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成就有哪些有多少水分

发现信息价值
中国人口有一亿水分--从人口角度展望中国经济
04:36 原创发表在
中国人口有1亿水分 -易富贤在北京大学人口研讨会上的发言 北京大学“人口形势与经济发展研讨会” 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了“人口形势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参会人员:苏剑(北京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易富贤(《大国空巢》作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员)、梁中堂(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计生委专家委员)、周天勇(中央党校教授)、蔡继明(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李建新(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李红刚(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杨支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副教授)、叶廷芳(中国社科院教授,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参加研讨会的媒体包括:新华社、凤凰卫视、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腾讯网、财经网、经济观察报、凤凰周刊、时代周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澎湃社、南华早报等近二十家媒体。凤凰网全程直播了研讨会。 易富贤的观点“2016年中国人口有9000万水分(如果考虑到移民,那么有1亿水分),印度人口已超过中国”,经过南华早报和凤凰网的报道后,引起《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英国《金融时报》、《泰晤士报》、《每日邮报》、法国《世界报》、法新社、《费加罗报》、《印度时报》等数十家国际媒体的关注,国内的《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凤凰卫视也进行了报道。下面是易富贤发言的文字整理稿。 还原人口真相,展望未来人口和经济走势 易富贤 人口数据是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础,但是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刚才梁中堂老师说到了,目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会自发下降。1960年台湾、韩国、泰国的生育率都为6.0左右,台湾跟韩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超出中国大陆大概是21-23年,随着经济发展,目前生育率只有1.2左右。泰国经济发展水平跟中国大陆一样,目前的生育率只有1.5。1960年代印度跟中国一样,平均每个妇女生六个孩子,印度的发展水平落后中国十几年,没有计划生育,随着经济的发展,2013年的生育率降至2.3。当年中国为什么实行一胎化政策,就是因为宋健1980年预测,如果不施行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会达到40亿,事实上,即便中国不施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也最多只能达到16亿,然后会下降,我们这个政策本身就是没有必要的。 发达国家需要生育率在2.1才能保持人口的世代更替。本来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就能维持世代更替,但是大概有2%的小孩在25岁之前会死亡,正常是105个男孩,100个女孩,所以应该生2.1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不减。中国由于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因此生育率应该接近2.3才能保持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中国90年之后,我们的生育率跳跃式下降,90年的2.3到了95年的1.5,2000年只有1.2,当时至少在90年之后,中国就应该废除计划生育,如果废除计划生育的话,中国60年代出生的还可以生二胎、三胎。国家计生委跟人口学界不相信,说我们怎么可能是1.2,他们预测如果一旦放松政策的话,我们的人口会增加,如果继续一胎化政策,人口在2033年也会达到15亿。 2010年,人口普查再一次证实了我们的生育率只有1.18,国家卫计委跟人口学界又将这个数据改成1.63,建议可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小普查,生育率是1.05,他们修改成1.6,他们以这个为基础才支持了全面二孩政策。90年之后,我们生育率的跳跃式下降,奠定了2012年经济下行,以及今后经济长期衰退的基础。 2014年为什么只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本届政府上台以后,应该说有很大的政治勇气,我当时给内参也建议,十八大以后,要尽快废止计划生育,为什么2014年只放开单独二胎,因为蔡昉、王丰、陆杰华等20多位人口学家出了一本书,《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他们预测如果一旦全面二孩,每年会出生4700万,目前只出生一千多万,如果达到四千多万,国家领导人也感觉很恐怖,所以说中国只实行了单独二孩。他们也预测单独二孩政策足以将生育率提升到2.4。国家卫计委则预测,单独二孩以后,每年将多出生200万,生育率能达到1.8,总人口将达到14.53亿。实际上2014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怀孕周期是266天,出生高峰是2015年,《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不但没有多出生两百万,反而少生了32万;《卫生统计》显示,不但没有多生两百万人,反而少出生64万。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的生育率只有1.05,是全世界最低的,既没有1.8,更没有2.4,说明单独二孩理论是错误的。 