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华为比思科和华为哪个实力强还差多少

恭喜华为,打败思科!再一次让国人扬眉吐气、创造历史!恭喜华为,打败思科!再一次让国人扬眉吐气、创造历史!科技有你有我有他百家号思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Cisco的名字取自San Francisco(旧金山),那里有座闻名于世界的金门大桥。可以说,依靠自身的技术和对网络经济模式的深刻理解,思科成为了网络应用的成功实践者之一。与此同时思科正在致力于为无数的企业构筑网络间畅通无阻的“桥梁”,帮助企业把网络应用转化为战略性的资产,充分挖掘网络的能量,获得竞争的优势。根据Dell'Oro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服务提供商(SP)路由器和电信级以太网交换机(CES)市场发生了大变化,华为首次超越思科占据首位。Dell'Oro是长期关注于电信、网络和IT公司的权威研究机构 。(图片来自于Dell Oro Group官网)可能有人要问了,核心路由器是个什么东东?这么说吧,核心路由器是通信网络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这个市场满打满算也就只有思科、诺基亚和华为这几个玩家能够掌握核心技术。之前一直美国的思科垄断着这个行业。就好像高通垄断着手机处理器行业一样。现在华为超过了思科,夺得了该市场的头把交椅,也正代表着华为正逐渐主导这个市场的话语权!此外,在边缘路由器和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市场的供应商排名华为也干掉了诺基亚成为第二大供应商。思科衰落了,三星折戟了,爱立信大裁员,这些曾经牛哄哄的企业,先后败在了“年轻后生”华为的手下!世界通讯业的霸主,已经易位到中国人的手里。世界通讯业的版图,彻底被中国人所改写!一往无前,敢于争峰2012年,华为以惊人的2202亿年销售额,打败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2016年,拿下5G标准。手机全球销量突破一亿部,赚钱能力干掉了三星!2017年,勇超行业龙头思科,成为全球最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这些以前只能仰视的世界级企业面前,华为从来没有退缩过。敢于拼刺刀、刀刀见红的狼性精神,硬是把远远跑在前面的行业领跑者撵上了,并逐渐越甩越远。同时,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若干年前,当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会议室,他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了。没有人有欣悦感,更没有人倡议搞什么庆典。除了通讯运营商业务不断过关斩将,在终端业务上,华为也正在过五关斩六将,捷报频传!1、一季度,华为手机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4.7%稳居市场第一,继续盘踞在中国手机老大的位置。2、Mate9,在发布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成了日本市场满意度第一,公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华为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已高达30%,比国人爱苹果更疯狂。3、6月7日,华为又逆势而上,发布商务PC笔记本,全领域追打苹果。过去,我们说到科技创新,一定会想到苹果,但今天我们一定会想到华为!iPhone6s欲推出3D touch时,华为已做出Force Touch功能的华为Mate S。iphone7推出双摄像头前,华为双摄徕卡手机已上市了半年。除了去年大放异彩的石墨烯快充技术之外,在今年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率先提出“创新城市”概念,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利用基站进行充电,通讯,上网等。以后手机只要在有信号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充电,非常的方便。华为正跟那些已经沦为吃老本的企业拉开了距离,正成为真正的创新领导者。民族企业需要爱护尽管中国企业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领先的成就,但还是有部分人带着有色眼光来看待,其心理认知程度还如同台湾人认为大陆吃不起茶叶蛋一样,落后和幼稚。中国早已不是山寨的时代。中国的产品可以做且有能力做的精细而富有品质。而且中国人富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不输老外。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15年苹果收入15000亿,投入研发的费用仅有550亿,占比约3.6%!而华为去年收入3950亿,投入研发的费用则高达600亿,占比高达15%,是苹果的近5倍!更加骄傲的是,华为已累计申请了525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外国专利,去年中国申请6200件,境外申请2800件,专利申请总量全球第一。也正是这样,苹果也开始向华为支付专利费用,一年高达数亿美元。但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专利数已经有了较大增长了的情况下,某些人还要说核心专利不行。其实华为不但是数量而且质量也大大提升,尤其是越新的技术,华为的技术实力越强大。为破除高通的垄断,华为“忍饥挨饿”研发麒麟芯片处理器,性能赶超高通。为了防止谷歌的垄断,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底气十足的并放出话来“如果他们(谷歌)的Android给我们用,我们就用,不给我用了,我们自己的系统就能用上”。民族企业需要的是爱护而不是冷嘲热讽!曾经,美国的苹果在中国火得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发布新款,躺在苹果门前过夜也要买!可是,当今国人打出的奖赏,被要被苹果无理地宰上一刀,强收30%的过路费,竟然还单独为了中国市场修改自己的支付规则。