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供应链,对供应链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让自己受益

物联网与智慧供应链
物联网与智慧供应链
一、 走近物联网
海烟物流要搞物联网了,而且,据说已经做好了方案;
美的集团125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做物联网;
来一份要做物流中心为主的物联网
贝因美要做大计划、大ERP平台的物联网,而且,推动卓有成效
华为在做物联网业务
中国移动在做物联网业务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看似互不相关,其实是互联网(缺失和可以应用)的一种表现:
郭美美事件: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结果获得了惊人的机密和效果;
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由于缺乏食品的全程感应与监控,导致食品质量和可追溯性失控,人们对于食品已经逐渐失去了信心;
高铁:7.23高铁事件,反映了高铁速度、高铁事故、高铁运行过程监控、高铁问题的及时通报和相关监控与相应的缺失,一句话,如果高铁能够全程监控、快速响应,其实事故可以避免;
本拉登:美国人花了十年抓不到本拉登(现在又有一个卡扎菲),不是美国人不厉害,也不是他们不先进,而是人家本拉登根本就不用手机和任何可以被感应到的东西,结果,直到十年后,由于助手的非技术原因而被发现—物联网,如果没有感应技术,那么什么也搞不定;
阿凡达:两个镜头是物联网非常要好的案例和雏形:驾驶神鸟和神树救人;
上海世博会:物联网技术开始完美的体现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
台风和地震的感知和预报,
8.&&& 小区防盗网
如果杭州三桥有物联网技术,也许就不会有断桥的危险
如果某矿山装有物联网技术的感应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那么就不会爆炸
如果医药的全程都在物联网技术的监控下,那么,就不会有假药、劣质药
如果食品的全程都在物联网技术的监控下,那么就不会有廋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
于是就有人问我?
这些公司以及这些事件好像风牛马不相及啊,怎么都在做物联网?
物联网不就是RFID吗?
物联网不是国家在推吗?和企业有什么关系?
物联网和互联网有什么异同?
物联网那么虚,如何达成?
我国没有技术,如何推动物联网的建设和达成?
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到物联网这个篮子里来?
物联网是否有专家?
二、 解析物联网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
业界对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的通用理解:“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附加的说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的物与物相互联系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当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建筑、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时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流应该是物联网的第一个应用领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狭义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您看懂了吗?
我想文字都能够理解。
但是,我小心地弱弱的问一声:“用在哪里?该谁用?网络概念是不是IT的概念?”
所以,我的认为是:
1、 从技术理解
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是一种智能网络,该网络不仅仅是人们常说到的IT网络,他应该包含物流网络、信息网络、人机料法环等所有需要包含进去的网络,以及该逻辑网络的现场连接和感应。
作为服务商,IBM推出云计算,华为也推动物联网技术,中国移动在做物联网业务也是推动手机与消费者的人人连接、人物连接、物物连接的一种模式与技术。
其实,即使某些高新技术我们没有掌握,也并不影响中国的物联网推广与落实,也就是说,技术对于中国的物联网事业而言,根本不是问题。这就犹如中国造汽车一样,当年(即使现在也一样)中国没有掌握良好的汽车发动机技术,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汽车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由此而言,但新技术影响物联网在中国的推动和落实的人,应该可以放心的,何况在某些领域,感应技术早就成熟了呢?!
