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的“钢盔”防暴盾能挡子弹吗吗

头盔能挡住子弹吗? - 爆笑gif图 - 微信公众号文章
&头盔能挡住子弹吗?
头盔能挡住子弹吗?
日10时13分来源:
答案是不能!头盔的作用是把稍微打偏的子弹给弹走。
防弹头盔所起的作用只是“防”,而不是“挡”。它防弹的原理就是利用自己半圆的外形,将子弹“弹”开,如果角度过正,子弹以正面击中,头盔将无法转移子弹的冲力而被打穿。
非但头盔,现在的主流防弹衣也是很难近距防住步枪子弹的。且防弹衣可以挡住子弹却挡不住刀子。
怎么样?是不是被抗日神剧骗了。
战士被打了十来枪还躺在战友怀里递上遗书,子弹穿透身体的真实伤害是怎样?主角自带防空网,一杆三八步枪横扫日本一个团仍毫发无伤,二战时的武器威力如何?《第一滴血》男主兰博端着机枪扫射所向披靡,但是实际上手端轻机枪扫射,命中率奇低,手会被机枪导气管烫“熟”……不想再被这些神剧雷瞎眼,就来关注这个号↓↓↓告诉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军事知识!
微信号:tiexuejunshi
简介:国内第一军事社区,拒绝打官腔,无观点不说话!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加特林机枪的发明者是医生。据说他的初衷是为了加速战争结束,进而减少伤亡,也就是为了和平而造的大杀器!
大炮在战斗中,炮手是看不见敌人的。
步枪在白天射击时很难看到枪口火焰,更容易看到烟。所以下面这种情况,只可能在夜里才能看到。
子弹射入水中2米后,几乎没有杀伤力!
抗日剧中出现的子弹卡在人身体的情况,基本不会在真实的战场发生,大几率直接穿透身体。
很多人以为这事一把狙击枪,实际上他不是,他是由二战时候苏联反坦克步枪衍生的。
下面来看一个神奇的GIF,给头盔上迷彩,有人说图中这个做法是假的?你觉得是真是假!
这问题找铁血军事,是真是假,给你一个准备的答案!
微信号:tiexuejunshi
简介:国内第一军事社区,拒绝打官腔,无观点不说话!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铁血军事】每月精品好文 关注后回复序号看全文
【56】这次真忍不了!中国选手遭遇本届奥运最大冤案
【54】权志龙挑衅广电总局的禁韩令:国内粉丝炸了
【3】中国人至死不能忘记:盘点20年来中国五大屈辱!
【9】沉寂17年!中国大使馆被炸案终于解密真相惊人
【0】武警部队内部不外传格斗技巧~珍藏!
【30】用700亿搏十万亿,央视还有多少没有播的真相
【34】别瞧不起国货!这9大产品已称霸世界
【33】中国人严重被误导300年,这才是真实的清朝和明朝!
【35】美国历史上只输给过一个人!大声告诉我,他是谁?
【36】狙击手一枪爆头?那些被电影玩坏的军事常识
【31】对不起,这次军人必须优先!!
【51】原来这才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你却一个都不知道!
【52】她堪称亚洲第一艳星:卖军火、做间谍……她的每一件衣服从不白脱士兵头上的钢盔不能防御子弹为什么还要佩戴?真相让人感到费解
相信大家应该看过很多有关战争的影片,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战场上的士兵都带着一样的头盔,而且冲锋的时候每个士兵都是扛着枪低着头,先开始认为士兵们带着头盔肯定是为了防子弹,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减少死亡,但是通过相关资料记载,真正原因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其实这种头盔是根本防不住子弹的,子弹都是由质地非常坚硬的金属制造出来的,打出去以后能够达到三四倍的音速,很容易就能把头盔给打穿,就算不能完全击穿,这样的冲击力很容易会把士兵的颈椎给打断,整个人都会被打飞出去。随着武器不断的改装,在整个外形和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良和突破,威力更是不容小觑。
在以前的战场上是不容易看见机枪的,现在就不同了,军人们最主要的武器就是机枪,性能方面远远超过外国的金属风暴,改装以后可以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发射数百万颗子弹,这些高性能的机枪都是专门打军舰和飞机的,可想而知,连飞机和舰艇都能被打,区区这样一顶头盔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随时都能打爆敌人的头。
既然头盔在战场上又不能防子弹,如果天气炎热的话,带在头上还会大量的出汗,连汗都不好擦,还不透气,上战场杀敌还很容易影响士兵们的视线,也就是说头盔对于士兵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能帮士兵们有效的抵挡子弹。小编认为士兵们打仗的时候头盔可以取消掉,不仅不能帮到士兵们,还很容易给士兵们带来困扰,不知道读者们有何见解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帖子主题:侵华日军为何讨厌戴头盔?
