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卖君临天下账号金融界账号卖

257万条公民银行个人信息被泄露 银行行长卖账号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汤小均 蒋麟
10月14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获悉,绵阳警方最近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5?26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包括银行管理层在内的犯罪团伙骨干分子15人、查获公民银行个人信息257万条、涉案资金230万元
  “内线”落网
  银行行长出售查询账号
  两天获利数万元
  吴某、胡某的落网使得民警将信息泄露的源头锁定在了银行“内线”。今年7月,专案组民警赶赴湖南,将犯罪嫌疑人夏某抓获。夏某33岁,湖南邵阳人,他案发前是湖南省邵阳市某县农商银行一支行行长。同时,警方顺着这条线,将夏某团伙中成员姚某某、赵某某抓获。
  同时,专案组民警在浙江省金华市将邹某抓获;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辽宁鞍山市、广西南宁市、广东河源市分别将“中间商”苏某、孟某、何某某、李某某抓获。
  根据犯罪嫌疑人夏某交代,他和姚某某是朋友,而姚某某知道夏某的查询账号能,因此以数万元的价格从夏某处购买了征信系统查询账号。
  经过审讯得知,账号看似是出售,其实是租用,一般是两天时间,夏某就会修改密码,然后再进行出售,价格一般都在数万元。
  案情大白
  银行员工查询信息售卖
  账号出售者提成
  调查中,民警发现,虽然查出了夏某出售查询账号,但是,作为行长,夏某并没有直接查询信息售卖。那么,又是何人将信息查询到进行售卖的呢?经过大量的侦查,让民警再次感到震惊的是,查询信息售卖的,竟然又是银行员工,而且是远在辽宁省的一家银行员工。
  今年8月1日,专案组民警在辽宁省,将涉案的辽宁省某市中信银行工作人员戴某某、韩某某以及另一名嫌疑人宗某某抓获。
  经审查,嫌疑人宗某某从邹某处获取银行征信系统查询账号后,伙同戴某某、韩某某2人利用在中信银行工作职务之便,利用查询账号登录银行内网,然后利用非法软件在短时间内大肆获取公民个人征信报告50余万份,以30-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各级中间商合伙牟取非法利益。
  “根据掌握的情况,出售查询账号的人,不仅账号要卖钱,购买者查询信息后,销售账号的人一般一条信息要提成10元钱,一个账号基本上可以挣几十万元。”10月14日,绵阳网安支队相关负责人说,不过本案中的夏某没有提成。
  作案手法
  黑色产业链
  4个团伙构成
  “杨女士的信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泄露,然后被卖给了小额贷款公司,然后被骚扰。幸运的是,没有遇到诈骗团伙。”绵阳市网安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警方给记者进行了梳理,该黑色产业链由“号主”团伙、“中间商”团伙、“出单渠道”团伙、“非法软件制作团伙”四层架构组成。
  “号主”团伙即为涉案农商银行支行行长夏某和姚某某,夏某将账号出售给姚某某,再由姚某某将账号卖给胡某等“中间商”团伙,胡某等人又将账号卖给“出单渠道”团伙邹某等人,由邹某等人伙同另外一家银行的员工戴某某、韩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大肆窃取公民个人信息。随后,他们再将查询到的信息卖给“中间商”团伙。
  该负责人表示,因为公民在银行的征信记录、账户明细、余额等都被查得清清楚楚,“中间商”团伙又将这些信息卖给了国内小额贷款公司、非法调查公司、诈骗团伙,极易滋生下游犯罪,给群众带来重大损失。
  “银行必须要堵住漏洞,管理好员工,普及好法律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该负责人说。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祝玉婷&RF13009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银行账号积分兑现金 5万积分真的可以兑换5%现金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马冬胜
银行工作人员看了武女士出示的手机短信后,明确地告知武女士,这是一条冒充建设银行发送的假信息,银行没有积分兑现金的活动。一旦上当受骗,立即报警,即使当下不能破案,也会为警方提供侦破案件的信息等。
  昨天上午,省会武女士去(行情601939,)营业部往自己的上存了点钱,中午时分她收到客服“95533”发来的一条积分兑现金的短信,由于显示的都是建行客服号码,武女士对短信内容深信不疑,然而,就在武女士登录积分兑现金信息所带的网址后,银行
  卡上的5000元钱竟然被神秘地转走了。
  昨天下午,武女士向记者出示了这条积分兑现金的短信,短信显示发送号码为“95533”,内容为:“尊敬的建行用户:您的账号已满5万积分,可兑换5%现金,登录wap.huas.xyz.com兑换,逾期失效【建设银行】。”武女士说,由于她上午刚存完钱,中午就看到手机上的这条短信,所以她也没有多想,就用手机登录了这个网址。网站页面和建设银行的官网一模一样,她按照上面的提示,输入卡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后,页面自动跳转显示“返回上一步”。这时,她收到建行短信提醒,银行卡账户上的5000元钱被转走了。武女士立即赶往建设银行营业部询问究竟。
