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哇tf卡里的文件删不掉下载文件,放在E盘里。和播放时,会重复出现这种情况,删掉又来了。为什么?如何解决?谢谢!

(钢板日穿君)
第三方登录:目前比较关注合肥的楼价。&br&&br&&figure&&img src=&/v2-157d7d0a6d624f0b750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157d7d0a6d624f0b7500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v2-96ffd81c3fc403a8acc50c7b9689492c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2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v2-96ffd81c3fc403a8acc50c7b9689492c_r.jpg&&&/figure&&br&合肥一手房均价2016年上涨了31%。&br&&figure&&img src=&/v2-febeac689ffd5e012b4788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febeac689ffd5e012b4788_r.png&&&/figure&&br&2016年合肥二手房价疯狂上涨。&br&&figure&&img src=&/v2-47fbedce29b962e264b93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47fbedce29b962e264b93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v2-c44e4d23ef750defac8061aed5781266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c44e4d23ef750defac8061aed5781266_r.png&&&/figure&&br&上涨原因是政府故意控制土地供应。涨价去库存,跌价增库存。&br&&br&&figure&&img src=&/v2-cdfec29d6bb0fceeabdab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dfec29d6bb0fceeabdab7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v2-3e04dcc1be0de2218f22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e04dcc1be0de2218f22f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v2-3e04dcc1be0de2218f22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e04dcc1be0de2218f22f_r.jpg&&&/figure&&br&&br&近1个月,合肥房价的下跌,每一套房以40万到1万的价格掉价,最厉害的一个月掉了100万,从4万单价跌到3万。可以说,合肥部分房价的一个月就把首付给跌没了。&br&&br&&figure&&img src=&/v2-b72d6fdebde8b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b72d6fdebde8b_r.png&&&/figure&&br&合肥肥西不是很熟。不过初三开盘,就说明开发商沉不住气。&br&看了看合肥肥西的二手房价还在,而新房10000,倒挂似乎厉害。有没有当地的说说,是不是新开盘的地点比较差?&br&&figure&&img src=&/v2-8dbb02f5c417d538b9ca04de82ca9236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8dbb02f5c417d538b9ca04de82ca9236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v2-af17ecb171c2971deffffea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af17ecb171c2971deffffea_r.png&&&/figure&&br&&br&希望合肥不要成为全国房价下跌的开幕。
目前比较关注合肥的楼价。 合肥一手房均价2016年上涨了31%。 2016年合肥二手房价疯狂上涨。 上涨原因是政府故意控制土地供应。涨价去库存,跌价增库存。 近1个月,合肥房价的下跌,每一套房以40万到1万的价格掉价,最厉害的一个月掉了100万,从4万单价跌到3…
&p&我认为2017年、18年不适合买房,&/p&&br&&p&中国经济里,多年来有个要素一直没有变过,但是未来是不是也 不变,很难保证,这个要素就是就业率,就业率这个问题,国家没有好好地统计过,数据不可信,一般的老百姓也不 关心,不关心 是因为过去的 三十年,高速的 两位数的 增长,就业率是不用愁的,但前两年 李克强总理说, 中国的GDP增长要保证 7% ,才能保持就业,但这个7%后来没有守住,现在只有六点几了。&/p&
&br&&p&&figure&&img src=&/v2-1f367db485db2dde3288f_b.pn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8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v2-1f367db485db2dde3288f_r.png&&&/figure&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失业率这么多年没怎么变过。未来是不是永远不变?我不相信。&/p&
&p&大家比较下美国的失业率,全球最发达国家,特别关注下金融危机那几年失业率的变化 。&figure&&img src=&/v2-8adba5f088_b.png& data-rawwidth=&95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4& data-original=&/v2-8adba5f088_r.png&&&/figure&&/p&
&br&&br&&p&明年,大家估计GDP增长只有6%。失业这个东西三十年来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陌生词,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家是不知道的。但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未来可能大家会逐渐的 熟悉它。&/p&
&p&我对17-18年失业率的担忧源于几个原因,第一个是,虽然明面上没有人讲,但我们的本届政府是一届不会管经济的政府,本届政府提出了很多长远的战略性的目标,比如一带一路,2025中国制造等等,但是没有强有力的中期和短期的策略 ,来有力的拉升和改善近期的经济。 从2017年开始,中国对自己GDP增速的预估又放低了, 说明国家也觉得不
乐观,&/p&
&p& 往外看,经济的全球形势不好,这也是大家能看到的。然后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变量,就是中美关系, 2015年,中美的贸易额是5500亿美元,这是很大的量,这个量能解决多少中国人和企业的生意和吃饭问题。这一部分要是没有了那是天大的事。&/p&
&p&现在川普上台以后,拿中国开刀, 我觉得如果牵涉到台湾问题,川普这张牌要是没打好, 中国会强硬的反弹,会导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当然我相信全面恶化可能性很小。&/p&&p&但是川普长期坚信 应该打击中国,他国内关系又紧张, 反对声音非常剧烈。川普在接下来四年的施政 中,非常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来转移国内的压力和注意力,这个外部敌人只可能是中国。如果他表现出强硬的打击中国,把生意和工作机会拉回美国,这个策略做得成功的话,会有利于他在国内的支持率,所以中美关系恶化基本是必然发生的,这个判断马云也这么说了。(你觉得川普反中国会被资本家干死的? 总统干什么都会有大把人反对的 ,但不要忘了共和党现在占据白宫、上院、下院,华盛顿势力一边倒,出政策比以前容易的多。)&figure&&img src=&/v2-b0f0c3dfa3aa03cc324ba1_b.pn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v2-b0f0c3dfa3aa03cc324ba1_r.png&&&/figure&&/p&&p&现在川普刚刚上台,这些事还来不及做, 我预计他对中国 贸易壁垒的竖起,会通过一个一个的政策法案逐步的做, 对中国的大门会渐渐的关上, 到2018年,可能 就会比较明显了,这个时候中美的贸易可能会下跌的比较厉害。当美国的大门关上的时候,像这种体量的贸易对手,想要找一个替代者是不可能的。这会导致对中国的比较大的伤害,6%的GDP增速也会保不住,这时候失业潮就来了。&/p&
&br&&p&失业这个概念以前我们曾经碰到过,那个时候叫做国营企业的职工下岗,但是现在的这一批还不一样, 以前的下岗都是一些中老年的, 技术文化水平比较低、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已经差不多的人群,而现在 这群失业的人可都是正当年的,技术和知识水平都很不错的一群人,他们是属于生产力的主力人群,而这群人很多都是要背房贷的,&/p&
&p&如果说一张桌子有四只脚的话,这些人群可能就是桌子的一只脚。他们付不出来房贷,这张桌子就站不稳了。&/p&
&br&&p&我估计失业潮出现以后一年左右,大群人还不出房贷的情况就会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社会问题了,这个时候,银行就会收回抵押物,也就是很多人会失去他们的房子,&/p&
&p&中国人有这个特点,就是他们希望把事情搞大,觉得最好政府来兜底,但实际上政府是不会兜底的 ,如果一些地方比如外贸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大量的人还不出 房贷 , 他们就会批量走上街头去游行什么的,会变成国际新闻事件,整体社会的投资信心就会受打击。(不相信会游行的,说明你对社会并不关心。 中国游行闹事不少的 。)&figure&&img src=&/v2-fd0c1bd0c8b124fbb9a92dd21a671f4a_b.png& data-rawwidth=&1286&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6& data-original=&/v2-fd0c1bd0c8b124fbb9a92dd21a671f4a_r.png&&&/figure&&/p&
&br&&p& 银行收回房子以后,就会试图在房地产市场上抛售, 这样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同时 经济下滑时 买房的意向本来就低, 所以会导致局部地区房价下降。这个房价下降可能是局部的,但是批量还不起贷款的事件,会通过 新闻媒体 放大效应。房奴游行肯定是禁止报道了,只能小道消息传播,更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情绪,情绪会导致楼市交易量的下降。&/p&
&br&&p&房价如果下降超过10% ,就会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p&&p&为了更好 的理解降价这个事会有多大影响,我们先看一下中国房价指数图。这个图包括7年的完整房价,&figure&&img src=&/v2-80fe905a4dfaf1fb95abf_b.jpg& data-rawwidth=&1862& data-rawheight=&7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2& data-original=&/v2-80fe905a4dfaf1fb95abf_r.jpg&&&/figure&&/p&&p&我们把这个图栅格化,10╳7,然后我们就能看到每降价10%,有多少人受到影响。&/p&&ul&&li&如果房价下降10%,全部2016年下半年买房的人平均下来是亏损的。下半年交易超过8亿个平米,其中很大一批 陷入亏损,不过这不算大。&/li&&li&如果房价下降20%,从2013年到2016年全部的购房者平均下来 陷入亏损。这个就有点严重了。整整4年里,有多少人穷尽一切去买房?亏了的人能淡定笑看毕生积蓄亏损吗?&/li&&li&如果房价下降30%,七年以来的购房者平均下来 陷入亏损。(指数能推断一个整体结果。,是为了形象理解问题,不能代表局部具体情况。 )&/li&&/ul&&figure&&img src=&/v2-08ce_b.jpg& data-rawwidth=&2518&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18& data-original=&/v2-08ce_r.jpg&&&/figure&&br&房价要是降多了,不要全局,只要局部,比如一个市一个省降价,牵涉到的就不仅仅是家庭个人房奴,而是有很多大的企业和大的资金会卷进去。有很多的企业和资金是炒房和投资的, 他们 会用杠杆,就是他们可能一口气投资100套房子,但并不是用现金购买,而是借钱买的。 跟真正的房东不一样,他们不考虑个人征信问题。行情不利了他们可能放弃还贷款,宁愿让银行把房子收走,因为这样对他们来讲财务上是更划算的,。如果这种事件发生,