共&15523&个阅读者&
军号:3595151 头衔:远征军二军一师师长 工分:2113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侵华日军为何讨厌戴头盔?
文章提交者:华为龙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钢盔,日语叫做“铁帽”,是普遍配备的防护装备。我们今天看电影,日如果不是戴着屁帘式的战斗帽,就是戴着钢盔,几乎成为标准形象了。而日军的钢盔,虽然威风,却给他们带来过不止一次的烦恼。戴钢盔既会冻住脑袋又会成为靶子后勤研究专家青木孝治,通过研究日军的钢盔,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陆军铁帽物语》。钢盔,就是保护头部的罢了,有什么好研究的呢?为此写一本书充分显示了日本人对细节的重视。仔细看看青木的《陆军铁帽物语》,里面有不少对研究历史有价值的描写,值得一读。日军使用钢盔的第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青木告诉我们,是九一八事变。日军装备钢盔,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欧洲观战的武官的报告,此后有装备而一直没有使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因为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有派上什么用场。真正用上,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将军所部的作战。面对马占山部的顽强抵抗,日军不断增兵,双方在江桥、齐齐哈尔等地展开一系列激战。这次战斗,日军试验了大批新式装备,不但钢盔的使用得到了检验,还使用了装甲列车、坦克等武器。这也是日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坦克。很快,日军就发现制式的钢盔存在相当大的问题。那就是钢盔的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日兵出汗以后如果不加处理,很快脑袋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危险而又好笑。强行摘取,无意中会连皮肉扯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士兵自发想办法,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者棉布,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解决了冻伤的问题,这也是装备钢盔后给日军造成的第一个大问题。1939年,在和苏军的诺门坎之战中,日军又发现大量日兵尽管戴着钢盔,依然在作战中因头部中弹而死,反而是不戴钢盔的没有这样高的比率。这可就奇怪了,难道苏联人用了带磁性的子弹,专打钢盔?莫名其妙的日军派出专家到前线考察,这才真相大白。大家知道,钢盔是保护头部的,但并不是子弹打不透,真要是子弹打不透的钢盔,人的脖子就该吃不消了。它主要是防御弹片,对于子弹,如果对方的子弹不是击中钢盔正中,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便大多会滑飞。这就是钢盔的防护作用。然而,诺门坎之战,日军头部中弹的士兵,多半是头盔正中被苏军一枪命中,钢盔洞穿,钢盔里面的脑袋当然也就一塌糊涂了。那么,苏军怎么会打得这样准呢?日军研究以后恍然大悟。原来,日军当时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很大的红色星星,这是日军的标志。而红色在所有光线中是最醒目的,于是,苏军老远就能发现日军的士兵,并且瞄着红星星开火。苏军使用的步枪笨重而且后坐力大,但是也有优点,那就是弹道稳定,穿透力大。诺门坎战后,吃了大亏的日兵被迫改小了钢盔前面的红星。庐山之战日本“军神”戴钢盔耍酷关于钢盔,比较离奇的,大概要算日军“军神”饭塚国五郎的死了。饭塚国五郎,日本陆军少将(特晋),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战中有一段时间,日本东京各大电影院连续放映“军神饭塚联队长”的战地录影。这老鬼子相貌狰狞,胡子拉碴顶着个破钢盔,挥战刀又冲又杀的,上镜得很。按说,做到联队长,手下好几千人,没事儿扣钢盔在第一线摆酷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幸的是饭塚的命比较奇,自己不用操心,有人来催他摆酷了。来的就是日本著名战地记者小悮行男。那是在武汉会战前期,日,小悮一行到庐山前线采访饭塚。庐山一线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巧妙利用地形与日军顽强周旋。日军虽然装备精良,无奈庐山是李四光特别偏爱的那种冰川造山,形状雄奇,道路险峻,中国军队把迫击炮搬上山顶,日军形容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如同雨点从天而降”。这战斗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饭塚面对的中国军队是陆军160师,这是广东粤军唯一一支也戴钢盔的部队,从这个特点也可以明白这绝对是一支精兵。