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小米降噪耳机音质MDR-1000X的音质如何,可以表现出音乐细节吗?

索尼MDR-1000X 上一秒喧嚣下一秒宁静
【环球网智能报道 记者 张阳】音乐,自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特别亲民的娱乐享受方式,闲来无事听听音乐,既陶冶情操,又能舒缓情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移动音乐播放器,耳机层出不穷,让音乐随时随地的愿望得以实现。随着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便捷,各厂商对音质表现的重视,现在能在各个场景看到,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年轻人,但是周边嘈杂的环境却让听觉效果打打折扣,于是就有了降噪耳机的出现,今天我们体验的就是索尼蓝牙降噪耳机MDR-1000X。
要说降噪耳机,首先得先说一说降噪的原理,现有的两大降噪方法分别是物理降噪和主动降噪。
物理降噪耳机是用简单的物理的方法,创造一个密闭的空间将额外的声音档在耳机外面,一些物理降噪的耳塞用特殊形状的橡胶来起到类似的作用。物理降噪耳机为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在设计上会将耳机的音量调的比正常的耳机低一些,存在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耳机因为隔绝了外界的声音,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听不到环境音容易引发危险。
而主动降噪耳机则运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去消除外界的噪声。简单的来说,当你选择耳机时看到&主动降噪耳机&的标识也就意味着这个耳机会有一个内置的微型话筒以及一个声学处理器,它会&听&见你周围的噪声然后通过处理器创造出一个完全相反的声音将噪音中和掉,声学中这就叫&相消干涉&,这一技术非常适合飞机、火车、地铁上消除机器嗡嗡的轰鸣声,但是不会过滤到例如汽车喇叭的高频信号。
主动降噪技术原理
了解完原理,再来看看今天的主角索尼MDR-1000X,创立近40年的英国知名音响杂志《WHAT HI&FI》将其评选为2016年度最佳降噪耳机,甚至在评奖页面上给出的评价是:BOSE最好小心了,索尼无线降噪耳机这次是认真的。
不得不说,一直以来每逢提到降噪耳机,就很自然的都会想到BOSE,毕竟这么多年了,降噪产品的口碑一直不错,QC35这款产品上市后,也是获得了大量好评,但这次,索尼推出的MDR-1000X,相比BOSE QC35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优势,无论从降噪效果、功能性、续航、音质、价格等等方面对于QC35都是不遑多让,露出了后来者居上的峥嵘。
躺在收纳盒里折叠状态的耳机形状很像一只耳朵,我们拿到的这款是黑色款,造型上倒是显得比较普通,耳罩外部是人造皮革材质,非常明显的降噪麦克风,耳垫的感觉很柔软,保证了长时间的佩戴也会比较舒适,采用了聚氨酯泡沫保证在不开启降噪功能的时候也有比较好的隔音效果,金属头梁韧性感十足,测试中我们拉伸到水平状态还是能够迅速弹回原状,甚至在头梁与耳罩之间采用了静音接头装置可减少滑动时发出的机械噪音。
这里才是重点,作为降噪耳机最核心的部分,索尼表现的非常自信,直接说出了beyond compare(超越竞争者)这样的口号,而我们实际测试体验感觉索尼喊出这样的口号确实也是底气十足。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只能感叹语言的苍白,无法为网友们提供准确的感受描述,这里只能给大家举一两个小例子,你们来体会,以笔者的体验来说,当打开降噪功能的时候,尽在咫尺的机械键盘快速敲击的声音已经小于普通键盘的敲击声音,嗡嗡作响的空调外机声音完全消失不见,呈现在耳中的是一个宁静的世界,这还是没有播放音乐的情况,当打开音乐的时候,敲击声非常明显的机械键盘声音就已经微不可闻了,这一切都只需要一个按键,索尼MDR-1000X通过两个镶嵌在耳机外部和内部的传感器(麦克风)搜集歌手的数字音乐信号和每一个细节的噪声。DNC(数字降噪)软件引擎结合双噪声传感器,可以形成高精度反向声波与噪声进行抵消。通过使用数字均衡器,可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解析力的声音。佩戴着耳机时长按NC键,还会播放几种不同频率的声音,通过耳机内部的麦克风收到的反馈进行个人化降噪调整。
