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加入绿叶会员怎样退出外汇了!我想退出要找上家吗?

查看: 1166|回复: 11
我想咨询一下,我刚到一个金融公司上班,主要工作是让别人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去炒外汇,然后别人在这个平台钱被坑了,我算犯法了吗?我该怎么做? 你好,慎重考虑。
sunyu1993515
是的!你这是工伤
违法的。。
变相来业务,别上当。
专职司机能接触到一些老板的隐秘,所以要求较高,确实不好干。你要是能得到老板信任,好处还是很多的。
你真冲动,就该留在舅舅公司多好,即便不想干,也得骑着马找马呀,建议还是回舅舅公司吧,一家人,不会计较你的,望采纳(火星人)0484
说金融投资公司是骗子的一定是一个思想比较保守的人,现在国内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也越来越景气,投资理财也成了家喻户晓的行业,所以你选公司主要是要看你做什么平台,一般大公司都会打广告,这样做起来简单一些
liujinbang
我喜欢一个女孩子好久了,同一个公司的时候,我约她几次出来,她都不很出来,如今她现在已经离开公司了,不在这里上班了,我还有机会吗?还要继续吗?分享
晕,自己本身就是搞安全的,居然,,,这个很难处理。。你懂的。要看铲车司机操作是不是失误之类。总之就是看责任。
liuqingshan
至少说她不讨厌你,甚至她在心里还喜欢你,女孩在观察了解你,望你继续和她保持联系,摸透她心思,以我看,这个女孩心底善良!你表白得有点早,若你喜欢她,你要拿出态势让她喜欢上你才行!祝你好运!但不能恩将丑报,错把善意当爱意!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外汇到账后可以退回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外汇到账后可以退回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帖子主题:[原创]惊天动地了!有好戏了!美国要退出QE了!
共&45884&个阅读者&
军号:7265160 工分:2037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惊天动地了!有好戏了!美国要退出QE了!
文章提交者:叹国将危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3-0-1.html
我在铁血论坛,自信心受到的最强烈的刺激、学到的最高深的知识,无疑就是QE,确切的说:是美国的QE。次之,还有《广场协定》。我以前知道美国厉害,美国有,美国的常规军也是世界最牛气的,是开着大炮全世界各地抢钱。 可是直到我接触到QE,我才发现:原来我是多么的土鳖!原来美国抢钱是不用开着飞机大炮去费劲巴哈的抢的,美国只需要QE这么一下,临了再一“剪羊毛”,就什么都有了,――美国不用飞机大炮了,美国只需要拿一把好剪子就行了。谁敢不听话,大不了美国再《广场协定》一下。――妈的,把你的货币变贵一点,让我的美元便宜一点,听见没!――哎!――这也能行!钱刷刷刷的就飞来了,就像下瓢泼大雨似得。 据说美国这一次是第三次QE了。朋友们!更令我激动不已的是:美国据说10月份就要退出本次QE了!10月份?――可是马上既要到来了的呀!你想想:几十年了,美国才第三次QE,――多不容易啊!真不亚如百年不遇啊,你我应该庆幸我们赶上这么个千载难逢的好时候啊!我们可以尽情的做一名观众,尽情的体验一下有史以来威力最强大的“吸星大法”是如何吸进钱财的,是如何剪羊毛的;看一看日本、这些国家,甚至还有中国,是如何乖乖的奉上自己的钱财的。(可也是:美国够善良的,这么厉害的,才使用过三次,要是我,非他妈的一年一次!哈哈!那可就发了大财了!) 朋友们,你们庆幸吧!你们能生活到现在,这么精彩的画面即将被你们赶上了! 先别激动,下面让我们按照某些高人的预言,预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吧,(展望一下都激动啊!): 接下来,最倒霉的好像是日本。(正好随了我们中华家的心意!我都快乐疯了!)。日本在美国历次QE中都最倒霉,老是被剪羊毛,尤其是《广场协定》后,日本差点完蛋了!(你看看QE多厉害!原子弹都没有灭了日本,QE一下子就能弄死他!),根据高人的预测:美国10月份退出QE,首先是日本被剪羊毛已成“必须地”之势,其次是立马下台滚蛋。――看来日本的动荡在所难免 。不过有一点我们奇怪:既然日本在美国历次QE中都翻身落马,几乎要一命呜呼,可是他妈的他总也不死,而且越活好像还越精神?越来越有钱!他妈的等着吧,――这次让你小子一下就见了阎王! 其次再说欧洲联盟。按照高人们的预测:欧洲联盟基本上也要去他妈的了!――因为欧元要死翘翘了!为什么呢?因为据高人们分析:欧元想要在美元面前耍X,争夺国际货币头把金交椅资格,美元岂能容你?这一次美国利用乌克兰冲突,准备将死欧元!.........要说这美国够混蛋的了,人家欧洲在乌克兰帮你制裁俄罗斯,你在人家后院要把人家的钱变成废纸;要说欧盟也够兄弟伙的,明知是陷阱,百般无奈往下跳..........美国啊美国,通过高人们指点和分析,我终于明白了:你是要多高就有多高!――你服不服? 可是,可但是:美国再高,美国是在别的国家面前,――不论是他的敌人还是他的兄弟,美国在他们面前高。而美国在中国面前,美国就是他娘的一个碎催,――根本他就不是个儿!哎――高人们已经替我们分析明白了:我们在美国前进的道路上给他布满了陷阱,他妈的他不想跳进去都不行!美国死肯定是死定了,早晚的事儿。据高人们分析:奥巴马现在都在做“最坏打算”了,是他娘的自己一个人偷偷逃跑啊,还是带上老婆孩子一起流浪........大家看一看:现在你们弄明白中国为什么出那么多的亲美的精英了吧?主要就是他们不会分析,他们要是具有高人们的智商,你就是用枪逼着他们亲美,他们也不会亲美呀?亲美没有前途,尤其是在中国面前,只有死路一条! 中国呢,别想那么多了,你就等着:先让美国这个孙通过退出QE,把其他这些国家给灭喽,然后,你把美元干掉你取代美元的位置有一天也任嘛儿不干一没钱就QE;然后守株待兔等着美国跳你挖的陷阱把他搞死你当俺们全世界的老大;然后钓鱼岛你也别慌了,他娘的美国一死,日本就手就转行当上您的走狗了,别说钓鱼岛了,琉球都他娘的是咱的菜!......... 再说说其他国家。让我们看一看除了中国,在美国流氓强大的QE的攻势下,世界上还有全乎的国家吗?要说美国太他妈的流氓了!――日本是你的走卒,欧盟是你的兄弟,你他妈的要剪羊毛,按道理你应该剪敌人的羊毛,对吧?你怎么照着自己的兄弟可劲儿坑啊?按照高人们的分析:好像你他妈的要剪羊毛的国家都是自己人啊?这样的话..........美国应该早就养不住兄弟了啊?怎么他的兄弟还这么听话,乖乖地跟着他?难道真的像有些高人分析的那样:是被迫的?那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欧盟要什么也有什么,说句客观的话,欧盟的武器加在一起,要是和美国打一仗,谁也不敢说谁输谁赢的啊?――这这这,这究竟是肿么地了? 好了,这些东西太深奥,我们不管了,我们还是等高人们继续给我们指点迷津。 但是现在――让我们瞪大眼睛,坐山观虎斗!看看美国剪羊毛!剪自己兄弟们的羊毛,先搞死日本,再搞死欧元! 哎――,别慌,有一个问题:如果美国真像高人们说的,把安倍搞下台了,奥巴马会遗憾吗?............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惊天动地了!有好戏了!美国要退出QE了!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28113 工分:2644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叹兄,你现在好歹是个中校了吧,水平咋还不长进?多发些好贴,精品贴嘛。你再这样下去,我可真不再顶你了,昨天看到你发的那个“台湾人是贱x“气得不行,你喝多了吧发这样的贴?台湾大陆同根同源,你这不是在骂咱们自己?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id="Wonderful8)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2510 工分:591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27楼&建议你先上中学吧,政治经济学有教的。不聊了。229楼&可能你学的政治经济学真的跟我们大伙学的都不一样。好了,免得有些朋友看迷糊了,注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2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如果直接按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货币计算(还有一种算法用公式的,懒得翻书了……),则直接等于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相加。在我国央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这个可以从人民银行官网的统计模块里找,一般更新到前2个月,这是公开数据)中,以下均为今年7月数据。基础货币是表示为负债下的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我们央行的负债表很多人吐槽的,好像是英文直译的一样,看英文还比看中文更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数据),数值亿元,其中包括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63096.17亿,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eposits of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亿,前者就是流通中货币,后者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就指银行系统,其他指的是除央行外的其他,那么这个值就是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而我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不细分注明货币是银行体系库存现金还是公众持有,以及准备金的构成。我们国家发行货币是要发行准备的(好像没哪个国家央行不要),那么我们看发行准备:在资产下的国外资产(Foreign Assets),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共亿,其中外汇(Foreign Exchange)亿。两者大致相当,不过这两个栏目不是复式记账两边直接对应的,只是表示个大概,像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资产比基础货币多,因为还要调整比如负债里的发行债券、国外负债和政府存款等。这样的记账方式是从货币的可兑现时代,也就是金币本位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在此模式下假设各国外汇依然与黄金挂钩并且可以无条件承兑,那么按我国的发行准备方式,人民币就是可兑现的,真正的“硬通货”。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各国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全是不可兑现货币,做发行准备的外汇储备等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比如美元,发行准备中有个“政府债券”,但这是在很早以前金币本位制下,各商业银行发行美元用的,当时国债可兑换美元,美元可兑换黄金,则实际等于国债可兑换黄金。但在美元的信用货币时代,不可兑现了,货币发行时就成了由美联储以国债为准备发行货币,这样资产负债表倒是平的,但是跟我们一般人对债的理解根本不一样,发行的货币是央行的负债,等额增加了资产中的国债,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而并不是央行从一个类似资产中的库存货币的账户调整为资产中的国债,保持资产总额不变。因此这就是直接在征收铸币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以外汇为准备发行货币也是不可兑现的,如果不是以前强制结汇收储的话,其实央行并没有从外汇储备中承兑外汇的义务,因为这等同于变相承认货币的可兑现,至于外汇可以不可以兑现那就再说了。