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知识型职工标兵去检兵,如果没有检上,仍可以成为公司知识型职工标兵吗

企 业 文 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企 业 文 化
&&在战争中,决不允许士兵有任何借口,借口就意味着死亡。军队需要这种精神。商场就是战场,当你的企业或企业员工在为工作不够完善而找种种借口的时候,你就已经落后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欢迎访问集团公司“职工之家”
欢迎访问集团公司“职工之家”
             
创先争优先进事迹宣讲材料
电解车间的“老兵”
――全国劳动模范宁夏能源铝业公司电解四车间主任&李树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李树春,现任宁夏能源铝业公司电解四车间主任。我是在部队服役期间加入了党组织,是一名老党员。因为曾经当过兵,复员后在电解岗位一干就是30年,工作作风仍像在部队一样,大家亲切地称我为“老兵”。这个称呼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
30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个人来说,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在从事电解铝工作之前,我有过一段当兵的经历。现在回想起那段火热的军营生活,心里还是热血激荡,令人永生难忘。1981年5月,我从部队复员,分配到原青铜峡铝厂参加工作。性格敦厚的我没有过多的想法,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最早投产的电解车间。当时还是80千安上插自焙电解槽,厂房里烟熏火燎,一天下来,灰头土脸,满身灰尘,整个人就像一位“卖炭翁”。可以说,电解车间是铝厂所有车间中环境条件最差的,但作为一名从事电解铝的“新兵”,苦点累点没有什么。我没有怨言,默默地坚持着,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知道,作为复转军人,对电解铝技术我是门外汉,比起专业人员要掌握电解铝技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学习掌握电解技术。除了参加铝厂组织的培训外,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书本知识,认真掌握工作要点,从一点一滴学起,从最基本的工作干起。为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我一直坚持早晨七点上班,下午七点后下班,雷打不动,并将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几年后,我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大组长、班长、工区长,带的班组,生产、安全等各项考核指标年年名列车间及分厂前茅。领导和同事由衷地称赞:“在部队培养过的人就是不一般!”凭借出色的业绩,自己先后荣获厂级标兵、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优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一名电解“老兵”的肯定,更是对我不怕苦,不怕累,纪律观念强,做事执着、细致的肯定。
2004年,我调任电解四车间主任不久,全国铝价急跌,企业亏损严重。在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厂领导班子果断决定,实施一、二期技改工程,我所在的车间首当其冲,成为开路先锋。想起那段艰苦奋战的日子,真让人心潮澎湃和难以忘怀。为了抢工期、保进度,我们工作起来,简直是没日没夜,经常加班加点连轴转,甚至吃住在技改现场,厂房为屋地为床,饿了吃盒饭,困了就在值班室打个盹。经过165个日日夜夜的奋力拼搏,我们提前完成了改造任务,并实现了150千安预焙阳极电解系列投产,创造了国内技改工程的最快纪录,为公司稳定人心、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电解四车间全年共完成原铝液产量超4万吨,原铝液综合交流电耗13988千瓦时/吨铝,原铝液电流效率完成95%,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不仅在公司电解车间中主要生产指标名列前茅,而且创造了国内同类槽型的最好生产水平。
作为车间的负责人,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在关键时刻能拿出绝活,解决难题,做出表率。在150千安电解系列投产初期,由于设计原因,生产极不稳定,出现电压高、槽子含铁量高、电耗高、电流效率底的“三高一低”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凭着一直与自焙电解槽打交道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已有的预焙电解生产工艺知识,带头组织攻关。那段时间,用大家的话说简直是“革命加拼命”。我们白天摸槽子、测数据、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晚上查阅资料,总结分析,学习掌握新知识,研究制定改进方案。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圆满解决了技术难题,使生产趋于平稳,并探索出了适合150千安电解槽技术的控制方法,使管辖的100台电解槽电流效率保持在94%以上,改造当年就实现了达产达标,创造了最好的生产效益。
作为车间主任,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管理。管理是基层的大事,我在管理上没少费心思,没少花工夫。原电解一车间三大组由于人员复杂、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被称作“劳改班”,一年中换了几任大组长,谁都不愿意在这个班组当组长。1987年分厂里安排我担任了这个班组的组长。我始终坚持“以情感人、用理服人、公平待人、尊重他人”的信念,做到用制度管人,用感情留人,对每一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与绩效工资挂钩,做到公平公正、奖罚分明,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快改变了原先的落后面貌,成为车间和分厂的优胜班组。1994年我担任电解五车间二大组组长后不久,二大组生产业绩就名列分厂前茅,199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我经常对车间人员说:“干电解活一定要心细,对每一道工序勤观察、细琢磨、高标准、严要求、精加工,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我要求管理人员每天上班必须先到厂房,巡视生产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我自己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多年来也是这么坚持做下来的。
作为车间负责人,一定要多培养年轻人,多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尽快成长、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一贯坚持的做法。我经常给管理人员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自己有所成就,更要为他人的成长着想,甘当人梯,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向心力和凝聚力强的队伍,工作就能做出成绩。” 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人说:“电解四车间是个出干部和劳模的地方。”这句话一点不假,也是我自己值得自豪与骄傲的地方。我们车间有两名技术人员先后担任了公司电解车间主任,两名工区长分别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系统“劳动模范”,一个生产大组荣获1998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大家风趣地说:“把职工培养成劳模的人,自己才是真正的劳模!”
回想30年的历程,自己能取得一点成绩,说起来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都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句话用在我妻子身上最贴切不过了。30年前,为了这个家,妻子辞掉了工作,从青海贵德随我来到青铜峡铝厂。有人对妻子说:“你怎么找了一个电解工,图他什么呀?”贤惠的妻子总是一笑说:“我不图他有什么钱财,就看上他有一副好脾气,工作踏实,为人诚实,做人本分,让人放心。” 30个春夏秋冬,暑往寒来,我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务、儿子学习、照顾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重担全部落在妻子瘦弱的肩上,她坦然面对,默默承受,没有半句怨言,从未拖过我的后腿。是妻子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帮助,她是我干好工作的坚强后盾,我打心底里感激她。
记得在150千安电解铝系列投产期间,为了确保系列顺利投产,我和大家连续几个星期没有回家。放寒假回来的儿子非常想念我,在家里没有见到我,就来到车间看望。当他看到我满身灰尘,脸颊消瘦,心疼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转眼儿子要开学了,我答应无论再忙也要送他到火车站。但是当天晚上,电解车间正在试运的一台设备突发故障,我和同志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之中。当抢修结束、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之后,再一看表,儿子的火车已经开了。后来听爱人说,孩子一直等到最后一刻才上的车,却连我的影子都没有看到。现在想起来心里也不是滋味,觉得真对不起孩子,我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欣慰的是,受我的影响,儿子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外地优越的就业机会,回到铝厂工作,也承担起了一份沉沉甸甸的责任。大家也羡慕地说:将门出虎子,上阵父子兵,真是好样的!
的确,作为一名电解车间“老兵”,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是对我莫大的鞭策和鼓舞,也是领导和职工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我只有更加勤奋地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感谢和回报组织的厚爱。今年4月28日,我进京参加完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当晚1点赶回家,早晨7点,又一如既往地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30年岁月飞逝而去。回想过去的人生经历,我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电解铝事业,无怨无悔。尽管我已接近退休年龄,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电解车间的“老兵”,我对工作的热爱之情依然不减,仍然会热情饱满的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发扬劳模精神,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同志一道,为集团公司电解铝事业勤奋工作,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飞翔的海燕&环保的先锋
――全国“三八”红旗手远达环保工艺主任工程师&& 杨斌懿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杨斌懿,来自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现任工艺主任工程师。非常高兴作为集团公司劳模事迹宣讲团的一员,与在座的各位分享我的工作历程和人生梦想。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高尔基的代表作――《海燕》。从那时起,我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想――长大后做一个像“海燕”一样的勇敢者。
海燕在电闪雷鸣、惊涛骇浪中,凭借着十分顽强的意志,勇敢地搏击。
强劲的翅膀是海燕飞翔的动力,只有拥有博学的知识,才能为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远达环保工程公司刚成立时,国内脱硫行业尚属空白,为使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选派优秀人员出国培训是当务之急,也是最便捷的方法。作为技术骨干,我有幸成为首批学员赴日本培训。我深知这次学习脱硫技术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几乎完全陌生的工艺,全新的设计,犹如海上的云彩,看得到,却摸不着。因此,我暗下决心:尽快掌握脱硫工艺知识,学成回国成为行家里手。在学习期间,我贪婪地吸取着所接触到的每一点知识,记录着每一个要点,惜时如金,孜孜以求。美丽的岛国风光,我无暇游览;浓重的日本文化,我视而不见。我的脑子里只有“脱硫工艺”四个字。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时间观念是非常强的,到点上班,到点吃饭。而我的习惯是,没有做完一件事,或者说做事没有到一个节点时,从来不会轻易停下来,对于吃饭,早点晚点无所谓。结果,我常常因为贪婪的学习而耽误了吃饭时间。本身就比较瘦小的我,短短一个月时间,体重减少了10多斤。以至于大家开玩笑说:“杨斌懿,小心岛国的风把你吹到海里去哟!”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们完成学习即将归国的时候,日本导师破天荒地全部来送行,并对随行的翻译说:“杨小姐的学习风格,已经超过了我们日本员工!”
