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过多长时间能上2018香港股市休市安排

香港股市为何托不住大公司?或因市场容量与活跃度-中新网
香港股市为何托不住大公司?或因市场容量与活跃度
日 11:02 来源:新华网  
  最近,万达商业打算从香港联交所退市的消息广受关注。一般而言,企业的上市或退市,都是基于自身发展规划而做出的主动选择。但这一次,万达只在港交所短短挂牌了15个月就打算匆匆离开,上市平台港交所本身暴露的种种问题,也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
  问题发人深省:为何香港股市留不住大企业?中国最好的虚拟经济的代表――阿里巴巴,在2012年将旗下B2B业务从港交所退市,最后与集团整体业务一起转战美国。如今,中国最优秀的实体经济的代表――万达商业,也动了退市的念头。
  港股成全球市场市盈率最低地区
  在港股中,H股的表现尤其低迷。此前的一些地产类H股,如上海复地,在2011年私有化退市,富力地产、首创置业等企业在上市后不久就开始着手回归A股上市的程序。市值偏低以及丧失融资功能,成为这些H股上市公司的隐痛。
  与创业板公司动辄几十倍的市盈率不同,内地地产概念公司在港交所的市盈率一般只有4-6倍。正如《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去年创业板490余公司,利润规模在600亿元左右,对应5.6万亿元市值,而万达商业则是300亿元利润对应1000多亿元市值,悬殊之大,令人唏嘘。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撰文称,这样的低估值并非个例,其本质更像是一个整体市场的失灵和一个投资群体的非理性。
  该文称,由于成交量有限,港股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市盈率最低的地区,平均不足7倍。同比A股和美股都相差甚远,美国标普500的指数PE甚至是恒生指数的两倍有余。作为企业融资的社会平台,香港证券交易市场长时间低迷的估值已经成为其自身的问题。
  地产股在香港股市尤其没有归属感
  在普遍偏低的估值环境中,地产类股票的处境更为糟糕。香港投资者对于地产行业的兴趣早已不如黄金时代。李嘉诚资产转移海外,李兆基抛售香港地产,瑞安停止新天地上市等等一系列市场行为的背后是整个香港市场对地产板块的看衰。
  而来自中国内地的地产类股票更为明显。当前股价较高的是富力地产与龙湖地产,在11元左右,此外,碧桂园股价在3港元左右,恒大股价也在6港元左右徘徊,融创中国在5.1港元左右,擅长中高端改善住宅的央企背景开发商中国金茂,股价更是从3港元上下波动至2.2港元上下。
  财新智库撰文称,香港市场对于价值定义有着更偏向于欧美的投资理念,即崇尚以最低的风险和资本,通过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来获得市场竞争力,并创造高额的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重资产、重杠杆、重行业的万达,似乎从选择在香港上市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走在劣势路的命运。每一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估值文化,香港市场正如香港这个城市一样,自由竞争跟随潮流的风格更贴近其估值偏好。
  市场冷遇给大型企业以巨大打击
  代表科技前沿与生活趋势的科技企业或互联网企业,无不把首选的上市地点选在了大洋对岸的美国,而在中国内地释放出了支持此类企业在国内上市的风向后,又纷纷选择回归A股。这一来一往,港交所都被集体忽视并绕过了。
  留不住虚拟经济,如今连实体经济也想出走,香港股市还剩下什么呢?仙股的摇篮?炒壳的圣地?做空者的天堂 ?
