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证券 港股投资者接下来会呈现一个怎样的趋势呢?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港股风云
胜利证券:港股本周呈现震荡调整的趋势
来源:胜利证券
  港股昨日出现微调,主要因投资者获利回吐。周一美国股市收跌。标普500指数在上周创5年新高之后回落。市场等待明天将要开始的企业公布第四财季业绩期。投资者开始密切关注上市公司对第一财季的展望。未来债务上限问题还会不时的纠缠著市场,不过经历过几次这样的风波,市场对其已经麻木,而A股连续上涨后也出现超卖,短期有调整的需要,预计港股本周呈现震荡调整的趋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港股投资7年心路:一个老兵遭遇的教训
港股投资7年心路:一个老兵遭遇的教训
&A、H股之间的巨大差异使无数内地投资人前仆后继,或出师不利,或折戟不前,或斩获甚丰。本文作者在07年本想搭乘港股直通车东风而进入港股市场,不曾想期间经历了断崖式暴跌、价值投资陷阱、咸鱼翻身等种种,重新回味梳理,有经验可参考,有教训可汲取。本期港股那点事先分享作者投资中遇到的各种陷阱和教训,下期再分享作者的成功经验,供大家参考。
搭乘港股直通车一场空
2007年8月中旬,国家管理局宣布要开通港股直通车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市场罕见大牛市的大量民间资本情绪高昂的通过各种渠道闯了出去,这也许是市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资本跨境流动。从2007年9月到2007年11月初的那两个月,或许是的内地公司股价走势第一次A股化的时期。甚至很多年轻的QDII基金经理一边叫嚣着要争夺国企的定价权,一边感叹着在香港随便买什么股票似乎都便宜。而其他杀向香港市场的内地资金,也在疯狂地享受淘到“便宜货”的成就感。
当时我觉得上证综指四五千点下的A股真的太贵了。正逢国家宣布要在天津搞直通车试点,便开始对相比A股要便宜很多的港股开始了研究。最初选中的股票是和,当时中航科工1.5港元,上海复旦0.9港元,实在便宜!冲动之下我找了家内地券商在香港的子公司开了户,打了钱,开始了港股投资历程。
满仓买进的中航科工平均成本才1.6港元。当时正值A股市场的创下300元历史天价,又恰逢中国的大飞机项目重新启动,军工产业里一些个股被看好成为下一个中国船舶,我想起了和上世纪70年代成功投资军工股在熊市里获利几十倍的案例,期待中航科工会成为中国的(那时中航科工持有的四家子公司东安、哈飞、昌河、洪都的股权市值是香港上市母公司市值的2倍)。
2007年底,恒指突破30000点后开始见顶回落,当日下跌超过千点。而那天,中航科工继续逆势大涨,创下了2.6元的新高。那天看着惨跌的恒指,和自己账户里坚挺的中航科工,豪气满怀。不过好景不长,中航科工也同样步入了调整趋势。
短暂的狂欢过后是苦涩的回忆,最终没能成行的港股直通车,变成了外资机构掠夺内地投资者的“运钞车”,在港的外资们借势狠狠收拾了国内无知无畏的“傻钱”们。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进入了危机,香港恒指暴跌。期间,没有业绩支撑的题材股,相比业绩优良、派息率稳定的蓝筹股,总是跌起来更快。当时中航科工由于业绩亏损,在2008年秋天雷曼事件爆发、全球寻底时,最低竟然跌到了0.4港元。不单如此,其他国企股和香港的中小市值个股同样跌得很惨,股价跌去90%以上的比比皆是。如0.3港元的上海复旦、0.6港元的、0.5港元的、0.5港元的、1港元的、0.4港元的、0.2港元的、0.1港元的等等,但很多之后几年大涨10倍甚至30倍以上的牛股就此也诞生了。
那是一段让人绝望的日子,2007年底时的群情亢奋和2008年底的哀鸿遍野形成了剧烈的反差,让人觉得恍如隔世。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港股跌幅远远大于A股。2008年底的港股市场,让人仿佛又穿越回到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多少人一场梦醒之后才会感到10年股市其实就是一场空。
相比A股市场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历时几年、经历过一波一波的反弹后,不断创下新低的缓慢下跌,港股市场那种简单粗暴、一步到位式的快速崩跌,的确让人感觉措手不及。中航科工在整个2008年上半年股价总体还是在1.2-1.5港元之间波动,我还期待着有机会能在未来市场转获得利润。但9月雷曼事件爆发,港股彻底崩盘,从9月9日到10月28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中航科工迅速暴跌到0.4港元。我当时基本上被跌傻了,根本忘了止损该怎么操作,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金融危机,和投资人陷在金融危机中是怎样的真实感受。幸好曾经有过2001年那场期铜的爆仓经历,让我那脆弱的小心脏能勉强扛住了2008年那场令人撕心裂肺的暴跌。