海燕在风暴里勇敢地穿梭,时而冲进浪花,时而直上云端。海燕坚强的臂膀是在暴风雨中磨练出来的,拥有知识的翅膀不经过历练是不能飞翔的,真正的本领要通过实践来锤炼。
作为重庆脱硫环保基地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人,在没有日本专家指导,只能靠自己完成整个设计的情况下,我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和担子,也认识到正是锻炼自己的最佳时机。为了获得更多第一手数据,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我经常连续一两个月待在项目现场,几乎天天加班,没有一天晚上在凌晨1点前睡觉。当时我的女儿出生不到两岁,由我的母亲帮我照顾,而我的母亲也已65高龄,但因为工作,我无暇顾家。记得有一次,孩子生病发高烧,而我正在工程现场处理棘手的技术难题,母亲多次催我赶回家照顾女儿。可是,重任在肩。听到母亲无奈的叹息,我的内心万分愧疚,可我毅然选择了工作。当我连续三天两夜完成工作,非常疲惫地赶回家时,女儿因为没能及时送医院而拖成了气管炎,看着母亲那责怪的眼神,看着女儿呼吸困难的样子,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扑哒哒地往下掉。母亲看着我不断瘦小的脸颊,心痛地说:“斌懿,你这是为啥呀?”“是啊,到底是为了啥?”每一个当母亲的都知道,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呀。可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公司怎么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环保事业又怎么能快速向前推进呢?
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我的设计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在担任贵州鸭溪电厂(4x300MW)新建工程#3、#4机组烟气脱硫工程项目部副经理兼设计总工程师期间,我带领项目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优化设计,节约造价200多万元,最终使一个预亏项目变为盈利。2004年,由我担任主要设计人,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总投资1.55亿元的国债项目“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产业化”顺利完成,并通过国家发改委验收。为此,我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成为远达公司脱硫工艺设计的技术带头人。
随着国家火电厂烟气脱硫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外部市场环境大幅拓展,远达公司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加强公司的竞争力,公司成立了市场部专人投标组,由我任技术总负责人。市场工作,对于搞工艺设计的我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当时我们的投标小组一共7个人,包括工艺、土建、电气、仪表专业,还有一位刚分来的大学生,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为按时完成公司的投标任务,我想尽一切办法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备选型的模块化、建构筑物的模块化,以及总结公司现有的标书并整理出有公司特色的通用标书说明等,使每月标书出版量成倍增长。短短10个月时间,我和投标小组一起,共完成投标书34个,初步方案14个,平均每月有3~4个标书出版。在投标澄清答疑阶段,我经常是连续两天不睡觉,累计加班超过700个小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当年一举中标23个脱硫项目,公司的市场工作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海燕在暴风雨中享受快乐,在迎击中寻找突破。海燕只有在不断突破中取得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享受到拼搏的快乐。
实现脱硫工艺设计国产化,提高设计团队的整体水平,献身脱硫环保事业,是我真正的梦想,也是我快乐工作的源泉和动力。由于我们是引进的国外技术,不仅每建一套脱硫装置必须向提供技术方缴纳技术使用费,而且因为我国地域广阔,煤炭分布广,南北煤质含硫差异较大,出现了国外技术在我国水土不服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生产的脱硫装置烟气排放达不到设计标准和国家环保标准。因此,实现脱硫技术国产化迫在眉睫。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脱硫技术攻关小组,我担任副组长,负责对含硫较高的煤质进行原烟气对比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石灰石浆液浓度、吸收塔体的高度和喷淋层进行调整。
为了彻底摸清楚我国南方地区煤炭的含硫情况,我带领实验组成员,冬冒严寒,夏顶烈日,在温度高达几百度的烟道旁取样,有时候浓烈的烟气会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有时候高热几乎让人晕厥。由于工作过度劳累、用脑过度,我的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大量掉头发,视力明显下降,白发也悄然地爬上两鬓。在我们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半年时间,掌握了南方地区原烟气含硫的基本情况,为实现脱硫技术国产化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为了尽快提高公司的整体设计水平,我积极参与师徒结伴培训。我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传授给新来人员,同时逐渐给新手压重担。在我的带动下,一大批青年设计师迅速成长。短短三年,公司设计部先后有30多名设计人员成长为项目设计总工程师,20多名设计人员成长为主任设计师,大大增强了公司的设计实力。
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回报。十年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在全国多个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参与了《设置集气段的脱硫吸收塔》、《无旁路的脱硫吸收塔系统》等5项专利申请。同时,参与研发的远达公司自主脱硫技术“YD-BSP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装备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了2007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整体技术国内领先,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南阳、合川、新昌、海口等多个电厂项目上使用,实现了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几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首届青工技能明星、巾帼建功标兵、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今年恰逢远达成立10周年,10年来我与远达风雨同舟,亲历了远达发展的每一步,见证了远达成为国内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远达在国内24个省市建成脱硫脱硝环保装置百余套,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并已打开国际市场。公司承担建设了国家多项重点环保工程,创造了国内多项技术第一。如:国内首个百万级机组烟气脱硫项目―华能浙江玉环电厂两台100万机组、国内首个百万级机组烟气脱硝项目―上海外高桥发电公司一台100万机组。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有国内最大的“原烟气综合实验基地”,国内规模最大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亚洲产能最大的脱硝催化剂制造厂。
身为远达人,我深感自豪。我甘愿做一个当代勇敢飞翔的海燕,与和我一样敢于在暴风雨中不断搏击的人们一道,为远达的下一个辉煌十年而不懈努力,为集团公司和我国环保事业的崭新发展,拼搏进取,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奉献煤海终不悔
――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蒙东能源露天煤业公司&贺喜格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 &大家好!我叫贺喜格,来自蒙东能源露天煤业公司霍林河南露天矿运输二部。作为一名党员和一直从事煤炭生产工作的员工,今天能和集团公司系统各级劳模先进一同与大家进行交流,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运,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 &提到我的家乡――草原煤城霍林河,也许在座的各位有人都没有听说过,更没有去过,但我相信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霍林河,正如诗歌中描述的那般美丽富饶。1978年,当时只有8岁的我,随父辈们来到了正在轰轰烈烈开发建设的霍林河矿区。经过十多年的耳濡目染,在那些开拓者乐观、豁达、坚毅的精神感召之下,我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股激情和冲动:那就是有朝一日我也要像这些开拓者一样,在辽阔的草原上探寻自己灿烂的乌金梦!
