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这一题选什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蒋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 .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1905年在日本陆军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蒋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以冠军身份毕业。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百里将军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摘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材料二人们眼中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蒋百里曾醉心研究文学。1920年,他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现;二曰世界之发现。”……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百里一生的主要贡献。(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百里在人们眼中“角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1)参与反清革命;为中国培养近代军事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建设;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参与护国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制定抗战战略,指导中国抗战。(8分,每点2分,任意四点即可)(2)变化:从宣传文艺复兴思想“文人蒋百里”到抗日思想“军人蒋百里”的转变。(2分)原因: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分)A.“文人蒋百里”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资产阶级追求民主、科学与北洋军阀专制、复古尊孔的矛盾;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2分)B.“军人蒋百里”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②蒋百里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以民族大任为使命。(2分,主观方面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蒋百里的主要贡献从材料一中“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概括出参与反清革命;从“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中概括出为中国培养近代军事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建设;从“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概括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从“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概括出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参与护国运动;从材料中“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概括出制定抗战战略,指导中国抗战。(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一个文人的蒋百里”“一个军人的蒋百里”“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等信息,可概括出从宣传文艺复兴思想“文人蒋百里”到抗日思想“军人蒋百里”的转变。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归纳变化的主要原因,客观方面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文人蒋百里”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资产阶级追求民主、科学与北洋军阀专制、复古尊孔的矛盾;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军人蒋百里”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主观方面在于蒋百里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以民族大任为使命。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蒋百里(课标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学者提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包括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世贸组织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解体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四川广元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国家行业邮政电话铁路航空英10010010075法10010010075日100私有7525美1002525私有A.扩大政府开支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善交通事业 D.发展基础工业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吉林长春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过去30年间的妇女运动相比以前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它已经更多地意识到需要利用一种有关过去的记忆。对女权主义者而言,这种需要并不能通过对一些非凡女性的研究来加以解决,例如伊丽莎白一世,她在一个男人世界成功进行了统治,而应把重点放在大多数妇女所遭受的经济和性别剥削上,放在激进分子纠正这种状况的努力上。”史学家在此认为妇女史研究应①注意历史时代发展的变化 ②突出代表性人物的研究③重视群体性情况的研究 ④重点研究妇女的政治状况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吉林长春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表1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1913年1920年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182459中国官僚资本26258在华外商资本565133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B.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分)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明家、机械师和制造商伊莱·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迅速改变了南方的经济模式,他推行的可替换部件极大促进了北方工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生的美国严重缺乏开发建设的劳动力。英国一方面继续向美国大量倾销工业品,一方面实行经济封锁,限制其对欧洲的贸易,致使历经战争创伤的美国雪上加霜。原本为欧洲国家生产的经济作物在国内没有销路,为欧洲市场提供原料和成品的制造业没有了进出口。美国工农业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与萧条。棉纺织业革命使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英国并不生产棉花……大量吞食原棉的新机器创造了美国人所寻求的商业机会,他们从英国对棉花的巨大需求中看到了希望。梗阻南方植棉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棉籽难以剥离。气候条件限制南方只能种植“高地棉”而不是“海岛棉”。……“高地棉”纤维短,棉籽与棉绒连接紧密,欧洲轧棉机无法使之分离。1792年,南方产棉200万磅,但由于无法清除棉籽,绝大部分都未能出售。惠特尼设计的机器构造简单但构思精巧效率高。棉花是一种“最适宜于奴隶劳动的一项农产品”……棉花种植的“西进”还使美国人口西移,对于西南部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为东北部地区的工业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王寅《伊莱·惠特尼与他的发明》(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轧棉机诞生的背景和影响。(14分)材料二 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伊莱·惠特尼对美国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大量生产替换零件的概念”,称这“比他发明轧棉机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发明轧棉机的技术只限于单项产品”。对于当时严重缺乏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的美国而言,“标准化”生产理念极大地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钟表、金属器具、缝纫机等多部件产品的制造业主竞相采用惠特尼的方法。他的生产理念满足了美国劳动力严重缺乏、工业急需大发展的严峻形势。新的思想闸门一旦打开,所产生的效果是难以估计的。在美国工业的初始阶段,伊莱·惠特尼和他的同时代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在他们的基础上前进,进一步发明制造了大量实用的新机器。至1900年,美国人“到达了技术世界的希望之乡”,美国经济走到了世界前列。——王寅《伊莱·惠特尼与他的发明》(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人提出了什么生产理念?它对美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1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由此可见,该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B.政府实行企业破产保护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D.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 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浅析信息作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
一个有关军事理论的问题,2000字以上.
