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器在simulink中主要用哪个文件夹

户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电源技术》2015年10期
户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户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全桥逆变结构,着重分析了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孤岛检测控制方法。为了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和实现单位因数并网,采用电压电流的双环控制策略;提出一种改进型主动式频率偏移法(Active Frequency Drifting,AFD)运用于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该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具有低电流谐波畸变率、高功率因数等特点,完全满足设计的需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M464【正文快照】:
国外的并网逆变器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产品,比较典型的有SMA、Sun Power和Siemens等公司的产品;国内相关公司的产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突出的问题是并网逆变器的转换效率、电流谐波畸变率以及孤岛检测等[1]。1户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及原理分析1.1并网逆变器的电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璐;赵争鸣;;[J];变频器世界;2008年10期
张有兵;穆淼婕;翁国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1期
王周红;王日军;施涛;吴福保;;[J];农村电气化;2010年11期
赵钢;何军;蒋辉;;[J];华东电力;2012年08期
胡雪峰;韦徵;陈轶涵;龚春英;章家岩;;[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芙蓉;[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要强;吴凤江;孙力;孙奎;张云;;[J];变频器世界;2009年11期
王要强;周杨;;[J];变频器世界;2011年04期
李春来;朱慧敏;孔祥鹏;赵世昌;王轩;;[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1年03期
郁军永;李玉广;;[J];低压电器;2010年23期
张国荣;徐宏;;[J];低压电器;2012年15期
张凯航;袁越;傅质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3年01期
何军;赵钢;;[J];电测与仪表;2013年03期
龚文英;龚仁喜;阎昌国;;[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张瑞叶;张少如;刘晓博;刘玲玲;武媛媛;;[J];电子世界;2013年18期
赵晋斌;张元吉;屈克庆;李芬;黑川不二雄;;[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Yumei LRui BDaoqian WWenge Ma;Zifeng Z;[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Yumei LRui BDaoqian WWenge Ma;Lin W;[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崔伟胜;姜学东;夏红燕;;[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张宗龙;陈息坤;李丽娟;;[A];2015年全国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陈铎;;[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3年
宋涛;王伟强;陈铎;;[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华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胡义华;[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朱艳伟;[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刘宝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赵耀;[D];南开大学;2013年
张付杰;[D];浙江大学;2014年
王鹿军;[D];浙江大学;2013年
谢东;[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蔡纪鹤;[D];江苏大学;2014年
刘晋;[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富卿;[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彭倬;[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刘小强;[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刘兴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王盼宝;[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朱东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蔡济玮;[D];燕山大学;2012年
莫琼;[D];浙江大学;2012年
唐卫波;[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曹志怀;[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昌金铭;;[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1期
