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服装的社交电商 十大 平台有靠谱的吗?是不是都骗人的?

内幕-网红都去做服装电商,服装批发这事还能干吗?
内幕-网红都去做服装电商,服装批发这事还能干吗?
9:14服装批发这事儿还能干吗?来自变革家网
随着直播网红这两年的大行其道,服装电商也在她们的大力推动下变得愈加红火。
有数据统计,2016年双十一期间,销售过亿的24个服装品牌中,网红爆款就达到5个!随着在服装售卖从传统店面进化到淘品牌,再升级到如今的3.0版本“网红爆款”,这个行业似乎已经成功实现了互联网+。
这种形势之下,传统的服装批发行业活得怎么样呢?这门生意还能做吗?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老服装批发商,让他来讲讲当前形势下,服装批发背后的内情。
■口述 / 晨哥 某服装批发商 访谈-整理 / 苏宇
我们全家一直都从事服装生意,做了差不多20多年了,我个人主要做服装批发。
从事服装批发这个生意,基本都是懂行的,相较于零售端,这个行业新人一般比较少。所以如果有想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新手朋友,建议先到全国各地批发市场考察一番。
“服装批发赚25%,服装店赚100%”
做服装批发生意,首先要解决货源问题,批发商一般是直接从厂家拿货。全国主要的服装拿货地有北京、常熟、东莞。北京最著名的几个批发市场,譬如动物园批发市场,木樨园百荣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基本是北方服装批发的集中地。
做服装生意,最主要就是质量和价格。
其中,服装质量与拿货的地方有非常大的关系,北京货最好,江南货居中,东莞最次,东莞货的布料、针线、做工与前两者相比,直接差了1个档次。再就是服装价格,服装价格的区间,那就大了去了,我就说下中低收入消费者通常购买的平价衣服吧。
比如一件盖住膝盖的中长款棉衣,军绿色,帽子上面带一个货真价实的狐狸毛领,看起来非常高大上,放在服装店的柜台里完全可以卖1000块左右,而这件衣服的批发价是180块——当然拿大头的是零售商,不过零售商基本是走价不走量,而且它们承担了链条里最高的店铺租赁、人工成本,净利润率在50%—100%左右。
一件成衣价值链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如果出厂成本是100块左右,那么它的出厂价一般是130块,批发价就变成了180块,二次批发则为250块,接下来就到了老百姓最接近的零售服装店,价格则是450—550元。
对于零售商而言,如果衣服是当季款,给的零售价格基本是它进货价的2.5倍。所以,消费者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反推当季衣服的进货价,对于讨价还价还是有帮助的。
“库存是最大风险,尾货、改商标应运而生”
服装批发行业基本是半年淡季,半年旺季,零售端也差不多。淡季主要是在5—10月,这6个月,天气较热,衣服用的料很少,单价起不来,进货的零售商家家也比较少。
做服装批发的最大风险在于库存,这个风险比服装店高多了。想要做好服装批发,不要在意价差,而是要想方设法减少库存积压。这几年非常常见,也很受市场欢迎的尾货,实际是我们批发商手里最不好处理的货,对于这样的库存品,批发商一般放出很低的价格,或者直接让外面的“甩货”店子代卖。所以我建议各位消费者,尾货衣服最好别买,它们的性价比其实不高。
因为尾货基本在库房放置了一两年,就算是全新的用料比较好的衣服,老化问题依然是很严重的,这一点很多消费者都忽视了。而且购买之后就算消费者发现质量问题,店家也不会承认。而且,甩货店子的经营周期往往都非常短,一般1-3个月,所以从这些店子买的衣服,售后服务基本是零。
为了减少库存积压,服装批发行业还整出了一些有趣的“玩法”,例如换商标。换商标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术,小作坊都可以做。可能会有人问,消费者难道看不出来?说实话基本不会,因为改商标都是用电机打上去的,三角针基本可以把以前商标过的线盖住,普通衣服这个小“修补”痕迹,消费者基本察觉不到。
批发商之所以改商标,实质上是为了赚不同品牌的价格差。记得有一次,我陪一个朋友在批发市场闲逛,看到一款皮衣版型,觉得材料很不错,于是就用150元的价格拿了100件。随后,这些衣服的商标被我改成一个知名商标吊牌(成本1.5元/件)后,立刻以200元/件的价格卖了出去,就这样简单一个转手买卖,就可以净赚几十元的差价。
“批发市场套路多,新人要注意”
服装批发商对于选址,没有服装店那么讲究,批发市场基本都是建在一些租金较低地段不那么好的位置(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理解北京市政府为什么要将动批,大红门市场迁出市中心),扎堆在一起,空间位置选择实际上很少。但这也并不是说搞服装批发就比做服装店更省钱更有优势,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走量,一个是走价。
另一方面,服装批发也得靠零售端吃饭,服装店生意好,那批发商的生意自然也跟着吃香;如果批发商的生意不好做,直接说明整个服装行情都不太行,它俩的关系是唇亡齿寒。
如果有新手朋友想从事服装批发生意,建议你们先到全国各地批发市场考察一番。
批发市场里也有不少套路,新人容易踩坑。你可以学习这个生意是怎么做的,同时也学会怎么提防和观察机会,比如有些人开始不会问货的单价,而是装成一个大客户,先问有多少件,想清货,用这个来套商家的最低单价,低价把自己要的货拿回去,再提高一定比例转手给其他批发商。
还有些店,看似关着门没营业,其实里面还有不少剩货,这些货往往非常好拿,而且价格特别便宜,要是碰上店主“打包袱走人”,你去砍价的效果就更好了。
这些套路主要钻的是的厂家或大批发商消化积压的空子,但对于小批发商来说,想能方设法淘到低价货源就是盈利的一个重要保证。
变革家生意笔记:
1、一件成衣价值链分配大致是:如果出厂成本100,出厂价一般130,批发价180,二批商250,到零售服装店,价格450—550元。当季款的服装,零售价格基本是进货价的2.5倍。
2、服装批发行业基本是半年淡季,半年旺季,零售端也差不多,淡季主要是在5—10月。
3、做服装批发的最大风险在于库存,为了减小风险,批发商有时候会改商标或换商标,通过赚不同品牌的价格差来减小损失。
4、服装批发和服装零售店,一个靠走量,一个是走价。服装批发也得靠零售端吃饭,服装店生意好,批发商的生意自然也跟着吃香,它俩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媒体调查电商定制版猫腻:家电偷工减料 服装质量差很多_凤凰财经