100分封上
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说起,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电报已配备到营级指挥所。从那时起,相关信息通信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便以崭新的姿容活跃于战争舞台的每一领域。前已述及,1941年6月,希特勒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开战不久,苏联西部军区部队的有线电通信完全瘫痪,苏军统帅部了解不到战局情况,成了“聋子”和“瞎子”,战争屡屡失利,德军长驱直入,很快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了改变这一严重的被动局面,苏军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通信联络的措施,为扭转战局反败为胜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通信兵元帅佩列塞普金说:“伟大卫国战争的经验令人信服地表明,没有稳定的通信联络,就不可能对各兵种战斗行动进行不间断地指挥和有效地领导。任何战斗和战役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无不取决于通信联络的畅通。”
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在长达5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同时对日寇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历时3个半月的战役中,我军作战18 000多次,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通信畅通为保障作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叶剑英参谋长说: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又一次显示了我军指挥的统一,而且有力地证明了我军通信联络上的成就。没...
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说起,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电报已配备到营级指挥所。从那时起,相关信息通信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便以崭新的姿容活跃于战争舞台的每一领域。前已述及,1941年6月,希特勒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开战不久,苏联西部军区部队的有线电通信完全瘫痪,苏军统帅部了解不到战局情况,成了“聋子”和“瞎子”,战争屡屡失利,德军长驱直入,很快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了改变这一严重的被动局面,苏军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通信联络的措施,为扭转战局反败为胜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通信兵元帅佩列塞普金说:“伟大卫国战争的经验令人信服地表明,没有稳定的通信联络,就不可能对各兵种战斗行动进行不间断地指挥和有效地领导。任何战斗和战役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无不取决于通信联络的畅通。”
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在长达5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同时对日寇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历时3个半月的战役中,我军作战18 000多次,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通信畅通为保障作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叶剑英参谋长说: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又一次显示了我军指挥的统一,而且有力地证明了我军通信联络上的成就。没有健全的通信联络,各路大军同时击敌并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解放初期,正当全国人民集中力量为争取国家财政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日爆发了震撼世界的朝鲜战争。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猖狂侵略行径,党中央英明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正像在“鸿雁展翅电世界”一节中提到的,通信联络的畅通为我军作战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英阿马岛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以后又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局部战争。交战双方论买力相差不多;论天时、地利,完全有利于阿根廷。英军劳师远征,阿军则以逸待劳,为什么战争却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呢?军事家们指出,英军具有以现代通信为基础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实施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指挥,是致胜的关键因素。战时,英军租用了美国的国防通信卫星系统,形成了一套自下而上的指挥控制网络,使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作战行动的协同性和行动反应的敏捷性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英军统帅部在英国本土不但能与13 000千米以外的每艘舰艇通话联络,而且通过大屏幕显示,对整个战场的情况一目了然。这种先进的信息系统,极大地扩展了英军统帅部的耳目,使战场空间相对缩小,有力地保证了作战的胜利。与此相反,阿根廷方面虽然兵力和武器并不差,但由于通信不发达,没有自动化指挥系统,导致情况不明、通信不畅、反应迟钝,结果吃了败仗。
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更是军事通信大显身手的舞台。在这场号称“2.5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的物质、能量对比几乎是旗鼓相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之所以成为胜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优势。美军在90天内投入海湾战区的电子信息设备,超过了美国40年内投入欧洲的总量。“沙漠风暴”期间,美军投向海湾战区的飞机、火炮、坦克、装甲车和舰艇等主战兵器充其量不足1万件,而投入的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却达4~5万台,开创了信息装备超过了主战装备的先河。先进发达、灵敏高效的通信系统使海湾战区战场信息流量空前增大,沟通联络的时效性大为提高。战争期间,每天电话信息量达70多万次,文电15.2万件。单是指挥空战就打了3000万次电话,相当于每天打80万次电话。海湾战区司令在沙特驻地用0.5米伞形卫星天线很快即可与美国本土通信,美国总统可对海湾地区作战实施直接指挥,下达命令只需1~3分钟。信息畅通为美军赢得胜利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军事家们在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时指出,信息、情报犹如阳光和空气,其中有价值的情报,无异于氧气。人无氧气不得生存,战争离开信息难以制胜。海湾战争是多国对一国的作战。战争伊始,多国部队出动飞机11万余架次,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进入同一空域作战,并需克服语言不同的障碍,之所以能协调一致,全靠每秒可以处理10亿条信息的C4I系统。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军信息系统通过“地毯式”轰炸和强烈的电子干扰实施全方位摧毁。大规模战略空袭发起后,美军投向伊拉克的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攻击目标就是该国的通信中心,顿时使伊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C4I系统)陷入瘫痪,伊军群龙无首,全线崩溃,成了乌合之众。参战美军在描述战场情景时说:“一个突出的事实是我们有信息,而萨达姆却没有;在整个战争中,我们都看得见、听得清、联得上,而萨达姆却在开始后几小时就变得又聋又哑又瞎了。”在这种绝对信息优势的保障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自身伤亡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胜利。
