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好不好要京东手机拆开能退货吗来看,ThinkPad X1 Carbon拆解体验

电脑好不好要拆开来看,ThinkPad X1 Carbon拆解体验
发表于 17:35|
来源极果网|
作者极果网
摘要:正如Thinkpad多年来在商务笔记本领域的深耕,虽然早就坐稳了老大的位置,却不断的挑战着设计方案、制造工艺的极限。而走到第四代的Thinkpad X1 Carbon,无疑是一款精雕细琢的集大成之作。
无敌是寂寞的,但高手从来不会止步于现有的成绩。正如Thinkpad多年来在商务笔记本领域的深耕,虽然早就坐稳了老大的位置,却不断的挑战着设计方案、制造工艺的极限。而走到第四代的Thinkpad X1 Carbon,无疑是一款精雕细琢的集大成之作。
大家好!我是Neo,其实作为周围朋友一直乐于咨询的数码爱好者和Geek,我始终把Thinkpad作为一款非常百搭的产品作为推荐。并在多个场合和平台表达过,Thinkpad为很多工作人士的首选,因为&放心&!而结合了久负盛名的X系列的轻便和T系列的顶级高清屏的ThinkPad X1 Carbon一出世,就几乎是站在顶峰。然而即便如此,每一代的进化,都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考虑到本就很高的起点,能做到这些,着实不易。
二、Thinkpad之道:外观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款定价14999元的ThinkPad X1 Carbon (20FBA009CD),来看看这一代的表现如何。
▲ ThinkPad X1 Carbon乍下看中规中矩的外观,其实隐藏者不少设计者的心思。首先整机非常的轻,作为一款14寸的笔记本,重量不到1.2 kg,并且不像MacBook等用力过猛的产品,还考虑到了非常完备的扩展性能。
▲ 同时厚度也控制的很好。
▲ 左侧接口包括电源,用于连接扩展坞的OneLink+接口,Mini DisplayPort接口和一个USB 3.0接口。
▲ 右侧接口则有耳麦,两个USB3.0接口,HDMI接口,以及一个Kensington锁孔。可以看到这里两个USB接口特意留了比较大的空间,以应对一些异形U盘。而锁孔作为商务场合其实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在大型展会做展示,还是在高端会议演讲时,拥有标准锁孔的笔记本会让人放心很多。
▲ 前部没有设计任何接口,保证了整体性,并且底座做了收拢设计,无论是观感还是手感都非常不错。
▲ 背部除了两个非常粗壮扎实的铰链,还有同样设计有趣的散热出风口和一个隐藏卡槽。
▲&这个出风口在电脑关闭时可以直接出风。
▲&而屏幕打开时,同样可以由屏幕的夹缝中出风,要用一个出风口设计如此完美的覆盖Thinkpad标志性的180&开合的区间,风道设计实力可见一斑。
▲ microSD卡和SIM卡由于一般不需频繁插拔,所以特别设计在带盖的卡槽中。
▲ 对于扩展接口不满意的用户,自然随时可以选购对应的Thinkpad配件,特别是Onelink+扩展坞,带有3个接口和6个USB接口,加上本机的3个USB接口,基本可以满足所有应用场合了。
▲ 正面顶盖的设计非常简洁,甚至&Lenovo&的logo都若影若现,很难发现。
▲&而&Thinkpad&中i上的小红点,还是保留了开机点亮的效果。即保证了提示功能,又不失低调内敛。
▲ 不仔细看非常难察觉的品牌标志,低调也是一种自信吧。
▲ 底面采用了工程师风味十足的一体底盖+分区设计。偌大确并非标准区块的散热进气风口,想必是精心规划内部散热组件和风道后的产物。四角的4个防滑胶垫,顶部的两个显然考量了铰链打开后的下沉角度和曲度,而底部的圆形胶垫就比较中规中矩,无需多言了。
▲&铰链下的胶垫位置和做工令人满意。
▲ 左右立体式的双扬声器,被巧妙的设计在了底壳斜面的开始处,及保证了无论屏幕处于何种状态都完整的出音效果,也不容易产生共振等物理问题。我就不提多少所谓的娱乐本一关屏幕就没声音了。。
▲ 而遍布整个底盖的都是标准螺丝,对Thinkpad来说,易维护性始终是比营销噱头更为重要的。
▲ 打开屏幕,扎实的铰链边上,还不忘设计橡胶触点,小地方也不会疏忽和糊弄。
▲ 升级后的指纹识别对比以往的一线式版本,更加好用。
▲ 拉丝设计的开关键,应该是金属键帽,做工和手感一流,小心的位置选择也保证了不会误触。
三、Thinkpad之道:键盘
▲ 而由打字机公司起家的IBM,一直以来对手感的严苛要求也一直延续到了这代ThinkPad X1 Carbon身上,加上标志性的小红点和对应的实体按键;顶部一排实体媒体键。几代产品的积淀后,设计师终于对这款可能是最好用的笔记本,给出了足够成熟的答卷。
对了,左下角的Fn键和Ctrl键是可以配置互换位置的,兼顾了两派用户的需求。
▲ 而随着LED背光的成熟,ThinkPad X1 Carbon自然也是兼容并包的收入囊中,配备了两级亮度。
▲ 黑暗中淡淡的白光不会显得过于刺眼,也没有杂色影响思路。
可以说ThinkPad X1 Carbon的,仍然是目前所有笔记本中最好的,并且没有之一。
1、本身Thinkpad标志性的出色回馈感,就是MacBook为代表的众多绵软无力的笔记本无法比肩的。
2、两级亮度的LED背光和独有的小红点指点杆,又为这款增加了不少实用性和设计感。
3、顶部快捷操作区的设计,经过几次迭代后最终定型的实体功能按键,方便高效也不容易误触。
4、最后Fn和Ctrl可配置对换,也让不适应传统Thinkpad键位布局的朋友无需担心。