&&&& 1991年,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如愿以偿地被霍林河技工学校矿用大型自卸车专业班录取。经过三年的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南露天煤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大车司机。从那一刻起我便与百里矿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己的梦想也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 &记得最初我驾驶的是美国进口的75B型68T级矿山专用自卸车,在当时这种车型已经过了近15年的服役,面临“退役封停”。这个故障频发、就连老师傅们都纷纷摇头的庞然大物,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为了尽早掌握好该类型设备的各种性能,厚厚的维修手册成了我上下班带在身上的“必备品”,工作之余与维修师傅们探讨故障的辨别和处理也是每日的必修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摸索和刻苦钻研,我终于积累了丰富的故障判断、维修及驾驶经验,保障了设备的高效率运行,个人运输产量在同行中始终名列前茅。1999年,由于表现出色,28岁的我被矿里破格提拔为大车司机长,成为当时全矿104台包机组中最年轻的司机长。
&&&& 接下来的几年中,我把提升机组整体操作水平,打造优秀团队,作为管理的奋斗目标。我们机组率先启用了当班故障分析、机组人员日工作写实,以及每日设备巡检备忘录等设备记录本,充分利用雨季设备整修和生产淡季召开机组会议,学习交流、传授技能。久而久之,机组成员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凝聚成了一个整体,集体各项指标均位居前列。机组曾连续三年被矿里评为“安全、产量、效益”综合评比最优“包机组”,我们机组一些良好经验和创新思路在矿里广泛应用和推广,取得了实质性的经济效益。我个人也先后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学习型员工、劳动模范和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荣誉的取得更激发了我对工作的热情,在加强机组管理的同时,我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加努力钻研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掌握了对设备故障判断、检修维护和熟练驾驶的要领,积累了许多绝技绝活,如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采用“望闻听切”方法,即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方法快速判断故障部位及原因,同时我又多次对设备有缺陷的零部件和影响安全生产的构造进行了整改,如《氮缸加伴侣安全又高效》的改造建议,被维修厂家应用后,在实际生产中很好的避免了氮缸断裂后磨损轮胎的事故,五年来为公司节省了600余万元的损失,2006年我的这项技改获得本矿“小改小革”发明奖和公司青年科技创新奖。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运输行业中娴熟的驾驶技术才是安全生产的第一保证。我通过合理使用和细心操作,掌握了露天矿6种类别10个型号运输设备的操作技能,练就了如何在雨雪等恶劣天气及复杂作业环境中的安全驾驶的本领,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5次夺得技术状元称号,被露天煤业授予有绝招绝技绝活的“三绝员工”,同时取得了国家职业技术鉴定中心考评颁发的“矿用重型自卸车司机技师等级”的资格证书。为了使更多的大车司机都能熟练掌握维修及驾车技术,组织开展了“议悬事、讲险情、举事例、谈感受”新老司机经验交流活动,并通过自己亲自带徒,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新车手,培养出了一大批驾车高手,有80%以上的年轻司机已当上了司机长,100%成为了技术尖兵或生产骨干,确保了我们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2007年,我被任命为大车工长。此时,南露天煤矿年产量已达到1500万吨,生产设备也由当初的两种车型增加到了45吨、68吨、90吨、108吨和220吨五种车型10个系列。我虽然在生产一线工作了10多年,但对管理好70多人的班组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坚持以创建和谐班组为导向,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理念,结合本班组的实际提出了“六化管理法”,即班组管理人本化、班组生活军事化、生产作业标准化、人际关系亲情化、效益目标最大化、素质提升全面化。班组管理人本化指在班组管理中以人为中心,达到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能力,从而使整个班组工作得到全面提升的目的;班组生活军事化主要是通过强制手段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习惯和作业秩序;生产作业标准化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人际关系亲情化是指及时掌握员工身心状况,积极发挥家属和家人的亲情管理,保证员工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效益目标最大化是指最大限度的发挥操作人员和各种设备的作业能力,努力达到安全高效;素质提升全面化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活动提高班组每一位成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六化管理法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班组管理中,我长期开展了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创建和谐班组”和爱岗、爱企、爱国“三爱”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使每位司机感受到班组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培养了“我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班组的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稳步增强,截止到现在,我们班组的生产实物量在全矿名列第一,实现了连续三年无任何事故的好成绩,今年七月被我矿授予“学习白国周管理法优秀班组”。
常言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众多成功和荣誉接踵而来时,面对自己的家人,我心里却有着难以释然的愧疚。尤其想起已过世的老父亲,我更是有着说不出的心痛。当年,刚当上机长的我正在为机组的组建而忙碌时,已瘫痪在床10年之久的老父亲有一天突然跟我说,想让我带他去看看草原。父亲从小跟随爷爷奶奶在大兴安岭一带过着马背上的游牧生活,所以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虽然很理解老父亲的心情,但由于眼前工作太繁忙,脱不开身,迟迟未能陪父亲去往草原。直到几天后,当家中传来父亲已离开人世的噩耗时,向来被同事们称作“铁人”的我,差点瘫倒在岗位上。现在每到清明扫墓时,我都会把金灿灿的劳模奖章带去,我相信父亲一定能够看到,,我相信父亲一定会为儿子取得的荣誉而高兴,一定能够原谅儿子的不孝。除了父亲,面对我的妻子和女儿时,我也深深感到一份未尽丈夫及父亲责任的歉疚。我女儿常跟我说:“从上托儿所到初中,我几乎想不起来你接送过我几次。”由于我们的工作三班倒,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很难有机会陪妻子和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检查女儿的作业,看到了她写的关于父亲的作文。她写到:说起我的爸爸,你们不一定认识,他就是我们露天煤业的劳模贺喜格,这回你们知道是谁了吧。简短的几句话,我已体会到女儿还是理解和支持我的。我的劳模奖章上,也有她们的一分辛苦。我能为我自己有这样幸福的家庭而高兴,也能为我在这么好的企业工作而自豪,因此自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几年来,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我深知与系统内其他优秀员工和班组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要以本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发挥劳模的引领带头作用,继续努力打造团结拼搏,有顽强战斗力的标准化运输队伍,为建设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宏伟大厦添砖加瓦,做出我们蒙东员工应有的贡献!
海外水电开发的“尖刀兵”
――集团公司劳模云南国际电源电站管理部主任、党支部书记 &武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位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勇于投身集团公司海外水电开发建设的感人事迹。他,就是云南国际电源电站管理部主任、党支部书记武杰。
2008年初,集团公司吹响了实施海外发展的嘹亮号角。缅甸伊江上游水电开发是集团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走出去的第一个重大项目,肩负着集团公司走向国际化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规划总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是建国以来全国在境外发展的最大水电项目。同年6月,武杰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肩负重担,远离家乡,和前期小组一道进驻缅甸项目工地,拉开了海外水电建设的帷幕。
大家都知道:缅甸各类武装势力纷争割据、冲突不断,尤其是电站项目所在的缅北其培市,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物资严重匮乏,毒品交易泛滥,而且是疟疾、登革热疾病的高发地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严峻多变的武装形势,在通讯不畅、语言不通、人文地理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如何推进项目、开展工作,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切,他没有犹豫,更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说:“没有条件我们自己创造条件,一切都要服务工程建设,我们就做集团公司海外水电开发的开拓者、尖刀兵!”
建设初期,工地没水、没电、没路、没电话、没网络。武杰和他的同伴住的是彩条帐篷,喝的是冲沟的溪水,下雨时经常是打着伞吃饭。但怀抱梦想的他们勇者无惧:缺水,40 多天不洗澡;缺电,摸黑定方案;没路,自己动手修。冬天的时候白天热得穿短袖,夜里盖两床棉被却还冷得无法入睡;夏天,要么骄阳如火闷热不堪,要么滂沱大雨浇得人辨不清方向。在这样的条件下,武杰对同伴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在工地虽然艰苦,但不痛苦,我们以苦为乐”。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工地现场,他身先士卒,在修路、吹砂、炸山等施工工地上,到处都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有人说:“你大小也是个领导,坐镇指挥就行,没必要坚守在现场事必躬亲,太辛苦了。”武杰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党员干部就要吃苦在前,起先锋带都作用”。他的行动和话语,深深感染和激励了所有参建人员,也使得参建各方的工作顺利开展,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时间像是他的敌人,他一直在争分夺秒;工作和责任像是他的主人,他始终无条件服从、无怨无悔。他遇事冷静,处事果断,作风强硬,具有很强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在他的带领下,从2008年7月至今,项目部妥善处理了许多重大施工难题和突发事件,有力地保障了工程建设,他被同事们称赞为“武司令”。
电源电站项目作为我们第一个境外水电工程、一个倾注了集团公司领导大量心血、被寄予厚望的水电项目,它的建设已成为集团公司境外水电建设的窗口和名片。工程从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建一流样板工程、树境外水电丰碑”的目标。
有目标,前行就会有动力;有追求,脚步就不会停歇。&
工程要推进,安全是关键。武杰把确保电源电站建设安全管理作为项目工作的重心。他要求参建人员熟知安全规程,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备忘录中清楚地注明工程每个阶段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预防到位。在1号施工支洞开挖过程中,揭露出一个直径约两米的球状风化体,施工人员马上进行了钢支撑及锚杆加强支护处理。但是几天后,球状风化体周边突然喷出黄色地下水,流量很大,至次日凌晨,喷水处形成直径约2米的孔洞,流量猛然增大,且伴有大块岩石掉落现象,很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塌方。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和严峻的形势,武杰立刻组织各参建方到现场勘察,商定解决方案。他提出“从塌方位置后退27米,向右侧拐弯绕行,继续进行支洞施工”的方案,得到了各参建方的认可。但在改线支洞开挖时,再次遇到断层带,给整个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武杰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深入现场探察,研究施工方案,提出了运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处理原则进行施工,并要求施工单位完善断层破碎带段变形监测设施,建立预警机制,安全人员必须现场值班,确保了1号支洞开挖顺利通过断层带。电站自开工以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始终保持着“双零”记录。
优质的施工质量是一流样板工程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武杰积极探索并升华“以项目法人为核心、以现场监理为主导、以施工单位为重点”的工程施工模式,注重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严格“安全、质量、工期、造价”四监控,启用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使建设全过程受控,“建一流样板工程、树境外水电丰碑”的形象进一步显现。
转眼,电源电站建设工程进入了攻坚阶段,但意想不到的困难却接踵而至。2009年8月28日,缅甸果敢地区爆发武装冲突,距离施工现场很近的第一特区和第二特区很可能会有军事行动,还有可能引发各地方武装势力的连锁反应。形势不容乐观,施工现场各参建方的1000人的人身安全遭受极大威胁。武杰镇定慎思,冷静判断:如果将施工人员全部撤回国内,工程建设将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继续施工,人身安全又受到极大威胁。面对危急情况,怎么办?他一边分析和了解缅甸局势的最新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一边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并指示各参建单位做好撤离应急预案,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各参建方谨慎小心,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开展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平稳度过了此次危机。与此同时,他们还面临着缅甸境内关卡众多,国内进出运送物资设备的车辆多次遭到当地村民和驻军的拦截的困难。为此,他四处奔波,千方百计,一边积极与当地驻军首长、军情局等缅方机构协调,一边挨家挨户地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设备的及时到位。
为了进一步协调外部环境,与当地百姓建立和谐关系,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武杰搜集了缅甸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资料,并以缅甸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按照“以人为本、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多项外事安全管理办法。为提高大家的交流能力,他经常组织英语、缅语的培训,为施工人员印发了《水利水电英语手册》、《安全手册》、《缅语速成》。他严格要求各参建单位人员要尊重当地民风民俗,不得扰民,不得在当地采购大宗生活物品,以免哄抬物价,规定车辆限速经过市区。通过加强与缅方人员的沟通交流,帮助地方修建道路和基础设施,定期给当地居民进行巡诊体检,给其培市小学捐赠文具、建筑材料,与学校开展联谊活动、举办演讲赛、篮球友谊赛等,架起了一座“友谊桥梁”,外部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和谐。
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他像陀螺一样地旋转着,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从早上7 点至晚上11点不间断的工作,一心扑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即使到外地出差,只要情况允许,他再晚也要赶回工地,为的是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记得有一次,他连续二十多天的熬夜,胃痉挛复发,疼得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在场的同事心疼地劝他赶紧去医院,可他摆摆手说:“我能挺住,这算不了什么”。面对此情此景,同事们还能说什么,大家从心底里更加敬佩他。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集团公司海外水电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执着追求,是一个劳模不畏艰辛,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体现。
武杰,作为集团公司海外水电建设的开拓者、排头兵,以艰苦奋斗、扎根一线的实干作风,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以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敢当海外发展的开路先锋,甘做一名披荆斩棘的“尖刀兵”,为集团公司推进缅甸伊江上游水电开发闯出了一条海外发展之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支部书记,他决心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再接再厉、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在推进集团公司“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行、再立新功!
