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军人必须让座让企业找上门留得下合得来

这个90后创业者为何让阿里腾讯主动找上门?
本期专访人物:谭亚幸MSC咨询创始人
人物简介:90后社会创业家,在日本与英国留学的经历,让他除了母语中文外,还精通英语与日语。他是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期CSR(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顾问,曾在英国、日本、泰国、柬埔寨引领社会创新项目,受到泰国前总理接见,也为日本内阁给出过环境战略建议。
回国后,他创办了MSC咨询。他的团队,希望通过以咨询为中心的服务,推动那些想做或者正在做CSR的企业,用自身的核心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在过程中释放企业自身潜能,迎来新的战略机遇。这也表明了他们的使命是帮助企业更可持续地赚钱,而不是鼓励企业花钱做公益。如今,MSC已积累了近百家客户,其中不乏腾讯、阿里、百威等众多知名企业。
年轻爱折腾,机会却不期而遇
谭亚幸说:“我想要通过咨询的力量,让CSR在中国真正发挥自己作用。”所以,就有了MSC咨询。它汇集了一群背景各异的人,他们用自我管理的模式联合起来,秉着匠心精神,做着这件看似“小”却十分“美”的事情。
MSC团队目前有13人,虽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奇特”的经历,但共同点是他们都热爱公益、敢闯、敢折腾。而谭亚幸就是那个最爱折腾的人:
留学日本、去英国交换生;举办社团,参加香港大学举办的国际性赛事获得冠军;收到日本内阁与冲绳政府的电话并为其工作,带领着来自14个国家的高中生一起在冲绳岛上探讨文化与环境问题,上报纸,上电视;大学四年走遍了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菲律宾、澳洲等多个国家,受到泰国前总理接见......回国以后,又徒步去西藏......
别以为这些都是简单的去去看看世界,它还给谭亚幸换来多次拿高薪的机会。“当在我穷游完所有这些国家,我发现我的邮箱里躺着16份offer,都来自我在穷游中遇到的好友。他们可能只是我上铺的兄弟,却同样也是某个大公司的CEO。他们在邮件中无不提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是我对文化的洞察,二便是我的语言能力。”
就像他在旅行中经历一样,年轻的他,只是因为遵循自己内心热爱的事情,想着在年轻的时候“折腾”一番,但不经意间,却处处是机遇。
以人为核心,1天内腾讯阿里找上门
在众多高薪“诱惑”下,谭亚幸经历纠结、迷茫过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国创业,拿着自己大学攒下的1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开始了创业历程。10万元对于动辄融资几千万、上亿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来说,实在是微乎其微,但对谭亚幸来说,却足矣。
他说:“咨询其实是以人为核心的。所以理论上,创业初期我们并不需要太多资金,只有人在就好了,客户在哪,我们就在哪;另一方面,MSC没有做过任何的广告宣传,耗费金额不多;MSC也不需要供应链,更不需要去买什么产品。所以不存在什么资金上的问题。不过最初那段时间,因为没什么项目,团队都没工资拿,后来等渐渐有项目进来之后我们才开始分红。
如今,MSC的客户已经有近百家,它们是来自于各个领域的跨国公司或者本土企业,从国内腾讯、阿里,到国际500强百威英博、渣打、道达尔,也包括越来越多具有前瞻性的新兴公司。
谭亚幸说:“在我们有了阿里、腾讯、百威英博这些知名企业的合作案例之后,很多企业都会找上门来。我们一直都是口碑营销,用案例说话。我们可能没有没办法用自己的经历去说服客户,但我们会拿出我们的案例,告诉客户我们做事流程、理论方法、效用评估等,让对方相信我们、认可我们,最终达成合作。”
而说起与腾讯阿里的合作,他笑称:“纯属机缘巧合。当时朋友建议我写写自己的故事,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我就写了发在网上。也没想着要去刻意传播,但没想到在圈内就火了。一天之内,我收到了腾讯和阿里的电话。经过进一步的沟通、了解,他们都很认同我以及我们CSR团队的创新做法,觉得一起合作,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种认可与信赖,让我们最终走到一起,达成合作。”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目前,MSC已经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咨询公司,但谭亚幸更大的心愿是通过MSC这些成功的案例,去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让更多的企业知道,社会责任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像财务咨询、法务咨询、管理咨询一样,能够让企业在更长远的阶段,获得更大的价值。它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更是对整个社会。(文/封远群)
以下为投融界专访实录--
投融界:谭总您好,首先请您分享一下个人的创业历程。
谭亚幸:和目前很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MSC咨询的定位更像是家传统的咨询公司。它是小而美的,就如同我们都有所认知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或一家猎头公司那样。
最初想创业是因为我在国外上学,看到国外非常多的企业都很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块。但是在中国很多的企业都只是把它当作社会慈善公益来做,而且做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我就想要成立一家公司,去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完善它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不是一种负担,它能真正的给企业带来一些商业回报。
投融界:您大学是主攻咨询类这一方面的吗?