媒体调查电商定制版猫腻:家电偷工减料 服装质量差很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下周“买买买”一族将迎接电商6·18大促。不过,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正接触越来越多的“电商定制版”“线上专供款”“网络专供版”,那么到底什么是电商定制版,除了价格的差别,“电商定制版”跟“线下实体店版”有什么区别?“电商定制版”真的是如卖家所说“没有店租所以价格实惠”吗?我们真的得到实惠了吗?北京青年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随着网购的普及,不少消费者已经很少去线下实体店,不管是家电、服装,还是数码、酒水,都选择在网上购买,连走亲访友的礼品也直接在网上下单。许多消费者表示,“几乎同样的东西,网上便宜许多”,尤其是一些“电商定制版”,标明比线下同款的商品配置更高。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家电线上便宜但偷工减料“我跟家人在线下家电卖场中看中了几款大家电,包括电视、洗衣机、空调,我们记下了型号、价格,拿回家准备在网上比价。结果电商上怎么都找不到同款,明明看照片外观、功能基本一模一样,但型号字母就是有区别,有的就只差一位。不过电商上面的价格真的便宜好多!”正在装修新家的徐小姐告诉北青报记者。例如一款三门冰箱,线上卖4000元出头,而线下一台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却贵出近2000元。柜台售货员告诉徐小姐,“选家电不能只看外观,两台冰箱一点也不一样,线上卖的是专门为电商定制的版本。电商定制版虽然便宜,但用料也差很多。”据该售货员介绍,一般电商定制版和线下版的会在几个关键的地方有区别,比如冰箱的发泡层厚度。发泡层是冰箱中起保温作用的材料,但成本非常高,一台冰箱的发泡材料的成本通常在200元到500元以上,因此,电商定制版通常会用薄一些的发泡层来降低成本,如普通版的为5cm的发泡层,电商定制版就用3.5cm。“别小看这1厘米多,冰箱的保温性能就有很大区别,影响到冰箱的制冷、能耗等多方面表现。”另外,线下版和电商定制版在面板和背板上也有区别。线下版的钢板质量更好,做工更精细,电商版不是使用塑料板替代,就是用质量做工稍差的钢板,如果将两台冰箱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明显看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就连电源线二者也有差别,比如卖场中的为170cm,电商定制的可能只有150cm,消费者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能感到不太方便。有业内人士介绍称,为了不影响卖场的销售,家电品牌会推出部分电商专供定制版,后者价格低廉,却存在质量差别。这些区别不会被写在介绍中,消费者也无法明确对比。据报道,浙江宁波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宁波市消保委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购买了40组对比样品,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了检测,结果发现“电商专供”有猫腻:不同渠道购买的标称美的C21-RH2133S多功能电磁炉,外观、功能标示是一样的,但是拆开以后发现,网购电磁炉比线下款少了一些电器元件;同样的型号的松下吸尘器,网购的吸尘器吸口直径居然比线下的小10毫米。虽然检测部门表示这样的“减元件”,符合国家强制标准,使用性能也不存在差异,但是许多消费者还是真切感受到了“一分价钱一分货”。食品电商定制外包装不同家在外地、在北京工作的小洁每次回老家前,都会给家人买些特产,不过拿着大包小包回家不太方便,小洁想到直接网购些特产回家。一次,她发现电商平台也有北京特产销售,就买了几盒“稻香村”点心,直接快递到家。“我回家看到东西就傻眼了,盒子上特别大的电商名字,还有电商的吉祥物,写着××电商定制版!”小洁说,她拎着“××电商定制版点心”挨家挨户送给亲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北青报记者看到,如今很多食品厂商都和一些较大的电商平台合作,推出“联名款”“定制款”。“产品包装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营销工具,电商借助这些包装将品牌触及到更多人群。一些大的电商已经不限于只做渠道,而要做品牌,与大的品牌合作也可以增加电商品牌的美誉度。一方面说明,我们电商平台货真价实,是厂商认可的;另一方面为电商打个广告,看到包装的人都可以第一时间想到来电商平台购买。”业内人士表示。业内人士表示,推出联名款商品,对于厂家来说也有好处。一家品牌商则表示,电商平台并未出钱给自己做包装,但推出联名款在该电商渠道会有更靠前的排名,也可以参加电商搞的一些活动,比如电商补贴的“秒杀”等,以此来提高产品销量。服装网络同款质量差很多同一品牌的服装,到了网上就比线下商场的便宜许多,这是为什么呢?上海佳圣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松启表示,这些品牌实际上线上线下是两盘货品,“线上货品比线下品质差,因为采购时候就控制成本。”不过,每个品牌的策略不同,有的已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有的则为了价格走两盘货。一知名羊毛品牌的线上专卖店长年打折,其线上羊毛衫、羊毛裤等价格为线下门店的1折到5折不等,郭女士购买后发现,同样标称“100%羊毛”的两件款式相似的羊毛衫,线上购买的手感、保暖程度和耐磨程度都差很多。线上客服告诉她,这是“线上专供款”。有调查显示,分别购买20组线下和电商版的服装鞋类,线上线下平均差价为127.25 元,差价率为17.9%。质量方面,日前,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宁波市消保委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一组服装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功能性服装,线上线下基本一致,符合质检标准。普通服装中,线下样品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但是线上服装质量不容乐观,三款网购线上服饰存在质量问题。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认为,虽然“电商专供”产品的质量与线下同款有一定差距,但“电商专供”产品为同一品牌商生产,也经过授权销售,所以不是假货,只是销售的渠道为互联网。姚建芳表示,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汽车电商便宜版供应量极小“一次我看到一家电商平台推出定制版的汽车,比4S店便宜,于是做了许多准备。好不容易等到开抢,结果瞬间秒没!”消费者黎先生说。据黎先生介绍,电商定制版的汽车是刚刚推出的,可能是因为电商平台补贴的缘故,配置要比普通版的高一些,也就是说相对便宜。但这份便宜是“限量”的,“很少有车企在宣传的时候会说这次会销售多少台,只说有多优惠之类的,但最后你会发现全网只有一两百台,一下就卖光了。”另外,有消费者表示,有的电商定制版汽车只是一种新的型号,相对比而言并没有比其他配置便宜,比贵的车型配置低一些,比便宜的又高一些,只是为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消费者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实惠。