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贯标风险管理定期监控产品怎么写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初创公司,都应该重视知识产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范其他法律风险。本文为你介绍如何防范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1、企业高层意识到法律风险是关键。
  法律问题不仅仅是律师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整个管理团队在相关责任产生之前就必须考试的商业问题,领导人意识到法律风险的存在并管理该风险,是迈向法律预防性实践的关键,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属于法律风险的子项,同样不例外,因此如何建立建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家必须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以及全体员工必须树立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企业法律风险意识。
  2、需要建立建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防范与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首先要建立建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要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需要建立建全专业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其中,并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外包专业支持产权代理公司管理)。
  3、必须抓好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合同管理、授权管理、注册与监测管理。
  加强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管理制度,可以明显的从&嘀嘀打车&案中看到,正是因为当初在品牌保护意识,在获得之后大肆作推广,还是忽略着品牌的保护,直至被&&
  因此建立知识产权合同管理,授权管理与注册与监测机制, 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打击侵权。
  4、合资合作过程中需妥善保护好知识产权。
  从联想入资&嘀嘀打车&案件来看,我们难以想象联想也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在入资前并未做好&尽职&调查,并由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值得警醒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维警醒,品牌、专利、也是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入资,目前合资过程中可能急需资金的缘故往往忽略自身品牌和专利技术的价值,入资方通常采取以下手段让甲方的价值在合资合作中暗暗的流失:
  (1)将甲方商标有偿许可给合资公司使用,甲方取得一定的利益,但合资过程合资公司尽可能的减少甲方频次或定位于低档商品上,久而久之商品的品牌价值流失,成为鸡肋。例如&白猫&洗衣粉。
  (2)在合资过程中直接放弃使用甲方商标,直接使用入资方商标,甲方商标即没有用武之地,淡出市场。
  (3)合资过程中甲方本可以将在自己名下,却实际注册在合资公司名下,将商标权益拱手让入资方。
专业站首席律师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最新解决方案
如果带走的资料属于商业秘密,那么离职者的行为涉嫌侵权,即侵犯商业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 ...
因专利侵权进行证据收集时,大致从以下方面:1、有关侵权者情况的证据;2、有关侵权事实的证据;3、有关损害赔偿的证据;专利权人可以向侵权者要求损害赔偿,要求损害赔偿的金额可以是专利权人所受的损失。但专利 ...
按规定,专利侵权赔偿诉讼中,对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依次按照以下方式确定:1、权利人因被侵权所遭受的损失;2、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3、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一般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 ...
专利申请只是获得受理,但尚未授权的,就还不受专利法保护。对于发明专利申请,在公开后也仅仅是获得临时保护,权利的行使也还是要等到授权之后才可以。 ...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以下处理:1、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2、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3、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 ...
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办理商标续展的,但必须在递交商标续展注册申请的同时,递交补发商标注册证申请。 ...
