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妇女献身经济困难虚报"粮食生产问题"为什么导致中国饿死4,000万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54438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在近期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正式承认大跃进饿死4000万人。4月8日的广州日报在A19版全文刊载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专访中,发表了袁隆平关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是因为虚报“粮食生产问题”导致中国饿死4000万人。
袁隆平说自己是过来人和见证人,亲眼看到道路旁许多饿死的尸体。虽然早有学者论述大跃进饿死4000万人,但作为副省级的官员公开承认大跃进饿死4000万人,这还是第一次。
国防大学学者丛进在《曲折的岁月》一书中的结论是:“据测算,中国的人口1959年是6.72亿人,1960年为6.62亿人,即减少了1000万人,1961年比1959年减少了1300万人。按照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20哋的人口净增长率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口应比1959年增加 2700人,两者相加,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丛进:《曲折的岁月》第272页)。
袁隆平: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那很凄惨的。“1958年的放卫星,浮夸风,年的反瞒产更加变本加厉,哪来的瞒产啊?完全是浮夸风造成的虚假产量,结果公粮,余粮还没有交够,就没有口粮了,不饿死人才怪呢! ”
“打个比方,某生产队有100亩地,每亩打1000斤粮食,一年产粮10万斤,交公粮8万斤,留2万斤做食用和种粮。现在大跃进一来,浮夸风一起,每亩打 1000斤粮说成1万斤,那一年产粮就是100万斤,就算只交10万斤公粮,那这一村人也只有饿死的份了,3千万人就是这么饿死的。 ”
“饿死四五千万人是真,但绝对和干旱没关系,也不是因为缺粮,而是把老百姓的粮食都收进所谓的粮库里了,发生大饥荒后又不肯开仓赈灾,大批灾民就饿死在堆满粮食的粮库外面。”
“袁是过来人.饿死人是不争的事实.至于说是大旱,那是为了当朝遮盖的.毕竟是在人家的矮墙下.说话当然要有所避讳.可袁院士可是多次说过这饿死数千万的事实. ”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6月至9月间,中原主产粮区大旱一百多天没下雨,60年、61年只有局部灾害,远够不上特大自然灾害,灾害年年有,那三年的气象没有特殊异常。”
袁隆平在采访中举例说,“你们年纪轻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抢到沙发鸟
  连苏南鱼米之乡都要靠挖野菜充饥,毛左就休要聒噪。
  无语      公仆出数字,数字出公仆      袁夹里也有人吹,什么亩产4000斤什么的
  老袁说话前言不对后语;五九年中原局部干旱.然后又是五九年大干旱.没有收成.唉.切
  毛粉会说是;刘邓搞得
  老袁也骂左愤?终于出来一个重量级人物了  
  不是说刘邓搞的.而事实是刘邓搞的..不服气你们就把刘邓反五风的证据晒上来
  回复第4楼,@湘水润东    老袁说话前言不对后语;五九年中原局部干旱.然后又是五九年大干旱.没有收成.唉.切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五毛,说话不要脸!死后地狱都不要你…    
  南方系困兽犹斗,拿出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不知在什么场合下说的话进行加工处理,于是抓住了这么一个“救命稻草”。  至于要他们拿出完整的视频、对话,那肯定是没有的。    好可怜……
  920.我指出贴中的前后矛盾.你没看帖吗?
