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得到应用,为什么会使作战方式从战车道大作战,步兵战向步兵和骑兵过渡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图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3.8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冲击骑兵的战术 400年里没有任何步兵能与之抗衡 – 铁血网
我的图书馆
冲击骑兵的战术 400年里没有任何步兵能与之抗衡 – 铁血网
本文原是网友
在主帖第26楼的回复,因发言内容真实精彩,由
设为独立主帖。
一、关于中古时代的骑兵,西欧的冲击骑兵并非上面的朋友所言是用不开锋的骑枪,事实上骑枪是开锋的。冲击骑兵的战术这是诺曼人在南意大利首先采取的一种战术,且在之后的400年里没有任何步兵能与之抗衡,这个战术的秘诀在于骑兵改变了作战方式,以人马一体方式冲击,骑枪夹在臂下,用马力冲击,冲击后松开手臂以便于卸力,而骑枪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这么做的优势在于可以把战马的全速冲击加上骑士连同的重量转化为重力加速度全部集中在骑枪的尖端,这个冲击力在中世纪基本就是无敌的了。有人会问一次性用完怎么办,这个简单,骑士有侍从,就是干着的活,侍从那还有骑枪,冲击完了跑回来再拿一根继续冲,反复到对方阵线崩溃为止。骑枪用完了呢?就用长剑肉搏,这也就是经典的中世纪骑兵战术了。这种战术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比如后期的骑士盔甲越来越坚固,枪扎不进,刀砍不进,怎么办?就用钉头锤,用钝力,把盔甲连同里面的人一起打扁,所以中世纪后期在运用之前又有过一阵钉头锤破甲的时候。[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这种战术比起之前的骑兵手持长矛作战,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能把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发挥到极致的,除了这种骑兵的花销实在太大,训练时间太长以外几乎没有缺点,乌合之众的在其面前不堪一击,就算是精锐的也很难幸免。之前骑兵中的翘楚---拜占庭圣骑兵连同北欧卫队在迪拉奇乌姆战役中被诺曼骑兵以冲击战术彻底击溃,证明了就算是人马俱甲,就算是骑射手和重骑兵结合的精锐,在高速冲击的人马怪兽面前也只是串烧而已。这种战术东方的骑兵能不能抗衡?答案是能,但不是上面所说的唐朝骑兵,总的来说唐朝前期的骑兵还是以拜占庭的骑兵思维为主,骑射手和重骑兵结合的移动堡垒,人马俱甲,可远可近,不过诺曼冲击骑兵要等到公元1000年后才出现,这个时候早已是唐朝之后的世界了。那么什么骑兵可以克制冲击骑兵?是蒙古骑射手,根本不给冲击骑兵以冲击的机会,冲击战术对付的,就是堂堂之阵,蒙古骑兵恰恰没有固定的阵型,以放风筝的战术加上极好的耐力,足以磨死任何冲击骑兵。二、关于西欧和日本的中世纪战争人少所以战斗力不强的说法,事实上也是不成立的,中古时代的战争,并非人多就是强大,中国的战争史上强军几乎都不会有数十万的规模,一般精锐部队(北府军、玄甲军等)不过几千或万把人规模,他们的对手却常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溃败的战绩,为什么?因为中古时期的战争,一只精锐训练有素的部队往往胜过比这只部队多百倍的乌合之众。比如耶路撒冷王国的部队往往以百来计算,加上职业步兵不过千余人,但却能在蒙吉萨击败3万已经算是训练有素的萨拉丁部队,之前与埃及法蒂玛王朝的作战中更是常有几百人破几万人的记录。日本的职业武士也是战斗力惊人,通常认为蒙古远征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神风,但细看整个经过,还是能发现日本武士在登陆日白天一整天的混战中没有让蒙古军获得任何的便宜---要不然入夜了蒙古大军没必要在船上过夜。倭寇入侵前期,少量的倭寇战斗力之强甚至使整个东南沿海震动,职业武士的职业就是杀人,在武艺决定战斗力的中古,战斗力绝对强于一个草草训练的民兵。三、关于武器和武艺,关于大剑,上面有人说大剑和日本刀一样不重视怎么防守,这是胡扯,职业武士天天砍人,不重视防守早死绝了,事实上大剑也就是双手剑根本不考虑怎么收劲,而是在挥出后借着惯性打连击或回到起势,双手剑的重量加上臂力,是破甲利器。关于东洋刀,所谓东洋刀没有重量一说的纯属呓语,自己去买把颠颠,可以单手挥击的是要经过长期训练的,在中古时期只能是职业武士,事实上东洋刀的实战原理无非一击制敌,当然在一击不中的时候也是通过惯性来恢复。美观且极具实战意义的日本刀在宋明时期一直是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足以说明其实中国人很喜欢唐刀的后裔,至于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再普及唐刀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唐刀的制作工艺失传了,再一个原因应该是因为宋朝的外战羸弱,精锐的兵器装甲经不起老是失败的外战折腾。长城抗战里大刀队的作战对象,主要是日本的刺刀而非日本刀,神乎其技的大刀队,与日军的交手也只是在伤亡上略有优势,并非很多网友想的那样势如破竹,要真是势如破竹就没必要签《塘沽协议》了。不是小看了什么内家高手和武功,拳怕少壮,这个是不变的道理,足够的力量加上足够的速度,足以破掉任何内家高手,而一些所谓的老宗师武术有多好更是瞎扯,我不否认一些老家伙穴位拿捏的不错,但那是你得站定了,双方移动中谁给你这个机会去拿捏?于是乎所谓的中华武术在什么武林风的擂台上都是连街头混混打架都不如的玩意,两个二货互相拉扯顶牛,小学生打架都比这个强。《精武英雄》算是一部不错的武侠教学片了,里面有一点反映的很好,霍震霆的花式武术在藤田刚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就是这个道理,你力量不如人,速度不如人,对方皮糙肉厚,你打一百拳未必伤人家一点,人家一拳打中足以致命,这没法打。盲目的妄自尊大吹牛说什么中华武术世界第一一点用都没有。四、马槊能换什么好东西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20多套板甲在中古象征着什么,且不说唐朝的时候全世界都没有板甲这种冶金锻造高度发达才有的东东,更不用说龙骑枪是意大利战争中的产物,那TMD是火器,与其编到唐朝的年代不如编到郑成功名下还像那么回事。30匹阿拉伯战马,还披甲,外加6个拜占庭骑士,这不应该是什么西域游记,这应该是起点小说网上的架空小说,话说这两年铁血的质量显著下降了,连小说也被当做史料来回帖。[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这里有个问题,马槊是什么?马槊不是合金,也是通过古法制作的,原理类似于复合弓,用韧木为基础,外面用油泡、用布扎,直到够硬能扛刀砍了才可用,前段应该是类似于三尖两刃刀的造型,能刺能砍,也算是杀人越货居家旅行的必备利器,价格应该不菲,但一套板甲都换不到,上面说过了,板甲对于唐朝算是超时空产物,到了板甲的年代一副板甲也是天价产品,远非一根马槊所能及。上面有朋友说的有一点是对的,唐朝前期是府兵制,没有什么所谓的制式兵器,当然参军的为了保命,总是挑好的兵器打造,可能样式大同小异也难免。最后说一点,环首刀是直刀,要说传承的话,和晋刀--唐刀---日本刀是一个路数,后面的大刀纯粹是大路货,中国人抛弃掉一脉相承的精兵精锐武器到大路货的时代,只能说是武士阶层在中唐之后的消亡,这个,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关注铁血军事微信公众号,每天给您推荐5篇军事精选。在微信添加:tiexuejunshi(铁血军事),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感谢各位朋友的回帖,我直接回复大部分吧。一、不知道上面那位朋友从哪部小说中得到启发得出了“板甲的制作难度应该小于鳞甲、扎甲”的观点。我告诉你,这个观点是得看时代,放到现在没问题,放到中古就是极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西欧在15世纪之前没有高炉,没有高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块炼铁,没有锻造铁,海绵状多孔杂质多的块炼铁是无法打造成板甲的,最多就是制作成扎甲,这就是为什么板甲在15世纪后才出现而在之前或是没有板甲的地方,扎甲都是优质铠甲代名词象征的原因。举两个例子吧,日本诸侯的大铠和中国的明光铠都是扎甲,这下应该有些概念了吧。[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另外,关于锁子甲和鳞甲扎甲的区别,三种铠甲的历史都很久远,但普及性有区别。鳞甲最早开始普及,从古典时期就风靡各大战场,为什么?因为鳞甲要的铁片小,容易打造和加工,锁子甲如各位朋友所想,原材料制作和加工比较烦,扎甲就更不用说了, 原材料打造大的铁片就是一门技术活。这里熟悉历史的朋友又要问了,是不是阿拉伯人不怕烦,在11世纪后把军队换装了一遍,都成了锁子甲。这里我得再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后来锁子甲突然后来居上取代了鳞甲呢?因为有了拉丝技术,多孔拉丝机的出现使得铁丝这种东西能大量生产,这正是锁子甲的原料,在成本上,这时候打造一件锁子甲的时间大概是鳞甲的一半,扎甲就不用说了。在硬度上锁子甲稍差,但在韧性上远远胜出,所以综合能力更胜的锁子甲胜出,成为标配。这个时候肯定有朋友要问了,西欧那都是不开化的野蛮人,技术不行,那么我们的老祖宗能早点制作板甲不?答案是很遗憾的,不能。一方面有老天的原因---中国缺乏优质铁矿;另一方面有人的原因---中国人不喜欢锻造里的“锻”,从现在出土的铁剑等来看,中国人只能制作叠锻层数六七层,和西欧中东动不动十几层几十层没法比,含碳量又过高,使得中国产的铁剑过于脆---后面我们将看到这个很致命。不过中国的老祖宗们很有智慧,他们很早就发明了初级的高炉(尚不能生产锻造铁),发明了“炒钢法”,这么一来中国能生产出比块炼铁强一些的铁,运气好加技术好的可以炼出钢来,这个就算是上古神器了。同时老祖宗还发明了百炼钢的锻造法子。本来这么一来虽说中国古代仍无法制作板甲,但攻击性武器方面近似无敌,应该走上了精良兵器的康庄大道,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不重视锻使得铁里的碳无法均匀分配,碳含量超高又使得百炼钢炼出来的神兵出人意料的脆,根本的还是儒家文化熏陶的书呆子鄙视技术,铁匠的地位在中国长期不高。问题堆积到北宋,基本上南北朝之后东西交流发展出的中国古代锻造黄金时代就断送了,锻造从理论到实践均出现大倒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载百炼钢反复锻打后有减重,认为是去除杂质,实际上这是钢铁加热会造成的氧化损耗,而沈括记载的另一现象“有的铁锻打消耗殆尽,都不能炼出钢”,事实上是热脆现象,唐朝盛世之后,解决热脆的方法一同入土,导致后世长期不能解决,继承这一技术的日本却出人意料的得利,对刀剑进行锻造、锻合和热处理的技术被发扬光大,唐刀发展出了最有出息的子弟日本刀,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最遗憾。