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的用量收购量大吗?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10秒后自动转入首页。
页面错误可能因为:
1.您可能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的地址拼写有误。
2.您查看的信息可能已被用户或管理员删除。
3.可能网站正在升级或维护,请稍后尝试打开。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客服联系,10秒后自动返回首页。岚皋3万斤苦荞待收购【2】
作者:郑斐&&&&&来源:&&&&
陕西传媒网讯(陕西日报记者 郑斐)安康市岚皋县南宫山镇红日村,地处富硒高寒地区,今年种植的300亩苦荞喜获丰收,收获3万余斤。
苦荞被称为“五谷之王”,性味苦,平、寒,“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练五脏浮秽”,富含苦荞黄硐、纤维素、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之功能,被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
红日村种植的苦荞,绿色、无污染,可加工成苦荞茶面粉、面条、苦荞酒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联系人左红艺()陈启海()。
(责任编辑:马磊&&王皓)
Copyright ? 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邮编:710054 广告招商:029- 传真:029-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新闻热线:029-
投稿邮箱:.cn
陕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当前位置:
昆明两区开发苦荞产品 带动村民增收
&&来源:云南网
  两名女工正在对机器筛选过的荞麦进行二次分拣 都市时报记者资渔
  荞麦成熟的季节已过,李国元的厂房里整齐垒放着刚刚收购回来的荞麦。这些荞麦经过综合加工,将被开发成苦荞米、苦荞茶、苦荞面等多种系列产品,通过线下渠道销往省内各州市乃至全国。
  作为倘甸与轿子山两区联合乡苦荞产品开发的带头人,李国元创办的寻甸联合源泰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消化、吸纳当地荞麦原料的主力军,并带动村民实现增收。
  因地制宜
  开发苦荞深加工系列产品
  联合乡位于两区西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乡镇。山高坡陡,高差悬殊,以黄土地、红土地为主的复杂地貌,为苦荞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
  2007年,经营餐馆的李国元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将苦荞进行深加工推向市场。当地人从小食用苦荞面,苦荞清热、祛火、安神,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小时候,祖辈将苦荞面混在洋芋里炒制成主食,我们都很喜欢吃。”李国元回到老家“搞试验”,向掌握着苦荞传统加工工艺的老人请教如何制作苦荞面。
  苦荞面炒制完成,他在小范围推广,反馈良好。但与此同时,他意识到,农村制作出来的苦荞面,一方面卫生条件不达标,另一方面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
  次年,李国元计划扩大规模。当时联合乡种植荞麦的散户很多,苦荞年产量大约为五六百吨,但苦荞的市场价仅为1.5元/公斤。李国元买了一块地建厂,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了100多吨苦荞,提高当地村民种植苦荞的积极性。
  2010年,李国元开始转向苦荞产品的综合开发,依托当地苦荞麦为原料,开发出苦荞面、苦荞茶、苦荞面条等系列产品。
  严格把关
  打造苦荞有机种植基地
  到2012年,市场对苦荞原料的需求量已增至700-800吨,但由于劳动力的转移和苦荞不增产,联合乡的苦荞种植户正在减少。
  尽管李国元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但他仍然无法收购到足量的苦荞麦。“必须有专门的基地种植优质苦荞。”李国元去找农户商谈,提出“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依托农户的土地和劳力,公司提供种子、物料和管理费,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苦荞成熟后再由公司向农户收购,通过统一种植管理,保证苦荞的品质。
  去年,几十家农户与李国元签订了种植协议。他在联合乡建起一块500亩的有机种植基地,与农户合作,通过施用农家肥料、人工锄草等方式,实现苦荞有机种植。李国元向种植户提供专用除虫剂,采取统一品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对农户收购的苦荞进行编号标记,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即可追溯。
  有机食品认证对种植地的土壤、水质、空气、光照条件均有严格要求,必须达到标准,才可获得有机转换证。苦荞的成熟周期较短,只需75-95天。经过一年的考察期,该基地产出的苦荞被认定为有机食品。
  作为联合乡第一家获得有机转换证的企业,寻甸联合源泰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对苦荞的收购量维持在300-400吨之间。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该公司成为联合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2015年末,该公司的年销售额达658万元,实现利润159万元。公司生产的农副产品更加多元化,包括苦荞茶、苦荞米、苦荞营养面、苦荞挂面、燕麦挂面、燕麦炒面等。
  厂房里,两名女工正在对机器筛选过的荞麦进行二次分拣。她们将发霉、变质的荞麦一粒一粒拣出来,再送到车间进行综合加工。相比于过去田间务农,她们说:“在这里工作要稳定一些,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
  都市时报 记者 付静萍
责任编辑: 范春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余甘果:“苦果”也可亩收万元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余甘果可在树上保鲜。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飘飘  五味调和,苦为大道。苦瓜、苦荞、芦笋等苦味农作物日渐成为高档、健康的代名词。而在众多水果中,以苦为特色的却寥寥,余甘果是其中之一。余甘果又名牛甘果、油甘果,口感“先苦后甜”,因此也有种植户称“种下苦果,收获甜蜜”。  余甘果本是野生,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四川及贵州等省(区)。后经人工培育,余甘果已有水果型、加工型、榨油型等十多个品种。余甘果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号称维C之王的猕猴桃高4倍,比柑桔高25倍,是一种药食两用水果。  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是广西首家余甘果新品种开发、推广、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董事长黄丹红介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余甘果产业已辐射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省20多个市、县,种植户有17300户,种植面积5万多亩,在广西主要分布在平南、横县、天等县等地。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被称为广西余甘果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庄经济能人黄雄芳就通过嫁接技术,成功培育出新品种大玉余甘果。目前全村种植余甘果3800亩,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依靠余甘果产业,廊廖村村民获得了丰厚收益。  在广东,余甘果种植主要集中在普宁、潮阳、阳春等地,因果实比较苦涩,在潮汕地区一般都是腌制后再吃。广东普宁号称“中国油甘之乡”,全市种植余甘果面积在7万亩。  云南玉荣苗圃种植余甘果2万亩,另还有4个苗圃,每年育苗量超过100万株。其经理黄生介绍,余甘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稳定的经济效益,种植两年可结果,6年后达到丰产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按照目前2-3元/斤的收购价,亩收入可达万元。  余甘果一般早熟品种7月成熟,中熟品种8-9月成熟,晚熟品种在10月成熟,集中成熟期在冬季。据了解,余甘果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每年8月成熟后可在树上挂果保鲜到次年2月,又不影响次年产量,这在水果家族中绝无仅有。  黄丹红介绍,大玉余甘果系列产品以天然野生、无污染、营养保健等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余甘果被加工成果脯、果汁、果酒、果茶等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
南方农村报制作 --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荞热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