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这两年经济怎样?

经济增长不怎么样,香港房价这20年是怎么涨了4倍的
1香港房价超1997最高峰逾5成这张图来自中原城市指数,显示了:香港住宅价格6月再创新高,比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的最高位升了54%,比2003年SARS期间最低位升了390%,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升了177%,这次的上升周期已经持续了8年。这个持续8年的上涨周期,是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的。2008年之后,全球多国包括美国、日本、中国、欧洲及英国,均实行了量化宽松。从2008年到2015年,美联储买债规模达3.7万亿美元。年,英国QE规模达5.5千亿美元。同时,“楼神”还提供了一个重要数据:亚洲金融风暴以来19年间,相比于香港房价增长了3.9倍,香港银行存款的增长却达到了4.5倍,比房价更高。因此,香港房价的增长,并不是资产的增长,而是市场钱太多,货币贬值。并且,接下来,香港房价也很难控制上涨的趋势。2影响香港楼市的四大因素赵国雄分析香港楼价的变化,是围绕着这张图里展现出来的逻辑结构。影响楼市的四大因素:经济表现(GDP、失业率、薪酬变动)、房屋供应量、利率走势预期、政府政策。3经济表现:香港上半年失业率20年最低这张图展示了过去20多年香港宏观经济的发展状态,整体上,香港经济没有想象的那么坏。看图说话:今年上半年香港GDP增长3.8%,创下过去6年最好的成绩,CPI也创下7年新低。同期,香港今年上半年的失业率,是亚洲金融风暴以来20年里的最低值。从右边两张图看,香港楼价和CPI是正相关,并且在SARS之后“奋起直追”。但楼价和失业率负相关,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充分就业支持了用家的买楼需求。这些是支撑香港楼价平稳的基本因素,是资金推动香港房价上涨之外的深层解释。4房屋供应量:实现供应目标有挑战这张图讲的是香港在2016年之后的房屋供应计划,结论是:实现预期供应,存在一定挑战。长远房屋策略委员会于2016年建议:未来10年兴建46万个单位,其中公私营比例为6:4。即是,私人住宅每年要兴建18000套。2017年2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预期未来3-4年私人住宅供应量为94000套(年均超过18000套),但对于达到目标,仍存一定挑战。挑战在于:转换土地为住宅用途的过程中,需解决政治争议;建筑工人不足,要和市场上其他进行中的大型建筑项目争夺建筑工人(这也能成为理由啊?);政府定期退出土地招标而补地价金额较高,开发商没有太大意愿进行冗长的农地转换住宅的过程;港铁要和政府就项目补地价金额达成共识。右图显示了来自卖地+港铁+市建局的住宅供应计划,其中,年一共计划建设21160套,但有难度。5利率走势:资金充裕,加息也不能推高按揭利率这张图重点讲的是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和按揭利率(P)的水平,市场充裕和低息环境的长期持续,带来了香港楼市的繁荣。美元经过4次加息累积加息100个基点,但因为市场资金充裕,一个月港元银行同业拆息率较2015年底仅上升19个基点。现时,香港H=0.46%,P=5%。但按揭利率没有同步跟随。4月,渣打、中银、汇丰三大银行均调低按揭利率至H +128bp。5月29日,渣打、中银及汇丰将其H按利率由H +1.3%提高至H +1.4%,P按利率则由P -2.85%(中银及汇丰)/ P -3.1%(渣打)(实际按揭利率2.15%),提高到P -3.0%(实际按揭利率2.25%)。由于银行体系资金始终充裕,加上按揭业务竞争激烈,近日部分银行再度下调按揭利率至h+1.28%或更低。估计很多童鞋根本看不懂这部分,简单记住这个就行了:现在在香港买房子,按揭贷款的优惠利率大概是2.25%。比内地的便宜一倍多。因为基本面、资金充裕以及低息环境,导致了政府没有办法通过市场手段稳定好楼价,结果,就只好用辣招。下面梳理香港的房屋政策。6政府调控政策:八万五、孙九招、辣招这张图,从1997年董特首的“八万五”一直讲到了孙明杨的“孙九招”。对于很多不了解香港房屋政策的童鞋来说,建议仔细看看,非常实用。97回归后,香港决定在房地产市场扮演一个活跃的主导角色,以全港市民七成住房自有率为目标,推出“八万五”政策。香港房地产由相对“市场供求主导”改变为“政策主导”。1997年后,香港房地产经历了多个周期:亚洲金融风暴、SARS、全球金融危机等,经济陷入衰退而房地产一蹶不振。最高峰期,香港负资产单位超过11万个。(有时候我想,“八万五”当年要是不取消而缩为“四万五”,是不是香港人现在的居住环境会好很多)为解决楼价持续下跌和住宅供应过多的问题,香港又落重手,推出了“孙九招”来大救市。土地供应方面由“卖地表”变为“勾地表”,土地供应主导权变相落入开发商手上。在商言商,开发商不会积极勾地。随后,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住房供应严重短缺,加上良好的宏观因素及资金涌入,楼价不断破顶。政府就在2010年起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干预楼市。但随后外围宏观情况不断改善,金融海啸、量化宽松接踵而来,楼价调节乏力。备注一下,这里面也跟大家讲了“孙九招”的主要内容(香港搞房地产政策比较猛的两个猛男,一个董特首,一个孙明杨,都被骂得好惨)。