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吃斋连去麦当劳做技术怎么样都没去

        
  涨工资了!谁?麦当劳!从9月1日起,内地815家麦当劳餐厅的大部分员工工资将平均增长达30%,麦当劳进入内地市场17年来首次大规模、大比例提高员工工资!这在目前这个“物价横飞”的时刻,无疑是相当具有震撼性的一件事情!市场再次出手调节了劳动力价值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毕竟,我们的基础劳动力“廉价”得太久了!怎样?涨工资,你是不是也在期盼了?
  在非公企业的加薪问题上,政府的作为有限,可以说完全在于企业自身经营的考虑,是企业在市场游戏中做出的选择。企业如果始终实行低工资政策,无疑将导致人才外流,企业生产技术更新与经营策略失去活力……没有无缘无故的低薪
在“每小时4元”的薪资标准上,市民估计不会有发现新大陆的惊奇,这标准就一直和洋快餐“体健貌端”的招工贴士缠绵在一起,洋品牌自有其对青少年的打工吸引力,并且达到了付“低薪”还挑剔应聘者的程度。说到底,劳动力买卖是“周瑜打黄盖”嘛,没人拿刀子逼你去签啊。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加薪
  此次麦当劳加薪是否受到之前“低薪门”影响,因此对其员工“仁慈”了一把?非也,本次上调工资原因,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市场行为,麦当劳方面称是由于麦当劳在中国市场业绩上升、利润增加所进行的工资调整,不管怎样确实和仁慈不仁慈无关。
涨工资的基础――效益与价值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工人工资的多少,应该以他们创造的价值为尺度。一般来说,工人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大,他的工资就越高,反之,工资就低。有些企业效益并不差,经营者的工资高于工人数十倍以上,那就是企业对劳动者创造价值的占有。
“低薪竞争力”注定无法长久
从经济学角度看,如此低薪所换来的竞争力难以长久。普通职工薪水低,就难以吸引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安心本职工作,这就直接影响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道理明摆着,麦当劳眼下给职工加薪无异于雪中送炭,改善职工待遇是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方式。
工资条“晒”出的秘密
  中国GDP连续多年保持惊人增速,但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却下降了。经济增长,百姓却没有切实感受到工资增长,倒是物价一个劲地在涨……钱,都到哪里去了?……
高工资是否应该设限?怎么设?
灰色收入是收入差距过大主因
工资VS物价,谁跑得快?
晒工资:[][][][][][]
评论:[][]
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劳动力短缺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分享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肉禽蛋价格上涨直接受益者是农民,这便是市场给农民“涨工资”,这种强烈的市场信号传导后,在城市拿着低工资打工的农民工便会大量返回农村,从而造成了作为基础劳动力的农民工的短缺……
农民工开始用脚来投票
  珠三角一些地区存在招工难问题,一些企业工资待遇低、劳动条件差是主要原因。现在民工已经开始用脚来投票,劳动条件差就不去了。第二是工资水平太低。最近十几年呢,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城镇的工资水平也上涨得非常快,但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工资基本上没变……
人口红利枯竭,廉价劳动力将不存在
2015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坎&,到那个时候,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金已是昔日的记忆,中国人活得相当疲惫,中青年阶层将发觉,他们面临沉重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赡养负担,而他们自己必须非常精打细算,才能还得上住房、汽车和其余一大堆账单。至于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廉价土地供应,是不是也会在2015年左右出现逆转我们仍无从知晓。
简单劳动力短缺,价格自然上升
  由于中国总人口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尽管18―60岁的劳动力总量一直在缓慢增长着,但是,新增的劳动力需求大多只适合年轻劳动力的进入,而在年轻劳动力尤其是简单劳动力的供给上,出现的趋势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因此这一矛盾必将以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形式得以体现……
被浪费的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三十年了,仍然失业严重,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人口红利都跑哪去了?一方面,管制与腐败压制了中小企业发展,不能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腐败与管制既使中小企业负担沉重,无力提高工资……
10年后中国制造退出国际市场?