  举个例子,2012年,内房股恒大地产面临来自美国的做空机构的沽空风暴,香橼以一份并不严谨甚至失实的调查报告,通过对冲基金大笔获利,并让上市公司受到惨重打击。而在一年零六个月之后,香港证监会才对恶意做空者的失当行为展开调查。
  如今,中国内地的国企红筹股已经陆续实现上市,香港近几年已经鲜有规模较大的IPO。2014年末的万达商业是当时近三年里港交所最大的一笔IPO。2014年港交所整体IPO总额2279亿港元,超过伦敦交易所跻身全球第二大IPO市场。而其中万达商业的IPO占到了约15%。
  可以说,如果没有像万达这样的大型企业选择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的整体市场容量和业绩会大幅下滑。但上市之后,市场的冷遇却给这些大型企业以巨大打击。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港交所将丧失其作为一个繁荣资本市场的可持续性。
  这并非没有征兆。而作为亚太区域的金融中心,香港也不再是银行股梦寐以求的港湾。最近在港交所上市的天津银行和浙商银行,都面临公开认购比例严重不足的问题,不得不依靠高比例的基石投资才能保证成功上市。而在首日挂牌后,也都面临破发的命运。
  市场容量与活跃度是香港股市之痛
  和香港整个大势一样,香港股市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严重不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市场是虚浮而躁动的。以炒楼、炒股票为特色的市场,在金融风暴袭来时自然毫无抵抗力。这也让整个香港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若干次大的动荡。
  市场容量与活跃度是衡量一家交易所发展水平的标准。如今,港交所已经深深落后于美国与中国内地的交易所。香港股市每天的总成交金额有时还没有A股中一只个股的成交金额多,港股每天总成交金额才800亿左右,与近30万亿总流通市值严重不匹配。
  正如著名学者刘纪鹏教授所言,香港联交所和证监会应反思――成长性、业绩和治理结构俱佳的万达商业在香港股市估值如此之低,一个五年来平均成长率在30%以上的企业市盈率竟然在6倍左右,导致香港股市留不住,应该引起反思。任凭大陆企业在香港退市发展下去,只会使香港在与上海金融中心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今年,从港股回归A股的趋势已经在涌动。3月23日,香港红筹股中国忠旺宣布分拆主业回归A股上市,而星美控股此前也表示有意分拆集团业务实现国内主板上市。随着国家战略层面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和改革,再加上A股市场的财富效应,其作为全球市盈率最高的资本市场之一,继中概股的回归大潮之后,或许也将拉开港股回归的序幕。
  面对这样的局面,港交所如果不采取一些行动,恐怕将与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的目标渐行渐远。
【编辑:史建磊】
>房产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比中国股市还坑 香港股市有哪些可怕潜规则?|香港股市|港股|香港证监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前两天,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股价在一个早盘半天的时间里biu地一下,最多的时候跌了94%,收盘时跌掉了85%。100万进去,不到24小时变成15万元。
  前段时间深港通推出,很多人都说港股估值低、A股估值高,以后两边连通了,现在买港股是大好机会。机会是有的,但哪有那么好,这次85%就是个例子,再往前的例子就是美图在港股上市,直接就跌破了发行价。
  但这些案例,比起港股真正残酷的一面,还是太小儿科了。大家去之前,最好先掂量掂量。
  一般而言,我们买卖股票,肯定是低估值的时候买进,高估值的时候卖出,当这个低估值和高估值与一种神秘的内在价值相比的时候,这个套路常常被称为“价值投资”,也就是巴菲特老爷爷的终极内功。
  但是,市场就是一个江湖,野路子是很多的。香港股市有一帮天才,会逆练这套内功心法,练到走火入魔,但却把任督二脉打通了,效果异常得“好”。
  它的名字叫老千股,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个模拟案例。
  有一家公司在香港上市,一共有1亿股股票,公司的资产负债盘点之后,净资产还有10亿元,那么每一股的净资产就是10块钱,而股价也正好是10块钱。
  上市公司近一两年的财报很好看,利润什么的都不错。这个时候,任何脑子没坏的股票持有者,都不会低价出售股票吧。
  第一阶段
  股票数量1亿股,股价10块钱,市值10亿
  但是,就有一帮天才庄家——往往也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有的甚至占到股权的99%,不仅不抬高价格,还要压低了价格往外卖,按照9块钱/股卖。股票的价格比每股净资产都要低,于是很多投资者就看到了一个机会,哇不错,可以抄底啊,坚决买进!
