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级供电负荷没有甲类厂房火灾设计规范仓库?

化工专业女,毕业不进炼厂去哪里?
今天,有一位小师妹求助我,化工工艺专业,毕业
不管是石油化工 还是煤化工
天然气化工 ,这几年从新疆到东北
到东南沿海
查看: 28|回复: 4
甲类仓库耐火等级
阅读权限30
积分帖子主题
注册海川与360万海川共分享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GB&&第4.2.2.1条 易爆性商品储存于一级轻顶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 && && && && && && && &第4.2.2.2条 低、中闪点液体、一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应储存于一级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也就是意味中甲类仓库耐火等级要按一级设计,这本规范,大家有执行吗?说说你们的情况
post_newreply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你将获得奖励
阅读权限30
积分帖子主题
甲类仓库3.2.7要求是不低于二级,大家是按建规,不执行GB17914?还是就高不就低,执行GB17914?
阅读权限85
积分帖子主题
执行建规了,没执行这个!我这大多是二级的。甲类
阅读权限30
积分帖子主题
执行建规了,没执行这个!我这大多是二级的。甲类
我这边执行了,然后业主总是叽叽歪歪,说别的设计院都没执行
花钱多了!目前安监来检查的时候基本不看这个。消防检查会看这个,他只看建规。&
阅读权限85
积分帖子主题
我这边执行了,然后业主总是叽叽歪歪,说别的设计院都没执行
花钱多了!目前安监来检查的时候基本不看这个。消防检查会看这个,他只看建规。
安全漫画(10.1)
多米诺骨牌这是什么类型的缠绕垫庆国庆上作品国庆歌
我厂一低温-30度输液泵,建筑物实际高度20米,管道阻力不详,技术人员选型扬程48米,流量10。
调试中开不了泵,跳压差,压差
网站事务联系&&
&(电话工作日09:00--17:00受理咨询,信箱和qq号24小时受理咨询)
360万海川人欢迎您的参与 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版权所有 海川网-海川化工论坛 -2004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千灯甲类化工厂房低价出租,单层层高10米左右,可用作生产及仓库,证件齐全,配电250KV,随时可看另本公司还有更多厂房士地租售信息,欢迎随时来电咨询看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刊登内容,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本站用户。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视频、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故仅供用户参照使用。
在签订合同前,切勿支付任何费用,以免上当受骗&&&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5修订本)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一日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建筑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第1.0.3条&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一、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单层公共建筑;
  二、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地下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注: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屋顶上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第1.0.4条& 建筑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第2.0.1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表2.0.1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承重墙、楼梯间和电梯的墙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难燃烧体0.25
支承多层的柱
支承单层的柱
屋顶承重构件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注:①以木柱承重且以非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②高层工业建筑的预测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其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表相应构件的规定。
③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吊顶,如采用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④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0.3h的非燃烧体。
⑤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非燃烧体。
⑥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附录二确定。
  第2.0.2条& 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内存放叶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g/m2的房间,其梁、楼板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其梁、楼板的耐火极限仍可按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
  第2.0.3条& 承重构件为非燃烧体的工业建筑(甲、乙类库房和高层库房除外),其非承重外墙为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可降低到0.25h;为难燃烧体时,可降低到0.5h。
  第2.0.4条&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楼板(高层工业建筑的楼板除外)如耐火极限达到lh有困难时,可降低到0.5h。
  上人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第2.0.5条&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顶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承重构件有因难时,可采用无保护层的金属构件。但甲、乙、丙类液体火焰能烧到的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第2.0.6条& 建筑物的屋面层应采用非燃烧体,但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非燃烧体屋面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
  第2.0.7条&&下列建筑或部位的室内装修烧标准或难燃烧材料。
  一、高级旅馆的客房及公共活动用房;
  二、演播室、录音室及电化教室;
  三、大型、中型电子计算机机房宜采用非燃
第三章&&厂房
第一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3.1.1条&&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按表3.1.1分为五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3.1.1
火灾危险性特征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使用或生产下列物质的生产: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C的液体雾剂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
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常温下使用成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
注:1.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 2.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行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
& 3.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三。
第二节&&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第3.2.1条&&各类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应符合表3.2.1的要求(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表3.2.1
最多允许层数
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m2)
厂房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除生产必须采用多层者外宜采用单层
注:①防火分区间应用防火墙分隔。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厂房(甲类厂房除外)如面积超过本表规定,设置防火墙困难时,可用防火水幕带或防火卷帘加水幕分隔。
②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及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纺织厂房(麻纺厂除外)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0%,但上述厂房的原棉开包、清花车间均应设防火分隔。
③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5倍不限
④甲、乙、丙类厂房装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装设自动灭火设备时,占地面积不限。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不限
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且每层人数不超过2人时,最多允许层数可不受本表限制不限
⑥邮政楼的邮件处理中心可按丙类厂房确定不限
  第3.2.2条&&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应设在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
  第3.2.3条&&在小型企业中,面积不超过300m^2独立的甲、乙类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
  第3.2.4条&&使用或生产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均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上述丙类厂房面积不超过500m2、丁类厂房面积不超过1000m2,也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
  第3.2.5条&&锅炉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每小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超过4t的燃煤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第3.2.6条&&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注:其他防火要求应按国家现行的防火电力有关设计规范执行。
  第3.2.7条&&变电所、配电所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但供上述甲、乙类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电所、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贴邻建造。
  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非燃烧体的密封固定窗。
  第3.2.8条&&多功能的多层或高层厂房内,可设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但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非燃烧体墙和1.5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厂房隔开,库房的耐火等级和面积应符合本规范第4.2.1条的规定。
  第3.2.9条&&甲、乙类生产不应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第3.2.10条&&厂房内设置甲、乙类物品的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
  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时的非燃烧体墙和1.5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15m。
  第3.2.11条总储量不大于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于厂房外墙附近,且面向储罐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不限。
第三节&&厂房的防火间距
  第3.3.1条&&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厂房的防火间距    &&&表3.3.1
防火间距(m)
注:①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以后有关条文均同此规定)。
②甲类厂房之间及其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防火距离,应按本表增加2m,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m。
③高层厂房之间及其与其它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3m。
④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⑤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盖耐火等级不低于1h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甲、乙类厂房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4m。