价格会进一步下跌。&br&&p&中国的GDP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受强劲的楼市支撑,所以楼市如果一旦走软,会导致GDP下降,GDP的下降又会导致更多的失业,失业又会导致进一步还不出房贷,于是会有更多的房价下降。这样,局部楼市出问题,就会扩大成为全国性问题。&/p&-------------------------------------------&br&&br&&p&参考下去年年初我对2016年房价的看法。&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深圳房价会回调么?还是继续涨下去? - AreYouKiddingMe 的回答 - 知乎&/a&&/p&&p&-------------------------------------------&/p&&br&&p&根据评论再 补充几句。中国房价上涨只不过只有十几年历史,有人就以为房价是永恒的了。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也不到30年,1990年才开始有商品房,你确定江山已经永固? &/p&&br&&br&&p&沉迷于房地产的人,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看不到大图景。big picture。&/p&&p&1.很多人说基建和投资,国家还是会继续搞的,经济三驾马车嘛。 但基建不是免费的。国家和地方政府负债已经非常高了,高到令人不安。这两年中国经济就是靠举杠杆维持在6-7的。国家负债是不可能无限上升的。&/p&&p&对比:美国债务与中国债务扩张。&figure&&img src=&/7eb431efb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7eb431efbf_r.jpg&&&/figure&&/p&&br&&p&2. 注意我没有说17年必跌,预测必跌必破的是神棍。事实上,局部上涨或 整体楼市企稳,都是很可能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前 ,楼市泡沫已经破了房价还在继续涨,这是泡沫的特性。除非大崩溃类似雷曼危机那样的,楼市价格高昂 依然持续 。但这与我文初的建议并不矛盾,我在文初说的是 ‘17-18年不建议购买’,原因呢?因为风险持续加大,潜在收益 降低,不是一个好投资。喜欢赌博的请自便。&/p&&br&&p&最后,看到有这么多人强烈批判我,强烈看涨 房地产,我其实很欣慰,挺好的,因为这些力量就是泡沫的支撑力。希望你们是对的。&/p&&p&最后希望大家记得月回来看这篇回答,打我的脸。&/p&
我认为2017年、18年不适合买房, 中国经济里,多年来有个要素一直没有变过,但是未来是不是也 不变,很难保证,这个要素就是就业率,就业率这个问题,国家没有好好地统计过,数据不可信,一般的老百姓也不 关心,不关心 是因为过去的 三十年,高速的 两位数…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老马常常欺负老杨。欺负老杨并不是打过老杨或骂过老杨,或在钱财上占过老杨的便宜,而是从心底看不起老杨。看不起一个人可以不与他来往,但老马说起笑话,又离不开老杨。老杨对人说起朋友,第一个说起的是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老马背后说起朋友,一次也没提到过杨家庄的卖豆腐也卖凉粉的老杨。但外人并不知其中的底细,大家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br&&br&这是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也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把我打动的够彻底。&br&&br&记得牛爱国和他媳妇没话说,然后他找话夸自己媳妇。找到话了,说的着了,也就不尴尬了罢。&br&&br&而牛爱国他媳妇恨恨的说:牛爱国,你真毒,求求你,不要再折磨我了。&br&&br&是啊,频道不同的两个人,对方多说一句话,都是在拿起刀愣愣的割对方的肉。&br&&br&书里说:&br&&br&世上最难吃的是屎,世上最难寻的是人。&br&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的着的人千里难寻。&br&&br&这辈子,就是在和孤独起舞,若赋予孤独一个使命,那就是寻找另一份孤独。&br&&br&穷尽一生,都是在觅寻那个肉体上和心灵上都说的着的人,太难了。&br&&br&可是步履从不停歇。&br&&br&&br&我之前把这部作品推荐给一个学姐,学姐在kindle上看了一半和我说:这本书在我kindle上,我永远也不会删。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老马常常欺负老杨。欺负老杨并不是打过老杨或骂过老杨,或在钱财上占过老杨的便宜,而是从心底看不起老…
&b&强烈推荐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b&&br&&br&当初作为一个法学院文科生修了一个工商管理的二专,天天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时候我是超级崩溃的。老师估计看我们这群二专的学生接受能力确实有限,所以推荐了这本书给我们。&br&从此以后,感觉自己不再算个经济学白痴了-_-#&br&&br&&b&下面是这本书第一本第一章的标题。是不是光看标题就非常吸引人!反正从此以后西方经济学课不再无聊(专业课的同学请不要鄙视我)&/b&&br&&p&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p&&p&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p&&br&·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br&&br&·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br&&br&·为什么 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门上要安锁?&br&&br&·铝制易拉罐的生产成本本来可以更低,可为什么人们不那么做?&br&&br&·为什么自动贩卖机卖报纸的时候,允许顾客付一份钱拿若干份报,卖饮料的时候却不是这样?”&br&&br&·为什么有些车的加油孔在司机一侧,有些车却在副驾驶一侧?&br&&br&·为什么受哈顿所有的出租车都是黄色桥车,而伊萨卡的出租车大多数是色彩各异的小货车?&br&&br&·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br&&br&·为什么 DVD 和 CD 的尺寸一样大,但 DVD 包装盒却比 CD 包装盒要大得多?&br&&br&·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br&&br&为什么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形状呢?&br&&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src=&/54fa60a62cc7ad5f489fac36a06315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4fa60a62cc7ad5f489fac36a0631563_r.jpg&&&/figure&&br&&br&&br&赠送给看到最后的人一个书中的故事。&br&&br&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个闹钟,价位 20 美元。有个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只卖 10 美元。你会进城买这个 10 美元的闹钟吗?还是直接在隔壁的杂货店买?不管你到哪里买,如果闹钟出了故障,都由制造商保修。大多数人都选了去凯马特超市买闹钟。再看看下一个问题.&br&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 2510 美元。同样的电脑,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卖 2500 美元。不管你在哪儿买.出了问题都要退回原厂保修。你会在哪儿买这台电脑呢?大多数人会在学学校买。这就是&b&成本效益&/b&的问题。&br&想听后续分解,请自行看书,并且手动右上角点赞。感激你对我付出的时间的回应。&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67& data-rawheight=&102& src=&/99e9f91a32cdd6ef9d3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7&&&/figure&&br&----------------12月5日更新---------------&br&真开心,首赞过百,感谢大家的支持。&br&感觉大家都蛮喜欢看书的,再给大家推荐一本《天生购物狂,西方购物简史》。&br&当时我看了上面那本书后,接着看的这本书,不是张柏芝演的那个电影......不是理论性的书籍........&br&非常通俗易懂,也趣味横生。&figure&&im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280& src=&/cf3dd5d19c43a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br&&br&··············日··············&br&··············只看到收藏数量增加·······&br&··············点赞数却不变··········&br&&br&··············日··············&br&&br&推荐了两本书,点赞都破600了。民女惶恐,承蒙各位厚爱。&br&
看到有人评论叫我再推荐几本书。以上这两本是我初学时看的,适合业余人士,外加符合这个题目,所以推荐在此。如果还有人想深入了解的话。&br&曼昆,经济学原理,推荐微观经济学分册,更贴切易懂。当然,宏观分册也棒棒哒(^ω^)&br&&figure&&img data-rawwidth=&2293& data-rawheight=&3185& src=&/6f7f7aacba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93& data-original=&/6f7f7aacba_r.jpeg&&&/figure&&br&&br&还有就是每本书里总是会提到很多其他的书,你发散着找到自己喜欢的很容易。&br&&br&&br&再次谢大家厚爱o(^_^)o&br&&br&&br&&br&&br&·················日············· ·················最后一次更新··············&br&&br&点赞破3k时,收藏为4877,我还在想会不会拉开2k的差距ヾ(@⌒ー⌒@)ノ&br&&br&我二专为工商管理,只学习了一部分浅显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类知识。请不要邀请我回答经济法类的问题,也不要问我推荐更多经济学类理论性书籍。我怕误人子弟啊!&br&&br&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br&&b&找书方式&/b&:&br&1.读了一本书,觉得很对口味。就去看此作者的另外一些书,可适当翻看此作者的老师的书和此作者喜欢的作者的书。&br& 2.读了好多本书,里面都引用或提到另外一本书,并且给出了一些适当的解释或引用的那句话引起了你的注意好奇兴趣,就去瞧瞧那本书。&br&3.我平时会适当先用豆瓣下一个专门看书评的app.
