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打算切断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付,那支付宝里面的钱会受影响么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不会的,支付宝里的钱那么多,受影响的话那还了得
热心网友&7-17 13:33
猜你感兴趣支付宝财付通们被网联收编,马云该如何接招,对我们又有何影响?
支付宝财付通们被网联收编,马云该如何接招,对我们又有何影响?
根据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最终时间,日,届时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这里说的网络支付业务被“收编”,不是说支付宝和微信零钱背后的财付通都要变成网联的了,而是说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业务每一笔都要经过这个叫网联的机构来进行清算。以前是支付平台自己对接各个银行,现在是所有支付平台都和网联对接,网联再统一和银行对接,起到的是转接清算的作用。简单来讲,网联就是第三方支付版的银联。网联的诞生就是要把清算功能给收回来。说到这里就有人不明白了,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银联“收编”支付平台呢?这就要从银联和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恩怨说起了。在还没有微信之前,支付宝是一家独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当然,现在也还是最大,却不能算独大了。在没有支付宝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前,银联就是唯一的清算机构,无论从哪一个银行转账到另一个银行,都要经过银联来进行清算,肥肉过手都有油,银联做清算当然是要收钱的,这就是银联最原始的盈利方式。结果,有了支付宝之后,大家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做跨行转账,手续费都不用给,还一个软件快速操作,特别方便。曾经的支付宝上,一个账号不仅可以把自己的钱从一张银行卡里转进支付宝再转进另一张银行卡,还可以通过支付宝把钱转到别人的卡,完全跳过银行,完美绕过清算,虽然银联还是唯一的清算机构,但已经没银联什么事儿了,支付宝本身变成了一个自带清算功能的机构。这就等于抢了银联的饭碗,梁子就结在这里。后来,又有了扫码支付,这次不只是支付宝,还有如日中天的微信。要知道,扫码支付的功能就等同于一张虚拟信用卡,而在收单市场中,本来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是按7:2:1的比例来分成的,如果是扫码支付,又没银联的事了。中国的清算市场有多大?2016年的金额是50.4万亿元,难怪抢破头。不巧的是,排名第一的收单机构正是支付宝。支付宝和银联积怨这么深,用户在手的支付宝,怎么可能甘心向银联低头?所以不是不想收,是收不了。再造一个新的机构是各方都满意的结果,还带上了阿里和腾讯的基因,支付宝和财付通各占9.61%的网联股份。理论上讲,网联的诞生并不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前台业务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以前怎么用以后还是这样用。当然,网联肯定要赚钱要收手续费,但支付平台不用对接银行,成本互相抵扣,最终差不了多少。至于会不会因为某些行政程序的增加而造成实际成品被抬高,或者各家支付平台会不会以此为借口趁机涨价,就像营改增的时候酒店用改革作为借口提高服务费,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现在支付习惯已经养成,第三方支付开始变成和W i-Fi一样的新时代都市人必需品,没什么太多选择余地。网联的诞生,大抵是个神仙打架的事儿,支付平台后面的故事,消费者并不关心,也关心不着,还能愉快地买买买就行。横竖支付平台已经在收手续费了,给平台还是网联对消费者没什么区别,谁收不是收呢!综上所述对各方的影响:1.用户:没什么影响。2.支付公司:后台清算系统变更,不影响吸收居民资金,但是因为处于央行监管下,财务操作肯定更加规范,但是也因此降低了自己对银行的议价能力。3.银行:估计网联会将用户数据共享给银行,对银行只有好处。再说就算什么都没得到,和现在也没啥两样,所以对银行的影响利好的一方面居多。小编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为您免费推荐三家利息最低的银行贷款产品!
作者最新文章当前位置:& &&&&正文
支付宝被收编对用户银联有啥影响 转账手续费问题受关注
导读:支付宝被收编对用户银联有啥影响 转账手续费问题受关注,支付宝财付通们被网联收编 对用户银联等有啥影响?据悉,“网联”方案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设计,最终方案由央行拍板,入股方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具体架构上,网联中心是按照三地三中心(北京、上海、深圳),还是二地二中心设立,目前尚未最后明确。即将问世的
支付宝财付通们被网联收编 对用户银联等有啥影响?据悉,“网联”方案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设计,最终方案由央行拍板,入股方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具体架构上,网联中心是按照三地三中心(北京、上海、深圳),还是二地二中心设立,目前尚未最后明确。即将问世的“网联”会对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支付宝被收编后目前的转账利率是否会相应受到影响,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支付宝财付通要来源:西电网 http://Www.xdE6.Net/被“网联”收编?日前,多家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央行牵头成立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简称“网联”)的方案已经成形,计划今年年底建成。落成后,“网联”将与所有银行对接,而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网联”对接,这将切断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的模式。给“正规军”立军规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333.99亿笔,金额达24.19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3%和41.88%;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达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行业规范和监管迫在眉睫。目前,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直接对接银行,绕过了独立的清算机构,不少支付机构都自建平台系统,这种模式无疑存在一定的风险漏洞。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从日起,央行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让第三方支付机构从“野孩子”蜕变为“正规军”,但面对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平台。“网联”的设立有助于监管机构监控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流向,防范系统性风险,增加这些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对记者表示,“现在有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质上已然接近一家银行了,吸纳了那么多的闲散资金,如何监管是个大问题,监管机构难以看到完全真实的资金流向。再者,现在不少用户之间单笔转账就可以达好几万元,应谨防第三方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收费门槛待敲定“网联”在功能上与之前成立的银联类似,但主要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以及为支付机构服务的业务,以满足基于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含电子账户)的网络支付跨行资金清算处理,成为独立于现有银行间支付清算机构的清算平台。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网联平台或将主攻线上清算业务,银联可能主攻线下清算业务。然而,想要接入“网联”大本营,第三方支付的牌照是门票。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的线上支付市场中,市场份额前三的机构为:支付宝、财付通以及银联商务,分别占比50%、20%、11%。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中,从跨行清算笔数看,支付宝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线上跨行清算机构。
今日,央视财经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根据天然气管道定价成本监审结果下调管道运输价格,结合天然气增值税税率调整情况,将各省(区、市)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自日起实施
经过两年普查,北京市停车资源普查报告正式发布。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全市城镇地区最终核定车位总数为382万个(其中居住类车位219万个),按夜间22:00后的实际停车情况,调查统计整体停车需求