焊花辉映多彩年华
――集团公司劳模贵州金元集团黔北发电总厂&& 张冲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金元集团黔北发电总厂焊接班的张冲。能作为集团公司党员和劳动模范代表,在这里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奋斗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我从1997年进厂就在焊工岗位上工作,在十几年成长的道路上,基层党组织给我创造了很多机会和条件,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使我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焊接比赛冠军”、贵州省国资委系统“十大优秀青年”、“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按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影响并带动大家,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下面,我把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几个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感悟一: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心态决定行动,要干就干最好。
1997年秋,我从贵州贵阳电力技校焊接专业毕业,分配到遵义发电总厂金沙分厂焊接班工作,和我一起分配到焊接班的有二十几名年轻人。由于焊接工作环境差、工作苦,成天和刺眼的电弧光、飞扬的粉尘、冰冷的金属打交道,遇到机组抢修还经常加班加点,一段时间里,班上的一些青工思想波动,不愿当焊工,找各种理由托关系离开了焊接班,我却没有给自己找退路,而是安心留下来苦练焊接技术。我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了详细的学习和练习计划。为了使自己的焊接技术尽快提高,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到厂焊接培训房进行练习,偌大的房间里,只有我练习时飞舞的焊花和汗水作伴。对还没有完全掌握或者弄不明白的地方,就向师傅们请教,随时总结掌握。大家知道焊接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戴面罩才能进行作业,工作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就像在蒸桑拿。特别是在狭小空间焊接时,有时要仰着焊、有时要弓着腰焊,时间长了腰酸背痛,但为了工作质量和进度,我都是咬着牙保质保量地坚持完成。
人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四年多的勤学苦练,我的焊接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我以娴熟的技艺通过了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的多项技能考试,成为了当时厂里最年轻的Ⅰ类焊工。在全厂举行的焊接技能比武中,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焊接技术能手称号,厂领导亲自为我们披红戴花,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与鼓励,进一步增强了我立足本职、做一名出色焊工的信心和决心。在厂里每年的大、小修工作中,经我焊接的焊口合格率都达到了100%。2002年底,黔北电厂30万千瓦新机组开工建设,许多新型材料的使用对焊接技术要求更高,工作难度非常大。面对新的技术挑战,凭着“干就要一定干好”的决心,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我查资料,听讲课,多锻炼、勤总结,尽快掌握了特殊材料的焊接技术,和班组成员一道,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我厂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2年10月,经全厂选拔我以第一名的身份,代表我厂参加贵州省电力系统第十届焊工比赛。“集训”期间,白天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晚上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几个月里都没有回过一趟家,成天与焊件、面罩、焊钳打交道,反复焊接,求精求细。体质不是很好的我,经常是焊完一套试件后就感到头晕目眩,身体极度疲劳,但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一直支持着我,同事和领导的鼓励激励着我。经过上千次反复练习,通过数十次近乎严酷的考试。最后,我取得了代表贵州省电力系统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
2003年12月,全国电力系统第十一届焊工比赛在贵州举行。我深知,这是检验学习成果和向高手学习的好机会,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取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国众多焊接高手云集的大赛中,我凭借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技术发挥,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全国第一”的桂冠,荣获了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2006年9月,我代表金元公司参加了贵州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高手如林的焊工比武擂台上一举获得全省职工技能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2007年1月,我被贵州省破格晋升为“焊接高级技师”。
感悟二:孤雁难飞,只有融入团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获得全国电力行业焊接比赛第一名后,随之而来的是“劳模”、“能手”等各种荣誉的光环,除了给我增添了一份荣誉和自信外,让我更多感受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基层党组织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并希望我能带出一批“张冲式”焊工人才。在厂里的安排下,我承担起了全厂焊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能胜任培训工作,我先后购买了很多焊接方面的书籍并添置了一台电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充电”。当同宿舍的同事外出“放松”时,我却躲在宿舍里“啃”书本、查资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培训中,我用自己掌握的焊接技术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严格、规范的教学,标准的示范,耐心的讲解,给学员以有益的启示。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我总是有问必答,倾囊以授。有时,在生产现场工作的同事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经常找我协助解决,我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托。
几年下来,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班16人都获得了一类焊工的资格。如今的黔北电厂焊接班,人人都是焊接高手,个个都能独挡一面。现在我厂焊接人才可谓群星闪耀、高手云集,有四名同志获得“毕节地区技术能手”称号,一名同志被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破格晋升为“青年焊接技师”。近年来,我厂还先后向金元集团兄弟电厂输送了多位优秀焊接人才。
几年来,我们的焊接团队不仅出色完成了黔北电厂八台机组大、小修及日常的焊接工作任务,还转战多家兄弟电厂、煤矿、水电站,支援他们完成焊接检修等工作任务,行程达到数千公里,被誉为贵州电力系统中的“焊接铁军”!