数码产品低价高配关键部件缩水“电商定制整机配置高,但价格却比市场价低了很多,买家一定要擦亮双眼,因为里面的关键部件,比如显卡,都是‘缩水’的。”一位线下零售商表示,对于台式机电脑来说,一些用户为了省事会选择电商定制版的“整机”,殊不知看起来更高的配置、更低的价格,却隐藏着猫腻。除了显卡等关键元器件外,散热器配件、供电模块规格、带宽、出厂日期等方面可能都有区别。“比如公版能插三个显示器,电商定制版只能插一个,整体性能也比公版的差一些。”有业内人士表示,非专业人士的感受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做专业用途如游戏、作图、影音编辑等就会感受到差距。专家渠道专款难比价“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知名电商分析师鲁振旺表示,电商定制版也需要分品牌而论,一些大品牌品质还是更加稳定。他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能仅比较价格,一方面有机会还是要到线下比较,另一方面也要参考一些已购消费者的评价。电商天使投资人、分析师李成东认为,这种做法最终损害的还是品牌商的形象,他表示,“如果是重视用户的品牌,即使提供专供产品也会保证质量。”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余超律师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如果仅是质量有差异,而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那么商家其实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而打个擦边球,“商家很清楚销售的是两种产品,如果刻意混淆两种商品,而不主动告知,那么有可能涉嫌消费欺诈。”余超表示,不过这类情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消费者自己在选购商品时也要注意比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承担举证义务,维权成本会很高。”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商家如果卖的是“电商专供”商品,首先必须要保证质量合格,并符合产品的品牌定位,其次应该向消费者进行明示,并告知消费者商品之间的差异,让消费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管理,通过规范“电商专供”商品的标识与销售,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李梦淙
责任编辑:李梦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赤子杂志社
达喜好头条
北晚新视觉北京
金融集结号
小贤说恒大
中国网直播
虎扑国际足球新闻
肆客足球App
叶紫看篮球
中新网国际新闻
环球网公号
容县生活天天事
北晚新视觉北京
全能体育柳号
中国直播网
环球网台湾
每日精彩视频
环球时报国际
环球时报社会
央视网新闻
环球时报军事视频
每日精彩视频
央视网新闻
环球时报国际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想做卖衣服的,是电商好做,还是实体店好做?_百度知道
想做卖衣服的,是电商好做,还是实体店好做?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实体店和网店各有各的优点,区别如下:投资对比:实体店需要的投资更高一点;成交收入:实体店的好处就是在以开店,只要选择的店铺地址不错就有成交,而网店前期需要各种推广;双方交流:开实体店和顾客交流就是面对面,而网店是在网上交流等。
专注网店设计、装修与服务
主营:网店装修,客服外包,网店托管,产品拍摄,直通车托管等
其实应该同时的。现在绝大多数实体店都有同时电商,这样互补,生意兴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低端用电商,高端做实体
我认为还是实体店好做
坚持下来 二样都好做
我做的是电商
应该是实体店好些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卖衣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比ZARA还ZARA,这家服装电商是怎么做的?
虎嗅注:英国两个值得关注的服装品牌,一个是Primark , 一个就是今天要介绍的Boohoo,前者通过供应链,将 “便宜”做到了极致,后者师从ZARA,却青出于蓝,将“快”做成了招牌。来学习一个。文章转自公众号Fashion采访手记(fashion_note),虎嗅获权转载。文/YIJIAZARA以什么著称?快!基本上,快时尚为什么叫做快时尚,大概就是因为ZARA。但是,你知道的,江山代有才人出,现在终于有个英国的电商服装品牌,「快」过ZARA了。它叫做Boohoo。Boohoo的身世Boohoo2006年在英国创立,最初是一家售卖大码女装的线下零售商,后来也尝试过邮购的方式。也是后来借着电商的风潮,把自己的战场主要设定在官方网站 (Boohoo的官网,好像还是缺了点时尚感~)Boohoo的创办人Mahmud Kamani出身在服装世家。他的父亲叫做Abdullah Kamani,在1960年代的时候,从深陷战乱的肯尼亚来到英国发展。当时,Kamani爸爸通过出售女人们最爱的手袋,获得了第一桶金,1993年的时候创立Pinstripe,为H&M、Topshop、ASOS等服装品牌供货。不仅是Mahmud Kamani的爸爸,他的儿子Umar Kamani和Adam Kamani也做服装生意,做的是一个叫做PrettyLittleThing(下面简称PLT)的平价电商品牌,和老爸做的Boohoo路数大致差不多。但是,PLT面对的真的是更加年轻一点的消费者,价位大概在150-350人民币不等,风格更加性感、活泼,在英国范围内实行免费退换货。(从网站首页就可以看出来,PrettyLittleThing挺活泼的)PLT曾经邀请贾斯汀的绯闻女友,同时也是美国摇滚歌手Lionel Richie的女儿Sofia Richie担任广告的模特儿,要抓住的正是15-25岁的这个核心消费群体。(Sofia Richie在PrettyLittleThing的广告里)应该是实现预谋好的,2016年12月,老子把儿子的公司收了。Boohoo宣布以330万英镑收购PLT的66%股权,剩下的34%由两位儿子占有。根据财报显示,截止到2016年2月的2016财年,PLT的销售额达到1700万英镑,同比涨幅是400%(当然也是因为基数比较低);截止到2016年8月,销售又超过了2016财年整年,达到了1900万英镑。预计2017年的增长会有150%,并且会达成盈亏平衡。(Boohoo也在积极开发手机端)吞了PLT的Boohoo,现在的销售规模接近PLT的10倍。2014年的时候,Boohoo上市了。Boohoo的创始人Mahmud Kamani说,公司一上市,他的电话就响个不停,不断有人来问他,要不要买架私人飞机啊,要不要买个足球俱乐部啊,Mahmud Kamani的回复一律是「您嗑药了吧」。