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2017年收废品怎么赚钱回收后卖到哪里

废品回收价格跌到低谷 “破烂王”扎堆改行
“没想到现在卖个废品也这么难。中秋、国庆两个节日过后,家里多了不少月饼盒和礼品盒,还有攒了半年的 和纸箱,喊附近一家废品站的人来收,人家都不愿意上门。”记者的邻居薛阿姨为家里堆积的废品感到一阵发愁。记者了解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街上收废品的吆喝声少了,废品回收站点也关了不少,很多市民家里的废品攒成了堆,但没人愿意上门收购,即使有个别废品收购者,收购价格也是低得离谱。
记者随即前往城区多家废品回收站采访了解到,由于废品回收价格持续低迷,利润降低,市区很多废品回收站已难觅踪迹。部分收废品的商户不是改行就是歇业,正在经营的商户也都感慨,上游废品收购商不断压低价格,导致现在的生意很难做。
废品价格跌了一半多
“以前收废品的经常在小区里转悠,一天来好几个,现在十天半个月也碰不到一个。”家住新世纪花园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平时她习惯将废品收集起来,一次性卖给上门收废品的人。最近,她又攒了不少,可一连两个星期,也没在小区里见到一个收废品的人。
记者在城区多个小区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发现他们都遇到废品难卖的问题。家住龙腾花苑的沈阿姨说:“近期,我家里积攒的纸箱子、废报纸至少有三四十斤,还有近100个矿泉水瓶,小区附近原本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但已经大半个月没有开门了,也没人来小区里收废品了。我后来看到离家1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废品回收站,就上门让他们来回收,但对方说就这么一点东西,不愿意上门。”家住怡嘉天下小区的徐大爷也直说,最近废品收集不划算,不仅占地方,而且卖不了几个钱。10日上午,徐大爷将家里半年以来积攒下来的纸壳、塑料瓶装了满满两大袋,用电瓶车拖到附近的废品回收站,原本以为能卖五六十元,没想到只卖了20元。废品回收站的老板向他解释,两三年前是能卖到这个价格,但现在的行情早已大不如前。
花湾路附近的一家废品回收站老板告诉记者,废品回收行情已经低迷很久,就连一些重大节日之后也没能阶段性地抬高价格。“往年中秋、国庆过后,都是我们比较忙碌的日子,月饼盒、礼品盒都是成堆成堆地回收。今年月饼盒、礼品盒少了很多,不仅因为现在物品包装简单了,更多是现在废品价格太低,包装盒更不值钱,很多人都直接当垃圾扔了。”该废品回收站老板表示。
记者了解到,两年前,旧书刊、报纸每斤八毛到一块,现在便宜了一半;矿泉水瓶子以前每斤能卖到两元,现在只有五六毛钱; 从最高峰的每斤三十元掉至每斤十四五元,便宜了一半以上。“不是我们故意压低价格,是现在的废品真不值钱。以前塑料瓶是按个收,现在论斤称都不愿意收。”城河路路段上的废品回收站的赵老板说,很多人卖废品时都觉得便宜太多,但上游厂商的收购价格下降了,他们也只好跟着降。赵老板表示,由于废品回收利润太低,他们这些回收站不得不提高回收门槛,一是不再上楼回收,二是一些不好卖的废品不再回收。
“破烂王”纷纷转行
马先生老家在兴化,在高邮从事废品回收生意十几年,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老马。每天早上7点,老马老两口就开始在租住地附近小区收废品。“现在能捡和回收的废品种类比以前多多了,但是挣得反而少了。”老马一边和记者抱怨,一边用瘦骨嶙峋的手整理着三轮车上堆放的废品,手掌纹路间的痕迹和指甲缝里的污垢,记录着他的从业年龄。老马告诉记者,现在回收废品属于出力不讨好,东奔西跑忙一天也就赚个三四十元,勉强维持他们老两口的生活。
“当年和我一起做废品生意的大都改行了,生意好的那几年,有些人发了财,现在也都不干了。年轻人都走了,有门路转行的也走了。”谈起废品回收现状,老马表示,“我家从父辈就开始做这行,我们夫妻俩都五十多岁了,也没有其他技能,老家还有几亩田租给别人,每年也就几千元的收入。儿子已经在苏州成家立业,我们并不打算改行,撑一年是一年,实在撑不下了就去苏州投奔儿子。”
“破烂王”不断转行,回收废品的站点也在悄悄减少。记者调查得知,高峰期时,高邮城区的废品收购站多达一百七八十家,近年来,陆陆续续关闭了一半以上。宋庄和金桥路等废品回收站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废品回收站点数量也是锐减。
废品行业迎来“互联网+回收”
“废品收购必须关注经济情况,废品价格是经济的晴雨表。”很多接受采访的废品店老板都这样告诉记者。废品回收看上去价值不高,但实际上废品价格的涨跌和制造业、消费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废品收购价格与原材料需求大幅下滑有着很大的关系。今年5月,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 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记者发现,目前网络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回收APP,一款叫废品大叔的手机端回收APP,用户就像叫外卖一样,只需在平台里输入需要变卖的废品信息,预约回收人员上门服务即可。遗憾的是,这些APP的覆盖范围比较窄,大多在一二线城市有服务点,我市目前还没有废品回收站点提供该项服务。
