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起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的理论模型,分别是什么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 郑芳,周雄,杨承亮,范金旺,谢晟t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从梳理产权起源入手,将产权起源归纳为三个产源假说:德姆塞茨假说;科斯假说;乌姆贝克假说。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产权的起源,科斯假说从正式制度角度阐述产权;乌姆贝克假说中虽然具有非正式制度倾向,但是它的武力威胁假定是为了引出国家强权政治;德姆塞茨假说中主要用成本收益分析产权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抛开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但是它抓住了产权起源的经济动机。尽管有很多不同,它们却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忽略了产权起源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
  [关键词]产权起源假说;德姆塞茨假说;科斯假说;乌姆贝克假说
  [DOI]10.ki.zgsc.
  产权是经济制度分析的关键概念和出发点,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对现有产权格局追根溯源,了解它究竟是为什么及如何产生的,是一件颇为诱人及相当有价值的工作,这种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产权的性质和功能。人类社会需要产权,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权的起源是以稀缺性为前提条件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资源稀缺程度及其变化也一直影响着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变迁。离开稀缺性,我们将难以说明产权的起源。一种关于产权起源的完整理论不仅要解释产权为什么会产生,而且还要阐明产权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产权的起源可以有三种意义上的理解,一是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起源;二是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因新的财产出现而需要新建立的产权,它与已经建立的任何形式的产权并没直接关系,因为这些产权的建立是新的,所以也具有起源的意义;三是指对原有产权关系的否定和改变,建立一种新的产权关系。但是第一种理解更能体现产权起源的含义。因为,第一,所谓人类社会的产权起源是指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变化,而不是随产权客体增加而新增加产权,也不是新旧产权关系的变动。第二,第二种对产权起源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具有独立起源的意义,因为在已有产权关系存在的情况下,对新增财产的权力界定,总是既定产权关系的复制或扩大。第三,对第三种产权起源的理解,动态地看,是人类产权关系及其制度的变迁,不是产权的起源。
  本文将产权的起源产权的起源归纳为三种假说:德姆塞茨假说;科斯假说;乌姆贝克假说。在以上思想的基础上,对三种假说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1德姆塞茨假说
  德姆塞茨在1967年发表了《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关于产权起源理论中的经典之作,他的主要论点是:“当内在化的成本大于收益时,产权就会产生,将外部性内在化。内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的调整……当社会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新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出现总是根源于技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1]
  本文把德姆塞茨这一理论称之为“德姆塞茨假说”,德姆塞茨用这一理论解释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土地私有权的产生。在18世纪早期,这些印第安部落之间通过划分狩猎区的方式逐步确立了获取海狸的毛皮的排他性权利。在此之前印第安人猎取海狸获得肉和皮毛只为了自己消费,排他性权利并没有产生,因而土地使用的机会成本等于零。猎人的有限需求并不会导致过度狩猎的出现,外部性虽然存在,但外部性的效应很小,排他性权利因此并没有出现。随着毛皮贸易的发展,其结果一是皮毛的价值大增加了;二是狩猎活动的范围明显扩大了。这就大大提高了与自由狩猎相联系的外部性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增加保护资源的投资例如对野生动物的驯养以实现财富现值的最大化。但对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需要对狩猎活动的行为加以一定的控制,在没有排他性权利的条件下,野生动物的私人价值为零。正因为排他性权利的确立可以提高社会的净财富量,所以印第安人才有了确立这一权利的经济激励。
  按照德姆塞茨的理论,随着排他性权利的出现,海狸的数量会趋于稳定,甚至还有可能会增加。但根据研究毛皮贸易的历史学家都指出,在皮毛贸易兴起之后,这一地区的海狸数量是急剧减少了的。
  德姆塞茨假说仅从内在化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解释产权的起源,认为应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只能算是产权起源的经济动机,但不能说明产权的起源。产权形成的动机是一回事,产权的形成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把产权的形成动机直接等同于产权的形成。再者,18世纪早期的印第安部落人知道新古典模型的成本收益的计算吗?但是这一假说忽略了排他性费用;它解释的是私有产权的起源,更为重要的是,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产权的确立未能保持海狸的数量。正如麦克马纳斯指出的那样,“直接消费的权利是大家所共有的,只有用于交换的权利才是排他的”这种社会保险制度导致了“懒惰、不负责任以及海狸的耗竭”。这种保险制度是与当时印第安部落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因此很难产生与相应的私有产权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如勤奋、负责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没有非正式制度,产权的功能也就难以发挥,也就很难维持海狸的数量。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产权经济理论-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数学
产权经济理论
第三章 产权经济理论 本讲内容? 一、产权的内涵 ? 二、产权的功能? 三、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四、科斯定理 一、产权的内涵? 几个案例? 什么是产权 ? 产权的结构? 产权的分类 产权的内涵案例1: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人类生态 学家加勒特?哈丁的“公地的悲剧”一文。30年来,它成为生 态学界一篇经典性的文章。哈丁在文章中讨论了公共牧场的使 用与管理问题。他说,假定有一个向所有牧人开放的牧场,那 么,每个牧民都将在此牧场上放牧尽可能多的牲畜。这种情况, 如果因天灾人祸使人和牲畜的数量不超过此公共牧场养活那么 多人与牲畜的能力,就可以继续保持。否则,这种公地共享的 逻辑便会产生悲剧。 ? 因为,每个牧人都会通过增加牲畜头数以尽可能地扩大自 己的利益,而每增―牲畜,都会有正副两种后果:对增加牲畜 者而言,他得到增加牲畜的全部收益;如果增加牲畜属于过分 放牧性质,其所造成危害则由全体牧人分担,他自己只承担全 体牧民每人平均分担的那一小部分。这样一合计,他就决定增 加牲畜。然而,他这样做,别的牧人也会这样做。其结果全体 牧民落入一个在面积有限的公共牧场上无限增加牲畜的陷阱。 换句话说,大家都利用自己使用公共牧场的自由,奋勇奔向毁 灭之途,这就是他所称的“公地的悲剧”。 案例2小村庄的故事在赣北的某个山区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它坐落在 山沟中,一条清澈的溪水由西至东缓缓流过。两旁的高山郁郁 葱葱,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在“文革”期间,这个村庄只是当 地人民公社下属的一个生产大队。1978年以后,改革春风吹 大地,这个小村庄也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实行家喻 户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根据 我国土地法,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是,改革以后,集 体土地按照每户人口承包到各家各户,农民拥有了实际上的土 地控制和使用权。此外,村庄的竹林大部分被划分到各家各户, 同时留有一部分的集体竹林。但是,树林却没有做类似的处置。 竹林和树林均属于经济林,可以给村民带来经济利益,当然, 也可以用于制作农业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如用木材做房子、 犁、家具等,用竹子制作竹床、簸箕、竹筐等。 20世纪90年代初,村里修了一条公路,通向外界。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山里的各种资源的经济价值迅速增加。 同样是竹林,不同的产权归属导致不同的命运。分到各家 各户的竹林,受到很好的管理,不少村民在自家的竹林周 围上石头垒成的或者木制的篱笆,防止自家的竹林被他人 砍伐,被牲畜糟蹋。春天的时候,还派人看守,防止他人 偷笋。因此,各家各户的竹林地郁郁葱葱,得到悉心地看 护,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有 竹林。