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印边境冲突事件最近冲穾情况如何?

中印边境冲突中的不丹是怎样国家 与中国一直未建交|不丹|印度|中国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印边境冲突中的不丹是怎样国家 与中国一直未建交
  原标题:中印边境冲突中的不丹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编者按]
  近期,中印两国发生边境冲突,引发各界关注。与此同时,另一个处在漩涡中的小国——不丹也因此站在了聚光灯下。对于这个国家,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了解。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王德华曾于2008年写就一篇文章,详细讲述这个我们身边的“陌生国家”,放在今天来看,仍有现实意义。
  在巍峨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有着一块被世人赞誉为高原净土的不丹王国。其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为内陆国。北部山区气候寒冷,中部河谷较温和,南部丘陵平原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长久以来,由于境内群山矗立,又背靠着喜马拉雅山脉这座巨大的天然屏障,散居其中的70多万国民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基本沿袭着千年不变的生活习俗,以至有人说他们“离蓝天最近,离世界最远”。即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洁净的空气、传统的服饰、无拘无束繁衍生息的黑颈鹤、雪豹,甚至传说中的雪人,让不丹在世界眼中成为神秘、宁静、纯洁乃至保守的代名词,也因此总让久居“水泥森林”的都市人充满无限遐思与憧憬。
  “不丹”在梵文中意为“西藏边陲”,又有“雷龙之国”之称。8世纪,藏传佛教开始传入不丹,至今长盛不衰。1907年,首位国王伍盖恩·旺楚克正式建立不丹王国。现任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为第四代君主。自1974年加冕登基以来,由于国王思想开明,作风民主,长期致力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宗教和民族传统,而且还在1998年主动实施政改,将行政权力移交给部长委员会,备受全体国民爱戴。
  近百年以来,不丹王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与民主化。今天不丹年人均收入已达712美元,在南亚各国中是比较高的。不丹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行“全民幸福计划”,主要包括发展经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和实行良政等内容。国家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如有在不丹不能治疗的病,可以将病人送到印度、泰国甚至美国去医治。
  当巴基斯坦、缅甸和尼泊尔为建立和捍卫民主政体而爆发流血冲突时,不丹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画面,国王自上而下推行民主,废除了不丹近百年的世袭君主制,希望建立适合不丹的民主政治体系。日,不丹举行了第一次国民委员会选举。日,不丹第一次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两次史无前例的选举使不丹在其独特的民主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不丹国王推动民主化的背景及原因
  首先,政治体制民主化是世界和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是推动一个国家进入民主进程的重要外因。世界各地,特别是一些南亚国家的权威主义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对不丹民主化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20世纪最后几十年,第三次民主化浪潮风起云涌,显示了巨大的能量。1974年,这股民主浪潮从欧洲南端涌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这三个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漫延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前殖民地拉丁美洲,一个接一个的军人政权还政于民。80年代中期,民主化浪潮涌入东亚,菲律宾、韩国等权威主义国家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它又迅速席卷了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使这些国家相继走上了西方式的议会民主道路。