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包括哪些内容

刘奇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来源:&&&&
&&&&&&字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的伟大理论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透过500年大跨度和6个时间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怎么往前走的,讲话本身就是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纵观500年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实践发展历程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过艰辛探索创立的,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这30多年,是接力探索、不断开拓前进的30多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回想这30多年,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推动着实践创新发展,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都成功应对、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就在于有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凝结着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实践探索的心血和成果。新中国60多年,大致包括前后两个30年,本质上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前30年历经坎坷,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但顽强、艰辛探索的成果极其宝贵。我们取得了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是有前30年打下的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座大厦才有了稳固的根基;正是因为前30年提供了重要理论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破茧而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凝结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寻找民族复兴出路的历史,也是探求救亡图存真理的历史。在经历各种尝试、失败之后,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武器,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征程。这个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也为我们实现第二次飞跃,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本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近代以来的持续探索和积累,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凝结着500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孜孜追寻和执着探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可以说是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尽管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部交响乐的重要乐章,传承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真谛,汲取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进行了新的创造,成就了中国道路,写出了新的理论篇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纵深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开创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而形成的。回想这些年我们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创造,讲出了中国话语。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阐明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束缚。还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是继承性,始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出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话,但并没有丢掉老祖宗。它延续了500年来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思想脉络,传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要义。比如,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都始终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之中。还要看到,改革开放前30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都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坚持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以贯之地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三是实践性,植根于实践又对实践发挥着强大指导作用。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是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也是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和推动改革发展的过程。同时,新鲜生动的伟大实践又在检验着最新理论,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真理性。新时期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在对改革开放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概括,同时又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任务。比如,党的十四大提出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党的十六大提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两轮齐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实践的成就又彰显理论的巨大威力。
  四是开放性,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与之相伴随,必然会不断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成果。这三大成果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脉相承,同时又根据新的实践,借鉴各国治国理政有益经验,科学回答了面临的新课题,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是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的关系。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实践没有尽头,理论创新也不会停顿。可以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适应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博采众长,不断向前。
  三、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必将把国内社会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民族复兴中国梦,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习近平同志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观点,打开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宽广视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
  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中国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并落实到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引导人们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开展中国梦的新闻宣传和网络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价值支撑和动力源泉,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对外解读和传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了解和理解,增添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责编:崔东、文松辉)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4发现相似题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讲义.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形成之路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十五大报告——十五大郑重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第二年又载入宪法十六大报告指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指导意义。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作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体制构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领域,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掌握的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党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全球化的引起面临时代条件的差异:苏东剧变国际格局变化国际格局发展趋势不明;国际地位的分野;WTO国际通行规则及国家治理压力。2.经济社会变革带来了 执政党建设的压力:小康社会后的经济社会飞跃利益差别、利益集团问题、社会财富差别、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传统权利来源、选举授权)3、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发展壮大了,新的挑战也出现了:提高执政水平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发表讲话,提出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文化发展方向”。2001年建党80周年,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1]”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质提高,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和动力支持。[3]”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利益。三者的辩证关系1)“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体现着经济属性。2)“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灵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保证。3)人民是生产力和文化的创造者,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代表广大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4)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就是发展的结果。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协调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就是当代人的幸福不以牺牲后代人为代价!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①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初级阶段国情②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③借鉴国外发展经验④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新世纪的阶段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经济:实力-粗放;体制:确立-深层矛盾生活:小康-差距三农:发展-滞后政治:发展-深化改革文化:繁荣-需求旺盛社会活力:增强-新问题开放:扩大-竞争3】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社会制度社会公平能源环境政治动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日 16:33 来源:《党政研究》(成都)2014年3期
作者:秦刚
内容摘要:作者简介:秦刚,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91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强烈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了深刻阐释和解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所提出和阐释的新思想与新观点,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了同中华文化的融合与贯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进一步解答,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的认识为基础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坚持;发展;文化;理论体系;实事求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秦刚,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91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强烈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了深刻阐释和解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所提出和阐释的新思想与新观点,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了同中华文化的融合与贯通。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的阐释。讲话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凝聚了党心民意,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也体现了我们党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引领社会进步,是我们党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具有高度理论自觉自信的实际体现。解答实际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也是理论创新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所在。新的思想观点,越是能反映实践的要求,对实践中的问题解答得越明确,就越能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就越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以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对一些重大实践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遵循。其主要思想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针对有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同资本主义的说法,他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他认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就在于我们党把它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解决了中国问题。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以实际作为兑现党对历史和人民的承诺。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和长远目标出发,提出并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实现这样的中国梦,是我们党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也是我们党对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承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包含着这种梦想的追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党正在兑现承诺,使梦想成为现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要以更大更好的实际作为完成这种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习近平指出:“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3]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既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也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张。  第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4]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我们党总结历史教训和现实经验形成的深刻认识,其中也包含着对世界各国和我国历史上有益做法的借鉴。  第五,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过程中,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隋萌萌)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