2016年为什么只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因为当时国家卫计委组织一大队专家进行了一两年的调研,最后完成了一本书,《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他们认为2010年到2015年,我们的生育率还有1.54到164;预测全面二孩以后,生育率会达到2.1,到2050年,生育率还能达到1.72,2050年总人口达到13.83亿。事实上他们的预测是错误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显示年的生育率只有1.04到1.28,根本没有1.54到1.64。台湾、韩国社会发展水平超前中国大陆23年、21年,他们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2001年到2015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15、1.20,我们怎么可能靠全面二孩政策,到2050年生育率还能在1.72,所以全面二孩理论也是错误的。 人口普查对人力、财力的调动不亚于一场战争,2010年普查600多万人参与,直接、间接投入80亿、600亿元,这是国家行为,这是很严肃的事情,国家耗费这么多钱,数据应该是很权威的。但是国家统计局、人口计生委、人口学会对这个数据弃而不用。2000年普查生育率只有1.22,修改成1.8。如果说刚出生的由于超生有可能隐瞒的话,那么到了10岁,就没有必要隐瞒了,2000年人口普查的0岁人口为1379万,国家统计局却公布2000年出生了1771万;2000年0岁人口到2010年是10岁,2010年普查的10岁人口只有1445万, 2010年公安户籍的10岁人口也只有1438万;这些孩子到了2014年开始读初三,初三的学生只有1426万;这些孩子到了2015年是15岁,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5岁人口只有1357万。这么多的数据表明,还是人口普查的数据相对还是比较准确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数据是错误的。尽管这么多数据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错误的,但是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仍然是公布2000年出生了1771万人。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05,出生1130万人口。生育率包括第一个孩次和第二个以上的孩次,中国一孩生育率只有0.56,是非常非常低的。2016年只比2015年多出生了7.9%,实际上应该出生1200多万,总和生育率约1.14左右,但是国家卫计委、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出生了1655万,2016年出生了1786万,比客观数据多出了46%。国家卫计委将2015年的生育率修改为1.6,公布2016年出生1846万,多出了50%以上。这是一种犯罪,国家花那么多财力和物力得出的数据弃而不用。 为什么强调一孩生育率,因为一孩都是合法的,与政策是没有关系的,一孩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是直线相关的,比如说随着一孩生育率下降,总和生育率也下降。日本在1973年总和生育率是2.2,一孩生育率是0.9,平行地下降。日本的一孩生育率从1984年的0.80下降到2005年的0.62,总和生育率也平行地从1984年的1.81下降到2015年的1.26。日本2011年,各个县的一孩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也是直线相关的。如果超生的话,二孩可以超生,这个我不管,可以根据一孩生育率来诊断总和生育率。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2015年一孩生育率只有0.6左右,总和生育率只有1.2左右,2015年我们的一孩生育率只有0.56,即便是没有计划生育限制,我们的总和生育率也低于1.2,也只有1.1左右,我们2015年还只是单独二孩,总和生育率1.05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大致可信的。 还有一个判断依据,就是理想子女数,国家卫计委一直说我们生育率很高,每个妇女还愿意生1.8个孩子,生育意愿很高。其实,实际上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中国的1.8个孩子的生育意愿是全世界最低的。比如说日本、德国、布朗、匈牙利理想子女数都是2个以上孩子,但是实际生育率只有1.2、1.3左右,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40%的距离,你想生孩子,还要养孩子,你可能养不起,一些人想怀孕可能怀不上,因为不孕症发病率已经很高了。中国的理想子女数只有1.7到1.9之间,全世界最低的。2016年全国妇联调查,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愿意生二孩,如此低的生育意愿,在单独二孩政策下,2015年生育率为1.05,这很正常,误差不会太大。即便鼓励生育的情况下,我们的总和生育率也不可能达到1.6。 2016年到底出生多少人,我比较1990年之前,统计公布的数据,跟人口普查等客观数据,基本上还是比较吻合的。数据差别是在1990年之后,1990年之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数据开始出现水分了。1990年的人口普查总人口是113368万,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人口是138271万;1991年到2016年这26年时间,死亡22528万人。死亡人数还有一些漏报,因为家属为了利益不报,因此实际死亡人口应该是高于22528万人的;但误差还不会太大,这里姑且采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个死亡人数。出生人口,国家统计局在公布的数据有30-50%的水分,考虑到这部分水分,1991年到2016年只出生了37764万人口(这已经考虑到了一些漏报的)。 2016年的人口等于1990年的人口加上年这段时间的增加人口;增加人口等于出生的人口,减去死亡的人口。2016年人口=1990年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113368万+37764万-22528万=128605万=12.86亿。也就是,2016年实际人口应该是12.86亿(没有考虑到移民),比国家公布的人口少九千多万。