感悟三:成绩再大,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
我爱人以前曾是搞物流工作的,每天事情较多,家里大小事她基本帮不上忙。而我长时间在离家90公里外的地方上班,忙起来有时一个月都不能回家。为了能让我安心工作,妻子忍痛毅然辞去了工作,在家细心照顾我年迈的父母,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去年夏天,父亲生病住院,那段时间正值我厂机组A修,厂里要求务期必成,检修工作异常紧张。离家远,我回家去医院照顾父母是不可能的事。母亲岁数也大了,身体又不好。在父亲生病的那段日子里,妻子一个人医院家里两头忙碌,一个月下来,明显瘦了一圈,直到父亲康复出院,看到她为这个家、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我算是一个合格的工人,但在父母和妻子面前我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和丈夫。参加工作13年来,我上班的地方虽然离父母家只有100多公里,但没能陪他们过上几个春节。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在外奔波工作,结婚多年了还没有要孩子,这点妻子从来没有抱怨我,给了我太多的宽容与理解!正是因为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了依靠的温馨港湾,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才能让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为公司多尽了一份责任。
第四个感悟:每一个成功的人,离不开展示的舞台,更需要组织的精心培养。
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企业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没有企业提供一个展示才干的舞台,自己的成长也不会如此顺利,更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回头想想,正是企业为我们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焊接技能比武,聘请焊接专家到厂授课、现场实践,将我们送出培训,让我们得到快速的成长和提高。同时,各式各样的技能大赛也锻炼了我们的心理素质,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水平,展示了才能,实现了理想。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踏实工作,多做贡献,感谢企业的多年培养,感谢同事的真诚帮助,感谢组织的亲切关怀!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目标,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融入集体的大家庭,立足岗位,刻苦学习,钻研技术,扎实工作,我们每个人一定会大有作为,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为了集团公司“三步走”宏伟事业,我将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坚守平凡岗位,永远做一根普普通通的焊条,在电与火的碰撞中飞舞出更加绚丽的焊花,为集团公司的灿烂明天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铿锵玫瑰&娇艳绽放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东北公司辽宁发电公司&王金艳
尊敬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王金艳,是东北公司辽宁发电公司一名普通的汽机运行值班员、共产党员。今天有幸在这里向领导和同事们汇报思想和工作,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同时也是我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下面,我就把我的成长历程和体会向大家作一个简要汇报。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这是我的个人体会。
参加工作18年来,我始终认定一个理儿,认真钻研技术业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益做出贡献是我们员工的责任和使命。而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和使命,惟有立足岗位,真心爱岗,全力敬业,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创造自身不平凡的价值。
1993年7月,刚满20岁的我中专毕业,来到了辽宁发电厂汽机运行岗位。因为我学的专业不是热能动力,面对着复杂的运行系统和各种仪表,对什么我都觉得陌生和新鲜。看着师傅们特别是女师傅们娴熟的操作我是既羡慕又担心,担心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当时我怀着一种朴素的感情:人家女同志能干好我也一定能行。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不会就学!于是我成了学习迷。在班上向师傅、向周围的每个人请教,还充分利用当班的时间一根管一个门地查系统,下班后继续看书学习专业知识,为此我购买和借阅了大量书籍。还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要点、师傅们传授的实际经验、上级部门下发的技术通知、重要的检修作业交代、设备发生缺陷或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设备技术改造后的图纸和运行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全都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上,并熟记于胸,我读过的书能有一麻袋,记过的笔记摞起来足有一尺高。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我便掌握了所在运行岗位需要的知识,还通过了严格的上岗考试,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汽机运行值班员,得到了身边同志们的称赞。同事们的肯定和鼓励使我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有自信能把工作做好,我决心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点成绩。从此,我便一门心思扑到了所热爱的工作上。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岗位很平凡,自己也很渺小,可后来的一次经历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在一次在巡检时我发现立式凝结水泵的地沟水位迅速上涨,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造成水淹两台凝泵电机,引起机组跳闸,而且短时间无法恢复,经济损失巨大。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险情就是命令,我顾不得地沟又脏又滑,一下子跨入水中检查水位升高原因,结果我发现是水抽子的入口积满污泥和脏物,使水无法排出。当时我手边没有工具,回去拿工具清理,时间根本来不及,我立即用手一点一点地进行清除,一不小心手指划破了,鲜血直流,但我根本顾不上那么多,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水位在一点一点的下降,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地沟水位终于恢复了正常,我成功地避免了一起水淹电机事故。虽然满身泥水,手指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我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和自豪,觉得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值班员,但在关键时刻也能排除险情,真不简单!这不正是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存在的价值吗?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是很重要,任何一个岗位的员工只要爱岗敬业、学好技术,就一定能为企业做出贡献,平凡的岗位同样能演奏出精彩的人生圆舞曲。
参加工作以来,我每天都上提前40分钟到岗位,检查管辖设备,记录设备运行规律,做到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隐患了如指掌,成功的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设备事故。我们公司中苏发电机组采用氢气冷却,这样,密封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静油装置油位的有效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调整不当就有跑油漏氢的危险,一段时间以来,静油装置油位不稳,不但增加了运行人员的调整工作量,还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不利。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每天都坚持定时守在静油装置旁,仔细观察油位变化规律,细心调整,并做好记录,回家后再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改进方案。不知经过多次的反复试验,失败了再从零开始,不厌其烦、契而不舍,终于拿出了一套有效控制油位的办法,解决了发电机静油装置易跑油漏氢的难题,消除了设备的安全隐患。
由于工作需要,我先后到过四个岗位,每到新的岗位我都要求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而每到新的岗位我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成绩。
2001年,在采暖供热岗位,我发现采暖除氧器时常跑砣,不但影响经济运行,还有烫伤人的危险。我反复摸索发现通过调整前置加热器进气门,保证其出口水温在70℃左右,就可以防止除氧器跑砣。我把摸索出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值班员,很好地解决了除氧器爱跑砣的毛病。我提出的采暖供热循环水的改造建议,每年至少节约26万吨已除氧的热水,创节约价值100多万元。
2003年春,在捷克机组,我针对捷克机组凝结水疏水泵经常发生气化这一现象,我从采暖系统的变频泵得到启示,提出建议把捷克机组疏水泵改成变频泵,5台机组全部改造,解决了水泵气化问题,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我提出的低加疏水系统改造建议,仅从经济角度计算,每年可节约资金230多万元。
随着对专业技术的不断深入学习和对理论知识的大胆实践,使我尝到了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的甜头。在公司举办的青工技术比武中,我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还代表公司参加了抚顺市职工技术运动会,在全市四十多名优秀选手参加的决赛中,一举荣获汽轮机运行专业第一名,还被授予抚顺市技术状元光荣称号。近年来,结合本岗位实际情况,我先后提出了30多条合理化建议及设备系统整改措施,很多都被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还先后参与了《全厂工业水系统图》、《采暖供热系统图》、《v-k50型汽轮机系统图》的绘制及《采暖供热规程》的编制工作,为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做出了贡献。
人们常说,事业和家庭很难同时兼顾,尤其是我们女同志,家庭的责任往往会更重一些。2005年,公司开展了“大干120天综合治理”活动,我主动承担了最为艰苦的现场文明生产整治工作。可老天像是在有意考验我,大干刚刚开始,丈夫就接到了出差任务,要走三个月,而婆婆又在下楼时不慎把脚摔成骨折,需要人照顾。家庭和事业总是矛盾的吗?干好工作就要舍家吗?心爱的事业和温馨的家庭真的需要抉择吗?彷徨中我暗下决心:事业、亲情一个都不能少!工作中,在监控好机组运行的同时搞好文明生产的整治工作。这次整治工作量非常大,有些死角要用清洁球一点一点的清理。而时值盛夏啊,一天下来工作服不知要被汗水浸透多少次。午休时,趁同志们洗澡休息的时候,我得急急忙忙赶回家给婆婆做饭、换药,等收拾妥当了又急急忙忙地赶回来上班。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回到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收拾家里的卫生,常常是深夜才能休息,三个月下来我瘦了十几斤。但付出总会有回报的,经过努力,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被评为“大干120天综合治理活动”先进个人,而婆婆也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很快康复,我终于实现了事业亲情双丰收!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很平凡,我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先后被评为辽宁发电公司劳动模范、东北公司劳动模范、抚顺市“三八”红旗手,荣获抚顺市“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第二届青年岗位能手、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和劳动模范称号,被授予辽宁省中直企业优秀青年职工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8年,集团公司还推荐我出国到北欧参观考察,让我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使我深切的感受到集团公司对劳模的关心与重视。我深知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凝聚着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对青年一线员工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凝聚着辽宁发电公司同事们的鼎力相助和热情鼓励,凝聚着家人的默默支持和辛勤奉献。这些荣誉将激励我更加爱岗敬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
挑战自我,学无止境。创先争优活动为我们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拼搏进取,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中电投就会因我们而卓越,我们就会因中电投而成才,中电投的明天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平凡岗位&非常人生
――集团公司劳模华北分公司山西漳泽发电厂&张鑫浩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 大家好!在生活中,总有一种人让我们感动。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耀眼的学历,在茫茫人海里,他们来去匆匆,平凡得犹如路旁的一朵小花、沙滩上的一颗沙砾。但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用激情、热忱和责任,绽放出人生的芬芳,默默地忠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漳泽电力检修分公司工程一部副经理张鑫浩就是其中的一员。
1996年,18岁的张鑫浩从临汾电力技校毕业,分配到山西漳泽发电厂汽机分场从事水泵检修工作。因为学历低没经验,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主要是做一些拿扳手、递工具等打杂的体力活。这让在学校成绩优秀,一心想在技术上有所作为的他有了深深的失落感。是“笨鸟先飞”还是“得过且过”?是“知耻而后勇”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陷入了迷茫。