也所以,宋元明清期间日本刀一直是日本对中国的大宗出口商品,因为中国长期不能解决锻造上的短板,而日本出人意料的神兵又以其美观和锐利大受欢迎。二、关于上面朋友对重骑兵、重步兵、轻骑兵等的描述,我可以这么说,你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常识可知披甲骑兵排山倒海冲过来时,作为站在前排的重步兵是什么心情---那就是死前最后的荣光了,就算能把骑兵戳下来,巨大的冲击力足以使重步兵丧命。那么,怎么训练才能使得士兵面对必死毫不慌乱?事实上能像岳家军一样做到一命抵一命的寥寥无几。而一旦戳不下来,那骑兵的马力冲击之下,无论是骑枪或是大剑都是杀人利器,枪刺刀砍,任何一样都可以把重步兵杀死。当然了,长枪之林你要重骑兵硬着头皮往里面冲,无论是人还是马都不是傻子,但就在这种斗心理的过程中,中世纪缺乏训练的步兵大多数时间都是受害者。拜占庭的北欧卫队够重步兵了吧?在诺曼重骑兵的攻击下完全不堪一击,以至于安娜公主心有余悸的表示“一个骑在马上的法兰克人能把巴比伦城墙冲个窟窿”。为了使步兵有能力守住阵线,不列颠和诺曼出色的统帅都使用过下马骑兵的方法,这也是那个时代唯一算的上是训练有素的步兵了。后面所谓轻骑兵胜过重骑兵重步兵,轻步兵胜过轻骑兵更是无稽之谈。试问一个无甲轻步兵如何胜过一个草原轻骑兵?那真真正正是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的情况好不好?事实上轻骑兵无法与重骑兵对抗,中古时期以轻骑兵战胜重骑兵的都被冠以经典战役的名号。轻步兵战胜重步兵也必须很努力,在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利凡特战场,有的是重骑兵重步兵全身插满箭像一只豪猪一样却活蹦乱跳,杀人如砍甘蔗的例子。从经济上来讲这很合理,比较如果轻装比重装好使,那没哪个二货国王和贵族会让自己的军队使用昂贵的重装。[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至于力和技,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游牧的,坚壁清野本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套路,试问哪几个国家具备沙俄那样的纵深版图?第一次十字军从安条克到耶路撒冷期间,一路上所有农田均被摧毁,所有水井几乎都下毒,耶路撒冷周围方圆百里的树木几乎被砍光,就这样十字军不照样攻下圣城?而战略要地那更是寸土必争,一旦被攻下全局震动,南宋襄樊防线一跨,迅速崩溃就是这样。正因为如此,古人才得出“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的战争理论。最后说一点,庞培和凯撒恰恰是通过大战决出胜负的。三、常常有人夸耀老祖宗的同时贬低欧洲的武力,要么就是匈奴被击败到欧洲横行,要么就是阿拉伯如何如何虐拉丁人。事实上,在欧洲的匈人和蒙古高原曾经的匈奴是不是有直接的继承关系,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而匈人在欧洲最后是被重骑兵集团冲锋的西哥特人击败的,一败之下再无复兴的余力。对于中古时期欧洲的武力,拜占庭毋庸置疑长期处于世界前列,西欧能在阿拉伯狂飙中守住比利牛斯山一线也殊为不易,而能顶住压力收复伊比利亚更是伟大,这也是已知的唯一能在绿化后重新逆转的地区,中国则不能逆转被绿化的新疆。应该这么说,中古时期的中国和拜占庭比较相似,同样传承古文化的光辉,军队有着系统的理论教育,间谍网络、海军和后勤建设都走在前列,但具体到战场上能不能顶得住,这另当别论,拉丁人的一波流拜占庭是吃尽了苦头,西夏的一波流北宋同样叫苦不迭。上面还有朋友说装备了车弩、神臂弓的宋军重步兵(没提步人甲)能轻松击败欧洲重骑兵,这就完全是瞎扯了,宋军的战斗力那是出了名的,被西夏辽国轮着虐,真正的凭着人多命贱顶着,宋朝北境和燕云十六州挨着,距离幽州百余公里路,可以说想打决战辽国随时奉陪,根本没躲的意思,综北宋一朝都没能武力打下幽州,妄谈什么缺乏机动力简直是荒唐。回到上面的问题,西欧能在黑暗的中世纪始终保持一定的力量,基本上得益于其的武士阶级出色的战斗力,长期作为社会顶层的武士阶级能拥有财富和地位,作为平民能通过当兵打仗改变命运,特别是十字军大潮中不怕死加点运气翻身当老板的例子比比皆是,造就了西方人贵族参军,当兵光荣的理念,同时期的希腊人和中国人在军人屡次威胁皇权的情况下却走上了削弱军人地位的道路,以至于文官腐朽、阉人当权层出不穷,均受到亡国文化断层的悲惨命运。唐朝中叶之后军事贵族作为一个阶级的消亡,对于中华民族整个的民族性都是一种负能量的洗牌,内藤湖南就曾把唐朝中叶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古与近世的分野,不管怎么说,从“宁做百夫长不为一书生”的潇洒外向型开脱民族到“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衰败景象,那都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悲哀。
在冷兵器时代,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有比中国军队(这里的中国军队,包括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割据势力国家)武器更精良更精锐的?!世界上哪国古代冷兵器的国家,拥有过像中国的宋帝国拥有80几万的重装化部队的(几万至十万左右的骑兵,全是人马皆有重甲的重装骑兵。禁军步兵精锐有六七十万人都是重装化步兵部队。)?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有吗?印度军队有吗?欧洲那个王朝的军队有吗?古代世界的哪一座城市,是需要像宋帝国首都汴梁那样,整整需要5000门投石车才能攻的下来的?宋帝国禁军,几乎人人都有一柄长兵器或弩弓武器,再佩戴刀或者剑作为短兵器作战的?整个宋帝国的军队,起码拥有上百万把战刀,几千万把弩或弓箭,和数量跟这些弩弓相匹配的海量惊人箭矢的?当时的世界各国里,除了中国国内的地方割据少数民族国家,哪个帝国或国家拥有超过5万重装骑兵部队,或二至三十万重装步兵部队的?中国隋朝时,拥有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数量达到12万重装骑兵部队。中国唐朝时,每12500人为一个军团。每个军团,都拥有精锐陌刀兵2500人。唐帝国时期的国家兵力,起码有60-100万以上。这也就是说唐朝军队里,仅仅步兵精锐重甲陌刀兵,就起码就有12万至20万步兵精锐重甲陌刀兵部队(唐帝国全国起码有48-80个唐帝国的12500人级别的军团)。宋帝国精锐禁军部队最多的时候有80几万之多。这些宋朝精锐禁军部队,所有骑兵统统都是重装骑兵(宋帝国初期,宋军精锐的静林军重装骑兵部队全歼掉了辽国版铁鹞子骑兵--精锐重装部队铁林军),所有步兵都是穿几十公斤重步人甲的重装步兵。[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日本刀在古代战争中真的牛逼吗?古代冷兵器时代,日本哪个万人级军团是人人都拿得上日本刀的?古代日本有多少个全部都使的上日本刀的,万人级规模的刀兵军团?日本刀在古代出口到中国一般就是个玩物,是专供文人秀才和女人玩的。在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军队将军或将领记载里,就没见过哪个中国古代将军是使用日本刀作战的。所以,在古代时日本刀其实就是个忽悠人的垃圾笑话。14世纪末至15世纪,当大量的早期火器武器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军队里时,冷兵器时代已经就算结束了。中国明朝军队这时以进入了初级火器时代了。因此,几乎淘汰掉了所有重装盔甲。而这时,在中国不再发展重装盔甲的条件下,西方真正正宗全身型的大白板甲,才在16世纪至17世纪时发展到了顶峰,哪个时代还能算是真正的冷兵器时代吗?而且,以16、17世纪的西方板甲来比一百二百年前的中国重装盔甲,西方板甲就牛了吗?哪问问,西方欧洲哪个国家在16、17世纪时,拥有多超过5万重装骑兵部队(人马都有盔甲的重甲骑兵部队),或者30万重装步兵部队的(身上步兵盔甲超过20公斤)?再有就是,古代世界的冷兵器武器中,有哪个国家的那种近战肉搏冷兵器武器,能比中国120斤全镔铁制造的长柄大刀,更具杀伤威力的?谁说中国宋、元、明时代,没有强悍的武士和将门了?中国的武科举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朝后期。全中国的武举人,难道不是武士吗?中国的将门,一直持续到了明朝后期,世代传承习武带兵的将门子弟,难道就不是武士了吗?西方的长剑,也就是中国汉朝斩马剑的水平和层次的武器了。中国唐朝的陌刀威力,就远超西方长剑了。而中国后来的长柄重刀,更是西方长剑根本不能比的顶级刀类武器。拿西方长剑来跟中国刀吆喝,它有这本钱比吗?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刀中的优良品,也能一刀轻松劈砍开10枚摞在一起的铜钱。这种刀的威力,在冷兵器时代使用,也足够砍掉西方板甲骑士的战马马腿或骑兵脑袋了。而就拿16至17世纪的西方大白板甲重装骑兵而言,这也不过就是跟西夏铁鹞子、辽国铁林军或金国铁浮屠一路的重装骑兵了(西方板甲骑兵没有装备弩或弓箭,事实上战斗力比起西夏铁鹞子、辽国铁林军和金国铁浮屠重装骑兵还差上一个层次。)。它们碰上中国宋帝国的神臂弩战阵或长柄大刀长柄战斧砍马腿战术,它们能扛得住吗?中国唐朝一柄高级工匠使用高级材料制造的马槊(比如:制造马槊的工匠是顶级高级的御用或武器工匠,而材料是全镔铁或全百炼精钢的,精品宝物级别马槊。),怎么就不能值钱20套西方中世纪前板甲了(这时的西方板甲,还是初级板甲。也就20公斤以下的垃圾铁盔甲了。)。中国古代一斤叶子炒成的茶叶,一斤虫子吐出并织造的丝绸,到了西方都等同甚至超过同等黄金重量的天价货。一把中国的宝物级的马槊,值个几十套西方垃圾盔甲的价值,这根本就不稀奇。本文内容于
0:04:13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
这个冲击骑兵放到欧洲战场来看吧。这些板甲怪物如果冲击装备了大量车弩、神臂弓的宋军重步兵军阵试试。宋军羸弱主要是指的面对北方骑兵缺乏机动力,始终无法歼灭其有生力量的问题,致使败则大败,胜无大胜。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76楼 18:10:32
关于骑兵冲击战术我不太懂,深刻认同楼主的观点,楼主有一点我非常赞同,非回帖表扬一番不可,就是中国武术,我承认这是国技,有历史渊源,看看现在的武术,妈的阿猫阿狗到处蹦跶,花拳绣腿的什么狗屁玩意儿,那个骂武林风的非常好,我早就想骂了,还天天电视吹什么代表中国功夫,我一看就两人打架,一出招就扭在一起比力气,拳击还讲究躲闪技巧呢,这是什么狗屁东西糟蹋中国武术!
