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r2拍得a7r2 s log22拖进fcp应该转码成什么格式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
索尼第二届4K杯培训-4K拍摄与制作技术(二)
时间:下午
会议地点:冠城大厦8层
主题:索尼第二节4K 4K拍摄与制作技术培训
于路:我们最后把一些基本的设置说一下, 4根SDI是传4K 50P、60P,两根是4K的25P、30P。问题在于,两根SDI线输出的时候,接哪两个口,需要我们注意一下。从摄像机可以看到,我们25P用的是1、3两个SDI口,但是接在监视器的是1、2口,这可能有点小的区别。
这边几个,就是常用的高清的接口,最后一个叫快门同步,这个还没有被开发。前面第一个口时码IN/OUT,类似于咱们一般的大摄像机有时码的TC接口。但其实正常情况下,时间码不像同步信号必须要连在上面,比如说这台摄像机,想跟另一台摄像机的时码保持一致,后期剪片子时可以直接看到时码,直接剪就可以了。有时最多可以支持16部摄像机信号,可以根据时码点上传信号,将它们匹配出来,时码点同步,直接做切换就可以了。这台摄像机,比如说他是主机,他要去同步别的摄像机,那你就把这个摄像机的TC拨到TC/OUT,另外的摄像机拨到TC/IN上,拿一根视频线将两端连起来,但是此时,你的两个摄像机时码状态必须设在自由运行F-RUN才可以,当两个摄像机都在自由运行的时候,就可以把两个时码同步。自由运行可能一般不常用,因为在摄像机停止录制的时候,自由运行的时码是不连续的,每个片段都是断开的。但是如果你用记录运行,时码这边停了,那边还在录,那么最后两个时码也不是一致的。所以只有自由运行的时候,两个摄像机在时码达到一致,即使你关机或停止记录,时码都在运行,这几台摄像机无论哪一台开始记录,最后录出的素材一定是在同一个时码点上,后期才能把口形对上。跟高清一样,关于锁同步,如果你是单机拍就不用管了,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会对比如说用三、四个机位,我后面想接个切换台,想直接切一版,可能高清也会这么用。这时候你要保证的是所有的摄像机信号必须是相对一致,否则的话,进了切换台以后,有的画面可能是同步,有的没同步,画面可能是出现半场的画面,这个人的头在底下,上一帧的画面下半截在上面,腿在上面,在不同步的情况下中间有一条大黑线。那么可以通过一个环接的方式将摄像机之间进行同步,可以从第一台摄像机的Reference OUT上引到第二台的摄像机的入,在从它的出引导第三台的出,同理再引到后面的,就像把摄像机连成一座桥一样,所有摄像机都连上了,就相对一致了。这时候SDI进到切换台切时,画面就都是同步的,这个跟我们高清是完全一样的。
注意一下寻像器的接口,这个寻像器的接口不是传统我们使用过的接口,这种是扁口的,它用的线也是这种扁口的线,是一种特殊的线。现在有一些新的摄像机是用这种接口,所以原来那些高清的,甚至更早CRT屏幕的监视器也不能接在这个摄像机上,所以后来就有了新的寻像器型号。
这是它的一些配件,你们可能会用到其中一部分。对于摄像机本身来说,机身加转接环,加提把,后面还会自带一个电池,这是一套标配的F55。肩拖是单独买,可以购买第三方的,比如说铁头,贵的有阿莱整套的框架,可能是带肩拖的。这个是RAW记录单元,如果你需要录原始RAW文件的话,这个RAW包就可以了。寻像器这里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3.5寸,这个叫EL-100,是OLED的,这个画质比较好,相对贵一些。相对差一点的是这个叫DVF-L350,它的分辨率还有画质会稍微弱一些。还有一种就是这台F55现在上面挂的L700,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监视器,但是他可以当作监视器来用,也是用接寻像器的这根HDMI线,就相当于一个7寸的纯高清的大寻像器。室内的时候,这样会比较方便,但是室外可能会看不清。
电池有几种规格,这个是专门为F55设定的,其他V口的电池也都能配上。当然所有的这些附件都可以通用在F5上。读卡器,这个是大卡是录RAW的,需要挂DC输入的,有一个适配器。小卡读卡器,直接USB3.0接到摄像机的U口上就可以了。这个充电器就是专门给它设计的,当然你要用原来的电池的话,用原来的适配器就可以。
会议室后面放了一些定焦镜头,一套是6支,20、25、35、50、85、135,从广角一直到长焦,广角20毫米,长焦到135mm。这个套装不是单支卖,他有两种规格,一种规格叫6支装的,就是这6个头,还有一个规格是三支装的,但是三支装不是配的传统的35、85、135;35、50、85。他这三支装配的是20、25和135。为什么这么配呢?是因为索尼原来在做F3这个型号的时候,出过一个三支头的套装,是35、50和85,这回第二个套装就直接补了这两端镜头。但是从画质来说,这套头远远的比那套头要好,那三个头加一块是2万块钱,这一套6支差不多是20万左右。当然对于电影头来讲也不算很贵,但是这个画面质量可能要比那个要强的多,包括手感,要比那套要好的多的多。所以有的时候会比较尴尬,你买了一套三支装,是20、25、135,拍拍风光挺合适的,但是想拍人的话,因为你20、25太短了,不合适。拍一个半身,比如说这个人在街上,那个摄像机得在马路对面,不太方便。所以一般我们建议这个6支装,这个画面质量当然不能去跟最好的像UP、MP之类的比,但是还是不错的。除了135这头稍微长一点之外,剩下的几个头的规格是一样的,这样在拍摄的过程中更换镜头,跟焦器和遮光斗的位置都不需要变,比较方便。这就是装完这个定焦头,加上遮光斗,跟焦器以后的形态。
再说一下镜头的选择,第二种方式,我们并不是说推荐这种方式,但是有的人就觉得我在用摄像机拍摄的时候,电影镜头可能我没有,我也不想再去采购。有人说我还是想用传统的电视变焦,范围更大。索尼也出了这个转接圈,可以直接去转这个以往的B4卡口的电视镜头,在使用上没有问题,因为他可以把镜头的那根控制线也接上,可以实现包括自动光圈在内的所有功能。主要妥协的就是画质,因为怎么来实现的这个功能,实际上在接圈面里面带了一个放大镜,把一个小像场的B4镜头,转到一个大像场的35mm。可以想象,对于放大来说,画面是有损失的,实际上一放大,画面中心的话还可以,但是边缘的不行,质量下降很严重。而以往电影镜头来讲,是不允许有什么四周暗角的,在各级光孔条件下,他的中心画质,边缘画质的差别不能很大,因为他的目标是一个大银幕。但是电视镜头,一般中心的远远比四个角要好,所以比较轻便,再加上一个放大镜的中心就还好,但是四个角会变化很严重,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大家在能选择电影镜头的时候,选择这个镜头。
另外一个型号叫LA-FZB2,跟刚才那个差别在于,这个肩圈上带两个ND片和CC片。这个就是整个的功能跟我们以往的电视摄像机是完全一样的。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希望大家了解这种方式为什么要有,因为在电视转播的时候我们电影镜头可以覆盖广角,中焦,但是没有长焦,所以这时候要跟富士合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转接大镜头。
最后说的这种镜头规格就是我们现在比较推荐的一种方式,定焦头比较适合于影视剧的创作,坦率的讲不太适合于奔走类型的纪录片拍摄。你需要抓镜头,抢镜头的时候,你只能是定焦拍摄,只能靠腿,这个确实是比较费劲了,有一些其他不太容易拍,在九寨的话,不是你想跨进河里,再近一步就能跨的过去的。很多时候只能靠焦距去调你要的构图,所以变焦头会比较方便,而变焦头有两种,一种就是电影的传统变焦镜头,他跟咱们定焦头一样,没有电控的模块,你只能去加装第三方的跟焦器,或者第三方电控的转接模块。现在富士和佳能也都出了这种叫PL卡口的电控伺服镜头。富士有三个焦段,一个是广角14-35,标头是19-90,长焦是85-300。央视最早采购的10套F55里面就配了5个19-90,配了5个85-300。因为当时广角还没有出,用它的好处就是整个操作习惯跟电视摄象头没有任何区别,他的这个伺服手柄就是我们电视的全伺服手柄。你可以直接加装外接手柄,就把它变成一个演播室的操作方式就可以了,这个是比较方便的,这个就是我们在九寨沟的时候用的19-90,这个是55直接加装19-90这个情况。如果你要用自动光圈也有,如果你要变焦的话,实际上电控变焦来聚焦就可以了。
佳能是有一个差不多在190到120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比它更长一点的。寻像器刚才我说了有两种,一种是这个7寸的OLED,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寻像器。另外一个就是QHD,就是四分之一高清,910×540的,L350这两款,底下这个就是加装一个RAW的记录单元,增加的后备这个模块,就可以来录RAW的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RAW记录单元与本机的卡可以同时录,但是在录4K的时候,如果RAW是录4K的话,本机只能录高清,不能两个同时录4K,一般人也不会这么做。本机可以同时录高清的XAVC信号,或者是50兆的高清模式。这两个文件名可以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你上载的时候,可以把高清上去,作为代理来剪辑。粗剪了以后,再回套这个RAW文件,由于文件名一样,你只需要把他的素材库换掉,换成这个,就可以根据粗剪的时码,把RAW的文件再组接起来以后,再生成,那这个效率会更高一些。而不是说把这个RAW全都拷,一个很占空间,一个效率很低,这就是代理数据的用法。RAW包直接挂在摄像机里面是不会启动的,本身机身上也没有电源开关,RAW记录单元要启动,是要通过菜单里面的一个项目来打开的。RAW单元我简单的说一下,他记录的高清也可以,4K也可以,高速也可以。选择余地是比较大的,是16bit的,小卡里录的是422,是10bit的,还有16bit的,对于后期来讲数据量更大,录高速的时候,它可以录到最高240格。专门的卡512G,如果是录4K 50P的话,也就是30分钟,数据量非常大,需要专门的读卡期和记录单元。所有的记录格式这里都可以看到,4K的、高清的、2K的、电视3840的4K,这四个模式都可以,录4K只能到60格,如果录2K,在N制的时候能到180格4K,RAW文件这个卡,叫AXSM卡,4K RAW、2K RAW,4K RAW的时候也是到60格最高,降格没问题,1到240,但这是RAW文件,码率就很高。