(Mahmud Kamani)上市之后,Boohoo的增长速度惊人:截止2016年8月的2016财年,Boohoo的销售额是1.273亿英镑,同比增幅大概是40%,预计2017财年的增幅在38%-42%之间。2016年,股价足足飙升了260%,成为欧洲股票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股票之一。现在,整个Kamani家族的身价达到了3亿英镑,大概合人民币30亿元。让胖子瘦子都穿起来正是因为Boohoo是做大码女装起家的,它对消费者的分类,和别的服装品牌有点不同。Boohoot的销售数据显示,对利润贡献最大的是大码服装和超小号的服装。(Boohoo还是保留着做大码女装的传统~)Boohoo提供的是全品类和特色品类服装策略,除了丰富的常规服装分类之外,Boohoo还开发出了9个特色品类,比方说适合高个子的TALL,适合身材不高的人的PETITE,照顾肥胖人群的PLUS,还有为夜店潮人们准备的NIGHT等等。这一点,让好多身材不完美、但是又喜欢时尚的群体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终于有个地儿能找到特别合适自己的衣服。这一点,既是很好的营销手法,更重要的是,直接促进了销售。为什么说它比ZARA还ZARA?上面说的消费者群体还只是表面功夫,Boohoo最核心的竞争力来了,就是比ZARA还要ZARA,更快!ZARA的衣服,从设计到上架,人所共知是2-4周时间,H&M是3-5个月,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大概是6-9个月,而Boohoo可以做到1-2周之内,就让衣服从设计师的桌上到达仓库。没有人快过Boohoo!Boohoo也是一名Zara的模仿者。采用的也是跟着T台上大牌的潮流设计款式,“多品种小批量”地测试市场,再根据市场反馈迅速调整生产和配货。在上新数量方面,ZARA每天出120个新款,而Boohoo的日新款数量达到200个,也超过了学习对象ZARA。它为什么能在新品周期上超越Zara?从开发到新品上市大概要做的事情是识别服装潮流、设计、制作、发布。Boohoo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前面说了,Boohoo的创始人Mahmud Kamani出生在服装世家,他太明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服装能不能卖得好,太依赖设计师的能力(甚至是灵感了)。Mahmud Kamani要打破这个产品紧箍咒(ZARA同样也是),设计部当然也是核心部门之一,但是设计师参与的产品开发,变成和生产一样的流水线作业。而且,Boohoo邀请了足够多的设计师,保证设计的速度更快。让制作和发布的时间在可控的情况下,Boohoo作为电商——比ZARA更有优势——的优势出现了:Boohoo发布的新款可以只是一件样衣,剩下的码数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再决定是否生产,和生产多少。相比之下,Zara还需要背负每个新款的风险,每一款新款服装一般需要一次性至少生产一整套码数,每个码数需要至少3-4件,再运输到各门店。(Boohoo还找来了歌手Charli XCX合作,为了吸引90后消费者)新款放上网之后,通过网站上消费者的行为数据,Boohoo可以快速分析出哪些新款更受欢迎,据此做出批量生产的调整。而Zara由于还有运输和到店销售的时间,收集同样的数据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时间。随着忠实买家越来越多,Boohoo甚至会在以后鼓励买家参与新款是否值得量产的「投票」,这会让Boohoo在更短时间内等到更准确的数据,缩短决策时间。Boohoo能做到又快又多,是有强大供应链和管理水平做支撑:从设计到样品制作,营销到摄影,所有环节都被垂直整合在一起,大部分都在Boohoo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总部里面完成。(这个是Boohoo的pop up store闪存店)和ZARA一样,Boohoo也把供应商安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70%Boohoo的供应商都在英国本土。Boohoo网站上的照片全部在总部的5个大型摄影棚里面拍摄完成,每天可以完成350个新品的照片拍摄,修片也是如此。关于Boohoo的最新消息,是它准备收购申请破产的美国同业Nasty Gal,出价是2000万美元,今年的2月8号就会有结果了。Boohoo的野心已经不止在欧洲了,它正在向大美利坚全面进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9071.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吃力不讨好-服装电商“小单”之痛
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在传统渠道服装销售额增速放缓,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百货商场的服装销售额增速已低于5%的情况下,淘宝网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却以50%的速度增长。网络渠道火爆的背后,是大量“短、小、散”的淘宝订单。
  一大批淘宝C店卖家以批发市场或外贸工厂为货源,从中赚得了自己的一桶金。随着电商的成熟,卖爆款的淘宝卖家渐渐遇到瓶颈,一批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淘品牌酝酿壮大。自主设计产品的趋势催生了大量让工厂“心有余悸”的淘宝小订单。  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在传统渠道服装销售额增速放缓,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百货商场的服装销售额增速已低于5%的情况下,淘宝网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却以50%的速度增长。网络渠道火爆的背后,是大量“短、小、散”的淘宝订单。  一方面,随着淘宝近两年将运营重心放在了淘宝商城“天猫”上,一批淘品牌开始涌现,他们正在积极寻觅质优价廉并且关系稳定的加工厂进行合作。  另一方面,一部分个人淘宝店为了在激烈的网销竞争中突围,也开始转型为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个性服装店。  同时,快时尚火爆,以对时尚敏感、传播迅速的互联网为支撑的淘宝卖家,自然也受到了快时尚的影响。无论是已成规模的淘品牌,还是偏安一隅的个人淘宝店,都在不断提高产品更新频率,缩短产品销售周期。  因此,淘宝服装订单形成了“短、小、散”的特点,而网络销售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也注定了淘宝加工订单的利润往往不高,寻找合适的加工厂俨然成为淘品牌和个人淘宝店共同的烦恼。  