这些不多的公用竹林地被砍伐殆尽:春笋要么被牲 畜糟蹋了,要么被村民拔回家食用;能有幸长成的竹材被 砍作各种用途,留下来的竹子全部都是弯弯曲曲、发育不 良。 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村里的树林:村民将树木砍倒用 于制作各种家具或者建造房子,但是砍伐的数量多于自己 的需要,剩下来的木材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后来,有人来 村里购树,队长或村长与购树者合谋将村里的树木用卡车 大量的外运。尽管砍伐和销售树木需要经过上级领导的批 准,但是,由于监控的困难以及合谋行为,这些人在砍树 时往往是申请一个立方的树,砍两个、三个立方的树,村 民由于不愿意得罪人,再说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树,也懒 得惹这个麻烦,因此,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 己有机会也模仿这做,反正顺手牵羊的甜头不干白不干。 结果,不出几年,村里的树林亦被砍伐殆尽。甚至一些百 年老树都被砍掉,用作柴火或者烧炭原料。令人心痛。 产权的内涵什么是产权?Property rights产权应当包含哪些内容?C产权涉及到产权的享有者,即产权的主体, 产权的客体(财产) ,非产权主体。 C产权的实质是界定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对 产权客体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C产权主体享有产权,非产权主体就有尊重、 不予侵犯的义务。 产权的内涵什么是产权?(续1)? 产权的经典定义 C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 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V3,经济科学出版 社,1992,P.1101.。)C个人使用资源的权利叫做产权。(恩格拉?恩格特森)C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 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 权力构成。(巴泽尔) 产权的内涵C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德 姆塞茨) C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一种经济品的使用 的权利。(阿尔钦) C产权不是关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 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一些被认可的行 为性关系。(菲吕博藤和平乔维奇) C产权是一些社会制度,即界定或划定了个人对某 些特定财产,如土地和水所拥有的特权范围。 (利贝卡普) C?? 产权的内涵什么是产权?(续2)? 产权的定义 C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 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 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不仅是人们对财产 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 范,是一些社会制度。比如说,我拥有一亩水塘,产权确定的并不是我与水 塘之间的关系,它确定的是我与其他人在使用水塘的 权利问题上的关系。 产权的内涵产权的结构? 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 所有权C 所有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产权客体)当 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利。? 使用权C 使用权是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 C 财产使用的三种情形:? 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形态和性质。 ? 部分改变其形态,而根本性质不变。 ? 完全改变,甚至使其原有形态完全消失,转换成其它的存在形 式。 产权的内涵产权的结构(续1)? 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 收益权C财产的收益权是指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 C让渡权 C让渡权是指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 或部分上述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 产权是一组权利比如说“张三有一辆宝马车”,这对张三意味着什么呢?? 别人不能拥有、不能随意使用? ? 只有张三可以拥有、使用、处置、剩余索取等。? 不经张三同意,任何人不得剥夺张三的所有权、使用权。? 那么张三使用这辆车有没有限制呢? ? 张三拥有这辆车,政府能否随意限制呢?比如不准进入什么路段,不准在什么时间使用,车况必须符合什么标准,车内 必须配备安全带,尾气排放必须达到什么标准,不准停放什 么地方等等? (一)关于产权的几个案例? 案例1 ? 甲公司耗资12500万美元设计、发射和维修一颗用于在美国和欧洲之间传递商业资料的卫星,这颗卫星定位于大西 洋上空25英里处的同步轨道上。最近,乙公司的一颗自然 资源监视卫星偏离了轨道,与甲公司的商用卫星非常接近, 以至于使甲公司在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商业资料传递中断。 结果,甲公司损失了很多客户,因而甲公司起诉乙公司侵 犯了它所拥有的同步卫星轨道权 ? 案例2 ? 张三从其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农场,张三把大部分土地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自己仅保留一块被称为“沼泽”的土 地用于养鱼和放鸭。过了几年,附近的土地价格上涨,于 是张三就准备把“沼泽”放水排干,把它开垦成一块居住 地。然而当地某著名大学的生态学家认为张三的财产是保 持当地生态平衡的一部分,建议城市管理委员会通过一条 法令禁止任何排干“沼泽”地的做法。张三为了保护其变 动财产的权利开始上诉,结果起诉没有成功,张三转而要 求法院勒令市政府以市价收购他的“沼泽”地,也没有成 功。 ? 案例3? 一个医生发现食品加工厂附近居民很多,于是就在离食品加工厂不远处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当开 始营业时,医生发现食品制造商的机械设备噪音 很大,防碍了他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肺部疾病,医 生甚至不能安静的思考问题和集中精力工作。于 是,医生便提起诉讼,要求食品制造商停止使用 带有噪音的机械设备。法院接收诉讼,并做出判 决禁止食品制造商使用带有噪音的机械设备。 ? 案例4 ? 农夫和养牛人在毗邻的土地上同时经营,农夫种麦子,养牛人负责养牛,麦田与牧场之间没有栅 栏。走失的牛践踏了农夫的麦苗,农夫受到损失 要求养牛人赔偿,发生争执。于是,农夫把养牛 人告上法院。法院判决养牛人赔偿农夫的所有损 失 ? 上述几个案例提出了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 所有权怎样建立(公共认可的占有关系)? 私人可以拥有什么样的资源(所有权的界定问题)? 所有者如何合法地行使资源排他性权利(处置权、支配权、使用权) ? 如何保护产权?如何补偿对产权的侵犯? ? 上述问题正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产权的内涵产权的统一与分离? 产权的统一 ? 一般是指产权中的各项权利完全归属于所有者, 由所有者统一行使,不与他人分享。? (个人业主制企业)? 如果一束权利全部归同一人所有,并不一定最有效率,把同一物品的产权分解开,归不同人所有, 可能效率会更高,从而导致单一资产分割的产权 的形成. 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分离一般是指所有者只享有产权中的最终所有权, 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享有或不直接享有产权中 的其他权利,同时又与他人共同分享产权中的 其他各项权利。 产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原因主 要是由于所有者并不必然地具有经营管理方面 的专业技术知识。 产权的分离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监督代 理者,即如何保证代理者不偷懒、不损害所有 者的利益。此外,如何使代理成本最小化。 这更要求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避免可能在不 同的所有者之间发生的侵权行为 产权的分类(一)私有产权? 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一个特定的人,他可以将这些权利同其他附着了类似权 利的物品相交换,也可以通过自由合约将这些权利让给其 他人。 ? 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 人手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的权利,多个人 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私有产 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的行使的决策及其承担的后果完 全是私人做出的。 (二)共有产权? 有些资产的产权具有这样的特点:某个人对一种资源行使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 样的权利。这种产权被称为共有产权。 ? 共有产权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资源在个人之间 是完全不可分的。即使每个人都可使用某一资源 来为自己服务,但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声明这个资 源是属于他的财产。 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分类? (三)国有产权C 国有产权则意味着只要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 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它就能排除任何人使用这一权利。 