这是后期的咱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会儿吴渊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后期制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简单说常用的基本上是Premiere、Edius、Media Composer还有Vegas,调色是达芬奇,前面几个用的比较多。达芬奇在目前来讲,新版本完全支持AXVC,不用插件,但是吐不出来,要吐出来只能吐出来MOV的。FCP要装一个索尼的插件,官网插件就可以支持,也是吐不出来,Premiere的CC没问题,RAW需要装一个插件,CC什么都不用装,但是CS6需要装一个全面支持的插件,像我们在买Premiere的时候,他就推这个支持XAVC的格式。Edius不需要,Media Composer需要一个另外转码,也是索尼的一个插件,Vegas Pro需要一个插件,Premiere如果是再XAVC的话,不需要插件,CC是不需要,CS6需要一个转码器。目前我个人觉得支持最好的还是Edius跟索尼,因为一致就是Edius跟索尼配合的比较好一些。包括一些新的格式的最早支持的插件都是他们首先来支持的。素材浏览我们建议大家后面有一个网址,你登陆上面以后,你可以下载它的,有两个我们建议大家可以用的,如果是你要是拍RAW,第一个建议大家可以下一个CONTENT BROWSER,这个软件是免费的,但是注意一下,这个软件下完以后,你需要用你的摄像机,如果你自己买的话,他的手册里面会有一张条,上面有密码,这个是需要密码才能登陆到的,最后的最高版本才可以用。如果没有密码可能只是简单的一些操作。它的好处是,我们录在卡里的文件是XAVC,它的封装方式是MXF文件,这个文件本身是一个播放文件,不能用一般播放器去播放,是音频打包的,这是他跟MOV的区别。MXF是一个标准的,非编的中间文件流程,如果你想看素材的话,电脑上装了这个CONTENT BROWSER以后,在里面点击读卡器,USB3.0接到了电脑上,你直接点那个盘符,就会看到所有的缩略图,甚至于你可以把它在这做一个粗剪,把一些画面IN/OUT两个点打好,再给它重新生成都可以。
如果你想把外面的文件拷进到卡里,也是需要通这个,拖拽就可以了,打开你的素材库,把这个文件,最好也是一个MXF,XAVC的,把它直接往上一拖,它就会自动给它生成一条路径,它会在卡里面有一个标准的文件夹,把文件放进去。
这个是RAW VIEWER,专门的RAW的浏览器,可以在上面做简单的调色。这是简单的达芬奇配制,就是苹果笔记本装了调色达芬奇以后,装一个简易面板,直接接在监视器就可以上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F55可以用WIFI来操作,在55的机身上,买到它以后,它会送一个WIFI装置,你可以把它装到这个里面,这里面可插一个类似于USB的小的WIFI,这时候你可以通过菜单,把WIFI打开以后,你的手机可以搜到它。一般来讲只用谷歌的浏览器或者苹果的浏览器才可以登陆,不是说你装一个遨游什么都可以登的,这个原来我们没看手册也是试了很多遍。有一些前期设置在摄像机里面,菜单里面打开,他就会告诉你密码的,手机直接就10.0.1,WIFI那边就会让你输入密码。一台机器打开,只有一台手机可以连上,只有最先那个人输密码,登上去连上才可以用,不存在几台手机控制一台的可能性,保证安全性。最大的优势就是说你所有的设置,包括你看时码的记录,都可以通过手机来看,包括白平衡都可以,比如说你把摄像机挂在摇臂上,在轨道上,或者别人在拍,你的助理在拍,你在导播那边看着监视器,你可以在远端启动录制和停。摄像师那边只需要拍就可以了。所有的画面,改变伽马曲线等等所有的设置,快慢动作开关都可以启动,不需要前端去调,你可以看着监视器来操作,这个比较方便。
网址其实直接去索尼官网下也可以,这个网址可以到时候把它输进去以后找到这个F55页面,这里面有很多手册,包括一些配件、附件的下载。主要一个就是这个苹果的,因为用苹果的人很多,并且你如果要用FINAL CUT PRO10的话,你可以在这个里面找这个插件,叫PDZK-LT2,这个插件注意一下,根据不同的OS版本,有不同的FINAL CUT PRO的版本,有新和旧,这会写着告诉你哪个版本以上装哪个,一定要装对了。不同的版本下载不同的,可以识别出来了。不装的话,可能会导入错误,他不认这个格式。
接下来我们说说这个操作,我这个里面,把他这个开关的一些功能给大家都顺了一遍。这4个大类,每一个大类里面每一项是做什么用的,上面全都有,我们就不看这个PPT了,我们直接来说摄像机实际的操作。
机身的开关我们基本上说完了,我们来看看这个菜单,当你把MENU打开以后,返到最前面,这些类别,与我们的以往的摄像机的菜单规格是不太一样,而这些类别,现在索尼一些新的,特别是手持机的菜单基本都用的是这个规格,所以这一块有一些差别需要我们了解。我个人觉得,这个菜单分得更细致了,你的针对性更强。不像原来的大摄像机菜单,五个大类,每个大类里面,将近二三十页,除非你特别熟,否则找起来确实挺费劲。
我们说一些基本的分类。其实主要差别在于索尼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做了一个用户菜单,这个里面把一些最常用的设置,把这个里面剩下的这些最常用的设置,全都加在第一页里面,用户菜单,所以一些最基本的设置在这就可以了,这个比较方便。所以我们的讲义是按照你后面去一个大项讲的,但是我通过用户菜单,可以把他最基本的流程告诉你。从用户菜单里可以打开你最常用的一些功能。
首先说一个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前三个,分别叫做系统设定,基本设定和录制格式。F55的核心,与一般的高清摄像机的最主要差别,通过这个可以看出来,首先是这个系统格式这个就比较简单了,频率、你的记录格式,因为这个摄像机是全域的,不像过去的很多摄像机,比如说高清,HDW-700P,P的意思就是他是Pro质的,一般Pro质的摄像机里面是不能选NG格式的。但是55是全域,所有的都可以选。我们一般的是50和25,如果电影的话,现在电影一般的都是23.98,24P是为了做磁转胶的时候才会用,包括好莱坞都是23.98。他只要走到数字线上以后全都是23.98。咱们一般选50。如果你希望码率低一些,你可以选择25P,码率就减了一半,现在一般的像纪录片,还有一些电视剧,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2》、《大丈夫》,都是25P去播,因为50P数据量一下乘2,尤其拍电视剧来讲,这个数据量非常大,纪录片前期要保存,一下翻倍了,我们在XAVC编码的时候,4K非常好记50P一秒钟就是500兆,是小b,不是大B。如果是25P,就是250兆。现在我们用的一般后期处理25P的4K还可以,但是处理50P的4K,除非你是很高端的配制否则比较费劲。所以现在的很多的作品,都是拍成25P的,后期再把它改成高清50I来播。当然未来我们肯定是要录50P,或者更高。我有一个朋友,现在韩国有一个4K频道,在中国也都在到处收集素材,但是他们只要4K 50P的,因为25P大银幕上,除非一直是定镜头拍,推一下画面就抖,体育转播也不可能用25P,所以他有很大局限性。长远考虑,我建议50P来拍,但是记录,你要考虑到成本,记录后期,备份的数据量等,要平衡考虑这个问题。基本设定这个是一个核心的地方。
录制格式我们先说一个简单的录制格式这一块。这里面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XAVC的,,,这个根据你的需要来选,你要是高清你就选这个,你要4K,,你要拍电影你选2K的标准,或者4K的标准,4096或者2048。你要是拍电视,你就选3840,因为的,4096这个是17:9,你4K电视上显示4096的话,上下会加一个黑边,就跟我们高清信箱模式是一样的,电视就是传统电视的3840或者1920,电影的用4096或者2048。底下是高清的,这个很少有人用,因为这个机器拍这个格式太低了。注意一下这个格式里面,没有显示出索尼高清SR的格式,叫SSTP的格式,没有显示出来。
我们来说一下最核心的,你们一定要记清楚,基本设置里,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基本设定里有四个大项,一个叫拍摄模式,一个叫做主操作,一个叫做色彩空间,一个叫做影像传感器的扫描模式,这四个任何一个选错了,都会有很大的问题。首先说一下拍摄模式,什么叫拍摄模式,有两种,一种叫做自定义,一种叫Cine EI,指的是电影模式,自定义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视模式。这两个区分在哪?当你选择自定义模式的时候,摄像机所有的画面处理的部分,比如说像伽马曲线的设置,比如说像色温,你想自定义调整,比如说色域,咱们说的摄像机的矩阵去调整,画面调整部分都可以改,电视你选用自定义的话,这个摄像机所有的画面调整菜单你都可以改,跟我们一般用电视的大机器,小机器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选了Cine EI的话,菜单内很多关于画面设置的选项都是定死不能改的,完全按照推荐的高宽容度高色域的灰片记录方式。当然这在前期拍摄来说会比较省事,当你把Cine EI打开以后,这个摄像机跟一个胶片区别不大,就是一个固定的曲线,画面就灰的,只有Log,没有电视伽马,全靠后期了,这是一个全靠后期的状态。自定义是你在前期可以对画面做一些细的修改,可以前期就有一个比较近似成片的画面效果。所以如果你做这个片子,如果有强大的后期调色,那你一定是选择这个Cine EI比较踏实,相反,那你就选择自定义模式。