淘宝案例:从批发市场到自主设计  王莹大学毕业已经3年多,大四的时候她开了一家淘宝店卖女装。  “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淘宝店,也都能挣钱,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王莹说,刚开始的时候她也跟大部分淘宝卖家一样,去批发市场淘货,但是大家都在拿差不多的货,感觉不能再光靠批发上货了。  于是,自认为“摸熟了淘宝门路”的王莹决定自己设计,然后找工厂生产,但是很快也碰了钉子。  批发,越批越难发  家住广州的王莹对外贸服饰批发一点都不陌生,在她家附近就有不少批发市场。“一开始就直接去广州站西,本地人、外地人基本都在那边的市场批发拿货。后来也会去‘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批发市场),那里款式更多,更新更快一些。”王莹说。  淘宝店生意步入正轨之后,她也曾经跟风去阿里进货,但是拿了几次货都不太理想,看不到现货,质量也没有保障。在批发市场逛逛,跟批发商聊聊可以得到很多信息,看一看挂版的热销款是什么,对进货开始疲劳的卖家来说会有帮助。  “如果做低档,就在十三行1至3楼拿货,那里都是淘宝爆款和杂志款,价格一般在10~40元,拿到淘宝上我大概卖40~70元。这几层的店都可以一两件起拿货,一两千块钱可以拿到很多款了。”  “如果要做中档,就要到4至12楼,其中4至6楼主要销售牛仔服,8至10楼货品的款则比较新。不过这几层都不拿货只打包(没有现货,付款后,货品从厂里或仓库寄给买家),同款同色同码最少要5件以上起拿货,需要资金也多一些。”经过3年的“洗礼”,王莹对广州地区的批发市场已经熟门熟路。  也正因为拿货已经驾轻就熟,王莹开始感到焦虑:“一开始货品成本低,销得快,但是后来就有点卖不动了,可能是所谓的同质化吧,毕竟现在淘宝店这么多。”  “去市场批发越来越难了,有些店家向我们推荐的爆款其实根本不是爆款,而且主要的几个批发市场的货品都是大众款,大家都在卖,经常能碰到脸熟的淘宝卖家。有一些市场上比较罕见的、稍稍贵一点的款,我们一开始也不敢拿太多,拿了几十件卖得好了,想补货时店家却因为拿的人少而不做了。”王莹说,开淘宝店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按照批发卖货的思路就只能靠低价,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想要在淘宝网上立足,产品很重要。”王莹说,“市场太大了,像我们这种C店小卖家,货源拼不过那些认识工厂的大卖家,光靠低价根本没办法竞争。只能突出自己的个性和品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自己设计、自己找厂生产。”  有设计 没生产  王莹萌生自己设计的念头,是受到她很喜欢的一家叫“门”的淘宝店启发。随意门店主Wingfree是个上海85后女孩,上海理工大学管理专业毕业。王莹说,几年前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随意门买复古女装,当时店里的货品都是店主Wingfree的二手衫或者在一些老上海针织厂淘来的外贸服装,尤其是能搭配出欧美范儿的3块钱白汗衫,在网上大受欢迎。  后来,随着随意门名气越来越大,酷爱时尚的Wingfree也当起了设计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从此只卖自己的设计。“作为老买家,今时今日我还是会买随意门的衣服,也算是向同行学习一下。”王莹说。  “随意门的团队非常出色,设计和构思都很巧妙,一个季度大约3次上新,每次上新当晚货品几乎都被老客户抢光。”王莹介绍说,随意门就是典型的“小而美”淘宝店,每次上新大约10个款,每款每码30件左右的量,除了一些比较难驾驭的款型,基本上都能售完。  现在已经四的随意门就是王莹的奋斗目标,从去年夏天开始王莹就着手为自己的淘宝店做设计。  王莹说,现在的淘宝买家和早期有很大不同,一批有又追求独特风格的消费者正在快速成长。“我身边的朋友都有过在、Ochirly这样的大品牌买衣服与别人撞衫的经历,她们都在寻找一些有意思而不会泛滥的设计。而且跟商场上那些打着设计师旗号的买手店相比,我的价格绝对更有优势。”  然而,王莹口中的设计,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确切来说应该是“参考+改良”。“为了保证盈利,我会去韩国东大门拿一些感觉会火爆的样品参考,回来找工厂做。另一部分则会参考国外的时尚杂志,结合当季的流行元素与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工厂打版加工。”王莹说。  一开始,王莹为自己的新事业感到兴奋,但是很快也碰了钉子。“当我拿着自己歪歪扭扭的图纸去找工厂打版,他们基本上都不愿意做,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后来我只好去找面料市场附近专门制作样衣的工作室打版,那样比较贵,一条连衣裙就得100多块,都赶上买的钱了。而且,像我们这种淘宝小订单,大工厂都不接,即使好不容易打了版,货还是出不来。”  工厂反馈:吃力不讨好的小订单  今年下半年,外贸形势尚不明朗,加工制造业在近两三年的外贸冲击中慢慢调整适应。以往靠接外贸订单生存的加工厂逐步转战内贸,但是内贸市场也不好做,那么近几年突飞猛进的淘宝小订单,到底接不接?  淘宝卖家底气不足  中国供应商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如外商投资的企业和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按国际惯例经营的内资企业;二是传统的出口企业。  一般来说,许多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由于熟悉国际惯例,接到小订单时,他们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会尽力满足客户要求。即使单小,也会认真生产,按时交货。而传统的出口企业在观念上相对落后,常常做不到这一点。  “现在做小单的加工厂其实也不少,但是加工费肯定要高一些,只要客户能接受就行。你可以在网上搜索那些迫切需要订单的工厂,找到了以后一定要问清厂方,是全包还是只包加工。最好是自己找好面辅料,谈好价格,再把联系方式告诉厂方,让厂方去购买。”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的淘品牌SUPER R创始人Renee说,她的店既做女装也做童装,每次上新几乎都要分头找几家工厂加工,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不过,对于淘宝小订单,工厂一般不会自己去买材料,因为无利。还有就是出货时间,中型或大一点的工厂一般都是很多订单同时在做,小订单自然就最后安排,所以要店主不停地催促,才能保证按时出货。”Renee说,面对着大工厂,自己都会底气不足,如果对货品不满意,或者反复打版两三次,厂方很可能就不耐烦了,甚至以后都不接她的订单了。  