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影响下,不丹重要的邻国之一尼泊尔也走上了民主化发展道路,建立了议会民主制。在这股民主化变革浪潮中,权威主义政权也必须从民主意识形态中寻求合法性基础。不丹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国王作为比较开明的君主,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民主改革,选举并建立民选政府。他曾经表示,“还政于民是为了让不丹在政体上与西方民主接轨,以便贏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为了不丹人民长远的幸福,我们必须推行民主,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其次,不丹新老国王都非常推崇西方民主思想。旺楚克国王在国内接受早期教育之后,就到美国麻萨诸赛州的库欣高中和惠顿大学学习。之后,于2000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的马格德林学院继续深造,并获得牛津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西方的教育背景使其推崇“民主治国”的思想。2002年,旺楚克提议修改宪法赋予国民更多的权利,他表示希望成为“立宪君主”。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我根本没有面临压力,当然也没有来自国内的压力。”对于“放权”原因,他解释说:“根据血统而不是能力选择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不明智的,不丹不能拥有一个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盛行体制不同的政治体制。”不丹报纸援引国王的话报道说:“君主制度可能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国家,现在可能是最佳的立宪时机,让本国拥有一个最能确保未来繁荣安宁的民主政府。”现在,年轻的国王吉格梅。凯萨尔。囊杰。旺楚克也希望将在英国牛津大学接受教育时获得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在国内推广。
  再次,旺楚克国王执政成功为推行民主打下坚实基础。 1972年,年仅17岁的旺楚克继承王位,成为旺楚克王朝第4代国王。他就任之初,不丹国民生活贫困,文盲率居高不下,几乎没有像样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在他执政期间提出了 &“国民幸福总值” &(GNH)概念, &“国民幸福总值”主要包括发展经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和实行良政等4方面的内容,其最终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深谙佛教的旺楚克认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国家政策制订依椐应考虑“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不要失去精神生活。平和的 心态和国民的幸福”。于是,不丹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行“全民幸福计划”,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2007年不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00美元,是印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许多到不丹的外国旅游者都表示,我们赞赏GNH,好像回到了心灵的家园。
  旺楚克国王这种亲民、富民和为民的思想,得到了人民的积极拥戴,在他宣布举行选举,建立民选政府决定的时候,虽然很多国民对此表示不解,但还是表示要拥护国王的决定。
  二、不丹在多个外交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首先,不印关系迈出自主步伐。 经过不丹4世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多年的推动与两国间的长期谈判,在不丹4世国王日至12日访问印度期间,两国于8日签署了新的《印度一不丹友好条约》,新条约于日起生效。修订后的友好条约主要修改了原条约的第2章和第6章,并增加了关于巩固和扩大两国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合作的内容。根据新条约,不丹可以自主决定外交事务而不再接受印度的“指导”,并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非杀伤性武器装备而无需得到印度的许可。同时新的条约继续确保印不两国在国家利益相关问题上相互合作,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从事有损另一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新的条约使不丹从过去的附属地位逐渐变为平等伙伴,这对于不丹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去年来,不丹政府首脑频繁访问印度。2007年3月,贸易与工业大臣益西。金巴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能源部长会议;2007年4月,不丹首相兼外交大臣坎杜。旺楚克访问印度并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2007年4月,不丹人力资源大臣乌金。次仁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外交部长会议。