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也称作版权。很多人对于什么是著作权并不熟悉,以致于当自己的著作权受到他人侵犯时,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做。找法网小编为您对著作权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欢迎您前来阅读、参考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那么侵犯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是会犯罪的,那么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刑事认定是怎样的?找法网小编跟大家说说,请看下文:
专利权属于知识产权,很多人对于什么是专利权并不熟悉,以致于当自己的专利权受到他人侵犯时,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做。找法网小编为您对专利权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欢迎您前来阅读、参考。
  知识产权也叫作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利人对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知识产权诉讼其实就是指的涉及知识产权的各种的诉讼。那么关于知识产权诉讼的取证范围是什么?在下文中,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知识产权诉讼的取证范围的内容。
商标权属于知识产权,也称作工业产权。很多人对于什么是商标权并不熟悉,以致于当自己的商标权受到他人侵犯时,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做。找法网小编为您对商标权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欢迎您前来阅读、参考。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门推荐:
400-676-8333
微信扫一扫,关注找法网原创:浅谈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我的图书馆
原创:浅谈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作者:韩婧&&&&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以概括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并且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知识产权事项。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或争夺新兴市场份额,企业已将知识产权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梳理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知识产权风险;然后阐述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四项原则加三个核心的体系构建思路;最后提出了几项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建议。& 一、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一)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不同知识产权风险,本文按照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梳理了各环节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1.研发环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1)研发前未经检索导致重复研发;(2)研发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术内容被公开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无法获得专利保护;(3)保密措施不当、管理不善或者核心研发人员流失而导致技术和产品被他人模仿、抄袭;(4)研发前未做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导致产品侵犯他人在先权利;(5)与其他单位合作中,未能明确约定技术成果归属而导致自树竞争对手或者技术成果被竞争对手合法使用;(6)与研发人员约定不明而导致知识产权权属纠纷。2.采购环节生产资料采购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采购环节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是企业采购设备、仪器、材料、部件等生产资料因侵犯或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导致的侵权风险,以及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索赔纠纷。因为权利人可以向供应链上任意厂商主张权利,企业因采购、使用涉嫌侵权的生产资料也可能成为被告。一旦涉诉,企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应对诉讼案件,还可能遭遇被控侵权的设备、材料等无法继续使用的窘境。如果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供应商保证和赔偿责任,企业很难就应诉成本和所受损失向供应商索赔。3.生产环节不论企业自身有工厂独立完成产品制造,还是委托其他公司进行产品的制造,或者被其他公司委托制造产品,生产环节知识产权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企业自行生产产品过程中,如果未能做好保密工作,存在泄密风险。企业委托其他公司代为生产产品时,会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合作过程中存在技术方案外泄风险。例如,苹果公司委托富士康代工生产iPad2,富士康研发部人员将产品后壳的数据有偿出售,购买人利用这些数据提前制作出了iPad2的保护套,使苹果公司和富士康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企业作为受托方时,如果委托人不是权利人,也没有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被委托人很容易陷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陷阱。4.销售环节销售部门是企业中最直接的效益实现者,但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销售环节知识产权风险来源之一是销售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义务。有些企业不太重视与客户销售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权利义务的约定,认为拿到订单就万事大吉,孰不知销售合同中蕴含着极大风险。例如,销售合同规定企业要向客户承担因产品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一切损失和费用,但是其实很多情形下这些损失和费用本不应由企业承担,比如根据客户提供设计方案生产的产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设计方案本身才是导致侵权的原因。