越来越多像Renee这样的淘宝卖家向自主设计转型,随之而来是淘品牌的成长,这些淘品牌走上轨道之后或者自己办厂,或者将生产外包,而加工厂不愿意接淘宝订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两种现象。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也很郁闷,很多在网上找到我们联系方式的客户来询盘,聊了之后发现,订单量都很小。我们是做服装的,面料厂家起订量高,所以我们的起订量也很高。而这些新客户都是每种款型要100件,加起来也不够一种款型的起订量,现在工厂只能靠老客户支撑。”广州毅鑫服饰的跟单员肖先生说,他们的工厂占地2500平方米,拥有专业工人100多人,精品车位占40多人,可以说开销很大,成本不低。“有时候我一咬牙接下一个一两千件的单子,老板都不同意。”  对做惯外贸大订单的工厂而言,几千件的订单尚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何况款式多、数量少的淘宝小订单。而一些因各种原因较早加入淘宝阵地的小型加工厂则表示,现在双位数淘宝小订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们主要给淘宝店做加工,实话告诉你,齐色齐码20件,生产起来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与打版几乎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也不能量产。这些淘宝订单几乎找不到加工厂生产,因为就给了图片,光是找面料、辅料都要花很长时间。”工厂在广州金沙洲的梁伟全表示,以前与一些做爆款的淘宝店合作,对于他的这种小型工厂来说,也算有钱赚。但是现在,像王莹那样自主设计款式的淘宝卖家越来越多,而且都是试水性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折腾”。  梁伟全说:“我们肯定不喜欢接淘宝小订单。他们每次一做就是十几个款,每个款每个码二三十件,而且设计都比较复杂花哨,经常要改版,质量要求也比大路货要高,做下来真是吃力不讨好。”  既然做不起量,利润不高,为什么还要接单?梁伟全的回答很无奈也很现实。  “没办法,外贸不好做,大厂子都在熬,有底气的就转做国内市场,像我们规模小的,就只能接小订单了。”梁伟全说,工厂每月的综合成本轻易就过万,几百件的小订单生产线根本不好安排,工作量几个工人就能做完,但是工厂的机台、灯、电脑等设备全部都要运作,成本并不低。  需求多变成本增加  北京人陈杰,因为认识一些朋友,有渠道拿到东莞工厂给品牌商代工的皮包,便在5年前开了淘宝店作为副业。后来,生意越来越好,陈杰与工厂的合作关系也加深了,他便开始销售需求更大的“大牌同款”包包,并外包给已有丰富制作经验、又有一定感情基础的“老搭档”生产。  “一开始,厂方其实不太信任我,因为他们一贯接单量很大,几千个包然后返单几万个。外国人只要准时交货就可以了,不会一天一个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利润大。我刚开始做所谓‘大牌同款’的时候,因为还在尝试,订单量不大。而对于那些传统工厂,连续不断做几千个、几万个包没问题,几百个包却不一定能做出来。”陈杰说,很多传统外贸加工厂的生产线都很庞大,他们道应该怎样让平时几百个包一组的生产线只生产几十个或者几个包。  即使是现在,陈杰的淘宝店中,能长期走量的款式也就那几个,很多新款都是过眼云烟,根本无法量产。淘宝店主苦寻愿意接小单的工厂,而一些已经开拓内销市场的工厂,也有难言之隐。  “现在接的小订单经常要试款,就卖那么几十个,而且还是几种颜色加起来几十个,你让我们怎么做?”广州花都狮岭镇贝德皮具厂夏经理说,现在狮岭镇遍布淘宝女包供应商和经销批发商,甚至有提供代发货服务的仓库,但是三者之中,供应商最为难。  “买皮、买五金、买辅料,做小单的话我们采购原材料的成本自然就高。比如某款包要配没有现货的蹄形锁,买1000个和10个的价钱就差很多,五金厂也不愿意为了十几个锁而替你免费打模。而且淘宝订单款式太多,天天追新版,工人刚做熟悉了一款,马上又要调机台,到头来亏的还是工厂。”不过夏经理还是觉得,比起那些生产线暂停、机台大量闲置的工厂来说,有订单始终是好事情。  即使这样,对待各种不同的订单,还是应该一视同仁,小订单也要认真报价。许多中小型加工厂都不重视报价,接到询价后,往往只给出一份笼统的报价单,却不给出详细的注解。而一份详细的报价单应该将不同订货量、不同要求对应的价格明细全部列出。  小订单行情:你找工厂,我找小单  上文所述王莹的案例并不罕见,小订单无人接几乎是所有个人淘宝卖家的烦恼。  在“好订单”网上,找工厂和找订单不相伯仲。活跃在网络上寻找客源的工厂以中小型加工厂为主,其中也不乏规模更小一点的工作室。而在网上找工厂的客户,也多数为小订单客户,其中“淘宝小订单”就是小订单客户中的一支主力军。  “想找个服装厂加工纯棉短袖,每次30到50件,但是可能经常会有订单。包工包料,印花。有意向的请联系,最好可以看图出成衣,长期合作。”  “我想找可以接受小量订单的女装工厂,每款定做20件左右,可以根据样衣进行制作,交货速度要快。最好是江浙沪的工厂。”  “自己选好面料,让制衣厂加工出来,大约一个款式大中小3个码每个只做15件左右,需要加工厂自行打版制作。不知道这样一般需要多少钱呢?”  在中小型制衣厂活跃的“好订单”网上,这样的咨询皆是,而在“好订单”网上,寻找订单的小型工厂其实也不少。  “南通16人小型服装加工厂,寻江浙沪订单。”  “上海歆卉设计工作室,在上海松江九亭镇有自己的设计开发团队,专业承接来图来样打版、放码、样衣制作、小单加工,可承接小批量订单服装加工和贴牌合作。”  “从事帽子加工多年,主要生产时装帽,有需要这方面加工的请联系,诚招淘宝、阿里巴巴大小订单,长期有效。”  形势分析:外贸低迷 订单瘦身  市场形势在变,生产模式与观念也要随之而变。原有的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体系面临着改造和转型,传统制造业在变幻莫测的外贸形势面前,应该积极求变。  据日前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显示,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2013年一季度,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暖,“稳外贸”措施成效继续显现,中国外贸保持回升势头。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与上年相比有所改善,但制约因素错综复杂,挑战和压力仍然较大。商务部预测,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201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有望略高于上年,但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不仅是内销市场的淘宝订单小,金融危机以来,外贸订单也出现了小订单越来越多、返单越来越少的趋势。很多海外企业在这个关键时刻都不再贸然下几万件的订单,基本上持谨慎保守的态度。  如何将“大腹便便”的传统加工厂改造成适应市场新需求的灵活型企业?关键词就是多品种、小批量。  