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项资质能体现劳务企业资质从业人员数量

哪些人需要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资格证_百度知道
哪些人需要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资格证
希望有详细的工种说明,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资质与资格1、企业资质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人员资格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应当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二)装卸安全管理装卸作业应当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和制度,并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或者监控下进行。(三)道路运输途中的安全管理1、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有关人员应当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2、托运人应当委托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的企业承运。3、运输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技术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悬挂或者喷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警示标志;不得超载。4、配备押运人员,并保证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处于押运人员的监控之下。5、途中因住宿或者发生影响正常运输的情况,需要较长时间停车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运输剧毒化学品或者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6、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划定,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四)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托运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材料:1、拟运输的剧毒化学品品种、数量的说明;2、运输始发地、目的地、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的说明;3、承运人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运输车辆取得营运证以及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取得上岗资格的证明文件;4、购买剧毒化学品的相关许可证件,或者海关出具的进出口证明文件。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五)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的安全管理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出现流散、泄漏等情况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通报。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六)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禁止性规定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内河其它水域,禁止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范围,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和水环境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危害后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规定并公布。(七)水路运输的安全管理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关于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安全的规定。2、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确定船舶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安全运输条件。3、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应当由依法取得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的水路运输企业承运,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承运。托运人应当委托依法取得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的水路运输企业承运,不得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运。4、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应当使用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适装证书的运输船舶。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针对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制定运输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为运输船舶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5、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6、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材质、型式、强度以及包装方法应当符合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包装规范的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单船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有限制性规定的,承运人应当按照规定安排运输数量。7、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作业的内河码头、泊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范,与饮用水取水口保持国家规定的距离。有关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码头、泊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并为码头、泊位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作业的内河码头、泊位,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8、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将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以及进出港时间等事项,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通知报告人,同时通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9、在内河港口内进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驳作业,应当将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和作业的时间、地点等事项报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通知报告人,同时通报海事管理机构。10、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通过过船建筑物的,应当提前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报,并接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11、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装卸或者停泊,应当悬挂专用的警示标志,按照规定显示专用信号。12、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引航的,应当申请引航。13、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规定。内河航道发展规划应当与依法经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相协调。
操作员:安全管理员您好、保管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从业人员 资格证 化学品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房地产从业人员有哪些相关的证书?_百度知道
房地产从业人员有哪些相关的证书?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房地产业范畴广,主要分为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服务,严格意义来讲这两块所涉及的证书都属于房地产从业人员范畴。通常人们所说的房地产从业人员相关证书主要指两个:1、房地产策划师职业定义“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是表明持证者具有从事房地产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求职、任职、晋级的权威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2、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及其注册管理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由人事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已取得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资格(2005年前暂不要求),并达到规定的学历和工作年限,均可报名参加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人员,由省级人事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持证者任经济师职务。
房产经纪人
就看你从事的是新楼盘销售,还是二手房销售了。二手需要房产中介从业人员持业牌,也就是我们的从业资格证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看你的能力如何!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地产公司根据公司的资质等级注册时对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有要求 。从业人员没有具体要求 。只要老板用你,什么证书都没有,年薪几十万的都有,需要多少人
花300元考个经纪人证就行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我的图书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总体报告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分类报告
演出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分析
&&& &&& 一、文艺表演团体
&&&&&& 二、演出经纪机构
&&&&&& 三、专业剧场
&&&&&& 四、舞美工程企业
&& 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分析
&&&&&& 一、音乐类演出
&&&&&& 二、舞蹈类演出
&&&&&& 三、戏剧类演出
&&&&&& 四、曲艺杂技类演出
&& 专项演出市场分析
&&&&&& 一、农村演出市场
&&&&&& 二、旅游演出市场
&&&&&& 三、网络演出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专题调研报告