人口老龄化危机――“未富先老”
白领太穷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
  第一,它影响的绝对不只是中产阶层,更有可能断绝工农大众脱离低收入阶层的希望。第二,作为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产阶层对社会是非有较强明辨能力,是社会的稳定阀。第三,没有一个强大的、受尊重的中产阶层,一旦发生激烈的政治经济对抗,将仍只是别人手中的玩偶……
涨工资群体多为公务员和垄断行业
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是当前价格明显上涨的因素之一。然而,涨工资的群体多数为公务员和垄断行业。无论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还是电子产品价格的下跌,都对那些中低收入的阶层不利。如今相当一部分市民闻价色变,更有甚者,一些收入微薄的群体已经达到“三月不知肉滋味”的程度了。
产业结构决定白领“加薪”不受重视
  从某个角度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的是“蓝领”劳动力的就业,却使“白领”面临就业困难。中国20世纪90年代并未出现明显的技术飞跃,经济增长依然是依赖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消耗来支撑的,因此中国是“世界工厂”而不是“世界办公室”,白领的薪资增长诉求一定时期内不会受到重视。
白领阶层成牺牲品,加薪难度大
  在近年来出台的调节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中,白领阶层有可能成为调节贫富差距的牺牲品。并且,随着前些年大学扩招期间入学的大学生陆续以低薪进入职场,这不仅会拉低中产阶层的收入水平,而且会对原有白领阶层的工作稳定性形成冲击,使他们提高薪酬的难度加大。
谁让白领“民工化”
您认为谁的工资最应该涨?
普通劳动者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继续关注今日话题
还可以,有一些收获
无聊,浪费我的时间
很烂,看后就想痛扁编辑
欢迎网友到“ ”交流
本期责编:马晓慧
Tel:010―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对一切侵犯版权的行为,腾讯网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出品: 
本期责编:马晓慧  
往期回顾:
1:高校学费,穷人的毒药?
2:李宇春为什么当选亚洲英雄
3:中国如何走向诺贝尔科学奖?
4:撤资令下,红顶煤商何去何从?
5:北京10万精神障碍者,多还是少
6:向神六幕后英雄致敬!
7:萨达姆生死决
8:寻梦,在城市边缘
9:公审秦桧
10:我们离奢侈品有多远?
11:老师和学生,谁教育谁
12:公务员,你考了吗
13:学费10万,彩票硕士研究啥
14:商业阴影下的新一代中国记者
15:寻找中国愤青
16:试婚,一场对围城的革命?
17:没有跷过课,不算大学生?
18:当能卖的只剩下身体
19:我们的城市为何如此脆弱?
20:他们为什么裸奔?
21: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性伴侣?
22:中国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23:建个斗牛场,中国人走向世界?
24:不要忘记他们,SARS疾患幸存者
25:还我夫权,拒娶泼辣女!
26:巧妇难为无气之炊,天然气告急
27:大龄单身群落,从另类到正常
28:少年迷恋周杰伦自杀,值不值?
29:中国知识分子能活多久?
30:六成五中国人无医保
31:手机实名,世界将会怎样?
32:自行车道为何越变越窄?
33:助学贷款遭遇“逃单族”
34:汉语在自己的故乡失落
35:大学生起薪持续走低
36:三位一体的沙龙
37:中国富人25年心态变迁
38:中国官员辞职后的别样生活
39:一辆被封公车的自辩
40:解决春运难题十九计
41:贫困大学生该不该高消费
42:活熊取胆该不该继续
43:教师为啥“不务正业”
44:2005年终奖,你拿到了吗?
45: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为何越来越低?
46:2006,百姓对政府的十大期待
47:2006,政府对百姓的真实承诺
48:老百姓的中国崛起之梦
49: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簿
50:420亿人民币与16万个死亡的现实
51:富裕被“垄断”,贫困被“世袭”
52:地域歧视的“集体狂欢”该结束了!
53:新人类生活态度扫描
54:越来越富,越来越怕?
55:让"三大件"忽悠中国人的财富梦
56:谁在呼唤“一把手负责制”?
57:谁是电力涨价的买单人
58:《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只是处罚
59:学生还需要被指定什么?
60:医生的道德
61:两会提案中的女性关键词
62:2006,最需国家投入的民生领域
63:关注两会,聚焦民生大事
64:社会主义"旧农村"啥模样?
65:,全国两会热点提案
66:总理答问与中国之变
67:卫生部长都点了谁的名?
68:四大名著成日本游戏商标的背后
69:中国丧葬成本调查
70:“生均培养成本”算得清吗?