但是需要反思和避免的误区的是:人们为什么一说物联网就归结为RFID呢?RFID仅仅是感应的一种技术和手段而已,不是物联网的全部。其实,如果必要,他的效用和条码、扫描仪等其实是一样的。
现实的一个例子是:某知名品牌酒业在每一瓶酒的盖子上贴上了RFID,于是宣称他们实现物联网,见证之一是:他们能够在一分钟内实现一个大型仓库的所有成品酒的盘点。
而用物联网定义来分析,就有问题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是否实现了智能化?是否实现了定位?是否实现了跟踪?是否实现了监控?实际的结果是—他们仅仅实现了盘点快速化和防串货。而对于生产酒的原材料、时间、批次、FIFO、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搬运设备、存储库位、运输公司、卸货时间、存储时间、周转批次、销售门店、消费者等等,其实并没有涉及,当然就无法表现“一瓶酒的旅行”的全部过程了,更无法表现“这瓶酒”与其他的物品、地点、时间、人物等的关联了,当然就无法使用软件等来智能决策,最后还是需要人来管理。
2、 从应用理解
首先需要提出的一个观点是:未来物联网实用推广的落点绝大多数都落点在企业!即使是以政府的名义推动的。不管是是交通、医药、金融、电力,还是物流、食品、矿山、医疗、家电、汽车、养殖都是一样需要通过企业层面来落实,只不过政策支持度的差别而已。
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而上述的管理,绝大多数都是以企业层面推动的。
需要说明的一件事是:未必所有的物品都要连接,除非需要;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有些物品没有连接进来就意味着没有或者不是物联网。这样,企业(行业、地区)物联网就有了理由和拓展空间,云计算才有可能成为朵朵云;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将物体连成物联网后,才和互联网连接。也就是说,只有将物品有序化、合理化、有效化整合和逻辑连接了,才能够实现物联网智能化管理。这样,至少说明了一个真理:不管在企业还是现实生活中,也是先要有了相关物品、物体的合理化规划、整合,之后才可以谈到信息、互联网络平台。
由此,海烟、美的、贝因美等的物联网推动,也就不难理解了。这种物联网在企业的应用和推广,其界定范围主要是企业涉及到的任何的人、机、料、法、环、流程等的及时、准确的感应和传递,那么,该网有别于一般的ERP和运作软件的合成,而是一个相对于产品而言的所有的信息集成的网络,从原材料到生产,到成品,再到消费者使用,都将涵盖在里面,也就是说,产品链的所有信息的感应、传递和网络计算以及决策应用,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物联网。
3、 从结构理解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物联网具有三个特点:全面感知、可靠传递 、智能处理。如图所示。
感知层主要解决技术问题;技术主要有哪些主要问题?
由此可知,物联网的技术问题,主要就是物品特征的数字化感应,而这些技术,并不是主要的问题,比如手机、RFID、红外线等,无非是技术的复杂程度、频率的高低而已,这些问题,感应技术供应商、服务解决商,比如中国移动、华为技术、苹果公司、谷歌公司等就可以完成,他们正在努力…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公用事业,更可以用于企业的物流管理过程中。
网络层主要解决数据的整理、运行和计算。由于物联网涉及面非常广,涉及到的数据成了海量数据。物联网的发展也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撑。
从量上看,物联网使用了数量惊人的传感器,采集到惊人的数据量,通过无线传感网、宽带互联网进行传输和汇聚;
从质上看,使用了海量数据存储设施、高性能处理设施和先进的处理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从而可以更加迅速、准确、只能地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
因此,人们可以更加精细、动态的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的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可以看出,云计算凭借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很自然会成为物联网的后台支撑平台。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网络是如何形成的?
对于国家和地区而言,可能已经有了一个网络,但是这个网络并不是基于物联网的基础上建设的,所以这个大网络值得深思;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就和这个行业的特点有关系了,其实,电网和用电、水网和用水等,就是上好的物联网模式;对于城市交通而言,比如上海,你在任何地方闯红灯、超速,都将被感应到(拍摄?),然后最终被处罚;那么城市有一个交通网络和监控网络,这个网络就是物联网的体现,只是,全国各个城市是否联网?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有效传递,传递之后是否及时处理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很多企业都有ERP,那么是否可以依赖于现有的ERP来实现物联网的网络能力呢?
当然不行!
ERP只是企业资源计划(如果他完全能够实现目标功能的话),无法照顾到所有人、机、料、法、环、流程等的及时、准确的感应和传递,更何况还有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客户的客户,也就是整条供应链,或者产业链,在管理涉及到的技术深度上,ERP更加鞭长莫及。所以,在戴尔、丰田、通用等先进的企业,现在基本上不用ERP,原因是,管理过于粗放了,无法涉及到所有的人、机、料、法、环、流程等的及时处理和响应,更无法做到所谓的智能处理,当然,对于企业物联网,也就勉为其难了。此时,及时使用了RFID,我想也就仅仅代替了条码而已,其功能并没有任何的本质不同。
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物联网网络平台?
首先,你需要有业务模块规划(尤其是人、机、料、法、环、流程等的落实),然后是深度分析和管理论证,然后是将所有的因素通过感应技术传递到“那个网”上,而“那个网”可以自动决策,推动落实。似乎,这样的软件很少—是的,很少,目前能够具有借鉴意义的好像只有丰田公司,他们从供应商—主机厂—整车流动,从物料—操作者,从时间—数量,一切均在掌握,哪怕是感应技术上没有使用RFID,也能够实现自动化排产、自动化驱动、自动化下单、自动化判断优劣,自动化计算KPI,整个过程非关键岗位再加上人的操作,即使是人的操作,也要求可视化…
对于一个物品而言,比如藏羚羊,每个羊身上都植有一片具有GPS功能的感应片,那么,藏羚羊的行动和动态就在监控中了;对于各个大城市频发的盗抢婴儿事件,如果每个婴儿身上都植入一片类似的芯片,那么,谁还敢去干这个事情呢?岂不是自找麻烦!