“读书”(据说只有苹果才有,不知道安卓出了没)。看看书评,形成大概框架和问题意识。里面有成千上万的书评供你了解此书是否为你所爱。&br&不要懒,总去找人推荐,别人习惯的喜欢的看书方向不一定是你习惯的喜欢的。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br&&br&下面是业余时间:&br&今天一定是个好日子,我有三位朋友生日。&a href=&///people/5e5ca97bd7a3f1ba550bc2bcf6b3b3f2& data-hash=&5e5ca97bd7a3f1ba550bc2bcf6b3b3f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5e5ca97bd7a3f1ba550bc2bcf6b3b3f2&&@镜子&/a& 乖宝宝,生日快乐。&br&&br&也祝各位看书愉快!&br&&br&&br&
全篇完&br&&br&
强烈推荐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 当初作为一个法学院文科生修了一个工商管理的二专,天天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时候我是超级崩溃的。老师估计看我们这群二专的学生接受能力确实有限,所以推荐了这本书给我们。 从此以后,感觉自己不再算个经济学白痴了-_-# 下…
&figure&&img src=&/v2-d4d2653bffc75ce5a957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2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v2-d4d2653bffc75ce5a957_r.jpg&&&/figure&大家好,快过春节了,给大家拜个早年。&p&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南京大屠杀」——这个中日关系上的「死结」之一。&/p&&p&包括家父在内,当我谈到我想写写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的时候,很多长辈都忧心忡忡地劝我别写,因为「政治因素太多」,而且「哪句话说不对,就会被人揪出来」。他们是为了我好,我知道。是的,我明白现而今的网络环境里,一天到晚等着扒别人皮、打别人脸,甚至用这个来给自己增加「政治资本」,甚至仅仅是为了「走红涨粉」的喷子着实不少,但是可惜,第一我不怕,第二我根本不在乎。&/p&&p&我只想写出我的文字,有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文字。&/p&&p&然后给你们这帮小天使看。&/p&&p&==========================&/p&&p&开始想写「南京大屠杀」的契机,是因为从去年年底开始,我着实地被一些日本政客的言论恶心到了。自民党的原田义昭议员,公然在广播和街头演说中表明:「我国(日本)应当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p&&p&而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也在日的「战后70年讲话」中提到:「现在的日本民众里,有80%以上都出生在战后的时代里。我们的子孙后代们跟那场战争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不能让他们都背负上需要不停地谢罪的命运。」&/p&&p&熟悉我的人大多知道,我对「日本人」这个群体完全不反感;真正让我反感的,是「无耻的人」。&/p&&p&而所幸,多亏了之前对《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资料的收集,让我知道了一位非常有胆识,而且行动力超强的记者,清水洁。他在2015年写了一本《调查「南京事件」》,应该可以看为日本最新的,对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工作。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记者,他在书中所罗列出的,对多名参加过占领南京的日本老兵的采访,甚至是日记、录音等等第一手材料,不仅正面回击了那些日本右翼政客「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谬论,同时也给作为中国人的我,展现了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侧面:&b&日本军人亲身经历的南京大屠杀。&/b&&/p&&p&因为这本书在国内并未出版,我本人也没有关于擅自使用这本书所罗列的证据和证词,来联系过清水先生,所以出自版权上的考虑,我无法放上原书的过多内容,同时也不应使用原书中的照片及配图。这点还请各位谅解。&/p&&p&========================&/p&&p&&u&1. 日本政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逻辑,究竟有何问题?&/u&&/p&&p&大部分关于「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p&&p&a. 日本军队并未进行屠杀,而是&b&正常的作战&/b&,以及&b&对游击队的清缴&/b&;&/p&&p&b. 当时&b&南京人口只有20万人,所以「屠杀30万人」是无稽之谈&/b&;&/p&&p&c. 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几乎都是&b&伪造照片&/b&;&/p&&p&d. 中国方面只有一些「事件当事中国人」的&b&单方面证词&/b&,是「&b&反日宣传&/b&」;&/p&&p&而我们最常看到的报道,是&b&「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b&这样的新闻。&/p&&p&&b&很遗憾,以上的信息都是假的。&/b&&/p&&p&-----------------------------------&/p&&p&我们先来说说日本政客提出的「正常作战」和「清缴游击队」的说法。&/p&&p&根据日本陆军留下的作战资料,自日起,因为淞沪会战的爆发,导致了在南京的日本侨民安全受到了威胁(因为当时南京是我国首都,有很多日本的驻华机构都坐落在南京),因此开始了对南京周边的军事目标的空袭。&/p&&p&然而事实是,在8月15日之前,在南京的所有日本侨民和机构都已经悉数乘火车迁往了华北地区。日本以「保护侨民」的借口,对南京郊外的两处机场进行了破坏,这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行为。&/p&&p&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对于1937年爆发的三次标志性中日冲突: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命名中都没有出现「战争」的词语:「卢沟桥事变」,「上海事变」,以及「南京事件」。这是因为根据1928年国际联盟所发布的《非战公约》中,限定了签约各国「可在自卫的范围之内行使武力」,并且这类行为不会被定义为「战争」,其他各国应当保持中立。所以如果日本可以找到「保护国民」的借口,便可以堂而皇之地侵略中国——与此同时其他签约各国还不得不保持中立。&/p&&p&使用「事变」这一词语,使日本在当时的对国内宣传中,成功地扮演了「保护本国国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受害者角色,煽动起了国民的爱国热情。而战后,这一叫法也同样沿用至今。&/p&&p&而日本军队在淞沪会战结束前夕的10月20日,便急匆匆从日本本土新组成了第十军团,由三个师团构成。11月15日,第十军团开始向南京进发。而从陆军留下的记录中,当年12月1日,由裕仁天皇和陆军大本营签署的《大陆令第八号》才正式发送到日本军队,内容是:&/p&&br&&p&「中国方面军司令官,当与海军协同,攻取敌国首都南京。」&/p&&p&也就是说,军部的命令在12月1日才下达,而日军向南京的进发,其实早已在11月中旬便开始了。如果我们再往前看的话,其实8月15日开始的南京空袭,中国方面军就已经出现了进攻南京的意图。&/p&&p&所以对南京的进攻,其实是日本陆军失控的表现。&/p&&p&而在对南京的进攻中,有几条日军的军令,格外引人注目。&/p&&p&上海派遣军第九师团在12月5日收到的军令:「1. 根据上级判断,大部分中国战败军人已经便衣化,因此发现任何嫌疑人等,应立即拘捕并监禁; 2. 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应被视作便衣化的战败兵,一经发现立即拘捕监禁。」&/p&&p&在这样的军令之下,进攻南京的日军部队,与日本海军完成了对南京城的包围之后,便开始在南京周围大举搜索全部青壮年男子,并以「游击队嫌疑」进行了关押。&/p&&p&12月13日凌晨3点10分,日军占领中山门。上午8点30分,第十六师团战车第一大队到达中山门,同时各支部队同时开始,从南部和东部攻击南京城墙。国崎支队到达浦口,切断了中国军队从下关北渡的退路;山田支队在海军的配合下攻克了乌龙山,向幕府山进发。&figure&&img src=&/v2-caa003fc2b671e8f48ea9e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caa003fc2b671e8f48ea9eb_r.jpg&&&/figure&&/p&&p&从13日凌晨起,由于日军攻势突然猛烈,大批难民及中国残兵为了躲避日军,被迫从南京北面的下关出逃,沿扬子江南岸一路向东逃走。在逃走的过程中,很多国军&b&脱掉了军服,丢弃了武器&/b&,乔装为老百姓出逃。&/p&&p&参加了南京进攻的日本驱逐舰「海风」,当天留下的海军「作战详报」中写到:&br&&/p&&p&「昭和12年12月13日,晴,风向东南偏东,风力三米。&/p&&p&1043 第一次射击开始 目标乌龙山炮台&/p&&p&1048 射击停止&/p&&p&1320 司令官发令 各舰集中射杀沿岸散落残兵&/p&&p&1321 射击开始&/p&&p&1356 射击停止」&/p&&p&在江面上的海军,如何能够在这样的射击中,区别开「逃兵」和「老百姓」呢?&/p&&p&根据远在扬州市许巷村的村民回忆,在日军行军过程中,所到村镇会召集老百姓进行「欢迎日军」的仪式。但是在百姓们聚集到广场上时,便会将青壮年村民全部集中起来,或抓走或就地处死。这也是「清缴游击队」?&/p&&p&1956年12月的《文艺春秋》上,当时担任朝日新闻记者的今井正刚写到:12月17日举办了日军进入南京城的阅兵式。但是在两天前的12月15日,他亲眼目睹了大约4、500中国人被聚集在一片城中的空地上,空地的一面是黑色烧焦的墙壁。日本兵每次带出6名中国人,让他们面对墙壁排开,然后从背后集体射击,再走上前去用刺刀补刀,以此往复。他在等待被枪决的人群中看到了他之前担任驻南京记者时,认识的裁缝和他的儿子,于是便前去解救了这两人。&/p&&p&从12月15日夜里,大批的中国男人被成群结队带到扬子江边,之后便传来机关枪的轰鸣。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残兵,多少是百姓,谁也不知道。&/p&&p&--------------------&/p&&p&然而退一步讲,杀死残兵,就是正当的战争行为吗?&/p&&p&根据《海牙公约》第二款第一章第23条第3项,「禁止杀死或伤害任何丢弃了兵器,或者失去了自卫手段,已经投降的敌军士兵。」所以即使右翼政客狡辩「这是在作战中杀死对方士兵」,但同样,&b&这也叫屠杀&/b&。&/p&&p&清水记者通过偶然的渠道,了解到有一位住在福岛的老人,叫做小野贤二,他手中掌握有许多参加了进攻南京的日本老兵的「战争日记」,于是便造访了他。巧合的是,小野贤二先生所收集、采访过的老兵,大多来自「山田支队」。&/p&&p&山田支队在进攻南京时,担任的是占领幕府山,控制北上通道的任务——而这也让这只军队,截下了一大批沿扬子江边溃逃的国民党军队。被征召到这只军队的士兵,大多来自福岛县的会津若松。于是小野先生便近水楼台,从80年代起便开始跟这些老兵们交谈,获取到了非常多且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仅仅是战争中亲笔记下的阵前日记,他手中就有十几本之多。