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GDP背后 掌阅能读出chm文件吗什么信息

深度挖掘GDP增速背后的秘密: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深度挖掘GDP增速背后的秘密: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author":"linhui","content":"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原文链接:扑克导读中国的PPI已经是连续43个月出现负数,这意味着工业制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但是为什么,我们在消费端并没有感受到物价的下跌?产品在降价,物价却仍然在上升,中间这一部分差价,到底去了哪里?如果你想知道中间这部分去了哪里,请看扑克投资家今天带来的这篇对于GDP增速的简评,是我们的老朋友蛮族勇士的作品,文字虽简,思路却很深,非常有启发价值。▌文 月下鹰翔(微博)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平台无关作为国内投资界数得着的数据狂之一,每个季度的经济数据集中公布的时候,都是我的集中吐槽日。尤其是今年以来,看着统计局各种胡编乱造,简单的发几篇围脖已经不足以平息我汹涌澎湃的吐槽能量了,必须要写下这篇短文,集中性的嘲讽一下。首先我们来看GDP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值为48.78万亿,统计局宣称相对于去年同期的增长率是6.9%(按可比价格计算)。好吧,看看去年的值是多少,45.74亿。老实说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传说中的“可比价格调整系数”是多少,所以我们直接计算这两个绝对值之间的增长率吧。48.78/45.74-1=6.6%。好吧,以绝对值计算的GDP增长率,只有6.6%,低于按可比价格计算的6.9%。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统计局眼中,价格调整系数低于1,今年的物价比去年便宜,今年的钱比去年的值钱。老实说,作为一个购物达人,我真不觉得今年的物价跌了多少。按照你统计局的说法,今年的物价涨幅确实不高,9月份的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不过好歹这也是上涨嘛。哪怕就按你这个1.6%来算,6.6%的GDP绝对值增幅除以1.016,这么算起来,也就是6.5%的增长率。这可怎么都算不出6.9%来。好吧,这里面的逻辑实在是莫名其妙。除非统计局把价格调整系数公式完完整整的公布出来,不然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弄明白这个增长率到底是咋回事了。对于这件离谱的事,我只能是这么猜测:消费端的价格确实在保持上涨,但是生产端的价格(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一直在下降,9月份的PPI同比下降了5.9%。从2012年2月开始,PPI指数就没转正过,长年维持负值。这意味着进入最终消费领域之前的工业产品一直在降价,已经连续降了3年零7个月。在计算价格系数时,我们的统计局并不只是考虑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而是综合考虑了中间环节的价格。但是,这个事是非常离谱的。为什么工业产品在中间环节连续降了3年多的价,但这种价格下降体现不到最终消费领域?理论上,你中间产品都降价了,都连续降了这么长时间了,这意味着制造业的平均成本普遍下降了,这一定会体现到最终消费领域,拉低消费价格。但结果居然刚好相反!在中间环节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是因为这个国家酷烈税负吗?制造企业的税负太重所以无法降价?那么,我们来看看税收数据。工业企业的月度数据到这一刻只公布到了8月份,没关系,就看看这里面的“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这两项。今年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利润累计为3.77万亿,税金累计为1.16万亿。税金/利润,就是税负水平,算出来是30.8%。2014年底的利润为6.47万亿,税金为1.69万亿,由此计算出来的2014年工业企业的税负水平为26.1%。按这个计算方法,2013年则是24.8%。看到没有,从2013年底到现在,只不过1年零9个月时间,工业企业的税负水平足足提升了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高达20%,也就是五分之一!我们明明知道制造业不景气,我们明明知道制造业是这个国家的根基,我们明明知道制造业衰亡的结果将是一场酷烈无比的经济危机,但是我们仍然在纵容这个政府给制造业加税!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给垂死挣扎之中的制造业,加了五分之一的税!而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在下跌,但消费端的价格却维持上涨的真正原因!你的数据再怎么乱七八糟,你也无从掩饰真相。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老蛮我作出数据狂,总能寻找到最关键的数据链,并推导出唯一的真相。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加税这个事情的存在,那我们当然很有必要来认真的看一下财政收入数据。今年1-9月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4万亿,对比去年同期的10.64万亿,收入绝对增幅为7.5%,较6.6%的GDP绝对增长率要高出约1个百分点。可见政府的财税部门确实工作勤奋有效率,真正实现了财政收入跨越式发展。有意思的是,我们还真不知道政府到底是靠哪一笔税金收入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如下表所示,将政府公布的全部单项收入相加,仅仅只有9.5万亿,与11.44万亿的总收入相比,足足有两万亿的巨额收入不知道从何而来,鉴于主要的税种都已经全部列了出来,印花税之类的都是小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收入大头土地出让金收入又属于“政府基金性收入”,不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内,所以我们只能猜测,这两万亿大概是横征暴敛的预征税款,征收过程不知道逼死了多少家企业,搞得连我党都不好意思入账,只能模模糊糊的处理算数。要知道在制造业大规模死亡的今天,每天都有无数家企业轰然倒地破产的今天,我党还能实现税收上的跨越式增长,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简单的举一组数据:2011年8月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中亏损企业家数为4.1万家,到2012年8月就突然上升为5.3万家,这已经算是触目惊心的亏损蔓延。