主操作里,这个选择非常特殊,我们一般情况下,只选择这个YPbPr就可以了。其他不用管了。RGB是做什么用的?当你把RGB打开以后,就不是走这个分量信号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上面有一个页面。只有一种情况下选RGB,就是你在摄像机选择高清录制,并且你希望用SR的格式来记录,就是高清里面的最高码率来记录,你才会选择刚才我说的这个。什么是RGB?你高清录制不想用XAVC,你只想用SR的格式才选RGB,就是高清里面唯一的一个444的记录方式,所以后期抠像来讲,画质是最好的,不像YPbPr,色度是有压缩的。如果你要是后面挂了RAW的记录单元,刚才我说了,只有把记录单元挂上,你是打不开这个,它不会工作,只有把这个RAW,在这选成RAW的时候,当你挂上那个以后,这一项就可以点亮了,把这点亮了以后,RAW才会启动,RAW会开始工作。这是录RAW的时候,一定要把这选成RAW的。
色彩空间,这里面有四项,分别叫S-Gamut/SLog2,前面是曲线,后面是色域的范围,我们索尼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电视,就是用的这个矩阵,因为现在我们选择的是Cine模式,电影模式,所以矩阵这一项被隐灰了,你现在选不了,自定义的话,这一项可以改,有SGAMUT、SGAMUT3等等,这里面色域最大的,以及Log曲线的灰度最高的,动态范围最宽的,是这个叫S-Gamut3/SLog3,但是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选择这个。S-Gamut3.Cine/SLog3,这一项是阿莱的LogC一样。他的这条曲线就是LogC,这一条是跟LogC是完全一致的,斜率完全一样,灰度也是完全一样的。最后这个叫S-Gamut/SLog2,这是索尼在F65刚发布的时候,做的这条曲线。
当打成自定义以后,这时候你的矩阵可以在画面菜单里去调,我们在摄像机的机身上也可以改变伽马曲线,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不同的伽马曲线的区别,在这可以改,当我把它按下去,可以改很多的项,这画面正在变化,这是不同的伽马曲线的效果。我们把它转到一个反差稍微大一些,在室内室外的曲面,这个画面既有室内也有室外的画面。色彩稍微偏一点蓝,先做个白平衡。调白怎么操作?在摄像机侧CAMERA按钮的第一页的右上角这个选项上面写的叫色温,咱们其实原来摄像机操作也知道,色温分成两种,一种是预制档,,这四档。还有一种就是对现场调白,现在我们是预制档的4300,我想调白的话,我需要把这一项选到最后一项,选择最后一个以后,这个时候,你可以把CAMERA这个键再按一下,按到第二页,他的上面会出现中间这一项叫Audo White,就是自动白平衡。把这一项再按下去,它就两个选项,一个是执行,第二个是取消。你选择执行,把光圈开大一点,然后按一下这个键,它会调白。这个白平衡调好了,这是调白的方式。先把它拉回来,这个反差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正常的反差了,颜色也都比较合适,肤色看起来也没有问题,颜色都比较正。但是这个影像的动态范围不能说很大。如果说我这时候去改他的伽马曲线,现在是叫STD,就是这个标准,往下转,到SLog3上,SLog3的画面最灰,2稍微透一些,这是电视的,灰度更高,色彩饱和度下降以后,调色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矩阵是和伽马曲线独立的一个选项,如果你选择了电视伽马。比如说我在这个里面把伽马曲线,这是SLog3。我们先选成电视伽马,色彩达到了一个正常的反差效果。这就相当于是一种直出效果,高光可能会溢出,超过了你的动态范围。如果你把这选成SLog的话,这些高光的桌面的灰度都还在,后期就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去调到不同区域的层次。
最后一个是影像传感器的扫描模式。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当你选择标准的时候是4K,当时你选择2K全扫描的时候,摄像机就变成高清模式了。这个时候你的画面高清模式下,但是还是这个画幅,构图也不会变,但是分辨率降了,到2K了,而2K中心,你的画面将放大,只是中心区域的高清像素点起作用,画面相当于变焦推上一倍的感觉。这一块一定要注意。参选4K杯的话,最好都用4K去拍,但如果你的画面里面确实需要高速的画面,做升格的画面,你只能把它选择成到2K,再去改他的升格的方式。这个是最基本的设定,一定不能出错。
录制格式,现在已经变成高清了,你可以把它变成4K模式,现在来说可以改成3840因为连着输出是电视,如果是做电视用这个来录。
输出格式,从我现在的摄像机输到这个屏幕上,SDI也有,HDMI也有。现在我刚才因为我改了一次记录,就自动转成里高清了,所以现在我在这里还要把它改回来。我这里把它选择成3840的2SI,那边的HDMI就可以选择3840输出,底下就改成3840,这时候HDMI出的就是4K的画面。
菜单项目比较多,但是你真正用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功能我们先简单说一下。
我可以告诉你哪个大项里面实际上会告诉你每个大项里面最常用的是哪些。机身侧面这些开关,菜单里面都可以选,我先告诉你菜单里面在哪。回头你在这选也可以,我们最常用的像白平衡,还有黑,在选项菜单里面。白平衡我们要做的,按下去以后,你可以选择两个,一个是储存器模式,或者是预设模式,这个就跟我们在这上面去按道理是一样的。你选储存器模式的话,存在这个自动白平衡的可能,执行调白。如果你选择成预制模式的话,就没有自动白平衡。跟我们一般的高清是一样的,也没有底下这些微调。如果做黑平衡也是一个道理,这是黑,黑里面有一个自动黑平衡,我们一般拍摄前,做一次黑平衡,做一次白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头是非电控镜头,就是机械镜头,它不会出现我们以往的电视摄像机一样,无论你打手动光圈还是自动光圈,在咱们电视摄像机当你选择黑平衡的时候,光圈会自动关掉。现在的话,镜头是不能到全黑了,甚至你发现当你把镜头转到全关的时候,画面依然是有光的,因为这个镜头说是没有C类的,最小是22的光圈,电影镜头是没有光圈全关的选项,所以你想做黑屏幕的话,你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全遮住,再去做自动黑平衡。
增益在这里可以改一个你的习惯,这个模式里面可以选择你是用ISO还是要dB,你要是拍电影的人肯定选ISO,电视的人习惯用dB,那选择dB就可以。你选择dB,你的增益这里面就变成了0dB,或者是咱们很熟悉的设置参数。如果你选择成ISO并且你选择了电视的模式,在基本设定里面你选择了不是自定义,你把它选成Cine这个模式时,你会发现,选择不同模式的话,这一块的窗口显示会有一些小的差别,当你选择这个模式的话,色彩空间因为固定了SLog3了,这样情况下,你的机身在这位置上就没有选伽马的选项,因为它已经固定了,根据你的设想,固定成了SLog3,或者SLog2,这样的伽马选项没了,会增加一个项目:暴光指数,就是增益值,底下这个E,在这个上面也会显示出来。F55整个宽度是14档光圈,这个7.3亿指的在定光点,自动光圈的定光点往上有7.3档光圈的亮度层次,往下就是6.7档光圈,就是14减7.3。随着你的增益越高,你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亮度层次越多。到5000的时候高光就能容纳了8档光圈的高光,暗部就是6档光圈,这个一般电影来说会更讲究这个东西,默认的是都可以调。
快门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建议大家,如果你拍的这个画面的动态比较多,经常要摇,你把快门的速度可以提高到1/100秒,而不要用1/50秒,因为屏幕大了以后,你这个摇的运动范围会更大,速度会更快。
这个叫S&Q,当你把它打开以后,就是我的快慢动作,简单就是说升降格。在目前情况下,当然你通过这一块也可以改,把它按下去,在帧速率这一块,是改变你一秒钟的记录帧数,现在是24格,可以改变提升或者降低。最高是转到60就转不动了。因为在这个情况下,你的记录分辨率是4K,4K最高只能记录到60帧一秒,无论是25P,还是50P,只能到60帧一秒。你说我要拍高速,高速你需要把这高帧速率模式打开才可以。现在告诉你们记录格式,50P的记录方式只能记录到60帧一秒钟。那么拍高速的时候需要把摄像机的格式转成高清才可以,也就是说,我需要在这里,把用户菜单里面的录制格式,选成高清的分辨率,或者2K的分辨率。你才能够选择高帧速率的功能。或者另外一种方式,你可以在基本设定里面把他的扫描模式选择成2K全扫描,或者中心扫描,看他的构图变化。如果选成2K全扫描,这是全扫描,刚才是中心扫描。比如说现在是150格的话,它用50P播放的话,相当于是三倍速,如果把摄像机的帧率再降低,我把的记录格式改成25P,如果你需要拍摄高速的话,你可以考虑25P的方式用150格的方式来记录,但是后期需要上转成4K。在拍的时候,你需要经常确认一下格式,有是拍4K的时候,这会儿一定是不要长时间的挂着。这个2048你可能拍完高速以后,你还要把格式改回到4K。这是25P先把它转到50,转到正常的格式,然后再把他的基本设定,这一块来说问题不大,但是扫描这一块改回来,改成标准的。这个中心扫描,然后把它执行一下,回到标准。标准看到这个上面就变成了,这个是因为他的记录格式。你现在这个摄像机能录不同帧频,25也可以,50也可以,还有不同格式,高清、4K都可以。这块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拍摄文件的格式录错了,否则会有很大的问题。