C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不同的产权形式对资 源配置的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C 西方学者认为,私有产权的效率最高,共有 次之,国有最差。 产权的属性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其属性和特征也 不同。就私有产权而言,它主要具有排他 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共有 产权则不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 性和清晰性。 (一)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私有产权的决定性特征是其具有较强的排他性。产权的排他性,实质上是产权主体的对外排斥性或对 特定权利的垄断性。私有产权的排他性一方面把选 择如何使用财产和承担这一选择后果之间紧密联系 在一起,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有很强的动力去寻求带 来最高价值的资源的使用方法。 ? 共有产权的组成成员是作为一个整体分享共有财产 的产权的。在共有范围内,对财产的权利,是你的, 也是我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不具有排他性 的。当然,共有产权也存在作为一个总体的对外排 他性。 (二)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 可分割性是私有产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私有产权的可分割性,是指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 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产权的可分解性可以 在不同层次上体现出来。产权的可分割性对产权 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共有产权作为一个整体,是排斥任何一个内部成 员侵占、分割共有产权的,即共有产权不具有可 分割性。 (三)可让渡性与不可让渡性? 可让渡性也是私有产权的内在属性 。共有产权不具有可让渡性。 ? 按让渡内容的多少可分为全部产权的让渡和部分 产权的让渡。按让渡时限可分为永久性让渡和有 限期让渡。 ? 产权的让渡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具有极为重 要的意义。 ? 私有产权的可让渡性有时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 出现 “所有权的残缺” 。 ? 在所有制残缺中,可让渡性的“残缺”对经济的 影响是最深刻的。 ? 私有产权的可让渡性可能受到限制,会出现两种情况: ? ①德姆赛茨的所有权残缺②埃格特森的所有权弱 化 ? 德姆塞茨指出:对人们实施专门的所有权的能力 的制约,会导致他们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企图 使效用最大化的边际替代调整。其结果是物品的 不同分配和内含的财富不同分配。柯武刚和史漫 飞也认为:在传统或其他制度禁止处置产权的地 方,如禁止出售产权的地方,产权被束缚于一个 既有的所有者,而其他人尽管因具备更好的知识 和技能而可能对该财产定价更高,却不能对该财 产进行更好的利用。 ? 产权残缺可以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的权力约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 删除。 ? 原因:一些代理者(如国家)获得了允许其 他人改变所有制安排的权利,对废除部分私 有约束的控制已被安排给了国家,或已由 国家来承担。 ? 价格管制、对销售收益征收过高的税收以 及发生进入壁垒,所有者不能得到全部财 产收益时,或因使用产权的备选方案集受 到改变,可选择的行为空间缩小,其财产 不能用作最佳用途,不能得到最大收益时, 所有权就是残缺的。 ? 埃格特森的产权弱化指政府对产权主体的独占权加以一定的限制。 ? 埃格特森认为:“如果一个人交换资产的 权利,获取并使用来自交换的收益的权利, 都没有受任何限制,就可认为产权没有被 弱化;例外的情况是某人毁坏了他人的资 源,而这个人没有权利这么做。按此定义, 限定你的开车速度就是削弱了你使用车的 权利,但禁止你开车轧人或者把车开进商 店橱窗里就不算弱化权利。” (四)明晰性与模糊性? 产权明晰,是指不同产权或不同主体的产权,其边界应尽量明确。任何产权形式,如果其所有者是确定的 且是惟一的,那么这个产权就是明晰的。反之,则是 模糊的。以共有产权来看,所有者尽管是确定的,但 是并不是惟一的,这就容易产生产权的模糊性。 ? 产权模糊有两种情况:一是产权归属关系不清,即财 产属于谁未明确界定或者未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肯定; 二是财产在使用过程,权利归属不清。当产权出现分 割、分离与转让等情况时,财产各种权利主体变得不 明确。 ?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 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 产权界定不清会使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易因边界不清而纠缠,甚至交易费用高得使交易无法进 行。即使他们不进行产权的让渡,也会因产权的 边界模糊而长期争吵。这不仅妨碍了产权的正当 行使和资源的利用。长期的谈判、争吵本身就是 大量交易费用的耗费。 ? 通过划分产权,明确不同产权主体的权利、责任 边界,使权利与责任对称,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激 励与约束机制,减少交易成本。 ? 当外部性出现时,通过重新界定产权,适时地排 解产权纠纷,也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 ? 产权的明晰的条件:(1)产权的明晰需要费用,有些产权由于界定和实施所有权的费用太高而不 得不采用模糊产权的形式,如社团产权;(2)产 权的明晰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条件。如在我国由 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 预,乡镇企业在目前不得不采用模糊产权。但是 从长远的角度看,除了少数国家控制的产权和一 些公共品产权以外,其他产权应该是明晰的。 ? 要注意的是,产权的明晰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 。? 产权界定的“公共领域”是巴泽尔用于说明产权的初始界定不能保证完全清晰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指出,为了使资产的产权被完整地界定,资产 的所有者和对它有兴趣的人必须对它有价值的各 种特性有充分认识。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 这是不可能的,这样,被转让的资产的某些未被 发现的价值就会置于“公共领域”。 二、产权的功能? 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 功能之一:激励和约束功能 C 如果经济活动主体有了界限确定的产权 (不管什么产权,数量有多少),就界定 了他的选择集合,并且使其行为有了收益 保证或稳定的收益预期。这样,其行为就 有利益刺激或奖励。 C 奖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约束 是一种反面的奖励。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 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从利益关系 说是奖励,从责任关系说则是一种约束。 产权的功能(续1)? 功能之二:外部性内在化 ? 1、外部性的产生与新的权利的界定 ? 福利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是从单个的制 造外部性的主体来考察的。从产权经济 学的角度看,外部性是一个新的权利的 产生,是在原有产权格局下,在原有产 权的范围内,产权主体行使自己的产权 时,却产生了新的权利问题。 ? 从空间上来说,外部性一般产生于产权公域和产权领域? 产权公域是指不同产权的权能范围或作用空间的交叉部分,这与产权主体的行为和产权的行 为性相联系。产权公域是外部性产生的可能空 间,但不等于外部性? 产权领域是指不同产权的权能范围相邻的区域,但还是界线分明? 产权公域和产权邻域如何产生出新的权利呢? ? 第一,有产权公域或邻域,并不一定同时就有外部损害,随后的变化才导致外部性,从而产 生新的权利? 第二,在产权初始界定和产权主体行使其产权之前,一些因素或权利就客观存在或必然存在, 但在产权初始界定时,没有考虑到,从而没有 界定其产权,以至后来这些因素成为相对于原 有产权来说的外部性? 第三,外部损害原来就有,具有产权公域或邻域的各产权主体没有提出来 ? 2、产权设置、外部性内部化与资源配置 ? 外部性问题可以归结为对以外部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新的产权设置或界定问题。只要对外部性 设置了产权,外部性就被内部化了。外部成本, 作为一种外在成本,被内部化了,即由社会成 本转化为私人成本。总之,产权的设置可使外 在成本内部化,从而比原来更节约成本,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 ? 对外部收益的划分同样是对产权或财富的划分和确认。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外部收益制造者全部拥有外部收益,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 第二,外部收益制造者完全不享受外部效益,而让在产权上与之公域或邻域的主体独享,这种情况在现实 中是存在的? 第三,或者外部收益制造者和邻近的或相关主体按一定比例分享外部收益,这种情况应该是现实中被普遍 实施的。 产权的功能(续2)? 功能之三:资源配置功能 ? 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或 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 1、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 产权就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与产权的“内化外 部性”和“减少不确定性”功能相联系 ? 