75楼 1:29:22
当年宋武帝刘裕渡河却月阵克北魏的具装精锐骑兵冲击 用床弩一射连串穿死一片,床弩表示最喜欢这种密集冲锋了
74楼 9:20:49
39楼倭寇的主体是明朝的海商,也可以称为海贼。最出名的几位BOSS都是安徽人,有位王BOSS的生平可谓传奇了!倭寇中的浪人肯定是处于绝对的弱势,明后期郑家才算是最大的倭寇,既拥有海盗控制海路,又手握重兵吃公粮!参考中国国家地理及日本人写的郑成功传。当时明海禁,出海经商打渔海盗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所以出海的几乎都装扮成日本人,剃发易服。抓到了死不承认的。而当时的日本经考证是连官方都没有能力造出合适的船通过海峡来到中国。更不用说民间的海盗了。 52楼万历三大征里朝鲜保卫战里的小鬼子是趟水过去的。 55楼智商着急,万历征的是日本政府军。倭寇对于明朝是海盗组织,能跟官方军队相提并论吗?(倭寇主要是指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盘踞的海盗) 56楼我指的是最后一句日本官方的造船能力,有什么问题吗 62楼我说的倭寇跟日本官方有毛的关系。 日本战国时期,很少有大名拥有强大的水军的,当时有名的水军,其实大多和海贼性质差不多。丰太阁成为天下人的时候,当然和战国时代是不能比拟的了,但他旗下的水军,不少都和之前的海贼是一脉相承的。[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73楼 16:19:08
28楼在冷兵器时代,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有比中国军队(这里的中国军队,包括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割据势力国家)武器更精良更精锐的?!世界上哪国古代冷兵器的国家,拥有过像中国的宋帝国拥有80几万的重装化部队的(几万至十万左右的骑兵,全是人马皆有重甲的重装骑兵。禁军步兵精锐有六七十万人都是重装化步兵部队。)?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有吗?印度军队有吗?欧洲那个王朝的军队有吗?古代世界的哪一座城市,是需要像宋帝国首都汴梁那样,整整需要5000门投石车才能攻的下来的?宋帝国禁军,几乎人人都有一柄长兵器或弩弓武器,再佩戴刀或者剑作为短兵器作战的?整个宋帝国的军队,起码拥有上百万把战刀,几千万把弩或弓箭,和数量跟这些弩弓相匹配的海量惊人箭矢的?当时的世界各国里,除了中国国内的地方割据少数民族国家,哪个帝国或国家拥有超过5万重装骑兵部队,或二至三十万重装步兵部队的?中国隋朝时,拥有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数量达到12万重装骑兵部队。中国唐朝时,每12500人为一个军团。每个军团,都拥有精锐陌刀兵2500人。唐帝国时期的国家兵力,起码有60-100万以上。这也就是说唐朝军队里,仅仅步兵精锐重甲陌刀兵,就起码就有12万至20万步兵精锐重甲陌刀兵部队(唐帝国全国起码有48-80个唐帝国的12500人级别的军团)。宋帝国精锐禁军部队最多的时候有80几万之多。这些宋朝精锐禁军部队,所有骑兵统统都是重装骑兵(宋帝国初期,宋军精锐的静林军重装骑兵部队全歼掉了辽国版铁鹞子骑兵--精锐重装部队铁林军),所有步兵都是穿几十公斤重步人甲的重装步兵。[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日本刀在古代战争中真的牛逼吗?古代冷兵器时代,日本哪个万人级军团是人人都拿得上日本刀的?古代日本有多少个全部都使的上日本刀的,万人级规模的刀兵军团?日本刀在古代出口到中国一般就是个玩物,是专供文人秀才和女人玩的。在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军队将军或将领记载里,就没见过哪个中国古代将军是使用日本刀作战的。所以,在古代时日本刀其实就是个忽悠人的垃圾笑话。14世纪末至15世纪,当大量的早期火器武器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军队里时,冷兵器时代已经就算结束了。中国明朝军队这时以进入了初级火器时代了。因此,几乎淘汰掉了所有重装盔甲。而这时,在中国不再发展重装盔甲的条件下,西方真正正宗全身型的大白板甲,才在16世纪至17世纪时发展到了顶峰,哪个时代还能算是真正的冷兵器时代吗?而且,以16、17世纪的西方板甲来比一百二百年前的中国重装盔甲,西方板甲就牛了吗?哪问问,西方欧洲哪个国家在16、17世纪时,拥有多超过5万重装骑兵部队(人马都有盔甲的重甲骑兵部队),或者30万重装步兵部队的(身上步兵盔甲超过20公斤)?再有就是,古代世界的冷兵器武器中,有哪个国家的那种近战肉搏冷兵器武器,能比中国120斤全镔铁制造的长柄大刀,更具杀伤威力的?谁说中国宋、元、明时代,没有强悍的武士和将门了?中国的武科举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朝后期。全中国的武举人,难道不是武士吗?中国的将门,一直持续到了明朝后期,世代传承习武带兵的将门子弟,难道就不是武士了吗?西方的长剑,也就是中国汉朝斩马剑的水平和层次的武器了。中国唐朝的陌刀威力,就远超西方长剑了。而中国后来的长柄重刀,更是西方长剑根本不能比的顶级刀类武器。拿西方长剑来跟中国刀吆喝,它有这本钱比吗?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刀中的优良品,也能一刀轻松劈砍开10枚摞在一起的铜钱。这种刀的威力,在冷兵器时代使用,也足够砍掉西方板甲骑士的战马马腿或骑兵脑袋了。而就拿16至17世纪的西方大白板甲重装骑兵而言,这也不过就是跟西夏铁鹞子、辽国铁林军或金国铁浮屠一路的重装骑兵了(西方板甲骑兵没有装备弩或弓箭,事实上战斗力比起西夏铁鹞子、辽国铁林军和金国铁浮屠重装骑兵还差上一个层次。)。它们碰上中国宋帝国的神臂弩战阵或长柄大刀长柄战斧砍马腿战术,它们能扛得住吗?中国唐朝一柄高级工匠使用高级材料制造的马槊(比如:制造马槊的工匠是顶级高级的御用或武器工匠,而材料是全镔铁或全百炼精钢的,精品宝物级别马槊。),怎么就不能值钱20套西方中世纪前板甲了(这时的西方板甲,还是初级板甲。也就20公斤以下的垃圾铁盔甲了。)。中国古代一斤叶子炒成的茶叶,一斤虫子吐出并织造的丝绸,到了西方都等同甚至超过同等黄金重量的天价货。一把中国的宝物级的马槊,值个几十套西方垃圾盔甲的价值,这根本就不稀奇。本文内容于
0:04:13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看看资治通鉴好不,玄宗顶峰时唐兵46万 马8万匹。60-100万,吃什么?喝什么?你当是网游么。打仗打的是后勤是钱粮。只要政府不那么腐败,当兵的能吃饱饭就打不了大败仗。[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
72楼 15:32:26
鞑子们历来对东西方的蹂躏都是差不多的。而且明显的说,鞑子蹂躏东方的时间还要长得多。[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71楼 12:15:44
陛下,莫里奥国王带着200名骑士和500名战士杀过来了,赶紧把公主送回去吧。村长,邻村有2000多人杀过来抢水了。乡亲们,不用怕。我们比他们人多,抄家伙干他[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70楼 13:40:39
楼主,欧洲骑兵既然那么厉害,那么你能否回答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古至今,只有从北亚、中亚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柔然)可以杀到欧洲去,而且一路上是所向无敌?反过来说,为什么从来没有一支欧洲的军队杀到北亚这边来?[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
69楼 12:14:46
骑兵冲击时,步兵阵列只要准备好,也是有机会的。利用携带的木制栅栏,在被冲击时,立起来,步兵退到栅栏后面,另外,用小型的拒马扔到阵前,只要马的速度降下来,重骑兵的威力就不可怕了。还有,利用火,也可以战胜骑兵。中国步兵,不是在战场上被骑兵冲击而击败的,大多数是被骑兵摧毁了补给线而崩溃的。
68楼 14:34:42
盲目的妄自尊大吹牛说什么中华武术世界第一一点用都没有。————————————还是有点作用:运动锻炼还行 适合老年人和体质差的人
67楼 0:25:05
59楼笑,南北朝时全是骑兵与步兵的对持,北朝具装骑兵,南方全是车步兵,用车布函阵能在具装骑兵面前进退自如,在中国具装骑兵的时代有具装骑兵冲垮车阵步兵的例子?在中国具装骑兵为嘛后来不流行了。还不是冲不开步兵车阵,反而会被以车阵+轻骑的组合击败,人家车骑混编的部队车步兵能无视你骑兵的正面战所有套路,而人家的轻骑能从容骚扰你战场外的后勤你放养休息的战马群,你的补充马一完,单靠作战时装备的战马根本撤不出战场,而且你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宋前你根本不敢密集冲车阵,人家弩车最喜欢的就是射击密集的目标 很支持你的看法。中国古代的各朝代中原王朝帝国,都是长期的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打仗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中国有丰富的针对性的对付骑兵部队的作战战术和方法。中原步兵部队对付骑兵,就是靠弓弩部队远程射击,长柄大刀大斧部队反冲击近战肉搏,长柄长矛长枪密集如林列阵硬顶硬抗。再加上依靠野战战车部队组成的车城车阵,如移动堡垒一样在野战中和步兵骑兵协同作战对付游牧民族骑兵部队。但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在中国古代凡是骑兵部队,都是携带弓箭的。中国古代的骑兵是双效攻击型的骑兵。而这种骑兵部队,既能漫射密集的弓箭,又可以近战突击冲击敌人。同时,随着中国古代骑兵战术的发展,中国古代骑兵都或多或少的使用备用战马,以增加骑兵部队的机动灵活作战的持久能力和高速连续奔袭突袭敌人后方的能力。所以,中国古代的骑兵比西方古代的骑兵,要更厉害也更难以对付的多。[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66楼 21:23:05
笑你无知你都不知道。我就拿战国时代秦军来对阵你中世纪的重甲骑兵,让你有来无回。看你发帖因该懂点历史,居然忽略一个让所有骑兵都不敢正面冲击中国步兵战阵。知道我国古代步兵的中间力量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是足以穿透任何时代铠甲的复合弓和强弩,其中弩是绝对杀器,任何铠甲都无法抵挡弩的攻击,而我国古代步兵往往是弓弩并装的,装备的数量足以对任何中世纪的欧洲骑兵照成毁灭的杀伤。如果你不知道我国古代弩的杀伤力和种类,我劝你好好的去查资料吧。还有我国古代弩是主力装备,装备比例在最强大的几个朝代都是绝对可观的。宋代能苟延残喘弩是功不可没的。欧洲那所谓的十字弓,看起来像我们的弩,你不要把他们搞混了,我们的弩可不是欧洲的十字弓,而欧洲的弩基本是跟我们的床弩一个类型的射程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65楼 17:40:53