记者从驻川武警交通一总队了解到,8月29日晚19时许,受强降雨影响,川藏公路西藏昌都境K3759至K3783、K3638至K3644段等发生大小40余处泥石流,最大处倾泻量3000余立方米。目前,经过武警交通二支队官兵冒雨奋战,
8月30日报道韩媒称,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韩国和中国大气中漂浮的细颗粒物(PM2.5)中,有80%以上的细菌一致。因此有分析认为,从中国乘风飘到韩国的细颗粒物很有可能还带来了细菌。韩媒称中国细菌飘到韩
8月28日10时40分左右,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下面是贵州毕节山体垮塌最新消息,一起看看吧!支付宝向银联“宣战”&各陷垄断争议
&&&&来源:&&&&
&&&&&&字号
人民网8月28日广州电 (李斌 实习生 刘景钊) 27日,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停止线下POS业务的消息。业内人士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支付宝打响“反银保卫战的第一枪”,另一种说法是支付宝希望通过此次向银联“宣战”的契机撇除线下POS业务。
支付宝公关部经理苏慧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称,究竟什么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苏慧表示不便多说,至于是否和银联想要把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银联网络进行管理的决定有关,她也表示不便多做评述。苏慧表示,支付宝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临时起意,但也不是长时间酝酿的。
抛弃线下业务原因不明
支付宝27日在官方微博上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对原有合作商户公司会妥善处理,不会影响商户的正常业务。公司对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但在支付创新的探索上,公司永远不会止步。”
微博内容所强调的“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业界引起广泛热议。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支付宝)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交易平台,用户数量突破两亿,与134家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超过46万家商户提供服务。2012年3月,支付宝曾宣布投入5亿元布局线下POS业务,并计划3年内购入6万台POS机。
据悉,按照支付宝计划,其POS投资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今年向市场投入3万台支付宝POS,基本实现一、二线城市COD服务POS应用的全覆盖; 第二阶段,在余下两年继续投入3万台POS,完善三、四级城市COD服务的POS应用。从当时的计划可以看出,支付宝对线下物流支付业务雄心勃勃。
支付宝此时以悬念式文字来宣布停止线下POS业务,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就在上个月举行的银联董事会上,银联推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融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络,并首次明确要在日之前完成。
支付宝此举意在“止损”?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对人民财经指出,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作为一个成熟运作的企业,绝不会轻率地做出一个决定。而支付宝的这个决定,极有可能是为了集中人力资源巩固和发展拥有优势的线上业务。长期从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深人士指出,支付宝此举可能属于“借东风”的行为。该人士认为,长期以来,支付宝的线下POS业务都是付出大于回报的,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业务。支付宝有可能借这次契机,以体面的方式结束线下POS业务。
该人士表示,由于在POS环境里既定的7:2:1的分成模式里,银联获取了“1”的部分,但付出的成本并不大;收单机构获取“2”的部分,但要投入所有的机具、多方洽谈、帮助电商硬件升级等,“付出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在线下竞争中,银联无疑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支付宝的交易量很少,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服从银联指定的规则,没有创新空间。
苏慧告诉人民财经,对原有协议的商户他们已经做出了妥善处理,将他们跟原来的银行进行直接对接,至于支付宝早前为这项业务所做出的投入,她并不否认此举将带来一定损失,但她强调支付宝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会妥善处理。对于以后还有没有可能再继续此项业务,苏慧表示暂时还没有下一步的打算。
银联和支付宝各陷“垄断”争议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艾瑞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如此令人垂涎三尺的巨额市场蛋糕,就此点燃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争抢战役。来自银联业管委的一份文件估算,主要成员银行的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
8月13日,银联已开始行动:召集52家与其达成协议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银行卡收单业务运作与收单办法解读会议,表示跨法人交易发送方式不得绕过银联。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将银联这种行为评价为“垄断”。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议价能力极强,和银行多头谈判,银行要么选择直连后手续费被压低,要么不能做类似支付宝付费,造成客户流失。有银行亦认为,某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有“垄断”的趋势――此言暗指支付宝一家独大。
律师赵虎对此认为,垄断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滥用垄断地位则会构成违法。赵虎解释称,支付宝如果是通过市场行为使其在市场占有率占绝大部分份额,此行为并不能归结为是滥用垄断地位,而银联本身是具备一定垄断地位的,考究银联是否涉及垄断,要考究将所有第三方支付纳入银联网络是否是免费;如果需要收费,是否有必须要收费的理由。如果按照银联的说法,为了监管第三方支付交易的金融安全,那么也并不一定会构成滥用垄断地位的违法要件。
(责编:聂丛笑、刘阳)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银联支付宝争夺战升级渐趋白热化
金融界网站
&&网友评论()
  支付行业已经是烽烟四起,群雄并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223家已拿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后起之秀势不可挡,而银联不但牢牢占据着线下支付的垄断地位,还大力向线上扩展。银联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竞争渐趋白热化。
  8月27日,支付宝一则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的消息,更是将其与银联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支付宝或以退谋进
  一直以来,银联牢牢占据着线下支付的垄断地位,而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则将线上支付的地盘收入囊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银联逐渐感受到了威胁,进而在线上也开始发力,同时第三方支付也希望在线下扩展地盘。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力度越来越大,竞争也渐趋白热化。
  8月27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此消息虽然看似隐晦,却将支付宝与银联的拉锯战表现的更加明显。
  某曾服务于国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支付宝线下POS业务收效甚微,另一面是迫于银联的压力,但明显支付宝没有打算就此止步,很可能是以退谋进。
  按照规定,线下POS收单业务一直执行7:2:1的比例来分成商家的手续费。其中,7是给收单方,2是给发卡单位,1是给清结算组织――银联。可见,铺设线下POS收单机可获得7成的手续费收入,远高于互联网支付的手续费收入,也难怪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争相抢占线下POS业务。
  据了解,2012年3月份,支付宝推出物流POS战略,该战略包括物流POS支付方案和电商物流支付体系的投资。
  而银联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支付宝POS停业,称可能是支付宝线下POS业务运行成本高,性价比低的原因。值得玩味的是,支付宝官方网站转发了这一消息,并报以“呵呵”一笑了之。
  支付宝就此放弃线下POS业务?还是重打鼓,另开张,反戈一击呢?按照上述业内人士的分析,支付宝欲以退谋进,那么其杀手锏会是什么呢?