71:谁毁了香格里拉?
72:别墅少了,百姓安居了?
73:谁能让百姓买得起房?
74:张靓颖适合作青年领袖吗?
75:安全警报为何总是先国外后国内?
76:你知道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吗?
77:盖茨请客,国人为何惊诧?
78:中国是否存在道德危机?
79:丛飞与中国慈善排行榜之争
80:中国人丧失了文化信仰吗?
81:拨不开的致癌疑云让谁尴尬?
82:劳动者有了新职业?
83: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吗?
84:中国进入了奢华时代?
85:五岁孩子读EMBA合适吗?
86:教育部呼唤“阳光评估”
87:孔子为何不如章子怡?
88:“公审”《无极》
89:美国如何拍“南京大屠杀”
90:“中国制造”的N种死法
91:谁在妖魔化医患关系
92:感谢三峡工程的反对者们
93:谁在推动房价上涨?
94: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吗?
95:中国是否存在特权阶层?
96: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吗?
97:大学生为什么要把自己当文盲?
98:企业利益重于生命权利吗?
99:中国要建183个国际大都市
100:收入分配怎样才算公平?
101:“廉价政府”,一个美好的梦想?
102:人类为何爱足球
103:中国式改革26年考
104:世界杯也讲政治?
105:中国举办世界杯的猜想
106:中国刮起官员出国考察风
108:贪官死刑该不该废除
109:农民定居城市有多难
110:中国怎么成了新殖民主义者?
111:中国人缺乏感恩意识吗?
112:谁在瞒报真实收入?
113:国际惯例忽悠了谁?
114:经济学家是否在滥用话语权?
115:坚定不移地向垄断企业学习!
116:谁让城管执法人员受了委屈?
117:廉价劳动力怎么成了中国的优势?
118:谁抢了行人的路权?
119:寻找中国的大学精神
120:中国的“世界第一情结”
121:教师才是校园中的弱者?
122:中国“行政娱乐化”趣闻录
123:中国文物卖到国外可耻吗?
124:汉语是否在向英语投降?
125:垄断福利如何完美谢幕?
126:大学生当村官成历史笑柄?
127:唐山地震:让历史告诉未来
128:贪官不做演员实在可惜
129:中国历史“嫁鸡随鸡”是否悲哀?
130:外国官员为何令中国人“惊诧”?
131:谁该为审计员的猝死负责?
132:“恶搞”红色经典有罪吗?
133:政府应该“优待”商人吗?
134:为垄断企业“喊冤”
135:中国贫富差距已到危险边缘?
136:还有什么公款不能被挪用?
137:大学爱面子苦了谁?
138:中国动画惧怕外国动画?
139:给中国公务员“看看病”
140:官员自律,如何取信于民?
141:还有什么不是“多头管理”的错?
142:中国厅级干部生存状态扫描
143:中国式父母,可敬,可悲?
144:百姓对“换届年”的十大期待
145:寻找中国的“知识分子”
146:百姓何时不再受制度性羞辱
147:中国大学应该培养蓝领?
148:发改委做得了药价的主?
149:谁动了百姓的“保命钱”?
150:有一种受贿可以从宽处罚?
151:为什么忘不了毛泽东?
152:公务化暴力为何愈演愈烈?
153:审计公告点了哪些部委的名?
154:“改写”中国历史,是功是罪?
155:中国贪官现形的“非常之道”
156:中国退休官员都在忙些啥?
157:中国人的幸福感哪里去了
158:还有多少事要“惊动国务院”?
159:今天,人们为何纪念孔子?
160:中国人的素质就是低吗?
161:体育大国与“东亚病夫”
162:中国城市的“七宗罪”
163:21世纪不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164:中国人的闲暇已经赶英超美了?
165:中国人的和谐社会之梦
166:邮政改革,动了谁的“肥肉”
167:中国几十年的“变”与“不变”
168:10年后向日本学习中医?
169:我们今天需要怎样的鲁迅?
170:“孙悟空是河南人”研究
171:考研改革让大四变高七?
172:廉价药终将淡出中国市场?
173:高尔夫球场抢了我们的公园
174:什么造就了“烧钱男”?
175:中学生让性教育尴尬?
