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男女孩的玩具玩的一个单机游戏,有一个小女孩要把地图上所有的果子都吃掉就算过关,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追她

当前位置: >>
克什克腾民俗简言
克什克腾民俗简言民俗文化是流动的、 发展的、 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发生变异, 并在变异求得生存和发展。 克什克腾旗地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民族地区。在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按本民族的观念、意愿以及实际生活状 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礼仪,而这些风俗、礼仪随着时代的 前进,不断地演变,有的相互影响,融合吸收;有的被淘汰和简化; 有的仍保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生命。 编辑此书的目的:民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也 是今天旅游观光中不可或缺的黄金旅游资源。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俗和民俗 文物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一个时代已经结束,民俗文化确实显得 芨芨可危。再过几十年相当多的人可能不认识石碾、石磨、枷板、牛 鞅子一类的东西了。我想,不仅是我个人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是由于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研究、提纯。经过我们坚持不懈地细致 搜集、 深入挖掘、 精心整理, 一定会有更好的民俗文化研究成果问世。 同时,提醒全社会的人们,都来关心、爱护和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 化。1 目 第一章 岁时节令?????????5录第一节蒙古族春节习俗??????????????????5 新年准备 过本命年 祭火仪礼 毕屯 吃年夜饭 过新年 查干萨日禁忌 第二节 汉族传统节日??????????????????9 春节 办年货 杀年猪 做豆腐 做粉条 蒸馒头 洒粘糕 制作凉菜 腊八 上坟祭祖 过 小年 过大年 年三十 破五 十不动 填仓日 打春日 元宵节 刨百冰 大填仓 浸种预测 请年 茬 二月二 三月三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冬至节 笫三节 回族节日尔代节??????????????????16 古尔邦节 圣纪节 第四节 新节日??????????????????16 元旦 “三八”妇女节 植树节 “五一”劳动节 “五四” 青年节 儿童节 “七一” 中 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建军节 老年节 教师节 国庆节第二章 生活习俗??????????????????18第一节 蒙古族生活习俗??????????????????18 服饰 饮食 奶食品 全羊席 汤羊席 传统膳食 阿木斯饭 宅居 礼仪 起名 交通工具 家具和用品 饮食器具 畜骨妙用 留牲畜尾毛习俗 娱乐习俗 笫二节 汉族生活习俗??????????????????27 服饰 饮食 居住和陈设 乔迁之喜 第三节 其它习俗??????????????????32 计时 悬挂晃子 奠基仪式 落成典礼 开业庆典 第四节 忌讳习俗?????????????????? 第五节 回族生活习俗服饰??????????????????33 饮食 宅居 交通工具第三章 婚礼习俗??????????????????36第一节 蒙古族婚俗??????????????????36 求婚 订婚 送彩礼 迎亲 婚宴 第二节 汉族婚礼习俗??????????????????38 订亲 娶亲 婚礼 拜堂 入洞房 闹洞房 回门 婚礼文学 婚配禁忌 第三节 现代新婚庆典仪式及婚礼主持词?????????40 第四节 其它习俗??????????????????46 生育 满月看喜 满月起名 民间童谣 祝寿习俗 酒令习俗 常见劝酒令 拜把子习俗 第五节 回族婚嫁习俗??????????????????47 彩礼 迎亲 结婚 闹喜 第六节 结婚照??????????????????48第四章 称谓习俗??????????????????50第一节 蒙古族??????????????????50 第二节 汉族和回族??????????????????502 第三节族谱(家谱)??????????????????51第五章 丧葬习俗?????????52第一节 蒙古族葬俗??????????????????52 第二节 汉族葬俗??????????????????52 第三节回族葬俗??????????????????56 第四节 回族其它习俗??????????????????57 礼仪 问候 把斋 主麻 斜闪别 敛帮布 拿天课第六章供奉习俗?????????58萨满教 观世音菩萨 财神爷 门神爷 灶王爷第七章 农耕习俗?????????59第一节 耕种??????????????????59 第二节 灌 溉??????????????????59 井 灌 洪 灌 引 灌 第三节 其它??????????????????60 耪地 割地 码地 拉地 打场 堆场 扬场 第四节 农 具??????????????????62 第五节 车辆绳索??????????????????64 第六节 农作物??????????????????67 小 麦 大 麦 莜 麦 莜 麦 玉米 谷 子 高 粱 糜 子 荞 麦 豆 类 马铃薯 第七节 蔬菜瓜果??????????????????69 第八节 二十四节气与农时?????????70第八章 历法习俗??????????????????71 第九章 民间工匠?????????74木匠 石匠 锡匠 银匠 柳编匠、 铧子匠、 铜匠 锁匠 皮匠 毡匠 裁缝匠 修伞匠 补 锅匠 剃头匠 泥水匠 扎匠第十章 民间手工技艺?????????78第一节砍马鞍子手工技艺??????????????????78 第二节蒙古族毛毡制作技艺??????????????????79 第三节 蒙古族压扛皮制作技艺??????????????????80 第四节 其它制作技艺??????????????????80 民间制酒 民间轧油 民间熬油 民间漏粉条 民间豆酱制作 民间布鞋制作 民间擀毡疙 瘩 民间胰子制作 民间掸子制作, 民间熟羊皮第十一章 娱乐习俗?????????83广播 电影 说书 文体活动第十二章 祭祀习俗?????????87祭白音朱日和敖包 祭塞北灵验佛 祭潢源3 第十三章多彩的节日?????????91兴畜节 旅游文化节(那大慕大会)千盏灯节 马文化节 驼文化节 接羔节 去势节 打 印节 蒸汽机车摄影节 扎木苏油桃采摘文化节第十三章 民间艺术??????????????????96第一节土城子舞龙艺术??????????????????96 第二节民间剪纸??????????????????98 第三节 皮影??????????????????100第十四章 其它习俗?????????104第一节 春 联??????????????????104 怎样书写对联 旧俗联 常用对联 新春歌 春节念喜歌 结婚念喜歌 秧歌队“散头” 念喜 叫花子念喜 第二节 方言土语(谚语)??????????????????106 气象谚语 养生谚语 处事谚语 农业谚语 民 谣 歇后语 固定俗语 四字俗语 特殊俗 语4 第一章岁时节令春节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 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 (年三十) 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佛、 祭典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裕、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 第一节蒙古族春节习俗 克什克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个神奇富饶的地方。克什克腾是古老 的蒙古族部落,弘吉剌部的封地,后来成了成吉思汗“亲兵、卫队”的驻地,正 因为如此, 克什克腾蒙古族至今仍保留着祖先流传下来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春节习 俗。把春节视为查干萨日(白月)即正月,蒙古族自古以来把白色视为纯洁、吉 祥、神圣。新年第一个月,要玩的开心、快乐,预示新的一年一切美好,好运连 连,幸福绵延。过新年大体分为六个准备。 (一)新年准备 从准备新衣物入手。妇女们忙着做老人、丈夫和孩子们的 蒙古袍、帽子、鞋靴、烟盒包等。年轻媳妇、姑娘们把头饰、耳环、耳坠、手镯、 戒指等装饰品清洁好。 1、清洁卫生准备 查干萨日来临之际,从衣服、用品、房屋(蒙古包),到 井水、牛栏、灰场等都清理的漂漂亮亮、一尘不染;打扫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2、娱乐玩耍准备 快快乐乐地过查干萨日,一年会有个好心情,就会幸运, 故乡的山水神灵就会高兴,就会保佑五畜兴旺,人寿年丰。所以他们精心地准备 着娱乐活动和工具。 男人们早早地开始做好银马鞍、 银马嚼子、 火镰、 荷包坠子、 烟袋等能代表男人勇气的装饰品和礼仪用品。 还要把蒙古象棋、 沙嘎 (骨关节) 、 皮尔吉、鹿联等娱乐游戏准备好。尤其是选好过年所骑乘的马匹,打马鬃、剪马 尾,梳皮毛,把骏马打扮的漂漂亮亮、精精神神。以此在查干萨日拜年时得到大 家的赞赏。除此之外,还要邀请好说唱人员;还要准备好鼻烟壶和哈达。 3、果子准备 查干萨日果子分为祭天果子、祭祀佛祖果子、“甘珠嘎拉”果 子、给孩子的果子等。这些白面果子是用牛羊油煎炸做成。果子品种分为阿达尔 果子(空心果子)或苏勒吉木果子(拧麻花劲果子)。用阿达尔果子做祭天供品 和祭佛供品,三个三个一起叠成七层或九层,放在碟儿里单独保存。七层果子用 于祭佛,九层果子用于祭天。 克什克腾蒙古族男女互相拜年时禁忌 “空手去” 在自己家做好果子分成六、 , 九或十二份,上面加些奶豆腐或糖、月饼,用纸包好,外面夹些红色或别的颜色 的纸,有的带上好烟、好酒,当做查干萨日礼品互相交换。可想而知,因为在马 背上行走,互相拜年,所以叫作“甘朱嘎拉”。这是克什克腾蒙古族独特的习俗, 把最好的新年礼物交换品尝,表达大家一起平安、美好之意。所以选择吉日、备 齐佐料(黄油、糖)做新年果子,以保证新年果子的质量。做好果子,还要送给 邻里间相互品尝,如果听到 “你们的果子真好吃”的 赞赏声时,来年肯定会有 福运。孩子来家拜年,不能空手走,长辈们要给孩子带上点果子和糖,空手走不 吉利。因为新年的果子里渗透着长辈们的爱和祝福,所以孩子们必须双手接收。 4、 新年饭的准备 新年饭不但要准备好手扒肉还要准备足够的饺子, 来了客 人一定要品尝新年包的饺子。新年的饺子包得比较大,这样,来年的畜群会膘肥5 体壮,数量倍增。 (二)过本命年(过寿)克什克腾蒙古族新年来临之前给本命年的人送礼、 祝贺。本命年与汉族一样,从一岁到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 七十三、八十五岁??其中四十九岁以后过本命年的人,让喇嘛看日子。其仪式 是把过本命年的人请到蒙古包的正方落座,如果过本命年的人是妇女,其儿孙给 她敬献带一碗牛奶的哈达,以表达对母爱的回报,然后敬献礼品。如果是男性, 先敬酒后敬献礼品。 敬献礼品时把正面朝向过本命年的人。其中衣服或蒙古袍的 衣领, 鞋子、 靴子的后跟朝向本命年的人。 全体人员敬礼完毕后, 老人回送美酒。 然后准备全羊席,唱歌跳舞、喝奶酒。完毕后每个客人及其家人都赠送礼品(或 者是果子、或是银碗、或是衣物)。本命年典礼最少举行三天三夜。