人口数据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我们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国防、外交、文化、教育、城市规划等各种政策,都是依照准确的人口数据;如果人口数据出了问题,整个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动摇了,整个规划都没有了意义,整个社会都会出问题的。可见,人口数据腐败威胁着国家的安全。 我们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到底怎么样?国家卫计委预测我们即便是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生育率也会到2.1,今后一直会在1.72-1.8之间。这是不可能的。台湾的发展水平超前中国大陆23年,它目前的生育率只有1.2左右。2016年台湾发展委员会分三个方案预测了年的人口,其中低方案是生育率降至2041年的0.9后维持固定,中方案的一直固定在1.2,高方案是升至2041年的1.5后维持固定。 中国大陆的理想子女数、一孩生育率对比台湾要低,那么停止计划生育后实际生育率也会比台湾要低。我们实行了三十多年一胎政策,经济模式、社会制度、城市规划都是围绕着独生子女政策进行的,不但形成了文化惯性,而且形成了经济惯性,即便停止计划生育,这种惯性是很难改变的。我假设中国立即停止计划生育,分三个方案预测未来人口:低方案:生育率从2016年的1.05上升到1.15,然后在2020年跌回1.05,再平稳降到2050年的0.9后维持固定。中方案:生育率从2016年的1.10上升到1.30,然后降至2025年的1.20后维持固定。高方案:生育率从2016年的1.15上升到1.45,然后渐降至2030年的1.228,在鼓励生育政策的推动下,再渐升到2045年的1.4、2055年的1.5,然后维持固定。 根据这个方案,预测中国人口,中方案的话,中国人口在2050年不到11亿,2100年只有4.8亿。中国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中国实力的减弱。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华民族长期占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1820年,我们总人口是3.8亿,当时美国人口才几百万。美国1776年建国以来,人口从250万增加到现在的3亿多人口。我们1820年是3.8亿人口,我们占全世界的36.7%;但是1950年,我们是5.4亿人,只占全世界21.5%;1980年我们是9.8亿人口,占全世界的22.0%。可见,1950年到1980年,我们的人口增长与世界是同步增长的。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2015年总人口只占全世界的17.8%,并且我们的出生人口只占全世界的10%左右。2050年,我们只占全世界的12%,到2100年,只占全世界的5%。就是因为一个错误的政策,导致我们的人口不断萎缩。我们无论如何要鼓励生育了,国家卫计委的政策是非常荒谬的。 我们的人口在不断的萎缩,事实上我们的结构也在不断老化,人口是经济的主体,人口结构影响经济活力。按照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是中位年龄,年轻人越多,创新活力越强,因此中位年龄反映了经济的活力。日本、意大利、希腊都是随着中位年龄的提高,经济增长率都是直线下降的。 我们的中位1980年只有22岁,美国是30岁。2015年,美国38岁,我们是39岁,超过了美国。到2030年,中国中位年龄是46岁,美国只有40岁,印度只有31岁。2050年,中国是56岁,美国只有42岁,印度只有37岁。我们怎么跟他们去比?计划生育导致中国的中位年龄快速增加,我们的经济活力持续下降,我们的经济下行,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从中位年龄看,我们的一个特点,计划生育最严的地区,生育率下降很快,中位年龄也上升快,经济活力下降快。比如东北在1980年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了,比全国早11年,东北的中位年龄最老,经济也是最先衰退。广东由于1980年到1998年实行的是二胎政策,中位年龄相对比较年轻,广东的经济也更有活力。中国从中位年龄看,中国东部会率先走向衰退,首先是东北,其次是华东、华北,然后是华中,西南相对是最有经济潜力的,中国的经济中心从2006年开始往西南转移。 中日人口结构比较,日本经济危机的核心是人口危机,因为日本以前的劳动力也是比较充足的,中位年龄比较年轻的,但是日本1992年出现经济危机。我们的人口结构事实上已经相当于日本92年的水平了,比如说20-64岁劳动力跟65岁以上老人之比开始低于4.8的时间,日本是1993年,中国是2022年,相差29年。中位年龄开始大于38岁的时间,日本是1992年,我们是2013年。65岁以上的人口大于13%的时间,日本是1992年,我们是2021年。老年化指数大于80%的时间,日本是1993年,我们是2018年。一般是20-64岁劳动力开始负增长之前的四年左右,经济开始出现危机。20-64岁劳动力达到顶峰的时间,日本是1997年,中国是2016年。综合来说,由于计划生育,我们目前正处于日本1992年的结构,我们的经济下行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大家都在看
中山水寒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全球关注中国经济要“挤水分”
17:40 来源: 作者:杨毅沉
核心提示: 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的首次决策会议,加上全球经济局势不定、中国也面临经济放缓,因此会议内容备受各界关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杨毅沉 发自北京
一年一度决定中国下一年经济方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和16日在北京举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未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出乎意料,依然引来外媒的密集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外媒将关注重点放在&注重增长质量&、&继续促进内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等方面,与国内专家视角吻合,也从另一面显示出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思路。