2002年11月,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为稳定楼市而推出的九项房屋政策:1、取消拍卖土地,暂停勾地1年;2、暂停两铁(地铁及九铁)房屋项目投标1年;3、未来公屋兴建由需求主导,平均轮候时间不逾3年;4、即时结束居屋计划(后改为无限期停建,就是这个被骂死了);5、为低收入家庭及公屋居民提供新的免息贷款计划;6、即时结束混合发展、私人参建居屋及房协资助自置居所计划;7、终止出售公屋(租者置其屋)计划;8、检讨租务条例,放宽业主收楼权;9、取消内部认购限制,取消限购1个单位及2个车位限制。那么这些结果证明都没啥用,下面开始讲到“辣招”(香港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比较重大的就这几次:八万五、孙九招、辣招,很好记)。辣招主要以增加交易成本及收紧按揭贷款以压抑需求。现在,短期炒家及部分投资者已退出市场。现时需求主要来自用家及有实力的投资者。这些辣招分别是:2010年11月,特别印花税(SSD):三年内转售要交特别印花税(15%)2012年10月,买家印花税(BSD):非本地居民买家额外印花税(15%)2013年2月,双倍印花税(DSD):买家持有多过一套房要交双倍印花税(换楼买家有6个月宽限期)2014年5月,放宽DSD,放宽至交易完成后6个月内卖出旧物业可获退还dsd2015年2月,收紧贷款:700万楼价以上贷款不超过6成。2016年11月,DSD2.0:有房者统一15%印花税,外地人买家课30%印花税。2017年5月,收紧贷款:1、贷款超过1次,新贷款成数上限降1成。2、针对主要收入来自香港以外地区的买家,要求银行降低月供/收入比1成(比如原来月供可以占收入的5成,现在只能占4成)。3、新建住宅按揭风险权重下限由15%升到25%(说人话,就是最低首付,是不是比内地宽松多了?全世界的房地产都没有比我们首付更高的啊)。整体看起来,香港的调控和内地的都差不多,不同的是,香港比内地更狠。要是在内地也学香港来这么几火,搞几回BSD、DSD,估计那是哀鸿遍野。但是,凡是基于交易环节的课税,在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都会转嫁给买家。香港是不是这样?是。看它2010年以后的价格走势就明了了。7市场竞争:内地开发商攻陷香港,拿地超过4成内地开发商开始要影响到香港的房价走势了,这是近几年的新情况,赵国雄也分析了。香港2016年全年卖出的住宅用地中,超过4成(以建筑面积和金额计)为内地开发商吸纳较2012年的2%和2015%的15%,大幅上升。这张图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这5年间,内地开发商在香港拿地面积占比从2%猛增到超过40%,拿地金额占比更是从5%左右猛增到超过50%。很快就要把香港开发商逼得没饭吃了(李嘉诚去英国是不是也因为这个啊)。我8月份在海南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时,包括陈启宗、单伟豹、施永青在内的香港地产人,对内地开发商那是怕得不得了。施永青说:面对内地开发商,香港开发商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因为内地开发商为了卡位,少赚钱都敢干,香港开发商完全不敢。他们当时还指出:内地开发商不计成本拿地,一定会推高香港的房价。虽然中央于7月对中资企业境外投资加强了监管,但预计内地开发商在香港投资住宅地产的兴趣持续不减。原因有几个:人民币贬值趋势若持续,境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仍具吸引力。香港土地价格近年猛涨,和内地一线城市剧烈的市场竞争比较下,仍在较可接受水平。市场资金相对充裕,金管局实施新一轮管制后,开发商扔可以4成地价及8成建筑费做融资。香港税制简单和税率低、融资成本平。而对于香港的开发商,没有压力加快推盘。原因也有几个:因为内地开发商高价买地,本地开发商未能大量补充土地,因而大多不急于清货。以及,本地开发商大多财务文件,收租组合亦有庞大现金流。预期未来数年本地发展将继续审慎补充土地,并在推盘平衡“价/量”以维持合理回报。开拓卖地以外如农地转换、旧楼重建等土地资源(被逼的啊)加强收租物业组合。8香港房价今明年预测:楼价正负10%主要趋势:物业价格波幅预期:正负10%。利率继续较低和稳定。开发商将继续以灵活的定价策略和优惠的付款办法,令一手成交继续主导市场。换楼需求释放预期,换楼市场转趋活跃。解禁期房屋逐渐增加并且已有一定升幅,预期二手市场渐趋活跃要看新特首的房屋政策,现在还不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看房 给你温馨的家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下载“看房”手机客户端,同时支持iOS、Andriod系统;
重点城市楼盘优惠、报价、找房、参团、买房一手在握。&
在这里,读懂楼市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房产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房产”,获取更多房产资讯。
[责任编辑:christylin]
201720183月
(其它6400元/平方米)
(其它50万元/套)
(大北京23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23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2000元/平方米)
(通州62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23000元/平方米)
(天津12000元/平方米)