如果是给老 人过本命年,必须准备全牛宴,然后娱乐七天七夜才结束。本命年典礼是以增寿 之喜来祝福幸福长寿之意(四十九岁之前不举行典礼,只送些礼品)。 (三)旧年探望 新年来临之前,蒙古族亲戚朋友相互探望,旧年探望,也 是“辞旧迎新”之意。旧年探望带些果子、酒、奶食品之类,代表克什克腾蒙古 族的热情、友好习俗。另外,去某个旧年去世了人的家庭,这不叫旧年探望,而 叫作“求新年”。 如:到人家门口必须面带悲泣之色,以表达伤心难过之意。 走进门口,首先打开白色的哈达说:“来求新年”。给长辈磕头:“求新年,我 家恳求你们一同过新年” 等。说完收回哈达,然后敬三杯酒敬献礼品,结束求 新年仪式。 “求新年” 是分担他们失去亲人之苦, 因为过新年时人人都是快乐的, 失去亲人的人肯定是痛苦的。 这是克什克腾蒙古族的分享幸福,分担痛苦的良好 美德。 (四)祭火仪礼 祭火是蒙古族原始祭祀习俗之一,因为火是一个不可缺少 的自然工具,他们用来驱赶猛兽,烤吃生肉,还用来生火取暖。正因为火对古代 蒙古族的生活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他们自古以来就特别敬奉它。甚至把它 来作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认为一切邪气都可以借助它消灭,一切污垢都 可以借助它净化。因此,蒙古族素有以火净化万物之俗,以祛除不祥。 克什克腾旗蒙古族从祖先流传下来的祭火习俗成为最崇高的礼节, 把一年收 入的德吉(未经任何人品尝过的新鲜食品)及奶食品的德吉敬献火,祈祷来年一 切美好。因此把祭火尊称“巴嘎查干萨日”(过小年)。 克什克腾蒙古族尊重祭火典礼,与其他地区一样,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 火。祭火的物品必须用羊胸。初冬时节,宰杀没有伤痕的羊,把羊胸脯完整的取 下来,里面放灌肠、灌胃等,然后用胸脯肉盖好,和排骨、羊拐、脖子、髓骨、 羊尾一起冷存。 1、装扮羊胸骨 农历腊月二十三清早,男主人早早起床,把所有的用品都清 洁干净,点香柏,然后把羊胸和排骨、羊拐、髓骨、灌胃、灌肠、羊尾一起煮。 煮完后装扮羊胸。 首先刀刃不能碰到羊胸的情况下把羊胸中间的每块肉剔好,把 剩下的肉挂在羊胸叉上, 空处里塞进针茅、 篙草、 香柏, 把羊胸骨朝上放在桌上, 用羊肚网膜脂肪把羊胸骨和羊胸脂盖好,用羊毛顺时针绕羊胸叉三圈系住,这样 羊胸骨装扮就结束。 把装扮好的羊胸放在蒙古包的正西方,让羊胸叉朝向图拉嘎(锅撑子),上 面放一份额木斯格勒(象征衣服)。装扮羊胸骨必须是主人自己完成,而且必须 是男性。从羊胸骨上取出来的肉与拐骨、排骨、髓骨、灌胃、灌肠、羊尾放在达 拉嘎桶(意为呼叫福气的桶)上,最下面放灌肠、灌胃、排骨、拐骨,上面放羊 胸肉,最上面放羊尾。达拉嘎桶里插达拉嘎箭,放些奶豆腐、黄油、红糖、等,6 然后用洁白的哈达盖住, 以准备祭火。 用羊胸脯代表全羊祭火与萨满教习俗有关, 传说火神是女性。在克什克腾蒙古族妇女中,探望出嫁的姑娘时用羊胸脯。因此 把“火神”母亲用羊胸祭祀,主要是表示尊敬。 2、达拉嘎桶 达拉嘎桶指的是底部小,上面大点的方形桶。平日把达拉嘎桶 放在佛龛旁边时不能空着放,里面放些金银用品或放些卖掉和宰杀过的牲畜的 毛,或者用金银做的五畜形象放在里面。比如,有达拉嘎桶银牛、银羊等。 3、 阿木苏饭 煮羊胸的汤内放入大米、小米和酸奶、黄油、红枣、红糖。 做一次必须能够吃上三天。把部分阿木苏饭放入陶日德格(木制的小碟)里,中 间腾出个空,用黄油、棉花做珠拉(佛灯),然后安放在图拉嘎旁边的祭祀桌子 上。另外陶日德格旁边还要摆放一个用杨木制作的萨楚拉嘎勺子(祭祀用的勺 子)。 4、额木斯格勒 准备完阿木苏饭后准备扎拉玛。扎拉玛又称额木斯格勒。制 作方法是,用四根一尺长的柳条,顶端挖个洞,把五色线或布放进去,然后用白 线缠绕固定(五色为蓝、白、黄、红、绿,代表蓝天、白云、黄教、红火、绿草 地之意) 分别悬挂在图拉嘎的四个角上。 , (准备扎拉玛是给火神准备衣服之意) 。 祭火日子到来之前把外借的东西最好全部收回来,家人不许外出,表示团团圆圆 祭祀火神。 腊月二十三各户早早地结束一天的生产劳动,晚上夜幕降临,天空布满星斗 时开始祭火。首先男主人走向图拉嘎(锅撑子)前,点燃火焰(用没被畜腿踩的 榆树、杨树等易燃的干树做燃料)。 一家大小穿着新衣,妇女戴上首饰,围坐 在图拉嘎火(撑子)旁边的毛毡上。男主人虔诚地怀抱达拉嘎桶,坐在朗诵祝赞 词人的旁边,然后家里其他成员依次就坐。男性坐右边,妇女坐左边。每人双手 举起阿木苏饭或奶食品做好迎接火神准备。点燃火焰后,让传宗接代的小儿子把 羊胸朝向西北方向放在图拉嘎上 (朝向西北方向的渊源是萨满教习俗。萨满教有 九十九天,西五十五天对人类有恩,东四十四天对人类有害)。然后儿媳妇从东 南方向开始把哈里玛敬献给火神,念“敖玛宏”。与此同时祝赞词人开始朗诵祝 赞词。 然后把达拉嘎袋 (从奉神畜的尾巴上拿几根毛放在里面常年挂在蒙古包哈 那上的袋子)、奶食品、阿木苏饭依顺时针方向绕圈,招福,众人高呼: “福 来,福来,福来赐给幸福吧!祈求大地的所有人的平安、幸福,草原五畜兴旺! 恩赐平安吧,让人类没有病痛!”。然后祝赞词人大声问:“福来了吗?”大家 把奶食品和阿木苏饭、陶日德格、扎拉玛都敬献火神,叩拜齐声回答:“来了! 来了!”,之后祭火典礼基本结束。 祭火结束时有的家把斯德尔(意为奉给火神的羊)绵羊带到家里,换戴新斯 德尔(用五种颜色的布做的脖套),头上抹黄油、阿木苏饭,然后让羊给火神拜 敬,放回羊群里。这种羊不能杀,不能卖,自然死去的要把斯德尔再佩戴给别的 羊。 祭火后的三天叫作祭火三天。 这三天女主人给火神始终敬献哈力玛, 祈祷说: “请火神保佑!”、“新年让大家美好平安吧!”。 5、祭火禁忌 把达拉嘎桶用洁白的哈达盖好,放在佛前,不能动,如果动了 就失去福份。 这三天忌讳外借东西、 不准火灭。 怕福份溜走。 不能把火撑子明放, 这样火神会害怕。祭火时敬品里不能放盐(驱赶恶魔时才放盐),不能往火里吐 痰,这样会蔑视火神。忌讳火里倒水,这样会失去传宗接代的人。也不能从火上 走过,会失去灵气。图拉嘎旁边不能晒袜子等肮脏东西,不准把火筷子尖碰到图 拉嘎上。 达拉嘎桶里的食品三天内每天早晨拿一份,让传宗接代的最小儿子品尝,得7 到福份。农历腊月二十六早晨,把德吉敬献给火神、水神、土神、佛祖和敖包。 从排骨、髓骨、拐骨、灌胃、灌肠、羊尾取点肉,让全家人品尝“福分”,还要 留给家族、亲戚品尝福份。把达拉嘎箭原样夹在蒙古包的哈那上(达拉嘎箭是用 檀木做箭身,尖上安装铜箭,箭身系丝绸哈达、各种颜色的纱,悬挂珊瑚、翡翠、 银币、铜币和孔雀羽翼等)。给有事外出没能回来祭火的人也留给“福份”。有 的家把福份留到清明节。忌讳给出嫁的姑娘,否则“福份”外流。 (五)毕屯(三十晚上) 毕屯(除夕),早晨早早起床喝早茶后把院内打 扫干净,装扮房屋,晾晒衣柜里的衣服。因为这一天“财神”环绕大地视察每家 有没有享受好上天赐给的财富。所以一家大小都穿新衣裳,以表示高高兴兴,快 快乐乐地辞旧迎新。 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毕屯从祭祖开始。星星出全时跪拜祖先的 遗像,敬酒、点珠拉、点香柏,把食品的德吉敬献。之后选离家稍远的地方,点 火,敬献美食美酒。 吃年夜饭 年夜饭是手扒肉和饺子,吃饭前必须先给长辈们敬酒,完成礼节 后自己再吃。吃饺子前门口先放两个饺子,象征一旦恶魔来门口好用饺子堵住 嘴。 吃完毕屯饭(年夜饭)后,孩子们代表全家,敬毕屯酒,端着碟里的饺子, 到一家换一次。有的家煮羊头,当做全羊,还放些奶豆腐、奶油,给长辈们敬酒 叩拜后把羊头放在盘里让长辈品尝。 过毕屯时把牛羊圈清洁好, 给牛羊多添草料。 毕屯晚上,包些不放盐的饺子给狗吃,让它也享受年夜饭。因为蒙古族生活在草 原,居无定所,家家离不开牧羊犬,犬即能帮助狩猎,还能牧羊,所以,蒙古人 特别喜欢自己的狗,除夕夜把全部灯都点亮,通霄不熄。除夕夜,大人孩子整夜 不眠。 (六)过新年大年初一天稍亮就开始新年的第一项活动――祭天。 1、祭天:全家人都穿新衣服、戴首饰,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后到离家稍远 的小土丘上点燃圣火,主人敬献早已准备好的奶油、奶豆腐、奶子酒及果子和糖 等食品,顺时针绕火三圈。然后找准方位跪在地上的毛毡上开始祀拜,祀毕慢慢 熄灭圣火。院内用三角形的木棒架起一个祭盆,燃黄油火炬。把奶食品的德吉, 新熬的没放盐的奶茶敬献给苍天、大地。 2、新年茶:祭天完毕后,进屋摆好奶食品,开始喝新年茶。新年的茶必须 熬得浓。 3、新年叩拜: 长辈、父母坐在正方,然后儿子、儿媳、子孙们一一向长辈 和父母敬献哈达叩拜。 长辈们打开手中的哈达, 拜年人打开手中的哈达叩拜敬礼, 然后起来把手中的哈达放在长辈的哈达的下面,后退叩拜敬礼。再起来拿自己的 哈达后退再叩拜。这样拜三次叫作新年拜见。长辈们祝福:“新年一切美好,快 乐永随,心想事成!”。然后晚辈们给长辈敬三杯酒,叫作新年酒(夫妻之间不 做新年拜见),然后大家开始喝新年茶。 4、木日图嘎日娜(踩道):依克什克腾蒙古族看,每个人每年都有最吉祥的 方位。所以查干萨日之前数自己的年龄,计算一下新的一年运势的好方位。凌晨 起来,或骑马、或步行,拿上敬献的礼品,朝算计好的方位走 200 步,进行敬献 叩拜。初一踩道,象征一切都会顺利,梦想成真。选方位法:正南――火、西― ―铁、北――水、东――木、西南――土、西北――天、东北――山、东南―― 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八节中中指上节――火、下节――水,食指上节― ―气、中节――木、下节――天。男性从火座(男性生的时候在火座)开始顺时 针数,女性从水座开始逆时针数,坐哪个座就往哪个方向走。其中火座命的人拿 香,天座命的人拿蓝色的布,气座命的人拿羽毛。火命的人注意火,气座命、天8 座命、水座命的人注意稳妥稳当,剩下的会美好。 拜年 拜年是快乐地迎接新年,祝福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平安。 首先给父母、亲戚拜年,然后到邻里拜年。青少年三五人组成一个拜年团,送去 新年的祝福。遇见长辈说:“您新喜好!”。遇到同辈说:“新年好!”。进蒙 古包里,先从老人、长辈开始敬献哈达。敬献的哈达一般是白色的,拜年敬哈达 时必须回敬哈达。 给长辈年老人敬献哈达时把哈达放在下面,给晚辈献哈达时放 在上面。给同辈人献哈达互相平献;给年老人敬哈达时稍举双肘献哈达。给特别 尊贵的老人献哈达时拿出哈达先磕头后献哈达,再磕头,回收哈达后又磕头。敬 献哈达后换鼻烟壶,然后客人就坐,喝茶、品尝奶食品、敬酒。新年酒每人必须 敬三杯,而且要一饮而净,不会喝酒的人也要象征的品尝一点。来拜年的人,必 须品尝新年饭才可以走。否则等于鄙视人家。来拜年的孩子必须给些果子和糖。 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串门(额日格勒特)拜年。拜年时一般都是男性,“额日格勒 特”时一般都是女性。首先必须探望父母、亲戚,然后在邻里、乡亲。必须带甘 珠嘎拉。不能空包去,给客人装点奶食品,果子之类的东西。拜年结束后有孩子 新年,家族新年,五畜的新年等三个内容,让新年的内容更丰富更快乐。 孩子的新年:正月初,长辈们聚集所有孩子,分给他(她)们好吃的,让他 们玩沙嘎(骨头节)、鹿联、蒙古象棋,让他们摔跤、射箭、骑马。 家族新年:正月选好日子,家族亲戚聚到一起,吃新年饭,唱歌跳舞,喝酒 吃肉,尽兴地玩一整天,搞小型的娱乐活动。 (七)查干萨日禁忌 查干萨日不仅遵守的礼节多,而且忌讳也不少。查干 萨日初一尊重吉利、 祝赞、 美好。 禁忌 “没有” “空缺” “死亡” “丑陋” 、 、 、 ?? 等词。禁忌打骂、怨恨、难过。 新年有圆日、破日。把破日叫作鬼日,不能外 出,特别是初五不能外出。 初五之前不能看书,不能动刀和针线。初一不能倒 垃圾,也不能打水。查干萨日不算债务事,多准备食品。忌讳缺少。父母去世的 人家头戴白布,做“查嘎拉特”。 笫一年不串门做客拜年。查嘎拉特人碰到老 人不敬献哈达,就说:“给老人拜年!”,然后敬礼。新年客人到他们家做客, 不能玩乐,不能品尝奶食品,禁忌说“好!”。 第二节 汉族传统节日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这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 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祖活动。