  国防大学学者丛进在《曲折的岁月》一书中的结论是:“据测算,中国的人口1959年是6.72亿人,1960年为6.62亿人,即减少了1000万人,1961年比1959年减少了1300万人。按照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20哋的人口净增长率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口应比1959年增加 2700人,两者相加,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丛进:《曲折的岁月》第272页)。  ------------那三年有饿死人,而且不少这是肯定的,但4000万这个数字就这么可靠吗?按照这一材料: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就等于饿死4000万吗?其中的减少出生人口数,不应该算是饿死的吧
  @湘水润东  11:59:59    不是说刘邓搞的.而事实是刘邓搞的..不服气你们就把刘邓反五风的证据晒上来  -----------------------------  毛干什么去了?好事都是毛干的,坏事都是刘邓干的?毛左的脑袋怎么长的?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每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公室到试验基地田埂旁,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袁隆平坦言,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建议政府改变补贴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平价卖出。同时指出,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最少要有100天,最好能够达到半年。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曾向荣、关家玉        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袁隆平院士依旧活跃在他的超级稻研究基地。从一般杂交稻的研究成功,到超级稻的一期、二期,他将我国水稻的亩产量从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700公斤、800公斤。如今的目标是,超级稻在2012年实现亩产900公斤的梦想。      关于超级稻:      2012年实现亩产900公斤      广州日报:您在超级稻研究上,计划实现什么目标?      袁隆平:超级稻是超高产的意思,最开始是日本人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搞超级稻的研究,后来国际主要研究机构也正式立项。我们国家农业部1996年立项了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个阶段指标就是一季稻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第二阶段是800公斤。      所谓大面积示范就是,要有两个100亩示范片,而且要连续两年,验收非常严格。      广州日报:这个标准是您自己制定的吗?      袁隆平:这个标准是我建议的,农业部后来就采纳了。目标太高了不行,好高骛远不行,太低了,也不行,要切合实际。      广州日报:现在超级稻的进展如何呢?      袁隆平:我们的进展是,第一期在2000年就达标了,从2001年开始,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了。近几年达到3000万亩左右。第二期目标,提前在2004年就实现了,从2006年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已经有几百万亩了。      由于第二期实现了,我就建议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农业部采纳了我的建议,并且立了项。计划是这样的:从2006年到2015年,亩产达到900公斤。我们正在努力攻关的就是第三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希望提前2到3年,实现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      广州日报:也就是2012年左右达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      袁隆平:完全可以达到。小面积的,比如1亩、两亩、5亩,已经达到了,100亩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验收是很严格的。比如100块田,给它们编号,从1到100,写在纸条上,然后抓阄。抓3个号拿去验收。这麻烦着呢,如果运气好,能选到几块好的田;运气不好,差的田是不能达标的。最差的田要800公斤以上,好的田呢,要接近1000公斤,平均才能达到900公斤。
  2009,毛干什么去了,有毛的选集文集里能看到,刘邓的文集里可看不到,好在有当时的人民日报有记载,掩不了