在选项里面,S&Q这个可以自己摸索一下。然后镜头接口类型需要稍微注意一下,现在看到镜头接口,设置是关,如果你要用富士的,刚才说这个PL卡口的变焦镜头的话,把这项选成C就没问题。这里面比较特殊,我们可能会用到的有两种,像咱们这种机械镜头,你选哪个都没用,你关也可以。你可以把它一直放在C上。一般情况下,佳能的变焦镜头,或者富士的电影变焦镜头,都不是像咱们高清镜头上,电影镜头全都是这种直接安装,是靠里面的触点来连接的,这个叫做C型。什么叫C+12P?有一些佳能镜头,比如说高清镜头,肯定是带了一个辫子(连接摄像机和镜头之间的那根线),这个时候是需要装一个转接圈了,索尼的转接圈里面有一个是带了一个12芯的接口,你把高清头装上去以后,把那个辫子插上去,这个插上去就是12芯,就是这个+12P。而电影里面,一般都是选C。佳能头那个粗的是里面带了一个,如果装我们这个辫子的插到他自己镜头里面的接头,有了第三方了可能把那个引出来接到了另外的地方,富士的是不带这个辫子,直接选择那个C型就可以了。其他几个大类里面,你看到绘图,高清摄像机里呈现的伽马、黑伽马、拐点这些。这个摄像机完全变成了一个后期去调色的这种状态,前期就是拍。
在这个里面可以看到这里面的SDI,HDMI,如果选择HDMI,需要把HDMI打开。输出格式这里选择一下,如果你现在是高清的话,咱们要4K把这里的,你的HDMI输出没有4K。首先要把这个选择到2SI上,那边的4096就可以选了,然后再设定。这个时候我输出的就是4096的画面。
这里有一个叫做显示器的LUT,在50P的情况下,有几项是不能选的。什么叫LUT?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模板,在录的时候,用的是一个SLog曲线,但是我在现场监看的时候,很多时候我希望能看到的是一个自然的反差。但是这种情况下,我可以通过摄像机输出两个不同的信号,一个是灰度的,是为了帮助你来看到所有的亮暗层次是不是都保留下来了,另外一个是自然反差的,我们在寻像器里可以看到,比如说这个画面我们是给摄影指导的,他可以看到明暗细节是不是都有,比如说我收一些光圈,其实我的Log里面看到这个暗部层次,摄像机底下这个黑的还都是有细节的。但是我这里的暗部已经很黑了。摄像师需要通过这个画面来看他的主体的定光是不是对的,比如说人的皮肤的亮度是不是对的,皮肤的色彩,画面的色彩看起来是不是正确的,只需要帮他来定一个基本光就行了,而摄影指导更关心的是我整个画面的明暗层次的关系。所以我可以输出两个不同的,这个就是一个转换方式,把我的Log效果,转换成一个电视效果,给摄影师,或者给后面的导演去看,这个转换叫LUT。我们在这里可以去选择它的不同的LUT的方式,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把它选择这个,默认的是转化成传统709,也就是电视的效果,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在电视呈现的时候一个基本的亮度和反差效果。800指的是它的动态范围。
注意一下这个片段命名,这一项里面的东西最好不要随便改。我们在记录的时候无论是用RAW也好,可以小卡里面再录一个高清,后期剪辑的时候,可以把它作为代理数据来剪辑,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如果你拍的格式是30P以下的时候,你可以在一张小卡里面,同时录一个大文件,一个4K的,如果是25P和250兆,也可以在里面同时录一个50兆的小文件,同样的这两个文件名字是一样的,但是录到两个不同的文件夹里。你可以把50兆那个拖到笔记上去编。现在我们一般的能支持4K的,是可以直接剪辑的,这个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你可以选择用这个叫代理数据方式,在一张小卡里面同时录一个50兆的高清和一个250兆的4K。但是,你要保证他两个名字是一致的,这里最好不要去改。如果你不需要用代理,这个名字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改变他的ID,后期整理的时候会比较方便。但是如果你改完以后,有可能造成代理和原始文件的文件名不一样,后期不存在套的可能性。这个参数如果你做代理的话最好不要去动它。
这一块,我给大家说几个功能。
指派键指的是这么几个,就是1、2、3,背面还有一个4,指派键有一个比较常用的叫high/low key。当你把这项选择成high/low key以后,通过这第一个可以打开它。你看到这边是一个Log,画面很灰,你觉得用起来不太舒服,看起来也不太舒服。有时候外拍的时候不会带一个电视,也不会有一个监视器,你就会用一个这样的屏幕,或者这个寻像器。如果也是开着Log曲线的话太灰了,可能看焦点不太方便。因为饱和度太低了,画面焦点灰蒙蒙的,很多人还是希望把他的LUT打开,选择一个电视伽马效果,开了电视伽马以后,你担心,高光会不会过曝。这时候你可以把刚才我说的指派键1设置成high/low key,这是个什么功能?当你在指派键1的时候,当你的录制格式用的是电影模式的,并且打开了LUT,这个时候你用这个,先变黑了,按第二次又变的很亮,第三次回来,恢复到正常。什么意思,当我的正常模式下,我的光比,动态范围只六档光圈,我不知道我的高光是不是溢出了。这时候我看我的高光,好像也有一些层次,但是也不多,我按一下指派键1,画面就暗了。我再按一下,画面一下变的很亮,高光没了,但是你能看到它的暗部,再按一下,恢复到正常,这个是我们在一个6档光圈的屏幕上,去看14档光圈,肯定看不见亮度和暗部。为了让你能看到,而又不需要非得去看特别灰的画面,所以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一次画面整个亮度被减了3档光圈,使你能看到亮度的层次,高光不会曝了,再按第二次,是把正常曝光下,把整个亮度往上抬三档光圈,实际能够看到真正画面是有暗部细节的。然后你再把它关掉去用正常的亮度曝光,看出它的反差就可以了。这个在外拍的时候会很方便,你也不需要忍受很灰的画面,你看着不舒服,可以用正常的画面看,同时你也可以通过这个两个可以看到,窗外是不是有细节,其实是有了,然后可以靠后期去恢复,完全可以把高光收回来,暗部也是有了,后期找一下也没问题,你就可以踏踏实实的拍了。你没有监视器,你就一个画面,你又不Log曲线,用这种方法是最方便的。
第二个指派键可以改成视信监视。当你按下指拍键2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的波形,有人说我还想看矢量图,怎么办?再按一下,它会先变成矢量,这是看色彩的,后期一般看的比较多。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用的叫做缓存录制。这个跟它里面的缓存空间有关系,高清至少应该能到6到8秒钟就够了。对于4K来讲这个缓存功能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寻像器的里面说一下峰值,这是我们寻像器里面会开那个勾边,画面焦点会很容易看出来,勾一个亮边,我们把这一项打开以后,我这个峰值显示打开,这个时候如果聚焦10了以后,会勾出一个白色亮边,在一个彩色寻像器看的不清楚,所以我可以在这个上面,把他的这个选择成彩色的,不要用黑白,红色的时候,如果我把它聚焦聚实了,红边的位置就是实的,就是说你通过这个红的勾边就很容易把焦点看出来,这就是彩色的勾边。这是对于摄像师,因为4K景深很浅,分辨率又高,焦点很重要,就把这个色彩,颜色一般用红色比较醒目一些,可以帮助摄像来看到焦点的位置。这个其实在很多彩色寻像器的摄像机上都有这个功能。标记我们可能会用到,你如果是想创作一个小的电影,电影的话,宽高比你不希望有16:9,你希望用2.35:1,特别宽的效果,这个时候,你在拍的时候,画面看到的还是全屏的。你需要打一个标记线来帮助你提示这个地方。我们把它底下有一个叫式样选择,可以改成2.35:1,打开用遮罩也可以,用线也可以。用遮罩更彻底一些。这样的情况下,你拍的时候,后期会裁成2.35:1,拍的时候就可以提示你了,你只是照里面拍就可以了,后期可以。如果你需要加安全框也可以,需要一个95%的安全框。可以把它这个打开也可以。这个是根据你的需要可以用的。
斑马线一般不需要了,因为现在用Log宽度很大,一般还是建议通过波形去判断。
录制这里有这么一个选项,MPEG2 Proxy这个选项,如果你选的格式是4K 25P的时候,你可以把它的这一项打开,在这里有一个叫MPEG2 Proxy。这个时候在这里会显示一行字叫做M-Proxy,意思就是现在你在录的时候,你的卡里会同时生成一个高码率的4K的XAVC,以及在他的另外一个叫子文件夹里面,生成一个低码率的50兆的高清文件,文件名一致,剪辑可以用高清的剪辑,回套4K的文件就可以了,这个只限于在30P以下,如果是50P路径就没有这个选项了。媒体如果要对卡进行格式化,在这里,如果有RAW的卡的话,在AXS这个组里,如果是RAW的话,就在这里格。格式化媒体,还有片段命名这些。注意有的时候你拿到摄像机以后,他一开机会自动弹一个提示框出来,提示你请执行APR,你按一下确定,你可以按取消。APR叫做自动疵点补偿,摄像机在我记得大概在5天还没有做疵点补偿的话,就会弹出来,就是怕你在拍完了以后,这个片子出现亮点,黑点。如果你不是被打坏的话是可以靠这个来补偿。一般来讲,你可以一段时间以后,可以提示你做一次APR,做的时候保证它光圈是全关的时候,做一下APR,它会把这个摄像机的疵点做一次扫描,补偿了以后,保证他没有坏点。还是那句话,激光打坏的不算,这个修不了。