  有些人9块钱买,等他们买完了,再按8块卖,8块完了再7块,总之就是大卖特卖。卖,抄底,再卖,再抄底,一轮又一轮,一个每股净资产10块钱的股票,股价就这样被打到了3块钱。
  一大帮抄底的人很淡定,因为公司还有实质的资产在那,相当于捡了一个大便宜。
  有个散户A,在各个阶段都买了一点,最后总计花500万买了100万股,他在上市公司的股权是1%。公司还有比如大厦、设备、知识产权什么的资产,价值大概是10亿,所以A认为自己手里的股票值1000亿。既然股价低,套不了现,那大不了就长线持有,慢慢等分红。
  第二阶段
  股票数量1亿股,股价3块钱,市值3亿
  其中A持有100万股,占股权1%
  股价3块,成本5块
  但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股权是会稀释的。
  大股东说,我们公司要搞新业务,钱不够,要发新股票融资。
  大股东说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我们已经谈好融资对象了,给他们批股(相当于A股的定向增发),按照5毛钱/股,给他们配9亿股。甚至有时候,可以直接用这批股票来交换购买的资产。当然,这种都是大股东左手换右手,把其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目的是稀释其他流通股,而其实际成本等于零。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点奇怪,这个批股法,画风有点不对啊,价格这么低、数量这么大,大股东随便来的啊?事实上,港股在这方面的规定,确实就是这么随便,批股(定向增发)只要董事会通过就行了,不需要证监会审批,而且价格没有限制,想多高就多高,想多低就多低。
  还有一种呢,大股东吃相稍微好看一点:我给大家机会,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们自己的。所有股东,只要持有1股股票,都可以按照1块钱/股的价格,再买进9股股票。
  A发现自己的资金已经用在不停抄底上了,剩下没多少钱,算了,放弃配股。结果都一样,股票筹码又流回落到庄家手里。
  这下好了,A的股票数量规模一下子增加了一个量级,从1亿股变成了10亿股,原来每个人的股权都稀释到了原来的10%。有的人发现不对已经开始割肉了,股价被打到了1块钱。
  第三阶段
  股票数量10亿股,股价1块钱,市值10亿
  其中A持有100万股,占股权1‰
  股价1块,成本5块&
  新一年的财报出来,亏损了,那就不用指望分红了。
  有人眼睛亮,仔细看了往年财报,发现除了去年和前年之外,大部分都是亏损的,而且从来没有分红过,给高管的薪水却高得要命,动辄几千万。去年和前年之所以盈利,是因为做了账面的合法的数字游戏,通过股本重组形式补过来的。
  哎呀,A终于发现完了,套现没戏,长期持有分红更没戏,自己是栽在里头了。赶紧出手,能卖多少算多少吧,大家都这么做,股价一路下滑,变成1毛/股,A的本金终于还剩了一点残渣。
  第四阶段
  股票数量10亿股,股价1毛钱,市值1亿
  其中A套现100万股,余10万
  成本500万,亏损率98%
  谁在做对手盘呢?大股东咯,股票绕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手里,他又掌控了99%的股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10股甚至100股并成1股,拉高股价,再通过内部财务成本等合法方式把财报做好看,开始新一轮的收割。
  收割的方式,还有另外一种,就是私有化。我发出收购你手上股权的要约,你卖不卖?当然价格肯定要比这个时候的市场价格高一些,但胜在速度快,而前面这个又要做账、又要各种价格控场,时间当然比较久,至少也要3-4年一轮。
  回到第一阶段,循环
  小巴以前刚刚了解这个套路的时候,也会觉得:¥%&*,太不像话了,监管层也不管的嘛?
