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亚投行某美国投行愿零费用承销中国铁塔IPO

北京时间14日据彭博援引港媒报道,在争取承销权的12家投资银行中,有一家美国的银行提出不收取承销手续费。报道未提供该银行名字。无偿承销的提议让其他竞争对手感到惊讶,并可能违反了香港IPO规定和监管法规。手续费只是公司在选择承销商时考虑的许多因素之一。中国铁塔拥有并管理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的手机基站,公司可能在第四季度进行的香港IPO中募资100亿美元。注:5月29日,路透旗下IFR报道称,邀请银行为其拟议的提供方案建议。最新评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相关新闻如何看待某美国投行愿零费用承销中国铁塔IPO?
看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仅提供一个侧面的思考:
这件事反映出外资投行IPO业务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萎缩。
其实事件本身可探讨的空间不大,哪怕没有受邀参加beauty parade,新闻爆出当天的IFR一出大家就知道这家投行是谁了。。。但是在外界看来业务精、逼格高的外资投行究竟为什么会通过如此激进的价格战试图赢得一笔IPO交易,却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个人认为,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级市场供给方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众所周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登陆国际资本市场。近几年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募股融资额频频位列世界第一,绝大多数都是中资发行人的功劳。
以去年为例,2016年香港联交所主板IPO融资总额为1,907.2亿港元,其中1,565.4亿港元都是中资企业(H股+红筹),占比高达82%;而仅仅在2010年,这个比例还只是32%。可想而知,对于投行来说,香港IPO,得中资者得天下。而客户是中资企业客户的情况下,中资投行在客户关系、监管沟通方面相对于远居香港、无法在内地开展实质性业务的外资投行优势明显。
同时投行又是个高流动性的行业,中资行的senior大多具有外资投行背景,各家在execution上提供的服务质量趋同,导致在复杂性并不算很高的IPO项目中,外资投行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小且难以显现。
此外还有两点:
一、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香港IPO的基石投资制度放大了中资投行对于外资投行的相对优势。
众所周知,港股近年来估值低迷,银行等传统行业交易市净率不到1倍。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在二级市场交易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市场化的IPO定价根本无法满足发行人的预期。特别是中资发行人很多为国有企业,为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IPO不得低于1倍市净率发行,这就意味着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国企的大型IPO无法按照市场化定价。
怎么办?这种情况下,发行人往往会通过锁定数笔基石投资订单来保证发行以满足其预期的价格进行,而这些基石投资者是谁呢?肯定不是那些希望锁定期结束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盈利的投资者,往往是其他的大型国企、中资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业务合作密切或希望预期增进合作的其他企业和个人。
这样就出现了中国企业港股IPO互相抬轿的现象——今天A上市,B充当基石投资者;明天B上市,A充当基石投资者。可见,哪怕目前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主体依旧是外资机构投资者,一级市场上活跃的却是中资投资者。这种情况下,外资投行原有的销售网络渐渐失效,而与各种大国企、中资机构关系通达甚至沾亲带故的中资投行优势凸显。
二、相对于外资投行,中资投行往往能更好的满足发行人的多方面需求。目前港股市场上活跃的投行太多,发行人有选择的余地。现在收到的各种RFP里,基本都会要求描述受邀投行与发行人历史合作关系和未来的合作前景。而提到合作,无疑是中资投行和中资企业开展各类合作的空间更大。
举几个例子:
(1)发行人日后想进行海外并购,在外汇管制下资金难以出境,这时在境内外均有很大balance sheet的X银国际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内保外贷、内存外贷等解决方案;
(2)有一笔基石投资订单,可是投资者表示目前在境外没这么多美元,希望投行提供配资,这时中资投行往往能给出很优惠的terms(参照邮储银行IPO里中船的超级基石);
(3)发行人提出想在境内做一些灵活的理财产品,或者想在境内上市、发债、再融资,这时境内证券、资管、信托、期货牌照一应俱全的XX证券跳出来表示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可见,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方面,中资投行优势立显。
当然,在实际的竞争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中资投行通过盘外招、价格战等方式取胜的案例,但是话说回来,“sons and daughters"也不是中资投行首创。本质上,中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愈加活跃是造成港股IPO市场“中进洋退”的主因。
事实上香港市场的major player在上世纪也经历过由本港券商到外资投行的转换,而那时正是欧美企业在全球呼风唤雨的时代。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只要中国企业还在不断的走出去,香港资本市场“中进洋退”的趋势就不可避免,而且该趋势会逐渐由IPO蔓延至其他领域。
版权声明:CareerIn除发布原创干货以外,致力于优秀投行/PE/VC文章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微信instructor22或instructor11
CareerIn19周投行/PE/VC学徒计划7期夏季班正在招生中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看待某美国投行愿零费用承销中国铁塔IPO? - 知乎28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分享邀请回答138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内心滴血!如何看待某美国投行愿零费用承销中国铁塔IPO?