  关于三亚基地:      示范田刚算出亩产890公斤      袁隆平:(指了指示范田)这里就是超级稻,每亩产量可望达到900公斤。      广州日报:您每年一般在这里待多久?      袁隆平:从3月到4月,一个多月。      广州日报:您这个基地有多少工作人员?      袁隆平:有七八十个,有一个连啊。去年11月就从湖南过来了。      广州日报:总共有多少亩?      袁隆平:有140~150亩左右。现在第三期超级稻处在攻关阶段,刚才算出来亩产是890公斤,还差10公斤呢。      广州日报:去年超级稻示范田亩产多少?      袁隆平:去年亩产量最高达860多公斤。      广州日报:下个月收成的时候,每亩产量是不是就是890公斤呢?      袁隆平:那很难说。有可能高一点,也有可能低一点。如果后来病虫危害了怎么办呢?或者台风来了把它吹倒了怎么办呢。农业生产,天老爷要当一半家。      广州日报:这些超级稻什么时候可收割?      袁隆平:下个月初吧。5月2日、3日左右。      广州日报:什么时候种下去的?      袁隆平:去年12月份。130多天就成熟。      广州日报:我看这些水稻的叶子很高啊。      袁隆平:就是要叶子高才好呢,叶子高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穗子高就重,头重脚轻。      关于杂交稻:      如突破杂交粳稻可占8成      广州日报:目前我国水稻亩产在什么水平?      袁隆平:我们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亩产420公斤。日本是先进国家,亩产440公斤,比我们高20公斤。但是在杂交稻方面,我们全国是2.5亿亩,亩产达到480公斤,比日本高了40公斤。印度在全世界种粮面积最大,亩产是200公斤。      我们第一期超级稻,已经大面积推广到3500万亩左右,比日本全国水稻面积还大,我们平均亩产是550公斤, 比日本高了100公斤以上。日本人非常骄傲,但是在水稻面前,他们不得不折服。      广州日报:日本人在您面前肯定不能骄傲。      袁隆平:骄傲不起来。他们最先搞超级稻,指标也是800公斤,到现在也没有实现。后来基本上是搁置下来了,没有搞了。我们第一期超级稻,已经有3500万亩左右,比日本全国的水稻面积都多,我们亩产是550公斤,他们是440公斤,我们高了110公斤。我们第二期超级稻,大面积推广种植后,亩产是640多公斤,已经有三四百万亩。      广州日报:大面积种植后,超级稻的亩产跟示范田的亩产有一点差别吧?      袁隆平:示范田肯定是选条件好的地方,一般大面积推广后,亩产量要打个8折以上。      广州日报:因为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吗?      袁隆平:各方面不一样,比如土壤不肥啊,有的干旱啊,有的涝啊,有的有病虫害啊。全国不可能都一样,还有的是种植技术不行。真正高产,需要3个条件:良种,品种要好;良法,栽培技术要好;良田,田要好。光有良种是不行的。      广州日报:现在中国杂交水稻面积是2.5亿亩,有没有可能继续增加呢?      袁隆平:我们国家杂交水稻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7%,主要在南方。北方种的是粳稻,南方种的是籼稻,籼稻是大头,4亿多亩里面有3亿多亩种的是籼稻,占四分之三。现在杂交水稻里面,主要是杂交籼稻。现在在北方,杂交水稻还很少。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杂交粳稻。      在北方要抗寒,我们现在的杂交水稻在北方不适合。如果杂交粳稻突破了,很可能杂交稻的面积会达到80%。
  关于野生稻:      野生稻隐藏有优良基因      广州日报:在广东高州,发现过大面积的野生水稻。这有什么研究价值吗?      袁隆平: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这几个省区都有野生稻,野生稻一般是不良基因,但里面隐藏有优良的基因,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通过分子技术,才能发掘出来,如抗病的,抗虫的,抗旱的,抗寒的,高产的基因。我一个博士生在土生野生稻里面发现了两个增产的基因,每个基因有增产18%的效应。      江西、湖南冬天要下雪,但是也有野生稻,它能够多年在那里,肯定也是抗寒的。      今年在长江流域温度一直很低,昨天长沙的温度还在12摄氏度。早稻不抗寒就会烂秧苗,把野生稻的抗寒基因放进去就不怕啦。      广州日报:目前有没有实现这一点呢?      袁隆平:现在正在做。首先要看抗寒基因在染色体的哪个段,然后通过分子技术克隆出来,也就是调出来,再转到栽培稻里面去。      袁隆平印象      说起粮库空置冒国骂      接受采访时,袁隆平多次讲述过他的“禾下乘凉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位大科学家没有任何架子。见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阅读一份英文资料。对于记者的突然造访,百忙中的袁隆平没有任何怨言,还热情地给记者递烟。      他不改平民本色,身着一件普通的T恤,脸庞黝黑,岁月的风霜刻在宽阔的额头上。
他记忆清晰,亩产量、水稻面积等数字脱口而出,没有任何迟疑。      他真实直率,对于中国耕地减少、粮库空置等问题毫不避讳。对于粮库空置问题,袁隆平也会偶尔冒出一句国骂,但神态依然平静从容。      政府收购价提高20元:“国家拿得出来”      去年,袁隆平向全国政协提交过一个粮库空置的提案,建议查实粮库有没有虚报引发轰动。      面对全世界都密切关注的粮食安全问题,这位与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工程院院士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他向记者透露了与国家领导人会面时将提出的建议。      关于粮食价格:      建议政府补贴提高到1000亿      广州日报:在粮食价格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呢?      