四、Thinkpad之道:屏幕
在开始做任何实质性的性能测试之前,ThinkPad X1 Carbon的这款分辨率高达的超高清IPS屏幕出色的显示效果,就首先打动了我。
▼ 先放一组屏射的样片
这块2K超高清显示屏除了分辨率足够大以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流的色彩表现,可以说和顶级的MacBook Retina屏幕,以及iMac 5K屏幕处于同一水准,完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显示屏不成问题。
▲ 果然根据AIDA的检测信息,屏幕来自顶级面板供应商LG。
当然,在实际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原生的分辨率还是有字太小的问题,好在ThinkPad X1 Carbon自带的Windows 10对高分屏的支持已经相当成熟了,只要按需选择放大倍数,就可以解决字太小的问题,并且又不影响观看高清视频、图片。
▲&原生分辨率网页浏览,确实有点字太小。
▲ 放大到150%,显示效果已经好多了。
▲ 我最终选择了放大到200%,浏览网页就非常轻松了。
通过这款IPS的高色准2K屏幕,ThinkPad X1 Carbon补足了以往Thinkpad系列一项流传已久的短板:糟糕的TN屏幕。使得整机一下子提气不少,也可以轻松作为主力电脑甚至唯一的电脑,完成精细修图和视频编辑、剪辑的工作。总体而言,屏幕这部分本身出色的硬件素质,辅以Windows 10大大提升的高清屏幕支持,可以打一个很高的分数。
五、Thinkpad之道:性能
可能有的朋友会奇怪,作为一篇笔记本的评测文章,为何把性能评测部分放到这么靠后的位置?其实在Neo看来,这正是Thinkpad一直以来坚持的产品哲学:首先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而性能方面则是选择最适中的高性能配件。
相信不同于目前市场上竞争尤其激烈的元价位的主流笔记本,ThinkPad X1 Carbon系列由于本身就是不太顾虑成本问题,所以对于性能配件(CPU、显卡、内存、硬盘等)的选择,更多的是侧重用户日常的需求。而归根结底无非一个字:&快&。
▲&可以看到核心配件选择了i7-6500U这款顶级的低压CPU,加上自带的HD 520核显,板载8G双通道DDR3低压内存。光看这些配置就知道可以保证日常使用的性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而重度游戏用户?那本就不是ThinkPad X1 Carbon的定位。对于高发热、高功耗的设备,作为商务向超极本的ThinkPad X1 Carbon一直都是敬而远之的。
▲ 硬盘选择的是来自三星的OEM SSD:PM871,容量512 GB,也可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存储空间需求了。毕竟现在网盘和移动硬盘都非常方便。
▲ 速度实测,都属于SATA3接口的SSD中比较中上游的水平,综合得分1011分也非常不错。速度更快的SSD当然也有,但是发热和售价也就水涨船高了,而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不是经常拷贝大文件,又未必能明显感受到跑分上的提升,所以对于SSD的选择也是比较严谨的。当然,用户也可以联系联想客服或者自行更换标准M.2接口的任何型号的SSD。
▲ 这款CPU集成的HD 520核显,通过GPU-Z检测的参数如上。可以说应对商务办公和轻量级的游戏是绰绰有余了。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些典型测试。
▲ 本地4K视频播放,轻松流程无压力,CPU占用率也不高。
▲ 在线高清视频,同样妥妥的。
▲&游戏测试方面,Neo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NBA 2K16,作为一款大型3D游戏,HD 520显然无法轻松应对了,刚好也借机测试一下ThinkPad X1 Carbon的散热性能。
▲ 设置为720P,中低特效。
▲ 画面质量自然是和顶级显卡无法同日而语,不过流畅度还是不错,可以保持30~40帧浮动,属于可玩。作为一款核显商务笔记本,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属于很不错了。
温度测试使用了&Fluke 568红外线测温仪&,红光对准的就是测温点。
▲ 左上角温度:36℃
▲ 中间上方温度:41.3℃
▲ 上方偏右出风口位置:39.2℃
▲ 中间偏左:32.3℃
▲ 中心位置:36.4℃
▲ 中间偏右:31.4℃
▲ 左侧掌托:29.4℃
▲ 触摸板位置:28.8℃
▲ 右侧掌托:28.5℃
可见上面平均选取的9个测温点显示,设计师把主要的发热点都放在了整机底座的上方,也就是远离用户操作区的范围。而用户皮肤最容易接触的掌托和触摸板部分则贴心的作为了温度最低的区域,以保证使用感。而整个游戏测试过程中,风扇的确发出了明显的声音,但远远没有达到一些设计不佳的游戏本那种摩托车发动机般的轰鸣声。
▲&鉴于有不少朋友可能会参考鲁大师的跑分,所以不能免俗的过一遍。
克制的性能配件选择和认真到位的散热设计,保证了上述这个不错的使用体验。而足够的办公性能和多媒体观影性能,加上过得去的轻量游戏性能,也让ThinkPad X1 Carbon可以胜任作为唯一的一台兼顾工作和娱乐的电脑。