2、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结构,都基本上 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 ? 3、产权的变动也同时改变资源配置状况(但是 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不一定完全由产权变动而导 致) ? 4、产权状况影响甚至决定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 三、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 ? 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 ? 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 ? 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 ? 产权形成的模型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起源? 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 C 所谓产权的起源,应是指人类历史上最初 的产权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 产权的变化,而不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个时 期新的产权或产权关系的产生。 C 产权的起源,是指私有产权的起源。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起源(续1)? 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 C 在一个资源不稀缺的世界里,是不需要产权的。 C 在现实世界里,如果不存在对于稀缺资源使用进行 约束的制度,没有一个社会是能够生存的。 C 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自由使用(open access) 将会导致一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急剧“耗散” C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资源的稀缺程度及 其变化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 的变迁 C 离开稀缺性,难以说明产权的起源于产权制度的演 变“空气、阳光” 长春首起阳光纠纷引关注 --邻楼变身高层挡光严重? 齐大爷家住红旗小区1门,他家的房子属于厢房,主采光面在东偏南的方向。因为是7楼,所以每天阳光进来的较早,基本能有 一上午的光。2007年春天,与齐大爷家相邻10米左右的一栋5层 高的办公楼拆除重建。此后,齐大爷的烦心事儿就来了…… ? 前些天,齐大爷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儿,觉得太阳出来的 晚。原先还以为是自己贪睡,每天起来晚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 回事,原来是太阳照进窗户的时间越来越晚了。 ? 站在窗台边,齐大爷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旁边的楼已经 盖到比原先还高了!难道……” ? “你们家发没发现最近和以前有啥不一样的?早上阳光进来的时 间晚没晚?”齐大爷见到楼上楼下的邻居都会问一问。“少了, 好像是旁边的楼挡光!”“新建的楼比原先的楼扩大了不少,离 我们也更近了,不只是挡光,视线也挡了,而且隐私也没了 呀?”“咱们得找开发商,看看他们手续全不全,看看政府是怎 么规划的……”原来,每个人都发现了自己家的光少了,也发现 这个楼离自己家的窗户原来这么近。 ?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其中对采光、通风、通行等方面的 相邻权问题做出了规定。10月中旬,位于 朝阳区工农大路西解放立交桥下的一栋高 层建筑正在施工,而与该建筑相邻的一栋 老楼1门的21位居民,认为该建筑损害了其 采光、视线等相邻权,于是居民与开发商 发生了激烈冲突。这是《物权法》实施后, 长春第一起相邻权维权事件。究竟谁对谁 错,谁是谁非,到底如何解决.47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起源(续2)? 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 C 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 C 产权能够界定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物权 法) C 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只有当界定权利的 费用与权利带来的好处在边际上达到相等 时才会产生,或者说,只有当产权界定的 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时,人们才有动 力去制订规则和界定产权。 C 德姆塞茨提供的案例:18世纪印第安人狩 猎(海狸)活动(从吃肉到皮毛贸易) 思考? 1.张三拥有一套房子,请列出张三对这套房子的10种权利。 ? 2. 为什么会产生产权? ? 3.在怎样的情况下人们才有界定产权的积 极性?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起源模型? 哈罗德? 德姆塞茨(1967)《关于产权的理论》(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96113页):C 当内在化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产生。 C 内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 技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 的产权调整……在社会偏好既定的条件下, 新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出现总是根源于技 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 原始模型? 德姆塞茨运用该理论解释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人部落中土地私有产权的产生: C 18世纪早期,这些印第安部落之间通过划分狩猎区的 方式逐步确立了获取海狸毛皮的排他性权利。 C 此前,印第安人猎取海狸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排他 性权利并没有出现。因而,土地使用的机会成本几乎 为零。 C 随着毛皮贸易的发展,需求的增加大大刺激了狩猎活 动,这就要求增加保护资源的投资(例如对原生动物 的驯养),以实现财富现值最大化。 C 但对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需要对狩猎者的行为加以限制。 在没有排他性权利的条件下,野生动物的私人价值为 零。 C 正因为排他性权利的确立可以提高社会的净财富量, 所以,印第安人才有了确立私有产权的激励。 原始模型? 德姆塞茨(1967)同时把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与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进行了 对比:C 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没有发展起相似的产 权,是因为建立私有狩猎区对他们来说成本太 高而收益较小。因为在那里没有具有重要商业 价值的海狸,平原动物都是一些活动范围很广 的食草类品种。 原始模型? 麦克马纳斯(1972)在德姆塞茨(1967)之后,再次研究了北美印第安部落排他性 产权的产生:C “我所接触的几乎所有研究毛皮贸易的历史学 家都指出,在毛皮贸易兴起之后,这一地区的 海狸数量急剧减少。” C 但是,根据德姆塞茨(1967)的理论,随着排 他性权利的产生,海狸的数量会趋于稳定,甚 至还会有所增加。 原始模型? 麦克马纳斯(1972)还发现: C 哈德森湾公司曾是皮毛的唯一买方,它为维持 海狸的数量曾承担了费用。而根据德姆塞茨 (1967)的理论,当狩猎者拥有了自己狩猎区 的排他性权利之后,这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C 在皮毛贸易开始之后,并没有出现相对价格和 技术的变化,根据德姆塞茨(1967)的理论, 印第安人应该不会有激励发展排他性产权。?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矛盾? 原始模型? 产权的确立为什么未能保持海狸的数量?C 麦克马纳斯通过更仔细的研究发现,加拿大东部的印 第安人狩猎者一般聚集为一个小部落,“部落的成员 有权阻止其他部落的成员从他们的领地取得肉或皮毛 来出售,但是他们无权阻止其他人猎杀海狸用于个人 消费。” C 即,印第安社会“直接消费的权利是大家所共有的, 只有用于交换的权利是排他的。”这是因为,印第安 人生活在一个很不确定的环境中,经常面临饥饿的威 胁,共有的猎取海狸用于消费的权利,可以视为一种 社会保险制度。 C 这种社会保险制度并非是没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表 现为“不负责任、懒惰以及海狸资源的耗竭……”。 原始模型? 麦克马纳斯(1972)指出: C 这种乐善好施型的产权界定方法,降低了用于 交易的排他性权利的界定成本。 C 如果这种界定成本的降低和保险所带来的收益 大于相关的成本(假定不存在其他成本更低的 保险方式),那么,这种特定的产权结构就实 现了财富极大化。? 思考:麦克马纳斯解释了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吗?怎么解释? 原始模型? 安德森和黑尔(1975)通过增加考虑了界定排他性产权的费用因素,进一步扩展了 原始产权模型,并用于解释19世纪后半叶 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土地、水和牛的排他性 权利的演变。 ? 他们使用一个图示模型,包括界定产权的 投入的边际成本函数和边际收益函数,并 分析了影响这两个函数的关键参数的变动 情况。 原始模型? 当界定产权的投入品价格降低、或技术改进时,边际成 本下移 成本和收益 ? 当一种资产的价值上升或外 界侵权的可能性增加时,边 际收益曲线上移。 ? 