谭亚幸:我在日本上的大学,主攻人类学,学习的内容跟不同的国家和文化相关。后来,我也作为交换生到英国学习一年,在那边学习工商管理。当我把这两者相结合的时候,就希望在社会领域通过企业调查,帮助企业在不改变传统的商业逻辑的基础上,去找到新的商业机遇,让同样的产品,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投融界:您能把公司做的这么好,是不是跟自己一直以来独立的性格以及这些历程有关?
谭亚幸:我不会天然的这么去连接,我觉得这些经历更多的是帮助我去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以及“这件事情能够带来多大的社会影响力”。
至于公司做的好,我觉得是整个团队在攻克这个难题。比如在创业初期,我要去学习如何管理,如何去成长,这过程中都是团队在陪伴我,并不是这些经历帮了我。
投融界:那您这个项目的核心团队是怎样的情况?
谭亚幸:我们团队刚开始的时候只有3个人,现在有13个人,这个数量还在慢慢增长。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提核心创始人这个词,我觉得选择在这个阶段加入我们的小伙伴都是创始人。
投融界:您最开始一个人开始创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资金问题?您是怎么去解决的?
谭亚幸:我觉得这还是要说回到咨询这个行业,这个行业跟其它行业不一样,它其实是以人为核心的。所以理论上,创业初期我们并不需要太多资金,只有人在就好了,客户在哪,我们就在哪;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做过任何的广告宣传,耗费金额不多;MSC也不需要供应链,更不需要去买什么产品。所以不存在什么资金上的问题。
投融界:MSC是通过战略咨询与项目开发的核心业务为企业提供双赢的社会责任解决方案,具体是怎么解决的,能否举个实例?
谭亚幸:我们核心提供的服务分成3块:第一块是战略咨询,每家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商业战略,很多企业希望从头搭建它整个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我们会在帮助企业分析现有的商业战略基础上,给他提供整个社会责任的战略。这里面包含了企业文化、供应链、流程优化,比如如何做得更加环保、绿色等等。让企业在做社会营销的同时,把整个社会责任的概念植入进去,全面调整。
第二块是项目咨询,其实很多世界500强的公司,在这一方面都已经有成熟的意识,早就有社会责任的战略了。MSC不可能去改变这类公司全球的战略,所以我们要帮这些进入中国的500强企业做到本地化,并帮助他们去解读全球的战略,为他们做项目开发。
第三块是培训,我们采用的不是给人上课的方式,而是通过引导的形式,帮助企业去思考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投融界:据了解,MSC的客户包括腾讯、阿里等众多大企业,你们是凭借什么样的优势去获取他们青睐的呢?
谭亚幸:这个其实也是蛮机缘巧合的,一开始我们没有做任何的传播与宣传,很多企业都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刚好我一个朋友跟我建议“你做的事情很有趣,你能不能把你的经历写一下,讲一下自己为什么做这个?”所以我就简单写了篇东西,当时并没有抱着传播的目的。没想到后来就火了,在那个文章出来的一天之内,我就接到了腾讯和阿里的电话。在我们服务了阿里和腾讯这之后,在业内就开始有一定的名气,越来越多的公司找到我们。
投融界:作为90后创业者,创业过程中,您有没有遭受过一些不信任与质疑?
谭亚幸:当然会有,而且在咨询这个行业,很多客户都会期待一个成熟、有经历的咨询师,应该是从麦肯锡、贝恩这类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出来,三四十岁,西装革履的样子。他们在找到我的时候,他们首先会问的是“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会来做咨询”,而不是“为什么你这么年轻会来创业”。但我觉得无论是创业还是咨询师跟年龄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MSC一直都是口碑营销,用案例说话。我们可能没有办法用自己的经历去说服客户,但是,我们会把案例展示给他,告诉他:“这是我们团队做的案例,如果你们相信我,认可我,我们就一起来合作;如果你们不相信,不认可,那也没关系。”
所以,我们公司到现在为止都没有销售人员。基本上都是企业找上门,我们再判断要不要接这个单子。
投融界:目前,合作企业具体数量是多少?市场反馈如何?