最后一项是系统,这里设定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就刚才我们说的,像系统设定,基本设定,录制设定这三项都放在了用户菜单里,其实本来在这里。其他的基本上不用去调,这有一个语言,你拿到一个新机器,可能默认是英文的,或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希望把摄像机做一个整机复位,复完以后也是英文的,在最后一个大项目的系推里面,找一下语言,他里面可以选择你是用中文简体,还是英文。
接下来AXS录制器,这个前提是你装了他才会看到,因为咱们没有装,基本验证就是设WIFI的。
版本这一块我简单说一下,现在已经升级到4.1了,这个在我们上午说的索尼官网里面可以下载到最新的软件,如果想自己升级的话,因为这个太简单了,一般我们建议客户自己升级,找一张SD卡,里面也不用清空,把对应的软件下下来,解压以后,里面是两个文件,把这两个文件直接拷到SD卡上,把SD卡插在这有一个SD卡的插槽,把SD卡插进去以后,如果找到文件了,就会点亮,你就直接点这一项,就按照一步一步走。它会有两遍升级过程,从1到100%,分别是写的两个文件。会有一个提示你关机。如果你是在12月份拿到机器的话,有一种可能当时已经推出了5.0版本,5.0版本里面会增加间隔拍摄,现在这个没有,只能靠升降格来实现,真正降格拍摄,比如说你设置几小时一帧,两三分钟一帧,现在最低只能设到1秒一帧。想设的更长,现在没有。想做的更长的间隔拍摄,你只能用这个功能。在升级过程中一定不要关机,因为关机以后,运气好还是能开,运气不好就开不开了。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供电,不能把电断了。
这个里面我们要讲的基本功能,刚才我讲的所有关的,我们把它再给大家顺一遍,关系到你平常拍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这三个,首先就是把菜单关了,你看这个地方,录制格式对不对,你们交给我们的素材是哪个都无所谓。这个格式帧频25P或者50P。录制格式一般就是XAVC。录制曲线这里写的是SLog3,除非你不想调色,我们也不勉强,如果你想调色的话,这块最好选择SLog,至于说选择成SLog2还是SLog3,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之前调色调的很多,而且你就喜欢用阿莱的LogC去调,那就选择slog3,除此之外我建议选择SLog2,因为这个Log3这个曲线,灰度尤其暗部把它提的很高,包括阿莱自己的机器也是一样的,LogC这个灰度暗部很灰,这个调的噪点比较多。而SLog2更适配于我们自己的摄像机,如果你没有之前的调色经验,我建议还是拿SLog2,这样的话,你的影像的尤其是噪点会好一些,因为不少可客户跟我们询问过这个问题。
基本设定这几个,如果你要用Log保证他是Cine EI,你不想用Log,想用电视伽马,把这一块选成自定义。然后,你如果选成自定义的话,你就可以在设项里,自定义需要确认的最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在绘图的里面,第一是伽马,现在的伽马选的还是SLog3,把它改成STD电视伽马,或者SLog2也可以。现在我们选成STD。这个时候菜单关掉,灰度比较合适。这时候还要注意的是绘图里面有两个项目最重要,一个是伽马,一定要选择电视的标准。如果你不想调色的话,一定要选择电视伽马。另外一个是叫做矩阵,这一项已经开了是第二个。第二个也是709的标准,理论来讲,应该就是伽马这个709,矩阵也是709。如果说你后期还想调一调色,伽马曲线不想动,可以把矩阵关掉,关了以后,这个颜色的饱和度就没有那么高了。后期可以把它加绿,这个也可以。
还有另外一种选择,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2》是这么干的,他把伽马改成了SLog,他的伽马是SLog3,但是他的色彩还用的电视的色彩,这样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的。绿和红的颜色都有,但是画面很灰。后期怎么办?就是把这个画面的反差拉一拉,把层次调一调,颜色不基本上不用动,电视的矩阵,加上电影的Log也可以,这样的话,其实对电视来说比较省事。比如说你拍九寨,目的是希望他纪录片一样,色彩还原成真实,而不像电影那样,一定要有某一种基调的时候,色彩可以依然保持真实电视的矩阵的色彩,但是把画面变的灰度再大一些。你说你彻底的靠后期,你这个矩阵就选成Sgamut这个就可以。因为这是自定义模式,所以什么都可以改,不同的色彩感觉。这几个画面,不同的矩阵,哪个色彩的后期空间最大,肯定是Slog3/SGAMUT3的最大,色彩的色域范围最大,后期的调整空间也最大。如果你不想后期调整很多,就把它还是选回到709就可以了。如果你什么都不调,就把伽马也选择成这个。但是那样对你的拍摄要求很高,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宽度范围很窄,差不多七八档光圈的范围,而不是14档光圈,后期是没有很大的可调整的空间的,这个就是一个现实问题。其他的不用调。
寻像器上,其实最重要的是峰值要功能的掌握,红色的勾边勾上去以后,拍的时候比较省事。另外一个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指拍键,一个是把红勾边打开,在寻像器里面把这个峰值按下去,这里面一个是峰值类型是色彩,另外一个是色彩里面选择红色,当然你拍的是一片红色,那你就选择一个黄色就可以了,或者别的颜色,很多色可以改。你拍的一片红,你要是选一个红色,你更看不出来了,这个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去改。这个没有什么问题。我相信你们可能还会用到这个,就是设项里面的S&Q,快慢动作,在4K模式下,最高只能到60P,如果你想拍更高的速度,只能降分辨率。首先那边把分辨率和录制格式都改成高清的。改完以后,就可以把帧速率提升到更高,拍升格的效果,后期可以把它的剪进去,画面上变换成4K来用,提升画面的冲击力。
这里面显示的如果是有红色的,表示不能播放。你的当前摄像机的录制格式与你的记录格式不一致,就不能播放。在25P的基础上,是150格的方式来录制。
基本上我觉得大家需要的了解的是这么多,但是如果外接监视器,你就注意一点,在视频里面,如果你SDI,可能没有4K监视器,只有高清的话,在输出格式里,把这里的SDI主选成高清了以后,你的这个副SDI就可以用了。如果你要是选择50P的话,就可以输入一个50I。在这一块,主是指前两个SDI接口,副后两个SDI的接口。这里就有这个了,但是这个是HDMI现在主的输出还是4K的,因为4个SDI口全都被占住了。你用4K 50P来录的话,这里就有一个I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把SDI1,或者随便的某一个口接到高清监视器上,就可以出画面了。一般跟我们的操作流程更加一致一些。当你输出了图象以后,如果你现在录制格式是Log的话,你就需要注意在视频里面,最底下有一个显示器的LUT。这种情况下,我们再用一下LUT,这时候可以选,但是选的话,只能这里面改,对应的你需要将LUT选项打开就可以了,可以在寻像器上,或者某一个输出上选出一个正常的LUT的效果,把他的反差找过来。在拍摄前期设置的时候,我觉得基本上就这么多,基本上他的每一项刚才我们讲的每一些细节都有反馈,每一个菜单,常用的功能是哪些,把它对着摄像机再梳理一遍就可以了。这些全都有。对于高清来说,4K就是RAW,高清就是用SR格式。我们一般在电影制作的流程里边是这样的,同一张卡的录制,在30P以下的时候可以在一张卡上同时录制一个4K的XAVC,以及MPEG50兆的。低码率文件可以直接去剪辑。在电影流程里面,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会做一些素材的备份,然后去转码,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转码了,因为我们这个55可以同时录,在录的过程中,可以用他本身的RAW做备份,以及用XAVC,或者用更低码率的。传统电影里面是这样的,电影领域有一个DAILIES系统,把你拍出的RAW文件通过这个系统备份。备份的同时,用这个系统生成了一个低码率的,拿这个去做粗剪,把高码率素材直接到这去回套做调色,最后可以做精剪。用F55比较简单的方式可以用一张纸卡,直接录音出一个高码率的,或者后面挂一个RAW的记录单元录一个RAW的,再录一个50兆的也可以,低码率的粗剪,高码率的留在这准备校色来用,也会把效率提升很多。
寻像器里有的带有FOCUS MAG功能,它可以把寻像器中心放大,来帮助你看焦点,但通常这是拍静物的时候有帮助。增益、dB,对应的关系,55是电视伽马时基准感光度是500,而Slog模式时是1250。这一块是他的基础,当你选择不同的伽马的时候,在机身上是会显示当前的基础增益是多少,最高可以选择多高。关于镜头类型C型是我们最常用的。富士和佳能的,C-12型,一般就是通过转接方式来接的,还有B4也是选C型。
下午第二段
(播放样片)
SMG这个片子不是很巧,它里面所有的演员都是台里的主持人,能把这些人凑在一起也不容易,但是凑到一起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赶上好天。肤色是一个阴天下的感觉,不是光线好的颜色。这个画面重点来说,这个现场,我问过他们的摄像,是一个概念片,是想试试4K到底能到什么程度,光比大的非常的夸张,他们在一个餐厅里面吃饭,四里面没有补充,外面打了很多盏,亮度非常高,相对于模拟日光出来。这个方式跟《归来》很像。大部分的情况下,像这个画面,我们摄像机是吃不住的,就是靠14档光圈,后期去调,他的记录全都是RAW,因为F65本身就只能录RAW文件。