(昌平59000元/平方米)
(昌平170万元/套)
(海淀74000元/平方米)
(密云388万元/套)
(昌平1290万元/套)
(其它220万元/套)
(大兴63000元/平方米)
(海淀80000元/平方米)
(丰台2500万元/套)
(天津24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9900元/平方米)
(美国26万美元/套)
(大兴49000元/平方米)
(昌平60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2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5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3900元/平方米)
(其它14000元/平方米)
(天津14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9000元/平方米)
(大兴60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35000元/平方米)
(密云800万元/套)
(密云900万元/套)
(大北京16500元/平方米)
(门头沟65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68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5500元/平方米)
(西城122000元/平方米)
(昌平60800元/平方米)
(大兴1900万元/套)
(门头沟600万元/套)
(大北京13000元/平方米)
(天津13100元/平方米)
(大兴3500万元/套)
(密云500万元/套)
(密云27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24000元/平方米)
(门头沟62000元/平方米)
(昌平900万元/套)
(大兴68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4000元/平方米)
(昌平57000元/平方米)
(顺义425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2000元/平方米)
(丰台350万元/套)
(大北京14500元/平方米)
(密云600万元/套)
(大北京17000元/平方米)
(昌平1000万元/套)
(朝阳170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45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9800元/平方米)
(通州37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2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4000元/平方米)
(房山9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8000元/平方米)
(天津85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4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22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0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8000元/平方米)
(顺义19000元/平方米)
(大兴700万元/套)
(大兴40000元/平方米)
(大兴1900万元/套)
(大北京14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8000元/平方米)
(天津21000元/平方米)
(平谷33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05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5500元/平方米)
(昌平46836元/平方米)
(海淀1500万元/套)
(延庆25600元/平方米)
(大兴800万元/套)
(大北京11000元/平方米)
(门头沟600万元/套)
(通州400万元/套)
(房山45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6500元/平方米)
(天津30000元/平方米)
(其它13000元/平方米)
(房山51000元/平方米)
(通州800万元/套)
(昌平58500元/平方米)
(天津9500元/平方米)
(丰台60000元/平方米)
(天津12500元/平方米)
(大兴1200万元/套)
(延庆14000元/平方米)
(天津12500元/平方米)
(房山58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38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8000元/平方米)
(天津12000元/平方米)
(通州800万元/套)
(石景山3800万元/套)
(大北京12000元/平方米)
(其它106万元/套)
(大北京13000元/平方米)
(大兴75000元/平方米)
(天津9500元/平方米)
(大北京8800元/平方米)