这类原始理论的典型特征是, 产权决策仅仅与私人的成本 收益相关,没有考虑搭便车 等团体决策问题及政治过程。 O QEMCMR界定和实施行为 原始模型? 原始理论适用于政治过程不重要的情况,也适用于远古时期产权的产生与演变。 ? 诺思和托马斯(1977)和诺思(1981)就 用上述原始理论“对史前农业的发展提供 了一个新的解释”。 ? 诺思-托马斯模型的外生变量是人口压力。 在动植物相对丰裕的条件下,确立这些资 源的排他性权利的成本大于收益,此时的 自然资源被作为公共财产。 原始模型? 当人口相对于不变的自然资源增加时,部落间的竞争就开始增加。自由狩猎的规模 收益递减,定居农业逐渐比狩猎更有吸引 力,尽管农业生产需要支付权利排他性产 权的费用。 ? 诺思和托马斯认为,第一个定居农业社会 是建立在排他的公社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 部落内的成员则拥有同样的权利,在每一 块公地上,传统和习俗限制了对于资源的 过度开发。 原始模型? 第一次经济革命发生在约一万年前,从定居农业的出现一直到罗马帝国的衰亡,历 经大约8000年。 ?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在地球上居住了约 100万年。即,农业出现以前的历史占整个 人类历史99.3%的时间。 原始模型? 诺思和托马斯(1977)指出: C 农业的产生之所以被成为一场革命,根本原因 在于它极大地改变了对人的激励,这种对人的 激励的改变,来自于产权制度的变革。 C 在资源共有的条件下,没有任何对于技术和学 习的激励。但排他性产权却能对所有者产生提 高效率与生产能力直接激励作用。产权的产生 要求更多的知识和更新的技术。 C 正是这种激励的变迁,使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 发展缓慢的原始狩猎和采集活动之后,在最后 的1000年,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原始模型? 费尔德(1986)给原始产权理论提供了一个正式的说明。C 重点是如何确定排他性成本 C 新加入:内部控制成本,随着排他性权利的分 散而增加 C 关注共有产权到完全是私有产权之间所有可能 的类型 C 产权的出现是由于社会希望实现净财富的最大 化 原始模型? 波斯纳和其他一些人已经证明,当资源变得更有价值的时候,其产权会被界定得更明确。 ? 利伯凯普(1978)用内华达州最优等的矿区的实例检验了 这一假设。 C 1859年以前,该地区的矿藏尚未被发现,这里几乎是 无人居住的荒地。当然也不存在私人产权。 C 后来矿藏的发现引来了一场移民潮,到19世纪70年代 中期,这里出产的黄金和白银占全国总产量的50%。 C 利伯凯普的研究表明,《私人矿产法》并不是自发产 生的,其背后存在着强烈的经济动机。 C 大的矿藏所有者为确立对于产权的明确的法律规定所 进行的院外活动,是法律结构变迁的主要根源。 原始模型? 利伯凯普对于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早期,当权力结构尚不完善时,新的开发者 的侵入引发了对于土地的激烈争夺,使得 对于排他性权利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从而 导致了矿产法的不断完善。 ? 当法律的权力结构相对完善之后,长期均 衡就实现了,矿产价值上升与规则的变化 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 原始模型? 利伯凯普的研究与原始产权理论是一致的:政府处于被动的地位,并屈从于压力团体 制定规则。西部的矿产法只反映了对于财 富水平而不是财富分配的关心,或更准确 地说,分配问题并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 确立,从而对于矿产的生产发生影响。 原始模型? 个人为达到私人目的可以有多种方式利用政府:C 通过院外活动推动有利于社会总财富增加的规则的建 立 C 寻求直接的财富转移(这对总产出的增加无益,却可 能损害经济的激励程度) C 推动那些人为地制造稀缺和产量减少的产权的建立 ? 原始模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三种类型的追求财富的方式是 一致的。但没有考虑正的交易成本。因而不具有一般性。 原始模型? 利伯凯普注意到: C 假设矿藏发现的时候,排他性权利的预期收益 很高,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所有权结构,那么, 我们就可以预言,在产权结构的形成过程中, 经济因素会超过其他的社会与政治因素而起主 导作用。 C 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相对地较小,因而可以忽 略不计。 排他性产权未被界定的情况C 考虑到正交易费用,我们下面考虑利益集团的 行为和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以扩展原始产权 理论。 C 首先考虑有价值的资源的排他性权利未被界定 的情况。? 排他性产权未被界定的情况 C 德姆塞茨(1964)用强制成本理论解释了一些 特定的搭配销售(Combination sales)的情况。 排他性产权未被界定的情况? 在美国西部和非洲,对于土地的的排他性权利是通过控制具有关键作用的水源来实 现的,而不是像通常那样围起栅栏。 ? 在郊区的商业中心,往往提供一些“免费” 停车场(不购物的人可真正免费使用), 同时将这一费用记入预期出售的商品价格 中去。这种方法是与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 一致的,因为在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地方, 单独出售停车场一般不会有正的收益。 排他性产权未被界定的情况? 在其他一些情况下,当存在高的强制与管理成本,不管是分别出售还是搭配出售, 都不可能赢利,这时,最佳的选择是将一 些稀缺的资源部分地或整个地留在公共领 域(Public Domain),对于联合生产来说, 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 德姆塞茨(1964)举例说,一个苹果种植 者会给养蜂者提供免费的但有价值的采蜜 的自由,因为高额的交易费用阻碍了可能 的交易的发生。 排他性产权未被界定的情况? 在大部分社会里,稀缺的和重要的资源的使用,都会受到某种形式的排他性权利的 限制,但是仍有例外,对于某种经济相当 重要的资源,有时也部分地或整个地被置 于公共领域。海洋中渔业资源的使用就是 明显例证。原因有三:C 高额的排他性费用 C 对于分享型排他性权利行使的高额的内部控制 成本 C 政府强制开放资源的限制(例如处于公平的考 虑) 排他性产权未被界定的情况? 约翰逊和利伯凯普(1982)发现了,德克萨斯州的捕虾业中,存在着公共财产的特征,并观察到在某些方面的租金 耗散。他们主要用上面的第二、三种因素来解释这一现象: 内部控制成本可能高得使任何规模的共同体都不可能产生; 政治上对于平等的考虑也许使这种状况持久地存在;约翰 逊、利伯凯普用渔民技能差异来解释内部控制成本过高, 而技能差异会使渔民们缺乏对共同体的支持。 ? 汉纳森研究了全球渔业组织后发现,在政府管理占统治地 位的条件下,几乎不存在对于可移动的鱼类品种的有效管 理。 ? 渔业共有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对鱼类管理缺乏制度经 验。 产权的利益集团理论? 扩展原始产权模型:有关产权的利益集团理论C 在原始产权模型中,政府的作用不很清楚。模 型假设政府会创造一个一般的产权框架,使个 人能够通过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易使社会净财富 最大化。 C 在存在较高交易费用时,政府可以将产权直接 分配给个人,也可以重新用其他方式界定产权, 使财富最大化。 C 但是,现实中经常违背上述看法。 ? 挪威的例子: ? 政府用限制进口的方式使本国农产品免于外国农产品 的竞争,挪威的消费者只能买到高价的苹果、西红柿、 黄瓜… ? 政府限制企业的规模,阻碍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的出现 (保护了小规模、高成本的生产者)。如渔场规定不 允许长度超过90英尺的渔船捕捞,经营2000只鸡或500 头猪的农场必须获得特别的准许;水产养殖最大占地 规模不得超过8000平方米。 ? 政府法律规定,只有对挪威社会做出有价值贡献的公 司可以给予优先权,但又根本不让人知道什么是有价 值的贡献。 产权的利益集团理论? 产权的利益集团理论假设,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给定的,由于存在高昂的交易费 用、搭便车和信息不对称,一些仅对特殊 利益集团有利的产权的建立,给社会的产 出造成了重大损失。 ? 由于成员较少,其内部控制成本较低,但 集团成员的收益都很大。他们对于议员的 影响能力很强。 关于寻租的理论C 克鲁格(1974)最早使用这一术语分析印度和 土耳其的管制行为中租金的增加。 C 塔洛克(1967)、托里森(1982)为寻租理论 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C 布坎南(1980)和其他一些人对寻租理论进行 了一定的检验。他将寻租理论视为产权理论的 一个扩展。本森(1984)证明,寻租理论和产 权理论可以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不过,产权 理论范式可以提供更为深入的见解。 关于寻租的理论? 托里森(1982)认为,寻租理论有两个研究路线:C 一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估计由于关税、 垄断权等政府授予利益集团的限制贸易的措施 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C 二是构造有关从事寻租活动的个人和团体的可 检验的行为模型。 租值消散理论 定义 张五常认为租值的概念难以定义,所谓租值耗散 更多的是一种观念,是科斯定理的另一种解读。 核心是: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 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租值消散的租值,概念没有很严谨,它是指无主 的、没有界定清楚为谁属的收入,在竞争下会消散, 在边际上会下降为零。说是租值,是说有了权利界 定或有了主人的会存在,但无主的会消散。在边际 上消散为零,在边际之内可能还会存在,是因为竞 争驱之不去,因而有了主人。 消散现象 案例一: 租值消散理论源于人们对实际经济现象的观察。1920年,福利经济 学的奠基者A? C?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两条道路的例 子。他发现,在通往同一目的地的两条道路中,优良的道路总是过分拥 挤,而较劣的道路总是人烟稀少。这就使得优良道路上的驾车成本大大 提高。当拥挤达到一定程度后,优良道路和较劣道路对驾车者来说没有 差别。这种无差别意味着优良道路高于较劣道路的价值完全消失。 