  者热衷新兴支付科技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在今年的(,)论坛上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实际像在跳街舞,自由度很大也很漂亮;传统金融像在跳国标,很规范。他希望在未来发展中能创造出街舞和国标之间的一种模式,既不是街舞,也不是国标,使得大家都很喜欢。他还表示,不存在封杀第三方支付的问题,完全是一种规范的合作,因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做银联卡的业务,应该遵守银联卡的业务规则、技术标准、风险防范规则和差错处理标准,这种规则应该共同遵守,必须要和银联的业务融为一体,进入到银联系统里才能够做成。
  支付市场烽烟四起,究竟谁主沉浮?国标还是街舞,亦或是国标和街舞之间的另一种形式?恐怕还是消费者说了算。
  根据国际支付服务领先者第一资讯于全球10个国家地区的调查显示,中国的消费者在对于跨界商务的接受性,使用移动终端和社交网路分享消费交易信息,折扣和心得等多项方面,都领先其他调查国家位居第一,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新支付科技的狂热与支持。
  面对这个趋势,第一资讯大中华区总裁陈启彰表示,这几年由于智慧型终端和各项支付手段的普及,中国消费者对于创新支付的理解和应用已跃升到“支付发达国家”水平。支付领域的参与者应该全方面开拓跨界商务的眼界,拥抱大云平移(大数据,云端科技,平台经济,移动商务)时代的来临。
  某不愿意具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的风起云涌,充分说明了其旺盛的成长势头,金融创新的步伐不可谓不大,除了在产品的创新外,在技术、服务和思维上的创新也要跟得上。
  支付宝对抗银联隐情:线上市场规模差4000亿||21世纪网||###||###
  近日,支付宝叫停了曾投资五亿的线下POS业务,这像一枚核弹,再次引爆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年矛盾。
  线下POS交易市场早已是银联和银行的天下,但互联网支付的线上交易层面,第三方支付绕过了银联网络,与发卡行直接完成交易,让银联对着10%的利润只能干瞪眼。
  根据易观智库数据,今年第二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409亿元,支付宝、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4%、13.1%占据市场第一和第三位,21世纪网推算,二季度网上支付银联交易规模约为1757亿元,与支付宝的差距达4464亿元之多。
  十年时间,支付宝从第一笔数码相机的担保交易开始,做成了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让银联在互联网浪潮中,逐渐失去了垄断的优势。最近一年,银联两次强势“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这条“招安”路能否走通?
  银联线上市场与支付宝相差四千亿
  支付宝痛斩线下POS业务,让支付领域的三大主体――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博弈,再次升温。
  中国银联资产规模逾百亿,拥有近4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由八十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2002年,中国银联总股本达16.5亿元,股东有85家之多并分成三个层次,一直是跨行、跨地区支付的主要通道,独霸支付江湖。
  但信息技术的浪潮汹涌而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2005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猛,催生了两类企业: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盛付通为首的互联网型支付企业,它们以在线支付为主,捆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迅速做大做强。一类是以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汇付天下为首的金融型支付企业,侧重行业需求和开拓行业应用。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银联本身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没有直接的业务竞争关系,但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银联在线等业务在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支付等层面,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展开激烈交战。
  线下POS交易市场早已是银联和银行的天下,第三方支付主导的线下POS交易,主要通过接入银联网络完成,按照业内“721”的规则与发卡行、银联分润。
  但互联网支付的线上交易层面,第三方支付绕过了银联网络,与发卡行直接完成交易,让银联只能对着10%的利润干瞪眼,却无从获得。
  根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互联网线上市场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比例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3%、20.0%和13.1%占据市场前三位,以13409亿元总规模推算,银联线上市场与支付宝相差超四千亿。(21世纪网据比例推算)
  随着近几年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包括手机钱包客户端、应用内支付、手机刷卡器、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支付方式。而在移动端的竞争中,银联与支付宝的差距更加悬殊。
  根据易观智库《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3年2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224亿,与1季度相比增长76.6%,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占据市场交易额规模的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57.3%,21.2%和5.7%。银联排名第五,仅占3.8%,即46.5亿元,与支付宝的交易额相差近655亿元。
  艾瑞咨询分析师谢春对21世纪网表示,线下利润分配固定收益明确,线上是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对决的主战场。支付只是基础,单纯的支付业务由于竞争门槛低,复制难度低,所以支付企业的先发优势维持时间短,随后就会演变成价格战,目前在电商、航空、游戏、电信等传统支付服务的价格战已经非常激烈。
  据银联官方发布的数据,在目前的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机构向主要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但银联网络内的费率水平却在0.3%-0.5%之间。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通过增值服务获利,如、、电影票、、等领域。”
  POS线下市场角力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在POS收单市场,2013年Q1银联商务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通联支付交易规模排名第二,快钱和汇付天下位居三四,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非金融机构中,虽然稳坐POS收单业务市场第一把交椅,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冲击,也让银联头痛不已。
  2011年,自央行发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支付宝、快钱、汇付天下等多家公司就开始布局POS收单业务。当年快钱和宅急送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合作,计划铺设1万余台快钱POS终端。此次斩断线下POS业务的支付宝,从2012年3月就投资5亿元启动物流POS战略,推动电商货到付款COD体系发展,业务覆盖电商物流、航旅酒店、在线服务(如、的O2O销售)等多个领域。
  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签约银行向商户提供的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就是最终持卡人在银行签约商户那里刷卡消费,银行结算。收单银行结算的过程就是从商户那边得到交易单据和交易数据,扣除按费率计算出的费用后打款给商户。
  收单业务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结算手续费。根据行业分类费率为0.5%-4%不等,手续费按照7:2:1的比例,分别归发卡行、收单方和银联所有。比如,消费者用(,)卡到(,)布设的POS机上刷卡消费,如果产生10元的手续费(该费用由商户支出),那么拿走7元,拿走2元,银联拿走1元。
  在银联成立前,国内大银行都是各自独立发展收单业务,一行一网,一城多网,一柜多机,一机一卡现象普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3年国家启动“金卡工程”,在2002年成立中国银联,推行统一“银联”标识卡,改造各银行,达到一城一网,一柜一机,多行共享的联网通用目的。
  自第三方支付机构兴起,很多机构为承担收单市场的外包业务,和银行合作,签约商户,因此收单市场的利润也是与商业银行共享。根据“721”法则,发卡行和银联的利润固定,第三方收单企业为了和银联及同行竞争,在20%分成比例中不断压低自己的比例,以获得商户和银行的合作。
  谢春对21世纪网表示,“这20%的分润中,银行、支付公司、商户都要分成,因为资金跨行要通过银行,商户也要进行返点,此外还要考虑机具采买、维护、风控等成本。和线上一样,现在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从价格战中转型,靠增值服务挖掘客户。综合来看,线下业务比线上业务利润要高,而像财付通等机构可以依靠线上丰富的商家和用户资源,开展线下业务。”
  “雁过拔毛”:银联“招安”路能否走通?