这个桔子酒店的宣传品也是用F55来拍,在一个纯自然光环境下,做一个广告片,怎么来表它的色彩,因为这个影像不能拍的很平淡的效果,一会儿会看到里面有大量的玻璃,其实你是没法打光的,因为一打光,画面很多地方就很明显,很容易穿帮,所以它就全依赖于现场光的环境来获得的这个效果。
这个是张杰的一个MV,也是用F55来拍,也是基于用了一个很弱的光线,不能说没有布光,用了很微弱的色光,因为他要表现的是一些很细微的情感变化,所以他不能用正常的主光,辅光这种打法,打完几乎是一个不太标准的布光的环境。有一些是室内的一些场景灯的光,包括电视屏幕的光线。基本上光孔都开的非常大的,感光度有3200左右,利用现场很弱的一个光线来拍摄。他是一个比较像微电影的思路,尽可能用简单光线来表现出很细腻的色彩变化,情感变化。
细节的再现,不是影像的细节,讲述这个故事本身的过程,他用的镜头的语言,每一个镜头里所包含的信息,这个片子我从评审之前,看过很多遍了,但是今天再看的时候,依然发现,他的故事里面有很多镜头里面所包含的戏剧的成分,有一些有含义的镜头,还有一些新的亮点。拍的很细,很多镜头的处理,包括光线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都可以反映出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唯一没有展现的就是分辨率。你们觉得这个片子在4K方面,带给你怎样的一种感知,其实我也没有觉得这个片子在4K方面有什么特别的,拿高清拍也差不多是这样。最终能让观众感兴趣的绝对不是画面本身的分辨率,所以你做了一个4K,但是这个风光的片子,高反差为主,给我们放一个广告片一样,很漂亮,但是这个漂亮最终记不住什么镜头。一个好的片子,最终还是要看内容本身,包括他里面,4K F55帮助他做了一些细微的光线下,画面的亮度能还原回来,质感还能找回来,颜色能保存回来,这个高清做不到,如果让你拍一个在室内没有别的光线,可能只有屋里的几盏台灯,电视屏幕是开着的,你坐在屏幕前面,你看到的是背光,去拍这两个人的镜头,你的光圈就很难对,你只要人稍微亮了,肯定这个屏幕是一点层次没有了。其实并不是说你拍一个室外背光太阳的要容易,虽然是室内的,但是光线也很难控制,这个就是4K摄影机的高宽容度带给你的帮助,包括对于色彩的表现带给你的帮助。
这一个是北京台的,台庆的宣传片。题材决定了他要拍一个光,以光为主题的,有很多城市的以全景为主的光线,北京台自己的光线变化,表现就一种高端大气的气质。有一个细节,做成这么一个片子,不是简单的来说他有一个好的摄像机去拍摄调色就完成了,这里面有很多的逐格能看到,不可能拿摄像机去拍这种大量的城市之间的拍摄。大家也发现了这是相机拍了很多镜头,长时间的暴光以后,他的画面出现一些这个点,类似于坏点的情况,他为了尽善尽美,所以他把所有的疵点,尽可能全都修掉,你看到的画面都是非常干净的,拿相机自己去拍的话,一般相机一个长时间的视频,说实话勉为其难,但是后期怎么办?要把这些坏点都要修掉,但是他又是间隔拍摄,实际上这个影像是渐变的,不是说前后画面是一致的,所以他不能在某一个点上来实现,只能是一个一点的去擦,用周围的点去补,天空那种画面,那是一个多大的工程,所有的这些基本能看出来哪些是相机的间隔拍摄,全都是这么去抹的。所以说,一个好的作品,在艺术环节上,包括技术的细节上,都是很下功夫。
最后看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是中央台他们去年在春节前拍的一些片子,是一些民俗类的,是比较早期的用F55去拍的是用Log拍的,后期调色上不是很完美,基本上能看出他的一些特点,也有很多宽容度比较大的画面。
从本身这个画面调色来说,其实很多人看完。包括肤色,其实很重点的颜色还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有的时候,这些画面只能是因为他的电视屏幕的宽度太小,导致他拍出了很多的暗和亮的高反差,但是他都想保留下来,画面的对比就会弱,同时保留了暗部,同时保留了亮部,所以他就说白了不大好取舍所以索性就全还原下来,所有有人说,看完颜色,觉得这个天跟后加上的颜色,显得有点假。包括这个画面,大逆光,暗部暴光,天空颜色还留下来了,很像染上去了。你选择了这种环境的话,摄像机是有能力收下来的,因为还没到中午的亮度。但是后期调的时候怎么办,你这个画面,毕竟呈现出来的就是6档,重现去拉一拉,就跟咱们后期做照片似的,但是想表现的特别真实其实挺难的,我们现在说摄像机的宽容度增加了,并不是说不需要去管现场光线是怎么样的,为了营造自然效果没有问题,但是在很多环境下还是要遵循以往的用光。这个其实也是充分的利用了摄像机的资源,但是还有更多可以去提升的地方。那关于调色以及其他后期这方面的经验,下面就请吴渊来给大家介绍。
吴渊:接下来呢希望利用最后一点时间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关于后期制作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经验,刚才课间也跟大家聊过,很多人都比较关心如何出片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如此,刚刚和各位一起欣赏了很多优秀的4K作品,我们在感叹和收获之余,还得思考一个较为基本和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走通前后期的制作流程,最终生成所需要的作品,这些流程性的环节是看似理所应当但也恰恰是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而如果这些问题不去解决或者说不通过规范的操作去避免,那可能带来的是大量无谓时间成本的消耗甚至都无法合标准地呈现在荧屏上,那更不用说刚才于老师提到的如何如何反映它的亮度层次、如何如何丰富色彩细节这些方面了,说到这里在座的都是很有经验的影视工作者,应该都知道,影视作品是要讲究呈现的,如果后期哪个地方不合标准导致损失过大,那前期拍的再好的素材可能最终呈现给观众的都不如人意,那可能前期摄像、灯光、化妆等等的心血都浪费了,这个问题应该很好理解,包括之前讲高清的时候就一直在强调前期、后期以及观映的三统一,必须去平衡这三者的关系,那现在摄影机更大的宽容度更宽的色域就是为了后期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去取舍该突出画面哪些元素,该弱化哪些元素,但最终咱们老百姓在电视或者说电影院里看到的通常都未必是后期工作者们比方说调色师在专业监视器上看到的画面效果,所以这个关系就得提前考虑到,打个比方说前期设备记录了14档宽容度的影像,后期调完之后还有10档,但是最终普通的电视呈现不了这么多的宽容度,通常来说是6档,那这就需要一些经验在制作成片的时候就考虑到最终的放映效果并进行权衡,色彩方面同样是这个道理,导演在片场监看时可能看到的是咱们索尼专业监视器套上LUT之后的画面,符合他的标准,但进了后期,调色师在后端选错了LUT导致不匹配,当然导演就看不到他期待的色彩风格了。当然这些是后话,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不会讲的这么深,只是分享一部分关于4K制作流程的经验,从之前所遇到的很多问题中挑选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希望可以引起大家注意。
而说到流程,之前有很多台里的老师都希望去给他们单独介绍这方面的内容,但为什么没有详细讲这块,一来是展开来说的话会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咱们时间可能不够,再者呢其实我知道,讲了可能也不是特别的奏效,或者说不是很适合作为一个普及的课程去讲述。因为现在所处的4K发展初期,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统一规范或者推荐的流程,有点类似百家争鸣的感觉。咱们最终目的是通过4K的前后期设备去做一个全流程的4K制作,但由于各单位的条件不同,这中间所用的软硬件也有很大差异,就导致需要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再做解决,那这些问题咱们在之后开始拍摄前以及准备进行后期制作的时候,我会再详细地去跟大家进行交涉,以我们互相现有的这些条件去谋划一个比较好的流程。因为这些实际上都比较偏重具体操作,那今天跟大家说的一些理念以及举的某个例子,哪怕说不需要具体到怎么做,但心里先有一个概念,那真正开始制作的时候有这个想法,到时候再给我打一个电话,问一下我具体的是不是应该这样去操作,能想起来这些我觉得就应该足以节省我们后期很多工作效率的问题。而且尤其是这些方案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告诉你们我推荐去这么做会比较有效率,以及用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损失。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问题,五花八门的设备要是匹配不好很有可能会耽误时间,比如像之前一些单位来找我指导做后期,拿过来的一些素材,要觉得省事儿直接抱着盘阵就过来了,这里就要注意一下盘阵的接口是光纤的、雷电的还是其他的,盘阵的速度是不是够实时4K码流的速度。有拷在移动硬盘的,质量好一些的USB3.0接口还好,碰上不好的很可能一整天的时间都花费在拷素材上了。而这些恰恰是咱们现在制作高清时容易避免的问题,因为前期大家学习了一天应该不难发现,除了那些需要特殊表现的4K画面之外,摄像在拍摄方面和高清并没有很大的区别,顶多就是需要在摄像机菜单上做一些额外的设置,但是4K后期方面,由于很高的码率很大的文件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好好解决,对于眼下过渡期的一些设备来说后果是会很严重的,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一下以下我会说到的问题。