所以,既然其他国家都可以不承担兑现义务,凭什么我们就不行?实际是外资要跑,也只能跑掉现在的外汇账户里这些,但大头没法动的。而我们平时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货币政策动向。年初1月,货币发行是85752.96亿,央行在半年的时间内回笼了2.2万亿人民币;而准备金是从亿扩充了1.16万亿,这样尽管基础货币总额只削弱了1万亿,但我们应注意到,我们国家准备金的大头是法定准备金,准备金扩张代表的是存准率提高,货币乘数是下降的。两者综合起来看我们就知道国家现在正在非常明显的收缩银根,吸收前几年遗留下的压力,说实在的这种状态下GDP居然还有7.4%的增长率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增长潜力太强悍鸟……那么我们再看,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基本没变,那么另外那1万亿呢?继去年年末国家政府存款首次突破4万亿后,到了今年7月份就又从年初的28424.89亿膨胀到了38940.21亿,虽然这个值波动是比较大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上半年的财政政策比较稳健,也确实如总理所言基本奉行微刺激原则,没有通过财政扩张来提振经济。如果现在我们的增长率还能接受的话,也许现行政策还会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来进行结构调整。发帖子自己心里首先得有把握,不能模凌两可的随便扯的,要随便扯也得事先说明性质。230楼&抛书包谁不会,你说这么多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基础货币是是什么,就是M1,银行外的货币就是纸钞,也就是M0,银行持有的货币包括银行内的纸钞和存款,存款以前是记账货币,现在都是电子货币,反正都一样,都是虚拟货币。M2欠奉?M3呢?M3可是美国要隐匿的死穴,你却根本不知道!不过,这些都不是你能懂的,先把经济的基本常识弄懂再扯吧!231楼&你最好补好自己的基本功,嘴硬是没用的,如果都说得那么明显了你还是自说自话,说M1是基础货币那大伙也没办法,在这里只能说明清楚免得有人给你搞糊涂了。流通中货币是包括了银行库存和个人持有两个部分,你说银行存款是货币就已经是在讨论广义货币而不是基础货币了,是完全搞错了两者的定义。M1被称为狭义货币,但并不表示M1就是基础货币。注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跟企业的某些项目是相反的。我们看一个特别机械和简单的过程:1.银行吸纳A企业一笔存款,假定为10亿,资产负债表膨胀,资产中多一笔人民币,而负债中多一笔存款,因为存款相对银行是偿付义务。而对于企业,是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资产中少一笔人民币多一笔存款,因为存款相对企业是债权,有无条件追偿人民币的权力。并且,吸收存款后银行要以人民币向央行存入法定准备金,余额才能够用以放贷。比如假定准备金率是10%,则存入1亿,这个过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不扩大广义货币规模,资产中人民币少一笔,但多1亿求偿存款准备金的权力(这样可能比较清楚)。央行则也是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但是调整负债,加1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核销1亿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这部分人民币是被央行储存起来了,不再进入流通,我们印的人民币肯定比正在流通中的多。2.而如果B企业向银行贷款,那么银行向企业给付人民币,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资产中支出一笔人民币但入帐一笔债权;而企业则资产负债表膨胀,资产中增多一笔人民币,负债中增加一笔贷款,这是企业的偿付义务。如果假定我们只用银行起初吸收的10亿来贷,那么由于银行此时库存货币仅有9亿,则最多只能贷款9亿(银行自己为规避风险的库存货币不计,有的制度下银行自身也要保持一定数量库存货币作为准备金)。3.而后,如果B企业将贷款获得的人民币又储蓄一部分在银行,则再重复1的过程,假设这次只储蓄8亿,那么2、3这两个过程就“创造”货币了,两个企业资产中有了总共18亿存款,B企业手里有1亿现金,银行手里有7.2亿库存货币。同时注意,央行核销了1.8亿人民币,增加了1.8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过程只到这里为止,理论上2、3的过程会无限重复下去的,但那样计算起来对说明问题没什么很明显意义。这仅仅只是一个排除了其他N多因素纯粹用来示例的过程。下面来分析:首先,M0现在是多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国家的M0是指整个银行体系之外持有的货币,银行体系内的库存货币是用于偿付存款的,不得计入购买力,那么M0只有1亿。M1呢?如果18亿存款中的4.5亿企业作为活期存款,那么M1就是5.5亿。而M2就简单了,19亿。我们再看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这个过程结束后是银行库存货币、企业持有货币和准备金的总和,这里我们假设没有超额准备金,其实即便有超额准备金也不过是银行库存货币存入的,不影响分析。那么基础货币就是7.2+1+1.8=10亿。基础货币在“派生”货币的过程中总额是不变的。当然我们会发现你不加干涉的话逐渐央行的货币发行会越来越少,而准备金会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流通需要,央行总是需要发行货币的,有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了才会出现基础货币规模减小。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请着重理解这句话。银行放贷做信贷扩充是根据自己的活期存款数据吗?并不是的,完全是看自己的库存货币和超额准备金额度,他们是估算偿付能力来放贷。而为什么前面要列资产负债表?因为你其实是理解错了存款的概念。银行内存款指的是存在央行的准备金,讲存款一般是作为资产来讨论的,除非特别提出是讨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那么M0加银行库存货币加银行存款就是基础货币。而M1指的却是M0加企业活期存款,注意,是企业活期存款,是企业对银行的债权。基础货币和M1这两个概念差得十万八千里,原先还想让你好好自己复习下功课,你既然死活都要放在论坛这种公共区域亮自己的错误那也只能随便你了。还有一个估计导致你理解错误的是,在单纯讨论央行的范畴时,流通中货币指在央行体系外流通的货币,这也是干吗我国资产负债表叫它储备货币的原因,是为了以示区分。而讨论M0时流通中货币指的则是银行体系外的货币。还有基础货币和M1、M2、M3表示的意义都是两个方面的。基础货币是代表了货币乘数的基数,调整基础货币可以调控广义货币的规模。而M1则表示的是现实购买力,即现时的流通需求;M2表示的是潜在购买力。比如例子中AB两个企业可以立即用1亿现金和4.5亿活期存款去购置设备,而银行则必须给付现金,如果银行库存货币够的话还好,如果头寸不足的话就必须要出售手中的国库券、企业债券等资产,或者甚至要“拆头寸”,同业拆借。这也是货币当局必须保证货币量的原因。而企业从央行购买国库券这类转M2为M3的手段也并不是直接的转换,而是购买企业需要取出存款,以现金(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采购,或者是以其他即兑票据采购,交由央行勾销人民币,这个过程同样是会直接减少银行头寸的,而银行则不得不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实质上也缩小了M1。同样的,央行如果再购进短期债券放出现金给银行,那也只不过补充了银行的头寸,如果整个社会只有一家银行的话这种操作在货币供给上根本就没有意义,唯一有可能的是激发潜在购买力为现实购买力。还有,看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才想起为什么你原先对QE有央行卖长债买短债的印象了。所谓的美联储4轮QE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阶段操作。没记错的话,在所谓第一还是第二轮QE中,为了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美圆币值稳定,美联储并没有马上印钞扩充资产负债表,而是向公开市场出售长期国债和签订回购协议的方式回收现金,转头紧急买进了房地美等几个企业的债券,向银行注资。严格来说这个措施不应是算QE,因为当时实质上是削弱了市场流动性,成了“紧缩”,美圆指数上升了,美圆升值,其实并不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反而使市场立即有了进入危机的认知,推动了经济萎缩。美联储是到了后来才开始显著扩充基础货币,而且是不根据市场的现时需要,长期定量投放,美其名曰“量化”,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用这种预定长期的扩张来使市场培养通货膨胀预期,提高投资和消费欲望,说白了就是吓唬人,就好象后面有人拿把刀喊12345的向你冲过来,看你喊到几了开始跑。还有,这里不是上货币银行学的课,你自己犯了一箩筐的错却叫别人给你说明M1、M2、M3不是很可笑吗,你在讨论问题时引入它们本身就是错的,是你自己用了错误的论据,你先自己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再说吧。想先指责别人没本事,叫他人来证明自己原本就是正确的观点,好掩饰你自己的错误,造成心理错觉,这种小花招在公众论坛还是少用,观点是对是错都是小事,人品叫人看不起可是大事。232楼&M1就是基础货币,你自己多读书吧,别一整天地不懂装懂,鼻孔插两大蒜你也当不成大象!不回了。你看看,又来了不是,奉劝你别净秀下限了,嘴硬就是嘴硬,你自己不要面子别人可也不会给你面子,连你错误犯在哪里,怎么会犯的都给你说这么明白了,如果是我有错误的话你本事大就指出来啊?说的时候这么不客气,我都说了不知道你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让人一看就发笑了,随便找本稍微沾点边的书看看都能明白至少基础货币和M1是不同的,特别是我估计连百度问问什么的都很多人问过他们到底是不是相同,请问你就什么都不看的吗?根本不读书,整天不懂装懂的人是你自己!原本还只是以为你不小心搞错了,却越来越发现是你自己人品差。你看你这又暴露自己本质了不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1849 工分:12951
左箭头-小图标