海地冲突和波斯尼亚战争是继“沙漠风暴”以后规模较大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通信对作战制胜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派到海地的士兵步枪上安装了能透过夜幕的微型摄像机,可把拍摄到的图像通过通信系统迅速传回到前线指挥所,甚至经通信卫星传递到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使五角大楼官员远在千里之遥,却如身临其境般地“目睹”海地战况。这种实地采集、实时传输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无疑比海湾战争时又提高了一步。在波斯尼亚战争中,飞行在战区上空执行战地侦察任务的美军无人机,及时地将侦探到的情报发往通信卫星,由卫星转发给设在匈牙利的卫星地球站,再由另一颗中继通信卫星将情报传送到设在英格兰的联合情报分析中心,最后送往美国国防部,使五角大楼对战地情况了如指掌,为实施实时指挥创设了很重要的条件。由于信息畅通,美国和北约部队飞行员仅以原计划一半的出击次数(1200次),就成功地摧毁了塞族所控制的目标。军事家们指出,波斯尼亚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通信联络的畅通。
1996年3月,我军举行了建军以来规模少见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演习中,通信同样显示出了无可争辩的作用。从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到快速装载航渡,从装甲集群抢滩登岛到空降兵登陆开战,从立体穿插分割到突破前沿进行纵深攻击,通信无不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1998年底,美英两军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联合军事行动。为了鸟瞰伊军的作战部署,美英在海湾地区撑起了一把单向透明的“信息伞”。这把伞由“天”(侦察卫星)、“空”(侦察飞机)、“海”(侦察船)、“陆”(侦察站)多基系统组成。他们将各自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卫星传送到美国本土,经五角大楼决策后又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传递到驻海湾的美英联合司令部,为对伊实施军事打击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援。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向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这次空袭的特点之一是战区外远程指挥与战区内机动指挥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指挥手段。听从北约秘书长索拉那指挥的北约驻欧洲部队总司令克拉克坐镇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通过联合空战信息系统、综合数据传输系统和海上指挥信息系统对战区内的空袭机群指挥官、舰艇指挥官实施遥控指挥,使他们能在战区内有效地实施机动式战术指挥与控制。
由此可见,在高技术条件下,作为作战指挥神经和耳目的通信,不仅是作战保障的重要方式,而且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直接作战手段;通信不仅是战斗力的构成因素,而且是战斗力的倍增器。透视古今中外的战争风云,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战争离不开指挥,指挥离不开通信。“仗靠三军打,胜由信息通。”
现代通信在现代战争中的出色表演,深深博得了各国军事家们的青睐。军事家们认为,面对人类战争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历史跨越时期,我们应从世界军事革命和未来战争形态变化的高度重新认识军事通信的地位。现代通信作为军旅的“神经系统”和指挥员的“耳目”,不仅仅是作战保障手段,而且已成为直接作战手段;它不仅仅是战斗力的构成因素,而且已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它不仅仅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目标,而且已成为敌我双方竭力争夺的“制高点”。
打仗要有武器,这是个天经地义的事。从古代的十八般兵器,到近代的火枪火炮,直至现代热核武器的出现,虽然各类武器的杀伤机理有所不同,但都是支撑战争的重要因素。
通信和雷达、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虽然不具有直接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军队战斗力的发挥与它们息息相关,一旦脱离了它们,军队就将成为没有“五官和神经”的乌合之众,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军事家们指出,在高技术信息战条件下,歼灭敌人攻城掠地通常不再是战争的主要目的,兵力的数量优势和机械化兵器性能的优劣不再起重要作用,武器装备的杀敌有生力量功能将逐渐消失。在工业时代,军队战斗力的基础是火力杀伤系统;在信息时代,信息将使军队战斗力产生质的飞跃。从信息系统中蜂拥而出的比特流(信息流)犹如一颗颗威力强大的“弹丸”,成为克敌制胜最重要的因子。
我们不难预测,随着未来战争不断信息化,包括通信在内的软杀伤性信息化兵器在战争中必将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成为军事家们不可须臾离开的致胜法宝。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作战在高技术战争中居核心地位(至少可做到事半功倍。如同在打麻将时,你知道对方的牌,因此即使你不和,但也不至于点炮)
一战前至二战前,是制海权的争夺,谁有了制海权谁就能称霸世界。二战后是制空权的争夺。谁有了制空权谁就能多的战场主动。那么到现在,就是信息化领域的控制权的争夺,谁在信息化领域取得先机,谁就获得了胜利的保障。信息战于传统的作战有极大的不同,它无前线后方之分,无兵民之分。那么什么是信息战呢?信息战,就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是由美国军方提出来的。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提到了信息战。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信息,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与作战武器平台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极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指挥和调整部队,以夺取作战胜利。
信息战主要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
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由于信息作战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样式”,因此它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作战目的不同。信息战把控制“信息流”、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网络和夺取信息优势作为主要任务和打击的重心。而以火力打击为主的机械化战争,主要把摧毁和歼灭对方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等有生力量作为主要作战目的。