  这就涉及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础逻辑。香港历来是一个自由都市,小巴猜一猜应该是这样的:
  香港采用的监管逻辑沿袭英美,无罪推定。假设所有上市公司都是希望融资谋发展,监管以事中监察和事后追责为主,尽量不干涉市场自由,因为市场本身的配置效率最高。市场需要的是透明的信息,香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意行为的打击也是最严厉的。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效率很高,很多好公司融资难,发展缺钱,让他们都来股市融资,简便易行效率高。不利的方面在于,好人、坏人都可以进来,你得练就一副好眼力。
  理论上,大部分老千股的做法,都合乎香港股市的监管,但香港本地有经验的散户,似乎已经和这些老千股都绝缘了。
  和中国证监会一对比,还是颇为有趣的,后者更像是一种有罪推定,各种融资行为,你报材料我审批,发现你有变坏的倾向,对不起,请回炉重造,尽量不让坏人进来。尽管如此,中国股市的笑话也不少,同时被两头埋怨,一边怨排队太长错过良机,一边怨赚不到钱。
  对于投资就像娶媳妇一样刚需的散户而言,它们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爹,一手要帮着孩子找媳妇,一手还要管着整个女子学院的毕业证。
  一个爹是放养型的。你喜欢美女是吗?可以,我就帮你找美女,她们的个人信息都拿到。怎么分辨,那是你的事。如果她该告诉你的信息故意不告诉你,那锅是我的。但如果她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你看不出来美女是骗子,被骗了你也不要怪我。
  另外一个是父爱主义的。这女人我帮你鉴定过了,很坏,你不能娶,这几个好像还可以的,你自己选吧。
  至于两个爹能不能保证孩子幸福,他们嘴上当然说的很好,比如香港证监会的法定监管目标里明文包括:
  提高公众对证券期货业的运作及功能的了解;
  向投资于或持有金融产品的公众提供保障。
  但孩子们幸福不幸福,不是大人说了算的。
  A股的散户是80%多,香港是30%多,而美国是不到10%,时间越长,散户洗得越干净,“七亏两平一赚”这一条,不一定只有中国才有。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企业经过多长时间能上香港股市-土地公问答
企业经过多长时间能上香港股市
企业经过多长时间能上香港股市
企业经间能香港股市
香港资本市场主板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主要面规模较具较高增潜力公司市企业要求较宽松主板市场面规模、较熟企业市企业要求较严格()主板市场1、财务要求(1)三财政度至少5000万港元盈利(近盈利至少2000万及前两累计盈利至少3000万港元)同市市值至少达2亿港元;(2)市市值至少达40亿港元且近经审计财政度收入至少5亿港元;(3)市市值至少达20亿港元近经审计财政度收入至少5亿港元且前三财政度自营运业务现金流入合计至少1亿港元2、计准则《香港财务汇报准则》或《际财务汇报准则》经营银行业务公司必须同遵守香港金融管理局发《本注册认机构披露财务资料》3、营业记录及管理层至少前三财政度管理层致维持变至少近经审计财政度拥权控制权致维持变4、低市值新申请市证券与其市值至少2亿港元5、公众持股市值新申请与其证券市由公众士持股份市值至少5000万港元6、公众持股量须占发行已发行股本至少25%7、股东布持关证券公众股东须至少300持股量高三名公众股东实益持股数占证券市公众持股量逾50%(二)创业板市场1、财务要求创业板申请须具备少于2财政度营业记录包括:i经营业务现金流入于市文件刊发前两财政度合计至少达2000万港元;ii市市值至少达1亿港元2、计准则《香港财务汇报准则》或《际财务汇报准则》经营银行业务公司必须同遵守香港金融管理局发《本注册认机构披露财务资料》3、营业记录及管理层新申请必须具备2财政度营业记录:i管理层近2财政度维持变;及ii近完整财政度内拥权控制权维持变4、低市值新申请市证券与其市值至少1亿港元5、公众持股市值新申请与其证券市公众士持股份市值须至少3000万港元6、公众持股量须占发行已发行股本至少25%7、股东布持关证券公众股东须至少100持股量高三名公众股东实益持股数占证券市公众持股量逾50%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香港股市面临一严重问题 “僵尸股”流动性堪忧?_凤凰财经
香港股市面临一严重问题 “僵尸股”流动性堪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该公司正面临成为香港银行家所称“僵尸股”的危险。僵尸股指的是成交量极少(相较公司规模)的一些上市不久的股票,成交量少的原因是,他们所谓自由流通的股票基本上由基石投资者持有。半年的禁售期,令这些大股东一开始不能交易所持股票,解禁后也不交易这些股票。