......226楼&我想知道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去找找基础货币与M1、M2之间关系的资料看看吧,闹明白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基础货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27楼&建议你先上中学吧,政治经济学有教的。不聊了。229楼&可能你学的政治经济学真的跟我们大伙学的都不一样。好了,免得有些朋友看迷糊了,注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2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如果直接按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货币计算(还有一种算法用公式的,懒得翻书了……),则直接等于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相加。在我国央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这个可以从人民银行官网的统计模块里找,一般更新到前2个月,这是公开数据)中,以下均为今年7月数据。基础货币是表示为负债下的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我们央行的负债表很多人吐槽的,好像是英文直译的一样,看英文还比看中文更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数据),数值亿元,其中包括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63096.17亿,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eposits of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亿,前者就是流通中货币,后者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就指银行系统,其他指的是除央行外的其他,那么这个值就是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而我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不细分注明货币是银行体系库存现金还是公众持有,以及准备金的构成。我们国家发行货币是要发行准备的(好像没哪个国家央行不要),那么我们看发行准备:在资产下的国外资产(Foreign Assets),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共亿,其中外汇(Foreign Exchange)亿。两者大致相当,不过这两个栏目不是复式记账两边直接对应的,只是表示个大概,像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资产比基础货币多,因为还要调整比如负债里的发行债券、国外负债和政府存款等。这样的记账方式是从货币的可兑现时代,也就是金币本位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在此模式下假设各国外汇依然与黄金挂钩并且可以无条件承兑,那么按我国的发行准备方式,人民币就是可兑现的,真正的“硬通货”。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各国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全是不可兑现货币,做发行准备的外汇储备等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比如美元,发行准备中有个“政府债券”,但这是在很早以前金币本位制下,各商业银行发行美元用的,当时国债可兑换美元,美元可兑换黄金,则实际等于国债可兑换黄金。但在美元的信用货币时代,不可兑现了,货币发行时就成了由美联储以国债为准备发行货币,这样资产负债表倒是平的,但是跟我们一般人对债的理解根本不一样,发行的货币是央行的负债,等额增加了资产中的国债,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而并不是央行从一个类似资产中的库存货币的账户调整为资产中的国债,保持资产总额不变。因此这就是直接在征收铸币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以外汇为准备发行货币也是不可兑现的,如果不是以前强制结汇收储的话,其实央行并没有从外汇储备中承兑外汇的义务,因为这等同于变相承认货币的可兑现,至于外汇可以不可以兑现那就再说了。所以,既然其他国家都可以不承担兑现义务,凭什么我们就不行?实际是外资要跑,也只能跑掉现在的外汇账户里这些,但大头没法动的。而我们平时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货币政策动向。年初1月,货币发行是85752.96亿,央行在半年的时间内回笼了2.2万亿人民币;而准备金是从亿扩充了1.16万亿,这样尽管基础货币总额只削弱了1万亿,但我们应注意到,我们国家准备金的大头是法定准备金,准备金扩张代表的是存准率提高,货币乘数是下降的。两者综合起来看我们就知道国家现在正在非常明显的收缩银根,吸收前几年遗留下的压力,说实在的这种状态下GDP居然还有7.4%的增长率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增长潜力太强悍鸟……那么我们再看,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基本没变,那么另外那1万亿呢?继去年年末国家政府存款首次突破4万亿后,到了今年7月份就又从年初的28424.89亿膨胀到了38940.21亿,虽然这个值波动是比较大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上半年的财政政策比较稳健,也确实如总理所言基本奉行微刺激原则,没有通过财政扩张来提振经济。如果现在我们的增长率还能接受的话,也许现行政策还会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来进行结构调整。发帖子自己心里首先得有把握,不能模凌两可的随便扯的,要随便扯也得事先说明性质。230楼&抛书包谁不会,你说这么多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基础货币是是什么,就是M1,银行外的货币就是纸钞,也就是M0,银行持有的货币包括银行内的纸钞和存款,存款以前是记账货币,现在都是电子货币,反正都一样,都是虚拟货币。M2欠奉?M3呢?M3可是美国要隐匿的死穴,你却根本不知道!不过,这些都不是你能懂的,先把经济的基本常识弄懂再扯吧!231楼&你最好补好自己的基本功,嘴硬是没用的,如果都说得那么明显了你还是自说自话,说M1是基础货币那大伙也没办法,在这里只能说明清楚免得有人给你搞糊涂了。流通中货币是包括了银行库存和个人持有两个部分,你说银行存款是货币就已经是在讨论广义货币而不是基础货币了,是完全搞错了两者的定义。M1被称为狭义货币,但并不表示M1就是基础货币。注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跟企业的某些项目是相反的。我们看一个特别机械和简单的过程:1.银行吸纳A企业一笔存款,假定为10亿,资产负债表膨胀,资产中多一笔人民币,而负债中多一笔存款,因为存款相对银行是偿付义务。而对于企业,是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资产中少一笔人民币多一笔存款,因为存款相对企业是债权,有无条件追偿人民币的权力。并且,吸收存款后银行要以人民币向央行存入法定准备金,余额才能够用以放贷。比如假定准备金率是10%,则存入1亿,这个过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不扩大广义货币规模,资产中人民币少一笔,但多1亿求偿存款准备金的权力(这样可能比较清楚)。央行则也是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但是调整负债,加1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核销1亿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这部分人民币是被央行储存起来了,不再进入流通,我们印的人民币肯定比正在流通中的多。2.而如果B企业向银行贷款,那么银行向企业给付人民币,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资产中支出一笔人民币但入帐一笔债权;而企业则资产负债表膨胀,资产中增多一笔人民币,负债中增加一笔贷款,这是企业的偿付义务。如果假定我们只用银行起初吸收的10亿来贷,那么由于银行此时库存货币仅有9亿,则最多只能贷款9亿(银行自己为规避风险的库存货币不计,有的制度下银行自身也要保持一定数量库存货币作为准备金)。3.而后,如果B企业将贷款获得的人民币又储蓄一部分在银行,则再重复1的过程,假设这次只储蓄8亿,那么2、3这两个过程就“创造”货币了,两个企业资产中有了总共18亿存款,B企业手里有1亿现金,银行手里有7.2亿库存货币。同时注意,央行核销了1.8亿人民币,增加了1.8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过程只到这里为止,理论上2、3的过程会无限重复下去的,但那样计算起来对说明问题没什么很明显意义。这仅仅只是一个排除了其他N多因素纯粹用来示例的过程。下面来分析:首先,M0现在是多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国家的M0是指整个银行体系之外持有的货币,银行体系内的库存货币是用于偿付存款的,不得计入购买力,那么M0只有1亿。M1呢?如果18亿存款中的4.5亿企业作为活期存款,那么M1就是5.5亿。而M2就简单了,19亿。我们再看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这个过程结束后是银行库存货币、企业持有货币和准备金的总和,这里我们假设没有超额准备金,其实即便有超额准备金也不过是银行库存货币存入的,不影响分析。那么基础货币就是7.2+1+1.8=10亿。基础货币在“派生”货币的过程中总额是不变的。当然我们会发现你不加干涉的话逐渐央行的货币发行会越来越少,而准备金会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流通需要,央行总是需要发行货币的,有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了才会出现基础货币规模减小。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请着重理解这句话。银行放贷做信贷扩充是根据自己的活期存款数据吗?并不是的,完全是看自己的库存货币和超额准备金额度,他们是估算偿付能力来放贷。而为什么前面要列资产负债表?因为你其实是理解错了存款的概念。银行内存款指的是存在央行的准备金,讲存款一般是作为资产来讨论的,除非特别提出是讨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那么M0加银行库存货币加银行存款就是基础货币。而M1指的却是M0加企业活期存款,注意,是企业活期存款,是企业对银行的债权。基础货币和M1这两个概念差得十万八千里,原先还想让你好好自己复习下功课,你既然死活都要放在论坛这种公共区域亮自己的错误那也只能随便你了。还有一个估计导致你理解错误的是,在单纯讨论央行的范畴时,流通中货币指在央行体系外流通的货币,这也是干吗我国资产负债表叫它储备货币的原因,是为了以示区分。而讨论M0时流通中货币指的则是银行体系外的货币。还有基础货币和M1、M2、M3表示的意义都是两个方面的。基础货币是代表了货币乘数的基数,调整基础货币可以调控广义货币的规模。而M1则表示的是现实购买力,即现时的流通需求;M2表示的是潜在购买力。比如例子中AB两个企业可以立即用1亿现金和4.5亿活期存款去购置设备,而银行则必须给付现金,如果银行库存货币够的话还好,如果头寸不足的话就必须要出售手中的国库券、企业债券等资产,或者甚至要“拆头寸”,同业拆借。这也是货币当局必须保证货币量的原因。而企业从央行购买国库券这类转M2为M3的手段也并不是直接的转换,而是购买企业需要取出存款,以现金(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采购,或者是以其他即兑票据采购,交由央行勾销人民币,这个过程同样是会直接减少银行头寸的,而银行则不得不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实质上也缩小了M1。同样的,央行如果再购进短期债券放出现金给银行,那也只不过补充了银行的头寸,如果整个社会只有一家银行的话这种操作在货币供给上根本就没有意义,唯一有可能的是激发潜在购买力为现实购买力。还有,看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才想起为什么你原先对QE有央行卖长债买短债的印象了。所谓的美联储4轮QE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阶段操作。没记错的话,在所谓第一还是第二轮QE中,为了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美圆币值稳定,美联储并没有马上印钞扩充资产负债表,而是向公开市场出售长期国债和签订回购协议的方式回收现金,转头紧急买进了房地美等几个企业的债券,向银行注资。严格来说这个措施不应是算QE,因为当时实质上是削弱了市场流动性,成了“紧缩”,美圆指数上升了,美圆升值,其实并不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反而使市场立即有了进入危机的认知,推动了经济萎缩。