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划拨土地未经批准转让不得转让

当前位置: >
国有划拨土地如何拍卖
发布时间:
10:54:54 & 作者:佚名 & 来源: 土易网 & 浏览次数:
  ①拍卖必须要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具体适用的法律、法规如下: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39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先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日起施行)
  第44条、第45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才可以转让。
  第46条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没收其非法收入,并处以罚款。&
  《拍卖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6条、第7条、第8条规定,依据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需经审批才能转让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在拍卖前,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 (国发[2001]15号)
   其中规定,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划拨用地范围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突破。
  土地使用权要依法公开交易,不得搞隐形交易。划拨土地使用权未经批准不得自行转让。
  《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号 日)
  国有企业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到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交易。
  ②该拍卖标的物为国有资产,必须依法定程序评估。
   具体适用的法律、法规如下: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1992年7月18日施行)
  第21条明确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价值的评估和国有房产价值的评估,都应纳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管理范围。&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日国务院发布)
  第3条规定国有资产拍卖、转让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第12条规定了国有资产评估的程序。
  《拍卖法》
  第28条第2款规定:拍卖国有资产,应当先评估机构评估。
分享到&: &&&
其他相关问题解答
客服电话:
400-0819616
联系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瑞都国际大厦1906室
土易网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瑞都国际大厦1906室
联系电话:、qq  
ICP备案号: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白热化,划拨土地上房产进入流通市场的现象层出不穷,随之产生的矛盾纠纷也愈演愈烈。近日,记者在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访时发现,该院近年来受理了涉及划拨土地上房产买卖效力新类型的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划拨土地上房产权益那些事-人民法院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王雨恩律师深度解析---划拨土地能否转让?
一、案情简介
年月,友谊物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谊公司)起诉至一审法院称,友谊公司与国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方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约定友谊公司将位于某市某区的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国方公司,双方并约定了付款条件。鉴于案涉土地使用权系划拨土地,法律禁止转让,故该转让合同无效。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国方公司继续持有案涉土地使用权证及占有案涉土地,无法律依据,故请求返还案涉土地使用权证及案涉土地。
国方公司答辩并反诉称,双方合同约定了由友谊公司办理案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手续。鉴于国方公司已经支付了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故按照合同约定,友谊公司应依约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现友谊公司未按照约定办理出让手续,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鉴于友谊公司有合同义务且完全有能力完成案涉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故在其怠于履行上逑办理义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强制其履行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义务。据此,请求:友谊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友谊公司依据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万元(按银行同期贷款双倍利率计算,以万元为限)。
一审法院查明,年月日,友谊公司与国方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转让标的为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为万元。合同并约定,合同签订一个月后,国方公司将转让价款一次性支付给友谊公司。友谊公司收到转让价款之后六个月内负责办理完成案涉划拨土地的出让手续;否则,友谊公司每迟延一天,应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双倍支付国方公司罚息及违约金。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签订后,国方公司依约于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分别支付友谊公司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万元、万元、万元。友谊公司亦将案涉土地交给国方公司。
一审法院还查明,国方公司支付友谊公司土地转让款后,多次致函友谊公司,要求友谊公司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友谊公司承认,对于上述致函,其均收到。但是鉴于划拨土地国家禁止转让,故其未向有关机关申请办理土地出让手续。至本案一审诉讼前,友谊公司尚未办理案涉划拨土地的出让手续。由于案涉土地未办理出让手续,案涉土地性质仍然为划拨土地。国方公司占有该土地,但未对该土地进行任何开发。
二、法院裁判情况
一审法院认为,友谊公司与国方公司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转让标的为划拨土地使用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鉴于在本案起诉到法院之前,案涉土地使用权尚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故该《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故国方公司应返还案涉土地使用权证及土地,友谊公司应返还国方公司支付的土地转让价款万元。基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约定友谊公司负责办理案涉土地出让手续,现在友谊公司未履行该义务,故依据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约定,友谊公司应在返还国方公司所支付的万元款项同时,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双倍支付约金。鉴于友谊公司起诉时仅主张万元违约金,故友谊公司承担的违约金以万元为限。据此,一审法院于年月日判决:一、确认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二、国方公司返还友谊公司案涉土地使用权证及案涉土地;三、友谊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国方公司土地转让款万元,并自本案起诉日开始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双倍支付国方公司违约金(计算至执行日,以万元为限);四、驳回友谊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五、驳回国方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判决后,国方公司上诉至二审法院称,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约定,友谊公司负责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在友谊公司有义务且完全有能力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情况下,国方公司请求友谊公司完成合同所约定的办理完成土地出让手续的义务,有合同依据。故请求:一、撤销一审判决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二、改判支持国方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友谊公司答辩称,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改判驳回国方公司的全部上诉请求。