史立山;;[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2期
;[J];阳光能源;2008年02期
禹华军,潘俊民;[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郭小强;赵清林;邬伟扬;;[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张纯江;郭忠南;孟慧英;刘炜;;[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陈卫民;陈国呈;吴春华;崔开涌;张翼;肖鹏;;[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刘芙蓉;康勇;段善旭;王辉;王志峰;;[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孙蔚;伍小杰;戴鹏;周娟;;[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郭小强;邬伟扬;顾和荣;王立乔;赵清林;;[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超;[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宝诚;郭小强;邬伟扬;;[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9期
孙翠芬;赵艳雷;徐丙垠;孙磊;;[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J];电源技术应用;2009年11期
万江;陈铁;郭真红;庹元科;吴真;郑继红;徐波;曾寅川;;[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01期
;[J];通信电源技术;2010年03期
肖永涛;朱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姜宪明;黄晓江;冬雷;杨耕;;[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8期
吴华波;;[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胡雪峰;王璐;龚春英;肖岚;朱晓亮;;[J];高电压技术;2010年12期
高学军;曹冲;周鑫;;[J];机电工程;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鹏;毕天姝;薛安成;杨奇逊;;[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侯世英;庹元科;;[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史玉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刘淑琴;戴敏;韩国志;徐聪;边忠国;;[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刘聪;戴珂;张树全;段科威;康勇;;[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林辉品;王鹿军;吕征宇;;[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周伶;[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姜小莉 左裔;[N];常州日报;2010年
吴林;[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波;[D];浙江大学;2010年
姚志垒;[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陈东;[D];浙江大学;2013年
王鹿军;[D];浙江大学;2013年
李巍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殷进军;[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薛明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赵新;[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爽;[D];浙江大学;2010年
常振国;[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王国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徐志英;[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庹元科;[D];重庆大学;2010年
杜秀丽;[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袁江伟;[D];浙江大学;2011年
刘梁;[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张翔;[D];浙江大学;2012年
邱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太阳能并网逆变器的方案设计,有完整硬件模块以及算法
我的图书馆
太阳能并网逆变器的方案设计,有完整硬件模块以及算法
太阳能并网逆变器的方案设计,有完整硬件模块以及算法&&&&&中华电源网讯:&&&& 要实现把太阳能电池上的低直流电能能够并网供电,就需要一种逆变装置,这种逆变装置要求能够把低的直流电变换成与电网电压幅度、频率、相位均相同的正弦交流电,才能保证可靠的并网供电。而实现逆变的主要部分就是逆变控制器。本方案拟采用单片FPGA来实现太阳能并网逆变控制器的功能,其实现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图1 基于FPGA的太阳能并网逆变控制器整体框图&&&&&首先数据采集芯片在FPGA的控制下采集的市电电压与逆变器输出电压进行锁相,保证了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市电电压保持相位一致,用锁相环输出的正弦信号作为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基准信号。