&/p&&p&从老兵们的日记中我们可以得知,隶属于陆军第十三师团第65步兵连队的山田支队,在12月13日至15日期间,总共俘虏了多达2万人的中国残兵。而他们对这些俘虏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折不扣的屠杀:&/p&&p&(因为记录的人所接触到的信息不同,大多根据自己估计,因此人数上有多少的差异。)&/p&&p&黑须上等兵(野炮兵第19连队):「16日,下午1点开始,包括我在内的20名士兵以扫荡残兵为名受命前往幕府山。傍晚的时候,押解着2、3天前俘虏的5000名中国兵前往扬子江边,先用机关枪扫射,之后再上前用刺刀捅那些没断气的人。我大概刺了30多个人,觉得血往头上涌。没死的人不断发出惨叫,里面有老人,也有小孩。我借了把战刀,想要试着割个人头下来。这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p&&p&宫本省吾少尉(65连队第4中队):「16日下午三点,大队长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处死战俘。3000多名中国兵在扬子江畔被枪杀,这真是在战场上见不到的光景。」&/p&&p&远藤高明少尉(65连队第8中队):「16日,天气晴。俘虏总数17025名。傍晚,上面来了军令,将三分之一的俘虏带到江边,射杀。」&/p&&p&近藤荣四郎伍长(野炮兵第19连队第8中队):「傍晚,关押2万名俘虏的地方发生了火灾,看守的士兵进行轮换,之后将7000人押送到扬子江畔,全部处理掉,之后用刺刀进行补杀。&/p&&p&临近满月,皎洁的月光从山的那一边投射过来。在山脚下的阴影中,却阵阵传来他们死前的惨叫声。在战场上我也没见过这样的光景。9点半左右归队。这件事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p&&p&目黑福治伍长(野炮兵第19连队第3大队):「16日,下午四点开始处决俘虏,扬子江畔死人堆成山,实在太可怕了。&/p&&p&17日,上午9点从宿营地出发,参加南京入城式。之后下午5点回到幕府山,将剩下的一万三千名俘虏全部枪杀。两天时间里,山田部队杀了大概两万名战俘。」&/p&&p&大寺隆上等兵(65连队第7中队):「18日,据说这几天总共杀了2万名战俘,尸体在扬子江边堆成了两座山。已经晚上7点了,派去收拾尸体的战友还没回来。&/p&&p&19日,早晨7点半我们全体列队来到江畔,开始收拾清扫工作。江边堆放着无数的死尸,吓了我们一跳。无处掩埋,于是我们便浇上汽油烧,再把剩下的东西扔到江里。焦臭的味道都能从鼻子里冒出来。全师团一起动手,干到下午2点才做完,之后午饭。」&/p&&p&......&/p&&p&而根据日本战时新闻报道:&/p&&p&《俘获敌军大量俘虏 塞满了22间兵营 但是口粮却成了问题》(朝日新闻日刊)&/p&&p&「两角部队在乌龙山、幕府山俘获了大量中国军队战俘。战果令人吃惊:14777名从南京溃逃的残兵,缴获的武器堆成山。然而因为部队紧缺口粮,第一晚俘虏们只能饿了肚子。」&/p&&p&在日本当时的新闻言论管制之下,任何关于日军的负面报道都不能被发表。一切著书、广播和报纸,都被军方牢牢地把控着——而这也是南京大屠杀几乎在日本报纸上见不到的原因。但是,像这样漏网之鱼的「表功」的文章,却从侧面印证了这些俘虏的存在。&/p&&p&2天时间,总共2万人,就这样被草草杀害,然后扔进江中。这不叫屠杀?如果日本右翼还想抵赖的话,那么很简单,请回答:「这近2万名俘虏去哪儿了?」&/p&&p&幕府山和扬子江之间,只有一条狭长的通道。煤炭港、鱼雷营、大湾子三处屠杀地点沿江边一字排开。我没去过扬子江边,不知道各位读者手里有当地的照片吗?&br&&/p&&p&&figure&&img src=&/v2-243f4e8cb278fe2680d38_b.png& data-rawwidth=&963&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3& data-original=&/v2-243f4e8cb278fe2680d38_r.png&&&/figure&据当时在驱逐舰「海风」上执勤的一名老兵说,14日开始,很多陆军便带着十字镐,来到了鱼雷营附近。他们在军营(其实是一处兵工厂)的水泥外墙上开始凿洞。水泥墙很厚,看起来干得很费力。凿开洞后,便开始横向拓宽。之后他们从宿营地拿来了重机枪和弹药箱,每隔十米放置一台,枪口不伸出墙外。狭长的枪孔可以让机枪左右摆动,不留下死角。&/p&&p&之后在这片河滩上的两边,军人们开始布设铁丝网。看到这里这名海军士兵才明白,这个工事并不是为了防止敌人从滩涂登陆——否则的话铁丝网应该是沿着河岸排列。这里是个彻彻底底的「刑场」。&/p&&p&之后海军的两艘驱逐舰,得到上级命令,15日开始在这几片岸边「巡逻」。据舰上水兵回忆:&/p&&p&「太阳开始西沉的时候,从幕府山方向上列队走来了好多人。队伍两边是端着枪的日本军人,走在队伍里的是俘虏,大部分人的棉袄都被脱去,光着脚,双手被捆在背后,两两一捆走在一起。&/p&&p&路上有摔倒在地的,立刻就被士兵用刺刀捅死。这完全是为了去赴死,而拼命进行的行军啊...&/p&&p&几千人就这样被驱赶到这片两旁被铁丝网围住的河岸上,黑压压挤得都快站不下了。军官命令他们面朝江面,背对水泥墙,静静站着。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俘虏在队伍里喊「万岁」,随后也有人开始附和。当喊到第三声的时候,军官的哨音响了,身后的重机枪开始同时开火,人群里顿时泛起了一层粉红的血雾。&/p&&p&一阵扫射过后,竟然从尸体堆里,摇摇晃晃站起了几个身影。这些人应该是刚才没中枪,但是又怕一会儿挨刺刀的,于是站起来主动要求补枪。重机枪几个点射,眼看着人就被打成了肉块。&/p&&p&步兵们开始走进尸体堆里,用刺刀扎那些没断气的。可能有一些运气好的,趁着夜色跳进江中逃走了吧?我们这几艘船在江中也在向岸边开火,估计能够逃生的可能不大。」&/p&&p&65连队队长两角连作在战后写了个回忆录,里面写到:&/p&&p&「12月17日夜间,俘虏暴动。我们押解着2000多人的俘虏,原本想在江边执行俘虏释放仪式,但这些俘虏一起向着日本军人跑过来,夺走了枪支和刀,并且砍死了1名军官,导致7名士兵受伤。我部队忍无可忍只好射击还击,但这些俘虏趁着夜色逃进了树林和江里,逃走的有上千人。」&/p&&p&不客气地说,这是赤裸裸地胡说,而且是在为自己的部队屠杀俘虏「找借口」。确实,一方面是俘虏暴动,另一方面他们还都逃跑了,这一来自己不但不是屠杀的凶手,更成为了「受害者」—— 这跟日本右翼的「装可怜」有什么区别?&/p&&p&实际情况是这样的:&/p&&p&17日夜间,因为鱼雷营堆积尸体太多,于是屠杀地点换到了大湾子。清水洁先生通过各种渠道的调查,找到了当时的机枪手...&/p&&p&老人对记者摆出了握住机枪把手的姿势,说:「三年式重机枪。这一次我们把会津若松连队的所有重机枪都搬出来了。三六十八,大概打了200发,花了10分钟时间。」&/p&&p&「三六十八」,是当时重机枪手的行话,意思是每分钟连射三次,每次六发子弹。三年式重机枪的最高射速是每分钟500发,但是因为枪身过热的问题,为了防止炸膛,大多数重机枪手都使用这样的打法。&figure&&img src=&/v2-542fb3ae88cdb91cc3eb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2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v2-542fb3ae88cdb91cc3eb_r.jpg&&&/figure&&/p&&p&19日,清理尸体的士兵们把残骸堆成垛,码到了三米高,然后浇上汽油焚烧。烧尸体的黑烟,在南京城里也能看到。&/p&&p&几天之内,近两万名战俘被枪杀,负伤跳江侥幸逃生的人,仅有9名。&/p&&p&可怕的是,一些国内媒体和媒体人,也糊里糊涂地跟着日本右翼的思路走了下去,却根本不对事情的经过进行了解,甚至写出了《中国战俘在幕府山大暴动 上千人得以逃脱》这样的文章。&/p&&p&=================================&/p&&p&&u&2. 事件当事人为何三缄其口?&/u&&/p&&p&根据清水记者和小野先生的调查,很多经历了屠杀事件的老兵,其实并不抗拒「将自己的亲眼所见说出来」。尤其是几名当时已经80多岁高龄的老人,他们说:&/p&&p&「刚战败那会儿,因为怕被判死刑,所以不敢说。但我都已经这把年纪了,不说出来对不起自己的良心。」&/p&&p&确实,日本在战败那段时间,为了掩盖战争犯罪的事实,做了很多工作。&/p&&p&从8月初起,位于东京的陆军大本营便已经意识到,战败投降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他们早早便开始组织负责军队档案记录的士兵们,集中焚烧大量机密记录和文件。这一幕,在《日本最长的一天》这部电影中也可以看到。传说中的731部队相关资料,也在这一时期被尽数销毁。&/p&&p&而战后一些原本并不在「战犯审判」范围之内的下层士官甚至是普通士兵,也因为「屠杀俘虏」等等事情,被判为「战争犯罪」,执行了死刑。最有名的事件,应该就是加藤哲太郎的故事了:&/p&&p&加藤哲太郎在战争中担任新潟的战俘营所长,因为对尝试多次逃走的战俘执行了死刑,在战后被作为BC级战犯通缉。他隐姓埋名在东京的小平市结婚生子,但在1948年还是被占领军发现,之后被捕,判处绞刑。&/p&&p&尽管1949年他的案子得到了重审,被改判无期徒刑, 后减为三十年徒刑,但他在狱中当做遗书而写下的《来生我想当一只贝壳》,作为反战题材的小说被广为传颂。小说的主人公在军中发现了飞机坠落的美军飞行员,将其杀死。几年之后退伍,但在战后却被当做战犯起诉,最终被判处死刑。他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再成为人了,我只想当一只贝壳,躺在深海的海底。」&/p&&p&&figure&&img src=&/v2-6f201d313d40f055b704d7720dba0812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6f201d313d40f055b704d7720dba0812_r.jpg&&&/figure&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政府对这些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执行杀人命令」而提起审判,其更深层的目的,在于让这些「知情者」闭嘴,不要把上层的决策者牵连出来,否则便将你除掉灭口。这恐怕就是大多数参与了南京大屠杀这起惨案的众多老兵,在很长时间里处于沉默状态的原因吧。&/p&&p&当然,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上面那些双手沾满了战俘鲜血的老兵们的日记,一定会痛骂他们「缺乏人性」。但我认为,大多数人在战争中,是很难做到「违背上级意志」的——毕竟军队传达的教育便是:军人的天性便是服从。&/p&&p&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的《血战钢锯岭》,主人公因为自身意志,敢于顶撞上司,不拿枪上战场的行为,确实表现出了超人的勇气。然而这在二战中毕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而且还是在相对自由的美军中。换做是集体主义和军国主义高度集中的日军,这样的人是会被称为「叛徒」而被处刑的。&/p&&p&所以我想说的是,尽管这些老兵都有着罪孽深重的过去,但他们肯站出来,肯将那段经历和那段历史讲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同时也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能够进一步更多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经过,更有力地找到证明这起惨案「发生过」的证据的关键。&/p&&p&我们可以不原谅他们年轻时的罪行,但是也应该感谢他们年老时还能站出来的勇气。&/p&&p&日本右翼们已经在骂他们是「国贼」了,我觉得至少不要让他们「两面收敌」。更重要的是,他们中还活着的人,已经不剩几个了。之前提到的留下了日记的黑须上等兵,早在18年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在活着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录音和影像资料,甚至NHK都来特意采访过他。