  银行工作人员看了武女士出示的手机短信后,明确地告知武女士,这是一条冒充建设银行发送的假信息,银行没有积分兑现金的活动。经银行工作人员查询,结果显示5000元钱到了一个支付宝账户,“这笔钱已到了骗子的支付宝账户上,会立即被骗子转走。最近已经发生好几起这样的被骗事件,钱追不回来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来自银行官方号码发出的短信也会有假?对此,记者调查了解发现,类似武女士遭遇的骗局在其他省市也有发生。不法分子借助伪基站,将普通手机号码伪装为银行的客服号码实施犯罪行为。
  那银行有没有责任呢?律师表示,由于短信并不是银行发送的,银行并没有过错,是骗子利用储户的不谨慎侵犯了储户的财产权。如今,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储户应该加强防范意识,银行手机网站域名一般都是银行英文名的缩写或是官方电话,不会有额外的前后缀字符。切不可相信短信、电话提供的网址。此外,如市民对收到的短信有疑问,应立刻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核实。一旦上当受骗,立即报警,即使当下不能破案,也会为警方提供侦破案件的信息等。
关键词阅读: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85个违规自媒体账号被封 资本才是决定去留真正推手
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85个违规自媒体账号被封停,现在喊痛还为时过早!资本才是决定谁去谁留的真正推手
  近日,25个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7大平台上的60个账号被关闭,这些账号日常发布的内容大多围绕明星八卦和娱乐圈轶事。
  在这之后,互联网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绪,一方认为封号太过突然,有些长期关注的号被封停了,心理上一时接受不了,感到惋惜;另一方则认为八卦新闻属于侵权、失去原则、毫无底线,价值取向太过“庸俗、低俗、媚俗”,不看也罢。
  不管哪种情绪,帐号因违规被封停,都已经是事实,谁让这些帐号自我把关不严呢。此外,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此举让账号背后的资本损失惨重。有些人已经开始换位思考:这些自媒体好惨,辛辛苦苦经营的粉丝群体,广告发放还没赚回前期投入,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了,估计亏惨了。
  而《报》记者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次娱乐自媒体账号关停潮中,资本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此次有哪些网络账号被关闭:
  此次被关闭的85个账号,有25个是微信公众号,还有60个分布在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资讯、优酷、百度、网易等7个平台。其中微博关闭19个账号、今日头条关闭13个、网易关闭8个、腾讯关闭7个、一点资讯关闭6个、百度关闭5个、优酷关闭2个。这些账号的关闭之所以引起公众较高的关注度,是因为大家似乎都能发现自己关注或曾关注的数个账号被封了。
  但事实上,如图所示,大多数账号都只是在一个或部分平台被关闭,被迫“转移阵地”,根本谈不上“查封”二字。如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圈内扒爷、毒舌电影、芭莎娱乐、男人装、娱乐圈扒皮王等只是被封停了微信公众号,但微博账号依然正常运营,甚至毒舌电影的微信小程序也完好无损;“中国第一狗仔卓伟”只是被封停了微博,微信公众号仍能正常推送文章;最没有“后顾之忧”的还要属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全明星探和毒舌电影,这三家账号早已建立A,就算被再多的平台关闭,独立APP也不会受到影响。
  将筹码全部压在一个平台的自媒体人,和早已建立了APP的自媒体,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关键还在于“内容背后的资本”。
  近两三年,内容创业一直是和投资人十分关注的热点。据业内人士评价,相比实体产业,内容创业者主要是将流量红利转换成商品,在广告市场上议价,初期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价值可直接用流量指标衡量,未来潜力更加直观。
  于是,资本入场变得水到渠成,特别是在微博、微信两大平台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自媒体成为了追逐的对象,前文提到的3家有独立APP的娱乐八卦自媒体,都曾得到投资:全明星探在2015年5月得到联创永宣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在2015年8月得到(300392,)、极客帮创投和平安创投1000万元A轮投资;毒舌电影在2016年7月获得了贝塔斯曼亚洲、涌铧投资和合鲸资本的A轮投资。
  在资本的推动下,自媒体账号利用融资扩大自身业务规模、改善产出内容,甚至从平台“华丽转身”,开发APP。而没有得到资本眷顾的自媒体,便可能因为被平台关闭账号而一蹶不振。而要想得到创投的支持,就要面对内容三观是否端正、文章是否有质量、持续产出能力如何等问题。