二是作战力量不同。信息战是以全员整体力量进行的整体作战。任何一个懂信息、网络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战战场上的一名“斗士”。而机械化战争,作战力量主要是以钢铁和火力武装的陆军、海军、空军、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
三是作战环境不同。信息战的战场空间除传统意义的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电磁、网络和心理空间,战场是“无疆态”。而机械化战争主要立足陆、海、空、天等有形的物质战场环境来作战。
四是作战的本质不同。信息作战是以攻击敌认知能力为本质特征的作战,最终影响敌方人员特别是战争决策者的思想,使其放弃对抗,停止作战。而机械化战争的本质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夺占对方的领土和阵地。
信息战,就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是由美国军方提出来的。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提到了信息战。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信息,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与作战武器平台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极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指挥和调整部队,以夺取作战胜利。
信息战主要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
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由于信息作战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样式”,因此它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作战目的不同。信息战把控制“信息流”、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网络和夺取信息优势作为主要任务和打击的重心。而以火力打击为主的机械化战争,主要把摧毁和歼灭对方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等有生力量作为主要作战目的。
二是作战力量不同。信息战是以全员整体力量进行的整体作战。任何一个懂信息、网络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战战场上的一名“斗士”。而机械化战争,作战力量主要是以钢铁和火力武装的陆军、海军、空军、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
三是作战环境不同。信息战的战场空间除传统意义的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电磁、网络和心理空间,战场是“无疆态”。而机械化战争主要立足陆、海、空、天等有形的物质战场环境来作战。
四是作战的本质不同。信息作战是以攻击敌认知能力为本质特征的作战,最终影响敌方人员特别是战争决策者的思想,使其放弃对抗,停止作战。而机械化战争的本质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夺占对方的领土和阵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特征是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主要样式。战争形态的这一变化,对包括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在内的国防动员诸项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加强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和对策的研究,就成为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是战争体系整体对抗,与之相适应,国民经济动员也要走向综合化、集约化、协同化
  在20世纪的机械化战争中,战争的胜负与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大小及其转化程度密切相关。为此,国家往往注重集中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整体建设和利用,在政策措施上侧重于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粗放式发展。信息化战争的“合成化”趋势,要求国民经济动员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动员资源配置的最佳规模和结构上,为控制经济动员资源投入和提高利用效率奠定基础。同时,还要采取政策措施,突出经济动员资源配置重点,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
  在国民经济资源由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过程中,生产性资源要素重新组合与保障性资源要素重新组合存在着要素形成时间的差异性和要素组合时间的同一性矛盾,客观上形成了国防资源配置的次序性安排和与之相对应的国防资源表现形态。在新时期的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中,这种“次序化”仍然存在。但信息化战争的“合成化”要求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协同化”上来。为此,要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资源配置的最佳时序,深入分析生产性资源要素重新组合与保障性资源要素重新组合的最优时速,制定缩短和消灭时间差距的政策措施,努力形成“无缝隙”和“无间隔”国民经济动员链。
  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样式是非线式作战,与之相适应,国民经济动员也要走向同步化、立体化、多向化
  在信息化战争中,非线式作战行动将以多点、多方向、多种作战样式交错进行,以往机械化战争线式作战条件下形成的以相对稳定的战略后方基地为依托、纵深梯次配置的“资源动员与保障链”将被打乱。因此,国民经济动员准备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与工作思路,向同步化、立体化、多向化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中,线式作战样式给国民经济动员启动留下了可供机动的时间和可供回旋的空间,信息化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非线式作战战场需求瞬时膨胀、空间迅速扩大,要求建立高效快速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与战争进行同步资源动员与保障;要把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的技术扩散能力和生产扩张能力作为动员准备的重点,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灵敏性,努力实现非线式作战中的供需动态均衡。
  在传统机械化战争中,作战在空间上逐步推进,作为战斗力生成要素的国民经济动员,在动员方式上也是按照既定链条有序平面推进。非线式作战是“小战争、大战场”,要求国民经济动员资源配置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将以往的静态梯次配置转为动态梯次配置;在动员指挥程序和方式上,要实现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的转变,构建“扁平化”的指挥体系。