MDR-1000X降噪功能还采用了两种独特的模式&&普通模式和人声模式,普通模式能放大周遭环境音;而人声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放大人声。环境声模式的激活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快速注意模式,用右手轻轻遮住右边耳罩即可激活,松开按压复原降噪效果,这个时候音乐的声音也会被迅速降低,适用于临时与人交流,在笔者的实测中,快速模式相当灵敏,几乎无需按压只要接触到耳罩就可以激活,另外一种是按下左边的Ambient Sound模式按钮,一直开启环境音模式,音乐声音不会改变,在实测中只要是音乐声不是开的很高是,在与人进行交谈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摘下耳罩就能清楚地听到他人讲话的内容,避免了频繁的摘掉耳机让对方再说一遍的尴尬,当然如果想要听的更加清晰建议还是使用快速注意模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打开环境音模式时候,落在耳中的机械键盘声更加清脆,这也是得益于外部的麦克风拾音的功劳。
而据官方所称,耳机还采用了人工智能降噪模式,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环境,自动选择适合的模式。
除了降噪的特殊本领,耳机的音质表现也是我们购买的根本动力之一,因为受限于蓝牙传输速度的限制,这一直是蓝牙耳机音效表现上的痛点,索尼独家的LDAC技术能够提供高达990kbps的传输速度,超越了高通的aptx编码技术,,码率352Kbps,LDAC低延迟和极佳的传输质量与稳定性基本解决了蓝牙技术最大的短板,让蓝牙耳机也能够享受到无损甚至HI-res音源的魅力,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这项技术目前硬件层面只在索尼系列产品上有着比较好的适配。
耳听实测过程,我们还是选择的时下应用比较普遍的QQ音乐播放器,音效选择为全景环绕,歌曲方面,人声测试选择了传统的测试曲目《加州旅馆》,曲目中的人声听起来有一种凝聚感,清晰温润,尤其是在《加州旅馆》中,1969这个单词的音都能清晰分辨,结束时候的掌声,口哨声悦耳层次感清晰;乐器表现上采用了不太常见的《油屋》,铃鼓的声音通透、干净、如低声吟唱的老男人的声线,层次分明,也没有让人失望,这也体现了内置的"S-Master HX"是索尼研发的高音质技术的数字放大器,以更广的带宽降低了噪音和失真,可以感受令人惊艳的音乐细节及氛围,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低频的鼓声下沉觉得有些不够,Adele 的《Hello》这两首歌的欢快不失动感,又不像有些歌曲过于吵闹,带来了明显的段落感,不过依然是超重低音的厚重感有所不足,瞬态表现的能力控制的还不错。音质方面的表现不得不说,与之同档位的竞品BOSE QC 35相比要强上一线。
尽管在相当一部分耳机的操作方式上,我都会一笔带过,但是在这款耳机上确实一个不得的小亮点,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快速注意模式是简单的覆盖就能启动的操作外,右耳罩外侧的触控操作非常便捷,前后滑动切歌,上下滑动调整音量,尽管覆盖着人造皮革材质,这块触控面板依然显得十分灵敏,即使湿手情况下,依然能够比较灵敏的响应操作。
最后,还是做一个简单的点评,索尼MDR-1000X的表现带给了笔者很多惊喜,与声明在外的同代竞争对手QC 35相比,正面刚降噪毫无压力,传统强项音质方面却比QC35要更讨喜 ,快速注意功能在实际场景中非常实用,环境音开启后,即使路上使用也能够提升安全性,40小时的续航时间,便捷的操作方式,都让索尼MDR-1000X着实成为了一款高性价比的耳机产品,尽管在音质上达不到高端耳机的品质,样式设计上有些普通,这些都不影响索尼MDR-1000X目前在蓝牙降噪耳机当中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张阳
环球时报系产品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细节决定成败:谁才是降噪耳机的最强王者?
