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交换光网络问题群三种类型连接类型哪一种最为好用

基于NGN的企业通信网络平台设计--《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基于NGN的企业通信网络平台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当前的固网发展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对综合接入和综合业务解决方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GN网络技术是使用软交换Softswitch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网络的结构体系是标准化和开放性的,该网络可以一体化的为用户提供传统话音、图像视频、数据文件等多媒体业务服务。NGN网络具有如下特点:NGN网络是一电信网络,它以IP承载网为核心交换网,这样以实现承载与控制的分离。在NGN网络中使用了诸如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无线相容性认证等网络接入技术以及诸如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和自动交换光网络等先进的传输技术。NGN网络支持全网特性的业务提供,对固网用户、移动网用户和游牧用户,并且保证通信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
以电业局新建网络为背景,本论文主要内容为:
1.概括的介绍了NGN网络的结构体系,其四层体系结构,NGN网络中使用的几种标准协议(诸如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呼叫控制协议、会话初始协议、IP电话与多媒体通讯协议和SIGTRAN协议),分析了NGN技术演变的国内外现状。
2.提出新建NGN组网方案,比如设备的选型,本方案中主要选用了华为的软交换核心设备SoftX3000,多媒体网管为UMG8900,终端为IAD等;提出本局NGN网络连接方案拓扑结构,主要是一个多媒体局的结构;实现NGN网络在固网中常用业务功能,以及业务实现的主要流程;分析三种双归属组网技术,分析1:1备份情况;以及话务量数据及测算等。
3.详细提出了核心软交换的配置,其中涉及了综合配置机柜的框位配置,包括基本框、扩展框和媒体资源框三种;配置与IAD设备对接的数据(主要采用MGCP协议);配置与UMG8900多媒体网管对接的数据;配置与SIP终端对接的数据;配置与H.323终端对接的数据;配置与PSTN互通的数据(M2UA-MTP);配置与PSTN互通的数据(M3UA-MTP)等。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N915.0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鸿莺;夏慧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方琰崴;[J];电信科学;2005年07期
王俊莲;;[J];电信技术;2005年12期
俞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穆维新;;[J];计量技术;2007年09期
唐海;;[J];江苏通信;2010年05期
邢文生;;[J];中国新通信;2007年18期
管文;;[J];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李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0期
李睿,曾德贤;[J];移动通信;200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杰斌;[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曾磊;[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魏斌;[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陈鑫;[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袁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陈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苏梦;[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静;;[J];硅谷;2013年13期
徐蕾;;[J];信息通信;2010年01期
孙金萍;;[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年06期
陈超峰;夏正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蕾;;[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郑熠;;[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李小华;[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胡宇洁;[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肖品;[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陆慧;[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唐泉;[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宿宸;[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张知晓;[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王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吕晓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进,马殿富,怀进鹏,李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白刚,王重钢,隆克平,程时端,陈俊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刘瑞芳,曾晓轩,孟庆昌,徐惠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夏雷;[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闫丹凤;杨放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高春鸣,丁一坚,兰秋军;[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侯专政;[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徐正国;;[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年06期
马争,魏险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张涛;[J];电力系统通信;200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楠;[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姜宇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汤敏;;[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李浩;邓桂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朱旭峰;唐震;;[J];移动通信;2007年07期
俞斌;贾雅琼;曹才开;;[J];今日电子;2007年10期
蒋向东;康亚;;[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年02期
王蓓;[J];微机发展;2005年08期
战晓苏;;[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闫毓;;[J];电信技术;2006年03期
王瑾;包杰;;[J];山西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静;;[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赵洪建;刘福军;;[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金涛;;[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秦岭;;[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刘桂玲;;[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丁塔;;[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罗峰;;[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杨雪松;;[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全平;张科;;[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傅晓红;;[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易龙;[N];人民邮电;2001年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白雪峰;[N];通信产业报;2001年
易龙;[N];人民邮电;2001年
田泰和;[N];中国电子报;2007年
叶华;[N];人民邮电;2001年
庄少文;[N];证券日报;2004年
;[N];通信产业报;2006年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善秀云;[N];通信产业报;2005年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CTT)