⑥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甲、乙类厂房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4m。
⑦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的外墙均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
⑧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厂房,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
  第3.3.2条&&一座u形、uu形厂房,其两翼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本规范表3.3.1的规定。如该厂房的占地面积不超过本规范第3.2.l条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面积不限者,不应超过10000m^2),其两翼之间的间距可为6米。
  第3.3.3条&&厂房附设有化学易燃物品的室外设备时,其室外设备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与相邻厂房外墙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非燃烧体的室外设备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
  第3.3.4条&&数座厂房(高层厂房和甲类厂房除外)的占地面积总和不超过本规范第3.2.1条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时,可成组布置,但允许占地面积应综合考虑组内各个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生产类别,按其中允许占地面积较小的一座确定(面积不限者,不应超过10000m^2)。组内厂房之间的间距:当厂房高度不超过7m时,不应小于4m;超过7m时,不应小于6m。
  组与组或组与相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按相邻两座耐火等级最低的建筑物确定)。
  第3.3.5条&&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但高层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的间距不应小于13m。
  第3.3.6条&&高层工业建筑、甲类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然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易燃、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四章有关条文的规定,但高层工业建筑与上述储罐、堆场(煤和焦炭堆场除外)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第3.3.7条&&屋顶承重构件和非承重外墙均为非燃烧体的厂房,当耐火极限达不到本规范表2.0.1中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时,其防火间距应按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但上述丁、戊类厂房,其防火间距仍可按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
  第3.3.8条&&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但单层、多层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执行;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
  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m。
  第3.3.9条&&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与下述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30m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30m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20m
  厂外道路(路边)&&& -15m
  厂内主要道路(路边)-10m
  厂内次要道路(路边)-5m
  注:①散发比空气轻的可燃掘体、对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与电力牵引机车的厂外铁路线的防火间距可减为20m。
    ②上述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如有安全揩施,可不受限制。
  第3.3.10条&&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l0的规定。
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表3.3.10
变压器总油量(t)
防火间距(m)
建筑物、堆场、储罐名称
丙、丁、戊类厂房及库房
甲、乙类厂房
甲乙类库房
储量不超过10t的甲类1、2、5、6项物品和乙类物品
储量不超过5t的甲类3.4项物品和储量超过10t的甲类1.3.5.6项物品
储量超过5t的甲类3、4项物品
稻草、麦秸、芦苇等易燃材料堆场
甲、乙类液体储罐
1001~5000
丙类液体储罐
1001~5000
5001~25000
液化石油气储罐
1001~2500
2501~5000
湿式可燃气体储罐
1001~10000
10001~50000
湿式氧气储罐
1001~50000
注:①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堆物、储罐最管的变压器外壁算起,但室外变、配电构架堆场、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不宜小于25m,距其他建筑物不宜小于10m。
&&& ②本条的室外变、配电站,是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5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000kV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超过5t的室外总降压变电站。
&&& ③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
&&& ④干式可燃烧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按本珍湿式可燃烧气体储罐增加25%。
  第3.3.11条&&城市汽车加油站的加油机、地下油罐与建筑物、铁路、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11的规定。
汽车加油站的加油机、地下油罐与建筑物、铁路、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  表3.3.11
防火间距(m)
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独立的加油机管理室距地下油罐
靠地下油罐一面墙上无门窗的独立加油机管理室距地下油罐
独立的加油机管理室距加油机
其他建筑(本规范另规定较大间距者除外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道路(路边)
注:①汽车加油站的油罐应采用地下卧式油罐,并宜直接埋设。甲类液体总储量不应超过60m3,单罐容量不应超过20m3,当总储量超过时,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4.4.2的规定执行。
②储罐上应设有直径不小于38mm并带有阻火器的放散管,其高度距地面不应小于4m,且高出管理室屋面不小于50cm。
③汽车加油机、地下油罐与民用建筑之间如设有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烧体实体围墙隔开,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
  第3.3.12条&&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第四节&&厂房的防爆
  第3.4.1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柱承重的框架或排架结构,钢柱宜采用防火保护层。
  第3.4.2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必要的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面积,易于泄压的门、窗、轻质墙体也可作为泄压面积。
  作为泄压面积的轻质屋盖和轻质墙体的每平方米重量不宜超过120kg。
  第3.4.3条&&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m2/m3)宜采用0.05~0.22。爆炸介质威力较强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较快的厂房,应尽量加大比值。
  体积超过1000m^3的建筑,如采用上述比值有困难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0.03。
  第3.4.4条&&泄压面积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
  第3.4.5条&&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宜采用全部或局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设施。顶棚应尽量平整避免死角,厂房上部空间要通风良好。
  第3.4.6条&&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如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下不宜设地沟,如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
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实;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密封。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第3.4.7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尽量避开厂房的梁、柱等承重构件布置。
  第3.4.8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如必须贴邻本厂房设置时,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非燃烧防护墙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或疏散楼梯的安全出口。
  第3.4.9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其分控制室可毗邻外墙设置,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非燃烧体墙与其他部分隔开。
  第3.4.10条&&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管、沟不应和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该厂房的下水道应设有隔油设施。
第五节&&厂房的安全疏散
  第3.5.1条&&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一、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二、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三、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四、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规定的每层面积均指每层建筑面积。
  第3.5.2条&&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使用面积不超过15m^2且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一个。
  地下室、半地下室如用防火墙隔成几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第3.5.3条&&厂房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表&3.5.3的规定。
厂房安全距离(m)  表3.5.3
厂房的地下室
  第3.5.4条&&厂房安全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5.4的规定计算。当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m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指标&&表3.5.4
宽度指标(m/百人)
  第3.5.4条&&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5.4的规定计算。当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0m。
  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0.90m;疏散走道宽度不宜小于1.4m。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指标表3.5.4
  注:①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小;但门的最小度,不应小于0.80m。
    ②人条和以后有关条义中规定的宽度均指净宽度。
  第3.5.5条&&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32m的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宜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要求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3.5.6条&&高度超过32m的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一台消防电梯(可与客、货梯兼用),并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6m^2,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
  二、消防电梯的前室宜靠外墙,在底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三、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墙隔开;如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四、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五、消防电梯应设电话和消防队专用的操纵按钮;
  六、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
注:①高度超过32m的设有电梯的高层塔架,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时,可不设消防电梯.