  2007年4月印度内政秘书V.K。杜加访问不丹;日,时任印度陆军第一副参谋长的D咔普尔问不丹,并受到了不丹国王的接见。不丹国王表示其对两国间坚固而密切的双边关系感到满意,并对不丹皇家陆军同印度陆军的友好合作关系感到赞许。卡普尔还拜访了不丹皇家陆军作战主任巴通次仁,后者表示,印度陆军副参谋长的来访将进一步促进两国陆军间的合作与友谊。2007年10月,印度外长访问不丹,签署了执行普纳桑楚一期水电项目的协议。
  印度是不丹的最大援助国,其援助额占不丹接受外援总额的56.9%。其中主要表现在水电领域,该领域的合作为两国都带了利益。2006年7月,不丹国王访问印度期间,两国政府就水电合作签署了一份协议。根据该协议,印度承诺在2020年前从不丹至少购买5000兆瓦电力。2007年10月开始的1095兆瓦普纳桑楚一期水电项目初始费用超过380亿卢比,是印度与不丹援助关系中执行的最大的项目,也是印度一不丹水电合作的一座里程碑。由于不丹的九五计划延长至2008年,印度为不丹的九五计划追加拨款63亿卢比,总额达261亿卢比。印度还承诺援助不丹建立产量达100万顿的水泥工程,将在囊兰修建敦桑(Dungsam)水泥厂。
  印度还在教育领域为不丹提供援助。印度政府每年向在印度大学深造的不丹学生提供50个奖学金名额。两国之间还有科伦坡计划,印度根据该计划向不丹的大学派遣师资。此外还有许多不丹学生自费在印度各大院校接受教育。两国在民间交流方面也很丰富,印度一不丹基金会在2007年2月举办了印度一不丹友好汽车拉力赛。
  此外,印度还拟修建5条跨境铁路,以将不丹的边境城市接入印度的铁路网。
  日至14日,不丹外交大臣率高级代表团赴新德里参加不印发展与合作会谈。印不双方在会谈中回顾了九五计划的援助执行情况,并讨论了从2008年7月开始的十五计划中的双边合作问题。
  在印度的援助下,经济增长迅速,年GDP增长超过20% 。不丹2007年的GDP增长超过了20%,达到11,64亿美元(按官方汇率计算),这主要得益于2007年对印水电出口迅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不丹是首个提出“国民幸福总值”的国家,追求国民幸福总值已列入不丹宪法草案,将在法律上成为不丹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据不丹的研究所最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不丹68%的民众感觉“很幸福”。
  同时,不丹依托印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在印度的援助下,不丹开始修建国内第二个国际机场一一更勒普国际机场,并重新铺设了帕罗国际机场。公路方面,印度边境筑路组经整修了更勒普一萨姆托巴利的31号国家公路段,不丹政府修建了代伐姆一民江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不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尤其是近年来向印水电出口及相关建筑业成为不丹经济支柱之一。2007年3月,塔拉水电工程7个设备竣工,总发电量达1020兆瓦,该工程是印度海外援助的最大项目,其中所有的剩余电力将出口至印度东北地区,既为印度开发东北地区提供能源支持又给不丹带来了大量的出口贸易。10月8曰;印不两国政府召开会议批准了普纳桑楚一期水电工程,其生产能力达1095兆瓦,其规模将超过塔拉水电工程。2007年上半年,不丹发电量的77%都出口到了印度,而2007“-2008财年,不丹超过70%的财政收入将来自向印度出售电力。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发展与援助国的关系 。 不丹积极参加南亚区域合作。日,第14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召开;10月13日,孟加拉湾多领域技术经济合作倡议峰会在印度举行,不丹外交大臣代表不丹出席了这两次国际会议。
  应不丹国王邀请,奧兰治王室的威廉。亚历山大王子和荷兰马克西马王子于日至31日访问了不丹,参观了帕罗、廷布的历史和宗教圣地。年内,瑞士向不丹政府捐赠了6609万努,在教育、文化、可再生自然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不丹提供援助。
  第三,中不关系虽无外交关系,但长期友好相处,经贸联系拉动不中关系。