文章来自于易再生网——中国再生资源O2O交易平台
原文链接:
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再生资源订阅号:再生资源(微信搜索“再生资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城市废品回收站何去何从?
来源: 中国广播网作者:
城市的废品行业存在已久,多年来也饱受诟病的老问题,“砸烂旧世界”之后,如何“再造一个新世界”,目前仍无明朗的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
正午的烈日当头,珠海的街头行人并不多,前山河畔,被拆掉建筑堆积的废墟中,钟秀红正在其中翻捡“还能变卖”的物品。站在高处看,空旷地块上的废墟围绕在商场高楼间,就像一块块连起的城市伤疤。几天前,废墟还是一间间的小屋,她和丈夫张辉在小屋中经营着城市中一个最不引人注意的普通废品回收站,一家三口在小屋废品的包围中栖息而居。如今,他们的“家”已消失在挖掘机的利爪之下。
钟秀红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这座城市,正在进行着一场自上而下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战斗”,几乎每个行政区都计划了一场“专项整治行动”,行动的核心要义为破除废品回收行业市容乱象,具体表现上则多数以“拆”为主。
根据珠海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侯艳玲的介绍,全市可查的有1492家废品回收站点,在协会备案的仅100多家,类似钟秀红一样的“家庭小作坊”站点根本无从计算。
城市的废品行业存在已久,治安管理上的“销赃窝点”,环境上的臭气难闻、噪音扰民,市容上占道、乱堆放,都是多年来饱受诟病的老问题。因为是脏乱的底层行业,管理上一直也几乎是城市的真空区。
如今,创文冲刺在即的珠海开始向这一行业的乱象“宣战”,这是一场结局并无悬念、实力悬殊的战斗,代表公权力的挖机之下,如钟秀红般的小经营者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缴械逃离。
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钟秀红说,“我们走了,珠海的这些废品政府准备怎么办呢”。比拆除取缔更考验智慧和魄力的,是城市废品行业的后续规范。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砸烂旧世界”之后,如何“再造一个新世界”,目前仍无明朗的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
斗门:“逆销售”网络遍布
在西区的斗门,至少有五年时间,斗门公安没有受理办理过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不过斗门有牌照的废品收购站仍有约20家,若是算上没牌没证的,一位民警估计“恐怕100家都不止”。
被废品改变的人生
如果不留意,散落在斗门各镇各乡村的废品收购站、收购点很难寻到,因为它们大多没有招牌,基本都是在墙上印上“收废品”三个字,或者写在一块明显是废品的废纸板上。
“要我说,(斗门)指(望)着废品活着的人得有一千多。”来自河南的唐毅(化名)说,这些人有的是“专职”,有的是“兼职”,不管怎样,废品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要么失业,要么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唐毅今年32岁,十多年前高考结束后就从河南周口老家来到斗门,跟随在这里开废品收购站的姑父讨生活,结婚、生子都是在斗门完成的。
“怎么可能集中呢?根本做不到!”唐毅愤懑地说,废品回收跟产品零售一样,都需要把网络分散开去,这样才能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只是回收和销售是相反的,可以说是“逆销售”。
唐毅所在的回收站位于井岸镇龙井路,路两旁的居民不多,楼房也比较老旧。废品站没有招牌,占据了一栋楼的整个一层,面积差不多有500平方米,收来的废冰箱、旧彩电在店外进行拆卸分解,由于占了人行道常常遭到投诉。
“谁家过日子都要用到煤气、矿泉水,谁家过日子都会有废品卖。”唐毅说,他早在两三年前曾看过一个新闻,说珠海要把所有的煤气销售都集中到一个区域,不让销售点位于居民楼等人员密集区,但时至今日这一计划也没实现,所以他认为,废品收购也不可能集中,毕竟谁家也不可能为了卖十几二十块的废品开车几公里到专门的收购点,况且有一些大件大废品如冰箱、空调、彩电是没人愿意搬下楼的,上门收购废品的人才是好劳力。