176:大学生,谁还把你当“精英”
177:70年后,我们的房子怎么办
178:如果人的生命可以“标价”
179:外企为何不担心“工会闹事”
180:养路费为何不能“寿终正寝”
181:房改八年,经济适用房生死变局
182:洪峰讨饭:“专业作家”裸奔
183:应试教育是个筐,什么垃圾都能装
184:官员的科学素质提高了能咋的
185:丁俊晖上大学打了谁的耳光
186:机场建设费也该停收了吧
187:我们真把诗歌丢了吗
188: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189:中国:要福利还是要竞争力
190:中国富豪用“选妃”调戏婚姻
191:官员的环保觉悟真不如百姓高吗
192:住房公积金会助长贫富分化吗
193:2006最无厘头的涨价理由
194:中国海归越来越“水”
195:中国:一个新社会的形成
196:“水”是怎么变成“油”的
197:中国城乡差距到底有多大
198:政府教育投入:4%不够
199:150元/天∶新差旅费标准就是鸡肋
200:社保基金:让谁管才能放心
201:督学:“教育御史”可不是摆设
202:财富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吗
203:“小姐”遭遇“双轨制”
204:SCI=“愚蠢中国人的想法”
205:中国人的诚信真不如老外吗
206:我们何时能够享受公交
207:集体户口凭啥不能结婚
208:“红头文件”也要接受审查
209:大学教授为何爱“傍”明星
210:非同性恋女生为何自杀
211:按家庭征税是否不合国情
212:WTO五年:从朱F基到温家宝
213:西安1936:还原历史
214:中美关系:冲突还是对话
215:谁能惹得起“特权车”
216:手机凶猛:隐私不设防
217:2006中国十大“欠揍”人物
218:谁来代言农村“80后”
219:城市不欢迎“低素质人员”?
220:腾讯网岁末大片:2QQ6
221:我们要不要过圣诞节
222:2006年十大真话和十大狂言
223:2006年十大“拍案惊奇”
224:2006年去世的十位知名人物
225:2006中国十大荒唐事件
226:告别2006
227:2007十大梦想
228:“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奥秘
229:中国军民关系80年
230:“傻子”才去读博士?
231:铁路春运涨价,存在即合理?
232:中日少年十五年的较量
233:北京方言申遗也许不为过
234:谁来为“不夜城”买单
235:官员有没有“隐私权”
236:慈善机构,我们凭什么给你捐款
237: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
238:且看故宫怎么“赶走”星巴克
239:告别共和国开国元老
240:为了缅甸,中国可以说 “不”
241:谁来补偿刑事案件受害人
242:迷失在短信时代的自由
243:周正毅沉浮
244:富人超生如何“严惩”
245:跨国公司中国“贿赂门”
246:中国股市改头换面了吗
247:变性人,你快乐吗
248:寻找国花中的民族性格
249:向“文化台独”说不
250:中国目光开始投向非洲
251:高房价背后的腐败空间
252:谁在逼着吴小莉们进政协
253:工资条“晒”出的秘密
254:谁还稀罕“网络红人”
255:“富豪教授”有何不可
256:重温邓公历史遗产
257:今年春节不回家
258:春晚:相见不如怀念
259:过年 回家
260:“压岁”不能只用“钱”
261:中国式拜年:关系还是面子
262: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263:中国反腐15年考
264:国民素质离大国形象有多远
265:中国“崛起外交”初露锋芒
266:在和谐社会中寻求公正与尊严
267:大国崛起下的贫与富
268:网友的两会十大期盼
269:卫生部长高强五年医改路
270:李肇星五年外交大手笔
271:物权法离我们有多远
272:中国“财神爷”五年聚财路
273:反对高考为了谁
274:薄熙来:从名门之后到个性高官
275:肖扬:中国法治进程5年关键词
276:中国官员“道歉事件簿”
277:做好中国总理不容易
278:教育部长周济不寻常的五年
279:2007年政府的十大承诺
280:中国要不要自己的大飞机
281:中国大学为何被指为黑社会
282:看法院如何摆平“史上最牛钉子户”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话题麦当劳中国悄悄改名了!现在叫金拱门_网易财经
麦当劳中国悄悄改名了!现在叫金拱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财经10月25日讯 天眼查显示,()有限公司已于日正式更名为金(中国)有限公司;此前8月24日,投资者名称也由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金拱门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媒体报道称,未来5年内,麦当劳将在中国新开2000家餐厅。麦当劳称,到2020年,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中小城市。美国媒体之前表示,在中国京沪穗深等人均已与发达国家处于相同水平的一线城市,消费者正迅速升级其消费方式也更注重健康。业内人士表示,对中国城市居民来说,麦当劳越来越被视为一种快速且便宜的食品。麦当劳中国公司正式更名为金拱门天眼查截图图片来自网络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悄悄更改了公司名称。10月25日,澎湃新闻注意到,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已于日正式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其各地分公司也正陆续更名。