日本刀实际上的核心是快···,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最准的目标,跟李小龙的截拳道道理差不多
64楼 9:46:53
中古步兵面对重装骑兵的劣势,并不仅仅是天然原因导致的,还因为这些步兵本身就缺乏训练,士气和装备.如果骑士部队真的有那么无敌,就不会有百年战争中的那些战役,瑞士步兵和西班牙步兵团的传奇了.撇开上述问题不谈,步兵对骑兵最大的劣势就是被动,首要问题在于步兵如果不聚集成一定的队形则无法对付骑兵,而即使最精锐的步兵也很难想象在保持队形的情况下如何移动(经典案例就是卡莱).的确骑兵的冲击力够强,但那也是建立在他们掌握主动权的基础上.如果步兵有办法让骑兵难以脱离(或者脱离失去意义),那么即便在肉搏中损失大一点,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最终火器的出现就带来了这个结果,它使得步兵可以忽略武艺上的不足,并且可以消除骑兵的机动性.当然直到机枪大规模运用以前,骑兵还是有一定价值,但这种价值是越来越小的.总结下来,我个人觉得,骑士部队的优势来源于很多因素.[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3楼 23:16:27
军队是合成的,无论是十字军还是拜占庭军队,无论缺了什么都不行。(阿彻·琼斯 《西方战争艺术》第二章 中世纪战争方式的变化(200-1200))[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对于重骑兵与轻骑兵的说法:"这次会战(曼奇刻尔特会战)显示了拜占庭人早已熟知的东西,重型骑兵无力对付轻型骑兵。这一认识是其条令规定必须使轻型步兵与骑兵在一起的基础。轻型骑兵在机动能力上并不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种适当的优势就使其能够避免战斗而又同时使用弓箭。就像使用标枪的希腊轻型步兵皮尔塔斯特曾经避免与重型步兵进行突击战斗,而又以投射武器杀伤他们一样,土耳其人的乘马弓箭手击败了拜占庭的重型骑兵。""为了对付这种与安息人极其相象的战术,拜占庭条令中规定,始终是在骑兵附近配有徒步弓箭手,绝不在翼侧或后方没有掩护的情况作战,绝不允许分散部队。在曼奇刻尔特会战中,罗曼努斯皇帝将其所有步兵用于围攻另一个地方;此外,他还违反了来自于与轻型骑兵长期作战经验的规范中的其他条款。""如果德意志重型骑兵能够追上马扎尔人骑马弓箭手的话,那么德意志人照样会面对拜占庭人后来在曼奇刻尔特迫使维京人 [ 投笔从戎注:应为塞尔柱土耳其人 ] 交战时所遇到的同样战术问题。因为重型骑兵与重型步兵或轻型骑兵作战时,是一种效能较低的武器系统。不过,尽管用驮载牲口而不是用车运载战利品降低了马扎尔人袭击者的速度,但是他们第一流的机动能力意味着战斗很少发生。"而十字军的战术也不是以重骑兵冲锋为主的作者认十字军是“十字军的合成军队作战”,合成作战!!呵呵!!“在到达叙利亚的一年内,西欧统帅们已经发现了击败土耳其人的最佳方法,那就是运用徒步弓箭手的固有优势对付骑马弓箭手。其间,他们还曾运用恰当的合成方法对付所用战术系统完全不同的,来自埃及的穆斯林阿拉伯人。”该书作者认为:(用“&”代表优越于)重型步兵&重型骑兵,重型骑兵&轻型步兵,轻型步兵&轻型骑兵,轻型骑兵&重型步兵和重型骑兵。[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作为一名西方的军事学者,他的论点应该比楼主都有说服力吧。但我也要帖出关于
62楼 23:39:09
39楼倭寇的主体是明朝的海商,也可以称为海贼。最出名的几位BOSS都是安徽人,有位王BOSS的生平可谓传奇了!倭寇中的浪人肯定是处于绝对的弱势,明后期郑家才算是最大的倭寇,既拥有海盗控制海路,又手握重兵吃公粮!参考中国国家地理及日本人写的郑成功传。当时明海禁,出海经商打渔海盗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所以出海的几乎都装扮成日本人,剃发易服。抓到了死不承认的。而当时的日本经考证是连官方都没有能力造出合适的船通过海峡来到中国。更不用说民间的海盗了。 52楼万历三大征里朝鲜保卫战里的小鬼子是趟水过去的。 55楼智商着急,万历征的是日本政府军。倭寇对于明朝是海盗组织,能跟官方军队相提并论吗?(倭寇主要是指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盘踞的海盗) 56楼我指的是最后一句日本官方的造船能力,有什么问题吗 我说的倭寇跟日本官方有毛的关系。[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1楼 13:00:45
25楼感谢各位朋友的回帖,我直接回复大部分吧。一、不知道上面那位朋友从哪部小说中得到启发得出了“板甲的制作难度应该小于鳞甲、扎甲”的观点。我告诉你,这个观点是得看时代,放到现在没问题,放到中古就是极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西欧在15世纪之前没有高炉,没有高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块炼铁,没有锻造铁,海绵状多孔杂质多的块炼铁是无法打造成板甲的,最多就是制作成扎甲,这就是为什么板甲在15世纪后才出现而在之前或是没有板甲的地方,扎甲都是优质铠甲代名词象征的原因。举两个例子吧,日本诸侯的大铠和中国的明光铠都是扎甲,这下应该有些概念了吧。[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另外,关于锁子甲和鳞甲扎甲的区别,三种铠甲的历史都很久远,但普及性有区别。鳞甲最早开始普及,从古典时期就风靡各大战场,为什么?因为鳞甲要的铁片小,容易打造和加工,锁子甲如各位朋友所想,原材料制作和加工比较烦,扎甲就更不用说了, 原材料打造大的铁片就是一门技术活。这里熟悉历史的朋友又要问了,是不是阿拉伯人不怕烦,在11世纪后把军队换装了一遍,都成了锁子甲。这里我得再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后来锁子甲突然后来居上取代了鳞甲呢?因为有了拉丝技术,多孔拉丝机的出现使得铁丝这种东西能大量生产,这正是锁子甲的原料,在成本上,这时候打造一件锁子甲的时间大概是鳞甲的一半,扎甲就不用说了。在硬度上锁子甲稍差,但在韧性上远远胜出,所以综合能力更胜的锁子甲胜出,成为标配。这个时候肯定有朋友要问了,西欧那都是不开化的野蛮人,技术不行,那么我们的老祖宗能早点制作板甲不?答案是很遗憾的,不能。一方面有老天的原因---中国缺乏优质铁矿;另一方面有人的原因---中国人不喜欢锻造里的“锻”,从现在出土的铁剑等来看,中国人只能制作叠锻层数六七层,和西欧中东动不动十几层几十层没法比,含碳量又过高,使得中国产的铁剑过于脆---后面我们将看到这个很致命。不过中国的老祖宗们很有智慧,他们很早就发明了初级的高炉(尚不能生产锻造铁),发明了“炒钢法”,这么一来中国能生产出比块炼铁强一些的铁,运气好加技术好的可以炼出钢来,这个就算是上古神器了。同时老祖宗还发明了百炼钢的锻造法子。本来这么一来虽说中国古代仍无法制作板甲,但攻击性武器方面近似无敌,应该走上了精良兵器的康庄大道,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不重视锻使得铁里的碳无法均匀分配,碳含量超高又使得百炼钢炼出来的神兵出人意料的脆,根本的还是儒家文化熏陶的书呆子鄙视技术,铁匠的地位在中国长期不高。问题堆积到北宋,基本上南北朝之后东西交流发展出的中国古代锻造黄金时代就断送了,锻造从理论到实践均出现大倒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载百炼钢反复锻打后有减重,认为是去除杂质,实际上这是钢铁加热会造成的氧化损耗,而沈括记载的另一现象“有的铁锻打消耗殆尽,都不能炼出钢”,事实上是热脆现象,唐朝盛世之后,解决热脆的方法一同入土,导致后世长期不能解决,继承这一技术的日本却出人意料的得利,对刀剑进行锻造、锻合和热处理的技术被发扬光大,唐刀发展出了最有出息的子弟日本刀,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最遗憾。也所以,宋元明清期间日本刀一直是日本对中国的大宗出口商品,因为中国长期不能解决锻造上的短板,而日本出人意料的神兵又以其美观和锐利大受欢迎。二、关于上面朋友对重骑兵、重步兵、轻骑兵等的描述,我可以这么说,你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常识可知披甲骑兵排山倒海冲过来时,作为站在前排的重步兵是什么心情---那就是死前最后的荣光了,就算能把骑兵戳下来,巨大的冲击力足以使重步兵丧命。那么,怎么训练才能使得士兵面对必死毫不慌乱?事实上能像岳家军一样做到一命抵一命的寥寥无几。而一旦戳不下来,那骑兵的马力冲击之下,无论是骑枪或是大剑都是杀人利器,枪刺刀砍,任何一样都可以把重步兵杀死。当然了,长枪之林你要重骑兵硬着头皮往里面冲,无论是人还是马都不是傻子,但就在这种斗心理的过程中,中世纪缺乏训练的步兵大多数时间都是受害者。拜占庭的北欧卫队够重步兵了吧?在诺曼重骑兵的攻击下完全不堪一击,以至于安娜公主心有余悸的表示“一个骑在马上的法兰克人能把巴比伦城墙冲个窟窿”。为了使步兵有能力守住阵线,不列颠和诺曼出色的统帅都使用过下马骑兵的方法,这也是那个时代唯一算的上是训练有素的步兵了。后面所谓轻骑兵胜过重骑兵重步兵,轻步兵胜过轻骑兵更是无稽之谈。试问一个无甲轻步兵如何胜过一个草原轻骑兵?那真真正正是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的情况好不好?事实上轻骑兵无法与重骑兵对抗,中古时期以轻骑兵战胜重骑兵的都被冠以经典战役的名号。轻步兵战胜重步兵也必须很努力,在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利凡特战场,有的是重骑兵重步兵全身插满箭像一只豪猪一样却活蹦乱跳,杀人如砍甘蔗的例子。从经济上来讲这很合理,比较如果轻装比重装好使,那没哪个二货国王和贵族会让自己的军队使用昂贵的重装。[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至于力和技,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游牧的,坚壁清野本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套路,试问哪几个国家具备沙俄那样的纵深版图?第一次十字军从安条克到耶路撒冷期间,一路上所有农田均被摧毁,所有水井几乎都下毒,耶路撒冷周围方圆百里的树木几乎被砍光,就这样十字军不照样攻下圣城?而战略要地那更是寸土必争,一旦被攻下全局震动,南宋襄樊防线一跨,迅速崩溃就是这样。正因为如此,古人才得出“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的战争理论。最后说一点,庞培和凯撒恰恰是通过大战决出胜负的。三、常常有人夸耀老祖宗的同时贬低欧洲的武力,要么就是匈奴被击败到欧洲横行,要么就是阿拉伯如何如何虐拉丁人。事实上,在欧洲的匈人和蒙古高原曾经的匈奴是不是有直接的继承关系,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而匈人在欧洲最后是被重骑兵集团冲锋的西哥特人击败的,一败之下再无复兴的余力。对于中古时期欧洲的武力,拜占庭毋庸置疑长期处于世界前列,西欧能在阿拉伯狂飙中守住比利牛斯山一线也殊为不易,而能顶住压力收复伊比利亚更是伟大,这也是已知的唯一能在绿化后重新逆转的地区,中国则不能逆转被绿化的新疆。