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和陈欧 充电宝互撕的共享充电宝,能复制共享单车的辉煌吗

引发王思聪和陈欧互怼的共享充电宝,水有多深?
长话短说,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个尝试。我们以后想要以天为单位,从各类科技媒体和互联网相关的自媒体中,精炼出一些更有价值的媒体观点摘录,经汇总后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一天中行业发生的大事。
上周产品“风平浪静”,另一位小编临时跑路了。今天我们来围观一下:共享充电宝。
以下是正文部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共享充电宝已经悄悄在投资圈火了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是5月4日,聚美优品高调宣布将以3亿元人民币收购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由街电科技将其充电机柜放置在合作的商场、餐厅等,用户通过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将其取走,用完在其它服务网点归还,你也可以想象成是“有桩充电宝”)股权,王思聪又做出这样看衰的评论: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
可能共享充电宝短时间内都只会是小范围的一件事。
在这次聚美投资“街电”之前,“小电”、“来电”、“Hi电”等共享充电宝的项目就曾引来过大量关注,且都拿到了不少融资。甚至有媒体人根据此前的单车之争等,判断充电宝的烧钱战役已箭在弦上,百“电”大战一触即发,又一个高举着共享经济大旗的创业项目似乎已来到风口,只等资本助推这股东风了。
那么,为什么共享充电宝会成为风口频获融资?以及共享充电宝这波风会吹多久?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我们来看看各大媒体评论人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一、何谓共享充电宝?
按百度百科的说法,从使用场景上看,目前市面上已出现的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三类:
1、以“来电科技”为代表的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人和充电设备都可移动,从A地借的充电宝到指定的BCDE地也是可以还的。主攻大场景,如景点、商场。
2、以“街电科技”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在A地借,就在A地还。主攻小场景,如咖啡厅、酒吧等。
3、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桌面上有线机一体的充电宝,可直接充电,拿不走。主攻每张桌面,例如餐厅、KTV、咖啡厅等。
使用场景虽有不同,但流程却相差无几。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扫码—注册—付款—借出”,还是较为方便快捷的。
二、为何充电宝会频获融资?
对于为何选择投资共享充电宝,聚美优品CEO陈欧认为,充电是高频刚需的,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便利,此外,共享充电宝拥有百亿级的市场。
如@联商网的《王思聪陈欧互怼背后:十余家机构参战共享充电宝》一文中所提到的,虽然共享充电宝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用户本身购买一个充电宝的成本并不高,随着快充等技术的发展,手机待机时间会越来越长等,但: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比这些问题更紧迫的,是市场占有率。毕竟更多的网点数意味着更多的用户,还有随之而来的线下流量想象空间。
街电相关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目前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速度,只有快速获取线下流量,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此外:
目前街电已铺设近4万台柜机,市场上有20多万的电源数,用户数已超300多万。使用街电充电宝,每位用户需要支付100元押金,这差不多覆盖了充电宝的成本,如果有人不归还或者损坏充电宝,将会扣掉押金。在一些人流量高的咖啡厅和酒吧等地,充电宝的日均使用次数最高能够达到30次。除去人为破坏之外,目前损耗率较低。
来电科技CEO袁炳松也曾透露,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界面的这篇文章《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获聚美优品注资3亿元,陈欧将出任董事长》中,提到了共享充电宝自身的优势,或者,这也会是充电宝会频获融资的原因所在:
眼下这门生意,高频、刚需、较好的现金流被认为是共享充电宝的优势所在,参照当前打得火热的共享单车的逻辑,做共享充电宝的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或许将是铺设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随处可见的铺设产品数越多,被教育使用的用户也能得到一定程度增加。
按照目前的趋势资本快速向头部公司集中,则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
@42章经—曲凯用“来电”大致的财务模型,算出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的机柜大约能在7、8个月内回本,如果不是“来电”这样的大机柜,生意的回本周期还可以缩短。
这样看来,共享充电宝确实算得上是一个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盈利周期可期的项目,能够成为现阶段资本的宠儿,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三、共享充电宝这事儿靠谱么?