  不丹与中国既“近”又“远”。近的来看,两国不仅是邻国,而且从不丹人爱吃猪肉的习俗,随处可见类似中国饺子的“馍馍”,直至与中国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属相中,都可看到两国历史文化相通的影子。据说公元8世纪中叶,莲花生大师从中国西藏返回印度时,途经不丹,应当地僧俗要求驻留不丹宣扬佛法,此后藏传佛教噶举派成为当地最兴盛的佛教教派,对不丹政治、社会生活影响极大。以佛教为纽带,不丹与中国西藏长期以来就有紧密的经济、宗教、文化联系。 &如果您到过不丹,那就会看到不丹国旗时就会看到旗上的中国龙。那么旗上为什么有中国龙呢?要谈不丹国旗上的中国龙,就不得不从青藏高原古代的苏毗国谈起,这是一段悠长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
  在我国古代,在青藏辽阔的高原大地上曾经诞生了以下三个童话般的国家,即大鹏鸟之国、 天上之女儿国和骁勇无边之国:
  大鹏鸟之国:大雄国,曾有高度文明,产生过自己的宗教,就是神通广大、充满神秘色彩的苯教,崇拜大鹏鸟。大雄国主要在西藏的西部,也就是现在的阿里地区。
  天上之女儿国:苏毗国,母系社会国度。女做官男劳作,一女多夫,过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苏毗国偏于西藏的东部。
  骁勇无边之国:吐蕃国,骁勇善战,勇力无边。吐蕃国在西藏的中部。
  苏毗国对中原地区的文明比较向往,曾多次派人到隋唐进行朝贡。《隋书 西域传》中记载到:“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歇”,“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
  在公元7世纪,由于吐蕃国的大王“松赞干布”带领吐蕃迅速崛起,雪域高原陷入混战,展开了一场雪域高原版的三国演义。苏毗女王虽然年轻貌美,但治国无方,怎是“松赞干布” 大王的对手。最后,苏毗畏惧吐蕃的强大,要求通婚。但是, “松赞干布”大王醉翁之意不在酒,怎可一个通婚就善罢甘休,非要把苏毗收入囊下。一方面对苏毗强攻;另一方面在苏毗内部布置奸细,挑拨其内乱。这样,苏毗过很快就要分崩离析了。苏毗女王只好投降了。苏毗女王虽是弱女子,关键时刻却也愚中有智,投降之际向“松赞干布”大王提出自治条件,要求保留母系社会的一些特征和一些管理权力。“松赞干布”大王心想,一个弱女子又能把我怎样,就答应了女王的要求,对苏毗采取“一国两制”的政策统而治之。但苏毗女王通过这样的方法,保留了苏毗国的血脉相传。(相传大王与女王也曾结婚以培育共同后代,但现已无法考证。)吐蕃国大王征服了苏毗国,又征服了大雄国,终于一统高原大地,吐蕃大王的光辉照遍青藏高原。
  时间的长河滚滚流逝,很快到了元代。元朝统一了西藏。帕竹王从元朝取得了13万户中的帕竹万户侯称号。俗话说平平淡淡最是真,帕竹万户在元代不显山不露水,蓄积力量,以待后发。
  元朝被明朝取代后,帕竹万户侯看准时机,取得明朝皇帝的信任,帕竹王逐渐成为了统领其他藩王的藩王。帕竹人得势,帕竹人信仰的噶举教派也就成了强势教派。噶举教派中又分几派,其中的一派深得明朝皇帝的赏识,被明皇帝赐予四脚神龙。由于这一教派拥有四脚神龙,因而这一派叫做“竺巴”。
  “竺巴”是音译,“竺”这个音在藏语里是龙的意识。历史在不断地演进,历史的时空推进到了明朝末年。明朝末年中原大乱,明朝无暇顾及青藏事务,而青藏内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帕竹王室的政权被其家臣所篡夺,另一方面黄教兴起,黄教屯兵买马,跃跃欲试。“竺巴”的信徒被两面夹击,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可以说,龙应该是中国和不丹的纽带。我们的国旗虽然没龙,但我们心中有龙。中国和不丹国永远是好邻居。我们祝愿不丹发展顺利。
  18世纪后期起遭英国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1910年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印度独立后于1949年8月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1961年以来,不丹国王多次公开表示要保持自己国家的主权和独立。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1973年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1985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
  中不迄未建交,但两国关系一直友好,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从1984年至今两国共举行了16轮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是两国政府间签署的第一个协定。2000年两国政府就不丹王国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保留名誉领事馆事达成协议。2001年4月,不丹王国宗教领袖央腾加增大师(不丹宗教界第二号人物)率不丹文化代表团访华。7月,不丹外秘乌金·泽林率不丹官方代表团访华。10月,不丹审计署审计长昆藏·旺堆率团访华。11月底,中国不丹边界第15轮会谈在不丹首都廷布举行。