案例二:海洋渔场由于对所有的渔民开放,导致渔民的过度进入和捕捞,结果 使渔业的总产量下降,海洋渔场的价值下降。案例三:黎波里草原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合于种植价值甚高的银杏树,但由于草 原是公共财产,没有人种植银杏树,而是把草原改作了价值更低的牧场, 于是土地应有的租值就大幅度下降了。且如果一块牧地属于公共土地,则村民的过度放牧会使牧地的价值下 降,直至消失。 张五常的新发现如果政府对分配产品或资源的价格机制进行干预,使价格机制分 配资源或产品的作用受阻,人们一定会寻找其他机制取而代之,这些 机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本,这些成本就代表了租值的消散。以张五 常的《价格管制理论》为例,在该文中,他考察了战后香港的租金管 制问题。他发现,如果政府对租金进行管制,就会造成非专有收入(即 无主收入)。非专有收入的存在刺激了房主与租客对非专有收入的争夺, 双方都想获得更大的份额,结果是形成瓜分非专有收入的新的制度安 排。这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是要花费成本的,这种成本要从待分配 的价值中扣除,因而代表了一种租值消散。 巴泽尔在《按等候分配的理论》中分析了类似的租值消散。他指 出,当价格机制受到这种或那种限制时,其他机制就会取而代之。排 队等候就是其中的一种替代机制。排队虽然花费了时间,但不创造任 何价值,因而也是一种租值消散。如果价格机制自由地发挥作用,排 队就不会发生,也就没有时间的浪费了。 消散的原因造成租值消散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或财产的产权没有明确 界定。在大多数权利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资源或财产的 租值虽然会消散,但不会消散到零,其消散的程度取决于当 事人面临的选择程度和形成合约安排的交易成本,原因在于 当事人都是个人利益极大化的。租值消散理论对于理解产权 安排对资源配置的重大作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产权界定不清,公共的部分就会成为大家争抢的对象, 并带来社会利益的损失。经济学称之为“租值耗散”。例 如,小区物业的贬值,就是这“耗散”的结果。而要避免 “耗散”,惟一的办法是将私有房屋的产权界定清楚。在 供给量既定时,商品市场上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均衡价 格之上,商品正好全部实现销售。如果政府进行价格管制, 在管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则会带来供不应求,造成供给 的短缺,反之则是供给过剩。 人们实际上总是在努力使租值消散极小化,但是,由于 一些约束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完全消除,故大家看到的租值消 散总是约束条件下的极小化。租值消散的极小化可以通过寻 找生产的替代办法或使用资源的替代办法从而使价值下降得 最少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形成另外的合约安排使交易成本增 加得最少来实现。 由上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多数权利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 下,资源或财产的租值虽然会消散,但不会消散到零,其消 散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面临的选择程度和形成合约安排的交 易成本,原因在于当事人都是极大化的。 减少租值消散的方法 在张五常看来,减少租值消散的办法有两种。一种 是推行管制;另一种办法是采用的是规例,加上论资 排辈,或以等级界定权利。以上方法都是为了明确资 源或财产的产权,防止资源或财产的租值不会消散。 产权的界定? 确立所有权(=确立一种竞争模式或是一种游戏规则)C 排他性的权利安排? 产权界定的准则并不单一,如: C 阿拉斯加淘金热中――先占权 C 单位分房―― C 田地包产到户时的分田――公平标准 C 效率标准 ? 产权界定是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 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 ? 产权界定的方式: ? ①在界定产权的过程中,个人占有的行动是最新 的 ? 巴泽尔认为:产权是个人努力、他人争夺与政府 保护的函数,在产权界定的过程中,法院法律起 到重要作用,但是仍有大量的产权界定工作不是 法院直接完成的,私人之间订立的合约起着实际 的作用。 ? 一项产权是否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而是 取决于个人所有者捍卫自己权利的努力,即取决 于个人受到的激励。 ? 公有产权低效率的问题,从逻辑上说就是公有产权代理与其他人之间的博弈问题。 ?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缺乏效率的原因:公 有财产具有法律保护,但保护产权的更切 实力量来自当事人的努力和行动。如果公 有产权代理人常常得不到充分激励,他与 争夺者的力量对比就是不均衡的,公有产 权就有可能受到侵犯。 ? ②民间就产权的协议和对财产纠纷的调解 常常作为非正式的安排起作用 ? ③国家立法与政府确认是正式的安排,同 时也是最权威的安排。 ? 产权界定具有渐进性,是由于产权的可分割性,产权的界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维度, 对各种维度进行测度和界定,会提高测度 费用即交易费用,权利的边界取决于获得 权利的成本――收益分析。 ? 例如:一个土地所有者将其所有的一块土 地出租,地里有几棵树,树的价值较小, 不足以在合同中明确确定,因而对它忽略 不计,在合同的执行期间,又发现该树木 具有很高价值的用途,这是由于树的产权 未明确,就有可能产生有关产权的冲突, 这就需要重新协商,重新协商的过程就是 产权进一步界定的过程。 产权界定的成本? 产权界定的技术成本 C 为了确定排他性的产权,需要重新进行资产价值的评 估,在物理和价值形态上给出产权的边界? 产权界定的交易成本 C 在产权界定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行为人或利益集团之 间的利益冲突而造成的经济效率的损失或为之付出的 各种费用 C 巴泽尔把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看作交易 成本。 C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产权从来就没有完整地界定过, 特别是对交易成本很高的资产来说,它的权利时不完 全的。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产权C 财富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即财富 的产权具有激励作用 C 个人权利的有效性依赖于:? 这个人为保护该项权利所作的努力 ? 他人企图分享这项权利的努力 ? 任何“第三方”所作的保护这项权利的努力C 产权保护能够提高财产的价值 C 有恒产者有恒心 C 案例:小区安全与小区房地产价格等 产权保护问题:姓名有价?穆罕默德.阿里. 图兰,一个住在汉 堡的 25岁土耳其人,因为他的名字,现在成了名人, 还挣了一笔数额巨大的外快。原来,大众公司 最近新推出了一款名为“图兰”的多用途轿 车,但该公司后来才发觉,“图兰”这一名 称是受保护的. ? 图兰凭着直觉,与1999年3月把他的名 字在德国注册。巧合的是,他经营汽车配件 生意 ,按照德国关于姓名版权的有光法律,他 的名字作为品牌名称在汽车行业内受到保护. ?于是,大众公司致信图兰,表示有兴趣使用他的名 字,图兰 与大众谈判了多次.他说:“起先.大众不想 给我钱,他们说在车上看到我的名字对我就是足够的 奖励了.”他拒绝了这一要求,大众提出的价码越来越 高,从5000欧元直到3万欧元.图兰说:“这个数目不够, 于是我中断了谈判.”后来,大众表示愿意出价10万欧 元时,图兰才同意重开谈判.?图兰表示,最终的成交价是远远高于10万欧元的6 位数,外加3辆大众汽车.他没有透露具体金额,但是 他说这笔钱足够拿出一部分用于投资和 储蓄,并 助 他实现儿时的梦想-----参加摩纳哥的一级方程式汽 车赛.图兰表示,他的名字实际上非常的普通,”’图兰’ 在土耳其如同‘施密特’或者’迈尔‘在德国一样常?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史上最牛的“钉子户”94 ? 案例:史上最牛的“钉子户”产权的起源和保护C 事情的起因――2007年3月初(两会期间) C 钉子户――一栋二层小楼(房屋产权219平方米,系商 业用房) C 事情由来:2004年拆迁,开发商评估价247万多元, 2006年吴萍要价500万元赔偿 ? 对开放商来说,也许赔500万更合算,但担心已赔偿 的280户“翻烧饼” C 行政裁决:吴萍要价太高,耽误了工期,影响了政府形 象,日行政裁决,在15日内自行搬迁,否 则强制执行。 C 法院裁决:3月30日,法院责令被执行人在4月10日之前 自行搬迁,否则依法强制拆除 C 市长发话:绝不迁就漫天要价、毫无道理的要求 C 事情结局:4月2日,钉子户和开发商和解,钉子户获得 一套等面积的营业房外,同时获得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 C 受关注的原因:物权法出台前后95 ? 有一个叫斯曾瑞格的美国老哥的故事?他住在华盛顿的马萨诸塞大街,24年前化15万美金 买了一幢小楼,3年前市价涨到了30万,正好遇到一个 开发商把这片地圈了起来修摩天楼,其它邻居都高兴地 搬走了,唯独他不搬,开发商最后一咬牙开出了300万 的高价来买,他不为所动,却提出钱可以不涨,只要让 他加入这家开发商的建筑设计队伍,因为斯普瑞格老哥 本身就是一个建筑设计师。 ? 可惜他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设计师,没被看上,开发 商后来就不做他的工作了,修改了设计方案,在他家那 幢小楼的上面和其它三面挖起了建筑深沟,盖起了摩天 楼,不过仍小心翼翼地用很多支架撑住斯普瑞格的家免 得倒掉,否则将是一宗大官司。这成为华盛顿一道风景, 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沉默的中年男子开着白色的小 车进进出出,而他的家就在这座摩天楼的里面,像城中 之城。或者像一个巨大肉馅包子中间的一个馅。 97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保护(续1)《物权法》中的条文: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 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侵犯。