应该这么说,中古时期的中国和拜占庭比较相似,同样传承古文化的光辉,军队有着系统的理论教育,间谍网络、海军和后勤建设都走在前列,但具体到战场上能不能顶得住,这另当别论,拉丁人的一波流拜占庭是吃尽了苦头,西夏的一波流北宋同样叫苦不迭。上面还有朋友说装备了车弩、神臂弓的宋军重步兵(没提步人甲)能轻松击败欧洲重骑兵,这就完全是瞎扯了,宋军的战斗力那是出了名的,被西夏辽国轮着虐,真正的凭着人多命贱顶着,宋朝北境和燕云十六州挨着,距离幽州百余公里路,可以说想打决战辽国随时奉陪,根本没躲的意思,综北宋一朝都没能武力打下幽州,妄谈什么缺乏机动力简直是荒唐。回到上面的问题,西欧能在黑暗的中世纪始终保持一定的力量,基本上得益于其的武士阶级出色的战斗力,长期作为社会顶层的武士阶级能拥有财富和地位,作为平民能通过当兵打仗改变命运,特别是十字军大潮中不怕死加点运气翻身当老板的例子比比皆是,造就了西方人贵族参军,当兵光荣的理念,同时期的希腊人和中国人在军人屡次威胁皇权的情况下却走上了削弱军人地位的道路,以至于文官腐朽、阉人当权层出不穷,均受到亡国文化断层的悲惨命运。唐朝中叶之后军事贵族作为一个阶级的消亡,对于中华民族整个的民族性都是一种负能量的洗牌,内藤湖南就曾把唐朝中叶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古与近世的分野,不管怎么说,从“宁做百夫长不为一书生”的潇洒外向型开脱民族到“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衰败景象,那都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悲哀。你们这些技术流的缺点就在于,只拿技术放大,可能由于受“游戏科技树”影响,以为先有技术才有兵种的逻辑,实际上军事技术往往远乱落后军事战术骑士冲击战术主要是在西南欧,这里要说明,骑兵战术受地域影响很大西南欧丘陵纵横丛林密布地域的骑士冲击战术(盔甲骑兵)东欧平原的轻骑兵冲击战术(波兰骑兵、哥萨克骑兵)西南欧这种地形,直接导致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主要以阵地战战线对峙为主的“绞肉机战争”,坦克这种新的“重甲骑士”出现执行“冲击战术”才打破僵局,那个地方堡垒纵横机动迂回的余地很小[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骑士冲击战术是由于西南欧地形所限,缺乏骑兵穿插的空间;所以形成在狭小地域的骑士冲击战术,这也是英法百年战争的骑兵战术主线,后世被无数文学影视作品放大而已,才以为骑兵最高水平就是铁皮罐头骑士战争那样百年战争中,英格兰长弓兵利用地形完胜法国重骑兵的亚金科特战役,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骑士冲击战术如果离开合适地域,纯粹是等着被开罐器切割的铁皮罐头骑兵战术发展不管东西方,轻骑兵都是主流,一直到一次世界大战基本战术都可以总结为机动--侧翼出击--通过侧翼袭扰使敌军方阵(阵地)崩溃--追击扩大战果(骑兵消灭敌军80%在这一环节)骑兵冲击战术主要集中在西南欧,自己找战史仔细看看吧一群乡巴佬玩的游戏,土豪后就被吹高雅了而已[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看看亚金科特,才被消灭了不到2W这种铁皮罐头,这种骑士冲击战术就差点绝迹了,以后主要活在文学作品里了顺便告诉你,亚金科特那2W法国铁皮罐头,大部分是被英国长弓兵随身携带的短剑和铅锤结果的;箭雨过后,不管有没有受伤,只要坠马,这些铁皮罐头只能被这些拿着“锥子”一般武器的步兵干掉,基本都是割喉和碎脑本文内容于
13:16:44 被孤独的龙乌鸦编辑
60楼 13:11:16
43楼你怎么知道,不能抗击骑兵冲锋宋朝能有300年,明朝能打败元朝?说明抗击骑兵冲锋不难,历史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能克制骑兵,汉朝的弩箭兵,岳飞的长矛兵,明朝的神机营,戚继光的战车营,哪个不另骑兵胆寒,冲击这些军队是送死。 48楼宋朝靠被动的防守为主,就是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很多也是以骑兵为主力,比如岳飞的岳家军主力是骑兵,不是小说里的步兵。明朝是在蒙古四分五裂的时候对战蒙古,也不单是步兵,而是步车骑再加上能吓人的火器 53楼宋这个贱货是不断扩张的,北宋是唯一一个不断扩大领土的朝代,直至灭亡前数年,宋的郁闷处在于不能打大仗,大的进攻仗都输了。 屁宋不是不能打大仗,而是不会打进攻仗,关键时刻老出错,对西夏,西夏立国之战本来党项就弃5州老巢逃入地泾泽,党项都弃老巢跑了,宋不是像秦一样先把地占住稳定下再继续而是直接追击,结果大败,党项以此立国,而从神宗开始吸取教训,一步步开打,先下熙河,再下兰州,再下西宁兵锋直指且末,徽宗时再下横山,又到了关键时刻,先是消弱西军,刚开始分解,就得到消息,辽国不行了,想去打辽国了,在西夏未灭时就开始分解西军了,军队对打仗根本没欲望了,指望没作战欲望的军队去打仗能赢就有鬼了宋不是军队不行,而是皇帝不行,运气也不行,有一手好牌的皇帝太急燥,在北宋末时能打的军队全是山地战专家,到了平原根本不适应平原打法
59楼 12:52:20
笑,南北朝时全是骑兵与步兵的对持,北朝具装骑兵,南方全是车步兵,用车布函阵能在具装骑兵面前进退自如,在中国具装骑兵的时代有具装骑兵冲垮车阵步兵的例子?在中国具装骑兵为嘛后来不流行了。还不是冲不开步兵车阵,反而会被以车阵+轻骑的组合击败,人家车骑混编的部队车步兵能无视你骑兵的正面战所有套路,而人家的轻骑能从容骚扰你战场外的后勤你放养休息的战马群,你的补充马一完,单靠作战时装备的战马根本撤不出战场,而且你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宋前你根本不敢密集冲车阵,人家弩车最喜欢的就是射击密集的目标
58楼 12:04:39
25楼感谢各位朋友的回帖,我直接回复大部分吧。一、不知道上面那位朋友从哪部小说中得到启发得出了“板甲的制作难度应该小于鳞甲、扎甲”的观点。我告诉你,这个观点是得看时代,放到现在没问题,放到中古就是极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西欧在15世纪之前没有高炉,没有高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块炼铁,没有锻造铁,海绵状多孔杂质多的块炼铁是无法打造成板甲的,最多就是制作成扎甲,这就是为什么板甲在15世纪后才出现而在之前或是没有板甲的地方,扎甲都是优质铠甲代名词象征的原因。举两个例子吧,日本诸侯的大铠和中国的明光铠都是扎甲,这下应该有些概念了吧。[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另外,关于锁子甲和鳞甲扎甲的区别,三种铠甲的历史都很久远,但普及性有区别。鳞甲最早开始普及,从古典时期就风靡各大战场,为什么?因为鳞甲要的铁片小,容易打造和加工,锁子甲如各位朋友所想,原材料制作和加工比较烦,扎甲就更不用说了, 原材料打造大的铁片就是一门技术活。这里熟悉历史的朋友又要问了,是不是阿拉伯人不怕烦,在11世纪后把军队换装了一遍,都成了锁子甲。这里我得再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后来锁子甲突然后来居上取代了鳞甲呢?因为有了拉丝技术,多孔拉丝机的出现使得铁丝这种东西能大量生产,这正是锁子甲的原料,在成本上,这时候打造一件锁子甲的时间大概是鳞甲的一半,扎甲就不用说了。在硬度上锁子甲稍差,但在韧性上远远胜出,所以综合能力更胜的锁子甲胜出,成为标配。这个时候肯定有朋友要问了,西欧那都是不开化的野蛮人,技术不行,那么我们的老祖宗能早点制作板甲不?答案是很遗憾的,不能。一方面有老天的原因---中国缺乏优质铁矿;另一方面有人的原因---中国人不喜欢锻造里的“锻”,从现在出土的铁剑等来看,中国人只能制作叠锻层数六七层,和西欧中东动不动十几层几十层没法比,含碳量又过高,使得中国产的铁剑过于脆---后面我们将看到这个很致命。不过中国的老祖宗们很有智慧,他们很早就发明了初级的高炉(尚不能生产锻造铁),发明了“炒钢法”,这么一来中国能生产出比块炼铁强一些的铁,运气好加技术好的可以炼出钢来,这个就算是上古神器了。同时老祖宗还发明了百炼钢的锻造法子。本来这么一来虽说中国古代仍无法制作板甲,但攻击性武器方面近似无敌,应该走上了精良兵器的康庄大道,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不重视锻使得铁里的碳无法均匀分配,碳含量超高又使得百炼钢炼出来的神兵出人意料的脆,根本的还是儒家文化熏陶的书呆子鄙视技术,铁匠的地位在中国长期不高。问题堆积到北宋,基本上南北朝之后东西交流发展出的中国古代锻造黄金时代就断送了,锻造从理论到实践均出现大倒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载百炼钢反复锻打后有减重,认为是去除杂质,实际上这是钢铁加热会造成的氧化损耗,而沈括记载的另一现象“有的铁锻打消耗殆尽,都不能炼出钢”,事实上是热脆现象,唐朝盛世之后,解决热脆的方法一同入土,导致后世长期不能解决,继承这一技术的日本却出人意料的得利,对刀剑进行锻造、锻合和热处理的技术被发扬光大,唐刀发展出了最有出息的子弟日本刀,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最遗憾。也所以,宋元明清期间日本刀一直是日本对中国的大宗出口商品,因为中国长期不能解决锻造上的短板,而日本出人意料的神兵又以其美观和锐利大受欢迎。二、关于上面朋友对重骑兵、重步兵、轻骑兵等的描述,我可以这么说,你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常识可知披甲骑兵排山倒海冲过来时,作为站在前排的重步兵是什么心情---那就是死前最后的荣光了,就算能把骑兵戳下来,巨大的冲击力足以使重步兵丧命。那么,怎么训练才能使得士兵面对必死毫不慌乱?事实上能像岳家军一样做到一命抵一命的寥寥无几。而一旦戳不下来,那骑兵的马力冲击之下,无论是骑枪或是大剑都是杀人利器,枪刺刀砍,任何一样都可以把重步兵杀死。当然了,长枪之林你要重骑兵硬着头皮往里面冲,无论是人还是马都不是傻子,但就在这种斗心理的过程中,中世纪缺乏训练的步兵大多数时间都是受害者。拜占庭的北欧卫队够重步兵了吧?在诺曼重骑兵的攻击下完全不堪一击,以至于安娜公主心有余悸的表示“一个骑在马上的法兰克人能把巴比伦城墙冲个窟窿”。为了使步兵有能力守住阵线,不列颠和诺曼出色的统帅都使用过下马骑兵的方法,这也是那个时代唯一算的上是训练有素的步兵了。后面所谓轻骑兵胜过重骑兵重步兵,轻步兵胜过轻骑兵更是无稽之谈。试问一个无甲轻步兵如何胜过一个草原轻骑兵?那真真正正是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的情况好不好?事实上轻骑兵无法与重骑兵对抗,中古时期以轻骑兵战胜重骑兵的都被冠以经典战役的名号。轻步兵战胜重步兵也必须很努力,在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利凡特战场,有的是重骑兵重步兵全身插满箭像一只豪猪一样却活蹦乱跳,杀人如砍甘蔗的例子。从经济上来讲这很合理,比较如果轻装比重装好使,那没哪个二货国王和贵族会让自己的军队使用昂贵的重装。