二审法院认为,关于友谊公司与国方公司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鉴于当事人之间合同转让标的为划拨土地使用权,且案涉土地至今尚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批准手续,故一审法院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关于:“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虚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的规定,认定该合同无效,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无效的合同不具有强制履行力,当事人只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在合同无效之后请求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或赔偿损失等责任。故国方公司关于友谊公司继续履行案涉无效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上诉请求,无事实及法律依据,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据此,二审法院于年月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法院判决后,国方公司于年月日向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称,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系当事人之间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合同约定了由友谊公司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故国方公司请求友谊公司履行合同约定的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有明确的合同依据。而友谊公司在二审法院判决之后,立即办理完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则其已经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即完成了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故《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就不应再适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已经由友谊公司完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该合网合法有效。综上,请求:撤销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第一项、第指导性案例二项、第五项;改判支持国方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友谊公司答辩称,对于案涉合同所涉及的情形,《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有明确规定。而友谊公司在案涉合同已经被法院生效判决确定无效之后,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谋求企业发展,及时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并同他人合作,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所涉及的关系并不相关,也不影响本案合同的效力。故请求驳回国方公司的再审申请。
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年月日,友谊公司即向某市某区政府部门申请办理了案涉土地的出让手续,并获批准。批准后,年月,友谊公司即与案外人大发房地产公司签订联合开发房地产合同,对案涉土地进行开发。在该案再审审查期间,友谊公司已经与案外人大发房地产公司开始履行所签订的联合开发房地产合同,且已经办理了案涉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取得了案涉土地的规划许可证。大发房地产开发公司也已经同案外人红利建筑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红利建筑公司也已经进场施工。
三、主要观点及理由
在审理本申请再审案过程中,针对案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有以下两种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一、二审认定合同无效,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对于无效的合同来说,其系自始、确定地无效。而在审判实践中,为了发挥有效合同对于促进经济效益的作用,才允许对于无效合同进行效力补正。对此,《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就是采取了特定条件下允许无效合同补正的制度。但是,该条规定非常明确,即对于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合同,其效力补正仅仅停留在一审诉讼前。而一旦案件起诉到法院,则不允许对无效合同进行补正。因此,如果合同约定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且在一审诉讼前尚未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则该转让合同即确定地无效。无论当事人在案件诉讼中还是诉讼之后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均不再允许对此类无效的合同进行效力补正。而对于本案来说,友谊公司系在二审法院判决生效之后,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故该出让手续并不影响一审、二审法院对该合同效力的认定。因此,国方公司的再审申请,无事实及法律依据,应予驳回。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效。主要理由在于:首先,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并无划拨土地不能转让的规定。年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况外,不得任意转让、出租、抵押。”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从上述规定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上述规定并没有禁止划拨土地进行转让,而是仅仅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进行规定的。虽然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上述关于划拨土地未经批准不得转让的规定从字面含义来看,就是从政府管理角度进行规定,其属于管理性强割性规范,而非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故案涉《±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有效的合同。
其次,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该规定确立了原因行为和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在此原则之下,不能因为合同不能履行完成物权查动,而反推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合同无效。故对于本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标的来说,由于未经国有土地使用部门批准办理出让手续而不能威为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进一步不能完成物权变动,但是这并不影响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效力,也不影响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履行义务。而在本案友谊公司已经办理完成案涉土地的出让手续之后,则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中约定的友谊公司的义务已经完成了,故上述合同也就能够完全获得履行并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变动手续,合同目的也就完全能够实现。
再次,从根本上说,划拨土地作为存量土地,并非不能进入市场交易不得转让、抵押的规定只是影响其物权能否发生变动,而不能影响其原因行为的效力。故对于本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来说,即使友谊公司未办理出让手续,也应认定合网有效。至于合同有效后的处理,由于不符合物权变动的条件,则发生不能得到履行以实现合同目的的后果,当事人在此情况指导性案例下则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要求承担相应的返还财产、折价补偿或者赔偿损失的责任。
最后,从本案友谊公司在二审判决之后立即办理了土地出让手续来看,其显然存在故意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违约恶意,有违诚信原则。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应该在合同能够履行、且当事人有能力履行的情况下,认定本案合同有效。