香港证券交易所据英国时报报道,一位资深股票银行家上周接到一位客户的电话,去年他曾帮助这位客户的公司在香港上市。这位客户在电话中问道,我们怎样才能增加公司股票的交易量,提升市场交易该股票的兴趣?银行家的回答很简单,虽然他的解决办法无非一条:重头向潜在投资者进行密集推介。该公司正面临成为香港银行家所称&僵尸股&的危险。僵尸股指的是成交量极少(相较公司规模)的一些上市不久的股票,成交量少的原因是,他们所谓自由流通的股票基本上由基石投资者持有。半年的禁售期,令这些大股东一开始不能交易所持股票,解禁后也不交易这些股票。结果是出现了一批非常新但流动性很差的股票,不仅无法吸引投资者的兴趣,更是无益于香港争取与伦敦、纽约市场齐名的努力&&虽然香港将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香港金融界对基石投资者已抱怨多年。事实上,两年前一个政府顾问小组呼吁采取行动,却无济于事。但围绕基石投资者的问题正迅速增长。今年近半数新发行的股票都由基石投资者认购,创下纪录。这些投资者所占份额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下周进行80亿的IPO后,将跃升至50%以上。预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所发行股份有高达四分之三都将由基石投资者认购,他们接受半年禁售期,同意公开自己的名字,回报是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全部配额。对Dealogic数据的分析显示,中国内地企业现在提供了71%的基石资金,两年前这个比例为55%。这类投资者中许多人都参与了所谓的&亲友团&交易,即一家国企上市,其他国企纷纷支持。中国邮政储蓄最大的基石投资者是工业(China State Shipbuilding),认购了约20亿美元的股份。银行家们警告大量使用基石投资会抬高股价,因为这些投资者承诺必要时会在价值区间上限买入,令其他投资者更难争取有利的价格。一位银行家表示:中国企业基石投资者&除了有钱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他们不会精明地去研究、拿出一个价格,他们不关心这个。&香港金融服务咨询委员会在2014年曾警告这种做法有可能对市场定价产生&扭曲作用&,当时基石投资在IPO筹资总额中占比还不足30%。但(HKEx)&&营利性股票交易垄断者&&去年表示其上市委员会(Listing Committee)&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存在这种情况。港交所表示将继续监测事态发展。但银行家们表示企业高管仰仗于基石投资者,以确保他们的企业拿到最高发行价,他们并不考虑这对日后流动性的影响。银行家关心成交量,因为活跃的市场意味着更多佣金。还有一种说法是,较低的上市价格有助于制造纽约股市常见的那种首日价格&暴涨&,从而吸引市场注意到该公司,也让受到偏爱、以发行价购买股票的机构客户发一笔横财。但投资者也想要值得交易的有趣、流动性高的股票。两年时间里,机构投资者在基石投资者中占比从近三分之一下降至11%。平均来说,近期香港那些大规模IPO&&去年上市筹资超过5亿美元的IPO&&中上市的股票的成交额,占每月自由流通股成交额的4%,而那些拥有更多基石投资的股票成交额更少。在纽约市场,每日成交额在13%水平上下。炒股亏了怎么办?看这里,无论你炒A股、美股、黄金还是外汇,在这里能够获得最精准的投资情报。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尔街情报】(微信号:iMarkets)交易累了怎么办?看这里,汇聚全球知名媒体头条,拓宽投资者交易视野。能赚钱的头条才是真头条。关注微信公众号【今日全球头条】(微信号:ifeng_igold)
[责任编辑:易典 PF021]
责任编辑:易典 PF0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86964
播放数:39305
播放数:147579
播放数:5808920一家亏损的塑料玩具公司,如何三年蜕变成香港股市市值最高公司之一?    “我的角色是,只要一些大老板因为想让我有所贡献而要我加入公司,而我认为自己可以,我就会加入。如果我认为自己不能,或者如果我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我不会留下来。”
  六年前,即便是最乐观的券商都难以对香港交易所(HKEx)代码为“566”的股票感到兴奋。即使在外国投资者迫切想要投资中国繁荣的经济之际,红发集团(RBI Holdings)也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它是一家亏损的塑料玩具公司,产品包括一款讲西班牙语的教育机器人。