对此,麦当劳方面向澎湃新闻表示:“这一变更主要在证照层面,日常的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且“麦当劳餐厅名称、食品安全标准、营运流程等保持不变”。工商信息数据显示,今年8月24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名称从“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金拱门中国管理有限公司”。10月12日,公司名称也已变更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从今年8月起,麦当劳已经开始悄悄变为“金拱门”全国各个地区的麦当劳分公司也已经陆续用“金拱门”替代原来名字中的“麦当劳”,但也有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等分公司尚未更名。麦当劳金色拱门形状的标志在西方有个著名的昵称——Golden Arch,直译过来就是“金拱门”。此次更名的一系列变动发生在今年8月麦当劳成为中资控股之后。8月8日,麦当劳(NYSE: MCD)宣布与中信股份(00267.HK)、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针对麦当劳中国业务的战略合作正式完成交割。新成立的麦当劳中国将运营和管理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业务,加速扩张,5年内增开门店2000家,三四线城市覆盖率提高10%,且新公司暂时没有上市打算。当时,公司内部人士就向澎湃新闻表示,公司的新名字还没有敲定,所以暂时使用“新麦当劳中国”的表述。这次战略合作已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于日正式完成交割。新公司将成为麦当劳在美国以外最大规模的特许经营商,运营和管理中国内地约2500家麦当劳餐厅,以及香港约240家麦当劳餐厅。收购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今年1月9日,中信股份、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的联合声明显示,当时的收购价为最高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9.7亿元)总对价,收购对价将部分以现金方式及部分向麦当劳发行新公司之新股的方式结算。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将分别来自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麦当劳现有的管理团队保持不变。中信资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出任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主席杨向东出任新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原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继续出任新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
张懿宸在8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新成立的公司中,中信、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在董事会所占的席位分别是4席、2席和1席。当时,张家茵在媒体见面会现场提出,未来5年,麦当劳中国销售额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两位数。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麦当劳餐厅将从2500家增加至4500家,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约500家。届时,约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超过75%的餐厅将提供外送服务,强调自动化和便利性的“未来2.0”餐厅覆盖率提升到逾90%。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武_NF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从现在起,“麦当劳中国”不再是麦当劳的了_网易新闻
从现在起,“麦当劳中国”不再是麦当劳的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进入中国26年后,麦当劳不再是这个市场上 2400 家门店的老板了。1 月 9 日,也就是昨天中午,麦当劳宣布和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这家还没有来得及命名的新公司将以总价最高 20.8 亿美元的价格,以现金+新发股票的形式,买下麦当劳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特许经营权。“也就是说,整个麦当劳中国都会是特许经营,经营权属于新公司。”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随后在电话会议中向多家中国媒体表示。从 1990 年 10 月 8
日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门店,此后麦当劳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一直是直营店模式,即便在最近几年开放加盟,但目前约 70%
