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微波电缆设备由哪些部分组成 中频电缆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微波射频网[微波系统基础知识解析.ppt 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微波系统基础知识 目录 一.微波基础知识
二.产品介绍
三.工程应用 一.微波基础理论 1、数字微波通信是什么 2、数字微波传输的特点
3、微波的传输方式 4、微波传播的极化特性
1、数字微波通信是什么
微波是指波长为1m ~ 1mm,即频率从300MHz ~ 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通信就是利用微波作为载体来携带信息并通过空间电波进行传输的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当携带的信息是模拟信号时称为模拟微波,携带的信息是数字信号时称为数字微波通信
数字微波是数字通信与微波通信的结合模式。以微波作为载体,传送取值(或状态)是离散的、可数的脉冲形式信号的基带数字信号。
2、数字微波传输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线路噪声不累积
由数字通信原理得知,数字信号是可以再生的,因此数字微波通信中的中继站大多采用再生中继方式,只要中继站接收到的信号干扰没有大到对信吗判决产生影响的程度,经过判决识别后,就可以把干扰清除掉,再生出与发端一样的干净波形,向下一站转发,正是数字信号的再生使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线路噪声不逐站积累。但必须指出的是,一旦干扰对数字信号造成了误码,那么在以后的传输过程中被纠正过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误码是逐站累积的 。 2、数字微波传输的特点 2)、保密性强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保密性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信号易于加密,除了在设备中已采用扰码电路外,还可以根据要求加入相应的加密电路。二是微波通信中使用的天线方向性好,因此偏离微波射线方向是接收不到微波信号的
2、数字微波传输的特点
3)、便于组成数字通信网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是数字信息,便于与各种数字通信网相连,并且可以用计算机控制各种信息的交换
2、数字微波传输的特点
4)、设备体积小,功耗低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设备体积小,功耗低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所以设备中大量采用集成电路,使得设备的体积变小,电源的损耗降低;二是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这样就可以减小微波设备的发信功率,从而使功放体积变小,功耗降低
2、数字微波传输的特点
5)、占用频带宽
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占用的信道频带宽。以电话通信为例,一路模拟电话通常占用4kHz带宽,而一路数字电话(速率为64kbit/s)在理想情况下至少需要32kHz的传输带宽,这是模拟电话带宽的8倍,因此在同等传输带宽的情况下,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要小于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目前随着新的调制技术的发展以及频带压缩技术的应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这一不足正在得到改善。
3、微波的传输方式
1) 、地面波传播
电波沿着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
3、微波的传输方式
2) 直射波传播:到达接收点的电波有两路,一路是经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的地面反射波,另一路是由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直射波,后者也叫视距内的直射空间波
3、微波的传输方式
3) 空间波传播:电波离开天线后,射向高空传播,经过大气上空电离层的反射,折回到接收点。当频率很高时,射向电离层的电波将穿越电离层,去而不返
3、微波的传输方式
4) 散射传播:电波离开反射天线后,当遇到低空大气层或电离层中的不均匀介质时,发生散射,其中只有一部分电波到达接收点
4、微波传播的极化特性
无线电波是由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所组成,电场和磁场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统一的时变电磁场体系,时变电磁场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存在和运动,因此称为电磁波或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具有一定的极化特性,所谓波的极化就是指电场矢量E在空间的取向,无线电波有三种不同的极化形式。 4、微波传播的极化特性
1)线极化:指电场矢量E的端点随时间t的变化轨迹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若这条直线与地面平行,则称为水平极化;若与地面垂直,称为垂直极化;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是彼此相互正交的两个函数。如图所示。
4、微波传播的极化特性
2)圆极化:指电场矢量E的端点随时间t的变化轨迹为一个圆,从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任意固定平面上向传播方向观察,若电场矢量E的旋转变化方向为顺时针,称为右旋极化;反之,称为左旋极化,左旋极化和右旋极化是两个彼此正交的函数。
4、微波传播的极化特性
3)椭圆极化:是极化波的一般形式,线极化波和园极化波都可以看做是椭圆极化波的特殊形式
二.产品介绍 1、京信微波设备的组成
2、京信公司目前有哪些微波产品
1、京信微波设备的组成 京信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由:室外单元(ODU)、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数字微波通讯传输系统】价格_厂家_图片 -Hc360慧聪网
您是不是在找:
买家还在看:
商品数量:
河南省&郑州市
手机访问店铺
供应数字微波通讯传输系统
卖家承诺&10天发货
买家正在看
相关商品推荐
&2.30/米
&7.50/米
&200.00/个
&8.00/米
&5.60/米
&8.00/米
商家等级:
所在地区:
河南省 郑州市
认证信息:
正在加载中........