如果真正执行此条文,那么户主是有权利处 置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只要达不成拆迁协议,开发 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的房子孤零零地耸立在工 地中央。一位美国“钉子户”的故事,几乎就是杨 某遭遇的翻版,但结果是出了10倍价钱户主还不卖 之后,开发商无奈选择了在“钉子户”小楼的三面 与上面开工,同时特别注意要保护好这位“钉子户” 小楼的台基。法庭绝对不会以城市形象为理由强制 这位美国“钉子户”搬家。 重庆九龙坡区法院却强制杨某搬家,很显然,当开发 商与杨某发生冲突,法院并没有平等保护归属于双 方的物权,法院真正保护的还是开发商的权益。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保护(续2)? 保护产权的机制 C 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建立排他性; C 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 ; C 习俗和习惯法; C 国家或其他代理机构强制实施的规则 。 ? 由政府实施(军队、警察、监狱) C 以暴治暴 C 规模效应 ? 由非政府来实施(舆论、黑社会暴力、宗教私刑等) 四、科斯定理1 定理的来源 ?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是科斯在1960年发 表《社会成本问题》中表达的,得名于斯蒂格 勒――不过科斯不这么说。 ? 在60年代之前,经济理论界基本上是因袭庇古 的传统,认为在处理外部性(externality) 过程中应该引入政府干预力量,外部性生产者 或被课税、惩罚,外部性受影响者则被补偿。 但政府干预存在失灵现象,促使经济学家重新 思考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在消除市场失灵问 题上所能起的作用。 科斯定理外部性: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是单个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的所消耗的各种成 本的总和,社会成本是私人成 本与其外部不经济导致的成本 的和。 C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私人 外部不经济导致的非私人成 本。 ? 例如:一家化工厂的生产成本 是其私人成本,由于它在生产 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的外 部不经济而给附近的农民、渔 民等造成的损失是其非私人成 本,社会成本就是私人成本与 非私人成本的和。(如右图) ? 这一传统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所打破。科斯指出: 人们一般将该问题(即外部不经济性)视为甲给乙 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造成损 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 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科 斯进一步强调,应当从庇古的研究传统中解脱出来, 寻求方法改变,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我 们应当考虑总的效果。”也就是说,要以社会产值 最大化为出发点来观察和研究问题。 ? 科斯论文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外部不经济 性问题,他苦苦追寻的是外部效果内部化的合作方 式。 定理的表述 ? 《麦克米伦现代经济学词典》:在交易费用 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 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 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因素的生产者和 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动力的驱使就互利 互惠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使外部因 素内部化。 ? 该中性定理指出,拥有有关资源使用的产权 的人,无论是外部因素的生产者,还是消费 者,交易过程的结果总是一致的。 ? 例子: ?假定一家化工厂将其污物排入河流,引起下游六户居民的供 水污染,结果每户居民损失100元,共计600元。污染危害可以用 两种办法消除:①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这将花300元;②为每 户居民安装净水器,每家75元,共450元。 ? 显然,最好的办法是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因为它仅用300元 消除了600元的危害。 ? 科斯的问题是,不管清污的权力归属哪一方当事人,双方是 否会选择最低的控制污染成本的办法。或者说,科斯定理试图知 道,赋予家庭使用清洁水的权利或者赋予工厂排污的权利,结果 会有什么不同。 ? 这个例子说明,在假设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下,无论法律是 如何配置初始权利的,都可以达成最有效、最便宜地控制外部性 的方法。 ? 这一表述没有表达科斯的真正思想,因为科斯是反对“零交易费用假设的”。 ?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那样,没有交易费用的世界就 如同物理世界没有摩擦力一样奇怪。因此,“科斯定理” 与其说明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效率结果与产权无 关的结论,还不如说明了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制度是如 何作用于或影响经济效率的。 ? 科斯明确指出:一旦考虑到进行交易的成本,……合法 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权 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它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他实 际上是强调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产权的重要性。 ? 为了准确反映科斯定理,我们用一个定理组表达―― 科斯第一定理: 权利的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吗?如果交易成本 等于零,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 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会导致最佳的资源 配置。推论:通过清楚完整地把产权界定给一方或另一 方,并允许把这些权利用于交易,政府能有效 地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第二定理:权利的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吗?如果交易成本不等于 零,回答是肯定的。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可交易权利的 初始配置将影响权利的最终配置,也可能影响社会总体 福利。既然权利的初始配置影响到社会福利,因此应该 选择提供较大社会福利的权利初始配置。进一步思考上面的例子。假定法律赋予工厂排污的 权利,居民必然地将选择为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如果 考虑到居民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选择的交易成本,假定 每户付出的此成本为30元。 那么结果只能是每个居民 将花费75元购买净水器。 因此,交易成本能够改变法律规则的选择结果―― 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说,赋予居民使用清洁水的权利, 是更有效率的。 推论:1、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或另一 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界定给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最 大化,或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的一方; 2、一旦初始权利得到界定,仍有可能通过交易 来提高社会福利。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为正,交易 的代价很高,因此。交易至少只能消除部分而不是 全部与权利初始配置相关的社会福利损失。 科斯第三定理:? 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效率。C 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没有产权的界 定与保护等规则,即没有产权制度,则产权的 交易与经济效率的改进就难以展开。C 由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 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 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 现的福利改善。 假设:政府能够成本比较低地近似估计并比较不 同权利界定的福利影响,同时它还假定政府至 少能公平、公正地界定权利 ? D科斯定理”与其说道明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效率结果与产权无关的结论,还不如说道明 了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制度是如何作用于或影响 经济效率的。 ? 当我们重新使用“科期定理”时,更多的是指: 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 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 从而克服“外部效果”,而无须抛弃市场机制。 其原因在于,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即不减弱), 交易各方就会力求降低交易费用,使资源使用到 产出最大,成本最低的地方,达到资源的最优配 置。