对于上述意见,我们认为,第一种意见是正确的。除了第一种意见提供的理由之外,我们再补充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从划拨土地在我国土地资源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划拨土地是限制转让的。这种转让不仅仅体现在不能实现物权变动,而且还指限制签订以之为标的的转让合同。划拨土地的使用权是国家将土地无偿交由土地使用者使用,其特点是:取得的法定性,即取得划拨土地的使用权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取得的无偿性,这是划拨土地使用权与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主要区别之一;使用的无期限性;权利的受限制性,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能随意地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基于划拨土地的特定性质和上述特点,划拨土地承担了重要的公益职能。对该部分资源,应限制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易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据此,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划拨土地的使用权未经批准不得转让。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限制当事人通过转让划拨土地以谋取利益,从而损害划拨土地所承担的公益职能。因此,这里的转让不仅仅指不能发生物权变动,还包含限制当事人订立以此为标的的合同。而对于当事人违反上述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划拨土地不得转让的相关规定,所订立的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合同的法律后果①,《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的前半部分明确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与受让人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其次,在物权法出台之后,《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关于划拨土地转让合同无效的处理方法仍然是科学的。针对第二种意见认为,在物权法出台之后,需要在物权变动区分原则之下重新审视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处理方法。我们认为,《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主要是从禁止交易的角度加以规定的,而非指的是划拨土地使用权不能通过履行以完成物权变动。因此,对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来说,其根本上即属于无效,在此基础上就谈不上履行的问题。从而也就不存在不能履行及不影响所签订合同的效力问题。因此,第二种意见认为合同仍然有效、只是不能履行以发生物权变动的处理方式是站不住脚的。
再次,从合同效力补正的角度来看,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合同效力补正的期限只是在于一审诉讼前,在此期限之后,则合同已经确定地无效。合同效力的补正,即对合同的效力进行修正,使合同转化为有效合同。合同效力的补正分为无效合同的效力补正和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补正,前者是指对无效合同进行修正,消除其违法内容,从而使合同变为有效合同;后者是指合同欠缺有效要件,能否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尚未确定,只有经过有权人的追认,才能化欠缺有效要件为符合有效要件,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①划拨土地转让合同的效力补正属于无效合同的效力补正。对此,如果对于转让划拨土地的合同,在划拨土地已经转变为出让土地的情况下,认同其有效,则既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促进交易,维护市场秩序。基于上述考虑,《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的后半部分则规定,起诉前划拨土地使用权人经有批准权酌人民政府批准,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从而将划拨土地转让合同的补正限制在一审诉讼之前。因此,在上述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了合同补正期限的情况下,在司法解释所规定的期限之后,就不再允许对划拨土地转让合同进行效力补正。故对于本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来说,由于案涉划拨土地在友谊公司起诉到法院之后仍然未办理出让手续,故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将该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并无不当。
最后,从法律秩序的确定性角度来看,在一审诉讼之后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并不能发生合同效力补正的法律效果。《国有土地使用权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将转让划拨土地的合同补正限定在一审起诉之前,这是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对此不允许突破。否则,容易使法律秩序处于不确定状态。该司法解释在起草过程中,即考虑到,不论是将效力补正期限限定在一审诉讼期间,还是一审法院辩论终结前,都会使诉讼法律关系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而在诉讼中法院对法律关系的定性还要受到当事人意志的影响,这显然对司法权威提出了挑战,构成了威胁,是很不严肃的事情。因此,该司法解释将第十一条的补正期限限定在一审诉讼前。这种规定更为严格,也符合诉讼规律,便于当事人在起算前预先知晓诉讼行为的后果,增加诉讼的可预测性,更好地行使诉权。①因此,本案友谊公司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不能影响本案一、二审法院判决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而在法院判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办理划拨主张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第二种处理意见是科学的。国方公司关于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效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其再审申请应予驳回。
四、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
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五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而在案件判决生效后,划拨土地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当事人划拨土地已经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为由主张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效,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应支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栏目:网站首页 - 专栏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权力清单 - 一、市局直接实施的行政权力事项(50项) - (二)行政处罚(21项)
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处罚
  来源: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行政职权办事指南表(基本信息表)(行政处罚类)
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处罚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六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
3、《湖北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第五十六条
4、《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十七条
违法违规行为
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标准
一、违法情节轻微1.违法情形:形成违法事实,能主动纠正非法转让、出租、抵押行为且未造成不良后果或消除不良后果的。2.处罚标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10%的罚款。二、违法情节一般1.违法情形:非法所得额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土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下的。2.处罚标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10%以上15%以下的罚款。三、违法情节较重1.违法情形:非法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或土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3000平方米以下的。2.处罚标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15%以上20%以下的罚款。四、违法情节严重1.违法情形:非法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上或土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2.处罚标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20%的罚款。
职权运行流程
立案→调查→审查→告知→决定→送达→执行。
1.立案责任:通过举报、巡查(或者下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及其他机关移送的违法案件等),发现涉嫌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违法行为,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2.调查取证责任:国土资源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组织调查取证,通过搜集证据、现场了解核实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制作笔录。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认定并告知违法事实,说明处罚依据。执法人员应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责任:审理案件调查报告,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主要证据不足时,以适当的方式补充调查)。4.告知责任: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符合听证规定的,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5.决定责任:作出处罚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行政处罚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情况等内容。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依照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自觉履行或强制执行。8.监管责任:对处罚情况的监督检查。9.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责任事项依据