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行轨道。2013年亏损家数维持在5.4万家,2014年8月为5.2万家,看起来那两年的日子都还能勉强熬得过去。但是到了今年,熬不下去了,亏损家数暴增到5.9万家。在这种背景之下,减税原本是治国必须的选项,但这个国家不但不减税,反而还要加税。这真是匪夷所思到了极致。而荒谬,或许才是中国梦的真谛吧。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updated":"T02:14:4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9,"collapsedCount":0,"likeCount":2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70eec5304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中国经济"},{"url":"/topic/","id":"","name":"国内生产总值(GDP)"},{"url":"/topic/","id":"","name":"工业"},{"url":"/topic/","id":"","name":"产业结构"}],"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1024,"height":622},"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puoketrader","name":"扑克投资家"},"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9,"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0:14:46+08:00","url":"/p/","lastestLikers":[{"bio":"律师","isFollowing":false,"hash":"c6ba1ae8ad640ced","uid":485400,"isOrg":false,"slug":"wing-63-65","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wing","profileUrl":"/people/wing-63-65","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兴趣(qian)使然的野生algo程序员","isFollowing":false,"hash":"b676dcd54bade1611e47affb","uid":08,"isOrg":false,"slug":"EricW","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Ericw","profileUrl":"/people/EricW","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你好哇","isFollowing":false,"hash":"462c4a008b8a386de3d46f3486af7ccd","uid":08,"isOrg":false,"slug":"shan-ling-6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闪灵","profileUrl":"/people/shan-ling-63","avatar":{"id":"4a3d49c6e8e271b434c840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别人都在假装正经,我只好假装不正经了!","isFollowing":false,"hash":"7ce805e8edfd34c142d5eec0","uid":512000,"isOrg":false,"slug":"you-dian-er-yi-si-60","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有点儿意思","profileUrl":"/people/you-dian-er-yi-si-60","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85b0b220c906a81f16f399f021e99ab3","uid":88,"isOrg":false,"slug":"zhang-dao-ch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张刀迟","profileUrl":"/people/zhang-dao-chi","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原文链接:扑克导读中国的PPI已经是连…","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80ff9e456bb535f446290e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经济周期"},{"url":"/topic/","id":"","name":"通货膨胀"},{"url":"/topic/","id":"","name":"通货紧缩"},{"url":"/topic/","id":"","name":"中国经济"}],"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招金融分析师,财经编辑","isFollowing":false,"hash":"f4d6e1fcfaa56340","uid":96,"isOrg":false,"slug":"linhu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扑克财经创始人,中国最新锐的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研究智库平台","name":"扑克投资家-林辉","profileUrl":"/people/linhui","avatar":{"id":"c0a7a7db7","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puoketrader","name":"扑克投资家"},"content":"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原文链接:▌素材:森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宗华烨点评总结:扑克财经@NEO扑克点评根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的GDP增速是6.9%,已经跌破了7%。