这是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曾经,我们用的手机是美国苹果的、我们用的芯片是美国高通的、我们用的电脑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的、我们的通讯用思科的,没有其他选择和可能。我们只能任人宰割!但现在我们有了选择!我们真的应该感谢有像华为这样的民族企业、本土产品,给了中国人以尊严!作为国家重要部门现在好像都在主推华为啊,思科稳定性不错,如果两家的设备都玩熟了,肯定是高水平。虽然思科在国际上名气很大,而华为只能在中国混混,可现在的思科早已没有以前的含金量了,他的试题库也不更新,许多那到证书的人技术不一定怎么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科技有你有我有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生活科技小中心,你要懂!相关文章查看: 3651|回复: 11
现在学思科好呢?还是学华为好?求大神来分析。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30
国内发展。有人说现在学华为比较好;也有人说,思科学懂了,华为也一样可以懂。那么现在是学华为好呢,还是学思科好?各位大神来分析分析,其中的好坏与优劣势。
我认为,楼主的问题在于到底是学哪个好。而不是出去以后做什么好,从学习的角度,肯定是学体系最完善的思科,治以后出去工作,不论是思科还是华为甚至是锐捷的设备都会遇到,难道为了一个市场导向,仅仅凭借一个收入,就去学华为?我觉得这是不理智的,网络技术从原理上来说,不同厂商的设备都一样,只是命令不同,难道学华为就只能出去调华为设备,学思科只是去调思科设备?
所以,楼主不用纠结以后会遇到什么设备,从学习角度 ...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50
我认为,楼主的问题在于到底是学哪个好。而不是出去以后做什么好,从学习的角度,肯定是学体系最完善的思科,治以后出去工作,不论是思科还是华为甚至是锐捷的设备都会遇到,难道为了一个市场导向,仅仅凭借一个收入,就去学华为?我觉得这是不理智的,网络技术从原理上来说,不同厂商的设备都一样,只是命令不同,难道学华为就只能出去调华为设备,学思科只是去调思科设备?
所以,楼主不用纠结以后会遇到什么设备,从学习角度看,思科肯定胜过华为。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50
&成长值: 2616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30
你分析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30
我问过一些人,有说华为的,也有说思科的。现在我是要你们分析分析,好在哪?不好又在哪?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30
(68.02 KB, 下载次数: 7)
16:24 上传
售价: 1 个鸿鹄币 &[]
(16.65 KB, 下载次数: 1)
16:24 上传
售价: 1 个鸿鹄币 &[]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50
网络上很多地方都在说 HCIE 。说这个认证非常的好,含金量非常的高。面对网络上的这种言论,此时应该选择哪个认证呢?我觉得有必要来说一说这件事儿,因为这个选择确实关系着以后很多小伙伴的职业发展问题,有句话说的话:人生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在意的不是你有多么努力,而是你的第一步是否迈对了方向。如果选错了,那么你越努力,距离你的目标,就会越远,那岂不是很悲剧。
关于思科职业认证,到目前为止,依然是网络界的公认的最有价值的认证。获得了该认证,全球范围内的公司、企业都会在技术方面给予认证者最大程度上的认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思科认证体系自从1993年就开始推出,经过各方面的历练发展至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这种历练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的历练,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认证。这一点从思科在全球的市场分布情况以及IT界老大的地位,就可以看的出来。所以仅仅从这两个方面而言,该认证的含金量毋庸置疑。
2.& &思科认证体系给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技术学习“渠道”,而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技术学习“平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思科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研发出来的技术不仅仅适用于思科公司的产品,而是适用于任何产品。因为,他们研发的是一种网络标准。所以我们在学习思科的认证时,学习的并不是思科的技术,而是适用于整个网络的“网络标准”。通过这种强大的开发理念,我们这些小伙伴受益匪浅,因为一旦学习了该认证,我们就可以处理任何地方的网络,处理任何的网络环境下所遇见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思科这一种类型的网络产品。所以我觉得,这个 思科认证CCIE 会让我们每个学习网络的人以后的发展道路走的更宽,更远【永远要记得:我们学习的是思科的这种标准化网络技术,而不是思科产品】。
3.& &思科 CCIE 认证的口碑:每个 IT 公司在招聘相关的网络负责人员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 拥有 CCIE 认证的人。因为获得该认证,本身就代表一种能力,一种技术能力和一种学习能力。这一点,我们很简单的通过搜索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就可以获得。在搞网络的圈子里面,部分的人都会拥有 CCIE 认证。在这个圈子里面,这已经是一种常态!这种常态也说明了CCIE的含金量以及CCIE认证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面的影响。
