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哈拉玛品牌啊?准备客户审核采购需要准备一点藏族的特色产品带回老家。

藏族人民捐出牦牛支援红军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_长江网_长江日报_武汉晚报_武汉晨报_电子报_数字报
&&&&&&&&&&
论坛用户:
| 标题导航
第5版:红军从我家乡走过
国庆家的国庆节
红军从我家乡走过
红军从我家乡走过
藏族人民捐出牦牛支援红军
——探访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征文&&&&摘登&&&&我的家乡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红原县。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还未建县。1960年7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草原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所作出的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红原”这个县名,由周恩来总理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红军长征期间,在红原爬雪山、过草地、越沼泽的艰苦岁月里,红原这方热土和广大牧民群众给予了红军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为红军队伍保存革命力量,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作出了贡献。特别是支援给红军的牦牛,为红军驮运物资和伤病员过草地、越沼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主席曾多次高度评价藏、羌人民对红军长征的贡献,并深情地将其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牦牛革命”是红原人民优军拥军爱军的光辉见证。&&&&红原县地理位置图&&&&制图:职文胜&&&&作&&&&者:甲欢卓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调研时间:7月25日至8月1日&&&&调研路线:红原瓦切日干乔大沼泽&&&&红原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园区&&&&调研体会&&&&&&&想起那句&&&&“跟着走”&&&&我从红原县城坐车到达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大概花了半个小时。老天似乎是想让我实际去感受草原天气的变化无常,刚离开县城时还是艳阳高照,在瓦切下车后突然开始下起了小雨。撑着伞,走在瓦切日干乔沼泽地上的栈道,让我不禁回想起当年红军在这里日晒雨淋、又冷又饿、艰难跋涉的情景,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爬雪山、过草地,红原见证了红军长征那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更留下了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这个暑假,我利用假期探访家乡的博物馆、档案馆、纪念碑、红军牺牲地、旧址遗物等,认真了解了红军经过红原的这段历史。我在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寻访调研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现在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在红原的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英烈墓,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在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了大型英雄群雕、红军长征博物馆。这一过程中,我深受启发,追寻长征足迹,重忆红军情,牢记党教诲。&&&&参观行进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岁月的点点滴滴。我不禁为革命先辈不屈不挠、创造性建设及其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发出感叹。走出博物馆,远望山顶,闪耀着的纪念碑矗立着,如同先烈留在红原草原的精神,屹立于红原这片土地之上。我又想起罗瑞卿大将的那句“跟着走”。&&&&(记者黄哲整理)&&&&草原上流传“七根火柴”的故事&&&&太阳照耀在日干乔的草甸上,山包上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上面是毛主席的题字“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爬雪山,过草地”是对红军长征艰苦状况、奋斗精神最简洁、最生动的描述和概括。红原地处三千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草地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雨雪、冰雹说来就来。饥饿、疾病、高原反应同时困扰着红军队伍,这一切令他们付出了惨痛代价。&&&&位于瓦切乡的日干乔大沼泽,是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世界上目前面积最大高寒湿地的一部分。1935年7月至1936年8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通过日干乔大沼泽,进入若尔盖等地。