六、Thinkpad之道:盲点
真正好的产品,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同样追求卓越。而ThinkPad X1 Carbon显然是秉承着这种对自己有些苛刻的理念,选取航天级别的碳纤维材质来满足-20~60℃的工作范围,防泼溅,十项军规要求,等等看不见的,无法跑分测试的地方,却是ThinkPad X1 Carbon设计师认真打磨之处。区区几个字,背后是无数次的盐雾、高低温、跌落测试的反复设计修改和迭代,而这些设计投入,最终换回了真正令人放心的产品。
也难怪Thinkpad的工作人员在一次访谈中笑称:我们曾以为,客户会因为很贵而细心使用,但看到各种破损的返修机后,我们才明白,正因为价格高,我们更应该提供让客户省心的产品。客户只需专注通过Thinkpad生产力工具产生价值,而不应该花费心思在如何保护电脑上。
最终,设计团队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出色。所以真的无法说市场上不少价格更低的笔记本,真的就是&性价比&更高。只不过可能不少用户对数据可靠性的需求,还没有达到ThinkPad X1 Carbon这样的高度。但我们很庆幸,市场上还有如此压榨自己,追求极限的产品团队;还有如此愿意投资到研发跑分看不见的安全配置上的公司。
其实评测到这里,已经把ThinkPad X1 Carbon作为产品使用的角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都涉及了。但是为了更好的为极果的网友们呈现ThinkPad X1 Carbon背后的设计故事,Neo准备做一个目前全网还没有的,比较完整的拆解说明,请感兴趣的朋友们往下看。
▲ ThinkPad X1 Carbon的拆解相对简单,只要一把标准的十字螺丝刀把底部的螺丝转松,小心取下底盖即可。注意由于防丢设计,螺丝是无法轻易取下的哦,这也着实为笔记本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了方便。
▲ 拆开后内部的布局非常规整,底部大面积的电池模组,侧面精巧的接口电路,而主要的性能配件都集中在了顶部,这也和之前我们做的压力温度测试显示的数据相符。
▲ 再来看看底盖,高发热区域的铜皮,遍布整个底盖的蜂巢式加固纹路,满满的Thinkpad味道。
▲ 前文提到的防丢螺丝,每一颗都有垫片设计。生产和装配的麻烦,换回了客户维修、保养和升级时不用担心螺丝遗失。
▲ 52Wh的内置电池,一轮高强度测试,文档编辑,网页浏览和看少量在线视频,可以维持6小时左右,纯文字办公应该可以使用一天。充电也很快,不到2小时可以充满。
▲ 各种精巧的细节,内部走线的卡口,底部加固的防滚骨架。不拆不知道,ThinkPad X1 Carbon的各种可能看似&无用&的设计,都是让用户更为放心的底气。
▲&非常非常扎实的转轴设计和用料,也保证了如此轻薄的14寸笔记本,在快速打字时,屏幕不会如一些低价产品那样经常恼人的震动。
▲ 可自行更换的网卡。
▲ 同样标准可轻松更换的M.2 2280接口SSD。
▲ 要做到薄而性能强劲,这种焊接在主板上,再通过大热管和风扇快速散热的方案,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设计师也没有让人失望,做工严谨,用料扎实。
▲ 通过风扇,从底部进风,笔记本后部出风。并且前文已经分析了,无论屏幕开合到那个角度,都不会挡住风道。
▲ 这个角度看出风口更加一目了然了。
以上我们试着通过ThinkPad X1 Carbon最终的产品形态,解读了设计师的各种精妙设计。ThinkPad X1 Carbon从使用感受,到细节设计都无愧于经典的Thinkpad系列中站在顶峰的一款产品。而、屏幕、性能都属于目前商务笔记和超极本中的顶级。后面的拆解环节,Neo试着用最深入的方式,为朋友们呈现ThinkPad X1 Carbon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仍然一丝不苟。
甚至,Neo认为,前面提到的屏幕、CPU、SSD这些配件,别的厂商想买也可以买到,但正是Thinkpad多年积累的各项专利,加上在这些非跑分环节上仍然坚持扎实的用料,精细的做工,才是真正让ThinkPad X1 Carbon与其他拉开差距的地方。当然了,万事无完美,ThinkPad X1 Carbon出色的设计、做工和用料,也自然导致成本的提升和售价的提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预算充足,或者电脑本身承载的数据价值连城,自不必说;而如果只是简单的日常使用,是否要为那份安心和高端产品使用的畅快感,从而更加专注的把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创造更多的价值,多付出一部分钱?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目前入门款ThinkPad X1 Carbon的定价已经到了7999元的价位,属于主流超极本的价格区间,又保留了设计和做工上的所有优点,不失为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每次关上笔记本,起身拿起的那一瞬间,Neo都不由的再次感叹笔记本居然可以做得如此轻薄兼顾。所以无论如何,还是非常开心在有点沉闷的市场上还有一款ThinkPad X1 Carbon这样不断追求极致的精品。而他背后承载的Thinkpad精神就和那颗微微发光的小红点一样,将会继续在笔记本行业发扬光大。