看好的有很多,看衰的自然也不少。
同样是共享,摩拜单车的投资人毛圣博就不看好共享充电宝。@前瞻网的《王思聪陈欧因共享充电宝互撕,摩拜投资人:坚决不投》一文中有提到毛圣博对共享领域的态度。毛圣博认为,需求点很重要。共享单车以出行为需求点,从商业化来看就比较成功,Airbnb和滴滴也都有自己的需求点。
但对于共享充电宝,毛圣博表示这个在市场上并没有特别大的需求:
因为成本实在太低了,买一个充电宝也就几十块,代替方法很多,而且流动起来很麻烦,远远比共享单车麻烦。比如共享单车用完随手停在路边的停放点就好了,这个并不固定。而充电宝就比较麻烦,充完了还得还回去。
除去成本问题外,@钱坤投资认为,充电宝的电池问题、手机没电是否为高频现象,也都需要考虑在内。在《王思聪和陈欧互怼的共享充电宝或将引领下个锂电池投资风口》一文中,@钱坤投资 指出:
充电宝的电池问题是个大问题,然而随着当下无线充电、快充甚至太阳能充电等技术在发展,电池技术理论上是在不断进步,一天一充发展到2天一充,再到7天一充是技术进步的规律。
其次,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
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带个充电宝耽误的时间远比到处找商场去租赁一个充电宝要来的方便,不至于像投资人所说的“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即便用户会使用充电宝,但也不会是一个高频的行为。
关于上文提到的刚需问题,在《创业维艰,陈欧“奋”不顾身扑上去的共享充电宝,很可能是…》一文中,作者@晓枫说提到,充电确实有可能是刚需,但问题是,刚需就是痛点么?在这里,作者做了一个有味道的比喻:
拉翔是刚需,但吃翔恐怕才是痛点吧!
作者还提到,随着手机电池电量逐渐扩容,快充技术、光伏充电技术的普及,未来只怕连刚需都谈不上了,更不要说痛点了。而且,目前很多人都有外出带充电宝的习惯,共享充电宝要做的其实不是培养用户的习惯,而是改变用户的习惯。让用户放弃已买的充电宝,转而交给共享充电宝们一笔押金和使用费,未免太天真。
@Technews的这篇文章《别说王思聪,共享充电宝要火共享单车也不答应》,从安全、经济、便捷性的角度,提出了共享充电宝存在的一些发展瓶颈:
一是安全,央视315晚会上已经曝光过公共场所的手机充电桩也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向用户手机植入病毒应用,从而获取用户信息,盗取用户钱财的问题。
二是经济性。共享充电宝动辄百元的押金,可以让消费者去市场上买一个容量不错的移动电源了,这会打击他们使用共享充电宝的积极性。
三是方便性。许多充电宝需要归还到指定地点,而且按时间计费,这意味着用户不能拿共享充电宝去很远的地方。
相较于从模式、经济角度出发得出的观点,@三表龙门阵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态度则是充满了鄙夷,在《卑鄙的共享充电宝》一文中,三表明确指出:
共享充电宝是个道德低下的发明。
三表拿大姨妈和电量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有突如其来的大姨妈,绝无不宣而至的电量匮乏。
三表认为,经期紊乱是大概率的事,如果有共享卫生巾的存在,那么对于正逛街忽然来大姨妈的女性朋友来说,是大善。但手机的电量是可预见、可评估的。人类是有智慧的,结合自己当天的出行计划,是可以预见自己的电量能支撑多久的,出门前主动充上电,即使外出的时候手机真的快没电了,也会控制自己少玩手机,这是自律和智慧。
但共享充电宝则是给懒惰、不节制的人群提供了更懒、更不节制的便利条件。手机快没电了就好好陪朋友逛街、家人聊天,但共享充电宝让你变得像个废人,因为你不能戒除低电量化身的心魔,你在一个巴掌见方的机器面前变成了毫无原则的奴隶。
文章最后,三表再次点题:我说“共享充电宝”不道德,不是说“充电宝”不道德。三表认为:
我们随身携带自己购买的充电宝,那份沉重是我们用懒惰交换来的代价,我没充好电,我背着它,我受累,我活该,我下次得提醒自个儿。我怕我控制不了自己,成天盯着手机,导致电量不足,我愿意为我难以自控的挥霍背上负重的代价。
而共享充电宝让人的知耻与自省瓦解了,扪心自问最难,而对着柜员机扫一扫则很容易,一切都消解了。
四、共享充电宝会走多远?