&/p&&p&然而,他留下的一切东西都没有在电视台播放过,几次被尝试制作为纪录片的资料,都因为一些人为原因被阻挠。&/p&&br&&p&3.「南京市只有20万人,怎么可能杀30万人?所以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br&&/p&&p&这是APA酒店集团那位著名脑残董事长,元古外志雄在《真实的近现代史观》中,拿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真的存在」的一个辩题。玩弄数字游戏,是这些右翼最无耻,也是最无知的一个表现。&/p&&p&a. 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其实远远不只是12月13日至12月19日这短短一周时间。自日军进犯上海,准备攻打南京开始算起,侵华日军便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准备工作。之前我们提到的扬州市许巷村,事实上离南京有45公里之远——日军进行屠杀的范围,远远不止南京市内的这片地区,而是包含了几乎整个扬子江下游流域。&/p&&p&b. 南京大屠杀中的受难者,经常有个认知误区是:因为很多军人在逃跑时乔装打扮为老百姓,所以日军对老百姓进行的杀害,是为了鉴别军人。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在上面谈到过了,无论是否身为军人,只要被俘投降,丧失了自卫能力,便应当视为受保护的战俘。任何对他们加以杀害的行为——无论他们是曾经的军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应当被视为反人类的屠杀行为。&/p&&p&c. 根据1937年驻在南京的 Lewis Smythe 牧师的统计,南京市民人数总数达100万人之多。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杭州在1928年的人口为81万,青岛在1927年为32万,而作为中国首都的南京,人口规模至少应该要胜过这两个城市。&/p&&p&在淞沪会战开始后,南京住户开始外逃,但大部分也都散落在城市附近。同时,因为淞沪会战战败的原因,大量溃败后撤的国军沿昆山、太仓向常州和镇江退败,被追击的日军挤压进入南京附近的地域。参加淞沪会战的国军人数达70万,战损接近30万,剩余部队皆向西撤退。所以溃逃至南京附近的军队数量,其实是相当可观的。&/p&&p&d. 让我们再次回忆一下上海派遣军第九师团在12月5日收到的军令:「1. 根据上级判断,大部分中国战败军人已经便衣化,因此发现任何嫌疑人等,应立即拘捕并监禁; 2. 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应被视作便衣化的战败兵,一经发现立即拘捕监禁。」&/p&&p&所以在这样的军令指引下,接近南京的日军一面在构筑对南京的包围网,另一方面开始在南京周边搜罗青壮年男性,并且「监禁」—— 迅速进攻的日军其实并未带有足够多的给养,所以当时在这一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扫荡」:日军以支付「军票」的形式,征收了大量粮草对追击中国军队的士兵进行供给,但仍然难以填补大量征兆军队进攻南京的需求——小野先生收集到的日记中,有大量士兵都在抱怨有一两天的时间里,完全没有粮食的供应。&/p&&p&在「急行军」和「缺乏口粮」的背景下,日军与其进行「甄别俘虏」,恐怕更自然的做法便是统一处死吧?&/p&&p&这也让许巷村的惨案得到了逻辑上的合理性。&/p&&p&同时,在鱼雷营、大湾子被处死的大量中国战俘,也在侧面反映了日军缺乏给养,又无力输送战俘的事实。&/p&&p&在南京被杀害的30万同胞,不仅仅是老百姓,也有数以万计的中国战俘;不仅仅是南京城里的屠杀——事实上很多来不及逃走的市民还能侥幸躲进「国际安全区」——更多的是发生在南京城外,扬子江边,那些日军避人耳目,而有计划,有规律进行的屠杀。&/p&&p&-----------------------------------&/p&&p&然而,让我们再退一步,来看看这些右翼分子的可笑逻辑:&/p&&p&「因为被杀数字不对,所以大屠杀不存在」。&/p&&p&以及开篇我们提到的原田义昭议员,在广播节目里公然说:「南京事件根本算不上是屠杀。所谓的屠杀,必须得是国家或者相关的权力机构,有组织地,杀掉几千人几万人,这个吧,在国际法上吧,才算是屠杀。」&/p&&br&&p&&b&无论是几人、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只要是杀害无辜平民和战俘的事情存在,那么就不折不扣的屠杀。&/b&&/p&&p&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之一,「波士顿屠杀」,在冲突中被英军射杀的民众仅有五名,但仍然是屠杀,仍然点燃了美国民众的爱国热情。&/p&&p&从我们上面列出的老兵们的日记可以看到:第一,对战败溃逃的士兵的搜索,是军队组织进行的;第二,对被俘人员的集体屠杀,是军队组织进行的;第三,死亡规模远超几万人的水平。这几点都完全符合原田义昭释放出的,充满了可笑论调的「屠杀定义」。&/p&&p&而巧合的是,在日本陆军大量被销毁的资料之外,奇迹般地有一份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档案,得到了幸免。这就是《大日本陆军第六十六联队第一大队战斗详报》。&/p&&p&「第六师团步兵第六十六联队第一大队战斗详报,自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至 同年十二月十三日&/p&&p&前略&/p&&p&八,下午二时零分,联队长下达命令&/p&&p&1. 旅团命令,杀掉全部俘虏,处刑方法是将十几人分为一组,逐次枪决;&/p&&p&2. 收缴全部兵器,收到其他命令之前进行管辖;&/p&&p&3. 联队根据旅团命令,用主力对城中进行扫荡&/p&&p&以上便是你大队的作战任务。&/p&&p&九,根据以上命令,兵器收缴交由第一中队和第四中队执行,对兵器进行整理和看管&/p&&p&下午三时三十分,各中队长对集中后的俘虏处决进行了讨论,结果是各中队对俘虏人数进行平均分配,每次从关押室带出50名俘虏,第一中队于露营地南方谷地,第三中队于露营地西南方洼地,第四中队于露营地东南方谷地,分别对俘虏进行处决。」&/p&&p&「有组织性地进行处决」,这个算是铁证如山的证据吧。&/p&&p&所以右翼分子首先应当做到的,是承认「在攻陷南京的过程中,发生过屠杀事件」。在承认屠杀事实存在的基础上,讨论被杀数字才有意义。&/p&&p&而右翼分子在其中玩弄的脑残逻辑是:数字不对,所以这事儿没发生过。难道因为生的孩子丢了一个,就可以否认这一家人都不存在嘛?&/p&&p&====================================&/p&&p&4. 关于「伪造照片」&/p&&p&伪造照片的问题,是最让右翼分子们感到兴奋的话题了。&/p&&p&确实,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大量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照片,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要么张冠李戴,将其他事件的照片挪用过来;要么将照片有意识地剪裁,忽略掉其他可能对照片内容产生影响的要素;甚至还有将老照片合成过当做「证据」的照片。&/p&&p&不得不说,这些右翼分子的诡辩是非常投机取巧的:他们只要发现「存在一个疑点」,立刻就表现得暴跳如雷,企图将整个桌案翻过来。而这些不太牢靠的照片,也给了他们一个能够跳出来指责我们的引爆点。&/p&&p&从1971年开始,朝日新闻的本多胜一记者,便开始在报纸上连载他在中国收集到的,各种与日军二战期间残暴行为相关的情况。在他的影响之下,日本的教科书中,开始出现了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内容。&/p&&p&然而,1973年,作家铃木明写了一本叫做《南京大屠杀的幻象》的书。书中对我们耳熟能详的「百人斩杀人竞赛」和「30万受害者」的事情提出了质疑。自此之后,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在日本便开始了升温。&/p&&p&2005年,《验证「南京事件」中的照片》一书在日本出版。书中对大部分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照片进行了分析——尽管不知道分析手法是否正确——结论是「没有一张照片靠得住」。&/p&&figure&&img src=&/v2-cca1ffa481471_b.pn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7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v2-cca1ffa481471_r.png&&&/figure&&br&&p&日,《周刊新潮》刊登了一篇文章:《本多胜一承认:在「南京事件」的报道中使用了假照片》。&/p&&p&照片中是正在过桥的中国男女,以及一名扛着枪的日本兵。本多胜一当时配图的文字是:&/p&&p&「在强行掳走妇女和儿童的日本兵。强奸和轮奸的对象下至7、8岁的女孩,上至70多岁的老太太。」然而根据调查,这张照片原载于《朝日俱乐部》的日刊,内容是「我军士兵护送干完农活的女孩子们回村」。&/p&&p&尽管本多胜一前后进行过长达5个月的连载,但仅仅因为这一张图片,本多记者被迫承认「我自己也不记得用过这张图片,应该是误用了吧。」&/p&&p&于是在下一期的《周刊新潮》上,封面文章立刻出现了《本多胜一承认捏造照片事实!》的头版文章。而这,也成为了右翼分子和右翼网民们提出「照片都是伪造的!所以南京大屠杀也是伪造的!」的说辞。&/p&&p&然而本多胜一的话,其实根本没说完。他的原话是:「我自己也不记得用过这张图片,应该是误用了吧。&b&但是,这只是一张图片的误用,并不能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b&」理所应当地,后半句话被右翼分子们有意地无视掉了。&/p&&br&&p&那么,有没有真正存在的,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真实的资料照片呢?&/p&&p&答案是有的。&/p&&p&&figure&&img src=&/v2-45ec27d1d3a0ff0ee7d48ddbcc4d6f53_b.png& data-rawwidth=&353& data-rawheight=&4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3&&&/figure&同样在2005年,村濑守保的《新版 我参军的中国战线》中,收录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战地照片。作者村濑守保于1937年被征召入伍,随后担任军用卡车司机。他携带了两台照相机前往中国,随军拍下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在其中关于南京战场的部分,他拍到了堆积如山的尸体,以及在一旁准备清理的日本士兵。&/p&&p&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原侵华日军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伊藤兼男所办的个人摄影展中,所拍摄到的城破之后遭到屠杀的中国军民的照片,与村濑守保拍到的南京照片,气氛不谋而合。&/p&&p&----------------------------&/p&&p&当时随军出征南京的日本各大媒体记者,以及从军记者,总数不下100人。但是由于战时的媒体管制,以及战后右翼的各种打压威胁,当时拍摄的很多照片不但没有得到发表,有些更是被直接销毁。但只要时间允许,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反映事实的照片浮出水面。&/p&&p&但在那之前,我们不要急,更不要用伪造的,或是不确定的照片来试图说服顽冥不化的右翼分子。真理需要用真实的证据来证明。