  中不边界长约6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1984年起,中不两国轮流在北京和不丹首都廷布举行中不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是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协定,对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条件。2005年7月,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罗照辉率团赴不丹举行中不边界问题专家小组第二次会议。
  2007年4月,中国外长李肇星在印度出席第14届南盟峰会期间会见不丹首相兼外交大臣坎杜·旺楚克。6月,杨洁篪外长在出席亚洲合作对话第六次外长会期间会见了不丹信息与通讯大臣雷凯· 多吉。
  中不经贸关系在2005年和2006年持续下降,2007年迅速回升,贸易额约500万美元,同比增长3237.4%。
  2006年8月,不丹外交大臣坎杜·旺楚克率团来华参加中不第18轮边界会谈,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与坎杜举行了会谈。双方主要就中不边界、中不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表示双方均高度重视中不关系,同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致力于早日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原定于2007年在廷布举行的中不第19轮边界会谈因故被推迟,预计将于2008年举行。
  新的《印不友好条约》的签订、不丹的国家民主化改革以及中不两国不断加强的经贸联系,将为中不关系带来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为中不建交创造了良好的前景。我向中国到不丹直接投资会增加,这对两国人民是有利的。
  (王德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欢迎您访问惊奇网 给你不一样的热点资讯
1987年那场鲜为人知的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那场鲜为人知的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夏,我百余名官兵手持多种现代化轻武器一线排开,怒视蚕食我领土的400多名印军&&一小时后,暴雨后挟着冰雹砸下来,打得钢盔和枪管直响,我军官兵岿然不动。6个小时。大地静得令人心颤。最后,对手竟在这无言的逼视中潮水般地溃退下去&&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桑多洛河事件差点酿成了第二次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
长期以来,中央政权对西藏疏于管理。清朝初创时对西藏本身兴趣不大,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喇嘛教控制蒙古高原各部落,所以清皇室才装出是藏传佛教(即俗称的喇嘛教)信徒,与藏传佛教的高层不断交往,许以厚利,引诱他们倒向清方。随着清与准噶尔在整个中国西部的长期战争的进行,清廷逐步认识到,西藏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地缘战略上对中国整个西部的安全与稳定都相当重要,于是日渐倾向于将西藏直接收入版图。
西藏的归附最关键的转折出现在1793年,当时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入侵西藏,清廷应西藏的求救,派军入藏救援,击败尼泊尔后,订立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长期驻军,并规定驻藏大臣为西藏世俗权力的最高人物。可以说,以此为标志,西藏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
20世纪50年代,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很快把目光投向了西藏。几乎与此同时,同样独立不久的印度,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于他务,还无暇西顾之机,于1951年2月派兵越过西山江、达旺河,占领了达旺;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0月,印军又在直升机的配合下,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地方,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印军反而进一步加紧侵吞,到1953年印军基本上侵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此后,印军又越过&麦线&向北推进,侵占了西藏的兼则马尼等地。