(海淀80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2489元/平方米)
(朝阳79155元/平方米)
(门头沟350万元/套)
(房山29500元/平方米)
(大兴4500万元/套)
(丰台80000元/平方米)
(其它9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17500元/平方米)
(平谷30000元/平方米)
(门头沟50000元/平方米)
(大北京7000元/平方米)
(门头沟59000元/平方米)
(丰台45000元/平方米)
(房山38900元/平方米)
(昌平58000元/平方米)
(丰台1500万元/套)
(大北京19000元/平方米)
(石景山61000元/平方米)
(顺义900万元/套)
(大北京14500元/平方米)
(昌平58500元/平方米)
(海淀83000元/平方米)
(丰台800万元/套)
(大兴1450万元/套)
(大兴336万元/套)
(顺义43000元/平方米)
(顺义3300万元/套)
(朝阳1800万元/套)
(丰台1000万元/套)
(房山38994元/平方米)
(顺义10000万元/套)
(通州900万元/套)
(房山22000元/平方米)
毕业季=租房季?过去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上广,现在则有不少人倾[]...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请问一下香港目前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香港一些人总爱讲旅游零售相关产业只是占了香港经济总量的3.5%,似乎大陆对香港经济的正面影响微乎其微,我无法考证这个数据的真假,这让人很费解,那香港其余96.5%的经济是什么产业呢。  就我的印象中,除了(旅游零售)外,香港的主要经济支柱无非是几样,  一是转口物流贸易,货源基本来自大陆,集装箱码头把大陆制造的商品转运到海外出口,  二是进口贸易行免税进口欧美日韩货,也是批发零售卖到大陆去  三是房地产业,房价越炒越高,又怪罪大陆人过来投资豪宅,祭出辣招遏制外来人买房,结果香港楼市成交大跌,房价在最近一年中逐步疲软。  四是金融业,银行,会计师行,证券行纷纷加大与大陆的合作,特别是大陆企业在香港股市上市已经是主要的成分。  暂时想到这么多,香港其他主要的经济支柱还有什么呢,有什么支柱产业是完全离开了大陆的影响?  别说制造业了,香港轻工业制造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已经几乎全部搬迁到了大陆设厂,目前在大陆民营企业,国企,外企的竞争下港资企业的份额减少很多。  重工业,新科技更没香港的份,不论是网络科技还是生化科技,高端制造,都不是香港的强项,香港即使大学培养了人才也是远走外地,因为香港无科技人才用武之地。  嗯,对了香港还有强项是饮食业,律师楼  如果香港搞民粹与大陆彻底翻脸,影响仅仅是没了自由行的游客吗,呵呵!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 更多
  董建华上任后清楚的预见到香港的问题,需要加快经济转型,需要降低房价维持社会经济的健康,结果被五十万香港强大民意上街赶下台,他们的心声是我们不要转型,我们要房地产泡沫经济,涨涨涨,香港就此走进了死胡同,只能依赖自由行解困,现在还反起蝗虫来了,不作死,就不会死!
    請笑納。
  轉貼至香港貿易發展局:  經濟現況  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GDP 90%以上  亞洲第二大直接外來投資目的地,僅次於中國內地  亞洲第三大直接外來投資來源地,僅次於日本及中國內地  近期貿易表現  全球第八大貿易經濟體  全球第十大商用服務輸出地  與中國內地的經濟關係  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轉口港  中國內地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地  中國企業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  中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外來投資來源地  香港是地區中心  設立地區總部或代表辦事處的熱門地點  亞太地區領先的電訊樞紐  首要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  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貨運機場  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  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  亞洲第二大及全球第六大證券市場  亞洲第三大及全球第五大外匯市場
  长篇大论累不累?hk不就是个二道贩子么  
  @朗朗的笑声背后   
    续上表  
  香港常挂在嘴边的产业就是专业的服务业,但大陆也在发展,香港的优势已减弱,(不过相信很难超越,因为香港总的来说比内地自由公正很多,)。  董建华时期搞过数码港中药港,现都没听说过了,以前民众最直接的感受是香港的影、视歌、三个方面产业都很利害,差不多渗透到大陆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随着才华横溢的香港老一代人才的逝去和大陆的发展,这三个当初印象中的香港已近切底的衰落,新一代的大陆人现在见到“春哥”都很兴奋,但你说香港明星他们就一头雾水了。  香港很多优势正在消失和减弱,现在这一代年青人都不知他们有什么优势和作为!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什么东西只要和大陆市场打好关系都能在世界上立足了