  迫于线上线下的双重压力,银联走了这步“招安”的棋。
  从去年年末开始,银联分别印发了《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简称17号文)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
  银联希望将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全部“招安”至自己麾下。它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明确非金机构无论是在网络支付,还是线下收单业务,都必须通过银联通道来进行。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清理整治时间表,在日前,要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据银联方面透露的数据,截至目前250余家获牌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中,已有60家左右接入银联网络。
  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负责任人对21世纪网表示,“接入银联网络,银联增加手续费收取的比例,这将给我们增加成本,现在线上的大约是千分之二三,而线下的则低至万分之几,如果接入银联,业务毛利率几乎就没了,而且我们和银行合作的关系已经比较成熟稳定,也不愿意银联介入。”
  此外,收编也将提高电商商家的成本,进而转嫁给消费者,17号文中曾透露,在银行卡线上支付业务中,因第三方支付机构向银行缴纳的实际手续费费率低于银联,各主要成员银行的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
  谢春表示,“提案能否通过,要看将监管机构和银行最终的决定。现在银行和银联有竞争关系,如果在线支付接入银联,银联处于垄断地位,银行就失去了话语权,同时像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额巨大,如果他们反对接入银联,银行也不能单方面清理接口。”
  支付宝银联明争暗斗升级:支付宝放弃线下业务||中国经营报||###||###
  一边是线下支付市场最大的银行卡转接组织,一边是互联网线上支付市场的巨头,银联和支付宝的明争暗斗渐渐升级。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8月27日,支付宝在其官方微博上的一纸公告,将支付宝与银联的“积怨”进一步显性化。
  支付宝公开表态关掉线下收单业务,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是对银联此前试图“招安”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示威”,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支付宝此举难逃“假摔”嫌疑。
  纠葛背后,无疑是银联与支付宝的利益版图之争。
  而对于所谓“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支付宝和银联,支付宝并未做出正面解释,银联也表示对支付宝此举无法做出回应。
  8月29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召集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会,在会上银联“收编”之举遭到绝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反对,认为银联应通过竞争赢得市场认可,而不应采取准政府行为做派强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接入银联网络。
  支付宝弃线下业务
  8月27日,支付宝停止的线下POS业务,是其在2012年3月推出的物流POS战略,该战略包括物流POS支付方案和电商物流支付体系的投资。
  按照彼时设想,支付宝对线下POS业务将投资5亿元,分别包括COD(货到付款)市场中的POS硬件升级、整个系统研发以及市场投入三部分。
  据记者了解,支付宝原计划2012年向市场投入3万台支付宝POS终端机具,不过实际推行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支付宝线下POS业务此前主要面向电商线下收单市场提供服务,目前为市场提供的POS终端收单设备上万台。”支付宝相关人士回应记者。
  此次支付宝宣布放弃线下收单业务是否有战略调整的意图?上述支付宝人士并不认同。
  据某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人士分析支付宝做出这一举动,很有可能是做给银联看。“银联要求成员银行跟它一起搞价格同盟,把支付费率提升并统一定价,这样会增加成本,对行业发展不利,因此支付宝选择‘壮士断腕’震慑行业。”
  他所指的“价格同盟”是去年12月银联印发的《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2012】17号文件(以下简称“17号文”)。据称,银联在17号文中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并将银联卡业务上收至总行以实现银行卡“接口”服务的集中审批、统一接入和统一定价。银联在17号文中指出“29家非金机构与17家主要成员银行的银联卡业务接口超过630个”,银联认为这些非金机构“普遍绕开银联网络,采取各种不合规手段开展业务,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成员银行的利益”。
  这些被银联称为“绕开银联网络”的非金机构中就包括支付宝。
  如果成员银行执行银联在17号文中的倡议,无疑意味着支付宝线下收单业务不能绕开银联网络而直接接入银行网络。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外界解读的银联“招安”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同银行之间态度迥异,几家主要股份银行的态度并不积极也不同意“封杀”第三方支付公司,国有银行则表示要先观察“其他银行怎么做再说”,而银联高层近期召集几家主要银行开会时也表达出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的观点。
  虽然大多数银行对银联的倡议持观望态度,但也并非没有响应者。8月已有国有银行总行制定了《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业务采用统一管理、集中审批方式(详见本报8月26日报道《银行内部各自为战遭攻陷大行收权欲阻第三方支付机构“拼缝”》)。
  而8月下旬又被媒体曝光的银联在董事会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以下简称“银联议案”),又进一步激化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矛盾。
  在银联议案中提出银联的工作目标是: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这就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上线下都要全面接入银联网络。
  而且规定,收单机构未经银联网络转接的银联卡跨法人交易,线下交易自日和线上交易自日起,按照交易金额的万分之二分别向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收取品牌服务费,并按照交易金额的万分之五向收单机构收取银联卡交易转接补偿费,收单机构不是银联成员机构的,相关费用一并向直接接入的发卡机构收取。
  “本来线下投放POS终端机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线下业务要走量,如果按照银联统一定价后就没有价格优势,再加上当前被银联在线上线下都围追堵截,那就只能先暂时放弃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的线下业务。”支付宝内部一位资深人士如是对记者解释,为何停掉线下业务。
  银联的挑战
  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争正日趋白热化。
  在线下支付市场,银联作为最大银行卡转接组织,银联卡刷卡交易手续费分成多年来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即发卡行占70%,收单机构占20%,银联作为清算转接机构占10%。但是线上支付市场则无既定的利益分成机制。
  “目前国内线上支付业务90%以上都不走银联通道,费率遵循市场化的谈判规则,行业发展迅速,支付创新非常活跃。其实线下收单业务上,支付公司也具备与银行直连的技术能力。”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人士表示。
  线上支付大部分不走银联通道或者不接入银联网络,意味着银联在线上支付市场无法获得如同线下支付市场的10%固定分成。
  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集中度较高,支付宝、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业务头两把交椅,中国银联控股的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则紧随其后。《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 年第一季度,支付宝、财付通和上海银联电子支付的支付市场份额分别是45.2%、21.5%和11.3%,三家企业占行业市场份额高达75.3%。
  相比较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线上支付市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瞄准了线下收单市场。“线下收单市场虽然是支付领域开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但在大部分二三线区域,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普及率没有那么高。许多商贸、消费的领域还在使用现金交易,所以POS收单业务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
  让银联倍感焦虑的是,国内的银联卡发行相对集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发卡量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线下收单方面快速挺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需谈下这十家银行,实现和银行的直连,便可让银联在线下也失去坐收手续费的空间。而事实上,一些大银行和线下收单机构间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直连欲望。