声明:CSDN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网友评论有(0)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这么神奇吗?这款笔记本轻薄又坚固ThinkPad X1 Carbon评测
腾讯大辽网数码频道
ThinkPad系列一直是联想笔记本电脑家族中认知度最广、品牌影响力最久远也是最经典系列。ThinkPad系列产品优秀的产品品质,不断追求创新的格调,以及ThinkPad家族那经典的“小红点”标识,影响了几代人。对于联想ThinkPad粉丝来说,他们更愿意称其为小黑家族。今年3月22日,不止于经典的联想ThinkPad家族再度创新,正式发布了Think X1系列新品,当然这其中打头阵的旗舰产品依然是我们熟悉的X1 Carbon。不过经历了几代的变化,X1 Carbon也不断在品质和性能上得到升华。2016款X1 Carbon是否还能够延续这种提升,让用户得到越来越强大的性能和生产力,其实是这次拿到新机的一个好奇点。此外,这款笔记本联想官方一直标榜X1 Carbon是最薄14英寸本和最强轻薄本,它体现了联想ThinkPad坚持打造最佳生产力工具的理念,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代X1 Carbon。熟悉ThinkPad产品的粉丝们自然相信ThinkPad绝不会轻易说出这几宗“最”,这些名头对于任何一款市场上的轻薄本产品都是光环。但在当下品牌竞争激烈,又不乏新黑马频出的年代,我们还是要挑战一下ThinkPad X1 Carbon,看其究竟有多“最”人。外观:颜值依旧经典 轻薄果然亮眼对于经典的产品来说,无论出到几代都似乎要在这个产品系上留下经典的印记,也许这种印记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亲切感;一种熟悉的“味道”。新的2016款X1 Carbon并没有带来什么特别多的变数,打眼一看跟上一代差不多,对它的第一印象依然是低调帅气的“老朋友”,绝对是一眼就能认出,商务“型男”的标签瞬间定格。机身整体呈现出楔形设计,前端做了比较明显的切边处理,这样能够让机身前端看起来薄很多,当然这跟前几代产品一样只是视觉上看起来。重点要说的是开篇已经在挑战的新X1 Carbon的数据——整机的重量仅为1.18kg,厚度为16.45mm。虽然这个厚度的数据在如今轻薄本遍地的市场里,并不算最薄,但是你别忘了X1 Carbon是配备了酷睿i处理器低压的产品。其实你可以想象在寸土寸金的轻薄本机身里,缩减厚度是一件多么难得事儿。当下除了拼颜值就是拼重量,轻薄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包括苹果在内,都在产品“瘦身”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千万不要觉得减重是多么轻松的一件事,作为人类在瘦身的道路上都必须控制饮食,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何况是为一台机器减重,哪怕只减轻一点点的“水分”都需要考量机身整体其他部位的设计综合性能等等,每一次减重过程,都要经历不断的实验、磨合。而X1 Carbon作为ThinkPad方面最看重的旗舰肯定也是一切尽其所能,据说官方为了达到比上一代薄1.25mm的目标,投入的研发非常大。看来这位”帅哥“瘦身蛮成功。X1 Carbon绝大部分机身均采用“超级镁”材质,实际上是一种镁合金材料,据官方描述这是一种联想独有专利的材料,不同于早先的ThinkPad产品和市场上任何同类产品,坚固且质轻是它的特点。但依旧沿袭了X1 Carbon系列的表面喷涂工艺,提供了比较温和的磨砂触摸质感,你甚至会觉得有点像塑料,品质感非常不错。抗击体验:坚固才是硬道理 接口丰富作为X1 Carbon,联想一直在宣称其轻薄又坚固,对于一款商务笔记本来说,强大的处理能力是必须的,轻薄方便携带是必须的,但对于轻薄的同时还能保证其坚固,这似乎有些矛盾。据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X1 Carbon的顶盖继续沿用碳纤维材质碳纤维的强度范围一般从200GPa-600GPa,随着强度提升其应用领域会逐渐高端。而X1 Carbon顶盖的碳纤维强度达到500GPa,是真正的航天级碳纤维,在机身上实现了Super Cage加强型框架结构设计,精巧之处在于某些部分的金属厚度不足两张纸。所以理论上强度是非常有保证。在测试时,承受住了379个角度1902次跌落。当然我们也尝试放了一些重物,真的很怕看到苹果在把手机变薄时那些压弯、掰弯的画面,所以放的也是小心翼翼,但结果是完好无损。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当然提醒各位,我们只是测评所需,作为你心爱的小本,还是好好爱惜它吧,我们只想告诉你,这个“帅哥”还蛮结实、“抗造”。此外,在端口设计上,真的是充分满足了商务所需,极大方便商务人士办公需求。X1 Carbon机身设计了3个USB 3.0接口,3个!你很难想象这是一款轻薄本上面的接口配置,这显然是联想基于用户角度考虑的结果。除了USB接口之外,机身上还集成了丰富的接口类型,包括miniDP接口、全尺寸HDMI接口、3.5mm音频接口、TF卡槽和SIM卡槽、ThinkPad专用扩展坞接口以及一个电源接口。