废品收购的竞争也很激烈,唐毅说,据他了解,在井岸镇有大大小小、正规不正规的废品收购站三四十个,好在他所在的收购站经营差不多二十年,而且只回收废旧电器,在行业内算是有些名气,所以经营得还算不错,像一些近几年私开的收购站只能靠给高价钱才能拿到货。
“废品莫问来历”
唐毅的孩子在老家,他不操心孩子上学的问题,但他的同事有二十多个,算上家人有五十多口,都居住在收购站周边,有的孩子在本地学校上学,大家还感觉比较方便,一旦要搬迁到指定的地点收废品,那么他们的生活也会乱成一团,衣食住行都成问题。
在井岸镇工业大道旁的一家废品收购站里,一名女子说她已在这里干了12年,五六名同事都住在附近,他们觉得当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都还不错,基本能把周边小区和工厂覆盖到,有人要卖废品时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们十分钟内就能赶到,若是集中到一个地方,那么他们的老客户就算是丢掉了,除非在这里留下一个专人,随时等待上门,就“像送外卖一样”。
“假设把那个(集中)点放在新青(工业园),我们这帮人就没法干了,顾客都在这边,家也在这边,怎么动?这不是小事儿。”唐毅说,除了在废品收购站里工作的人,还有很多骑着三轮车“巡街”的四零五零人员,更多的是一些家庭贫困的老头、老太太,他们经常会拿着捡来、要来的矿泉水瓶什么的来卖,有一些收入微薄的环卫工也会在下班后来卖废品,一般都只能卖十块八块的,但这点钱在他们那里很重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费心费力地去扒拉垃圾箱、踩垃圾堆去捡拾了。
在新青工业园旁的新堂村,村里的一栋综合一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家废品收购站,收购站的老板们遵循“英雄莫问出处,废品莫问来历”的规矩,对能收的来者不拒,对烫手的则反复斟酌。
外来工流动性大,走一个就会把手头上的电器等当成废品卖;外来工若失业一段时间就会无法生活,小偷小摸自是大有人在,像新堂村水塘口一年至少要断五六次电,电线基本都被偷走流向了收购站;外来工也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养老的,没什么收入,经常会捡些废品送来卖……工业园里围绕着废品而生的人不在少数。
“我们倒是能搬,这些人怎么搬?他们不跟我们走,我们从哪里去弄废品?”新青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娘气势汹汹,手里拿着一沓长条状的硬纸条抽打面前的一个废轮胎,“嘭嘭”作响。
(图片来自网络)
香洲:“无处可逃”的回收站
钟秀红的老家,在长江以北安徽的一个叫望江的小县城。8年前,她随做生意失败的丈夫一路南下,最终他们将“家”选择在了荒凉的南屏段前山河畔,大块的空地搭上铁皮棚,也算是“安居”。跟人打交道,偶尔听到的“破烂王”的故事刺激着夫妇二人的神经,两人渐渐地走上了废品回收之路,河畔的空地则是天然的“仓库”。从自己挨家挨户上门寻找“货源”,不出几年,随着塑料金属等废旧市场行情的上扬,她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自己也拥有了十几个固定的货源商,这其中还包括南屏的几家企业。
“废品收购一条街”
“那时候听说做废品回收很赚钱,身边也有朋友干这个发家致富,就想着自己也可以试一下。”钟秀红的同行,50多岁的杨树珍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的时候,很多人“不识货”,常常把铜线等金属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卖出,做废品生意的再以高价卖给再生公司,中间差价赚了不少,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发了家。
不过这始终是一个辛苦的行当,风吹日晒,才30多岁的年纪,钟秀红就已皮肤黝黑,手掌也被金属等废品磨出厚厚的茧子,“就像个老太婆哦”,她自己也跟记者打趣。
前山河南屏段十二村五、八、十队沿岸,可谓是南屏的“废品收购一条街”,二三十个废品回收站点聚集于此,划分地盘。每天踩着三轮车的回收者们到城市的各个厂房、小区、垃圾站,然后汇集于此,哪家私下出价高,便可以将他们带回的废品收归囊中。
钟秀红的孩子正在南屏读小学,她已经有了对未来的计划:在珠海供一套房,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她说,这一行确实能挣到钱,只要你吃得了苦,2010年以前生意最好,那几年建筑业发达,废品价格出奇地高,收入最多时她一个月挣了近3万块。如今辉煌不再,但也能凑合,她和丈夫已经看中了市区的一个楼盘,为了孩子准备就此扎根了,“让孩子跟我们一起住在破烂里,在学校里被同学笑,我们挺对不起孩子”,孩子促成了夫妇俩最终的决心。
7月30日,家庭的所有计划彻底发生改变,几天后钟秀红举家搬离珠海。