双方在东孤岭浴血苦战,饭塚连续发动了15次进攻,依然无法拿下中国军队的防线,损兵折将。所以,采访的时候,饭塚诉苦极多。按说,离军神的标准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儿。不过,饭塚的形象很吸引小悮。因为苦战,饭塚晒得极黑,眼睛里全是血丝,胡子已经多日不刮,显得相貌狰狞。尤其是天气酷热,他上身赤裸,显得颇为凶猛。记者的眼光就是和常人不一样,战场上蓄须的军人有独特的魅力,于是小悮就建议饭塚给他们比画几个Pose,给东京的老乡看看。被几个记者一捧,饭塚推辞不过,记者们选了附近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饭塚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蹿又跳,记者们的胶卷很快拍完了,大家都很满意。后来从片子效果看,这拍摄效果的确不错,如果饭塚活到战后,可以考虑去演电影。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发生了。这个高地虽然适合拍摄,却在中国阵地对面。而且,对面高地上就有160师一个哨所。饭塚的“外景地”(秀峰寺西方高地)正在哨兵的视线之内。视线内也就罢了,视线内的目标太多,中国哨兵也未必注意得到。但是日本记者为了表现效果,给饭塚扣上了一顶钢盔!当时日军钢盔的涂漆有些问题,华中正是炎热季节,长期暴晒,偶尔又是一场大雨,使用久了,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于是,中国哨兵就发现远处有一个灯泡似的东西在那里又蹿又跳,定睛细看——哦,是个鬼子啊!钢盔给日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看见是看见了,中国兵也没什么办法,距离太远,中国军队手里没炮,汉阳造又够不着。几个哨兵看着饭塚表演,越看越别扭,弟兄们一致认为,这鬼子太出风头了,得教训教训他。那哨兵班长看着鬼子耍酷正又堵气又没辙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为什么眼前一亮呢?哨兵班长正看着饭塚咬牙呢,就瞧见几个老兵晃晃荡荡沿着战壕走过来了,他们背的可不是汉阳造,而是三八大盖儿。三八大盖儿,即日本造三八式步枪,因为枪机上有一个防尘罩而得名,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装备,射程远,射击精度高,饭塚所在的那个高地,汉阳造打不着,三八枪的射程可是正好合适。这位哨长的理解是有科学依据的。三八式步枪的标尺射击2400米,而汉阳造只有2000米,三八式步枪子弹初速760米/秒,汉阳造是600米/秒。更重要的是日本工业技术发达,因此制造工艺精良,汉阳造的设计虽然不错,材质和制作水平则无法与三八枪相比,理论上有效射程600米,实际那是样枪的数据,发到士兵手里的,能打四五百米就不错。而三八枪的弹道,无风天气在800米上取准依然相当准确。淞沪战役,装备汉阳造的国军结壕阻击装备三八枪的日军,没少吃射程近的亏。这位哨兵班长赶紧把几个老兵拦下,给他们看饭塚的表演。哪儿?喏,就是那个一闪一闪发亮的东西。饭塚只扣着个钢盔,赤膊根本没穿军服,几个老兵也辨不出他的身份,但是看他耀武扬威的样子,一致觉得这赤膊鬼子太猖狂了。老兵油子枪法好,说着说着就动了真格的,把枪一摘就瞄上了。这时候,饭塚的采访已经到了尾声,正在和记者们道别。不知怎么的,饭塚聊起了他的前任、也是好友的加纳治雄(原101联队联队长,1937年8月在大场和国军88师交战时阵亡)。他说,听说加纳死后阴魂不散,常常在家里闹鬼,自己要是战死了,希望不会像加纳那样,一定安安静静的。大家听了哈哈一笑,记者们作别下山。饭塚也准备往回走,一转身,正好把一个大光膀子亮给国军了。这时候,那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机,“砰”,饭塚应声而倒。按说,饭塚挨上一枪就送命的概率不高。射程虽远,三八枪子弹穿透性太好,一打俩眼儿,不容易造成致命伤。忻口战役国军李仙洲军长被日军一枪击中,洞穿胸部,前后透亮,还在和人聊天呢,根本没觉察到自己负伤。但是给饭塚这一枪,打得实在是忒准了。附近的日本兵赶来救护,发现这一枪正从饭塚的心窝穿过,把心脏都打穿了(也有日方记载是中了两枪),奥运会射击冠军的水平。钢盔反光暴露了饭塚的目标,算是这铁帽给日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吧。不过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太平洋战争逐岛争夺,日军才用在钢盔上涂抹煤焦油的方式多少改进了其反光性能。
延伸阅读:
【 铁血远征军团 】 军衔→大校
【 新一军参谋部 】 军职→副师级
【 作训科 】 职务→科长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侵华日军为何讨厌戴头盔?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26128
左箭头-小图标
国破山河在的文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1249 工分:16887