袁隆平:我们政府现在给了农民很多优惠,很多补贴,我认为方法要改进。现在是按田亩补贴,比如在湖南,一亩田100来块钱,还是可以的,但是对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作用就不太大。      为什么呢?这一亩田,反正我种好种坏,补贴就是100块钱。随便种三五百斤,是100块钱,不种也是100块钱,种好了,也只是100块钱。我的意思是,怎么改进呢?政府可以用高价收购农民的粮,平价卖出去,政府来补,不影响市场。      我们国家现在最低保护价不到90元/百斤,我建议政府用110元/百斤收购,高于20元,然后平价卖出去,这样就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越高产,我收入就越多。如果按田亩补,他们没有积极性,反正我高产没有高效,因为补贴也就是100元。      刚才我讲超级稻全国平均亩产是550公斤,如果每斤提高二三角,他一亩田呢,就可以多挣300元的收入。从湖南来讲,一家大约三四亩田,他一家可以多挣1000来块钱的收入。      补贴方式改变了,政府高价收粮,农民就会尽量高产,越高产他收入越高,他就投入多,肥料啊、管理啊等各方面。现在这样补呢,反正随便种每亩都是100多元,就不利于提高积极性。      但是另一方面呢,市场上粮价是最敏感的,粮价一涨,什么东西都涨,这就要政府补啦,平价卖出来。      全国1万亿斤粮食,商品粮占三分之一,3000多亿斤,每斤提高2角,就是700个亿了。我的意思是提高3角,提高到1000个亿。我们的补贴现在已经有700亿元~800亿元了。我建议提高到1000个亿,大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个钱,国家是拿得出来的,政府有这个财力。
  关于粮食储备:      调查粮库要微服私访      广州日报:去年您向全国政协提交过一个粮库空置的提案,建议查实粮库有没有虚报,引起了轰动。      袁隆平:很多都是虚报,领补贴。去年我在政协写了一个提案,受到了总理的重视,总理第二天就批示,要粮食局局长查一下、认真查一下。      正常的检查,例行公事很重要,但很容易弄虚作假。为什么呢?他们会老早就做好了准备,从其他粮库搬过来。这样就受骗了。      例行公事很重要,但我们要搞微服私访,要突然袭击,比如说我明天要到你那里去检查,他来不及了,做不了假了,结果就抓了两条大鱼,一条是在黑龙江,还有一条是在安徽。其实大鱼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还有呢。      广州日报:最近国家又在清查粮库吗。      袁隆平:粮食是战略物资,遇上天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你没有粮食吃怎么办啊?你不能不储备啊!      根据联合国的最低要求,粮食储备要70天。日本是120天,后来提高了标准,增加到半年。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我的建议是,中国至少要100天,最好能达到半年。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比如干旱、洪水,就不会出现没饭吃的情况。      我给你举了个例子,你们年纪轻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广州日报:现在我国粮食储备能用多少天?      袁隆平:现在不知道,要摸底啊。最低要100天。我们国家这么大,我希望要提高到180天最好。      关于和总理会面:      准备建议建立种子大市场      广州日报:听说这个月国家领导人会来这里视察。您准备向他提什么建议呢?      袁隆平:这个建议,我在政协会议里面提过,建立一个种子大市场。全国7000多家种子公司,小、杂、乱,还有假冒伪劣产品。在长沙建一个种子大市场,发改委立项支持一下,搞起来之后,在国际上竞争,杂交稻我们遥遥领先。      广州日报:您发明的杂交稻在国际上的影响都很巨大。听说越南种植了很多杂交稻?      袁隆平:是啊。越南本来是粮食缺乏的国家,由于大面积种植杂交稻,这几年一跃成为仅次于泰国的大米出口国。它的杂交稻有1000万亩,种了十几年。它比常规稻增产了40%,杂交稻平均产量是亩产410公斤,常规稻亩产是300公斤。      广州日报:我们国家的常规稻,亩产大概多少?      袁隆平:我们国家的常规稻,大概390公斤左右。      广州日报:越南您多次去吗?      袁隆平:去过两次。      广州日报:全世界有水稻的地方,就有您的足迹吧?      袁隆平:南美、北美都去过,非洲只到过埃及。南极洲没有去,南极洲没有水稻啦。      广州日报:您的超级稻研究成果现在在国外有没有推广呢?      袁隆平:我们在国外推广了第一期超级稻。第一期超级稻在国外的增产非常显著,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当地稻谷产量每公顷4.5吨,我们超级稻是每公顷9.5吨,翻了一番还多一点。另外还有菲律宾。我有个助手长期在那里。菲律宾当地稻谷全国平均产量每公顷也是4.5吨,我们的水稻是每公顷7.2吨。
