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电脑玩王者荣耀耀为什么这么多人玩呢?

为什么身边的很多人都去玩《王者荣耀》了? - 知乎593被浏览546504分享邀请回答7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那么多人玩王者荣耀、却找不到合适的开黑队友、? - 知乎29被浏览8172分享邀请回答12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eedf-ua98).凤凰号出品
为什么你身边的人都在玩王者荣耀?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一款游戏——王者荣耀。即便你是一个不玩游戏的人,也会发现自己被王者荣耀包围着,不管是地铁上、小饭馆里还是水果摊上,时不时地都会响起“double kill”的声音。王者荣耀逐渐成为一款国民游戏。极光大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突破2亿,渗透率达到22.3%。这意味着,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王者荣耀》注册用户。而其中女性占比为54.1%;从年龄层来看,15-19岁占比22.2%,20至24岁占比27.0%,25至29岁占比25.4%。今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为腾讯贡献了60亿元的收入。(新京报即时新闻)今天,王者荣耀乱象上了微博热搜,一则报道说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为玩王者荣耀被父亲训斥而从四楼跳下,而广州一名17岁的少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为什么王者荣耀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游戏玩家?它是如何让人一步步上瘾的?来源公众号: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先来看一组数据:《王者荣耀》目前已吸引5000万的日活用户,注册用户突破2亿,有媒体预测王者荣耀日活用户或将高达7000万。随着游戏的火爆,玩家却在游戏中发现,“小学生”玩家已经入侵这款MOBA手游。据统计,传统电竞游戏主力人群为21-30岁,而腾讯浏览指数却指出,《王者荣耀》这款MOBA游戏的主力人群却推前到了11-20岁(53%)。有没有发现,周围的朋友、同事,不管以前是否玩游戏的,都被一款游戏——王者荣耀所吸引。也许是在地铁上、也许是在午饭时间的小餐馆里,你都会看到有人拿着手机,手机里时不时发出“Double kill”的声音。
/p>甚至,公司里经常玩王者荣耀的同事们还会组建一个王者荣耀开黑群。你知道鹿晗在玩王者荣耀,《奇葩说》里选手甚至把王者荣耀作为辩论的例子,不知不觉,王者荣耀已经成为了全民游戏。
/p>如果你恰好也在玩王者荣耀,或许会发现这款游戏真的会让人上瘾,以前下班回家追剧看书,现在一回家就开始开黑组队玩游戏,本来是想让工作了一天的自己放松一下,结果一不小心打到了凌晨2、3点......虽然玩游戏的时候很开心,但是它似乎已经开始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了。想在休息时间里好好看看书提升自己,结果时间全部贡献给了王者荣耀,明明想要早点睡个美容觉,结果总是熬夜到2、3点。或许你卸载过很多次王者荣耀,却又在下班回家的时候重新下载到手机上。为什么王者荣耀这么火,男女老少都在玩?王者荣耀是如何一步步让人上瘾的? - 01 - 捆绑社交“游戏中他为你打个蓝,不亚于一次烛光晚餐。”王者荣耀最成功的一点,也是其他游戏无法做到的一点就是,它把社交属性发挥到极致。人们除了在游戏里面推塔杀人头,还可以顺便完成联络感情、撩妹等功能。本来和同事在公司并没有太多的接触,结果偶然间发现对方也在玩王者荣耀,结果几局玩下来,发现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亲近了。毕业后,或许你很少和大学的室友、朋友联系,但是发现对方也在玩王者荣耀以后,你们常常几个人一起组队开黑,以前一个月在微信上都不一定说话,结果现在天天语音组队开黑,颇有种“三缺一,就差你了”的即视感。以前你和男朋友在一起常常各做各的,他看小说你追剧,而如今,王者荣耀成为你们共同的活动,你会发现,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变多了,而且在游戏中,他帮你打个蓝,为了掩护你送了个人头的浪漫不亚于现实生活中的烛光晚餐和鲜花。/p>你可以在游戏中拜师收徒,也可以在游戏中和别人建立情侣、闺蜜、好基友、死党等关系。你只需要用手一点,便可以卸载掉手机上的王者荣耀,却无法轻易将社交关系清除掉。当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王者荣耀卸载,却发现下班一回到家,你的另一半正玩得起劲,还拿着MVP给你炫耀,而你的朋友开始发起语音聊天,用“五缺一”来诱惑你时,你说不玩是不是不合群?是不是不善解人意?于是你只好回答说:等我几分钟,我重新装一下王者荣耀。 - 02 - 玩家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从未如此专注过。”当你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时间一会儿就过了?几个小时感觉起来就像几十分钟一样。而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前所未有的专注,不管是电视剧的剧情还是桌上的食物,都无法干扰你。/p>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有清楚目标的活动。---有立即回馈的活动。---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不断优化的障碍,我们对于所从事的活动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战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障碍的能力。这不就是我们在玩王者荣耀时的表现吗?