来源:作者:Picca责编:小侃
作为一名常常奔波于各地的差旅狗,曾经我也以为在飞机或是火车车厢的一片喧闹之中给自己罩上一副硕大的头戴式耳机,打开一首“动词大词”的音乐就能让自己超脱于凡世之外,但隔壁熊孩子的尖叫、大爷大妈们的争吵以及情侣间搔首弄姿时的嬉闹,都如同磕了药的电流一般乐此不疲的刺击着我的耳膜,让我不免开始怀疑这年头的噪音都升级成了魔法攻击,单纯的物理防御已经无法奏效。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近两年降噪耳机的需求越来越高涨,原来大家都在享受着那如同把自己的耳朵转移到了另一个次元一般的畅快感。不过面对愈发膨胀的降噪耳机市场,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在降噪能力之外,又有哪些因素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今天我们就请出了BOSE QC35、索尼MDR-1000X、森海塞尔PXC550以及缤特力BackBeat Pro2这四款各自品牌家族中的降噪旗舰机型,来看看究竟谁才是那个最值得被选择的降噪耳机。高颜值就可以为所欲为宅居并不是降噪耳机们最常出现的工作场所,我们大多只有在飞机、火车、或者是人流涌动的咖啡馆里,才会想把自己与嘈杂的环境隔离开来。而在大庭广众之下,降噪耳机这种直接架在我们头顶的设备就再也无法逃离关于颜值的考验,甚至大多数时候这都是放在首位的问题。而在长时间的佩戴下,舒适性也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每当我们提到颜值,就总难免会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不过当我们把四款耳机摆放在一起,还是能明显看出它们在设计风格取向上所走的不同道路。比如这支可以说是将降噪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的BOSE QC35,作为一家老牌的音响厂商,BOSE在QC35的外观设计上下了足够多的精力,虽然还是有点来自传统品牌的保守风格,但黑色磨砂塑料外壳加皮质耳垫的组合大概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椭圆形的耳罩设计让耳机机身看起来更为修长,戴在头上看起来也不会过于突兀。但BOSE QC35最值得称道的是它极为优秀的舒适感,耳罩的厚度恰到好处,头梁部分的垫层用料也非常良心,加上310g的自重,我曾经连续佩戴了4个小时以上都不会有太多的不适感。作为QC35最大的假想敌,索尼MDR-1000X的设计就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出MDR-1000X身上有着索尼那种追求时尚感的理念,宽大的头梁、饱满的耳罩设计、再加上些许倾斜角度,恰好对上了大多数男性用户的胃口。耳罩处的浅皮革纹路设计不论是观感还是手感都极为迷人,所以MDR-1000X的风格更为硬派且具备索尼一贯擅长的流行色彩。不过MDR-1000X为了“时尚”二字显然牺牲了一部分佩戴舒适感,比如强行与头梁两侧延长支架保持一致厚度的设计,让头梁的垫层并不能很好的对头部进行贴合。耳垫厚度不仅十分“可观”,在佩戴时甚至会明显感到偏硬,并不能很好的应对长时间佩戴需求,而且对于一款设计取向更偏向于男性的耳机而言,索尼MDR-1000X的耳罩架和头梁的角度还是需要更宽松一些。不过最令我惊艳的却是森海塞尔PXC550,虽然带有些许主观色彩,但我一直认为那些老牌耳机设计者们用了99%的精力去提高音质,剩下的1%精力才会分出一丝来照顾一下产品的外观。而PXC550从外观上来说大概是最不“森海”的一款耳机,倒三角式水滴形的设计,银色金属环状装饰,就连麦克风都隐藏的恰到好处。虽然看得出同样还是走的“商务”路线,但森海塞尔PXC550比BOSE QC35更多了一些时尚的元素。就佩戴体验上,森海塞尔PXC550也是不遑多让,耳垫的设计可与BOSE QC35媲美,头梁处的垫层更是达到了全覆盖,长时间的佩戴也毫无压力。而即使采用了水滴形设计,耳罩看起来也要比其他竞品更为精致一些,却也能完整的覆盖耳部,不会出现夹耳、漏音的现象。