  在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中,线式作战在空间上形成前方与后方,国民经济动员具有鲜明的后方到前方的单一指向性。信息化战争所呈现的非线式作战样式,使得国民经济动员由传统的后方到前方的单一指向转向多种指向。因此,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要科学预测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制多套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要切实加强战略重点地区和国家战略后方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目标的动员能力建设和防护能力建设;针对信息化作战的网络化指向,对于网络点上的国民经济动员目标要重点加强动员准备工作。
  三、夺取制信息权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与之相适应,国民经济动员也要走向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
  信息化经济动员的前提是经济动员资源数字化,即让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的信息。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中,要组织军队有关部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的各类动员专家一起攻关,尽快规范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标体系;要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资源的编码技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动员编码体系,为实现“数字化”提供技术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库建设,在依托国家国民经济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力争尽快形成动员指标规范、统一、方便、保密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库。
  信息化经济动员的核心是经济动员能力可视化,这是国民经济动员决策部门科学决策的平台,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动员的物质基础。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要加强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要根据未来可能面临的信息化战争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重点地研究关键动员能力的可视化问题,即尽快实现重点行业和重点战区的近期动员能力的可视化。
  信息化经济动员的关键是经济工作信息传递网络化。在信息化战争中,高速信息动员网络是实现随机直接动员的基本条件。要应对信息化战争,必须建立起国家宏观决策层次、战略产业层次、战略重点地区层次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传递网络;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解决现有的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局域网络的技术差异、信息遮蔽等问题,为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传递网络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扩大、日趋透明,与之相适应,国民经济动员也要走向隐形化、柔性化、一体化
  机械化战争中,国民经济动员依托战略后方的地形、建筑物、山洞或防护手段等能够较好地保证安全。信息化战争中,高技术侦察手段使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隐蔽性大大减小,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国民经济动员对象的“静态”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因此,国民经济动员要加强重要生产能力储备,尤其要做好关键技术设备、重要原材料、技术资料的储备,增强重要武器装备和特殊军需物资生产技术的扩展和生产能力的扩张,从“动态”中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生存能力。要重视国民经济动员重要目标的防护准备,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严密伪装。
  在非线式战场上,战争逐步趋向参战力量“精干化”、规模“袖珍化”、需求“多变化”。这就使得,国防供求矛盾缺口变化的幅度增大、频率加快,供需链断线现象和间隔延长时有发生。因此,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应按照“平战结合、柔性联动”的原则,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网络工程,将决策程序、指挥关系、预测模型、动员计划、实施预案、制造与运输等子系统统筹在一个数学模型内并形成运行网络,把经济动员机构、军方和相关企业联在一起,一旦战争需要,可立即进行“柔性化”动员;大力开发重要武器装备的柔性制造体系,通过计算机硬、软件实现产品在各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实际制造之间的信息集成,一旦需要,可以立即进行“柔性化”生产。
  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战场的“透明化”,战争需求和战争供给也趋向“透明”,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要走“纳入式”发展道路,把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纳入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实现国民经济动员基础的军民一体化;应确立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动员组织体制,理顺经济动员组织体制中的军民关系,从编制、人员、职能分工等方面切实解决关系不够顺畅的问题。
  五、信息化战争的物质支撑取决于综合国力转化的质量,与之相适应,国民经济动员也要走向模块化、精确化、速率化
  所谓模块,是为保障战争需要和应付突发事件,按照军事需求及行业特点,对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可动员资源依据一定比例结构和数量规模要求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聚合体。它是经济力快速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战争力量“积木化”和“效能化”的基础。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应逐步规范现有动员资源、模块化体系的等级设置,增强模块的通用性和可组合性;根据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特点,具体研究和制定该行业各等级模块的技术标准;要逐步减少军队专用技术标准,有计划地推广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为国民经济现有动员资源模块化建设创造条件。
  信息化战争具有突发性、快节奏、变化迅速等特征,这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能够及时、有效地保障战争需要,又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损耗,即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精确化”。因此,要加强信息化战争的需求预测研究,为国民经济动员准备提供及时、准确的需求信息,减少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盲目性;要组织和编制应付信息化战争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工作提供依据;要经常开展国民经济动员演练,促进动员准备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