慧聪网厂家河南数字网络工程有限公司为您提供数字微波通讯传输系统的详细产品价格、产品图片等产品介绍信息,您可以直接联系厂家获取数字微波通讯传输系统的具体资料,联系时请说明是在慧聪网看到的。
热门商品推荐
我的浏览记录
微波传输设备相关资源
微波传输设备热门产品搜索
微波传输设备相关热门专题
您在慧聪网上采购商品属于商业贸易行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卖家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卖家负责,请意识到互联网交易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推荐使用,保障您的交易安全!
按字母分类 :
让慧聪网撮合专家为您解决采购难题
您采购的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手机号码
*采购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采购数量:
请输入采购数量
*采购截止日期: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input id="valid_Code1" maxlength="6" placeholder="请输入验证码" name="VALIDCODE" class="codeInput" onkeyup="this.value=this.value.replace(/\D/g,'')"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
57) event.returnValue =" type="text">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发送成功!
慧聪已收到您的需求,我们会尽快通知卖家联系您,同时会派出采购专员1对1为您提供服务,请您耐心等待!
电话:5 &&
联系人:杨先生&工程师
公司名称:河南数字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每一份需求都会在24小时内得到行业多家优质供应商报价。
每一份需求的报价供应商工商信用资质都会经过专业人员检验,交易安全有保障。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服务主题:
筛选发货地
验证供应商真伪
提供其他优质供应商
采购数量:
用途描述:
成功加入采购单!
当前采购单共3种货品
成功加入采购单!
当前采购单共3种货品
不能购买自己发布的产品!
选中货品中含失效货品,无法完成下单,可能是:
1.货品库存不足
2.货品已过期,或被卖家删除
3.货品不支持在线交易
卖家暂时不在线,留下联系方式,卖家会主动联系您
*我要采购:
我的姓名:
留言内容:数字微波通信研究及其发展前景探析
杜明玉1,刘旭2,白昱2
(1.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无线所,北京 100080)
【摘要】数字微波通信是一种以自由空间为传播媒介的重要通信技术。介绍了微波通信的优点、微波设备组成以及微波传输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数字微波通信在未来通信发展道路上尤其是在4G LTE建设上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分组微波 & &自适应编码调制 & &LTE回传
doi:10.3969/j.issn.15.11.011 & & &中图分类号:TN925.9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5)11-0055-05
引用格式:杜明玉,刘旭,白昱. 数字微波通信研究及其发展前景探析[J]. 移动通信, ): 55-59.
& & 数字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起被称为现代通信传输的三大手段[1]。自从20世纪50年代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始,微波传输经历了模拟微波传输、PDH数字微波传输、SDH数字微波传输的发展阶段,微波设备也经历了由早先的全室内trunk型发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分体式设备,使得设备更加便于安装维护、快速组网。随着光纤通信的快速普及发展,数字微波通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它所具备的诸多优点使它在未来通信发展道路上仍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2 & 数字微波通信优点
& & 由于光纤的巨大传输容量、极低的传输损耗和低廉的造价使得光纤通信早已成为国家骨干网的通信手段[2]。然而,数字微波通信拥有很多光纤通信所不具备的优点,具体如下:
& & (1)快速安装
& & 微波通信系统的每个终端站或中继站一般由体积较小的室外单元(ODU)和一副定向天线连接在一起,室外单元再通过中频电缆和室内单元(IDU)接连,完成信号传输和馈电。不同于光纤通信需要大面积开挖和铺设光纤,微波通信占用机房面积小,安装维护方便,便于快速组网。
& &&(2)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能力强
& & 微波通信的通信链路是空间介质,传输路线不易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受到影响,即使站点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也会因其易于安装和维护的特点而避免遭受大的损失,这一优点是需要大面积铺设光纤的光纤通信所不具备的。
& & (3)受地理条件制约小
& & 在大城市和市区,除了铺设电缆费用非常昂贵之外,大面积的开挖和铺设管道是比较难获得允许的,而微波通信站点不需要开挖管道,只需将站点架在楼层顶部即可;另外,在许多地形复杂的山区、大草原、沙漠、沼泽地带和被水面、公路隔断的区域,铺设光纤难度大、费用高,而数字微波通信则因其空间介质传输的特点基本不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很好地完成了光纤通信网络补足的任务。
& &&(4)设备体积小、功耗低
& & 由于微波传输设备大量采用集成电路,使得设备的体积小、电源损耗小;数字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抵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可以降低设备的发射功率,使功放体积和输出功率减小,功耗降低。
3 & 微波传输设备简介
3.1 &微波设备分类