谭亚幸:目前合作的企业有近百家,数量上还是挺多的,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客户的满意度还是非常高的。我们很用心的去做每一个项目,因为我们觉得,做咨询这个行业,如果项目不好,就有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我们会要求自己把每一个项目都做到极致。
而具体讲到项目,一方面,比方说我们现在做战略咨询,那肯定是一次性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战略,不可能每年换一次。但是我们会有后续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方说项目管理、运营、甚至是传播;另外一方面,我们跟这些企业更多的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天然的“甲乙方”的关系。出来一个项目,我们是一起共创,一起去做的。所以这些企业找到我们,不光是找我们帮助他们去做单一的项目,当我们在其他的项目上或者战略上,有新的内容,他们也很愿意一直加入进来。
投融界:目前市场竞争情况如何?与市场上同类项目相比,您的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谭亚幸:还是看对竞争对手的定义。目前国内市场做这一块的还是比较少的。在社会责任这行业中有类似的公司,也属于整个行业的前辈。他们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去认知这个市场,而且做的非常好。但是我们跟他们,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因为在社会责任体系当中,有很多细分的市场。比如:供应链审计、合法合规、出社会责任报告等等,这些我们不做。所以我们会跟他们形成很好的生态链。
其实,我自己一方面觉得没有竞争;另一方面也期待有更多的竞争,因为有竞争才有进步。目前整个行业还非常的小,如果你在一个行业连竞争对手都没有,这说明你可能走错方向了,所以我期待这个行业中有更多的竞争产生。
投融界:创业过程当中,有没有遭受到一些坎坷?具体分享一个印象最深的例子。
谭亚幸:坎坷肯定是有的。我遇到过很多的坎坷,但这些坎坷都是我在决定创业之前就预料到的,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创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遇到过一些人想方设法的来坑我们,也听到过一些来自同行的“污蔑”,甚至碰到过会故意骗方案的。还有一些让我们困扰的情况,比如甲方很难表述出自己的需求等等,可能所有的乙方公司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团队虽然在过程中,经常会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进行探讨,也有过争论,但从来没有因此气馁过。
投融界:接下来公司有融资计划吗?
谭亚幸: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要做就要做很有匠人精神的事,即使这个过程会很慢。所以比起其它创业者动不动要一轮接一轮的融资,欠很多钱,MSC还是会比较理智的。
想不想融资跟融资这件事情,我觉得没有很大的关系,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切实需要。MSC这个阶段并不需要,给我几千万,我也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何况我们已经有自己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了。
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能会思考未来整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那是一个更广大的板块,那个时候如果我们需要钱,且知道这个钱怎么用,我们会计划融资。但这是一个很理性分析的过程,而不是我到处要钱的过程。
投融界:感谢您的分享,在这里也祝愿您和您的团队,能够越来越成功!
投融界“CEO说”栏目:以人物采访为核心,通过深度调研优质项目,挖掘创业者背后的故事,完整呈现创业各阶段的点滴与精彩,给更多创业者带来同在感,给投资方带去更多优质项目的观察视角。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采用O2O模式,线上为用户搓配项目与资金;线下举办沙龙,让企业和投资人面对面交流
20万投资人手持3万亿资金正在投融界找项目!