虽然比预期要高上0.1%,但是在这新增的6.9%里,有多少是过剩的产能,有多少是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的投资,又有多少是经过展期的债务,都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如果刨去这些部分,那么真实的GDP增速,可能已经令人相当不乐观了。增速下降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令人恐惧的问题是面对增速的下降我们的政府会不会再次采用像上一届政府的4万亿投资那样误国十年的政策。宽松政策除了为以后的经济埋下更大的隐患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新增出来的货币并没有真正流向消费端和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如果印钞票能挽救整个国家的经济,那么津巴布韦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了。我们一再提醒,经济的运行就像这个星球的春夏秋冬一样,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冬天已经来临。已经到了直面冬天,拿出勇气面对我们这几十年积累下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了。作为一个伴随着这个国家成长起来的人,我惊叹这个国家三十年来的奇迹,也坚信我们这个一路咬着牙,含着血和泪走过的民族一定是可以熬过这个冬天的。今次扑克投资家带来森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宗华烨的文章,一同回顾这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通胀和通缩,也许更给到我们更多的启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下图中标记的分别是这几次通胀、通缩达到极值的年份。01我国历次通胀分析(一)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恢复国内经济,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后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建设导致财政支出激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大量发行货币,货币供应量M0从1978年的212亿元扩张到1980年的346.2亿元,上涨了63.3%。过量的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CPI物价指数从1978年的0.7%上涨到1980年的7.5%。快速上行的通货膨胀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抑制通胀,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政府采取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在1981年得到抑制,历时两年多。(二)1985年1984年,中央政府提倡加快改革,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地方政府响应号召,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1983年的16.2%上涨到1985年的38.8%;而1984年的货币供应量M2 比1983年新增1071.3亿元,过快的社会投资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同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工资改革,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大幅上扬。社会投资增长以及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货膨胀再次出现,CPI价格指数从1984年的2.7%上涨到1985年的9.3%。为了抑制此次通胀,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紧银根,减少货币发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物价上扬,本次通胀历时三年。1985年通货膨胀刚刚得到控制,我国马上又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通胀。(三)1988年中央为了理顺价格机制,1988年上半年放开肉、蛋、菜、糖价格,7月底,又放开名烟、酒价格,名烟酒价格一下上涨5至10倍,社会出现抢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又规划出台物价工资改革方案。改革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为了使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速,紧缩的政策开始松动,货币供应M0同比增速从1987年的19.4%上涨至1988年的46.7%,1988年CPI物价指数一下暴涨至18.8%。1989年,中央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采取减少社会总需求,控制贷款规模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回笼货币等政策,1990年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三年。(四)1994年1993年,中央为了进一步理顺价格,先后放开了粮食、钢铁及部分统配煤炭的价格,调整提高了原木、水泥的出厂价格,并对部分原油价格实行了议价。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推动企业成本大幅上涨。随后,中央又出台了工资改革制度,进一步添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最终造成物价上涨。与此同时,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速增长,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5.5%;而货币供给量在1992年已经开始上涨,影响滞后到1994年,加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拉动市场物价的上涨。1994年,CPI物价指数上涨到了24.1%的极高水平。在抑制通胀方面,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在1996年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三年。(五)2011年2011年,因内外因的共同影响,造成了此次的通货膨胀。