而当拿到缤特力BackBeat Pro2后,你甚至都能隐隐约约的嗅到一丝火药味,作为一个有着军工背景的品牌,缤特力在BackBeat Pro2的设计上也是没含糊,灰色配色、木纹加金属纹刻耳罩加上咖啡色头梁垫层,设计风格极为硬派,但似乎这样的设计很难获得妹子们的垂青。不过还好缤特力BackBeat Pro2还有着“铁汉柔情”的一面,耳罩虽然如同索尼MDR-1000X一般肥厚,但更为柔软,贴合耳部的舒适感也算上佳,289g的体重也不会对头部带来多少压力。不过与其他三位选手不同的是,缤特力BackBeat Pro2的头梁处垫层使用了有孔隙的织布面料包裹,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提升透气性的设计,但实际上就我们日常佩戴而言它与其它降噪耳机也没有太多不同,看来缤特力还是用了一种“军工”的理念来打磨了这款耳机。一耳朵好声音根据主动降噪的原理,在耳机的线路上往往会添加一部分降噪电路,通过降噪电路上的麦克风来接收环境噪音,并且经由电路处理,来产生与环境噪声相反的声波信号,以此抵消环境噪声。但是同时由于接收声音信息出现的误差,降噪电路总是多少吞掉些许音乐声音,所以降噪耳机的音质和效果往往不会特别理想。但既然挂着“耳机”之名而非“耳塞”,那么音质就是这群降噪耳机们逃不开的话题。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去年风头一时无两的QC35,音质方面却也令人诟病,特别是在人声的表现上会比较尖锐,低音也略显沉闷。但好在BOSE后来通过手机端的APP向QC35推送了固件升级,一扫之前的颓势,即使开启了降噪模式,声场的表现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中音变得清晰而且干净,低音处的表现也更为明朗,可以说仅凭音质已经足以立足降噪耳机的第一梯队,而且有了APP端的固件升级,QC35即使不经历换代,未来也有着不错的升级空间。而隔壁的索尼MDR-1000X可以说最初就是含着“高音质”的金钥匙出生的,毕竟刻在脸上的“Hi-Res”可不是摆设。高解析度音频40mmHD驱动单元、液晶高分子振膜再加上数位音效强化引擎DSEE HX,单从硬件配置上就比其他选手高出一档。特别是在人声的表现上,索尼MDR-1000X有着不俗的实力,中频层次感丰富而且饱满圆润,有着瞬间抓耳的吸引力,高频的表现虽没有特别亮眼但同样收放自如,而在索尼一贯喜欢强调的低频方面,也没有像那些“动词大词”耳机一样过分张牙舞爪。再加上索尼自家的LDAC技术,可以传输约三倍于一般蓝牙连接的数据,从而带来几乎近似于Hi-Res Audio的表现,还有自家APP Headphones丰富的可调节选项,你很难在MDR-1000X的身上找到关于音质表现的短板。不过令我比较感到意外的是,森海塞尔在最擅长的音质领域却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PXC550的声场表现确实非常广阔而且自然,女声的表现也非常轻柔,不会有刺耳之感,但单论音质表现,它似乎还不能打败自家产品中价位更低一档的大馒头momentum。而且在弦乐类的高频表现上,森海塞尔PXC550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听起来会有撕扯之感。不过好在森海塞尔在手机软件层面提供了足够多的可调节内容,虽然索尼和BOSE同样有着自家的APP,但森海塞尔的Captune不仅可以调节降噪功能,还可以自行定制EQ曲线来调整音效,并通过立体声、混响、动态控制等等操作来针对自己喜爱的音乐做最适合的调整,可玩性和专业性都要超出其它耳机一个层级。而缤特力BackBeat Pro 2的表现则是标准的美式调音,在低音的表现上尤其用力,冲击感足量,但动态略显不足,解析力也比较差强人意。而在中频的舒展性方面,缤特力BackBeat Pro 2的表现还算足够令人满意,但久听之后还是感觉略显单薄,依然算不上优秀。但好在它支持AptX蓝牙音频技术,所以在我们常用的蓝牙模式下对于音质的保留还是比较令人满意,可以说是一支音质表现没有明显短板但也没有太多优点的耳机。而相对于其它三为对手功能丰富的APP来说,PLT Hub中有用的功能却只有“查找我的耳机”和部分按键以及指示灯调节,不能提供任何音质上的提升,可玩性泛善可陈。打开降噪宛如失聪?最中心的话题终于压轴登场,要知道虽然大家都挂有“降噪”之名,并且技术方向也都没什么差别,但就佩戴体验来说总能分出个三六九等。