  关于粮食安全:      耕地面积已经少了3000万亩      广州日报:温总理多次强调保护耕地红线的重要性,以确保粮食安全。您觉得呢?      袁隆平: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个保不住,难度很大。因为要城市化,要修建机场、高速公路,没有办法。      广州日报: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袁隆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美国测出来的,我们的耕地面积已经没有18亿亩,已经少了3000万亩。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口这么多。      广州日报:这么多人都要吃饭。那么我们的粮食安全会不会面临问题?      袁隆平: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我刚才讲的,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你技术再好,品种再好,农民不愿意种,也是不行的。所以补贴的方式要改进。      高价收农民的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来了,平价卖出去,国家来补贴,就不会影响市场,粮价不会涨。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这样的。去年我们国家有6万亿元的财政收入,政府有这个财力,拿1000亿元出来给农民。      广州日报:毕竟粮食问题、三农问题是重心。      袁隆平:现在提扩大内需,但农民没有购买力,内需扩大不了啊。农民没有钱啊,你怎么扩大啊。现在我们国家还有接近70%的农村人口,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扩大内需就有后劲了。      袁隆平语录      袁隆平介绍他的超级稻:“你看,这水稻多好看啊。”      袁隆平谈粮食补贴:“补贴方式要改变了。政府高价收粮,农民就会尽量高产,越高产他收入越高,他就投入多,肥料啊,管理啊等各方面。现在这么补呢,反正随便种每亩都是100元,就不利于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呢,市场上粮价是最敏感的,粮价一涨,什么东西都涨,这就要政府补啦,平价卖出来。”      袁隆平谈耕地:“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个保不住。因为要城市化,要修建机场、高速公路,没有办法。我们的耕地面积已经没有18亿亩,已经少了3000万亩。形势非常严峻哦。中国人口这么多。”      袁隆平谈粮库检查:“我们要搞微服私访,要突然袭击,比如说我明天要到你那里去检查,他来不及了,做不了假了。”      袁隆平介绍他的学生:“这是我的一个学生,以前是一个农技站的站长,很实干的,1958年,你们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就跟着我搞试点,到现在已经50年了。”      袁隆平介绍他的遮阳帽:“这里太阳晒翻天。我现在年纪大了,79岁了,要戴帽子。去年开始戴,以前都是不戴的。”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院士对中国农业乃至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巨大而久远。      袁隆平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由于杂交水稻获得巨大成功,他先后获得迄今唯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刘邓粉无能.你们的刘邓二公反五风的证据一个也拿不出来.
  上面是原文    主贴其他的话都是别人加的,袁就说了这段    我给你举了个例子,你们年纪轻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caixing-21 13:32:38    @湘水润东  11:59:59      不是说刘邓搞的.而事实是刘邓搞的..不服气你们就把刘邓反五风的证据晒上来    -----------------------------    毛干什么去了?好事都是毛干的,坏事都是刘邓干的?毛左的脑袋怎么长的?  -----------------------------  西欧人口负增长的多了去了,也是饿死的?
  刘邓也没那个能力去批斗彭总吧,庐山会议是谁带头批评的。三年期间河南南阳自然灾害并不严重,但是饿死人照样大把的,老人回忆,60年要不是地里的草长的好估计死的更多。人吃人现象也发生过,就是刚出生死掉的婴儿被人捡回家吃掉。村头的老坟地埋的基本都是那三年死的人。证据到处都是。
  原来是毛黑.添油加醋改人家原话
  替刘邓开脱的最有效方法是提供他们反五风的证据.别尽说些无用的
  作者:felixlv
发表日期: 0:38:00    “(我)是过来人.饿死人是不争的事实.至于说是大旱,那是为了当朝遮盖的”    1959年6月至9月间,中原主产粮区大旱一百多天没下雨,60年、61年只有局部灾害,远够不上特大自然灾害,灾害年年有,那三年的气象没有特殊异常。”    “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    “饿死四五千万人是真,但绝对和干旱没关系,也不是因为缺粮,而是把老百姓的粮食都收进所谓的粮库里了,发生大饥荒后又不肯开仓赈灾,大批灾民就饿死在堆满粮食的粮库外面。”    “,,,,,,每亩打 1000斤粮说成1万斤,那一年产粮就是100万斤,就算只交10万斤公粮,那这一村人也只有饿死的份了,3千万人就是这么饿死的。 ”    ==================================================================    摘取上面几句原话,出尔反尔,自相矛盾,活脱脱折射出一个特色年代催生出来的既得利益怪胎——贪天功为己有的院士也。    说什么“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靠!真不知羞耻。没有毛时代科学育种海南岛大会战,没有文革后期的破除专家学者权威迷信,大搞科学实验群众运动,从南方各省抽调大量农技人员分期分批奔赴海南岛搞水稻育种试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能成个逑哇?    