电压电流控制环在基准信号、滤波电感电流、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的控制下通过PI调节等控制策略产生用于SPWM的调制波,该调制波与三角波通过SPWM产生模块即可产生SPWM波作为全桥逆变开关管的开关控制信号。&&&&&芯片中还有用于DC-DC的PWM控制信号,通过采集DC-DC输出电压值来实时调节PWM脉冲宽度,保证DC-DC输出的高直流电压的稳定。输入欠压输出过流保护模块保证在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过低时、输出过流时及时关断SPWM和PWM信号,保证设备的安全。&&&&&1.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方案是高性能逆变电源的发展方向之一,双环控制方案的电流内环扩大逆变器控制系统的带宽,使得逆变器动态响应加快,非线性负载适应能力加强,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减小。本设计拟采用以滤波电感电流为内环被控量的电感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双闭环控制。&&&&&电感电流内环电压外环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电压给定信号与输出电压反馈信号比较得到电压误差,经过PI电压调节器产生电感电流给定信号,再与电感电流反馈信号比较而得的电流误差信号经过PI电流调节器形成控制量,对逆变器实施控制。&图2 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结构框图&&&&&在这个双环控制方案中,电流内环采用PI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环节用来增加逆变器的阻尼系数,使整个系统工作稳定,并且保证有很强的鲁棒性;电流调节器的积分环节用来使电流环稳态误差小。电压外环也采用PI调节器,电压调节器的作用是使得输出电压波形瞬时跟踪给定值。这种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双环控制的动态响应速度十分快,并且静态误差较小。其FPGA内部的硬件实现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硬件原理图&&&&&图3中PI控制器输出信号m(t)与输入信号e(t)的关系为:&&&&则PI算法的S域的传递函数为:&&&&&&&&&&&&&&&&&&&&&&&&&&&&&&&其中,、分别为比例和积分环节系数,当采样周期很短时,映射到Z域有:&&&&&&&&&&&&&&&&&&&&&&&&&&&&&&&将按泰勒级数展开,有:&&&&若取泰勒级数展开式的前两项,则PI算法的Z域传递函数为:&&&&&显然,在离散系统中,积分表示累加求和,这样我们就不难构造工程上的硬件PI算法了。图4是硬件PI算法结构的运算流程。图4 PI调节器硬件实现电路&&&&&图5所示为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逆变系统输出负载突变时的电压电流SIMULINK仿真结果,从上到下依次为突加负载、突卸负载、负载不变的仿真结果。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负载变化后,系统能较快进入稳定状态,并且在负载变化的前后,输出的电压值基本不变。这说明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逆变系统不仅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也具有较好的稳态性能。&图5 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PI控制SIMULINK仿真结果&&&&&2.SPWM波形产生&&&&SPWM波产生原理如图6所示,正弦基准信号与三角载波进行比较,当正弦波大于三角波时,一路SPWM为正;当正弦波小于三角波时,一路SPWM为负。实际中的与三角波进行调制的并不是直接的正弦基准信号,而是正弦基准信号通过电压电流双闭环后产生的调制波U0与三角波进行比较调制的,这样才能保证对逆变输出电压的实时控制。AH、AL即为调制波与三角载波比较而来。&图6 SPWM波产生原理&&& 其三角载波可利用10位有符号可逆计数器来实现的,利用其循环加减来产生数字化三角载波,即从-512计数到511,再从511返回到-512。加减计数器每进行一次计数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数字化三角载波周期的一半。因此,计数时钟周期TO、数字化三角载波峰峰值P以及三角载波周期T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C=2TOP。&&&&&由于开关管固有开关时间ts的影响,开通时间ton往往小于关断时间toff,因此容易发生同臂两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短路故障。为避免这种故障的发生,通常要设置开关死区△t,以保证同桥臂上的一只开关管可靠关断后,另一只开关管才能开通。本文中的死区设置原理如图7所示,首先将调制波加和减一个常数分别得到和,然后通过三角波与比较得到AH,三角波与比较得到AL,这样就会得到一个死区,并且死区时间可通过常数来调节,越大,死区时间越长,反之越短。&图7 带死区比较器原理&&&&&带死区的比较器已通过简单的VHDL语言编程实现了,其关键语句如下:IF ((sin_C1-S)&=triangle) THEN&&&&&&& spwm1_c1&=&39;;&&& ELSE&&&&&&& spwm1_c1&=&39;;END IF;IF ((sin_C1+S) &= triangle)THEN&&&&&&& spwm2_c1&=&39;;&&&& ELSE&&&&&&& spwm2_c1&=&39;;END IF;&&&&其中S为设置死区的参数,(sin_C1-S)&=triangle表示三角波与的比较来生成spwm1,(sin_C1+S) &= triangle表示三角波与的比较来生成spwm2。&&&&&3.谐波抑制技术&&&&上节的SPWM调制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好的谐波抑制技术,方波调制尽管直流利用率高,但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也高,且正弦度较差;而SPWM调制能获得较好的正弦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其谐波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在光伏发电SPWM 逆变电源中,逆变电源产生的3~20次谐波含量比较大,理论上有源滤波器虽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谐波,但由于其技术复杂、成本较高,而未能获得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无源滤波器成本低,相对于有源滤波器更加稳定、可靠,无源滤波器既可以抑制谐波,也可以进行无功补偿,因此,本设计采用无源滤波器来抑制谐波。