古代的春 节叫“元日”“ 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春 、 、 节。 春节又称过大年。 自腊月初几儿开始, 家家户户大搞卫生, 推碾子, 磨白面, 缝制新衣,准备年用品。杀猪宰羊,蒸馒头、蒸年糕、蒸豆包,做豆腐、粉条, 制作各种凉菜,赶集置办年货等。 办年货 过去,农村没有百货商店,依靠“货郎挑” 挨村逐户卖东西,添置 点零星年用品。后来,每个生产队都有了百货商店,俗称“代销点” ,方便了 群众。年货的种类也多了起来,小到油盐酱醋、大到锅碗瓢盆。人们最先买的是 筷子,筷子象征“快发快发” ,买碗碟象征添人,买火柴象征红火。 现在的年货可为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吃的、饮的五花八门,任 意挑选;穿的、戴的时尚流行,与时俱进。手里的钱多了,买东西也大胆了,新 的一年该换的必须要换,该买的必须要买。做到除旧布新、锦上添花。 杀年猪 农村流传着“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的童谣。9 进农历十一月,俗称“冬至月”, 本旗农村每天都有杀猪者。或在村头, 或在院中,请来屠夫,备好绳索,几个硬棒小伙儿,七手八脚把猪摁倒,拴上四 腿,捆绑猪嘴,屠夫手握尖刀,顺猪脖子插进去,顿时,鲜血奔流,倾刻间,猪 就没了挣扎。这时,解开绳索,屠夫用刀在猪的后蹄腕处横割一小口,拿来小母 指粗的纲筋(俗名猪挺丈),从割口处,顺着猪皮上下、左右来回穿挑,然后抓 住猪腿,从刀口处往里吹气,肥猪渐渐变得膨胀起来。吹气的过程中,不时用擀 面杖或木棍敲打,待通身气足,捆住刀口,提来滚烫开水,通体浇注。屠夫手握 刮板,来回刮蹭,一片片猪毛脱落下来,不大功夫,毛净皮白,进行开膛破肚。 过去,在开膛破肚之前,还要把猪抬到地桌上,四个蹄子朝下趴在那里,猪头冲 着天地爷,进行烧香祭拜,然后割下猪头、猪蹄,再进行开膛破肚。 杀猪菜 杀猪当天,吃杀猪菜,杀猪菜主要由白菜、猪肉、血肠组成。一是 白菜,白菜是秋天晾晒的干白菜,干白菜经过开水煮烫,捞出攥成一个个菜团子 备用。二是猪脖颈肉,也叫猪血脖子,猪脖颈肉又嫩又香。还有猪肝、猪肺、猪 肚等。三是血肠,灌猪血肠,首先把猪肠子的粪便清理干净,截成二尺左右长, 用一根竹筷子把肠子翻过来,用醋或咸盐清洗异味。猪血里加适量荞面,起凝固 作用。分别加肥肉未、葱沫、生姜、干香菜、味精、咸盐等佐料搅拌均匀,开始 灌肠。炖菜:将猪脖颈肉切成片状进锅翻炒,加水烧开,放入猪血肠,再加白菜, 一并炖之,统称“杀猪菜” 。通常炖满满一大锅,除自家当户在一起吃外,还 把左邻右舍请到家里来共享杀楮莱菜,喝白酒、行拳令,非常热闹。 做豆腐 过去,农村平日不做豆腐,除了红、白事偶尔做一次,其次就是过 年做。做豆腐之前,用温水将豆子浸泡几天,然后用石磨磨成豆浆,俗称“磨糊 儿”(现在多数用电动机打浆) 。把磨糊儿倒进锅里用凉水调稀,点灶升温至 沸点,用少许卤水,点成 “豆腐脑” ,经过布包挤压过滤,一锅豆腐完成。做 豆腐有两种豆子:一种是黄豆另一种是黑豆,俗称“很豆” 。很豆做出来的豆 腐青绿色,农村话说“有豆腐味”, 还能够经受高温炖煮。黄豆口感绵软,洁 白无瑕,热煎、凉拼是上等菜肴。鲜豆腐做成后,有两种贮存方法,放在凉水加 少许盐浸泡等待年三十备用,叫鲜豆腐;鲜豆腐用刀削成不规则的色子块,放在 仓库里冷冻,叫冻豆腐。 做粉条 春节前农村家家户户做粉条。粉条是将土豆(马铃薯)经过碾碎、 滤汁、沉淀、晒干成淀粉。粉条制作方法:取适量淀粉调稀,把调好淀粉的盆, 放在沸腾的水锅上,使之边加热,边用筷子搅动,直至成糊状。然后移出,再加 干淀粉搅拌(加少许明矾),揉成面团,揪成 20 公分长、6 公分直径的圆剂。 将剂子放入特制的床子挤压成细条,直接进入沸腾的开水里,煮到粉条丝上 浮,捞进事先备好的温水盆里。 粉条有两种储存方法。 1、 把新鲜粉条码在盖帘上, 进行冷冻, 准备过年用; 2、把粉条挂在横杆上,经过太阳晒干,成干粉条备用。粉条的吃法很多:猪肉 饨粉条、酸菜饨粉条、肉丝炒粉条、凉拌粉条等多种吃法。 蒸馒头 蒸馒头一般发好几盆面粉,象征“快发快发” ,连续蒸三天,几百 个。馒头是圆的,代表团团圆圈。馒头顶上印馒头花或者点上红点,象征喜庆红 火。蒸馒头时,忌讳面发不起来,忌讳里藏着人们的担心,担心以后的日子不兴 旺;忌讳馒头蒸裂了,以为这兆头不好,预示家庭不睦、有裂痕,有是非。真要 蒸裂了也不能说裂,要说:“笑了”。蒸馒头同时,还要蒸几锅豆包,再洒两锅 粘糕。 洒粘糕 洒年糕,寓意“年高年高,生活提高” 。年糕用黄米面制作,首先把10 黄米磨成面粉。取黄米面,倒在大笸箩里,用开水和成小面蛋儿,然后用手反复 搓。生火,烧开水,放篦子。篦子底层撒一层煮熟的豆子,把搓好的面粉,均匀 的洒在豆面上。然后,观察水蒸气,哪地方出现蒸气,往哪地方洒面粉,直至洒 到与锅沿平,约半尺厚。顶层再散上豆子,盖上锅盖,大约蒸至 30 分钟即可。 取出,放在面板上,用刀切成方块或者片状。 制作各种年用凉菜 1、炖鸡砟 俗称“鸡砟咸菜” 。其滋味鲜美,咸、辣可口。制作方法:把淹好的芥菜疙 瘩切成一公分见方的小块, 生鸡连骨代肉剁成肉沫。 升火加温, 锅里倒适量素油, 葱花炝锅,放鸡肉进行翻炒,加辣椒,炒出红色,再放切好的芥菜翻炒几变,放 佐料,加水,水不要多,沿过为止,用温火炖之。 2、灌肉肠 肉肠也称香肠,是上等的饮酒菜肴。制作方法:猪里肌肉(根据个人囗味, 可以放馒头、豆腐等) 。剁成肉沫,加五香面,味精、食盐搅拌均匀,用洗涤好 的猪瘦肠灌之,上锅蒸二十分钟即可。 3、熬皮冻 皮冻俗称“冻冻” 。皮冻的原料主要是猪肉皮。猪肉皮清洗干净,上开水锅 浸十分钟,取出刮去油脂,切成半 1 分见方碎块,加水入锅,慢火煎熬至肉皮熟 烂如泥,取出加盐,凉后即可。 4、砸杏瓣 杏瓣也是上乘的饮酒小菜,制作简单。取山杏核,用锤子砸开外壳,取出杏 仁,上锅煎煮,煎煮时,观察杏仁瓣儿里的白色斑点至鱼眼睛大小为止。否则没 有白斑, 代表煮过火, 吃起来不脆。 捞出搓去杏仁的薄皮, 放在凉水里浸泡几日, 把杏仁的苦味全部浸泡掉,把水倒干,放盐腌之即可食用。 腊八 俗称“腊八节”。 腊八这天有熬粥习俗。本地腊八粥的做法主要是用 黄米与芸豆一起熬,吃时可放少许白糖。 腊八这天,还有一句民谣:腊八饺子腊八粥.今年不收过年收。吃饺子喝粥, 预示丰收吉祥。有关“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版本繁杂,也演 绎出许多有趣的典故。据传,为了感念佛祖腊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 侣在这一天集会纪念、诵经演法。并把从八方化缘来的米、麦、豆、谷杂 粮,及采集的枣、栗、核桃等干果汇集在一起,用大锅熬成粥做供品,祭 祀佛祖,然后众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进香者,寺院以粥施舍。后来此举 逐渐成为善事,被流传至今。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这种活动由寺院传到 民间,熬“腊八粥”渐渐演变成民俗习惯。到了宋代,“腊八粥”广泛盛 行。不论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合 家团聚共用,或馈赠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 “腊八节”不仅成为民间 重要传统节日,喝“腊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传下来。不但吃饺子喝粥,还 腌腊八蒜,腊八这天腌制的蒜是绿的。 腊八前一天,住娘家的媳妇必须赶回来,否则落(腊)到年那面,不 吉利。 上坟祭祖 春节前,民间有上坟祭祖习俗,俗称“上坟”。 上坟祭祖以男人为主, 女人很少上坟。春节上坟时间一般不能超过农历腊月二十三。上坟时携带酒 食果品、冥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到墓地后先用一根木棍将自家的坟莹地画上一11 个大圈,把所有的坟都圈起来,圈起来的目的是不让其他孤魂野鬼抢食供 品、分享银钱。然后逐个压上坟头纸,先从长辈摆供燃纸,以此类推。燃 纸时口中不时呼唤逝者,并告诉逝者谁来上坟。如: 过年了,给您送线花 来了,把所有祭品收回去等等。完了,在每个坟前磕个头,即完成 一般性 的祭祖活动。如果路途遥远无法回老家祭祖的,可以在所在地的十字路口 燃纸祭奠。 携礼探视 春节前,还要携带礼品探视亲 戚朋友、自家当户。特别是探望自己的 长辈,礼要厚、情要切,不能落过。近些年,除了家族互送礼品外,各机 关单位的领导,也要到贫困户家和敬老院进行慰问,以表达党和政府对他 (她)们的关心和爱护。 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从这一天开始,过大年的帷幕就徐 徐拉开,进入倒计时, 腊月二十三这天,也称扫房日,俗称“打扫房”,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理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气氛。 从这天开始,除了搞好环境卫生,还要搞好个人卫生,特别是男人,必须理 发,民间有:正月剃头方舅舅之说,到二月二才能剃头。所以提前理发,成了男 人们的头等大事。 腊月二十三也是祭灶日, 民间有“腊月二十三, 打发灶王爷上西天”的说法。 相传,灶王爷这天,要打好行囊,赶赴天府,去见玉皇大帝,诏领圣旨。灶王爷 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灶 王爷便要升天, 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 灶王爷的汇报, 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 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再者,一周 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 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 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对灶王爷要举行两 种形式 1、送灶 送灶俗称发马子。灶王爷供在锅台后,二十三晚上七八点钟,香炉里燃香, 上供,包肉馅饺子为灶王爷送行。因为灶王爷要骑马上西天见玉皇大帝,制办干 草瓣儿掺小米喂马,用黄裱纸折个装钱的纸口袋,用金泊纸做元宝,把做成的元 宝装进口袋里,燃着,边磕头边喊: “灶王爷上西天,多说好话,少加坏言,七 天再回来过新年。马喂的饱饱的,喝的足足的,请您老人家平安上路” 。 2、接灶 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 香就算完事。灶王爷供在每家锅台后,大都是纸质,上书“一家之主” 以表明 灶神的地位 。两边帖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 的平安。 过大年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沾对联、帖窗花、挂挂钱儿。俗话说:“挂钱儿 挂钱儿,满院是钱儿”。里外屋、门脸儿上帖挂钱儿,庭院中、屋檐下,到处拉 着横三竖四的挂钱。院中,还要立起一个高高的炮丈杆,炮丈杆的顶端制作一个 风车,风车上面穿几个铜钱,风车旋转,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有的顶上还竖起12 一面小红旗,迎风招展、色彩夺目。 二十九这天,水缸要挑满水,够五天用,因为初五之前不能去井里打水, 怕扰乱井神过年,不吉利。 年三十 年三十儿清早,把庭院、牛棚、马圈打扫的干干净净,利利落落。 牛马羊找回来圈在圈里,晌午,给牛马做干饭(小米饭)吃。意思是:辛辛苦苦、 又打又骂、劳作一年的牲畜,也应该与人一样吃顿好饭。有“打一千,骂一万, 三十晌午一顿饭” 之说的。 年三十早晨大门口放一个横杆子,俗称拦门棍,拦门棍有两种含意,一是拦 财,从放下拦门棍开始,至初五不能往外清理垃圾和倒灰烬,说是攒福。 如果 倒出去,把福倒给了别人家,不吉利,所以,每家当院到处是烟花鞭炮的纸屑, 曰攒钱;二是挡住游神恶鬼,不能进院。 