以上我们提到了一大堆共享充电宝存在的隐患,难道这些共享充电宝的风投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么?或者是认为这些问题都无大碍?也许,他们所看重的是短期内的火爆与盈利。在投资人看来,共享充电宝回本周期快、损耗率低,成本投入低,谁线下疯狂铺设渠道的范围广、速度快,谁就更容易获取暴利。至于来自先进科技的威胁,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应该并无大碍。
关于共享充电宝这事儿能走多远,或者说,最后会不会就变成一家独大了。“河马充电”的创始人王润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未来这个生意,不会一家独大,而是可以多方共存的:一是于用户角度来看,品牌效应不强,因此接受度更广;二是壁垒低、重渠道,一线城市几家各占一方,二三线城市也可以有二三线的玩家。
至于现实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乐观,这条路又能走多远,我们还是持观望态度吧。 (完)
PS:如前文所说,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个尝试。我们以后想要以天为单位,从各类科技媒体和互联网相关的自媒体中,精炼出一些更有价值的媒体观点摘录,经汇总后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一天中行业发生的大事。
如果以后我们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产出这么一篇文章,你会愿意看么?以及,关于今天这篇,你怎么看?欢迎尽情地拍砖和交流。
PPS:以下广告由三节课某卖课的小姐姐强行插入——
有一堂面向1-3年经验运营狗,可以帮助你在用户管理、内容管理和维系、活动的策划和传播、推广和营销等4个最为重要的运营工作下提高相关硬技能的课程,即将在4天后(5月12日)开课。
目前仅余最后不到150个名额,5月10日24:00前报名还可以参与砍价优惠。感兴趣的话,可以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了解一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陈欧豪赌共享充电宝 充满争议背后有何考量
导语:由于主战场——聚美优品的疲软,陈欧不得不进行多元化救局,而最新投入巨资押宝的是充满争议的共享充电宝。
以“我为自己代言”火起来的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近期因投资共享充电宝项目与王思聪对撕,大火了一把。2017年5月,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现金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完成后,将持有街电科技60%股份,陈欧将担任街电科技董事长一职。陈欧对媒体透露,未来3个月内,聚美优品将继续注入街电科技几十亿资金。“相信街电在获得聚美这样的投资之后能够快速扩张。”过去一年,聚美优品主业呈现疲软,公司不断对外投资,除了共享充电宝外,还投资设立了影视公司、空气净化器等,从布局来看,陈欧在打着多元化经营的算盘。但让人费解的是,这些新进军的业务与美妆产品的关联度太低。为什么要开展多元化经营?此次豪赌共享充电宝,陈欧能走出此前的新业务布局沉寂无声的尴尬局面吗?理工男创业卖化妆品聚美优品一直定位于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主要为广大女性消费者服务,但陈欧,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大学就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最开始的创业领域也与游戏相关,后来为何变成一个“卖化妆品的男人”?据公开资料显示,陈欧是四川人,出生于1983年,从小成绩比较好,小学毕业直接跳级读了初二,而后,陈欧成功考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拿到全额奖学金。大学时期的陈欧经常打游戏比赛挣钱,《魔兽世界》的比赛让他挣了不少奖金。临近毕业,陈欧与师弟刘辉开始第一次创业,他们一起创办在线游戏平台GG-Game,公司发展不错,但后来陈欧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并将90%股份中的40%出让,而后陈欧前往斯坦福读书,新来的职业经理人很快找到了新的天使投资,公司股权结构改变,陈欧也不再拥有话语权,2008年,他索性卖掉股权,选择在斯坦福毕业之后回国创业。2009年,陈欧回国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游戏内置,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投资了18万美元,还给陈欧的团队一套房子作为办公场地,但很快这个项目就遭遇挫折,虽然游戏内置广告在国外非常流行,但在国内却行不通,折腾几个月后,陈欧决定转型。当时,陈欧发现线上化妆品行业还没有领头羊,另外,也正风靡一时,陈欧提议先通过团购的方式来进行线上化妆品运营。