那时还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我们这些喜欢买中低价港股的内地投资人,买的不是股票,而是和当时A股权证那样的波动性极大的投机工具。区别只是权证是有到期日的,而港股这些中、小市值的股票没有明确的到期日而已。2008年底港股最后暴跌时,很多股票在暴挫后快速反弹的幅度更是印证了这些中、小市值个股在市场大幅波动时的权证属性。当时在港上市的中型央企,2007年最高价是38港元,雷曼事件时最低跌破了1.5港元;之后两周内,股价迅速反弹到了6港元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的巅峰时刻让无数投机高手在这个时点获取了丰厚利润,但无数在港股直通车消息刺激下涌入香港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很大部分却都成了这个市场上的累累白骨。
Tenbager可遇不可求
2009年初,各国政府联合救市,全球股市一起大反弹。中国政府更是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惠及了港股市场。很多2008年跌残了的个股都开始快速反弹,中航科工也很快反弹到了1.2港元。心有余悸的我,按照A股市场那么多年的经验,认定其股价要有深幅回调。因此,就在1.2港元左右卖出了中航科工,一半仓位买入了0.6港元的,一半仓位买进了0.8港元的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海集优。
2009年3月的某天,我去淮海路上海香港广场拜访一个朋友。当时香港广场正好还在改造,只看到铁皮上油漆喷着几个大字,香港上市公司,代码01125。我那个朋友正好是香港广场的项目经理,他告诉我,自从新加坡著名开发商凯德置地战略性入股丽丰控股之后,凯德置地派来的管理人员主导了香港广场的这次改造;首先就是清理掉脏乱差的电脑城;之后又在香港广场北楼引入APPLE的专卖店,南楼则引入Tiffany、Cartier等几十家世界知名奢侈品牌,香港广场的业态将彻底改变。他还和我讲了商业地产业态对物业价值的影响等等,我很认同这些世界级品牌的入驻,会显著提升香港广场的物业估值这个事实。
当时丽丰控股的股价才0.09港元,总市值才7亿多港元,不到改造后香港广场一栋楼的价值。由于香港地产股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净资产的,所以当时丽丰控股的每股净资产高达0.8港元。我那时真的觉得发现宝了,虽然香港这类仙股中老千股很多,而丽丰控股的控股股东丽新系林家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口碑确实不咋地,但老千股常用的合股行径似乎没怎么干过;况且凯德置地这样的知名集团战略性入股后,我判断丽新系应该更不会搞那种下三滥招数,何况凯德置地的入股成本是0.4港元,处在深套中啊!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趁反弹出掉了上海集优,0.09港元前后分批买入了丽丰控股。
台风来了,母猪都会飞上天,2009年春的估值修复是真的好做。我买入丽丰控股后没多久,股价就开始大涨,一个月内,股价最高就到达了0.27元。考虑到它的高净资产,而且丽丰控股不同于丽新系旗下其他企业,它的资产和项目全部都在内地,主要集中在广州和上海,物业升值潜力很大。在4万亿政策刺激下,行业快速复苏,它当年只有5倍的PE,而另一地产股合生创展,曾经在2004年到2005年间,因为超低PE、超低PB、以及持续大幅增长而一年涨10倍。我那时觉得丽丰控股说不定也会出现类似的机会,希望等待它成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只tenbager股,最后傻乎乎的拿了一年,发现企业虽然业绩增长,但连一分钱红利都不给,才在2010年春以0.24元卖了,丧失了一年的时间成本(幸好卖了,2011年该股低价高比例配股,股价又跌回0.12港元)。这就是一例价值投资陷阱的案例。
若干年后,我看到私募基金大佬重阳投资的裘国根先生的一段观点,他讲tenbager股票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只股票在上涨5倍甚至10倍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并且容易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使得上升趋势夭折。普通投资人不应该去追求tenbager,而应该去追求一只比较有把握的股票相对确定的50%或者100%的升幅。可惜当时我不懂这个观点,耗费了很大的时间成本去等丽丰控股更大的涨幅,之后用了几年时间,我才在市场的波折中慢慢领悟这个观点。
的确,相对而言,如果你对某家公司研究得比较透,对趋势也比较确定,赚到当中确定性很高的某段利润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过了某个涨幅之后股价的走势,已经不在我们最初所谓的确定性里面了。这个时候如果继续持股,其实就是很危险的赌博行为,随着企业基本面、时间、外部环境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不确定性在呈现几何级数的累加,投资人继续赢利的概率直线下降。如裘先生这样的机构投资人,拥有一批调研能力很强的研究人员,尚且对很多投资标的的长期发展趋势无法把握,更何况大多数无法拥有这些专业优势的普通投资人呢?与其去追寻一个tenbager的遥远梦想,不如去认真寻找一段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哪怕每段只有30%,甚至更少!我相信每个投资人都会碰到属于自己确定性很高的投资机会,把握住了,才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操作,现在看来也更容易规避那些所谓的价值陷阱。