  在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由经济力向战斗力转化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生产性资源要素重新组合和保障性要素资源重新组合两个性质不同的经济过程,存在“时滞”。信息化战争的“快节奏”和“突发性”要求国民经济动员必须缩短这一时滞过程。因此,应优化国民经济动员资源规模和结构,形成规模适度、梯次配置、重点突出的国民经济动员基础;大力开发和推广以“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的柔性制造技术,为国民经济动员速率化奠定技术基础;根据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建立起国民经济动员应急机制。
就问而答<<浅析一下信息作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我在这也不长篇大论了,我简明扼要的一说这也是我学习的好时候。这个现代世界高技术战争中,战事新闻传播具有战略和传播的实时性。其地位明显,目前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中坚力量。现在已成为继制海、陆、空权之后的第四种权力。...新闻信息捕天盖地、无孔不入。现代高技术战争使高技术战争中战事宣传成为军事斗争的强力软兵器。
 我说的内容朋友们.可参考阅读学习
(文章注明:“学说连线” )
  从“空间制权”到“功能制权”——浅析信息作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
  古往今来,战争制权的获取,一直是交战各方竭力求取的目标之一。而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军队行动能力的提高,时至今日,战争制权的争夺已先后经历了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并向着更高的制天权迈进。
不过,无论上述制权的争夺怎样激烈和重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紧紧围绕夺控有形的物理空间展开。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上述制权的争夺虽然依旧会存在并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一种新的,以夺控某种主要或综合作战能力优势为主的制权行动将会凸现出来,甚至会成为未来制权争夺的核心与焦点,我们这里姑且将它称为“功能制权”——也就是围绕能力要素而非空间要素展开的争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目前已被世人广泛认可的“制信息权”论。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人类战争开始由机械化形态向信息化形态迈进。在这种新的战争形态中,信息开始取代传统的物质和能量,成为决定军队作战效能和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与之相适应,一种新的制权理论应运而生,这就是制信息权论。它是关于信息要素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信息化军队建设及其作战运用的系统论述,是主张信息时代“信息制胜”的一种战略理论。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社会、经济、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革逐渐形成,并被世人广泛认可的。
  显然,作为一种新的作战要素,信息并非一个传统的空间概念或要素。它既可以存在于陆上、海上、空中,也可以存在于太空甚至无影无形的认知空间内。因而,在制权理论的发展上,当人类步入信息化战争时,传统制权理论和实践在保留其合理部分而存在的同时,将会向新的,以能力要素为主的“功能制权”论发展。所以出现这种趋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体化战场的出现,使以往泾渭分明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融合性趋势
  以往战争中,人类战争活动的脚步虽然从陆地迈向海洋,跨入空中并向着更高的太空迈进,但由于受传统的体制编制、作战理论等的影响,这一不断扩大的战场空间又呈现出不断分隔的离散状态,也就是陆、海、空、天战场的泾渭分明和独立自主。与之相对应,也就出现了强调各自重要性的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及制天权。其间,特别是上世纪中叶后,这些作战空间虽然出现了互为依托的发展趋势,但它们的独立性并未完全消除,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得到了强化——像空中打击作用的提升等。于是,军队作战行动的空间及制权理论继续向着夺控某一物理空间(或新或旧)发展,并呈现了一览众山小的“瞰制”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作用。
  上世纪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现代化军队包括组成它的各军兵种部队,在不同空间内的行动能力大幅提升,像陆军不仅可以凭借传统的坦克、装甲车等在陆上展开行动,还可依靠自身装备的直升机等在空中展开作战行动;海军不仅可依靠传统的舰船在海上展开作战行动,还可依托自身装备的各型飞机展开规模庞大的空中行动;空军不仅可以凭借传统的各类飞机展开强大的空中攻防行动,还可依托自身的空降兵、特种兵等展开一定规模的陆上攻击行动,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现代信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往相互独立的各作战空间已被其链接成一个上下左右贯通的有机整体。于是,步入新世纪后,现代战场在向更加广延的多维空间辐射、拓展时,以往相对独立的各战场空间又显现了不断增强的兼并融合,最终将会催生出一个天地合一的“统一场”。其结果,自然会使得现代制权斗争的一体化程度提高,多个领域的制权斗争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在作战中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形成了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和高度融合的关系,尽而导致某一有形空间地位作用的淡化甚至消失。
  一体化作战的出现,使以往相对独立的诸军兵种作战行动呈现出日渐增强的整体性趋势
  以往战争中,或是由于作战能力的限制,或是由于作战理论的制约,战场上行动的各军兵种部队通常只在或主要在自己的空间范围内展开作战行动,攻击自己空间内的敌方目标。到了本世纪中叶,随着协同作战理论等的发展,这种“各扫门前雪”的战法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相对的空间界限依旧存在。像空军主要在空中行动和打击空中目标,海军主要在海上行动和打击海上目标等。这些无疑也强化了相应的空间制权理论和实践。不过,这些在未来战争中将得到极大改观。
  众所周知,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间的较量。在这个战场上,任何单一军兵种、武器平台和某空间内的作战行动,都无法独自挑起克敌制胜的大梁,唯有通过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1+1>2的整体合力,才可能有效地战胜对方。于是,不分军(兵)种,不分空间,将所有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以及机动、打击、防护、保障等力量融为一体,围绕一个统一的作战目标或任务,展开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便成了未来战争一个主要和基本的作战样式。而在这种高度统一、高度一体的联合作战中,以往某一具体空间的行动显然已不具有“唯我独尊”的地位作用。
  一体化军队的出现,使以往以有形空间界定的各军(兵)种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模糊性趋势