三十晚上,庭院里除了挂灯笼外,每间房舍和仓子都要点上腊烛,(现在是 电灯)不能过D黑年‖。 年三十儿晚上俗称D年五更‖ ,也称D熬夜‖、D守岁‖ 。年 夜饭,必须丰盛究竟,桌上必须有鸡、鱼。鸡,代表吉(鸡)星高照,鱼,代表 连年有余(鱼。)必须包肉馅儿饺子,也称D肉丸饺子‖ ,根据家里人数,饺子 里还要放几枚铜钱、硬币或大枣、糖块,谁要吃到里面包的东西,谁就有福,这 一年走红运,发大财。年五更饺子必须 12 点吃。煮年五更饺子时,还有预知年 景的习俗,饺子边儿朝上年景不好,饺子肚儿朝上年景好,农业大丰收。12 点 吃饺子俗称D发神纸‖ 。一说,年终最后的一个晚上和新的一年的黎明开始,要 辞旧迎新以示庆贺;二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辞旧迎新的时刻要把握 住良宵佳辰,守住岁,象征大人孩子长命百岁。唐太宗李世民说:D共欢新故岁, 迎送一宵中‖。还有:D岁晚相与馈称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 不眠为守岁‖ 之说 。 吃饺子前, 除了燃放烟花、 鞭炮外, 在自家的庭院里架几堆熊熊燃烧的旺火, 象征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事兴隆。 年五更大人孩子都说吉利话儿,饺子掉在地上叫D元宝翻身‖ ,打碎碟子称 D碎(岁)碎(岁)平安‖ 。凡是本命年的人,年五更开始扎红布腰带,穿红袜 子。红裤腰带寓意闭邪,红袜子象征走红运。年五更,大人还要给孩子压岁钱。 旧时,吃完年夜饭,小辈给长辈拜年,小辈跪在锅台后,面对灶王爷,-边磕头 一边喊:“爹,给您拜年了;妈,给您拜年了” 。现在实行初一开始挨家逐户 进行拜年问好。 迎喜神 初一早晨放完鞭炮吃完饺子,各家各户把自家的牛、马、羊从棚圈 里驱赶出来,聚集在村头,俗称迎喜神。传说喜神有方位,领头牲畜自然去的方 向,就是喜神的方向。一阵鞭炮声,人们欢呼雀跃在后面追赶着牛、马、羊跑向 山里。迎喜神,若能惊起一只野兔或山鸡,则被看作最大的吉祥喜庆。看见 喜鹊、麻雀等小鸟,也是一种好的兆头。回家的时候,老人们习惯捡根柴 棍儿,取谐音“财”,意喻招财进宝。初一,也是人们第一个出游日,也叫D游 喜神‖ 。 正月初一到初八每天都有讲究,随着每天气候的变化,及时调节牲畜存栏。 有一鸡(初一)、二鸭(初二)、猫三(初三)、狗四(初四)、猪五(初五)、 羊六(初二)、人七(初二)、马八(初一)之说。晴空万里、冬阳高照、暖意 融融,象征五畜兴旺、人寿康宁、五谷丰登。如寒风刺骨、天空灰蒙,要注意减 灾防灾,控制繁殖。初七是人日,还要吃长寿面。 破五 破五是初五,旧俗破五。破五这天,要破出一切清规戒律,有的人过13 年吃素,从这天起可以动荤;积蓄五天的垃圾、灰烬可以清除;举行开井打水仪 式,到井边烧香、上供,口中默念:井泉龙旺,用之不竭,请井神保佑挑水的人 平平安安。礼毕,燃放鞭炮,再打两桶水挑回去。 十不动 初十这天停止远处探亲访友。相传,路神这天,到人间拜年造访, 天上地下都为路神创造安静的环境,以示路路平安、畅通无阻;十不动,石头也 不动,也称D石不动‖、 填仓日 二十这天还是填仓节,曰D小填仓‖ ,吃完早饭,到灶炕前锄来草木 灰,在自家当院,用草木灰划成盛粮食的圆仓底的图案,直径四米左右,圆仓底 再用草木灰划D十字‖ ,十字中央放五谷杂粮,用一块石头压住,祈求来年丰收, 象征粮食入库,填进仓子里。 打春日 立春,本地俗称“打春” 。每年 2 月 4 日或 5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315 度时,就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第一个节气,代表春季开始、春天到来, 人们从这天起即开始耕种。当然北方还处在冰天雪地的时候,俗语有“打春别欢 喜,还有四十个冷天气” 。打春这天,吃萝卜,吃萝卜意寓去除瘟疫。 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 “宵”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按民间传统习俗,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城 里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迷、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农村,按照旧俗,人们拿上锯沫,拌上柴油,一堆一堆的摆放在山坡上,进行燃 烧,俗称“洒灯” 。院子里的墙头上,摆放着自己制作的冰灯,一排排、一簇 簇,玲珑剔透、格外引人。冰灯的制作:用一个水桶装满水,放在外面冷冻 12 个小时,然后在顶端凿孔把没有完全结冻的水放出,形成冰腔,再拿到屋里进行 溶化, 待冻结的冰腔完全离开水桶时, 倒出既是。 里面安放一支腊烛, 称为冰灯。 正月十五不但是元宵节还是蒸灯日,这一天,克什克腾旗农村有D蒸灯‖的习俗。 和好面粉, 捏成十二支面灯, 每个面灯代表一个月, 放在笼屉里蒸熟, 打开笼屉, 观察面灯的表面有水珠,代表雨水充配,适宜种植,没有水珠,代表干旱 。 近几年,正月十五晚上旗政府在政府广场举办大型焰火晚会,吸引上万名经 棚市民驻足观看。 刨百冰 正月十六刨百冰,谐音“刨百病” 。这一天,孩子们从家里拿上小 锅、小米、大枣、肉馅儿、佐料等,来到没有结冻的暖泉子旁,用泉水淘米,并 在河边背风处,用石头支起简单的灶子,生火熬粥。传说,用这天泉水熬熟的肉 粥,孩子们吃了不得病。吃完肉粥,还要在河岸冰面上放鞭炮,来回戏耍,滑冰、 坐冰车 ,“跑百病”。 正月二十“大填仓” ,继续二十的做法,填五谷杂粮。表示粮食源源不断 地入仓,念祝词:“园仓圆来方囤方、赶快添上五谷粮。保佑风调雨又顺,人畜 一年皆安康”。“粮食入仓,满满当当,丰衣足食,家丁兴旺”。念完祝词就地 磕三个头, 到财神爷前点上三路香。填仓打囤的习俗表现了经饥饿煎熬的农民对 吃饱肚子的企盼。 浸种预测 本旗农村,年三十晚上,农民把小麦、谷子、莜麦、豆子等杂粮, 用白布包裹起来,投进没有结冻的泉水里或深井里,经过 12 个小时的浸泡,初 一取出来,发现发芽的种子,来年多种并丰收。 请年茬 请年茬也称拜年酒,从正月初五陆陆续续开始,到二月二结束。克什克腾旗 有“青草不没马蹄子算是拜年酒” 之说。 请年茬先从亲戚、自家开始,然后是左邻右舍,甚至是遍布全村。请年茬除14 至亲外,多数是一家一个人,多以男人为主。这不是男尊女卑,他们认为,男人 一年参加生产劳动,平时很少饮酒,因为酒多了误农时。所以,他们把正月视为 酒月,要喝出个气氛、喝出个水平;喝他个一醉方休、喝他个酩酊大醉。从中午 喝到晚上,第二天接着喝。就这样,一家挨着一家,一天接着一天,曰请年茬。 他们爱喝自己制作的Z食酒,都在 50 度左右,被称为“大老散” 。 年酒文化,渗透着美满和谐,同时酒桌上还探讨农牧业生产,安排备耕等事 宜。年酒中忌讳酗酒闹事,因为在谁家闹事、某个人闹事,对自己一年不顺利、 不吉祥。所以,无论怎么喝,喝多少,必须控制,保证皆大欢喜。 (二)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 。这一天民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这 一天,各个理发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这天,孩子理发叫“剃喜头” 借龙抬 , 头之吉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 ,辞旧 迎新,希望带来好运。这天出生的孩子,称为龙女龙子。 二月初二龙抬头,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 ,一年要开 一个好头,迎来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 ,农民要把最好的祭 品供上给龙王吃。用猪头当供品祭奠祖先,供奉 上天。民俗有:D 二月二,龙抬 头,大仓满、小仓流‖ 之说。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要爆玉米花、吃猪头,比作 为D挑龙头‖、D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各地过法不尽相同,克什克腾旗有炒豌豆D爆龙眼‖、D 穿龙尾‖、带D扫埽‖的习 俗。 二月二前几天,把上成的豌豆用水泡开,二月二这天架着灶火,把泡好的豌 豆倒进大锅里进行翻炒,豌豆在热锅里发出D霹雳啪啦‖的爆竹声,其说是D爆龙 眼‖ 。传说,龙王是行云唤雨的神,爆爆龙眼就是让龙眼更加深邃明亮,哪地方 旱就往哪地方下雨。还有大人们给孩子穿龙尾,龙尾是用麦桔杆和五花布穿成, 把五花布剪成大钱那么大的圆,拿来麦拮杆剪成两公分长,用五色线做穗子,一 骨节儿桔杆再穿一块五花布,一般穿一尺左右,给孩子缝在后背或胳臂上,以示 乞求平安、避灾。扫埽也是用五色线捆成,带在孩子身上象征扫出一年的灾兴。 二月二吃完猪头,一个“年”才圆满地过完。 (三)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传说王母娘娘放水日,这一天,天下人都到河里洗衣服。特别是 女人,洗去尘埃,净爽身体。这天,王母娘娘下凡来到人间,要体验民情,在人 间不能染上病菌带回天宫。所以,人间要清理卫生,消灭蚊蝇。以最好的空气环 境,以最洁净的姿态,迎接娘神的到来。过去三月三,克旗蒙汉回有马市,特别 是做“马桥(买卖牲畜) 生意的,擅长骑术,此日百骑竞发,各显神威,热闹 ” 非凡。另外,住家姑娘于此日前必须回到婆家,不然对娘家不吉利。 (四)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之,是一年中万物生长的开始。时间在每 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作为节气, 人们从这天开始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民谚D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之说 。作为 节日, 人们又在这一天祭扫亲人故友的坟茔。对于生长的期望和对于已逝者的哀 伤同集于一天。清明节这天,个人祭扫坟茔外,克什克腾旗共青团、学校集体组 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献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前,多数农村已经开犁种 麦。 开犁前还有个风俗。 拴上犁丈套上牛, 在家煮上一筐鸡蛋, 犁丈插进田地里,15 在犁铧子前埋上煮熟的鸡蛋,犁开垄沟,鸡蛋便露出来。这样做,农民祈求种地 顺利。象征地里的石头像鸡蛋一样全部滚出来,种地时不打犁铧子尖。露出来的 鸡蛋,跟随的大人孩子,争抢着吃。吃了这天的鸡蛋,孩子不长疙瘩(腮腺炎) (五)端午节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端午节,不但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民间有好多 传说:传说这天,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下凡之日,到民间 毒害百姓。善良的天女得知此事,赶紧下界传告人间,让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 挂葫芦。窦铩温竺绶旁诖疤ㄍ猓歙D马蛇子‖佩戴在小孩的肩上。手腕带 五色线、枕布老虎,吃粽子做好祛毒避邪的准备。端午节有吃粽子习俗。端午节 时值春暖花开, 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机。 天刚亮, 经棚镇区的老百姓就早早起来, 游敖包山,逛“文革桥”活动。 吃完早饭,或驱车、或步行,到周边的山上,吃玩一天。农村多数老百姓到 山上采摘蕨菜、黄花、山韭菜。端午节这天,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最受青睐。