  ②丁、戊类厂房,当局部建筑高度超过32m且局部升起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m3时,可不设消防电梯。
第四章&&仓库
&&第一节&&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4.1.1条&&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按表4.1.l分为五类。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4.1.1
储存物品类别
火灾危险性的特征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成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成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难燃烧物品
非燃烧物品
注:1.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
  2.难燃烧物品、非燃烧物品的可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分为丙类。
第二节&&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和安全疏散
  第4.2.1条&&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应符合表4.2.1的要求。
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表4.2.1
储存物品类别
最多允许层数
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平方米)
库房的地下室
1、2、5、6项
注:①高层库房、高架仓库和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筒仓可采用钢板仓。储存特殊贵重物品的库房,其耐火等级宜为一级。
  ②独立建造的硝酸按库房、电石库房、聚乙烯库房、尿素库房、配媒库房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0倍,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③装有自动灭火设备的库民,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及注②的规定增加一倍。
  ④石油库内桶装油品库房面积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⑤媒均化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为12000m^2,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⑥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占地面积&均指建筑面积。
  第4.2.2条&&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冷库,每座库房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隔面积,可按《冷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2.3条&&在同一座库房或同一个防火墙间内,如储存数种火灾危险性不同的物品时,其库房或隔间的最低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第4.2.4条&&甲、乙类物品库房不应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0度以上的白酒库房不宜超过三层。
  第4.2.5条&&甲、乙、丙类液体库房,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水燃烧爆炸的物品库房,应设有防止水浸渍损失的设施。
  第4.2.6条&&有粉尘爆炸危险的筒仓,其顶部盖板应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粮食筒仓的工作塔、上通廊的泄压面积应按本规范第3.4.2条的规定执行。
  第4.2.7条&&库房或每个防火隔间(冷库除外)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宜少于两个。但一座多层库房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m^2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不超过&100m^2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
  高层库房应来用封闭楼梯间。
  第4.2.8条&&库房(冷库除外)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面积不超过100m2时可设一个。
  第4.2.9条&&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戊类多层库房外,供垂直运输物品的升降机,宜设在库房外;当必须设在库房内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井筒内,井筒壁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第4.2.10条&&库房、筒仓的室外兼用的疏散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60cm,倾斜度不应大于60度,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第4.2.11条&&高度超过32m的高层库房应设有符合本规范第3.5.6条要求的消防电梯。
  注:设在库房连廊、冷库川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可不设前室。
  第4.2.12条&&甲、乙类库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
  设在丙、丁类库房内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分隔开,其出口应直通室外或疏散走道。
            &&第三节&&库房的防火间距
  第4.3.1条&&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1的规定。
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表4.3.l
┌──────┬────┬──┬──┐
│\&耐火等级&│    │  │  │
│防火间距&&m&│一、二级│三级│四级│
│&耐火等级&\│    │  │  │
├──────┼────┼──┼──┤
│一、二级  │10  &&│12&&│14&&│
│三级    │12  &&│14&&│16&&│
│四级    │14  &&│16&&│18&&│
└──────┴────┴──┴──┘
注:①两座库房租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总占地面积不超过本规范第4.2.1条一座库房的面积规定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②高层库房之间以及高层库房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3m。
  ③单层、多层戊类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00m.
  第4.3.2条&&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4.3.1条规定执行;与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第4.3.4条规定执行;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4.3.1条的规定增加2m。
  乙类物品库房(乙类6项物品除外)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与其他民用建筑不宜小于25m。
  第4.3.3条&&屋顶承重构件和非承重外墙均为非燃烧体的库房,当耐火极限达不到本规范表2.0.1的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时,其防火间距应按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
  第4.3.4条&&甲类物品库房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4的规定。
甲类物品库房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表4.3.4
┌──────────────┬────────────┐
│&\储存物类别      &&&│甲类          │
│&\储量(t)\      &&├─────┬──────┤
│防火间距(m)      &&&│3、4项  │1、2、5、6项│
│\            &&├──┬──┼───┬──┤
│&&建筑物名称&&\      │&5&│>5&│&10&&│>10│
├──────────────┼──┼──┼───┼──┤
│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30&&│40&&│25  │30&&│
├─┬───┬────────┼──┼──┼───┼──┤
│其│耐火&&│一、二级    │15&&│20&&│12  │15&&│
│他│等级&&│三级      │20&&│25&&│15  │20&&│
│建│  &&│四级      │25&&│30&&│20  │25&&│
│筑│  &&│        │  │  │  &&│  │
└─┴───┴────────┴──┴──┴───┴──┘
注:1.甲类物品库房与其它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但本表第3、4项物品量不超过2t,第1、2、5、6项物品不超过5t时,可减为12m。
  2.甲类物品库房与重要的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第4.3.5条&&库区的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第四节&&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第4.4.1条&&甲、乙、丙类液体罐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如采取安全防护设施,也可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布置。
  第4.4.2条&&甲、乙、丙类液体的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的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2的规定。
储罐、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表4.4.2
┌─────────────┬──┬──┬──┐
│&\&耐火等级      &&│  │  │  │
│防火间距(m)\    &&&│一、│三级│四级│
│一个罐区或堆场的总储量&m^3│二级│  │  │
│&名称\        &&&│  │  │  │
├─────┬───────┼──┼──┼──┤
│甲、乙  │1~50    &│12&&│15&&│20&&│
│类液体  │51~200  &&&│15&&│20&&│25&&│
│    &&│201~1000  &│20&&│25&&│30&&│
│    &&│  │25&&│30&&│40&&│
├─────┼───────┼──┼──┼──┤
│丙类液体&&│5~250    │12&&│15&&│20&&│
│    &&│251~1000  &│15&&│20&&│25&&│
│    &&│  │20&&│25&&│30&&│
│    &&│&&&│25&&│30&&│40&&│
└─────┴───────┴──┴──┴──┘
注:①防火间距应从建筑物最的储罐外壁、堆垛外缘算起,但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②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甲类厂房、库房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但甲、乙类液体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上述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建筑的规定增加25%。
