉地辩白说,不是他买错了票,而是德国轮船公司不卖给他官舱票。原来,德国轮船公司歧视华侨、华人,规定不准华人购买官舱票。至于那张官舱票,还是德籍家庭医生特地买来给张弼士的。张弼士为此感到受到了德国人的羞辱,有损于炎黄子孙的尊严,当即把四张船票撕得粉碎,他还觉得不解气,随手举起慈禧太后赏赐的御窑宝蓝大花瓶向地板砸去,打了个稀巴烂。他还大为震怒地对张耀轩说:“记住,以后我的轮船,凡德国人一律不卖票!”  原来,张弼士于1886年就在马来亚槟城创办了万裕兴轮船公司,购买了三艘轮船航行于槟城、亚齐之间。有万裕兴轮船公司航运经验,张弼士心里有底,他要开辟新的远洋航运事业。  不久,张弼士便与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创办了“裕昌远洋航运公司”和“广福远洋轮船公司”。他们从欧洲购买的轮船,航行于印尼苏门答腊到中国南部海面的远洋航运航线。这条航线正是德国远洋航运公司的航线。飘扬着大清龙旗的由华侨创办的远洋轮船,跟德国轮船不仅同走一条航线,而且轮船设备、规格待遇等和德国的完全相同,但票价减半。低成本的竞争使张弼士的远洋航运公司生意兴隆,而德国航运公司却大亏血本,难以维继。不仅如此,张弼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许多德国旅客都到他公司购票。张弼士规定:绝不卖票给德国人!迫使德国轮船取消歧视华人的规定。德国轮船竞争不过张弼士的远洋轮船,不得不认输。  张弼士在国内除了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兴建广三铁路,开采金、银矿外,从1910年开始,陆续以巨额投资兴办农、工、路、矿、机械、垦牧等实业,先后创办了广州亚通机器织造公司、惠州福兴玻璃公司、佛山裕兴机器制砖公司、海丰平海幅裕盐田公司、雷州普生机械火挈(即拖拉机) 垦牧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大量引进美、日、意等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开侨商在国内创办机械工业之先河。张弼士办的企业名称大多冠以“裕”字,取中华实业永远“昌裕兴隆”的意思。当时,张弼士与清末状元张謇(字季直)同被国人称誉为“南北二张”。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大生纱厂等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张弼士与张季直都对发展民族工业有相似的见解,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1898年李鸿章电召张弼士回国,要委以重任。张弼士回到北京后,李鸿章连忙接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亲自接见他,光绪皇帝任命他为粤汉铁路帮办,张弼士欣然受命。  粤汉铁路是由粤、湘、鄂三省绅商提出由他们自行集股,修筑粤汉(广州至武昌)铁路。大臣张之洞同意修建铁路,但不相信三省绅商有足够财力承担此任。他仍主张官督商办。 
心忧天下 乐善好施  张弼士不仅是大企业家,而且是大慈善家,对家乡和南洋的同胞充满爱心。  1900年,黄河大决口,黄河流域老百姓伤亡惨重,许多人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张弼士听闻此消息后,寝食难安,立刻在南洋各地发起募银百余万两,赈济灾民,清廷为此赐建“乐善好施”牌坊。  广东汕头是 “嘉应五属”(即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五县)到南洋的必经之路,当年张弼士也是从汕头乘轮船抵南洋的。有一年,他在回国视察汕头后,看到当地居民生活贫困,读书困难,尤其是嘉应五属子女上学更为困难,因而特地在汕头拨款建“育善堂”,购置堂产,为“嘉应五属”民众作福利基金。  张弼士还在南洋和国内办过学堂,1905年,光绪皇帝特地赐他御书“声教南暨”匾额一方。在受匾典礼上,张弼士激动地说:“国家贫弱之故,皆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由于学校不兴……我等旅居外埠,积有财资,眼见他西国之人,在各埠设西文学堂甚多,反能教我华商之子弟,而我华商各有身家,各有子弟,岂不可设一中文学校,以自教其子弟乎?”张弼士的激情讲演,在场听众无不感动,博得了热烈掌声。  张弼士在家乡大埔时,曾经放牛种地,没有读过什么书,深感读书的重要。他一生热心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生平所捐义款达数十万两银。在清廷任命他为海外商务大臣兼槟城管学大臣时,首先捐资八万两银创办槟城“中华学校”;在张弼士的带动下,在新加坡创立华文“应新学校”,对于穷困人家的子弟,甚至给予免费读书,对优秀学生加以奖励。他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中国是我们的根,人总是要落叶归根的,希望华侨华人从国外回归故乡时,都能荣宗耀祖,为国添光。在张弼士的带动下,新加坡、马来亚两地相继兴办了八所华文学校。  1840年鸦片战争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英人只重视英人贵族子弟的教育,对于当地居民子弟的教育采取消极态度,香港居民的子弟读书有困难,尤其是上大学更是难上加难。张弼士闻讯后,为了鼓励华人子弟上大学,特地给香港大学捐银十万两,作为办学和奖励华人学子之用。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朝政府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他心情异常激愤,慷慨解囊,拿出80万大洋振兴北洋水师。  1915年4月,张弼士回国途经香港时,港英当局特地授予他“法学博士”荣誉,他愉快地接受了,因为这是对他办学的肯定。在港英当局颁发荣誉证书的盛大宴会上,张弼士许下诺言,要为岭南大学捐款修建校舍。1921年,张弼士后裔遵嘱在岭南大学 (即今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址)兴建了“张弼士堂”。1924年,著名学者梁绍文在《南洋旅行漫记》中写道:“在南洋最先肯牺牲无数金钱办学校的,要推张弼士第一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聘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