来源:知乎
弗劳黑昂-李
看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仅提供一个侧面的思考:
这件事反映出外资投行IPO业务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萎缩。
其实事件本身可探讨的空间不大,哪怕没有受邀参加beauty parade,新闻爆出当天的IFR一出大家就知道这家投行是谁了。。。但是在外界看来业务精、逼格高的外资投行究竟为什么会通过如此激进的价格战试图赢得一笔IPO交易,却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个人认为,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级市场供给方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众所周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登陆。近几年香港联交所融资额频频位列世界第一,绝大多数都是中资发行人的功劳。
以去年为例,2016年香港联交所主板IPO融资总额为1,907.2亿港元,其中1,565.4亿港元都是中资企业(+红筹),占比高达82%;而仅仅在2010年,这个比例还只是32%。可想而知,对于投行来说,香港IPO,得中资者得天下。而客户是中资企业客户的情况下,中资投行在客户关系、监管沟通方面相对于远居香港、无法在内地开展实质性业务的外资投行优势明显。
同时投行又是个高流动性的行业,中资行的senior大多具有外资投行背景,各家在execution上提供的服务质量趋同,导致在复杂性并不算很高的中,外资投行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小且难以显现。
此外还有两点:
一、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香港IPO的基石投资制度放大了中资投行对于外资投行的相对优势。
众所周知,港股近年来估值低迷,银行等传统行业交易市净率不到1倍。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在二级市场交易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市场化的IPO定价根本无法满足发行人的预期。特别是中资发行人很多为国有企业,为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IPO不得低于1倍市净率发行,这就意味着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国企的大型IPO无法按照市场化定价。
怎么办?这种情况下,发行人往往会通过锁定数笔基石投资订单来保证发行以满足其预期的价格进行,而这些基石投资者是谁呢?肯定不是那些希望锁定期结束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盈利的投资者,往往是其他的大型国企、中资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业务合作密切或希望预期增进合作的其他企业和个人。
这样就出现了中国企业港股IPO互相抬轿的现象——今天A上市,B充当基石投资者;明天B上市,A充当基石投资者。可见,哪怕目前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主体依旧是投资者,一级市场上活跃的却是中资投资者。这种情况下,外资投行原有的销售网络渐渐失效,而与各种大国企、中资机构关系通达甚至沾亲带故的中资投行优势凸显。
二、相对于外资投行,中资投行往往能更好的满足发行人的多方面需求。目前港股市场上活跃的投行太多,发行人有选择的余地。现在收到的各种RFP里,基本都会要求描述受邀投行与发行人历史合作关系和未来的合作前景。而提到合作,无疑是中资投行和中资企业开展各类合作的空间更大。
举几个例子:
(1)发行人日后想进行海外并购,在外汇管制下资金难以出境,这时在境内外均有很大balance sheet的X银国际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内存外贷等解决方案;
(2)有一笔基石投资订单,可是投资者表示目前在境外没这么多美元,希望投行提供配资,这时中资投行往往能给出很优惠的terms(参照邮储银行IPO里中船的超级基石);
(3)发行人提出想在境内做一些灵活的理财产品,或者想在境内上市、发债、再融资,这时境内证券、资管、信托、期货牌照一应俱全的XX证券跳出来表示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可见,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方面,中资投行优势立显。
当然,在实际的竞争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中资投行通过盘外招、价格战等方式取胜的案例,但是话说回来,“sons and daughters"也不是中资投行首创。本质上,中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愈加活跃是造成港股IPO市场“中进洋退”的主因。
事实上香港市场的major player在上世纪也经历过由本港券商到外资投行的转换,而那时正是欧美企业在全球呼风唤雨的时代。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只要中国企业还在不断的走出去,香港资本市场“中进洋退”的趋势就不可避免,而且该趋势会逐渐由IPO蔓延至其他领域。
话说回来,答案里MS的朋友,我很好奇如果真是如你所说完全免费的话,这个proposal是怎么过committee的?Compliance会给greenlight?而且,brokerage fee似乎是监管规定、免不了的吧。。。