的门店也都属于直营。而和麦当劳在全球不少市场 100% 持有特许经营权不同,对于中国区的这个新公司,麦当劳只占 20% 的股权。凯雷投资集团占股 28%,而余下的 52% 都归属与中信,中信成为了新公司的最大股东——成为了麦当劳中国事实上的老板。许颖婷在电话会议中多次强调“今天这个合作宣布之后,麦当劳中国将不会再有其它的特许经营商”,即便是现在 30% 的特许经营的麦当劳餐厅也隶属于这个新公司架构,直接汇报给中信集团、凯雷资本和全球麦当劳。也就是说,中信集团成为了麦当劳中国唯一特许经营商,它也将是麦当劳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特许经营商,按照未来 5 年中国市场新开 1500
家门店来算,它将会掌控 4000 多家麦当劳门店。本质上来说,这就相当于麦当劳将其中国区业务,以 10 多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中信。折算下来,麦当劳中国业务的市值相当于已经独立上市、先前也出售过特许经营权的百胜中国的 1/3,这与双方 7000 多对 2000 多的门店数量差距也大致匹配。而新公司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巨大的缺口。所以开店成为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按照许颖婷说法,是“希望有野心地扩展”,目标则是“对于麦当劳是空白一块”的三四线市场。其实从 2016 年 3
月麦当劳就宣布出售中国特许经营权,在长达一年的数轮出价中,最终中信和凯雷能够干掉此前的“德同-贝恩-物美”、“首旅-三胞-中国化工集团”等组合,原因则是“中信拥有很好的政府资源,以及地产网络”,这是麦当劳极为看重的,也被认为能够与麦当劳的餐饮经验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接下来进入更多的城市,开更多的店。中信方面也表示,将利用麦当劳庞大的门店网络和消费群体,完成自己在消费领域的布局。此前,这家老牌中资机构除了银行、出版社和一些商业地产项目之外,为普通人所熟悉的部分并不多。而在公司在创立之初,中信集团就曾得到国家财政
2.5 亿的现金资本金注入,这是一个国有企业。合作双方的互相称赞,强调优势互补,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预想是免不了的,但麦当劳中国所遭遇的年轻化挑战,中国低线市场的复杂性、包括整个快餐业增长放缓等这些棘手的问题,不是“换个马甲”就能轻易解决的。在这份期限为 20 年的合约中,新的麦当劳中国面对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不过从模式上来看,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终于算是正常化了麦当劳中国这次的身份转变,事实上,让麦当劳中国变得和其它地区的麦当劳更像了。全球的麦当劳餐厅中超过 80% 的门店都是特许经营,而在麦当劳总部美国,这个比例更是高达 90%。相比之下,过于一直走直营模式的麦当劳中国算是个异类,这种差异与中国市场的环境相关,但也不完全由其所决定。1990
年,麦当劳在深圳开设第一家餐厅,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这家餐厅实际是由香港麦当劳所投资,当时中国零售业尚未完全向外资开放,想要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都必须与中国企业合作,这也是可口可乐等公司进入中国的方式。于是在
月,麦当劳与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合资企业北京麦当劳有限公司,它与后来成立的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司都以特许加盟模式运营,双方各占 50%
麦当劳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 来源:麦当劳在 2004 年外资管制解除之后,麦当劳中国转向了独资经营。直到 2008
年,麦当劳才开始在中国开放特许经营,但推广进度非常缓慢,启动之初麦当劳只有 3 名特许经营者,但麦当劳设定的高门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尽管
2010 年他们将加盟费从 800 万下调至 200 万,但 2013 年麦当劳的特许经营者也才增加到 46 名
,而特许经营店也只占到整个中国门店的 12%。相比之下,麦当劳最大的竞争对手肯德基在 2000 年就启动了特许经营业务,实现了快速扩张,2010 年其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了 2600 多家,而麦当劳还只有 1100 家左右。
来源:肯德基官网直营店的优缺点都显而易见。这种经营模式让靠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崛起的麦当劳能够保持一贯的高水准,保证送到中国顾客面前的是一样的汉堡和薯条,降低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当然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杜绝)。但这种重资产的经营模式同样限制了麦当劳的开店速度。虽然最近五个季度中麦当劳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都呈正增长,但他们所面对的未来并不如意。肯德基、德克士等竞争对手的门店数量及进入的城市比它更多,而且我们在有关麦当劳的报道中,也多次说过,麦当劳的品牌形象和它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全球范围内,麦当劳都面对着在年轻人当中失去品牌号召力的问题。但为了保持增长,麦当劳必须要接触更多的消费者,也就是麦当劳在此次合作中一直强调的市场渗透率。在与中信及凯雷合作之前,麦当劳已经加快了特许经营的步伐,特许经营店所占比例从 2013 年的 12% 上升到现在的 30%。但这对麦当劳来说还不够。不止是中国市场,麦当劳 CEO Steve Easterbrook 曾在 2015 年表示,到了 2018