这是一次大转型,堪称冒险,经过讨论,陈欧及团队决定一边继续做游戏广告业务,一边上线团美网(聚美优品前身),这是在2010年2月。当年5月,陈欧全面停掉了游戏广告业务,并再次获得了徐小平200万元的投资。团美网上线后,业绩非常不错,不到5个月注册用户突破10万。2011年3月,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总销售额突破1.5亿,同时也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5月,聚美优品正式转型成化妆品B2C网站。低价、保证正品、30天无理由退货是当时聚美优品成功的原因。陈欧先从二三线品牌入手,买断品牌代理,然后再将化妆品以五六折卖出去,以低价吸引顾客,由于化妆品毛利率很高,即使打折了,依然有利润。为了留住顾客,陈欧还打出“保证正品”、“30天无理由退货”等旗号,依靠着低价及售后服务两大法宝,聚美优品发展迅速,2014年,聚美优品正式于纽交所上市,陈欧也成为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此时年仅31岁。因“我为自己代言”而火在旁人看来,陈欧无疑是一名营销好手,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2012年,由陈欧亲自上阵,为公司拍摄的“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广告一出,社交媒体上“陈欧体”模仿秀层出不穷,陈欧真正“火了”。但“我为自己代言”或许也是出于省钱的无奈,当时,不少电商平台动辄投入千万元、上亿元打广告,聚美优品虽然融资上千万美元,但陈欧花钱称得上“抠门”。为了不花费巨额广告费,陈欧经常上电视节目“刷脸”,比如《非你莫属》、《超级女声》、《天天向上》等节目,陈欧都当过嘉宾或评委。2012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同时出于省钱的角度,陈欧决定自带干粮,给聚美优品做广告,励志的广告词加上陈欧爽朗大方的个人形象,“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非常火爆,聚美优品也为公众所熟知,销售规模迅速超过了当时的对手乐蜂网。直至今日,在新浪上拥有4569万粉丝的陈欧仍经常通过微博、直播等方式,毫不吝啬地宣传自身形象,聚美优品、宣传平台上的特价产品,搞抽奖活动等,近期,还经常通过微博宣传新投资的街电科技。斥资3亿进军共享充电宝近期,聚美优品以3亿元现金投资了街电科技,投资完成后,聚美优品将持有街电科技60%股份,陈欧也将担任街电科技的董事长。据了解,街电科技的主营业务正是 “Anker街电”城市移动电源租借服务。陈欧表示,之所以选择街电科技,看重其百亿级的市场规模、“街电”的硬件积累及规模、原有股东海翼、欣旺达等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等。至于为何投资共享充电宝,陈欧曾对媒体表示,充电宝是高频刚需,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便利。然而,项目还是引来了无数质疑,王思聪更是直接在社交网络上表示,并不看好共享充电宝项目,针对王思聪的言论,陈欧在微博上回复称:“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投资上亿元,只为“做公益”?显然不太可能,那么共享充电宝的发展情况到底如何?陈欧为何愿意往里砸钱?据行业咨询机构近期发布的《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人,但随着资本的入局,预计2017年将达到1亿人次以上。共享充电宝是否成为共享单车后的又一共享领域的资本风口?答案充满未知,但我们看到的是千万资本蜂拥而至。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共享充电宝领域共获得了11次融资,总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其中10起融资发生在3月末到4月末之间,大部分是天使轮或A轮融资,其中不乏IDG、梅花天使、顺为资本等著名投资机构的加入,甚至也加入战局,投资了小电科技。而陈欧看重的街电科技,在2016年已完成由IDG、欣旺达领投的A轮融资,目前已覆盖北上广深杭等二十余个城市,铺设充电宝数量达20多万台,用户规模累计超过300万,处于行业前列。目前,共享充电宝可以粗略分为机柜式及桌面式,前者一般需要押金,这些机柜分布于商场、餐厅等场所,用户下单之后,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借走充电宝,用完之后可以在任意机柜位返还,街电科技采取的则是这种模式,半小时内充电免费,超时则收取1元/小时费用。后一种模式一般无需押金,充电宝固定在桌面,扫码即可直接充电,这类模式以小电科技为代表,在咖啡厅、餐厅或商场的固定位置安装线机一体的共享充电宝,扫码后就可直接充电。发展前景颇遭争论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内看法各有差异,一些人认为共享充电宝成本低,回本周期快,很快能进入盈利期,并且能迅速占领线下流量。