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
物联网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能够彼此 “交流”。
三、&逐步实现企业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新东西,严格而言,没有成功案例,更没有所谓的专家!
但是,可以学习,可以整合,可以逐步实现,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专家(只不过该专家一定要有企业和行业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智慧),而且,先行的企业,更有率先实现物联网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表现点的可能、机会和空间。
按照上述原理,物联网的实现取决于感应、网络和应用。
基于国家和地区的属于政府层面,在此不做赘述,且只说企业物联网的实现。
首先,物联网不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在很多的企业已经或多或少的应用了相关技术,不管是感应技术还是网络技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都已经如火如荼了,很多还很先进。
第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就像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要实现,但是今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在实现的路上。而物联网的最终实现需要有个模块化、产业化、规模化、阶段化的过程,很可能继续在某些领域和行业率先实现;
第三,企业物联网的关键在于业务整合,优化到供应链主题上来,做到智慧供应链,也未必要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及时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关键的、有效的、敏感的信息;今天的企业供应链需要分析其瓶颈和实现的中国式手法和可能性、可行性;
第四,对于已经运作的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优化;对于现在要开始推动物联网的企业,那么,现实的建议是:
1、 先做物联网规划,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2、 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业务;优化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成品物流网络
3、 优化流程和时间要求
4、各个关键业务模块(计划、仓库、库存控制、入厂物流、精益配送)的合理化改善,面向物联网要求
5、 导入相关感应技术
6、 扩充和优化网络平台,导入合理的软件和网络技术
7、 推动落实和人才培养
四、 展望物联网…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提出: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主机终端模式--微机网络模式--互联网--物联网。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物联世界,感知中国”战略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
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已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
物联网无疑是全球下一个“万亿数量级”的产业热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物流评论 | 物联网,对供应链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让自己受益? - 智慧物流学组 - 中国智慧物流网2016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物联网的元年。而事实上,距离物联网正式进入家庭的那一刻起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
尽管物联网并没有在2013年或是2014年遍地开花,但在2015年CES中的大肆炒作下,物联网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去年三星的主题演讲中,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Boo-Keun Yoon宣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物联网”已经不只限存在于网络科幻小说中,物联网已然成为现实:“当2016年来临之时,人们的家中都将会有全套的物联网设备,满足大家的各种生活需求。”
我们已经进入了2016年。而你家里的微波炉可能仍然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把它的电源拔掉,你的烤面包机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来使用它。而这些设备理论上本应该被淘汰掉。
每个人都在等待着物联网的大潮来临。然而,这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这不是因为物联网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是因为它已经来临,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全世界的RFID芯片数量比智能手机的数量多出约30亿片。”
——凯文·阿什顿
凯文·阿什顿是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网络的先驱,现任麻省理工大学的执行理事兼巡查工程师。他认为,这些传感器现在都安装在了高速公路ETC收费站等支付系统和酒店钥匙卡等安全防护系统中,成为物联网扩张背后的原动力。