&/p&&br&&p&====================&/p&&br&&p&5. 承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p&&p&所以文章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会想问一个问题:&/p&&p&「不算右翼分子,普通的日本人到底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p&&p&回到开始时我提出的一个事情:日本的教科书中,到底有没有南京大屠杀?&/p&&p&从1975年版的高中《日本史》教科书中开始,「南京大屠杀」作为「南京事件」的提法,便开始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出现。&/p&&p&尽管其间有一些历史教科书中将南京大屠杀的事件删去,但这种事情并没有那么高的严重性——因为日本学校的教科书是公开采购的,校方有权利对市面上的各种教科书进行选择。而大部分学校所选择的教科书,都是「靠谱的」。&/p&&p&以目前市面上的教科书为例,在市面上占有率达到95%以上的历史教材,是东京书籍出版的《新编 新社会 历史》。在这本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是这样描写的:&figure&&img src=&/v2-a9da886b8a7141dd36aec770f40b4691_b.jp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v2-a9da886b8a7141dd36aec770f40b4691_r.jpg&&&/figure&&/p&&p&(&b&这是年版,别再弄错了说是2009年版,谢谢。&/b&)&/p&&p&「日本军队于1937年末攻陷了首都南京,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大量中国民众,被日军俘虏后遭到了杀害(史称「南京事件」)。」&/p&&p&同时还有注释标明:&/p&&p&「这一事件也被称为「南京大屠杀」。关于受害者人数还在进行各种的研究和调查,目前尚无定论。」&/p&&figure&&img src=&/v2-16a2dcfe67c6f09f4ce21d0_b.jp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v2-16a2dcfe67c6f09f4ce21d0_r.jpg&&&/figure&&br&&p&所以各位,妥妥地放心吧,大多数有学可上的日本年轻人,还是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有良知的出版社们,也明确地承认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至于那些辍学在家、不看书不看报,只在论坛上找高潮的日本网喷... 你管他们做什么?&/p&&p&-----------------------&/p&&p&日,日本各大新闻,都用头版头条刊登了以下新闻:&/p&&p&「因为「南京事件」的罪责,松井石根大将被判处死刑。同时,在事件发生期间,担任外交部长的广田弘毅,也因为「共同谋划侵略战争」的罪行,被判处死刑。」&/p&&p&日,松井石根,广田弘毅,以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多名战犯,在东京巢鸭被执行绞刑。&/p&&p&这是历史上永远无法抹消的铁证。&/p&&p&==================&/p&&p&6. 结尾&/p&&br&&p&写到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说什么了,网喷哪国都有,大抵脑残。结尾的部分,我把清水洁记者在书中的原话放上来吧。&/p&&p&「日清、日露、日中戦争。&/p&&p&私の生まれた国は、海を渡ってこの大地へ何度も攻め込んだ。&/p&&p&この地を「仮想敵」と指差し、「邦人保護」を口実にして。&/p&&p&多くの人が死んだ。&/p&&p&多くの人たちを殺した。&/p&&p&その「事実」は決して変わることはない。&/p&&p&そして忘れてはならないーー」&/p&&p&「日清,日俄,中日战争,&/p&&p&在我出生的国家里,有那么多次侵略了这块大地。&/p&&p&把这块土地当做「假想敌」,用「保护国民」作为借口。&/p&&p&让那么多人送死。&/p&&p&让那么多人被杀。&/p&&p&这个事实是绝对改变不了的。&/p&&p&也是忘记不了的....」&/p&&p&&figure&&img src=&/v2-5f30a2b7398bba2fd44bba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清水洁 作者近照)&/p&&p&=====================&/p&&p&谢谢各位小天使的阅读。&/p&&p&P.S. 原书日亚上就可以买到:&/p&&p&&figure&&img src=&/v2-d97ff5f04a54ceb377cb_b.png& data-rawwidth=&429& data-rawheight=&6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9& data-original=&/v2-d97ff5f04a54ceb377cb_r.png&&&/figure&有兴趣的话可以买来一看哦。&/p&&p&&a href=&/?target=https%3A//www.amazon.co.jp/%25E3%E5%258D%%25BA%25AC%25E4%25BA%258B%25E4%25BB%25B6%25E3%E3%E8%25AA%25BF%25E6%259F%25BB%25E3%E3%-%25E6%25B8%%25B0%25B4-%25E6%25BD%2594/d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南京事件」を調査せよ | 清水 潔 |本 | 通販 | Amazon&i class=&icon-external&&&/i&&/a&&/p&
大家好,快过春节了,给大家拜个早年。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南京大屠杀」——这个中日关系上的「死结」之一。包括家父在内,当我谈到我想写写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的时候,很多长辈都忧心忡忡地劝我别写,因为「政治因素太多」,而且「哪句话说不对,就…
&p&有个纪录片,叫《女子宿舍》,但是貌似网上找不到片源,百度搜这个关键词,最黑色幽默的就是显示的搜索结果都是《女生宿舍》那个不知所云的电影,找到了篇相关的报道,转过来看看。&/p&&p&原文为《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名字为:《【冰点特稿】:两元宿舍》,记者:从玉华,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文地址了,以下内容为环球网转载,转载地址:&a href=&///?target=http%3A///roll/86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女子宿舍住24小时收费2元 住户多被亲人抛弃&i class=&icon-external&&&/i&&/a&。&/p&&p&全文如下:&/p&&p&———————————————————————————————————————————&/p&&p&2元女子宿舍:住户多夫亡离婚遭家暴妇女&/p&&p&[&b&导读&/b&]人!全是人!20多个女人,像沙丁鱼一样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一个挨一个的铺,铺上是抹布一样分不清底色的床单。“住宿24小时:2元”,是这里人头攒动的原因。&/p&&br&&br&&p&戚小光扛着摄像机,原本是要拍一个“很主旋律”的题材,一个有爱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是,当跟着这个女人左转右转进了一条胡同,顺着黑洞洞的楼梯上二楼,推开那扇铁门,他整个人惊呆了。&/p&&p&人!全是人!20多个女人,像沙丁鱼一样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p&&p&床就像偷工减料的木匠随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砖头、铁桶垫着。一个挨着一个的铺,铺上一条条打着补丁、抹布一样分不清底色的床单。外墙上贴着“上门打针”、“见证收款”、“高价收药”、“招聘”等花花绿绿的广告,其中一张A4纸写着:住宿24小时:2元。&/p&&p&2元,这就是人头攒动的原因。&/p&&p&机器就那么静静地转着,戚小光突然“心里汹涌澎湃”,尽管处在同一座城市里,这却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p&&p&这个吉林省吉林市电视台的记者,对农民工忙碌的场面一点儿也不陌生。他有时候也会想:夜幕降临时,他们像蚂蚁一样消失了,消失在哪里?这一次,他找到了“蚂蚁穴”,他决心拍这个“消失的故事”。&/p&&p&这一拍就是5年。搭档们一个个离开了,只有他坚持下来。到最后,他都数不清素材到底有多少,“反正一分钟不歇,电视至少能播上一个月”。&/p&&p&纪录片的名字很简单,取自这家旅馆阳台,蜘蛛网般的电线掩映下,一个不起眼的半米高的广告牌——女子宿舍。&/p&&h2&&b&“哭!哭当啥用,白扯!”&/b&&/h2&&p&张燕秒拖拉着3岁大的小芳找到这个半米高的广告牌时,是14年前一个冬天的上午,母女俩第一次进城的时候。&/p&&p&14年后这个盛夏的午后,她们仍然住在这里。床还是那张床,连床板上垫的海绵、纸壳子都没变过,唯一不同的是,45岁的张燕秒两个月前腿坏了,再爬不了上铺,小芳已经17岁,不再跟妈妈挤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张床上,也要单花一份钱。&/p&&p&张燕秒第一次坐在这间宿舍时,跟人哭诉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两个月的女儿,草房土地被占,日子过得“像腌渍的烂白菜”一样。14年来,几乎每来一个新人,都会坐床头哭诉一番,哭诉的理由无外乎离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顺……就像一个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着床板,不耐烦地呵斥:“哭!哭当啥用,白扯!”&/p&&p&当这些眼泪顺着老妇人皱巴巴的脸、少妇花样的脸,甚至孩子光滑的脸,滑落时,戚小光从没有给过特写,甚至哭得太凶的镜头,他会删掉,因为“眼泪只是她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p&&p&日子稍长些,这些苦命的女人不再说这是“难民营”,说这里是“常驻大使馆”,这里的女人不是“天使”,就是“大使”。这里的女人藏龙卧虎,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能上工地盖楼,下地是能“修地球”。&/p&&p&这里寸土寸金。躺下时,真正属于她们的空间也就比一个人略大。所有人下地时,属于她们的空间不及她们的一双鞋子大。行李压在各自枕头下,因为把包寄存在老板娘住的4平方米的小屋,需要一个月支付10元。&/p&&p&这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每天流出吸管般细细的自来水,女人们用它解渴、吃药、洗头、冲澡——哪怕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天,哪怕喝需要用热水化开的感冒冲剂。&/p&&p&钱是每天算的,老板娘挨个收钱时,有的从餐巾纸里掏出两个钢镚儿,有的解开裤子从内裤的口袋里掏钱,有的从随身的矿泉水瓶里扯出两张一元的纸票。&/p&&p&没有人会“阔气”地拍出一个月的住宿费。她们会像“候鸟”一样离开,一旦找到提供住处的打工地,她们就会搬家。等工地的活儿结束了,她们又会回到这里,寻找下一个打工地。这里就像驿站,像她们生活半径辐射开去的那个圆心。