美联储是到了后来才开始显著扩充基础货币,而且是不根据市场的现时需要,长期定量投放,美其名曰“量化”,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用这种预定长期的扩张来使市场培养通货膨胀预期,提高投资和消费欲望,说白了就是吓唬人,就好象后面有人拿把刀喊12345的向你冲过来,看你喊到几了开始跑。还有,这里不是上货币银行学的课,你自己犯了一箩筐的错却叫别人给你说明M1、M2、M3不是很可笑吗,你在讨论问题时引入它们本身就是错的,是你自己用了错误的论据,你先自己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再说吧。想先指责别人没本事,叫他人来证明自己原本就是正确的观点,好掩饰你自己的错误,造成心理错觉,这种小花招在公众论坛还是少用,观点是对是错都是小事,人品叫人看不起可是大事。M1就是基础货币,你自己多读书吧,别一整天地不懂装懂,鼻孔插两大蒜你也当不成大象!不回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2510 工分:591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25楼&M0是国家印制的纸钞,M1是国家发行的基础货币,包括纸钞和银行里的活期存款,M2则是在银行存贷活动中催生出的次级货币,M3是所有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及有加证券总合。M1催生的M2通常只受限于存准率和存贷周转速度,在中国M2大概是M2的3倍左右。你连这些最基础的常识都不知道,真个鼻子插大葱,装象!226楼&我想知道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去找找基础货币与M1、M2之间关系的资料看看吧,闹明白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基础货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27楼&建议你先上中学吧,政治经济学有教的。不聊了。229楼&可能你学的政治经济学真的跟我们大伙学的都不一样。好了,免得有些朋友看迷糊了,注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2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如果直接按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货币计算(还有一种算法用公式的,懒得翻书了……),则直接等于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相加。在我国央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这个可以从人民银行官网的统计模块里找,一般更新到前2个月,这是公开数据)中,以下均为今年7月数据。基础货币是表示为负债下的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我们央行的负债表很多人吐槽的,好像是英文直译的一样,看英文还比看中文更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数据),数值亿元,其中包括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63096.17亿,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eposits of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亿,前者就是流通中货币,后者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就指银行系统,其他指的是除央行外的其他,那么这个值就是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而我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不细分注明货币是银行体系库存现金还是公众持有,以及准备金的构成。我们国家发行货币是要发行准备的(好像没哪个国家央行不要),那么我们看发行准备:在资产下的国外资产(Foreign Assets),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共亿,其中外汇(Foreign Exchange)亿。两者大致相当,不过这两个栏目不是复式记账两边直接对应的,只是表示个大概,像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资产比基础货币多,因为还要调整比如负债里的发行债券、国外负债和政府存款等。这样的记账方式是从货币的可兑现时代,也就是金币本位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在此模式下假设各国外汇依然与黄金挂钩并且可以无条件承兑,那么按我国的发行准备方式,人民币就是可兑现的,真正的“硬通货”。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各国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全是不可兑现货币,做发行准备的外汇储备等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比如美元,发行准备中有个“政府债券”,但这是在很早以前金币本位制下,各商业银行发行美元用的,当时国债可兑换美元,美元可兑换黄金,则实际等于国债可兑换黄金。但在美元的信用货币时代,不可兑现了,货币发行时就成了由美联储以国债为准备发行货币,这样资产负债表倒是平的,但是跟我们一般人对债的理解根本不一样,发行的货币是央行的负债,等额增加了资产中的国债,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而并不是央行从一个类似资产中的库存货币的账户调整为资产中的国债,保持资产总额不变。因此这就是直接在征收铸币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以外汇为准备发行货币也是不可兑现的,如果不是以前强制结汇收储的话,其实央行并没有从外汇储备中承兑外汇的义务,因为这等同于变相承认货币的可兑现,至于外汇可以不可以兑现那就再说了。所以,既然其他国家都可以不承担兑现义务,凭什么我们就不行?实际是外资要跑,也只能跑掉现在的外汇账户里这些,但大头没法动的。而我们平时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货币政策动向。年初1月,货币发行是85752.96亿,央行在半年的时间内回笼了2.2万亿人民币;而准备金是从亿扩充了1.16万亿,这样尽管基础货币总额只削弱了1万亿,但我们应注意到,我们国家准备金的大头是法定准备金,准备金扩张代表的是存准率提高,货币乘数是下降的。两者综合起来看我们就知道国家现在正在非常明显的收缩银根,吸收前几年遗留下的压力,说实在的这种状态下GDP居然还有7.4%的增长率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增长潜力太强悍鸟……那么我们再看,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基本没变,那么另外那1万亿呢?继去年年末国家政府存款首次突破4万亿后,到了今年7月份就又从年初的28424.89亿膨胀到了38940.21亿,虽然这个值波动是比较大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上半年的财政政策比较稳健,也确实如总理所言基本奉行微刺激原则,没有通过财政扩张来提振经济。如果现在我们的增长率还能接受的话,也许现行政策还会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来进行结构调整。发帖子自己心里首先得有把握,不能模凌两可的随便扯的,要随便扯也得事先说明性质。230楼&抛书包谁不会,你说这么多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基础货币是是什么,就是M1,银行外的货币就是纸钞,也就是M0,银行持有的货币包括银行内的纸钞和存款,存款以前是记账货币,现在都是电子货币,反正都一样,都是虚拟货币。M2欠奉?M3呢?M3可是美国要隐匿的死穴,你却根本不知道!不过,这些都不是你能懂的,先把经济的基本常识弄懂再扯吧! 你最好补好自己的基本功,嘴硬是没用的,如果都说得那么明显了你还是自说自话,说M1是基础货币那大伙也没办法,在这里只能说明清楚免得有人给你搞糊涂了。流通中货币是包括了银行库存和个人持有两个部分,你说银行存款是货币就已经是在讨论广义货币而不是基础货币了,是完全搞错了两者的定义。M1被称为狭义货币,但并不表示M1就是基础货币。注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跟企业的某些项目是相反的。我们看一个特别机械和简单的过程:1.银行吸纳A企业一笔存款,假定为10亿,资产负债表膨胀,资产中多一笔人民币,而负债中多一笔存款,因为存款相对银行是偿付义务。而对于企业,是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资产中少一笔人民币多一笔存款,因为存款相对企业是债权,有无条件追偿人民币的权力。并且,吸收存款后银行要以人民币向央行存入法定准备金,余额才能够用以放贷。比如假定准备金率是10%,则存入1亿,这个过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不扩大广义货币规模,资产中人民币少一笔,但多1亿求偿存款准备金的权力(这样可能比较清楚)。央行则也是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但是调整负债,加1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核销1亿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这部分人民币是被央行储存起来了,不再进入流通,我们印的人民币肯定比正在流通中的多。2.而如果B企业向银行贷款,那么银行向企业给付人民币,资产负债表总额不变,资产中支出一笔人民币但入帐一笔债权;而企业则资产负债表膨胀,资产中增多一笔人民币,负债中增加一笔贷款,这是企业的偿付义务。如果假定我们只用银行起初吸收的10亿来贷,那么由于银行此时库存货币仅有9亿,则最多只能贷款9亿(银行自己为规避风险的库存货币不计,有的制度下银行自身也要保持一定数量库存货币作为准备金)。3.而后,如果B企业将贷款获得的人民币又储蓄一部分在银行,则再重复1的过程,假设这次只储蓄8亿,那么2、3这两个过程就“创造”货币了,两个企业资产中有了总共18亿存款,B企业手里有1亿现金,银行手里有7.2亿库存货币。同时注意,央行核销了1.8亿人民币,增加了1.8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过程只到这里为止,理论上2、3的过程会无限重复下去的,但那样计算起来对说明问题没什么很明显意义。这仅仅只是一个排除了其他N多因素纯粹用来示例的过程。下面来分析:首先,M0现在是多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国家的M0是指整个银行体系之外持有的货币,银行体系内的库存货币是用于偿付存款的,不得计入购买力,那么M0只有1亿。M1呢?如果18亿存款中的4.5亿企业作为活期存款,那么M1就是5.5亿。而M2就简单了,19亿。我们再看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这个过程结束后是银行库存货币、企业持有货币和准备金的总和,这里我们假设没有超额准备金,其实即便有超额准备金也不过是银行库存货币存入的,不影响分析。那么基础货币就是7.2+1+1.8=10亿。基础货币在“派生”货币的过程中总额是不变的。当然我们会发现你不加干涉的话逐渐央行的货币发行会越来越少,而准备金会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流通需要,央行总是需要发行货币的,有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了才会出现基础货币规模减小。