③浮顶储罐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④一个单位如有几个储罐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储罐与四级建筑的较大值。
⑤石油库的储罐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发《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4.3条&&计算一个储罐区的总储量时,1m3的甲、乙类液体按5m3的丙类液体折算。
  第4.4.4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4的规定。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表4.4.4
┌──┬───────┬────────────┬──┬──┐
│液体│\储罐形式  │固定顶罐        │浮顶│卧式│
│类别│&&\间距\  ├───┬────┬───┤储罐│储罐│
│  │单罐容量&m^3&&│地上式│半地下式│地下式│  │  │
├──┼───────┼───┼────┼───┼──┼──┤
│甲&&│&1000    │0.75D&│0.5D  │0.4D&&│0.4D│不小│
│乙&&├───────┼───┤    │  &&│  │于&&│
│类&&│〉1000    │0.6D&&│    │  &&│  │0.8&│
├──┼───────┼───┼────┼───┼──┤米&&│
│丙类│不论容量大小&&│0.4D&&│不限  │不限&&│/&&│  │
└──┴───────┴───┴────┴───┴──┴──┘
注:①D为相邻立式储罐中较大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②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采用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③两排卧罐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④设有充氮保护设备的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可按浮顶储罐的间距确定。
  ⑤单罐容量不超过1000m^3的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如采用固定冷却消防方式时,其防火间距可不小于0.6D。
  ⑥同时装有液下喷射泡沫灭火设备,固定冷却水设备和扑救防火堤内液体火灾的泡沫灭火设备时,储罐之间的间距可适当减少,但地上储罐不宜小于0.4D。
⑦闪点超过120℃的液体,且储罐容量大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为5m;小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为2m。
  第4.4.5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成组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储量不超过表4.4.5的规定时,可成组布置;
液体储罐成组布置的储量  表4.4.5
┌──────┬─────────┬────────┐
│储罐名称  │单罐最大储量&m^3&&│一组最大储量&m^3│
├──────┼─────────┼────────┤
│甲、乙类液体│200      &&&│1000      │
├──────┼─────────┼────────┤
│丙类液体  │500      &&&│3000      │
└──────┴─────────┴────────┘
  二、组内储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行。甲、乙类液休储罐之间的间距,立式储罐不应小于2m,丙类液体的储罐之间的间距不限;卧式储罐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0.8m;
  三、储罐组之间的距离,应按储罐组贮罐的形式和总储量相同的标准单罐确定,按本规范第4.4.4条的规定执行。
注:石油库内的油罐布置和防火间距,可按《石油库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4.4.6条&&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半地下储罐或储罐组,应设置非燃烧材料的防火堤,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火堤内储罐的布置不宜超过两行,但单罐容量不超过1000m3且闪点超过120℃的液体储罐可不超过四行;
  二、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最大储罐的容量,但浮顶罐可不小于最大储罐的容量的一半;
  三、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外壁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的一半。卧式储罐至防火堤内侧基脚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四、防火堤的高度宜为1~1.6m,其实际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
  五、沸溢性液体地上、半地下储罐,每个储罐应没一个火堤或防火隔堤;
  六、含油污水排水管在出防火堤处应设水封设施,雨水排水管应设置阀门等封闭装置。
  第4.4.7条&&下列情况之一的储罐、堆场,如有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可不设防火堤:
  一、闪点超过120℃的液体储罐、储罐区;
  二、桶装的乙、丙类液体堆场;
  三、甲类液体半露天堆场。
  第4.4.8条&&地上、半地下储罐的每个防火堤分隔范围内,宜布置同类火灾危险性的储罐。沸溢性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或地下储罐与地上、半地下储罐,不应布置在同一防火堤范围内。
  第4.4.9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其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9的规定。
液体储罐与其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  表4.4.9
┌───────┬──┬──────┬──────┐
│\项别    │  │      │      │
│\防火&间距&m&│泵房│铁路装卸鹤管│汽车装卸鹤管│
│&储罐名称\&&&│  │      │      │
├───┬───┼──┼──────┼──────┤
│甲、乙│拱顶罐│15&&│20    &&│15    &&│
│类液体├───┼──┼──────┼──────┤
│  &&│浮顶罐│15&&│15    &&│15    &&│
├───┴───┼──┼──────┼──────┤
│丙类液体  &&│10&&│12    &&│10    &&│
└───────┴──┴──────┴──────┘
注:①总储量不超过1000m3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总储量不超过5000m3的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石油库区内与泵房、装卸鹤管防火间距,可按《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②泵房、装卸鹤管与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m。
③厂内铁路与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对于甲、乙类液体不应小于20m;对于丙类液体不应小于10m。
④泵房与鹤管的距离不应小于8m。
  第4.4.10条&&甲、乙、丙类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10的规定。
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表4.4.10
┌──────────┬────┬──┬──┐&&
│&&建筑物耐火等级 │    │  │  │
│\防火间距&m\  &&│一、二级│三级│四级│&&
│名称\      &&│    │  │  │&&
├──────────┼────┼──┼──┤&&
│甲、乙类液体装卸鹤管│14  &&│16&&│18&&│&&
├──────────┼────┼──┼──┤&&
│丙类液体装卸鹤管  │10  &&│12&&│14&&│&&
└─────────┴────┴──┴──┘
  第4.4.11条&&零位罐与所属的铁路作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m。
第五节&&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
  第4.5.1条&&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l的规定。
  第4.5.2条&&可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湿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
  二、干式或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2/3,球形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储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  表4.5.1
┌────────────────┬───┬───┬────┬───┐
│&\总容积&&m^2        &&│  &&│1001~│10001~&│〉5000│
│&&\&防火间距&m&\      &&│&&│50000&&&│  &&│
│&名称\&&\          &│  &&│  &&│    │  &&│
├────────────────┼───┼───┼────┼───┤
│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民用建筑,甲│25  │30  │35  &&│40  │
│乙、丙类液体储罐,易燃材料堆场,│  &&│  &&│    │  &&│
│甲类&物的库房        &&&│  &&│  &&│    │  &&│
├────┬────┬──────┼───┼───┼────┼───┤
│其它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  │12  │15  │20  &&│25  │
│    │    │三级    │15  │20  │25  &&│30  │
│    │    │四级    │20  │25  │30  &&│35  │
└────┴────┴──────┴───┴───┴────┴───┘
注:①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执行。总容量按其水容量(m^3)和工作压力(绝对压力,9.8&10^4Pa)的乘积计算;
②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25%。
③容积不超过20m^3的可燃气体储罐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三、卧式、球形储罐与湿式储罐或干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
  四、一组卧式或球形储罐的总容积不应超过30000m^3。组与组的防火间距,卧式储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长度的一半;球形储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且不应小于10m。
  第4.5.3条&&液氢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4.6.2条相应储量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减少25%。
  第4.5.4条&&湿式氧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4的规定。
湿式氧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表4.5.4
┌───────────────┬───┬───┬────┐
│&\&总容积&m^2        │  &&│1001~│〉50000&│
│&\防火间距&&m&\      &│&&│    │
│  名称&&&\&\      &&│  &&│  &&│    │
├───────────────┼───┼───┼────┤
│民用建筑,甲类物品库房,甲、乙、│25  │30  │35  &&│