左箭头-小图标
钢盔头就是鬼子的专用头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10353 工分:2559
左箭头-小图标
饭塚国五郎是死在冲锋的路上的这故事是假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日军钢盔看似威风烦恼多:里衬太薄成催命利器(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方盛)“鬼子投降了!钢盔也被做粪瓢了!这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者莫大的讽刺。”今日是抗战胜利67周年纪念日,民间抗战文物收藏家许一兵先生昨日特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批日军钢盔藏品,这些战后曾被中国百姓用作他途的特殊“战利品”,见证了侵略者必终失败的可耻下场。以收藏军刀闻名、在收藏界有“刀郞”之誉的许一兵,不仅收藏了为数不少的“二战”时期军刀、军服、军靴、军旗、军事地图等军事装备藏品,仅不同军队使用过的钢盔实物就近百件,其中有一批当年日军使用过的钢盔尤引人关注。据他介绍,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为该国的军队设计制造了军用头盔,分为两种型号:樱花盔和90盔。“樱花盔”因为盔顶有一个樱花状的透气孔而得名,这种盔日军使用较少,而“90盔”则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普遍装备,一直使用到日军投降为止。所以,在许先生收藏的鬼子钢盔中,以“90盔”居多。在这些钢盔中,最有趣的是他从云南腾冲收购来的一顶钢盔。许一兵称,作为滇西战场的军事要地,腾冲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城镇。战后这里遗弃了不少日军钢盔,当地百姓将这些“战利品”用作他途,有的村民索性在钢盔装上一根木柄,把它当作粪瓢。这顶旧钢盔就是村民使用的钢盔粪瓢。许一兵感慨:“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钢盔成了粪瓢,这是对侵略者莫大的讽刺,我觉得很具有纪念意义,就买了它。”相对日军的“90盔”,中国军队使用的钢盔比较多样。许先生还向记者一一展示了他收藏的国民党抗战部队使用过的英式马克钢盔、德式M35钢盔,以及广西抗战部队使用的法式阿德里安盔。其中有一顶国民党湖北抗日军队使用的柳条“钢盔”。据悉,这是“柳条盔”首次以实物现身。此前,人们仅在历史照片中得见其身影。在许先生看来,这些钢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中日军队的装备差异,说明再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最终逃不过失败的下场。耐人寻味的是,在许先生藏品中,我们还发现,1978年自卫反击战时,我军使用的一顶钢盔居然是用日军“90钢盔”改制的。许先生介绍,反击战爆发之初,我军没有钢盔,专门从库存中启封当年缴获的日本钢盔,配发给部分突击部队和炮兵部队使用。[藏家揭秘]鬼子弄巧成拙 钢盔“麻烦”多多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黄涵哲“一战”后,日军对各国生产的各型头盔进行了测试,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自行制造钢盔。然而,看似威风的日军钢盔,也给侵略者带了不止一次的烦恼。许一兵先生的日本钢盔藏品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里衬太薄成催命利器日军的90钢盔采用钼钢制造,盔口圆形,整体与钟型很相似。“九一八”事变时,因为国民党东北军不抵抗,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派上什么用场,真正用上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将军所部的作战。但是日军很快就发现,该制式的钢盔存在相当大的缺陷——钢盔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日兵出汗以后如果不及时处理,脑袋很快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既好笑更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日军最初并不会处理,采用暖水浇钢盔进行救护,结果造成被冻结的头皮直接剥离。日兵形容宿营时,经常听到头和钢盔被冻在一起的新兵摘钢盔时发出的阵阵哀号。据统计,攻战齐齐哈尔日军阵亡300余人,而因为冻伤减员却几乎达到2000人,其中不少就是这种“钢盔头”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士兵自发想办法,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棉布,才缓解这种状况。“红太阳”成瞄准靶心钢盔带给日军的麻烦还不止这些。