4.& &关于技术。我们都知道思科的很多研发人员,都是国际上很多标准化组织的成员。他们开发的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国际标准。所以 CCIE 教给大家的不是思科的技术,而是一种网络标准!很多技术研发和测试的原型都是在思科的IOS中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思科的网络设备上运行网络协议,实现很多特性和功能的时候,能够完美的支持。因为这些技术和特性就是出生在这个地方。
接下来,我们在再说说HCIE:
1.&&该认证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认证,刚刚提出没几年。就考试本身而言,完善和严谨程度远远不及思科认证。无论是市场考验,还是技术本身的考验,现在说是行业标杆,和思科认证PK 含金量,真的为时过早;
2.& &关于市场。有的公司故意放大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谈到华为在国内政府企业以及金融行业系统中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并且国内三大运营商诸多核心设备都更换成了华为的设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两国在该方面的互相抵制,纯属经济政策手段干预。和技术本身基本上没有半毛关系。另外,我们大家都知道,华为有很多的国有成分。这些机构和单位从本身的工作内容而言,也是被逼无奈啊。如果一些单位在给大家推荐HCIE学习的时候,仅仅是强调所谓的国内市场份额,从市场层面去分析一个“技术认证”,我觉得是非常不妥的。因为我们通过该认证,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技术,而不是一个单独品牌的产品。如果说这种市场份额下会带来很多网络工程师的职位的话,那这种类型的工程师的发展的局限性也太大了,因为其中所学的技术本很的局限性就很大!如果我们掌握了一种标准的网络技术,那么无论是哪个品牌的产品占据中国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我们都不用担心。让自己掌握真正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强的技术,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 &关于技术。关于技术方面,很多已经参加工作、搞过项目,接触过华为设备的人,深有体会。有些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在华为的设备上运行起来,出来的现象千奇百怪,运行效果非常的不好。并且后期还会经常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交给厂家处理的时候,如果远程无法解决,并且自己还是一个重要客户,这个时候你就会在现场发现一个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带着好几个研发人员,当场调试底层代码,试图解决该问题。我想说的是:研发人员不应该是前期在家里就将这些问题解决么?一个线上的设备出现故障,还需要研发人员到场调试代码,那这种故障,对于这种设备而言,本身就属于底层的致命错误了。这种有技术层面重大问题的产品是如何过关、出厂以及销售、上线的呢?这种对待技术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为后期工作人员带来的困扰和麻烦,让我们网络工程师心力匮乏。
4.&&关于适用性。经过对HCIE 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华为技术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有的并不具备通用性,不是网络界的标准,仅仅是华为的产品可以使用。如果我们在项目中遇见其他的产品的话,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移植性和扩展性受到严重的局限。因为我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不可能仅仅接触一个品牌的产品,而是很多厂商的产品同时出现在一个网络中。此时,就必须要求我们掌握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标准,而不是某一个厂商的技术。
5.&&关于认可度。HCIE 认证在刚刚推出的时候,考的人非常的少,并且大多数都是华为公司内部的人以及华为的代理商的人去考的。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很少会考。主要还是因为认可度的问题。该证书并没有在网络界被各个IT公司所认可。在这个阶段,更加有趣的现象是:证书挂靠和证书奖励。考过证书之后,厂商会有10多万的奖励【考“技术”认证,还给钱。这是在搞市场,而不是搞技术啊】。在这种刺激和引诱下,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人,都去考了。并且也会顺利拿到一份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前面提到很多公司为了拿到一个代理资格或者一个项目的话,会将这些拥有证书的哥们招聘进去,等到项目一中标或者一完工,就会被辞职。这种现象很怪异,并且对很多找工作的人,也很不公平,可是没有办法,公司的目标就是利益最大化。
如果我们所掌握的技术能够为公司不断的创造价值,被公司所认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简单描述,我觉得:
HCIE的发展,远远不及 CCIE。
要想在IT圈子里面走的更宽、更远的话,依然得选择CCIE。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80
华为的好找工作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70
本帖最后由 酷似韦德 于
11:01 编辑
我们不生产设备,我们只是网络世界的搬运工,
现在单独一门而已 基本都不靠谱,云时代网络通信需要做、服务器运维要做、数据中心虚拟化还是你来做、安全等级保护还是你来做、openstack还是你来整、容器技术还是你来整.............................我X 领导我学会了分身!