今日搜狐热点&&&&&&&&&&&&&
凭什么让企业找上门留得下合得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办学水平的实践
日 09: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钟伟 刘登明
内容摘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调试工业机器人。
关键词:无锡;学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学院
作者简介: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调试工业机器人。(图片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柳伟等4名高职本科学生,暑期前就进入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实习,成为西门子首次在职业院校“相中”的实习生;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不久前将技术研讨会“搬”到无锡职院来开,除了公司的科研人员、行业的专家学者外,无锡职院控制技术学院的黄麟、刘志刚等教师也成为研讨会的“座上客”;无锡职院近几年来陆续“牵手”慕名而来的思科、博世、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国际公司,共建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培训中心、施耐德运动控制实训室等平台……国际著名公司缘何青睐这所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分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牛鼻子’。近几年来,学院以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共担项目为嵌入点,不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了办学水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龚方红一语中的。  合作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教学名师、无锡职院副院长顾京认为:“这种‘一线人才’既要有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依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为破解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难题,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无缝对接,无锡职院不仅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把年轻专业教师轮流“赶”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还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学院发展战略;聘有300多名行业企业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既结合课程讲授最新技术、产品等,又共同进行专业调整、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目前,该校拥有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就有多名兼职教师;现有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部分是与企业合作开发的。  同时,无锡职院在200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传授技术,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来自企业实习过程,在进行答辩时严格把关,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至今累计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71项。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无锡职院创建了90多个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采用分散式、双进程模式安排教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工期定学期,保证企业由学生顶岗的职位不会出现空缺。企业则视学生为“雇员”,安排生产、工作任务,给予薪酬,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摸爬滚打”,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无锡职院教务处处长奚小网介绍:“学院还通过与国际公司共建多元化平台,由企业提供最新教材、设备,校企共同开展认证课程教学、用户技能培训、学生创新活动,使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通过企业认证考试、取得相关专业课程认证证书,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荣获多枚金牌。”  协同创新,提升科技研发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平台”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优秀项目一等奖;“新型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团队成功入选2015年度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今年以来,1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洽谈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宿迁市苏州宿迁工业园不久前与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无锡职院党委书记朱爱胜认为:“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是因为学院的科技实力有了明显增强。”  近年来,无锡职院加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选派优秀教师到欧美名企做访问学者、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等多种措施,有效“拉长”了科研“短板”。目前,学院已有教授近40人、博士80多人,成为科研中坚力量。  无锡职院还投入巨资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这个工厂基于物联网技术,拥有大量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实现了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的有效融合,为各学科、专业教师从事科研、教学、服务提供优越的条件。  凭着这些集成优势,无锡职院与企业真诚合作、协同创新。仅去年以来,校企双方就合作完成全自动盘带机的设计与研制、电梯平衡补偿链快速成型装备及升级研究、南汽轴承座模具开发与成型工艺研制等科技项目100多项,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光伏组件监测系统”不久前获得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此外,该校近几年还申获柴油机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电控式测试装置及测试办法、用于大型台车式燃气焚烧炉的温度调节装置等专利480多项,并成功转让30多项。仅2014年以来,该校申获专利就达204项,其中89项实现授权。  无锡职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崔平坦言:“高职院校不是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让教师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反哺教学,使人才培养更契合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双方各尽所能、互惠共赢,既有利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也有利于克服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  共担项目,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由无锡职院主持、联合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6家知名企业建成的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今年7月获中央财政专项奖励;由无锡职院主持的国家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联合29家企事业单位、16所高职院校,正在建设用于物联网专业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的13门课程、8个资源子库。无锡职院机械技术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铮表示:“校企共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可以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课堂与实训实习基地之间互动,既突破了课堂教学与实训现场、企业现场脱节的‘瓶颈’,又让更多学生或学员能够共享方便直观的教育现代化成果。”  不仅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共担项目,而且在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上共担项目,无锡职院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江苏省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无锡市工业AGV技术应用及推广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中小企业工业机器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先后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或批准立项建设,将为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推“中国制造2025”。更为可喜的是,该校与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扬州锻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承担制订的“锻压机械用组合式气动干式摩擦离合制动器”“机械压力机用凸轮控制器”两项行业标准,去年7月也由工信部发布。  此外,无锡职院还和企业共同承担工程项目,仅控制技术学院近年来就与江苏和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先后在天津、丹东、上海等地10多家企业、高校、研究所完成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和数字化管控一整套解决方案,在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宁波更大集团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等企业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  无锡职院控制技术学院院长黄麟认为:“企业与我们结成战略伙伴,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共同培养人才、共同研发新品,而且在合作伙伴中标工程项目后,我们也参与专利技术研发,双方共有知识产权,并由教师带领学生负责部分工程项目实施,在产教深度融合中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股票代码/名称/拼音:
&股票名称:石油济柴.000617&时间:&标题:凭什么让企业找上门留得下合得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柳伟等4名高职本科学生,暑期前就进入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实习,成为西门子首次在职业院校“相中”的实习生;施耐德 .... 丹东、上海等 ...