&&& 演出市场税收政策调研
&&& &&& 一、营业税的重复上税和营改增之后税率上涨问题
&&&&&& 二、剧场自用房产土地税、房产税问题
&&&&&& 三、社会资金资助文化事业发展亟需政策鼓励
&&& 演员从业情况调研
&&& &&& 一、演员基本从业状态
&&&&&& 二、各类型演员的演出渠道、收入及社会保障
&&&&&& 三、演员的培养和选拔机制
&&&&&& 四、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五、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
【附录】2013年演出市场大事记
演出市场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也叫经济总量。演出市场经济规模一般是用经营的演出项目及相关活动的价值来表示的整个演出市场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本报告中演出市场经济规模指演出市场总收入。
◎演出收入&&&& 演出收入是指门票收入、捐赠款物、赞助收入等与演出活动相关的全部收入;
◎票房收入&&&& 通过售票方式获取的收入,不包括农村演出和其它非商业演出活动的收入;
◎演出经营主体其它收入&&&& 演出机构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通过销售演出衍生产品、提供劳务服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物业出租、服装道具销售、人员培训等业务收入。
演出经营主体&&&& 指活跃在演出市场上、以营利为目的的演出产业链各环节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舞美工程企业等。
◎文艺表演团体 &&&&是从事文艺表演活动的经营单位。从所有制划分包括改制的国有演出团体、保留的国有演出团体、民营演出团体等;
◎演出经纪机构&&&& 从事演出组织、制作、营销等经营活动,或演出居间、代理、行纪等经纪活动,或演员签约、推广、代理等经纪活动的经营单位。从业务范围可划分为演出项目经纪、演员经纪和演出票务经纪三种类别;
◎演出场所&&&& 是为演出活动提供专业演出场地及服务的经营单位。其中,专业剧场指以艺术类演出内容为主的专业演出场所;演艺场馆指在改建剧场、演艺厅、歌舞厅等非专业剧场从事演出活动,并以演出为主要营业内容的娱乐演出场所;
◎舞美工程企业&&&& 舞美工程企业指从事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多媒体、舞台装置制作工程的方案设计、设备配置、安装、调试、检测、系统维护的企业。
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 &&&&指根据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主要艺术门类划分的演出市场。包括音乐类演出、舞蹈类演出、戏剧类演出、曲艺演出和杂技演出。
◎音乐类演出&&&& 音乐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本报告所指的音乐类演出是指以交响、美声、民族、通俗几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主体的演出,演出形式主要包括: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剧、歌剧以及音乐节等;
◎舞蹈类演出 &&&&舞蹈是演员以身体运动作为语言表达交流的表演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本报告所指的舞蹈类演出是指以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艺术形式作为主体的演出;
◎戏剧类演出& &&&通过演员的角色扮演,以语言(唱词)和动作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本报告所指的戏剧类演出包括话剧和戏曲两大艺术门类;
◎曲艺杂技类演出&&&& 曲艺演出是我国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杂技演出是一种包括体能和技巧的拥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类型有魔术、杂技、马戏等。
专项演出市场&&&& 指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观众群体或营销方式和渠道等特定演出形态划分的演出市场类型。
◎农村演出&&&& 指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民间剧团演出和艺术表演团体下乡演出活动,多为分散流动的小型演出,具有地域广泛、场次众多和受众量大等特点;
◎旅游演出&&&& 指以旅游人群为主要受众群体的驻场演出,类型包括旅游景区实景演出、旅游驻场演出、主题公园演出等;
◎网络演出&&&& 指依靠互联网平台,用网络收视和互动的模式实现演出的转播、直播,或者团体个人的现场实时表演;
◎娱乐演出 &&&&指演员个人(文艺表演团体)在酒吧、茶楼、酒店、餐厅等非演出场所进行表演活动,并获得演出报酬的演出。
八项规定&&&& 指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召开的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五部委文件 &&&&指2013年8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
演出市场年度报告采用定点监测、抽样问卷与访谈调研结合的综合分析研究方式,监测与调研数据结合文化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市场、分主体测算。市场分析模型包括演出经营主体经营分析模型、主要艺术门类市场分析模型、专项演出市场分析模型三大类。
一、研究模型
演出经营主体经营分析模型主要对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专业剧场、舞美工程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的规模、主营内容、收益结构、政策需求等进行定点监测和抽样调研。
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状态分析模型主要对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不同门类演出的市场需求、市场价值、市场反响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定点监测和抽样调研。
专项演出市场分析模型主要对农村演出、旅游演出、演艺场馆演出、网络演出等专项演出市场的经营模式、经营内容、收益结构、市场特性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定点监测和抽样调研。
二、定点监测
本报告对国内5家主要票务公司销售网络中售票的1.7万场演出进行定点监测,监测数据汇总后,根据演出项目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测算不同类型演出的总票量、平均票价、出票率。
定点监测项目场次分布
场次(万场)
综艺及其他
三、抽样调研
抽样调研工作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通过省级演出行业协会向各类型演出经营主体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针对不同主体设计,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演出单位共交回调查表共987份;二是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调研会内容主要针对2013年不同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以及政策建议;三是个别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演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以及有代表性的演出经营主体负责人;四是消费者反馈情况调查,通过网络媒介收取消费者的意见、建议,共收到观众反馈意见3147份。
调查问卷数量及分布
调研机构数量(个)
文艺表演团体
演出经纪机构
舞美工程企业
旅游演出单位
娱乐演艺场馆
四、数据测算
根据不同类型演出的特点,采用定点监测数据、抽样调研数据与文化部相关统计数据、权威媒体公布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
(一)演出场次及票房收入测算
1.专业剧场演出
演出场次来源:以331家专业剧场填报的全年各艺术门类演出场次及座位数,推算全国专业剧场全年各类演出场次;
各类演出平均票价来源:以1.7万场定点监测演出票价和出票率,推算各类演出平均票价和平均出票率。
2.大型演唱会及音乐节
演出场次:通过各省级演出行业协会调研了解各地演出票务系统使用情况,测算出5家票务公司总代理的该类演出占全国该类演出总数的百分比,以票务公司代理场次推算总场次;
平均票价和出票率来源:同专业剧场该项测算。
(二)农村演出场次及收入测算
1.演出场次总数:根据文化部近5年公布数据及升降率结合5省市农村演出调研情况推算。
2.惠民演出场次及补贴:根据抽样208家文艺表演团体参加惠民演出场次及政府补贴,按比例推算。
3.农村商业演出收入:根据5省市调研数据计算单场收入平均值,根据总场次与惠民演出场次差推算商业演出场次及收入。
(三)旅游演出场次及收入测算
对117家旅游演出单位进行调研,按照不同地域(旅游季节)、不同形态、不同规模分类计算演出场次、收入数据。通过省级行业协会调研旅游演出2013年基本情况,重点访谈10个旅游城市的旅游演出经营单位,根据调研情况汇总推算全国旅游演出项目总数,并测算各类演出占全国总数的百分比。
1.演出场次测算:根据调研数据分类推算各类旅游演出总场次。
调研所得各类演出总场次÷该类项目占全国总数百分比=该类演出总场次
各类演出总场次合计=全国旅游演出总场次
2.演出收入测算
调研所得各类演出收入合计÷该类项目占全国总数百分比=该类演出总收入
各类演出总收入合计=全国旅游演出总收入
3.分账比例
根据重点访谈10个旅游城市的旅游演出经营单位2013年旅游演出分账比例,计算旅游演出收入分账平均值。
(四)演艺场馆场次及收入测算
1.抽样调研36家从事娱乐演出的演艺场馆,收集演出场次,全年票房收入,全年其他收入,各项收入与去年相比的升降比率等数据。
2.根据2012年演艺场馆的演出场次及票房收入,结合抽样数据推算全国演艺场馆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其他收入。
(五)演出经营主体收入测算
1.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数量:为文化部对外公布数字,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数量根据文化部近5年统计数据及升降率结合2013年调研情况推算。
2.演出经纪机构数量:根据文化部近5年统计数据及升降率结合2013年调研情况推算。
3.全国剧场数量:根据文化部近5年剧场数量统计及增长率推算剧场总数,其中专业剧场数量根据省级演出行业协会调研比例推算;
4.舞美工程企业数量通过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舞美企业资质评定企业数量结合各省级演出行业协会市场调研情况推算。
上述4类经营主体共抽样834家,分别计算抽样各类主体各项收入,以抽样数据按比例测算全国各类经营主体的分类总收入。其中包含政府补贴、赞助及其他收入测算。
(六)个体演员娱乐演出收入
1.通过调研推算有演艺内容的酒吧、餐厅、酒店、茶楼等非演出场所数量;
2.通过调研推算个体演员娱乐演出单场平均收入;
3.场所数量×单场平均收入×300天=个体演员娱乐演出收入
五、市场分析
年度报告市场分析旨在为演出从业单位厘清市场发展脉络和趋势,向政府主管部门反应市场发展状态和问题,并为其它领域或潜在投资者提供参考数据。
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在对各类调研情况分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经营主体、各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专项演出市场2013年的典型案例研究,分析演出市场2013年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并就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总体报告
一、2013年演出市场经济规模
2012年演出市场总收入355.9亿元,按与2012年同项统计,2013年演出市场总收入323.74亿元,同比下降9.0%。
作为演出市场的经济规模还应涵盖剧场全年补贴收入和娱乐演出收入,2013年剧场全年补贴收入44.76亿元,娱乐演出收入94.50亿元,2013年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00亿元。
在2013年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中:票房收入168.79亿元(含旅游演出分账收入),农村演出收入18.93亿元,衍生产品及赞助收入25.60亿元,娱乐演出收入94.50亿元,演出经营主体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收入58.31亿元,政府补贴收入96.87亿元。扣除旅游演出票房分账部分,2013年演出票房收入为131.08亿元,与2012年同比,票房收入下降2.9%,其他收入下降9.6%。
2013年演出市场各类收入对比
※注:2013演出市场收入较往年新增调研统计范围:
1、剧场全年政府补贴收入
2、娱乐演出收入