年年底,麦当劳将会向特许经营商出售 3500 家餐厅,将全球特许经营比例从当时的 81% 提高到
90%。这个目标将主要是通过亚洲市场来实现。根据麦当劳去年 3 月 31 日公布的数据,中国、韩国等高增长市场,目前的特许经营比例只有 46%。
Steve Easterbrook 在纽约演示自助触屏点餐机 来源:Fortune所以麦当劳也曾表示将会出售他们在台湾的 413
家门店给特许经营商,从而削减运营成本,加快决策速度,提高餐厅增长;韩国市场的特许经营权,其实是和中国市场一起,被宣布要出售;至于日本市场,则和中国有些相似,他们在日本设立子公司,管理大约
3000 家餐厅,其中三分之二为特许经营店,他们会将五分之一的店铺销售额作为特许经营费交给麦当劳日本。同样在 2015
年,为了改善经营状况,麦当劳决定出售大约 15% 的公司股份,让外部投资者来参与管理。但目前为止,动作最大就属中国市场了。麦当劳在中国变得轻资产了,但一同失去的是掌控力中信所拥有的麦当劳中国,将会成为麦当劳在美国以外的最大特许经营商。但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中信已经是麦当劳最大体量的单一特许经营商。麦当劳美国约 90% 的门店都是特许经营,这 14000 个门店背后大概有 5000
个特许经营商。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在美国,麦当劳最大的特许经营商 Century Management 也只拥有 69 家门店,最大的 9
家特许经营商平均每家拥有 40 家门店。
来源:Flickr但宣布合作后整个中国业务都属于特许经营,麦当劳现在所有的自营门店都会转到新公司旗下管理,现有的特许经营店将会保持原状,但也会向新公司汇报。这意味着中国的
2400 家麦当劳门店背后的特许经营商都是中信。未来五年里,打算至少新开 1500 家店,也在这个公司架构里,而按照 20
年的合约期来算,继续增长的门店(如果有),同样隶属于中信——在麦当劳的特许经营体系中,中信将会变成一个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这是新的麦当劳中国产生的新的“不正常”的地方。此外,一般来说,麦当劳一般会收取一定比例的特许经营费,但新的公司并不存在这项费用,收入分成也是根据股权占比来计算。考虑到麦当劳仅占 20% 的股份,你也很难想到麦当劳还能有多少控制力了。
06. 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先生(左)与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女士(右) 来源:麦当劳尽管许颖婷在电话会议中一再强调现在的管理层将保持不变,中信和凯雷都认同麦当劳的管理理念。但“反目”的先例实在太多了,将来如果发生冲突,很大的可能是谁占股大,谁说了算。而考虑到中国市场对于麦当劳的重要性,麦当劳大概也很难不作出必要性的妥协。而从去年传出出售中国区特许经营权开始,有关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就已经成为了受关注度高的问题。而此前几乎对麦当劳造成毁灭性打击的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就曾被质疑和麦当劳放开加盟有关。麦当劳在新闻稿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复是“绝不妥协”,称其全球超过
的麦当劳餐厅都由当地的特许经营商持有和管理,但还是那个问题,没有一个特许经营商拥有几千家门店。当然并不是说中信和凯雷的控股,一定会带来食品和服务品质的问题,但对于麦当劳来说,一定是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所以在甩掉包袱,变得更轻的同时,麦当劳也失去了掌控力。对于中信来说,这个买卖算是合理的如果此次交易中,麦当劳只是单纯将自己卖给了贝恩、KKR 这样的私募基金,那么可能会被视作是逐利的正常市场行为。但这次的大股东是国企中信,整个交易就有一些不同。麦当劳中国方面并不讳言,引入中信正是因为它是“全中国最有实力的一个综合企业”:“它很了解中国,很了解大陆,有很好的政府资源,地产网络非常的广泛。”对于一个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年的外国品牌来说,这样评价大股东的能力与优势,也是不多见的。中信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家信托基金,转变成一个综合性集团后,中信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业务集中在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领域。这是其主要上市部分“中信股份”超过 3300 亿港币市值的基础。
来源:chinadaily金融业务中当然也包括了投资——目前,集团旗下投资公司“中信资本”所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 79 亿美金。这样的公司,在乎的也是那些相对更大的生意。从这一点来说,排在百胜中国之后的麦当劳,可以说是中国第二大连锁餐饮公司了,而其国际化的影响力显然是够格的。而如果想要在基建、金融等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之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中信也的确需要一个更强的触及普通消费者的机会。2400 家零售门店,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去年 12 月在深圳光华门店“未来 2.0”餐厅新闻发布会上所披露的 2000