当时我的另一只股票是0.6港元买进的中国软件国际,买进的逻辑很简单,它和A股的都是信息产业集团的子公司,主营业务也差不多。2009年3月,中国软件在A股市场暴涨了3倍,股价涨到30多元。而中国软件国际才几毛钱,我觉得很便宜,就买进持有了半仓。一直持有到了2010年3月,中软国际股价开始大涨,突破1.5港元,之后陆续出掉。我其实并没有对其业务有太深入的研究,纯粹是因为和A股的比价效应差距太大而选择的标的。这种纯A股式思维的选股方式在2009年的大反弹行情中的确行之有效,但在之后的港股选股操作中也让我吃了大亏。
又一价值陷阱案例
2010年3月,相继清仓中软国际和丽丰控股后,我发现自己的账户经历了从2007年初到港股市场一个月账面浮盈50%,到2008年最惨的时候账面本金浮亏70%,再到2010年3月盈利超过80%(按照2007年入市的本金计算)。我不由有点小得意,但同时发现,中航科工竟然在中央政府大力扶持军工产业的政策指引下不知不觉已经涨到了4港元。换而言之,如果我一直持有中航科工,不来回折腾的话,当时账户总赢利能超过120%。
我忘记了,投资是需要休养生息的,反弹了一年多的恒指也该有调整了。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人民币还在不断的升值,港币一直跟随在贬值,而我那时还并没有放弃港股市场投资的打算,每天睡觉都会感觉第二天醒来自己的钱又变少了。那种奇怪心理暗示,一种非常迫切的想要继续扩大胜利战果的心理,让我又一次在港股市场之后的调整市道里,陷入了新一轮的亏损怪圈。
我急切寻找下一个合适的投资标的。当时正好吸收合并,我觉得机会不错,在最后停牌前,短线投机了一把,又赚了8%左右,信心更足。到了4月底,拟13港元私有化,较会德丰地产停牌前溢价了144%。会德丰地产复牌后,股价立马飙升到12.52港元收盘,当日上涨135%。
我当时意识到,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很多香港上市公司在股价远远低于净资产后,控股股东经常会使用私有化的方式来实现股东价值,199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香港上市公司就经常这么做,甚至也不例外。而2009年港股市场反弹过程中,已经有、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启动了私有化方案。
根据这个思路,我找到了一家上市公司中国地产。这家公司刚公布2009年年报,按照香港的会计准则,是可以计算房地产物业的增值部分进每股收益的。按照这个计算标准,该公司2009年的年报利润竟然是每股收益5港元多,每股净资产15港元,按照当时2.5港元不到的交易价格,PE竟然只有0.5倍、PB0.16倍,简直低得让我无法相信。不过有了丽丰控股成功投机的经历,我还是相信会有天下掉馅饼的好事。
当然,我也研究了一下该公司的过往历史,公司老板为台湾地区地产商汪世忠,常年在中国内地发展,擅长资本运作。2003年曾经低价私有化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但是小股东却无法享受相关收益。而2010年,中国地产集团旗下的另一个大型项目上海静安协和城也公告要进入建设后期。我实地考察过几次,工地很安静,工人开工不是很积极,项目施工进度看上去很慢。相关资料显示,该项目地皮汪世忠在1992年就已经拿下了,一直拖到2007年,汪世忠借之前的项目上海康城出色的销售利润,把旗下原来私有化的地产业务重新包装上市后,才在15年后再次启动建设静安协和城项目。
中国地产虽然上市后账面利润很高,但一直没有给股东任何的分红。而且静安协和城项目进展缓慢,开发商很明显有捂地的嫌疑。不过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能拥有那么大一块的地皮建造项目的开发商,几乎也就中国地产一家,整个项目的价值的确远高于中国地产股票的总市值。而且中国地产大股东持股在70%以上,该公司被私有化的概率似乎真的很高。
也许是短线的运气用完了,该股在我买入后就进入了调整期,股价很快下跌了10%。而这时由于2009年及2010年上半年房价涨幅非常大,政府开始在各大城市推出限购措施。我感觉对高端房地产这块会有影响,而且我一直对投资民企上市公司,尤其是有历史劣迹的民营企业更是顾虑重重。因此,我选择了止损操作。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丽丰控股、中国地产这类控股老板在资本市场口碑不佳的上市公司,虽然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很靓丽,但是从不分红,还经常做些对小股东不利的资本运作。这种公司在香港资本市场,属于典型的价值陷阱类公司。在价格之后短期有催化剂支持的情况下,如我当初买丽丰控股时,可以有短期的投机炒作机会,但是长期看,股价仍然长期处于0.2元以下。在没有利好消息刺激的情况下,股价会一直保持很低迷的状况,如中国地产,股价长期处于缓慢阴跌的状态,现在已经低于2港元。虽然它的每股账面净资产值按照2013年度的年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6港元,但依然无法刺激股价。