[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至于力和技,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游牧的,坚壁清野本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套路,试问哪几个国家具备沙俄那样的纵深版图?第一次十字军从安条克到耶路撒冷期间,一路上所有农田均被摧毁,所有水井几乎都下毒,耶路撒冷周围方圆百里的树木几乎被砍光,就这样十字军不照样攻下圣城?而战略要地那更是寸土必争,一旦被攻下全局震动,南宋襄樊防线一跨,迅速崩溃就是这样。正因为如此,古人才得出“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的战争理论。最后说一点,庞培和凯撒恰恰是通过大战决出胜负的。三、常常有人夸耀老祖宗的同时贬低欧洲的武力,要么就是匈奴被击败到欧洲横行,要么就是阿拉伯如何如何虐拉丁人。事实上,在欧洲的匈人和蒙古高原曾经的匈奴是不是有直接的继承关系,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而匈人在欧洲最后是被重骑兵集团冲锋的西哥特人击败的,一败之下再无复兴的余力。对于中古时期欧洲的武力,拜占庭毋庸置疑长期处于世界前列,西欧能在阿拉伯狂飙中守住比利牛斯山一线也殊为不易,而能顶住压力收复伊比利亚更是伟大,这也是已知的唯一能在绿化后重新逆转的地区,中国则不能逆转被绿化的新疆。应该这么说,中古时期的中国和拜占庭比较相似,同样传承古文化的光辉,军队有着系统的理论教育,间谍网络、海军和后勤建设都走在前列,但具体到战场上能不能顶得住,这另当别论,拉丁人的一波流拜占庭是吃尽了苦头,西夏的一波流北宋同样叫苦不迭。上面还有朋友说装备了车弩、神臂弓的宋军重步兵(没提步人甲)能轻松击败欧洲重骑兵,这就完全是瞎扯了,宋军的战斗力那是出了名的,被西夏辽国轮着虐,真正的凭着人多命贱顶着,宋朝北境和燕云十六州挨着,距离幽州百余公里路,可以说想打决战辽国随时奉陪,根本没躲的意思,综北宋一朝都没能武力打下幽州,妄谈什么缺乏机动力简直是荒唐。回到上面的问题,西欧能在黑暗的中世纪始终保持一定的力量,基本上得益于其的武士阶级出色的战斗力,长期作为社会顶层的武士阶级能拥有财富和地位,作为平民能通过当兵打仗改变命运,特别是十字军大潮中不怕死加点运气翻身当老板的例子比比皆是,造就了西方人贵族参军,当兵光荣的理念,同时期的希腊人和中国人在军人屡次威胁皇权的情况下却走上了削弱军人地位的道路,以至于文官腐朽、阉人当权层出不穷,均受到亡国文化断层的悲惨命运。唐朝中叶之后军事贵族作为一个阶级的消亡,对于中华民族整个的民族性都是一种负能量的洗牌,内藤湖南就曾把唐朝中叶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古与近世的分野,不管怎么说,从“宁做百夫长不为一书生”的潇洒外向型开脱民族到“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衰败景象,那都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悲哀。学习了,不过有几点希望能解锁下。重骑兵冲击重步兵,正如您所说的,重步兵不好受,重骑兵好受吗。这么大的撞击,骑兵能保证不飞出马去?相反重步兵是站在地面上,背后还有队友帮助自己支持站立,加上长矛都是斜插在地面上的,能借力的方法很多,而骑兵只能依靠自己,飞出去的可能太大,而且死的很惨。[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轻骑兵与轻步兵对射,轻步兵有优势同样是指的步兵是站在地面上,射击的平台稳定性远高于轻骑兵,在加上武器可以比骑兵更重在远距离对射上绝对有优势。但论机动性上轻骑兵的机动性更高。可对抗对方重骑兵的追击。
57楼 7:42:02
43楼你怎么知道,不能抗击骑兵冲锋宋朝能有300年,明朝能打败元朝?说明抗击骑兵冲锋不难,历史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能克制骑兵,汉朝的弩箭兵,岳飞的长矛兵,明朝的神机营,戚继光的战车营,哪个不另骑兵胆寒,冲击这些军队是送死。 48楼宋朝靠被动的防守为主,就是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很多也是以骑兵为主力,比如岳飞的岳家军主力是骑兵,不是小说里的步兵。明朝是在蒙古四分五裂的时候对战蒙古,也不单是步兵,而是步车骑再加上能吓人的火器 53楼宋这个贱货是不断扩张的,北宋是唯一一个不断扩大领土的朝代,直至灭亡前数年,宋的郁闷处在于不能打大仗,大的进攻仗都输了。 宋朝真是够郁闷的了,宋军的城堡都修到西夏都城门口了,再加点时日就把西夏给吞噬掉了,可就在这时候背后被女真人捅了老窝整个崩盘,明明把西夏绞杀的半死了,却在后世留下了一个宋弱的连西夏都打不过的名号~~[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56楼 23:56:45
39楼倭寇的主体是明朝的海商,也可以称为海贼。最出名的几位BOSS都是安徽人,有位王BOSS的生平可谓传奇了!倭寇中的浪人肯定是处于绝对的弱势,明后期郑家才算是最大的倭寇,既拥有海盗控制海路,又手握重兵吃公粮!参考中国国家地理及日本人写的郑成功传。当时明海禁,出海经商打渔海盗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所以出海的几乎都装扮成日本人,剃发易服。抓到了死不承认的。而当时的日本经考证是连官方都没有能力造出合适的船通过海峡来到中国。更不用说民间的海盗了。 52楼万历三大征里朝鲜保卫战里的小鬼子是趟水过去的。 55楼智商着急,万历征的是日本政府军。倭寇对于明朝是海盗组织,能跟官方军队相提并论吗?(倭寇主要是指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盘踞的海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我指的是最后一句日本官方的造船能力,有什么问题吗
55楼 19:01:30
39楼倭寇的主体是明朝的海商,也可以称为海贼。最出名的几位BOSS都是安徽人,有位王BOSS的生平可谓传奇了!倭寇中的浪人肯定是处于绝对的弱势,明后期郑家才算是最大的倭寇,既拥有海盗控制海路,又手握重兵吃公粮!参考中国国家地理及日本人写的郑成功传。当时明海禁,出海经商打渔海盗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所以出海的几乎都装扮成日本人,剃发易服。抓到了死不承认的。而当时的日本经考证是连官方都没有能力造出合适的船通过海峡来到中国。更不用说民间的海盗了。 52楼万历三大征里朝鲜保卫战里的小鬼子是趟水过去的。 智商着急,万历征的是日本政府军。倭寇对于明朝是海盗组织,能跟官方军队相提并论吗?(倭寇主要是指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盘踞的海盗)[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
54楼 2:10:58
43楼你怎么知道,不能抗击骑兵冲锋宋朝能有300年,明朝能打败元朝?说明抗击骑兵冲锋不难,历史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能克制骑兵,汉朝的弩箭兵,岳飞的长矛兵,明朝的神机营,戚继光的战车营,哪个不另骑兵胆寒,冲击这些军队是送死。 48楼宋朝靠被动的防守为主,就是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很多也是以骑兵为主力,比如岳飞的岳家军主力是骑兵,不是小说里的步兵。明朝是在蒙古四分五裂的时候对战蒙古,也不单是步兵,而是步车骑再加上能吓人的火器 51楼宋这个贱货是不断扩张的,北宋是唯一一个不断扩大领土的朝代,直至灭亡前数年,宋的郁闷处在于不能打大仗,大的进攻仗都输了。 而且四分五裂的蒙古人口和实力都不比一百年前差多少啊亲,主要还是战法战术和技术进步的原因。[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53楼 2:08:40
43楼你怎么知道,不能抗击骑兵冲锋宋朝能有300年,明朝能打败元朝?说明抗击骑兵冲锋不难,历史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能克制骑兵,汉朝的弩箭兵,岳飞的长矛兵,明朝的神机营,戚继光的战车营,哪个不另骑兵胆寒,冲击这些军队是送死。 48楼宋朝靠被动的防守为主,就是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很多也是以骑兵为主力,比如岳飞的岳家军主力是骑兵,不是小说里的步兵。明朝是在蒙古四分五裂的时候对战蒙古,也不单是步兵,而是步车骑再加上能吓人的火器 宋这个贱货是不断扩张的,北宋是唯一一个不断扩大领土的朝代,直至灭亡前数年,宋的郁闷处在于不能打大仗,大的进攻仗都输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52楼 2:08:32
39楼倭寇的主体是明朝的海商,也可以称为海贼。最出名的几位BOSS都是安徽人,有位王BOSS的生平可谓传奇了!倭寇中的浪人肯定是处于绝对的弱势,明后期郑家才算是最大的倭寇,既拥有海盗控制海路,又手握重兵吃公粮!参考中国国家地理及日本人写的郑成功传。当时明海禁,出海经商打渔海盗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所以出海的几乎都装扮成日本人,剃发易服。抓到了死不承认的。而当时的日本经考证是连官方都没有能力造出合适的船通过海峡来到中国。更不用说民间的海盗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万历三大征里朝鲜保卫战里的小鬼子是趟水过去的。
51楼 2:05:12
43楼你怎么知道,不能抗击骑兵冲锋宋朝能有300年,明朝能打败元朝?说明抗击骑兵冲锋不难,历史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能克制骑兵,汉朝的弩箭兵,岳飞的长矛兵,明朝的神机营,戚继光的战车营,哪个不另骑兵胆寒,冲击这些军队是送死。 48楼宋朝靠被动的防守为主,就是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很多也是以骑兵为主力,比如岳飞的岳家军主力是骑兵,不是小说里的步兵。明朝是在蒙古四分五裂的时候对战蒙古,也不单是步兵,而是步车骑再加上能吓人的火器 宋这个贱货是不断扩张的,北宋是唯一一个不断扩大领土的朝代,直至灭亡前数年,宋的郁闷处在于不能打大仗,大的进攻仗都输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50楼 7:52:48