&/p&&p&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p&&p&宿舍楼下就是劳动力广场。严格地说,这不是广场,而是4条胡同构成的十字路口。这里距离繁华并不是太远,具体来说,距离火车站步行5分钟,距离长途汽车站步行4分钟,距离吉林市医院500米。&/p&&p&胡同里有朝鲜小吃,有卖90元一斤人参的老店,有叫“桃姐”之类的数不清的职业中介。天晴时,胡同里摆满了小黑板,有招聘司机专栏、保姆专栏、出国打工专栏。&/p&&p&把镜头往后拉,再往后拉,这个亮着4盏灯的60多平方米的女子宿舍,就湮没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7层老楼里,湮没在这普通的巷道里,湮没在这400多万人口、满语意思是“松花江边的城池”的吉林市里。&/p&&h2&&b&“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b&&/h2&&p&相比这个2元一天的居所,打工的老板提供给张燕秒们的住处要“敞亮得多”。&/p&&p&到黑龙江种稻子时,她们就住在田旁边的露天大棚子里,能看见满天星星。在乡下养猪,就自己在猪圈旁垒房子,“要多大有多大”。&/p&&p&10月一下雪,女人们能找的工作多是在餐厅刷碗,穿两双袜子套大胶鞋,站在到处是污水的地上不停地刷,那些碗怎么也刷不完,“一天17元”。&/p&&p&来钱最快的是上建筑工地,像男人一样筛沙子、捣灰、搬砖,一天赚70元。可这活儿,女人大多“吃不消”。&/p&&p&整个漫长的冬天,女子宿舍的女人都盼着雪快些融化,春天来了,地里就热腾了。&/p&&p&春天,她们可以住到农户家捡木耳,捡完这家捡那家,“扫荡整个村庄”。一天干14个小时,赚上50元。&/p&&p&夏天,她们可以坐票价7.50元的长途汽车,去一个叫乌喇街的地方剪毛葱。在农户家里剪,一毛钱一斤,在地里剪,一毛二一斤。不消说,女子宿舍同去的6个女
人都选择了多赚这两分钱。她们要天不亮,走6里地到田头。等到黎明来临时,剪刀的“咔嚓”声已经在田地回响了。等到三天后,她们的口袋多了近100元钱。&/p&&p&如果手脚够麻利,掰苞米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群人一字排开,边走边掰。在望不到头的大平原上,最快的人一天拿70元,最慢的人拿20元。&/p&&p&她们最最喜欢的还是在城里发广告,一天能赚65元。最暴富的一次,是老板娘带领大家去水泥厂种树,一天赚了95元,创了最高纪录。可再也没第二次了,人家说:“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p&&p&戚小光不拍这些宏大的“劳动场面”,因为这些大家都看得见。他更愿意守在那个逼仄的宿舍,等人回来。&/p&&p&人回来了,没活儿干,也不打紧,到楼下站着。&/p&&p&劳动力广场上,人们天然地分出区域来。男人站在马路的一边,女人站另一边,穿着皮鞋、开着小轿车的雇主就穿行在马路中间,雇主喊一句“焊工、瓦工”,就有一群人围上去,讨价还价,报价低的抢了报价高的单,就会发生拳头之争。这是几乎每天发生的事儿。&/p&&p&冬天,雪花飞舞,找活儿的男男女女把手抄在袖子里,找工作的牌子悬挂在手小臂处,冻得直跺脚。戚小光就踱在这人群里,等他把机器从大衣怀里掏出来时,有人拦着镜头喊:“拍什么拍,电影都是假的,只有战争片是真的。”&/p&&p&张燕秒腿没疼之前,一直比较抢手,她不用站多久,就能找到活儿干。她关节粗大,看上去一身蛮力。&/p&&p&而她同屋,对角线床上的68岁的宋淑文,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站在马路旁两个多月了,没有一个雇主跟她搭话,“她太老了”。&/p&&p&尽管出门前,她穿上了带花边的干净裤子,还用捡来的铅笔画了眉,用捡来的雪花膏,把脸涂得白白的,她跟人家说她只有“59岁”。&/p&&p&她有个秘密,连同住了十年的张燕秒也没告诉。一个月来,她的左眼疼得厉害,最初眯一晚还能好些,现在针扎一样疼,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她滴了快10瓶眼药水了,也没见好。&/p&&p&“现在盼一天黑一天,眼前越来越黑了!”她叹着气,分不清眼里淌下的是泪水,还是药水。&/p&&p&因为一只眼,她的雪花膏涂不匀,左脸黑一块白一块,她给空矿泉水瓶灌水时,对不准口儿,洒了一地。她不敢告诉任何人眼睛的事儿,她怕消息传到楼下的市场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p&&p&这些打工者私底下的生活,正是戚小光想要的东西。但宋淑文始终躲着他的镜头,她拒绝“照相”,她说:“出来打工10年了,人都以为我发了大财,见笑呀!”&/p&&h2&&b&“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b&&/h2&&p&镜头里一闪而过的,多半是那些皮肤皱巴巴、嘴角耷拉的中老年妇人的脸,唯独当转向皮肤紧绷、眉目清秀的小芳时,镜头停留了两秒,整个画面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p&&p&17岁的小芳,童年、青春期、少女时代几乎都跟这宿舍脱不了干系。14年里,她间或离开过女子宿舍。妈妈打工到哪里,她的家就在哪里,住过农户家、住过桥洞、住过火车站。&/p&&p&7岁那年,她被送到了乡下的小姨家读书,可二年级上学期一结束,因为家里没钱,她就被迫退学了。她的学历是“1.5”年级,尽管她很喜欢学校,她还记得班主任是个扎着马尾辫、爱穿米色西服、很有气质的女老师。&/p&&p&最近,她离开了女子宿舍,走时,她跟妈妈说:“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p&&p&可她走得一点儿也不远,她打工的餐厅距离这个宿舍不过七八分钟的车程。她喜欢那家提供住处的餐厅,尽管床只是餐厅的几把椅子拼凑起来的,可那里能上网,能看电视,能听客人谈“&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界杯&i class=&icon-external&&&/i&&/a&”,她喜欢那里“飘着油烟味的自由的空气”。&/p&&p&这些,戚小光的镜头是捕捉不到的,而戚小光也没打算用任何旁白去解释,他只打算静静地用镜头“打量”这个孩子。&/p&&p&镜头里,她总是把妈妈甩后头老远,跟妈妈吵架,一副厌恶女子宿舍、不喜欢妈妈的样子。妈妈说,小芳长大了,心野了,巴不得走得越远越好,“一心只想赚大钱”。&/p&&p&这个13岁就开始打工的姑娘,认为“自由价更高”。只要打工的地方能“提供住处”,她宁可工钱少点儿。&/p&&p&她一心想离开女子宿舍,她说这里的人都为下顿饭活着,她们眼里只有“钱!钱!钱!”。她讨厌劳动力广场,她说这里的男人都是“臭男人”。&/p&&p&在这条街里,她处处显出些许优越性。这张少女的脸只需在楼下的劳动力广场晃晃,不出10分钟,就能找到活儿。当然,凑上来的很多中年男人,不怀好意,介绍乱七八糟的工作。她也确实上过当。&/p&&p&晚上,有小芳的女子宿舍也多是热闹的。旁边的男子宿舍不断有人过来跟她唠嗑,请她吃饭,给她买“五六块一斤的超大号苹果”,夸她“有着地球引力般的吸引力”。甚至一个36岁的中年男人,求爱不得,写下血书:芳芳:你好,多保重!21点09分。&/p&&p&当镜头里,血淋淋的血书在上铺展开,小芳从上铺跳下来,快速消失掉时,整个画面一下子快“窒息了”。&/p&&p&小芳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属于这里。天一亮,她就出门,她一分钟也不愿在宿舍多待,哪怕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她踩着雪在空旷的街上游荡。她去过附近几乎所有的网吧,她玩飞车游戏,飙车时紧张得哇哇大叫,上网,认识了几个“很远很远的朋友”。她像画画一样,学会了写26个英文字母。&/p&&p&在她眼里,网上的世界,比女子宿舍的世界大多了,纯洁多了。但她不敢玩太多网上游戏,“那会让自己在现实里活不下去”。她迷上了神话题材的电影,人瞬间能成为“富人”,能获得很多种“武器”,能有无穷大的“力量”。她不相信灰姑娘,不相信一见钟情,她讨厌看韩国偶像剧,“太假太假了”。她爱玩网上一种结婚术的游戏,新人在一个叫巴岛的地方度蜜月,那里四面环海,开满桃花,“美极了”。&/p&&p&她伸出涂着绿色指甲油的食指和中指,做V状,比画着两个方向,“知道吗,我跟妈妈是两种人,我们走的是两种路,她属于那个宿舍,我不是!”&/p&&p&可瞬间,这个幻想着穿婚纱的姑娘就又堕入冰冷的现实。她饿了,她必须回到女子宿舍,跟妈妈一起吃饭。&/p&&h2&&b&“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b&&/h2&&p&在女子宿舍里,老板娘“孙二娘”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p&&p&尽管她抠门得厉害,为了省电,她8点半就嚷着熄宿舍灯。她的口头禅是:“拿钱来!”手机充电一次五毛,洗衣机转一次两块。冬天楼下市场上的人冻得受不了,来屋子暖和一会儿,她伸手要“一元钱”。她像守财奴一样,四处捡旧衣服,鞋子,堆在自己的小屋,隔上一段时间,在宿舍开一次展销会,三块五块卖给住客……&/p&&p&可很多人还是喜欢这个离了婚的泼辣女人,她常带领女人们一起打当日的短工,干活儿时,她把力气最弱的女人安排在自己旁边,照应着,回到宿舍坐床头给大伙儿分钱。&/p&&p&女人们常常为争水、抢马桶、丢了镜子这类小事争吵不休,老板娘就像“太平洋警察”一样,主持公道,平衡中间的关系。她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住客留下来”。&/p&&p&这段时间,上面查身份证很严,屋里的一个精神病人没有身份证,被老板娘赶了出去,第二天,看她睡在马路边,老板娘又把她“捡回来”。&/p&&p&“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老板娘说。&/p&&p&老板娘看得很清楚,这个宿舍的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出路的,她们被亲人抛弃、无房无地、年老色衰、没有技能、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出现精神问题,她们仅剩的是,日渐稀薄的力气。&/p&&p&她早就想好了这些走不出去的老女人最后的路:给救助站打电话,给110打电话。&/p&&p&可14年来,许多人根本等不到老板娘打电话。一个又病又老的妇人,从宿舍下楼,坐在劳动力广场的马路牙子上,等活儿干,等着等着就歪下去,死了。老板娘让警察带走了她。她的床铺,连床单都没有换,很快又住进了新客人。&/p&&p&5年间,有几个老弱病残的女人出现在戚小光的镜头里,可一两次后,再也没出现过。戚小光找了很久,等了很久,再也找不到了,“也许她们有人不在了。”戚小光声调悠长地说。&/p&&p&眼睛越来越差的宋淑文也想过死。她甚至想好了要买很多很多的安眠药,跟老板娘告别后,到外面找一个角落“永远地睡去”。可就在她坐在楼下马路边等活儿等不到,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时,一个路过的年轻小伙递给她两个菜包子,她一下子觉得“天都亮了,要好好活下去”!&/p&&p&晚上,女人们也会在宿舍唱歌,唱《小荷包》、《十五的月亮》,唱过时很久的老歌,有人会像《二人转》里一样转手绢,在狭小的过道跳交际舞。她们为“毛泽东时代到底好不好”的话题争论一个晚上。&/p&&p&她们自嘲“脚下的布鞋,与开奥迪的雇主穿的布鞋一样,养脚”。她们希望“像赵本山一样,唠唠嗑也能赚钱”。&/p&&p&她们也说女人间的私房话,宿舍有姐弟恋,大家会笑她“武则天,老有魅力了”。&/p&&p&拍着拍着,女人们在笑,镜头后的戚小光却鼻子发酸,他觉得,这群“我们认为没有希望的女人”,坚强地活着,“太了不起了”。&/p&&p&让他最动容的事情之一,是住在宿舍里的女人们“显摆”的样子。有人对吃的挑三拣四,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有人把300元钱买的手机说成值1000元;有人打工回来散一圈烟,装着很大方,或者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很忙碌的样子。&/p&&p&“这是她们捍卫尊严的表现。”戚小光说,“就像你我一样。”