我是江西人,据我1968年下放在家乡当知青,当地生产队就先后派了3人去海南岛参加杂交水稻育种大会战。    若论谁对中国农业农村贡献最大,第一是毛泽东,第二是陈永贵,第三才是  毛泽东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几千年来的个体农户私有制改造成政治经济高度合作化的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纲要与八字宪法,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大搞平整土地园田化建设,引进国外化肥农药产业,发展农业机械,把农业机械的发展普及上升到农业的出路高度。没有毛泽东这个对农业的大手笔革命,其他的都是免谈。    “水肥土种密保管工”这八个字就是《农业八字宪法》,而陈永贵对农业的最大贡献就是“水、土”,而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土壤是基础。陈永贵号召领导的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其主要成果就是战天斗地大搞兴修水利群众运动,自力更生热火朝天搞园田化建设,使中国农业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落后被动宿命,一举开创了社会主义农业旱涝保收的崭新局面。这个中国农业“水、土”的彻底改造贡献,比起袁隆平的种子革命不知要大多少倍,因为缺乏旱涝保收的“水土”基础条件,即使再优良的种子,依然还是靠天吃饭。    袁大师的杂交水稻贡献,完全是在毛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体制下完成的,且袁大师并不是第一个率先培育出杂交水稻品种的,东北有一人就绝对比他早,这些我就不一一评述了。总之,良种对农业增产丰收的成绩不可抹杀,同样化肥、农药对农业增产丰收的成绩也不可抹杀,但把良种的作用吹成“是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就是颠倒黑白忘乎所以了,完全不知大小轻重的本末倒置了。    但这些由来关系和客观事实,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呢?尤其是年轻人。
  欧盟怀疑 中国的大米产品中的Bt63是什么?
  小左还要人擦屁股呢,何况骂娘。
  我是经历了那场大饥荒的人,那一年我十四五岁,差一点也就饿死了,在改革开放以前,很少有吃饱饭的时候。  袁老德高望重,说的都是实话,支持袁老!
  家有人饿死的mark 大伯死于大饥荒 父亲也差点
  @caixing-21 13:32:38  @湘水润东  11:59:59  不是说刘邓搞的.而事实是刘邓搞的..不服气你们就把刘邓反五风的证据晒上来  -----------------------------  毛干什么去了?好事都是毛干的,坏事都是刘邓干的?毛左的脑袋怎么长的?  -----------------------------  @三月心思  16:24:14  西欧人口负增长的多了去了,也是饿死的?  -----------------------------  党史不是都承认,非正常死亡一千万吗。    
  @追根问底  21:03:16    作者:felixlv 发表日期: 0:38:00    。。。若论谁对中国农业农村贡献最大,第一是毛泽东,第二是陈永贵,第三才是  ......  -----------------------------  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顶一下,哈哈。  某些人不要脸到了极点。
  靠毛一人能够掀起大跃进吗?大跃进可能是谁阴谋操纵搞乱的吧!所以后来老毛无可奈何的进行了打倒走资派的文化革命。
  毛在大跃进中的豪言壮语----全国粮食产量年每年翻一番    毛泽东在“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日,摘要):    
国内形势,如大家所知道,就是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起了很大变    化。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就    是整风反右的结果。……工作就积极起来了。农民也是这样,因为合作社    干部,县区乡干部搞试验田,跟他们打成一片,一股热潮就起来了。冬季很    冷也要搞水利,他们知道是为谁来干事情,是为他们自己,为集体,为全国。    这一干的结果,今年(粮食)大概可以差不多增产一倍,即有可能从去年的三千七百    亿斤,增到七千几百亿斤。棉花,去年是三千三百万担,今年大概有七千万    担,可以超过一倍。烟叶可以超过三、四倍。只有油料只超过半倍,还是不    足的。钢铁可能翻一番。…..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不是十二年吗?五六年开始,五六、    五七、五八,基本完成,如果明年加一年,是超额完成,十二年计划,四年    超额完成。这些都还是一些预计,还要看实际的结果。今年如果搞到七千多    亿斤粮食,明年(59年)如果又翻一番,就是一万五千亿斤。明年也许不能搞这么多,    太搞多了,除了人吃马喂之外,现在还没有找到用途,也许会发生问题。但    是明年总是可能超过一万亿斤。    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网》  (此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394页也刊载此段文字)    按:  
毛提到粮食产量1958年达7000多亿斤、1959度达15000亿斤,粮食产量两个年度每年翻一番!    