  所以,如果要问“封号的哀歌为谁而唱”,那答案就是“为被资本抛弃的自媒体而唱”。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欣&RF12607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70.510.03%47304.948.5810.00%35575.395.1410.06%34356.2011.8810.00%27537.59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32.01--买入32.0143.00买入61.38--买入61.38--360快视频就侵权质疑再发公开信:部分账号私自搬用
来源:36氪快讯
&&针对今日早前快视频侵权B站事件,快视频再次在微博上发表公开信。信中,快视频承认部分账号确实存在未经原创作者授权,私自搬用其内容,甚至冒用其头像及ID的现象,并表示将严厉打击这种侵权行为。快视频否认了脱库与盗取用户密码的指控,并声称将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新浪科技)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即遭破解 网上叫卖账号
来源:新浪综合
作者:王飞翔 陈奕凯 游天D
  “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遭破解
  有商家通过技术手段将未成年人信息改为成年人信息;游戏方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实名认证系统,“成长守护平台”将增加设备绑定功能
  昨日,某网络平台公开售卖王者荣耀的账号,有的账号被卖到数千元。
  昨日上午,使用未成年人账号登录王者荣耀,能收到“防沉迷系统”有关游戏时长限制的通知。
  同一名未成年人账号,昨日在被“解除防沉迷”前,账号信息显示“未满18岁”,将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在被“破解”后,账号信息变为“已满18岁”,不再受限。
  7月4日,《王者荣耀》宣布推出并试运行全新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对未成年用户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由于防沉迷系统以用户注册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来判定用户年龄,从而采取对应措施。因此,一些未成年人通过买卖账号或借用他人身份信息,就能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这也成为一些商家的“生财之道”。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将王者荣耀账号卖给未成年人,一个账号最多可卖到数千元。
  也有商家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了防沉迷系统,将账号中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直接改为成年人身份信息。
  《王者荣耀》方面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统将进一步强化,后续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身份真实性校验。此外,“成长守护平台”将推出“直接绑定硬件设备”功能,让家长可以通过设备端而不是账号端对孩子进行管理,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
  在女儿又一次通宵玩《王者荣耀》后,秦芳偷偷将女儿的手机拿到维修店,重设了开机密码。
  14岁的女儿小芸在浙江衢州某中学读初二。因沉迷玩游戏,半年前全班成绩第一的她,如今每天在家,不愿上学,缺席了学校的期末考试。
  秦芳不得不对女儿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拔网线、砸手机,甚至带女儿去看心理医生。但女儿依旧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
  这让秦芳有些绝望和无助。
  当腾讯发布消息称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时,她眼前一亮。
  这成了她“最后的”希望。
  防止女儿玩砸坏两部手机
  三天内,秦芳砸了两个手机。一个是女儿小芸的,一个是她自己的。
  6月4日晚,小芸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玩《王者荣耀》,还用钢琴凳把门堵住。一直叫不开门的秦芳选择了报警。
  警察破门而入时,小芸还拿着手机玩游戏。秦芳一把夺过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
  三天后,秦芳把自己买了不到四个月的手机也摔了。担心没有彻底摔坏,她捡起来又摔了一次,直到把手机电路板都摔坏。只为不让小芸再拿她的手机玩《王者荣耀》。
  两部手机坏掉后,小芸又盯上了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听她表哥说笔记本电脑也能玩这个游戏,就是麻烦一点。”秦芳想来想去,放弃了摔笔记本电脑的想法,那里面有小芸的英语听力课件。
  从没玩过的秦芳,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这个突然出现的强大对手。
  当她在去年夏天第一次从女儿口里听到《王者荣耀》这个词的时候,她还愣了一下,心想:这是个什么游戏?