& & 微波设备按类型一般可分为3类,即全室内型、全室外型和分体式微波设备。全室内型设备所有的射频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复接单元均在室内,室外仅有天线连接,这种设备占用机房面积大且造价高;全室外型即所有单元均在室外,好处是节省机房空间,但是全部设备暴露在外,容易损坏;分体式微波设备为现在广泛使用的设备类型,主要由室外单元(ODU)、室内单元(IDU)、天线和相应的馈线系统组成,其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 &分体式微波设备组成示意图
3.2 &室外单元(ODU)功能描述
& & 室外单元(ODU)用于实现中频、射频信号转换,射频信号处理和放大。ODU规格和射频频率相关,与传输容量无关。由于一个ODU无法完整覆盖一个频段,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频段会被划分为A、B两个子频段,不同的子频段对应不同的ODU。ODU是进行无线通信传输的物理层(硬件)部分,是无线通信的载体。
& & 发射机的中频放大器、本振、功率放大器、混频器等部件是将来自调制器的信号放大、整形、频谱搬移、发射等进行处理,最终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本振、混频器和天线是将空中的信号进行接收、放大、频谱搬移,最终进入解调器,对信号解调,恢复原始信息,ODU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 &ODU原理框图
3.3 &室内单元(IDU)功能描述
& & IDU完成业务接入、业务调度、复接和调制解调等功能,整个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由IDU决定。可见,IDU是一套微波设备的主要部分,如果将中频板等效为光网络设备的线路板,则一个IDU与盒式光网络非常类似,IDU也有业务板(SDE、SD1、SLE、SL1、PH1和PO1)、交叉板(PXC)和主控板(SCC)。IDU内部具体功能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 &IDU原理框图
4 & 发展现状
& & (1)大容量大带宽
& & 得益于高阶调制技术和链路聚合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逐渐开发的微波频率资源,数字微波传输速率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商用的分组微波传输产品,256QAM~1024QAM调制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先进的微波设备更是达到2048QAM,相比上一代TDM微波,调制方式的升级带来了30%~50%的传输速率提升。在射频带宽方面,传统微波频段(6GHz—38GHz)已经开放56MHz/112MHz带宽的使用,使传输速率成倍增加。而在近期越来越受运营商关注的V-Band(60GHz)和E-Band(80GHz),拥有更加丰富而纯净的频谱资源,将使传输容量得到更大的提升。而链路聚合及交叉极化干扰消除(XPIC)技术的运用,带来了频率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的带宽资源下,实现了传输容量的翻倍。
& & (2)业务多样化
& &&混合微波传输产品,采用TDM/Ethernet双平面架构,在单一设备上实现了PDH、SDH、分组业务的共平台接入和传输。
& & 更新的纯分组微波产品,全面支持分组传送,提供丰富的二三层特性,支持端对端MPLS,拥有更强的QoS功能,可感知网络的丰富业务。同时分组微波的PWE3技术提供TDM业务的电路仿真。烽火虹信的IP微波产品支持MPLS/PWE3,实现全业务IP化,支持8级QoS,为运营商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供选择。
& & (3)高传输可靠性
& & 自适应编码调制(ACM)和抗多径干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微波传输的抗干扰特性。无线通路自身的不确定性,导致微波传输质量的不确定。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使微波设备能自适应地根据信道质量来调整工作的调制方式。在信道环境恶化时,自动地降低调制方式以确保链路的可靠连接,保障高优先级业务。根据信道质量自适应改变调制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根据信道质量自适应改变调制方式
5 & 前景探析
& & 由于微波传输具有其他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并且应用场合丰富,即使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字微波通信在未来通信发展的道路上仍将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 (1)宽带无线接入
& & 宽带无线接入是未来高速数据业务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通信技术,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以预见在愈发激烈的高速数据业务竞争中,宽带无线接入将被重视并得到大力的发展。
& &&工作在26GHz—28GHz微波频段的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是宽带无线接入的代表。与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相比,LMDS技术建设耗费成本低,启动快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组网,且不需要过多的维护,维护成本较低,因此LMDS被人们称为无线光纤[3]。该技术已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被广泛运用,可以预见LMDS在我国也将发展广阔。
& & (2)三网融合
& &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 & 微波传输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最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的无线传输,国家建设了大量的覆盖范围广阔的广播电视无线微波传输网,现在看来这些只应用于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是对微波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4]。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微波传输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在原有已建设广播电视网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升级,为用户提供大量专线业务,提供ATM、TDM以及以太网业务接入功能等。利用数字微波传输技术进行数字广播电视组网,实现移动终端的低成本覆盖,降低移动网络终端资费等。总之,数字微波传输在三网融合中将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拥有广阔的前景。