首先,09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为了对冲巨额的外汇占款,央行抛出20万亿人民币,导致了当时的流动性过剩。2010年12月份 M2的增长率处于19.72%的较高水平,过多的货币供应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其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由于我国对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较高,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再者,当时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国内总需求过剩,加大了通胀压力。2011年,CPI物价指数上涨至5.4%,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稳定物价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密集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2011年期间,上调5次基准利率12次存款准备金率,到日,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2011年末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一年多。02我国历次通缩分析(一)1998年1997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经济时期,1996年由于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坏账,加之为了治理1994年的通胀,银行紧缩银根后积累了大批的不良贷款,银行的这种现象到1996年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状态,为了防范银行风险,政府开始控制银行不良贷款,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企业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轻松的获得贷款,面临着发不出工资的局面,经营困难,不得不降价销售产品,推动物价下滑。同时,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市场收缩,国内供给压力增大,加剧国内通货紧缩。1997年CPI价格指数下滑至2.8%,到1998年,CPI增速出现负增长,为-0.8%。通货紧缩,也使得经济增速从1997年的9.2%下降至1998年的7.8%,为了保持经济稳定,政府将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于银行惜贷,货币供应传导受阻。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投资基建设施来提高社会总需求。2000年,通缩得到控制,历时两年。(二)2002年2002年,CPI指数再次为负值,当年的物价总水平连续下跌了10个月,从这一点来讲,可以认为当时出现了通货紧缩。2001年中国加入WTO,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生产效率提高,成本下降而引发物价总水平的下滑。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伴随着的是利润的增长,企业再生产意愿得到激发,而物价水平的下降刺激需求的增加。这次通缩和1998年不同,是由总供给的增长快于总需求的增长而导致的物价水平下降,并不是需求不足引发的,所以当时并没有出现货币供应量和投资增速的快速下滑。2003年CPI指数恢复正增长,结束了这次非典型的通货紧缩,历时一年。(三)2009年从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世界蔓延,我国也未能独善其身。我国的经济明显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每月的出口额增速均在-20%以下,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农民工返乡,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从18.92%下降至14.8%,经济增速快速回落,2009年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仅为6.6%,CPI物价指数从2008年末开始下滑,2009年出现连续10个月负值。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加快基建投资,扩大内需。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也为2011年的通胀埋下了伏笔。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使得经济快速升温,CPI物价指数上涨,该次通缩历时一年。03历次通胀通缩规律总结通过历史的回顾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通胀多发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伴随着的是经济的高速上涨,通过大规模发行货币,扩大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建设稳定经济发展,宏观经济上表现为投资增速和货供应量快速上涨,CPI物价指数随之上扬。面对不同时期的通胀,政府采取了多样的应对措施,收缩银根减少货币流通以及控制投资压缩社会总需求是政府采用频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两项政策。排除2002年的良性通缩,1998年和2009年的通缩发生在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时期,均由于内外需同时减少导致供需失衡造成的物价下降。宏观经济上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减少,M2、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增速快速下降,最终表现为GDP缩水。面对这两次通缩,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1998年,采取了降息等货币政策,由于传到效应缓慢,货币政策没有发挥太大的效应,而发行国债等财政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2009年,政府通过“四万亿投资计划”快速的治理了通缩问题,结果是引发了全面的通货膨胀。04中国陷入通缩边缘综上,笔者认为,中国可能已经陷入了通缩边缘。