师振永;[N];通信产业报;2007年
王兵;[N];人民邮电;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熠;[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林娜;[D];东北大学;2005年
慕红云;[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薛海强;[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宇;[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胡凌云;[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刘义亮;[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翟丛;[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李伟奇;[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兰雁霜;[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李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叶涛;[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李恒;[D];东华大学;2008年
张沙沙;[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刍议自动交换光网络的路由协议--《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6期
刍议自动交换光网络的路由协议
【摘要】:自动交换光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传送平面、管理平面为基础,引入智能控制平面技术,并且通过信令技术、路由技术以及自动发现技术,提高了光层资源控制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与可用性,并且网络结构得到进一步简化,降低了运营成本。由此可见,自动交换光网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自动交换光网络的路由协议展开讨论,首先阐述其基本概念,然后对三种路由模式进行分析,最后介绍几种路由协议。
【作者单位】:
【分类号】:TN92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小平,张锋,奉飞飞,张汉一;[J];电信科学;2003年08期
龚涌涛,顾畹仪;[J];光通信技术;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明;;[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年07期
马娟,文爱军;[J];电信快报;2004年08期
张锋,郑小平,张汉一;[J];电子学报;2004年S1期
杜巍;黄亮;;[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王娟;徐爱香;赵非;;[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4期
吴开兴;唐亮;杜巍;;[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温海波;[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焦悦光;[D];清华大学;2004年
向兵;[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谭志;[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蔡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玮;[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冯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马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张锋;[D];清华大学;2005年
高骞;[D];清华大学;2005年
赖卫东;[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吴翔;[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谢雪娟;[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陈祖平;[D];江苏大学;2009年
牛丽;[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乐平;[J];电信科学;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静,郭伟;[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2期
张俊杰;[J];电信快报;2005年01期
胡卫生,金耀辉,郭薇,姜淳,程扬,王晓冬,刘芳华,王悦,黎宇峰,胡佩钢,张春蕾,陆旸,徐步伟,祁永敏,曾庆济,魏巍,易小波,许宗幸;[J];电子学报;2004年S1期
李秀华,张金兰,侯韶华;[J];光子技术;2005年03期
罗国帮;周继彦;;[J];中国新通信;2007年11期
张歆彦,张尧弼;[J];微型电脑应用;2005年02期
任由;;[J];数据通信;2006年Z1期
邱丹阳;;[J];中国新通信;2005年12期
;[J];中国教育网络;2006年07期
李永;李凤霞;战守义;;[J];光通信技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刚;陈晓辉;王志峰;魏学勤;;[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刘珩;安建平;杨杰;;[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武峥;张淑芳;;[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季莹莹;章坚武;;[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黎林坡;毛羽刚;;[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王军辉;徐洪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张建明;何熊熊;冯远静;;[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彭艾;黄岚;王忠义;王成;毛南;刘志存;;[A];“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高丽娟;蒋太杰;;[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舒镇;刘军民;;[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甄岩?武穆清;[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潘晏涛 卢泽新;[N];计算机世界;2004年
赵锋;[N];人民邮电;2006年
江家兴;[N];通信信息报;2007年
荆瑞泉;[N];人民邮电;2006年
徐云斌 张海懿;[N];人民邮电;2006年
张彤;[N];网络世界;2007年
张琳;[N];网络世界;2006年
华为3Com交换机产品经理 黄磊;[N];电脑商报;2006年
;[N];网络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文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张建辉;[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胡细;[D];上海大学;2007年
高腾;[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任彦;[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王嵚琦;[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彭革刚;[D];复旦大学;2005年
张瑞;[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康凯;[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张天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延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周媛媛;[D];中南大学;2010年
宋立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秦丽姣;[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邹莉莉;[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步长坤;[D];山东大学;2010年
潘志芳;[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王平;[D];山东大学;2010年
刘弢;[D];山东大学;2010年
石蔚;[D];青岛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智能光网络自动发现技术实现方式的研究--《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1年02期
智能光网络自动发现技术实现方式的研究
【摘要】:自动发现技术是自动交换光网络的重要组成技术之一。系统地分析了自动发现技术的基本功能,详细描述了实现自动发现技术的三种方式:服务内发现、服务外发现和光纤外发现。通过综合比较,最后选择服务内方式作为实现自动发现技术的最佳方案。
【作者单位】:
【分类号】:TN929.1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火墙分为三种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