  到2012年,“566”已经完成蜕变。玩具机器人出局,该公司这时销售的是太阳能电池板设备,与当时并不知名的中国内地商人李河君以及他的集团(Hanergy Group)签署了巨额协议。
  三年后,这家原本不受待见的玩具制造商,爆炸性地蜕变为香港股市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400亿美元),使李河君在账面上成为中国首富。
  但如今,薄膜发电(Hanergy Thin Film Power)的股票已被暂停交易,而且在香港证监会(SFC)调查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期间将一直停牌。香港证监会本月已正式下令港交所停止汉能薄膜的交易。今年5月汉能薄膜股价暴跌时,仅一个小时李河君身价就缩水超过一半,他已经成为中国公司股票残酷暴跌的象征,而此番暴跌也已在全球股市引起震颤。
  李河君与汉能的兴衰历程也照亮了香港股市的阴暗角落,在这里,数以百计的小上市公司一夜之间悄悄地更改了名称与商业模式,而它们的股价也在悄悄地飙升和下跌。
  对于长期以来一直需要途径将自己的财富进行投资(或隐藏)的中国内地企业家而言,香港股市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获取财富的途径,还提供了投资于外币资产的途径,这些外币资产可以放在英属维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之类的避税港。
  调查人员试图了解一家失败的玩具制造商,如何在短时间内变成香港最大的企业成功故事时,一个很好的起点是一栋远离香港繁华中心的低矮建筑。一栋位于熙熙攘攘的沙田、名为康健科技中心(Town Health Technology Centre)的办公楼,是2010年“566”开始蜕变的地方。
  在这里,它加入了少数几家小型上市公司的行列,这些公司销售的产品几乎无所不包,从保健品、金融服务到软件,其中一些公司买卖彼此的股票,并相互提供贷款,交换高管。
  此类交易的复杂性及其背后的动机常常使外国投资者困惑。香港富事高商务咨询(FTI Consulting)的破产业务专家罗德o萨顿(Rod Sutton)说:“有可能,香港股市以及这些上市的小型公司为欺诈以及(或者)可疑的交易提供庇护,因为无法执行交叉持股及关联方交易方面的法规,而交叉持股及关联方交易常被用来掩盖或伪造不诚实或虚构的资金流动。”
  在数十名在康健科技中心注册的公司工作的董事中,有一个人非常突出。许家骅(Ronnie Hui)是康健国际医疗集团(Town Health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oup)行政总裁,该集团是这栋办公大楼的所有者。他曾担任汉能薄膜行政总裁,后又担任财务董事,直至去年。
  一头银发的许家骅医生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儿科专家,他活跃于忠诚于北京的政党之中。过去10年,他在10家香港公司担任行政总裁或董事,其中部分公司位于康健科技中心。
  他选择工作过的公司都曾令人兴奋。除了在他任职期间股价上涨超过一倍的汉能薄膜之外,许家骅担任董事的其他几家公司也经历了市值的暴涨及随后的下跌。
  许家骅对自己在汉能薄膜成功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得非常谦虚。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他说,在众多他在香港担任的职位上,他都努力专注于战略,而非股票价格。
  “我的角色是,只要一些大老板因为想让我有所贡献而要我加入公司,而我认为自己可以,我就会加入。如果我认为自己不能,或者如果我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我不会留下来,”他说,“老实说,我从不关心幕后的事情,(所有者)是否有关系或什么。这不关我的事。”
  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也不是他所关注的。“投资者必须承担购买和持有股票的风险。他们可以让我对企业运营负责,但不能让我对股价波动负责,”他说。
TOPS10945゜17678゜23689゜32473゜42133゜51977゜61925゜71527゜81482゜91470゜1026913゜121575゜215451゜311957゜411777゜511755゜611033゜710945゜89902゜99862゜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其他轮 6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股市实时行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