民间 艺人纷纷闪亮登场,发挥一技之长,制作的布老虎、马蛇子(蜥蜴)生动可爱、惟 妙惟肖、生动传神。火红的荷包再绣上吉祥文字和图案,典雅精致,巧夺天工。 特别是彩色的葫芦,大的一米,小的寸余,迎风摆动,淑姿招展。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俗称八月节。 中国地缘广大、 人口众多, 风俗各异, 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 人身更赏时” , 中秋因恰似三秋之半而得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纷纭。据 专家考证,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 他传统节日一样, 中秋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宋代相传吃月饼至今, 千年不断, 月饼的制作向来很讲究。首先是月饼馅,有糖馅、肉馅、枣泥馅、果仁馅、豆砂 馅等等。图案,有蟾宫花边图案,有吉庆有余图案。形状以圆为主,代表团团圆 圆。小的寸余,大的半尺。近年来本旗涌现出不少当地月饼品脾,如三义月饼、 新庙月饼等。中秋节不但吃月饼还吃西瓜。中秋节夜晚到来,家家户户在“秋高 气爽,皓月当空” 之际,一家人围在桌前,摆上月饼、水果、西瓜,畅叙亲情。 尤其是农村,把桌子摆放在院子中间,桌子上摆放月饼,用刀子把西瓜割成“月 牙” 形,摆上三摞供,燃上一柱香,俗称“供月” 。祈求苍天风调雨顺,合家 团圆。 (七)冬至节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 是阳气初萌而逐渐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冬至克什克腾旗有吃饺 子习俗,吃饺子象征不冻手脚,不冻耳朵。 笫三节 回族节日尔代节 俗称大开斋。每年伊斯兰教九月为斋月,一个月期满,在十月初 二或初三日见日开斋(以见到新月牙为准) ,是日回族人沐浴净身,着新衣,到 清真寺做礼拜。礼拜毕,互相“拿手” 即握手礼) ( ,以表示祝贺,并家家做油 香互相馈赠。 古尔邦节 大开斋后 70 天为古尔邦节(又称小开斋“宰牲节” )是日教民 盛装,净身到清真寺作礼拜。富裕之家宰牛、羊互相馈赠(不可外售) ,济贫为 尚。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记载, 三月十二日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辰逝世日,16 又称圣忌。此日早晨。穆斯林云集清真寺,由教长开念天经,并讲述穆罕默德的 生平事迹,以示纪念。 第四节 新节日 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了许多节日,这些节日大都是政府确定的。 (一)元旦 公历 1 月 1 日即新年也称阳历年。元旦法定假日,放假公休 3 天。各单位举行联欢晚会、文体活动。有的地方还帖对联。 (二) “三八”妇女节 也称国际劳动妇女节,3 月 8 日,女职工放假 1 天。 有的单位还组织女职工举行座谈会,旗里还专门召开表奖会。 (三)植树节 公历 3 月 12 日为植树节。虽然叫植树节,本旗境地处北温 带,气温偏低,故清明前后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植树节这天,学校组织学生到山 上检“白色垃圾” 。 (四) “五一”劳动节 也称国际劳动节。5 月 1 日放假 3 天,各单位开展 劳动竞赛和表奖会。 (五) “五四” 青年节 5 月 4 日是青年节。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游 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战我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 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这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很快扩大到全国。 “五四” 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为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建 国后把“五四” 纪念日定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这天,有的单位组织青年打篮 球。 (六)儿童节 6 月 1 日是国际儿童节。这天,全旗中小学校放假,举办文 体运动会。 (七) “七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 7 月, 故把 7 月 1 日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各机关党组织, 举行庆祝活动, 召开座谈会、 表奖会、新党员宣誓会等。 (八)建军节 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北伐军三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这是中国 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开始。 放确定为每年 8 月 1 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建军节。期间,开展拥军爱民、拥政爱民“双拥” 活动。旗里领导去当地营房 看望驻地官兵,进行慰问。 (九)老年节 公历 9 月 9 日是双九,又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俗 称重阳节,是老年人自己的节日。全旗各界纷纷集会,开展适合老年人丰富多彩 的文体活动。以示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十)教师节 每年的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从 1985 年起建立。教师被誉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期间,全旗举行报告会、 表奖会,开展尊师重教活动。以示提高教师地位。全旗各中小学放假休息。 (十一)国庆节 每年的 10 月 1 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 年 10 月 1 日,在 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炮声中,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 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 红旗。期间,放假 7 天,各机关单位张灯结彩,喜迎国庆。文艺团体举办文艺晚 会。17 第二章 生活习俗 第一节 蒙古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克什克腾蒙古族以游牧、 狩猎为主, 又居高寒草原。 为适应生产和地理环境, 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服饰。男女老幼皆穿长袍系腰带,为骑乘便利, 喜穿高腰靴子,佩带蒙古刀、烟盒包和鼻烟壶。 1、得勒,即皮袍,有覆面和皮面两种。冬季放牧多穿白茬皮袍,皮袍比棉 袍肥大。一件皮袍需 6 张绵羊皮做成。礼服的皮袍用丝绸覆面,且多用羔皮做, 需用羔皮 25―30 张。 有的皮袍双袖特长, 俗称马蹄袖。 穿皮袍要束腰带 (彩绸) , 皮袍虽然肥大,束腰带后更显得威武雄壮,威猛大度。 2、庞库,即棉袍,棉袍样式与皮袍相同,多用彩色鲜艳的绸缎制作。常用 紫、黄、蓝色。棉袍多用彩色绸缎条子镶边,有一道边儿、两道边儿不等。双边 儿多边儿,更显华丽富贵。 3、单袍,统称长袍,年轻妇女穿开气儿或不开气儿长袍(亦称无开旗袍) 。 男人穿的开气儿长袍,衣襟、袖口、衣领四个开气儿,都镶一寸宽的锦带、黑缎 子或棉布滚边儿。不开气儿长袍的衣领根部、衣襟、下摆有 3―4 寸的沿边儿, 袖口通常是马蹄形的,俗称马蹄袖。 4、屋夹,即坎肩,坎肩有男女两种,对襟排扣。男女坎肩均用彩缎条镶边。 尤其是女坎肩,用彩色艳丽的酷金镶边。过去,唯有接待贵客、喜庆、祭祀时穿, 平时在家一般不穿。 5、帽子,传统的帽子有圆顶宽檐帽子(礼帽) ,冬季披肩大尾帽,用羊羔皮 制作。 夏季为瓜皮帽和圆顶帽等。 男子缠头的布巾或绸巾为棕色、 黄色或暗绿色。 妇女所缠头巾多为粉、绿、白等颜色。姑娘缠头不封顶,右侧打结,垂穗,妇女 缠头则封顶不打结。 6、库特勒,即靴子。蒙古靴子多用香牛皮制作,也有用棉布制作。克什克 腾旗北部白音查干苏木的乌兰尔根和乌套海与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和浩齐特 接壤,受其地域影响,这一带多穿圆头靴子。达日罕乌拉苏木一带与锡林郭勒盟 的阿巴嘎旗比邻,多穿受其影响多穿尖靴子(靴前尖上翻) 。手工制作的靴子一 般为圆头,用线纳成“云子勾”或“万字”等花纹图案。女靴图案丰富,彩色斑 斓。 7、布斯,即腰带,蒙古族腰带多用成幅的茧绸丝做,带长但不垂穗。 8、头饰 克什克腾旗已婚妇女所戴头饰以达日罕乌拉苏木为典型。夜忙乃布 其(汉意疏旒) 、沙哈嘎(发套) 、陶斯古尔(发罩)几种。忙乃布其,形状不尽 相同,多用彩缎制作透顶小帽或布带形状套在头。用带或丝绳系于脑后。在透顶 小帽或布带的不同位置,镶嵌形状各异的珊瑚、绿松石、七珍、八宝,其下垂数18 十串颗粒状珍珠飘穗。飘穗额前较短,以不遮两眼为限;鬓边的则长,有的长及 耳下,有的长及膝盖。发套、发罩,工艺制作所用材料都是长方形金属套儿,在 其正面有各种錾花镶嵌大小不同的珊瑚和绿松石。一般用白银或白铜制作。其不 同的是发套的两头都是空的。梳妆时用它罩住发辫的根部,固定于耳边,当作饰 物;发罩则是一头空,梳妆时用它罩住发辫的下端,使其不外露。 克什克腾旗蒙古族妇女既戴耳坠又戴耳环,耳坠珠多串长,并不是戴在双耳 上,而是挂干“忙乃布其” 上,耳朵上只戴耳环。巴彦查干苏木以北的妇女则 梳乌珠穆沁式蒙古头,即不戴发套,头发梳好后盘于头顶,带上头饰即可。 现在,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服饰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己涌现出一大批手工制作 蒙古族服饰的传承人。他(她)们开设店铺、加工厂,主要经营蒙古袍、蒙古靴 子、蒙古族帽子和蒙古刀及蒙古族小饰物。 (二)饮食 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即奶食品(察干伊德) ,红食,即肉食(乌兰伊 德) 。 1、 奶食品 奶食品蒙古语为察干伊。 草原上的奶牛, 吃着天然的牧草发育; 草原的牛奶,是纯粹的绿色食品。牧民们以纯牛奶为原料,手工制作出了各种精 美的奶食品。其中,奶豆腐蒙语为“胡日德”。其制作方法主要包括:①取奶: 就是直接从奶牛身上挤出奶汁。 牵过一头正在哺乳期的奶牛,让仔犊嘴含乳头吃 上一二分钟,以刺激乳腺分泌,称为“催奶”(蒙古语伊布勒呼)。然后,挤奶 者移开仔犊,将乳头擦洗干净并放好接桶开始挤奶。②发酵:把一次挤出的鲜奶 倒在干净的容器里,放在阴凉处经过 12 小时进行发酵乳酸,使奶油脂上浮,蛋 白质下沉。科学上的述语(学名)叫凝结乳,蒙古语为“额德森苏”。待其自然 发酵,上层形成稀粥状凝结乳,也叫“奶嚼口”,蒙古语为“朱嘿”。③加温: 将提取“嚼口”后的凝结乳(酸奶、疙瘩奶子)倒入锅内温火煮至温度在 50℃ -60℃之间,大约 20 分钟直至乳水(也叫乳清、黄水)与乳块完全分离。④搅拌: 用笊篱滤去酸奶汤子, 剩下乳糊状, 用木制作的搅棒继续搅动, 直至拉出丝为止。 再是搅拌时掺些鲜奶, 晾晒出的奶豆腐色白软嫩, 味道鲜美。 