本报告中与2012年演出市场收入比较时采用同比计算,不包含上述两项新增统计收入。
(一)演出票房收入包括:
专业剧场演出7.43万场,票房收入65.37亿元;
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0.14万场,票房收入21.36亿元;
旅游演出演出9.6万场,票房收入61.20亿元(含分账收入37.71亿元);
演艺场馆演出54.9万场,票房收入20.86亿元。
演出票房收入分布
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分类统计
(二)农村演出收入包括:
送戏下乡演出5.34万场,惠民演出补贴2.96亿元;
农村商业性演出93.96万场,演出收入15.97亿元。
(三)演出周边产品及赞助收入包括:
演出衍生品收入3.09亿元;
演出赞助收入22.51亿元。
(四)演出经营主体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收入包括:
剧场物业及配套服务收入14.77亿元;
演艺场馆票房外其他收入38.43亿元;
舞美企业非演出活动设备租赁及服务收入5.11亿元。
(五)政府补贴收入包括:
国有文艺表演团体47.97亿元;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52亿元
国有演出经纪机构2.05亿元;
民营演出经纪机构0.57亿元;
专业剧场44.76亿元。
政府补贴收入分类对比
二、演出与周边行业融合加深
演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辐射型产业,演出与其他周边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有效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新建、改建和在建的演出场所超过50个,总投资逾60亿元,拉动了建筑、设计行业及灯光、音响、机械等设备设施行业的经济增长。2013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新创或新编剧目5700个,因此而带动的服装和道具制造行业的产值超过6亿元;旅游演出观众逾5000万人次,因此而带动的景区、餐饮、酒店等旅游行业新增产值超过164亿元;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观众达到1500万人次,因此而带动的交通、周边产品制造销售、餐饮及其他配套服务行业产值超过44亿元。因演出项目巡回演出为交通运输、酒店餐饮等行业贡献产值超过25亿元。同时,演出行业与金融、保险、咨询等其他行业之间的互动、渗透,出现演艺保险、演艺投资等新型的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演出行业与网络平台合作开发网络演出产品,与银行、快捷支付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改变演出消费支付方式,这些改变都进一步深化了演出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加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演出产品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包含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优秀的演出产品走出国门在海外演出可以将中国文化进行生动的展示和传播,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演出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拓宽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和路径,有助于提升文化的传播力、辐射力,成为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演出市场转型
(一)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2013年6月,文化部下发《关于做好取消和下放营业性演出审批项目工作的通知》,规定了自日起,外国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来华在非歌舞娱乐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的审批,由省级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文化部不再受理相关审批项目。《通知》还取消了文化主管部门对演出经营主体变更的审批。演出审批权下放体现了文化管理部门简政放权的决心,加大了市场开放的力度,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提倡节俭完善市场规范
2013年对于中国演出市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奢侈浪费之风,反对公款消费;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活动;《旅游法》颁布实施,禁止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旅游演出门票销售渠道受限。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优化演出市场近10年来发展的行业结构,在用“挤泡沫”方式挤掉了部分依靠政府投入、公款消费的演出活动的同时,也对相关演出经营主体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尽管演出市场经济规模同比出现下降,但是政府职能转变为演出市场发展营造了更加健康、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为演出市场理性消费和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进而促使演出经营主体转换经营思路和机制,更加顺应市场和观众需求。
四、2013年演出市场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演出市场面临转型
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逐步进入转型期。演出经营主体在政策环境改变之后,迅速调整了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向。据调研了解,月,除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演出经纪机构未受到明显影响外,部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次和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和收入、舞美工程企业演出舞台工程收入亦受到影响。面对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各类演出经营主体积极应对,以更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推出演艺产品,到月,全国演出场次和收入均有明显回升。这说明,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要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市场需求,中国演出市具有拓展更加开阔发展空间的潜力。
(二)演出市场结构调整
1.国有院团完成改制
2013年,全国承担改革任务的2103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已完成改制任务,其中转企文艺表演团体1283家,占承担改革任务团体总数的61%,其余820家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经改制后撤销或划转为其他机构。除此之外,未承担改革任务保留事业编制院团共139家。全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总数为1422家,这标志着国有院团转化为市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面向市场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已经形成。
2.民营院团和演出经纪机构作用日益显著
民营院团和演出经纪机构在市场转型中显现出充分的活力,灵活的运作机制使其能更快捕捉市场机遇。针对2013年的整体市场形势,民营演出机构积极打造自主项目,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逐步改变依赖项目一次性收入的粗放型经营方向,逐步向树立品牌为主的集约型经营转变。2013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收入111.06亿元,占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的58.6%,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收入100.53亿元,占全国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的88.6%。
3.中介机构及个体中介减少
近20年来,由于各类商业活动的快速增多,市场中出现很多中介类型经纪公司和个体中介经纪,这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没有自主产品,没有演出创作和营销能力,单纯依靠中介赚取项目差价,一段时间以来也由于中介佣金缺乏规范而出现演出市场项目价格混乱的现象。然而这一现状随着2013年演出市场转型调整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发生改变。政府晚会缩水使得中介机构生存空间压缩,微博等新媒体积极打造的演员经纪信息公共平台使得市场透明度逐步增加,因此一批个体中介从市场中消失,单一从事中介经营的经纪公司开始转型。
4.演出经营主体的专业化、连锁化趋势
继近年在演出市场出现的剧场连锁和区域性演出联盟之后,2013年,以剧场为轴心,演出营销单位与创作单位结盟的新的联盟形式引起演出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种联盟形式在演出市场经营主体连锁化经营结构的基础上,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为例,该联盟成员共52家单位,其中包括民营戏剧制作出品公司、剧场运营方、票务公司、策划营销公司,形成了小剧场戏剧演出创作与营销的联合运营模式,不仅提升了运营团队的专业化营销能力,也使创作团队的创作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特征
1.音乐类演出
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的32.8%,居各类型演出票房收入首位。其中在专业剧场内举办的音乐类演出共1.51万场,票房总收入21.7亿元,大型户外演唱会1250余场,票房总收入16.86亿,大型音乐节约150场,票房总收入4.5亿元。
2013年音乐类演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小场馆演唱会风险低,成市场新亮点;欧美来华演出增多,摇滚类演出增多,市场趋于多元化;“粉丝”经济初成规模,有效带动演出周边产品的开发与增长;交响乐演出因赞助和团购减少,市场遇冷;音乐剧演出缺乏原创力,市场亮点仍以引进和改编为主。
2.舞蹈类演出
2013年在专业剧场举办的舞蹈类演出共6200余场,票房总收入为7.18亿。舞蹈类演出平均票价为249元,上座率为59%。与2012年相比,舞蹈类演出呈下滑趋势,总场次及上座率均有所下降。
与演出市场的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舞蹈演出市场发展依旧不容乐观,场次数量和所占比例均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舞蹈类演出总场次仅占专业剧场演出场次的8.3%,位列最末。在全国舞蹈演出市场下滑的趋势下,北京舞蹈演出市场2013年表现突出,演出场次比2012年上升35%,舞蹈类观众64.66万人。北京舞蹈演出市场的升温主要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和舞蹈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加大了对舞蹈演出市场的培育力度。
3.戏剧类演出
2013年,全国话剧演出总场次为1.12万场,占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的15.1%,平均票价252元,票房收入15.94亿元。专业剧场内的戏曲演出1.53万场,平均票价181元,票房收入9.08亿元。
戏剧演出市场2013年主要特征:大剧场话剧以复排经典剧目为主,全国巡演场次明显上升;小剧场话剧主打特色牌,民营话剧社形成了各自的创作风格;戏曲演出以传统经典剧目最受欢迎,名家名段上座率高;农村演出市场仍以戏曲为主要演出类别。
4.曲艺、杂技类演出
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曲艺、杂技类演出总场次0.85万场,占专业剧场演出场次的11.4%,平均票价180元,票房收入6.22亿元。
曲艺演出:全国目前登台演出的曲种约80种。其中,除了苏州评弹、相声、二人转状况较好之外,其余曲种都只能勉强维持。2013年,相声演出市场稳中有升,继北京地区多个相声剧社受到市场关注之后,全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有市场影响力的民间相声表演团体,有效带动市场升温。