&&&&&在逆变器输出级采用LC低通滤波器,为了进一步降低高频纹波,每个半桥电路采用四阶Butterworth滤波器,电路结构如图8所示。&&&&&&&&&&&&&&图8 逆变输出LC低通滤波器&&&&&这里电感L1的选择的至关重要,除了满足滤波要求之外,它还直接决定着开关管的最大开关电流,开关管开关电流的大小决定着最大可能的输出功率,当电感L1选得较大时,虽然滤波效果好,但开关电流小,输出不了大的功率,L1选得较小时开关管的电流较大,功率损耗增大,且影响开关管的安全。所以L1值的大小要综合考虑。C1由开关管频率和逆变输出频率(50Hz)来确定。一般取截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1/10~1/20;L2、C2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二次滤波,取值较为灵活。由于电路对称,因而对称的另一侧滤波器参数与本侧相同。&&&&&4.相位跟踪&&&&相位跟踪采用数字跟踪技术,在FPGA内部实现,实现市电的相位与逆变器输出的正弦电压的相位一致,从而才能保证可靠的并网。相位跟踪实现原理如图9所示。&&&&&将DC-AC输出信号和50Hz市电信号经过AD采样后分别通过一个比较器,使其变换为50%占空比的方波数字信号,将两个方波信号通过一个异或门鉴相后可以得到DC-AC输出信号和50Hz市电信号相位的差值,将此差值通过一个数字环路滤波器滤除鉴相器输出的高频分量,数字环路滤波器输出控制FPGA内部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的相位,从而有效调节DC-AC输出信号的相位,使其与50Hz市电同步。&图8 相位跟踪模块&&&&&5.PWM波形产生&&&&由于光伏电池的直流电压较低,一般为几十伏,而电网电压为220的有效值,所以要采取升压的方式,升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逆变后正弦交流电后面采用变压器升压,另一种是在光伏电池输出后采用DC-DC变换。由于从较低的电压升到高压的工频变压器不易做,效率也较低,而采用DC-DC变换具有效率高,所以本设计拟采用第二种方案。&&&&&DC-DC变换环节的PWM产生原理与SPWM原理类似,通过采集DC-DC输出电压值来调节PWM脉冲的宽度,保证DC-DC输出的直流高压稳定。&&&&&6.AD转换控制&&&&由于本设计要采集滤波电感电流、逆变输出电压、市电电压等五路数据,要用到AD转换芯片,其转换控制逻辑仍在此片FPGA中实现,由FPGA的专用时钟引脚给AD转换芯片提供时钟,其他的读、写、转换结束等控制逻辑具有FPGA实现。&&&&&7.保护模块&&&&对于负载过流以及逆变输入直流电压的欠压保护功能的实现,本设计方法是在FPGA内部设计一个保护控制模块:将AD转换器采集到的输出电流值和逆变输入直流电压值与设定的电流、电压值相比较,当其中一路的电压值小于或电流值大于所设定的值时,输出过压过流保护信号至SPWM产生模块,封锁SPWM信号的输出,使输出全为低电平,从而达到了保护开关管及负载的目的。
馆藏&12398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哪位好心人有三相并网逆变器的matlab仿真模型啊?跪求! - 我的提问 -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 -
最好最受欢迎电子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哪位好心人有三相并网逆变器的matlab仿真模型啊?跪求!
15:47:47  
本人看了好多论文,但由于水平有限,matlab仿真模型实在是难以搭建出来啊 !
15:44:02  
你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中的simscape库啊,里面貌似有逆变器的模型。
下面的附图中的模块里就有逆变器模块,你可以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11.67 KB, 下载次数: 7)
15:43 上传
Powered by
供应链服务
商务及广告合作
Jeffery Guo
关注我们的微信
供应链服务 PCB/IC/PCBA
下载发烧友APP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imulink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 - Matlab论坛 -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 -
最好最受欢迎电子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simulink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
10:20:57  
11954&查看
simulink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照湖南大学一篇硕士论文上做的.
(9.28 KB, 下载次数: 2167)
10:2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积分 -1 分
00:32:04  
15:51:11  
PCB在线计价下单
板子大小:
板子数量:
PCB 在线计价
16:16:16  
22:11:06  
09:43:04  
顶起来。。。
14:34:31  
20:13:27  
09:30:51  
11:22:08  
20:41:33  
20:27:43  
16:04:14  
woxialaile
14:25:48  
不错,虽然我不做并网
19:00:06  
看起来不错
23:28:16  
19:10:28  
12:59:13  
21:03:43  
我论文也用着太好了
21:26:37  
Powered by
供应链服务
商务及广告合作
Jeffery Guo
关注我们的微信
供应链服务 PCB/IC/PCBA
下载发烧友APP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