│丙类液体储罐,易燃材料堆场  &│  &&│  &&│    │
├────┬────┬─────┼───┼───┼────┤
│其它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10  │12  │14  &&│
│    │    │三级  &&│12  │14  │16  &&│
│    │    │四级  &&│14  │16  │18  &&│
└────┴────┴─────┴───┴───┴────┘
注:①固定容积的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本表的规定执行。其容积按其水容量(m3)和工作压力(绝对压力,9.8&104Pa)的乘积计算。
②氧气储罐与其制氧厂房的间距,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
③容积不超过50m^3的氧气储罐与所属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第4.5.5条&&氧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氧气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第4.5.6条&&液氧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第4.5.4条相应储量的氧气储罐的防火间距执行。液氧储罐与其泵房的间距不宜小于3m。
  设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库房内,且容积不超过3m3的液氧储罐,与所属使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第4.5.7条&&液氧储罐周围5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第六节&&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第4.6.1条&&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以及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单独设置。储罐区宜设置高度为lm的非燃烧体实体防护墙。
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表4.6.2
┌────────────┬──┬───┬──┬───┬───┬───┐
│\&单罐&\总容量&m^3  │&10│11~13│31~│201~&│1001~│2501~│
│&&&防火&\&容积&\  &&│  │  &&│200&│1000&&│2500&&│5000&&│
│\&间距&\  \    ├──┼───┼──┼───┼───┼───┤
│名称\&&&m      &&│/&&│<10&&│&50│&100&│&400&│&1000│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5&&│40  │50&&│60  │70  │80  │
├────────────┼──┼───┼──┼───┼───┼───┤
│民用建筑、甲、乙类  &&│30&&│35  │45&&│55  │65  │75  │
│液体储罐,甲类物品  &&│  │  &&│  │  &&│  &&│  &&│
│库房,易燃材料堆场  &&│  │  &&│  │  &&│  &&│  &&│
├────────────┼──┼───┼──┼───┼───┼───┤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  &&│25&&│30  │35&&│45  │55  │65  │
│气体储罐        │  │  &&│  │  &&│  &&│  &&│
├────────────┼──┼───┼──┼───┼───┼───┤
│助燃气体储罐,可燃  &&&│20&&│25  │30&&│40  │50  │60  │
│材料堆场        │  │  &&│  │  &&│  &&│  &&│
├──┬────┬────┼──┼───┼──┼───┼───┼───┤
│其它│耐火等级│一、二级│12&&│18  │20&&│25  │30  │40  │
│建筑│    │三级  │15&&│20  │25&&│30  │40  │50  │
│  │    │四级  │20&&│25  │30&&│40  │50  │60  │
└──┴────┴────┴──┴───┴──┴───┴───┴───┘
注:①容积超过1000m^3的液化石油气单罐或总储罐量超过5000m3的罐区。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0m,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
②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总容积或单罐容积较大者确定。
  第4.6.2条&&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6.2的规定。
  第4.6.3条&&位于居民区内的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其储罐与重要公共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城市煤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但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上述储罐的单罐容积超过10m^3或总容积超过30m^3时,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均应按本规范第4.6.2条的规定执行。
  第4.6.4条&&总容积不超过10m^2的工业企业内的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储罐,如设置在专用的独立建筑物内时,其外墙与相邻厂房及其附属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甲类厂房的防火间距执行。
  当上述储罐设置在露天时有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
4.6.2条的规定执行。
  第4.6.5条&&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数个储罐的总容积超过3000m^3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用单排布置,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0m。
  注:总容积不超过3000m3,且单罐容积不超过1000m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组,可采用双排布置。
  第4.6.6条&&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气瓶库,其四周宜设置非燃烧体的实体围墙。其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液化石油气气瓶库的总储量不超过10m^3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管理室除外),不应小于10m;超过10m3时,不应小于15m。
  二、液化石油气气瓶库与主要道路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与次要道路不应小于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应小于25m。
  第4.6.7条&&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所属泵房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第七节&&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第4.7.1条&&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表4.7.2
┌────────────────┬────┬──┬──┐
│&\耐火等级          &│    │  │  │
│&\防火间距&m&&&\      &&│    │  │  │
│&\&&一个堆场的总储量\    &│一、二级│三级│四级│
│名称\            &&│    │  │  │
├──┬──────┬──────┼────┼──┼──┤
│粮食│筒仓,土圆仓│500~10000&&│10  &&│15&&│20&&│
│  │      │1│15  &&│20&&│25&&│
│&t&&│      │2│20  &&│25&&│30&&│
│  ├──────┼──────┼────┼──┼──┤
│  │席穴囤  &&│10~5000  │15  &&│20&&│25&&│
│  │      │&│20  &&│25&&│30&&│
├──┴──────┼──────┼────┼──┼──┤
│棉、麻、毛、化纤&&│10~501  &│10  &&│15&&│20&&│
│  &&百货(t)&&&│501~1000&&&│15  &&│20&&│25&&│
│        &&│&&│20  &&│25&&│30&&│
├─────────┼──────┼────┼──┼──┤
│稻草、麦秸、芦苇等│10~5000  │15  &&│20&&│25&&│
│易燃材料(t)  &│&│20  &&│25&&│30&&│
│        &&│1│25  &&│30&&│40&&│
├─────────┼──────┼────┼──┼──┤
│木材等可燃材料  │50~1000  │10  &&│&15&│20&&│
│&m^3      &&│&│15  &&│20&&│25&&│
│        &&│1│20  &&│&25&│30&&│
├─────────┼──────┼────┼──┼──┤
│煤和焦炭(t)  &│100~5000&&&│6  &&&│8&&&│10&&│
│        &&│=5000  &&│8  &&&│10&&│12&&│
└─────────┴──────┴────┴──┴──┘
注:①一个堆场的总储量如超过本表的规定,宜分设堆场,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较大堆场与四级建筑的间距。
  ②不同性质物品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堆场与四级建筑间距的较大值。
  ③易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与甲类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不应小于25m。
  ④易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建筑的规定增加25%
  ⑤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和表1.4.2中相应储量堆场与四级建筑间距的较大值。
  ⑥粮食总储量为2t一栏,仅适用于筒仓;木材等可燃材料总储量1m3一栏,仅适用于原木堆场。
  第4.7.2条&&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7.2的规定。&
第八节&&仓库、储罐区、堆场的布置及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第4.8.1条&&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站址应根据储量大小,宜设置在远离居住区、村镇、工业企业和影剧院、体育馆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地区。
  第4.8.2条&&甲、乙类物品专用仓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易燃材料堆场等,宜设置在市区边缘的安全地带。
  城市煤气储罐宜分散布置在用户集中的安全地段。
  第4.8.3条&&库房、储罐、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8.3的规定。&
库房、储罐、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表4.8.3
┌────────────┬────┬────┬────┬─────┐
│&\铁路、道路    &&&│厂外铁路│厂内铁路│厂外道路│厂内道路&&│
│&&\&防火间距&m&\  &&│线中心线│线中心线│路边  │路边  &&│
│&\  &&&\      │    │    │    ├──┬──┤
│名称&&\  &&\    │    │    │    │主要│次要│
├────────────┼────┼────┼────┼──┼──┤
│液化石油气储罐    &&│45  &&│35  &&│25  &&│15&&│10&&│
├────────────┼────┼────┼────┼──┼──┤