我们看到在接口的设计上,X1 Carbon不仅提供了miniDP接口,甚至同时还提供了全尺寸的HDMI接口,这对于用户外接显示,尤其是双屏显示来说是具有非常大意义的。我想你在目前市场中其他轻薄本设计当中,是不会看到有其他产品配备双显示输出方案的,这或许就是ThinkPad所标榜的那种带给用户实用的体验。值得一说的是,ThinkPad X1 Carbon在机身的背部提供了TF卡插槽和SIM卡插槽,这个设计是以往产品当中没有的,TF卡插槽无疑能够帮助用户更方便的外接存储卡,而SIM卡插槽则是为了满足更多希望移动办公,有网络连接需求的用户专门设计的,这样以来用户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X1 Carbon上网了,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端的商务人士,飞机上、高铁上都能完全使用的本肯定是他们喜欢的。屏幕:亮度提升 效果很赞屏幕方面,14英寸窄边框屏幕。全线标配FHD()显示屏,最高可选WQHD()IPS高亮显示屏机型,屏幕亮度高达300尼特。另外屏幕依然采用防眩光设计,即使在强光下,你也能很清晰的看到屏幕上都在显示些什么内容,这很显然非常适合多变的商务运用环境。整体的画质体验非常亮丽但又不会觉得眼睛不舒服。键盘体验:触感一流说到键盘,整个键盘的布局都与上一代X1 Carbon完全一样,实际上手感上似乎也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依然是在轻薄本当中非常难得的1.9mm长键程设计,弹性和回馈感都比较出色。重点第一时间,一定要找到“小红点”,放心,它依然在,在键盘设计上,如同外观,新款X1 Carbon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变化。说实话,如果有一天ThinkPad那个代表性的“小红点”不存在了才会让人觉得失望吧,对于整个键盘的创新,个人觉得,ThinkPad从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特色——键盘上这颗小红帽,这种独有的代表性已然成为它的经典之一。即便有一天,这颗“小红点“不能发挥其功能性,仅仅只是一种装饰,也是爱它的人愿意看到它留下的印证。这也是ThinkPad系列经典存在得到体验好评点之一的原因吧。再说输入体验,就不能不提触控板,X1 Carbon的触控板依然采用独立的触控板+上方三个功能键的设计,三个功能键既可以很好的配合指点杆完成操作,也能够在双手使用触控板的时候极大的提高效率。它采用了质感绝佳的材料,有点像苹果的毛玻璃触控板,但是又有点粘滞感不那么过分的打滑,从触感角度,我觉得X1 Carbon触控板绝对是目前笔记本产品当中一流的。如果你有机会在购买之前摸到真机,那么你就会明白这不是在吹牛。指纹识别:唰唰就是快 新的X1 Carbon采用了最新的指纹识别方案,按压模式的指纹识别器给你的体验就像在操作电话的Home键一样,轻轻一贴,1秒之内就能马上进入系统,刷指纹的体验完全不输给iPhone,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指纹的真正使用意义,既有安全性又不影响流畅度。当然X1 Carbon并不是市场上唯一这么做的产品,不管怎么说X1 Carbon新的按压指纹识别体验真的不错,的确走在了业界领先的位置。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形容新的指纹识别器的体验的话,那么是“快”。性能:配置超强悍 在硬件配置上X1 Carbon最高的配置可以到i7-6700U、16GB、1TB NVMe SSD,你会发现1TB NVMe SSD的部分非常耀眼,因为包括苹果在内的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轻薄本做1TB SSD的尝试,尤其是速度较快的NVMe接口。其他配置上,i7-6700U可以说是目前轻薄本高配的唯一选择,功耗低,性能还不错,是它的特点。另外X1 Carbon在内存的设计上,最高只支持16GB,而并没有更高支持。不过想想看,笔记本16GB内存也是完全足够了。对于玩游戏来说,虽然不能跟独显或者是台式机的核显想比,但是其实它的实际性能也非常可观。流畅度也很OK。另外在续航方面,电池容量高达52Whr如果你是商务人士,使用需求比较集中于文档处理、邮件查看,那么这个实际的使用续航时间还会更长,官方提供的参考参数是10小时左右,长效续航,可以放心使用。如果你看视频,游戏等,至少也能维持在5小时左右。 总结:超有“型”的商务本在写到总体感觉的时候,小编只是在开会中亮了一下,顿时吸引了无数目光。这次吸引的不是颜值,而是厚度,大家统一的声音就是好!轻!薄!好有型!我只想说,对于一款商务本来说,轻薄又坚固,性能佳续航好,接口多且方便,屏幕画质亮丽,这些用户体验已经足够优秀了。重点是在提升本本轻薄这一大亮点外,还能保证其卓越的性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开篇挑战联想ThinkPad X1 Carbon几宗“最”后,最大的感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black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电脑好不好要拆开来看,ThinkPad X1 Carbon拆解体验