“孩子,不要怕别人笑话,要想挺直腰杆做人,就得踏踏实实地学到真本事,你还年轻,应该抓紧时间多学习。”父亲的一番开导拨开了张鑫浩心头的阴霾。从此,单位成了张鑫浩的家,只要有人加班,他都会主动留下来,为的是利用加班的时间再多学一点知识。他把小组里的苦活累活全部承包了下来,一边工作一边看师傅们怎样记录,怎样操作,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烂熟于心。下班后,当别人忙于应酬娱乐时,他却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埋头攻读专业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所需的营养,丰富着自己的理论知识。
为尽快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他充分利用机组大小修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担设备改造等任务,通过实践来丰富和提高检修技能。在漳电6号机组低压缸增容改造大修中,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明白的地方,主动向师傅们请教;不熟练的工艺,亲自动手实践;不清楚的数据,反复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一个大修下来,汽机专业的书籍被他翻了好几遍,技术数据和检修工艺也牢记于心,应用自如。在漳泽4号机组2号给水泵全容量改造时,面对一无设备图纸,二无厂方技术人员指导的实际困难,他一次一次地检查测量部件尺寸,一遍一遍地分析改进,一步一步地严格把关,不知翻阅了多少资料、绘制了多少张分析图纸,终于发现并解决了泵芯中间导叶室方向错位,造成泵芯失去支点的重大隐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自己的勤劳和苦干,逐步成长为一名顶呱呱的技术能手,他的梦想也开始一步步变为现实。
2005年4月,中电投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开始向高参数、大容量、多样化的外部检修市场进军。新的机遇蕴含新的挑战,面对新的舞台,张鑫浩没有错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2006年12月,漳泽检修公司首次承揽了定州电厂60万千瓦机组#1机的A级检修,这是公司开拓60万千瓦机组检修市场的第一仗,能否成功关系到公司今后在高端检修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张鑫浩主动请缨,担当汽机专业技术负责人。因为第一次承担60万千瓦机组主机大修,很多技术难题影响着工程的进度。面对业主的质疑,监理的严格要求,张鑫浩带领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攻坚克难,认真查看每一份技术资料,仔细核对每一个测量数据,细心检查每一道检修工序,高质量验收每一个工程节点,研究破解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开机并网一次启动成功。张鑫浩作为技术负责人,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为公司进军60万千瓦机组大修赢得了宝贵的机遇和入场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009年4月,刚从国华三河#4机A级检修回来的张鑫浩,被任命为国华绥中发电公司#1机组汽轮机本体A级检修项目部汽机专业经理,参加中电工程公司首个80万千瓦机组A级检修工作。这台机组是原苏联制造,气轮机有5个缸体,在技术和安装方面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和缺陷。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检修任务,他从前期准备开始就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汽轮机本体解体后,发现了许多重大设备缺陷,大大增加了检修难度。其中中压转子弯曲超标、中压转子第22级围带局部脱落、轴系振动处理、#3低压转子弯曲超标、高压转子第2级围带脱落等等,基本上汽轮机可能发生的缺陷,在这台机组上都能找到。面对如此大的困难,张鑫浩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带领全体检修员工仔细查阅设备图纸、对照检修标准,及时和业主、监理进行沟通协商,认真分析查找缺陷原因,组织员工进行技术攻关。期间,他发现五个汽缸的通流部分间隙都严重超标,如果不能准确找到原因,不仅工作量会增加数倍,而且还会影响到机组正常的安全运行。张鑫浩组织技术人员多次对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亲自测量,认真比对。经过仔细分析,他提出了造成通流间隙变化的原因是中箱膨胀收缩没有到位,使轴系位置发生变化所致。按照他们制定的技改方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次A级检修,他共组织消除重大缺陷十多项,彻底排除了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各种隐患,圆满完成了各项检修任务。12月4日,绥中发电公司发来感谢信,祝贺漳泽检修公司承担A级检修任务的#1机组安全运行过百天。这次全优工程不仅使张鑫浩完成了自我超越,也吹响了漳泽检修公司进军1000MW机组检修市场的嘹亮号角。
“立足岗位,默默奉献。”这是新时代劳模的精神内涵,也是张鑫浩的真实写照。参加工作14年来,张鑫浩每年有近300天奋战在外部检修市场,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三年,常常是干完一个大修就紧接着马上奔赴另一个检修现场,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他的家虽然离单位并不远,可他一年四季却回不了几次家。因为工作忙,他无法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因为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照顾家人。
2005年,在云南曲靖#2机A级检修中,张鑫浩负责汽机专业质量验收工作。为了保证检修质量,每天他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在检修现场。而此时,母亲突然患重病,医院多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为了不影响张鑫浩的工作,父亲和妹妹将事情瞒了下来,直到他由曲靖赶赴定州参加#1机B级检修时,父亲才告诉了他。而这时母亲刚从病危的边缘上抢救回来。当他匆匆赶到医院,看到了憔悴的母亲时,已泪流满面,心痛不已。当晚,他一个人在医院陪母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带着无限的愧疚和挂念,又踏上了赴定州检修的征程。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面对这个忙碌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张鑫浩的家人用行动表达了对他的支持和理解。正是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才使张鑫浩能够安心工作,才激励他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实现超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4年的默默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张鑫浩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检修工成长为一名技术带头人,一名检修专业的行家里手。2007年8月,他参加了集团公司举办的泵阀检修技能大赛,凭着过硬的本领,取得了个人第一、团体第二的好成绩。他连续八年被评为厂生产先进工作者、先进青年,多次获得公司劳动模范,2009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第四届青年岗位能手。
张鑫浩经常牢记的一句话是:“低头做事,抬头做人,学会感恩,知恩图报。”这是他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成为检修行业较有名气的技术人才后,有的单位开始重金邀请他跳槽,却被他一一拒绝了。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郑重地说:“人要懂得感恩,是公司培养了我,是同事激励着我,我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将永远为着心爱的检修事业、为了这个团队而努力工作,奉献我的青春和力量。我离不开这个团队”。
是啊,正是由于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才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正是由于他们忠诚企业,才使得漳电检修公司从内部维护开拓到外部市场,从低参数、小容量到高参数、大容量,从30万机组到60万、100万机组,不断超越,不断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从祖国南方的广州到北部的黑龙江、从西南的云南到东部的江苏、福建,以及中部的河北、河南,到处洒满了漳电检修员工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他们开拓市场、矢志创业的闪亮足迹。
的确,张鑫浩是个普通平凡的人,但他却用青春和毅力,用热血和专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平凡如一朵小花,在小路旁倾尽所有的力量绽放美丽,他平凡如一粒沙砾,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来铺就承载生命的路基!我们相信,在集团公司争先创优活动中,张鑫浩一定会积极践行集团公司“人、诚、和、实、优”的企业价值观,以“五争一创”为目标,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情与豪迈,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在检修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做得更好,为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情注水电建设&心系精品工程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河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经理&杨存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有一首诗我想在座的各位一定都很熟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诗人对竹子坚韧顽强精神的赞美,但我觉得,这更是对黄河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经理杨存龙同志拼搏奉献、无悔人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0多年来,他肩负着“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神圣使命,扎根高原峡谷,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先后参与和负责建设了李家峡、拉西瓦、班多等大中型水电站,在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建设中创造出了一流业绩,以坚定的信念倾情演绎精彩的水电人生,为水电清洁能源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世纪之交的1999年,在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之时,肩负黄河上游水电资源滚动开发重要使命的黄河公司,开始实施 “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拉西瓦水电站建设。有着多年水电工程建设经验的杨存龙带领第一批建设队伍,不讲条件,远离家人,背负行囊,奔赴人迹罕至、海拔2600多米的拉西瓦峡谷安营扎寨,揭开了拉西瓦水电站建设的序幕。
拉西瓦,藏语意思是“渴望阳光照耀的地方”。这里两岸高山对峙,危岩耸立,边坡狭窄陡峭,峡谷高差达700多米,属典型的“V”字型河谷。狂风刮落的石块,动物在山顶爬行踢下来的石子都会给山谷下方的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使两岸边坡保持稳定,减少施工风险,拉西瓦水电站工程改明线修路为开凿地下交通洞,电站主厂房、主变室等均为地下设置。整个工程石方明挖780多万、洞挖360多万立方米。在地质复杂、断层密集、地处高地应力区的拉西瓦,洞室开挖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岩爆、掉块甚至塌方时时刻刻威胁着电站的安全生产,加之施工场地狭小,现场部署困难,危险源点多,施工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一个个巨大的困难和复杂的技术难题,杨存龙和他的团队没有被吓倒,而是知难而进,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发展,在奋斗中壮大。在无数个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日子里,他们紧紧围绕“建一流电站、确保达标投产,创精品工程、争夺鲁班奖”的电站建设目标,齐心攻坚,合力克难,如期建成了拉西瓦水电站这个黄河上游年发电量最多、单机容量最大、大坝最高、送出工程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水电站,创造了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被国内外水电界公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
杨存龙常说:“建设拉西瓦这样一座大型水电站,不仅要对得起当代,更要无愧于后人”。工作中,他首先针对工程建设的实际和需求组织开展优化设计,破解了一个个工程建设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成本。拉西瓦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采用反拱型水垫塘的工程。在设计方案审查阶段,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与设计单位沟通协商,大胆优化了反拱水垫塘结构和排水、抽水系统等设计,不仅解决了该工程的技术难题,而且对我国规范反拱水垫塘设计规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拉西瓦水电站机组进水口的开挖由于受工程量的影响,比右岸坝肩的开挖进度滞后许多。为此,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优化,将原压力引水管道开挖直径11.5米减小到10.7米,混凝土衬砌厚度由1米减少到0.6米,从而大大减少了工程量,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还节约工程投资近6000万元。几年来,杨存龙参加、组织和审定的优化设计方案多达200余项,成功使用了20多项新工艺,其中较大的设计优化30多项,节约工程投资近3亿元,整个工期至少提前两年。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杨存龙作为一个水电工程建设企业的负责人,更深知它的深刻内涵。在工程管理中,他按照“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思路,在水电站工程率先引入了“小而精”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现场管理人员的精干、高效。他推行了设计监理机制,在制定设计方案前与设计监理进行充分沟通,共同破解设计难题,开展设计优化,确保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为企业注入了科学发展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实现了施工管理的新超越、工程建设的新飞跃和企业发展的新跨越,创造了从浇筑250米高拱坝到安装两台单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及完成土建施工仅用7年半工期的全国最短纪录;创造了大坝从第一块混凝土浇筑到第一台机组发电仅用3年时间、首台70万千瓦机组调试用时9天、两台70万千瓦机组同时调试用时11天的最短纪录。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开挖就是雕刻,浇筑就是雕塑。”黄河水电公司大力倡导的水电建设精品理念在拉西瓦水电站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杨存龙和他的团队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招标阶段注重队伍的遴选确保质量,施工过程注重现场管控和提前预防,验收阶段注重全面评价总结。