│甲类物品库房      │40  &&│30  &&│20  &&│10&&│5&&&│
├────────────┼────┼────┼────┼──┼──┤
│甲、乙类液体储罐    │35  &&│25  &&│20  &&│15&&│10&&│
├────────────┼────┼────┼────┼──┼──┤
│丙类液体储罐易燃材料堆场│30  &&│20  &&│15  &&│10&&│5&&&│
├────────────┼────┼────┼────┼──┼──┤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25  &&│20  &&│15  &&│10&&│5&&&│
└────────────┴────┴────┴────┴──┴──┘
注:①厂内铁路卸线与设有装卸站台的甲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可不受本表的限制。
②未列入本表的堆场、储罐、库房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适当减少。
第五章&&民用建筑
    &&第一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
  第5.1.1条&&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应符合表5.1.1的要求。&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  表5.1.1
┌─┬────┬───────────┬──────────────┐
│耐│最多允&&│防火分区间      │备注            │
│火│许层数&&├────┬──────┤              │
│等│    │最大允许│每层最大允&&│              │
│级│    │长度  │许建筑面积&&│              │
│&&│〔m〕&&&│(m^2)&│      │              │
├─┼────┼────┼──────┼──────────────┤
│一│按本规定│150  &│2500    │1.体育馆、剧院等的长度和面积│
│二│第1.0.3&│    │      │可以放宽          │
│级│条的规定│    │      │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不│
│&&│    │    │      │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    │
├─┼────┼────┼──────┼──────────────┤
&│三│5层  &│100  &│1200    │1&.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不│
│&&│    │    │      │应设在三法及三层以上    │
│级│    │    │      │2.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不│
│&&│    │    │      │应超过二层        &&│
│&&│    │    │      │3.医院、疗养院不应超过三层&│
├─┼────┼────┼──────┼──────────────┤
│四│2层  &│60  &&│600    &│学校、食堂、莱市场、托儿所、│
│级│    │    │      │幼儿园、医院等不应超过一层&&│
└─┴────┴────┴──────┴──────────────┘
注:①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商店、学校、食堂、菜市场如采用一、二耐火等级的建筑有困难,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②建筑物的长度,系指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如遇有不规则的平面而有各种不同量法时,应采用较大值。
  ③建筑内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一倍计算。
  ④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
  第5.1.2条&&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之和不宜超过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
  第5.1.3条&&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成面积不超过500m3的防火分区。
第二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第5.2.1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表5.2.1
┌─────┬───┬──┬──┐
│\耐火等级│  &&│  │  │
│&防火间距&│一&、&│三级│四级│
│  &(m)│  &&│  │  │
│耐火等级\│二级&&│  │  │
├─────┼───┼──┼──┤
│一&、二级&│&6  │&7&&│&9&&│
├─────┼───┼──┼──┤
│三级  &&│&7  │&8&&│10&&│
├─────┼───┼──┼──┤
│四级  &&│&9  │10&&│12&&│
└─────┴───┴──┴──┘
注:①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②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低于1h,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③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④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
  ⑤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
  第5.2.2条&&民用建筑与所属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所、燃煤锅炉房(单台蒸发量不超过4t且总蒸发量不超过12t)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5.2.1条执行。
注:多层建筑的中庭,当房间、走道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设有可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设有乙级防火门或卷帘;中庭每层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封闭屋盖设有自动排烟设施时,可不受本条规定限制。
  第5.2.3条&&燃油、燃气锅炉房及蒸发量超过上述规定的燃煤锅炉房,其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3.3.1条规定执行。
  第5.2.4条&&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六层的住宅,如占地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m2时,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4m。
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仍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
第三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第5.3.1条&&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者可设一个:
  一、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
  二、二、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合表5.3.1的要求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设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    &&表5.3.1
┌────┬────┬──────────┬─────────┐
│耐火等级│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      &&│
├────┼────┼──────────┼─────────┤
│一、二级│二、三层│400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
│    │    │          │之和不超过100人&&&│
├────┼────┼──────────┼─────────┤
│三级  │二、三层│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
│    │    │          │之和不超过50人  │
├────┼────┼──────────┼─────────┤
│四级  │二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30人│
└────┴────┴──────────┴─────────┘
  三、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四、设有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长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m2,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样,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第5.3.2条&&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第5.3.3条&&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第5.3.4条&&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入数超过2000时,其超过2000人时,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第5.3.5条&&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注:设计时,规模较小的观众厅,宜采用接近下限值;规模较大的观众厅,宜采用接近上限值。
  第5.3.6条&&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面积不超过50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
  地下室、半地下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人数不超过30人且面积不超过500m^2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垂直金属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注: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时,在底层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入口处,应采用耐火级限不低于1.5h的非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有明显标志。
  第5.3.7条&&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宜设置楼梯间。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底层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注:①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如户门来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②公共建筑门厅的主楼梯如不计人总疏散宽度,可不设楼梯间。
  第5.3.8条&&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5.3.8的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      &表5.3.8
┌───────┬─────────────────────┐