1.立案责任依据:《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2014年国土资源部令第60号)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为涉嫌违法的,应当及时核查。对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及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予以制止。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予以立案:……
2.调查取证责任依据:《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2014年国土资源部令第60号)第十三条& 立案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案件承办人员,及时组织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时,案件调查人员应当不少于二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执法证件。第十四条& 调查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依据:《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国土资源部2014年令第60号)第二十五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审理案件调查报告时,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审理:……经审理发现调查报告存在问题的,可以要求调查人员重新调查或者补充调查。
4.告知责任依据:《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2014年国土资源部令第60号)第二十七条& 违法行为依法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陈述和申辩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口头形式提出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制作笔录。第二十八条& 对拟给予较大数额罚款或者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
5.决定责任依据:
5-1.《行政处罚法》(日修订)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5-2.《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2014年国土资源部令第60号)第二十六条& 审理结束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决定:……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时间内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的,以及陈述、申辩或者听证中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不成立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
6.送达责任依据:
6-1.《行政处罚法》(日修订)第四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6-2. 同5-2。
7.执行责任依据:《行政处罚法》(日修订)第四十四条&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8.监管责任依据:《湖北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日通过) 第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对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三)对属于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依照有关规定移送相关资料,配合作好查处工作;(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列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一)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未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国土资源权属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
一、责任分工1.层级之间:省级:负责对“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跨行政区域、社会影响较大、国家和省政府交办、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的案件查处工作。市级:负责对“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重大违法行为、国土资源厅交办、挂牌督办的案件查处工作。 区级:各中心城区分局、新城区局、开发区分局负责对各自辖区“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案件的直接查处工作。2.部门之间:无。二、相关依据1.《土地管理法》(日修正)第六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2.《湖北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日通过)第七条&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必要时,可以管辖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3.《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60号)第五条&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由土地、矿产资源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但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六条& 省级、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复杂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其管辖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权管辖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一)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立案调查而不予立案调查的;(二)案情复杂,情节恶劣,有重大影响的。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将本级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但是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其管辖的除外。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执法监察支队,各分局
咨询方式:
执法监察支队:027-;
江岸分局:027-7-;
江汉分局:027-6,027-;
~口分局:027-7-;
汉阳分局:027-7--;
武昌分局:027-7-;
青山分局:027-7-;
洪山分局:027-7-;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分局:027-7-。
办公详细地址:
执法监察支队:江岸区四唯路特1号;
江岸分局:江岸区四唯街麟趾小区55号(区政务服务中心江岸区发展大道790号);
江汉分局:江岸区台北一路82号(区政务服务中心江汉区新华下路13号);
~口分局:~口区沿河大道348号(区政务服务中心~口区武胜西街1号);
汉阳分局:汉阳区琴台大道378号(区政务服务中心汉阳区墨水湖北路170号);
武昌分局:武昌区友谊大道178号(区政务服务中心武昌区临江大道59号);
青山分局:青山区临江大道811-2号(区政务服务中心青山区友谊大道1101号);
洪山分局:洪山区珞狮路326号(区政务服务中心洪山区文秀街9号);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分局:武昌区东湖沿湖大道27号;
咨询网址:www.wpl.gov.cn
监督投诉方式
1、市长热线:027-12345;
2、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监察室、江岸区三阳路13号,投诉电话:027-,电子邮箱:jdts@mail.wpl.gov.cn。&
办理时间: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主管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管理与维护
信访电话:027-     投诉电话:027-
咨询电话:027-   土地违法举报电话:027-12336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13号 邮编:430014
政府网站标识码:  鄂ICP备号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划拨土地转让条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