就拿BOSE QC35来说,虽然同样使用了反向投射声波抵消噪音的技术,但QC35在打开降噪模式后对于耳部的压迫感要明显小于前辈QC25,在不播放音乐的情况下,耳膜也只会感受到一丝较为轻微的压迫感,甚至要弱于电梯极速上升到高楼层时对耳部带来的影响。在典型的声音嘈杂的地铁车厢中,打开QC35的降噪模式后,能明显感受到周围环境音的迅速抹削,周围的人声、地铁行驶声都被抹削的非常干净,只剩一丝不可分辨细节的余音传入耳中,但已经不会令人产生烦扰的情绪。而在打开音乐后,周围的环境音几乎已经被完全隔离。而在底噪方面的表现中,索尼MDR-1000X与BOSE QC35不相上下,虽然厚重的耳罩带来的压迫感要比QC35更为明显,但耳膜在反向噪音的冲击下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不适,耳压感甚至还要弱于BOSE QC35。而虽然MDR-1000X对于地铁中杂乱的噪音也能够干净并且有效的过滤,但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的表现却不似BOSE那样对所有噪音一刀横切,周围的人声还是能够传到耳中些许,当然在打开音乐后他们就没有了太多区别,绝大多数噪音都已经无法侵入到耳中。虽然单就隔离噪音的能力而言无法超过BOSE QC35,但索尼MDR-1000X在其它方面还是下足了功夫,比如说用手罩住右耳耳罩开启环境音模式,来让自己在不摘下耳机的同时还能留意到地铁中的报站音或是过马路时的道路信息,同时还通过耳机下方的按键提供了人声模式,在嘈杂的环境中使得MDR-1000X可以过滤掉噪音单纯保留人声,从而在嘈杂的环境中与朋友交谈时甚至比不带耳机的对话辨别都更为明晰。与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相比,森海塞尔PXC550的降噪效果就没有那么理想,即使同时开启降噪模式并播放音乐,地铁站中的嘈杂声还是有些许会漏到耳中,虽然同样也不会对听感造成太大影响,但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森海塞尔在降噪技术的底蕴上与前两位巨佬的差距。不过还好森海塞尔在功能性方面并不落下风,通过轻触耳机一侧的触控面板,可以激活类似于索尼“人声模式”的功能,同时还能调节降噪比率,来让自己找到需要留意的环境声音信息与隔绝噪音之间的平衡,所以在可玩性方面,森海塞尔依旧属于第一梯队。而且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部分降噪耳机的麦克风由于裸露在外,所以当遭受风力冲击时,会将所有风噪放大并传入到耳中,直接对耳部造成刺激,所以无论是大风环境下还是骑自行车、跑步等运动环境下,降噪耳机都难免受到影响。但森海塞尔的收音单元隐藏在耳罩的装饰环中,由于孔隙较小并且没有突出于耳罩表面,所以几乎不会收到环境风的影响,在运动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其他竞争者。而作为一款与另外三位对手相比身价便宜了近一倍的选手,缤特力BackBeat pro2的表现只能说是不过不失,在同样的环境下,缤特力BackBeat pro2对于人声的过滤是较为明显的短板,在不播放音乐的情况下,距离稍近的人群对话还能分辨出些许细节。不过对于地铁运行的噪音以及路边行车的路噪隔离,缤特力BackBeat pro2还是有着高于同价位产品平均水准的表现。所以也许缤特力BackBeat pro2的实力一般,但确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提到一款产品时,往往会被那些耀眼的“主属性”迷惑,却遗漏了细节之处的处理,而那些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选择。比如索尼MDR-1000X和森海塞尔PXC550都搭载了触控面板,这让它们操作起来更为方便和炫酷。而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的收纳包都为硬皮质材料,能够更好的抵抗冲击,森海塞尔PXC550的软质收纳包以及缤特力BackBeat pro2的布质收纳包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在携带时的安全性。而这些细枝末节的处理,都能够通过打分来进行判断。