当天,南屏镇牵头组织多个部门,对前山河南屏段十二村五、八、十队沿岸的废品收购站等临时违建实施强拆,南屏镇通报称,当天“清拆违建面积10000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面积20000平方米”。钟秀红的家便在这10000平方米中,当天她还没来得及将大批废品搬离,拆迁人员只是搬出了屋内家具,然后挖机之下,自己家和周边同行的铁皮棚倒塌,原本的“家”变成空地上的一片铁皮废墟。
“逃都逃不掉”
南屏镇党委委员李清涛介绍,前山河南屏段十二村五、八、十队沿岸一带,在1988年已经被纳入国有土地统征范围,但一直没有开发利用。许多村民将旧宅出租给外来人员使用。部分外来人员还擅自占用国有土地,在河边乱搭建,用来经营废品回收站等,脏乱差情况十分严重。“整治前山河流域环境已是燃眉之急”。
这只是珠海全市整治废品回收站点行动的一小部分。根据香洲区城管局今年5月份统计的数据,香洲区已对443家废品回收站点进行核查,其中70家有违法建筑、190家已搬走或拆除。在西区,据红旗镇政府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当地14家违章搭建的废品收购站,8间已经清拆,清拆面积17560平米。而三灶镇因为数量较多尚未完成统计工作。
市区一家收购站的经历侧面印证了这次整治行动的力度和决心,南屏的一家回收站被拆损失近十万后,便“举家”搬至上冲,以期能安心经营,没想到又赶上当地一轮整治行动,他便再次被“清理”,当事人感叹“逃都逃不掉”。
类似的担忧也刺激着“正规户”的废品回收公司,珠海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侯艳玲说,已经有证照齐全的协会会员因涉嫌违建站点被拆,四处寻找新的地盘,并向协会求助。
废品回收站点“五宗罪”
影响市容、盗窃频发、税收流失、资源浪费、违规经营
记者从多方证实,之所以要大范围地“全面清理整顿”废品回收这一历史沉疴,直接原因来源于市领导的一次“巡街”,回收站被认为是极大影响市容美观的形态。
“盗窃破坏国家重要设施案频发”
官方甚至列出了废品回收站点的“五宗罪”,最受诟病的自然是市容环境。回收站点“乱收乱卖、乱堆乱放、随处设点,不少个体收购点设在居民区、马路便道等,房屋破旧、形象差,严重影响市容,有部分回收站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
第二项则是导致“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盗窃破坏国家重要设施的案件频繁发生”。市科工贸信局提供数据表示,据市政、电力、通信等部门统计,“珠海市政及国家重要设施每年因被偷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数千万元以上”,“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税收流失被定为“第三宗罪”,由于珠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不完善,大量外市回收企业到珠海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影响了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有序发展,阻碍了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珠海税收严重流失”。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也受到苛责。主管部门指出,“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塑料、废橡胶、玻璃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这些可用资源成为城市垃圾,直接填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又污染了环境。”“脏、乱、臭”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回收站收购的废旧金属,乱敲乱拆,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
而在旧货市场方面,违规经营经常发生,“长期以来存在市场内摆放杂乱无章,消防设施不全,发生过多次火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许多在旧货市场外经营的小旧货店采取三合一(即销售、加工和住家一体),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市场内管理无序,存在恶性竞争,恶意哄抬价格或压价收购,严重违背市场规律,欺哄现象时有发生,买卖双方纠纷不断,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隐患”。
亿元产业链
对于“五宗罪”的“指控”,钟秀红表示部分认可,但又觉得冤枉和委屈。她说,“明明是政府自己嫌脏不愿意管,我们来做了怎么又能怪我们呢?有条件谁愿意脏乱差?”