首先,从最直观的物价指数来看,2012年3月PPI首次出现负增长,于此同时CPI增速放缓,到2015年7月,PPI已经连续41个月为负值,CPI也跌至2%以下。其次,内外需双双下滑,中国房地产拐点出现后,投资增速快速回落,从2013年的20%以上下降到今年7月的4.3%,伴随着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11.2%。全球经济增长的疲弱抑制了外围需求的增长,中国出口同比在今年前7个月中有5个月出现负增长,内外需同时收缩抑制了价格的上涨。另外,供给方面,工业领域产能过剩,人民币跟随美元升值导致进口贸易出现好转,加剧中国输入性通缩压力。社会总供给增加,需求减少是造成当下中国物价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长期的供大于求抑制生产,经济增速停滞。以史为鉴,面对通缩压力,政府加大了货币政策力度,从2014年底至今,下调了4次基准利率和2次存款准备金率,但并没有激发市场有效需求;此外,还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棚户区建设等基本建设投资。经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剑合璧,近期CPI物价指数有所回升,但形势不乐观,在目前全球普遍价格水平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再次陷入通缩的可能性极大。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2:48:15+08:00","url":"/p/","title":"逃不掉的经济周期:细数中国历次通胀通缩","summary":"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原文链接:▌素材:森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宗华烨点…","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0bbb02e40446adc89fdaa1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农产品"},{"url":"/topic/","id":"","name":"价格"},{"url":"/topic/","id":"","name":"期货"},{"url":"/topic/","id":"","name":"大宗商品"}],"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招金融分析师,财经编辑","isFollowing":false,"hash":"f4d6e1fcfaa56340","uid":96,"isOrg":false,"slug":"linhu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扑克财经创始人,中国最新锐的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研究智库平台","name":"扑克投资家-林辉","profileUrl":"/people/linhui","avatar":{"id":"c0a7a7db7","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puoketrader","name":"扑克投资家"},"content":"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原文链接:扑克导读以史为鉴,可以使人明志。大宗农产品这100年来的真实价格波动到底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无规律可寻?今天扑克投资家带来这篇全球农产品长期真实价格规律研究的报告,用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大宗农产品真实价格的长期走势,力求把真实的波动呈现给广大读者。▌文 陈娇 蒋卫华 毛一凡 王玮
来自 兴业农业投资要点:引言:玉米收储价格下跌,中国农产品市场化更进一步,详见上一篇专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临时收储改革脉络梳理》。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大方向下,全球农产品价格运行规律变得重要。下文对长期规律进行探讨,发现了一些明显的规律。农产品真实价格长期下跌趋势,百年跌幅61.5%。(1)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得产量增速超越需求增长,是真实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世界从一个物质匮乏,到一个物质富足的时代。(2)真实价格是震荡下行的,存在大体二十年熊市,十年牛市,三十年一个大周期的规律。最近一轮大牛市是年。各类农产品产量均大幅提高,价格走势较为一致,鸡肉较独立。(1)1962年起,各类农产品产量普遍提高。全球范围内,玉米增长接近4倍,大豆超过9倍,生鲜产品重,鸡肉增长了近12倍,远高于猪肉和牛肉的增长速度;(2)几种粮食作物价格走势类似,生鲜产品中的猪肉和牛肉也近似,但鸡肉存在相对独立的价格周期,真实价格五十年来有所上升,原因之一是快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影响农产品价格因素众多。(1)需求方面,由经济和人口因素影响速是最主要的周期影响因素。(2)供给方面,产量增速对生鲜价格影响较大,对可贮存的作物价格而言,库存影响更显著;(3)货币因素依附于实体经济状况,美元指数下行或利率下行会驱动价格上涨。需求是根本驱动因素,多因素共振推动大牛市,单因素则是小反弹。(1)GDP增长是牛市开启的根源,且影响价格的货币因素根本上也由经济来驱动。中长期来看,需求几乎是各个牛市和反弹的必要条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各类农产品乃至各类商品的长期走势基本一致。(2)除了需求增长,如果较多有效因素共同作用,则将带来真实价格的牛市大幅上行;突出单因素推动,则可以带来一波反弹。(3)天气、动物疫病和产地农业政策在短期内容易影响单种商品价格,但对中长期走势影响很小。目前已进入另一轮熊市大周期,但未来5年内或存在小反弹。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放缓,我们认为目前已进入另一轮熊市大周期。但其间会有反弹。2015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长回归稳定,加上库存的逐步消化,大宗农产品价格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01一、百年间农产品真实价格震荡下行1.1、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百年来农产品真实价格下行百年来农产品价格指数大幅降低。