电脑好不好要拆开来看,ThinkPad X1 Carbon拆解体验
无敌是寂寞的,但高手从来不会止步于现有的成绩。正如Thinkpad多年来在商务笔记本领域的深耕,虽然早就坐稳了老大的位置,却不断的挑战着设计方案、制造工艺的极限。而走到第四代的Thinkpad X1 Carbon,无疑是一款精雕细琢的集大成之作。
大家好!我是Neo,其实作为周围朋友一直乐于咨询的数码爱好者和Geek,我始终把Thinkpad作为一款非常百搭的产品作为推荐。并在多个场合和平台表达过,Thinkpad为很多工作人士的首选,因为“放心”!而结合了久负盛名的X系列的轻便和T系列的顶级高清屏的ThinkPad X1 Carbon一出世,就几乎是站在顶峰。然而即便如此,每一代的进化,都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考虑到本就很高的起点,能做到这些,着实不易。
二、Thinkpad之道:外观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款定价14999元的ThinkPad X1 Carbon (20FBA009CD),来看看这一代的表现如何。
▲ ThinkPad X1 Carbon乍下看中规中矩的外观,其实隐藏者不少设计者的心思。首先整机非常的轻,作为一款14寸的笔记本,重量不到1.2 kg,并且不像MacBook等用力过猛的产品,还考虑到了非常完备的扩展性能。
▲ 同时厚度也控制的很好。
▲ 左侧接口包括电源,用于连接扩展坞的OneLink+接口,Mini DisplayPort接口和一个USB 3.0接口。
▲ 右侧接口则有耳麦,两个USB3.0接口,HDMI接口,以及一个Kensington锁孔。可以看到这里两个USB接口特意留了比较大的空间,以应对一些异形U盘。而锁孔作为商务场合其实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在大型展会做展示,还是在高端会议演讲时,拥有标准锁孔的笔记本会让人放心很多。
▲ 前部没有设计任何接口,保证了整体性,并且底座做了收拢设计,无论是观感还是手感都非常不错。
▲ 背部除了两个非常粗壮扎实的铰链,还有同样设计有趣的散热出风口和一个隐藏卡槽。
▲这个出风口在电脑关闭时可以直接出风。
▲而屏幕打开时,同样可以由屏幕的夹缝中出风,要用一个出风口设计如此完美的覆盖Thinkpad标志性的180°开合的区间,风道设计实力可见一斑。
▲ microSD卡和SIM卡由于一般不需频繁插拔,所以特别设计在带盖的卡槽中。
▲ 对于扩展接口不满意的用户,自然随时可以选购对应的Thinkpad配件,特别是Onelink+扩展坞,带有3个显示器接口和6个USB接口,加上本机的3个USB接口,基本可以满足所有应用场合了。
▲ 正面顶盖的设计非常简洁,甚至“Lenovo”的logo都若影若现,很难发现。
▲而“Thinkpad”中i上的小红点,还是保留了开机点亮的效果。即保证了提示功能,又不失低调内敛。
▲ 不仔细看非常难察觉的品牌标志,低调也是一种自信吧。
▲ 底面采用了工程师风味十足的一体底盖+分区设计。偌大确并非标准区块的散热进气风口,想必是精心规划内部散热组件和风道后的产物。四角的4个防滑胶垫,顶部的两个显然考量了铰链打开后的下沉角度和曲度,而底部的圆形胶垫就比较中规中矩,无需多言了。
▲铰链下的胶垫位置和做工令人满意。
▲ 左右立体式的双扬声器,被巧妙的设计在了底壳斜面的开始处,及保证了无论屏幕处于何种状态都完整的出音效果,也不容易产生共振等物理问题。我就不提多少所谓的娱乐本一关屏幕就没声音了。。
▲ 而遍布整个底盖的都是标准螺丝,对Thinkpad来说,易维护性始终是比营销噱头更为重要的。
▲ 打开屏幕,扎实的铰链边上,还不忘设计橡胶触点,小地方也不会疏忽和糊弄。
▲ 升级后的指纹识别对比以往的一线式版本,更加好用。
▲ 拉丝设计的开关键,应该是金属键帽,做工和手感一流,小心的位置选择也保证了不会误触。
三、Thinkpad之道:键盘
▲ 而由打字机公司起家的IBM,一直以来对键盘手感的严苛要求也一直延续到了这代ThinkPad X1 Carbon身上,加上标志性的小红点和对应的实体按键;顶部一排实体媒体键。几代产品的积淀后,设计师终于对这款可能是最好用的笔记本键盘,给出了足够成熟的答卷。
对了,左下角的Fn键和Ctrl键是可以配置互换位置的,兼顾了两派用户的需求。
▲ 而随着LED背光的成熟,ThinkPad X1 Carbon自然也是兼容并包的收入囊中,配备了两级亮度。
▲ 黑暗中淡淡的白光不会显得过于刺眼,也没有杂色影响思路。
可以说ThinkPad X1 Carbon的键盘,仍然是目前所有笔记本键盘中最好的,并且没有之一。
1、本身Thinkpad标志性的出色回馈感,就是MacBook为代表的众多绵软无力的笔记本无法比肩的。
2、两级亮度的LED背光和独有的小红点指点杆,又为这款键盘增加了不少实用性和设计感。
3、顶部快捷操作区的设计,经过几次迭代后最终定型的实体功能按键,方便高效也不容易误触。
4、最后Fn和Ctrl可配置对换,也让不适应传统Thinkpad键位布局的朋友无需担心。
四、Thinkpad之道:屏幕
在开始做任何实质性的性能测试之前,ThinkPad X1 Carbon的这款分辨率高达的超高清IPS屏幕出色的显示效果,就首先打动了我。
先放一组屏射的样片
这块2K超高清显示屏除了分辨率足够大以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流的色彩表现,可以说和顶级的MacBook Retina屏幕,以及iMac 5K屏幕处于同一水准,完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显示屏不成问题。