日干乔大沼泽面积广阔,达200多万公顷,内部泥潭密布。根据后来的统计,在日干乔大沼泽牺牲的红军战士多达数千人,是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减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红原的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长征时期在这片土地上为人民幸福生活而牺牲的烈士们,记录着他们艰苦卓绝的长征史诗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环境如此之恶劣,牺牲如此之巨大,是什么促使红军战士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罗箭曾这样讲述自己与父亲罗瑞卿有关长征的一段对话。&&&&罗箭问:“您知道长征要去哪里吗?”罗瑞卿回答:“不知道。”&&&&罗箭好奇追问:“那您是怎么走下来的?”罗瑞卿又答:“跟着走。”&&&&罗箭说:“当时参加长征的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你们想想看,就连我父亲这样的高级将领都不知道长征要去向何方,普通的小战士们更不可能知道,但这群年轻人就是抱着一个‘跟党走’的信念,一直坚持到最后取得长征胜利,这充分显示了信仰的强大力量。”&&&&如今,草原上仍流传着“金色鱼钩”和“七根火柴”的故事。我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七根火柴”了。&&&&七根火柴在日常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红军长征过草地那特殊的艰苦环境里,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七根火柴讲述了无名战士在红军最需要火的时候,甘愿牺牲自己,委托战友把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交给部队的故事。当时在草原阴沉、荒凉、寂静的特定环境中,普普通通的火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无名战士保存火柴、献出火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家乡人口口相传的故事感动着一辈又一辈人:年老的长辈、成年的我们甚至年幼的孩子。这些故事拥有的巨大的感染力永远留在红原大草原上,鼓舞和鞭策着我们冲破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小战士掉队被收留成地道牧民&&&&调研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段故事。在红军经过日干乔时,一位只有12岁左右的红军小哨兵因为生病掉队了,当地的藏族群众收留了他。他就是红原县瓦切乡的老红军罗尔吾,汉名叫侯德明。&&&&罗尔吾,在藏语中是“宝贝”的意思,这个名字是当年瓦切乡藏族同胞在收留侯德明时取的。当地藏族同胞在称呼他时,还特地在其名字前加一个“甲”字,“甲罗尔吾”即“汉族的宝贝”。&&&&当年红军到达瓦切时,与马步芳部骑兵有一场激战。激战过后,侯德明与母亲刘大梅就跟大部队失散了。刘大梅带着侯德明在广袤的草原上苦寻多日,未能找到大部队。小侯德明躺在母亲怀里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刘大梅绝望之时,一座黑色的帐篷渐渐进入她的视野,这是当地牧民阿谷的游牧帐篷。等吃饱喝足的小侯德明沉沉睡去后,刘大梅含泪将孩子托付给阿谷夫妇,又只身走进茫茫草地寻找大部队去了。这一去便杳无音信。&&&&在阿谷夫妇的悉心呵护、照料下,侯德明一天天长大成人。他穿藏装、说藏话,成了皮肤黝黑、骑马放牧的地道牧民。成年后,他与阿谷的侄女曲美拉姆结了婚,先后生下两儿一女,完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我们的走访迟到了5年。日,82岁的老红军罗尔吾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生前,他要求家人按照藏族的习俗安葬他,把他留在这片草原上,和草原永远在一起。老人七十载的人生书写了一段藏汉一家亲、共筑民族情的感人故事。&&&&在艰苦的岁月里,红原广大牧民群众不畏少数反动势力的威逼,救助、收留了众多红军伤病战士和掉队、失散人员,为红军过草地、越沼泽引路当向导,用维持自己家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红军长征时期的川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物产并不富裕,各族人民生活相当困苦。在红军长征过境、留驻的10多个月里,先后创建的松理茂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其总辖面积不足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0多万,人均占有粮500斤左右、人均牧畜不到两头,却承担着支援10万主力红军给养补充的任务。一组数字真实地说明了这些奉献:红军在阿坝期间,革命根据地每天出动强劳力5万人次以上;支援红军粮食总量在2500万斤以上,各类牲畜(以牦牛为主)20多万头;先后有5000余藏、羌青年参加了主力红军,另有1000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今天的红原吸引大量自驾游客&&&&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修建和居民定居点的建成,红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牧民定居点就在离日干乔沼泽不远的地方,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草原上。