赵才对“五宗罪”则有些嗤之以鼻,“有本事政府把这个做好啊,说不好谁不会?”赵才是小区中的废品回收者,一辆三轮车是他的最大家当。8月6日早晨8点,拱北丽景花园,赵才将小区垃圾中的纸箱、易拉罐、塑料瓶、成摞的废报纸挑拣出来放到自己的小三轮上,其余的推进附近的垃圾房。赵才以每个月付一定费用给管理处的代价获得了小区的独家垃圾清理权。
赵才们正是城市废品回收的“第一环”,钟秀红们则是他们的“上级”,负责收购他们的废品。
在接到“上级”电话得知对方站点被拆时,赵才震惊了一下,随即颇有些纳闷,“政府拆我们做啥呢?我们是在帮政府啊。”在赵才的逻辑中,收垃圾虽然是糊口的一种方式,但更是在“帮政府分忧”,“你说,没有我们每天把这些垃圾收集、分类,如果全拉到垃圾填埋场去,政府压力不是更大吗?”他坚信自己的理解,并让记者一定要将他的观点转达个给“政府管事的人”。
赵才的逻辑,正是反映了珠海在垃圾处理时的困境———真正意义的生活垃圾分类从未起步,可回收资源再利用率低。一袋生活垃圾,经 过 家 庭 收 集 — —— 丢 弃 垃 圾桶 — ——粗 略 分 拣 — ——垃 圾 中 转站———垃圾压缩车———填埋场———拾荒者再分拣———填埋或焚烧,走到了“旅程”的终点。由于缺乏前期的垃圾分类处理措施,如果缺乏了赵才们,珠海每年以亿计的再生资源回收产值将不复存在。
这是一条完整的废旧物品回收产业链条。像赵才这样盘踞在各个社区和工业园的流动废品回收者,每天蹬着三轮车将废品源源不断运到钟秀红这样的废品回收站,钟秀红们则选择再卖给珠海的几家废品“龙头”企业,再由他们分拣、压缩等简单处理后,运往佛山、江门、南海等地进行加工回炉,废品这才算结束在珠海的旅程。
当然也有一些废品直接在珠海就完成了自己的再利用之路。部分成型有价值的废品会被分类积攒卖到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
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据城管和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达1492家,从业人员1万人左右,而且废弃物总量正按照年均10%的速度增长。
流产的“宏大规划”
一边是乱象必须整治,一边是生存和城市需要。负责牵头此次整治行动的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光靠城管部门“打”绝不是最终办法,下一步如何规范才是当务之急。希望主管部门能参与进来,将废品收购行业规范管理。
214个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站
记者发现,在这一方面珠海其实早有思考。2009年珠海再生资源行业协会配合市科工贸信局编制出台了《珠海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这份期限为2009年至2013年的发展规划详细地描述了珠海废品行业的发展之路。
《规划》提出,在小区建立方便居民的回收站,“在产废的源头即把各类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分离出来”。并建立再生资源分类回收二级网络:一是街道、社区、村委会回收网络,即分布于各街道、小区、社区、村落的废旧物品回收站;二是以行业为主的集散回收中心网络。形成“绿色回收站(流动收购车)———集散交易市场”二级结构的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企事业单位———集散交易市场”结构的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集散交易方面,则在市内设置10个集散交易中心,在各社区回收站保持密切集散关系的同时,“与废旧物资处理终端的大、中型回收加工企业建立回收关系。设立再生资源利用交易市场,鼓励社会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或个人,从事再生资源的回收工作,使资源回收与交易部分统一管理、有序合法地进行,促进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规划共设计在香洲、金湾、斗门三个行政区规划设立214个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站,规划“在市区东线的金鼎建设一个大型再生资源综合市场,用地规划14万平方米。其功能包括负责香洲区的生活性、生产性再生资源的回收、整理、粗加工,并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提供交易平台等,其服务区域面积约534平方公里,可辐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屏工业园等厂矿企业约3300多家;在斗门区筹建一个大型综合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0万平米左右,含一个1万平方米以上的专项市场;在金湾区筹建一个综合市场,市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基本消灭二次污染”