1900年,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64.73,2000年低点仅为37.73,降低61.5%。2000年后虽略有回升,也仅在2008年到达62.63。无论以CPI、MUV还是GDP平减指数调整,农产品的真实价格在过去的一百年间都明显下降。真实价格下行的根本原因是供给增加快于需求的提升。1900年后,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土地利用、灌溉投入增加,尤其是新技术的利用使得生产率全面提升,最终带来世界粮食剩余不断增加。总的来说,全球的农产品产量扩张速度快于需求的提升速度,从而推动真实价格下行。1.2、下行通道中的牛熊区间:大体10年牛,20年熊震荡下行中存在牛熊区间。虽然过去百年间大趋势向下,但下行过程中出现多次反弹。根据反弹时间、程度不一,我们把价格走势归纳为遵循约大体的10年牛市,20年熊市,30年一轮的大周期。牛市的特点是价格反弹持续时间长,幅度大,或二者皆有;熊市特点是价格持续下行,其间虽有反弹存在,但幅度较小且时间较短。(上图中黄色区间为牛市区间,灰色为熊市区间)参考图1。农产品价格的第一、二个牛市区间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重叠。20年代开始的农业危机,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及二战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期间,经历了两轮漫长的熊市。70年代初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石油危机、粮食危机以及滞胀造成价格上涨使大宗农产品迎来第三个牛市,之后价格进入调整阶段,随之而来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速放缓也带来了第三个二十年熊市。2000年起,新兴市场的巨大需求,稳定的经济增速,宽松的货币环境、世界性降息和通胀升高成为农产品价格再次进入牛市的推手。02二、各类农产品价格与产量长期走势农产品产量提升是近五十内的主要趋势。由于技术进步,产能提升,农产品产量50年内处于比较稳定的上行通道,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粮食短缺已经明显改善。其间各类农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增加,但程度不一。正如前文所述,这也是真实价格大趋势下行的根本原因。农产品价格指数完整经历了两轮牛市和一轮熊市。正如上文所述的牛熊周期,近五十年农产品真实价格指数经历了两轮完整的牛市(,)和一轮完整的熊市()。分类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与指数走势相近,而部分生鲜类产品存在相对独立的价格周期。(为保持数据来源一致,下文中分析五十年价格周期,我们采用世界银行的农产品真实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和GY价格指数稍有不同,但走势相似。二者均能反映真实价格的波动情况,不影响分析和结论)2.1、各类农作物价格周期相近小麦:1962年至2013年,世界小麦产量增长1.86倍,超过7亿吨,但真实价格却略有下降,从324美元每吨降至294美元每吨。玉米:玉米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作物。自1962年至2013年产量增长近4倍,从全球2亿吨增长到现在超过10亿吨。玉米价格趋势基本符合产品价格指数,下降趋势在2000年结束,主要由于美国强制性的生物乙醇生产政策导致玉米需求量大大提高(美国政策要求40%的玉米都用于生产生物乙醇),2012年美国大旱影响了玉米生产,引致2000年后玉米价格飙升。大豆:1962年后的五十年里,大豆产量增长超过9倍,由2700万吨增长到2.76亿吨,直接反映了世界范围内旺盛的需求。大豆是高质量低成本的蛋白质和植物油来源,种植区域广泛,对肥料和水的要求相对玉米更低。价格走势基本重合于大周期。棉花:1962年至2013年,棉花产量增长1.28倍。棉花进入90年代后,产量有较大波动,主要跟供给需求波动有关。2010年-2011年棉花价格出现巨大波动主要因为上年度产量减少导致库存偏低,同时金融危机缓和后需求增加。2.2、生鲜产品价格周期相对独立鸡肉:鸡肉存在相对独立的价格周期。作为最廉价的动物蛋白来源,强劲的需求使鸡肉价格从80年代开始进入上行通道,产量在五十年间也增长了11.7倍,大大高于牛肉的1.3倍和美国市场猪肉的0.58倍。快餐文化在全球的兴起使鸡肉需求在近六十年内持续上涨,对价格形成稳定支撑。以美国为例,人均鸡肉的消费量从1950年的16磅每人每年上涨到2000年的53磅每人每年,在2014年首次超越牛肉成为美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牛肉:牛肉价格趋势近似于农产品价格走势,产量在五十年内平稳上涨,年翻倍。发展中国家肉类需求强劲,对牛肉的需求比较稳定。历史上虽有疯牛病(如1996年英国证实疯牛病可以感染人类,冲击了牛肉贸易,引发价格暴跌)等动物疫情影响产出和价格,但总体而言比较平稳。猪肉:我们以美国猪肉数据为例进行分析。2000年前,以美国猪肉价格近似于农产品价格指数周期波动。但在2000年后,前期的产量扩张导致供给充裕,价格没有持续跟涨,直接导致养猪行业盈利能力降低。猪粮比是生猪价格和作为饲料的玉米价格之比,反映了养猪行业长期盈利能力。2006年之前的近50年里,猪粮比一直围绕20上下波动,但在2006年之后明显下一台阶,约12.5。2004年,美国猪粮比达到25.48的高位,带动产量扩张。然而2006年起玉米价格大幅回升使得成本居高不下。猪价的回升滞后(反而从降低了12.3%),同时猪圆环病毒的扩散冲击需求,使猪粮比在2007年底触及历史低位的10.57:1。03三、农产品真实价格牛市和反弹的驱动因素分析前文提到,在农产品真实价格在长期下行的大趋势中,存在着约三十年一轮的牛熊周期;其间,无论是牛市区间的价格大幅上行,还是熊市区间中的数次价格小幅反弹,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原因。普遍认为,世界农产品真实价格上升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1)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提高农产品需求,拉动价格上涨;2)产量减少和库存降低导致供给不足,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3)美元指数走低,利率下行都是农产品真实价格上涨的助力。下文中我们主要分析自1970年起完整的两轮牛市和一轮熊市中,驱动真实价格反弹的因素。农产品价格主要经历了如下涨跌区间:3.1、需求因素:经济增长和人口经济增长:GDP增速GDP所代表的经济增长是农产品真实价格反弹的最重要因素。经济上行意味着需求增加,带动农产品价格上涨。GDP反转上行与农产品价格的反弹几乎同期。GDP增速探底反转对应了农产品价格反转的时点。我们认为需求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反弹的最重要原因,具体阐述详见第四部分综合结论。经济增速触底回升与农产品价格反弹基本同期。