46楼承蒙各位朋友厚爱,这么努力的回帖,还能贴图,虽然贴的图里第四幅第六幅和第八幅很明显是复制品,特别是第八幅,浙江龙泉的刀剑作坊里就有的卖。但是,能这么积极回帖的话我还是很乐意再开一贴回复各位的。一、我先回最有技术贴味道的“华夏新帝国”朋友的帖子,你说的不错,我在议论板甲的时候忽略了青铜板甲这种东东的存在。现在可以和这位朋友讨论下这个问题。照例,我先问个为什么,那么多金属,为什么人类最先大规模使用的是青铜?因为青铜,其实也可以说锡青铜的熔点低,易于加工,锡青铜的熔点大约在800度,远远低于铁的1500度,因为木炭可以达到1000度,这样一来熔掉青铜便于灌注大块青铜器成为可能,古典时期的青铜制成品也是琳琅满目,精美异常。[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那么为什么青铜板甲没能坚持下去呢?因为铁器的普及。铁器、哪怕是初级加工的铁器在硬度和韧度上远远强于青铜,铁器的初级加工难度也不大,加上铁矿的分布大大广于铜矿和锡矿,所以铁器时代迅速取代青铜时代。此外,明光铠不是铠甲,只是扎甲,因为它的主体结构不具备整体性,胸前的护心镜很大,也只是与其他装甲链接,并非整面的装甲。二、接下来就是一些拿架空小说当历史的朋友了,这也是我经常说的,几年没来,发现铁血的整体质量下降,大批网友把架空小说当史实的由来。有网友让我好好看看28楼,我还还真看了一遍。“宋帝国拥有80几万的重装化部队的(几万至十万左右的骑兵,全是人马皆有重甲的重装骑兵。禁军步兵精锐有六七十万人都是重装化步兵部队。”好家伙,整整80多万重装部队呢,其中还有十万左右披甲骑兵。结果看看历史,宋夏前三大战役(三川口、好水川、 定川寨),皆是全军覆没的宋军主力就都只有万把人?靖康年间,完颜娄室五万人围攻太原,打了大半年,也没见到这六七十万重装化禁军步兵精锐来城下解围嘛。黄河边上,金军敲了一夜鼓,“几乎人人都有一柄长兵器或弩弓武器,再佩戴刀或者剑作为短兵器作战的宋帝国禁军”连影子都不见了。说起来任福刘平王禀等赤心报国的将领还真是死不瞑目,不晓得这80多万重装部队去哪里遛弯了。隋朝短命,文献不多,但唐朝是盛世,兵制汗牛充栋,唐初采取府兵制,《新唐书》记载:当时天下共设府634所,其中关内有261所府,府分三等:兵力1200人为上府,1000人为中府,800人为下府。十道之中上府二,中府三,下府五。大约可以知道总兵力在55-60万左右,勉强靠近“起码有60-100万以上”的目标吧。“唐帝国全国起码有48-80个唐帝国的12500人级别的军团”,上面说了,唐初是府兵制,除了禁军没有常备兵团这一说,不知道哪个不怕死的开府将军敢在全国各地征召12500人级别的军团。另外,《通典》又有记载,当时打仗一般是每2万人作为一个军团,当中有4000骑兵(包括越骑和武骑),步兵6000人手(内含2000陌刀),弓箭兵4000人,后勤人员6000人。由此可知目前在网上神乎其技的陌刀手数量最多能达到5万人,这,已经是纸面上能推出再理想化不过的结果了。府兵制无以为继后,唐朝开始使用藩镇,十个节度使,三个经略使,总兵力49万,这个具体我就不详细列举了,有兴趣的自己上网搜,学历史如果都靠着架空小说和臆想,那怎么行呢?铁林军在宋辽两国文献中都有过记录,估计是铁甲骑兵队的别称,至于“宋军精锐的静林军重装骑兵部队全歼掉了辽国版铁鹞子骑兵--精锐重装部队铁林军”,不知道又是出自哪本架空小说,可以推荐让大家都YY下。[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关于宋朝,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北宋西部镇戎军所在的固原距离西夏的最核心的灵武不过270公里,北宋北段的满城(保定)距离燕京不过200公里,既然都有着80几万的重装化部队的(几万至十万左右的骑兵,全是人马皆有重甲的重装骑兵。禁军步兵精锐有六七十万人都是重装化步兵部队。),所有步兵还都是穿几十公斤重步人甲的重装步兵。还有着百步穿杨的床弩和弩弓以及相匹配的海量惊人箭矢。那分出一半来,像乌龟一样每月向前推进10公里,灭西夏平燕云不过两年吧。YY历史是经不起基本的常识推敲的童鞋。日本刀是唐刀的后裔,它的前身唐刀可是唐军标配,再往前的晋刀那是晋军(举个例子吧--北府军)的配备,再往前的环首刀那是汉军的标配。如果非得纠结进口的日本刀,郑成功的部队倒几乎是标配,但问题是冷兵器时代没哪个国家把进口的武器作为常备军标配的。个中原因我早讲过了,中国人有使用直刀的传统,但因为唐朝之后技术失传,所以没能流传下去而已。但毫无疑问美观锋利的直刀还是很受中国人喜欢的。三、关于火器和盔甲,“14世纪末至15世纪,当大量的早期火器武器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军队里时,冷兵器时代已经就算结束了”,事实上15世纪实用性强的火器被生产,火器才逐步流行开来,直到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时期,胸甲骑兵仍大行其道,不知道这个冷兵器时代已经就算结束是从何推出的。明朝的盔甲,终于出现了锁子甲代替鳞甲的趋势,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孙悟空造反的时候穿的就是锁子甲,足可见当时锁子甲作为精美甲具的脍炙人口程度。这是为什么?因为明朝时候,拉丝技术随着退火技术的推广,终于被中国人完全吸收。虽然在《天工开物》的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仍只能一次拉一根铁丝,没有多孔拉丝机,但是已经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仔细看看明朝的头盔,你会发现和11世纪利凡特地区的阿拉伯头盔出奇的相似。至于制作盔甲的原料,中国缺乏优质铁矿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是中学地理里应该学到的内容,不需要去地质勘探局核实。当然你如果发现了优质铁矿矿源可以快点去地质勘探局汇报,为国家出点力。再至于“有哪个国家的那种近战肉搏冷兵器武器,能比中国120斤全镔铁制造的长柄大刀,更具杀伤威力的?”60公斤的大刀,抬出来给比武大会暖场可以,想在战场上表现杀伤威力我看悬吧。传说中关二爷的关公刀也只敢吹到“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你这边一开口就是120斤全镔铁制造的长柄大刀,让关二爷情何以堪?[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要说劈开10枚铜钱就可以拿出来当例子,不如举杨志卖刀,好歹一刀20个铜钱。但这能不能“砍掉西方板甲骑士的战马马腿或骑兵脑袋”?站着不动应该能,冲击起来你能不能找到敢去砍的我看都难。西夏铁鹞子、金国铁浮屠有画,看得出来都是鳞甲,甲防上和锁子甲都有,和板甲根本不具有可比性。至于“西方板甲骑兵没有装备弩或弓箭,事实上战斗力比起西夏铁鹞子、辽国铁林军和金国铁浮屠重装骑兵还差上一个层次”,装备强弓的拜占庭圣骑兵可以找个地方先哭会。这个不用板甲,装备链甲的诺曼骑兵可以把这种类型的骑兵都扫到历史的垃圾堆去。传说中的“中国宋帝国的神臂弩战阵”在金国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而“长柄大刀长柄战斧砍马腿战术”除了国仇家恨且严格训练的岳家军和刘琦军能做到外,终宋一朝,没什么军队有此胆识。其实战争的主要力量是人,让士兵做人所不能做,为人所不能为能容易?明末时期,光论装备国力可以轮奸满清几十遍,什么火器长枪阵车阵三眼统之流的现在都被吹到天上,实际上到了战场,都是被满清骑兵一冲就白,精锐部队没这么好训练的。这里可以看出网友在架空小说的熏陶下根本没有正常的常识,诺曼人使用的战马速度不如纯血马,但也有50多公里每小时的巡航速度,负重冲刺可以达到60公里没小时的速度,折算下来,就是每分钟1000米,约等于每秒钟16米。神臂弓是一种弩,射程240步,约等于360米,由于张力大是用腿蹬开弦上的箭,因此每分钟3-4发已经是极限,360米的距离,诺曼骑兵20几秒的事,转瞬即杀到眼前,假如使用神臂弓,这个时候能射出第2发就算了不起了,试问有几个弓手能正常从容的射出第二发?基本上架空小说看多了的就会说长矛兵顶着啊,前面加拒马加木桩啊,那这样行不,前面有拒马有木桩,后面长矛兵如林,再垒土高台,上面放着床弩,层层神臂弓后站着大批弓手,再往后还有投石器,敢情这阵容骑兵打死也冲不进来了。问题是骑兵为什么要冲这种阵容?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可以到敌后搞掠夺,可以在本国机动作战,而无论是床弩还是神臂弓,总有不在大阵行军的时候吧,总有不适合布阵的地点吧,这时候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了。野战不力正是历史上宋军的致命伤,这也是为什么和西夏区区两百多公里无论如何也推进不了的关键原因。历史上没哪家制作的马槊是全金属的,原因很简单,太沉,无论是用顶级高级的御用或武器工匠都不顶用。另外百炼钢是一种锻造法,非得说什么精钢那一般指的是碳素工具钢和碳素合金钢,这个,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是没有的,再怎么百炼都没用。至于“中国古代一斤叶子炒成的茶叶,一斤虫子吐出并织造的丝绸,到了西方都等同甚至超过同等黄金重量的天价货。”这种架空小说里的呓语,我就不再嘲讽了,因为能引用这个的人个人觉得已经不适宜学习历史这个学科,应该转学文学比较合适。宋真宗赵恒(968-1022),即位以后,辽国开始发起猛烈的攻击,为了对付辽国的威胁,真宗时代,想尽一切办法要马,走私,放牧,贸易,乃至想百姓买马。北宋终于建立了320年中,马匹最多的时代,有20万匹左右。为此在北方组建了一支4万多人的纯骑兵部队(其中包括著名的宋帝国静塞军重装骑兵部队)。在公元1001年以少胜多,杀死辽国铁林军主将铁林相公,杀死15名辽将。斩首3万辽军的辉煌战绩。之后宋真宗跟辽国签订的著名的“澶渊之盟”,这使得宋帝国有了喘息的时间,发展国家经济和积蓄战马。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时期,由于有真宗留下的战马家底和长期的和平,宋朝经济快速发展。这时的宋帝国武装出了一百二十五万九千军队,其中禁军八十二万六千。而宋帝国的禁军部队,在北宋中期时候的步兵和骑兵的比率大概是七比一。因此,这时候的宋帝国骑兵部队,可能超过十万人以上(但国家内总的战马数量,还是没有超过真宗时期的20万匹)。而宋仁宗之后,宋帝国连年跟西夏作战,北宋马匹消耗大,但是却来源少,由于辽国和西夏对北宋实行战马禁运,北宋的战马数量从此开始严重下滑。到了宋哲宗时代,宋祁进言:今骑兵十之八九无马。什么意思呢?当时北宋60多万禁军,按照北宋七分之一骑兵的规模,大约有9万骑兵。名义上是“骑兵”实际上却每十个里面有八九个根本没马。真正有马?钠锉?还?蛴嘧笥摇?伤握茏诨故遣欢舷蛭鞅蔽淞??乇呔常?牖竦谜铰碜试矗?铰硐?牡搅司?薪咏?蘼淼奈O站车兀?飨难劭淳涂毂幻鹜隽耍?墒腔栌沟乃位兆诩钡糇?箍冢?衙?范宰剂肆晒?8懔?鹈鹆桑?钪盏贾卤彼蔚拿鹜觥6?位兆谑贝??て诘奈鞅闭秸??蟮南?牧苏铰碜试矗??晒?臀飨陌阉纬?弊鞯泄???孤砥サ拿骋祝?髂系穆砥ゲ皇屎仙险匠 C窦涞穆砥ブ荒芨阍耸洌?戏降纳倭柯砥ゲ皇屎媳狈降难虾??彼卧诨兆谑贝??丫?搅司?形蘼淼奈O站车亍U馐北彼蔚娜?康恼铰砑业辈还?800匹战马。可是徽宗看不到这些,他应该做的是集中力量,灭亡只需要最后一击的西夏,但是他却掉转兵力向辽国开战,他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军队没有骑兵,也不是真宗时代那些可以和北方骑兵一打一不吃亏的禁军,而是一只120年没有平原作战经验的军队,一只训练强度远不如北宋前期的禁军,一只军中无马可用的纯种步兵。西北的山地战场,限制了骑兵的威力,西北贫瘠的土地。也使得西夏难以供养强大的骑兵部队。没有几十万强大的骑兵部队。这使得宋军可以收拾西北的敌人。但是一旦转入平原作战,宋徽宗的军队,弱点就会暴露无疑。北宋历代明君没有违背宋辽盟约,都明白对辽国开战的危险(两线作战),惟独昏庸的宋徽宗不明白,结果先是打不过辽国。后又被金国骑兵像割麦子一样把北宋步兵打的惨败。