未能顺时而动
这时,我一直关注的A+H股公司广州药业表现异常出色,我突然想到,不管是牛皮震荡市或者熊市,医药类和消费类公司股价一直长期坚挺。相对而言,我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涌现出长期稳定上升趋势的个股似乎更加容易。
正好港股医药类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在2010年内连翻了6倍,气势逼人。而同时我发现这家公司经常和另一家内地著名的医药公司中国制药(现更名)行业比较相似,股价经常有联动效应(又是做A股的习惯性思维)。而按照中国制药2009年度(EPS0.6港元)和2010年半年度(EPS0.3港元)的业绩,对应当时4港元左右的股价,动态市盈率只有6.5到7倍,PB才1倍左右。大股东石药集团的背景也不错,由而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长蔡东晨也是行业知名人物。我觉得这是个值得中期投机的标的,就在4港元左右全仓买入。
我当时对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没有进行特别深入的研究,只是感觉看上去不错,这种思维让我此后遭受了在港股市场上的又一次重大亏损。而此时,日历已经翻到了2011年度,希腊政府的国债违约,吹响了欧债危机的警报声,又一轮新的金融风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逼近。
希腊的债务问题彻底恶化,开始拖累整个欧洲的经济,也影响了一些中国对欧洲出口企业的业绩。中国制药当时主要盈利点就是维生素C原料药,一个很重要的利润来源是出口,尤其是欧洲市场,在过去那几年增长比较快。
中国制药在2011年初曾经有过一段短线上涨到5港元的时间,我憧憬它会走出像2010年联邦制药一样的走势。等到当年3月2010年年报公布,由于2010年下半年中国制药业绩大幅下滑,股价迅速下跌到我的成本价。我参考了它过往的优良业绩和稳定派息,认为即使如此,也能保持0.3港元以上的每股收益、10到15倍的PE,这对医药股来说,足够维系其估值了。但欧债危机让中国制药出口增长这块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国内过去几年由于维生素C原料药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大小厂商一起进行扩产。根据数据,当时国内在建的,在年陆续要投产维生素C生产线的产能,是2010年市场需求量的近一倍。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逼近,而我还沉浸在这家公司过往的辉煌业绩上。
之后半年,中国制药股价开始了缓慢阴跌,股价腰斩,而2011年9月公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业绩下降幅度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在全行业产能过剩、业内企业大打价格战的竞争环境下,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迅速恶化,我的判断严重失误。
我从中总结的教训是,医药股里原料药公司具有很强的化工股的属性,业绩波动非常大,和一般业绩稳定的具有属性的医药类公司性质不同。
而且,海外的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对这类大公司的关注度和研究覆盖程度比较高,通常对其基本面的变化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因此这类公司走势,基本会提前反映其基本面的变化。
2011年注定是个多事之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而在2011年8月发生了中概股财务造假事件,中概股股价大面积雪崩。这也蔓延到了港股市场,很多科技类公司股价也开始大跌,业绩的烫金开始慢慢剥落。
我当时一直比较关注几家科技股:上海复旦、、中国软件国际、长城科技。我在中国软件国际上收获颇丰,而浪潮国际那时和中软国际股价走势一直有可比性(又是做A股的习惯性思维)。
当时浪潮国际股价从最高1.4港元下跌到0.4港元以下,虽然业绩大幅下降(后来亏损),但我想复制在中国软件国际上的盈利模式(趁业绩亏损买入,趁业绩扭亏和大市反弹获利),抄底浪潮国际。
在中国制药股价前期破位套牢后从3港元多下跌到2港元,浪潮国际股价从0.4港元下跌到0.2港元的过程中,我开始做起了两只股票之间的差价交易,持续做了4个多月。虽然最后两只股票价格都腰斩了,但我的亏损额控制在了40%以内。
那又是一段痛苦的投资经历,也让我明白仔细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有多么重要,而不是用A股市场那种纯粹靠比价效应来选股。
在海外的成熟市场中,机构对所覆盖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得都很透彻,很少随意地去跟风炒作一些短期虚无的概念。我想在浪潮国际上复制抄底成功的模式,这种A股市场比较有用的对低价题材股的抄底炒作在港股市场几乎经常失效。投资者如果不对个股的基本面研究透彻,在跌势中抄底经常容易抄进一批僵尸股。