那么虽然流程繁多,但究其原理大概是从这四部分演化而来,也是我们今后,起码是眼下这段时间里面,比较适合大家完成4K片子的后期流程。那就是粗剪、调色、精剪和出片,这里有人要提出疑问了,我们电视类的专题片不需要调色,要的是快捷和内容。那么我们抛开今后电视电影化的趋势不说,就以这次4K杯为例,如果你需要充分发挥F55这类摄影机的优势,那我们就会推荐用高宽容度的LOG伽马曲线去拍摄,那记录下来的低对比度影像就必须调色,哪怕说只是简单套用LUT去恢复相应的颜色映射,不然就是灰灰的。那当然这些只是建议的流程,具体环节都是可以做相应调整的。
但是,无论如何去调整这个流程,都无法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用什么软件去进行粗剪、精剪和包装,又在什么平台上进行调色、出片等等,那由这些平台的区别会衍生出一些其他实施过程中的不同解决手段,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PPT中这一页中所写的,在我们进行素材备份的过程以及进行粗剪的这一部分里面,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有些客户设备配置比较好,硬件和软件都很合适,那从卡里面直接导出来的素材就可以上线剪,粗剪完之后直接到下一步的调色,这是很方便的。但如果不能直接进行剪辑,可能涉及到代理的问题。
代理大致上呢又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摄像机内自己产生代理,可以通过菜单设置在记录4K的时候同时生成一版高清低码率。但是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机内的代理只能是30P以下,如果按照高标准的50P,就不能用机内代理;第二,我们不推荐在一张卡上同时记录原文件和代理,最好准备两张卡,然后在摄像机浏览文件的菜单中,按下OPTION后有一个选项可以将代理文件复制到另一张卡中,文件名和原码文件一样,但后缀不同,那在后面要说到的回批原素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忽略文件扩展名即可。那么,如果你要拍50P,而且还得用代理进行剪辑的话,我们推荐的方式就是通过软件自己生成代理进行剪辑,像FCP、EDIUS等这些剪辑软件都有这些功能,生成符合标准的proxy代理文件,但在对低码的剪辑后都需要涉及到原素材回批的过程,这其中起到连接信息的都是文件名,因此一定要保证前后文件名的统一。另外,因为这一次4K杯在座的可能都没有涉及到RAW的拍摄,这一块我们先不做多说,但那个只会更加繁琐。同样的道理,再比方说到调色,这块同样会遇到一个选择,调色是在剪辑的平台上进行,是否需要跨软件(比如从FCP到达芬奇),还是要拿到外面的公司或者借用学院那一套设备进行调色,那么更改了工作环境,更改了素材存储路径,更改了软件平台等等,这些改变同样会衍生出一些兼容性的问题,比方说你拿着导出剪好的时间线激情满满的来学院准备调色,结果发现导入到这边的调色软件发生错误,那就不太好了。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到了最后的那段时间,大家时间都是非常紧的,我觉得提前做一个沟通非常有必要,不然到时候大家分配到做后期的时间,每个台里只有两三天,要没做好准备,可能光是导素材就花了一天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去谈什么创作。
因此呢,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先建立这个概念,不需要非常仔细地知道每一步怎么做,具体的到了那个环节的时候,我们再跟大家说,但如果你忽视这些问题不提前着手准备可能到时候就不乐观了。大概介绍一下我们学院那边的设备情况,有两套非编,一套是PC平台的,安装的是一套ADOBE的软件,主要用于剪辑和包装、特效等;还有一套是苹果平台,安装的是FCP X和达芬奇11以及一些其他的辅助软件,并配备了wave调色台,可以用于剪辑出片和调色。当然如果时间比较紧的话,可以这两套系统同时开工。但是往往台里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样,台里的设备情况可能不太一样,有的可能先在台里粗剪一版,或者哪怕把素材先给挑好,希望能节省时间。这样很好,到时候按照我说的方式带着你们粗剪时间线里用到的素材过来,再带上粗剪的时间线,到我们这里就可以进行调色和精剪了。但前提还是刚说到的兼容性问题,因此碰到这些情况,实际上在这之间进行沟通的就是时间性的工程文件,它们起到桥梁的作用。我在这里给大家列举出来了,基本上现在行业内比较主流的时间线工程文件。EDL,这是最简单的“时间线工程”,实际上它只是一个TXT文档,只包含剪辑的出入点信息和文件名,基本通用在各平台。AAF,这是通用于PC平台的时间线工程文件格式,在ADOBE、EDIUS等等都可以很好的兼容,比EDL包含更多的信息,像转场特效等等,XML,通用于苹果,包括和苹果兼容性很好的达芬奇,在这之间互相都没有问题。而且XML包含最多的信息,专场特效还有多轨信息等等,从XML到AAF,到EDL,这三个工程文件,涵盖的信息由高到低。那么你在前期,这个时候就注意了,粗剪的时候,加了一些转场,加了一点特效变速什么的,没有导对格式或者格式之间不匹配,你放到了其他平台的调色或者要精剪,可能就不行了,就会出错。因为可能都是XML文件,但版本也有可能不同,甚至由于剪辑软件自己的设置还会对EDL等文件中的时间点信息造成错误影响,从而导致从连接的时候发生错误,这些都是我们之前遇到过的问题,再解决的时候就显得麻烦了,所以希望大家能提前注意一下。
那么下面呢,我就以学院那边的设备所推荐的流程为例,给大家从导入素材开始,到最终输出成片,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大致有一些什么常遇到的问题。
首先当然是导素材,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要做的简单高效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F55拍摄完的素材会记录在S方卡上,通常我们会先备份在硬盘上保证数据安全。那在向FCP内导素材时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个是直接从读卡器里面将所需素材导入FCP,那么这里说到一个插件的问题,像主流的剪辑软件PremiereCC,EDIUS都有各自的插件或者升级包,我们这里用的FCP也一样,现在需要装一个插件,就是右边的那两个文件。左边那个是比较旧的版本,它对应的是低版本的FCP,最新的版本是10.1.3,就必须要用右边那个最新的PDZK这个插件才可以。不过这只是现在的处理方式,可能在之后通过更新FCP本身也许就不再需要插件了。装完之后,刚说的直接从读卡器导素材的这种情况呢,我们在进到FCP软件的时候,自动的就弹出了这里面所有的素材,后续的导入就跟以前咱们在用FCP一样,然后FCP会进行一个转码的过程,实际上是重新封装,把原来MXF的文件封装成MOV的并存在相应位置,存在图中的这个文件夹,叫做Final Cut Original Media,文件夹的路径可以在软件中选择,然而调色为求高质量肯定是要对原文件去调色的,而此时FCP中链接到的原文件都是在存储卡中的,电脑上只有MOV的文件,要进行后续阶段就十分不便。因此通常选择先将素材备份在盘阵上,再从盘阵将素材导入FCP。此时需要先到目录文件里面,把所需素材找出来,那么问题出来了。第一,F55比较特殊,必须是要把整个根目录的文件夹就是XDROOT这个整个导到PC上。那么又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刚说了在导入的时候FCP会进行一个转封装的过程,可以打开后台管理看到转码的进度,那如果在这完成之前软件意外关闭,再进入的时候会在缩略图出现缺少摄像机的字样,无论如何重新导入,始终在下方出现摄像机的小脚标,提示没有连接到素材,不能输出成片或是XML。这是因为是刚说的根目录,会让FCP错误识别认为这个素材的来源是摄像机,类似于咱们之前拿1394口之间连摄像机传文件,那么在导入中断后出于软件自我保护它会认为摄像机连接发生错误。这时就得通过图中这个选项:从摄像机重新归档,将素材重新连接,很浪费时间。因此,一定注意转码中途不要被打断。
粗剪的过程中没有太多区别,熟练使用FCPX的应该都没有问题。但要稍微注意一下时间线的设置,编码的格式也必须保证一致,若有其他格式的素材在时间线上是需要渲染的。那么在粗剪完成之后,如果需要调色的就需要将工程文件导出,在FCP里面有相应的选项可以导入和导出XML、AAF等,当然这里我们推荐使用XML,并且选择1.4的版本,这样进入达芬奇11后可以保留原有的转场、多轨和部分常用特效,当然一般情况允许的话还是建议各位先将这些效果去除,在精剪的部分再添加上。导出XML格式的工程文件很快,然后就可以拿着你的XML,带上你的原素材,去相应的平台进行调色了。这里我们建议将时间线中所用到的素材单独备份出来,这样可以缩短到学院这边拷不必要素材的时间。