/p>而他认为,使人进入“心流”状态,有四个前提:内在奖励感在一局游戏中胜利了,我们会获得认同感和掌控感。清晰无障碍的目标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和队友一起推掉对方的水晶。努力打小兵、打野怪就能赚金币,赚了金币就能买装备,买了装备就能提升攻击和防御能力......目标明确。而长期的目标就是打排位升级,王者荣耀设置了不同的段位:倔强青铜、秩序白银、黄金、铂金、永恒钻石、最强王者。/p>即时反馈结果当你打完一局后,你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评分,和对团队的贡献。如果你助攻最大,可以获得最佳助攻的荣耀,如果你在团队中连续杀掉7个人,则会活的超神的称号。如果你在一局中表现得最好即可获得mvp。平衡的技能水平和挑战很多人都习惯在对战模式中练英雄,每买了一个新英雄时,我们往往会在最初被虐得很惨,然而在一局局练习中,我们逐渐了解新英雄的技能,杀人头越来越多,享受到了逆袭的快感。/p>王者荣耀的游戏机制设置,能够让玩家很快进入“心流”状态,从而忘记时间的存在,不觉得疲惫,反而越打越兴奋,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 - 03 - 契可尼效应 :“系统会为你匹配坑队友,增加你升级难度。”玩过蚂蚁森林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刚开始的时候,兴致满满,每天一大早起床就开始收集能量、偷朋友的能量,为了能够栽成一棵树,然而一旦栽成一棵树之后,便失去了兴趣,隔三差五才想起去收一收能量,不管是使用频率还是兴致都在第一棵树栽种完成后降低了。你能够清楚地记得一个月前看过的那部悲剧结尾的电影,却早已忘记那部happy ending的电视剧。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当我们在打王者荣耀排位赛的时候,处在青铜段位的玩家希望自己升到白银段位,白银的希望能够升到黄金,然而,一到关键赛局的时候(还赢一场比赛就能够升段时),系统就会为你匹配胜率极低的坑队友,所以你会发现,打了一个晚上,段位还在原地踏步。
/p>这样玩家不会很快升级到最高段位——最强王者,系统会增加你升级的难度,即为你匹配坑队友 ,当你玩了一个晚上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原来的段位时,只能在明天、后天继续前一天未完成的目标。在王者荣耀中溺水的往往是段位还没有达到最强王者的玩家,而那些已经升至最高的玩家,就像已经成功栽种一棵树的蚂蚁森林一样,早已经上岸了。 - 04 - 个别人物法则《王者荣耀》是如何引爆全国的的?你为什么会开始玩王者荣耀?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受到朋友的推荐、或者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在玩王者荣耀、也有可能是在关注的公众号中看到了对王者荣耀的讨论,于是出于好奇,你下载了王者荣耀。/p>《引爆点》中曾提到过引起流行的个别人物法则,其中联系员、内行、推销员是引起流行的三种人。而在王者荣耀的传播过程中,你的朋友、明星、公众号、微博KOL在中间都担当了一定的角色,或许你不相信广告、觉得大号都收了钱,却很难抗拒自己的好朋友向你推荐的游戏。或许你对游戏并不感兴趣,但是当你发现自己喜欢的鹿晗也在玩王者荣耀时,爱屋及乌,也下载了一款......
/p>在朋友、明星、KOL担当的联系员、内行、推销员的角色中,你不可避免地受影响,王者荣耀在多重曝光中,成为了全民游戏。/p>写在最后作为一个王者荣耀重度成瘾游戏玩家,每天到家最幸福的事就是躺在床上,开着电视剧,然后叫上朋友开黑玩王者荣耀,这种快乐而又堕落的感觉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卸载过5次王者荣耀,卸载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次是因为玩王者荣耀上班迟到,一次是因为周末玩王者荣耀没有交稿,还有次是因为被无缘无故举报一怒之下和王者荣耀说再见......什么,你问我如何成功戒掉王者荣耀的?不说了,我先去撸几把。- End -#留言互动#你在玩王者荣耀吗?喜欢和谁一起玩?每天平均玩多久?/p>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怎么玩王者荣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