作家萨苏曾在《国破山河在》一书中描述:1939年的诺门坎之战,日军又发现大量日本兵尽管戴着钢盔,依然在作战中头部中弹而死,反而是不戴钢盔的士兵没有如此高的阵亡比例。日军研究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日军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小红太阳,那是日军的标志,因为小红太阳正好在头盔正中,容易成为瞄准目标而遭一枪命中。此役之后,吃了大亏的日兵被迫取下钢盔前面的小红太阳标志。许一兵先生风趣地说,日军钢盔前面正中一般有黄色五角星标识,虽然他目前尚未收藏过正中为小红太阳标识的日军钢盔,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日军有时也“很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46072 工分:8944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故事会看多了。800米以上打中钢盔,你看看现代狙击手用三八大盖能不能做到。 杀伤射程和有效射程不是一个概念,2400米达到人会打死,但是无法瞄准,因为有“散布”的问题。就是你瞄准一点,实际上子弹和枪管的误差造成射出去的子弹是随机散布在你瞄准点周围的一个圆。800米能打中,一小半靠瞄准,一大半靠运气。只有现代的高科技狙击,才能把散布范围缩得很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41179 工分:819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日本人的钢盔主要是切边工艺,也就是钢盔边缘有毛刺或比较锋利,质量也比较粗糙。相比之下德国M35早期型和美国M1钢盔都是卷边或者包边的,质量也比较好,内衬都是小牛皮的,戴起来比较舒适。钢盔重量一般都在两公斤以上,日本钢盔4.7--5.4市斤。长时间戴着4斤以上的铁帽并不舒服,尤其是比较瘦小的亚洲士兵。和苏联钢盔相比,日本铁帽在防寒方面做的并不到位,所以在日本影响力比较大的关东军并不接受铁帽。日本的主要作战对象是中国,而中国又没有大量的火炮和轰炸机,所以日本人受炸弹破片袭击的可能性远没有欧洲战场上的士兵大。铁帽又不能防止步枪子弹射击,所以日本人钢盔的作用并不是很突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29127 工分:12079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49172 工分:74
左箭头-小图标
压根就是从萨苏的作品上抄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49926 工分:4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钢盔设计的初衷本身就不是用来防弹,只是在进炸或激烈对战时能有效减少冲击碎片或飞起的泥土树木对头部的二次伤害。这篇帖子很久以前在贴吧里就出现过,其内容真实性很有待于考证,因为战史重并未详细记载此事,只是说在战斗间隙日军一联队长被击毙。关于日军佩戴钢盔的习惯问题还有待于考证,因为中国战场并非热带,在激烈的交火中钢盔的防护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而且纠正一点,诺门坎战役并不像文中所说,苏军的单兵战术训练水准其实并没有关东军高。日军的钢盔前部也并非都有红色的大五星,这一点是在有意夸大佩戴钢盔的劣势。实际上为解决钢盔的反光问题,有经验的士兵会在钢盔表面涂抹泥土或加装布制外表,可有效降低暴露概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0条记录]&分页:
&对侵华日军为何讨厌戴头盔?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文章不存在_百度首页侵华日军少将戴钢盔耍酷被中国军人一枪击毙|日军|钢盔|军神_新浪军事
侵华日军少将戴钢盔耍酷被中国军人一枪击毙
资料图:侵华日军一O一师团一O一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少将
  作者:李春林
  戴钢盔既会冻住脑袋又会成为靶子
  日本军事后勤研究专家青木孝治,通过研究日军的钢盔,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陆军铁帽物语》。
  钢盔,就是保护头部的头盔罢了,有什么好研究的呢?为此写一本书充分显示了日本人对细节的重视。仔细看看青木的《陆军铁帽物语》,里面有不少对研究抗战历史有价值的描写,值得一读。
  日军使用钢盔的第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
  青木告诉我们,是九一八事变。日军装备钢盔,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欧洲观战的武官的报告,此后有装备而一直没有使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因为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有派上什么用场。真正用上,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将军所部的作战。