很简单,放长线钓大鱼。对于保荐承销机构来说,零费用做一个大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且不说以后业务机会很多完全可以补偿,就算是没有对于很多机构也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以后承揽业务也会轻松的多。
不过,就算是有人愿意免费干活,对于甲方来说却往往又不差这点钱,宁愿花钱也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机构。有时候,这就尴尬了。
2016全年新三板公转书IPO招股项目书、并购重组报告书135篇投行干货&法规汇编塞满45G资料大礼包送给你投行法律人学习社区【梧桐Live】点击首页banner&输入提取码【uz86】免费领取
&过去几天,全民热议高考~~~同时,亚洲资本市场与财经媒体热议着两笔美元新债:马尔代夫主权债和大韩航空永续债这是因为!!!!!↓↓↓↓↓↓它们都由中资投行独家承销5月31日,交银国际独家承销2亿美元的马尔代夫主权债,不仅是这个印度洋岛国首次发行美元计价债券,也是首笔由中资投行独家承销的美元主权债6月5日,中银国际独家承销了3亿美元的大韩航空美元公司债,这是大韩航空第一笔独立无担保发行的美元债券,也是...&ID:VC--China每日与您分享PE/VC行业当日最权威的新闻资讯。来源:首席投资官ID:VC--China包凡配图来自华兴资本包凡个子不高,却酷爱一切对抗性超强的运动,年轻时参加过低级别的方程式大赛,还练过泰拳自由搏击。包凡觉得,“打拳和做投行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被打到,这个时候你不能退缩必须马上打回去,遇到困难只能迎难而上,坚决顶上去。”作为华兴资本的创始人,这位来自...&  新浪美股北京时间14日据彭博援引港媒报道,在争取中国铁塔IPO承销权的12家投资银行中,有一家美国的银行提出不收取承销手续费。报道未提供该银行名字。  无偿承销的提议让其他竞争对手感到惊讶,并可能违反了香港IPO规定和监管法规。手续费只是公司在选择承销商时考虑的许多因素之一。  中国铁塔拥有并管理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的手机基站,公司可能在第四季度进行的香港IPO中募资100亿美元。  注:5月2...&【摘要】随着铁塔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共享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科|技|杂|谈|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本文来源:网优雇佣军(hr_opt)中国铁塔成立伊始,就背负了共建共享的大旗,就连董事长刘爱力谈话中也多次强调“铁塔公司的未来不是铁塔,而是共享”。这一点共识在了各项KPI考核、工作汇报、对外宣传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可随着铁塔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共享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摘要】最近通信科技圈发生了什么?|科|技|杂|谈|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董明珠太自信!新手机定价3200元结果官网只卖出5部6月14日消息,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当年格力可谓是上演了一场热闹,董大妈亲自为格力手机代言,并且手机开机画面就是董明珠本人,让国人爱上中国制造。现在最新消息,近日一款卖3200元的格力手机“色界”,可惜官方只卖出5台,这销量可真是震惊了整个手机界。http://tech.qq....&
公众号推荐
在这里,读懂股市,理解股民。
《成都日报》于日创刊。出
为您提供最新最权威的财经资讯。
早间第一时间,最新资讯评论。
股票牛股必涨,牛股必涨有哪些?明日股票必
量子牛股大讲堂,量子牛股大讲堂怎么看?量
助力企业成长壮大;规范企业融资发展;培育
证券经纪,(手机开户,网上开户),证券投
致力于打造公司资讯服务平台,为您呈现最新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财经资讯和完善的综合美国投行愿零费用承销中国铁塔IPO
  讯:在争取中国铁塔IPO承销权的12家投资银行中,有一家美国的银行提出不收取承销手续费。报道未提供该银行名字。
  无偿承销的提议让其他竞争对手感到惊讶,并可能违反了香港IPO规定和监管法规。手续费只是公司在选择承销商时考虑的许多因素之一。
  中国铁塔拥有并管理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的手机基站,公司可能在第四季度进行的香港IPO中募资100亿美元。
  注:5月29日,路透旗下IFR报道称,中国铁塔邀请银行为其拟议的IPO提供方案建议。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史文瑞&RF13549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20.37-7.34%96624.47103.951.82%88799.3028.222.32%75622.8816.807.21%42768.52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5.8131.24买入31.9940.50买入11.7019.95买入14.0815.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行承揽承做承销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