实际上1958年粮食产量仅为3953亿斤,1959年粮食产量为3394亿斤亿斤。(资料来自中国三农网,系政府网站)。    
至于一万五千亿斤的粮食数量,50年过去了,中国大陆农机、农技水平取得巨大进步,人口也增加近一倍,可至今中国大陆粮食年产量仅有一万一千亿斤亿斤左右( 大陆首次突破一万亿斤是1996年)。  
  作者:里斯商船大副 回复日期: 21:46:17  回复
       @三月心思  16:24:14    西欧人口负增长的多了去了,也是饿死的?    -----------------------------    党史不是都承认,非正常死亡一千万吗。    ==============================================================    靠,党史吗?要看是什么党编的党史,私产D修正D编的,也配叫党史?    正如让一群反文革的走资派作出的历史决议一样,文革便理所当然变成了“十年内乱、祸国殃民、崩溃边缘”的彻底否定结论。    时过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对照这个彻底否定结论,究竟有多少中国人会同意附和呢?为什么建党90周年的政党,反腐败几十年竟然越反越腐败呢?为什么沦落到无官不贪与前腐后继的恶果地步呢?为什么核心高层怕得要死就是不敢发动群众反腐呢?为什么全社会的道德素质沦落到不如国民党统治时期呢?为什么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没有“罢工、集会、游行、示威”基本人权民主自由的国家呢?为什么《共产党宣言》就是“消灭私有制”,而特色改开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竟然是复辟私有制呢?    既然文革是“崩溃边缘”,那说明毛时代家底薄国家穷人民苦,可改革开放为什么将毛时代的公有制家底基业改制变卖瓜分,卖了几十年还没全部卖光呢?这“崩溃边缘”的经济基础怎么这么庞大经得起卖啊?    经历过那三年60岁以上的见证人尚有近4亿人活着,这是盖帽任何高官权威与党史国史的最大最可靠最能还原历史真实原貌的通天权威,在未经开展这4亿人专项饿死人项目普查得出结论之前,所有的讲话、访谈、撰文与著书立说,包括党史、国史、人口数据史等等等等,凡肯定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几千万人”的,无论党内还是党外,高官还是平民,精英还是百姓,国内还是海外,包括高层,包括袁隆平,统统都是不负责任死绝良心的信口开河妄评历史、歪曲历史、涂抹历史,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固然是人渣,但死心塌地的信谣者,也不是什么好人。这些人只要一遭遇战争,就有可能当汉奸残害中国老百姓。就这么简单立场分明。  
  那三年仅四川、河南、安徽三省就死亡两千多万 ,大跃进期间,全国“非正常死亡”三千万数据可信吗?         一.前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撰文指出, 四川大跃进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在1250万人以上      1962年3月,重庆市团市委副书记廖伯康决定向中央直接反映四川大跃进情况。      5月,廖伯康赴北京,向系统内的中央领导胡耀帮(团中央书记)反映,由于事关系大局,胡耀帮将廖伯康推荐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杨尚昆接见了廖伯康。廖伯康反映四川大跃进“非正常死亡”达1250万人。杨尚昆说四川贯彻中央“六千人大会”精神的总结报告至今未上报中央,关于四川大跃进非正常死亡,四川民政部门报400万人,四川公安部门报800万人,但中央不相信,你的数据依据如何?          廖伯康说,1957年四川统计年鉴公布的四川人口为7216万人,不久前,四川为精简机构发了一个文件,拟将四川各地党政机构编制人数与各地区总人口数挂钩,文件附件中有四川1960年底人口数据,总人口为6236万人,还有各地市州人口数。以此计算,到1960年底,四川比1957年已减少人口1000万,这还不包括每年正常的自然增长100万人(如按正常增长计算,四川1960年人口应为7500万人)。1961年,四川粮食产量跌到谷底,饥荒也极为严重,到1962年上半年,四川大跃进的极左倾向仍未彻底扭转,少数地区,仍有人饿死,据保守估计,上半年期间,非正常死亡不少于250万人,所以,四川大跃进“非正常死亡”人数应在1250万人以上。             二.河南省信阳市委离休干部、河南日报》记者站站长 鲁嘉宾在《信阳事件的前因后果》指出,河南那三年“非正常死亡”达600-800万人          鲁嘉宾写道:从“反右派”到“大跃进”惨败的几年间,在河南,在信阳,“阶级斗争”不仅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而且年年斗,月月斗,几乎是天天斗。斗的结果是河南省非常死亡数八百万人(一说六百万),把“豫南粮仓”(指信阳地区)的一百多万老百姓送上了“西天”。       来源:《领导者》25期——《信阳事件的前因后果》            三.原安徽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尹曙生指出,安徽省大跃进年代饿死400万人!         