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创新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

袁贵仁:六项工作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记者 吴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日在此间举行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
    这六项工作是: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三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目前重点是办好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五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六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举办讲座论坛,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要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袁贵仁强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经费支持,加强督导考核,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宋岩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南水北调办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总领馆
驻外团、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青年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公司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旅游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已与珠海振戎公司实施重组,正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校内链接----  
同济就业网
同济招生网
----媒体链接----  
上海教育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同济快讯 >> 综合
加强三个体系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 6月4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以“白手起家到资产千万,学以致用搞创业”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张文标的创业故事,讲述他如何依托学业背景、专业特长,经短短4年多努力,便从一名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发展到2012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创业者的故事,以此激励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各地大学生们立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图为张文标接受媒体采访
&&&&& 5月2日,“同济创业谷”在彰武路校区一处旧厂房基础上正式动工改建。“同济创业谷”的定位是成为“讲述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验、畅谈创业感悟、汇集创业力量”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在互动型的培养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图为“同济创业谷”开工仪式
&&&&& “是否真正创业,是学生自身禀赋和自主选择的结果,但将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的培育和引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既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秉持这一指导思想,近年来,同济大学立足办学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实效。张文标的故事可以看做是对学校多年努力的一个回报,而“同济创业谷”的建设,则是学校仍在不断做出新努力的侧面反映。
&&&&&&&&&&&&&&&&&&&&&&&&& &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培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 课程建设始终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同济大学遵循“课程为核心、专题讲座为辅助、形势任务课为拓展、网络学堂为补充”的原则,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创新教育研究》、《创业管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与实践》、《学生创新实践中的技巧与方法》等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每年举办50余场各类创业讲座,内容涵盖创业经历、创业想法、盈利模式、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等;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为老师、同学获取相关信息,增进相互沟通、交流提供便捷的网络平台。
图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创业者训练营举行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式改革。除了安排校内教师进行专门讲授和辅导之外,还聘请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的校外企业家、银行家、风险投资家等来校兼职授课、成为创业辅导团队成员,并从授课方式、训练方式和考试方式三大环节入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 注重环境建设,以宽松的氛围营造激发创意创新潜能。学校新启动的建设项目,包括嘉定校区大量集中的建设,特别强调留出充分的公共空间,用作咖啡吧、休憩区等,促进师生平等随意的交流、切磋。突出的例子是“中芬中心”。“中芬中心”是同济大学与芬兰阿尔托大学联合建立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心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尽可能地弱化等级次序,设有开放式的厨房和餐厅,倡导建立扁平的人际关系,没有领导、教授和学生的差异,每个人都是这里的主人,是创意创新火花碰撞的一分子。“中芬中心”还面向全校开设了8门跨学科创新课程。一些课程采用“移动课堂”的形式来完成。“移动课堂”于2011年首次推出,到今年6月已成功举办了3届。“移动课堂”每次都会吸纳数十名来自校内外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参加,组成多个不同的小组,在跨越国界的火车、游轮等“慢”交通上,完成必要的授课环节,并在宽松闲适的环境下,各小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完成企业和用户委托的创新项目。
图为同济大学2013年“移动课堂”师生途中合影
&&&&& 学校还成立了“创业者协会”、“创业者俱乐部”等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前者主要由本科生参加,后者则主要面向全校研究生。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和“创业论坛”、创业企业参观、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促进有创业志向的同学自愿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并聘请创业导师适时提供指导。
&&&&&&&&&&&&&&&& &&&&&&& 加强实训体系建设,多元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 同济大学历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拓展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2003年前后,学校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在全校建立了20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2006年,教育部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同济大学是全国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为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同济大学以此前建立的20个创新实践基地为基础,赋予更多政策支持,如提供1:1配套经费,各级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向参与创新计划的本科生开放等,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试验区”,以此与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计划对接。
&&&&& 目前,同济大学已经构建起包含国家、上海市、学校、学院(系)级四个层次的创新训练计划体系。仅最近三年中,由本科生承担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累计就达到了360余项,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50余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100项,覆盖了全校80%的本科生。
图为“挑战杯”国际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开营仪式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计划”作为“实训平台”的作用,同济大学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计划”的管理机制建设大胆尝试。200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新俱乐部”,负责“创新创业实训计划”的管理。在学校总俱乐部下面,设立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分俱乐部。20个分俱乐部负责人同时又作为总俱乐部学术组成员。整个管理机构完全由学生组成,各类活动由学生策划,由学生引导学生,由学生服务学生,真正实现了大学生作为创新主体的自主选题、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磨练。与此同时,学校组建了咨询导师和指导教师专家库,方便学生就感兴趣的创意或问题向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咨询,有助于学生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机制的建立,也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当学生自发产生需求的时候,相互间的探讨、合作更少隔阂也更自然。
&&&&&& 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试验区”建设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同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飞利浦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同济大学创业梦想大赛”、“商业企划大赛”、“同济大学MBA创业大赛”、“中意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等,以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创业热情。2012年11月,学校承办了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并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总成绩并列全国高校第一。
图为同济师生在“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合影
&&&&&& 此外,学校还多年坚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活动,遴选确定了429家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见习基地和实训基地,提供见习岗位。先后有近900名有创业意愿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合适的岗位上见习,真实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
&&&&&&&&&&&&&&&&&&&&&&&& 重视支撑体系建设,激励引导学生迈好创业第一步
&&&&& 对于真正具有创业潜质和创业基础的同学,同济大学从多方面努力给予实质性支持、鼓励和引导。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同学因为创业暂时休学。同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陈凯同学,毕业后因为创立了檀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而获得新中欧基金500万元接力投资,本科期间就为了实践第一个创业梦想而申请休学一年并获准。
&&&&& 成立创业苗圃,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预孵化。2009年,同济大学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园创业苗圃,专门针对具有创业意向、尚需进一步了解和适应市场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预孵化服务。入驻创业苗圃的项目将获得为期3–6个月的免费场地、办公设备及各项代理服务,使大学生创业项目在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之前,能够初步接受市场的检验。
图为同济大学第二届MBA创业大赛
&&&&&&整合校内外资源,逐步建立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依托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等平台,学校专门辟出2000平方米场地,建设“同济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免费提供公共会议室、会议设施,部分免费提供办公家具、办公用品,并配备专职人员,提供包括工商注册、财务代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协助办理各种证照,落实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等服务,节约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本。