如果有人知道物联网今后将如何发展,那这个人一定是凯文·阿什顿。因为,是他于1997年提出的物联网概念,当时他在宝洁公司负责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就在那时,他决定开始探索如何更有效的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更好地跟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这种无需电池的通信技术使得设备能够在电脑中以唯一的身份标识显示出来。也就是说,每一个RFID芯片都能够以唯一的身份发送信息,这使得人们几乎毫不费力就能追踪到任何物品。
阿什顿最终帮助行业制定出了芯片标准,这项技术在十多年来也一直被大的企业或组织所使用。
“试想一下,如果三星手机的用户只能与其他拥有三星设备的人通话,这将是多么令人尴尬的一种境遇。然而事实上,目前许多的物联网设备现在就是这样运作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了无线射频技术。”,阿什顿说,“厂商在向智能手机里塞进诸多传感器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开始使用RFID技术。”
到了2012年,智能手机成功取代移动电话,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移动通讯设备,微小的信息追踪器也成功到达了数亿人的手中——GPS、加速度计、气压计以及其他传感器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相关信息;蓝牙、Wi-Fi无线、移动网络,以及阿什顿发明的RFID则为用户提供了数据传输的渠道。
“物联网已经无处不在。”阿什顿说。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对的——各大厂商已经开始大范围应用物联网技术,把物联网技术融入到智能手机或是可穿戴设备中。但是,物联网向家具和家用电器领域的扩张,则显然更加具有挑战性。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谈到物联网,总是会想当然的用“智能家庭”来用以举例。各大厂商显然也想要在自家的家电业务上追赶这股潮流——三星在推出自家的智能手表时,就曾引用了《星际迷航》、《杰森一家》以及《霹雳游侠》中幻想出来的高科技发明的片段。
然而,就像Nests的CEO托尼·法戴尔在2014年所指出的那样,这永远也不会发生。“这些人推销这类产品的方式让我感到十分诧异,”托尼·法戴尔说,“这些设备根本不可能像演示视频中那样神奇的连接到家庭中使用。”
法戴尔表示,他认为物联网开创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模式——人们不会乖乖按照企业所想的那样买它们的物联网设备,人们真正要考虑的是企业是否有一套完整的智能硬件平台。在这个基础下,人们才会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选购该品牌的物联网设备。
另一方面物联网设备市场碎片化十分严重,里面有着诸多抱有机会主义的企业。IDC预测,在2020年,物联网市场将会变成一个价值7.1万亿美元的巨型产业。而在这个大环境下,为自家的平台培养稳定的簇拥者,显然比锁定出自己的竞争对手更为重要。
“只要我们一日不摒弃这种Web 2.0的商业模式,我们就无法挖掘出物联网真正的潜力。”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类似于智能手机市场——也有很多相似的细分品类,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之间差距和变化也非常小。但智能手机市场和物联网设备市场这两者之间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试想一下,如果三星手机的使用者只能与其他的三星设备通话,显然就没人会去买三星手机了。然而事实上,许多的物联网设备现在就是这样运作的。
于此同时,大量诸如Nests的初创企业都相信,这是其进入物联网世界大门的最佳时机。
但这些公司往往都不会存在太久——一般都会被某个大公司吞并。PitchBook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18家物联网创业公司中,已经有15家被收购。每当一个新的物联网设备在众筹中筹集了十万美金,也就意味着该企业进入了被某家大公司收购的倒计时阶段。可能是飞利浦——最受欢迎的物联网智能灯制造商,也可能是贝尔金等其他兼收并蓄的物联网设备商。
无论是谁,总会有人趁虚而入,争夺潜在的滚滚财源。
更多的数据意味着更多的利润
从物联网设备潜在的销售利润来看,目前有一定程度的溢价。不过,毕竟物联网设备是当下热门的新事物,所以人们仍然可以接受。但在未来,物联网真正的利润将来自“数据”。
Dropcam为世界带来了带有网络功能的摄像头,Nests为世界带来了智能温控器——而这两家公司最终被Google所吞并。SmartThings则是一开始在Kickstarter筹集到了120万美元的资金,伴随着第一年惨淡的销量,被三星所收购。Google和三星这两家科技巨头都因此而得到了非常优秀的物联网产品,而这将最终赢得新的客户群。
有了带有物联网功能的自动调温器和插座,Google和三星就能够实时监测能源的消耗,通过为能源公司提供数据以盈利。在未来,它们还可以在智能冰箱或智能咖啡机上推送本地零售商的广告获取广告费用,甚至是通过智能烟雾探测器或家庭安全系统来探知未向保险机构报告的事件来从中牟利。
这是一个估值达数十亿美元的行业,各个厂商都希望自己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潜在客户,并与每个用户的家庭保持数据传输。Google和三星等科技巨头自然也不例外。
麻省理工学院流体界面实验室的瓦伦丁·威享称,各个企业对于自家用户数据的严格管控正在挤压这一市场。“在Web 2.0 商业模式下,企业需要形成自己专属的用户群,然后通过出售用户数据或是向其推送广告来获取利润。” Valentin Heun说。他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互联网的初衷:“只要我们一日不摒弃这种Web 2.0的商业模式,我们就无法挖掘出物联网真正的潜力。”
瓦伦丁·威享在日前推出了一款增强现实应用“Reality Editor”。Reality Editor使用开放的互联网标准连接到物联网设备,所有的数据通信都是由用户来控制的——物联网设备通过把识别信息和IP发送给Reality Editor来创建在网络中的访问对象。Reality Editor的所有操控都直接面向物联网设备本身。
而Futures Agency的首席执行官格尔德·莱昂哈德则坚信,企业将会继续竞相争夺用户群。“它们永远不会停止这场争夺,他们无法抗拒用户数据的诱惑。” 格尔德·莱昂说,“一个巨大的阻碍已经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他认为,这个问题将需要人们从个人和监管两个层面予以解决。