在这个工艺流程中, 所用搅棒必须是有籽、有核的树木制作的,如梨木、山丁子木、杏木等。⑤装模: 拿来模具,把刚出锅的奶豆腐装满浮平,放置桶上,滤渗水分,大约六个小时左 右奶豆腐可以从模具取出,晾晒,一块奶豆腐即做成。 奶嚼口、黄油、酸油、酸奶渣子奶嚼口:鲜奶自然发酵后,取其上层形成的 稀粥状凝结乳便是。 黄油、酸油:将奶嚼口置锅中,稍搅拌,加温火煎炖,使水分和油质分解, 油质上浮,蛋白质下沉。上层为黄油,蒙古语为“沙拉陶苏”;下层为酸油,蒙 古语为:“查干陶苏”。 酸奶渣子:蒙古语为“额吉格”。制作方法是将挤出的鲜奶置锅中煮沸,起 出奶皮子,将沉淀物放阴凉处凝固晾干即成。 奶子酒奶子酒,蒙古语为“爱勒嗬”,是用酸奶汁做曲子酿制而成的。这里 先说一说酿制前“曲种”、“加奶”两个常识:①曲种(酵母或发酵的种苗): 曲种是酿制奶酒必须的“基因”,传说,成吉思汗梦游天宫时发现了“曲种”神 物。机警、聪明的成吉思汗将“曲种”粘在胡须上返回人间,传给万民。所以好 的曲种被蒙古人视为传家宝,但邻居之间并不保密,可调剂使用。缺曲的人向有 曲种的人家求助,叫“请曲”。取回后,必须立即装进瓷、陶之类的容器里,加 奶培养,叫“养曲”。19 ②加奶:随着曲种的发酵,要掌握好加奶、加酸水的比例。在曲种发酵的情 况下,一般是 100 斤原种加奶 3 斤,加酸水 10 斤,应逐渐增加奶的数量。温度 一般保持 20℃-25℃比较适宜。因此,天冷时牧民要把“曲种”放在热处。还有 的人家专门缝制个羊皮“坛子”将曲种溶器盖起来,以此保温繁活。 奶子酒的酿制 刷洗铸铁锅,把嗜酸奶汁倒满,用木桶把大口朝下扣平,再 把接酒坛子的挂绳套在木桶上方的挂钩上,将冷却锅平坐在木桶上口,把木桶和 冷却锅的结合处用围带捆住以防漏气。冷却锅里填些冷水,准备好后就可以加温 酿酒。冷却锅内的凉水升温到烫手时,需要换凉水,转换到三、四次即可,这时, 蒸馏出来的蒸气经过冷却锅外壁冷却后形成水珠滴进接酒容器内。 2、全羊席全羊席是蒙古族招待贵客的一种宴席。史称“诈马宴” 。做法: 把羊宰杀后剥去皮,去掉四蹄及五脏,整羊下锅煮,汤里加各种佑料,熟后做羊 趴状于木制长盘中,用刀割食之。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割成七大块放至盘中。食 肉时,主人先动刀割小许,敬天、敬地、敬人,然后大家再食之。清朝时,克什 克腾旗每年 12 月向清宫进贡全羊 20 只,为宫廷做“诈马宴” 之用。 3、汤羊席 将刀子割开羊的胸口,抓握羊心,浇热水去毛,带皮煮,称为汤 羊。 3、传统膳食阿木斯饭 阿木斯饭是加进黄油、大枣等调料的稠粥。其做法: 先将稀奶油倒进锅里烧开,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加水。水烧开后,加入适宜酸奶、 红糖和咸盐。只后,把炒米放入锅内,以温火煮饭,熬时再加少许黄油。用饭勺 不断搅成粥状即食用。 4、炒米 炒米是蒙古族传统膳食之一。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分脆炒米和硬 炒米两种。其制作方法是泡、炒、碾。 5、 脆炒米 把簸干净的糜子倒入锅里, 加适量的水用文火煮, 在煮的过程中, 用铁铲不断搅动锅里的米,使米泡胀为止。然后把泡胀的米淘出来凉晒,把水滴 尽;炒:大锅里倒入半锅干净细砂,用旺火把砂子烧红后,把泡胀的米倒入锅里 一升左右,然后用搅拌棒快速搅动,米迸出花后,立即出锅,如此往复。 6、硬炒米硬炒米不加水泡,也不要砂子,干炒至半生不熟即可。脆炒米可 用奶茶、牛奶泡着吃,也可用乌日莫(即稀奶油)和朱格黑(黄油渣滓)拌着吃。 硬炒米可用来做羊肉稀粥,也可做干饭。 (三)宅居 蒙古包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 二层覆盖。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 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 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 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 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是圆形的,由条木椽子,网状编壁(即哈那),圆形天窗和门的构成, 外面盖上毡子,再用鬃毛绳或皮绳子加固而成。蒙古包编壁底部还有一层围毡, 夏天掀开通风,冬天放下来保暖。蒙古包的大小规格,是由每顶包所用哈那的数 量多少决定的。通常分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就 是同一个类型的蒙古包也分大中小三个规格。如果是五个哈那的蒙古包,大型的 就比小型的多十根椽子。在这些蒙古包中,牧民一般都喜欢住五、六个哈那的蒙 古包。20 搭盖蒙古包有严格的次序。例如:首先铺好地盘,然后依次按照下列顺序进 行:竖立包门,支撑哈那,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 哈那毡, 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围哈那底部围毡,最后用绳 索围紧加固,就是一顶浑然一体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 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 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 风。 蒙古包内部中央为饮食和取暖的炉灶, 烟囱从天窗出去。 炉灶周围铺上毛毡,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要铺上地毯。进门正面及西面为家中主要成员起居处,东面 一般是晚辈的座位及寝所。包内还根据室内的面积、形状和高低等不同情况,摆 设适宜的箱子、柜子、桌椅和板架等家具。这些家具上均饰以美丽的民族图案花 纹,构图丰满端庄,色彩明快凝练,极富民族特色。蒙古族对花纹图案的用色也 有自己的讲究。譬如,他们喜欢红、黄、蓝、白颜色,因为红色象征生活快乐和 美满;黄色是金子的颜色,象征爱情、理想和希望;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永 恒的安宁,真诚和善良;白色则表示纯洁、平安。 蒙古族以西为尊,蒙古包里的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长辈坐卧居西。如果亲 属、家庭聚居,长辈在蒙古包西侧。 蒙古包落成典礼 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新建蒙古包时,举行落成典礼习俗。蒙古包搭好后, 要选择吉日举行庆贺,主人邀请亲朋好友前来欢聚一堂、置办席宴。首先, 从包顶陶倬(木圈)直垂而下一条哈达,也有的悬挂铜钱,铜钱为 7 个,7 在 蒙古族心理是吉祥数字,寓意福气、好运、前(钱)程似锦、 前(钱)途 广阔。前来祝贺的客人围坐在蒙古包内,由一名主~者诵蒙古包祝赞词, 把蒙古包包顶、哈那、椽木、毡壁、围毡、木门等各个组成部分一一加以 赞颂。在说祝颂词的同时,人们还从盛满牛奶的桶里,用手指沾上一点, 弹抹天窗和门楣。念完祝词后,主人用丰盛的酒肉招待客人,客人也向主 人赠送礼品,如全羊、奶食品、马奶酒等日常用品以示祝贺。 (四)家具和用品 1、木炕 蒙古包内的木炕一般正对门口,呈半圆形。有 6 寸高、4 寸高不 等。 、 2、 佛箱子 蒙古族笃信喇嘛教, 在包的西北面置有佛箱子, 上有格龛、 佛像、 蜡烛、祭品等。 3、匣箱子 家里几代人,各有大小不一的箱子,摆放的地方也不一样。父 亲的放在东西(佛箱子后面) ,母亲的放在东北,儿媳的放在西边。匣子放在箱 子上。 4、 炕桌长 4 市尺,高约 1.5 市尺,有的有抽屉,还绘图案,有的没有抽屉, 简洁大方。上面叠放行李。抽屉里装鞋或零用东西。 5、竖柜 竖柜大小、样式不一,绘有图案,摆放于东西。下边装粮食、奶 食品、油、酒等;上边装碗、碟、筷等用具。东西面摆放酸奶子桶、奶桶、木桶、 锅、茶壶、勺子等用具。西南面“哈那” 头上挂有男人用的鞭子、布鲁、马具 等。 6、锅台 锅台用土垒为圆形,位置在蒙古包的正中间。 7、锅撑子 是用铁制作,熬茶、煮肉的工具。21 8、筐 筐用柳条编制,里面装燃料。 9、蒙古刀 蒙古刀一般长约 10 厘米左右,宽 4 厘米,柄长 6 厘米,刃锋利。 通常装在绿沙鱼皮鞘内,镶银或铜箍,旁有环,系五色穗。 10、火镰 用革制的小口袋之,嵌以曲形铁镰,口袋中装有绒、火石。捻火 绒擦击火石燃火。 11、鼻烟壶 鼻烟有明目防治疫病的功效,用玻璃做的小瓶贮存。鼻烟壶的种 类很多,有红、紫、黄、白、黑、绿等颜色;有瓷、玛瑙的材质。以象牙为匙放 在鼻前嗅之,嗅完后放回瓶内。互相见面举鼻烟壶为礼。 12、烟袋 烟荷包 烟袋和烟盒包是蒙古族男士的佩饰之一,自然它们的制作 和工艺也是特别讲究。烟袋由烟袋锅、烟袋杆和烟袋嘴三部分构成。用金、银、 铜铁等制作烟袋锅,称为五色锅。用李子树、红木、杏树等质地坚硬的木头制作 烟袋杆。而烟袋嘴一般用翠玉、江石、玛瑙石制作。烟袋荷包用绸、缎缝制,上 面还要贴抠或刺绣各种民族纹饰,烟袋荷包的上方还要配挂几条彩色飘带。烟袋 荷包还要挂一个弯曲的铁件,是用来掏挖烟锅里的残留物,称挖烟刀, 烟袋荷包如同绣花靴一样都是表明妇女,尤其是姑娘手艺高超的代表物。本 旗蒙古族风俗中,烟袋荷包是姑娘赠送给恋人的信物。因此,烟袋盒包,毫无疑 问是宣扬新娘手艺的特殊礼品。 (五)畜骨的妙用 1、羊肩胛骨 俗称“搭拉板子” ,用肩胛骨占卜是蒙古族古老的预测方法。 卜法: 将绵羊肩胛骨煮熟后去肉投火中烧, 观察骨面燃烧过程中出现的裂纹, 以此推算走失或者盗走的牛、羊、马的方位、凶吉,是否找到。 解法:肩胛骨柄头为“陶高” ,宽面中央为“浩特” ,烧后手抓陶高面对 浩特观看,纹路自中央裂向某一方向即为被失盗物的去向;裂纹复杂为难找,反 之为易找;如果裂纹顺中有横纹出现或者纵横交错,即为失物不易寻找;如果裂 纹只在浩特,未裂向周边,即被盗失物未有走远,反之寻找费周折;同时裂纹如 从外向内为没有内线,反之为有内线;到顶端如两纹相接,则盗贼已将盗物转手 于他人。 2、牛角 牛角可以制作酒杯、奶瓶,杯口镶嵌银、铜等纹饰图案。牛角还可 以制作牛角梳子等工艺品。 3、羊角 羊角可以制作刀m;羊头骨或牛头骨去肉连角,可以制作工艺品。 4、 羊踝骨 羊踝骨, 就是羊后腿连接部位的一块小骨头, “骨头节儿” , 俗称 蒙古语嘎拉哈 。蒙古族不管大人小孩都善于玩嘎拉哈,1 个到 900 个不等;一 个人到 4 个人玩不等。 利用嘎拉哈占卜, 蒙古族称为是马背民族, 对马情有独钟, 爱马如子,一群好马,要出一批走马,是最值得庆幸的事。取一个嘎拉哈,持在 手中, 从蒙古包天窗抛出去, 如果窄凸面朝上落在地上, 自家的马群就会出走马, 否则没有。 嘎拉哈有四个面,宽凸面叫“好尼”( 代表绵羊),宽凹面“牙玛”( 代表山 羊) 窄凸面叫“毛日” 代表马) 窄凹面则“乌和日”或“特模” 代表牛或骆驼) , ( , ( 。 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每年正月初一,手握四个嘎拉哈抛在地 上,观察立面,占卜五畜兴旺。 传说,攒够 1000 个嘎拉哈,用毡口袋装起来,埋进自家的牧场里,经过若 干年,就会变成金银财宝。 (六)交通工具 1、马 马是蒙古族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无论是放牧、办事,还是那达慕大22 会上,都离不开马。 2、双轮篷车 车是蒙古族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一种哈木特日格车, 即双轮篷车。这种车是家庭必备的运载工具。平时用作仓库,存储粮食、食品、 服装、家具,车篷通常用毛毡搭成,有的毛毡上装饰精美图案。这种车的车辕子 长,除架牛还可以架骆驼。 3、勒勒车 旧时克什克腾旗草原上最普通的运输工具。车身由两根辕、两 个毂、两个羊角桩、36 根辐条、12 个辋、10 条撑以及轭(下轭系绳) 、木环、 车轴、辕勾、套绳等几十余部件组成。 桦树最适合做勒勒车的材料,其质地坚硬,受潮不变形。勒勒车的特点是车 轮较大。 因在草原行驶, 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 深厚的积雪, 河边的沼泽地带。 