又例如,销售合同规定企业要将包含在产品中的所有知识产权许可给客户,并且该许可是免费的、永久的、无范围限制的、有分许可权。如果接受这样的条款,意味着客户和客户的其他供应商,即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皆有可能无限制的免费实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使企业储备的知识产权攻防武器的效用大打折扣。(二)外部环境下文再从外部环境角度梳理总结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1.合作单位随着技术复杂度的提高,单纯依赖企业自身研发实力而取得技术成果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模式越来越普遍,伴生的知识产权风险可能来自企业的供应商、客户或者其他合作方。这些风险包括:企业与合作单位虽然签署了保密协议,但是企业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在合作过程中被泄露;合作开发中技术成果归属不清,导致企业与合作单位之间的出现知识产权权属纠纷、共有知识产权行权或收益分配纠纷等;因产品侵权或涉嫌侵权而导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索赔纠纷;因采购生产资料侵权或涉嫌侵权而导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追偿纠纷。2.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诉讼(包括专利诉讼、商业秘密诉讼、商标诉讼等)打击竞争对手已经是企业间竞争的常态。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几乎所有品牌厂商均未能幸免。LED也是专利诉讼高发领域,以日亚为代表的五大厂频繁发起专利诉讼,专利战争遍布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澳洲。除了直接发起知识产权诉讼外,竞争对手也经常利用商标布局、专利布局等为竞争对手设置障碍。抢注竞争对手商标、商号的戏码不时上演。针对竞争对手新产品进行专利布局,申请与之相关的、改进的专利也是普遍的做法。3.NPE企业除了面对强大竞争对手设置的各类知识产权壁垒,还需要应对来源于非实施实体(Non-Practicing Entity,以下简称NPE)的风险,即那些拥有专利等知识产权但不从事产品生产的机构,包括高校、研究所,也包括专门通过发起诉讼而赚取巨额利润的专利收费公司。NPE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却不从事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而主要靠知识产权对外许可获得收入。在美国,由于起诉的门槛较低,而侵权赔偿金较高,NPE发起的专利诉讼非常之多。NPE通常会向很多企业发警告函,企业收到警告函后如果置之不理或者应对不当,NPE会以提起诉讼的方式迫使企业开始和解谈判,或者接受之前未协商一致的条款。企业一旦被诉,不但需要支付高昂的律师费、专家费、侵权赔偿金等,还需要应对繁琐的法律程序,包括对企业负担很重的证据开示程序。4.宏观政策政府政策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事项有巨大影响。在我国,政府对于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资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在海外,企业也面临类似的情形。例如,苹果公司收到了欧盟就其在爱尔兰设立公司避税问题开出的130亿欧元巨额罚单。“双层爱尔兰-荷兰三明治”是跨国企业的一种税务(避税)安排。苹果、谷歌、微软等大型跨国企业都采用此种安排。这些公司通过该结构将来自于美国海外的收入与利润转移到避税地,并获得美国所得税的税收递延效果。美国法律允许一家美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可以留取通过非美国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直到这家海外子公司把利润转回美国才需要交税。所谓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主要就是知识产权(专利)许可收入。5.法律法规在我国,国家、地方人大和政府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创设、修改或废止,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带来影响。例如,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于职务发明、合作发明归属的规定与解读的变化;侵权认定标准的调整和变化;侵权赔偿额度的调整等。在海外,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件判决创设、修改或废止的各类法律原则也在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知识产权风险。&& 二、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一)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四项原则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原则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1.战略一致原则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首先要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企业在市场的定位相协调。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应当放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从硬件产品逐步转向硬软件相结合、物联网领域,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也应当向软件著作权、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倾斜。2.成本收益原则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控制人力、财务和时间成本等。不计代价和成本的风险控制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可能严重危害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应当从严处理,做到最大限度的排除。以新产品上市前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为例,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产品涉及的技术广泛,对所有技术点都做排查,经济成本巨大,时间成本高昂,会影响产品上市时间,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对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查策略,重点放在新技术、产品宣传中的卖点、产品辨识度高的部分;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的地域范围放在主要市场国家和知识产权高风险国家的交集。3.前瞻性原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风险有预见性,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应对预案。