到这里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天然草场占红原总面积的90%以上,这孕育了红原畜牧业发展。&&&&这里以全国著名的“麦洼牦牛”为畜群主体,拥有牦牛36万多头,年产牦牛肉7000余吨,鲜奶2.4万吨。得益于政府切实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牧民们从游牧到定居,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也是近年来红原县较为明显的改变。如今的红原,一股现代幸福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建新房、住小楼、走水泥路,在想象中都是城里人的生活。哪想,如今放牛人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看病可以报销,孩子们上学不花钱……好政策是越来越多了”,家乡的一位牧民舅舅这样对我说。&&&&另一方面,红军过草地纪念馆、哈拉玛自驾车营地、日干乔、月亮湾、措琼海、花海等景区的好景色也吸引了国内外不少游客来自驾游。&&&&川主寺纪念碑园&&&&日干乔长征纪念碑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高原畜牧新成就」四川红原打造“哈拉玛”特色品牌 让牧民获利最大「高原畜牧新成就」四川红原打造“哈拉玛”特色品牌 让牧民获利最大薄凉运百家号中国西藏网讯 在海拔3482米的四川红原,嘎曲河的乳汁滋养着丰茂的草原,这里牛羊成群,牧民的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悄然改变着。△图为吃酸奶的藏族小朋友以前,奶酪和曲拉等都是自给自足,只有少量拿去做交易,如今随着商业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少牧民想要依靠科技提高产品品质,打造产业抱团致富。四川红原县安曲牧民易思达说,早就有开牦牛酸奶厂的想法,但是光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现在,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专家们给牧民带来致富新途径新技术,筹办酸奶厂是他们最快达成的一致想法。△图为四川红原安曲社区的酸奶厂由于高寒环境和技术落后等因素,厂房、水源、供电和技术人员培训等问题在筹备建设过程中接踵而至。四川红原安曲社区负责人刘刚副研究员说:“他们的用水和我们日常家庭用水不一样,需求量很大,当时打的井比较深,水比较浑,不能满足要求,后来通过安曲镇党委和政府来协调,从饮水工程接了一条水管过来,解决了水的问题。” 几经波折,前后投入100多万元的生产线终于建好了,人员培训到位,大家对生产营养可口的牦牛酸奶充满了信心。△图为安曲社区酸奶生产车间安曲社区不仅成功建成社区牦牛酸奶加工坊,日生产500公斤优质牦牛酸奶生产线,还打造出“哈拉玛”牌社区特色系列畜产品品牌,培养起一支当地牧民的牦牛乳制品加工技术团队,户均增收3000元/年。2013年9月,安曲社区的第一批牦牛酸奶生产下线,酸奶厂投产后,当地牧民的牛奶销路更广了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陈炼红介绍:“哈拉玛所建立的这个生产线引进的是现代化的乳产品整条生产线,我们通过一些严格的过滤,通过均质、杀菌、加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希望通过引进这些现代化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价值,让牧民获利最大。”△图为红原县安曲哈拉玛社区牦牛乳品易思达现在已经是安曲社区合作社理事长了,他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很满意,他自豪地介绍,“这个酸奶是纯牦牛奶制成,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现在,红原地区已经新建四家酸奶生产合作社,成为大家效仿的致富途径,参加工作的牧民们都表示,能在家乡的牦牛酸奶厂工作是他们的骄傲。(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 图片来源于项目方)转载该作品,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薄凉运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精彩不容错过,欢迎关注每运来看哦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藏族歌手亚东被人刺穿心脏 尚未脱离危险(图)_网易娱乐频道
else{document.write('
您现在的位置: >
藏族歌手亚东被人刺穿心脏 尚未脱离危险(图)
http://ent.163.com&&日 12:51&& 
  昨日,得知亚东成都遇刺的消息后,音乐圈顿时一片哗然。尤其亚东的诸多好友,深感震惊。
  曾成功打造了“哈拉玛”组合的著名音乐人陈川,与亚东既是音乐伙伴,私下又是很好的朋友。昨日在得知亚东遇刺的消息后,陈川一开始还以为是恶作剧,“他昨天晚上还在录音棚录音,我们还通过电话,他还告诉我马上要到雅安去演出,怎么就遇刺了呢?”当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陈川显得异常震惊,并祝愿他能早日康复。
  亚东好友杨丽(化名)在得知亚东遇刺的消息后也连呼不可能,“不会吧!是不是搞错了,我打电话问问。”5分钟后,杨丽在向亚东家人求证后透露,目前亚东已脱离了生命危险。本报记者
  亚东其人
  亚东生于德格,全名叫尼玛泽仁·亚东,藏语的意思是“天晴了,长寿的太阳”。亚东14岁时丧父,和母亲以及两个妹妹一起生活。为了生活,亚东只读了3年小学便辍学。16岁时,亚东参军,两年后退役参加工作。