高大的车轮,能发挥巨大作用。勒勒车的用途非常广,拉水、运燃料,运油盐酱 醋,搬家远行,都靠勒勒车运输完成。 (七)礼仪习俗 1、 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 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 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 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 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 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 哈达者表示谢意。 2、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给客人敬上一碗奶茶。客人要微欠起身 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斟茶 时,客人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客人的 用意。 来客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 是贫穷之家, 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 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 在旅途, 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 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嚼口)、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3、 敬酒 斟酒敬客, 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 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美酒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 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 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 “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 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 是对主人瞧不起, 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 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 地、自己额头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人。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 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4、待客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 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 子、奶豆腐、奶嚼口和点心。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手扒肉招待客 人。席间,还要唱敬酒歌。 5、尊老爱幼 蒙古族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到蒙古族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 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 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23 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 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6、问候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 问: “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 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 是主人的居处, 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主人敬上的奶茶, 客人通常是要喝的, 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 吃,吃一点也行。 7、选猎狗 旧时,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 视选留一只好猎狗,蒙古语为“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俗称蒙古狗。 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 要挑选腰身长, 尾巴长而匀称, 听觉灵敏, 视力敏锐, 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现在的猎狗用途,主要是帮助主人看护牛、 羊群和守望门户。 (八)起名习俗 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 1、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2、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 吉日格勒(幸福)等; 3、 按婴儿出生时, 长辈的年龄起名, 如: 宾塔(50) 、 吉仁泰(60)、 达楞(70) 等; 4、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 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5、 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 如: 朝鲁(石头) 、 阿古拉(山)、 牧仁(河) 、 塔拉(原 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点有: 1、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 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2、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 其(叶子) 、海棠等; 3、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 丽) 等; 4、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 丽聪颖)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还可以分出很多种。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 点是不带名字前缀, 因而它只是名字, 不应理解成姓名, 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 那只是个别现象。 (九)饮食器具 蒙古族的饮食器具具有自己的特征,饮食器具特色鲜明。首先要适应奶制品 与肉制品为主的食品结构。而蒙古民族制作的奶制品又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易腐 型与久贮型,奶制品需加工才能贮存,因此所需要的饮食器具的容积较大。蒙古 族的饮食器具还要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并在马背上驰骋颠24 簸,所以其饮食器具需经久耐用,蒙古族喜欢铜制品和皮制品。他们往往就地取 材,如用木碗及动物胃。当精致的银碗、银杯与粗糙、简单的皮囊并存于同一民 族的文化系列时, 可以窥探其在饮食器具上既追求艺术性又讲究实用性的民族特 色。饮食器具可从材料上分类,也可从作用上分。其中主要包括: 1、木碗 最早是用树皮当碗,后来发展到大量用木碗。木碗以桦木制成,贵 者以札批野(楠木根有翠色花纹)制之,然后镶以银。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每 人都必用自己的碗筷,尤其是在集体餐或宴席上,如果没有自己的碗筷,将被嘲 笑。 2、木匙 木匙顶部或刻有蔓形花纹,或刻一马头,顶端有一孔,可穿入皮绳, 以便携带。 3、木模 主要是制作奶豆腐器具,呈长方形或椭圆形不等。材质有松木、榆 木不等,大小不一。有的在木模里雕刻纹饰,有的里外光滑无做雕琢。 4、银碗 蒙古族喜用银碗。有用木碗镶银。部间也有用铁质镶之,洋磁或洋 锑。银碗的外面都刻有花纹。传统的云纹、犄纹、回纹和素朴变形的花草枝蔓, 顺着器型回旋周转的韵律,显得生动活泼,虚实有致。 5、库奴 一种以马皮或牛皮制作的盛水、酒等饮料器皿。呈元宝形,中间部 位呈壶嘴状,上有木塞,木塞顶部有一孔,可穿入皮绳,或挂在身上,或挂在马 上携带,结实耐用。 6、吉拉布其 牧民所用之锅系铁制或铜制,中间部位有一边沿,锅上部边沿 铸有传统花纹,有的还铸造了蒙古文。平时煮肉、熬奶茶都用此锅,所以容积较 大。锅下面有锅撑子,锅撑子是由六根或八根铁柱构成,中间围四、五道铁圈加 以固定,铁锅大小不一,看其所需。 7、铜勺、铁勺 铜勺、铁勺均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圆形,容积较小,一种呈 椭圆形,容积较大。 8、乳桶 乳桶有木制、铁制、铜制、皮制数种。木制有的呈圆柱形,一般高 约 1.5 尺左右。中间有一道箍,加盖,有的两边各按一木把,有的没有木把。 铜制和铁制的乳桶呈圆柱形,桶的两端、中间部分手把处均镶有花纹,既美观又 结实耐用。更考究的为镶银乳桶,上部镶有两个菱形花纹,下面镶一菱形花纹, 别致新颖。乳桶亦有皮制的,蒙古族喜把马奶酒装在大皮囊中,蒙古族的大皮囊 用剥下的整个牛皮制成,可盛 300 公升。 9、木杵 捣马奶、捣米、捣茶均用之。做奶豆腐时,还有一种一头弯曲的木 杵,材质多为酸丁子木或者山梨木。 10、动物胃、盲肠 动物胃是牧人贮存时所用的器皿。从牛奶中,首先提取奶 油,然后把奶油完全煮干,然后把它收藏在羊的胃里,这种羊胃是他们保存起来 专作此用的。动物胃装贮量很大,大牲畜的胃可贮存 50 公斤。 11、瓦罐、陶器 瓦罐、陶器等敞口容器是蒙古族置奶的器皿。 12、燃料 蒙古族的燃料主要是以牛粪便做燃料。秋季到草原拾回牛粪,磊成 粪垛,晒干备用。 13、套马杆 在马群里寻找马,必须使用套马杆。套马杆顶端系上绳子,在奔 跑中,套住马脖子。 (十)迁徙习俗 游牧民生存依赖于生畜,而生畜的繁殖存活依赖于草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 民并不是在茫茫草原上随意放牧,而必须受环境条件,必须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草场的生长具有鲜明的周期性, 因此游牧方式也有多种形式。