▲ 果然根据AIDA的检测信息,屏幕来自顶级面板供应商LG。
当然,在实际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原生的分辨率还是有字太小的问题,好在ThinkPad X1 Carbon自带的Windows 10对高分屏的支持已经相当成熟了,只要按需选择放大倍数,就可以解决字太小的问题,并且又不影响观看高清视频、图片。
▲原生分辨率网页浏览,确实有点字太小。
▲ 放大到150%,显示效果已经好多了。
▲ 我最终选择了放大到200%,浏览网页就非常轻松了。
通过这款IPS的高色准2K屏幕,ThinkPad X1 Carbon补足了以往Thinkpad系列一项流传已久的短板:糟糕的TN屏幕。使得整机一下子提气不少,也可以轻松作为主力电脑甚至唯一的电脑,完成精细修图和视频编辑、剪辑的工作。总体而言,屏幕这部分本身出色的硬件素质,辅以Windows 10大大提升的高清屏幕支持,可以打一个很高的分数。
五、Thinkpad之道:性能
可能有的朋友会奇怪,作为一篇笔记本的评测文章,为何把性能评测部分放到这么靠后的位置?其实在Neo看来,这正是Thinkpad一直以来坚持的产品哲学:首先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而性能方面则是选择最适中的高性能配件。
相信不同于目前市场上竞争尤其激烈的元价位的主流笔记本,ThinkPad X1 Carbon系列由于本身就是不太顾虑成本问题,所以对于性能配件(CPU、显卡、内存、硬盘等)的选择,更多的是侧重用户日常的需求。而归根结底无非一个字:“快”。
▲可以看到核心配件选择了i7-6500U这款顶级的低压CPU,加上自带的HD 520核显,板载8G双通道DDR3低压内存。光看这些配置就知道可以保证日常使用的性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而重度游戏用户?那本就不是ThinkPad X1 Carbon的定位。对于高发热、高功耗的设备,作为商务向超极本的ThinkPad X1 Carbon一直都是敬而远之的。
▲ 硬盘选择的是来自三星的OEM SSD:PM871,容量512 GB,也可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存储空间需求了。毕竟现在网盘和移动硬盘都非常方便。
▲ 速度实测,都属于SATA3接口的SSD中比较中上游的水平,综合得分1011分也非常不错。速度更快的SSD当然也有,但是发热和售价也就水涨船高了,而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不是经常拷贝大文件,又未必能明显感受到跑分上的提升,所以对于SSD的选择也是比较严谨的。当然,用户也可以联系联想客服或者自行更换标准M.2接口的任何其他型号的SSD。
▲ 这款CPU集成的HD 520核显,通过GPU-Z检测的参数如上。可以说应对商务办公和轻量级的游戏是绰绰有余了。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些典型测试。
▲ 本地4K视频播放,轻松流程无压力,CPU占用率也不高。
▲ 在线高清视频,同样妥妥的。
▲游戏测试方面,Neo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NBA 2K16,作为一款大型3D游戏,HD 520显然无法轻松应对了,刚好也借机测试一下ThinkPad X1 Carbon的散热性能。
▲ 设置为720P,中低特效。
▲ 画面质量自然是和顶级显卡无法同日而语,不过流畅度还是不错,可以保持30~40帧浮动,属于可玩。作为一款核显商务笔记本,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属于很不错了。
温度测试使用了"Fluke 568红外线测温仪",红光对准的就是测温点。
▲ 左上角温度:36℃
▲ 中间上方温度:41.3℃
▲ 上方偏右出风口位置:39.2℃
▲ 中间偏左:32.3℃
▲ 中心位置:36.4℃
▲ 中间偏右:31.4℃
▲ 左侧掌托:29.4℃
▲ 触摸板位置:28.8℃
▲ 右侧掌托:28.5℃
可见上面平均选取的9个测温点显示,设计师把主要的发热点都放在了整机底座的上方,也就是远离用户操作区的范围。而用户皮肤最容易接触的掌托和触摸板部分则贴心的作为了温度最低的区域,以保证使用感。而整个游戏测试过程中,风扇的确发出了明显的声音,但远远没有达到一些设计不佳的游戏本那种摩托车发动机般的轰鸣声。
▲鉴于有不少朋友可能会参考鲁大师的跑分,所以不能免俗的过一遍。
克制的性能配件选择和认真到位的散热设计,保证了上述这个不错的使用体验。而足够的办公性能和多媒体观影性能,加上过得去的轻量游戏性能,也让ThinkPad X1 Carbon可以胜任作为唯一的一台兼顾工作和娱乐的电脑。
六、Thinkpad之道:盲点
真正好的产品,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同样追求卓越。而ThinkPad X1 Carbon显然是秉承着这种对自己有些苛刻的理念,选取航天级别的碳纤维材质来满足-20~60℃的工作范围,防泼溅键盘,十项军规要求,等等看不见的,无法跑分测试的地方,却是ThinkPad X1 Carbon设计师认真打磨之处。区区几个字,背后是无数次的盐雾、高低温、跌落测试的反复设计修改和迭代,而这些设计投入,最终换回了真正令人放心的产品。