  众所周知,以往军队所属军兵种的划分,是以有形的物理空间来界定的,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陆军、海军、空军及新生的“天军”。依此类推,它们作战活动的空间也就相应地被划分在了陆、海、空、天,也就有了以空间为主的制陆、制海、制空及制天权之争。不过未来战争中,这种传统和严格意义上的军兵种及空间制权论有可能逐步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人们看到的,在一体化战场和一体化作战的双向催动下,以往按活动空间组织和构建武装力量的作法,正在得到悄然但也可能是不可逆转的改变。比如:2004年伊始,德国国防部公布了重塑国防力量的蓝图,计划将军队总规模从28万人缩编为25万人,同时准备采用全新编制,取消陆海空三军体制,统一组编成“快速反应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三支部队。“快速反应部队”由3.5万名官兵组成,将在全空间、全领域执行联合军事行动;“稳定部队”由7万人组成,将采用多种手段执行中低强度军事行动;“支援部队”由14.5万名官兵和大部分文职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和在国内的日常执勤。德军的转型,反映了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各国军队体制编制变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建立一体化联合部队。未来战场是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一体化,客观上要求军队必须有能力实施无缝隙的联合作战,而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无疑为一体化军队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先行者和近年来一系列战争的主角,美军对于未来战争和军队的发展,有着更深的感受,它的走向也往往具有牵引作用。而伊拉克战争刚一宣布结束,在全世界都为地面战的复活感到庆幸或疑惑的时候,美国却首先拿陆军开刀。按照美国防部的设想,到2007年最迟2010年,美军将全部裁掉现有的陆军师,改成机动性和灵活性更高的旅或群。与此同时,其全部军队将依据战略攻击和战略防御的基本功能进行重新组建。美国国防部在2001年公布的《4年防务审查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包括陆、海、空等各军兵种部队在内的“常设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和“常设联合特遣部队”。在这一目标完成前,美空军已准备组建17支——目前已组建了10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并计划组建一支由48架F-22A隐形战斗攻击机和12架B-2A隐形战略轰炸机组成的全球隐形特遣分队,作为应付局部战争的主要打击力量。……所有这些计划和构想的实施一旦完成——最迟将在20年后,美国军队现行的编制体制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陆、海、空军等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功能”为主组成的各种作战集群,如火力集群、侦察集群、指挥集群、保障集群,等等。一旦如此,传统的,以争夺某一空间为主的制权论,自然会转向以争夺信息优势、火力优势、机动优势等为主的“功能制权”论。
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说起,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电报已配备到营级指挥所。从那时起,军事通信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便以崭新的姿容活跃于战争舞台的每一领域。前已述及,1941年6月,希特勒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开战不久,苏联西部军区部队的有线电通信完全瘫痪,苏军统帅部了解不到战局情况,成了“聋子”和“瞎子”,战争屡屡失利,德军长驱直入,很快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了改变这一严重的被动局面,苏军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通信联络的措施,为扭转战局反败为胜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通信兵元帅佩列塞普金说:“伟大卫国战争的经验令人信服地表明,没有稳定的通信联络,就不可能对各兵种战斗行动进行不间断地指挥和有效地领导。任何战斗和战役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无不取决于通信联络的畅通。”
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在长达5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同时对日寇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历时3个半月的战役中,我军作战18 000多次,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通信畅通为保障作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叶剑英参谋长说: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又一次显示了我军指挥的统一,而且有力地证明了我军通信联络上的成就。没有健全的通信联络,各路大军同时击敌并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解放初期,正当全国人民集中力量为争取国家财政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日爆发了震撼世界的朝鲜战争。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猖狂侵略行径,党中央英明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正像在“鸿雁展翅电世界”一节中提到的,通信联络的畅通为我军作战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英阿马岛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以后又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局部战争。交战双方论买力相差不多;论天时、地利,完全有利于阿根廷。英军劳师远征,阿军则以逸待劳,为什么战争却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呢?军事家们指出,英军具有以现代通信为基础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实施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指挥,是致胜的关键因素。战时,英军租用了美国的国防通信卫星系统,形成了一套自下而上的指挥控制网络,使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作战行动的协同性和行动反应的敏捷性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英军统帅部在英国本土不但能与13 000千米以外的每艘舰艇通话联络,而且通过大屏幕显示,对整个战场的情况一目了然。这种先进的信息系统,极大地扩展了英军统帅部的耳目,使战场空间相对缩小,有力地保证了作战的胜利。与此相反,阿根廷方面虽然兵力和武器并不差,但由于通信不发达,没有自动化指挥系统,导致情况不明、通信不畅、反应迟钝,结果吃了败仗。