克什克腾旗蒙古族25 一年之中搬迁两次, 即冬营盘和夏营盘。 牧民迁徙各季营地的规律, 时间的分配, 路线和范围的划定,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但也要看水草是否丰足。还有一种 方式是走“敖特尔” ,即走场游牧之意。走“敖特尔”是除了下场以外,选择其 他牧场游牧。其目的是为了让牲畜更好的抓膘。希望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草场 好,自家的生畜彪肥体壮,使放牧者更受到他们的尊敬和爱待。 (十一)留牲畜尾毛习俗 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有留牲畜尾巴毛的习俗(俗称留福根儿)。蒙古族是游牧 民族,草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活来源主要以养殖畜牧为主,除了留 够繁殖、自己宰食外,大部分还要卖掉,获取银两,添置生活必须品。牲畜卖掉 是必然,但不能卖掉“根” ,不能让人家把根带走、把福带给人家。每当卖掉 一头牛、一匹马,到尾巴上剪下几根尾毛,拿回去滴上三滴黄油烧掉,表示留住 福根。更有甚者,把尾巴毛积攒起来进行收藏传世。据说,把牲畜卖给人家赶走 或者拉上车里时,顺便拽一撮尾巴毛拿回来,表示留住了根。每当腊月二十三这 天,还要把装尾巴毛的毯口袋拿出来进行祭祀。祭祀尾巴毛与祀火同时进行,围 绕火撑子绕转三圈,嘴里不断默念:福来!福来!福来!”正月十二是兴畜节, 再次拿出来围绕祭盆转三圈,象征留住根、留住魂,让卖掉的牲畜一同回来过兴 畜节。留牲畜尾巴毛的习俗,象征牲畜永续繁衍,世世代代、源源不断。 (十二)娱乐习俗 1、马头琴 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 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马背民族的蒙古族,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相传,数百年 前牧人苏和的一匹心爱的小白马死了, 他痛哭不已, 为了和这匹小白马朝夕相伴, 他把马皮扒下来,制作了一把马头琴,苏和拉着悲凉的曲子悼念着他的小白马, 从此,马头琴便在蒙古族人民中流传下来。草原牧民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 的感情。马头琴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 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克什克腾旗有一批制作马头琴高手, 特别是达来诺日镇西岗更嘎查牧民额尔 根巴雅尔用两年多时间精心制作一款,高2 .7米,共鸣箱底座宽为90厘米, 厚度达到32厘米马头琴。 这把马头琴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是目前世界上 最高大的马头琴, 更重要的是它含有丰富的蒙古族文化内涵,制作者在共鸣箱周 围精雕细刻了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训马、套马、剪羊毛、擀毡子、 放牧、制做奶食品、摆全羊宴、祭敖包以及摔跤、赛马、射箭等牧民的生产生活 场景,琴柄和琴轴上龙飞凤舞,雕工极为精细。 马头琴的主要结构由琴头、琴杆、琴箱、琴弦、指板等,琴箱里装有高音梁 和低音梁。 马头琴的指板通常用乌木制作, 琴杆和琴箱正面为色木, 后面为白松。 琴箱里以中心线为界,左侧 1.5―1.8 厘米处安放低音梁。高音梁安放在靠右方 从琴箱的顶端至 12 厘米处。琴箱高度为 32 厘米,厚为 6 厘米。琴箱底部宽为 27 厘米,上宽为 18 厘米,琴箱的材质均为 0.5 厘米厚。琴杆为 50 厘米,在琴 杆的上部雕刻着一个栩栩如生的马头,从马头的顶端到琴杆顶端约 20 厘米。 2、音乐、舞蹈 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每当宴会,庆祝节日, 歌声 常常一个接一个。唱古老的民歌,民间传说的故事, 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 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激昂。歌的韵在句首不在 句尾。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四股胡琴、萧等。 3、 长调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 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 历史文化、人文习26 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在蒙古语中,长调称D乌日图道‖,意即长歌, 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 ”据考证,在蒙古 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调旋律悠长舒 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 音、滑音、回音等) ,尤以D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 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蒙古长调的表演者穿蒙古长 袍,配以马 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以真声唱法为主,是最接近 自然的声音.在蒙古长调里,除了旋律本身所具有的华彩装饰(如前依音、 后依音、滑音、回音等)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 蒙古语称为D诺古拉‖,可译为D波折音‖,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 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 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蒙古长调每个人唱的都不一样,可以即兴发挥, 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以思念、赞赏的歌曲为主,大多数都是描写草原、 牛羊、白云等,尤以唱马的歌曲最多。 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牧民, 蒙古族长调传承人, 浩斯毕力格。 2009 年 7 月 15 日,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 族长调展演活动” 在文化节上,他演唱的克什克腾民歌《乌如达坝》 。 ,唱 腔委婉、曲调悠扬、音韵厚重,博得专家的赞赏。 4、跳舞 蒙古民族善于跳舞,主要是跳安代舞。安代舞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 化石,是流传克什克腾旗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安代舞形成于明末清初。安代 舞可以独舞、群舞。其特点是手的动作突出。肩、腰互相配合。传统安代舞中常 以歌相伴,歌唱是安代舞的主要特征。安代舞的动作,舒缓和节奏融为一体,跳 到高潮时使人们的朝气大发、产生雄伟的姿态。&踏步&、&跺脚&、&甩肩&及自定 围圈是安代舞通常使用的基本步伐。 在安代舞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人加入了大量 的民歌、好来宝、祝赞词。舞与歌,舞蹈与说唱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自己的民族 风格。 5、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它有固定的曲 调和唱词。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 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 有随编随唱的本领, 民族风格, 地方特色较浓。 有自编、 自拉、自演,典调动听,形式多样且好看。 6、蒙古象棋:类似国际象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 列的 64 个小方块, 棋子共 32 枚, 双方各 16 枚, 有诺颜 (王爷) 哈屯 , (王后) , 也称波日斯,各一枚,哈萨嘎(车),骆驼,马各 2 枚,厚乌(儿子)各 8 枚。 对奕时白格先走,以后双方轮流走一着,吃掉对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车 易位”,“吃掉路兵”,“兵的升格”都算走一着,双方任何一个“厚乌”到达对方最末 一格时,都可变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个棋子。玩蒙古象棋,不能吃掉对 方的“乌努钦厚乌”(孤儿)。“王”被对方将死,就算输棋,双方均剩“王”或双方只 剩同色格的单骆驼算和棋。 (十二)禁忌习俗 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主要有: 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 火神和灶神。 所以, 进入蒙古包后, 忌在火炉上烤脚, 更不许在火炉旁 烤湿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 袋,摔东西,扔脏物;不得用刀子挑 火或将刀子插入火中;不得用刀子从锅中 扎取肉食。27 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在河流中洗手和沐浴,也不许洗妇女 的脏衣服或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者时,一般在蒙古 包左侧挂一根绳子, 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 相当于挂出了D闲人免进‖的牌子, 以示患者不待客。 产忌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后,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挂弓 箭,生女孩挂红布条,客人见此止步。 笫二节 汉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 克什克腾旗汉、回两族习俗各异,但因长期杂居而服饰基本相同。旧时喜欢 长袍,外套马褂或者坎肩,普通劳动者穿开襟、对襟或者短襟,扣子是五排、七 排。多为“蒜母疙瘩” ,裤是旧式大裤裆扎腿。妇女常穿带大襟的短祆。外出 则穿长袍。有的冬季穿皮裤、皮袄,或者是调面大敝。戴毛线手套,或者是用皮 子缝制的“手闷子” 。 1、冠戴 过去,男人有帽垫(即瓜皮帽),冬、深秋戴毡帽,严冬戴狗皮帽, 也有狐狸皮帽,夏季干活戴草帽。回族喜欢戴白布帽。旧时已婚妇女梳纂,戴金 银簪或者疙瘩针。腕戴金、银、玉镯,或者镀金手镯,戴耳坠儿。姑娘梳大辫子。 2、鞋袜 过去,姑娘或者年轻媳妇喜欢穿绣花鞋,男人为家做“实纳帮”、 细麻绳纳底的单、双脸布鞋,后来为胶鞋。冬季男人穿毡疙瘩,后来为棉鞋,牛 羊倌或者赶车者棉胶鞋套毡袜。现在为皮鞋。民国以前妇女均缠足(裹小脚), 辛亥革命后禁止缠足。解放后男女衣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时候男女孩的玩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