  面对马占山部的顽强抵抗,日军不断增兵,双方在江桥、齐齐哈尔等地展开一系列激战。这次战斗,日军试验了大批新式装备,不但钢盔的使用得到了检验,还使用了装甲列车、坦克等武器。这也是日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坦克。
  很快,日军就发现制式的钢盔存在相当大的问题。那就是钢盔的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日兵出汗以后如果不加处理,很快脑袋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危险而又好笑。强行摘取,无意中会连皮肉扯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士兵自发想办法,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者棉布,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解决了冻伤的问题,这也是装备钢盔后给日军造成的第一个大问题。
  1939年,在和苏军的诺门坎之战中,日军又发现大量日兵尽管戴着钢盔,依然在作战中因头部中弹而死,反而是不戴钢盔的没有这样高的比率。
  这可就奇怪了,难道苏联人用了带磁性的子弹,专打钢盔?
  莫名其妙的日军派出专家到前线考察,这才真相大白。
  大家知道,钢盔是保护头部的,但并不是子弹打不透,真要是子弹打不透的钢盔,人的脖子就该吃不消了。它主要是防御弹片,对于子弹,如果对方的子弹不是击中钢盔正中,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便大多会滑飞。这就是钢盔的防护作用。
  然而,诺门坎之战,日军头部中弹的士兵,多半是头盔正中被苏军一枪命中,钢盔洞穿,钢盔里面的脑袋当然也就一塌糊涂了。
  那么,苏军怎么会打得这样准呢?日军研究以后恍然大悟。原来,日军当时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很大的红色星星,这是日军的标志。而红色在所有光线中是最醒目的,于是,苏军老远就能发现日军的士兵,并且瞄着红星星开火。苏军使用的步枪笨重而且后坐力大,但是也有优点,那就是弹道稳定,穿透力大。
  诺门坎战后,吃了大亏的日兵被迫改小了钢盔前面的红星。
  庐山之战日本“军神”戴钢盔耍酷
  关于钢盔,比较离奇的,大概要算日军“军神”饭V国五郎的死了。
  饭V国五郎,日本陆军少将(特晋),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战中有一段时间,日本东京各大电影院连续放映“军神饭V联队长”的战地录影。这老鬼子相貌狰狞,胡子拉碴顶着个破钢盔,挥战刀又冲又杀的,上镜得很。
  按说,做到联队长,手下好几千人,没事儿扣钢盔在第一线摆酷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幸的是饭V的命比较奇,自己不用操心,有人来催他摆酷了。
  来的就是日本著名战地记者小行男。
  那是在武汉会战前期,日,小一行到庐山前线采访饭V。
  庐山一线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巧妙利用地形与日军顽强周旋。日军虽然装备精良,无奈庐山是李四光特别偏爱的那种冰川造山,形状雄奇,道路险峻,中国军队把迫击炮搬上山顶,日军形容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如同雨点从天而降”。这战斗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饭V面对的中国军队是陆军160师,这是广东粤军唯一一支也戴钢盔的部队,从这个特点也可以明白这绝对是一支精兵。双方在东孤岭浴血苦战,饭V连续发动了15次进攻,依然无法拿下中国军队的防线,损兵折将。
  所以,采访的时候,饭V诉苦极多。按说,离军神的标准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儿。不过,饭V的形象很吸引小。因为苦战,饭V晒得极黑,眼睛里全是血丝,胡子已经多日不刮,显得相貌狰狞。尤其是天气酷热,他上身赤裸,显得颇为凶猛。
  记者的眼光就是和常人不一样,战场上蓄须的军人有独特的魅力,于是小就建议饭V给他们比画几个Pose,给东京的老乡看看。
  被几个记者一捧,饭V推辞不过,记者们选了附近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饭V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蹿又跳,记者们的胶卷很快拍完了,大家都很满意。后来从片子效果看,这拍摄效果的确不错,如果饭V活到战后,可以考虑去演电影。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发生了。这个高地虽然适合拍摄,却在中国阵地对面。而且,对面高地上就有160师一个哨所。饭V的“外景地”(秀峰寺西方高地)正在哨兵的视线之内。视线内也就罢了,视线内的目标太多,中国哨兵也未必注意得到。但是日本记者为了表现效果,给饭V扣上了一顶钢盔!