那么接下来就是在达芬奇中导入XML的过程了,进入软件页面在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导入XML之后,会跳出到这样的界面其中有一个选项会问你是否需要匹配忽略文件扩展名,如果F55进行拍摄的时候,把这个勾勾上。然后会提示让你指定原素材路径,选择相应存放的地方就可以连接上了。但必须要保证拍摄过程中F55的文件名设置按卷标正确命名,并且在之前的后期过程中保证文件名不被修改。因为之前出过有些情况,由于剪辑软件的预设置将文件名按照日期命名,导致粗剪出来时间线上的文件名变化,连接不到原MXF素材的文件名了,后来修改非常麻烦,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块呢就是XML已经导到达芬奇里面了,原时间线上面的设置都会跟着一起过来,当然也可以在达芬奇的项目设置里面修改这部分内容。比如说输出监看这一块,在学院可以进行4K监看,那就在输出方面设置相应的分辨率和帧率等等。那么在调色这方面,我总结了一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就是LUT方面的问题,索尼之前官方发布了针对于F55的四款LUT,大家可能在F55机内、一些监视器上以及调色软件中都能看到相关LUT,乃至于说之前也遇到了一些其他机型的LUT。那么说到底什么是LUT呢,刚才于老师跟大家讲了,用现在SLOG等推荐的参数设置后拍出来的画面特别的灰,那为什么会灰,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实际上这个灰分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亮度层次变多了,有点类似以前的胶片负片的道理,把超出显示设备能显现的灰度层次压缩地显现出来,相当于把相近的灰阶都融合在一起,自然就显得对比度弱了。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色彩层次也变多了,显示设备不具备显示那么丰富种类色彩的能力,就把它们压缩成了这种低饱和度的发灰的色阶。那么这两个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画面发灰。这是进入到数字摄影机时代的新理念,为了保证能获得超过之前胶片所能表现的色域和宽容度,那么就通过前期保留更为丰富的层次,然后再在后期调色中通过LUT(LOOK UP TABLE)色彩查找表将颜色对应成所需要的窄色域,并且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取舍。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拍一片花海,过去拍到的红花的红可能只有5种,但实际上人眼在真实环境其实能看到15种红,那是因为过去的硬件导致没有人眼那么高分辨颜色的能力,只能识别出这5种,而其他的10种都被划分合并到这5种之中了,导致这5种红的饱和度很高,看上去也许挺好看,但是不真实的。那么现在硬件的革新大大提高了其分辨颜色的能力,虽然还是没能达到人眼的极限,但相比之前5种红,就保留了更多的色彩空间,那么后期处理的时候就可以自由地选择我要保留哪几种红,舍弃并合并哪几种红。反观饱和度很高的那种,却不能反过来把那些中间颜色恢复了,造成损失或者后期可调空间不足。其实亮度层次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4K时代不只是带来像素细节分辨率的提升,还是色彩、亮度层次分辨率的提升。而LUT呢就是实际上起的是色彩映射这方面的作用,可以把它理解成预设,按照电视或是电影等的不同风格将记录下来的宽色域对应成所需要的颜色种类。比如说套上将SLOG3/SGAMUT3色域转换到现在电视709标准色域的LUT之后,灰灰的画面就变成我们所熟悉的颜色类型和饱和度了。
那么我们刚才说了一个问题,电视是要讲究呈现的,如果摄像机前端套的LUT和后期技术人员套的LUT不一致,很有可能最终调色师调出来的画面不是导演现场监看所希望的画面。现在可以看到的LUT有很多。有1D的LUT,3D的LUT,不同厂家摄像机对应不同的LUT,甚至你可以自己手动去写LUT,将所更改的调色信息存成LUT模板,当然这个说的深了。对于咱们这次参加4K杯来说呢,推荐大家用这种灰的方式去记录是为了保留更多可调的空间,但前提是会调。那如果后期没有相应的经验,那可能就无法将这灰的画面合理地转化。比如对于一些纯电视类的节目,甚至可以直接拿往常的709标准去拍。而涉及到外拍的专题片等等,建议可以使用LOG的亮度曲线(伽玛),配合传统709的色域去拍摄。这样既可以发挥设备14档的高宽容度,又可以方便后期调色甚至不调色。那如果说对于画面质量要求高需要细腻的色彩细节和高反差的亮度层次,并且也有相应的后期人员懂得如何恢复的话,那就可以考虑这种更高的标准。那么说到这个,刚于老师提到的SLOG-2和SLOG-3也在此做一下说明,因为之前有很多电影摄影师很青睐胶片的质感,都希望在现在的数字电影机能再度呈现出那种画面感觉。于是SLOG-3在SLOG-2的基础上,把暗部的曲线上提了一些,并作出相应的修改,再加上后期处理可以使得画面显得颗粒感十足。并且在色彩上也做了相应的预设调整,整体看上去偏青、偏冷。但如果后期没有这方面经验,可能在处理SLOG-3的画面会碰到一些问题,感觉噪点很大等等。总的来说呢,就是这些偏画面质量的部分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准定位,这部分内容以后有机会讲到如何提升画面质量的时候再说。此外呢,还有一个建议大家注意的问题,通过一些测试,可能目前达芬奇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稳定的情况,如果是同时进行50P和25P的工程制作,建议将不同帧率的制作分开建立达芬奇的数据库,以避免不必要的影响。
接下来跟大家说的就是我们在调完色之后,回到剪辑软件进行精剪,同样还要再生成一个XML,并将其导入剪辑软件里面。在之前的过程中,其实有些工作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声音、字幕、包装等等。那在输出的时候可以输一个小样,高清的也好,低码的也好,按着这个片子做声音、包装,这个是可以考虑同步进行的,从而提高效率。具体来说输出时候的设置,在渲染这个版块,会有关于输出片子属性的一些设置,如果设备配置足够高,可以考虑Prores444的压缩方式可以保证较高的画质,不然的话Prores422HQ也是相当不错的,而Prores4444XQ由于刚发布,虽好但兼容性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暂不考虑。确定好视、音频格式后,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选项,有两种输出方式:输出单个的剪辑;还有一种是输出单个的源剪辑。前者输出的是时间线的整段视频,后者是以调色镜头为单位的单个镜头。上面还有一个选项可以选择导出到Final cut pro,选择它的时候默认输出单个镜头以及编辑的XML文件,可以将其导入FCP,就能保留原有的剪辑信息了。或者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可以不用导出XML,在中级设置中可以选择为导出的单个剪辑的文件名添加独一无二的前缀,那么就会按照镜头的顺序编号,再进入剪辑软件的时候,把所有的素材铺在时间线上,就是按照正确顺序的。
在这里还想说的就是刚提到的选择编码方式的问题,因为刚才也说到,九寨沟那个片子,感觉有些地方看起来不像4K,其实一部分原因就是编码造成的。由于时间问题,导出了一个低码率的Prores422格式,而且,很多片断也不是原素材。就是说拍摄后的原素材经过了一次转码之后再进剪辑的,剪辑的时候由于所用拍摄设备不统一,编码格式也不统一,因此在剪辑时间线上又统一转了一次码,再通过调色生成、再压缩,损失已经很大了。因此,这些编码格式应该怎么选就是个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理念就是说要合理选择中间编码和最终成片编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间编码是在来回切换工作平台之间的过渡编码,它要区别于最终的成片编码,而我们的目的是减少这些过程中的压缩带来的损失,因此要结合具体设备条件合理地选择编码方式。
因此关于输出成片,达芬奇和FCP都能很好输出MOV封装的格式,需要考虑的仍然是关于如何尽可能减小损失的问题。最终的放映我们考虑会将大家的成片回写到F55中统一播放,如果这样可能生成MXF封装的XAVC格式会损失小一些,但这些情况尚未定下,届时生成的时候再会告知大家。
总之,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保证咱们在制作过程中顺利出片,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我们工作时间,提高效率,而关于后续具体的操作问题我们可以到时候开拍前再相互联系,在学院也是我跟大家对接后期方面的制作,所以可以提前相互沟通好流程,按照各自的特定情况确定比较稳妥的方案。以上就是我想给大家分享的4K后期方面的经验。谢谢大家!
最后总结:今天感谢大家来参加培训,刚才的相关内容,大家还可以通过之后的交流来消化、吸收。拍摄也好,后期也好,我们在各个单位,都有销售的联系人员,如果有什么问题直接找他们,到学院这边也行。报名参加4K杯是按照时间来安排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尽快跟报名的销售说一下。
今天本来应该在高清学院做这个活动,因为那边有一个关于新的4K机型FS7的发布,所以只能在这边进行这个培训,条件不是很完善,十分抱歉,再次感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log2 lut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