如果你是80后,那尽早转型,如果你是93后,那尽早多掌握多方向的知识!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0
楼主的这个问题和 学c好还是c++好一样的。
一门精通,其他的就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soso_e113:}
Powered by华为思科之争背后:思科越来越惧怕华为    与其说华为涉嫌威胁到美国通信国家安全,不如说是华为直接威胁到思科的商业利益安全。美国发起的调查表明:思科越来越惧怕华为,思科越来越恐惧竞争,思科越来越走向封闭,思科越来越变得傲慢,思科越来越背叛其价值观。
您怎么看美国对的调查结果?通信行业中所谓的“威胁国家安全”,您怎么解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美国大选、贸易保护、本土巨头思科的因素,您认为最根本原因是?
  当强势者已经预设结论时,任何调查都是走过场的形式,任何的公开辩解和自证都是徒劳的。因为强势者的逻辑本身就是其预设的结论。而不是为论证结论,澄清事实.&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的核心是商业利益,商业利益的直接体现是企业利益和市场利益。大选只是调查的背景因素,贸易保护是维护商业利益的手段而已。
  长期以来,思科一直把作为挑战其垄断地位的最大威胁,而且从不隐瞒并高调宣传,十年前的诉讼并没有致于死地,十年后的这次调查,无非是借助政府和总统大选,发起的有一次打压的活动。华为的创新,开放,活力和成长,使思科不得不使用非商业的力量,来遏制华为。
  与其说华为涉嫌威胁到美国通信国家安全,不如说是华为直接威胁到思科的商业利益安全。美国发起的调查表明:思科越来越惧怕华为,思科越来越恐惧竞争,思科越来越走向封闭,思科越来越变得傲慢,思科越来越背叛其价值观。&
您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对华为影响大吗?进军不了美国市场,对华为影响有多大?
  这种影响份正向的和负向的之分。正向的:第一,如十年前思科起诉华为是高层领导的判断:“思科通过全球媒体,甚至头版头条,‘宣传’了华为,使用户知道了一个能与思科能竞争、并且对思科有威胁的公司,这就是华为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公司,这是用多少广告都做不到的。”第二,使客户对两家公司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比较和理解。如华为广告词“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
  让美国人民和企业能够分享创新的优质、低成本和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是华为的长期追求。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决心一直未变,而且愈挫愈强。全面进军美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华为已经坚持了十年,未来不需要再等待十年了。
有很多国内媒体评论,美国是担心华为的崛起,您怎么看?华为目前已经是第二大通信运营商了,多久可以做到第一?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担心任何与美国企业可以直接竞争的国外企业,并使用各种手段予以压制。钱伯斯有着浓重的“中国情结”,年轻时在王安电脑任职的8年时间,他曾说,如果不是一个美国人,他最愿意做一个中国人。正因为如此,钱伯斯对中国企业的潜力和可能产生的威胁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十年前,在华为对思科的威胁刚露出苗头时,思科就果断拿起知识产权的武器,将华为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据我了解,2012年上半年华为已经是世界第一通讯设备制造商了。
您怎么看待华为的发展路线?哪几个阶段性的关键节点转变,您认为比较重要?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不动摇。
  从创立到97年,华为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核心是活下去,同时在探索成长发展之路;97年——05年左右,全面引进世界级的管理体系,强化华为的核心竞争力;05年之后,逐步由国际化向全球化发展。
您认为华为崛起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长期地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不动摇(见上条)。坚持自我批判,坚持开放、妥协、灰度和均衡的经营管理原则;坚持在商言商,坚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聚焦,拒绝机会主义。
华为每年投入相当资金用于研发,您认为技术研发的大比重对华为的崛起起了多大作用?
  华为十几年来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创新企业和华为所处的行业决定了研发的高投入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你参加过华为管理大纲《华为基本法》的制定,您认为华为的企业管理最成功之处在于?外界都说华为是军事化管理,是吗?利弊?