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请着重理解这句话。银行放贷做信贷扩充是根据自己的活期存款数据吗?并不是的,完全是看自己的库存货币和超额准备金额度,他们是估算偿付能力来放贷。而为什么前面要列资产负债表?因为你其实是理解错了存款的概念。银行内存款指的是存在央行的准备金,讲存款一般是作为资产来讨论的,除非特别提出是讨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那么M0加银行库存货币加银行存款就是基础货币。而M1指的却是M0加企业活期存款,注意,是企业活期存款,是企业对银行的债权。基础货币和M1这两个概念差得十万八千里,原先还想让你好好自己复习下功课,你既然死活都要放在论坛这种公共区域亮自己的错误那也只能随便你了。还有一个估计导致你理解错误的是,在单纯讨论央行的范畴时,流通中货币指在央行体系外流通的货币,这也是干吗我国资产负债表叫它储备货币的原因,是为了以示区分。而讨论M0时流通中货币指的则是银行体系外的货币。还有基础货币和M1、M2、M3表示的意义都是两个方面的。基础货币是代表了货币乘数的基数,调整基础货币可以调控广义货币的规模。而M1则表示的是现实购买力,即现时的流通需求;M2表示的是潜在购买力。比如例子中AB两个企业可以立即用1亿现金和4.5亿活期存款去购置设备,而银行则必须给付现金,如果银行库存货币够的话还好,如果头寸不足的话就必须要出售手中的国库券、企业债券等资产,或者甚至要“拆头寸”,同业拆借。这也是货币当局必须保证货币量的原因。而企业从央行购买国库券这类转M2为M3的手段也并不是直接的转换,而是购买企业需要取出存款,以现金(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采购,或者是以其他即兑票据采购,交由央行勾销人民币,这个过程同样是会直接减少银行头寸的,而银行则不得不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实质上也缩小了M1。同样的,央行如果再购进短期债券放出现金给银行,那也只不过补充了银行的头寸,如果整个社会只有一家银行的话这种操作在货币供给上根本就没有意义,唯一有可能的是激发潜在购买力为现实购买力。还有,看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才想起为什么你原先对QE有央行卖长债买短债的印象了。所谓的美联储4轮QE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阶段操作。没记错的话,在所谓第一还是第二轮QE中,为了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美圆币值稳定,美联储并没有马上印钞扩充资产负债表,而是向公开市场出售长期国债和签订回购协议的方式回收现金,转头紧急买进了房地美等几个企业的债券,向银行注资。严格来说这个措施不应是算QE,因为当时实质上是削弱了市场流动性,成了“紧缩”,美圆指数上升了,美圆升值,其实并不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反而使市场立即有了进入危机的认知,推动了经济萎缩。美联储是到了后来才开始显著扩充基础货币,而且是不根据市场的现时需要,长期定量投放,美其名曰“量化”,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用这种预定长期的扩张来使市场培养通货膨胀预期,提高投资和消费欲望,说白了就是吓唬人,就好象后面有人拿把刀喊12345的向你冲过来,看你喊到几了开始跑。还有,这里不是上货币银行学的课,你自己犯了一箩筐的错却叫别人给你说明M1、M2、M3不是很可笑吗,你在讨论问题时引入它们本身就是错的,是你自己用了错误的论据,你先自己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再说吧。想先指责别人没本事,叫他人来证明自己原本就是正确的观点,好掩饰你自己的错误,造成心理错觉,这种小花招在公众论坛还是少用,观点是对是错都是小事,人品叫人看不起可是大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1849 工分:12951
左箭头-小图标
......221楼&……是你自己对宏观经济知识的理解太机械了,看你挑的这两个问题吧。一、美元所谓的以国债保证发行实质是信用保证,这个你不用跟我争,问问别人。国家的支付信用绝不是滑稽地以保证足额兑换美元的国债来保证所发行美元的求偿能力,那不等于是用美元保证美元的价值吗。我估计你是理解成了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曾经用过的物资发行准备,即直接用未来的商品做发行准备。二、M1和M2都是表示一种状态,M1是现实购买力,M2是现实加潜在购买力,而且M2是包括M1的。M1和M2是在自己就不断调整的,消费欲望不强,M1走低,社会就爱扩大储蓄规模你还咬大家吗。同时出售美国国债可以缩小M2的规模,但不是说M2就如何如何有根本区别,这个过程是缩小M2增大了M3,而且你能这么肯定的判断就是用了准货币而不是削弱了M1?不过我有点理解你说的意思,估计你说的是发行的货币是基础货币,这个概念和M1不一样的。三、好好看看美联储的运作规则,这机构说不上什么混蛋不混蛋的,发行信用货币不是错,滥发才是错,你怎么总是好像想否认信用货币存在一样。有那兴趣的话你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看一下,想想你所谓的一美元债发行一美元,美元不存在超发到底成立不成立,账是平的并不代表就是合理的。而美国4次QE,美联储资产从08年的8000亿膨胀到了4万亿美元(2014年初,很奇怪,好像这次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有魔力一样),你看美联储什么时候资产负债表扩充,持有国债增加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在印钱。并且美联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动用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如同商业银行搞派生货币一般是在操作准备金存款(过万亿的超额准备金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估计我们的央行都不敢这么玩,几个操作失误金融市场就完蛋了),基础货币甩出去2万亿但美钞印了不到3000亿,更加具有欺骗性,要知道美联储这几年光国债就增持了8000亿。总之,你挑这几个错更能显示出是以“炒”的眼光来看经济,但并不是很注意宏观经济的基本内容。225楼&M0是国家印制的纸钞,M1是国家发行的基础货币,包括纸钞和银行里的活期存款,M2则是在银行存贷活动中催生出的次级货币,M3是所有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及有加证券总合。M1催生的M2通常只受限于存准率和存贷周转速度,在中国M2大概是M2的3倍左右。你连这些最基础的常识都不知道,真个鼻子插大葱,装象!226楼&我想知道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去找找基础货币与M1、M2之间关系的资料看看吧,闹明白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基础货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27楼&建议你先上中学吧,政治经济学有教的。不聊了。229楼&可能你学的政治经济学真的跟我们大伙学的都不一样。好了,免得有些朋友看迷糊了,注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2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如果直接按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货币计算(还有一种算法用公式的,懒得翻书了……),则直接等于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相加。在我国央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这个可以从人民银行官网的统计模块里找,一般更新到前2个月,这是公开数据)中,以下均为今年7月数据。基础货币是表示为负债下的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我们央行的负债表很多人吐槽的,好像是英文直译的一样,看英文还比看中文更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数据),数值亿元,其中包括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63096.17亿,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eposits of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亿,前者就是流通中货币,后者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就指银行系统,其他指的是除央行外的其他,那么这个值就是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而我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不细分注明货币是银行体系库存现金还是公众持有,以及准备金的构成。我们国家发行货币是要发行准备的(好像没哪个国家央行不要),那么我们看发行准备:在资产下的国外资产(Foreign Assets),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共亿,其中外汇(Foreign Exchange)亿。两者大致相当,不过这两个栏目不是复式记账两边直接对应的,只是表示个大概,像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资产比基础货币多,因为还要调整比如负债里的发行债券、国外负债和政府存款等。这样的记账方式是从货币的可兑现时代,也就是金币本位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在此模式下假设各国外汇依然与黄金挂钩并且可以无条件承兑,那么按我国的发行准备方式,人民币就是可兑现的,真正的“硬通货”。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各国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全是不可兑现货币,做发行准备的外汇储备等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比如美元,发行准备中有个“政府债券”,但这是在很早以前金币本位制下,各商业银行发行美元用的,当时国债可兑换美元,美元可兑换黄金,则实际等于国债可兑换黄金。但在美元的信用货币时代,不可兑现了,货币发行时就成了由美联储以国债为准备发行货币,这样资产负债表倒是平的,但是跟我们一般人对债的理解根本不一样,发行的货币是央行的负债,等额增加了资产中的国债,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而并不是央行从一个类似资产中的库存货币的账户调整为资产中的国债,保持资产总额不变。因此这就是直接在征收铸币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以外汇为准备发行货币也是不可兑现的,如果不是以前强制结汇收储的话,其实央行并没有从外汇储备中承兑外汇的义务,因为这等同于变相承认货币的可兑现,至于外汇可以不可以兑现那就再说了。所以,既然其他国家都可以不承担兑现义务,凭什么我们就不行?实际是外资要跑,也只能跑掉现在的外汇账户里这些,但大头没法动的。而我们平时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货币政策动向。年初1月,货币发行是85752.96亿,央行在半年的时间内回笼了2.2万亿人民币;而准备金是从亿扩充了1.16万亿,这样尽管基础货币总额只削弱了1万亿,但我们应注意到,我们国家准备金的大头是法定准备金,准备金扩张代表的是存准率提高,货币乘数是下降的。