& &&(3)传输网中补充光纤通信
& & 传统微波传输速率低、业务单一,无法满足4G网络建设的需求。随着数字微波技术的发展,演进出Gbps级传输容量、丰富的业务接口、完善的OAM功能、强大的抗干扰性能,微波传输已经成为传输网络中光纤的重要补充和替代。
& & 分组微波实现了IP/MPLS和MPLS-TP共平台,可提供灵活、丰富的解决方案。目前1Gbps以上的传输速率完全满足4G网络对传输通道的带宽要求。分组微波对以太网时钟同步和1588v2时间同步的支持,满足4G移动网络中各种制式基站对时钟的苛刻需求。分组微波普遍具有完善的OAM,类似于SDH网络的优秀管理特性,可实现电信级的网络故障自动检测、保护倒换、性能监控、故障定位等功能。并且普遍支持微波与光传输设备共网管监控,免除了新网管平台的建立和维护投入。实际上2012年以来,国内多地运营商已经将分组微波用于PTN互联,作为移动回传中光纤的补充。微波传输在传输网中的应用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微波传输在传输网中的应用
& & (4)助力LTE部署
& & 自TD-LTE牌照颁发以来,中国移动的4G网络建设势如潮水。根据中国移动的目标,在2015年初将累计建成70万个TD-LTE基站。在4G网络建设中,光传输仍是主要手段,而值得关注的是,微波传输尤其是新一代分组微波,再一次进入电信运营商的视野,而且有不俗表现。
在LTE建设中,中小型站的建设是未来网络优化和整合的重点,相比宏站建设,小站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5]。随着4G网络建设向纵深发展,对热点数据地区的扩容和城郊地区的补盲以及在LTE基站之下的small cell将是4G后半阶段的部署重点,而small cell的部署将对回传网络的建设提出更加灵活、快捷的要求。基于此,数字微波通信就能很好地满足短距离、较大容量、快速接入的小站组网需求。&
LTE基站回传网络采用全IP分组,推动传输设备的IP化,IP业务也逐渐由PTN承载。PTN的建设首选光纤接入,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仍面临着管线资源、特殊地理条件铺设、机房占用空间、电源消耗等诸多难题,尤其在4G优先在热点地区部署的情况下,光纤铺设很多时候更是举步维艰。而数字微波则可以通过在2G/3G时代架设的微波接入基站进行改造升级从而满足LTE的业务需求,并且在以LTE小基站为重点、基站距离近的背景下能够很好地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具备的部署灵活、建站迅速、维护简单的特点,完美地解决了快速部署LTE所遇到的问题,受到运营商青睐。微波传输在LTE回传中的应用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6 & &微波传输在LTE回传中的应用示意图
6 & 结束语
& & 如今,微波传输产品尤其是分组微波产品,借助其越来越丰富的业务接口、快捷高效的部署模式、灵活多变的组网形态、强大完善的管理调度等优势,并随着其不断提升的传输带宽和抗干扰性能力,正成为电信运营商在当下持续推进的4G网络建设浪潮中的新宠。
[1] 胡冰. 数字微波发展中面临的挑战[J]. 中国有线电视,2012(9): .
[2] 韩晓晗. SDH数字微传输设备浅论[J]. 电信快报, 2011(1): 26-30.
[3] 宋开军,杨国渝. SDH数字微波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有线电视, 2003(13):19-22.
[4] 宝玉英. 浅析数字微波技术的发展前景[J]. 中国新通信, 2013(17): 5-6.
[5] 王小玫. 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武汉: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2.
[6] 李指行. 数字微波接力系统中的交叉极化鉴别率[J]. 无线通信技术, 2000(1): 1-4.
[7] 邹伟. LTE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2011.
[8] 赵孟,卢山.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3(7): 166-167.
[9] 姜建民. 微波传输新技术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J]. 中国有线电视, 2013(7): 797-799.
[10] 陈磊,邹淑华. 60GHz短距离高速率微波在LTE中的应用前景[J]. 电信技术, 2013(10): 54-46. ★
杜明玉:高级工程师,学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无线网络优化设备研究相关工作,主持过行业标准编写并发表多篇通信相关专利。
刘旭:学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无线所高级专家,常年从事无线通信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编写多部基站天线及网络优化设备方面的行业、企业标准。
白昱:学士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无线所专家,常年从事无线通信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编写多部天馈线及网络优化设备方面的行业、企业标准。
copyrights @ 2013 &版权所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动通信》杂志社
粤ICP备号-2 & &&粤公网安备 12号(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70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30积分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16页
1人评价2页
0人评价122页
0人评价62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30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波电缆组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