规划中,经贸部门则表示,“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使九成以上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九成以上社区设立规范的绿色回收站,九成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九成以上的可用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基本消灭废旧物资流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在网络设计方面,规划还提出,借鉴“北京废品旧货网”的经验,建设珠海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网站,居民可以借助电话或登录珠海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网站,说明要出售的废品名称、数量(估计)、地址、预约时间等信息,服务站可就近安排收购人员按时上门收购。社区居民或单位也可以上网查询最近的废品收购站位置,了解最新的废旧物资价格。同时,街道、社区要帮助企业建设社区回收连锁店(点),形成覆盖珠海市的实体回收网络,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经营的企业运营模式。
不过,这一规划出台后,并未真正实施开展,如今早已过了2013年,经贸部门制定的《规划》也成了一纸过期的空文。
废品回收,如何才能“合法”?
多位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表示愿意完全按照政府的要求整改
低迷的行情,加上珠海全市范围内的整治行动,周边陆续有站点被整治,许多从业者都有些忐忑了。“我们知道占道、违建经营废品不好,但我们要生活,废品也需要有人回收,希望政府能考虑到这个行业的需求,我们愿意完全按照政府的要求‘合法’。”采访中,多位废品回收从业人员对记者强调。
如今绝非“好时光”
50多岁的杨树珍也在珠海干这行8年了。2006年经朋友介绍,从家乡湛江吴川来到珠海做废品回收生意,并在上冲新工业区租了一块200平方米的地作为废品回收站的据点。
几乎所有的废品回收从业者都说,如今绝不是这一行的“好时光”。杨树珍告诉记者,价值最高的紫铜以前可以卖6.5万一吨,现在只能卖4 .6万,每斤赚的不过一块几毛,塑料瓶一类的废品每斤也只有1毛钱的利润,收到的废品也不多,基本都是街坊们少量的生活废品。“现在每个月能有一万多收入已经不错了,只能勉强维持开支。”杨树珍说道,工业区内近年已经有几家废品回收站歇业了,如果生意再不景气,自己会考虑回家乡开鞋厂。
杨树珍的同乡肖汉朝对于废品回收不景气的现状感到更迷茫。2008年20岁的肖汉朝由于只有初中学历,难以找到好工作,又见很多同乡奔赴珠三角做废品回收赚得不少,便决定独自到珠海闯一闯。肖汉朝在上冲新工业区租了一个300多平米的仓库,6年来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工作都在这里。由于生意不好,目前已经没有雇用工人,买卖搬货都是肖汉朝一人完成。现在废品回收的价格太低,为了不亏本,肖汉朝只好先把废品积在仓库,期待价格回升,“但是再积下去,仓库不够地方放了,再便宜都得卖出去。”
执照与备案必不可少
如何才能真正符合政府部门的规范呢?工商执照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侯艳玲介绍,从2009年和2012年开始,市科工贸信局、市公安局分别委托协会对取得工商执照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两个备案登记缺少的也不算“正规”。没有违建、不占道经营也都是硬指标。
不过,营业执照还能接受,“备案”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实在是“闻所未闻”的事。侯艳玲说,协会备案的只有一百来家,而且备案的“大部分是协会会员单位,且是大一点的回收公司,因为他们参与市场招投标需要备案证书,而个体经营一般都不会主动备案”。
据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王连武介绍,公安机关备案登记主要针对从事生产性废旧金属和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可以追查废旧金属来源,若涉及收销赃等违法犯罪活动,则可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公安备案目前有500多家。