因为这段时间上有所重合,现在有些人指责当时入藏的解放军没能尽到保护国土的责任,即进藏后没有马上派兵去&麦线&以南驻守,并驱逐已有的印军。其实,这种推测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中央政府根本就不知道藏南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麦克马洪线也只有极少数人听说过,因为这条&麦线&一度长期被英国人保密,而新中国政府既没能继承原来的国家外交资源(都拿到台湾去了),自己培养积累的外交人才和资料也相当匮乏。一直到1953年底,中国政府开始与印度进行有关西藏问题的谈判时,噶厦才向中央代表提供了藏方所藏的&麦克马洪线&原图。那是一份大小不到1平方米的地形图,但既无等高线,也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有一条西起不丹与我国西藏交界处、东至中缅尖高山交界处的红线。
朝鲜战争签约停战后,中国开始能腾出手与印度谈判解决关于西藏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过一开始的中印谈判并不是谈边界,而是印度在西藏的特权问题。也许现在很多人也已经不知道了。印度直到50年代初,一直在西藏拥有大量特权,甚至有驻军,这是继承自英国两次侵藏战争的&成果&。印度驻军主要地点在江孜(也就是电影《红河谷》历史背景的所在地)和亚东,其中特别是与印度最接近的亚东实际上是处于印度的占领之下。中印谈判自日始,到日双方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最高通商和交通协定》,这份协定取消了印度在藏的特权。这个条约签署之后,中印关系的友好程度也一度达到了高峰。
1954年起,驻藏解放军开始逐渐向边境地区分兵驻守,随着解放军进入中印边境地区,中印在边界上的矛盾与冲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频繁和尖锐了起来。
1954年,印度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管辖中国藏南地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的&未标地界&改为&已定界&;1972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又过了14年,印度议会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
日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信,正式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的要求。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两国官员举行会晤,分别提出和审查对方提出的边界主张的论据,印方要价极高,且毫无妥协之意;而到了1962年8月至10月,更多次拒绝与中国继续举行谈判。此后,印度的贪婪直接导致了1962年的那场中印战争。
任何公正客观看待问题的人,都不会认同将某种历史事件完全从当时的背景、条件下割裂进行看待的做法。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各方在各个时期采取的态度与策略是不可能绕开当时所面临的时局背景的。如当解放军入藏时,&麦线&以南地区主要据点都已经落入印度之手,而中国能从内地调入西藏的力量严重受限,同时西藏内部却又有重重危机,在这种条件下与印度开战根本不可能收回藏南,反而有可能丢掉更多控制区,助长印度气焰;甚至导致印度全面出兵,努力扶植一个&独立西藏&(这是当时美英都非常乐意乐见、甚至已经私下向印度积极鼓励的)。很显然,任何对国家负责的领导人或政府,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在那种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冒险决战,而只能是选择暂时维持、稳定边界现状。
事实上,新中国一直在努力扭转这种局势,比如通过谈判的和平手段尽可能收回外国特权、争议的领土;大力加强内地与西藏交通建设,尽量弥补在后勤上的致命弱点;宣传民主改革、大施福利恩泽,与旧噶厦政府争夺藏民人心,为全面、深入地巩固在西藏的地位打基础、作准备;同时占据实控线以北要点,阻止进一步入侵。最后更是进行平叛和民主改革,建立了真正服从中央、认同国家的自治区政权。了解西藏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西藏全面建立了忠诚与服从中央的地方政权,实现了国家对西藏基层的最直接有效治理。
1962年的失利深深地挫伤了印度这个大国的自尊心,印度知道要想抚平创伤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中国复仇。尽管20世纪80年代印度各党派都同意继续中印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确保印度对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但是,拉&甘地个人对中印关系正常化并不感兴趣,拒绝了邓小平提出的关于边界问题的一揽子交易,并且在陆军势力的鼓动下重拾尼赫鲁的&前进政策&。经过多年来苏联的支援而实力大增的印度认为,报复1962年失败的时机已到。
那是1987年5月的一天,由山南军分区某团副团长带队的一支机动巡逻队在藏南一带巡逻,这个分队由一个步兵连加强一个侦察班(骑兵)、82迫击炮排(3门火炮)、一个82无座力炮排(4门炮)、一个重机枪排(3挺重机枪)组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按照战斗姿态组成的,可随时应付突发情况而组成的战斗巡逻分队,所有人员与装备分乘10余台车辆执行任务。除了副团长外,指挥组还包括一名作战参谋、一名侦察排长、一名通信参谋和步兵营副营长。