  由此看来,银联在线下和线上支付地位都受到挑战,这是银联去年以来酝酿“招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动因之一。
  按照银联发给媒体的回应称,商业银行、非金机构等产业各方开展银联卡业务,使用了“银联”品牌,理应遵守各方共同认可的银联卡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和市场规范。
  此前,央行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六条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在银联看来,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前提是“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对银联卡业务而言,这里的协议约定体现为《银联卡业务运作规章》。
  “如果使用了银联卡品牌但没有经过银联网络,出现了什么风险银联看不到,也很难进行风险防范。”银联一位内部人士称。
  对银行卡风险防控亦是银联考虑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非金机构全面接入银联网络的考量因素之一。银联在给媒体回复中称,部分非金机构在开展银联卡业务过程中,在直接与商业银行建立连接的同时存在变造交易类型、套用MCC等违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识别交易场景和客户真实交易行为,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容易掩盖伪卡欺诈、网络欺诈、洗钱套现等风险隐患。
  银联大罚单搅黄银行与支付宝合作||网||###||###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支付宝停止线下POS业务的原因开始陆续曝光,南都记者多方求证获悉,此前上海银行确实收到过银联开出的金额高达万元的罚款,不过,最终在多方沟通后,上海银行并没有真正交出罚款。而上海银行遭“重罚”的原因,则是把收单机构号借给支付宝使用。
  一位接近支付宝的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此事也最终导致上海银行停止了和支付宝的合作。
  上述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向南都记者进一步透露表示,上海银行一直为支付宝做交易转接,而此次被罚的名目是其中涉及“大商户套小商户”的行为。据悉, 所谓“大商户套小商户”,即指银行将自己在银联的收单机构号借给第三方支付,为其实现交易转接。客户的所有交易行为均无法显示正确商户名,商户名一律显示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名称,收单机构则显示银行名称。“实际上,并没有明文的法规规定不能这么做。”上述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最后罚单不了了之,也是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一位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不过,上述人士表示,尽管没有罚款,但是这件事情却令支付宝和上海银行的合作中止,“是导致支付宝停止线下 POS业务的一个潜在原因。”
  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这件事情也使部分银行在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时变得较为谨慎, 现在市场各方处于博弈和观望的状态。
  银联陷垄断争议 竞争格局需保护||股城网||###||###
  近日,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争夺”引起各方关注。先是中国银联在其第四届六次董事会上提出议案,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跨法人交易不得绕过银联。随后,支付宝发表声明称,“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矛头直指银联所提议案。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银联此举对防范风险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未得到监管部门的法律授权就采取措施,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嫌疑。政府监管部门应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融行业竞争,鼓励金融创新。
  保证安全理由并不充分
  议案提出,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融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银联方面对此表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直连的同时存在违规情况,使持卡人账户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作为银行卡组织,银联牵头推动非金融机构规范开展银联卡收单业务,是业务风险防范的必然要求,也是参与各方资金安全与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奚君羊认为,银联作为半官方机构获得政府一定程度支持,将第三方支付纳入到银联管理,对金融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一定保证。但是,央行才是金融管理部门,银联这种做法应先获得央行法律方面授权,不能因为此举对金融安全有一定积极作用就作为其统一市场的依据。
  银联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192亿笔,交易金额达823万亿元,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交易金额达6.89万亿元。尽管从数据上看,银行机构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增长势头迅猛。
  奚君羊认为,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未来其交易金额还可能不断增加,这是银联对于第三方支付产生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
  在第三方支付刚刚兴起,各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都不健全时,银联应该将其纳入到监管体系中,起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但银联当时没有这么做,反而在第三方支付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经营不断规范的时候以防范风险为由要求第三方支付统一接入银联网络进行监管。
  奚君羊认为,当时第三方支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规模太小并没有引起银联重视。另外,第三方支付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方面并不十分规范,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银联当时为避免承担更多责任,就没有将第三方支付纳入其管理范畴内。
  银联此举涉嫌垄断
  在国家鼓励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银联此举不仅不利于行业发展,还有垄断之嫌。8月13日,银联已经开始行动:召集52家与其达成协议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银行卡收单业务运作与收单办法解读会议,表示跨法人交易发送方式不得绕过银联。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银联网络内的交易手续费率在0.3%―0.55%之间,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费率平均在0.1%左右,这无疑会造成消费者交易成本的增加。
  银联此举是否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奚君羊认为,银联是现在中国唯一一家银行卡联合组织,本身具有一定垄断特征。银联与第三方支付间的“利益争夺”应引起反垄断部门的注意,进行全面评估,权衡银联要求第三方支付统一接入银联网络的利弊。
  奚君羊表示,第三方支付如果不纳入银联系统,而在保持充分竞争的前提下,还能有比较合理的、规范的防范风险办法,那么,相关部门就不该同意银联的做法。
  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应保证竞争
  今年7月初,央行出台《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提到,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不难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实际上是从官方认可了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直接连接的可能性。奚君羊说,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现在形成了一种竞争格局,这种竞争会促使金融服务机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创新来满足市场的各种要求,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金融创新对金融活力非常重要,很多新兴金融服务应该在刚起步阶段受到重视,并纳入监管,而不是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出现一些问题后才开始重视。
  “政府部门应在保证金融活动安全和规范的前提下,让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能充分竞争,保证金融服务、金融创新能够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只有竞争才能提高效率,降低社会成本,有效配置资源,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金融如果没有创新、没有活力,那么整个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奚君羊说。
  支付宝之于银联 双赢互利还是触网违例?||||###||###
  最近OTT一词很热,那么究竟何为OTT?