&/p&&h2&&b&“纪录片他妈的真残酷”&/b&&/h2&&p&宿舍里还住着两位不用付房费的成员——一只被称作“企鹅”的鸭子,一只爱吃火腿肠叫“笑眯眯”的黑猫。&/p&&p&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世界,它们成了住户们的精神支柱。鸭子的主人穿3元钱一件的衣服,却花10多元钱买了一个包,把鸭子装在里面。一天中,她最幸福的时光是,她吃一口柿子,鸭子吃一口。有人来串门,说“炖了鸭子吧”。这个女人大声说:“还是先把我炖了!”&/p&&p&不过,戚小光的镜头里很少有这样的“花絮”画面。他的镜头似乎总是在等待更残酷、更真实的东西出现。&/p&&p&终于有一天,他正在拍摄,屋里的两个女人打起来了,越打越厉害,等他过去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一个人突然拿出刀刺中了另一个人的腹部,瞬间血流如注。他把女人抱起来,跟老板娘一起把她送往医院,这个受害者最后脾摘除。他留下了3000元的医药费。&/p&&p&那一夜,他身心疲惫,内心充满了自责,惭愧,“如果我不为了镜头,早点跳出来,也许那女人不会挨上那一刀”,他跟做纪录片的同行朋友抱怨:“纪录片真他妈的残酷,我他妈的废了!”&/p&&p&镜头捕捉了这场流血事件,可有些事件,“不流血却比流血更痛”,这不全是镜头能捕捉的。&/p&&p&宿舍住着一些无事可做的女人,她们从不打工,她们对着过道里拿透明胶粘着的一面大大的破镜子,浓妆艳抹,她们只想在楼下熙熙攘攘人群里,找个有钱的“饭票”男人,嫁掉。&/p&&p&这个狭小的宿舍充满竞争,年轻女人给年老女人的“男朋友”一块西瓜,年老者就会认为年轻人要抢走她的“老头”,一通大骂。有的年老女人几个月没吃一口菜了,却舍得去温州人开的美容院,花50元文两道黑黑的弯月眉。&/p&&p&他们眼里,这里没有爱情,“柴米夫妻,没柴没米怎么做夫妻。”末了,他们会住到阳台那个每天7元的“夫妻间”。&/p&&p&说到底,“夫妻间”就是一个布帘子隔开的双人床,床上有封面起卷儿的《上海的爱情魔方》、《一只老鼠的艰苦奋斗史》,和几本武侠小说。&/p&&p&打开戚小光的录影带,就能看到一个男人对着镜头说:“女人,在我眼里,就是一身肉!”&/p&&h2&&b&“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b&&/h2&&p&张燕秒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戚小光的机器,抱着脑袋四处逃的样子。后来,她一边手撕烧鸡,拿啤酒瓶子喝酒,一边对着镜头流泪,说自己的新年心愿。&/p&&p&老板娘也常说自己的心愿。她希望戚小光资助她,改造这个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换掉,墙要刷上那种淡淡的苹果绿,地上铺上光滑的瓷砖,养上几盆花——像真正的“女人的宿舍”。&/p&&p&她抱怨生意远不如以前了。1996年,这个靠摆烟摊讨生计的离婚女人在劳动力广场开了第一家旅馆,第一晚只来了2个人,第二晚上6个,第三晚上10个。10天后,生意出奇地好。人多到拿啤酒箱子搁床板睡,起夜上个厕所回来都没地方了。那时农村苦,出来打工的人多,胡同里全是找工作的人,“苞米两毛一斤,猪肉2元多一斤,贱得厉害!”&/p&&p&最近几年,农村好过些了,打工的少些了。附近一下子又开了20多家旅馆,一楼好门面的都改造成了“时尚旅馆”,带电视机的一天30元,带电脑的40元。这让她“腹背受敌”。&/p&&p&起初,看着戚小光的机器总在她宿舍晃来晃去,她也抱怨“整这玩意儿干啥,不如给大伙儿找活儿干”,时间久了,她和张燕秒一样,对着镜头,就像对着老友的眼睛。&/p&&p&她们坐在床头,说自己活得多么“不得意”、多么“埋汰”,给女儿的嫁妆只能是“充充话费”。新年那天,还有人在镜头里说了“新年快乐”!&/p&&p&5年来,戚小光在这个片子里越陷越深。冬天零下30摄氏度,为了拍她们出门打工前忙碌的场面,他把5斤重的机器揣在大衣里,5点钟坐最早一班公交车,穿过松花江来宿舍拍片。这些女人对着镜头伸懒腰,打哈欠,穿衣服,解裤带看钱,刷牙,涂口红……&/p&&p&他请这里的人吃饭,给小芳生活费,帮她找工作,希望她走出这个宿舍;他给生病的人买药、看病;儿子高考出成绩的那天,他还在女子宿舍忙活……&/p&&p&有一年的年三十,他给老板娘钱,让她做一大桌子菜给大家过年。尽管他很清楚,他“干预”了镜头,这是拍纪录片的禁忌,但他没办法只拍她们吃馒头就咸菜的场面:“那画面太残酷了。”&/p&&p&随着戚小光的纪录片素材越拍越多,女子宿舍也在慢慢变化。&/p&&p&前年,老板娘在女子宿舍旁边租房子,又开了家“男子宿舍”,4元一天。女子宿舍的价格,则提到每天3元。&/p&&p&如今,老板娘决心用一生所有的积蓄把宿舍买下来,“要把宿舍开到自己80岁”。旁人说,这个精明的商人赌的不是房价,而是赌这群人不管怎样,也走不出这里。&/p&&p&几乎每个人离开这里时,都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回这个‘猪圈’了”,可不用多久,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又会回到这里。甚至有人出嫁了,跟丈夫吵了架,还会再回这个“娘家”住几晚。&/p&&p&如今,戚小光正在进行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他早早想好了“尾声”,那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交待”,而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p&&p&他要把这个片子“献给中国的农民工”,他希望片子在工地的脚手架前、工棚里,坐满农民工的露天电影院里放映,他希望每个看到片子里的人,产生共鸣:“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p&&p&“我一定会躲在银幕边,大声地笑,这比得什么奖都欣慰!”说这些时,戚小光笑出了声。&/p&&p&——————————————————————————&/p&&p&不知道是否有知友找到了这个片子的链接,希望能私信分享一下。&/p&&p&国内貌似把这片子的所有资源都给加到封神榜里了?&/p&&p&——————————————————————————&/p&&p&谢谢各位答友,真的没想到今晚有这么多人来顶这篇只是转载、不是原创的文字。&/p&&p&看着一条一条的评论及消息,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保持良知的人,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吾道不孤”。&/p&&p&——————————————————————————&/p&&p&再次更新:&/p&&p&真没想到这么快就点赞破了万,感谢各位。&/p&&p&关于这篇文章:&/p&&p&文章头部已经说明了,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了。&/p&&p&关于纪录片:&/p&&p&据说这部记录纪录片当年在网上放过预告以后,反响挺大,然后紧接着凤凰卫视就根据相关的报导和纪录片预告片进行了相关的专题采访,结果导致当地有关部门压力很大,就通过相关渠道对导演“做了工作”,所以才没了下文,以上只是据一个行业内的朋友说的。&/p&
有个纪录片,叫《女子宿舍》,但是貌似网上找不到片源,百度搜这个关键词,最黑色幽默的就是显示的搜索结果都是《女生宿舍》那个不知所云的电影,找到了篇相关的报道,转过来看看。原文为《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名字为:《【冰点特稿】:两元宿舍》,记者:…
&p&最近自己经营起了一家果蔬汁小店(可以关注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nicedayjuice),应该说尝试了不下百种搭配,最后的总结是,既要参照大众搭配,也要脑洞大开,大胆尝试。&/p&&p&先要科普一些关于水果的小常识&/p&&p&&b&1.先了解哪些水果易氧化&/b& &b&苹果、梨、香蕉&/b&
这些水果特别容易氧化,放进去的果肉是白白嫩嫩的,打出来就变成黑褐色的了,简直不能更痛苦。所以这些水果还是比较建议打底用,不建议作为果汁的主要搭配。&/p&&p&&b&2.明确哪些水果出汁率高&/b& &b&各种瓜(西瓜、哈密瓜、甜瓜)、梨、葡萄、提子(红提、青提、美人指等各种提)&/b&
这些水果自己的味道没有特别重,主要提供甜味,和其他水果放在一起也不会有违和感,是很好的搭配品。
另外,&b&火龙果、樱桃番茄、橙子、柚子&/b&的出汁率也非常可观。&/p&&p&&b&3.明确哪些水果味道很“自我”&/b&
我也不造该怎么描述这种味道,姑且用“自我”来形容一下吧。
列举如下:&b&芒果、凤梨、水蜜桃、木瓜&/b&。
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味道。。get到我的意思了吗?
这些水果特别适合作为果汁的&b&主要搭配品&/b&。
另外,因为它们的口感比较creamy,所以特别适合做&b&果昔&/b&,喝起来像水果泥,完全保留了水果的口感和味道。&/p&&p&&b&4.如果想做口感醇厚的果昔(思慕雪),一定少不了牛油果&/b&&/p&&p&&b&牛油果&/b&乃神物。&/p&&p&一方面,牛油果搭配任何水果都不违和,很自然地吸纳了其他水果的味道;&/p&&p&另一方面,又可以改变任何水果入口的口感,让果昔变得非常非常creamy!&/p&&p&这种醇厚简直就像喝老酸奶一样。&/p&&blockquote&注:那种稀稀拉拉的、口感和饮料没多大差别的牛油果混合果汁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依我的经验,那种果汁里面最多放了一勺牛油果吧╭(╯^╰)╮
&/blockquote&&p&------------------------------我是分割线-----------------------------------------------------------------------------&/p&&p&接下来就秀一秀我的搭配吧。&/p&&p&&b&一、果昔类(即比较浓稠的果汁搭配)&/b&&/p&&ul&&li&&b&小清新(牛油果+苹果+薄荷)&/b&&/li&&/ul&&p&* 如果苹果不够甜,可以加一小段香蕉调调味道。但千万不要加太多,&b&香蕉&/b&味道太重就一点都不“小清新”了;至于薄荷嘛,主要是用来调香的,加入之后会很不一样,非常重要的!买不到的话就去花鸟市场买一盆薄荷吧~&/p&&figure&&img src=&/d930f719ada1c3bd7a4ed49dddea4717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d930f719ada1c3bd7a4ed49dddea4717_r.jpg&&&/figure&&ul&&li&&b&热恋芒(芒果+凤梨)&/b& &/li&&/ul&&p&芒果和凤梨这两种热带水果,各自味道都很“自我”,但放在一起并不违和!&/p&&p&我还给它起了个很zuo很zuo的名字——热恋芒,哈哈哈&/p&&p&建议按1:1的比例进行搭配 (*^__^*)&/p&&figure&&img src=&/fcb58e1db776c688f2a247f5ab034917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fcb58e1db776c688f2a247f5ab034917_r.jpg&&&/figure&&br&&ul&&li&&b&芒果+水蜜桃+雪梨&/b&&/li&&/ul&&p&芒果和水蜜桃的味道都很“自我”,但水蜜桃会弱一些,为了突入水蜜桃的那种“甜香”,建议芒果少加一些。雪梨主要提供汁水和甜味。
相信我,水蜜桃的味道真的很奇妙,和芒果搭配会减少味道上的粘腻感。
水蜜桃没有的话也可以用白桃代替,但又硬又酸的毛桃还是算了吧。&/p&&p&另外,&b&芒果+水蜜桃+鲜橙&/b&也非常美味,鲜橙可以让味道更加酸甜可口。&/p&&ul&&li&&b&黄金奇异果+芒果+凤梨&/b&&/li&&/ul&&p&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d卡里的文件无法删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