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曾算过一笔账,称一台成本价为90元左右的充电宝,每天被借出0.7~0.8次,在不考虑柜台成本、场地费用的前提下,那么平均45天就能回本。与陈欧认为共享充电宝是刚需的观点正好相反,唱衰派则认为,共享充电宝并非刚需,且持有成本较低,便宜的充电宝也就几十元钱,另外,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充电宝维护、移动等都是需要人工进行。从用户层面来看,共享充电宝很可能被不良分子利用,植入病毒程序,从而对用户信息安全产生威胁。而针对这些问题,陈欧均未给出答案。在盈利模式上,共享充电宝主要靠租赁费用、押金费用或植入广告来赚钱。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资本的进入,共享充电宝领域将陆续出现搅局者,陈欧旗下的街电科技会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市场竞争。意图多元化寻求大破局实际上,共享充电宝并非聚美优品投资的首个项目,此前,公司还投资了外卖O2O“美天早餐”、上线了健身APP “better”,2016年年初,聚美优品方面还宣布正式成立聚美影视,进军娱乐圈,打造“时尚娱乐+电商”模式,2017年4月,聚美优品宣布推出独立品牌Reemake(睿制)空气净化器,并就此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实际上,无论是共享、影视还是环保领域,都是目前市场比较火热的行业,不难看出,陈欧一直在追着风口跑,意欲以聚美优品为平台,扩展多元化经营。原因是什么?或许源于聚美优品主业的疲软,在过去数年经历了数场假货风波、电商激烈竞争,平台转型自营后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聚美优品股价不断下跌,由最高点的39.45美元跌至5月10日收盘价3.21美元,市值也不断缩水,目前公司市值仅有约5亿美元。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聚美优品营收为人民币35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人民币1亿元,同比下滑30%,据此,聚美优品转型多元化,也是无奈的一种选择。公司的发展瓶颈面临难以突破时,主动寻求业务多元化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如何走出多元化这条路,还需要企业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出发,有时候风口和趋势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近期,陈欧再一次“为自己代言”,拍摄了主题为《云层之上》的广告,为公司新推出的Reemake品牌空气净化器进行宣传,但今非昔比,这一曾经风靡一时的“陈欧体”,在今天甚至没有击起点滴水花。虽然聚美优品多元化发展已正式开局,但陈欧还能否像当年通过转型再一次拯救自己的公司?目前看来仍是一团迷雾。(原标题:聚美优品陈欧的新豪赌 充满争议背后有何考量)
艾瑞网是艾瑞集团旗下新经济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数据资讯聚合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摩拜单车投资人站王思聪:坚决不投共享充电宝!沉浸模式我自己觉得共享充电宝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需求。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持有成本实在太低了。买一个充电宝可能三十多块钱,六十多块钱就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我觉得替代方案很多,它流动很麻烦。& &&&&& 从4月开始,共享充电宝疯狂融资,小电、来电、街电,这3个品牌只用了2个星期就拿到了近3亿的融资,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共享充电市场!30天内,全国突然出现了15家共享充电公司,其中有9家很快拿到了融资....老板陈欧花了3亿投资了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并且在微博上宣传+炫耀了一把~很快,大早上凌晨5点多,就在朋友圈怼陈欧: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陈欧当即怒了,直接截图发微博怼回去:监督、做不成就当做公益了、但希望不要因为王思聪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进驻万达。发完微博,陈欧还不解气,要在评论区找人直播王思聪吃翔!小小充电宝,掀起了一股热闹的互撕。共享的世界,我们看不懂。看看摩拜投资人怎么说的吧。 