杂技演出:仍然是旅游驻场演出的主角,全国80%以上的旅游演出项目均有杂技节目演出,为杂技节目的表演团体带来可观收益。但是,大型杂技节目由于道具多、人员多等原因难以在国内剧场展开商业性巡回演出。
(四)演出营销方式的变化
1.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了演出传统营销模式
2013年在演出行业出现的O2O(online to offline)票务销售模式和演出营销众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演出运营方式,成为关注热点。O2O票务销售模式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为观众与演出商建立线上支付平台。基于真实用户关系链建立的交易方式不但能精准定位目标人群,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购票体验。众筹模式与演出营销的结合开启了演出定制服务的新渠道,最大程度将演出受众人群进行精准划分,使演出项目的制作与营销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快速的资金聚拢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出运营的风险性。
2.国际化运营带动演出市场运作水平升级
国际化合作已成为演出经纪机构转型方向之一。2013年,中国大型旅游演出创作团队入驻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等大型演艺项目聚集地,成为中国演出创作团队与国际演艺市场进行大型商业合作的重要开端。以国内演出商与国际市场商业合作的舞剧《大河之舞2——舞起狂澜》以及百老汇驻场秀《极限震撼》演出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引入为代表,体现出国内演出经营机构逐步融入国际主流运营渠道的新趋势。
五、演出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二、三线城市剧场空巢现象有待改善
全国剧场总数为2132个,其中以艺术类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1279个,约占剧场总数的60%,其余约40%的剧场中约20%改为旅游演出剧场或娱乐演艺场馆,20%转作其他用途或闲置。在全国1279家专业剧场中,2003年之后新建或改建的约占46%。
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全国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58场,其中年演出场次达到50场以上剧场的只占总数的35%,剧场的闲置和“空巢”现象有待更多更好的演出产品来填充,演出市场信息服务有待加强。
(二)演出票务市场观众权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演出票务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演出票务公司购买演出门票,但低价票难买、热门票炒高、黄牛扰乱市场的现象已成为阻碍市场良性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是屯票捂票现象,部分稍具人气的演唱会、话剧或是歌舞、戏曲演出,低价票在销售之初即显示为“售罄”;二是暗中联合中间环节炒票现象,而部分演出商为谋取利益,将较好位置的门票加价出售给黄牛,再由黄牛二次加价卖给消费者,原价2000元的门票被炒至5000元甚至上万元,这一现象在2013年引起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同时,票房不如预期的演出常会出现演出前低价抛售的现象,原价800元的门票经黄牛之手100元甚至20元售出。
无论高价炒卖还是低价抛售,这种倒卖有价票证的行为违反我国《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不仅伤害了消费者利益,有损观众对票务公司、演出商的信赖,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维护观众权益、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三)社会资助艺术类演出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与往年相比,2013年国内交响乐市场呈现大幅下降,受到较大冲击。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音乐会市场主要依赖企事业赞助、包场或高端客户定制。交响乐演出以及舞蹈演出市场目前的困境,实质上暴露了高雅艺术社会资助机制的不成熟。对比艺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艺术团体的经费构成约40%来自各种社会文化基金的支持或社会捐赠,捐赠企业可享受抵扣税额等奖励。我国政策法规中也有相关内容的规定,但是由于限制性条款较多,致使这些政策难以发挥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发展的作用。
(四)原创力量薄弱,节目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优秀原创作品的缺乏是近年来制约演出行业提升发展的主要问题。2013年演出市场上座率居第一位的话剧演出也是以复排与改编为主,话剧创作面临着院团编剧锐减、编剧岗位虚设、编剧人员老化、编剧能力下降等多种问题。占演出市场票房收入32.3%的旅游演出也因制作趋同化严重,在2013年政策环境变化时缺乏市场吸引力而出现票房大幅下滑。
戏剧类演出难有优秀原创剧目,歌舞类演出创意和制作大同小异的现状凸显了演出行业原创力疲乏的问题。
六、优化演出市场的政策及市场环境需求
(一)探索建立剧场管理标准体系
为更好地解决新建剧场不断增加和现有剧场使用率较低的矛盾,希望政府主管部门结合全国不同地区的剧场现状,整合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剧场管理标准,建立常态的剧场管理培训体系,逐渐引导和改变剧场空巢和闲置现象,避免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的浪费。
(二)依法维护演出消费者权益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消费者调查,在参与调查的3147名观众中85%的人表示对演出票务市场的混乱不满意,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以整顿。建议建立票务销售监管平台,健全演出票务市场从业规则,打击网络和现场倒卖票证的“黄牛”行为,三管齐下解决演出票务市场的混乱问题。
文化产业的终端是文化消费市场,只有建立起有序竞争的市场规则、信用管理的机制、社会化管理的模式,才能实现演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对社会资本赞助演出活动的政策激励
只有依靠社会办文化,才能真正达到文化市场的繁荣。政府应当为社会资本赞助演出活动营造宽松的环境,出台有利的促进措施,从根本上既解决文化建设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的问题,也能促使文化企业完善自我造血功能。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结合目前演出市场的实际情况,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适当放开对文化基金的政策限制,非营利性的文化行业组织和非营利性的文艺表演团体可设立公益性文化发展基金,可享受与其他慈善类公益基金相同的免税政策。
(四)加快演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由于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不断加强,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以信用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文化主管部门的审批、执法管理信息与行业协会的信用管理信息即时交互,演出从业单位及人员的从业信息与行业管理信息即时交互,是建立行业信用体系的必要基础。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使行业的优胜劣汰更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改善行政管理,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保护演出行业整体利益。
(五)加强原创人才与团队的挖掘与扶持
在当代青年创作者中不乏优秀创意人才,但是由于缺少广泛的推介平台,演出剧目仍以名导名作明星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青年人才难以获得崭露的机会。以当前演出经营主体状况和演出消费需求现状而言,仅依靠市场本身,很难解决青年创作人才缺乏展示平台和演出机会的问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原创人才和团队更多的关注与扶持,促进演出行业生产力的提升。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分类报告
演出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分析
一、文艺表演团体
2013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189.60亿元,比2012年同比下降39.6%。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422家,收入78.54亿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0953家,收入111.06亿元。
2013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收入情况
114.70亿元
企事业包场
政府补贴(含惠民演出)
2013年文艺表演团体收入情况对比
企事业包场
政府补贴(含惠民演出)
(一)国有文艺表演团体
1.2013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情况
(1)政策冲击促进文艺院团转型
年初中央八项规定特别是五部委文件下发后,一些依靠政府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大型活动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备受冲击,很多项目订单被取消,个别文艺表演团体短期业绩甚至下降90%,而那些不依靠政府资源早已投身市场、与市场充分接轨的国有院团,依靠受观众欢迎与青睐的演出项目,受政策环境影响小。从全国范围来看,话剧团的业绩普遍好于歌舞剧院和交响乐团。
面对演出场次和收入急剧下滑的态势,一批国有院团开始改变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方式,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变换演出模式等方式,探索市场化运营新道路,业绩下滑的趋势得到扭转。例如,中国杂技团与姚记扑克合作,让杂技剧《金小丑的梦》在创作阶段就获得了姚记扑克冠名,超过300万元的创作成本完全解决,以“姚记之夜”冠名的全球巡演所得收入全部归中国杂技团所有;中国煤矿文工团歌舞团、浙江省歌舞剧院等院团则另辟蹊径,看到二三线城市基层演出市场的商机,针对市场调整战略,把原来70—80人的大团队拆成20—30人的几支小分队,轮流演出,演出频率的增加使演出收入保持稳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新模式,演出项目股份制,从创作之始就引入演出商参与投资,双方进行票房分成,由于演出商了解当地市场,对演出内容能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保证演出适应当地文化市场需求。
(2)九部委联合出台文件扶持转制院团改革发展
为保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政策连续性、稳定性,2013年6月,文化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积极落实和强化对转制院团的政策扶持、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强化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支持转制院团改革发展。
从调研数据看,国有院团转制后比转制前年平均演出场次增加了20%至50%不等,转制时间越早,场次增加幅度越大。2005年改制的德阳杂技团改制前年演出场次为400场,改制后达到2100场。在抽样调研的年改制的13家院团中,改制前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以上的有2家,改制后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以上的有50%,年演出场次最多的达到800场。在调研的2011年-2013改制的45家院团中,改制前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以上的有6家,改制后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的有7家,变化幅度不大。