│名称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      &&├──────────┬──────────┤
│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
│      &&│梯间之间的房间  &&│端的房间      │
│      &&├──────────┼──────────┤
│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
│      &&├────┬──┬──┼────┬──┬──┤
│      &&│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
├───────┼────┼──┼──┼────┼──┼──┤
│托儿所、幼儿园│25  &&│20&&│  │20  &&│15&&│  │
├───────┼────┼──┼──┼────┼──┼──┤
│医院、疗养院&&│35  &&│30&&│  │20  &&│15&&│  │
├───────┼────┼──┼──┼────┼──┼──┤
│学校    &&│35  &&│30&&│  │22  &&│20&&│  │
├───────┼────┼──┼──┼────┼──┼──┤&&
│其他民用建筑&&│40  &&│35&&│25&&│22  &&│20&&│15&&│&&
└───────┴────┴──┴──┴────┴──┴──┘
注: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二、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8减少5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5.3.8减少&2m。
  楼梯间的底层处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三、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5.3.8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第5.3.9条&&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m计算,但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0m,走道净宽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但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90cm时,可增至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减半。
  第5.3.10条&&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的总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0的规定计算。
疏散宽度指标    &表5.3.10
┌──────────┬────┬───┐
│\观众厅座位(个)&&│&2500&&│&1200│
│\&耐火等级(不低于&├────┼───┤
│\宽度指标(m/百人)│一、二级│三级&&│
│  \疏散部位  &&│    │  &&│
├────┬─────┼────┼───┤
│门和  │平坡地面&&│0.65  │0.85&&│
│    ├─────┼────┼───┤
│走道  │阶梯地面&&│0.75  │1.00&&│
├────┴─────┼────┼───┤
│楼梯        │0.75  │1.00&&│
└──────────┴────┴───┘
注: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的疏散门.
  第5.3.11条&&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观众厅的疏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的总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1的规定计算。
疏散宽度指标  表5.3.11
┌──────────┬────┬────┬────┐
│\观众厅座位(个)&&│3000~&&│5001~&&│10001~&│
│\&耐火等级(不低于&│5000  │&10000&&│20000&&&│
│\宽度指标(m/百人)├────┼────┼────┤
│疏散部位      │一、二级│一、二级│一、二级│
├────┬─────┼────┼────┼────┤
│门和  │平坡地面&&│0.43  │0.37  │0.32  │
│    ├─────┼────┼────┼────┤
│走道  │阶梯地面&&│0.50  │0.43  │0.37  │
├────┴─────┼────┼────┼────┤
│楼梯        │0.50  │0.43  │0.37  │
└──────────┴────┴────┴────┘
注:表中较大座位数档次按规定指标计算出来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档次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出来的疏散总宽度。
  第5.3.12条&&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底疏散外门、楼梯、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疏散宽度指标不应小于表5.3.12的规定。
┌──────────┬─一──┬──┬──┐
│\耐火等级(不低于)│    │  │  │
│\宽度指标(m/百人)│一、二级│三级│四级│
│\层数      &&│    │  │  │
├──────────┼────┼──┼──┤
│&一、二层    &&&│0.65  │0.75│1.00│
├──────────┼────┼──┼──┤
│三层        │0.75  │1.00│  │
├──────────┼────┼──┼──┤
│&四层      &&│1.00  │1.25│  │
└──────────┴────┴──┴──┘
注:①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②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
  ③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第5.3.13条&&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0m。
  第5.3.14条&&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宽度不应小于1.4m,紧靠门口1.4m内不应设置踏步。
  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3m。
第四节&&民用建筑中设置燃油、燃气锅炉房、油漫电力变压器和商店的规定
  第5.4.1条&&总蒸发量不超过6t、单台蒸发量不超过2t的锅炉,总容量不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超过630KVA的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以及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可贴邻民用建筑(除观众厅、教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和病房外)布置,但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
  上述房间不宜布置在主体建筑内。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一、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的上面、下面或贴邻,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包括变压器室之间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如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变压器室与配电间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
  二、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墙上开门。首层的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均应设置宽度不小1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5m的窗间墙。
  三、变压器下面应有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均应没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设
  第5.4.2条&&存放和使用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
  住宅建筑的底层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时,应采用耐火极不低于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宅分隔开。
  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出口必须与住宅部分隔开。
第六章&&消防车道和进厂房的铁路线
  第6.0.1条&&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第6.0.2条&&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第6.0.3条&&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超过80m。
  第6.0.4条&&工厂、仓库应设置消防车道。一座甲、乙、丙类厂房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m2或一座乙、丙类库房的占地面积超过1500m2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
  第6.0.5条&&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应设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
  一个堆场、储罐区的总储量超过表6.0.5的规定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6m且能供消防车通行的平坦空地。
  第6.0.6条&&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超过3000m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第6.0.7条&&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米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
堆场、储罐区的总储量    &&表6.0.5
┌───┬────┬────┬──┬──────┬────┬───┐
│堆场、│棉、麻&&│稻革、麦│木材│甲、乙、丙类│液化石油│可燃气│
│储扭&&│毛、化纤│秸、芦苇│  │液体储罐  │气储罐&&│体储罐│
│名称&&│&&t  &│  t&&&│m^3&│&m^3    │&m^3  │m^3&&&│
├───┼────┼────┼──┼──────┼────┼───┤
│总储量│1000  │5000  │    │500  &│30000&│
└───┴────┴────┴──┴──────┴────┴───┘
注:一个易燃材料堆场占地面积超过25000m2或一个可燃材料堆场占地面积超过4000m2时,宜增设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纵、横消防车道,其间距不宜超过150m。
  第6.0.8条&&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
  第6.0.9条&&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
  第6.0.10条&&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适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15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牢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第6.0.11条&&消防车适应尽量短捷,并宜避免与铁路平交。如必须平交,应设备用车道,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第6.0.12条&&甲、乙类厂房和库房内不应设有铁路线。