  百花油,榮華月餅。
  香港就是转手贸易,必须依赖大陆,而且香港是可以被取代的。如果大陆经济不好,中共就会放开码头解救大陆沿海城市。别扯什么专治什么自由港,大陆不止会打土豪同样会做生意,其实就是个资本主义国家。  香港这么小人口这么少的地方,地产商居然能有百亿身价,而且还不止一个地产商,真不知道港人是怎么想的。  
  @朗朗的笑声背后   三大类,1是金融,主要是人民币离岸结算赚取高额利润,2是转港,包括物流和人流;3、旅游和购物。至于房地产,全部依托在上述三条上,没有这三条房地产就是个P。港灿脑袋北门夹坏了,竟然反大陆,老共把上述其中任何一条转移,还不说掐断生活物资和水电,香港立即变臭港,如果全部转移和切断,估计连树皮都没得吃的,只能啃民主充饥。
  沒聽過啥經濟支柱能養起700萬市民。港府獨有國企是自來水、醫院,郵局、統統沒錢賺嘛,各行各業要吃粥還是吃飯靠自己,比如李嘉誠去歐美做生意、許多廠商在越南、孟加拉、緬甸、新馬、泰國...幹啥也不清楚,傳媒也不會報道。香港政府年年稅收增長就好。什麼gdp有啥用?最實際的是打工的每年加薪金。  天涯的人憂國憂民憂香港經濟是了不起的;唱黑香港的人就是想不通,內地土豪大部分往香港移民,比如李鵬、溫家寶、江澤民、趙紫陽....他們的孩子都有香港身份証,連馬云也移民香港優勢就在這裡。  二道販子?不就是國際貿易麼。香港不種田的,你想要荷蘭的蛋、日本的米、台灣的米粉、印度的咖哩、美國的汽車、巴西的雞排、夏威夷的香蕉、新疆的香犁....完成交易最快捷的地方就是香港。
  @朗朗的笑声背后   估計天涯太多童鞋們不事生產的。假如你是中小企老板,那怕是小店,小公司,你就不會問啥經濟支柱嘛,自己打拼悶聲發大財就行了;象李嘉誠他老人家也不會打開嗓門,向其他人說啥是經濟支柱,該怎賺錢,對嘛?
  你自由港有屁用,宜家鬼佬同老共做生意,钟意搞直达,钟意签自贸~  人家鬼佬觉得生意经你香港走是浪费时间和浪费成本~  你的所谓自由能弥补人家成本么?  你还在吹嘘自己自由的时候,鬼佬已经非常自由地踢开你了~
  内地改革开放的时候,大部分资金都是由香港流入内地,促进了内地的经济发展,港人也在大陆赚到了不少钱。可以说香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地珠三角的发展,为广东引入外资打开了方便的窗口,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如果没有香港和澳门,广东真的像现在那么繁荣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现在有一些民粹分子要发一些什么内陆是香港经济支柱,没有了内陆需求香港会经济萧条,这真是一种很没素质的说法,香港对大陆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样在这期间大陆消费水平上升对购物的需求也很大程度上需要在香港消化,当然现在有了很多自贸区什么的,香港为大陆人提供了优质而且便宜的商品,作为大陆人却在一边去香港购物,一边又说如果没有我们大陆人,你香港哪里来那么多市场去销货,那就请你不要去香港购物,香港消化了你们的需求,你们的需求促使香港的产业很大程度的转型来迎合大陆的需求,可以说香港和大陆的经济是相互影响的,密不可分的,不要发表这么没脑的言论,在香港没有回归大陆的时候,香港也很繁荣,香港那时候也不见得要依靠大陆来发展经济,现在的香港和大陆是经济互相依赖的。从客观上说,香港对大陆经济的经济发展的功劳是>大陆对香港的功劳。试想,为何泱泱大中华,GDP最高却是广东地区这个道理便知道了。  最后我要声明我是大陆人,我只是看不惯有些民粹份子发表这些不理性的言论,香港和大陆关系的发展也不是靠经济制裁来实现的。
  @u_15-08-19 00:11:00  内地改革开放的时候,大部分资金都是由香港流入内地,促进了内地的经济发展,港人也在大陆赚到了不少钱。可以说香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地珠三角的发展,为广东引入外资打开了方便的窗口,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如果没有香港和澳门,广东真的像现在那么繁荣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现在有一些民粹分子要发一些什么内陆是香港经济支柱,没有了内陆需求香港会经济萧条,这真是一种很没素质的说法,香港对大陆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  -----------------------------  如果是10年前你说的对,之前香港对大陆的贡献远大于大陆对香港的贡献;
现在就不能苟同,
现在香港真的没啥东西拿的出手;
如果深圳象香港一样不需要向中央纳税, 10年后深圳餐馆洗盘子的人估计大部分是香港人。
  香港廢物!獨立??呵呵!!!看得出來好多香港人是支持什麼占中啊!反國教啊!上街遊行駡我大中國里的大陸不民主啊!基本上香港的報紙上也一個德性,都在駡大陸!還支那人來駡,國歌國旗的等等,我去你媽的!香港人,你吃我的喝我的!餵飽了,就反咬一口,白眼狼!用窮香港的政策圍死這幫死撲街仔!還説金融,港口,收入多牛逼,去你妹的,大陸貨物不中轉香港碼頭了你吃風啦!大陸的國業,或大公司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了你吃風啦!國家又不用你上稅,等等!香港人閙獨立!呵呵00!只會駡不會做的廢物!