由此可以看出,转制后国有院团面向市场求生存,调动创作演出的积极性,提高演出场次需要有一个过程。转制早的院团经过几年市场的磨练,探索出自己的经营方式,演出场次增加更多。以宁波歌舞剧院为例,作为浙江省第一家改制的国有院团,坚持走市场路线,在制作多样化演出节目的基础上坚持品牌化经营,以精品剧目创剧团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市场开发,2013年共完成95场演出,收入2036万元。
2.转制国有院团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转制院团而言,胜任新的角色要求,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关键在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将体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长为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演出市场主体,方可实现持续发展。刚完成转制的院团自我盈利能力还比较弱,面临许多自身与市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很多转制院团市场意识仍十分薄弱,向市场推作品的创作能力亟待提高。创作意识还停留在为了评奖而创作、为了汇报而演出的层面,一些剧目演过几场便“刀枪入库”,即便放到市场上去演出,观众不买账,票房很不理想,演一场赔一场。由于缺少走市场的剧目,一些院团为了获得政府对演出场次的补贴而免费演出,这样的做法不仅扰乱了演出市场,也使得政府补贴没有发挥鼓励创作、繁荣市场的作用。
二是市场营销和剧目包装的欠缺,这是很多国有院团的“症结”。根据抽样调研,2013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营销人员占院团总人数的7.0%,该数据与2012年的6.9%相比无明显改善。欧美发达国家的文艺表演团体营销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约30%以上,相较之下差距明显。优秀营销团队的缺位,包装和宣传手段的陈旧,使很多精品剧目在市场中“叫好不叫座”,反响平平。
3.关于国有改制院团的两点建议
(1)政府补贴不应单纯以演出场次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建立一个包含艺术水准、开拓创新、市场反响等多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将补贴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能够出好戏、出人才的院团,使他们能够拥有再创作演出的资金保障。
(2)加大对演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合理的创作、演员、营销人员队伍,重视营销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推行精品剧目的市场化运作。
(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1.2013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情况
相较于国有院团,民营文艺表演团体2013年受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增加市场活力,服务基层文化、传承传统艺术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中不乏一些佼佼者,如北京丑小鸭卡通艺术团建立了中国首家儿童剧演出院线,在全国已有20家连锁儿童剧剧院,其中北京、合肥、深圳的剧院每周都有丑小鸭的儿童剧上演;上海绛州鼓乐团在2013年演出量比前一年翻了三倍,在美国的演出就超过了600场;上海的现代人剧社在2013年启动了首个“海派戏剧演出季”,集中上演5部海派戏剧;南京海豹幽默艺术团编排表演的《Dream餐厅》赢得“金菊奖”评委会特别奖。
2.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民营团体的发展一直被资金与人才两大瓶颈所制约。
(1)资金缺乏,融资困难
民营团体拥有着旺盛的创作力,但创作常常受到资金匮乏的制约。2013年仅有35.7%的民营文艺团体编创了剧目,国有院团的这一数据是69.1%。
很多民营团体为了实现一个好的创意甚至需要卖掉个人房产来筹措创作资金,大多数民营团体单靠演出无法维持自身运营,必须依靠其他经营手段来补贴剧团的运作。
例如,上海徐汇燕萍京剧团要靠艺术品拍卖、经营画廊和其他项目的策划运作收入补贴剧团的运营。
上海金星舞蹈团平均每年在国外演出50—60场,国内演出15场左右,舞蹈团日常的运营主要依靠国外商演来维持。如果要创排新作品,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需要通过该团团长金星当舞蹈节目评委、演话剧、外出讲课等方式来补贴。
国有院团和民营院团政府补贴收入对比
(2)人才吸引难度高,人才流失量大
因社会地位、待遇、福利等问题,民营团体一方面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另一方面民营团体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民营团体采取了“以戏聘人”的方式。没有相对稳定的队伍与班底,影响了民营团体的上升发展。
3.关于加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的建议
民营团体与国有院团应享有事实上一视同仁的扶持政策,在资金补贴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可以建立民营团体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民营团体的场租补贴、创作孵化、演出奖励等方面。
人才匮乏的问题需要民营团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激励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人才培养制度,也需要政府政策引导人才流向,提高社会对民营团体的认可度。
二、演出经纪机构
2013年全国演出经纪机构总数仍保持增长态势,机构总数为4046家,其中国有演出机构591家,民营演出机构3455家。调研数据显示,国内演出机构总数持续上升但是从业人数比2012年下降15%,这表明受市场整体环境影响,演出经纪机构通过精简结构应对市场变化。
2013年全国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为113.49亿元,其中自主创作或拥有版权类演出收入为57.35亿元,中介类演出收入为50.43亿元,演出衍生产品收入为3.09亿元,政府拨款2.62亿元。在中介类演出收入中,2013年演出经纪机构的企事业包场演出和赞助收入为18.10亿元。
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构成
2013年,民营演出经纪机构在市场转型中显现出充分的活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重视衍生产品开发。与2012年相比演出经纪机构衍生产品收入同比上升50%以上,其中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收入3.03亿元,占98.1%,国有演出经纪机构收入仅为0.06亿元,占1.9%。数据表明,随着演出市场产业链条进一步成熟,越来越多的演出经纪机构开始探索演出衍生产品的开发,以提高经济效益,民营演出经纪机构由于生存空间小压力大,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加注重演出周边产品的运营。随着演出市场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演出衍生产品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二是,注重塑品牌,提升软实力。2013年在演出经纪机构自主创作或拥有版权类演出收入中,国有演出经纪机构收入为8.62亿元,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收入为48.73亿元。与国有演出经纪机构相比,虽然民营演出经纪机构在剧院资源、融资渠道、政府部门支持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是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使其能更快捕捉市场机遇。针对2013年的整体市场形势,民营演出经纪机构积极面向市场、打造自主项目,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逐步改变依赖项目一次性收入的粗放型经营方向,逐步向打造品牌为主的集约型经营转变。
演出经纪机构自营演出收入分布
(一)演出项目经纪机构
2013年从整体来看,政策调整对从事市场化运作的演出公司影响不大,演出经纪机构也适时转型,调整运营模式应对市场变化,伴随着愈来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更加精准的定位和营销策略的结构化将成为演出经纪机构运营的趋势。
2013年演出项目经纪机构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面向市场求生存
市场化运作是演出经纪机构赖以生存的根本,2013年越来越多的演出项目经纪机构重新回归市场,9月,音乐剧《猫》中文版南京巡演4场,上座率达九成,且所售票大多是散票,企业团体购票大幅下降;12月北京华唱兄弟公司将原计划的大型歌舞演出调整为话剧《四世同堂》,近6000张可售票全部售罄;“开心麻花”全年演出场次从410场增至700场。从事国外演出引进的北京云瀚文化交流有限公司,2013年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场次还比往年略有增长;这表明政策调整对演出市场虽然带来一定冲击,但是推动了演出回归本源,回归市场,同时也证明满足市场需求、认准市场定位、提升演出质量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2.国际化合作探索发展新路径
国际化合作已成为不少演出项目经纪机构转型的方向,引入国外演出项目的同时,积极增加与海外经纪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优秀演出项目制作,不断创新经营模式。
(1)融入国际主流运营渠道
2013年,《大河之舞2舞起狂澜》在北京首演,中方公司以亚洲区唯一合作伙伴和全球出品方之一的身份全程参与《舞起狂澜》的制作、发行、推广和后期分红,这开创了我国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涉足国外演出产业链的先河。一方面中国演出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外演出商的关注,另一方面,演出经纪机构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和了解国际商业演出的制作流程、运营方式以及推广渠道,成为国际主流演出渠道和网络的一部分。
(2)引进国际创意演出模式
2013年美国百老汇舞台秀《极限震撼》在北京连演35天,这部融合了舞蹈、全景剧场演出、互动舞台装置、特技等多种元素的舞台秀以其在演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颠覆”了观众对剧场演出的传统认知,也为国内舞台剧创作带来启示。该剧首次引入百老汇“阶梯式”票价机制,将票价与市场口碑及反响直接挂钩,在演出初期通过低票价策略培养市场,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票价。这也是西方驻场演出已经形成的成熟机制和惯例。
(3)搭建国际演出合作平台
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美国国际管理艺术集团在纽约正式携手,共同合资成立中美环球演艺股份有限公司。这对拓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计划,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演艺项目搭载这一主渠道直通车面向国际舞台的同时,欧美演出产品也可利用这一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二)演员经纪机构
1.2013年演员经纪机构的主要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1)中介机构及个体中介减少
近年来,由于晚会、商演等各类商业活动的增多,对演员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市场中出现很多依赖中介赚取差价的中介类经纪机构和个体中介经纪。然而这一现状因2013年演出市场转型调整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发生改变,政府晚会缩水使得中介机构生存空间压缩,微博等新媒体打造的演员经纪信息公共平台使得市场透明度逐步增加,因此一批个体中介从市场中消失,单一中介经营模式的经纪机构开始转型。
(2)多元化模式推动演员经纪机构发展
以往演员经纪业务主要包括艺人培训、包装、签约、制作、推广等,由于唱片业不景气,商演与企业年会数量有一定缩水,不少经纪机构改变了以往的业务模式。更多经纪机构选择与演员之间由独家代理转为合作关系,通过更加自由的合作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演员经纪机构逐步转型为集宣传、版权、策划、影视原声、周边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模式,通过提升机构业务能力、联合知名制作人或制作团队等多种途径谋求发展。此外不少演员经纪机构将目标瞄准影视领域,电视节目录制、参与电视选秀活动、拍摄影视剧等,现场演出与影视表演合一的经纪模式成为该类经纪机构的发展方向。