对物联网设备拥有者的保护不足
在2014年中,对于物联网设备和服务的研究发现,其中有52%的设备和服务根本没有提供隐私保护政策,也根本没有告知过用户什么信息将被收集以及该信息将被如何使用。相关监管机制的匮乏将很难保证企业在面对用户数据的诱惑时不会做出越轨的举动,更不要提如何在第一时间阻止它们的越轨行为了。
“现在的问题与当时的石油问题类似,而这也是石油企业一直都受到严格监管的原因,”莱昂哈德说,“现在,数据就好比是新的石油,但是我们却并没有明确规定出能够从谁得到数据,数据源来自哪里,何时能被采集以及采集之后的用途是什么。”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认为,第一个提出物联网设想的阿什顿也不例外。他认为,设备对于网络依赖不是一个障碍,但确实应该作为首要的关注对象。
“物联网的魅力就在于互联,”他说,“物联网设备并不是真的需要相互保持通信,他们只需要连接到网络上,成功连接后,是否还要持续保持数据传输就看各个设备自己想怎么去做了。”
家庭物联网的羸弱
想要使物联网运作起来可能非常简单,这只不过是把设备连接到网络罢了。但这样一来,一切的物联网设备就都将出现在黑客的“雷达”之中。
赛门铁克/诺顿的物联网的产品服务总经理阿米尔·卡里姆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家庭中的应用将在未来五年内得到迅速发展。
如果只是去推动消费者购买物联网设备的话,这些企业无疑已经这样去做了——三星的首席执行官已经表示,到2017年,企业在售的90%的智能设备都将连入物联网;到2020年,三星所有在售的智能设备都将连入物联网。
而卡里姆所强调的是,伴随着物联网技术而来的更多的风险。“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我们预计黑客对于这项技术的学习曲线会逐渐缩短。”卡里姆说,“从目前来看,黑客所关注的焦点仍然集中在更大的目标中。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开始连入物联网,物联网设备收集到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黑客也将开始利用物联网系统的漏洞牟利。
虽然这种威胁可能不会涉及到应用在家庭环境下的物联网,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情况一定不会发生。物联网设备间用于相互通信的网络其实并不安全——每一个接入家庭的物联网设备都可以被利用并将该网络开放。物联网冰箱已被用作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一部分,厨房用具也已被证明非常容易被破解,智能电视也能够轻易窃取到用户信息,甚至是玩具也已能够窃取到儿童的个人信息。
但是,阿什顿驳回了这一言论。因为他认为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之中。“安全问题是人们每天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无法一劳永逸的得以解决。大多数系统都是安全的,但是没有哪个系统敢说是无懈可击的。“他解释说。阿什顿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物联网系统安全吗?”而是“物联网系统是否足够安全?”
“物联网的美在于互联网。”
阿什顿表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物联网设备的激增,诱使黑客发现并利用漏洞,促使厂商思考相应的防护手段...这就是物联网未来的运作方式,“阿什顿,“我不认为安全或隐私问题严重到需要避免使用物联网技术。”
而事实并不像阿什顿所说的那样。赛门铁克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写道,20%的物联网设备都在以明文的形式发送用户凭据。而这使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密码,对于黑客而言简直唾手可得。该报告还表明,许多家庭的用户数据都很容易被利用,很简单的攻击就能将家庭中的物联网攻破。
卡里姆还称,在2015年的研究表明,越是顶级的物联网设备越有可能被黑客攻击。汽车、销售点系统、自动取款机以及医疗设备等“与消费者交互的设备”都有风险。
在未来几年内,这个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如何确保自家物联网的安全性将成为设备制造商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虽然没有繁荣,但肯定没没落
物联网的覆盖范围肯定会进一步扩张。皮尤的研究报告指出,83%的专家都认为,到2025年,物联网将“更加广泛的对公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企业也将继续使用物联网,而消费者也将能够受益——无论是查看快递包裹运送情况的手机通知还是从他们的Fitbits中与医生共享个人健康信息。但是,高达70美元的物联网智能灯,注定了这些物联网设备还不会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里。
一旦市场初具规模,物联网设备和配件就都将得到迅速发展——无论是通过垄断地位还是技术优势。但在此之前,物联网设备只能算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罢了。
Via dailydot
N软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观点新鲜独到,有料有趣,有互动、有情怀、有福利!关注科技,关注N软,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span class="tipso_style" id="tip-p" data-tipso='
分享是一种大爱!
有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N软网QQ交流群
N软网技术交流 QQ群:
群内大神云集!N软3万人QQ群欢迎加入!
IT技术交流学习讨论,热心互助共同成长!
群内小伙伴们在讨论着各种火热奇葩的话题
12345678910
N软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 物联网 供应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