两者综合起来看我们就知道国家现在正在非常明显的收缩银根,吸收前几年遗留下的压力,说实在的这种状态下GDP居然还有7.4%的增长率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增长潜力太强悍鸟……那么我们再看,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基本没变,那么另外那1万亿呢?继去年年末国家政府存款首次突破4万亿后,到了今年7月份就又从年初的28424.89亿膨胀到了38940.21亿,虽然这个值波动是比较大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上半年的财政政策比较稳健,也确实如总理所言基本奉行微刺激原则,没有通过财政扩张来提振经济。如果现在我们的增长率还能接受的话,也许现行政策还会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来进行结构调整。发帖子自己心里首先得有把握,不能模凌两可的随便扯的,要随便扯也得事先说明性质。抛书包谁不会,你说这么多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基础货币是是什么,就是M1,银行外的货币就是纸钞,也就是M0,银行持有的货币包括银行内的纸钞和存款,存款以前是记账货币,现在都是电子货币,反正都一样,都是虚拟货币。M2欠奉?M3呢?M3可是美国要隐匿的死穴,你却根本不知道!不过,这些都不是你能懂的,先把经济的基本常识弄懂再扯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2510 工分:591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14楼&你对经济运行的理解太模糊了。第一,用美债保证发行美元,比例是一比一,没有多发一分钱美元,不存在铸币收益,没有铸币税。但是,在美元贬值的时候,美国政府的负债相对减少,这才是征收铸币税。第二,新发行的美元是M1,购买美债的是M2,你不会连M1和M2都弄不清吧?要这样,哎,那你就没救了,别再讨论经济,自找没趣。第三,美联储是个王八蛋,但他也不过是美国政府直接操纵下的蛋蛋而已,他自己没法圈得利益。真正的坏蛋是美国的银行,比如高盛银行就是这个代表人物。高盛银行直到现在都没有公布他的股东组成,而且他的高管层几乎都是美国的退役高官。高盛所做的事情,可谓是坏事做尽,不择手段,希腊之所以濒于破产,就是因为高盛帮他做假账,提供秘密的贷款却收取了巨额利息,以巨额利息负担把希腊财政给压垮掉。你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不适合研讨世界经济,还是老老实实读好你的中学课本吧。221楼&……是你自己对宏观经济知识的理解太机械了,看你挑的这两个问题吧。一、美元所谓的以国债保证发行实质是信用保证,这个你不用跟我争,问问别人。国家的支付信用绝不是滑稽地以保证足额兑换美元的国债来保证所发行美元的求偿能力,那不等于是用美元保证美元的价值吗。我估计你是理解成了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曾经用过的物资发行准备,即直接用未来的商品做发行准备。二、M1和M2都是表示一种状态,M1是现实购买力,M2是现实加潜在购买力,而且M2是包括M1的。M1和M2是在自己就不断调整的,消费欲望不强,M1走低,社会就爱扩大储蓄规模你还咬大家吗。同时出售美国国债可以缩小M2的规模,但不是说M2就如何如何有根本区别,这个过程是缩小M2增大了M3,而且你能这么肯定的判断就是用了准货币而不是削弱了M1?不过我有点理解你说的意思,估计你说的是发行的货币是基础货币,这个概念和M1不一样的。三、好好看看美联储的运作规则,这机构说不上什么混蛋不混蛋的,发行信用货币不是错,滥发才是错,你怎么总是好像想否认信用货币存在一样。有那兴趣的话你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看一下,想想你所谓的一美元债发行一美元,美元不存在超发到底成立不成立,账是平的并不代表就是合理的。而美国4次QE,美联储资产从08年的8000亿膨胀到了4万亿美元(2014年初,很奇怪,好像这次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有魔力一样),你看美联储什么时候资产负债表扩充,持有国债增加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在印钱。并且美联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动用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如同商业银行搞派生货币一般是在操作准备金存款(过万亿的超额准备金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估计我们的央行都不敢这么玩,几个操作失误金融市场就完蛋了),基础货币甩出去2万亿但美钞印了不到3000亿,更加具有欺骗性,要知道美联储这几年光国债就增持了8000亿。总之,你挑这几个错更能显示出是以“炒”的眼光来看经济,但并不是很注意宏观经济的基本内容。225楼&M0是国家印制的纸钞,M1是国家发行的基础货币,包括纸钞和银行里的活期存款,M2则是在银行存贷活动中催生出的次级货币,M3是所有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及有加证券总合。M1催生的M2通常只受限于存准率和存贷周转速度,在中国M2大概是M2的3倍左右。你连这些最基础的常识都不知道,真个鼻子插大葱,装象!226楼&我想知道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去找找基础货币与M1、M2之间关系的资料看看吧,闹明白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基础货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27楼&建议你先上中学吧,政治经济学有教的。不聊了。可能你学的政治经济学真的跟我们大伙学的都不一样。好了,免得有些朋友看迷糊了,注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2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如果直接按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货币计算(还有一种算法用公式的,懒得翻书了……),则直接等于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相加。在我国央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这个可以从人民银行官网的统计模块里找,一般更新到前2个月,这是公开数据)中,以下均为今年7月数据。基础货币是表示为负债下的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我们央行的负债表很多人吐槽的,好像是英文直译的一样,看英文还比看中文更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数据),数值亿元,其中包括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63096.17亿,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eposits of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亿,前者就是流通中货币,后者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就指银行系统,其他指的是除央行外的其他,那么这个值就是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而我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不细分注明货币是银行体系库存现金还是公众持有,以及准备金的构成。我们国家发行货币是要发行准备的(好像没哪个国家央行不要),那么我们看发行准备:在资产下的国外资产(Foreign Assets),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共亿,其中外汇(Foreign Exchange)亿。两者大致相当,不过这两个栏目不是复式记账两边直接对应的,只是表示个大概,像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资产比基础货币多,因为还要调整比如负债里的发行债券、国外负债和政府存款等。这样的记账方式是从货币的可兑现时代,也就是金币本位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在此模式下假设各国外汇依然与黄金挂钩并且可以无条件承兑,那么按我国的发行准备方式,人民币就是可兑现的,真正的“硬通货”。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各国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全是不可兑现货币,做发行准备的外汇储备等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比如美元,发行准备中有个“政府债券”,但这是在很早以前金币本位制下,各商业银行发行美元用的,当时国债可兑换美元,美元可兑换黄金,则实际等于国债可兑换黄金。但在美元的信用货币时代,不可兑现了,货币发行时就成了由美联储以国债为准备发行货币,这样资产负债表倒是平的,但是跟我们一般人对债的理解根本不一样,发行的货币是央行的负债,等额增加了资产中的国债,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而并不是央行从一个类似资产中的库存货币的账户调整为资产中的国债,保持资产总额不变。因此这就是直接在征收铸币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以外汇为准备发行货币也是不可兑现的,如果不是以前强制结汇收储的话,其实央行并没有从外汇储备中承兑外汇的义务,因为这等同于变相承认货币的可兑现,至于外汇可以不可以兑现那就再说了。所以,既然其他国家都可以不承担兑现义务,凭什么我们就不行?实际是外资要跑,也只能跑掉现在的外汇账户里这些,但大头没法动的。而我们平时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货币政策动向。年初1月,货币发行是85752.96亿,央行在半年的时间内回笼了2.2万亿人民币;而准备金是从亿扩充了1.16万亿,这样尽管基础货币总额只削弱了1万亿,但我们应注意到,我们国家准备金的大头是法定准备金,准备金扩张代表的是存准率提高,货币乘数是下降的。两者综合起来看我们就知道国家现在正在非常明显的收缩银根,吸收前几年遗留下的压力,说实在的这种状态下GDP居然还有7.4%的增长率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增长潜力太强悍鸟……那么我们再看,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基本没变,那么另外那1万亿呢?继去年年末国家政府存款首次突破4万亿后,到了今年7月份就又从年初的28424.89亿膨胀到了38940.21亿,虽然这个值波动是比较大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上半年的财政政策比较稳健,也确实如总理所言基本奉行微刺激原则,没有通过财政扩张来提振经济。如果现在我们的增长率还能接受的话,也许现行政策还会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来进行结构调整。发帖子自己心里首先得有把握,不能模凌两可的随便扯的,要随便扯也得事先说明性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5734 工分:8043
左箭头-小图标
我认为有些所谓经济专家提倡的"国际分工"恰恰造就了美国的货币霸权,因为货币这个东西本身是虚的,必须和实物配套才有作用,综观天下,日本欧洲说白了都是分包商,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在实体上无法做到完善的整个制造系统,所以在货币上也容易被美国分而治之,之前的苏联是太偏重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不配套,欧洲的重工业和农业由于高福利的原因,也许有质量,但数量呢?剩下的拉美非洲,基本就是个原料产地,估计这就是美国当初马歇尔计划真正的想法,不过中国是他们忽视的一环,也会成为要他们命的一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1849 工分:12951