[][股票新闻-散户大家庭旗下网站]第11版:职业教育
凭什么让企业找上门留得下合得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办学水平的实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调试工业机器人。(图片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本报记者&钟伟&通讯员&刘登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柳伟等4名高职本科学生,暑期前就进入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实习,成为西门子首次在职业院校“相中”的实习生;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不久前将技术研讨会“搬”到无锡职院来开,除了公司的科研人员、行业的专家学者外,无锡职院控制技术学院的黄麟、刘志刚等教师也成为研讨会的“座上客”;无锡职院近几年来陆续“牵手”慕名而来的思科、博世、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国际公司,共建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培训中心、施耐德运动控制实训室等平台……国际著名公司缘何青睐这所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分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牛鼻子’。近几年来,学院以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共担项目为嵌入点,不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了办学水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龚方红一语中的。
&&&&合作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教学名师、无锡职院副院长顾京认为:“这种‘一线人才’既要有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依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为破解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难题,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无缝对接,无锡职院不仅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把年轻专业教师轮流“赶”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还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学院发展战略;聘有300多名行业企业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既结合课程讲授最新技术、产品等,又共同进行专业调整、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目前,该校拥有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就有多名兼职教师;现有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部分是与企业合作开发的。
&&&&同时,无锡职院在200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传授技术,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来自企业实习过程,在进行答辩时严格把关,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至今累计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71项。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无锡职院创建了90多个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采用分散式、双进程模式安排教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工期定学期,保证企业由学生顶岗的职位不会出现空缺。企业则视学生为“雇员”,安排生产、工作任务,给予薪酬,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摸爬滚打”,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无锡职院教务处处长奚小网介绍:“学院还通过与国际公司共建多元化平台,由企业提供最新教材、设备,校企共同开展认证课程教学、用户技能培训、学生创新活动,使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通过企业认证考试、取得相关专业课程认证证书,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荣获多枚金牌。”
&&&&协同创新,提升科技研发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平台”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优秀项目一等奖;“新型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团队成功入选2015年度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今年以来,1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洽谈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宿迁市苏州宿迁工业园不久前与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无锡职院党委书记朱爱胜认为:“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是因为学院的科技实力有了明显增强。”
&&&&近年来,无锡职院加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选派优秀教师到欧美名企做访问学者、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等多种措施,有效“拉长”了科研“短板”。目前,学院已有教授近40人、博士80多人,成为科研中坚力量。
&&&&无锡职院还投入巨资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这个工厂基于物联网技术,拥有大量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实现了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的有效融合,为各学科、专业教师从事科研、教学、服务提供优越的条件。
&&&&凭着这些集成优势,无锡职院与企业真诚合作、协同创新。仅去年以来,校企双方就合作完成全自动盘带机的设计与研制、电梯平衡补偿链快速成型装备及升级研究、南汽轴承座模具开发与成型工艺研制等科技项目100多项,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光伏组件监测系统”不久前获得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此外,该校近几年还申获柴油机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电控式测试装置及测试办法、用于大型台车式燃气焚烧炉的温度调节装置等专利480多项,并成功转让30多项。仅2014年以来,该校申获专利就达204项,其中89项实现授权。
&&&&无锡职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崔平坦言:“高职院校不是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让教师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反哺教学,使人才培养更契合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双方各尽所能、互惠共赢,既有利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也有利于克服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
&&&&共担项目,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由无锡职院主持、联合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6家知名企业建成的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今年7月获中央财政专项奖励;由无锡职院主持的国家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联合29家企事业单位、16所高职院校,正在建设用于物联网专业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的13门课程、8个资源子库。无锡职院机械技术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铮表示:“校企共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可以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课堂与实训实习基地之间互动,既突破了课堂教学与实训现场、企业现场脱节的‘瓶颈’,又让更多学生或学员能够共享方便直观的教育现代化成果。”
&&&&不仅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共担项目,而且在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上共担项目,无锡职院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江苏省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无锡市工业AGV技术应用及推广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中小企业工业机器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先后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或批准立项建设,将为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推“中国制造2025”。更为可喜的是,该校与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扬州锻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承担制订的“锻压机械用组合式气动干式摩擦离合制动器”“机械压力机用凸轮控制器”两项行业标准,去年7月也由工信部发布。
&&&&此外,无锡职院还和企业共同承担工程项目,仅控制技术学院近年来就与江苏和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先后在天津、丹东、上海等地10多家企业、高校、研究所完成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和数字化管控一整套解决方案,在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宁波更大集团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等企业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
&&&&无锡职院控制技术学院院长黄麟认为:“企业与我们结成战略伙伴,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共同培养人才、共同研发新品,而且在合作伙伴中标工程项目后,我们也参与专利技术研发,双方共有知识产权,并由教师带领学生负责部分工程项目实施,在产教深度融合中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