外媒集中关注增速放缓
BBC中文网12月17日指出,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的首次决策会议,加上全球经济局势不定、中国也面临经济放缓,因此会议内容备受各界关注。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无疑面临了困难和复杂的局面,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仅为7.7%,单纯的经济增速下降已经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受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影响,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航运指数连续数月下行,原油和铁矿石价格在中国需求下降后一路下滑,就连全球奢侈品销售情况也连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追求&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外媒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彭博新闻社认为,中国表现出对增长放缓的容忍,表示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表明未来中国可能接受较慢的增长速度,以换取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有消息称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目标将设定在7.5%,仍将低于近年来所谓&保八&红线。尽管&中国速度&可能会主动放缓,但并未引起过度担忧。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吉密欧撰文指出,&中国今年几乎肯定会出现1999年(当年经济增长率为7.6%)以来最疲弱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但在今年早些时候经历显著的低迷之后,中国经济在近几个月出现温和反弹,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一些空间,使其无需采取紧急行动大幅调整政策。&
同时,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也支撑了对明年中国经济不用过于悲观的普遍看法。12月14日,汇丰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PMI(采购人经理指数)初值升至50.9,不仅继续保持在增长&荣枯线&以上,还创下14个月以来最高。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认为,12月汇丰制造业PMI的预览值进一步上升,表明在内需好转的推动下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增强。鉴于当前通胀温和可控,决策层需保持宽松的政策以抵消弱外需的负面影响。
热议&内需主导&的模式
降速的同时,明年中国经济发展轮廓已经逐渐清晰。《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了名为《中国发出强烈经济改革信号》的文章。文章说,中国新领导层发出了最强烈的信号,即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重塑经济,使其更加依赖内需,减少对出口和对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的投资,即使这样做经济增速可能短期出现下降。
实际上,今年四季度,随着欧美需求没有有效提振,中国经济中原先占有很大比例的出口贸易已经出现明显下滑。美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从10月份的9.0%暴跌至11月份的&2.6%。之所以下滑这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和长滩港口从11月27日至12月4日发生了大罢工,而这两个港口处理的进口额占美国总进口额40%。但有观点认为,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未来提振内需的重要性。
对此,国内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出口化&的增长模式未来将会继续,但短期内还将对国内企业订单产生一定影响,提振内需已经提了多年,需要一定的新形式来丰富其内涵,而不仅仅是依赖固定资产投资。
《日本经济新闻》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显示出新一届领导层重视消费为主的内需扩大,以实行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成为&内外吻合&的中国经济发展轮廓。&中国的第一要务,在于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将经济工作重点放在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以消费为中心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上。会议表示,首先要推进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城镇化。此举意在缩小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高达3倍的收入差距,全面提振个人消费。推进城镇化还有望创造交通网建设等新需求。&《日本经济新闻》称。
在《金融时报》的报道中,经济结构转型也被重点提到。&在承诺明年加大公共投资的同时,新领导层也誓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责任编辑:韩冬]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参考消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参考消息微信
加入读者俱乐部
国新网备2012001 京公网安备
- 参考消息报社 版权所有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挤压出口水分 中国经济还剩什么
中铁建8亿招待费招待了谁?
