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增的人口将不会有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法

在农村,家里新增人口没有地怎么办?有哪些拿地方法?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继续浏览相关话题:
图文编辑模式
15:15:54&)
8210字(199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图片】农村土地三十年不调整,新增人口咋办,减人了又咋整 根据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北海新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108贴子:
农村土地三十年不调整,新增人口收藏
农村土地三十年不调整,新增人口咋办,减人了又咋整 根据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土地的承包期限为三十年,即农户向集体组织申请承包一定的土地用于生产经营,三十年之内若不发生特殊情况,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将不会做出调整和变动。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基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为了维护农业稳定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因素考虑,所以,在自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以来,农村土地只是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之下有所变动。在这样的农村土地政策之下,自土地承包到户以来,我们很多农村的土地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变动,只在极少部分地区会根据人口的增减情况作出适当调整,绝大部分地区不管农户家庭人口是否增减,均为作出调整。也就是说,在当前,农村土地依然在维持着“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现实管理事实。这种稳定的农村土地管理,在土地承包到户初期,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升了生产效益,而且还促进了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但是随着农户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动,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也就跟着产生了。这就导致了在很多农村,人口多的家庭,承包的土地数量少,人口少的,承包的土地数量多,即土地承包权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根据这种人地紧张情况,有的地方自始至终都是在根据规定采取“以出补进”的办法做出调整,但这种情况太少了。我们很多地方依然坚持着原承包经营管理事实,继续维护土地的承包经营现状,并没有做出调整。所以在普遍的农村,基本上都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例如:张三夫妻两在土地承包到户时期,承包了二亩地,后来两人生育了三个儿子,作为80后的三个儿子现今又娶妻生子,各育有两个孩子,目前张三家的人口是14人,但是只有两亩地,仅靠两亩地的农业生产根本无法维持生活。而另外一种情况:李四家在土地承包到户时期有8口人,若当时按每人1亩地承包,李四家共承包了8亩地。现在李四家的父母在90年代已经去世,李四夫妻两又在前几年去世,李四的三个女儿已经外嫁到省城,户口已经迁出,目前只有李四的儿子李五和其妻子以及儿子三人,家庭人数共计3人,但却承包着8亩地。李五一家三口又常年外出务工,没时间在家种地,又没将土地流转给他人,导致了8亩的土地被抛荒荒废。想必这两种例子,在当前的农村极为普遍,能种地的没地种,不能种地的土地一大片。这种问题的产生,其实根源不在于我们的土地承包期限的问题,而在于土地作为财产的问题。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和财产的私有性质相比,承包期限为30年,而财产是没有期限的,农户可以终身拥有,且可以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又是一种用益物权,可以继承,可以转让,这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也就是说,在30年的承包期限内,土地的作为财产权并没有随着承包合同所规定的时限发生终止,而是又被继承给了承包人的下一代,所以才造成想种地的没地种,不种地的土地一大片的问题。而在《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其实对30年的承包期限内,土地能不能调整,是有答案的,当然能调整,是基于自然灾害、土地被征占用等特殊情形可以通过集体组织成员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可以做出调整,其他情形严禁调整。同时,还规定若承包方全家迁入城市,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应当把承包的土地交回,如不交的,承包方可以收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土地作为一项个人财产,谁都不愿意交回,而具有乡土治理功能的村两委也不可能硬性的将土地收回。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碍于各种因素也不会强烈要求收回,这种情形下只能维持原管理事实,谁承包,谁拥有。基于这种情况,土地紧张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土地补充给新增人口。同时,在《承包法》中还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另外,还规定承包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这两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本集体的女孩子外嫁后,根本没人会去调查她在其他地方有没有获得土地,也不可能获得,所以就算本集体的女孩外嫁后,其土地并没有被收回。而承包人死亡后,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限内继续承包的,就算在承包期限满以后,在大的土地政策未变动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收回。所以,现实中的这些情形,作为土地紧张的地方,根本没有土地补充给新增人口,也就导致了人地结构矛盾存在。如若真要解决这个问题,“农记”认为必须采取有偿退出的机制,在30年的期限内,有人愿意退出的给予一定补偿,不愿退出的,可以引导有效流转。30年期限满以后,可以按照合同酌情收回,收回时也应酌情补偿,提高那些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已经转移为非农业人口的承包人将土地交回集体的积极性,转包给那些想种地、能种地、在种地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请问,农村的田亩手册也就是那本粮补薄跟地契的性质一样吗
这个有明确规定了,以户为单位三十年不变(又延长三十年)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可以有偿退出。
登录百度帐号农村新增人口,要想获得土地,只有这两种方法
我的图书馆
农村新增人口,要想获得土地,只有这两种方法
  土地的重要性,应该不用说大家心里都清楚,特别是在农村的,往往就把土地视为自己的“命根子”,谁要占领了哪怕是一点点土地,农民都是十万个不愿意,所以有很多没地的农民就会“眼红”,于是国家就出台了土地确权的政策,把农民的“永久使用权收回”,同时还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让农民议论纷纷,总觉得这样不公平,辛苦辛苦捍卫下来的领土,如今闹到这种地步,农村历来都没有这样的政策,村来土地就是农民最基本的保障和依靠,本来土地就很紧缺,那么未来那些新增人口又怎么安排呢?  首先我来说说新增人员无地的情况:  1、农村土地的调整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份,那就是1980年,那一年实行第一次分田到户,然而第二次土地调整好像是在1990年,超出1990年的新增人员都是没有权利获得土地的,除非是继承,当然大家不用灰心,在2040年还会有一次土地调整。  2、户口迁移或者是外嫁女  户口迁移和外嫁女有点相似,都是把户口转移出去的。在那个时候(90年代),农村里农民的温饱都很难解决,所以说很多人向往着城市,想方设法要把户口转移出去,对于这些户口转移的,是分到土地的,而到了现在都知道土地的重要性,要想尽办法把户口转回农村,这又何苦呢  以上这些都成为了过去,接下来对于农村新增人口分不到土地,到底怎么办呢?其实不用大家过于担心,对于农村新增人口,要想获得土地,还是有两种方法的,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土地流转  今年最热门的词,就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农民现有的土地集中承包,这样就能得到土地的使用权了,当然要付出一点酬劳的。  2、农村预留的土地  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公家的土地,每个村里都有,这些土地往往会划分出来公标,意思就是价高者得,按现在市场的价格进行拍卖,所以无地的农民,要想回农村发展的话,就要知道这些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时期土地面积人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