  1992年夏天,亚东来到成都,在春熙饭店5楼上开始做钢材采购工作。但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亚东放弃了工作,“下海”成了歌手。唱了一两年,渐渐有些名气的亚东,开始尝试着在歌厅唱藏族歌曲,用母语唱,也用汉语唱,慢慢地为成都人接受和喜爱。亚东成为在歌厅唱藏歌的第一人。1992年,亚东自费灌制了一张专辑《游子的心》。亚东的专辑一问世便引起轰动,半年发行60万盒,一时间亚东的歌声传遍整个藏区。1994年秋,中央电视台到拉萨拍摄音乐电视《向往神鹰》,一连找了4位藏族歌手,词曲作者扎西达娃和美朗多吉都不满意,于是他们想到亚东。这使亚东第一次去了向往已久的拉萨,并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音乐电视《向往神鹰》。在第二年的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中,《向往神鹰》荣获金奖。
责任编辑:jaxx
&&&(04月23日)
【】 &&【】
· []· []· []· []· []· []親賢臣·E獅肉包悶蛋Lam海子2002考拉兔赤叶青枫
&&最新评论
[61.185.21.*] 认为:
嘹亮的歌声、魁梧的身材、和善的微笑。豪爽的康巴汉子——亚东,他是我们藏人心中的骄傲,他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祝愿我们的亚东早日康复!亚东会奇迹般的恢复的,因为他是坚毅的、因为他是我们藏族人的天骄。让我们为他默默祈祷吧。翁玛呢叭咪哄!!!也希望事情早日水落石出,为我们的亚东现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共 3 条评论
网易通行证:
&&&&您的发表的评论将在5分钟内被审核,请耐心等待
-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红原电商中心——吃出藏味:哈拉玛酥油糌粑
一、关于哈拉玛
哈拉玛村的前辈们从西藏日喀则游牧入川,辗转落居于安曲镇,聚族而居。“哈拉玛”为蒙古语,意思是坐落在寺庙周围的村庄,后来这个村就以哈拉玛命名,即哈拉玛村。哈拉玛牦牛乳品加工作坊位于哈拉玛村核心地带达沁宫美塘,广袤的绿色达草原,孕育着优质天然的牦牛奶,因此“哈拉玛”顺理成章成了合作社的品牌名称。
二、酥油糌粑你知道多少
酥油糌粑是藏族传统主食。哈拉玛从创建开始,便一心想制作出既具有藏族民食特色又富含高营养的藏式快餐,而酥油糌粑立刻开启了它“说做就做”的旅程。
三、藏精于藏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而其实,哈拉玛酥油糌粑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精华,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四、回味悠远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东西最注重口味,讲求营养。而哈拉玛的酥油糌粑,便如青稞清新,似酥油浓郁;有曲拉的酸脆,又蔗糖的甜润。一抿是一片草原,一口是藏族神韵,回味悠远……
五、健康营养
哈拉玛酥油糌粑有丰富的β-葡聚糖、膳食纤维、B族微生物和多种微量元素,能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高血压、高血糖,被藏民称为“最营养的藏式快餐”,很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六、标配四件套
酥油糌粑四件套:白糖、奶渣、酥油、糌粑。
一般是酥油茶(或烧沸热水)放入酥油和白糖,待酥油和白糖融化后加入奶渣和糌粑揉成面团状就可食用。奶渣和酥油都是牦牛奶的提取加工产物,白糖是根据个人喜好,也可以不添加,糌粑是青稞的粉状物,类似大豆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美丽的哈拉玛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歌词中哈拉玛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美丽的哈拉玛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歌词中哈拉玛是什么意思?
如题,急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美丽的哈玛拉“哈拉玛”藏文意为“美丽的草原”。 这个演唱组合由藏族同胞姐妹组成,来自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红原县,成立于2003年,现在她们依然活跃的舞台上。“哈玛拉”是红原的旧称,意为美丽的草原,三姐妹的组合也因此得名。难得的是三姐妹都受过高等教育。在这女子三人中,大姐朗金担任主唱,歌声高亢清越,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系,除了演唱本民族歌曲外,她还外能把中外许多名歌演绎的收放自如。二姐央金中音浑厚,在三人中恰好形成过渡,原在地方台担任过主持人。小妹玛金毕业于青海艺术学院,后又到英国深造,她的低音乐区十分性感,舞蹈是三人中最出色的。三姐妹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每人手里抱着一把曼陀玲自弹自唱,展现了藏族安多弹唱的艺术魅力,将藏族女子的柔美和豪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台晚会是我九月份去四川省歌舞剧院看她们出国演出前的排练时拍摄的,虽然是排练但她们一丝不苟的精神令人感动。三姐妹边歌边舞,那嘹亮的歌声似百灵鸟在蓝天白云下婉转啼鸣、清脆而又遥远,具有穿透力的声线时时撩拨着我的耳膜,那一首首悠扬的藏歌又把我牵引到了川西高原,我的心灵被她们特有的气氛渲染了。。。。。。
采纳率:1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思想感情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户审核采购需要准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