  当时日军钢盔的涂漆有些问题,华中正是炎热季节,长期暴晒,偶尔又是一场大雨,使用久了,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于是,中国哨兵就发现远处有一个灯泡似的东西在那里又蹿又跳,定睛细看――哦,是个鬼子啊!
  钢盔给日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
  看见是看见了,中国兵也没什么办法,距离太远,中国军队手里没炮,汉阳造又够不着。几个哨兵看着饭V表演,越看越别扭,弟兄们一致认为,这鬼子太出风头了,得教训教训他。
  那哨兵班长看着鬼子耍酷正又堵气又没辙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为什么眼前一亮呢?哨兵班长正看着饭V咬牙呢,就瞧见几个老兵晃晃荡荡沿着战壕走过来了,他们背的可不是汉阳造,而是三八大盖儿。
  三八大盖儿,即日本造三八式步枪,因为枪机上有一个防尘罩而得名,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装备,射程远,射击精度高,饭V所在的那个高地,汉阳造打不着,三八枪的射程可是正好合适。
  这位哨长的理解是有科学依据的。三八式步枪的标尺射击2400米,而汉阳造只有2000米,三八式步枪子弹初速760米/秒,汉阳造是600米/秒。更重要的是日本工业技术发达,因此制造工艺精良,汉阳造的设计虽然不错,材质和制作水平则无法与三八枪相比,理论上有效射程600米,实际那是样枪的数据,发到士兵手里的,能打四五百米就不错。而三八枪的弹道,无风天气在800米上取准依然相当准确。淞沪战役,装备汉阳造的国军结壕阻击装备三八枪的日军,没少吃射程近的亏。
  这位哨兵班长赶紧把几个老兵拦下,给他们看饭V的表演。哪儿?喏,就是那个一闪一闪发亮的东西。
  饭V只扣着个钢盔,赤膊根本没穿军服,几个老兵也辨不出他的身份,但是看他耀武扬威的样子,一致觉得这赤膊鬼子太猖狂了。老兵油子枪法好,说着说着就动了真格的,把枪一摘就瞄上了。
  这时候,饭V的采访已经到了尾声,正在和记者们道别。不知怎么的,饭V聊起了他的前任、也是好友的加纳治雄(原101联队联队长,1937年8月在大场和国军88师交战时阵亡)。他说,听说加纳死后阴魂不散,常常在家里闹鬼,自己要是战死了,希望不会像加纳那样,一定安安静静的。
  大家听了哈哈一笑,记者们作别下山。饭V也准备往回走,一转身,正好把一个大光膀子亮给国军了。
  这时候,那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机,“砰”,饭V应声而倒。
  按说,饭V挨上一枪就送命的概率不高。射程虽远,三八枪子弹穿透性太好,一打俩眼儿,不容易造成致命伤。忻口战役国军李仙洲军长被日军一枪击中,洞穿胸部,前后透亮,还在和人聊天呢,根本没觉察到自己负伤。但是给饭V这一枪,打得实在是忒准了。附近的日本兵赶来救护,发现这一枪正从饭V的心窝穿过,把心脏都打穿了(也有日方记载是中了两枪),奥运会射击冠军的水平。
  钢盔反光暴露了饭V的目标,算是这铁帽给日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吧。不过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太平洋战争逐岛争夺,日军才用在钢盔上涂抹煤焦油的方式多少改进了其反光性能。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弹衣能挡子弹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