  全面引进世界级的管理体系,改造华为的组织基因,增强组织的活力,提高组织的整体能力,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全面地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军事化管理从来都不是一种商业管理模式,华为的军事管理是外界的误读。
华为总裁每次内部讲话,都会引起行业内的巨大关注,对于任总的决策,您怎么看?您接触到的任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华为有设计合理且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有完善的内部决策体系,任总更多的关注企业的整体方向、节奏和客户。
  对任总的评价见《华为没有没有密码》一文。
您怎么看华为的企业文化(外界都觉得比较神秘低调)?这对未来华为的发展会有影响吗?
  企业文化是一种假设,企业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文化的优劣还是靠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来验证,文化的传承是华为未来发展的保证。
您在华为担任高级管理顾问这些年,感触最深的一件事?
  在中国作企业尤其作一个民营的技企业太难了,如华为高层所言:欲哭无泪。
  之前我们采访华为人,他们说,华为的成功是在于艰苦奋斗和自主创新。但是国内很多企业也都这样,为什么只有华为成功了?
  华为不可复制。有时间、外部环境、所处城市、行业及企业家等诸多要素,成功是所有正能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华为有CEO轮班制度,您认为利弊是?
  任何管理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是趋利避害的。
您怎么看华为员工的持股奖励政策,对华为整个发展影响有多大?但这也造成华为股权结构复杂的一个原因,未来如何解决?
  员工持股是华为内部重要的长期的动力机制,为华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力。华为的股权结构并不复杂,比许多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简单透明的多。既然有效,没有理由抛弃,有的是优化。
华为高级副总裁丁少华之前接受采访说,华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习。您认为,华为的成功与的关系有多大?这种学习方式,国内其他企业是否可以复制?
  IBM等国外咨询公司为华为全面引进世界级管理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内企业复制困难的原因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核心价值观层面。
华为这几年大力发展手机和终端业务,您怎么看华为的战略部署变化?
  云管端是华为聚焦管道前提下实现垂直一体化的战略布局。
  华为一直与公众保持距离,但发展手机板终端必须直面消费者。从B2B到B2C,您认为华为在这方面未来会如何调整?尤其是企业对外宣传、品牌塑造方面。
  华为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华为一直在努力改变,近几年在此方面,华为已作有成效,要给华为时间。
中国,华为是少数在二十年来的产业风云变幻中持续成长,没有发生过大动荡的公司。您认为他是怎么做到的?
  以客户为中心,坚守以活下去作为公司最高和最低的战略,不断地自我批判。
您认为,目前华为最大的瓶颈是?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解决?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消除组织惰性,人力资源队伍和干部队伍能力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通过管理哲学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传承。
中兴也有低价竞争的优势,在研发上也有大量投入,为什么没有达到华为的高度?两者差异在于?
  伟大的企业有伟大的基因,小草的基因注定不会长成大树。企业的基因是其坚守的核心价值观与经营哲学。而企业经营哲学与核心价值观来自于企业领导层。
  《华为基本法》制定至今也有一些年了,您认为现在还适应吗?需要调整吗?
  华为的发展实践显然应经超越了98年的基本法,但基本法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华为一直在丰富与升华基本法(参见小文华为《基本法》在变与不变中升华)
您认为任正非掌舵华为的精髓是?
  在商言商,自我批判,实事求是、开放妥协宽容灰度。
  华为曾经犯过错吗?如何纠偏的?