本人喜欢研究大盘趋势,板块及个股热点分析,追求稳健投资。
微信: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QQ:(都市田园)。
欢迎关注:开门红股侠--的博客
本博主更多实盘记录请见:
本博主关于大盘波段峰谷走势分析请见:本博客\波段峰谷预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私募大咖谈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港股投资趋势|2017港股通投资论坛:大咖共话港股投资机会|私募|港股通|互联互通_新浪视频
私募大咖谈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港股投资趋势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所属专辑: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两地投资者结构新趋势:港股“A股化” A股“国际化”_凤凰财经
两地投资者结构新趋势:港股“A股化” A股“国际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港股激烈博弈,A股机构抱团,两个市场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影响。&港股正处于我经历过的最动荡的阶段&,一位曾于大型港资基金公司任职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尽管坚定看好港股明年的走势,
港股激烈博弈,A股机构抱团,两个市场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影响。&港股正处于我经历过的最动荡的阶段&,一位曾于大型港资基金公司任职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尽管坚定看好港股明年的走势,但钱会越来越不容易赚。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投资策略甚至市场的整体走势;这在今年的A股和港股市场已经得到有效验证。就港股来看,年内南下资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不断加强,加速了&港股A股化&的演变。除了传统的蓝筹股之外,市场中以腾讯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表现抢眼,这正体现了内、外资对核心资产理解上的差异。A股亦是如此:伴随场内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高,市场投资偏好由此生变,年内A股分化加剧。未来,国内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外资的流入还在持续巩固当前的投资偏好。任何趋势的形成,都非一蹴而就。在港股市场上,内外资就定价权的博弈开始激烈,做空事件与阻击战频发。A股市场上机构的抱团,推动着价值投资的回归,也加剧着当前的分化;部分板块和个股可能正在失去流动性,龙头化趋势愈发明显。港股&A股化&持续提速港股今年的上涨,与资金南下有密切关系;后者不仅为港股带来了增量资金,更引发了投资逻辑的变化。腾讯连创新高、众安与阅文接连获超额认购,新经济公司开始取得溢价,正体现了不断崛起的内资势力对海外人民币核心资产的理解。&港股A股化&进程打破了港股原有的投资逻辑。在这个岁末,港股依然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各大机构年度策略会上的港股专场常常人气爆棚,以推介港股上市公司为主的各路论坛和路演也座无虚席。从市场研判来看,对港股普遍乐观。多家券商策略报告以&慢牛&来概括港股的现状,并看好明年港股的走势。内资对港股市场的兴趣和信心,还可以量化得体现在数据上。沪港通在日开通,深港通在日开通。据沪深交易所的披露,截至今年末,沪港通运行三年以来的累计交易额达6万亿元;深港通运行一周年后,累计交易额1.29万亿元。从资金的流向来看,截至日,北向资金的历史净流入为3385.98亿元,南向资金的历史净流入为7192.81亿元。整体来看,&南热&的特点更为明显。&除了沪港通的南下增量资金外,内资在港股的沉淀资金还包括通过港资券商开立账户、以及此前已经通过合法途径实现资金出境而进行港股交易的这部分。加在一起看,内资在港股的话语权这几年有明显的提升。&觅确投资基金经理杨艳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以&港股通&交易标的为例,年内南下资金在港股多个领涨板块的平均持仓比例已超过流动市值的10%。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在哪里?在杨艳看来,内地资金做资产配置的意识不断加强,资金出海并流向估值更具优势的港股是必然趋势,近几年的互联互通更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港股市场有大量的内地企业,内资对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理解更为深入,对&核心资产&的界定会与外资有较大差异。