农夫山泉之争能否提高应用水质量
英唐智控15亿大单落空坑了谁
查看全部《财经观察》列表
出口数据水分大 引发看空中国经济担忧
一季度、4月份出口激增引发质疑。数据来源:统计局、路透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出口规模达到1.1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7%,远远好于预期,此前路透调查中值显示,中国4月出口同比增长仅10.3%。
数据公布后,多位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对数据是否真实反映了情况提出了质疑。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4月份的中国贸易数据包含虚假出口,3月份的数据也是。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也表示:“我不是非常确定4月份的中国贸易数据是否真实,我怀疑这些数据。”
彭博经济学家Michael McDonough则称:中国4月份的出口增速数据可能没有反映真实情况。受全球需求疲软影响,亚洲出口增长不佳。IHS资深中国经济学家Alistair Thornton也认为,因为数据存在问题,4月份的中国出口数据依然被人为夸大。
事实上,中国出口数据遭到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一季度中国GDP仅增长7.7%,出口却增长18.4%,贸易顺差达430亿美元,同比激增将近60倍。其中,广东对香港的贸易额达到842亿美元,增幅高达92%。由此引发了广泛的质疑。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直指,一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存在一定虚假成分,披露一季度出口中存在通过转口贸易回流国内,间接推高出口增速的现象。
兴业证券称,如果用他国从中国进口/中国出口的历史数据来计算,则3月份的实际出口同比仅为-4%,而2月出口的真实值和海关统计的增速相差达10%。
中国经济一直对出口和投资极为倚重,出口情况的严峻,也让看空中国的观点甚嚣尘上。为了抑制“虚假”贸易,外管局、海关纷纷出台打击手段。
标准乱象公众恐慌 相关部门仍沉默
因热钱流入而导致的虚假贸易是对港出口异常的重要原因。数据来源:CEIC 中信证券
对于出现“虚假贸易”的原因,自去年起,对香港的出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出口增速大幅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热钱流入,以及套利交易导致的贸易虚增的嫌疑都难以排除。
此外,据媒体报道,最近数月的超速增长,也不排除地方政府有推动数据增长的动力。
事实上,连续失真的出口数据已经引来了监管层的注意。5月5日,外管局下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源头上,“虚假贸易”的出现重要原因之一是人民币升值,因此《通知》要求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为了达到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银行将增加对美元的需求,以舒缓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同时,监管力度增强所释放的信号作用也将一定程度上抑制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另一方面,《通知》要求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分类管理,加大对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企业的核查力度,此外,海关总署也明确了对虚假贸易加强监管的态度,监管力度加强有助于抑制贸易虚增。
此举将“虚假贸易”从源头到流向一同打击,企业的套利行为可能会得到抑制,接下来出口数据或将回归真实。当然,真实数据会比较严峻,兴业证券预计,相对真实的出口增速应在5%左右。
但出口真实数据的严峻,并非一个无法面对的数字,反而有利于对实际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和应对。甚至如今弱势的出口情况,也体现了一些积极因素。
调结构成果:降低出口依赖 投资更有效率
随着海关、外管局加强监管,虚假贸易将受到抑制,出口数据将回归真实
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以往中国经济增长是靠出口以及投资基建带动,如今已经多次明确要转向由消费需求推动。
今年中国政府设定经济成长目标为7.5%,不仅低于过去多年的8%的目标,也低于2012年经济增速7.8%,早已经释放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信号,即更倾向于发展更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
特别是在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并不低的背景下,4月官方PMI从50.9下降到50.6,汇丰PMI从51.6大降至50.4,以及撇除“虚假贸易”之后可能只有10%甚至更低的出口数据,并非难以接受。
事实上中国官方PMI已经连续8个月维持在50的荣枯线以上,汇丰PMI也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50,这意味着在过去半年中制造业每个月状况都在好转。在制造业保持不错的势头同时,出口的下降可以说明经济调结构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钢铁业人士称,本预计“再来一个四万亿”,但判断落空,部分重工业企业拉响亏损警报。
事实上,钢铁业多年来受困于产能过剩,如今期待中的投资救市政策没有到来,结合PMI数据,制造业保持了积极的势头,但并非是以往以高耗能、产能过剩为代表的重工业,显示了经济转型和调结构正在发挥作用。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很多,出口数据虽然面临较大幅度的向下修正,却不必过度担心,更不应成为看空中国经济的由头。需要改变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承认其增速将放缓,但希望这样的发展能够具有可持续性的特质。
由于监管的加强,企业的套利行为可能会得到抑制,预计出口增速将逐步回归到真实的基本面。但在调结构的模式主导下,即使出现出口大幅下降,也无需过度担心。
关键字解释
虚假贸易就是没有真实的商品买卖或者服务等贸易背景,买卖双方虚构贸易合同发票等资料。利用虚假贸易将热钱引入中国,应该指国内卖方与国外企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制造虚假发票、货运单据等,通过银行或者其他渠道将资金汇入国内。
如果不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信贷模式改革,央企的债务将进一步扩大…[]
银行还将面临来自两率市场化改革、巨大的资本缺口以及来自公司治理层面的多重考验…[]
你是否赞同本期观点
:业内人士透露,价值300~400美元的货物,如果兜上两圈,进出口交易数据就能增加800美元。
:虚假贸易从何而来,是从虚假人品而来。做人歪了,实业也坏了,我们应该清醒自己的弊端和本质,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和转变。从基础做起不示弱的表面,而是强的开始。
:前四月,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猛增66%,出乎意料地高。除了企业要退税,还有人要GDP,各取所需而已。
作者:毛木子
策划:毛木子、张贾龙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出品:腾讯网财经频道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财经观察为微信好友,我们将每日向您提供当期内容,随时随地阅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的成就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