  华为一路走来一直在犯错,在纠错,在自我批判中成长。
TOPS1154゜1834゜2753゜3662゜4575゜5509゜6506゜7422゜8418゜9382゜1042704゜124506゜222838゜322273゜417030゜516130゜615670゜713609゜811989゜99487゜10
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13000万人民币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华为思科命令对比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为思科命令对比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80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华为追赶思科十七年 终实现关键技术超越_网易科技
华为追赶思科十七年 终实现关键技术超越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即使国际电信市场整体遭遇寒冬,一个个世界电信巨头风光不再,或成为历史,华为仍逆势上扬,以不断创新的形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及关键技术的领导者。
追赶和超越成为励志故事
美国的思科和中国的华为,缠斗十几年,源于路由器、交换机领域的激烈竞争。
被视为技术制高点的路由器是网络核心设备,思科被公认为该领域的领导者。“在路由器、交换机等电信网络传输核心设备领域,我们追赶了17年。”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总裁查钧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2004年华为发布10G路由器,落后思科4年;2006年华为发布40G路由器,落后思科2年;到2010年发布100G产品时,华为已追平对手;2012年,华为开启400G路由器时代,将思科甩在身后开始领跑。
日,华为在全球发布400G路由线卡实物,当思科9个月后宣布其CRS-X产品将于2013年底支持400G传输能力时,华为的400G核心路由器已在全球开始商用部署。如今,华为成为该领域唯一可以规模交付使用的供应商。而开发出1T路由器这款可满足未来超宽带时代的产品后,使华为在2013年继续领先。
2012年9月,华为成功实现了全球最大容量集群路由器搬迁工程——中国联通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集群路由器搬迁,这是中国通信业界首个思科集群路由器的搬迁。
“13张城域网、110多条干线链路、280个G的流量、50多万条路由,要保证将如此海量的数据,如此复杂的网络链路和路由关系从思科的设备安全切换到华为的设备上,对我们是一次大考。但华为做到了,通过充分的提前仿真环境演练,我们3分钟就自动完成所有路由的收敛和业务的无损切换。”查钧说。
中国电信163和中国联通169是中国最重要的两个骨干网,承担着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一些核心路由器,思科设备一度占到70%—80%的份额。此次“大搬迁”证明了华为路由器在干线上不仅有能力新建,也有能力搬迁,成为其超越领先的关键标志。
“目前我们在技术上至少和这些领袖级公司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查钧说。而这段从追赶到超越的历程,也成为华为内部的励志故事。
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技术领先者,中国巨大的本土市场给予华为产品大规模应用的机会,虽然在海外市场份额相对还比较低,但华为的增长很快。目前除美国市场以外,客户的选择均“在商言商”,查钧说:“资源有限,我们要把优势资源投入到其他市场,聚焦那些信任华为、选择华为的客户,帮助客户打造面向未来大数据时代的超宽带网络,支持业务成功。最迟明年,除美国以外的运营商IP市场,新增份额我们会超过思科。”
技术实力巩固领导者地位
华为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周期远远短于竞争对手,为华为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思科等公司产品推出周期需要3—5年,华为只需要18个月,怎么做到的?技术上的突破和领先,研发能力长期积累是关键。
华为认为,在产品上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利润会薄得像纸一样。
华为物理平台与其他厂商没有多大区别,但在数学平台上形成了和西方公司的差异。比如,由于在数学算法上的突破,实现了2G和3G硬件平台的统一。这种平台统一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节省50%的成本,一般能够节省20%—30%。现在2G、3G、4G都可以做在同一个硬件平台。同样由于数学算法上的突破,一个天线产品能够支持10个不同频段,客户因此不需要安装很多天线,反映出来华为产品的成本比较低,背后实际上是技术实力的支撑。
专利的数量尤其是核心专利的数量对企业意味着创新能力,也是对一个行业发展的贡献和地位。
“第一次,一家名叫华为的中国公司在2008年名列《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超过了日本松下和飞利浦。”2009年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华为凭借提交的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名列创新榜首。
网络领域核心专利上,华为在波分领域遥遥领先,拥有70%的光传送网领域核心专利。接入领域雄厚储备,拥有54%的数字用户线路领域核心专利。IP领域专利快速增长,拥有30%的IP领域核心专利,仅2012年就有3575项专利授权。同时,作为新兴网络技术标准的主导力量,目前华为在150多个各种标准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组组长等核心职务。截至2012年,华为已在全球成立16个研发中心,28个与客户共同建设的联合创新中心,并与西班牙电信、沃达丰、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等全球顶尖运营商一起定义下一代网络。
即使在草创阶段,华为也把微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2012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48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3.7%,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90亿美元。
“华为的产品竞争力来源于对客户需求的重视和挖掘。”查钧说,尽管早期华为的产品并不完美,但只要一出现故障,华为的工程师就会尽快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华为甚至还为客户提供过称之为“守局”的服务——设备安装开通后,工程师还在现场守护,以防有问题时及时排除,短则几天,最长几个月,设备稳定后才撤走。无数个国际大公司无法提供服务的某些客户特定的微小而恼人的需求,华为却能够低成本、高效地解决,从而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任正非在4月发布的2012年报CEO寄语中谈到,华为之所以可以进入到世界强手之列,就是因为20多年来始终坚持“力出一孔”的理念。聚集在一个目标上持续奋斗,从未动摇过,从而产生今天这么大的成就。“力出一孔”就如同水在高压下从一个小孔中喷出来,力量大到可以切割钢板;气流从一个叫拉法尔喷管的小孔中喷出,可以把火箭推向太空。
本文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科 华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