(3)打造E时代的营销模式
随着新媒体营销成为潮流,明星微博、微信营销也渐成趋势,演员强大的粉丝基础和新媒体平台广泛的传播力为演员经纪机构提供更多运营模式。演员与企业的合作模式逐步从单一广告代言、出席活动等线下营销转变为集微博营销、广告代言一体的线上线下全面合作。知名演员推出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实行付费会员制,用户付费后即可享受会员特权,分享其写真、书籍、音乐等专属内容。这一创新的营销模式为演员经纪机构扩展了新的业务平台,偶像的影响被量化,成为精准开发的基础,并获得全新的宣传渠道和经营偶像衍生产品的机会。
2.2013年演员经纪机构的主要问题——从业人员众多但专业人才匮乏
受明星效应和演员高收入等因素影响,演员经纪行业吸引一大批人涉足,各种类型、各种能力的经纪人员充斥其中,经纪人整体职业水准参差不齐。由于演艺行业流动性大,持有演出经纪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经常变换,因此很多演员经纪机构不愿意培养人才,机构的专业能力也很难保证;同时多年来演员经纪多由演员的“亲朋好友”担任,轻视经纪人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客观因素也造成了目前业内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
经纪人和经纪机构是演出市场的重要环节,在国际化背景下,有资质、懂市场、具备艺术素养的经纪人对市场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演员经纪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将影响演艺人才和演艺行业的发展,并制约国内演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演出票务经纪机构
1.2013年演出票务经纪机构的主要特点
(1)演出票务行业创新票务销售O2O模式
O2O是指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就演出行业来说,就是为观众与演出商建立起线上支付平台。2013年国内最大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微信支付”与迷笛音乐节达成合作,微信支付为迷笛音乐节提供线上票务预约支持,并在音乐节现场官方纪念品的售卖区增加微信支付作为结算方式。
国内票务市场在O2O方面相较于其他行业(如酒店预订领域)还有很大差距。微信、微信支付基于真实用户关系链建立的交易方式不但能精准定位目标人群,避免黄牛囤积居奇,还能帮助主办方更快捷有效地聚拢资金。微信公众号“轻态”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很适合作为一个集中的新窗口来满足各类票务预订、信息服务需求。这一举措在标志着演出票务领域开创新的销售模式的同时,其简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购票体验。
(2)票务公司与票务交易平台联手建立产业链聚合式发展
演出市场产业化发展已成为趋势,票务公司在深化与剧院、演出商、院团的合作模式的同时,2013年票务公司与票务交易平台逐步加深合作。华东地区最大的现场文化票务交易平台西十区与上海最大的文化票务公司东方票务签署战略合作,合作形式是利用技术系统对接,通过优势互补和精细化运作实现产业链聚合式发展。作为国内首创的一站式可买可卖票务交易性平台,西十区可以帮助上游机构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地售票,同时为观众提供更方便更安全的一站式购买服务,但是票务交易平台的发展也极易成为黄牛倒票、演出商低价抛售等不规范票务运作的直接渠道,因此规范完善操作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是推动票务交易平台健康发展的基础。
2.2013演出票务经纪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二三线城市缺乏专业演出票务公司,影响行业发展
专业的票务公司不仅是行业上下游的枢纽,也能为行业上游提供全面落地执行服务,促使演出市场分工更加专业化。近年来国内票务公司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票务公司拥有独立的票务系统,仅北京地区就有十余家。很多二、三线城市通过演出商联合也成立了票务系统独立运营,但由于没有专业人才且缺乏监管,大部分运作并不正规,售票期间随意更改票价、重新划分票区、热门票网上高价出售、引发票务纠纷等事件时有发生,很多观众无法从正规的渠道购买演出门票,不但损害了观众的利益,伤害了演出商的利益,对当地演出行业的发展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票务公司“捂票惜售”,演出商与黄牛联手倒票成票务市场潜规则
随着演出票务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演出票务公司购买演出门票,但低价票难买、热门票炒高的现象已成为阻碍市场良性发展的一大问题。
例如,《青蛇》和《活着》等三部知名作品在演出时中低价位演出票根本无法通过票务公司买到,包括180元、380元在内的演出票几乎在上线的同时就被“抢光”。无论是演唱会、话剧还是歌舞、戏曲,只要演出本身稍具人气,部分票务公司会先将低价票预留或设为“售罄”,待中高档门票销售情况良好后再陆续放出低价票;有的演出在设置票价区间时低价票屈指可数,并在出票前就到了黄牛手中加价出售。
再如,部分演出商利用粉丝的追星心理,将好位置的门票加价出售给黄牛,再由黄牛二次加价卖给消费者,原价2000元的门票被黄牛炒至3000元、5000元甚至上万元。
(3)演出票务市场乱象丛生亟待解决
倒卖有价票证获取暴利的行为违反我国《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不仅伤害了消费者利益,有损观众对票务公司、演出商的信赖,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通过官方微博发起的“消费者眼中的演出票务市场”投票活动中,参与投票的3147名演出观众中85%的观众认为:演出票务市场混乱,希望整顿。
演出消费者眼中的票务市场【微博调研】
(四)演出经纪人员
文化部印发的《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于日正式施行。
为贯彻落实《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根据文化部市场司的指导意见,在征求各省级演出行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办法》和《演出经纪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并报经文化部办公厅批准。新的办法根据考培分离的原则,由各省级演出行业协会负责对演出经纪人进行培训,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一进行考试。自2013年起,演出经纪人全国统一考试每年2次,分别为5月和11月,考试设备采用无纸化IPAD模式,试题由题库随机抽取,阅卷及成绩自动完成;《演出经纪资格证》使用新的证书模板,改为卡片式、便携化。根据《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演出经纪人员素质与水平”的要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原有培训教材重新进行修订,新增了《舞台艺术基础知识》和《考试大纲》;专门聘请十几位专家录制了继续教育课件,并于2013年12月开通演出经纪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平台。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的考试、换证、错证修改、遗失补证等证书管理和继续教育也全面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目前,全国持证演出经纪人员31020人,其中2013年新增人员4396人,增长率比2012年下降4.2%。
演出经纪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演出经纪机构的运营能力和从业规范,加强演出经纪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有利于演出经纪机构在演出市场转型和演出市场规范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专业剧场
全国剧场总数为2132家,其中以艺术类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1279家,约占剧场总数的60%,其余约40%的剧场中约有20%改为旅游演出剧场或娱乐演艺场馆,20%转作其他用途或闲置。
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总收入133.35亿元,具体收入情况如下:
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收入
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的经营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剧场定位缺陷在转型期凸显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剧场演出场次减少即初见端倪,中宣部等五部委文件出台后,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令行禁止,不仅临时搭建舞台的奢华大型演出活动一律停办,在剧场举办的各类晚会活动以及规模较大的演出活动也被叫停,包括已经签订演出合约或制定演出计划的项目也被取消或延期。同时,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往年惯常以赞助方式的团购、包场也纷纷撤销。如:杭州剧院下半年被取消的预定演出占2013年上半年演出总场次的20%,因企业不再出资购买门票,票房收入下降30%;广东中山音乐堂前三季度因政府部门和企业取消预定演出17场,票房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虽然企业取消了团购和包场的门票,但剧场与演出方仍需履行原合同照常演出,因此,对剧场来说,尤其是自主经营或参与举办演出活动的剧场,蒙受的票房损失更甚于演出场次的缩减。
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的缩减,固然受到国家政策导向性调整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剧场本身的功能性缺陷。由于剧场本身不具备创作节目的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艺术表演团体或演出经纪机构的现成项目,当项目源所受到的影响波及剧场时,剧场本身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其原因,既受缚于惰性的经营理念,也因为自身功能不足,作为被动接受项目的一方,收取场租或依靠政府补贴就成为剧场普遍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的经营方式。
(二)剧场自营演出比例较往年有所增长
2013年下半年,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面对演出市场的现实状况,许多剧场开始改变经营方式,调整经营思路。随着近年来各个剧场联盟的建立,由于“捆绑”形成的实力渐增,剧场作为演出市场经营主体的自信力和主动意识也随之增强,在经营方式上,更多地倾向自营演出或参与举办演出。
专业剧场自营与出租收入分布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专业剧场自营演出数量呈上升趋势。在参与举办演出的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再仅限于对某个具体项目以分账的形式参与项目运营,而开始探索与文艺表演团体进行“捆绑式”合作,互补院团的编创优势与剧场的实体功能,以市场为导向,共同运营,利益共享。如:辽宁大剧院与辽宁芭蕾舞团、福建大剧院与福建省歌舞团、上海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与多家戏曲演出团体的合作、杭州剧院依托剧院联盟体系开展自编剧目的巡演,等等。这些剧场与院团虽然合作方式各异,但都改变了被动承接项目的经营模式,为更好发挥剧场的实体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剧场空巢现象值得关注。
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各地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市、区)”的目标,兴建了大批的新剧场,并对旧剧场进行翻新改建。据调研数据显示,全国1279家专业剧场中,2003年之后新建或改建的约占46%,这说明各级政府近10年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调研了解,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剧场全年平均演出场次达到100场以上,而全国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58场,其中年演出场次达到50场以上的剧场只占总数的35%,剧场闲置和“空巢”现象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剧场管理人才尤其是演出项目运营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匮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整合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剧场管理标准,建立常态的剧场管理培训体系,逐渐引导和改变剧场空巢和闲置现象,避免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的浪费。