  OTT,Over The Top,意指足球比赛中的过顶传球,中后场一脚精准的长传越过对方中后卫的头顶,本方速度较快的前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前插,接球后完成进攻。由于笔者在原来球队打中后卫的时候以转身缓速度慢著称,经常被人过顶打身后,因此深知被OTT之苦。
  近期尝到这种苦味的是谁呢?
  首当其冲就是运营商,微信的诞生,让即时通讯服务越过了运营商的头顶,我们不再依赖短信和电话,因此被越过的中移动王建宙奚国华叔叔们都跳了脚,说要向微信收费云云。
  其次被过顶的就是我供职的传统电视台和有线电视运营商(如东方有线)等等,视频内容的OTT,就是你买个智能电视或者就是智能电视盒子,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视频内容,直接无视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公司的感受。
  第三,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支付宝,你在消费时通过支付宝直接接入银行,就越过了在支付和清算环节垄断国内市场的银联大哥的头顶。
  越过头顶之事,可大可小,要分情况讨论。比如说:
  1.一架飞机飞过,你不会感到不爽,还会抬头仰望星空,然后说,看,灰机。这是因为你深知飞机和你没有利益冲突,飞机不会侵蚀你的利益范畴;
  2.(这个我有切身感受)一颗足球飞过,你盯防的前锋接球单刀打进了,你肯定就会有点不爽,如果是职业球员,还有可能因此被扣奖金,那你不免对这次被过顶心生恨意;
  3. 如果你被某人跨过了头顶,你肯定会飙脏字,因为同样都是人,他凭什么从我头上跨过去?即便你是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但谁又知道韩信当时心里是不是早就问候了对方的十八辈祖宗呢?
  可以肯定的是,中移动、广电有线系和银联大哥被过顶,更加像是第三种情况,而且他们不是韩信,他们必然奋起反击。
  有心的看官可能发现,上述三家被过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依托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诞生的初衷哲学,就是“去中心化”,所以中移动、广电、银联这帮中心就这样被“去”了,所以,互联网厂商的座右铭就是“我去”。
  花开三朵,单表一支。今天我们只说支付宝和银联大哥的宝银大战。
  8月27日11点11分,支付宝新浪微博发表声明称: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对原有合作商户我们会妥善处理,不会影响商户的正常业务。由此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但在支付创新的探索上,我们永远不会止步。
  内行人看来,支付宝这份声明剑指银联。笔者当即致电支付宝公关总监陈同学,想要请教细节,但陈同学可能正忙着看他发的微博有几个转发几个回复,竟然未予理睬,于是我只好自己去查,这年头谁还不会百度了?和尚洗头用飘柔,记者写稿靠百度,是这个时代颠仆不变的真理。
  度娘告诉我们,去年3月,支付宝宣布推出线下POS机计划,针对电商COD(货到付款)投入3万台支付宝POS机,基本实现一二线城市COD服务全覆盖。这就是说,您只需要使用支付宝的POS机刷卡收单,就可实现资金在支付宝账户之间的流转,整个交易的三方为:银行、付款者支付宝账户、电商或物流的支付宝账户,很显然,银联被绕过了。
  这里有必要简述一下银联的商业模式。我们通过银联在支付场景(商户)进行消费的时候,会产生一笔手续费,这比手续费因商户类型不同而不同。比如在公共事业如医院学校消费时手续费很低,或趋近于零;零售行业大多在1%上下;服务业如KTV这种则较高,有时可高达3%。
  您在淘宝天猫上购物时可能会碰到,商户说要刷要额外支付1%的手续费,就是零售渠道的这1%。而您在百货大楼或是餐饮行业消费的时候,往往使用刷卡和现金支付时同价,这是因为商户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自行承担了这笔手续费。您在饭店吃饭消费,相对于商家的毛利率而言,这个手续费是很低的。当然您也会碰到一些小本经营的饭馆不支持刷卡,就是商家自知不可能让您额外承担手续费,而且自己也不愿承担,所以索性不支持刷卡。小的比如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大的如麦当劳肯德基,由于商家的毛利率就没多高,还要承担1%以上的手续费,自然不愿支持刷卡。
  当然这1%的手续费并非都被银联大哥独吞。
  按照惯例,手续费的分成遵循721原则,也就是发卡行、收单机构、银联按照7:2:1来分成,也就是说,在刷卡手续费是1%的情况下,每次消费,银联抽成千分之一。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各大银行那么积极地在推信用卡业务,因为你每次刷信用卡消费,银行是可以获得成交价的千分之七的收益。而正是每天那么多的银联卡刷卡消费的无数个千分之一,聚沙成塔,打造了银联这么个巨无霸。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联资产规模达到人民币138亿元,营业收入约60亿元,净利润突破10亿元。
  那支付宝这个宝小弟是怎么挑战银联大哥的行业地位的呢?大家用支付宝,大多还是在线上,也就是电子商务消费。每次你用支付宝支付成功,或者使用余额,或者用银行卡,交易的三方都是付款方支付宝账户、银行(支付宝余额里的钱也是银行来得呗)、收款方支付宝账户。可见,支付宝是替代银联存在的。
  但在去年3月之前,支付宝只做线上,银联只做线下,井水不犯河水,划清楚河汉界(此处为形势简单化,不考虑网银什么的)。请您脑海中浮现一下中国象棋的棋盘,双方虽隔着一条河,但都在出子布局,拉开阵势,早晚必有一战。支付宝推出线下POS业务这件事,就好比支付宝拱了一个卒子到对面去,这下激怒了银联阵营。
  于是,银联展开了反击,比如,银联对一些后台不硬的小银行施压,你丫的要再敢支持支付宝,就别跟我玩了,我中国银联以后不支持你这种小破银行的卡!笔者在上次比较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的时候说过,支付宝目前支持的银行卡有140多张,但还远不及银联。
  银联是个什么态度?正好我曾经“逼供”过银联总裁许罗德先生,您可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许先生同期声原文:
  第三方机构都在做银联卡的业务。那么做银联卡的业务,应该遵守银联卡的业务规则,技术标准、风险防范规则、操作处理标准。这个规则是应该共同遵守的,怎么样的遵守,你必须要和银联的业务融为一体,接入到银联的系统里面,你才能够做成这样。所以说不存在封杀的问题,完全是一种合作,一种规范的合作。
  许先生这段话还是挺官方的,给您翻译一下就是,第三方支付不许过银联大哥的顶,这个路不能绕,必须经过银联的系统才能进行支付。说难听点,这就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有点雁过拔毛的意思了。
  有趣的是,支付宝拱了个卒过来,就像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一样,引爆了一战。目前银联的战略铺排,可不只是想吃了支付宝小弟拱过来的那个卒,而是要全军掩杀到河对岸去,将死对方的老帅。也就是说,银联要对支付宝的线上业务开战了。有文件为证:
  在上月召开的四届六次董事会上,银联在《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中提出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目标直指第三方支付公司,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
  第二步,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
  第三步,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牛不牛?这就是大哥范儿。不过,笔者在想,许先生自己也说了,互联网金融好比跳街舞,传统金融好比跳国标,既然是不同的舞种,凭什么要求一个街舞达人必须加入国标舞协会呢?
中国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曾有共同利益||凤凰卫视||###||###
  8月27日,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叫停了曾经投资5亿的线下POS业务,线下的POS业务是用来实现电商货到付款的,只占其业务组成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件事却引起了金融行业的广泛关注,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在不久前银联将第三方支付交易全面接入银联的相关议案,违规的将受到巨额的处罚。
  尽管该支付平台没有做出明确地解释,仅仅用了众所周知这样的词汇,但是不难看出,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明争暗斗渐渐升级。一边是线下支付市场最大的转接组织,另外一边是互联网上支付市场的巨头,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数年的矛盾终于是逐渐浮出了水面。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脱媒,银联以往恰恰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一种媒,也就是媒介,所以这种脱离的冲动是一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支付市场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线下业务一般都是走银联的通道,而线上业务则大多实现和银行的直接连接。
  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在线下业务中寻找直连的突破,而这个举措就影响到了银联的市场地位。
  解说:中国银联资产规模逾百亿,约有近4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由八十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在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初期,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曾一度拥有共同的利益。
  洪培林(深圳电商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实给银行带来了一些线上支付的业务,那么另一面来讲,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银联会发现一个全新领域产生全新的商机,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跟我购买结算的这样一个提升,一个分成。那么对银联来讲就是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场,那么一个新的市场对他来讲他肯定是会比较重视的,也是乐于去参与的。
  解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双方的利益诉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线下的扩张深深触动了对方,在线下支付市场,银联是最大的银行卡转接组织,银联卡刷卡交易手续费分成,多年来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及发卡行占70%,收单机构占20%,银联作为清算转接机构占10恩%。比如者用A银行卡到B银行路设的POS机上刷卡消费,如果产生10元的手续费,那么A银行拿走7元,B银行拿走2元,银联拿走银联。
  洪培林:可是第三方支付就打破了这种瓶颈,为什么呢?因为第三方支付的POS机在那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你是A银行的,你到我这儿来,第三方支付这个机制,那刷,可是刷完了以后,你本来就是A银行到我第三方支付再到A银行,你只需要付原来极少的一部分给我,这中间就不会涉及到两个银行之间跨行的这样一个结算,对银联来讲,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冲突,因为银联被规避过去了。本来这钱就是从A银行刷到A银行,那么就等于说被规避了,对银联来讲被规避了,这中间他原来核心的那一块的收入来源就受到巨大的挑战跟威胁,所以银联去做一些这样动作,幅度比较大一点的这种动作的话,我觉得就可以理解了嘛。
  解说: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在线下的扩张引发了银联的担忧,另一方面,银联在线上的扩张却不尽人意,不同于线下利润分配,固定收益明确,线上支付市场既无既定的利益分成机制,这意味着银联在线上支付市场无法获得如同线下支付市场10%的固定分成。
  洪培林:所以他们的矛盾一个是因为银联在线上市场在线支付的这一块是远远落后于第三方支付,这让他们觉得应该是很恐慌,因为在未来,尤其是慢慢的市场会推进到无卡支付这一块,无卡支付意味着说,我到你们家面前去以后,其实我们不存在说我要拿一张银行卡告诉你,而是我可能会拿一个,比如说手机,比如说其他一些东西,我直接通过第三方支付去A银行付款,直接在银行那边扣掉了,不需要通过你银联的网络,那么对银联来讲,这一块它也会产生一个恐慌。
  解说:对银联这个银行电子支付的中间批发商来说,这种趋势的加剧,使得它自身的价值将被不断地架空。此时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机构,银联反击是意料之举。