比如,相比外资纯粹从&基本面&数据给予定价,内地资金更愿意从&成长性&方面给予估值溢价。同时,港交所仍在加大制度建设和改革,在发行制度上进行调整,这对新经济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相信更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还在持续,这同时也成为强化资金南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推动港股大涨和&A股化&进程的还不仅仅是南下的资金,外资也添了一臂之力。&在内资话语权崛起的过程中,外资的投资逻辑也开始有些动摇。比如在今年几家大型科技类公司的IPO中,外资认购也很积极,生怕抢不到&下一个腾讯&。&杨艳称。在过去,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以外资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杨艳表示,这类资金在投资港股时会紧盯与国内经济走势的关联性,对系统性风险的敏感度高,偏好大蓝筹,对成长股的挖掘能力极为有限,长期以来的逻辑就是买低估值以及高分红。但伴随这一年来港股行情的演绎,尤其是港股中型公司超预期的盈利增长,外资也开始借鉴内资对核心资产的界定。而更宏观的背景是,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中资企业盈利持续向好,未来几年以港股为代表的中国优质&核心资产&将成为全球资金必配的全球优质&核心资产&。而目前,欧美配置在港股的资金主要来自指数ETF等被动资金,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配置仓位比例仍然较低,增配港股将是趋势。港股的定价权之争&港股A股化&是从&外资主导&走向&内外资均衡&的过程,但也是融合与博弈并存的过程。在内资话语权提升的过程中,外资会观望和借鉴,也会就定价权与其发生激烈对抗。年内发生的做空事件与阻击战,并不是偶发,未来或还会频发。&今年最大的感受是,港股正处于我经历过的最动荡的阶段。我非常坚定港股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但现在真是随时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位曾于大型港资基金公司任职的高管直言道。多空势力的对决,是最为直观的表现。该高管回顾道,在今年上半年,多家内地的科技、汽车、地产企业接连遭遇做空,频率较以往有所提升;但部分做空也遭遇了阻击,股价迅速回升,这与内地资金占比提升有密切关系。该高管表示,港股市场拥有T+0的交易制度与丰富的做空工具,外资对做空非常敏感,一旦业绩未兑现或存在其他利空,会快速启动做空并套利离场。而对部分有过&业绩劣迹&的公司,也很难再建立信任感。除此之外,&老千股&与&壳股&也是港股顽疾,并且部分个股实则被某些大资金所控制。上述港股特有现象都极易触发个股闪崩,这将加大内地资金的投资难度和风险。&内资股被沽空和内资反击不会是偶发事件,这种博弈和冲突在未来还会频发。&该高管强调。事实上,除了做空事件等极端情况之外,内资与外资在投资逻辑的差异与分歧也非常明显,双方对于港股定价权的争夺仍很激烈。在近期一场机构策略会的专场上,内外资机构就关于港股做空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有对冲基金人士表示,明年部分香港市场的内资科技股或存在做空机会,并列举部分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但这一观点随即遭到后续发言的机构人士反驳,理由则是前述个股符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发展趋势,如果对标A股相应行业龙头估值来比较,甚至目前还可继续加仓。&从绝对规模上来看,外资依然是当前香港市场占比最大的资金主力,风格偏好和投资逻辑依然平稳。并且外资的持仓周期很长,一般在1至3年左右,偏向于流动性良好的龙头股。& 在杨艳看来,明年的港股市场除了龙头和蓝筹股依然会受追捧外,自下而上地选择中型成长股也存在新的投资机会;但同时, ,由于不同的投资逻辑所引发的超涨个股被做空的事件仍可能出现。&A股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投资者结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也已在A股市场显现。机构占比提升、外资机构进入,A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年内A股最大的变化,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你可以直观理解为市场上来了一批比你有钱、投资期限比你长、预期回报比你低的投资者。这批投资者对于核心资产的预期收益,是显著高于现有投资者的。&博时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王俊总结道。世诚投资总经理陈家琳在概括年内A股的走势时,笑称&猜中了结果但没猜对过程&。在他看来,即便市场对大盘点位有较准确的预测,但市场的板块分化、板块的内部个股分化都可能是超预期的。