四、舞美工程企业
2013年,全国专业从事舞美工程的企业约400家,年总收入为30.34亿元,其中演出舞美工程收入为25.23亿元,占总收入的83.2%;演出以外其他工程及租赁收入5.11亿元,占总收入的16.8%。演出工程收入中包括剧场舞美工程收入8.05亿元和临建舞台工程收入17.18亿元。
剧场工程和临建工程项目数量及收入对比
(一)2013年舞美工程企业发展情况
1.舞美工程精简瘦身
舞美工程企业是受到政策影响最大的演出经营主体之一。从连续两年定点监测的舞美工程企业提供的数据来看,2013年舞美工程企业的总收入下降了28%。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大型庆典活动和晚会数量大幅下降直接导致舞美企业承接的工程数量减少,部分减少的庆典活动与晚会一度过于追求舞台工程的华丽。
其二,为响应中央节俭办晚会的号召,演出舞美工程“精简瘦身”导致舞美工程企业的工程收入不及往年。例如,央视2013中秋晚会在舞美制作上取消立体实景场景制作以及上千平方米的大屏幕背景墙,减少三分之一的灯具租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舞蹈晚会《天涯若比邻》在世纪剧院的演出就以简练的舞台呈现给观众,没有以往大量的电脑灯,没有任何大型的道具,仅以巧妙的灯光设计营造出异国风情。
2.大型商业性演出舞美工程未受影响
舞美工程企业临建舞台舞美工程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6.6%,这说明大型演唱会及户外音乐节的舞台工程是舞美工程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类型演出因为商业化程度高,受政策影响微乎其微,同时为保证演出效果对舞台、灯光、音响等有着较高的要求。2013年,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在舞美工程方面的投入并没有较往年减少,舞美工程投入在大型商业性演出项目中约占到整个演出项目总成本的20%以上。
对比国外一些大型演出“秀”,投入巨资打造设计复杂、科技含量高的舞美工程,甚至为某一个演出专门建造一座剧场,高度的商业化运作使得高额投入可以带来高额回报。因此要正确看待演出舞美工程的投入,在反对舞美“过度”和“滥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舞美工程应服务于演出内容,好的舞美设计带来更好的演出效果,吸引更多观众,从而带来更大的效益。
3.行业转型与升级加快
舞美制作行业在“阵痛”中面临的是行业洗牌,政策加快了行业转型与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些规模小、设备少、技术人员和资金都不足的小型舞美工程企业倒闭,这部分企业原本依附于市场不正常的膨胀需求生存,因此挤掉市场泡沫时首先遭到淘汰;
(2)舞美的设计与制作从真正依照演出需求、为演出内容服务出发,摒弃了之前“怎么豪华气派怎么来”的理念,从而杜绝了舞台结构过于复杂、滥用灯光音响设备等浪费现象;
(3)一部分舞美工程企业调整自身定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演出市场份额缩水的情况下,一些舞美工程企业开始涉足会展和体育赛事,承接展台搭建和其他活动设施等项目,进行跨行业的转型;还有一些舞美企业则开始向演出行业上游拓展,参与项目的投资与制作,发挥自身优势,以全产业链的角度运作演出项目,进行成本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演出行业的升级。
(二)安全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舞美工程安全问题依旧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没有统一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建立的前提是对行业内企业相应资质的评定。目前常见的舞美行业资质有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颁发的“舞美工程企业综合技术资质”、由舞台美术学会颁发的相关资质、由中国演艺设备协会颁发的相关资质等。但各项资质评定标准不统一,为建立统一的准入制度带来了不便。
此外,各地主管部门对舞美工程企业的要求也很不相同。据调研,黑龙江、河南、江苏、青海、新疆等地对舞台搭建公司资质没有任何的要求,而需要舞美公司出具相关资质的地区,在具体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主管部门不能核实资质的有效性,有些地区出现了做假证、借证申报的现象。
2.各地对舞台搭建过程的安全管理普遍较为松懈
过程安全一般由主办方和搭建方自行负责,很多地区的主管部门对搭建安全只有“人员进入施工场地需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这样泛泛的规定。
3.没有专业机构对完成搭建的舞台进行验收
舞台安全大多数由主办方和搭建方负责安全自检,并向主管部门出具安全承诺书,秉承谁搭建谁负责的原则。在对搭建好舞台安全的验收方面,相关部门只凭直观感觉和经验给出口头认可或提出整改方案,没有部门愿意出具书面验收证明。
4.保险并没有成为行业规避风险的通行做法
目前为施工人员上保险还只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的自觉行为,各地均没有强制性要求。相关险种的不完善使得舞美公司在保险的选择上存在种种困难,甚至需要找熟人、托人情才能给施工人员上短期保险。
(三)关于加强演出工程安全管理的建议
完善的演出行业安全体系包含标准、准入、保险三个支点,目前我国演出行业安全体系很不健全,制定推广安全标准、严格限定准入门槛、完善配套保险服务都是行业迫切所需。
业界对出台相关标准的呼声一直很强烈。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牵头起草制定的演出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已于2013年10月正式获得文化部批准立项,该标准体系包括十个部分:演出场所安全技术通则、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标准、舞台机械安全标准、舞台灯光安全标准、舞台音响安全标准、舞美装置安全标准、舞台视频安全标准、舞台幕布防火规范、舞台通讯及监督安全标准和剧场安全标准。
除已于日正式实施的《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技术要求》外,其余经文化部批准立项的分项标准均已组建专家组,起草制定。
标准的颁布出台将会为行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1)为舞台搭建方自身的安全管理和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提供了依据;
(2)将会淘汰一批无法达标的公司,使行业得到优化,提高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3)提高设备器材重复利用率,解决目前舞美一次性投资、一次性使用的高成本的现状,形成可循环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合作的产业链;
(4)对国内的舞美企业形成保护,对外来搭建方形成制约,达到行业保护的目的。
舞美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制度,对企业应有统一的规范运作标准,对主要技术人员应有相关资质证明。准入制度的建立还将有利于安全标准出台后的贯彻与推广,将安全标准的贯彻纳入准入制度中,将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保险是演出安全“防患于未然”的最后一道防线,积极推动演出相关保险险种的研发,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适合演出市场情况的险种,并对舞台搭建工程保险做出具体要求,让保险成为演出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后盾。
2013年,浙江省演出业协会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联手,在浙江先行试点推广舞台搭建工程保险,取得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舞美工程企业综合技术资质”的公司可以行业优惠的保费和承保范围投保,并加入了行业协会的保证方条款,对保险公司和舞美工程企业双方兼有监督保证作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将在总结浙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国推广舞台搭建工程保险。
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分析
一、音乐类演出
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居各类型演出票房收入首位。
音乐类演出票房收入分布图
(一)演唱会
2013年国内演唱会市场仍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仅大型户外演唱会收入就占全国票房总收入的12.8%;地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进一步缩小,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演唱会票价无明显差异,2013年演唱会平均票价513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上座率达到60%,较2012年小幅上升。
2013年国内演唱会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
1.欧美来华演出数量增长迅速,市场分众化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不断开放,近两年来华演出的国外艺人数量在逐步增长,欧美当红的歌手被引入国内市场表明国内观众对欧美艺人的认知度与接纳度正受到演出商的更多关注。与往年相比,来华艺人逐渐多元化,从流行到小众,包括电音、摇滚、民谣、说唱等多种风格一应俱全,体现出市场的分众化发展趋势。与大牌艺人较高的身价与要求相比,不少在国内大众中缺乏名气却拥有固定观众群体的“小众”歌手成为市场的新宠。这类演唱会由于主要集中在中小场地,门票价格较低、歌迷现场体验感更好。
虽然2013年欧美艺人扎堆让演出市场热闹非凡,但史密斯飞船乐队由于票房不佳而取消演出的案例也提醒演出商应提高商务谈判力、对市场的判断力和运营力,如果仅凭“知名度”做出仓促判断则有可能面临巨大损失。
2.“粉丝”经济势头强劲
由粉丝群体带来的经济势头强劲,这不仅体现在演唱会票房上,演唱会周边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也已成为盈利增长点。以2013年最具票房影响力的周杰伦和五月天巡演为例,周杰伦“摩天轮”演唱会内地巡演18场,其中有13场进行了官方周边产品销售,产品种类从荧光棒、玩偶到服装共20多种,销售情况良好;五月天内地巡演16场,仅荧光棒一项周边产品销售的收入即超过120万元。音悦Tai旗下音悦商城从演唱会的粉丝群体周边产品消费中发现商机,与韩国HANTEO CHAT合作,引进原版韩文专辑销售给韩国歌手的中国粉丝,专辑销量计入韩国最具影响力的专辑销量榜单。权威榜单的介入与粉丝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得商城上线一个月就售出2万5千张专辑,成为新的强势经济增长点。
周边产品开发已经受到更多演出机构的青睐,但同时也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国内盗版现象严重,缺乏对正版周边产品的保护,严重影响产品开发与销售;二是国内的粉丝文化体系尚不成熟,氛围仍未成型,消费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3.小场馆演出风险低,成市场新亮点
2013年演唱会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很多演出公司改变了以往动辄选择体育场举办演出的经营模式,将目光更多瞄准体育馆或剧院等场地。与2012年相比,小场馆演唱会数量比2012年上升20%。2013年周杰伦、刘德华都将个人北京演唱会搬进体育馆举办,莫文蔚、赵传、迪克牛仔、品冠、曹格等众多明星更是将演唱会搬到容纳千人的场地。由于大场馆的场地成本、舞美规模较高,高额票价让很多歌迷望而却步,对票务销售形成相当的压力,因此中小场馆越来越受到演出公司青睐。对歌迷而言,小场馆观看演唱会视听效果更佳,也使小场馆演唱会更具市场吸引力。
4.摇滚异军突起,市场趋于多元化
摇滚歌手的表现在2013年尤显突出,从小众走向大众,摇滚音乐再度走入观众的视野。与往年流行音乐占据主流的情况相比,2013年众多大牌欧美摇滚乐队进入国内市场且很多为首次来华,汪峰、许巍等国内摇滚歌手的巡演以及摇滚新势力系列演唱会等,为摇滚乐在演出市场的异军突起注入活力。摇滚乐演出市场的升温,直观反映出演唱会市场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随着演唱会市场的不断细分,市场的包容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音乐会