他坚持质量管理“四不放过”,严格质量考核,明确规定尾水洞锚杆达不到合同规定的规范标准要求罚款20万元;地下厂房锚杆支护全部达到优良奖励30万元。一次,他带领大家对锚杆密实度进行检查时,发现个别锚杆注浆密实度比规定低1%,他要求立即返工,直至完全合格。杨存龙严肃地对质量管理人员说:“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小事也能酿成大祸。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程质量。”正是有他对电站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严格要求,使拉西瓦前期工程质量在国内同期建设中名列前茅。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危险的施工环境,安全施工成为拉西瓦水电站建设的重大挑战。“工程质量要抓,安全工作也不能松懈,人命关天,事关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家庭幸福,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马虎。”这是杨存龙对安全工作的认识。2003年以来,他组织修订完善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量化考核指标,坚持按月考核并集中通报,增强了安全考核的操作性。杨存龙经常深入施工一线检查指导安全文明施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文明施工行为要求限期整改,及时解决安全文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参建单位安全文明施工情况严格考核,确保了拉西瓦水电站的安全文明施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杨存龙作为电站工程建设的负责人,他在要求别人的同时,自己更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拉西瓦电站开工伊始,工程建设分公司就给全体干部职工做出了“四不准”规定:不准任何人接受施工单位吃请;不准到施工单位吃小灶;不准乘坐施工单位的车辆或向施工单位要车;不准接受施工单位的礼品、礼金。为了把好这个关口,杨存龙可真犯过难,每天都要和施工单位的领导打交道,一起去施工现场检查工作,常常是过了开饭时间才返回生活区,人家邀请你去吃顿工作餐,去吧,违反规定,不去吧,又不近人情。一次,施工单位一位领导说,我以个人的名义,掏自己腰包请你一起吃顿饭,但还是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对分公司管理人员说:“制度是刚性的,定了的制度就要执行,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破坏了规矩。”
在拉西瓦水电站工作,不仅工作上要经受严峻考验,而且思想感情也要经受磨砺。一年365天,杨存龙有300天是在工地上度过的,远在陕西老家的父母年老体弱,没人照顾,他就托咐给一个亲戚。一次,母亲生病住院,而当时正值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杨存龙毅然选择留在工地。他在打给母亲的电话中说:“我真的很想陪在您的身边,尽一份孝心,但工程建设责任重大,一刻也不能放松,希望能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原谅。”2009年4月20日拉西瓦电站首批两台70万千瓦机组同时并网发电,年底实现了“四投”目标,这是杨存龙和他的团队向集团公司递交的圆满答卷。
黄河儿女多奇志,拦河筑坝献光明。杨存龙是一名创先争优活动中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他在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建设事业中留下了闪亮足迹,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荣获黄河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突出贡献奖,被评为青海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个人,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那像竹子一样扎根高原峡谷,顽强拼搏,创造一流业绩、建设精品工程的执着精神将始终激励着黄河儿女继续艰苦创业,同心超越,在集团公司“五争一创”活动中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以企业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向党的九十华诞和十八大的胜利召开献礼!
谢谢大家!
挑战自我&勇于超越
DD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上海漕泾IGCC项目工程管理部经理&陈晓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是――原杨树浦发电厂设备技术部主任,现任上海漕泾IGCC项目工程管理部经理、共产党员、中央企业劳模陈晓波。
陈晓波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93年进入杨树浦发电厂参加工作,先后任电气车间继电保护班技术员、电气检修专工、设备技术部副主任、主任,2009年8月调至上海漕泾IGCC示范项目参加筹建工作。
16年来,他既完成了一名大学生到电力人的转变,又实现了个人成长的华丽转身;既见证了电力事业长足发展的荣耀历史,也经历了“上大压小”等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阵痛;既秉承着源自老单位的传统,又担负着开拓新行业、开辟新能源、实现新发展的重任。美丽的转身固然美好,但实现转身,依靠的是一种责任,凭借的是一种境界,仰仗的是一种能力。陈晓波,这个文质彬彬,性格有些内向的上海人,正是这样一个负责任、讲境界,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人。
陈晓波曾经说过:我是近些年杨树浦电厂任职时间最长的设备部主任。此话不假,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四年,而他的前任却先后有五位,为什么会这样?从2000年开始,随着“上大压小”、煤价飙升等外部不利因素对企业的不断冲击,发电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出现连续亏损,职工思想也极不稳定。一时间人心浮动,一些技术骨干离开了企业,使勉强维持生产的企业更加举步维艰。“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电厂更多的人选择了无怨无悔的留守,陈晓波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学有所长的交大学生,他“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当时,杨树浦电厂的继保装置正由老式的电磁型保护向新型微机保护转换,由于微机保护的设备都从国外引进,现成资料奇缺,更谈不上应用实例和经验,仅有的参考资料只是几本原版的英语说明书。陈晓波站到了台前,他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凭着自己一股刻苦钻研、契而不舍的韧劲儿,利用自己扎实的英语和专业基础,将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并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新设备的特性,一点一点的摸索规律和总结经验,为新机组的基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满足新机组的投运要求,杨树浦电厂对电气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陈晓波先后参与了DNBS微机五防装置安装调试、调度RTU改造及220KV升压站改无人值班工程、220KV森林站工程和220KV线路上森2264保护改造等,并作为负责人完成了220kV故障录波器改造工程以及220KV GIS改造。一次次改造工程,不仅增加了他的工作阅历,更加深了他对设备的了解,同时也成就了他在业务上“技术领头人”的地位。设备技术部也秉承集团公司“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管理理念,逐步成为为发电厂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坚强“卫士”。
陈晓波担任设备技术部主任时,正是部门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要从以前的计划检修转变成现在的点检定修,阻碍重重,阻力很大。他重点从编制制度和落实执行制度着手,修订完善了大修文件包、检修规程、设备点检标准、设备基础台帐及卡片等基础管理工作,强调一个设备一本台帐,建立健全设备档案资料,并利用MIS管理系统对部分设备文档进行归档。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设备技术部的技术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检修体制改革逐见成效,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业绩评估后评估工作中,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在严峻的经营形势下,优化系统运行方式、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机组经济性、开展节能降耗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新课题。陈晓波在检修中积极实施节能改造,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号机2号电动给水泵改为汽动给水泵后,厂用电率下降了2%以上,增发电量2448.8 kWh,增发上网电量2301.8 kWh,经济效益增加530万元,年节省标煤5164.8吨,该项目获得了上海市节能办的嘉奖。此外,他主持对汽机开、闭冷却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发电机、励磁机空冷器的冷却水源由开式水改为闭式水,循环水源直接自流进入水-水冷却器,一年可节电115.5万kWh,节能效果显著。
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到走上社会后的十六年,是思想趋于成熟、事业趋于定型、生活趋于安定、干劲趋于平稳的阶段。但全新的事业和挑战再一次出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陈晓波面前,这就是受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在国际上属于技术前沿,代表清洁煤发电发展方向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既IGCC。IGCC,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英文简称,可以分为煤气多联产技术,主要用于发电、城市供热,同时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工业原料,可将部分二氧化碳变为资源重新加以利用。以IGCC为代表的煤炭清洁化利用,将成为我国能源决策中最务实的选择之一,但是,这项技术对谙熟传统发电技术的人而言,无疑是陌生的、未知的领域。
陈晓波是个看得到困难,却从来不被困难所吓倒的人,之所以能够如此,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有一颗对事业执著、对企业忠诚的心。他知道,上海IGCC示范工程是受到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的清洁能源项目,也是受到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项目。
他调任IGCC筹建处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投入到全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向书本学,向化工领域的老专家学,在和世界著名IGCC设备制造企业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学习,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搜集IGCC的国、内外资料,加以整理,消化吸收,从一个IGCC的门外汉,很快成为一个能够站在讲台前如数家珍般讲上三个小时IGCC技术的授课者。从知其然的新手变成一个知其所以然的熟手,以至于化工行业的“老法师”都由衷赞叹陈晓波的进步,连连说“不容易,真不容易”。而他则谦虚地说:我们IGCC筹建处墙上的口号提得好啊DD“在已知领域努力创新,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把未知的变成已知,如果建成的IGCC电厂不能起到示范作用,不能取得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和应有的环保效应,我们将承担失败的责任。
从事IGCC工作后,陈晓波感到最珍贵的莫过于时间。一方面要自学IGCC各种知识,一方面要加快打造工程部这个团队,还要参与与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日本三菱这些在IGCC领域有所成就的国际著名公司的技术交流,还得经常奔赴外地实地考察调研,然后进行整理分析,权衡利弊,明辨优劣。时间明显不够用,怎么办?“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陈晓波如是说。而这“海绵里的水”,就是本该他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就是本该陪爱人休闲度假的时间,就连近在咫尺的世博会,他都无瑕前去。“在IGCC领域,我只是刚从幼儿园转到了小学,仅仅是小学生水平”,陈晓波的自谦里,含着真诚,含着焦虑。
陈晓波是清醒的,他知道目前进行的IGCC工程上的种种困难,比如造价高,国产化程度等问题,但他以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严谨和审慎,为集团公司开展IGCC项目喝彩,因为他坚定地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一项发电技术能像IGCC那样,既符合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发电技术替代。当有人问他是不是为IGCC工程能否上马而担心时,他的态度十分坚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如果上海的IGCC一旦成功,就将成为集团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第一个IGCC典范,对一个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接受挑战,战胜挑战体现的正是生命的价值。
参加工作以来,陈晓波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取得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先后获得过上海电力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电力公司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电力公司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和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我并没有做出特别贡献,荣誉是属于大家的”,在荣誉面前他总是非常谦虚。他的心中总是盛满着感恩企业、回报社会的拳拳之情。
此时此刻,举世瞩目、精彩纷呈的世博会正在上海举行;此时此刻,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公司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时此刻,集团公司清洁煤发电领域示范工程、上海化学工业区漕泾IGCC项目正在稳步有序地推进。作为集团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的建设者和排头兵,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陈晓波将继续以一颗永不放弃的恒心、敢于超越的决心和忠于企业的诚心,奋战在工程建设的最前沿,为集团公司保发展目标、抓利润增长、促战略转型“三大任务”和清洁能源等各项事业取得圆满成功而倾心尽力、奋勇前行!