当巡逻队到达桑多洛河谷地段时,已经天黑,副团长命令部队就地宿营,准备到第二天早上再前往河谷南端的中印边境山口进行巡查。部队吃过晚饭就扎营休息了,但晚间9点多,负责夜间宿营警卫的卫兵发现,河谷南端边界山口上有火光和说话声,便立刻报告了副团长。两个小时后,从边界山口回来的侦察参谋报告,可能有一个连的印军,已经占领了河谷过去双方虽未经划定、但彼此默认的我方一处制高点,并已经构筑了战斗工事。
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除通信与后勤人员外,巡逻队全体战斗员按战斗编组和攻击部署,进入攻击出发阵地。从当时侦察情况看,印军位于河谷我方重要制高点的兵力约有一个加强排,但在其后方500米处,还有一个排的兵力,副团长判断印军兵力约为一个连,并配备有60迫击炮和重机枪等武器,在纵深可能有更多的兵力和大口径炮兵支援。从印军部署看,是准备在原由我方控制的这个制高点上长期驻扎。
8点多左右,副团长副营长带侦察参谋和3名侦察兵、一名报话员和一名翻译,前往印军占领的我方高地据理进行交涉,印军始终态度蛮横,在发现中国军队好像人数不多时,印军士兵开始以武器对准中方交涉人员进行威胁,同时,据守在高地上的印军也开始进行战斗活动。看到交涉无果,副团长命令副营长和侦察参谋撤回。但在我方人员回撤过程中,印军突然向我交涉人员射击(据印方后来解释时因为士兵紧张而走火所致),当场打伤我副参谋长,该参谋长后来因失血过多而牺牲。
鉴于印军打伤我交涉指挥员,我副团长当即命令部队发起攻击。此时,我攻击分队已经完全占领攻击出发位置,并采取了迂回包围战术,迂回到印军后方发起了攻击。在我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等火力的支援下,我攻击分队仅用半小时,即攻占了由印军非法侵占的我方高地,共击毙印军13人,其中军官1人(准尉副排长),俘敌8人,其余向南溃逃,我军未予追击。战斗中,我方亡4人,伤11人。
下午两点左右,不甘心失败的印军在大口径火炮支援下,出动了加强连开始对我防御部队展开了攻击,但在我军火力的打击下,印军很快就退回。入夜后,印军不断地以迫击炮和纵深火炮地我阵地进行连续的火力攻击,副团长判断印军可能在第二天天亮继续进行攻击,命令部队加修工事,做出抗击敌人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同时,副团长将已发生的情况迅速向团部和山南军分区做了报告,表示将坚守到最后一个人。
山南军分区在接到副团长的报告后,立刻向西藏军区、成都军区报告了当前发生的情况,并立即抽调、组织机动兵力增援巡逻队。西藏军区首长也立刻命令山地步兵53旅紧急出动,增援桑多洛河谷方向,同时将情况报告成都军区和总参作战部。
第三天天亮,印军果然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向我边防巡逻队发起了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由于我军的顽强抗击,印军在伤亡了数十人后,停止了进攻。但随之而来的是印军派出战斗机和直升机,对我方进行的持续的侦察、威胁,并在纵深不断地增加兵力,似乎准备进行更大的攻势。
就在第三天晚间,我山南军分区增援部队一个步兵营首先赶到,随即进入防御地域,第四天,我山地步兵53旅开始陆续赶到,并带来了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我方力量进一步增强。同时,西藏军区也迅速派出指挥力量,在桑多洛河谷纵深开设了前进指挥所,准备组织力量。
由于我军的增援力量不断增强,印军也开始不断地调集兵力,印军总部向东部军区发出的战争动员令,开始大规模地向冲突地区增强兵力。冲突发生两周,印军已经向这个方向调集了一个军部、两个师共约7个旅的兵力和大量炮兵与坦克,开始部署与我军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行动。
为了应对印军的战争挑衅,总参作战部向第13、21、54集团军下达了预先号令,要求3个集团军的部队准备前出到西藏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确定第一批参战部队为149师、37师、61师和160师(即1962年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作战中取得瓦弄大捷的130师),并要求成都军区在西藏开设前进指挥所,组织预定参战部队指挥员前往战区勘察道路和地形。冲突发生半个月后,我预定参战部队的师以上指挥员乘飞机到达前线,开始察看地形和道路情况,并受领成都军区首长下达的预定作战任务。6月份参战部队的团营两级指挥员到达前线,组织察看地形,受领任务,其中149师和37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前线。
根据军委首长&保持克制,坚决反击&的作战方针和指示,成都军区前指首长的决心是以13集团军指挥山地步兵52旅、37师和160师在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战,准备歼击位于该方向的印军第2师,以西藏军区前指指挥53旅、149师和21师,在德让宗至拉鲁地段作战,准备歼击印军第4师,相机打击印军第17师。要求部队在6月底完成战役集结和准备,7月作为战役开始的初步时间,待第二批作战部队到达后就开始发起进攻。战役以歼灭印军前线主力师,收复藏南争议土地两个重点为目标,一举解决我方主张的领土边界。