2015年合伙创立熊猫资本曾任副总裁投资代表项目:、凹凸租车、FACE++等主要观点好的共享概念应在“住”“行”领域挖掘更看好能提供标准化服务的B2C共享模式共享单车企业长期赛跑还要拼产品“共享”初期规模和效率比产品更重要滴滴又获55亿美金融资资本仍看好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下一个共享风口无人驾驶汽车采访摘要 张婧雯:毛总好,这一期要专访您,主要是想跟您聊一下共享这个概念。我知道你的公司投了摩拜单车对吗?而且投的特别多,你们一共投了多少?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们大概已经投到了超过我们基金总规模的10%了。在B轮还有后面我们又跟投了两轮,B轮我们是唯一的领投方,其他老股东跟投。基金大概就是全加起来可能不到5个亿,摩拜我们就投了大概五千多万。 张婧雯:所以你们玩的也是这种重注的打法,一个项目会投特别多?那当时应该是对共享概念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当时你们四个合伙人有没有彻夜长谈?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觉得我们对于共享领域思考的还是比较深的,真正能受到VC的青睐或者真正最后能赚钱的共享,现在看起来比较火的,就停留在比如说Airbnb这一种以住为需求点的,还有就是像滴滴,共享单车这样以出行,交通为需求点,就这两类从商业化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什么样的东西才适合共享? 因为共享肯定最后就是你不持有,只是使用,但不持有这个东西。这个模式其实有两种(C2C和B2C)。最早大家理想化的可能是C2C,就是说我的东西现在闲置了,现在把它共享出来,其他人可以用,这样是大家比较理想的C2C共享,当然也有很多人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后来发现其实挺难的,包括滴滴的有一点这个意思,真正是车主闲置的车或者我自己的车。但C2C没法避免一个标准化的问题,很非标。今天你坐一个顺风车是美女开的,车上有香水,美女长的很漂亮,一路聊的很开心,你觉得顺风车好象挺好。明天你又约一辆顺风车,结果来了一个大哥刚刚打完篮球,一双臭球鞋丢在后备厢,让你很烦他,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就是很非标一个东西。滴滴这个平台可以通过一些评分,各种手段把这种东西尽量减少,但我觉得它没法避免,因为C端供给本来就是很非标的。C2C由于这一方面的原因最终效率不会高,而且C2C之间沟通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现在是比较看好B2C的模式。 张婧雯:其实共享的概念大家都很关注,但是盈利能力却很少被提及,现在像摩拜赚钱吗?熊猫资本 毛圣博:摩拜现在肯定还是亏钱的,因为它投入了大量的钱去造新车。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模型,是说它是可以赚钱的。当然这个模型里面包含很多,比如现在新闻里面很多提到的,比如它日骑行的次数,每一辆车平均每天被骑几次,这个车大规模生产以后成本大概是多少,运维成本大概多少,其实把这些变量算一算,差不多是能够算出来你的回报周期大概是多少。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它花钱买一堆或者自己工厂造一堆自行车,这就是一堆资产,这些资产租出去,很多人说是自行车租赁公司,我觉得也可以,怎么定义它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帐,其实很容易可以算清楚的。第一财经 张婧雯:这规模就很重要了,哪怕是它的价格可能不提就保持现在的价格,也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做支撑它才能够赚钱。如果说另外一个共享单车的公司他不用收钱,大家就自然都去骑它了,这样的话对于达不到规模以上就能赚钱的预期?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觉得这个也不成问题,很多投资人还是很长线的。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基金是以十年为周期来计算的,没有那么短视。首先你买一辆非常便宜的自行车投到街上,也可以做一个所谓的共享单车。新车骑起来肯定也是很轻,但问题就来了,你怎么去维护这一辆车,你的维护成本会非常高,这辆车你没法定位,也没装所谓的定位模块。到最后就算不过来帐,但老百姓骑的可能还挺Happy,过三个月以后可能这个车就坏了,或者就不见了。到最后这个企业是看不到盈利那一天,就算你一开始能融到一部分钱,如果想持续融资下去肯定也是挺难的。第一财经 张婧雯:我也看过一篇报道,就说这个共享的概念首先就是要速度,其次是资本。你其实也说到了一个产品的概念,就是说长期来看产品要好,才能够最后收获这个市场。到底是产品比较重要,还是这个速度比较重要呢?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觉得本质的原因,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太透明了。只要你这个东西出来,第一很多竞争对手会围上来,大家会做类似的事情,参与到这个竞争中去。