虽然单纯的评分往往会带有一些主观色彩,但可以看得出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在最主要的降噪能力表现上已经倾尽极致,而在细枝末节之处,它们也做了超乎其它竞争对手的更为合理的处理,从而没有显露出短板。所以这表明了为什么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能够迅速积攒如此雄厚的人气,并且今后也依然是最值得选择的头戴式降噪耳机。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Soomal作品 - SONY 索尼 MDR-1000X头戴式蓝牙无线降噪耳机测评报告 [Soomal?数码多]
SONY 索尼 MDR-1000X头戴式蓝牙无线降噪耳机测评报告
主动降噪体验与音质听感
主动降噪体验:从官方介绍可以了解到MDR-1000X在每个声道耳机外侧和扬声器正对人耳的腔体内各安放了一个拾音麦克风,配合算法实现主动降噪。所以,我们前面谈到了索尼推荐普通人佩戴时可以启动校正程序保证工作更为精确。这里再重新复习一下主动降噪原理,简单的说,就是系统通过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噪声,并准确的生成相位相反的信号在耳机扬声器内播出,从而起到降噪的效果。而作为听音乐用的耳机,也要考虑到因为主动降噪而带来的对整个声音表现的影响,要进行一定的补偿。下面谈谈主动降噪效果的体验,这里的体验是只打开耳机降噪而不播放任何音乐时的效果,就是只听“降噪“。
MDR-1000X的主动降噪效果如何?确实非常非常出色。我们手中虽然没有BOSE的QC35也没有QC20,但MDR-1000X的降噪效果肯定明显优于QC35.MDR-1000X在室外使用很容易让人想到BOSE的QC20,也让我怀疑在QC35的测评中我可能低估了QC35和QC20的差距。要么就是MDR-1000X的表现比QC20更好?
在QC20测评中曾经谈到它可以干净的过滤掉马路上汽车发动机的低频[当时测评写的不够细致,但确实写到“都干掉”],MDR-1000X相比QC35和FIIL Diva肯定在低频的滤除性能上大大领先,即便在你面前开过一辆重型大卡车,也只有在相距大概15米以内会听到极少的低频。而即便你戴着耳机在木头地板或者楼梯上跳,自己听到的低频声也是极少的。
在北京的12车道大马路旁人行道上走路,在你视野里的车[并不是因为有雾霾?PM2.5小于30]的大部分胎噪都是听不到的!人面向车行道,汽车时速80km,大概汽车只有在你45度视角范围内,直线距离20米以内时才会听到很小的中高频部分的胎噪声。即便是三节的大公共,也是如此,但随着距离靠近会有极少一点低频。整体的感觉就是先看到有很多车在公路上行驶,但却很安静,只有经过你面前的那么零点几秒会”嗖嗖“的过去,然后又安静下来。而这个嗖嗖声也是极其轻微的。在汽车行驶时速大概低于40km,面对面开过一辆车大概在15米左右几乎完全是安静的,而经过身边的声音如果不在意几乎不可闻。这种体验远远好于QC35,因为QC35还会存在比较明显的低频声。倒是很像QC20,只是手里没有QC20无法比较。
而很多用户购买降噪耳机是为了在室内停留时也可以保持安静。MDR-1000X在这方面也相当给力,效果同样明显优于QC35.MDR-1000X基本可以做到,在与客厅电视机相距6米左右的卧室书桌旁,客厅的电视机用正常音量看电视,佩戴1000X在卧室只能听到极少的电视伴音,少到什么程度,少到你极其仔细的听电视里的内容是一点都听不清楚的。相信能达到如此程度的降噪效果,会满足很多在这种环境下有降噪需求的用户。有了这样级别的耳机,确实很容易达到一个很安静的环境。
MDR-1000X的降噪抹掉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宽,尤其在低频部分能做到如此干净是非常少见的。而在降噪模式下,它还是会留下一部分中高频到高频的信息,估计很高频率段已经被耳罩物理隔绝了。这个频率大概在什么范围?恰好旁边电视正在播放某电视剧孙楠唱的主题歌,这个降噪强到什么程度?就是只能听到孙楠唱副歌音高比较高部分的声音,这个部分甚至可以听到完整的旋律。但是电视广告,人物对白,歌曲的非高音段是基本听不到,仔细听也不可能辨别内容的。这说明在中频部分的降噪抹除能力也要优于BOSE QC35和FIIL Diva.