在此次中印军事对峙中,印度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他们没有把握,印度政府发现中国军人并不像陆军将领所说的不堪一击。同时印度的挑衅也不符合美苏两国的利益,由于美苏对峙,他们无力支援印度对抗中国。
早在1986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新德里,婉转地向印度传达了一个信息--如果中印间发生冲突,苏联不会履行苏印条约中对印度的承诺。
同时,苏联还派出特使,向我国表示要尽力制止印度的战争行动。印度内部的理智派也占了上风,于是印军开始主动后撤部队,脱离与我军的接触,并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与我方和平解决这次冲突。
8月,军委解除了西藏作战任务部队的任务使命,前出到西藏的部队和指挥机构陆续撤回内地。中国向印方移交了战俘和战死人员的尸体。我们参战的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如果当时开打,印度将不仅失去对我藏南土地的强占,还将失去它自认的两个王牌师--第2师和第4师,在我军的铁拳打击下,这场战争将比上一次战争打击更为惨重,因为我军为此调集的兵力和火力,远远超过了1962年的作战力量。
之所以最后没有能够达成收复藏南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印度的后退,而是我军在云南继续地越南展开作战行动。当时中央认为,不能在两个方向同时与两个国家作战,特别是印度这样的大国,一旦战争开始,规模、时间和发展很难预料,所以才最终放弃了这次进攻战役。
藏南回归,中国必须把印度的野心关进笼子里
综观印度这些年来的变化,可以发现,藏南问题真正有热度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输掉上一场战争的印度何以如此有底气?谁给我印度这个胆量?
印度老是觉得,自己随时可以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这个心理优势极大地支撑了印度在藏南问题上和中国硬杠的勇气。如果说印度自己分量不够的话,那么西方表达出的支持姿态则让印度的强硬又多了三分。
有了西方的支持,印度觉得自己有和中国对抗的资本,希望在亚洲体系内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压倒中国了就不奇怪了。无论它的感官是否足够客观,但是至少在印度眼里,它就是有那个能力和潜力的。印度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得不错,结果它们的精英都变得特别愤青,对与西方民主不是一条道上的中国那是优越感十足!在边境问题上有着不知自己斤两的过分要求。
藏南问题可以拖,却不能无限度地拖。不彻底解决藏南等领土问题,则不足以让中国对印度达到一定的信任度。中印之间的谈判进行了13轮,但成效寥寥,除了领土是两国关系间最为敏感、谁都不敢妥协外,因为1962年那场战争,使得中印间的隔膜比喜马拉雅山还高。
印度现在的心魔已经驱逐不了,与疯子在一起,最好得准备一根棒子。虽说战争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战争解决,特别是大规模的战争绝对不应该成为中国唯一的选择。
印度一直指责中国在经营一个名叫&珍珠链&的势力范围来包围印度,那些包围印度的中国&珍珠&包括缅甸、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塞舌尔和巴基斯坦。
中国与尼泊尔的公路线与铁路线摆上了日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国家与地区,将由于经济的原因,很快全面倒向中国,包括不丹与锡金地区。这一种倒向,直接威胁到了印度的野心,印度陷入惊惶失措的状态是非常正常的。再换一个角度,中国与巴基斯坦的铁路、中国与缅甸的铁路与公路的拓展,更加剧了印度对来自中国&包围&的恐惧!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在南亚确保的战略据点像项链一样将印度包围,印度对中国的影响力感到恐惧。&
把印度完全钳制在一个隐形的笼子里,一旦印度的信心和自尊被摧毁后,藏南问题,到时候是打是谈,都将是一个更为有利的基础。
袁世凯死后十个老婆的结局竟是这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似乎已是盖棺论定的人物。一个世纪以来,史学界众口一词,对他均持否定的评价,窃...
辫子戏越来越多,大家往往被剧中上朝的宏大场面所震撼,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大臣上朝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呢? 影视剧中的上朝 首先,清朝上...
【周围人正在看】
【随机阅读】
联盟广告信息...
"惊奇历史" 指数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7年中印边境冲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