第二快,是投资人嗅觉马上嗅出来这个地方是有机会的,这个东西又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投资人马上想投很多来,尽快把你推上一个轨道让你跑得更快,这个地方马太效应会很明显。这跟以前信息不流通时候不一样,本来信息不通时,可以慢慢做,把口碑做出来,慢慢打磨产品,然后竞争对手很久才知道我。现在不一样,现在你只要有一个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可能第二天竞争对手就知道你了。第一财经 张婧雯:听你这么说,现在这个时代,其实速度比产品更重要,首先要占领市场,然后再去慢慢的打磨自己的产品。滴滴现在的整个估值已经达到500亿美金了,刚刚又融了55亿美金,当时我记得它在上一轮融资时,还有机构卖它的老股,会觉得因为政府限制非常多。当时对滴滴未来一个盈利,包括发展的预期都是很堪忧的,没想到它现在估值又提升了。是不是只要找到了对的点,又是一个共享的概念,就不会输?熊猫资本 毛圣博:刚才你提到说滴滴现在价值500亿美金,优步全球大概融资了130亿美元,现在的估值据我了解到的也是500多亿,600亿美金左右。这两个企业是可以类比的,因为从网上获取信息,他们的总单量其实差不多的。中国人口已经占世界人口1/4,又比较聚集。单中国市场出行的市场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价,可以说还算公道,也许有一部分水分,但我觉得水分不大。当然未来它的想象空间,比如未来如果有自动驾驶以后,其实连司机都不需要,彻底变成一个B2C的公司,那样它就很赚钱。第一财经 张婧雯:共享充电宝,听说它是十天之内就吸引了三亿人民币资金,你怎么看呢?熊猫资本 毛圣博:很多投资人说,大家要像团购一样投一家公司,大家都想沾一点边。我觉得这里面有几层的原因,第一就是投资人里面,也有很多人是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大家不想错过热点,这里面硅谷有一个词汇叫做Fear& of& missing&out,就是怕错过。很多VC是怕错过,所以他即使占有一点点的股份,可能零点几,他也觉得OK,我已经投到这个公司,所以大家都想蹭一点。第一财经 张婧雯:为什么会怕错过呢?熊猫资本 毛圣博:这个有很多压力,比如说有来自LP(股东)的压力,LP会问你怎么都没投到过共享单车?中国现在这么火。他如果有一个0.1%,他也说我投了,就没有压力。你投失败的项目永远没有人知道,因为已经没有名了,但你只要成功就可能所有人都知道。当然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我认为是不好的。第二种就是大家都觉得跟着一些特别有钱的投资人,口袋特别深的投资人,或者特别有自己逻辑的投资人做投资会比较保险,因为反正后面有他们撑着。所以很多投资人也是期待于去赶这个潮流。第一财经 张婧雯:提到需求,你觉得共享充电宝有需求吗?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自己觉得共享充电宝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需求。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持有成本实在太低了。买一个充电宝可能三十多块钱,六十多块钱就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我觉得替代方案很多,它流动很麻烦。自行车比如说我用好了停在这里,下一个人可以接着用,而且是不固定点。现在大家都做无桩这个概念。充电宝我租用了以后,充完了然后放哪儿呢,我还得放回它的点。第一财经 张婧雯:在共享概念上,能不能发现一下下一个风口?熊猫资本 毛圣博:当然可以,比如我们之前其实看过汽车,我刚才提到了几个关键点,就是说持有本要高,租用成本也就是使用成本很要低。汽车其实完全符合,但汽车有一个问题就在于它的维护成本高,因为要解决停车,要解决加油,罚单,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你的维护费用特别高,这一个帐可能算不过来。但这个车如果最后它能够变成自动驾驶,或者这个车经过改造它解决了这些所谓的维护问题,和定点停放,和能源的问题,停车的问题,那么我觉得这个模式就成立了。第一财经 张婧雯:对,您刚才设想应该是这样的,就是说造出一辆全新的,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马路上自动行驶,有谁需要就通过一个电子系统来下单去用这个车?熊猫资本 毛圣博:对。可能听起来有一点天马行空,但总有一天是会有这样的公司出现。*本文作者张婧雯,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猎云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相关领域的投资人猜你喜欢
共787篇文章猎云网是一家聚焦TMT领域创业创新报道的新媒体,聚集新公司、新产品、新模式,并嫁接广大创业者与投资机构沟通的桥梁。微信公众号ID:ilieyun最近更新文章热 点12345相关项目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欧的共享充电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