从图11我们可以看到,世界GDP增速的波动与农产品价格指数波动高度一致。如箭头所示为GDP触底反弹带动农产品真实价格反弹的时点。无论牛熊周期,经济增速都与农产品价格波动有紧密的联系。1972年前后,世界GDP增速提振,由%迅速拉升到1973年的6.4%,同期农产品真实价格大幅上行。年,经济增速触底反弹,由0.8%迅速拉升至5.1%,农产品价格同期反弹。1982年,农产品真实价格走势已走入熊市周期,GDP增速在0.4%迅速反弹到4.6%,带动农产品价格出现一波熊市中的强劲反弹,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1993年。2001年,世界经济逐渐恢复,加之新兴市场带来的强劲增长,同期农产品真实价格达到近百年最低水平,随即触底反转,进入新一轮牛市周期。GDP增幅变动并不能完全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例如2008年,GDP增速降至五十年来最低点(%,2008降至-2.08%),但农产品价格仅出现小幅回调(,-6.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危机,2009年GDP增速低至-2.07%,但农产品价格仅有6%的短期小幅回落。GDP增速是最重要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驱动农产品价格反弹的原因。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作为领先因素与价格正相关。。世界范围内来看,人口增长率近50年内也处于下行通道,其间增长率经历了两个平台期(即人口总量的高速增长期):一是60年代开始,世界人口爆发性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在70年代初粮食危机期间对需求端形成显著的拉动;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年这一区间。人口对农产品供给端影响不明显。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大大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大国的农业就业人口百分比自1980年起持续降低,说明农业正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人力劳动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在不断减小。因此对粮食供给端,人口增长贡献不甚明显。3.2、供给因素:产量和库存对易于存放的农作物而言,供给需求端之间有库存作为缓冲。产量降低尚需传导时间,但一旦库存偏低则意味着粮食的缺乏威胁到人类生存,粮食价格随即涨高,也催促来自生产端的补充。而由于缺乏库存,生鲜类产品产量增速对价格的影响就更为直接。产量增速农作物产量增速在短期震荡幅度较大,年度波动区间有时在20%,但在长期内,产量增速基本是围绕稳定的均值震荡,对长期价格趋势的影响较弱。对农作物而言,由于有库存作为缓冲,产量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并不非常直接有效。例如1983年受干旱天气影响玉米产量增速降低23%,但价格回升幅度并不显著;70年代玉米产量增速波动较平稳,却出现了价格飙升的情况。例如以下4张图,几十年间产量波动对农产品长期价格的影响很小,在图上反映甚至很不明显。生鲜类的产量增速对价格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农作物更易储存,库存在生产和需求端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生鲜产品的库存无法起到同样的效果,因而生产和消费紧密对接导致产量增速的下行会直接引起供给短缺,从而推高价格。从以下3张图,我们能较为明显的看到产量增速和价格的负相关关系。例如牛市的1972年至1982年之间产量和价格负相关明显。库存库存紧张会导致农作物价格上涨。严格来说,库存介于终端供给与需求之间,对于消费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对于易于储备的农作物而言,库存对于价格的影响就十分明显。牛市开始时,库存短缺的出现早于价格上涨。以玉米和小麦的库销比为例,农产品真实价格的两轮牛市都是在去库存一段时间,库销比已到达低谷时开启的。60年代开始,玉米库销比震荡下行,小麦在1968年到达0.26的高点后大幅回落,后近十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明显的粮食库存短缺。这也催化了1971年(红色箭头所示)农产品真实价格飙升。90年代后期,库存再次大幅下降,与农产品价格重叠。熊市周期中,库存回落与价格反弹基本同期。价格熊市时期库销比处于相对高位,但其波动对农产品真实价格反弹有明显影响。比如的库存回落带动了农产品一波小反弹。3.3、货币因素:美元指数和利率美元指数美元指数下跌会引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五十年内,美元指数大体上经历两段上涨三段下跌,而农产品价格两轮牛市都处于美元指头数下行通道内。60年代越战导致美国经济衰落,美元下跌,国际收支恶化,1973年布雷顿森里体系终结,美元指数直至1974年一直震荡下行。2001年开始,美元指数伴随着量化宽松政策进入近十年的下行区间,农产品价格也同期开始上行。美元指数走势变化与农产品价格指数基本同期。大宗商品以美元标价,因此美元的购买力强弱也会直接影响大宗商品的名义价格。美元指数越高意味着美元的购买力越强,相对就会压低大宗商品价格;反之,美元指数走低就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二者就拐点而言基本同期。(如图22中绿色箭头所示为美元指数下行拐点,红色为农产品上行拐点)部分区间美元指数与农产品价格指数同向波动(尤其价格熊市期间),在第四部分会解释这个情况。利率美元真实利率回落谷底带动农产品价格进入上行通道。利率与农产品价格之间有密切的互动。商品价格上涨带来通胀预期加强,又会引致利率上升,进而抑制商品价格。而美元强弱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真实利率水平。如果美国的真实利率水平高,就会推动资金流入,从而带动美元走强;反之亦然。利率走势领先农产品价格约2年。1969年利率开始高位走低(如图23绿色箭头所示),而1972年农产品价格开始飙升,1973年开始的利率下行带来1975年价格反弹。1979年,利率从高位回落,紧接着81年开始价格反弹。1999年左右利率从高位开始回落(6.47%降至2004年的1.55%),2001年大宗商品牛市开启。04四、综合结论及预测4.1、影响因素总结如前文所述,总结农产品真实价格上行区间的各个影响因素如下表:牛市中,较多有效因素共同作用,带来了真实价格的大幅上行(如年,年);而价格熊市中,少量因素的驱动也会带来小幅的反弹。具体如下:4.2、需求因素是反弹的核心驱动,多因素共振启动大牛市经济发展是农产品价格周期的根本驱动因素百年来农产品真实价格与所有商品趋于一致。参考近百年的GY商品指数,虽然部分波动程度略有区别不一,但很明显自1900年至2010年超过百年,大宗农产品的真实价格走势与大宗商品整体的走势趋于一致。