如果企业意欲开拓海外市场,应当提前做好海外商标申请工作,对于重要技术和产品要提前做好专利布局,包括自主申请专利、从外部购买专利或者获得专利许可,消除专利壁垒,同时防止他人设置新障碍,限制新技术、新产品的改进和发展。如果行业内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诉讼打击企业的可能性是极高的,企业就要做好应诉准备和反击策略。如果企业采取主动出击策略,则需要明确诉讼目的与目标,再制订周详的诉讼计划,同时要防止竞争对手的反击。4.普遍性原则知识产权风险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因此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普及到各相关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因为他们日常工作都可能面临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牵头组织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可以通过制订和执行各类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奖惩制度引导、鼓励广大员工做好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工作,并且根据员工反馈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避免漏洞,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二)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三大核心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对人的管理、对财的管理和对事的管理,对人、财、事三者的管理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体系,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得到全程的、全面的、有效的控制。1.组织和人才管理有效管理知识产权风险,必须建立并不断优化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组织和人才管理。组织管理上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置专门部门和岗位,人才管理上要选聘满足岗位需要的专门人才。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从技术、法律、商务多维度综合思考,管理人员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加深理解。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人员既要孰知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又要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专业技术,还需要具备管理能力、跨部门协调能力等。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相关业务需要专门人才对应,包括专利分析人才、许可谈判人才、诉讼人才等。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势互补、攻守兼备的人才队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人的管理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对员工个体的管理,而是对人的能力的管理,是对于人员处理业务工作的知识、技能,乃至经验的管理,建立和采用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培养制度、知识和经验分享制度。2.财务管理提到财务管理,知识产权部门通常被定义为成本中心,公司通过研发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其价值并不能像产品生产销售一样及时在财务信息上得到反映,研发的投入、专利申请的费用通常情况下只作为企业的费用,而不能成为资产。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作出了修改,企业研发支出分为研究和开发两部分,后者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作为公司的无形资产。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知识产权部门在财务管理上的定位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要做好财务成本预算,包括知识产权申请维护费用,向代理所、律所支付的服务费用,内部管理费用等;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实现收益,包括积累无形资产、收取许可费、获得知识产权转让收入,或者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实现筹融资金。3.制度建设与执行对事的管理体现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根据上文梳理总结的各类知识产权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建设:(1)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版权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2)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技术管理制度,包括研发、开发、转让、许可、投资、合资、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研发开发原始资料档案管理;(3)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制度,主要针对企业自主研发技术、产品,或者外购关键资材和技术;(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在招聘、入职、上岗、调岗、离职等各环节加强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包括考查拟聘用人员是否存在竞业禁止限制,要求入职人员签署保密协议(条款)、竞业禁止协议(条款)、职务发明条款等,员工离职时签署保密承诺书等;(5)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相关的奖惩制度;(6)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培训制度,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7)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包括以知识产权为主要交易内容的专利买卖合同、专利许可合同等;(8)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纠纷管理、知识产权诉讼管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做到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 三、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建议&&(一)成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委员会考虑到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建议企业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委员会,从战略层面推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配合企业战略,统筹安排分配资源,使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系统化和全局化。