正因如此,在科斯看来,外部性完全可由私 人合约得到解决,亦即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 行为对市场运转有着自我修正的效能――这正是 科斯定理的精髓之所在。 案例分析:非洲大象的产权制度? 非洲的津巴布韦于1975年开始实施《公园和野生动物法案》(Parks and Wildlife Act),80年代又 实施了《遗产行动》(Operation Windfall)和 《公共地区本土资源管理计划》(Communal Areas Management Program for Indigenous Resources), ? 即津巴布韦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一种新 的产权制度――让村子对所在一定地区的拥有所有 权,即村民拥有权力对来到其地界观看大象的游客 进行收费,并且还可以向捕杀大象的猎人收费―― 即创建集体产权制度。 ? 20世纪70年代,津巴布韦的大象数量约为三万到四万头,80年代末为五万头,到了90年 代末是六万到七万之间; ? 而同期非洲大象(公共产权制度下或私有产 权制度下)从1980年的120万头减少到10年后 的60万头。目前津巴布韦政府允许每年捕猎 六万到七万头大象中的二百头; ? 而同期肯尼亚被认为在80年代就损失了百分 之八十的大象,单单1989年每天被非法偷猎 者捕杀的大象就有17头――非洲所有大象的 数量由于偷猎而减少了一半。 ? 津巴布韦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村庄已经能够用 他们赚来的钱修建学校和医疗站;而同一时 期非洲的整体生活水平、教育医疗状况却一 直停滞,甚至有局部地区陷入饥荒、战乱的 困境而不能自拔。 ?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必须明确大象这种产权客体的交易技术结构及其相应的不同产权制度下所可能发生 的交易成本。大象首先是一种较倾向于野生的动物资 源,这决定了其需要较大的生存地带以进行必要的生 活繁殖――活动空间较大意味着人们保护、监督成本 很大(非个人所能独自承担或需大量雇佣劳力进行), 必要的繁殖意味着人们在捕杀与饲养的行为决策间存 在取舍比较(视乎预期的成本收益比较――涉及与其 他经济组织或个体的行为博弈分析);其次大象的象 牙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相对大象在旅游观光方 面产生的短期经济效益而言。因此,大象这种产权客 体存在资产可分性较强、但资产属性的度量保护监管 难、捕杀的短期经济收益很高等特性,所以这些特性 所决定的交易技术结构必然是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下 的交易成本较高――监督成本过高和保护方面的有效 激励不足,而集体产权下的交易成本较低――激励机 制较完善、经济绩效较理想。 五、中国产权制度的理论与改革实践? 1,农村产权改革?80 年代改革开放,在农村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产权的角度来说,这种改革实质上是所有权与经 营权的分离模式,使得农民家庭享有部分剩余索取 权,可以说是一种有限的短期的私有化。 ? 这种改革是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的, 但随着城镇化进 程推进中农地收益分配不公的突出,农民的积极性 又受到挫伤。 五、中国产权制度的理论与改革实践? 2,城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78--83)? 这实质上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国家与企业分享剩余索取权,但没有有效的对企业的产权约 束,收益与责任不对称,使得企业普遍追求福利最 大化,社会消费基金膨胀,导致通货膨胀。 ? 让利的结果也导致财政收入迅速减少,财政赤字增 加。 五、中国产权制度的理论与改革实践? 2,城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 利改税” 与“ 拨改贷”(83--87) ? 这依然是一种在剩余索取权方面的改革,同时试图强化企业行使剩余索取权的责任和约束力. ? “利改税”分为两步,83 年开始把国有企业应上交的利润与税 收合并,采取利税合一的方式,按照统一确定的比例上缴财政, 其余则属于企业。83 年开始时,只是对国有企业利润的50% 采取利税合一,按章纳税的方式,其余50%则仍全部上缴财政; 到84 年采取第二步“利改税”,把国有企业利润的全部纳入 利税合一,按章纳税的轨道。 ? “拨改贷”是为了提高对得到部分剩余索取权的国有企业的约 束力,同时也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对国有企业固定投资,由 原来的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通过银行的有偿贷款。这增加了企 业的成本,使得企业拖欠银行贷款不还,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 增加。 五、中国产权制度的理论与改革实践? 2,城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承包制(87--92) ? 这依然是一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 ? ?? ?的改革模式,承包的内容是上交的利税,承包制的性质是政府 与国有企业围绕着上缴利税这一核心目标形成的一种行政契约 关系。 这种承包也不同于农村,农村是对土地生产要素承包,城市国 有企业是对利税承包。 承包一般为三年。 承包制带来不好的后果就是企业行为的短期化、收入分配的最 大化等。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帐目上增长最快的部分就是工资 支出和管理成本。工资支出包括奖金、福利等,如果再加上各 种计入“物耗成本”但发给职工个人的实物工资,工资支出增 加得就更快。这也就是所谓的“工资侵蚀利润”;从国家的角 度看,便是“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 承包基数的确定、承包人的选择等造成许多官员腐败的机会。 承包制依然没有解决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的问题。 五、中国产权制度的理论与改革实践? 2,城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与所有权变革(92― ) ? 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股份公司制度,包括上市与不上市的两种。这次改革明确提出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 开、管理科学”的16 字方针。国企的产权再明晰也是与私有 企业的产权不同的,否则就不是国有企业了。政企分开,不能 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分开,凡是国有企业必然是政企有着 某种直接的行政关系,这中外的国有企业都是一样的,但是中 国的国有企业则又不同是党政企不分,政企分开,涉及到党政 分开、党企分开,而这会与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相关,因而改 革就非常难以深入。 ? 在中国不仅要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也要解决军企分开、警企 分开、党企分开的问题。 ? 而对一个国有经济,首要的一个问题是缺少那些有充分激励的、 对资产效益真正关心的“最终委托人”。97 年以后提出了抓 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改革战略。但随即带来 了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再就业问题、 下岗人员的生活贫困问题等等。提出了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 展的指导思想。但这并没有很快地见到效果。 五、中国产权制度的理论与改革实践? 2,城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总结上述四个阶段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围绕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展开的。 ? 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必须解决在什么产业或行业办垄断性还 是非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在私营企业愿意进入并能够形成企业 之间竞争的产业或行业还要不要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党、 政府的关系是什么?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国有企业的 经理人员的选拔应如何进行?如何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 考核?等等。 ? 最近中国政府又提出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加快企 业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重点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 度。要建立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 构,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和约 束机制,将传统的有效管理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促 进企业整个管理制度的创新。要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 主体,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 力。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管理应如何做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绝不是短期内就可见效的。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楷书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