我们认为在长周期中,需求是价格决定的根本因素,无论是综合各类商品还是农产品而言。需求搭配供给短缺是开启牛市的必备条件70年代和2000年后的两轮十年牛市均是在需求增长,同时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需求拉动粮食价格提升。相似的情况还有87年,需求端同时受到经济和人口的压力。但不同的是,1972年恰逢天气原因粮食歉收,60年代末的“绿色革命“推广农药化肥的使用,70年代初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涨四倍)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使得价格上涨,最终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一贯自给自足的苏联开始向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大量采购粮食,供给和需求端出现大缺口。恰逢此时机,价格才能进入上涨通道。类似的,2001年,农产品价格长期低靡导致产能削减,产量降低,库存受到威胁;同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世界GDP增速加快,美国的生物乙醇生产政策创造出巨大的玉米需求(要求40%的玉米都用于生物乙醇生产)。多因素叠加,开启了新一轮十年牛市。影响价格的货币因素根本上也由经济来驱动。正如表2所示,经济因素在每一个价格上升区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长期而言,需求因素,尤其是经济增长在各个因素中占主导地位(人口增长率波动较小且稳定下行)。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因此,GDP作为代表经济状况的指标,与美元指数和利率间存在很强的联动关系。在农产品价格牛市区间内,美元指数有时会出现与农产品价格同向变动的现象。例如,年的熊市波动都是与美元指数同向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复苏带来真实需求因素带动了美元和价格同时上涨,76年至78年两个指标同降也是由于经济触底。4.3、突出的单一因素也能导致短期价格反弹价格小反弹由货币政策触发。短期衰退结束后的世界经济恢复期,70年代末开始美联邦基金利率随着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幅提高,1981年逼近20%。美国经济上行,政府减税。年,联邦基金及利率震荡下行至6%左右,此期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升。供需方面,1983年,美国经济迎来新的增长高峰,需求增长,但供给跟不上需求的增速导致库存短缺。的回升主要由需求影响造成。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叠加非洲饥荒时期引起了需求增长。而小反弹的主要原因则是供给短缺引起的。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强劲,80年代价格下跌导致产量下降,库存削减,供给端出现压力。在1992年的2.8%的产出增长后,1993年,异常气候导致国际农产品产量降低了1.2%,其中发达国家降低了5.2%(1992年增长2.9%),北美尤其严重。气候变化、政策因素是相对局部的、中短期的因素。如前文所述,气候变化和政策问题主要影响产量增速(参见3.2供给因素部分)。不否认部分反弹中有此类原因的贡献,比如70年代的极端气候造成减产、2000年后美国的生物乙醇政策等,但此类原因相对而言是中短期的、局部性的影响因素,与上述长周期中的影响因素相比代表性不强。4.4、预计未来中长期是熊市区间,但其间会有反弹真实价格下行的大趋势不变,中期来看进入熊市区间,但其间会有反弹。2011年后,农产品真实价格已经明显回落,同时根据USDA对年世界经济的预测分析在2015年开始经济增长会放缓后平稳,人口增速年均0.8%,货币政策的预期是利率会保持相对较低,美元指数缓慢上升,但相对上两个十年仍处在低位。我们判断自2011年起,农产品价格已经进入另一个漫长的熊市。但其间仍会有数次由突出的单一因素造成的小幅反弹。年,价格大幅下行,2015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长回归稳定,保持在年均3.5%,农产品价格也略有回升,这将是一次小反弹的开启。结合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年间农产品价格会在熊市周期中受到经济回升的驱动,小幅反弹。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0:23:54+08:00","url":"/p/","title":"100年价格波动:全球农产品真实价格规律研究","summary":"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原文链接:扑克导读 以史为鉴,可以使人明志。…","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9,"likesCount":25,"FULLINFO":true}},"User":{"linhui":{"isFollowed":false,"name":"扑克投资家-林辉","headline":"扑克财经创始人,中国最新锐的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研究智库平台","avatarUrl":"/c0a7a7db7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linhui","bio":"招金融分析师,财经编辑","hash":"f4d6e1fcfaa56340","uid":96,"isOrg":false,"description":"扑克财经创始人,中国最新锐的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研究智库平台","profileUrl":"/people/linhui","avatar":{"id":"c0a7a7db7","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puoketrader":{"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puoketrader","name":"扑克投资家","creator":{"slug":"linhui"},"url":"/puoketrader","slug":"puoketrader","avatar":{"id":"v2-7b4d540a7eb28e9e7e4f158b","template":"/{id}_{size}.jpg"}}},"columnPosts":{},"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不能读出u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