谢谢大家!
在平凡岗位上展现青春价值
―――全国劳模中电国际平圩发电公司&孙承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孙承春,是中电国际安徽淮南平圩发电公司的一名技术专工。作为集团公司三万九千名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到**公司学习并交流个人成长奋斗中的一些收获和感悟,感到十分荣幸。
我是1997年从学校毕业来到平电公司工作的,平电公司现有四台60万级机组,总装机容量251万千瓦,是安徽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也是集团公司的一家大型火电厂,其中一期两台机组是国产第一、第二台60万亚临界机组,素有“平圩不平常、单机甲中华”之称。进厂之初,面对高耸的厂房、一流的设备、现代化的管理,我在激动之余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在集控运行这个素有“机组心脏”之称的岗位上干出名堂来!为了尽快掌握集控运行技能,我虚心向师傅和同事请教,每天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白天黑夜,一头扎在现场,看图纸、巡设备、查系统、背规程。短短几个月,我做了几十万字的记录,几千米的管线,我查了一遍又一遍,八十多米高的锅炉房,我记不清上上下下跑了多少趟,连鞋子都磨破了好几双。功夫不负苦心人!每次岗位动态考核,我都在同批进厂的学员中名列前茅。进厂半年后,我已经能够熟练地画出全厂每一张系统图。自己也从助手岗位到巡检、副值、主值、单元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运行值长这个集控运行的最高岗位,成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值长。
学习重在积累,我把每一次事故分析,每一次缺陷处理,都当成绝好的学习机会,格外用心研究思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应急处理能力。记得一年夏天,机组60万满负荷运行,我在监盘过程中发现锅炉汽包水位和给水流量突然快速下降,机组濒临跳闸。当时正值迎峰渡夏的关键时期,一旦机组非正常停运,不仅会造成上百万的损失,而且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也将产生严重冲击,情况危急,刻不容缓!我第一时间大胆作出判断,这是主汽流量信号发生故障引发的自动控制系统异常!并立即向单元长汇报,同时迅速将机组控制方式切至手动处理!此时由于主汽流量显示故障,给水调整失去参照,我凭着对不同运行工况下机组参数的熟悉,硬是手动调整汽包水位恢复正常,避免了一次重大险情,而这一切前后还不到两分钟,真正是“有惊无险”!
工作13年来,我参加各类操作上万次,正确率达到100%,工作票办理合格率100%,我直接参与处理15起重大设备故障,成功避免机组跳闸10余次,为公司避免经济损失2700余万元,大家都亲切地称我为“机组安全运行的保护神”!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公司2号机组以连续运行582天的骄人成绩,创国内同期同类型火电大机组连续运行最长纪录,并荣获全国大机组“金牌机组”称号和全国大机组竞赛唯一的“特等奖”。2008、2009年,我担任值长的3、4号超临界新机组分别实现长周期运行,并刷新了集团公司新机组长周期运行纪录。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我对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节能降耗、创新创效等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并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我提出对两台新机组锅炉燃烧方式进行改进,采用微油点火结合等离子技术,为企业节约成本200余万元;我建议机组采用节能启停方式,锅炉采用单风烟运行,将电泵停备采用汽泵开机,年节约成本150多万元;我提出将凝结水泵由工频运行改进为变频运行,不仅彻底解决低负荷凝结水管道振动大等缺陷,而且有效降低了厂用电率,年节电收益超过100万元。几年来,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多次被采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我所在的3、4号机组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类型机组中位居前列。4号机组于2008年获得全国火电大机组60万千瓦级竞赛三等奖,2009年获得集团公司“节能降耗标杆机组”称号。我本人也因此被评为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
2006年11月,我代表集团公司参加首届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600MW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决赛,全国共有132名拔尖选手参赛。这次比赛考察的是超临界火电机组运行技术,而此前我一直从事的是亚临界机组运行工作,对超临界机组知之甚少。面对技术上的较大差距,说实话,当时心里确实“没底”,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退缩,不能轻易言败,因为我身上寄托着集团公司党组和10万员工的期待和重托!
那段时间,我白天在仿真机上苦练技能,晚上回到宿舍挑灯夜战啃书本,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教练和其他选手都笑我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我没有仅仅满足于熟悉设备性能、会操作,还举一反三,做好事故预想,设想了200多种机组可能遇到的变工况、故障及处理方法,并在仿真机上反复演练,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努力,我又一次成功超越自己,实现了由操作亚临界机组向超临界机组的技术突破,并最终在比赛中夺得金奖!
走上值长岗位以后,我把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倾囊传授给年轻同志,同时格外关心值内每位员工的成长,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所在的运行三值在公司运行值间竞赛中始终位居前列,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常告诫自己要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急难险重任务冲在前,脏活苦活重活干在先,干出样子,作出表率。记得2008年年初,一场特大冰雪灾害席卷全国,一时间电网严重缺电,频频告急!我们平电公司紧急动员,抗冰保电!特殊时期,我作为二期机组的值长,要求全值当班期间进行不间断巡检,及时发现排除故障隐患。关键时刻,我始终冲在第一线,同检修人员一起清理管道结冰,烘烤上冻测点,我总是把最冷的风口位置留给自己,险情处理结束,整个身子都冻麻了,但我们没有退缩,保住了机组安全并始终保持满负荷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了大机组的中坚作用,公司抗冰保电的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报道,同时被集团公司、安徽省授予“抗冰保电先进集体”称号。而我自己,感冒发烧整整一周,硬是咬牙挺了下来。
在工作中我全力以赴,对于家庭,我常常心怀愧疚。2000年初,我第一次参加淮北电厂调试,当时我和女朋友刚领了结婚证,正筹备婚礼,接到命令后我二话没说就出发了,机组半年调试期结束刚回来,领导又委派我参加合肥二电厂的调试,直到2001年底,我们才举办了这场迟来的婚礼。2008年,我被派往湖北省参与兄弟电厂两台60万超临界新机组技术支持,这期间正好赶上家里新房装修,孩子又小,而我这个做丈夫做父亲的又整整缺位了一年。最让我揪心的是,2008年年中,正值新机组调试的关键时刻,我父亲遭遇车祸,由于身体虚弱心脏病并发,急需家人照顾,作为当时的技术负责人,离开岗位意味着影响工程进度,我把对父亲的牵挂藏在心底,坚守在生产现场,直到调试的关键期结束以后,才匆匆赶回父亲的身边聊尽孝道。
回首多年的奋斗历程,尽管付出很多,但我无怨无悔!从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到国家特大型发电企业的生产骨干,我把个人的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享受着奋斗的过程,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更深切地感受到各级组织的关怀、培养和厚爱,几年来,我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春华秋实结硕果,百尺竿头再争先。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永无止境!当前,集团公司向全系统党员发出了创先争优的动员令,我将以此为新的动力,勤奋学习,扎实进取,再接再厉,追求卓越,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实现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相关新闻:
-  -  -  -  -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8号院3号楼
通讯地址:北京 2201 信箱 邮编:100032 电话:(010)
值班电话:(010) 值班传真:(010) 微波中继号:91868-XXXX 京ICP备号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媒体中心设计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