  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进入丙、丁、戊类厂房和库房时,其屋顶应采用非燃烧体结构或其他有效防火措施
第七章&&建筑构造
第一节&&防火墙
  第7.1.1条&&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上。
  防火墙应截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非燃烧体屋面不4c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不个于50cm。
  当建筑物的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非燃烧体时、高层工业建筑层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时,防火墙(包括纵向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必高出屋面。
  第7.1.2条&&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燃烧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
  第7.1.3条&&建筑物的外墙如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防火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
  第7.1.4条&&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民用建筑如必须设置时,其两侧的墙身截面厚度均不应小于12cm。
  防火墙上不应开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行关闭。
  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其他必须穿过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将缝隙紧密填塞。
  第7.1.5条&&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如设附近,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如装有耐火极限不低于0.9h的非燃烧体固定窗扇采光窗(包括转角墙上的窗洞),可不受距离的限制。
  第7.l.6条&&设计防火墙时,应考虑防火墙一侧的层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致使防火墙倒塌。&
第二节&&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第7.2.1条&&单元式住宅的单元之间的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非燃烧体,并应砌至屋面板底部。
  第7.2.2条&&剧院等建筑的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5h的非燃烧体。
  舞台口上部与观众厅闷顶之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非燃烧体,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电影放映室(包括卷片室)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分隔开,观察孔和放映孔应设阻火闸门。
  第7.2.3条&&医院中的手术室,居住建筑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分隔开。
  第7.2.4条&&下列建筑或部位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非燃烧体:
  一、甲、乙类厂房和使用丙类液体的厂房;
  二、有明火和高温的厂房;
  三、剧院后台的辅助用房;
  四、一、二、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门厅;
  五、建筑内的厨房。
  第7.2.5条&&三级耐火等级的下列建筑或部位的吊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难燃烧体。
  一、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
  二、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内的楼梯间、门厅、走道。
  第7.2.6条&&舞台下面的灯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品储藏室,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非燃烧体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第7.2.7条&&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高层工业建筑的室内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非燃烧体。
  第7.2.8条&&二级耐火等级的丁、戊类厂(库)房的柱、粱均可采用无保护层的金属结构,但使用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的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设施。
  第7.2.9条&&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非燃烧体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第7.2.10条&&冷库采用稻壳、泡沫塑料等可燃烧材料作墙体内的隔热层时,宜采用非燃烧隔热材料做水平防火带。防火带宜设置在每层楼板水平处。
  冷库阁楼层和墙体的可燃保温层宜用非燃烧体墙分隔开。
  第7.2.11条&&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装置的设备室(如钢瓶间、泡沫液间)、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设在丁、戊类厂房中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隔墙和0.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第三节&&屋顶和屋面
  第7.3.1条&&闷顶内采用锯末等可燃材料作保温层的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顶,不应采用冷摊瓦。
  闷顶内的非金属烟囱周围50cm、金属烟囱70cm范围内,不应采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
  第7.3.2条&&舞台的屋顶应设置便于开启的排烟气窗或在侧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高侧窗,其总面积不宜少于舞台(不包括侧台)地面面积的5%。
  第7.3.3条&&超过二层有闷顶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在每个防火隔断范围内应设置老虎窗,其间距不宜超过50m。
  第7.3.4条&&闷顶内有可燃物的建筑,在每个防火隔断范围内应设有不小于70cm&70cm的闷顶人口,但公共建筑的每个防火隔断范围内的闷顶人口不宜少于两个。闷顶入口宜布置在走廊中靠近楼梯间的地方。
第四节&&&疏散用的楼梯间、楼梯和门
  第7.4.1条&&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二、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
  三、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第五节&&天桥、栈桥和管沟
  第7.5.1条&&天桥、越过房屋的栈桥,以及供输送可燃气本、可燃粉料和甲、乙、丙类液体的栈桥,均应采用非燃烧体。
  第7.5.2条&&运输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资的栈桥,不应兼乍疏散用的通道。
  第7.5.3条&&封闭天桥、栈桥与建筑物连接处的门洞以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的封闭管沟(廊),均宜设有防止火势蔓延的保护设施。
第八章&&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
第八章&&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8.1.1条&&在进行城镇、居住区、企事业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时消防用水的可靠性,且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
  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体积不超过3000m^3的戊类厂房或居住区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物不超过二层的居住小区,可不设消防给水。
  第8.1.2条&&消防给水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如合并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可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
  高层工业建筑的室内消防给水,宜来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
  第8.1.3条&&室外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如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如采用低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m水柱(从地面算起)。
  注:①在计算水压时,应采用喷嘴口径19mm的水枪和直径65mm、长度120米的麻质水带,每支水枪的计算流量不应小于5L/s。
  ②高层工业建筑的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压力,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消防设备水压的要求。
  ③消火栓给水管道设计流速不宜超过2.5m/s。
第二节&&室外消防用水量
  第8.2.1条&&城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不应小于表&8.2.1的规定。
城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  表8.2.1
┌────┬───────┬───────┐
│人数  │同一时间内的火│一次灭火用水量│
│(万人)│灾次数(次)&&│(l/S)  &&&│
├────┼───────┼───────┤
│&1.0&&&│    1  &│10      │
│&2.5&&&│    1  &│15      │
│&5.0&&&│    2  &│25      │
│&10.0&&│    2  &│35      │
│&20.0&&│    2  &│45      │
│&30.0&&│    2  &│55      │
│&40.0&&│    2  &│65      │
│&50.0&&│    3  &│75      │
│&60.0&&│    3  &│85      │
│&70.0&&│    3  &│90      │
│&80.0&&│    3  &│95      │
│&1000&&│    3  &│100    &&&│
└────┴───────┴───────┘
注:城镇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包括居住区、工厂、仓库(含堆场、储罐)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当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表8.2.2-2计算,其值与按本表计算不一致时,应取其较大值。
  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类厂房间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