也难怪Thinkpad的工作人员在一次访谈中笑称:我们曾以为,客户会因为笔记本电脑很贵而细心使用,但看到各种破损的返修机后,我们才明白,正因为价格高,我们更应该提供让客户省心的产品。客户只需专注通过Thinkpad生产力工具产生价值,而不应该花费心思在如何保护电脑上。
最终,设计团队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出色。所以真的无法说市场上不少价格更低的笔记本,真的就是“性价比”更高。只不过可能不少用户对数据可靠性的需求,还没有达到ThinkPad X1 Carbon这样的高度。但我们很庆幸,市场上还有如此压榨自己,追求极限的产品团队;还有如此愿意投资到研发跑分看不见的安全配置上的公司。
其实评测到这里,已经把ThinkPad X1 Carbon作为产品使用的角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都涉及了。但是为了更好的为极果的网友们呈现ThinkPad X1 Carbon背后的设计故事,Neo准备做一个目前全网还没有的,比较完整的拆解说明,请感兴趣的朋友们往下看。
▲ ThinkPad X1 Carbon的拆解相对简单,只要一把标准的十字螺丝刀把底部的螺丝转松,小心取下底盖即可。注意由于防丢设计,螺丝是无法轻易取下的哦,这也着实为笔记本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了方便。
▲ 拆开后内部的布局非常规整,底部大面积的电池模组,侧面精巧的接口电路,而主要的性能配件都集中在了顶部,这也和之前我们做的压力温度测试显示的数据相符。
▲ 再来看看底盖,高发热区域的铜皮,遍布整个底盖的蜂巢式加固纹路,满满的Thinkpad味道。
▲ 前文提到的防丢螺丝,每一颗都有垫片设计。生产和装配的麻烦,换回了客户维修、保养和升级时不用担心螺丝遗失。
▲ 52Wh的内置电池,一轮高强度测试,文档编辑,网页浏览和看少量在线视频,可以维持6小时左右,纯文字办公应该可以使用一天。充电也很快,不到2小时可以充满。
▲ 各种精巧的细节,内部走线的卡口,底部加固的防滚骨架。不拆不知道,ThinkPad X1 Carbon的各种可能看似“无用”的设计,都是让用户更为放心的底气。
▲非常非常扎实的转轴设计和用料,也保证了如此轻薄的14寸笔记本,在快速打字时,屏幕不会如一些低价产品那样经常恼人的震动。
▲ 可自行更换的网卡。
▲ 同样标准可轻松更换的M.2 2280接口SSD。
▲ 要做到薄而性能强劲,这种焊接在主板上,再通过大热管和风扇快速散热的方案,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设计师也没有让人失望,做工严谨,用料扎实。
▲ 通过风扇,从底部进风,笔记本后部出风。并且前文已经分析了,无论屏幕开合到那个角度,都不会挡住风道。
▲ 这个角度看出风口更加一目了然了。
以上我们试着通过ThinkPad X1 Carbon最终的产品形态,解读了设计师的各种精妙设计。ThinkPad X1 Carbon从使用感受,到细节设计都无愧于经典的Thinkpad系列中站在顶峰的一款产品。而键盘、屏幕、性能都属于目前商务笔记和超极本中的顶级。后面的拆解环节,Neo试着用最深入的方式,为朋友们呈现ThinkPad X1 Carbon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仍然一丝不苟。
甚至,Neo认为,前面提到的屏幕、CPU、SSD这些配件,别的厂商想买也可以买到,但正是Thinkpad多年积累的各项专利,加上在这些非跑分环节上仍然坚持扎实的用料,精细的做工,才是真正让ThinkPad X1 Carbon与其他笔记本电脑拉开差距的地方。当然了,万事无完美,ThinkPad X1 Carbon出色的设计、做工和用料,也自然导致成本的提升和售价的提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预算充足,或者电脑本身承载的数据价值连城,自不必说;而如果只是简单的日常使用,是否要为那份安心和高端产品使用的畅快感,从而更加专注的把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创造更多的价值,多付出一部分钱?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目前入门款ThinkPad X1 Carbon的定价已经到了7999元的价位,属于主流超极本的价格区间,又保留了设计和做工上的所有优点,不失为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每次关上笔记本,起身拿起的那一瞬间,Neo都不由的再次感叹笔记本居然可以做得如此轻薄兼顾。所以无论如何,还是非常开心在有点沉闷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上还有一款ThinkPad X1 Carbon这样不断追求极致的精品。而他背后承载的Thinkpad精神就和那颗微微发光的小红点一样,将会继续在笔记本行业发扬光大。
编 辑:孔垂帅
余承东: 华为超越苹果三星 需四到五年时间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体验服3区好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