例如,企业牵涉到重大知识产权诉讼时,需要各部门协同作业,包括知识产权部门主导应诉/起诉/反诉流程等;技术部门配合做技术分析、提供替代设计等;销售部门做好客户方面的沟通安抚工作等;如涉及采购的材料部件,采购部门负责向供应商索赔、替换材料部件等;品牌部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其他相关组织部门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配合采取其他措施。(二)加强企业内部协作知识产权风险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也离不开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协作。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可以从意识提升、培训落地、流程规范、奖惩引导等方面开展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知识产权风险管控部门要对采购、销售、研发等组织部门人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方面的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及时参与到重要项目中,协助各组织展开谈判工作,以取得更优的谈判成果。此外,还应当建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规范流程和奖惩制度,引导其他部门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工作。(三)强化外部资源利用企业应密切关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搜集、整理、跟踪机制。在立法修法方面,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积极反馈政府征求的意见,发表对企业有利的见解。要与政府各部门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下属单位如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各地方知识产权局,主要是企业所在地、企业产品主要销售地的知识产权局;各级法院,主要是知识产权法院;以及与知识产权业务相关的其他政府部门,包括各地方商务委员会、海关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行业协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政府部门制订的知识产权政策一般要通过行业协会贯彻到各企业,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反馈企业对政府的期望,例如打击侵权,假冒产品等。行业协会在应对知识产权风险,尤其是诉讼、许可方面,可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遭遇了知识产权诉讼、美国337调查、反倾销调查等,单个企业势单力薄,应对起来捉襟见肘,而协会联盟出面可以发挥协调作用,团结行业企业,形成应诉联盟,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另一方面,企业间分担应诉费用与成本,显著降低了企业负担。在许可谈判中,协会联盟利用规模效应,可以为会员企业争取优惠的许可条件,降低企业许可成本。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将大大提高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企业选聘合适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并与之保持良好合作对控制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也是十分关键的。企业在与这些服务机构合作过程中一是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二是要加强管理,并建立评估、反馈、淘汰机制,三是要做好成本控制。(四)设立知识产权风险预备金企业一旦遭遇知识产权诉讼,尤其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应对专利诉讼的律师费、专家费支出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和解费、侵权赔偿的费用通常在数百万美元至数千万美元之间,在电子消费品领域,超过几亿美元的案件也并不鲜见。为及时应对知识产权诉讼,降低财务风险,设立风险预备金是行使有效的方式。无论是三星与苹果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还是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美国遭遇337调查,又或者是中国企业赴海外参展展品被查抄事件的发生。这些都说明了知识产权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和知识产权风险对企业的重要影响。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也会遭遇各种可预知的和不可预知的风险。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建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希望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
对外投资合作指引•知识产权篇 | 海外专利预警与风险管控
发布日期:)
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上海市2016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251.3亿美元,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名中名列第一。
在走出去的大趋势下,众多中国企业都在积极发展海外市场。在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品牌、专利、商业秘密、版权等,都是企业赖以生存、长远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必将面临海外陌生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带来的风险。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也同样会给企业的海外发展埋下重大隐患,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并非无法避免,如果谨慎预防、妥善处理,便能给海外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