  吴柯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也曾经一起度过了合作的蜜月期,双方的利益是和谐的。比如说可以共同打通网上的支付渠道,共享商户资源,扩大手续费的收入。但是当第三方机构渗透到了支付的领域之外,进入到金融服务的深水区,一方面的利益诉求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也为双方面临的监管并不对称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对于银行的这种金融脱媒,以及监管套利等问题,就使双方的关系趋于微妙。尽管银联打着防范风险和规范化的名义出手招安,而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利益。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已经动了银联的奶酪。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银联收编第三方支付议案饱受诟病,被认为是一种垄断行为,将影响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在银联看来,非金融机构接入银行网络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掌握客户的交易信息,更好地保护持卡人账户信息,以及资金的安全等等。然而,对产业和消费者来说,竞争总是好的事情,产业和商户希望更好地服务,消费者需要更好地体验,而竞争自上而下带动的行业创新,将为行业和消费者受益更多,他也将远远比传统地金融通过行政命令建立的这种垄断、规则更具有效率。
  解说:由于利益的难以调和,导致第三方支付与银联之间的竞争与矛盾在不断加深。
  杨德龙(南方首席五策略分析师):现在第三方支付的机构都是拿到国家允许的牌照的,那么在2011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先后批了7批第三方支付机构,现在已经有250家了,这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他们也会联合起来与银联谈判,所以他们手中的牌应该说也是有舆论牌,应该也有了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这一张牌。
  解说:有分析认为,如果第三方支付被银联手边收编,将对行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缺少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涨价不可避免,而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杨德龙:那么对于银联来说,他既是一个经营者,又是一个监管者,相当于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那这种双重角色可能会导致他形成垄断的定位。
  解说: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极大降低各类企业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提升了企业乃至社会各产业链的效率。有观点认为,如果第三方支付被收编,可能导致金融创新效率的降低。
  洪培林:那这中间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看到银联垄断地位,他在整个产业的发展是会良性一点呢还是会恶性一点,如果比如说今天他只打压第三方支付平台,打压完了以后他自己又不做什么事情,这问题就很大。垄断不一定等于低效率,垄断也不一定等于对市场的整个伤害,可怕的是,如果用垄断这种地位,然后去创造了一个只基于自己利益的这样一个组织的话,那么对市场的这种破坏其实是远远超过,我们讲叫充分竞争这样一个东西。
  解说:对于银联和第三方支付的关系,专家认为,不应只是竞争和博弈,而应该在市场开拓中寻求合作。例如跨境的电子商务的结算就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洪培林:因为目前跨境支付的市场容量是挺大的,是很巨大的,可是银联迟迟没有能够形成,比如说像(00:33:39英文)跟国外各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支付组织之间形成非常良性的一个联动。那么导致跨境电商这一块,如果只依赖于我们国内一两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去跟人家谈,那会让我们的跨境贸易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银联他既然作为行业的老大哥,他可不可以站出来去解决这个问题。
  吴柯萱: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数量越来越大,对于支付缓解上下游的渗透就越来越深,对于银联而言,虽然拥有数亿持有银联标记的银行卡的用户,但是他和这些用户之间却缺一个有利的触点。而仅仅以一个标记所显示的品牌价值显然无法和那些真正能够触达到用户的互联网公司相比。短期而言,银联通过商业制衡的力量进攻大型第三方支付,或者通过降低通道费用来安抚第三方支付,继续和银联合作,这将推迟银联这样的传统巨无霸的影响力的下滑。
  但是从长期而言,如果银联希望真正建立长期的影响力,他就必须要自己去找到用户,通过接触用户,通过产品的体验,建立和这些用户的关联,才能真正抵御这场来自互联网力量的挑战和竞争。当前不管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同质化竞争的现场都非常严重,支付行业的发展不能单靠手续费盈利,而要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彼此进一步开放。而在另一方面,在新的开放创新的环境当中,也需要新的规则来维护安全和防范风险。
  但从长期而言,如果银联希望真正建立长期的影响力,他就必须要自己去找到用户,通过接触用户,通过产品的体验来建立和这些用户的关联,这样才能真正抵御这场来自互联网力量的挑战和竞争。当前不管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同质化竞争的现象都非常严重,支付行业的发展不能单靠手续费盈利,而要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彼此进一步开放。而在另一方面,在新的开放创新的环境当中,也需要新的规则来维护安全和防范风险。
(责任编辑:李恒群)
已有&0&条评论
绾虫揪缁煎3173ワㄥ锛剁涓璺17.95癸璺骞锛17.07%锛58.....
当前人气:0
[褰姣ぉㄨ] .cn/view/189514.j.....
当前人气:0
1.1.富17浜'澶х',姣ュ17璁″褰ュぇ瑰.....
当前人气:0
琛涓瑰ソ锛姣ぉ灏遍d涓釜″澶肩锛璧锋ユ定杞拌.....
当前人气:0
归澶淬17娆℃ 扮瑗胯 搴
当前人气:0
缇堕0(浜堕0)锛璺4.72癸17......
当前人气:0
璧璧璁17浣ラ锛借富濂A楠ㄩ哄ㄤ汉Fourier X1杩.....
当前人气:1
拌$宠喘锛17缇3拌17174ョ宠喘锛 缇宠喘浠g锛.....
当前人气:0
娴峰╄杩浼瑙12浠ヤ17浣浼涓涓挎璋达寰璋寸锛.....
当前人气:0
澶у╀濂斤
当前人气:1
热门问诊股:
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
理财产品快速查询
组合投资类
信托贷款类
信贷资产类
证券投资类
权益投资类
债券投资类
24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48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联商务 第三方支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