当然,无论是电视音响,还是人面对面正常交流的1-2米距离,那耳机主动降噪下还是可以听到清楚的声音,只是音效会比较奇怪,因为除了比较重要的中高频信息,其他部分还是被抹掉的。所以听音感觉是比较空旷的,会觉得声音都来自比较远的距离。
我们曾经在QC20的测评中谈到非常享受这种主动降噪后的效果,而索尼MDR-1000X能够做到的至少是QC20级别的效果,而这么回头来看对QC35测评时确实可能低估了QC35和QC20的差距,QC35肯定无法带来MDR-1000X级别的降噪效果。不知道QC20和MDR-1000X相比到底是什么差别。
音质听感:在主观听感测评中我们也缺少比较合适的对比对象,比如索尼的MDR-1A级别的耳机,所以没有办法做AB对比。不过虽然我们手中没有BOSE的QC35,但可以肯定,MDR-1000X的声音表现肯定是要比QC35更好的。
MDR-1000X相对QC35或者FIIL Diva在高频部分的质量明显更高,而整体的听感也更为松弛细腻,中频表现竟然比较柔和不那么僵硬,这种风格甚至要比Z7都更好。相对来说,这种整体的解析力和声音层次上的优势相比QC35、FIIL Diva、Solo3 Wireless都是很明显的。我们对MDR-1ADAC耳机测评印象不是非常深刻,但凭印象来说MDR-1000X的高频素质大概和1ADAC的高频素质相当,肯定远远好于索尼入门的MDR-10R。由于索尼还有一款1999元的MDR-100A的主动降噪耳机看上去像MDR-1A的降噪版,所以推测MDR-1000X的定位也许更高。
整体风格,MDR-1000X在中频、中高频和高频部分都表现出索尼耳机比较难得的柔和均衡的风格,中频去听降央卓玛这样的女中音竟然可以表现的富有层次细腻温和,又不会呆板。而在索尼很多头戴式耳机上在人声中音部分都会有些拘谨。在中低频以下部分,会受到几种蓝牙编码方式以及设备的限制。
今天又做了进一步对比,发现Macbook下的apt-X与vivo Xplay5s的apt-X质量差别还是较大。vivo的Xplay5s和以前机型的apt-X的高频质量都明显更好,而且略有拔高痕迹。但是Macbook下的没有。而apt-X相比AAC,可以提供整体更为扎实有力的声音,整体动态会略好,高频的细节和中低频的动态会因此受益明显。而LDAC的表现更能发挥MDR-1000X整体声音层次细腻的优势。
与有线状态相比,有线模式即便搭配iPhone,也要比几种无线模式下的声音动态更好。相对来说,和Beats Solo3 Wireless、FIIL Diva的“耳放”相比,MDR-1000X驱动扬声器单元的功率似乎略显有那么一点点不足[哪怕是LDAC下]。而如果有更好的播放器,可以让MDR-1000X发挥的更好,作为一款普通有线耳机[降噪打开],它的素质肯定也优于Aurvana Live!级别的耳机,主要表现在整体声音层次丰富,声音宽松,风格均衡。
与美式风格相比,MDR-1000X明显更为均衡,声音要舒展得多,没有中频的加强,更没有低频的挤压。不过,似乎在低频部分还是能听出索尼近年来半封闭式耳机的一些味道,低频的瞬态表现还是有些呆。当然,如果把它当做一款元级别的耳机,MDR-1000X的表现已经不错。它的声音表现应当不是QC35、Beats Solo3 Wireless这样的入门级的耳机,它的表现会更高一个水准。相比以上两款美式味的耳机,它的整体声音均衡很多,从高保真的角度来说更是要好得多了。
索尼 MDR-1000X主动降噪耳机,在主动降噪效果上拥有目前绝对一流水准,足以超越BOSE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QC35.不知道与效果更好的QC20相比有多大差别,但目前倾向于MDR-1000X的效果可能会略好。索尼一直以来在手机、Walkman上喜欢搭配特别的耳机实现主动降噪效果,但主动降噪方面实际效果始终和BOSE差距明显。而这款旗舰降噪的降噪效果,当你使用后一定会非常满意的。