这种背后是市场流动性的分化;有限的流动性集中在数量更少的股票上,更多的股票正在失去流动性。&造成这种分化的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由于监管趋严而带来的整体影响,另一方面就是A股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越来越高。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习惯与散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陈家琳称。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另一变量,来自外资。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就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内外互联进程加速,今年已经出现资增配A股的迹象。而伴随纳入MSCI,借鉴其它市场的表现,外资在初期会更为关注价值蓝筹股,有业绩支撑的消费白马股、各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可能率先受益。不仅如此,A股对外开放力度还在不断提速。除A股纳入MSCI将在明年正式启动外,未来,外资参股金融机构的比例限制有望进一步放开。今年以来,随着美国富达国际成为境内首家外商独资企业并获得A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后,包括瑞士瑞银集团、新加坡淡马锡控股、英国英仕曼基金、香港惠理基金、美国景顺基金、英国安本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美国路博迈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全球性投资机构,也先后获得外商独资境内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海外投资机构将可以直接投资于境内市场。此外,还有超过30家全球投资机构均在中国成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这为后期申请境内私募管理人资质奠定了基础。中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秦培景预计,A股的风险收益比在全球股市中亦较优,考虑到之前的低配和渠道便利化,外资重估中国后会持续流入A股;预计明年末外资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会从目前的2.3%提升至3.4%。陈家琳则表示,制度和环境的改善对外资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规模会是个&天文数字&。机构化、国际化是影响A股明年投资逻辑的重要变量之一,也将强化价值投资的逻辑。&在MSCI纳入之后,外资就要真金白银的买入。按照外资的投资风格和逻辑来看,不一定会觉得当前A股的蓝筹在全球市场的横向比较下显得贵。&杨艳表示,之前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投资逻辑是估值便宜、有分红;但这些逻辑在当前A股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外资也在学习和借鉴国内的投资逻辑,以业绩增长来判断股价的贵贱。其还举例称,能体现外资逻辑变化的典型案例是茅台,在茅台大涨之前市场以为涨的是估值,后来发现涨的都是业绩;到后期,外资对茅台的预期一度要比国内机构还要乐观。但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外资机构增配A股,也给市场带来新的挑战。杨艳称,国内散户过去习惯于押注风格切换、题材轮动,喜欢用大小票来进行区分;当回顾今年的走势时,发现过去的一些逻辑在失效。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相信未来境内的投资者也要具备一定的全球投资视野,更加习惯从企业基本面出发,自下而上的寻找具有潜力的投资标的并买入持有。这种变化也将会进一步加剧目前A股当前的分化, 部分板块和个股可能会失去流动性。&
A股复盘大师【fupan5988】: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国际iMarkets
第一财经网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国际iMarkets
第一财经APP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澎湃新闻网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国际iMarkets
没有更多了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528
播放数:289719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股投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