2017年6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委托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编制了《对外投资合作指引&知识产权篇》,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尽职调查、展会六个篇章,重在从实务角度为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基本、重大知识产权问题提供指引,帮助企业理清对外投资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框架。
本文节选自该指引,重点介绍企业如何做好专利布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助力企业海外投资合作!
海外专利预警与风险管控
前面介绍的专利布局侧重对企业自身专利的规划和管理,而专利预警则侧重于对竞争对手专利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企业经营中的专利风险,提前预告,帮助进行商业决策。
我们可能对DVD专利事件还记忆犹新。在本世纪初,中国生产的DVD由于具有成本优势而价格低廉,畅销欧盟和美国市场,严重影响到了飞利浦、索尼、松下等竞争对手在DVD领域的商业利益。这些跨国企业绝大多数DVD 关键技术虽然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但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很早就申请了专利。因此2002年,当中国的DVD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时,产品因侵权频频被海关扣押。最终只能向6CDVD和3CDVD专利联盟支付许可使用费来解决专利侵权争端,导致我国DVD生产企业硬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和产业萧条。
专利正越来越多地与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联合实施,隐藏在技术标准之中发挥作用。在2002的温州打火机专利侵权案件,就是由于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公布的关于打火机的安全标准,要求出厂价或海关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而这些专利又多为欧美企业掌握,导致温州出口欧盟的打火机被控专利侵权。目前,在手机通讯领域,专利与标准的结合作为知识产权壁垒则更为普遍。
当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进而连接起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概念联通&时,中国企业想要乘着&走出去&的东风,依托技术创新的&引擎&在国际市场上展翅飞翔,就需要建立专利预警的&保护罩&和&防火墙&。
一、企业专利预警的类型
一般认为,专利预警就是通过检索和分析专利信息,揭示相关利益主体面临的专利风险,研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对利益主体发出预警预报,制定应对策略,减少或避免未来可能的损失。
上述专利风险一般包括企业被诉专利侵权、被提起337调查、货物被海关查扣、产品从展会下架、被要求缴纳专利许可费,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推延IPO上市时间等等。
企业专利预警可以分为研发项目的专利预警、产品交易的专利预警、生产过程的专利预警和市场运营的专利预警。
(一)研发项目的专利预警
研发项目的专利风险一般来源于立项阶段,即立项时不了解本领域的专利状况和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如果企业没有做相应的专利预警工作,可能造成在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后,或者项目上马后才发现竞争对手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密集的专利布局且很难突破。此类风险如果不在研发早期了解并解决,会在后期影响整个研发项目的进度,甚至由于无法解决专利纠纷而不得不终止该项目。
因此,研发项目的专利预警主要是了解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不同的竞争对手在不同区域的专利布局状况,明确专利风险的来源,调整研发项目的走向和做好专利风险的应对策略。
(二)产品交易的专利预警
产品交易中的专利风险包括产品上市销售、进出口过程中可能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以及产品参加展会、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侵犯专利权的许诺销售行为等。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转变得越来越容易,知识产权风险也随之增大。2017年4月,美国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先后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了337调查申请,指控包括3家中国公司在内的共11家企业侵犯了其在美的6项专利权。原告iRobot通过美国亚马逊购物网站以及等网站购买侵权产品,作为起诉证据。中国企业在通过网络对境外进行销售时,同样需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风险。
在企业去海外参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专利风险排查,会因为侵犯了第三方的专利权而导致参展商品被下架,或收到法院的临时禁令。本指南会有专门的篇章介绍海外参展的知识产权问题,在此不详细论述。
(三)企业生产过程的专利预警
企业对自己的生产工艺,同样需要考察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当企业通过采购获得产品的部分零部件时,该零部件如果存在侵权,则安装该零部件的产品也同样侵权。有时候,采购方会要求供货方出具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或在采购合同中加入不侵权的保证条款和责任承担方式。
当企业委托他人生产、或者代别人生产产品时,只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别人的专利来制造专利产品,就存在单独侵权或共同侵权的行为。
在iRobot提起的337调查中,被控的两家中国企业苏州莱宝和深圳银星是两家代工生产企业,因为向美国企业供货而被列为共同被告。代工是很多中国企业主要的业务模式,企业按照委托方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同样存在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这一点也是很多国内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
(四)专利交易的专利预警
另一类是对企业运营中涉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交易活动的专利预警。例如技术转让和专利技术收购中,如果对技术转让方或技术许可方的专利不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则有可能存在权利已失效、专利权不稳定、存在权属纠纷或者权利只能在限制条件下使用等情况,导致收购方由于信息的缺失而对专利价值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支付了不必要的高价。