在产品设计与功能方面,MDR-1000X比较保守设计于传统主动降噪耳机针对客户群,商务应用。但其实近年来的很多主动降噪耳机瞄准出街和户外运动型应用,所以这个外观不太适合。但在Ambient Sound环境声功能上,索尼却赶上了出街应用的基本需求,手势开启算是设计中的神来之笔。而蓝牙模式下的触摸操作也非常好用。而且不要忘记,这个触摸的部位是用软质皮质材料覆盖的,这种在皮质材料上实现的触摸操作触感挺好。而在使用感受上,惟一不太好的可能是耳机尺寸有些偏大,戴起来比较热。
而在音质表现上,超越老旧的BOSE或重口味的Beats本来就不是技术上的难事,但超越BOSE的音质确实受到降噪功能是否跟得上的限制,而超越Beats要考虑到品牌和用户群的影响。MDR-1000X应该不会影响到Beats的客户,但对BOSE的QC35是很大冲击,音质上全面超越并无悬念,而降噪上也超越了BOSE可以引发信仰的转变?MDR-1000X与传统有线耳机相比,大概可以达到至少索尼自家1000元-1500元级别耳机的水准,也许在细节上表现会稍好一些。而作为蓝牙耳机,它的声音表现肯定是我们测评过产品中最好的,预计也是类似价位产品中表现最好的之一。如果你不喜欢BOSE、Beats这种偏重中频舒适听感的美式风格,而喜欢更为细腻的高频和均衡松弛的听感,那索尼相比它们肯定就更加合适了。
最后,我们认为索尼MDR-1000X的最大成功在于终于有一款同时期的产品,可以比对应的BOSE的主动降噪耳机的降噪效果做到更好,而且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平。而我们也建议索尼不要将主动降噪的功能拘泥于BOSE开创的坐飞机的商务应用领域。如此高级的降噪效果完全可以用来隔绝客厅的电视声,厨房的油烟机声,两块GTX1080Ti的风扇声,让公路上的汽车胎噪听起来极其高级,小区公园的环境变得极为宁静,都是主动降噪的好应用。而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无论使用是否主动降噪耳机,当在户外使用时只要打开了音乐,基本就没有听到周边汽车经过带来噪声的能力了。
在享受主动降噪带来的更宁静的环境同时,更要注意使用安全,此处应该想起手势起动的MDR-1000X的Ambient Sound功能……
第02页 - 主动降噪体验与音质听感
本文的相关书签:
1204350502040
相关的文章
5020294030
本文一共有 179 条评论
126.229.084.***126.229.084.***
123.174.006.***123.174.006.***
058.022.210.***058.022.210.***
182.243.034.***182.243.034.***
113.106.069.***113.106.069.***
058.208.254.***058.208.254.***
118.212.200.***118.212.200.***
112.064.063.***112.064.063.***
106.033.145.***106.033.145.***
218.077.095.***218.077.095.***
119.088.198.***119.088.198.***
036.062.169.***036.062.169.***
058.249.112.***058.249.112.***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972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降噪豆音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