  公开资料显示,《王者荣耀》是一款即时对战手游,上线近两年已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游戏,游戏注册用户破2亿。
  14岁的小芸也是其中之一,且越玩越上瘾。秦芳说,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小芸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玩游戏,作业也不按时写。
  丈夫6年前去世后,秦芳独自一人照顾小芸。让她欣慰的是,从小学到初二上学期,小芸的成绩都是班级前几名,学习很少让人操心。
  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小芸的成绩是班级第一名,年级20名,再次获得学校奖学金。
  到下半学期期中考试后,秦芳发现苗头不对,“滑落到班级19名,年级180名。”
  4月14日,秦芳发现,小芸偷偷玩游戏到凌晨三点多。从学校反馈的消息称,小芸经常在上课时睡觉。
  为调整女儿的学习状态,秦芳替她向学校请了8天假。但这个决定事后让她后悔不已。
  这8天里,小芸也做作业,按时吃饭,但依然没放下游戏。8天过后,从学校回来的小芸突然说,不想上学了。
  秦芳说,小芸习惯性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让她进去,能够对话的机会很少。她每次讲来讲去还是那些话,小芸也不听。
  “不上学了开始通宵打游戏。有时候睡到下午三四点,做好饭也不吃,自己饿了就吃点蛋糕和零食。”秦芳尤其提到,原本乖巧的女儿,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玩游戏时,你要是打扰到她,她甚至会动手打人。”
  6月27日,小芸缺席了学校的期末考试。经反复商量,小芸终于答应参加放假前最后一周的课程,条件是,秦芳再给她买一部和之前一样的手机。
  但拿到新手机后,小芸“毁约”了。
  王者荣耀账号网上“给钱就卖”
  7月2日,小芸玩游戏到上午8时才睡觉,“又是一个通宵”。
  也就在当天下午,腾讯宣布,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其中,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后续推出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按照这一新规定,小芸每天只能限玩2个小时。
  这让秦芳欣喜不已。她同时怀有疑问,游戏怎么认定玩家是否未成年?
  今年5月,腾讯开始在旗下移动游戏中陆续推行实名认证。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账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王者荣耀》开发团队表示,将要求少部分信息不全的玩家尽快补全个人信息。后续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身份真实性校验,若存在信息错误的问题也可能会邀请部分玩家重新填写。未来实名认证系统将实行进一步强化措施。
  也就是说,想要玩《王者荣耀》必须经过实名认证,输入身份证号才能成功注册账号。通过身份证号即能有效识别是否未成年人。
  昨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分别以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身份注册账号,均被系统提示填写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等。
  正因为此,针对未成年人售卖游戏账号甚至个人身份信息的产业在网络上浮现。因为,防沉迷系统以用户注册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来判定用户年龄,一些未成年人通过买卖账号或借用他人身份信息,就能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南昌某小学5年级学生王一明告诉新京报记者,因为家长反对其玩《王者荣耀》,他经过高年级学生介绍,在某手游交易平台购买了游戏账号和装备。
  王一明说,购买游戏账号很简单,只需要在平台上注册,选中需要购买的游戏类型,付款就能获得账号和装备。
  新京报记者在该平台注册账号时发现,注册人只需填写手机号、QQ号及QQ邮箱,设置账号密码后输入验证码,再点击同意“用户协议”即可成功注册。
  但按照“用户协议”内容,交易平台加入身份验证系统,将对注册时所填写的账号身份证信息进行验证,同时要求注册用户在注册时提供有效身份证复印件。凡未填写身份信息(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年龄在18岁以下以及身份证号码与姓名不符的用户账号,将不支持使用平台功能。