  繼續保持“政治正確”
就是香港爾後50年之內的 “主要支柱產業”
  @u_15-08-19 00:11:00  内地改革开放的时候,大部分资金都是由香港流入内地,促进了内地的经济发展,港人也在大陆赚到了不少钱。可以说香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地珠三角的发展,为广东引入外资打开了方便的窗口,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如果没有香港和澳门,广东真的像现在那么繁荣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现在有一些民粹分子要发一些什么内陆是香港经济支柱,没有了内陆需求香港会经济萧条,这真是一种很没素质的说法,香港对大陆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  -----------------------------  最高的真的不是上海么?香港的GDP比上海差一截呢吧。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就占了个内地与世界互通的沟通作用。。成天装逼说自己多有技术含量。。唉,跟李家坡这种傻叉国家一样
  香港产业支柱:三级片,走私水客,卖纸皮,卖丸仔,假药。
  随着上海港等大型港口和自贸区的建设发展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受到功能削弱的不光是香港,还有新加坡  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  严重依赖资源流动  而香港所处地位  恰好是中国与世界的连通枢纽  以前是。是大陆依赖香港走向世界  现在是。是世界依赖香港进入中国,当然也是双向的  但现在的路,有很多选择,香港已变成其中之一  香港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制造业  国际大都市、亚洲金融中心、自由贸易市场等等这些标签  没有谁会否认,不必玻璃心。呵呵  当然,我们自己的领土嘛。。。,依然是要大发展的  某一小撮人,被领养了100年。就自认可以做主香港  天真。。。。。。得可爱。。。  你看地图,在妈妈的肚子下面,好暖,好安全。  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人,敢来抢这个孩子了  有么?  就说现在的英国,就是你白送给他,他都不敢要。没胆。  搞不好日不落帝国这条老命还要搭进去  所以,曾今有些拿着BNO的小独独,跑英国去告状找靠山  简直是笑死人。。。
  说这个有什么意思当年地方官还都是求人家来投资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香港经济越来越差?嘘~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这几年,“香港经济越来越差”、“香港正在沦为二线城市”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些人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独特优势产生怀疑。对于这些论调,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些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也是站不住脚的。香港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未来发展也会更加美好。
香港的优势还在吗?未来三十年,香港还能延续东方之珠的璀璨吗?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表示,“香港正在沦为二线城市”的说法是肤浅的,要正确看待香港的核心竞争力。香港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指数方面排名还是很靠前的。比如,在营商环境方面,世界银行日发布《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香港特区在便利营商排名榜位列全球第五,在开办企业和缴纳税款方面均高踞第三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认为,“香港正在沦为二线城市”的论调是没有道理的,有炒作的成分。香港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文表示,香港特区2017年前三季经济实质增长3.9%,预计2017年全年增长达3.7%,将实现近6年来最高增速。由于环球经济整体势头向好,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稳步改善,内地也保持中高速增长,香港2017年首10个月出口货量增长6.5%,增幅是2010年以来的高位,服务输出也持续改善。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017年6月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香港GDP在国家占比减少,但我们很高兴,这是因为国家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在‘一国两制’下,国家给香港创造了很多条件,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所以我们充满信心,香港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毛艳华说,香港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超90%,已经是成熟的服务经济,这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已经画好蓝图。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要把握机遇,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要把握机遇,把专业服务做得更好。希望香港的专业服务团体、专业人士能抓住这个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经济界对香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们相信香港明天还将更加美好。澳洲会计师公会近日公布2018年香港经济前景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经济界人士对香港经济前景与竞争力的信心较前两年显著提升,达到三年以来最高水平。受访者预期香港在营商方面仍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之一。
在香港继续延续东方之珠的璀璨之时,更是离不开人才的补给!香港政府也是对人才的补给格外重视。
所有,香港优才计划成为移民香港的最主要途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经济数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