2013年音乐会演出整体呈下降态势。虽然2013年音乐会平均票价为313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但全年平均上座率同比下降20%以上,这一局面主要是受国内演出市场整体环境变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包场、团购和赞助大幅减少等原因造成。
2012年-2013年音乐会上座率对比
1.2013年音乐会演出主要特点是观众群体年轻化
观众群体年轻化是目前音乐会演出市场的显著特点。根据以音乐会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发布的《2013年观众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观众中49岁以下的观众比例达到了66.9%。其中,30岁至39岁之间的观众比例增加到24.2%,20岁至29岁的观众比例也增加至22.9%,高收入、高学历、年轻化成为音乐会演出消费群体的关键词。这一数据显示国内古典音乐市场通过“高雅音乐进校园”、“古典音乐系列讲座、惠民音乐会”等十几年多种形式的市场培育已初见成效,年轻观众已经逐步成为古典音乐观众群的新生力量。
2.2013年音乐会演出突出问题是交响乐遇冷
与往年相比,2013年国内交响乐演出大幅下降,受到较大冲击。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音乐会市场主要依赖企事业赞助、包场或高端客户定制,交响乐演出目前的困境,暴露了高雅艺术社会资助机制的不成熟。由于政府对企业资助艺术发展缺少可行性政策支持,目前没有一家乐团能够获得企业的长期资助。国内包括交响乐在内的高雅艺术演出市场受整个演出市场环境和文化消费意识的制约,以及较高市场运营成本的限制,难以依靠自身摆脱目前困境。
3.对交响乐市场发展的建议
对比艺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交响乐团的经费构成约40%来自各种社会文化基金支持或社会捐赠,捐赠企业可享受抵扣税额等政策奖励。此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交响乐团演出属于非营利性演出,税率较营利性演出也有所降低。国外对高雅艺术市场培育与扶持的做法值得借鉴。建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探寻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社会化发展的思路,针对演出行业分类市场现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减免政策,提高企业赞助文化的积极性。
(三)音乐节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国内大型音乐节场次约为150场,总收入达到6.5亿元,其中赞助及其他周边收入约为2亿元。音乐节总场次与2012年基本持平,并表现出几大特点:一是政府主办、推广旅游的音乐节迅速减少;二是国外知名品牌音乐节逐步进入国内市场;三是以“恒大音乐节”为代表的巡演形式开辟新的商业模式。
国内音乐节经过近十几年的培育,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仅靠票房难以获得较大收益。
“恒大音乐节”是2013年音乐节市场最受关注的典型案例。以往音乐节主要在一地或两地连续多天举办,成本居高不下。而“恒大音乐节”平均每场制作成本在200万-300万元之间,演出票价60-80元,总计巡演20余个城市,并获得高达1亿的总赞助金额,其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一是高频率多场次的演出规模使演员演出费比单场有所降低,压缩了演出成本;二是规模化演出形式使音乐节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和传播,为赞助商提供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形成长期营销策略;三是针对音乐节受众引入的周边产品、娱乐配套设施,使其成为增加受众群体、扩展商业合作的成功案例。需要注意的是,新的商业模式在为音乐节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由于广告融合度不够也受到歌迷诟病。
音乐节收入分布
二、舞蹈类演出
2013年在专业剧场举办的舞蹈类演出共6200余场,票房总收入为7.18亿。舞蹈类演出平均票价为249元,上座率为58%。与2012年相比,舞蹈类演出呈下滑趋势,总场次及上座率均有所下降。
(一)北京舞蹈演出市场表现突出。
相较2013国内舞蹈演出市场整体受挫,北京的舞蹈市场却显示出勃勃生机。根据北京市演出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全市舞蹈类演出622场,比去年同期(461场)增加35%,观众64.66万人。北京舞蹈演出市场的升温主要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和舞蹈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加大了对舞蹈演出市场的培育力度。2013年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及首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连续举办,仅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期间就有中外芭蕾舞团共演出14台经典作品、37场演出,观众达6万人次。国外团体来京演出数量增加,政府扶持的数个舞蹈节、舞蹈季连续推出,使得市场呈现上升态势。
此外,来华演出的国外舞蹈团体的质量也较往年有明显提升,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柏林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等一批国际知名芭蕾舞团纷纷在京演出,多位国际舞蹈明星随团登台献艺。
在国外来华芭蕾舞演出市场广受关注的同时,云门舞集40周年、杨丽萍《云南印象》十周年等中国舞蹈艺术团体的活动也成为市场热点,一批国内优秀原创或改编作品,如《太极图》、《夜宴》、《简爱》等的上演也助推北京舞蹈市场升温。
(二)2013年舞蹈类演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演出市场的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舞蹈演出市场发展依旧不容乐观,场次数量和所占比例均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舞蹈类演出总场次仅占专业剧场演出场次的8.3%,位列最末。虽然国内已经形成一定的舞蹈观众群体,也诞生过包括《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色娘子军》《千手观音》等原创经典作品,但其发展仍受到很多因素制约:
音乐、舞蹈、话剧、戏曲四类演出场次对比
1.缺乏市场培育,观众认知度亟待提高
与古典音乐相比,舞蹈市场缺乏基础培育,观众群体薄弱,既没有发烧友作为支撑,保证上座率,也缺少相当数量的群体维持稳定市场。对于演出经营单位而言,受经济条件制约而难以承担起培育市场、引领和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责任。
由于缺乏对优秀舞蹈节目的推广,观众对舞蹈节目的认知度低,导致市场发展受限。以芭蕾舞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京沪每年演出百场左右芭蕾舞,其中80%是《天鹅湖》,2013年末,从圣诞到元旦期间,上海有7个不同的国外芭蕾舞团演出《天鹅湖》,而看芭蕾只认《天鹅湖》的现象在二、三线城市更为突出。这不仅说明演出经营单位对国际芭蕾舞缺乏了解,也说明国内观众对舞蹈作品的认知度严重不足。
2.现代舞面向国外发展,国内市场尚未成型
作为进入中国仅二、三十年的舞蹈形式,现代舞在国内发展现状并不理想。虽然国内现代舞表演团体的水准已经具有国际性水准,创作出在国际上备受好评的作品,但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视觉欣赏习惯以及表达反思,不强调“美”的特点,都使其在国内发展略显“水土不服”。现代舞蹈团几乎都是民营团体,缺乏资金来源,由于国内观众对现代舞的了解有限,市场远未形成规模,单靠国内演出门票收入无法维持运营。目前,国内现代舞团多以赴国外演出为主要方向,一些知名舞蹈团体利用在国外演出的收入反转培育国内市场,困难重重。
3.舞蹈演出市场欠缺专业经纪人
舞蹈行业虽然人才众多,但是真正知名的舞蹈明星却屈指可数,主要因素就是缺乏专业经纪运作人才。由于舞蹈的特殊性,因此对经纪人的准入门槛高于其他艺术行业,舞蹈大众接受度和普及程度也有所欠缺,没有稳定的受众导致舞蹈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发展不健全。在舞蹈的市场推广中,要么是舞蹈院团的演出部扮演了经纪人这一角色,要么是舞者自己演出、营销一肩挑,导致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划,有一单接一单,难以打开局面。
三、戏剧类演出
(一)话剧演出
2013年,全国话剧演出总场次为1.12万场,平均票价252元,票房收入15.94亿元。与2012年相比,话剧演出的平均票价上升了约30%,上座率达到70%。
1.2013年话剧市场发展情况
话剧市场持续活跃,呈现出健康、良性、稳步发展的态势。名导大作备受观众追捧,小剧场戏剧创作热度不减,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创作上关注市场,营销上紧跟市场,这使得话剧拥有了相当一部分忠实的观众群体,许多剧目都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2013年话剧演出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大剧场剧目复排、改编多
2013年复排经典剧目多成为显著特点。北京人艺的《天之骄子》、《小井胡同》、《阮玲玉》,国家话剧院的小剧场话剧《纪念碑》,导演赖声川的旧作《如梦之梦》,孟京辉的反情节话剧《我爱XXX》等都在尘封多年后被重新编排,亮相舞台。国家大剧院话剧《大宅门》,田沁鑫作品《青蛇》,国家大剧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推出的《推拿》,孟京辉话剧《活着》等则是改编自影视或文学作品的剧目。这些复排或改编的剧目多有明星演员加盟助阵,增强了票房号召力。
名作让剧目认知度高、颇受关注,名导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剧目的品质,名角则令剧目更具话题性和吸引力,因此这些复排或改编的剧目市场反响和票房成绩俱佳。这类剧目票价较高,全国巡演场次增加是造成话剧平均票价较2012年有较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2年-2013年话剧市场对比图
(2)小剧场剧目创作成绩颇丰,品牌特色确立
民营小剧场戏剧的市场活力、创作热情、产业格局呈现出明朗、积极的态势。
特点一.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推出的“首届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优秀作品展演”,让14部作品“打包”亮相,显示出民营戏剧团体走规模发展、集体壮大道路的趋势。哲腾文化、至乐汇、李伯男戏剧工作室等剧社的剧目都实现了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巡演计划,在市场拓展、院线经营和观众群体积累上都取得明显成效。以至乐汇为例,2013年全年北京的演出场次达到了102场,全国巡演165场,票房超600万元。
特点二.主打特色牌,形成了各自的创作风格。
民营话剧社推出的剧目已逐渐确立起自己的品牌特色。例如,至乐汇在《驴得水》的基础上,推出了《破阵子》、《狐狸小晶》、《大前门》、《奇葩啪》4部原创作品,以黑色幽默为特点;哲腾文化推出了《你好,疯子!》、《Hi,米克》、《两只蚂蚁的地下室》3部原创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为特点;上海现代人剧社《捕鼠器》、《蜘蛛网》、《零时》、《死亡约会》、《万圣节游戏》等作品以“悬疑剧场”为品牌。民营小剧场话剧经过近10年的市场发展,已经逐步成熟。
(3)戏剧节量多,初步探索国际化模式
全国每年举办的戏剧节和戏剧展演大约有几十个。以戏剧创作制作中心北京为例,2013年有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风马牛戏剧节、北京喜剧艺术节等多个戏剧节相继举办。2013年国内戏剧节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戏剧节定位不同,各有侧重。例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旨在发掘和培养青年戏剧人才,为青年戏剧人的创作才华提供国际性的展示舞台;上海当代戏剧节定位为介绍和了解国际当代优秀戏剧作品的交流平台与前沿阵地;南锣鼓巷戏剧节则是推动戏剧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感受戏剧。
二是,国际化的戏剧节模式初现端倪。国际知名的英国爱丁堡戏剧节和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戏剧节的举办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内大部分戏剧节缺乏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但20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保险从业人员数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