&&&&& 设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初始资金。该基金创立于2006年9月,初始规模200万元,后经多方筹措,2011年底的规模增长到2300万元。至今已先后资助103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其中85个已注册公司并全部落户大学生创业园。
&&&&& 拓宽资金渠道,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多元资金支持。学校引进了工商银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5万元以下的低息无抵押贷款;引入了上海市“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服务类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10万元以下的无息贷款。
&&&&&&此外,聘请企业家、教授、风险投资家等组成导师队伍,为重点孵化的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辅导。组织举办各类投融资推介会,科学家、企业家及投资家联席会等,搭建多层次的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图为同济大学大学生创业见习招聘会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 新闻中心 Copyright tongji university news center, 2012 E-mail:dxb@mail.&&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发展
关注新华网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着力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在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拓展,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的就业竞争。
  创新创业教育向传统的专业教育渗透需要有一个探索和积淀的过程,高职院校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系统设计,遵循针对性、发散性、适用性原则,通过理念与课程融合、师资与项目融合、实践与体验融合、平台与资源融合、引导与制度融合、形态与文化融合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理念与课程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到课程设计的全过程。结合专业群特点,突出课程“意识培养+知识普及+体验实践”的教学功能,分门别类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中所需要的法律、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相关内容,作为必修通用知识编入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群,从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互补的角度出发,搭配适当的选修课建议组合供学生选择,也可根据专业相关性直接提供一定量的选修内容由学生自由搭配,不断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案例。
  师资与项目融合。积极拓展校内的活动、项目载体,分兴趣、分类型、分方向构建学生的实践项目体系。以社团活动为项目载体,分专业类、兴趣类、实战类等组建创新创业型社团,每个社团相对固定一名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能力激发、兴趣激发、创意激发;以科技创新活动或竞赛为项目载体,每个项目对接一名或若干名指导教师,跨专业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项目团队,可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开发的模式,教师带动学生深入真实项目研究;组建由“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指导师资团队,选拔在各类活动、项目中表现突出,有一定潜质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指导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实践与体验融合。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体验和环境体验。将社会调研、专业领域信息数据整理、行业发展分析、案例剖析等纳入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定位于社会职业人的身份,在实践活动中梳理出体现专业背景、符合市场需求、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专业拓展方向和创新创业方向;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训室、走入企业,将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课题研究等工作相结合,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夯实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础;辅助学生依托专业社会服务平台、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孵化等平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加强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的综合体验,形成“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素质拓展”的综合体验链。
  平台与资源融合。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平台,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充分整合校内资源,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需要进行机构改革,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协调机构;以专业群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进一步发挥优势,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其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借助地方办学或行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的资源,争取地方政府或行业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引导鼓励校内师生团队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促进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助推地方和行业的创新创业。
  引导与制度融合。跳出专业层面,顶层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载体,配套制度引导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如在学生的学业管理和学分取得上,可采用学分积累或转换的方式,对学生在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学分认定和转换,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学分可累加替换为通识选修课、专业课、第二课堂等课程学分,激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形态与文化融合。将组织形态、教学形态、制度形态、空间布局形态等与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习、生活和实践场所宣传励志成才的典型案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在校企合作单位与学生实践实习场所,将企业文化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创新创业的企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等制度的学习,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状态,在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活动中形成一种自觉规范;立足校情,结合专业特点,以届制性和延续性的活动为载体,塑造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彰显文化软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凌镜,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淮南师范学院“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您的位置:&
淮南师范学院“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淮南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创造能力、有创业潜质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把创新创业知识融入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淮南师范学院相关二级学院针对各专业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党政领导要求授课教师及时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把创新创业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以及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并结合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兴趣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培训,进一步激发创业激情,为创业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假期安排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创业案例与实践等培训,提升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为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力保障。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潜质。在创新创业理论培训基础上,通过邀请专家举办创业人才培养讲座、现场观摩了解西湖创客汇等活动在广大同学中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针对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顾虑和困惑,安排校内外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并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邀请创业典型进行创业励志教育和榜样示范,坚定有创业意愿学生的创业意志,为创业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切实营造出“人人关心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实践创业”的创新创业氛围。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共融”的原则,注重拓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实战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全国市场营销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及未来企业家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置身实战场景,从而提升创新、决策和团队合作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活力,促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接受创业教育,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实习基地相结合,积极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助推创新创业孵化。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相关二级学院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创业体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环境,不断完善实习就业培训体系。同时,利用参加挑战杯、未来企业家创业大赛获奖学生组成的作品库,从中遴选出操作性强的学生创业项目进行专门辅导,积极推动学生科技成果在大学生孵化基地的转化,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坚持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过程,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素质的同时,注重价值观的养成教育,着力在就业协议签署、见习实习等关键环节,结合学校校训精神,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及时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准确瞄准社会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在实践中实现成才成长。(侯东坡 特约通讯员:陶陶)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发布排行榜
备案号 : 皖ICP备案号
主办单位 :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 : 安徽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1号教科大楼 邮政编码 : 2300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