另外,企业并购、投融资等活动中的专利风险同样需要注意。在一些并购项目中,有可能并购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专利技术,因而专利资产会占并购交易额的很大一部分。例如,2013年9月,微软公司宣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交易总价格大约为54.4亿欧元,其中16.5亿欧元用于收购其专利组合。专利交易中的风险排查就是为了尽可能发现潜在的专利问题,维护己方利益。本指南会有专门的篇章介绍知识产权收购的尽职调查,在此不详细论述。
二、企业建立防范专利风险的预警机制
企业建立防范专利风险的预警机制需要在研发立项阶段进行专利全景分析(Patent Landscape Analysis),防止研发一开始就误入雷区;在销售产品、接受订单制造产品、出口或者在参展阶段提前进行侵权风险评估;持续不断地对第三方专利进行监控,尽早发现竞争对手新的专利申请,制定好应对策略。
(一)专利全景分析
专利全景分析(Patent Landscape Analysis) 是在研发立项阶段或立项之前,以专利数据为基础,对目标技术方案或创意进行检索,继而从技术内容、技术热点、专利权人、地域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与目标技术方案或创意相关的专利现状,发现研发的突破口,提高研发的起点和效率。
比如,企业要进入无人机领域的研发和制造,在检索和分析了无人机行业的专利状况后发现,目前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飞行控制(IPC分类号G05D) 领域、其次是旋翼机(IPC分类号B64C) 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无人机专利权人主要是深圳大疆、国家电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波音公司、霍尼韦尔等公司。如果企业想在无人机的某一具体方向,例如起落架上做进一步研发,该具体领域的专利全景分析能帮助企业发现研发路线上的潜在专利风险,为企业提供可供参考的研发方向,调整研发路径以及发现该领域技术的空白点。如果某些竞争对手的专利无法规避,就需要尽早考虑应对策略,包括与竞争对手谈许可、准备专利无效的证据等。专利预警工作能提前揭示风险,让企业为潜在的侵权诉讼制定好应对方案。
(二)自由实施分析
自由实施分析(Freedom to Operate Analysis,FTO) 是由专利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表明在特定的司法管辖区域内采用特定技术的制造、使用、销售产品、许诺销售产品等行为,是否会侵犯第三方专利权。
企业的新产品要上市销售、出口以及参展时,尤其是进入欧美等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有必要请当地的专利律师进行FTO专利风险排查,做好全面的风险预警工作。企业在一个新的生产工艺上马、引进技术、代他人加工产品时,可能会因为没有进行FTO风险排查而导致使用的工艺或生产的产品侵犯他人专利权。企业使用采购的零部件生产产品时,可能会因零部件存在专利风险而被第三方起诉侵权。为了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分析,企业可以对采购的核心部件进行FTO分析或要求供应商出具零部件的FTO报告,并在合同中约定供应商的知识产权不侵权担保,承担所有因零部件侵权而导致的赔偿与费用。
以OEM、ODM方式出口的中国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有必要委托专业的律师团队进行必要的FTO分析,对国外客户的要求生产的出口产品是否涉及专利侵权问题进行必要的风险排查。同时,也有必要在合同中对相关权利、责任进行划分和约定,以降低其可能面临的法律、经济风险。
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有时会在说明书中介绍该产品的使用方法。如果对产品的使用方法没有进行专利风险排查,下游客户在使用该方法时有可能会构成专利侵权,而企业自身也会因为诱导、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而构成间接侵权。
由于同样的发明在不同国家授权的范围不同,且各国侵权判定的标准也不一致,如等同侵权、间接侵权的认定。企业需要在产品销售、使用、生产的国家单独做FTO分析。如果涉及的国家过多,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在所有相关国家进行FTO分析,也要在主要的国家做FTO分析,尽可能减少潜在的侵权风险。
(三)第三方专利的监控
即使企业在研发立项阶段以及产品上市阶段分别引入了前述的专利预警机制,仍然需要定期监控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从最新公开的专利中,第一时间了解竞争对手的研发动向,尽早评估第三方的专利对自己企业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在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阶段向专利局提交第三方异议来阻止专利申请的授权。根据第三方公开的新专利申请,企业可以考虑调整自身的专利策略,如基于竞争对手的专利来申请外围专利。
三、专利风险的应对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专利已经成为国际产业竞争中的重要武器。企业在建立专利预警制度,早期发现风险之后,要积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对于研发阶段发现的第三方专利,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专利规避设计。如果专利规避设计的方案导致产品性能下降、成本提升,则可以考虑向权利人要求专利许可。与竞争对手进行专利许可谈判往往耗时很长,双方对许可费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企业有必要同时准备好挑战第三方专利的证据。各国的专利制度给挑战第三方专利或专利申请提供了多种程序。例如,专利申请阶段任何人都可以递交第三方公众意见来降低专利申请被授权的可能性;专利授权后任何人都可以递交专利无效请求;在欧洲专利授权后的9个月内可以提交异议;美国专利在授权后有多种不同的挑战程序。前述程序在本指南的&海外专利申请&部分有详细介绍。在竞争对手提起诉讼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采用向竞争对手提起反诉的对抗策略。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2011年4月28日,华为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在欧洲展开了专利战,华为起诉中兴通讯侵犯了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的标准必要专利。对于华为的做法,中兴通讯迅速反击。第二天,也就是2011年4月29日,中兴通讯在中国递交诉状,起诉华为侵犯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中兴通讯的快速反应来自于企业完善的专利预警机制,对竞争对手专利和产品的了解,早已制定了各种专利风险的应对策略,才能在危机发生时从容不迫。
专利预警的整个理念就在于防患于未然。企业要成功地防范专利法律风险, 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或者外聘专利律师来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在研发以及各类商业活动中重视侵权风险的评估,随时跟踪行业内专利的动态,及时发布最新的专利信息给企业管理层,调整应对策略,将利益损失降到最低。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程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