以皮包厂为例,添加或置换新型的高科技数控机床,虽然能打破旧有的生产方式,一次剪裁切割出多个模型,但购置新机台的成本也不是每家加工厂都能承担的。除此以外,高科技设备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员工来操作,因此对传统加工厂工人来说也是挑战。  归根结底,传统加工厂需要并且立刻可以开始实践的,就是转变观念。订单不论大小、不论内外,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也是衡量服务观念和服务质量是否先进的标准。  应对之策:第三种选择  两年前,在外贸生意利润缩水、订单量不断下滑的现实下,传统的代工企业开始参与到全新的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去。对于代工企业来讲,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紧跟互联网品牌的发展,接一些大电商的订单;二是打造自有品牌,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内销。  两年过去了,大电商继续发力,规模较小但风格突出的淘品牌也不断涌现,传统加工厂尽管并未全然放开身心接受这“第三种选择”,但市场的新变化已经形成。  目前,加工生产企业的小订单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任务不均衡、品种繁多、常改单、交货期急、返工率大、成本难以控制等,而且受到人员素质低、激励效果差、人员流动率大的影响,运行稳定性差。  认真思考,上述问题其实大多由人为原因造成,因此,加工生产企业在积极调整思路适应小订单的同时,还要利用创新科技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除此以外,加工生产企业应该有长远的目光,不再把自己紧紧锁定为制造者,而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快速反应的供应平台,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紧密结合,探寻新颖的、能开拓网络市场需求的合作关系,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策略一:改变模式 打造电商供货平台  面对款多量少又需要快速反应的淘宝小订单,不论何种规模的加工生产企业,都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模式,调整生产流水线和车间运作管理。  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与高质量的传统优势,使得一般中等批量生产难以与之竞争,然而在“小批量、多样化”特色越来越显著的订单面前,小批量生产更能满足产品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谢青表示,电子商务的单品供货平台优势越来越明显,比如葫芦岛泳衣集群的部分企业,采用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就是让加工企业成为网络平台的供货商,甚至可以为这些淘品牌提供产品开发和创新。  “将加工厂转型为电子商务的供货平台,最重要的是改变模式,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改变生产线,有些企业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不增加一个人,不增加一台设备,反而提升了生产效率,不管是为淘品牌还是线下品牌服务,都要走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的路线。”谢青说。  “现在,一两个月才做一批单出来是很不合理的,供应链前面的很多环节,比如面料的生产等,其实都可以缩短,两三天出一批货并不是不可能的。”谢青举例说,牛仔裤的生产工序并不简单,但有的淘品牌已经可以做到72小时内将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货品送达。  再比如,一些淘品牌女装,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但是没有货了,这个品牌的后台当天就可以把需要的货品做出来。这种快速反应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找到稳定的工厂,调整生产模式就可以了。  策略二:流程再造 顺应市场需求  多品种、小批量的服装生产模式,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生产模式,与传统的单一大规模生产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它是以销定产,不单纯追求产量和产值,而是根据市场终端的具体情况决定生产。其次,它是一种服装生产的快速反应系统,能满足款式丰富、上市迅速这两个市场需求。  对于淘宝订单来说,淘宝卖家最注重交货期,由于市场变幻莫测,不断更替的款式特别强调时尚性,不论是首笔订单还是补货,生产周期必须缩短。那么,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更改庞大的生产线呢?  中南国际顾问咨询机构商品物流首席顾问洪志业,以前在宁波运营父亲的衬衫工厂,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与许多前来咨询的品牌客户分享,其中包括播、、等知名品牌。  洪志业表示,工序越细分,操作员工用于衣片取放和传递的时间就越多,因此流水线人员不宜过多,应该尽量使每人承担的工序多一些,以减少取放时间;若员工人数过少,每位员工承担工序变多,作业内容复杂,学习时间也会相应变长,熟练速度就要减慢。“员工如果不能很快地进入熟悉状态,生产效率就会降低,因此确定适当的作业人数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点。”  “工厂一旦接受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那么长此以往在生产过程中会积累大量数据资料,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洪志业说,工厂不妨根据不同对象分别建立产品、零部件、生产工艺和工序工时的数据库,通过检索数据库进行标准工时制定,能促进企业中生产资料的统一和标准化。  策略三:小处着手 借助先进技术  流水线生产效率高,已被服装企业广泛采用,但其实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流水线生产,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首先,批量要足够大,保证流水线工作站的正常负荷;其次,工作量要相对稳定,保证机器设备正常发挥效能;第三,产品应该能拆分为单独进行加工的零部件;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车间厂房的硬件条件能满足流水线设备和工具的安装。  