试点平沙:第一个吃螃蟹
开建珠海首个再生物资交易管理中心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出现。在整顿清理的同时,金湾平沙镇近日投入791万元开建珠海首个再生物资交易管理中心,将把当地有牌照的废品收购站搬迁到这里统一经营、集中管理,预计项目今年10月底完成,年底前可运作。记者经过对比发现,这一中心思路和之前的规划中部分想法不谋而合。
出车、回来都要登记
据平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沙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此前废品收购站非常多,截至2012年仍有74家,超过一半都是无证经营。经过集中清理,目前基本只剩下28家有牌照的废品收购站。这些废品收购站虽然有牌照,但由于分散经营,政府难以有效监管,有些存在收购赃物的情况,再生物资的来源难以掌握,有些建造在社区,大量废旧物资堆放有碍观瞻,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所以,该镇利用平沙派出所附近一个废弃多年的旧厂区,投资建设珠海首个再生物资交易管理中心。
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中心为单层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 .3万平米,建筑面积1 .6万平米共28家店面,可覆盖当地目前仅剩的28家正规废品收购站,项目绝大部分都是空地,这种设计是该镇前期与广大废品收购站经营者沟通后的结果,目的是方便废品收购站存放、搬运物品,大面积的空地可满足他们晒废品的需求,项目场地基础部分现已完成80%,外围围墙已建好,预计10月底可建成。此前中心外有一条市政套路,但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损,稍后还将修缮路面,方便经营户运输。
负责管理该项目的平沙振平控股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中心位于河边,距居民区有一定距离,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按照施工进度,预计年底前可投入运行,届时将实行封闭式管理,中心门口有保安24小时值班,中心内每家废品收购站出车收集废品、运输回来都要登记,以便掌握中心废品的来源,切断赃物流通的渠道。
“不是每家废品收购站都能进来。”该名负责人介绍,平沙再生物资集中管理中心只能满足28家废品收购站经营,容量有限,将实行准入制度,对进驻的废品收购站设置门槛,首要的要求是必须有牌照,其余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平沙镇现有的废品收购站愿意进驻中心吗?平沙振平控股公司有关负责人称,此前已经与经营户进行了沟通和摸底,大家都很支持,目前的担忧主要是关于租金,很多经营户希望中心的租金不要太高,公司稍后还将就租金问题与废品收购站经营者详细沟通,确定一个合理的,经营者普遍能接受的价位。
担忧和观望情绪浓郁
与镇政府对该项目的乐观不同,南都记者连日来采访了当地一些废旧物资回收从业者,担忧和观望情绪浓郁。“这是政府的决策,我们有意见也没办法,只能接受”,平沙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肖先生沮丧地说,废品收购基本上都是分散经营,一个社区一个或两个,就近负责该区域的回收,以便最大限度节省运费,由于经营多年,每个收购站在所在社区内也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如果统一搬迁到一个地方,有些甚至要从平沙最西端搬到最东端,收集和运输废品不再便捷,运费也会高出很多,现在油价高企,废品利润空间越来越薄,很多人内心其实是不愿意的。
还有从业者抱怨,在参与企业、工厂的大宗废品回收时,必须有牌照才能竞标,但自从2012年整治废品收购行业后,不少经营户正规的牌照被收上去,既没有年审,也没有下发,导致他们错过了不少生意。
但也有经营者表示乐观,认为随着大量的无证废品收购站被取缔、清拆,在市场蛋糕不变的情况下,正规经营户能分到的份额相应提高了,即便运费随着收集废品的距离增加而提高,但随着竞争减少,利润还是会增加。
(南方都市报记者 朱鹏景 杨亮 陈岩 实习生 王靖豪 邱熙晴)
责任编辑: 沈文金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品回收冷门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