[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再说说,我对日本刀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在古代日本刀就是个战场上花瓶武器垃圾武器。这点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看日本刀,在古代的表现。首先,这种武器工艺太复杂制造时间太长,不利于国家进行军队化的制式批量大生产装备军队。同时,日本刀这种武器虽然锋利,但是实在是太脆弱太容易在战斗中损坏了(有个著名的例子,说明这种武器的脆弱性。日本剑圣级的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在受到敌人围攻刺杀的时候。拿出了他平生收藏的几十把日本刀精品,当砍杀敌人的作战武器。每砍坏一把日本刀,就换一把新刀。结果,没有杀掉多少人。估计,不超过一百人吧。所有的他收藏的日本刀中的精品极品刀,就全部报销掉了。最后因为无刀可战,被敌人打死。这就说明,日本刀这种武器,根本上不了大阵仗。我国古代的猛将,拿中国刀剑连杀几十上百人的记载多的是,也没有见中国的刀剑,在战斗中出这种笑话吧。足见,日本刀的垃圾了。并且,日本人当时几乎是没有钢铁重甲的。日本盔甲也就竹子加一些金属的低级货色了。真要是在战场上碰上,穿着一身钢铁盔甲的敌人士兵,日本刀能做到中国刀的击几十敌人甲皆碎,一刀下去连人带盔甲带战马一劈二半的程度吗。)而夹钢刀制造工艺的日本刀一旦战场损坏掉,短时间内是很难修理的。也因此,就没有见过日本历史里有什么万人几万人级别的军团,是全部装备和使用日本刀作战的刀兵军团了。至于,宋元明清中国大量进口日本刀。这是因为,日本刀比较漂亮(磨出的效果)比较锋利(但是同时也脆弱)。所以,为我国古代的不懂军事和战斗的文人和女人所喜爱。这完全就是一种玩物而已了。真正的懂得军事和实战的中国古代武将,就没有见过哪个是拿日本刀武装自己作战的。由此可见,真正的中国古代军人的对这日本刀的鄙视不待见了。而且,日本刀很早就流传到了西方。葡萄牙人很早就将日本刀拿出的西方。但是,西方的那个将军是使用日本刀作战的?如果,日本刀在古代真的是好武器,那西方的战场上为什么没见拿日本刀作战的西方将士?这就说明,西方人在这点上的观点跟我国古代将士是一致的。日本刀绝对不是冷兵器时代,特别是重装重甲到处是的战场上的,能用能使的好武器了。现代人是体会不到冷兵器时代,几乎人人都穿盔甲作战的战场,对日本刀来说的恐怖程度的。拿把日本刀,估计砍个一二个穿钢铁盔甲的敌人,这把刀就快完蛋了。而现代人看到的都是日本刀砍不穿盔甲的现代人时的锋利程度,他们是无法见到想象到日本刀这种武器,是不能经受冷兵器时代的敌人厚重盔甲的损耗破坏的。因而,别看在现代日本刀砍杀起没有穿盔甲的现代人好厉害,但这种刀放古代战场上,可就真不是个好玩意了。本文内容于
8:46:04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49楼 1:19:22
“之前骑兵中的翘楚---拜占庭圣骑兵连同北欧卫队在迪拉奇乌姆战役中被诺曼骑兵以冲击战术彻底击溃,证明了就算是人马俱甲,就算是骑射手和重骑兵结合的精锐,在高速冲击的人马怪兽面前也只是串烧而已。”——北欧卫队也就一群锁子甲斧头男,铠甲和北欧同行差不多。开始的时候把诺曼骑兵打成了屎。不过追击的时候敌方弓箭手打乱了北欧卫队的阵型,帮了诺曼骑兵大忙。而且此时,北欧卫队脱离了主力,力战之后疲惫不堪,没有长兵器,怎么挡骑兵?被LZ作为了重步兵烤串的代表,我为他们这些勇士感到很冤啊。拜占庭的皇家重骑兵之前几乎损失殆尽,参战的没多少,玩文字游戏很有意思吧~~而且就是这么一点超重骑兵,在其他雇佣骑兵见势不妙临阵脱逃的情况下,力战数量占优的诺曼夹枪骑兵,还能掩护亚历克修斯一世撤出战场。这样的战例被LZ一演绎,瞬间让我感到的夹枪冲锋惊天地泣鬼神冲进东海无人能挡,高啊,高[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
48楼 11:54:25
43楼你怎么知道,不能抗击骑兵冲锋宋朝能有300年,明朝能打败元朝?说明抗击骑兵冲锋不难,历史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能克制骑兵,汉朝的弩箭兵,岳飞的长矛兵,明朝的神机营,戚继光的战车营,哪个不另骑兵胆寒,冲击这些军队是送死。 宋朝靠被动的防守为主,就是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很多也是以骑兵为主力,比如岳飞的岳家军主力是骑兵,不是小说里的步兵。明朝是在蒙古四分五裂的时候对战蒙古,也不单是步兵,而是步车骑再加上能吓人的火器
47楼 9:16:40
中西方 对骑兵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对骑兵的定位是 重骑兵 有变态的防御和恐怖的冲击力 勇往向前 踏平一切 弹想你说的 这种骑兵弊端也不小 一是花费大 二是对人员和马匹的挑选都有着 苛刻的要求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重骑兵部队 但是后面都被淘汰了 我们队骑兵的定位则是轻骑兵 注重机动作战 精锐的骑兵 行军是一人双马甚至是多马 一天可以从这个点跑道另一个点 给你意想不到的一击 关于骑兵的防护 由于古时候 生产力不想现在可以流水化作业 都要靠工匠 全手工打造 一套好的铠甲要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是很大的 装备一千人的重骑兵 人和马的铠甲和钱粮 养步兵的话可以养五千了
46楼 23:35:27
承蒙各位朋友厚爱,这么努力的回帖,还能贴图,虽然贴的图里第四幅第六幅和第八幅很明显是复制品,特别是第八幅,浙江龙泉的刀剑作坊里就有的卖。但是,能这么积极回帖的话我还是很乐意再开一贴回复各位的。一、我先回最有技术贴味道的“华夏新帝国”朋友的帖子,你说的不错,我在议论板甲的时候忽略了青铜板甲这种东东的存在。现在可以和这位朋友讨论下这个问题。照例,我先问个为什么,那么多金属,为什么人类最先大规模使用的是青铜?因为青铜,其实也可以说锡青铜的熔点低,易于加工,锡青铜的熔点大约在800度,远远低于铁的1500度,因为木炭可以达到1000度,这样一来熔掉青铜便于灌注大块青铜器成为可能,古典时期的青铜制成品也是琳琅满目,精美异常。[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那么为什么青铜板甲没能坚持下去呢?因为铁器的普及。铁器、哪怕是初级加工的铁器在硬度和韧度上远远强于青铜,铁器的初级加工难度也不大,加上铁矿的分布大大广于铜矿和锡矿,所以铁器时代迅速取代青铜时代。此外,明光铠不是铠甲,只是扎甲,因为它的主体结构不具备整体性,胸前的护心镜很大,也只是与其他装甲链接,并非整面的装甲。二、接下来就是一些拿架空小说当历史的朋友了,这也是我经常说的,几年没来,发现铁血的整体质量下降,大批网友把架空小说当史实的由来。有网友让我好好看看28楼,我还还真看了一遍。“宋帝国拥有80几万的重装化部队的(几万至十万左右的骑兵,全是人马皆有重甲的重装骑兵。禁军步兵精锐有六七十万人都是重装化步兵部队。”好家伙,整整80多万重装部队呢,其中还有十万左右披甲骑兵。结果看看历史,宋夏前三大战役(三川口、好水川、 定川寨),皆是全军覆没的宋军主力就都只有万把人?靖康年间,完颜娄室五万人围攻太原,打了大半年,也没见到这六七十万重装化禁军步兵精锐来城下解围嘛。黄河边上,金军敲了一夜鼓,“几乎人人都有一柄长兵器或弩弓武器,再佩戴刀或者剑作为短兵器作战的宋帝国禁军”连影子都不见了。说起来任福刘平王禀等赤心报国的将领还真是死不瞑目,不晓得这80多万重装部队去哪里遛弯了。隋朝短命,文献不多,但唐朝是盛世,兵制汗牛充栋,唐初采取府兵制,《新唐书》记载:当时天下共设府634所,其中关内有261所府,府分三等:兵力1200人为上府,1000人为中府,800人为下府。十道之中上府二,中府三,下府五。大约可以知道总兵力在55-60万左右,勉强靠近“起码有60-100万以上”的目标吧。“唐帝国全国起码有48-80个唐帝国的12500人级别的军团”,上面说了,唐初是府兵制,除了禁军没有常备兵团这一说,不知道哪个不怕死的开府将军敢在全国各地征召12500人级别的军团。另外,《通典》又有记载,当时打仗一般是每2万人作为一个军团,当中有4000骑兵(包括越骑和武骑),步兵6000人手(内含2000陌刀),弓箭兵4000人,后勤人员6000人。由此可知目前在网上神乎其技的陌刀手数量最多能达到5万人,这,已经是纸面上能推出再理想化不过的结果了。府兵制无以为继后,唐朝开始使用藩镇,十个节度使,三个经略使,总兵力49万,这个具体我就不详细列举了,有兴趣的自己上网搜,学历史如果都靠着架空小说和臆想,那怎么行呢?铁林军在宋辽两国文献中都有过记录,估计是铁甲骑兵队的别称,至于“宋军精锐的静林军重装骑兵部队全歼掉了辽国版铁鹞子骑兵--精锐重装部队铁林军”,不知道又是出自哪本架空小说,可以推荐让大家都YY下。[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关于宋朝,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北宋西部镇戎军所在的固原距离西夏的最核心的灵武不过270公里,北宋北段的满城(保定)距离燕京不过200公里,既然都有着80几万的重装化部队的(几万至十万左右的骑兵,全是人马皆有重甲的重装骑兵。禁军步兵精锐有六七十万人都是重装化步兵部队。),所有步兵还都是穿几十公斤重步人甲的重装步兵。还有着百步穿杨的床弩和弩弓以及相匹配的海量惊人箭矢。那分出一半来,像乌龟一样每月向前推进10公里,灭西夏平燕云不过两年吧。YY历史是经不起基本的常识推敲的童鞋。日本刀是唐刀的后裔,它的前身唐刀可是唐军标配,再往前的晋刀那是晋军(举个例子吧--北府军)的配备,再往前的环首刀那是汉军的标配。如果非得纠结进口的日本刀,郑成功的部队倒几乎是标配,但问题是冷兵器时代没哪个国家把进口的武器作为常备军标配的。个中原因我早讲过了,中国人有使用直刀的传统,但因为唐朝之后技术失传,所以没能流传下去而已。但毫无疑问美观锋利的直刀还是很受中国人喜欢的。三、关于火器和盔甲,“14世纪末至15世纪,当大量的早期火器武器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军队里时,冷兵器时代已经就算结束了”,事实上15世纪实用性强的火器被生产,火器才逐步流行开来,直到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时期,胸甲骑兵仍大行其道,不知道这个冷兵器时代已经就算结束是从何推出的。明朝的盔甲,终于出现了锁子甲代替鳞甲的趋势,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孙悟空造反的时候穿的就是锁子甲,足可见当时锁子甲作为精美甲具的脍炙人口程度。这是为什么?因为明朝时候,拉丝技术随着退火技术的推广,终于被中国人完全吸收。虽然在《天工开物》的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仍只能一次拉一根铁丝,没有多孔拉丝机,但是已经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仔细看看明朝的头盔,你会发现和11世纪利凡特地区的阿拉伯头盔出奇的相似。至于制作盔甲的原料,中国缺乏优质铁矿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车大作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