针对很多工厂“改变生产线不容易”的问题,洪志业表示,在原有的车间硬件和车间管理情况下,工厂可以先从小的改变着手。比如,对于机器配置的要求,根据具体服装的种类和设备生产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保证车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除此以外,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当下,不仅在流水线配置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沟通的方便,工厂与客户之间也要保持及时和全面的信息沟通。同时,机器布局要使裁片或半成品的移动距离尽量缩短,避免交叉、逆流等现象的发生,并且要遵循动作经济原则。  随着中国服装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也步入了新阶段,创新技术的运用也能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更快地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  比如,工序工时数据库系统能使工厂准确核算自己的生产能力,合理接单、报价、制定薪资标准,而不是靠经验和直觉。同时,能实现工序编排的标准化和最优化,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改善工艺文件的质量,减少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的依赖,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度,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与高质量的生产要求。  除了数据库系统等软件,还有一些创新的生产设备也能实现减小流水线规模但保证效率的效果。据洪志业了解,义乌大陈镇的衬衫企业使用和鹰科技等纺机企业的适用于大尺寸合成材料的数控裁剪系统,就大大提高了精度、降低了耗能。这些纺机企业推出的3D快速成衣系统,还能使生产企业实现“人体——尺寸——样板——排版——裁剪”的无缝连接,全程操作自动化,特别适合小流水线生产。   记者手记:货源在哪?  “全民淘宝”不再意味着大家都在淘宝上买,而是大家都在淘宝上卖。对于80后来说,淘宝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大,他们是网购消费最庞大的队伍,也是C店卖家的主力军。  从初期的“动批(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货品)”到“外贸原单(外贸加工厂原单货品)”,淘宝这个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货品,美了消费者的衣橱,肥了淘宝卖家的钱包,瘦了企业的库存。时至今日,在很多人心中,淘宝依然是生活中的一个“美好存在”。  生意多起来就变成产业,淘宝也不。去批发市场拿货,去加工厂抢零散的原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了那批心中怀着一腔热情去做原创设计淘品牌的卖家,还有一大批人加入淘宝是来“掘金”的,而他们又不知道货源在哪。于是,神奇的“一件代发”作为淘宝产业的衍生品,就这样诞生了。  一件代发,顾名思义就是“一件商品也帮你发”。这种类型的货源供应商负责提供商品的图片、尺码、颜色等信息,为网店或网站发货给买家,而网店或网站的经营者只需要和供应商达成合作关系,然后推广商品至消费者即可。  某种意义上说,一件代发是一种进步,快速、稳定、优质的货源才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进货环节势在必行。网上经营者既省下了库存费用,又解决了积压风险,避开批发模式,不限制数量和金额。  就像“没有山寨的大牌”不是好大牌,似乎“没有猫腻的生意”也不是好生意。听起来很神奇的一件代发也充满了灰色地带,比如,供应商是否正规可靠,退换货条例是否合理,供应的货品是否热销,利润结算方式是否公平等等,都是网店卖家需要审慎评估的。  网络充满了商机,对于想开网店的“掘金者”来说,与网络平台的建立相比,寻找货源的难度其实更大。无论是神奇的一件代发,还是自主设计、找工厂生产,甚至传统的批发市场拿货,对于网店卖家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入门的通路。  以“随意门”为代表的中小型淘品牌,在产品设计、宣传推广、生产销售等方面都体现着淘宝平台“小而美”的初衷。这些有想法的卖家都坚信自己的设计与审美存在着属于自己的市场价值,而他们也毫不畏惧地从小做起,然后慢慢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淘品牌。这种发展是服装电子商务、淘宝平台的成长史的浓缩,也带动着服装行业后方供应力量的转变。  对于做外贸起家的工厂,外贸的低迷让生产企业遭遇大大小小的冲击,但与其“转行”,倒不如静下心来“转型”。  小订单、尤其是愈演愈烈的淘宝小订单在一段时期内都将存在,并将持续发酵。转变观念,积极转型,调整大批量生产流水线,迎接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的生产模式,无论对工厂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中国服装产业来说,都是有益之举。
声明:以上吃力不讨好-服装电商“小单”之痛内容由“中国服装网内容部”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并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本文版权的归属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我们会马上更改!
上一篇:下一篇:
关于相关资讯
您最多能输入140字
像水一样流淌
当年珠海横琴围垦是农民,而补回来的补偿资金就大大方方的用于“公共建设”。可否想过,当年的这批人可能连社保都未有买到,收到这么大的补偿资金,也不会想一下为这些人做一点点事??
&這齣動畫很給力
如果品牌自营电商入华并缩小商品国内外价差,那寺库、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会受到很大冲击。
猫晚要从天猫双11“开场哨”升级为“开场秀”。
这次三方的合作无疑将夯实寺库在业界的霸主地位。
 今天,天猫梳理了2018年上半年快消行业的10件大事。这些标志性的变革已被食品、母婴、酒水、生鲜等多个品类的龙头品牌视为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首选方案。
服装热门地区
品牌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迪电商培训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