  记者发现,不管是注册账号还是在平台购买游戏账号和其他装备,都不需要提供购买人的身份信息。
  随后,记者以140元的价格在该平台购买了一个王者荣耀账号。通过登录,游戏账号可以正常使用。
  在该交易平台上,虽然明确标注价格区间在0到2000元以上,其实是根据账号所附带的装备情况,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一名客服人员表示,经常会有小学生等未成年人在平台上购买游戏账号和装备,但是一般不会去验证买方是否为未成年人。目前的手游市场为公司带来不小的利润,一些标价超过3000元的账号也经常被卖出。
  在网络上,从事手游账号交易的商家众多。新京报记者在QQ中搜索“王者荣耀”,弹出20多个关于“王者荣耀”的讨论群、交易群。
  一个名为“王者荣耀交易”的群里,有商家每天会不间断地发送“收号”的广告。
  “根据玩家的等级和拥有的装备来评定价格,一般王者荣耀贵族5级以上、拥有20个角色以上的账号可以卖到200元以上。”该商家说,他收号主要是进行倒卖,价格一般会翻倍。也就是两百元收来的游戏账号,转手标价400元卖出。他一天能卖出近十单。
  至于谁来买,该商家并不关心,“只要有钱赚就行,不管客户是不是未成年人。”
  对于《王者荣耀》此次推出的防沉迷系统“三板斧”,该商家说,如果防沉迷系统确实有效,未成年人不会满足一天只玩一两个小时,尤其是在放暑假,买卖账号的生意可能会更好做。
  被破解的防沉迷系统
  除了买卖账号或个人身份信息以绕开实名认证,新京报记者还发现,《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即遭技术破解。
  昨日,专门从事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破解的小杰把他的业务价格提高1倍,还是发现“人太多,忙不过来”。
  小杰等人经营的网店宣称可一键改掉未成年身份证信息,永久适用。
  7月4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联系上小杰,他说,王者荣耀游戏背后的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以绑定的身份证信息来判断是否未成年人,虽然从当天起升级了防沉迷措施,但背后的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没什么变化。
  小杰解除防沉迷的方法是“通过技术手段,把未成年人的身份证,改为成年身份证”,成年身份证资料由店铺提供。
  记者将一个未成年人身份证绑定的王者荣耀账号和密码,交给小杰。约2个小时后,小杰回复称,已成功解除了该账号的防沉迷限制。
  此前,用该未成年人账号进入游戏会被提示,该账号未满18周岁,根据政策要求,会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在小杰操作过之后,记者再次拿该账号登录,发现该账号显示“年龄已满18岁”“您的实名信息已经注册,重新登录游戏,即可进入游戏。”随后记者用该账号进行游戏,未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小杰说,替换的成年人身份证姓名与原来的未成年人身份证姓名相同,但身份证号不同,“如果以后这个身份证本人也绑定了腾讯游戏账号,会把你踢走,到时候再找我绑定另一个身份证就行。”
  至于替换的身份证信息从何而来,小杰不愿回答。但从此前有关“身份信息买卖”的报道来看,大量居民个人身份信息在网上公开售卖,甚至可以直接买到姓名相同的身份证。
  昨日,因为“生意太好”,小杰还把平时10元的业务价格提价至20元。
  记者以“解除防沉迷”为关键词在某网络平台搜索,结果显示有数十个商品,价格从1元至50元不等。多个卖家均表示,“解除防沉迷”的方法就是把未成年人身份证信息替换为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
  这些店铺生意火爆,其中一家店铺的“解除防沉迷”业务月销量达到5000多笔。
  “成长守护平台”遭遇“小号”
  腾讯公司也关注到了未成年人使用长辈或他人身份证、QQ、微信号从而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问题。腾讯公司昨日表示,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的同时,官方发布了业内首份“家长指引手册”,呼吁家长通过腾讯游戏旗下的“成长守护平台”(https://jiazhang.qq.com/jz/home.html),对孩子的游戏、消费情况共同监督。
  升级后的成长守护平台将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家长只需要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截至目前,平台上有效绑定账号将近70万个。