最近十几年来,一些书籍、报刊、互联网,时不时披露上个世纪“大跃进”年代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人相食现象。大多数作者由于没有确凿的数据和例证,文章说服力不强,善良的人们不太相信,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安徽省在“大跃进”年代,人民群众吃尽了苦头,饿死了400多万人(有案可查,不是推测的),发生人相食(多数是吃尸体)的现象并不奇怪。日,安徽省公安厅向省委写了一个报告,题目是:《关于发生特殊案件情况的报告》。报告称:“自1959年以来,共发生特殊案件(人相食案件——编者)1289起,其中阜阳专区9个县发生302起,蚌埠专区15个县发生721起,芜湖专区3个县发生55起……    ( 摘自2009年第10期《炎黄春秋》杂志)             四.尹曙生 (曾任青海省长秘书)在《省长王昭之死》中指出,青海年至少饿死45万人,占全省人口近五分之一。                年,青海省以省委第一书记高峰为首的领导班子,在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强制推行“大跃进”。在牧区,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步走,向共产主义过渡,引起社会极大震动,使青海人民吃尽苦头。1957年底统计青海人口265万,到1962年降到205万,减少60万。减去从劳改单位释放回内地的5万多人,还有50多万。除小部分逃到新疆等地外,至少饿死45万人,占全省人口近五分之一。       要否认那三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三千万,就先找出否认四川、河南、安徽三省死亡两千多万的证据来!  
  @金沙江南  23:17:23    毛在大跃进中的豪言壮语----全国粮食产量年每年翻一番        毛泽东在“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日,摘要):         国内形势,如大家所知道,就是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起了很大变......  -----------------------------  没看到“如果,预计,,,,,。这些词吗?毛也没下令要完成多少啊。就是要实现7000亿斤,亩产200多斤就达到了,弄些有水平,含量高的帖来驳。最好弄些刘邓反五风的证据来
    作者:湘水润东 回复日期: 13:17:37  回复
      @金沙江南  23:17:23      毛在大跃进中的豪言壮语----全国粮食产量年每年翻一番            毛泽东在“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日,摘要):        -----------------------------    没看到“如果,预计,,,,,。这些词吗?毛也没下令要完成多少啊。就是要实现7000亿斤,亩产200多斤就达到了,弄些有水平,含量高的帖来驳。最好弄些刘邓反五风的证据来   *******************************************  
毛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在最高国务会上不仅说了粮食产量可能一年翻一番,也说了可以翻一番!他竟认为生产粮食与打仗一样,数年不胜,某一年就能够“突变”     毛在《毛泽东自传》中称,“最后我在十三岁离开小学,开始在(自家的)田    中做长时间的工作,帮雇工的忙,白天完全做着大人的工作”,直到16岁去湘乡县    “东山小学”求学,故毛应当知道粮食亩产及其增产的难度。       50年代大陆的良种、化肥、农机微乎其微,农业生产力依然低下,人多地少,    毛竟然相信并宣传中国大陆年度粮食产量每年可以翻一番。            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九五八年九月五日)    世界上的事情有这么怪,不搞就不搞,一搞就很多,要么就没有,要么就很多。    你们不信这一条?比如我们打二十二年的仗,二十一年就是不胜利,而在二十二    年这一年,就是一九四九年,就全国胜利了,叫突变。粮食也是一样,搞了八年,    七搞八搞还只有那么一点。一九四九年粮食是二千一百亿斤,去年三千七百亿斤,    在我们手里搞了八年,只增加一千六百亿斤,而今年一年就可以增加三千几百亿斤,    可能到四千亿斤。搞八年没有摸到一条路,不会搞。也是因为制度没有改革,    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不是十二年吗?……十二年计划,四年超额完成。这些都    还是一些预计,还要看实际的结果。今年如果搞到七千多亿斤粮食,明年(59年)    如果又翻一番,就是一万五千亿斤。明年也许不能搞这么多,太搞多了,除了人    吃马喂之外,现在还没有找到用途,也许会发生问题。但是明年总是可能超过一万    亿斤…….    粮食由三千七百亿斤到一万五千亿斤。我还是讲个可能性,要努力。  
  校长应该用5000亿门大炮轰匪,早知如今当初倾家荡产支援校长  
  谁有能耐拍个1960的电影?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困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