万微信公众号粉丝,以及在支付宝服务窗里 2000 多万的会员数量,对于中信来说,可能都是个还不错的接触更多年轻消费者数据的机会。另外,App
点餐服务,自助点餐机、外卖、移动支付等这些被认为可以获得更多消费者数据的线上-线下渠道,都可以为未来的特许经营商所用。
来源:麦当劳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满足中信需求的标的并不多,麦当劳中国应该是他们不想错过的。相比于其他的金融公司来说,利用自己的政府资源、以及对宏观市场的了解,中信也能更好地把握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机会所在。对于想要尽快在中国打开市场的麦当劳来说,这些东西远比账面上的十多亿美元来得更宝贵。还有中信手上的那些房地产资源。虽然在 2016
年,中信地产与中国海外两大国企之间的交易,让中信在房地产市场上一下子就失去了最赚钱的住宅业务,但他们至今还留有一批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综合体项目、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一级土地开发业务。如果加上他们与万科、华润等其他房企、国企的合作关系,在商业地产领域虽然算不上第一梯队,但也算有一定的竞争力。跟着中信走的麦当劳,从理论上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大数据选址”的优势,少了一些跟竞争对手争夺沿街商铺、或是城市综合体中主力店位置的过程。许颖婷还说,就连线下有 1300 家网点、也想拓展三四线城市市场的中信银行,也能成为新店选址的“瞭望哨”。但一个往下走的市场和品牌,会给中信带来什么问题快餐市场在中国早就已经过了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方咨询机构英敏特的数据显示:
年间,中国西式快餐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 19%,细分市场价值达到 751 亿;而到 2017 年,虽然市场规模会大幅扩张到 1710
亿,但预期 CAGR 就仅有 14.3% 了。麦当劳是这个市场的一个缩影,而且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虽然这家公司从未披露过其在中国的具体业绩,但我们可以从麦当劳与 A 股上市公司三元股份合资的“北京麦当劳”部分看出一些趋势。在业绩最好的
2011 年,这个合资公司为三元赚回了 1.08 亿元的利润,到 2015 年就仅剩 676.23 万元;即使扣除 2014
年福喜事件的影响,期间的年平均降幅也达到了 23%。若能阻止这种高速下滑的趋势,在未来数年内维持微利运行,这种“尾大不掉”的效果,对于三方来说,可能都是不想看到的。其次,就是我们在先前一篇文章中所讨论过的问题:麦当劳未来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多消费者数据可以提供给中信了——这还是他们激进的数字化过程所导致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外卖。现在外卖已经占到麦当劳中国的 20%,接下来,它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将更多资源向饿了么、百度、美团等更多第三方外卖平台开放后,麦当劳虽然获得了更好的销售数据,但也减少了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很可能影响到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
来源:麦当劳如果年轻人都在外卖软件上叫麦当劳了,那么中信为之去往开店成本更高的三四线城市,开出那么多看不到人的线下门店,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就要提到所谓“三四线城市”布局的难度所在了。在中国的快餐行业,至今这方面做得还不错的是肯德基和德克士两大品牌,他们都是靠着多年的特许经营体系,才完成了这个布局。而最后入场的麦当劳,面临的势必会是相对更高的土地和运营成本、以及更激烈的竞争。而麦当劳现在面临的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一定不是开更多的店就能解决的。
至于这个重组过程中,我们频频提及、却又被股权方暂时放在一边的消费者,其实可能根本不会在意这个交易——只要家门口的麦当劳还是 24 小时营业、能用手机买到和以往一样的巨无霸、麦辣鸡翅和甜筒,究竟是谁在打理这家公司的中国业务,似乎是无关紧要的。麦当劳中国以后的策略以中国董事会的决策为中心,进入这个董事会的包括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全球高层。“过去麦当劳中国和美国总部交流时 需要跟他们说现在中国流行什么 ,而本地化的董事会则可以省去这些步骤,加快决策。”许颖婷在电话会议中说。但问题是它会是满足消费者喜好需求的快餐店吗?答案可能很快就会有了。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李莉蓉 许冰清
责任编辑:李芊一_NX255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手吃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