左箭头-小图标
......205楼&税收作为发行保证那是针对国债,即政府无条件承兑国债。而美元其实就是国债,但同时也是货币,其以税收作为发行保证的根据是美国以美元收税,也就是美国国民可以以美元交税,同时美国政府以常规的税收作为主要收入,不会故意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只要一国始终承诺这一点就能基本保证币值稳定。反面的例子很多,我国宋代就开始用纸钞了,像交子、交钞等的价值就是靠国家承诺可以足额抵税来保证的,但后来由于滥发造成货币贬值,而国家承诺可以用来交税,就实质上恶化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不得不废弃。但如果你确实指的是这个意思,那么美国超发美元并用于财政的时候凭什么就说他们没征收铸币税呢?这不是最经典的征收铸币税模式吗?同时美元贬值时是因为美国国债贬值了美国政府才有收益,但这个时候美元的贬值对美国政府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税收同样缩减了,同时政府收税就是为了花的,通货膨胀了原本的税额必然入不敷出,就必须要加税。如果不是超发货币,你不想想美国那么多年的经常项目赤字是怎么弥补的?要全靠向市场退出国债,那现在世面上得有多少美国国债?你说有多少美债就有多少美元,那么请问这些美国国债的购买者是谁?如果是足额推向社会,那么M1根本就没变化,如何保证流动性?这样做完全就是单纯的发售国债,如何增加货币供应量?如果是美联储,那么请问你什么时候见过美联储向美国政府要求承兑国债的?实质进了美联储口袋里的国债就已经失去了国债的原本性质,美联储是一个彻底打断了资产、负债、资本权属、收益权力的机构,它的运作模式最终就使美联储成为了一个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大黑洞,美元和美国国债成为了纸张的两面,区别只在于国债暂时不流通,而美元流通。214楼&你对经济运行的理解太模糊了。第一,用美债保证发行美元,比例是一比一,没有多发一分钱美元,不存在铸币收益,没有铸币税。但是,在美元贬值的时候,美国政府的负债相对减少,这才是征收铸币税。第二,新发行的美元是M1,购买美债的是M2,你不会连M1和M2都弄不清吧?要这样,哎,那你就没救了,别再讨论经济,自找没趣。第三,美联储是个王八蛋,但他也不过是美国政府直接操纵下的蛋蛋而已,他自己没法圈得利益。真正的坏蛋是美国的银行,比如高盛银行就是这个代表人物。高盛银行直到现在都没有公布他的股东组成,而且他的高管层几乎都是美国的退役高官。高盛所做的事情,可谓是坏事做尽,不择手段,希腊之所以濒于破产,就是因为高盛帮他做假账,提供秘密的贷款却收取了巨额利息,以巨额利息负担把希腊财政给压垮掉。你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不适合研讨世界经济,还是老老实实读好你的中学课本吧。221楼&……是你自己对宏观经济知识的理解太机械了,看你挑的这两个问题吧。一、美元所谓的以国债保证发行实质是信用保证,这个你不用跟我争,问问别人。国家的支付信用绝不是滑稽地以保证足额兑换美元的国债来保证所发行美元的求偿能力,那不等于是用美元保证美元的价值吗。我估计你是理解成了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曾经用过的物资发行准备,即直接用未来的商品做发行准备。二、M1和M2都是表示一种状态,M1是现实购买力,M2是现实加潜在购买力,而且M2是包括M1的。M1和M2是在自己就不断调整的,消费欲望不强,M1走低,社会就爱扩大储蓄规模你还咬大家吗。同时出售美国国债可以缩小M2的规模,但不是说M2就如何如何有根本区别,这个过程是缩小M2增大了M3,而且你能这么肯定的判断就是用了准货币而不是削弱了M1?不过我有点理解你说的意思,估计你说的是发行的货币是基础货币,这个概念和M1不一样的。三、好好看看美联储的运作规则,这机构说不上什么混蛋不混蛋的,发行信用货币不是错,滥发才是错,你怎么总是好像想否认信用货币存在一样。有那兴趣的话你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看一下,想想你所谓的一美元债发行一美元,美元不存在超发到底成立不成立,账是平的并不代表就是合理的。而美国4次QE,美联储资产从08年的8000亿膨胀到了4万亿美元(2014年初,很奇怪,好像这次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有魔力一样),你看美联储什么时候资产负债表扩充,持有国债增加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在印钱。并且美联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动用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如同商业银行搞派生货币一般是在操作准备金存款(过万亿的超额准备金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估计我们的央行都不敢这么玩,几个操作失误金融市场就完蛋了),基础货币甩出去2万亿但美钞印了不到3000亿,更加具有欺骗性,要知道美联储这几年光国债就增持了8000亿。总之,你挑这几个错更能显示出是以“炒”的眼光来看经济,但并不是很注意宏观经济的基本内容。225楼&M0是国家印制的纸钞,M1是国家发行的基础货币,包括纸钞和银行里的活期存款,M2则是在银行存贷活动中催生出的次级货币,M3是所有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及有加证券总合。M1催生的M2通常只受限于存准率和存贷周转速度,在中国M2大概是M2的3倍左右。你连这些最基础的常识都不知道,真个鼻子插大葱,装象!226楼&我想知道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去找找基础货币与M1、M2之间关系的资料看看吧,闹明白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基础货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建议你先上中学吧,政治经济学有教的。不聊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2510 工分:59195
左箭头-小图标
......197楼&有多少美债就有多少美元,能听懂吗?也就是说,美元是用美国的未来收益也就是美国政府的税收做为发行保证的。当然,如果美元大幅度贬值了,在票面上美元还是那些美元,哪怕实质价值已经减半,而只有在美元贬值的时候,美国政府才会收到铸币税。205楼&税收作为发行保证那是针对国债,即政府无条件承兑国债。而美元其实就是国债,但同时也是货币,其以税收作为发行保证的根据是美国以美元收税,也就是美国国民可以以美元交税,同时美国政府以常规的税收作为主要收入,不会故意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只要一国始终承诺这一点就能基本保证币值稳定。反面的例子很多,我国宋代就开始用纸钞了,像交子、交钞等的价值就是靠国家承诺可以足额抵税来保证的,但后来由于滥发造成货币贬值,而国家承诺可以用来交税,就实质上恶化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不得不废弃。但如果你确实指的是这个意思,那么美国超发美元并用于财政的时候凭什么就说他们没征收铸币税呢?这不是最经典的征收铸币税模式吗?同时美元贬值时是因为美国国债贬值了美国政府才有收益,但这个时候美元的贬值对美国政府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税收同样缩减了,同时政府收税就是为了花的,通货膨胀了原本的税额必然入不敷出,就必须要加税。如果不是超发货币,你不想想美国那么多年的经常项目赤字是怎么弥补的?要全靠向市场退出国债,那现在世面上得有多少美国国债?你说有多少美债就有多少美元,那么请问这些美国国债的购买者是谁?如果是足额推向社会,那么M1根本就没变化,如何保证流动性?这样做完全就是单纯的发售国债,如何增加货币供应量?如果是美联储,那么请问你什么时候见过美联储向美国政府要求承兑国债的?实质进了美联储口袋里的国债就已经失去了国债的原本性质,美联储是一个彻底打断了资产、负债、资本权属、收益权力的机构,它的运作模式最终就使美联储成为了一个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大黑洞,美元和美国国债成为了纸张的两面,区别只在于国债暂时不流通,而美元流通。214楼&你对经济运行的理解太模糊了。第一,用美债保证发行美元,比例是一比一,没有多发一分钱美元,不存在铸币收益,没有铸币税。但是,在美元贬值的时候,美国政府的负债相对减少,这才是征收铸币税。第二,新发行的美元是M1,购买美债的是M2,你不会连M1和M2都弄不清吧?要这样,哎,那你就没救了,别再讨论经济,自找没趣。第三,美联储是个王八蛋,但他也不过是美国政府直接操纵下的蛋蛋而已,他自己没法圈得利益。真正的坏蛋是美国的银行,比如高盛银行就是这个代表人物。高盛银行直到现在都没有公布他的股东组成,而且他的高管层几乎都是美国的退役高官。高盛所做的事情,可谓是坏事做尽,不择手段,希腊之所以濒于破产,就是因为高盛帮他做假账,提供秘密的贷款却收取了巨额利息,以巨额利息负担把希腊财政给压垮掉。你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不适合研讨世界经济,还是老老实实读好你的中学课本吧。221楼&……是你自己对宏观经济知识的理解太机械了,看你挑的这两个问题吧。一、美元所谓的以国债保证发行实质是信用保证,这个你不用跟我争,问问别人。国家的支付信用绝不是滑稽地以保证足额兑换美元的国债来保证所发行美元的求偿能力,那不等于是用美元保证美元的价值吗。我估计你是理解成了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曾经用过的物资发行准备,即直接用未来的商品做发行准备。二、M1和M2都是表示一种状态,M1是现实购买力,M2是现实加潜在购买力,而且M2是包括M1的。M1和M2是在自己就不断调整的,消费欲望不强,M1走低,社会就爱扩大储蓄规模你还咬大家吗。同时出售美国国债可以缩小M2的规模,但不是说M2就如何如何有根本区别,这个过程是缩小M2增大了M3,而且你能这么肯定的判断就是用了准货币而不是削弱了M1?不过我有点理解你说的意思,估计你说的是发行的货币是基础货币,这个概念和M1不一样的。三、好好看看美联储的运作规则,这机构说不上什么混蛋不混蛋的,发行信用货币不是错,滥发才是错,你怎么总是好像想否认信用货币存在一样。有那兴趣的话你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看一下,想想你所谓的一美元债发行一美元,美元不存在超发到底成立不成立,账是平的并不代表就是合理的。而美国4次QE,美联储资产从08年的8000亿膨胀到了4万亿美元(2014年初,很奇怪,好像这次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有魔力一样),你看美联储什么时候资产负债表扩充,持有国债增加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在印钱。并且美联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动用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如同商业银行搞派生货币一般是在操作准备金存款(过万亿的超额准备金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估计我们的央行都不敢这么玩,几个操作失误金融市场就完蛋了),基础货币甩出去2万亿但美钞印了不到3000亿,更加具有欺骗性,要知道美联储这几年光国债就增持了8000亿。总之,你挑这几个错更能显示出是以“炒”的眼光来看经济,但并不是很注意宏观经济的基本内容。225楼&M0是国家印制的纸钞,M1是国家发行的基础货币,包括纸钞和银行里的活期存款,M2则是在银行存贷活动中催生出的次级货币,M3是所有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及有加证券总合。M1催生的M2通常只受限于存准率和存贷周转速度,在中国M2大概是M2的3倍左右。你连这些最基础的常识都不知道,真个鼻子插大葱,装象!我想知道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去找找基础货币与M1、M2之间关系的资料看看吧,闹明白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基础货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1849 工分:12951