  昨日,新京报记者体验“成长守护平台”发现,部分功能在实际使用中时而无效。
  记者使用自己的微信账号作为“家长”,关联一个未成年人的QQ账号。7月4日18时21分,记者使用未成年人QQ账号登录“王者荣耀”,3分钟后,“家长”手机收到短信提醒称,“您的孩子登录了王者荣耀,请您关注孩子的游戏行为。”
  随后,记者使用“孩子”的账号先后退出游戏再登录,如此反复3次,“家长”手机均未收到短信提醒。
  此外,记者在“成长守护平台”将周一至周五的游戏时段设置为12时至14时。然而,记者使用“孩子”账号在昨日18时至19时多次玩“王者荣耀”,均未收到关于游戏时段的限制或通知。
  秦芳对“成长守护平台”也不陌生。
  今年端午节前后,秦芳因小芸沉迷游戏,找到小芸的表哥让帮着出主意。最后,小芸表哥通过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绑定了小芸的游戏账号。
  有一天,表哥发现小芸连续在线5个小时之后,把她的账号强制下线。小芸当即打电话把表哥骂了一通。
  一天晚上约11时,小芸表哥告诉秦芳已经关停了小芸账号,但秦芳发现女儿正在玩游戏。询问之后,小芸说是用另一个QQ号登录。而秦芳并不知道该QQ号码和密码。
  她因此担心,如果女儿经常换QQ号码登录游戏,她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成长守护平台”去绑定女儿QQ号。
  针对这类孩子可通过“小号”逃避家长监护的问题,“成长守护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推出“直接绑定硬件设备”功能,让家长可以通过设备端而不是账号端对孩子进行管理,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家长监管之困
  小芸沉迷玩游戏,作为家长的秦芳坦言付出了很多努力想把孩子“拉回来”,但却眼见孩子越陷越深。她开始感到绝望和无助。
  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她想到了女儿最开始玩游戏那会儿,她也有察觉,但因为当时女儿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加上女儿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也没有太在意。
  “我这人有时候没耐心,再加上是单亲妈妈,平时比较辛苦,有时候对她急躁了一点。”秦芳说,一言不合就动手的事情,也在小芸身上发生过。现在她也很后悔,当初摔手机太冲动,进一步激化了与女儿的矛盾。
  对于女儿的管理,秦芳大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除了之前的两次摔手机,她还试过拔掉家里的网线,但小芸通过搜索找到了附近另一个网络端口,继续沉迷在游戏世界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刘朝莹表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部分家长不是监管缺失,而是管得过多导致适得其反;同时一些家长只是单纯监管孩子玩游戏,反而忽略了亲子关系、和睦家庭氛围的经营和建设。
  对于小芸的情况,刘朝莹认为,家长首先应该知道孩子在游戏中想得到什么,“她到底是想获得一种成就感还是想交更多的朋友,或者只是为了逃避家庭,宣泄不满情绪。”
  刘朝莹说,只有摸清楚了这点,才能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需要做相应的调整。相反,一些太过简单的处理方式,或者只是单纯的讲道理,并不一定能起作用。家长本身也需要改变自己不好的教育习惯和教育理念。
  今年4月,秦芳曾带女儿到杭州向心理医生求助,得到的答案是,暂时不再跟小芸提学习的事,而是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小芸在生活中找到新的兴趣点。为此,她和女儿报名了一个旅游团的4天亲子游活动,将于7月7日启程。
  但7月2日以来,秦芳和小芸几乎陷入“冷战”。
  当天小芸再一次通宵玩完游戏睡觉后,秦芳瞒着小芸来到手机维修店,将小芸的手机重设了密码。
  醒来的小芸发现手机密码错误,打不开手机,向秦芳询问密码。秦芳推说是手机故障,小芸大发脾气,将秦芳现在用的一部旧手机摔坏。
  也因为这次“改密码”风波,昨日,小芸突然说不去亲子游活动了。
  她只想“拿回”自己的手机。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陈晓晖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里有百度云账号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