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更是军事通信大显身手的舞台。在这场号称“2.5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的物质、能量对比几乎是旗鼓相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之所以成为胜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优势。美军在90天内投入海湾战区的电子信息设备,超过了美国40年内投入欧洲的总量。“沙漠风暴”期间,美军投向海湾战区的飞机、火炮、坦克、装甲车和舰艇等主战兵器充其量不足1万件,而投入的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却达4~5万台,开创了信息装备超过了主战装备的先河。先进发达、灵敏高效的通信系统使海湾战区战场信息流量空前增大,沟通联络的时效性大为提高。战争期间,每天电话信息量达70多万次,文电15.2万件。单是指挥空战就打了3000万次电话,相当于每天打80万次电话。海湾战区司令在沙特驻地用0.5米伞形卫星天线很快即可与美国本土通信,美国总统可对海湾地区作战实施直接指挥,下达命令只需1~3分钟。信息畅通为美军赢得胜利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军事家们在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时指出,信息、情报犹如阳光和空气,其中有价值的情报,无异于氧气。人无氧气不得生存,战争离开信息难以制胜。海湾战争是多国对一国的作战。战争伊始,多国部队出动飞机11万余架次,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进入同一空域作战,并需克服语言不同的障碍,之所以能协调一致,全靠每秒可以处理10亿条信息的C4I系统。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军信息系统通过“地毯式”轰炸和强烈的电子干扰实施全方位摧毁。大规模战略空袭发起后,美军投向伊拉克的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攻击目标就是该国的通信中心,顿时使伊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C4I系统)陷入瘫痪,伊军群龙无首,全线崩溃,成了乌合之众。参战美军在描述战场情景时说:“一个突出的事实是我们有信息,而萨达姆却没有;在整个战争中,我们都看得见、听得清、联得上,而萨达姆却在开始后几小时就变得又聋又哑又瞎了。”在这种绝对信息优势的保障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自身伤亡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胜利。
海地冲突和波斯尼亚战争是继“沙漠风暴”以后规模较大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通信对作战制胜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派到海地的士兵步枪上安装了能透过夜幕的微型摄像机,可把拍摄到的图像通过通信系统迅速传回到前线指挥所,甚至经通信卫星传递到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使五角大楼官员远在千里之遥,却如身临其境般地“目睹”海地战况。这种实地采集、实时传输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无疑比海湾战争时又提高了一步。在波斯尼亚战争中,飞行在战区上空执行战地侦察任务的美军无人机,及时地将侦探到的情报发往通信卫星,由卫星转发给设在匈牙利的卫星地球站,再由另一颗中继通信卫星将情报传送到设在英格兰的联合情报分析中心,最后送往美国国防部,使五角大楼对战地情况了如指掌,为实施实时指挥创设了很重要的条件。由于信息畅通,美国和北约部队飞行员仅以原计划一半的出击次数(1200次),就成功地摧毁了塞族所控制的目标。军事家们指出,波斯尼亚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通信联络的畅通。
1996年3月,我军举行了建军以来规模少见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演习中,通信同样显示出了无可争辩的作用。从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到快速装载航渡,从装甲集群抢滩登岛到空降兵登陆开战,从立体穿插分割到突破前沿进行纵深攻击,通信无不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1998年底,美英两军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联合军事行动。为了鸟瞰伊军的作战部署,美英在海湾地区撑起了一把单向透明的“信息伞”。这把伞由“天”(侦察卫星)、“空”(侦察飞机)、“海”(侦察船)、“陆”(侦察站)多基系统组成。他们将各自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卫星传送到美国本土,经五角大楼决策后又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传递到驻海湾的美英联合司令部,为对伊实施军事打击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援。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向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这次空袭的特点之一是战区外远程指挥与战区内机动指挥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指挥手段。听从北约秘书长索拉那指挥的北约驻欧洲部队总司令克拉克坐镇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通过联合空战信息系统、综合数据传输系统和海上指挥信息系统对战区内的空袭机群指挥官、舰艇指挥官实施遥控指挥,使他们能在战区内有效地实施机动式战术指挥与控制。
由此可见,在高技术条件下,作为作战指挥神经和耳目的通信,不仅是作战保障的重要方式,而且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直接作战手段;通信不仅是战斗力的构成因素,而且是战斗力的倍增器。透视古今中外的战争风云,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战争离不开指挥,指挥离不开通信。“仗靠三军打,胜由信息通。”
现代通信在现代战争中的出色表演,深深博得了各国军事家们的青睐。军事家们认为,面对人类战争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历史跨越时期,我们应从世界军事革命和未来战争形态变化的高度重新认识军事通信的地位。现代通信作为军旅的“神经系统”和指挥员的“耳目”,不仅仅是作战保障手段,而且已成为直接作战手段;它不仅仅是战斗力的构成因素,而且已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它不仅仅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目标,而且已成为敌我双方竭力争夺的“制高点”。
打仗要有武器,这是个天经地义的事。从古代的十八般兵器,到近代的火枪火炮,直至现代热核武器的出现,虽然各类武器的杀伤机理有所不同,但都是支撑战争的重要因素。
通信和雷达、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虽然不具有直接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军队战斗力的发挥与它们息息相关,一旦脱离了它们,军队就将成为没有“五官和神经”的乌合之众,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军事家们指出,在高技术信息战条件下,歼灭敌人攻城掠地通常不再是战争的主要目的,兵力的数量优势和机械化兵器性能的优劣不再起重要作用,武器装备的杀敌有生力量功能将逐渐消失。在工业时代,军队战斗力的基础是火力杀伤系统;在信息时代,信息将使军队战斗力产生质的飞跃。从信息系统中蜂拥而出的比特流(信息流)犹如一颗颗威力强大的“弹丸”,成为克敌制胜最重要的因子。
我们不难预测,随着未来战争不断信息化,包括通信在内的软杀伤性信息化兵器在战争中必将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成为军事家们不可须臾离开的致胜法宝。
没法,超过了1000多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3场战争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美军主导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参战...
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
升级科技,指挥艺术!需要军功很多!建议你打你打过的精英怪积累军功!一直刷后面的不好刷!4只部队那就更得积累了!
歼击机的任务是与敌机作战,争夺制空权.
关于军事的问题请到 社会与文化 & 军队武器 里面去,那里有高手。
答: 反舰导弹是从舰艇、岸上或飞机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反舰导弹主要包括四 类:舰舰导弹、潜舰导弹、岸舰导弹和空舰导弹。反舰导弹在现代海战中占据着重要的位
答: 可以离开这里,到一个你不会再有痛恨的世道与社会去,到了那里你就获得了永恒的自由.………
答: 没有!中国要走向民主,我认为必须国内的高层人士有民主的意识、有能力平行各个阶级的利益分配。还有就是在选举的时候怎样在排除外国势力干涉。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