左箭头-小图标
......194楼&如果看你这个方式的论述,可能就只能从美联储的运做来讲了。美国的货币发行也是没有储备的,要看清这一点。美国历史上对超发货币简直烂熟于心,支撑他们打完独立战争的就有“大陆券”恶性通货膨胀的功劳,当时美国的大陆议会就是靠和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印金圆券一样的办法来支付部分军费。后来就有了美国成语“不值一张大陆券”。而后美国的货币政策波动很大,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很长时间内没有央行,而在美联储开始运作前美国是处在金本位时期,稳定的币价给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到这时不单美国,世界各国的金本位都搞不下去了(尤其是成立次年就打了一战),那么此时,美国国内一方面要改革当时很混乱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开始想办法进行更好的货币管理,当时正处在各国从金币本位制转向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也就是过去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即将完结,而货币发行与发行储备严格挂钩的做法也将完结,各国的货币都将迎来纯粹的“纸币”时代。更关键的是,在金币本位制下,其实由商业银行来发行货币也是可以接受的(美联储成立前就是这样),但一旦终止国内金币的流通则必然让这个体系崩溃,在这个背景下美联储诞生了,它的诞生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对“钱”的观念要有天翻地覆的改变。美联储的货币发行方式有很多人在大惊小怪。首先美国政府提出一个财政措施的草案,提出借一笔国债,国会同意后美国政府只能向美联储出售这笔国债,然后美联储买入国债,钞票给政府,由政府执行财政措施(这个过程本身是利用财政杠杆提升需求)。但关键是,美联储是立即转头就向市场推出这笔国债了吗?未必!这个操作任何商业银行都可以进行,美国政府只能向美联储出售国债的玄妙何在?其根源在于美联储徒具银行的型,但本质是央行,美联储的资产不是真正的资产,负债不是真正的负债,他们是通过印钞票来购买美国政府卖出的国债的,其实就是帮助美国政府征收铸币税。而这个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才能发行国债,而美联储能印钞票却不能发行国债,于是就由美联储分了政府的货币政策权力,这一点非常符合当时对中央集权非常恐惧的美国社会的特点。想想就能明白,如果美联储是以黄金为准备来发行货币(外汇美国人几十年都不考虑了),那其实完全就是金币本位制,如果这样能满足这么多年美国的流动性需求,那美国人手里得有多少黄金储备?美国的货币超发做得是赤裸裸的,而且由于美联储各银行提供的储备金(其实也不多)有法定的固定收益率,因此美联储购回的国债就跟烧掉了没什么区别。现在美圆也根本说不上什么价值不价值的,纯粹就是流通工具,货币流通市场里货币总量有多少,流动性怎么样才是最关键的,流动性下降则看作币值上升,流动性上升看作币值下跌,其实归根揭底现代的货币制度就是一个人们“感觉”的集合,说回那句话,经济学问题很多时候是社会心理学问题,你觉得货币值多少它就值多少。更何况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人已经明确表示退出金本位了(一战之前其实英镑就处于美圆的地位,是世界货币),那么你又能根据什么认定他们的货币发行有充足准备呢?而且,美联储一边收购银行的资产推出美圆,但另一方面却在公开市场推出基本等量的长期国债,那结果如何呢?傻瓜都会把资金又拿去购买了长期国债,把流动性又丢回给了美联储,从而让银行把劣质资产在可能通货紧缩的大背景下转成了长期国债这样的优质资产,那么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又体现在哪里?美国人又不傻,美国政府也是在保就业,想摆脱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他们催生出一堆热钱来做什么?热钱是副作用而不是目的。现在连美国人自己的评价都是QE的副作用太大而实际效果太小。好好想一下美国的量化宽松到底是在做什么吧。增加流动性才是根本目的,帮银行过关才是附带的效应。197楼&有多少美债就有多少美元,能听懂吗?也就是说,美元是用美国的未来收益也就是美国政府的税收做为发行保证的。当然,如果美元大幅度贬值了,在票面上美元还是那些美元,哪怕实质价值已经减半,而只有在美元贬值的时候,美国政府才会收到铸币税。205楼&税收作为发行保证那是针对国债,即政府无条件承兑国债。而美元其实就是国债,但同时也是货币,其以税收作为发行保证的根据是美国以美元收税,也就是美国国民可以以美元交税,同时美国政府以常规的税收作为主要收入,不会故意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只要一国始终承诺这一点就能基本保证币值稳定。反面的例子很多,我国宋代就开始用纸钞了,像交子、交钞等的价值就是靠国家承诺可以足额抵税来保证的,但后来由于滥发造成货币贬值,而国家承诺可以用来交税,就实质上恶化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不得不废弃。但如果你确实指的是这个意思,那么美国超发美元并用于财政的时候凭什么就说他们没征收铸币税呢?这不是最经典的征收铸币税模式吗?同时美元贬值时是因为美国国债贬值了美国政府才有收益,但这个时候美元的贬值对美国政府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税收同样缩减了,同时政府收税就是为了花的,通货膨胀了原本的税额必然入不敷出,就必须要加税。如果不是超发货币,你不想想美国那么多年的经常项目赤字是怎么弥补的?要全靠向市场退出国债,那现在世面上得有多少美国国债?你说有多少美债就有多少美元,那么请问这些美国国债的购买者是谁?如果是足额推向社会,那么M1根本就没变化,如何保证流动性?这样做完全就是单纯的发售国债,如何增加货币供应量?如果是美联储,那么请问你什么时候见过美联储向美国政府要求承兑国债的?实质进了美联储口袋里的国债就已经失去了国债的原本性质,美联储是一个彻底打断了资产、负债、资本权属、收益权力的机构,它的运作模式最终就使美联储成为了一个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大黑洞,美元和美国国债成为了纸张的两面,区别只在于国债暂时不流通,而美元流通。214楼&你对经济运行的理解太模糊了。第一,用美债保证发行美元,比例是一比一,没有多发一分钱美元,不存在铸币收益,没有铸币税。但是,在美元贬值的时候,美国政府的负债相对减少,这才是征收铸币税。第二,新发行的美元是M1,购买美债的是M2,你不会连M1和M2都弄不清吧?要这样,哎,那你就没救了,别再讨论经济,自找没趣。第三,美联储是个王八蛋,但他也不过是美国政府直接操纵下的蛋蛋而已,他自己没法圈得利益。真正的坏蛋是美国的银行,比如高盛银行就是这个代表人物。高盛银行直到现在都没有公布他的股东组成,而且他的高管层几乎都是美国的退役高官。高盛所做的事情,可谓是坏事做尽,不择手段,希腊之所以濒于破产,就是因为高盛帮他做假账,提供秘密的贷款却收取了巨额利息,以巨额利息负担把希腊财政给压垮掉。你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不适合研讨世界经济,还是老老实实读好你的中学课本吧。221楼&……是你自己对宏观经济知识的理解太机械了,看你挑的这两个问题吧。一、美元所谓的以国债保证发行实质是信用保证,这个你不用跟我争,问问别人。国家的支付信用绝不是滑稽地以保证足额兑换美元的国债来保证所发行美元的求偿能力,那不等于是用美元保证美元的价值吗。我估计你是理解成了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曾经用过的物资发行准备,即直接用未来的商品做发行准备。二、M1和M2都是表示一种状态,M1是现实购买力,M2是现实加潜在购买力,而且M2是包括M1的。M1和M2是在自己就不断调整的,消费欲望不强,M1走低,社会就爱扩大储蓄规模你还咬大家吗。同时出售美国国债可以缩小M2的规模,但不是说M2就如何如何有根本区别,这个过程是缩小M2增大了M3,而且你能这么肯定的判断就是用了准货币而不是削弱了M1?不过我有点理解你说的意思,估计你说的是发行的货币是基础货币,这个概念和M1不一样的。三、好好看看美联储的运作规则,这机构说不上什么混蛋不混蛋的,发行信用货币不是错,滥发才是错,你怎么总是好像想否认信用货币存在一样。有那兴趣的话你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看一下,想想你所谓的一美元债发行一美元,美元不存在超发到底成立不成立,账是平的并不代表就是合理的。而美国4次QE,美联储资产从08年的8000亿膨胀到了4万亿美元(2014年初,很奇怪,好像这次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有魔力一样),你看美联储什么时候资产负债表扩充,持有国债增加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在印钱。并且美联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动用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如同商业银行搞派生货币一般是在操作准备金存款(过万亿的超额准备金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估计我们的央行都不敢这么玩,几个操作失误金融市场就完蛋了),基础货币甩出去2万亿但美钞印了不到3000亿,更加具有欺骗性,要知道美联储这几年光国债就增持了8000亿。总之,你挑这几个错更能显示出是以“炒”的眼光来看经济,但并不是很注意宏观经济的基本内容。M0是国家印制的纸钞,M1是国家发行的基础货币,包括纸钞和银行里的活期存款,M2则是在银行存贷活动中催生出的次级货币,M3是所有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及有加证券总合。M1催生的M2通常只受限于存准率和存贷周转速度,在中国M2大概是M2的3倍左右。你连这些最基础的常识都不知道,真个鼻子插大葱,装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2510 工分:59195
左箭头-小图标
91楼&少yy了,美国滥发货币,中国物价上涨。美元贬值,美国通胀稳定。逐渐退出QE,美股大涨,A股还在地上爬。玩金融,中国不是个,还在交学费中。103楼&也不能这么说。其实胡扯一旦扯开了就会发现有很多可以YY的东西。比如我就觉得我们国家的外汇政策简直就是天才。很多人说美元超发,赚全世界的钱。也就是美国人用超发美元,并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来购买商品,造成巨额贸易逆差。而这其中一部分美元被作为储备货币,还有的就是被直接投入了国际贸易的流通过程,所谓经济全球化美国一大收获不外乎如此,如果不投入流通就变了美国的国债了(其实本质上说美元就是美国国债)。但我国是例外,我国是参与了经济全球化却把货币市场独立出来了。这样,打个比方,比如美国政府又借了笔国债,美联储印了1千亿美金的钞票(打比方而已啊),其中某国,比如波兰是出口了批1千亿的苹果,而后允许国内直接流通美元,则美元直接转了一圈扩充了波兰自己的货币供应,尽管波兰政府没印钱。这就是所谓美国的QE向全世界传导金融危机压力。而我国,比如出口企业的外贸收入是这1千亿美金,我们的银行全额买入(注意是买入,而不是作为债权),而我国的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公会退出快速加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